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棚香菇生产管理要点

时间:2022-03-21 05:16:38

冷棚香菇生产管理要点

摘要:香菇种植业是我国贫困山区扶贫的主要产业之一,也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有效项目之一。菌丝培养和转色管理是香菇菌棒制作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是优质香菇丰产的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香菇;菌丝培养;管理

随着我国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政策的稳步推进和脱贫成果的进一步巩固,促使东北地区的食用菌尤其是香菇产业迅猛发展。因贫困地区大都地处山区,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优质香菇的生长,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因此香菇种植也可以成为贫困山区实现稳定脱贫的主选产业。在东北地区的香菇生产中,多采用暖棚养菌、冷棚出菇的栽培模式;品种多选用短菌龄、积温较低的香菇品种,一般都有转色和出菇同步的特性。培育健壮的香菇菌丝,能使菌棒正常转色,是香菇养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同时也是香菇栽培过程中优质丰产的关键。

1菌丝培养

1.1接种。东北地区的香菇生产一般都采用冬季接种,养菌、转色和春、夏、秋三季出菇的栽培模式。培养料袋灭菌后冷却至常温,放入消毒后的接种帐内,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接入香菇菌种。接种后,保证料温在15~23℃,促进菌种萌发、生长,保温是促使香菇菌种早定植、早萌发、早吃料的重要措施。接完种的菌袋可摆放12层左右,为了确保菌棒发菌一致,在整个养菌过程中翻堆不少于2次。1.2养菌。接种后3~4周,观察接种穴菌种萌发情况,当接种穴部位菌丝吃料3cm以上,发菌环境温度稳定在12℃以上时,可以适时分散菌袋。散堆后采用三角形或井字形堆垛方式,摆放7层,留有足够间隙以利于氧气供给,促进菌丝尽快生长。1.3刺孔。香菇菌袋刺孔,是为了在生长过程中给菌丝补充充足的氧气,及时排除菌袋内二氧化碳,创造出有利香菇菌丝生长发育的内部环境条件。一般来说,香菇菌袋刺孔分2次进行。第一次刺孔在接种后4~5周时,与第一次翻堆同时进行,可在每个接种点附近的菌丝生长处,刺小孔10~15个,深度为2cm左右,菌棒的堆内温度控制在15~23℃,每天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10min,暗光培养;第二次刺孔在香菇菌袋内部菌丝全部长满时进行,每个菌袋用8号铁线的铁针刺透孔10~15个。菌棒的堆内温度控制在15~24℃,如果堆内温度超过25℃,应采取喷水或其他降温措施。刺孔后降低菌袋摆放高度和密度,同时注意适度加强通风,但不宜风速过大。通过刺孔增氧来促进香菇菌丝健壮生长。

2转色管理

2.1脱袋转色。第二次刺孔后2~3d,将菌棒运至出菇棚内,用刀划开菌袋,取出菌棒上架,在菌棒上覆盖塑料薄膜以利保湿,温度控制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85%~90%。光照强度增加到1500lx左右。5d后,每天掀动塑料薄膜和打开冷棚门通风换气,经过10~15d的管理,菌棒表面2/3以上变成红褐色后即可转入出菇管理。2.2袋内转色。接种后14周的菌棒,在第二次刺孔后15d左右时,表面开始有瘤状凸起,同时菌棒会分泌出黄色的液体,此时,将菌袋用刀划破,使菌棒与菌袋充分剥离而不脱落,及时排出分泌的黄水,确保菌棒的通气性。同时把划开的菌棒放在出菇架或干燥的地面上,一周后开门通风换气,空间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温度控制在20~25℃,适当提高菇棚内的光照强度。待10~15d菌棒转色2/3以上或有菇蕾出现后,转入出菇管理。

3小结

培育出健壮的菌丝和转色是香菇菌棒制作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是香菇菌丝抵抗杂菌和不良环境的铠甲,是香菇高产的前提,也是生产出优质香菇的保障,因此在香菇养殖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

作者:薛建臣 鄂翠华 单位:1.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望花区塔峪镇政府农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