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方法

时间:2022-08-12 11:27:00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方法

摘要:岩土工程作为基建项目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有着很强的复杂性及系统性。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岩土工程开发,否则极易引起地质灾害,进而给岩土工程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基于此,文章以岩土工程为对象,从常见的地质灾害入手,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希望可以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推动岩土工程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方法

在社会及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岩土工程开发的规模及数量不断增大,这加快了各种生态资源的开发速度,但也对地质环境产生极大的破坏,最终引发地质灾害而威胁人们的安全。对此,需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力度,找出有效措施以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和蔓延。

1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

1.1滑坡。滑坡指的是岩土架构在受到地面振动及斜坡冲刷的作用力后发生的岩体滑动现象。通常情况下,斜坡上的岩土结构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在没有很大的外力影响的情况下,是不会发生滑坡问题的。现实中引发滑坡灾害的因素有很多,如坡脚大面积破坏、水土流动、雨水冲刷、地表水侵蚀及岩土过量开发等都会诱发滑坡。滑坡破坏力很大,且多发于地势落差大、施工边坡及降水量大等地方。在野外判断滑坡稳定性的依据如表1所示。1.2崩塌。崩塌也称作塌方、垮塌等,多发于陡坡上,属于一种在重力作用下岩石泥土脱离原结构而发生的滚落或滑落堆积等现象。根据发生的结构体的不同,崩塌有不同的类型,发生于土体中的崩塌为土质崩塌、发生于岩体中的崩塌为岩质崩塌、发生于山体中的崩塌为山体崩塌不管哪种性质的崩塌均会给附近建筑及居民带来灾难性破坏及伤害,也会酿成无法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崩塌示意图如图1所示。1.3泥石流。泥石流多发于山沟或山坡地带,通常都是在强暴雨或暴风雪等恶劣天气影响下而形成携带大量沙土及石块等的洪流,奔流而下危害山下建筑设施及居民生活。也正是因为泥石流中带有大量的泥沙及坚硬石块,所以其通常具有较强的灾难性。而岩土工程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难免会砍伐大量的植被,或是产生并丢弃大量的建筑废弃物等,进而增大泥石流形成及发生的概率。1.4地面变形。地面变形在现实中主要表现形式有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及地面裂缝。从我国整体的有关调查数据来看,约有70座城市是地面沉降的易发区,其中一半以上的城市的地面沉降高达3m以上,易形成地质灾害。而且这70座城市的地面沉降分布特性不一致,有的分布比较集中,有的分布比较分散。地面变形多发于矿产资源或地下水过量开采、岩溶活动频繁等地区。

2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可以主要划分成两种:(1)因大自然活动的影响作用而形成的地质灾害,即自然地质灾害。自然地质灾害属于第一环境问题,一般不易受到人类的活动影响而出现大的迁移及变化,这也就是说自然地质灾害有着很强的固有形态及自然特性。(2)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地质灾害。这类地质灾害属于第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而大量开发自然资源及建设各种工程,对自然环境及地质形态形成很大的甚至不可修复的破坏,进而形成了各类地质灾害,威胁人类安全。这类地质灾害有着明显的人为性,和自然地质条件没有任何关系。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变化和自然地质演化中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岩体结构的自然演化周期被极大减短,稳定性被破坏,进而造成岩土工程中各类地质灾害频发,且有着很强的突发性及分布不均衡性,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及经济安全。岩土工程开发的区域内生态环境本来就比较脆弱,极易因各种破坏行为而诱发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自然地质灾害。但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或者私欲、私利而大面积破坏自然环境、频建各种工程等,这些行为都会加剧地质结构失衡,进而增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出现的概率。由此可见,诱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因素就是人为过度开发及开采,这也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

3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的防治办法

3.1滑坡防治。要想滑坡防治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运用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1)清除地表积水,然后降低表层岩土结构重量,再填土并压密实。这个过程中最常见的是抗滑挡土墙技术,此法不仅施工操作简单、用时短,而且也不会对其他地质结构产生不利影响。而交通工程中之前用的最多的是抗滑桩技术,由于应用效果不太理想而被弃用。但是,近年来,有相关技术人员在滑坡防治中用到了抗滑桩技术,而且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所以相关技术人员又从各方面创新了抗滑桩技术,并把此技术应用到地表积水排除及降低地表岩土重量等工作中。抗滑桩技术经完善后通常会和支挡方法、消防工程、排水设施等综合在一起来对滑坡进行防治。(2)对地表及地下积水进行有效排除,需要联合应用锚索和锚索桩支挡技术。目前,滑坡防治工作中的钢筋混凝土格构锚固技术也有很高的认可度,常被应用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且能够达到预期的滑坡防治效果。钢筋混凝土格构锚固技术是先利用格构梁技术对坡面进行有效防护,再运用预应力锚索来加固坡面,实现对滑坡的防治。同时,钢筋混凝土格构锚固技术在防治地质松软堆积层地质灾害时也有明显优势,可以应对各种地形条件且不需用到大型机械设备,所以钢筋混凝土格构锚固技术也有着非常好的灵活性、适应性及操作方便性。3.2崩塌防治。崩塌防治工作中应先充分分析及考虑岩土结构的危险程度,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固岩土结构,预防和控制卸荷裂隙区向外扩张,以达到增强岩体稳定性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崩塌防治比滑坡防治难度小且操作简便。在陡峭的边坡上,因为节理裂隙和结构面会形成相互作用力,人力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影响,所以通过人力来控制此处卸荷裂隙区的扩展极为困难。而针对那些裂隙较多的区域,可先清理掉危险岩体,再运用锚杆加挂网喷护来锚固岩体,增强岩体结构稳定性。此外,崩塌防治加固工作中要先结合岩土结构、卸荷裂隙扩张程度及裂隙面情况等情况来设计出适用可行的加固方案,并明确加固措施,确保崩塌防治达到理想效果。3.3泥石流防治。泥石流防治工作中应全面分析和考察目标区域内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再选择生态工程、沟、坡等措施综合在一起应用,确保泥石流防治的效果。泥石流防治的3个重点区域分别是上坡、堆积区及沟谷区,在这3个重点区域应种植森林加以防护,在上游的清水区可选择种涵养林,有效治理裸露的坡面,侵蚀较重的沟谷区应积极选种防护林,改善侵蚀情况,并增强坡面的稳定性。同时,也可在泥石流多发区修建小型水利设施,使得降水和径流可以汇聚到一点,为森林植被提供灌溉水源。针对沟谷区防治泥石流,还可修筑拦沙坝,增强沟床及坡岸的稳固度,避免其下滑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小泥沙流动。此外,也可在泥石流多发区修筑引导及清淤等护岸工程,降低泥石流发生的概率。3.4地面变形防治。地面变形防治常用技术主要包括如下3种:(1)强夯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夯锤的锤击力来夯击土体,使其足够密实,增强土壤结构强度,防治地面出现坍塌。此项技术多用于土质软弱区及松软泥土夯实中。(2)填堵法。此技术在较深的塌陷坑洞中应用最多,实际应用时,先清理掉坑洞中既有的松软土体,再在坑洞内回填块石及碎石,进行放滤,接着铺设一层黏土,最后通过夯锤来夯击密实。(3)灌浆法。此技术多用于加固余岩土施工中,具体操作过程:自岩体孔洞或人工钻孔中把提前制成的浆体灌入,待浆体凝固后达到增强岩体结构强度的目的。

4结束语

综上,因为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类型繁多、发生时间不可控、成因不同等特点,所以相应的防治工作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及系统性。因此,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必须先全面分析并掌握地质灾害具体的形成原因、类型及相关防治技术优缺点等,再设计适用可行的防治方案,明确技术标准,最后严格控制防治技术措施实施的质量,从而有效防止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义林,陈璠.浅谈岩上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J].能源与环境,2018(3):105+110.

[2]郭华江.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2):51-52.

[3]朱钰.论岩上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31(3):171-172.

[4]褚晓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与防治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8(9):106-107.

[5]樊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华北国土资源,2018(3):57-58.

作者:侯庆龙 侯健 单位: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