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时间:2022-08-30 09:55:20

本科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经济法是经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社会市场经济相关法律知识,逐渐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任课教师应对课程特征、教育对象进行深入分析,积极创新改革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而实现高效教学。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重点研究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在现代社会中,各高校与时俱进,积极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高效教学为根本出发点,积极探索与实践经管专业人才模式,将经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锁定在培养精通专业知识和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型人才上。对此,高校经管专业教育计划将经济法列为必修课程[1]。但该课程具有“新”“专”“广”等特征,教学难度较大,如何在课程教学中保留经济法特色,并与其他学科融合,是众多授课教师关心的问题。引导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课程理论,实现经济法课程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对促进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应用型本科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

对于经济法课程教学而言,大多数学生认为知识较为枯燥、法条晦涩难懂,且教学方式普遍采取“灌输式”“填鸭式”,学生学习热情不高[2]。同时,任课教师普遍反映学生课堂反应较差,教学课时少,但是讲述内容较多,难以对课程内容进行展开、深入讲解,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毕业后,在岗位工作中学生往往不具有基本法律思维及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合同法律风险的判断能力、拟定合同的能力等。

1.1教学内容多,课时安排少

经济法教学体系囊括了法律基础知识、民法相关制度、商法相关制度、市场监管相关制度、劳动与社会保障相关制度等内容,与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与诉讼等部门法紧密相连,教学内容较多。然而,各高校关于这一课程只安排了32~48学时,在如此少的课时内,不仅要求学生对相关法律内容了如指掌,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于这样的教学任务,大多数教师难以完成,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教学内容多与教学时间少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1.2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

实际上,经济法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广泛运用于各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计划中[3]。现阶段,高校各专业经济法课程使用同一教材、大纲,教师同时开展多专业教学,教学内容差异较小,无法基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针对性教学。例如,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应重点讲解国际商法知识;财务管理专业应注重财务法律知识。因此,现阶段经济法教学内容同各专业培养目标之间严重脱节。

1.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为了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经济法课程教学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然而,现阶段经济法实践环节教学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如下。(1)因总学时有限,再加上理论教学内容较多,无奈只得占用实践课时间;(2)实践课形式单一,普遍采取案例分析、讨论、模拟法庭等方式完成;(3)案例教学内容教学陈旧,经济法时效性特征明显,教材编写滞后与不及时更新案例造成案例教学内容较为滞后,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

经管专业招生人数较多,普遍采取大班教学,受学时及人数的影响,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几乎无法施展。在课堂教学中,普遍采取PPT教学,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学生难以消化。再加上大多数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学习效果不佳。

2应用型本科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2.1转变教学观念,既教书又育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经济法理论知识,耐心地向学生解释公平、公正、正义的法律内涵,传递效率、秩序等价值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正义感、法律责任意识及公正公平意识,以模拟法庭、案例分析的方式增强学生法律运用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引导学生建立诚信为本的道德准则。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系统、全面地讲解法学理论知识,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强化其综合素养。对此,教师应采取有效方法引导学生灵活掌握相关知识,并不是死记硬背,应引导学生牢固掌握学科学习分析方法,引入社会时事热点、最新市场法律政策变化,以此提高教学社会性、时代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2结合专业需求,有重点、选择性地教学

经济法课程教学应打破理论争议,从中筛选出核心,并基于授课对象所需进行适当取舍。因这一法律体系较为庞大,内容繁多,在有限的课时中难以全面讲授。对此,教师应深入讲解学生最关注、最需要的知识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仅要确保课程内容的完整度,还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彰显前瞻性、开拓性及广泛性,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总论部分是重点,因为这一课程分论中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课堂教学中无法详细介绍所有的条文,所以教师应结合专业学生特征,有重点、选择性地进行介绍。如经济法总论部分,重点讲解经济法概念、调整对象、作用、法律关系及保护。在经济法分论中,市场主体法则重点讲解公司法、独资企业法及合伙企业法等;市场秩序法重点讲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产品质量法;宏观调控法重点讲授税法、金融法及证券法等。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探索,积极革新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与安排每一章节的内容,以此实现高效教学。

2.3综合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强化实践,经管专业应注重培养知法守法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因此,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教学,重视培养学生以法律思维解决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其一,拓宽实践教学渠道,有效缓解学时不足的情况,如校内实验室模拟+校外实习基地观摩、线上线下案例分析与讨论、课堂学习+校外实践讲座等;其二,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组建学习小组、社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讨论案例、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方式开展。又如,可开展“建立模拟企业”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分组独立完成模拟企业建立、组织机构设立、内部管理制度构建等任务,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相关法律知识运用于这一实践环节中,强化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2.4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基于不同教学内容及重点知识,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课堂设计不是以“知识”讲解为核心,而是以“问题”为中心,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内解决有疑惑的问题。课堂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采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问题的研究获得深层次的理解,进而体会到成就感。让课堂变成学生的主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基于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具体如下。(1)案例分析。为选取有深度、典型、新颖的案例,教师应积极从公众微信号、法律门户网站、热门法治栏目等广泛收集案例。(2)案例表演。根据教材及教学内容,选择经典案例,学生可自由选择角色,如法官、原告、被告等,使学生能切身感受各种角色,完成自己的任务。(3)模拟法庭。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设计不同场景,要求学生对这些场景进行模拟,并解决相关法律问题。如在合同法学习时,可指导学生模拟合同的定理,以此深入理解要约承诺、合同内容及形式等知识;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可指导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对案情进行精彩演绎,深入分析案例所涉及的法律知识。

3结束语

创新教学模式,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开展高水平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轻松掌握理论知识,并懂得如何合理、灵活运用知识,能进一步彰显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价值。对此,教师应积极探究,贯彻以学生为本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以保证高效教学。另外,课程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在现阶段的教学形势下,不断探索与改革经济法实践教学,对完善大学生知识体系与强化实践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彭良英.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J].商业经济,2021(5):185-187.

[2]张颖.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区分教学对象为前提[J].市场观察,2020(11):47-48.

[3]陈韶君.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3):101-104.

[4]郭晓玲.“双创”时代背景下“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29(3):120-123.

作者:沈梦林 单位: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