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探析

时间:2022-06-17 10:48:17

主旋律电影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探析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为更好地激励大学生团结奋斗,不断续写历史新篇章,高校应不断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电影是传播主流价值观,教育民众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旋律电影蕴含着爱国主义的不同内涵。新时代的主旋律电影以其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吸引力,丰富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抵御西方价值观念渗透的价值,成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资源。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李保国》中李保国将毕生精力投入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是新时代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生动表达,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大学生

德国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指出:“一个国家的电影总比其它艺术表现手段更直接地反映那个国家的精神风貌。”主旋律电影作为在中国电影史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传播主流价值观、教育民众的重任。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爱国主义传统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民族意识中,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艰苦奋斗,不断开创历史新篇章。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旋律电影表现出的爱国主义内涵也不同。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材,为更好地激励大学生团结奋斗,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充分发挥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引导大学生心系国家命运,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李保国》讲述了河北农业大学教授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将毕生精力投入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的故事。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的爱国者有不一样的报效祖国的方式,李保国以他扎实苦干,无私奉献,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事迹为大学生诠释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一、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

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也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肩负的崇高道德责任。纵观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可以发现普遍存在着教育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参与度低,教育成效不显著等问题。因此如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引导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中来,是教育工作者当前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电影是传播文化艺术和思想观念的有效手段,主旋律电影将电影情节与爱国主义的丰富内容相融合,向观众传递出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立足于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充分利用主旋律电影这一兼具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的综合信息载体,以其生动的视听元素创新爱国主义的教育形式,通过集体观影的形式,给学生以深刻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自觉受到电影中模范人物的鼓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在英雄人物的感染下,更好地将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用更加理性的爱国主义认识规范自己的爱国行为,从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电影《李保国》的主创人员用两个月的时间深入走访李保国生前生活和工作的几个贫困地区,并对李保国的亲人、好友等身边的人物进行采访,获得创作的第一手资料,并实地取景进行拍摄。电影《李保国》中展现的场景就是千千万万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场景,李保国走村入户与百姓发生的故事就是无数大学生在家乡所见所闻的一个缩影,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给大学生更多的触动感,让他们将自己置于电影情节的发展当中。生活在和平年代,见证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各种成就,很多大学生在面对怎样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怎样报效祖国等问题时常常失去方向,不知道以怎样的方式去具体表达对祖国的爱。而李保国却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等一句句朴实无华,却又发人深省的语言给荧幕前的大学生以启发,李保国用他的实际行动表明,报效祖国不需要轰轰烈烈,忠于农民,忠于自己的事业,无私奉献,就是对祖国情感的最深沉的表达。

二、丰富爱国主义教育传播渠道

传统意义上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更多的是以课堂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为主,爱国主义教育传播渠道单一,为了更好地凝聚共识,将大学生团结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旗帜下,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全员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一大批制作精良、思想精深的主旋律电影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同时主旋律电影更以其深刻的教育功能在高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传播。主旋律电影通过艺术化的叙事潜移默化地实现爱国主义的隐性传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主旋律电影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让学生在观影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面对电影市场鱼龙混杂的景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挑选出具有深刻爱国主义内涵、制作精良的电影在高校中大力推广,增强主旋律电影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吸引力,推动形成主旋律电影观影热潮,推进线上线下协同教育模式,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培育出更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电影中的李保国不是高大上的完美模范人物,在他身边也交织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有家庭和事业的矛盾、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保守的小农意识之间的矛盾等,李保国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使大学生在观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国家利益至上理念的熏陶。富有鲜明的时代性是电影《李保国》的一个重要特征。影片通过讲述李保国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中的事迹,对生态环境保护、扶贫攻坚等党的方针政策进行了宣传,展现了优秀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为新时代大学生树立了榜样,引导大学生自觉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报国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像李保国一样深入基层,扎根于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三、抵御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

主旋律电影再现中国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传递主流价值取向,蕴含着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在主旋律电影中既蕴含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富底蕴,又体现了时代的发展方向,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教育意义,受到国家的大力提倡和支持,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纵观中国发展史,可以看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精神文化的极大丰富外,也带来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西方价值观对我国主流价值观念的冲击,使部分民众出现了思想上的矛盾和无所适从。主旋律电影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主流价值宣传,奠定了它在各类电影中的独特地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暴露于多元的社会思潮下,借助主旋律电影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使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灵魂深处,从而凝聚以爱国主义为纽带的最大公约数,形成抵制西方价值观念渗透的强大力量。同时大学生在主旋律电影的教育下,深化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对社会上的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进行批判,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期,对事物的把握和认识还不够深刻和透彻,在林永健、颜丹晨等富有正能量的演员的带动下,更多的大学生对《李保国》这部电影产生了期待,愿意去了解一个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的故事,从而就有更多的机会在情感的激荡中与电影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接受集体、国家利益至上这一理念的熏陶,自觉抵制西方极端个人主义等的渗透。爱国与爱科学的关系是个人与国家关系中的一个古老命题,在如何处理爱国与爱科学的关系上,李保国为莘莘学子做出了优秀示范。李保国没有去国外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而是选择扎根贫困的太行山区,生动诠释了造福百姓才是人生最大的慰藉,有力地批驳了西方宣扬的个人主义,阐明了祖国为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个人为祖国的繁荣、进步贡献力量的深刻道理。主旋律电影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为此,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带领大学生观看主旋律电影和鼓励大学生自觉学习优秀主旋律电影的方式,充分发挥出《李保国》等蕴含着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这一深刻内涵的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价值,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升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巩固爱国主义教育成果,引导更多的大学生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

【参考文献】

[1]杨巧智.主旋律电影中的精神内涵及当代启示[J].电影文学,2016(24):25-27.

[2]连那.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3]侯红霞,张瑞娇.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8(2):54-56.

[4]李琼.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4):143-147.

[5]李伟.电影《李保国》的新维度与新支点[N].文艺报,2018-08-29.

作者:刘晓营 单位: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