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时效意识

时间:2022-11-16 03:07:06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时效意识

摘要:我国广播电视媒体自诞生以来,经历了重重改革,现在形成了一系列的现代新闻的传播理念适用于所有媒体:时效意识,现场意识,受众意识,策划意识,品牌意识,互动意识。特别是时效意识,当下国内媒体除了央媒,许多城市广电也都在新闻时效性上展开常态化的激烈竞争。可以这么说,广播电视新闻的时效性不仅仅是新闻报道的竞争力问题,而是信息时代整个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广电媒体;新闻传播;时效意识;融合传播;媒体竞争力

我国广播电视媒体自诞生以来,经历了重重改革,形成了一系列的现代新闻传播理念适用于所有媒体,概括起来以下几个意识最为重要:时效、现场、受众、策划、品牌和互动意识。在此,我们重点谈一下时效意识。

一、时间是新闻的天然属性

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时效性是关键要素。现代新闻传播的时效意识就是要体现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因此,新闻天生就带有一个时间的维度,时间是新闻的天然属性。西方新闻界有一个普遍共识:“凡是适合现场直播报道的新闻绝不采用其他形式报道”,也就是说,对时效性的追求目标就是事件发生与报道的零时差,也就是同步,这种时效意识已经成为西方电视新闻的灵魂和血肉。在西方发达国家,新闻直播是公共危机管理和应急反应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媒体反应速度、考验媒体素质和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美国“9•11”事件发生时,美国各大电视新闻网立刻停止播出原定的节目,马上进行现场直播,近90%的受众是通过电视直播在第一时间知道“9•11”事件的,这一切都是通过时效意识指导下的新闻直播完成的。CCTV新闻频道新闻24小时全天候播出,碰到重大突发事件会及时切入现场画面,对正在发生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直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建立了应急机制,以最快速度对新闻事件尤其是突发新闻进行报道,把广播的时效性优势发挥到最大,彰显出广播的巨大潜力和不可替代性。当下国内媒体除了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部级新闻媒体之外,许多地方广播电视台也都在新闻时效性上展开激烈竞争。

二、时效意识在融媒体时代更为重要

广播媒体“短、平、快”的特点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传递最新的信息,在传播的及时性上比其他传统媒体有一定的优势。报刊需要进行编排、制版、印刷等一系列过程后才能传递到读者手中,新闻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电视媒体由于从摄制、成像、传输再到发射、播出给观众是一个相对繁琐的过程,对人员、技术、设备、环境等依赖性较高,特别是对于一个市级电视媒体来说,因为受到专技人员配置、软硬件设备、网络覆盖和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在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完全实现直播更是难上加难。报刊和电视远不如广播便捷,因为在很多时候,广播的一个记者加一部手机就是一个移动直播间。在融媒体时代,虽然广播媒体在传播的及时性上受到其他媒体的多重挑战,但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仍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往往是矿难、火灾、地震、暴风雨雪、飞机失事等自然灾害类突发和灾难事件的报道,这些事件通常伴随着交通、电力、网络中断,受众无法及时收看到电视,一个小小的收音机更容易成为获取信息的来源。广播媒体更能及时传递现场信息,组织有效救援。2007年6月3日,宁洱县发生6.4级地震,普洱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迅速赶往宁洱县灾区发回报道,使全国听众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到地震灾区的情况,及时将地震造成的灾害情况和全市各族人民特别是宁洱县各族人民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进行抗震救灾的情况及时报道出来,为稳定灾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发挥广播媒体的特殊功能,信息的传递比电视和报纸提前了近一天的时间,及时有效地与全国媒体网之间的互动,对重要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汶川8.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普洱台除了及时报道抗震救灾的最新情况外,还制作“捐助汶川地震灾区,普洱在行动”抗震救灾特别节目,联系市红十字会等多家单位进行《爱的天空》赈灾义演,有听众不断打进直播间热线询问活动情况并赶往活动现场,活动现场与直播间形成良好的互动,短短两个小时便募捐到20万多元和价值12万元的物资。更让人感动的是一位普洱的出租车司机代表打进直播间热线,提议联系全城出租车司机为灾区进行捐赠。电台在接到电话后,马上安排节目主持人打破日常节目安排,转为临时特别节目;录制“思茅出租车司机爱心捐赠倡议书”,详细说明活动时间、地点等内容,在各时段节目中滚动播出;赶制印有“思茅出租车爱心车队向灾区人民献爱心”字样的车帖,为赶到现场每一辆爱心车辆粘贴“爱心车帖”;安排记者到活动现场进行多角度采访报道,并采访出租车司机代表和市民,与直播间进行连线播报;安排专人联系市红十字会接受捐款,及时将捐款送往灾区。短短一个小时,80多辆出租车赶到捐赠点现场共捐款8000多元。很多听众打进电话、发来短信表示对此活动的支持,电台直播间再次成为温情汇聚的地方。短短一个小时,无数粘贴了“爱心车帖”的车辆行驶在思茅的大街小巷,在传递着信心和勇气,在传递着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坚强信念。因为有了实时互动,温暖的接力和传递变得更为顺畅和迅速。2014年10月7日21:49景谷发生6.6级地震,普洱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火速赶赴灾区。地震发生两分钟后,电台记者就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进行了连线,是普洱市级第一家报道灾情的媒体。到8日凌晨1:44,普洱广播电台4名记者分别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云南广播电视台等中央级及省级媒体连线,共计连线播报11条。同时,武汉、广州、上海及浙江等16家省、市级广播电视台积极与普洱人民广播电台联系,对地震情况给予连线和新闻播报。地震发生以后,广播电台技术人员全部到岗保证节目安全播出,所有新闻记者全天24小时开机,电台广播直播车待命,随时准备好奔赴灾区采访。新闻时效性还体现在“国家应急广播•景谷抗震救灾应急电台”的开播,10月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云南广播电视台和普洱人民广播电台,紧急启动了“国家应急广播•景谷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并于当日16点通过调频FM100.5兆赫面向灾区定向广播,这是继四川芦山、云南鲁甸两次地震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地方电台第三次在震区联合开办应急电台(第一次在四川芦山、第二次在云南鲁甸)。“国家应急广播•景谷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帐篷直播间开通后,先后邀请救援部队、交警消防、卫生防疫、移动通信、供电、志愿者等方面的嘉宾做客直播间,定向为灾区群众及时提供天气预报、地质灾害预警等权威信息,同时还提供寻人寻物等求助服务。更重要的是,在灾后心理建设方面提供沟通渠道和心理疏导,覆盖7万多名受灾群众。

“传者和受众互动”成为当下我国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重要环节,互动时效性在以互动最为便捷的广播电台尤为突出。广播的互动性除了体现在能有效收集受众想要提出的疑问、困惑,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有利于正确决策外,还能及时公开事实真相,制止谎言传播,以正视听否则“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走遍天涯”。受众能及时提出关心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有效疏导,传播正确导向。“互动”显得更人性化,对引导社会舆情,稳定社会民心有着积极的作用。比起其他媒体广播更便于受众随时参与,广播的这种互动性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电台网站的聊天室、贴吧、短信互动平台等多种形式迅速实现。人手一手机的时代,微信互动在广播节目的应用中已经非常普遍了,几乎所有的直播节目都有这样的互动,主持人和受访嘉宾通过受众的参与在第一时间了解受众的真实想法,对信息能进行及时筛选,即能筛选听众最合适的表达,让他们觉得有“话语权”,又能最及时地进行沟通和舆论引导。精选一些听众的“真知灼见”与整个听众群来共享以产生共鸣,更具有说服力。及时互动会让媒体更有温度,受众的依赖性和黏合度会更高。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之间、传统媒体与自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这种竞争更多体现在新闻时效性和新闻深度上。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广播电视只有正确把握新闻的时效意识,进一步理念革新、技术革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体现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作者:张铁弓 单位:云南普洱广播电视台广播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