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20 09:00:10

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学徒制在西方国家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这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增加就业,增强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上的重要作用。2014年,我国教育部下发了文件《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该文件中具体要求了各个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需求在不断变化,而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现代学徒制在电子商务专业上的应用势在必行。本文论述了电子商务专业中学徒制应用的必要性,探讨了电子商务专业试行现代学徒制的主要措施,为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出努力。

关键词:电子商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一、现代学徒制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内涵与特点。现代学徒制是以技术技能培养为核心,以校企双主体育人、教师+师傅“双导师”教学为突破口,推进职业教育机制创新,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职业院校推进学徒制是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招生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必然趋势。现代学徒制采用的是学训交替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一般来说,学生入学后有2/3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岗位培训,1/3的时间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入学即就业,与企业签订学徒合同,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企业指派师傅督促学生接受岗位的生产技能培训。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学习和培训的内容要求学生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现代学徒制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它充分体现出了因材施教,因岗设课的原则;第二,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很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学生入学即就业,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第四,由师傅手把手带徒弟,并有大量时间直接接触社会,锻炼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五,就业前景十分明朗;第六,在学训期间就能获得相应的报酬。

(二)电子商务专业引入现代学徒制的意义。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6.2万亿,增长21.2%。截至2015年6月,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55万人,而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835万人。根据相关权威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的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将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会尝试从传统商务模式中转型,开始尝试运用电子商务模式。因此,中国未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急剧上升,达到300万以上。而与电子商务行业庞大的人才需求量相比,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对口就业率仅20%,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电子商务专业也一度被教育部评委黄牌专业,说明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上存在很大的欠缺,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全过程恰好能实现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零距离”对接,行业企业真正参与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社会培养了高素质的电子商务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电子商务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和实施势在必行。

二、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创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专业与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共同建立职责明确,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新机制。社会各方要经常性对话,完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行业企业的专家、职业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加强教科研为载体,不断完善学生的实习实训课程标准,并动态更新实习标准。通过督查工作小组,建立督查工作的新机制,并引入行业企业第三方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二)建立“递进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实施“递进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即“基础岗位(观摩认知)技能训练阶段———发展岗位(专业实践)技能训练阶段———综合岗位(电商运营)技能训练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需要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规律和行业企业岗位的需求变化,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实训步骤,工学结合,学训交替,形成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的“教师+师傅”学徒模式。在新生入学以后即聘请行业企业的从业人员作为“师傅”,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师傅”进行指导。“师傅”在这三年内对学生进行答疑、指导、引领、关注,按实践项目课程的实施进程划分为三个逐步递进深化的阶段。

(三)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学徒制合作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进行“零距离”对接,努力实现“核心课程+企业项目+技能证书”的“三合一”体系。核心课程是指以企业招工岗位为实践任务的相关课程;企业项目是指以真实岗位工作内容序化工作过程为载体的项目化教学课程;技能证书是以“课证融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课程通过即可获得企业认证或国家认可的执业资格证书。校企共同研究实岗育人的实施要求并提供保障条件,通过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证书的融合,有效推进实岗育人。

(四)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企业真实运作的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学生入学即招工,以企业的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为教学任务,自始至终在“真实、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将学生的专业学习,工作历练,职业精神的培养融为一体。紧跟“互联网+”的时代步伐,不断挖掘最新的教学手段,引入应用性强的教学软件,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效用。

(五)践行“双导师制”教学运行模式。“双导师制”意即教学任务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模式。学校需要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打破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缚,校内专业教师主要完成理论学习和实训阶段的组织管理工作;企业导师负责学生实训期间的岗位实习指导、工作现场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在学训交替阶段,不断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聘共用,双向挂职联合研发等工作,不断提升专业建设的力度。

(六)建立多方参与考核评价机制。传统学习方式更多是偏重理论,一元化的考核方式,而现代学徒制下的学习方式,更多是承担企业的实际电子商务项目。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并实施学生(学徒)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职业操作技能的考试、考核办法,做到“宽进严出”,保证教学质量;建立对现代学徒制教师理论教学及指导能力水平的考评体系;建立企业师傅对学生操作指导能力的考评体系。

三、现代学徒制实施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主要问题

(一)“双师型”教学团队的配备与建设。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有较高教学质量和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他们不仅拥有良好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还需要具备课程开发能力,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个性化打造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技术技能,并且有条件为企业提供社会服务。这种“双师型”教学团队的配备与建设,是学徒制实施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二)核心课程的内容选择必须紧跟企业岗位需求。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教学课程,尤其是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有所取舍,将传统教学内容进行精简、保证理论知识“必须、够用、实用”的前提下,在教学中更体现技术技能水平。

(三)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问题,是学徒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师傅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岗位选择等因素,给予学生具体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在我国,客观来讲,职业院校的孩子是在应试教育分流下的群体,他们大部分并不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可能并不是恭顺老实的学生,并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个现实。因此,师傅对于学生来说,除了是技能的传授者,更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的导师,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不断引领学生建立更好的职业精神,现代学徒制才有意义。

作者:秦琴 单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电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