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0:04:25

建筑企业论文

建筑企业论文范文篇1

第一,有助于建筑施工企业依法经营。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的法治化程度越来越高。在竞争环境变得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往往采用非正常竞争手段,通过不规范的经营方式来实现经营目标。国家审计署审计发现丁书苗案,就是从建筑施工企业不法经营方式审计出了内控漏洞。而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和控制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关键环节,可以有效地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建筑施工企业依法经营。第二,有助于建筑施工企业节约提效。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周期长,涉及多个会计期间,原材料的投入和消耗大,占用较多的自有资金,这种特点决定了建筑企业必须建立完整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才能尽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企业的众多部门联系在一起,通过严密的监督与考核,充分发挥企业整体的作用,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第三,有助于保障建筑施工企业资产安全。在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各种设备繁杂,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建筑企业没有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对项目管理缺乏控制,往往会导致原材料及设备管理混乱,极易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安全事故。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会对企业财产物资的购买、计量及验收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并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和监管,能够确保资产安全。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对会计控制制度应做出书面文字规定。一是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二是明确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规定管钱、管物、管账人员的相互制约关系。三是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四是明确规定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五是明确规定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操作权限和控制方法。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第一,合法性原则,就是指企业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制定本企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第二,整体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充分涉及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的控制。第三,针对性原则,是指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中薄弱环节,针对企业容易出现错误的细节,制定企业切实有效的内控制度。第四,一贯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不能朝令夕致,随时变动。第五,适应性原则,指企业财务内控制制度应根据企业变化了的情况及财务会计专业的发展及社会发雇状况及时补充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第六,经济性原则,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第七,适用性原则,是指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应便于各部门、各职工实际运用,可操作性要强。第八,发展性原则,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要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和企业的发展。

三、解决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难点

(一)如何把握授权的度。当今社会大凡出现重大舞弊经济案件的企业,基本是授权不当引起的。对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授权要有“度”,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权力授予,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

(二)如何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企业的权力操纵者,是对权力操纵者的权力约束,也是对权力操纵者之问的权力制衡。这种独特的控制对象决定了提高受控度的艰巨性。

(三)如何提升规范控制程度。对于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的控制,不能靠人治,也不能靠单一的财务管理来实现目的。而是靠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的行为,让管理者在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接受规定的控制管理。

(四)如何提高内控人员的全面管理能力。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大大超越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法律、材料、信息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同时内部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能力,培养大批这样的“全才”,显然需要很长的过程。

四、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执行,避免内部控制制度成为摆设。首先,要改革董事会选举制度,防止大股东操纵董事会,增加中小股东席位,并聘请独立董事,从而约束企业大股东行为。其次,确立董事会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作用,真正发挥董事会在内控框架构建中的关键作用,可以在董事会下直接设置施工项目管理委员会等职能机构,避免和制约管理层的造假行为。最后,按照公司章程,设置和完善监事会,真正发挥其监督职能,平衡董事会与管理层的关系,形成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二)健全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内部控制制度要明确管理目标和职责,注重关键节点的控制。在企业会计核算控制中,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完善授权批准的控制,并且对关键岗位实行轮换制,最大限度防止舞弊的发生。另一方面,加强对工程项目的控制和管理,重点加强对材料和设备的管理。对材料的采购、入库、领用以及处置都要设置控制环节;对设备的使用和保管也要有严格的规定。

(三)建立良好的内部信息系统。建筑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首先要建立全面的预算体系,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并完善反馈机制,从而实现对财务资金的集中管理,有效控制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控制项目施工成本。与此同时,应注意开发与引进先进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整合各部门资源,建立项目管理的集成应用平台,缩短信息传递环节,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果。

(四)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内部财务审计对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监督。为了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其作用,首先应该保持其自身独立性,确定其在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制度中的独立地位。一般而言,内部审计部门在评审企业内控系统时,应该直接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避免企业管理部门的干扰和影响。而管理层要真正重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积极采纳内审部门提出的意见,及时解决,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五)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只有适应外部环境,符合自身的行业特点,才能使企业永葆生机和活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完整的有机联系的体系,但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需不断完善的体系。因此,企业在加强现代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以实现企业目标。

五、结束语

建筑企业论文范文篇2

1.1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涉及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社会公众等多个主体,包括人才、资金、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等多个要素,是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相互作用下的一种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科技创新正是科学研究、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协同演进下的一种复杂涌现,是这个三螺旋结构共同演进的产物。[1]科技创新能促使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形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是一个价值实现的漫长过程,技术进步要对经济发展产生作用,必须采取产品的形式。[2]因此,建筑企业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来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建筑产品的附加价值,进一步促进企业增加科技创新的投入,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1.2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管理创新体系三大体系构成。知识经济社会环境下三个体系相互渗透,互相支撑,互为动力,推动着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管理和制度创新的新形态,促进了创新知识的循环流转,增强了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目前对科技创新体系的研究主要从国家、区域、产业、企业四个层面展开,研究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关于科技创新体系的研究则主要基于高新技术发展方面展开,忽视了经济中传统产业以及服务业的研究。[3]随着社会发展及科技创新范式的转变,建筑产业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传统产业,有必要站在行业发展和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研究知识经济社会环境下的建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

2复杂性科学视角下建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特征

在复杂性科学视角下,建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具体结构和运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科技创新体系也具有一些新特征。

2.1系统复杂性

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不是单纯发生在技术领域、经济领域或管理领域,而是一个涉及科技、经济和社会的综合过程。构建科学的建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就要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用系统的思想和观点,通过企业内外诸多科技创新要素的集成和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人力、财力与信息等科技创新资源的价值和效用。

2.2网络组织性

建筑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不仅仅局限于研发部门,而应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运营环节当中。建筑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涉及的活动主要有研发、技术管理、组织、设计、施工等。这些活动并不是按照线性方式序列进行,往往存在着多重循环、往复的交叉活动。所以,建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应是由多个部门和人员组成并共同发挥作用的群集型网络化组织。

2.3动态开放性

建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完善,需要制度、组织、管理、资金、信息等诸多方面条件的支撑。在当代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里,建筑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同时,纷纷跨越边界,有选择地与其他企业或机构结成长期、稳定、互惠的关系,建筑企业的跨越区域边界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其创新和竞争能力的强弱。因此,强化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交流,淡化企业、部门等边界,使建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及其子体系具有明显的开放特征。

3基于复杂性科学视角的建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

3.1建立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的建筑知识创新体系,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知识创新是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在建立知识创新体系中应该重视和发挥人才的作用,并借助现代科技的支撑,通过科学技术研究的组织与管理实现知识的集成与创新,使知识的创新源动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建筑企业知识创新体系的建立,需要依托专家等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参与,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加强科技研究、科技交流与合作、科技教育与培训。首先,建筑企业应建立开放的、具有活力的人才流动机制。开展知识创新活动的关键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研究人才是建筑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而开放并具有活力的人才流动机制,一方面可以引入知识创新所需的各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企业知识创新活动提供充分的人才资源,促使原有人才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形成人才结构上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知识创新激励机制,逐步淘汰不适应企业知识创新要求的人员,形成动态激励机制,从而使知识创新体系充满生机与活力。[4]其次,建筑企业的知识创新活动还需要与外部进行广泛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企业可以从外部环境不断获取信息,如相关行业最新的研究动态、最新的科技成果等,以增加和丰富企业的知识供给;也可以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到本企业工作或开展讲座,通过交流合作来开阔知识创新人员的视野和思路;还可以经常性地对知识创新人员进行科技教育与培训,以掌握先进的技术和实验方法。通过开放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活动,使企业知识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再次,在建立建筑企业知识创新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研究体系为指导,加强知识管理。充分利用系统工程、集成管理、信息技术等各领域专家的智慧,面向建筑市场的需求,科学认识建筑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规律及其作用机理,促使建筑企业的科研工作、技术研发、标准化、信息化等工作围绕市场需求展开。

3.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建筑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的组织系统、关系网络以及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的制度和机制。技术创新体系是由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和配置相关的、与利用创新资源相关的各种机构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活动的参与者(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政府部门等),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其运作机制构成的系统,其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建筑企业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法律规范、经济杠杆和政策引导为调控手段,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咨询机构、中介服务等参与者紧密结合的建筑技术创新体系(如图2所示)。一是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速创新资源包括人才、技术、资金等向企业转移。二是要建立和完善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基础研发系统。加强产学研的联合研发,形成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新机制,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工艺研发优势和高校的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研究优势。三是要建立和完善以建筑施工企业和勘察设计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成果的技术推广应用系统。利用勘察设计企业的深化设计优势和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化能力优势,支持骨干企业建设技术中心,扶优扶强,提高企业的工程化、产业化能力。四是建立和完善以建筑技术教育、培训、咨询机构为主体的中介服务系统。通过大力促进建筑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快建筑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各类中介机构的发展。五是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的支持协调系统,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标准化是建筑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在建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随着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实践的不断推进,标准化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标准化的动态演进过程体现了科技创新的演进,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结合带动建筑企业的自主创新,标准化与试验、检验相结合有助于推动建筑企业的开放创新。因此,建筑企业构建以标准化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标准化的实施,可以整合和引导企业资源配置,激活科技要素,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加速企业的技术积累、科技进步、成果推广、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3建立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管理创新体系,进行建筑企业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

创新是一个价值实现的过程,创新过程中各层次、各环节以及各要素之间复杂交互作用中,不仅有技术性要素,更有大量的非技术要素,并且非技术要素带动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有时会起到决定性作用。[5]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以及业务整合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由其引领的管理创新成为建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企业管理创新的信息化有助于及时获取信息,依托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完善建筑企业的数据标准、信息规范、技术交底以及方案优化等,通过制度与管理的重塑实现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科学管理和高效的良性互动。建筑企业管理创新体系是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面向市场需求,整合信息资源,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企业科技创新战略、组织、运行一体,决策、执行、监督协力,政府、企业、高校互动,最终实现建筑企业科技创新的信息化、标准化、动态化与智能化。一是建立市场导向和全员参与的科技创新战略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意识。战略是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如何界定独特定位、做出明确取舍、加强各项活动之间配称性的谋略。卓越的技术及持续创新是建筑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建筑企业只有通过提供高质量、技术先进、全面和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客户。依靠全员参与的科技创新战略,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的职责,为企业科技进步、创造新的生产力提供充分的施展舞台。建筑企业需要强化科技创新意识,营造一种浓厚的创新氛围,使科技创新主体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全体员工都致力于维护企业的创新精神,不断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二是组建高效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科技中心的职能。建筑企业要形成以企业负责人为主要领导、企业总工程师为直接责任人的科技进步决策层和领导层,以各级科技管理部门为科技进步实施的组织和管理层,以工程项目为科技课题实施的操作层的三级科技创新组织体系。[6]建筑企业管理创新体系包含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科技创新的管理决策层,主要针对能长期影响企业发展的事项。在这一层面中,企业科技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分析预测创新项目及其经济效益,最后由创新委员会审查决定需启动的创新项目。第二层面是科技创新的组织和管理层。建筑企业应设立研发计划部和研发管理部,全面负责企业的科技创新、产品开发和设计任务。在这一层面中,科技中心需制定科技创新战略和实施计划,提出完善的科技研究、开发和试验条件,总结和完善企业科技标准体系,形成具有竞争优势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第三个层面是与项目相关的科技创新实施的操作层。建筑企业的研发成果必须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凸显价值。许多情况下,复杂的大型项目都会面临科技创新的挑战,因此,科技中心必须为客户量身定制设计、技术、材料等创新方案。三是强化研发资源体系的管理,保障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筑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应承担科技创新的重任,对科技创新进行持久性的投入。对于新型结构和技术难度大的工程项目,应争取多方资金支持。在稳定的研发经费投入基础上,建筑企业要拥有充足的科技研发人才,形成由技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和一般技术人才组成的科研人才梯队。建立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创新氛围;加大对科技创新有突出贡献人员的奖励力度;加强培训,改善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新型创新人才;注重对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使科技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四是建立畅通的科技创新信息系统,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合作。建筑企业要重视相关科技及产品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根据科技研发工作的性质和客观环境,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科技创新合作组织形式。在企业内部建立畅通的信息系统,实现各项目信息在企业内部网络的共享、远程的信息分享与交流,同时注重与外部机构的创新合作。开发创新网络,与大学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研究项目。使企业内部各部门、产业链的各环节之间以及与外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第三方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五是建立完整的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体系,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关键环节。建筑企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广体系,在知识产权战略委员会和知识产权负责人的引导与管理下,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和专利并不断推动标准的演进,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价值最大化。

3.4建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由建筑知识创新、建筑技术创新、建筑管理创新三大体系构成(如图4所示)。其中,知识创新体系依托不同领域专家的参与,以科学研究为先导,强调开放与自主创新,强化科学研究、知识管理、教育培训与科学传播的融合;技术创新体系由技术进步与推广应用来驱动,以标准化为核心,强化产学研一体、政策和服务支撑的需求与价值的实现;以现代信息技术引领的管理创新体系则以信息化为载体,强化管理与制度的重塑。在现代科技发展催生知识社会的背景下,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互融合,建筑企业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三个体系也是相互渗透,互为支撑,互为动力的,推动着建筑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新形态。

4结语

建筑企业论文范文篇3

尽管我国已经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但在贯彻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在安全事故调查过程中,部分执法人员未能按照法定流程办事,未能严格贯彻国家规定的安全事故处理原则。交罚款成为了万能的通过途径,部分执法人员甚至打着“和谐社会”的大旗,低价处理《行政处罚决定书》,甚至有的执法人员为了一己私利,要求违法企业用实物代替罚款,完全无视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还有的执法人员收人贿赂,为他人办事,对企业非法行为包庇纵容,造成安全事故频发,但政府却全然不见,类似的“障碍”还有许多,严重制约了企业安全生产的发展。

2、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中要遵守的“五个应当”

2.1应当明确安全生产的本质

保护劳动者健康生产和生命财产是安全生产的本质所在,也是安全生产的核心内涵,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生产理念,也集中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生命是人类的至高财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处理好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劳动者生命的重视,要成为一种社会自觉行为,这是一个不可碰触的底线。

2.2安全事故原因要明确解决方向

目前事故主要集中在交通、矿山、建筑、电力、农机、烟花爆竹等几大高危行业,除去一些客观原因导致事故发生,还有很大一部分的人为因素诱发的事故不得不让人反思。有些生产单位之所以会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基本的安全生产资质都不具备,管理人员以及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了解甚少,这是出现安全事故的频发因素。有些企业因为无证生产,相关管理部门坐视不管,只顾收费忽视管理,就是因为这样环节管理人员的不作为,致使一些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作为政府部门,一定要对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要严令禁止生产。作为企业来说,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加大安全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投入使用,把保护劳动者生产健康看做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企业和政府重视安全生产,将这样的意识不断的强化,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应当依法办事,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创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

结合现状加大行政过错惩罚力度,强化执法人员的依法办事意识,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政府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尤其是加紧构建完善合理的安全培训体系,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专业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农民工的就业压力较大,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因此对他们的安全教育是一项重点工作。安全培训尤其是建筑行业中的特殊工种安全培训,不仅可以有效强化他们安全生产的意识,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在实际培训过程中,不仅要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而且还要对培训职工进行培训,更要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尤其是建筑企业中的特种作业人员,真正将职业培训和资格培训进行融合。对弱势群体的培训要尽量实现零成本,不仅要扩大培训的社会影响力,而且还要确保培训的质量。尤其是要通过对行政人员的培训,采取持证上岗制度,从根源上消除安全盲点,全面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质量。

2.4对于事故调查与事故处理应当采取分离处理措施

安全事故调查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同时具有的专业性很强,作为专业工作人员,要对安全生产调查工作的知识水平不断的进行深化学习,在进行安全事故调查时要做到“四不放过”、“四个公开”。“四不放过”。处理事故的真实情况以及处理结果、以及相关处理事故人员要做到公开,对于处理事故中的相关记录要细致的进行备案,并且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相关事故处理工作,只有在公开透明的工作下,才能保证处理工作的公平、公正,体现安全生产监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坚实基础。

2.5应当对安全事故加以法律界定

生产安全事故的界定必须要有法可依,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全面确保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只有如此,才能充分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维护社会团结和稳定,解决安全调查中的种种问题,改善当前安全生产的不利局面。

3、结语

建筑企业论文范文篇4

【论文摘要】建筑业应适度垄断行业组织结构是指行业内各类企业的构成、协作方式、企业与企业间的垄断或竞争关系的框架等?涉及企业规模结构、组织关系、进入与退出、技术进步等问题。

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业主满意的、符合要求的建筑产品。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部目的?就在于追求以低成本管理获取高经济效益。这就促使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必须科学、经济的管理手段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带动整个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有的施工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没有大的变化?多数企业组织结构形式趋同。虽然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进行了十多年?但智力密集型的管理型企业仍然很少?原有大中型企业劳务力量没有分离出去?总体上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新成立的乡镇企业走的还是以人数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路子?很多企业是靠全县、全市企业联合形成的规模获得的高资质?管理水平未见提高?本质上也不占有专有技术或核心技术。结果是企业结构趋同?技术水平趋同?只得在同一层次展开竞争?形成全行业的过度竞争形势。

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是缺乏行业组织的统筹规划和安排落实。虽然提出了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三个层次的设想?但是有目标没有规划?有设想没有措施?大多数企业只能去争取施工承包企业的地位和资质。因此?需要研究行业组织结构构成?制定行业组织政策?通过建筑业资质管理等行政手段?根据市场需要去引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从而达到行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优化。职称论文

建筑业应适度垄断行业组织结构是指行业内各类企业的构成、协作方式、企业与企业间的垄断或竞争关系的框架等?涉及企业规模结构、组织关系、进入与退出、技术进步等问题。行业组织政策的作用是为调整行业组织结构而制定的指导性政策?以促进企业调整组织结构?促使企业组织向更高的组织层次跃升?并推动行业组织结构的进一步变化和优化。进行行业组织结构调整、推行行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就是要造就行业有效竞争?能否实现有效竞争是行业组织优化的标准。非有效竞争有多种表现形式?过度竞争是其中之一。过度竞争一般发生在集中度较低的产业中。建筑业是行业集中度很低的行业?本各产业的产业集中度均在以上?美国汽车业高达?我国建筑业只有。产业集中度过低?一方面极难达成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造成大量企业为同一工程过度竞争。过度竞争阻碍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导致企业利润率过低?造成无效工作和隐形失业增加。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谢菲尔德对美国产业中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利润率进行回归分析?证明了集中度与利润率的正相关关系?即市场份额增长十个百分点?利润率可以提高个个百分点。很显然?相反的结果是利润率下降?这在我国建筑业中有充分的体现。

在项目的开始?要保证风险承担者对于他们如何判断项目是否成功有统一的认识。经常满足一个预定义的进度安排是唯一明显的成功因素?但是肯定还有其他的因素存在?比如?增加市场占有率?获得指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取得特定用户满意程度?淘汰一个高维护需求的遗留系统?取得一个特定的事务处理量并保证正确性。过度竞争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能力的过剩和产品的无差别化。众多企业以相同的组织形式、相近的管理方式、相似的生产水平开展竞争?过度竞争就是必然结束。解决过度竞争问题?一是进行行业组织结构调整?二是进行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即形成差别化生产。组织结构调整与产品?生产?结构调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建筑业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必然带来行业组织结构调整?行业组织结构调整必然推动产品?生产?结构变化。从组织结构调整看?当生产社会化达到更高程度以后?垄断是一种高层次的资本社会化?可以说是一种不同企业之间协调、联合的产物。垄断是科技革命基础上资本与生产集中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垄断结构而言?从理论上可分为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等几种类型。垄断竞争使竞争以新的形式发挥作用?包括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和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等等。垄断组织之间在合作的同时?也在价格、质量、品牌、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有威慑力竞争?关键要提高施工企业全体人员的整体业务技能、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规范运行管理工作?并使垄断组织不得不进行研究开发?推动技术进步。公务员之家

建筑企业论文范文篇5

论文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引言:2006年年底中国加入WTO过渡期即将结束,国内建筑市场将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国内建筑企业在应对本国白热化竞争的同时,还要面对国际建筑业集团的竞争压力。国内建筑业早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如何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成为摆在建筑施工企业面前的紧迫课题。

导致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利润率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外部环境,如建筑市场不规范,法律法规好不健全,长期存在向企业论摊派,暗箱操作招投标,业主压价拖欠工程款等,另一个原因是企业内部的原因,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只落实在企业名称的改变上,从某某工程处改为某某建筑有限公司,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处万处变公司。企业内部机制仍然为老一套,官僚作风严重、管理粗放,不重视人才高成本低效益。论文百事通浪费和流失吞噬了企业的大部分利润。

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且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所以本文将主要从施工企业内部入手来分析怎样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效益。

1、事前预测分析

1.1知己知彼,一举中标通过进行市场调研对招标人的法定资格和资信能力进行确认,对招标文件经仔细分析研究,已确定其招标的合理性和内容的和发性。在确认之后,企业应该从企业本身出发详细的成本预测分析工作,由企业的财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部门密切合作,在符合市场行情的条件下充分考虑施工技术、材料价格、和个各项费用的发生的基础上做一份有竞争力的竞标书,争取一举中标。

1.2有理有据,谨慎签约工程中标后,施工合同的签订必须严肃认真。公司必须成立一个有财务技术法律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合同评审小组对合同文本进行仔细的研究评价。对合同的工期结算方式工程加宽的支付等内容应填写明确以防日后发生争议无理无据,最终签订一份严谨完清晰的合同,为今后双方更好的履行合同奠定基础。

1.3增强意识,提高全员成本控制意识成本控制不仅仅是项目经理和财务人员的责任。而是全体施工人员的责任。成本控制具有综合性和群众性所有的项目管理人员都应该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各负其责,只有把所有的参建人员组织起来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用具体的成本控制指标作为其奖惩的依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成本。可以在公司内部签订经济合同理顺公司内部的经济关系,做到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则任分工明确权力里利益相配套,总之都要使各参建人员明确自己对成本管理的所负的那份责任,使每个人都抱着对企业和集体负责的主人翁意识为降低成本精打细算,为节约成本严格把关。

2、事中控制管理

2.1强抓材料管理和使用在施工全过程中,材料费占施工总成本的60%左右,施工单位要想控制施工总成本,在材料管理和使用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耗。现在大部分单位采用的是材料采买权归职能部门所有,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项目部的施工压力和施工负担,但为了更好的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使工程在低成本投入的情况下顺利完工,建议在项目部工程承包制中,材料采购部门及现场相关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材料采购前的基础工作。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工长必须反复认真的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熟悉和分析,根据工程测定材料实际数量,提出材料申请计划,申请计划应做到准确无误。在材料采购前,材料采购部门应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查。材料采购人员所采购材料的价格不得突破采购部门的调研价格。可以用定期召开例会对公开材料采购情况,对于用量比较大的钢材、木材、砂石料分别汇报不同厂家的价格和质量,列举出选材使用理由,同时公开厂家的联系方式,以增大监督力度,提高透明度,保证做到“货比三家”优质低价购料。

2、材料的使用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材料量的管理施工现场应:①各分项工程都要控制住材料的使用。物资消耗,特别是钢材、木材、砂石料严格按定额供应,实行限额领料。在材料领取、入库出库、投料、用料、补料、退料和废料回收等环节上尤其引起重视,严格管理。对于材料操作消耗特别大的工序,由项目经理部直接负责。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施工工序,将整个施工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在工序开始前由工长、材料员分配大型材料使用数量,工序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材料数量不够,由材料员报请项目经理领料,并说明材料使用数量不够的原因。每一阶段工程完工后,由材料员清点、汇报材料使用和剩余情况,材料消耗或超耗分析原因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予以奖惩。②也可在项目经理部实行材料包干使用,节约有奖、超耗则罚的制度。③及时发现和解决材料不节约、出入库不计量,生产中超额用料和废品率高等问题。实行特殊材料以旧换新,领取新料由材料使用人或负责人提交领料原因。材料报废须及时提交报废原因。以上所提到的提交的各种申请及汇报材料无须大篇幅编写,简单说明原因即可,但必须提交,以便有据可循,作为以后奖惩的依据。

2.2机械设备的管理根据工程的需要,科学合理的选用机械设备,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机械使用的施工段落,以期提高现场机械的利用率,减少机械费成本;定期做好机械的养护,对不在使用的机械及时报停或清退,提高机械的完好率,为整体进度提供保证;同时,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机械设备资源建立内部设备租赁市场改变无偿使用的办法,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工程项目应计成本的真实性;另外,对于施工现场暂不需用的机械设备可对外出租可以增加机械的利用率和公司的收入,改变以前自己不用别人也不能用的现象。

2.3加强人工费管理,降低人工消耗在承包队伍的选择和管理环节上加强控制,努力降低人工费的消耗,这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措施之一。承包队伍的选择是人工管理的首要环节,其生产素质的高低与人工单价的高低,影响整个工程质量与成本。故选择一支具有高性价比的承包队伍是降低人工成本的第一步。其次是要根据设计图纸、工程预算、施工组织设计、人工消耗定额和人工市场单位签订责任明确的用工合同,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定员,劳动定额,出勤率,加班加点等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人员安排不合理,派工不恰当,严格按照合同进行管理和监督控制。同时,还应严格控制零星用工数量,把这部分无收入的成本性开支降到最低点。

3、事后控制和反馈:健全竣工结算,保证款项回收

竣工决算是成本管理的最终结果,也是企业真正实现盈利的关键。保证款项回收是企业为最终应获得劳动成果,是在低价中标承包的前提下,企业价值的体现,因此,应做好以下工作:公务员之家

3.1要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归档,以确保工程竣工时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将影响工程的竣工决算。在竣工决算阶段,项目部将有关决算资料提交预算部门,对中标预算,材料实耗,人工费等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确保工程竣工决算的正确性、完整性。

项目部应由专人将决算书在法定时间内送达甲方,考虑到工程施工期间甲方的合作态度及与其的融洽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送达:一是派专人送达,并让甲方的收发部门签收或直接送给有关负责人员签收。另外可用邮局的特快专递送达,这样具有较高的证据效力,以防甲方拖欠款项。

3.2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工程竣工后要及时进行结算,以明确债权、债务关系。项目部要专人负责与开发商联系,力争尽快收回资金,对不能在短期内清偿债务的甲方,通过协商签订还款计划的协议,明确还款时间、违约责任等,以增强对债务单位的约束力。若甲方有意拖延款项的归还,应该争取公司领导支持,收集施工过程的证据,采取法律诉讼维护公司的经济利益。

3.3分析总结,反馈考核工程竣工决算后,由项目部编制详细的结算资料及成本资料交公司,由公司预结算部门对项目部进行结算资料审核,公司财务部门对该工程成本资料进行审核。由公司审计部对该工程的盈亏情况作详细审查,并做出该工程盈亏额认定内部审计报告,并结合预算和财务部门的分析和相关经济效益指标对有关人员奖惩,并报公司领导及主管部门领导批准。

建筑企业论文范文篇6

论文摘要:金融危机形势下,建筑企业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全新战略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竞争的考验。建筑企业要增强信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综合实力;要在危机中找先机,把握发展主动权;要敢向管理要效益,强化管理挖内潜;要加大市场开拓多元化之路,形成建筑业的整体合力;要加大资金回收和融资力度,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要坚持科技创新,实施品牌战略、人才战略。建筑企业采取以上有效积极的应对策略,化解不利因素,趋利避害,扬长避短,顺应市场,谋求发展。

在金融危机阴霾的笼罩下,世界经济加速下滑,对我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对以投资性拉动为主的建筑业发展也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社会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开发商、投资商投资能力明显下降,新开工项目明显减少,有的在建工程甚至已经停工停产,市场萎缩,使本来就已经僧多粥少的建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进而使工程压价中标的现象继续加剧,主要建筑材料价格频繁上下波动,项目成本可控性变差;二是由于在建项目资金的支付、理赔遭遇瓶颈,施工企业的资金链愈发脆弱,存在着断链的风险,企业的财务资金风险必然加剧。这些给建筑企业发展带来更多困难,让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紧急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调控措施,国家将宏观调控任务由“双防”调整为“一保一控”,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务院研究部署扩大内需、促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确定4万亿投资计划,随后交通部5万亿投资规划出炉,铁道部国务院已批复的铁路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已达到2万亿元,这些举措的推行展开,必将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好转,给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鉴于国内经济形势多变,宏观经济调控的形势下,建筑业受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和冲击最为直接,建筑企业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全新战略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竞争的考验。建筑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对经济形势多变的敏锐性和长远发展的前瞻性,深入分析国内产业政策走向,敏锐把握国家新的产业调整与发展趋势,提前布局有投资增长潜力的区域和行业领域。要继续加快企业战略性调整,从战略层面分散经营风险,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化解不利因素,趋利避害,扬长避短,顺应市场,谋求发展。

一、增强信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综合实力

信心就是黄金,特别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信心尤为重要。建筑企业要在培育工程总承包能力上下工夫,走科研、设计、投资、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的路子,搭建一个更高层次的竞争平台,摆脱在一般房建项目单纯施工的低层次竞争局面。围绕行业发展方向,实施建筑、房地产及特色专业、海外业务、项目投资等多板块多元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并向关联度比较紧密的行业渗透,紧跟政策投资走向,抓住当前国家拉动内需建设的机遇,围绕国家投资重点,培育新型市场,探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中力量承接大项目,进入科技含量高的高端市场。

二、在危机中找先机,把握发展主动权

首先,抓订单,慎选企业市场。要保证有订单、保证有现金流、保证生存,这是至关重要的,哪怕是订单收益低一点也要做,所以必须加大力度抓订单。这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重点抓政府订单、国有企业大订单和无风险订单;二是原则上不做贷资、垫资的项目,宁愿效益少一点、也要抓资金好一点、风险小一点的订单。

其次,抓结算,抓清欠,加强账款催收,努力增加企业的现金流。清欠的前提条件是抓好工程结算,建筑企业要明确每个项目的结算负责人,哪个时期完成什么内容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企业要对清欠工作高度重视,采取一切有效的方法,如果错过时间,那么对方企业就可能倒闭了,当资产一转移,钱就回收不过来了。

再次,强化风险控制,防范风险。风险的产生会加剧危机的程度,越是在危机出现时,企业越要强化风险的控制,既要注意管理不当造成的风险,又要控制导入式风险。一是提高投资业务的科学决策水平,切实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二是防范回款的风险。即我们都履约,对方没有偿付能力、法人随时可能消失的风险。施工单位应逐一排查,做好财务和法律方面的风险评价,及早应对。三是规避履约的风险。现在的市场行情不是很好,施工企业要在履约的同时规避给企业带来的不必要风险,即使不履约,也必须以对方的不履约换取己方的有利条件。如对双方会谈的内容形成纪要,完善有关手续,组织相关保证履约案例的学习等规避风险。

三、敢向管理要效益,强化管理挖内潜

建筑企业要全力推进管理的精细化,树立成本领先的管理理念,构建严密高效的成本管理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全方位推进成本精细化管理;要以施工现场管理为龙头,规范安全质量行为,狠抓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一是优化材料采购管理流程,降低采购成本。对于施工企业,可以采用供应链的方式进行采购。企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与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减少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中间环节,通过向市场要“库存”。同时,施工单位要注意优化业务流程和施工工艺,降低材料损耗。材料费用开支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60%多,是成本要素控制的重点。正确分析物资管理的各个环节,抓住影响工程成本的重要过程,实施监控,是实现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二是确定成本目标,明确目标责任制,多渠道降低成本。一方面,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要注重过程的控制;另一方面,把成本控制工作做的扎实、细致,落到实处,就必须细分管理单元,将施工项目成本总目标分解为若干细小的成本单元,落实到项目管理的各部门和全体人员,不出现管理的死角。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施成本考核。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是施工企业项目成本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保障措施,也是提高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企业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使每个人都能施展自己的能力。

四、加大市场开拓多元化之路,形成建筑业的整体合力

进一步加强企业间的沟通联系,实施强强联合战略,创新企业间合作、互补、共赢的机制,在项目上进行战略联盟,并积极主动与涉外经营的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努力吸收国际先进项目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凭借企业自身的业绩、管理能力和品牌效应拓展市场,积极培育市场资源、建设、经营新型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等领域项目。尽快建立完善区域化市场开拓、管理模式,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立足科学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转变企业发展模式,大力实施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积极向机场、水利水电、污水处理、环保等相关领域土建市场的开拓。做好在建项目,在建项目中应履行合同、创建名牌、打造企业品牌,利用在建项目结识朋友,开拓市场,锻炼队伍。形成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集成配套的核心技术优势,占领行业技术制高点。在经营工作中巩固强项、突出专业,为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专、精、特、新等技术和管理特色打下基础。

五、加大资金回收和融资力度,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建筑企业要积极寻求银企合作,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开展企业合作,使资金得到有效运用;企业要挖掘内外资源潜力,通过优势企业上市等办法,以资本市场化来带动企业对社会各类资源的整合能力。同时,企业要加强自身管理,挖掘潜力,降低经营成本,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在工程承接环节和合同签订环节,将风险化解为零。尤其要增加国际市场的风险防范能力,关注国际时局,实施多区域开发,分散风险。

六、坚持科技创新,实施品牌战略、人才战略

建筑企业论文范文篇7

国有建筑企业求实创新谋求发展,首先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由传统的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目前,建筑企业还是属于粗放型经营,以大量的手工操作为主,科技含量低,建筑企业要发展,要振兴,要壮大,在新的历史形式下必须要依靠科技勇于创新,要靠质量赢得人心,以诚信为本,赢得市场。“质量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

国有建筑企业只有顺应市场发展要求,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强化管理,才能使两个文明建筑取得显著的成绩。积极的寻找建筑市场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主要思维应该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改革,公司按师市的改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改制工作。一是建立,完善、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运行体系。二是抓好内部制度改革,要建立新的用人制度,搞好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精于决策层,强化管理层,优化作业层,消除管理层负担过重的状况,大胆地在企业内部实行从管理体制到内部承包,从干部聘任到工资分配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推行以承包责任为主要,不断调整承包方式和指标,完善责任承包体系。

积极开拓建筑市场,搞好重点项目建设,公司在抓好生产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经营工作,全方位开拓垦区外的建筑市场,在任务开发上,要瞄准重点工程,大型工程,群体工程,自强不息,永争第一。事实证明,在承建工程之处,公司就要为工程标向定位,确立“建精品工程”,争优创杯的奋斗目标,并向业主郑重承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各项程序的管理工作。

2人才是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的根本

重视科技创新运用,培养重用人才,就要着力突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完善经营信息,网络系统,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大量捕捉分析,处理各种信息,筛选、消化、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转化为适合公司的实用技术,直接可靠低成本地获取先进技术,加快技术进步,实现自身综合实力的稳步提高。公司要不断完善施工技术管理,确定科研项目,科技靠人才,先有优秀的人才,才会有优秀的企业,企业的发展、兴旺、关键是人才。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要有成功的人才,这个企业才能干大事,打胜仗,好的机制需要人才,人才是机制的灵魂,公司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健全的机构、认真开展各种业务技术岗位,技能教育培训,开展“优秀项目经理”和“能工巧匠”评选活动,使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有比较大的提高。加大科技投入,得高投标工作的科技含量,技术标,实现施工组织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快速反应能力,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如从一线和基层提拔重用年轻人,招聘人才为我所用,还要有内部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对有能力,有突出成绩的人才,可以提升为企业的领导,给予其竞争企业领导、岗位的机会,也有助于人才施展才智,通过造就一批既懂科学,又熟悉企事业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为企业的发展积聚后劲。3依靠榜样的力量推动品牌效应树

抓住机遇,主动出击,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自治区和兵团重点开发的工程项目,石河子开发区升格为部级开发区的机遇,为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建筑企业,对于带动师市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和提高市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垦区建筑企业的领导干部应带动树立市场意识,既不要躺在师市的宏观调控有保护伞下偏安一隅,也不要满足于已有的少数外部市场而沾沾自喜。我们开拓每一片垦区外市场,投入每个垦区外工程的施工,都要发扬石河子精神,力争营造钉子工程、形象工程、精品工程顽强拼搏,契而不舍,树立夺取“天山杯”问鼎“鲁班奖”的雄心壮志。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获得了“明珠杯”、“昆仑杯”、“天山杯”乃至“鲁班奖”这些优质工程奖,就等于获得了开拓市场的通行证,就具备了企业良好的形象和较大的生存空间。以工程创优为中心,以提高队伍素质为龙头,要努力克服“市场状态不肖,队伍素质不清,管理水平不清”的态度,加强内部组织和业务建设,落实岗位责任制,将工作重点放在施工第一线,适时引导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扬长避短,明确重点放在施工第一线,适时引导企业在市场定位,进一步奠定公司在石河子无以替代的地位,采用典型引路横评比,管理重心向工地倾斜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激以基层为公司争光,带领领导班子,机关科室成员深入基层,对典型工地进行调研,在施工管理上和大力度重点围绕创优,创牌夺杯上多做文章。

4科学管理是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的关键

细化现场管理程序,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全面监控。现场是企业的窗口,管理的阵地,质量的依托,效益的源泉,要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织的文明安全管理网络。强化项目管理,坚持按施工部位定出样板的方法,工程质量,现场管理才会有突破性的改观。“垃圾堆上不会建起精品工程,也不可能创牌夺杯”,要在开工之初,就以狠抓文明施工为切入点,加强企业形象建设,强化现场管理,其次,实行工程质量、安全、现场文明目标预控工程,严格综合考核进场施工人员。施工时推行“两定三包”,即班组定人员。组员位置,包质量,包安全,包文明施工。样板引路,严把材料关,改进工艺,提质降本,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搞好质量回访工作。以项目为管理核心,分公司监督指导,加大奖罚力度,促进综合管理上新台阶。三是要有一套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激励制度。公司要在激励、调动职工积极性上进行创新,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引导和强化职工行为,使职工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创造性,要借鉴先进经验,大胆研究实验和采用有效的激励举动,重视职工的高层次精神需要,使职工要树立健康、进步、高尚的工作态度。创造业绩,靠得是公司全体员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和公司全体领导者励精图治,运筹帷幄的气魄。注重科技含量不断进行新技术开发利用,这是企业青春常驻的根源,面向市场,适应市场,寻找市场,开拓市场,这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宝剑,以人为本,深化改革,科学管理,涣发人的创造精神,这是企业充满生机的动力。人是社会的中心,企业改革和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不管制度如何创新,都不能替代以人为本的治理原则。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充分相信和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重视职工实现个人价值的要求与愿望,让其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建筑事业的更大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智慧和赤诚浇铸更精美的建筑产品,点缀最美丽的石城,以更加丰硕的成果,开创新纪元。

总之,企业是创名牌的主体,因此,要鼓励企业经营者树立争创名牌的雄心壮志,引导企业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完善企业管理作为创名牌的重要基础工作和根本途径。同时推动企业引进现代管理思想,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品牌经营能力。通过鼓励企业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不断提升名牌的内在品位,造就一支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企业团队,从而确保名牌战略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邢补团.浅谈建筑企业经营管理[J]..山西建筑,2007,(16).

建筑企业论文范文篇8

1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体制

现代项目管理的基本点是项目经理负责制,是由项目经理一个人对整个项目工程的成本、进度、质量,做出决策、承担责任。但项目经理又要把参建人员组织起来;把职权分解下去、一层层地交付下去、明确分工、各司所职、奖罚分明。使每一个负责人都有一定的权利和责任,使每一个人抱着对企业和集体负责的主人翁意识为降低成本精打细算,作到从实际出发,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禁止用“大炮打蚊子。”所以说在项目管理中建立一个严密的成本控制体系,用统一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指导每一个参建人员的工作,力争在施工过程中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2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2.1合同方面

按合同约定的工作范围、技术规范、图纸要求,详细的编制施工图预算及施工组织设计,并以此作为制定计划成本的基础。在施工图纸中出现的设计问题应及早的提出并要求甲方尽快给予答复,以免出现怠工、窝工的现象。对于图纸以外而增加的工程量要及时的作好施工签证并申报、签字。用合同赋予的权利合理的尽可能的增加工程收入,减少开支。

2.2技术组织方面

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依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工程应在开工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技术组织措施并列入施工组织计划,详细合理的绘制施工现场布置图以达到所用材料最省、施工最方便、减少浪费节约开支的目的,根据执行情况和节约效果对有关人员进行奖惩防止“理论上节约、实际上超用”的情况发生。

2.3安全方面

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办事,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施工现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不允许有任何细小的疏忽。否则,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必须从现场标准化管理着手,切实做好预防工作,把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4质量方面

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和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对每道工序事先进行质量技术交底,设置施工队技监点、负责对每道工序进行质量复监和验收,降低返工、停工损失;根据要求和质量标准,合理使用人工和材料,减少质量过剩支出。

2.5劳动力方面

在实行管理层和作业层两层分离的情况下,项目施工需要的人工和人工费,由项目经理部与施工队签定劳务承包合同,明确承包范围、承包金额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当实物工程量发生变化时要及时的调整人工和人工费,对在进度、质量、节约、文明施工等方面做出贡献的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反之要进行罚款。

2.6材料方面

材料采购实行“质量好、价格低、运距近"的原则,进场材料要专人严格计量。采取“量价分离"的方法进行费用计算,密切关注市场指导价,如遇价格大幅上涨,可向甲方争取按实补贴。材料的领取可采用“限额领料单”的办法,定期盘点,严格控制材料的消耗数量。随时掌握工程进度的材料实际用量与计划用量的比值。对于周转性材料要及时的回收、整理使用完毕及时退出现场,尽量的减少租赁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2.7机械管理方面

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合理的选用机械设备,作到既实用又经济;作好工序、工种机械施工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机械效能;同时,对机械的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防止操作不当影响正常的施工从而增加成本;做好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始终处于完好状态,随时都能正常运转,保持其完好的整体性。对于必须外租的机械设备,要对其性能和价格进行市场调查、摸底。

2.8财务会计方面

财务部门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审核各项费用的支出并对各部门成本招待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成本分析,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支出,控制非生产性开支的数量,把好花钱关。

3工程项目成本分析

就是根据统计审核、业务考核和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工程项目成本分析要随着项目施工的进展,动态的、多形式的开展,而且要与生产诸要素的经营管理相结合。成本分析既要注重时效又要为生产经营服务,通过成本分析,及时的发现矛盾,及时解决矛盾,避免造成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发生难以挽回的损失,而且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有效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从而改善生产经营、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1)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分析是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分析的基础。分析的方法是:通过施工图预算确定预算成本。施工预算计划成本和实耗人工、材料确定的实际成本进行“三算”对比,分别计算实际偏差和目标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寻求今后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的节约途径,为竣工成本分析和今后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2)月(季)度成本分析:月(季)度的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定期的、经常性的中间成本分析。通过对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分析。可以了解成本总量的构成比例和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例如:在成本分析中,发现人工费、机械费和间接费等项目大幅度超支,就应对这些费用的收支配比关系认真研究,并采取对应的增收节支措施,防止今后再超支。如果是属于预算定额规定的“政策性”亏损,则就雁控制支出人手,把超支额压缩到最低限度。

(3)年度成本分析:由于项目的施工周期一般都比较长,除了要进行月(季)度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外,还要进行年度成本的核算和分析。这不仅为了满足企业汇编年度成本报表的需要更可以总结一年来成本管理的成绩和不足,为今后的成本管理提供经验和教训,从而可以对项目成本更有效的管理。

(4)竣工成本的综合分析:凡是有几个单位工程而是单独进行成本核算的施工项目,其竣工成本的分析应以各单位工程竣工分析资料为基础,再加上项目经理部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施工项目只有一个成本核算单位工程对象,就以该成本核算对象的竣工成本资料作为成本分析的依据,主要包括成本分析、资料节超对比分析、主要技术节约措施及经济效果分析。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单位工程的成本构成和降低成本的来源,对今后同类工程的成本管理很有参考价值。

4小结

以上论述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搞好成本控制

(1)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成本控制体系。

(2)制订和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指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建筑企业论文范文篇9

企业制度包括方方面面,比如会计制度、薪酬制度、福利制度、年金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由于人员构成、生产周期、产品特性等诸多因素,建筑设计企业管理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一些特性,对应的企业制度无论从宏观、中观还是微观三个层面都有不少特殊的地方。

2研究现状

建筑设计企业的人员构成向来以工程师为主。我们以“建筑设计”和“行政管理、企业制度”在知网(cnki.net)作为关键字出现的频率来查看相关的研究情况。作为对比组1(图1企业制度),我们采用“建筑设计、企业制度”为关键字在知网进行搜索,找到5篇通过企业制度建设以促进建筑设计企业发展的论文。作为对比组2(图1制度管理),我们也尝试以“建筑设计”+“制度建设”与“制度管理”、“管理制度”进行检索。其中“制度建设”未发现结果,而在排除干扰项后发现“管理制度”的2条检索结果在“制度管理”的2条检索结果相同。从检索结果看,赵新华论文主题是“走出传统经验管理的束缚,进入科学管理的领域,建立崭新的管理机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吕建平认为“经营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要遵循市场的变化规律调整自己的经营思路和方式[2]”;赵俊生发表的2篇论文都认为“产权明晰、职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3-4]”是经营机制的关键,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张大鲁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必须要解放生产力,创造更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运作机制[5]”;周蓉认为“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制度严密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以及建立一个符合勘查设计行业特点的薪酬激励制度[6]”至关重要;戴莎认为“管理制度要符合具体项目运作规律和的客观行为规律,将行为管理引入管理制度可以大大加强公司和项目管理[7]”。

3分析

在很多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常会看到精兵强将出现在岌岌可危的项目上,大刀阔斧改变管理模式,为企业力挽狂澜,一个明星建筑设计师搞定一切难题。但实际生活中,建筑设计企业里更多的是普通人,遇到明星建筑设计师的概率是很低的,所以说建筑设计企业的运营还是依赖于企业制度的。退一步讲,哪天撞了大运,真的企业拥有了明星建筑设计师,那就可以抛开制度了吗?答案依然是否定的,由于信息不对称,我们选择队伍带头人(管理者)的时候,不可能了解其所有信息(包括品德、才干等);我们也不能保证一个品质优秀的人才在坐上管理岗位之后不会腐化变质。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破窗效应”,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恰如“千里长堤溃于蚁穴”,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企业制度这件事情是纵观全局的问题,即便是建筑设计企业这样高学历人群密集的企业,大家没有一套约束的行事准则也是不行的。假定发生了有个冒头的人剽窃了同事的建筑方案这种卑劣的事情,却没受到惩处,恐怕就会诱发集体的破罐子破摔,抄袭行为变成集体风靡。心理学上另一个与管理相关问题叫“责任分散效应”,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人心冷漠,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同样的人在不同场合的行为是有差别的,当一个人被指定独自做图纸校对、审核或者填报建筑备案资料时,他通常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把事情尽力做好。而当一群人被指定去画建筑节点,但没进行细分的时候,很可能截止时间到了,图纸影子都没有,因为很可能会发生一种“我不去画图,等别人先画”的心理,造成“集体袖手旁观”的局面。还有个心理学问题叫“帕金森定律”,这很好地解释了行政后勤队伍愈发臃肿的原因。一个不称职的建筑设计管理者,常有三种选择,一是离职让贤;二是找贤才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任用两个比自己差的人当助手。第一条路因为会丧失权利,一般不会有人选;第二条路有可能会培养职业竞争对手,所以一般也不会有人选。于是,这位管理者走上了第三条路,录用了两个平庸的助手来帮忙,自己则发号施令。两个助手又依葫芦画瓢,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帮忙。如此这般,组织架构臃肿就出现了。有玩笑说做建筑方案一人,听取报告有十人,举行庆功宴时有百人,就是对这种臃肿组织的嘲讽。卢现详已经在他的著作《西方新制度经济学》里从多个角度证明了“制度的完善不仅有利于经济活动的有效运作,也有利于人品的提高”。他同时认为当下制度中,最缺乏的是激励与约束功能[8]。这种观点同样适用于建筑设计企业制度建设。约束特权意识、不学规范、擅自改图、越级管理等有危害的行为,激励方案原创、审慎制图等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好行为,是建筑设计企业制度建设的出发点。特权意识是必须约束和压制的,一个再好的企业制度也经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特权践踏。企业内部争破头去钻制度漏洞的时候,市场竞争力还能有多少?要发挥企业制度优点,首先就要从人人遵守制度出发,对管理者而言,制度要约束别人,但更要约束自己。如果做管理就是冲着特权去的,那上位管理之日,就是企业破败之始了。

4总结

建筑设计企业的稳定运行一方面定然需要与其勘察设计特质匹配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虽然我们不能回避明文规定之外的各种“潜规则”,但我们还是希望尽量让道德成为“潜规则”,而不是让特权“潜规则”干扰正常工作。企业制度需要管理人员心无旁骛去维护,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做事,企业才会有健康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新华.实现管理现代化完善企业制度是建筑设计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建筑设计管理,2005(4):12-13.

【2】吕建平.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与实践———论中小型建筑设计单位改制后的管理模式走向[J].建筑设计管理,2003(6):7-10.

【3】赵俊生.关于中小型建筑设计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J].建筑设计管理,1997(5):9-12.

【4】赵俊生.关于建筑设计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J].建筑设计管理,1995(6):9-12.

【5】张大鲁.关于国有建筑设计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点思考[J].建筑设计管理,1998(2):15-18.

【6】周蓉.关于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完善管理制度之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0):220-221.

【7】戴莎.将行为管理引入建筑设计人员管理制度的相关思考[J].四川建筑,2013,33(2):234-235.

建筑企业论文范文篇10

1计算机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管对建设单位、项目管理方、监理方还是承包商而言,要进行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及合同、资源、施工现场等管理,涉及的信息量非常大。计算机具有存储量大的特点,可集中存储与工程项目有关的各种信息;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能及时、准确地加工处理项目所需的各种数据,形成文字、图形等各种信息。计算机的上述功能,可辅助管理者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检查项目的实施情况,以便作出进一步调整或规划的决策。目前,项目管理软件发展到现在已相当成熟,功能也非常全面,具备了项目管理中可能用到的各个方面,正朝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在作项目管理时,可必先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将项目分解为一系列有先后逻辑关系的工作,并将各种资源及成本与之相连。现代的项目管理软件还有许多数据分析和显示的功能,可以作各种“What---i(f如果…~,那么……)”分析,即分析各种可能条件下,工程项目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打印出用户自定的各种精美图表报告,项目管理软件还可以和其他专业或通用软件,如文字和图形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数据库软件等接口直接交换数据,还可建立各种软件之间数据的动态连接,即一个软件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与之相连软件中的有关数据也会自动发生变化。在计算机网络上,这种数据交换及连接更方便。从计算机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的发展情况来看,已经经历了单项应用、综合应用和系统应用几个阶段,软件从单一的功能发展到集成化功能。我国许多企业在工程管理中,尤其是在信息管理方面不同程度地运用计算机进行项目管理,但运用的范围和程度很不平衡,一些单位还停留在文字处理、表格编制及一般的数据处理和计算阶段,如公文、信件、表格的打印,月、季工程结算报表等,这是计算机应用的初级阶段。计算机应用的高级方式是借助专门的软件,完成大量信息的录入、存储、加工、检索、传递等工作,实现信息的快速、全面、准确、系统的管理,实现计算机联网,这在数据共享、集中处理与传递等方面更可发挥计算机的强大功能。

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2.1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①为各层次、各部门的项目管理人员提供收集、传递、处理、存储和开发各类数据、信息服务。②为高层次的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手段、模型和决策支持。③为中层的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办公自动化手段。④为项目计划编制人员提供人、财、物、设备等诸要素的综合性数据。2.2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前提。满足项目管理的需要,建立科学的信息系统,其前提条件之一是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组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是根本前提之一,具体地讲它有如下含义:①项目管理的组织内部职能分工明确化,岗位责任明确化,从组织上保证信息传送流畅。②日常业务标准化,把管理中重复出现的业务,按照部门功能的客观要求和管理人员的长期经验,规定成标准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用制度把它们固窟下来,成为行动的准则。③设计一套完整、统一的报表格式,避免各部门自行其是所造成的报表泛滥。④历史数据应尽量完整,并进行整理编码。

3决策支持系统

3.1决策问题的分类。决策支持系统解决的问题分为非结构化决策问题、半结构化决策问题和结构化决策问题。①非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主要是指决策过程复杂,制定决策方案前难以准确识别决策过程的各个方面,以及决策过程中前后各阶段交叉、反复、循环的问题。对非结构化的问题,一般没有确定的决策规则,也没有决策模型可依,主要依靠决策者的经验。②结构化决策。是有确定的决策规则和可供选择的模型,是一种确定型的决策,决策方案都是巳知的,决策者借助计算机仅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决策时可以依靠决策树及决策表加以解决,这类问题的决策比较容易实现。③半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是介于结构化及非结构化之间的决策。这类问题可以加以分析,但不确切,决策规则有但不完整,决策后果可以估计但不肯定,决策者本人对目标尚不明确,也无定量标准,所需信息也不完全、不确切,对事物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因而无法准确描述问题。

3.2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①识别问题。判断问题的合法性、发现问题及问题的含义。②建立模型。建立描述问题的模型,通过模型库找到相关的标准模型或使用者在该问题基础上输入的新建模型。③分析处理。按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或信息,按模型库提供的模型及知识库提供的处理这些问题的相关知识及处理方法分析处理。④模拟及择优。通过过程模拟找到决策的预期结果及多方案中的优化方案。⑤人机对话。提供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回答决策支持系统要求输入的补充信息及决策者主观要求,同时也输出决策者需要的决策方案及查询要求,以便作最终决策时的参考。⑥按决策者最终决策执行结果修改、补充模型库及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