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科技管理目标及路径

时间:2022-09-05 04:05:06

区域科技管理目标及路径

摘要:区域科技是国家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国家科技的简单缩影。区域科技管理必须充分研究和尊重区域科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进一步优化区域科技的体制机制,实现区域整体科技的有序发展以及区域科技结构的合理化。在区域科技资源有限的客观基础上,从消除区域科技信息不对称、激发区域科技创新主体的动力、共建区域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及文化制度软环境等方面探索性地提出提升路径,并提出转变区域科技服务职能、完善区域科技规制体系以及发挥宏观统筹优势的建议。

关键词:区域科技;管理目标;路径;探析

科技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部分,又是科技生产活动管理,所以既具备社会管理的共同职能,又具备其特定职能,包括政策、人事、结社、服务、计划、实施、转移等职能[1]。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时间和空间对科技流动的阻碍越来越小,相对而言区域竞争较国家竞争显得更加激烈和更加重要。例如,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英国剑桥和韩国大德等外依托区域科技能力使得国家整体获得快速发展和提升的案例越来越多。因此,区域科技是国家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然而,区域科技并不是国家科技的简单缩影,区域科技依托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探索区域科技管理创新,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更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需求。

1区域科技的管理目标

一般来讲,区域科技管理的对象包括:区域科技的投入、区域科技的实施、区域科技的产出以及区域科技的体制机制。区域科技必须更好地服务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样才能够让区域进一步地发展区域科技,从而形成区域科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经济社会支撑区域科技发展的良好循环。吴贵生等认为发展区域科技有利于中央与地方的合理分工、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而加快区域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区域科技经济社会的一体化以及有利于形成区域特色而增强区域竞争力[2]。区域科技具有自身较为突出的特点。一方面,区域科技具有典型的区域特色,来源于区域,服务于区域,与区域的资源禀赋特点(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和管理政策等分不开,也对区域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区域科技并不是封闭孤立的系统,区域科技与外部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包括:区域科技的投入也需要借助外部的资源和力量、区域科技的实施也需要借助外部的经验和角度来推进、区域科技的产出也要向外部输出(特别情况除外)以及区域科技的体制机制也受到外部的影响(例如受到国家整体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的影响)等;第三,区域科技发展的不均衡性。不均衡性存在于区域与区域之间,也存在于区域内部,由于资源的有限以及比较优势等客观原因,科技发达区域与科技不发达区域之间必然存在科技资源的势差,从而导致生产要素之间的流动必然性。区域科技管理必须充分研究和尊重区域科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进一步优化区域科技的体制机制,促进区域科技的投入、实施和产出有效衔接和实现区域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实现区域整体科技的有序发展以及区域科技结构的合理化(图1)。

2区域科技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区域科技管理呈现出区域融合性不紧密、内部协同共享性不充分、管理理念水平不适应等问题,较为严重地制约着区域科技水平的提升以及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2.1区域融合性不紧密。区域科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融合,既是区域科技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可持续发展基础,又是区域科技发展的载体和服务目标。区域科技能力已经不是由单个个体的特点或水平所体现的,而是整个区域的融合性体现。目前,延续国家科技的模式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导致科技与地方经济社会实际结合不密切,区域科技往往面临着脱离区域自身比较优势或不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接受等融合性不紧密的问题,呈现出区域科技“科技整体投入不足”与“科技成果整体产业化不高”、部分科技“供给相对过盛”与“企业实际需求明显不旺”并存、科技成果转化“流出严重”与“本地转化率低”并存等现实困境。一方面,基于国家战略考虑,由国家科技体系主导的科技资源在区域内的分布配置,其应用局限于特定的用途和场景,且成果的扩散和应用受到了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限制,与区域自身比较优势和特点融合度不高,例如,20世纪60年代,我国出于国防考虑在四川、重庆等区域部署部级的军事科研力量。另一方面,区域科技规划的局限性以及区域科技能力的比较落后,导致并未形成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效应,从而导致区域科技基础研究的严重不足,依赖外部区域技术的引进再消化,处于整个科技创新链条的底端,被动地呈现出与区域特点融合的不紧密性。2.2内部协同共享性不充分。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科技创新区域管理联动正是科技创新发展的更高级阶段,多元化创新联动目前仍是创新发展的主流趋势。区域科技的发展与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区域专业化程度、国家科技布局等均有一定的关联。一方面,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来看,区域内子区域的科技发展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水平,或者由于地理上的差异导致科技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比较优势或者发展方向,一定会呈现出相对科技水平的高等水平、中等水平或低等水平等不同的结构。另一方面,区域内可能由于行政壁垒等原因导致各自自成体系、相互隔离,没有能够利用职能合作的优势和管理信息共享的优势实现紧密的联动机制,从而可能导致区域整体的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脱离区域特点或重点需求,导致区域发展结构性失衡。与此同时,依托区域科技可以实现落后区域的弯道超车,同时这也可能促使区域科技内部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导致区域内部科技发展结构性不均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2.3管理理念水平不适应。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体制历史的影响下,区域政府一直以来是区域科技管理的主要的规划者、资源掌握者和执行者[3]。目前,我国区域政府涉及科技发展的各个部门设置仍然存在着条块分割和职能交叉等客观问题,区域政府在科技政策制定和执行等方面存在着协调不足,出现科技资源配置重复、闲置等不合理现象,有限的科技资源更加无法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区域政府作为主要的管理者,主要关注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研发单位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发现,而容易忽略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较多的行政性干预作用往往没有遵循区域市场和科技发展的规律,最终反而容易造成效率低下、收效甚微。在当今科技发展高度不确定以及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区域科技管理需要更多主体相互协作和有效配合。区域科技管理主体不仅包括政府,也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中介结构、金融机构等。仅仅依靠政府的行政命令式的管理难以激发各主体之间的联动以及创新的动力、活力和创造力。尤其是,党的以来精简政府职能已经成为政府职能改革的必然趋势。要加快推动区域科技的创新发展,区域政府对科技管理事业必须改变微观管理和行政干预的做法,逐渐建立现代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并以宏观政策制定等管理为主,与市场机制相互配合相互弥补,创新多主体、多层次、网络化的区域科技管理模式,打造区域科学发展的发展环境,构建平等、自由、广泛的科技创新平台。

3区域科技管理提升路径探析

区域科技管理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多元的创新主体。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看,基于区域科技资源有限的客观基础,从消除区域科技信息不对称、激发区域科技创新主体的动力、共建区域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及文化制度软环境等方面,探索性地提出区域科技管理的提升路径。3.1消除区域科技信息不对称。区域科技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可能存在于区域内各部门之间、创新主体之间或政府与创新主体之间,都将对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产生严重的影响。目前,在互联网高速发达和普及的今天,通过“互联网+”打造区域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区域统一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强化科技创新能力的客观基础和必然趋势。第一,形成区域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包括科技资源信息库、区域科技项目信息库以及区域科技成果信息库等。这些信息一方面将为区域内科技资源的配置奠定基础,从而在科技规划的制定、科技资源的分配以及科技资源的获取等方面提供完整、真实的信息,提升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准确性和便利性;同时也为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之间的对接提供平台,实现区域科技链条的一致性和协同性。第二,形成区域统一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功能界面清晰、分工协作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区域产业发展及成果转化需要,提供包括商事登记、人事服务、知识产权、投融资以及成果交易等咨询及服务等。与此同时,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研项目监督管理平台,有助于更好地规避科研诚信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3.2激发区域科技创新主体的动力。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只有不断激发和形成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才能够让科技创新永葆青春动力和活力。除了区域政府的行政命令式管理外,市场化的竞争方式也是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主体动力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科技创新主体为了追求区域科技创新成果的溢出价值,形成持续的、有效的动力,才能够确保区域科技的相关主体及生产要素之间的协作和发展。政府要引导区域立足比较优势,强化区域内外联动;加大财政引导性科技投入力度,打造全面化、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充分尊重科技创新的本地化和产业化价值,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制度等,鼓励和引导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允许一部分创新主体依靠科技创新商业化先富裕起来。这种以市场自由配置为主、政府宏观干预为辅的混合式管理模式,有助于各要素配置以及各创新与服务活动的科学合理安排,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以及创新动力和能力的提升。3.3共建区域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及文化制度软环境。区域科技资源的稀缺性与分散性制约着科技管理水平的提升,一些共性的平台、共性的设备、共性的需求是区域科技管理提升的重点和难点。共建区域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及环境,突出本地产业创新特色,是服务型政府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支撑和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础。在涉及公共属性的共性技术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创新创业支撑体系等方面,发挥区域互补和政府整合资源的优势,以政府为主导紧密结合区域自身特点以及市场需求,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可能导致的资源投入不足,是促进区域科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需求,以区域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增强区域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区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和解决重大社会共性问题为主要任务,建设共性技术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包括:文献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检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集聚优势资源,打造区域创新中心。优化区域科技发展文化制度软环境,形成有利于推动区域自主创新的科技计划引导机制、税收优惠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资金支持政策以及区域高端科技人才集聚政策等,不断提升区域科技的发展速度和创新效果;成立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统筹财政科技投入和科技金融政策,积极引入社会风险投资,带动民间资本,嫁接区域内外的资源,实现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与投融资的区域联动。

4结论

区域科技管理主要就是要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区域科技管理的提升路径主要就是政府转变职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具体改革路径。基于上述对区域科技管理目标及路径的分析,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区域科技管理的提升:4.1转变区域科技服务职能。区域政府要自我革新,以新政府的定位和理念,向服务型政府方向转变,简政放权,尽量让市场机制作好资源配置并主动打通市场发展的创新服务链条,实现市场要素的快速有效地流动和配置。尊重区域科技创新中市场的主体地位,由市场传递和处理区域科技创新的方向,由市场机制协调区域科技创新各类生产要素或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动态矫正创新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公平竞争、自由选择、优胜劣汰,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效的提升。4.2完善区域科技规制体系。明确区域政府与市场的职责界面,从直接介入市场行为到提供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让各方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能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逐级授权、放权让市场机制去调节。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区域科技创新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防范机会主义者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包括科技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科技经费合规性开支、科技创新廉洁诚信体系建设等;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交易壁垒,防范区域科技创新生产要素的流动速度和效率的下降,确保市场竞争的充分性和有序性;通过把握市场发展规律,结合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形成政策性知识产权保护和补贴机制以及科研容错机制,解开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市场主体的镣铐,充分发挥其活力动力和创造力;优化区域科技创新的评估机制和项目过程管理机制,引入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形成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与科技成果、科技能力的挂钩机制,促进区域科技资源的市场化有效配置。4.3发挥宏观统筹优势。区域政府的有为,是区域科技创新管理实现市场机制和政府职能相统一的重要基础,也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必然要求。市场机制存在局部失灵问题以及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的弊端,容易使得区域产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两极分化,加剧不平衡发展形成局部不稳定隐患等问题。区域政府要做好政策规划,注重区域创新科技资源和能力的平衡发展,以先进带动后发,增强政策的政治性、战略性倾斜;注重区域创新资源的多元化投入与螺旋式协同发展,更好地推动科技知识、科技技术成果的加速形成和有效转化与扩散;注重关键产业技术发现以及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等的统筹引领作用,对关键科技创新给予政策性投入、政策性补贴;建立公开统一的区域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宏观科学决策机制,推动创新个要素在各环节的对话与协调,实现创新链条的无缝桥接,进一步集聚创新要素实现区域科技创新的聚变。

参考文献

[1]向维稻.科技管理职能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1986(6):22-26.

[2]吴贵生,魏守华,徐建国,李显君.区域科技浅论[J].科学学研究,2004(6):572-577.

[3]刘东杰.我国地方政府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3,11(3):56-60.

作者:曹越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