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县域医院绩效管理问题

时间:2022-07-20 03:23:56

浅析县域医院绩效管理问题

摘要:在医改不断落实的新形势下,县域医院还要通过加强绩效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使医院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继而达到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目标。基于此,本文对目前医院存在的绩效管理问题展开了分析,从财务内控、收支平衡、薪资分配等方面提出了管理策略,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县域医院;绩效管理;财务内控;薪资分配

在医疗体制改革工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以绩效为导向加强医院管理。而县域医院目前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医院经营管理情况难以得到客观反映。因此,县域医院还应通过加强绩效管理取得规范化发展,以便使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一、新形势下县域医院绩效管理问题

(一)财务内控力不足。在新医改政策实施以来,医保从单纯行政性管理向医保资金综合管理的方向转变,给医疗行业带来了深刻影响,要求医院做到有效使用医保资源,从而得到绩效管理水平提升。但县域医院财务内控力度不足,在医疗收入增幅控制在10%以内的情况下,医院控费力度依然较小,容易造成费用核减问题的发生,导致医院收入虚增。而直接提高控费力度,在县域医院可支配资金较少的情况下,又容易导致部分患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质量管理中不确定性因素也随之增加,造成医院面临较大经营风险。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县域医院未能建立有效财务会计内控制度,导致成本核算流于形式,难以对物资费用、日常支出等各项成本费用进行精准核算。在核算数据不准的情况下,医院预算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落实,造成人员无法做到落实预算计划,内部出现资源浪费问题。在医保控费方面,也难以落实相关工作,最终导致医院承担较大运营压力。(二)收入支出不平衡。党的报告明确指出,医疗服务应在地域上和经济上体现可及性,同时通过降低医疗费用和保证医疗效果体现高效性,做到为全体(县域)居民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按照医改政策,为降低医疗费用,并对医疗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公立医疗机构需全面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使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得到有效控制。而降低药品占比后,县域医院获得的政府财政支持无明显幅度的变化,造成部分医院出现收不抵支问题。伴随着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减少,医院负债增加,使得部分医院减少在医院环境改善、先进设备引入等方面的投资,难以支撑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服务。实际对县域医院来讲,维持生计是短期目标,回归公益是长期目标。在无法维持生计的情况下,县域医院将无法达成未来发展目标。作为一个经营实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将导致医院在医改潮流中逐步被淘汰,但一味追求社会效益又将导致医院承担巨大财政压力,因此在绩效管理方面还应率先解决收支不平衡问题。(三)薪资分配不合理。为迎合医疗改革新形势,医院需要通过调整医务人员薪资分配促使医生个人劳动收入提高,起到激励和约束医生合理用药和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目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县域医院在职工薪资分配方面,多以追求医院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导致内部薪资分配出现不合理问题,使医务人员劳动技术价值难以真正体现,导致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动力。在县域医院绩效改革中,采取了将医生个人收入与医院收入挂钩的制度措施,使得医改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了“以技补医”、增加患者就诊次数等现象,导致患者承受了较大的医疗费用负担。为保证医院医疗收入增加,从而获得劳动价值的合理补偿,一些医务人员甚至会诱导患者选择高价药品和进口仪器,未能做到为患者提供适宜医疗服务。部分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则选择离开县域医院,到资金实力更强和提供待遇更好的三级医院,造成县域医院面临人才流失问题。医务人员作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行为的同时也需要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将导致医务人员丧失工作积极性。(四)绩效考核形式化。绩效考核是加强医院绩效管理的有效手段,但在县域医院中却存在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的问题。现阶段,多数县域医院都采用“收减支”的传统管理办法,未能建立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导致医院日常收支情况不明。实际上绩效考核管理作为贯穿医院运营各个环节的手段,需要医院各部门全体职工的参与,确保相关工作得到及时开展。而仅设立收入和支出两个控制指标,难以将绩效考核与职工日常工作联系在一起,使得职工无法做到全面配合。而部分医院结合绩效改革要求建立了信息化系统,如HIS、PACS等,希望通过系统完成各种绩效指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通过信息化管理为绩效考核提供数据支撑。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县域医院建立的系统信息化程度较低,缺少相应的制度标准,日常管理中难以保证各种信息得到及时录入,因此难以为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提供足够数据支撑。

二、新形势下县域医院绩效管理对策

(一)落实精细化核算。在医保管控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县域医院还应落实精细化核算工作,以便通过实现绩效精细化管理减少资源浪费和完成价值创造。采用PDCA工具,医院可以将医保指标分解成多类控制线,形成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的闭环控制体系。经过多次循环后,结合专业病种特点进行指标调整,能够使医保费用得到有效管控。在实践工作中,针对医保目录外药品占比,需要将超标部分和辅助性用药纳入考查范围内,并对临床路径管理进行推进,使医疗行为得到有效约束,使医疗资源浪费问题得到减少。在医保审核管理方面,遵循“谁主管、谁核查”的原则,使基金得到合理使用,促使各部门采取高效运营手段。结合上述目标,还要对县域医院财务会计内控制度进行完善,建立预算控制、物资控制和支出控制等各项制度流程,加强对关键控制点的管理,使医院全员的成本意识得到提升,保证医院各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二)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在绩效改革过程中,医院还应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在取消药品加成等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政府在医院医疗收入降低的一段时间内还应适当增加财政投入,如对医院人力资本投入进行补偿,使医院和医务人员经济压力同时得到减轻。与此同时,也可以对财政补偿方式进行创新,如对医保支付流程进行完善,促使患者医疗费用得到报销,以免县域医院有限资金被长期占用。对于县域医院来讲,除了争取政府财政支持,保证医改配套政策能够得到落实,还应通过创新居民健康医疗服务合理增加医院经济收入,同时通过加强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耗材领用管控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通过“开源节流”保持收支平衡。提供健康医疗服务,县域医院可以通过与社区医院、乡镇医院合作,共同建立医联体、医共体等形式,指导或参与医务人员到家宣教健康生活方式等业务,提供用药和康复治疗等服务。通过共享资源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根据服务收取合理费用,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使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改善,最终使群众的满意度得到提升。(三)实现薪资统筹化。结合国家政策,医疗卫生机构可以结合医院医疗服务收入状况进行职工绩效工资核定,即在扣除成本和规定计提基金的情况下,将结余用于对人员进行奖励。在实践工作中,还要先完成医院职工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然后结合部门情况进行细化。推行岗位绩效工资管理制度,能够使绩效工资在科室和个人层面进一步细化。结合医院年度运营情况,对绩效工资总量计划进行编制,将上半年工资总量当成是参数数值,可以实现统筹管理。每年对工资总量进行核对,保证职工收入与付出保持均衡,能够使医院现有薪资分配模式得到打破,避免过度诊疗等问题的发生。在实践工作中,县域医院应与医联体、医共体医院联合开展工资绩效评价工作,在对人力资源进行共享的基础上,共同实施工资绩效考核、支付,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对职工工资状况进行完整反映,促使职工得到应得的报酬,积极投身到医疗服务工作中。(四)推行信息化考核。结合不同科室业务特点,医院可以采用平衡记分卡、KPI、RBRVS等不同考核方法,从服务质量、医疗费用控制、社会满意度、工作量、医德医风等多个角度实施分类考核,形成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促使部门绩效状况得到准确反映。在考虑指标量化分析方面,考虑到数据的复杂性,还要以绩效考核与医院运营管理为核心,对能够量化分析的指标进行挖掘、提取和分析,实现自动化核算,促使绩效考核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实践工作中,需要对OA、HIS等各种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通过统一对人员、部门、病历号等进行编码实现数据共享,使医院科研教学、临床治疗、患者投诉等各个管理流程得到整合,完成各种费用指标的自动采集和分层核算,生成考核台账、各类业务数据等。通过对各科室、部门绩效进行自动化核算,与绩效奖金关联,并在信息管理平台上进行公布,能够推行医院绩效考核的透明化,对部门和人员工作形成有力监督。

三、结语

在新医改环境中,县域医院容易出现收支不平衡情况,导致医院薪资分配不合理,运营效率低下,难以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为减轻县域医院的经济压力,提高医院服务水平,还要加强财务管控,追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并通过统筹管理薪资待遇加强对人员的激励,引进现代信息手段提高绩效管理效率,继而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廖勇.新医改环境下县域医院绩效管理问题初探[J].财经界,2020(4):104-105.

[2]雷志胜,苏芳.新形势下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J].现代医院,2020,20(3):374-376,379.

[3]虞在水.平衡计分卡在县级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中应用的探讨[J].纳税,2020,14(7):115-116.

作者:贾华丽 单位:广饶县卫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