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十篇

时间:2023-10-30 17:59:10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院前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6-0092-02

Analyze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LI Yin-l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6):92-9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Method:126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who accepted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5 in our Emergency center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other 126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who were sent into our Emergency center by their family members or other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During the process,the cases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 and death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control group had 83 cases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19 worsened cases and 24 dead cases,on account of the effective and prompt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115 cases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6 worsened cases and 3 dead cases,during the process, the rate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 and the death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Key words】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irst-author’s address:Weish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Weishan 6724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6.050

脑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通常是颅脑血管突发性的破裂或是堵塞导致的脑组织急性损伤的疾病。由于脑血管意外的突发性,因此死亡率极高[1]。为了提高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减少途中死亡率,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作为目前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院前急救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现笔者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实施院前急救的12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相关研究资料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12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时期的126例由家属或他人送入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的12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男79例(62.7%),女47例(37.3%),年龄34~83岁,平均(68.6±5.9)岁;观察组男83例(65.87%),女43例(34.13%),年龄32~84岁,平均(69.4±6.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明确为脑血管意外患者;(2)均在发生脑血管意外后3 h内入院;(3)患者本人及家属表示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由于为家属或朋友送至医院,未能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相关措施。观察组患者均实施了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具体为:(1)在接到急救通知后迅速派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医师至抢救现场,仔细询问发病时间、原因,并做体格检查,同时要了解相应的病史,予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是否有瞳孔放大、呕吐、脑疝等相关体征,予以相应的急救措施;(2)脑血管意外患者往往有嗜睡、昏迷等意识模糊的情况,因此务必要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帮助患者将头部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异物减少气道阻塞,必要时要予以吸痰吸氧护理。呼吸抑制明显的患者要及时地行气管切开辅助呼吸;(3)在保证了呼吸道通畅后要及时建立静脉通路,保证足够的血容量稳定血压;(4)可以予甘露醇或者甘油果糖250 ml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减少脑疝发生率。若患者血压高于200/180 mm Hg时,及时予降压药物降低血压至160/90 mm Hg,且不可将血压迅速降低至正常范围。另外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因为尚缺乏影像学支持,无法判断患者具体病情,因此一般不建议使用扩血管药物,避免加重患者病情;(5)在转运至医院途中要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尽可能的维持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在可控范围。若患者出现呼吸终止、心搏骤停,要立即行心肺复苏。另外在搬运过程中要注重安全轻巧,固定住患者头部平移至担架。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安全转运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血管意外是极为常见和普遍的脑功能损害疾病,临床主要有缺血性、出血性两种,然而由于脑血管意外发病急骤,致残率和死亡率都极高,因此院前急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重视。同时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对减少途中死亡率是十分有效的。在救护车赶往抢救现场的途中,护理人员可以和患者家属保持通话,简单询问患者的相关情况,指导家属做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2],为医护人员在后续的抢救过程中赢得一丝时间。并且护理人员要有冷静的头脑,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才有利于作出正确的指导建议。在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治疗原则是以对症治疗为主,这是由于患者往往意识模糊,不能完整正确的描述自己的病情,同时也没有CT等影像学检查的支持,贸然用药可能会适得其反[3-4]。在达到抢救现场后搬运至救护车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协助医师将患者平稳的搬运,尽量减少头部动作,搬运后要将患者身体固定,头侧位摆放,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呼吸道堵塞引起的窒息[5]。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立即予以吸氧、吸痰等护理,实施心电监护,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的汇报医师进行处理[6-7]。对于颅内压增高明显的患者及时地给予地塞米松、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血压的控制也要掌握适度原则,不可过分的降低血压。另外在院前急救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院前抢救的口头医嘱护理人员必须要重复一次,确保医嘱无误再行抢救,对于抢救使用的药物、器械要仔细记录核对[8];(2)在转运前也要和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消除家属的疑虑、恐惧,取得家属的配合与信任;(3)将在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详细告知家属,同时签署《院前患者转运同意书》,对于不愿签署同意书,不支持或干预医护人员抢救工作以及不愿行转运的患者及家属,应当要行书面证明,避免不必要的纠纷[5]。通过上述的研究结果可知,由于观察组患者实施了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因此死亡率、安全转运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快速、安全转运与加强途中监护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是院内后续抢救及治疗至关重要的一步。因此,及时实施正确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惠玲,黄希.142例昏迷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4):354,360.

[2]黄代芳,王晓春,谢红等.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护理105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29-130.

[3]郝爱军,.探讨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10):783-784.

[4]韩红,陆红梅,毛继荣,等.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642-643.

[5]王红英.249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与分析[J].医药前沿,2014,11(31):299-300.

[6]袁萍.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外医疗,2012,10(6):158.

[7]梁波.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与转运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8):219-221.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脑出血;急救护理;预防并发症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急性脑出血在临床上占脑血管疾病的20%[1]。急性脑出血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如救治不及时,发病数小时至数日即可死亡,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2],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在本科室抢救的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绝大多数发病前有诱因,如活动、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等先兆,患者在发病初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或一侧肢体无力甚至瘫痪或突然晕倒,短时间内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护士必须争取有效的救治时间,争分夺秒地采取有效地急救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迅速急救和护理,争取到可能逆转病情的宝贵时间,对患者的预后将起决定性作用[3]。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

1研究对象确定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于本院神经外科抢救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80岁,中老年发病率占97%。根据急查CT报告显示脑室出血、脑干出血、基底节出血等。

2急救护理方法

2.1采取适当急性脑出血病人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必须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患者被送到医院后应立即安置在抢救室进行抢救,急救人员在迅速采取急救措施的同时通知专科医生。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导致窒息,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搬动,防止因搬动出血量加大而加重病情[4]。如必须更换或做治疗护理时,动作要轻,少搬动头部,翻身的角度不宜太大,要尽量保持病室内安静。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吸氧及时有效的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急性脑出血多数是昏迷患者,由于颅内压增高,机械性刺激呕吐中枢,呈喷射性呕吐。须立即将头偏向一侧,头稍后仰,口角向下,及时利用负压吸引器吸引,吸出口、鼻、咽喉和气管内呕吐物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造成吸入性肺炎[5]。加强吸痰护理,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动作要轻柔,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以防气管粘膜损伤出血。在本组病例中曾抢救1例患者,该患者发病时正在吃饭,突然晕倒。抢救时口腔的咽喉部有很多肉块堵塞住气管,立即用镊子把肉块钳出,再吸尽口腔及咽喉部的分泌物,避免了窒息的发生。对有义齿的患者,应及时将义齿取出。对舌根后坠者,可用舌钳将舌拉出或上口咽通气管,口咽通气管能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牙关紧闭或抽搐患者给予放开口器。如有呼吸困难,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进行通气,保证患者的有效通气[6]。

由于脑出血、脑水肿,大脑处于缺氧状态,尽早吸氧,可改善脑部缺氧状况,有效保护脑组织。本组患者14例患者采用中流量持续吸氧2-4L/min,46例患者采用氧流量为4-6L/min,可有效提高血氧含量。

2.3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急救措施立即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本组60例患者均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静脉留置针只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具有方便固定,搬动时或患者躁动时不易滑脱和穿破血管引起药物外渗到血管外的特点,有利于及时有效地使用20%甘露醇、止血药、静脉推注速尿等药物,保证有效地静脉通道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2.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连接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动态观察心电图,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每15-30min测量患者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并认真做好记录。

2.4.1意识及瞳孔意识障碍是脑出血最突出的临床症状,也是判断预后的主要指征。通过简单的问话、角膜反射、针刺皮肤、压眶反射等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和估计出血的多少及预后。注意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楚、是否模糊或嗜睡、昏睡或昏迷等。如患者的意识逐渐好转,提示出血已经停止,病情好转。如患者由清醒转入昏迷,则提示患者有再度出血和病情加重,或有发生脑疝的可能,意识改变多比瞳孔变化早,及时给予处理。

瞳孔是大脑的窗口,瞳孔的大小和对光反射的变化对于判断病情和预后有重要意义。双侧瞳孔时大时小是脑疝的早期表现,一侧瞳孔扩大提示颅内压增高,双侧瞳孔缩小提示脑干受损,双侧瞳孔散大提示脑疝晚期,是接近死亡的征象,预后差。

2.4.2血压和脉搏脑出血早期出现血压升高,血压越高,脉搏越慢,发生脑疝的可能性越大。如果患者出现头痛加剧、呕吐呈喷射状、脉搏缓慢、血压升高、意识改变、双侧瞳孔不等大,则为脑疝的突出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应急处理,避免错过最佳抢救时机。本组病例中14例患者出现瞳孔不等大,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立即给予20%甘露醇快速静脉点滴,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病情恶化。使用脱水剂时要注意认真检查药液是否澄清、透明、如有结晶必须融化后才能使用。避免药物外渗到血管外,而造成局部组织的坏死。保证甘露醇在15-30min内滴完,保证体内高渗脱水作用。

2.4.3体温及呼吸颅内高压可出现去中枢性高热,体温高达39℃以上,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理降温,如在头部置冰袋,酒精擦浴等,冰袋一般放于大血管走行处。如颈部、腹股沟、及腋窝处;由于颅内出血导致颅内压增高压迫呼吸中枢,患者常呈潮式、点头式和叹息式呼吸或出现呼吸暂停。有舌根后坠者呈鼾声呼吸。观察呼吸的节律、深浅。当呼吸不规则、每分钟少于8次/min时,应立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以保证患者的有效通气。如一位50岁的男患者急查CT诊断后丘脑及基底节出血,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呈点头式呼吸,10min后患者呼吸暂停,心率42次/min,立即行心肺复苏,由于抢救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2.5饮食急性脑出血病人,有意识障碍及呕吐时,应暂禁食,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待病情好转不能自主进食者,可行鼻饲术,插入鼻饲管先抽胃液观察有无出血,如出血量多则继续禁食,出血量少可给予流质饮食,第一天可给60-80m1分4次,注入胃内,同时可注入止血药,第二天给予150-200m1分5次给予,第三天给予400-700m1分5次注入,这样可逐步增加胃张力,减少胃出血、调节胃液PH值,并可为患者提供营养物质。饮食要注意尽量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并充分补足水分。

3结果

3.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见表1。

4防止并发症

4.1防止呼吸道和消化道并发症要正确吸痰,行气管插管时,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出现肺内感染,应采取综合措施,合并症与原发病并治,具体措施:变换,加强翻身、扣击背部、促进排痰,痰多粘稠不易咳出时,可雾化吸入;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为应激性溃疡所致,应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及大便颜色,当患者呕吐咖啡色内容物时,提示胃出血,重症脑出血时常规应用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可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4.2防止尿路感染及便秘重症脑出血患者,排尿失去控制,应安置小便器或留置导尿,做好导尿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天给予2次消毒,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防止尿管扭曲,打折,定期做好尿液检查,防止逆行感染;脑出血病人容易发生便秘,而用力排便可致脑出血再次发生所以要定时定点给病人便器排便,一天至少一次,并给予足够的水分,必要时使用药物通便、灌肠等。

4.3防褥疮发生及深静脉血栓形成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皱,每1-2h翻身1次,用枕头、靠垫以保证患者翻身到位。每天清洁皮肤2次,受潮部位扑爽身粉,受压部位每次翻身后温热敷,不能进行按摩。特别是骶部、髋部、肩、胛等骨性突起部位、注意保护,必要时垫海绵圈或气垫床;每日对病人四肢做由下向上按摩,每次10分钟,促进静脉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下腹肿痛、应立即通知医生诊治。

4.4注意安全,防止坠床极度烦躁的患者应加床档或上约束带,适当使用镇静剂,如安定10mg或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防止烦躁促使再出血。

5正确转运

脑出血患者往往要转运去做CT检查,在转运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减少颠簸,注意保持患者头部固定,并将患者头部朝前进一方,避免因运行造成的惯性作用加重头部充血。在尽可能不改变患者的情况下,将患者平抬上担架,如搬运者为4人。每人将双手平放插入在患者头、胸、臀、下肢的下面,使患者的身体保持同一平面直线上。听统一号令,将病人一同抬起,平移放在担架上。如搬运者为2人,方法是在患者腰部凹陷处平塞入床单或毯子,然后轻轻地在患者身下拉开展平,搬运者站在患者头、脚部,拉起床单的四角共同用力平兜起患者,移至担架上。注意床单结实完好,两人用力一致,切勿摔伤病人。在转运途中,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保证患者安全。

总之,急性脑出血患者起病急、来势凶险、病情变化快、预后差。在发病早期能吸氧,心电监护、及时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降低颅内压、止血和利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急救护理措施,维护患者的基础生命,防止病情恶化,为进一步治疗、改善预后起到了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松枝,魏肖利.急性脑出血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8(12):103.

[2]阿曼古・艾买提.急性脑血管病的入院前急救和护理[J].临床和实验杂志,2007,5(5):191.

[3]郑梨,王海燕.抢救75例脑干出血护理体会[J].新疆医学,2007,37(4):204.

[4]陈芝菊.脑出血的院前急救和护理[J].四川医学,2007,8(8):954.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篇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28-01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诊,常发生于交通事故、坠落和斗殴中,具有来势凶猛、病情危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迅速准确的判断病情和有效的救护在抢救颅脑外伤患者的生命和预后中至关重要。近年来为了提高颅脑外伤病人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临床护理工作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现将近年来有关颅脑外伤的急救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急救护理

1.1 院前急救

1.1.1 现场急救 院前急救的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病,抢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将患者脱离危险环境,排除可以造成伤害的原因。清除呼吸道血块、分泌物、呕吐物,对有舌后坠的患者立即置入口咽通气管,有开放伤动性出血者予以包扎止血。

1.1.2 安全转运 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呼吸循环一经建立,就应立即转运,在转运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警惕中间清醒期,防止再昏迷,应避免搬运过程中的二次损伤。抢救生命,减少致残,安全转运是院前急救的目的。

1.1.3 院内交接 同时与院内联络,及时将病情告知急诊科或颅脑外科做准备工作,需急诊手术患者,还要通知手术室及CT 室人员做好准备,为尽快手术争取时间。到达医院后与急诊室医护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详细说明受伤时间、原因、意识、瞳孔、合并损伤、现场及途中呼吸情况等。

1.2 院内抢救

1.2.1 急诊接诊 在颅脑外伤病人入院接诊时,立即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简单迅速的了解病情及受伤的原因和经过,立即对患者进行体检和护理,包括测量血压、脉搏及呼吸,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及意识状态,迅速进行护理评估和GCS 评分。对危重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就地进行抢救,做好术前准备(备皮、备血),早期治疗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

1.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外伤患者多因意识障碍,加之误吸及舌后坠等都可引起严重呼吸道梗阻,故接诊后要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血块、呕吐物及泥沙等。及时充分给氧是颅脑外伤患者最重要的急救措施之一,因此一定要做好呼吸道管理,必要时气管插管。

1.2.3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颅脑损伤患者常常会被血压无变化的假象所迷惑,所以即使在血压正常的情况下,也应该有治疗休克的防范措施。在院前救护中,应及时建立静脉通路,一定要选择粗直的血管进行穿刺,保证血管通路非常重要。在脑外伤的急性期,有不同程度的水钠潴留,为了减轻脑水肿,应该限制钠盐的摄入,在补液的同时,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

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1 意识 意识的变化是判断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变化最重要的指标。通过病人睁眼、言语、运动的反应,了解意识障碍的程度。先判断伤患者神志是否清醒。如对患者呼唤、轻拍面颊、推动肩部时,患者会睁眼或有肌体运动等反应。并可根据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法,确定患者意

识障碍程度。并要了解昏迷时间及有无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如中间清醒期、去皮质状态(双上臂内收,肘、腕及指间关节屈曲僵硬,两下肢过伸,强直并稍内旋,双足蹁屈)及去大脑状态(患者多昏迷,全身肌张力高,尤以伸肌为著。上肢过伸僵直,双手旋前,下肢过伸内收)。

2.2 瞳孔 瞳孔变化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及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受压;双侧瞳孔大小改变,或出现眼球分离,提示有脑干损伤;如果先一侧瞳孔散大,后双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患者呈深昏迷,是病情危重接近临终的表现,应积极采取措施抢救。

2.3 生命体征 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浅慢(二慢一高),常提示颅内压升高;血压下降常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中枢性循环功能衰竭时病情更为严重 ;脉搏细快常见于有效血容量不足; 呼吸频率不规则、深浅不一常提示呼吸中枢受损; 体温升高则提示有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或感染。

3 病情监测

3.1颅内压监测

颅脑损伤后常常出现脑水肿反应一即伤后2h脑体积即有明显增加。早期快速输入20%甘露醇并配合应用地塞米松对降低颅内压有极好的效果。甘露醇不仅可以形成压力梯度,脱水减压,还具有降低血液粘滞度、疏通循环、增加血流量、保护脑组织、延迟对血脑屏障的损害等作用。七叶皂苷钠由于其具有抗炎、抗渗出,提高静脉张力。加快静脉血流,促进淋巴回流,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并有保护血管壁的作用,在临床上亦得到广泛应用。

3.2 血糖监测 血糖水平已成为评价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对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颅脑外伤容易并发应激性高血糖,而血糖的变化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大量研究表明,颅脑外伤后血糖越高,预后越差,血糖增高持续时间越长,继发性脑损害加重越明显。血糖升高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病人昏迷时间延长,伤口愈合不良以及并发肺部感染。因此,颅脑外伤患者在入院时就应立即进行血糖监测,严格交接监测血糖的时间,并准确记录结果。及时发现血糖变化,尽早使用胰岛素,尽快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减少体内乳酸生成,改善脑组织代谢,将继发性脑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早期动态血糖监测及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血糖水平,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

4 治疗

4.1 使用脱水剂治疗脑外伤后由于脑血管破裂、脑细胞损伤,使脑功能处于紊乱状态,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出现脑疝。在早期护理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的变化,预防脑疝尤为重要。对于长期昏迷者颅内高压持续时间较长,脱水剂应用时间宜长。在应用脱水剂时输入速度要快,20%甘露醇250ml在20min内输完。有资料研究发现,局部血一脑脊液屏障破坏后甘露醇随血浆蛋白成分渗出血管外脑组织间隙内,从而使局部渗透压升高而吸入大量水分导致局部脑水肿加剧,应引起重视。此外大量应用脱水剂易并发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急性肾衰竭。

4.2 营养支持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无法正常进食,其伤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增加。如不能及时补充营养,病人容易出现低蛋白血症,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致残率。伤后早期实施营养支持疗法,不但避免了低蛋白血症,提高了机体免疫力及救治成功率。常用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有: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两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因卧床肠蠕动慢、应激性溃疡出血及呕吐、腹胀、腹泻等不能耐受因素,进食较少,无法达到机体所需能量要求,早期单纯的肠内营养很有可能导致热量供给不足,故早期采用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方法,比较符合生理要求。临床上早期以TPN 为主,为机体提供所需的各种营养要素,以EN治疗为辅,主要是给与少量肠内营养液维持肠道的正常的生理功能。根据病情的进展和恢复调整TPN 和EN 的比例,逐渐过渡到EN,最后完全自主进食。

4.3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是治疗颅脑外伤病人早期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轻、中度低温(35~30℃)治疗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减轻脑病理组织学和生化损害程度。降温越早越好,须抢在脑水肿发生前开始,以阻断恶性循环,保护脑细胞。应保持较低的室温( 18~20℃),降温前先行人工冬眠,待病人反射消失 进入冬眠状态后再开始降温。降温速度以每小时1℃为宜,降温标准以肛温32~35℃为宜,一般持续3~7d..冬眠降温期间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冬眠所致低血压发生,防止降温而致局部冻伤。做好基础护理。因此,早期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脑组织代谢、降低颅内压、减轻继发性损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快,伤情复杂。随着交通业和建筑业的发展,颅脑外伤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为降低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及时、合理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必不可少。抢救颅脑外伤患者要有充分的急诊意识、敏捷的思维,主动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病情变化要有预见性,做到熟练准确地判断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颅内高压早期表现及处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熟练使用现代化仪器,适时作好术前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准确、及时、有效的抢救处理,保证抢救方案的正确与抢救措施的及时和准确,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颅脑外伤的急救护理。邹国飞[J]健康必读。2013.(3)178-179

[2] 327例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分析.杨雪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11

[3] 颅脑外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范玉玲[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 .06 ..517-518

[4] 58例重型颅脑外伤院前救护体会谭辉,魏琳.[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8.2085-2086

[5] 颅脑外伤院前急救的护理刘艳清,刘玲花[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3.108-109

[6] 126例颅脑外伤护理体会.吴晖[J]家庭护士.2006.7(4)32-33

[7] 试论颅脑外伤急救护理的观察与实践 王洁[J]医学信息.201 3.4(26).168

[8]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进展.李莲芬[J]护理学杂志2001.12(16) .755 -757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篇4

结果:196例昏迷患者内,急性脑血管疾病比例为34.7%、代谢性脑病比例为35.7%,急性中毒占比例为10.19%。这里面比较常见的病因是酒精中毒,外伤为12.2%,其余比例为7.2%。

结论:针对急性昏迷发病的患者,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及时分析判断病因,对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7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23-01

昏迷患者是出现了脑功能衰竭,这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病症,患者死亡率为20%,发病的原因主要是急性心脑血管意外、中毒、外伤等。由于该病涉及的专业性比较强,知识面也比较广,但是患者也无法提供相关病史及检查,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也给医务工作者是极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收集病史,施行正确的抢救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近两年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及抢救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选自我院急诊科2011-07~2013-06间,急诊科抢救室记录昏迷患者196例。本资料的病例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确诊昏迷程度。G lasgow法是根据病人的肢体运动、语言及睁眼诸反应来评分,评分标准:正常15分;轻度昏迷14~14分;重度昏迷9~12分;重度昏迷8~4分;脑死亡低于3分,评分为3~8分者入组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了合并精神疾病、癔症、假性昏迷的患者。

1.2 初步诊断方法。首先判断昏迷程度。首先通过仔细询问送诊人员,第一时间了解昏迷患者的病史,和本次诱发疾病的直接原因。接下来对患者进行详细体格检查,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检需要注意生命体征、瞳孔、皮肤黏膜、气味、体位及脑膜刺激等。对既往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既往有心脏病、糖尿病、肾病、肝病者的昏迷患者,立刻进行血压、脉搏、心电图、心肌酶、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电解质的检查;对不明原因中毒者,及时将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等进行检测,准备进行洗胃。以上所有检查,必须与抢救措施同时进行,以保证患者在最短的时间里确诊,并得到有效救治。

1.3 紧急抢救措施。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包括:迅速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维持循环功能;如为外伤大出血患者,应迅速控制出血并保护重要脏器,必要时,立即输血;处理脑水肿、保护脑功能;控制抽搐、预防感染、控制高热;对药物中毒或疑似中毒者,先进行彻底洗胃(对中毒物不清时采用生理盐水)、导泻,辨清中毒物成分后,及时应用特效解毒剂等。对于躁动不安的病人要给予并加固和床档防护措施,避免患者坠床,自伤等意外伤害。

1.4 针对病因的抢救。

1.4.1 脑部疾病所致的昏迷: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①意识:意识障碍的程度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预后关系非常密切。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昏迷程度,对各种刺激的反应。②瞳孔:正常瞳孔2~6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应严密观察,如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同时伴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提示颅内血肿。如瞳孔一过性缩小,很快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伴意识障碍加重,提示有脑疝。③生命体征:生命体征的变化意味着病情的变化。如患者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深慢,呕吐躁动不安提示有颅内压增高;呼吸有鼾声、叹息及抽泣样呼吸提示病危。治疗:对于脑出血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立即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的功能和处理,如果CT或MR明确是脑出血,除了脱水降低颅内压外,还要适当的头部温和降温。对于脑出血量>30mL或者是脑肿瘤已经出现明显的压迫症状或脑水肿进一步加重的患者应当及时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此外,对其他伴随症状给予对症处理。颅内肿瘤通过头颅CT或MR可确诊,并可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中线是否已经移位,是否已经产生严重的压迫症状,出现颅内高压症状等。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快行急诊手术治疗。出现脑疝者给予人工呼吸机控制呼吸。

1.4.2 中毒患者的抢救:对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给予及时有效的洗胃,以排除胃中毒物,防止毒物吸收。对于毒物不明的中毒我们常用的洗胃液为温开水,因为它安全可靠。洗胃越早,毒物吸收越少。使用特效解毒剂:阿片类使用纳洛酮,有机磷中毒者使用阿托品,解磷定,抢救过程中要及时达到阿托品化,出现循环衰竭出现休克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多巴胺及阿拉明进行升压治疗。因皮肤污染引起的中毒,应脱去污染衣物,用肥皂及大量清水洗净皮肤、毛发;眼内污染物应用流动水冲洗;蛇、蝎、蜈蚣等咬伤,应在伤口近端结扎止血带,吸出毒液后,吸出毒液后,再行解毒及全身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给予高浓度吸氧,及时脱水,保护脑细胞,并立即进行高压氧治疗。

1.4.3 心源性昏迷患者检查心电图;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安装临时起搏器。并立即给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其中多巴胺剂量随血压情况调整,补充血容量后,给予硝酸甘油入5%葡萄糖液中持续静滴,对有肺水肿者同时应用硝普钠.心率失常给予西地兰.利多卡因.阿托品等对症处理。

1.4.4 对高渗透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大量补液,及早使用胰岛素(先静脉注射小剂量胰岛素);对低血糖昏迷患者,立即经脉注射50%的葡萄糖。严密检测血糖。

1.4.5 对于肝病患者,需要使用醋酸保留灌肠,并采用降低血氨药物;如果是肺性病的话,先进性抗感染治疗,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并且使用呼吸机来进行呼吸。

2 结果

见表1。

表1 昏迷患者病因构成情况以及治疗(例)

3 讨论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院前急救;安全转运;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34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96-02

现在社会的发展,疾病的多发性与突发性,启动院前急救程序越来越多。院前急救分为内科组和外科组,接警后急诊科室做到有针对性的专科出警。无论外科与内科疾病,必须遵守院前急救流程,院前急救与安全转运等工作。我院实施的是VIPC抢救流程,[1]主要内容:V(ventilation):保持呼吸道通畅;I(infusion):扩充血容量,维持有效的循环系统;P(pulsation):心泵功能,意识状态;C(control bleeding):止血。及时连续性的对患者进行评估与救治,有效的实施院前急救措施与转运是救治患者的关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及伤残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共120例院前急救的患者,其中男患者73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在12岁至88岁之间。

1.2现场急救

1.2.1V(保持气道通畅,有效呼吸)患者出现创伤后60min是“黄金60分钟”应遵循“先救生命再治疗”的原则急救力争时间,[3]启动急救抢救程序,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为主要救治先决条件,通气障碍是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死亡的常见原因。患者出现深昏迷或者舌后坠时迅速用口咽通气道保持气道通畅,给予患者氧疗,必要时紧急心肺复苏,若患者出现呼吸窘迫、呼吸困难则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

1.2.2I(扩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院前急救护理必须迅速的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维持循环系统,遵医嘱迅速给予药物对症治疗进行抢救措施。对于休克的患者出现常伴有重要脏器的损伤,出现大出血时会因为血容量不足,直接影响脑细胞的代谢量,进行扩充血容量治疗。液体扩容遵循先快后慢,先晶体后胶体,先盐后糖的原则,轻中度休克的患者30min内输注液体1200-2000ml液体,重度休克患者15min内输注2000ml以上液体,其中晶体与胶体的比例为3:1。

1.2.3P(心泵功能,意识状态)通过患者的伤情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护士要做到细致心中有数,针对突发事件有良好的应对措施,妥善处理患者的伤势,应做到良好的轻重缓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颅脑损伤的患者主要对瞳孔改变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两侧的对比。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立即给予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

1.2.4C(止血,包扎处理显露)①观察患者伤情对于开放性损伤的患者立即进行加压包扎止血,将撕脱离体的保留、备手术用。②颅骨骨折的患者:出现脑脊液耳漏以及鼻漏者,切忌冲洗、禁止填塞或局部涂抹药物等,告知患者不要擤鼻涕,让漏液自行流出,保持耳廓的局部清洁,禁止填塞和倒流,以免加重感染;如为开放性颅骨骨折的患,应给予现场局部包扎用无菌纱布进行有效的加压止血,包扎完毕用头套给予外固定。针对于颅脑损伤有颈部损伤的患者应合理使用颈托等外固定制动加以保护等措施。

1.3转运途中安全护理措施院前急救的患者要求医疗护理救治专科性很强,救护措施要迅速有序。通过顺利的现场急救后要安全的将患者快速转运到医院继续治疗。在护送途中护士要在患者的头部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确保静脉通路通畅,保证治疗有效进行。带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的病人,头部切勿后仰,防止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脱出,特别注意气管插管的位置,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确保有足够的氧气输送。将患者合理的放置,防止患者躁动或者晃动。对于有鼻漏、耳漏脑脊液的患者,应取患侧卧位,并将头部抬高15°。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转送过程中应将患者头部两侧加以固定,减少头部摇晃和震动,上好护栏,注意车速,防止发生意外,以免加重病情。顺利安全的到达医院急诊科继续进行救治。

2结果

患者经院前急救后,本组患者死亡、重残、中残、治愈的人数,见表1。

3讨论

急救过程中,护士要做到有时间性、针对性、有预见性的科学急救程序,对抢救成功有着重要的作用。护士要有时间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急救意识,建立快速反应的抢救能力。对于救治的患者病情多为复杂,护士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保持头脑清醒状态,确保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快,护士应有较强的预见性机制的提醒医生病情变化和发展。科学地运用护理的急救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掌握患者伤情的轻重缓急,灵活地执行急救程序,可以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黄建红.陈建洪.急救流程再造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及体会[J].现代护理报,2012,3(27):4.

[2]谭浩,何奇元,姚元章,等.32例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1):19.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脑出血;急救;护理

脑出血是指小动脉、小静脉破裂等原因引起的脑内实质性出血,是常见的急症之一,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都较其他急性脑血管病高[1],常因用力、情绪激动而发病。脑出血患者起病急骤、病情重、并发症多。本人现将院前急救及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人在"120"工作15年共参与院前急救及护理的脑出血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62例,女性38例,年龄在40~62岁。患者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语言不清、肢体障碍、昏迷等症状。其中安全转入医院192例,途中死亡8例。

2院前急救及护理措施

2.1电话指导护士接到电话后简短询问病情,告诉家属让其平躺不要搬动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松开衣领,取出假牙,随时清理口中分泌物及呕吐物,并让家属在指定位置等候。

2.2现场急救及护理到达现场后医生快速判断、口头医嘱,护士立即用生理盐水尽量选用型号为32ml/min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输氧、心电监护,如血压过高,收缩压>200mmHg或比基础血压高30%以上时,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常选用心痛定10~20mg舌下含服[2]。呕吐频繁病情严重患者快速输入20%甘露醇250ml。患者呼吸困难、吸浅快及不规律时可使用可拉明、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3]。将其平卧,解开衣带,有假牙的要将其取出,以免发生舌根后坠,严重的患者协助医师给予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2.2.1途中转运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搬运过程中保持平躺,尤其头部不能剧烈晃动,偏向一侧,途中重点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血压、瞳孔变化,注意是否有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如患者出现瞳孔忽大忽小、浅慢或深大呼吸多提示呼吸中枢受压,预示有脑疝形成,配合医生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同时电话通知急诊科做好接诊抢救准备。

2.2.2管道护理随时查看输液情况,输液装置固定是否牢固,尽量使用软包装,减少来回晃动,以免脱落砸伤患者及家属,液体输入是否通畅,防止液体外渗。氧气瓶应安全固定,救护车上空间狭窄,输氧管容易折叠,随时查看是否通畅。

2.2.3心理护理此时患者及家属情绪激动,护士应主动和他们沟通,多关心、安慰患者,让患者了解情绪对病情转归的重要性,不要让患者因病情严重而感觉恐惧,增强患者的安全和信赖感,取得患者信任、配合治疗,降低体能的消耗。

3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研究显示,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与其脑组织、脑细胞的损伤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救治的时间便是决定损伤程度的关键,因此院前急救及护理对疾病的转归尤其重要,延误急救时间会造成器官不可逆的损伤,不恰当的急救方法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120"工作人员应具有较高责任心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应配备在临床工作至少5年以上具有中级职称医生值班,护理人员应在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熟练护士,这样才能保障患者抢救及时及不会受到二次伤害从而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陈利红.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15.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 脑出血;急救;护理

急性脑出血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主要疾病。患者病情变化快、死亡率和致残率高[1]。在106例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绝大多数发病前有诱因如活动、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等。患者在发病初有头痛、呕吐、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或一侧肢体无力甚至瘫痪。护士必须争取有效的救治时间,积极配合医生迅速急救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06例,男60例,女46例;年龄21~40岁2例,41~60岁30例,61岁以上74例,平均59岁,中老年发病率占98%。

2 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救

2.1 急诊必须执行首诊负责制 患者送到急救中心,应立即安置在抢救室,急救人员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同时通知专科医生。

2.2 体位 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搬动,防止出血加重。

2.3 吸氧 由于脑出血、脑水肿,大脑处于缺氧状态,尽早吸氧,可改善脑部缺氧状况,保护脑组织。本组患者全部要用了氧疗,氧流量4~6 L/min,氧浓度30%~40%。

2.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有效地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脑出血昏迷患者,由于颅内压增高,机械性刺激呕吐中枢,呈喷射性呕吐。须立即将头偏向一侧,利用负压机械吸引,吸出口、鼻、咽喉和气管内呕吐物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笔者曾急救一位老年男性脑出血,深昏迷患者。发病前吃下一大碗面条,发病时呈喷射性呕吐,大量面条从口鼻涌出,用吸痰管立即堵塞,情况非常危急,患者随时有窒息的危险。为了抢救患者,立即用手掏出患者口咽部的大量面条,再用较粗的吸痰管吸出咽喉部的呕吐物。由于处理及时,患者避免了窒息的危险。对有义齿的患者,应将义齿取出。对舌根后坠者,可用舌钳将舌拉出或上口咽通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2.5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是抢救中的重要急救措施 一般可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最好采用留置针穿刺。本组106例患者均采用留置针穿刺,既便于固定,搬动时不易滑脱或穿破血管又有利于及时有效地用药如静脉滴注20%甘露醇、止血药、静脉推注速尿等。

2.6 心电血压的监护 快速连接心电血压监护仪,进行生命体征检测。每隔5~10 min检测1次,一旦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胸外心脏按压或除颤,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 mg,呼吸兴奋剂,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7 做好抢救记录 抢救过程中详细、准确记录病情、药物和患者的出入量等,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3 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昏迷加深,呼吸不规则,血压升高,脉搏增快,病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提示脑疝形成,立即报告医生,做紧急处理。

3.1.1 意识、瞳孔 脑出血昏迷患者,如各种深浅反射消失提示病情进一步加重。瞳孔变化可反映出血部位及出血程度。大脑半球出血可先出现双侧瞳孔缩小,严重时,出现病灶侧瞳孔散大,当双侧瞳孔散大,提示病情危急。

3.1.2 体温 颅内高压可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高达40 ℃以上,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理降温,如在头枕部置冰袋、大动脉冷敷等,降低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减少耗氧量。

3.1.3 血压、脉搏 本组脑出血昏迷患者85%既往有高血压史,观察血压,脉搏变化相当重要。发病初期,表现为血压高,脉搏慢。当血压持续过高,可用降压药,如利血平。当血压下降过快,脉搏缓慢,提示病情加重需立即抢救。

3.1.4 呼吸 由于颅内压出血的加重,患者常呈潮式、点头式和叹息式呼吸或出现呼吸暂停。有舌根后坠者呈鼾声呼吸。观察呼吸的节律,深浅。当呼吸不规则,每分钟少于8次/min,应立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如一位74岁的女患者CT诊断后丘脑及基底节出血,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呈点头式呼吸,5 min后患者呼吸暂停,心率52次/min,立即行心肺复苏,由于抢救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3.2 吸痰的注意事项 吸痰时应以无菌等渗盐水湿润吸痰管,插管前先夹闭负压,轻柔插入气管后,放开负压螺旋向上吸引。吸引时压力为80~120 mmHg(10.7~16.0 kPa),不可过高,时间不可超过15s,不应在插管过程中吸引,避免呼吸道黏膜的损伤或因吸痰不当而致呼吸困难,导致缺氧加重。

3.3 脱水剂的正确应用 临床上常选用20%甘露醇和速尿降颅压,而20%甘露醇是应用最广泛的高渗性脱水剂。本组病例中61例使用该药。输注20%甘露醇一定要确定针头在血管内才能使用,以防漏出血管引起皮下组织缺血、坏死。使用前,认真检查药液是否澄清、透明,如有结晶,必须融化后才能使用,否则达不到疗效。特别注意使用20%甘露醇切忌快速滴入或推入。20%甘露醇 250 ml留置针输入最快可达750滴/min。如心功能欠佳的患者,快速滴入可明显加重心脏的前负荷导致心衰。20%甘露醇以125滴/min在30 min内输入,其透过血脑屏障极慢,当大剂量反复使用时,可因小分子逸出血管外,使脑水肿恶化,造成颅内压骤然改变。因此,不仅要保证20%甘露醇250 ml正确滴入或常规加入5~10 ml地塞米松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且要想到引起左心衰的可能。如1例51岁的男患者,深昏迷,BP 277.5/135 mmHg,心率110次/min。立即给予20%甘露醇250 ml正常快速输入,利血平1 mg肌肉注射,30 min后BP 217.5/127.5 mmHg,速尿20 mg静脉推入,15 min后BP 195/120 mmHg,心率降至86次/min。由于脱水剂的正确及时应用,在利尿剂、止血剂的共同作用下,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防止了脑水肿,脑疝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4 防止并发症 对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急救同时,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4.1 防止呼吸道并发症 要正确吸痰,行气管插管时,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4.2 防止消化道并发症 脑出血昏迷患者可出现胃肠道出血,应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当患者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时,提示胃出血。

3.4.3 防止尿路感染 脑出血昏迷患者,排尿失去控制,应安置小便器或留置导尿管。做好导尿管的护理。防止逆行感染。

3.4.4 防止褥疮 要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病情许可,可翻身或50%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褥疮的发生。

3.5 注意安全,防止坠床 极度烦躁的患者应加床栏或上约束带,适当运用镇静剂,如安定10 mg或异丙嗪25 mg肌肉注射,防止烦躁促使再出血。

106例脑出血昏迷患者中,除16例由于就医较迟,抢救无效死亡,90例通过医护人员的及时有效的积极抢救,精心的护理和严密地病情观察,病情得到了控制,甚至转危为安,抢救成功率达到85%。

[参考文献]

1 杨振华,张光儒.急症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5.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 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护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a)-0155-02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脑溢血即为脑出血,该病是以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常见的脑部并发症状。该疾病的主要诱因为颅内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以及高血压等因素,同时患者情绪较为激动或者是用力过大时,会诱发该疾病。脑出血疾病具有病情凶险、发病率快以及死亡率高的特点,且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失语、肢体偏瘫以及意识障碍等[1]。该研究为了详细的了解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措施,特选取该院在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46例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46例,其中,男34例,女12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1~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51±1.26)岁;其中21~40岁之间的患者有1例,占据总选取人数的2.17%,41~60岁之间的患者有8例,占据总选取人数的17.39%,61~90岁之间的患者有37例,占据总选取人数的80.44%。

1.2 方法

患者发病时,应选择平卧位,去掉枕头且头向一侧偏转,尽可能降低搬运患者的次数,减少或者是避免患者出血状况加重;本次研究中的46例患者均实施吸氧治疗,每分钟的氧流量为4~6 L,氧浓度分布在30%~40%之间,因为患者出现脑水肿以及脑出血疾病时,患者的大脑处于一种缺氧状态中,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与患者吸氧措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脑组织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护理人员应始终保持患者的呼吸道处于通常状态,吸痰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基于脑出血昏迷患者的颅内压急剧增高,对呕吐中枢进行机械性的刺激,导致患者出现喷射式的呕吐症状。因此,医护人员应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通过负压将患者口、鼻、气管以及咽喉部位的分泌物以及呕吐物机械性的吸引出来,进而保障患者的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对患者建立1~2条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时最好采用留置针穿刺的方式,这种方式便于搬运患者,并不会穿破血挂或者是出现滑落现象等。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监管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电图,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病理特点。且间隔5~10 min对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电图进行1次监测,若发现患者心跳以及呼吸出现骤停现象,医护人员应及时采用除颤以及胸外心脏按压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抢救,情况严重的,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或者是气管插管措施等[2]。

2 结果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78%。其中,39例患者经过利药、止血、降颅压、吸痰以及氧疗等护理措施,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控制,且痊愈出院,占总选取人数的84.78%,7例患者抢救无效出现死亡现象,占总选取人数的15.22%。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理特点

脑出血昏迷患者的瞳孔出现缩小现象时,表明患者的大脑半球出现出血症状,病患侧的瞳孔散大表明患者病情加重,若患者双侧瞳孔均出现散大现象时,表明患者病情危急。基于患者的颅内压急剧升高,患者的体温也随之升高,高达40 ℃,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应在患者的大动脉或者是头部放置冰袋,通过降低患者脑细胞中的新陈代谢方式,来降低患者的体温,或者是通过药物对患者实施降温措施。若患者的血压快速下降、脉搏跳动缓慢时,表明患者的病情加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同时患者颅内出血症状严重时,患者的呼吸方式为叹息时、点头式以及潮式等,严重的会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若患者呼吸出现不规则症状时,也就是患者每分钟呼吸次数低于8次时,医护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或者是气管插管方式进行机械通气。

3.2 吸痰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吸痰时,护理人员应将吸痰管通过无菌盐水进行湿润,在进行插管之前,应先将负压夹闭,在将气管以轻柔的方式插入后,将负压放开,采用螺旋向上的方式进行吸引。在对患者进行吸痰时,压力不可过高,应控制在80~120 mmHg之间,细谈时间应低于15 s。在实施插管过程中避免吸痰,减少或者是避免对患者的呼吸道黏膜造成伤害。

3.3 正确使用脱水剂

在患者临床上采用速尿以及20%的甘露醇降低患者的颅压,30 min内将其输完,每分钟静滴125滴,该药物极慢的透过患者的血脑屏障。若大剂量的使用该药物,小分子会溢出血管,增加患者病情,进而使患者颅内压出现起伏较大的变化。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在对患者静脉滴注250 mL的20%甘露醇时,加入5~10 mL的地塞米松,从而降低患者血管的通过性,同时避免患者出现左心室衰竭症状,该次研究中,没有患者出现左心室衰竭症状[3]。

3.4 并发症护理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大便以及呕吐物的颜色,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出现胃肠道出血症状,因为若患者的呕吐为为咖啡色时,表明患者出现胃出血症状;护理人员对患者留置的导尿管进行相应的护理,避免患者出现尿路感染并发症等。该次通过对患者实施急救与针对性的护理,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4.78%。其中,39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控制,且痊愈出院,占总选取人数的84.78%,7例患者抢救无效出现死亡现象,占总选取人数的15.22%。由此可见,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可在临床脑出血昏迷患者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洪杰.106例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0,15(11下半月):145.

[2] 夏海英.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救护理[J]. 医学信息:2010,23(4上旬刊):1084.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急救护理

脑出血即脑溢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内由于血管破裂而导致的出血,多数情况由于脑内小动脉与动脉的硬化导致。发病人群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出血前无明显症状,起病突然,严重时患者意识丧失,死亡率与致残率极高。因此,做好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是患者健康的重要保证。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80例,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7岁。经过CT检查脑梗死排除。

1.2方法

1.2.1一般治疗 嘱咐患者必须卧床休息,维持呼吸的顺畅,保持患者头部抬高度在15~30度,促使颅内静脉能够回流,从而降低颅内压;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防止患者出现过激情绪,避免出血的再次发生;维持患者身体机能,防止并发症出现;为改善患者脑细胞缺氧症状,必要时给予患者面罩供氧。

1.2.2降低颅内压 患者在脑出血后可能出现脑部水肿症状,为降低颅内压,应迅速采取静脉滴注,及时用药。下列药物可供选择:(1)利尿剂:速尿40mg溶于葡萄糖给予20ml的静注;(2):脱水剂:20%甘露醇或者是25%的山梨醇250ml在半小时内给予患者静注,根据患者病情6到8小时一次,每10天为一疗程。

1.2.3血压调整 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平均血压应保持在130mmHg左右,术后血压应小于110mmHg。依照患者病情可给予患者硝普钠、卡托普利等药物镇静降压。

1.3手术治疗 采取开颅清除血肿术或是行血肿穿刺疗法,目的减轻脑组织压力,消除颅内血肿,从而降低颅内压,血液循环的改善有助于患者神经系统的恢复。

1.4护理

1.4.1一般护理 嘱咐患者必须要卧床休息,为避免外界环境影响,应保持患者周围患者的安静。保持患者头部抬高度在15~30度,促使颅内静脉能够回流,从而降低颅内压;医护人员对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以免危险发生。

1.4.2出血护理 为防止出血情况的进一步发生,可将患者头部放入冰帽内,来保护患者脑部组织,降低脑组织的耗氧量,从而减轻患者脑部水肿症状。为及时掌握患者病情,每隔半小时进行一次体征监测,密切注意患者神志与瞳孔,定期记录。在早期的6小时内给予患者低温治疗科降低死亡率。

1.4.3呼吸护理 保持患者呼吸的顺畅,对于患者口腔内定的分泌物应及时去除,以防窒息。若期间出现呼吸不畅的患者,应将患者头部放于一侧,及时处理咽口分泌物,必要时借助吸痰管,在实际操作中,动作轻柔,每次操作时间不超过15秒,避免对器官黏膜造成伤害。

1.4.4并发症护理 (1)为减少外界对患者的心理刺激,指导患者应保持平稳心态,加强医患沟通,以消除患者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2)避免由于灌注不足而导致患者重要器官受损,出现进一步的脑出血与缺氧,在发现患者有脱水症状时,应迅速告知医师;(3)密切观察患者排便,及时记录排便时间。若有患者出现便秘,告知患者应注重饮食,为促进肠胃蠕动加强下腹按摩护理;(4)由于长期的卧床休息,患者肢体容易出现运动障碍,早期治疗后应指导患者进行常规肢体运动,给予患者经常性的翻身与全身按摩。保持导尿管的清洁,防止泌尿系统的感染。

2结果

选取的80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应激性溃疡病例2例,肺部感染病例1例,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后,所有患者经抢救,痊愈出院。

3讨论

脑出血出现的部位大多在基底节周围,其次发生较多于小脑、桥脑,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严重威胁着中老年患者的健康。脑出血急性期发生时,由于颅内压的突然增高,发病急速,患者出现头疼、呕吐等。此时,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抢救,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患者发病症状达到高峰,此时患者易神志不清,严重威胁着生命。有相关报道,脑出血是一种常见且危害巨大的疾病,死亡率与致残率都较高,死亡率可达40%以上。传统治疗方法采取内科治疗,但其疗效并不理想。近几年,随着医疗的不断发展和医学器械的更新,脑出血诊治变得更加确切,广泛应用的CT为治疗提供了科学有效依据。多数患者由于发病的急骤,往往未有充足心理准备,因此心理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为减轻患者紧张、忧郁等情绪,医护人员应及时加强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精神与心理支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使家属能够及时给予患者关心与鼓励,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本文选取的病例来看,在脑出血急性期,医护人员要积极做好抢救工作,熟练掌握急救措施,培养急救观念,对于患者病情变化要严密观察,采取有效地急救护理措施是有效治疗脑出血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梅建玲.脑出血急性期的急救及护理[J].求医问药,2012,10(4):659.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护理措施篇10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高发病,其致残率、死亡率均逐年上升。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建议在时间窗内给予溶栓治疗,目前认可的方案是4.5 h内予以rt-PA静脉溶栓[1]。早期溶栓是指发病3~6 h内经头颅CT或MRI排除脑实质出血、严重广泛的半球梗死,针对脑主要供血动脉的血栓闭塞引起的脑梗死,可采用动脉或静脉溶栓[2]。目前我国患者溶栓前平均等待时间为116 min[3]。对于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时间是恢复缺血半暗带组织血供的关键,临床给药时间越早,越有利于预后效果,神经功能恢复也越好[4]。同时溶栓药物在脑梗死早期应用过程中可能带来严重出血的危险,且脑梗死原发病对患者生命体征及转归均有严重的影响,其溶栓治疗过程中密切的护理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减少溶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有效的减少溶栓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脑梗死早期溶栓成功率的高低不仅有赖于积极规范的治疗更与密切规范的护理小组配合息息相关。溶栓治疗中,一旦有严重的并发症立刻执行抢救流程,小组护理人员的站位采用急诊抢救时的定位分工配合模式[5]。此项工作模式的开展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于本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并经急诊绿色通道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5~78岁,平均(51.14±11.59),发病时间1.5~6 h,平均3.7 h。CT已排除颅内出血,全部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无溶栓禁忌证。

1.2 方法

1.2.1 溶栓前准备 建立院内卒中应急流程,急诊预检护士接诊后,在3 min内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卒中患者分诊给急诊神经内科医生诊治。急诊神经内科医生确认患者为溶栓时间窗内的卒中患者,即启动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开通脑梗死患者绿色通道。患者入院一旦确诊为脑梗死,应立即入住NICU,启动溶栓紧急预案,NICU常规配备rt-PA,(冰箱保存),责任护士每日做好冰箱温度的监测及药品的清点。护理站附近需设置溶栓专用床,备有溶栓知情同意书。溶栓小组护士在接到通知后,迅速准备心电监护仪、血糖仪、输液泵、注射泵、急救车、抢救药等设备和药品,溶栓以小组护理为单位(至少3名护士)进行,小组护理中由中、低年资护士迅速遵医嘱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及化验标本的采集,如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以及便潜血试验等。做好心电图后立即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同时在一侧肢体建立动态血压检测,如病房备有称重床,需精确测量患者体重,以保证用药计量的准确性、有效性,将所收集护理资料汇报主管医生。

1.2.2 给药方法 迅速建立溶栓专用静脉通道,根据医嘱,静脉使用rt-PA以0.9 mg/kg,严格掌握药物的时间、剂量及方法,rt-PA总剂量的10% 1 min内静脉推注,其余90%加入100 mL生理盐水在1 h内以输液泵方式匀速泵入。由于rt-PA半衰期为20~30 min,因此用药需做到现配现用。同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改善循环的支持治疗,溶栓后24 h行CT检查确定无颅内出血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

1.2.3 溶栓前的护理 (1)分秒必争,一旦确诊为脑梗死,积极配合医生,启动急救绿色通道,通知卒中护理小组,执行溶栓急救护理流程,在小组护理中,准备指导工作由高年资护士负责,明确分工。(2)由高年资护士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T、P、R、BP、意识、瞳孔及肌力的变化,特别注意患者的语言功能障碍及格拉斯哥(GCS)评分,同时筛查护理高危风险因素如:误吸、窒息、脑疝、液体外渗等,制定护理对策及防范措施。准确记录患者入院时间、溶栓给药时间及病情变化。如病情有变化时,在抢救过程中高年资护士要充当现场管理者[5]。(3)中年资护士负责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准备吸氧及吸痰装置,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2~3 L/min,保证经皮血氧饱和度95%以上,保护患者脑细胞,减少脑损伤,改善脑缺氧。同时分析判断患者咳嗽、咳痰反射给予按需吸痰,及时清理气道,保持呼吸道畅通。病情危重者给予面罩加压给氧或遵医嘱行气管插管术。(4)低年资护士协助高、中年资护士常规准备抢救药物、器械、输液泵、注射泵、除颤仪等以保证在应急状况下节省时间,做好后备补充工作,完善融合各个护理环节。

1.2.4 溶栓过程中的护理

1.2.4.1 准确分工,密切配合 在溶栓治疗中,由高年资护士迅速建立静脉溶栓专用通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节约穿刺所用时间。需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以方便溶栓过程中的取血监测,避免反复穿刺[6]。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指导护理小组配合溶栓整个过程,做好溶栓记录;中年资护士遵医嘱,执行治疗方案,完成护理计划,取药配药,要求:液体现用现配,剂量、方法、时间精确无误,配置药物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既不能用于同一输液瓶也不能用于同一输液管路。低年资护士评估血管情况,建立第二条静脉通路(生命支持通路)用于补液支持治疗,同时落实各项支持辅助护理措施,如体位摆放、管路安全、出入量观察记录及生活护理照顾等。准备工作由高年资护士指导,遵循溶栓小组护理工作流程,各尽其责,密切协作。

1.2.4.2 病情观察 高年资护士在溶栓整个过程中应主要负责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状态的变化,肢体运动及语言功能恢复等情况,全面掌握患者病情,溶栓最初病情监测,2 h内1次/15 min,随后6 h内为1次/30 min,此后,1次/h,直至24 h。注意患者个体化差异,随时评估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制定护理计划,指导督促中、低年资护士按照护理计划执行溶栓流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80%以上有高血压[7]。因此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如果收缩压≥180 mm Hg或舒张压≥105 mm Hg应更加密切注意血压,并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收缩压>185 mm Hg或舒张压>110 mm Hg,是溶栓引起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8]。血压过高易导致颅内出血,血压过低使脑微循环灌注不足,因此血压应控制在140~160/75~90 mm Hg较为适宜。如溶栓后患者出现头痛、呕吐、血压突然升高或出现意识障碍、一侧瞳孔散大提示有脑出血可能,需立即通知医师启动抢救预案,做好检查急救前准备。

1.2.4.3 用药护理 高、中年资护士在给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后症状改善情况,尤其是溶栓后出血倾向,当皮肤、黏膜、口、鼻腔、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等有出血倾向时,立即通知医师,同时停止溶栓治疗,并采取措施控制出血[8]。用药前、中、后均应进行凝血机制检查,以防出血突然发生,同时避免侵入性的操作,如导尿、留置胃管等[9]。已出现牙龈出血者,首选局部按压措施,如出血量大,可用浸凝血酶的棉球咬在出血处;消化道出血时,遵医嘱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奥美拉唑静推;泌尿系统出血时,可遵医嘱使用盐水溶解凝血酶行膀胱冲洗。其次,再灌注损伤也是一项重要的观察项目:急性脑梗死早期先出现细胞性脑水肿,若缺血缺氧时间超过数小时,可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形成颅内高压[10]。当发现患者出现困倦、凝视、瞳孔不对称、周期性麻痹和视乳头水肿时,提示颅内高压,应立即报告医生,予以降颅压治疗[11]。血管再闭塞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溶栓和血栓再形成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在溶栓剂作用下抑制了血栓的形成,加速了血栓溶解,随着治疗的进行溶栓剂逐渐被消耗,血栓形成因子可能再度活跃,导致血栓再形成[12]。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再次出现意识障碍、失语、肢体瘫痪等,提示血管再闭塞的可能,应立即给予处理[13]。

1.2.4.4 心理护理 高年资护士在指导溶栓过程中,除观察病情外协同中、低年资护士共同做好患者心理护理,避免患者用药过程中情绪低落或兴奋,避免因激动导致的情绪不稳定、血压波动、不配合治疗等情况的发生,造成脑梗死病情的加重、颅内继发性出血、药物外渗、意外脱管等风险的发生。

1.2.5 溶栓后的护理

1.2.5.1 心理护理 溶栓后心理护理是防止意外发生的一项重要护理内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发病时大都意识清醒,常因突然出现瘫痪、失语等症状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责任护士应针对患者的心理反应,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以提高其遵医行为,同时避免盲目乐观情绪,因静脉溶栓后30 min大部分患者肌力可见明显改善,由0~1级提升为2~3级,甚至恢复至正常5级肌力。这些患者往往感觉自己已经痊愈了,会要求下地如厕、进食及恢复日常生活习惯。护士应评估患者自理能力,耐心的指导患者继续卧床休息,给予生活照顾,协助做简单的床上肢体运动。安静休养,防止意外坠床、跌倒、出血、二次梗死等事件的发生。

1.2.5.2 做好生活护理 rt-PA输注结束后严格卧床24 h,1周后鼓励患者多做功能锻炼(遵医嘱),低年资护士重点为患者创建良好休养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嘱患者勿用硬毛牙刷刷牙,避免牙龈出血,同时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根据Ba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包括进食、穿衣、洗澡等内容,按照帮助程度分为0、5、10、15分四个等级,满分为100分评定。评定标准:

1.2.5.3 保证营养供给,增加患者机体抵抗力 低年资护士在溶栓后护理中除按照Bathel指数评定量表,负责患者生活照顾,同时给予常规疾病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进食低盐(高血压者)、低胆固醇、低脂、适量糖类及富含维生素、宜消化、温度适宜的食物,同时戒烟限酒。有意识障碍及吞咽功能障碍者,常规床头抬高30°,以防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给予患者软食或半流质饮食,从健侧缓慢喂入,协助病人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鼻饲流质饮食。

1.2.6 健康教育指导 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是促进患者疾病康复的有力措施,住院期间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主动参与做好二级预防,低年资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负责全面巡视照顾,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所用药物的作用及各项检查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早期康复锻炼,提供康复用具,劳逸结合。有效的健康教育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内容应全面,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良肢位摆放、康复训练、危险因素预防及定期复查等。在二级预防方面做好相关防控工作,是健康指导的中心任务。

2 结果

治疗10例患者,治愈6例,显效3例,好转1例。其中,6例肌力由1~3级恢复到5级,3例在2~10 h出现肌力明显恢复,有1例发生并发症,为牙龈出血。据本科室统计,溶栓等待时间由2013年上半年的60~120 min减少至目前35~45 min,较目前我国患者溶栓前平均等待时间提前了61~81 min,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由93%提高到98%,医生对护理满意度由95%提高到99%。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