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会信息监管论文

时间:2022-07-24 03:11:58

虚拟社会信息监管论文

一、中国特色虚拟管理模式分析

1.我国虚拟社会的管理对象

虚拟社会的运行主要由碎片状的信息、整合信息的各种运营平台、完成信息的生成、传播的用户三个层面共同构成立体空间。因此,虚拟社会的管理对象也分为三个层面。

(1)信息——(自由流通-监督下流通-限制流通)

信息是网络环境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网络极大地扩展了人们可获取信息的规模及途径。从社会管理的角度,以法制法规为规范,衡量信息的可流动性,并对其进行合理分类,在分类基础上针对不同等级信息应给予不同的管理策略。

(2)平台——(门户网站-论坛-微博-SNS-搜索引擎)

运营平台是互联网信息的载体,是个体用户与信息的物理连接点。因此对于平台的管理极为重要,这就需要对不同平台其运营机制、独特的传播特性、主要的受众人群进行研究,并根据不同的特征给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对于网络舆论的主要呈现而言,门户网站、论坛、微博、SNS、搜索引擎则是舆论升温、交锋的主要战场,对其传播特性、用户特征、用户心理应是管理策略的重要基础。

(3)用户——(信息的设计者、者、接收者,含网络社群的意见领袖)

互联网的双向性,打破了传者与受众的界限,因此,互联网用户即互联网信息传播的节点,而每一个节点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成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每个节点行为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信息传播整体的不可控性;而每一个节点所覆盖的人际网络的复杂程度的不同又决定了每个节点对于网络信息传播、网络舆论的能量不同。因此对于用户,从其内容生成、覆盖网络的复杂度两个重要因素出发,将整体用户从信息的生产、消费角度进行区分,划分为:信息的设计者、者、接收者,含网络社群的意见领袖等。一般受众呈现舆论图景,而意见领袖则引导舆论改变方向。

2.我国虚拟社会的管理目的和方法

(1)虚拟社会的管理目的:自由、自治、自律

虚拟环境与现实社会由用户及信息紧密连接,无法割裂,因此虚拟社会的管理应与整体社会管理的目的相统一,即应以“三个最大限度”为宗旨,最大限度的增加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对于虚拟社会,针对其三个层面的用户,提出“信息自由、平台自治、用户自律”的三级管理目标。以保障信息的真实和自由为宏观目标,通过行业自律和法律监管建立良好的行业环境,在此基础上促进用户信息使用的自律,建立互联网行为准则的普遍认知。

(2)虚拟社会的管理方法:监、控、疏、导监——实时舆情的监测

以了解为管理的起点,实时掌握舆情的动向,由解决问题向预测问题转变、在管理中占据主动。控——主流媒体、意见领袖等发声点的掌控认识并强化主流媒体对于舆论形成的作用点的方位、作用力大小、作用方向,使主流媒体承载的主流价值以顺应互联网特征的方式成长转变。同时加强对网络意见领袖的发现和培养。疏——网络问政及时疏解矛盾在网络问政已成为当下各级管理部门普遍认可的管理模式时,应进一步明确网络问政的职能、规范网络政务线上线下的接口、完善网络问政的线上反馈机制,使网络问政不仅是应急产品,常规化、长效化。导——技术手段完成信息的设置和引导信息技术是互联网世界的实现工具,因此在管理中各层级管理、各职能管理都应选择恰当的技术工具做为管理的辅助。在技术手段的支持下,有的放矢实现议程设置及舆论方向的引导。

二、我国虚拟社会的管理体系与建模

1.纵向行政系统——独立的网络监管部门设置

虚拟社会管理的行政归属,应一定程度上打破既有行政体制设置,当虚拟社会逐渐成熟,其形态和规模将在一定程度上接近真实社会,并在某些方面超越真实社会,因此依附于宣传等职能已无法满足管理需求,并可能引发管理和决策失误。故而,有必要将其行政部门独立形成纵向体系。即省管理办-市管理办-区县管理办的直管体系。

2.横向职能设置——数据存储、宣传部门、网络管理

完善虚拟社会管理的具体职能设置,对于数据、宣传及管理的边界设定。应急机制-突发事件下打破常规管理模式,与其他部门联动。

三、运用技术手段提升虚拟社会管理水平

1.舆论监测及热点分析——“意见”领袖的实时监测模型及影响力评测机制

当对互联网用户以一般受众和意见领袖加以区分,可以看到意见领袖往往在内容的说服力和传播网络的复杂性上远胜于一般受众。因此在舆论热点分析中,对于意见领袖的实时监测识别非常重要。将用户在平台表现的指标具体量化,并通过数学建模形成针对用户的意见领袖影响力评测模型,在常规监测以及事件监测中都可以通过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指标变化以及意见领袖跟踪来看到舆论进展的方向,从而可以做为辅助引导舆论的管理决策。

2.网络舆论的解读——搜索引擎数据库挖掘与自然舆论的呈现

网络舆论复杂多变,如何能够看到公众关注的重点,如何了解具体事件中公众立场的表达成为各级网管部门的巨大挑战。搜索引擎则是公众意见呈现的重要场所。关键词的设置,反映了多方信息在公众头脑中的沉淀;信息点击选择,反映了不同信息对于公众的吸引力。搜索引擎数据库的解读将帮助回答主流媒体的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是否会影响网络公共话题的形成和扩散、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答将对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3.舆论引导:一个中心三个支点的立体化主流舆论场网络框架

通过搜索引擎的作用引导主流媒体网站、论坛BBS、微博三个网络舆论主要战场间的信息流动以及议程设置。在实时监控舆论以及把握关键用户、关键节点影响力的前提下,着眼整体网络舆论框架。虚拟社会网络随着用户的交叉,产生网络的重叠,诸多信息平台之间的既有阻隔茧房又有信息跨平台流动。对于主流价值而言,如何打破阻隔,实现信息的流动是传播的目的;同时,对于突发事件的信息爆发而言,如何利用平台之间的信息流动,有效地引导话题进展方向则是舆论管理的目的之一。网络复杂的舆论环境并非无章法可依,通过数据挖掘建模的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建立各中心三个支点的立体化主流舆论场网络框架。在理解网络框架的基础上,才能使这些“岛屿”“快艇”“桥梁”在舆论管理中为我所用。

四、网上网下信息传播统筹综合管理体系模型的建立

1.信息的网上网下接口

即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接口。在当前的议程设置中,传统媒体已经主动出击新媒体领域,从网络找新闻线索,在事件发展中针对网络话题热点做深入解读等。可以说传统媒体正在主动呼应网络媒体平台的信息生产,而反之,网络媒体的话题对传统媒体的呼应稍显薄弱。新媒体“短、频、快”,传统媒体“扎实而深入”,因此作为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主流媒体,利用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在网络上以顺应网络媒体的形式来深化传统媒体的议程,是实现信息的网上网下接口的重要目标。

2.信息热点与现实行为的转移——群体性事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虚拟社会信息对于现实社会群体行为的影响被不断放大,社交网络的强大聚合力,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大规模具有相同意见的用户,而通过LBS技术的应用推广,持相通意见的用户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聚合到同一地点,这一点已经在欧美国家得到证实,而我国也面临着这样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与网络热点的监控与预判、对关键用户、意见领袖的把控就成为关键的管理步骤。进一步可以通过定位技术以及舆论监测手段监测在单一地点聚合的意见总量而不再是用户数量,来看网络舆论与现实社会地点之间的关联,当关联程度急剧升高,则群体事件的危机系数越高。

3.多机构的应急联动平台的建立

当网络舆论与现实社会产生密切联系,则在防控体系中,仅仅依靠网络管理部门或仅仅依靠现实事件公共安全部门都无法及时、独立的解决问题。因此,多机构的应急联动平台的建立尤为必要。与现实社会灾害防范应急机制相似,网络危机事件的防控联动平台也需要由政府提供平台、网情研究中心监测、现实社会职能部门联动共同实现。在危机发生时,由网情监测中心给出危机信号,上报指挥中心,确认后激活整体平台,瞬间打破固有机构的垂直管理体系,横向迅速形成多机构多职能的联动平台,一般包含医院、公安、消防、社区等。综上,在充分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变化的特征及趋势的基础上,突破旧有模式的局限,摸索出一套以管理理念及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国情、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的管理模式是准确把握舆情、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一步。

作者:周巍工作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