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交友类节目的电视文化

时间:2022-12-02 08:32:40

婚恋交友类节目的电视文化

一、主持人———节目风格的颠覆

主持人作为一档电视节目中的重要符号,观众对主持人的首要印象也通常奠定了这档节目的内在风格。因此,以前传统的电视节目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就是主持人的风格基本要与节目风格相统一。例如,新闻节目通常需要相对严肃、正气一些的主持人,而综艺娱乐节目则需要幽默、亲和一点儿的主持人。从符号学的视角来说,主持人和节目形式都是电视节目主旨的能指,他们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符号,都是为真正的所指服务的。传统的电视观念认为,这种能指与所指必须严格对应,才能不削弱节目的主旨或造成节目的歧义。例如,当年红遍两岸的交友节目《非常男女》的主持人胡瓜和高怡平,他们的搭配是极其相称的。这种相称体现在该节目的总体风格基调与主持人高怡平的随性、胡瓜和蔼的外形并且颇具内在的幽默感是极其吻合与相配的。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发展,后现代电视观念有着新的尝试,《非诚勿扰》就打破了传统的符号法则。节目组让一个本是新闻面孔的主持人孟非来和这档婚恋交友类的综艺娱乐节目进行混搭,这可以说是对主持人符号的一种“颠覆”。这种看似本来全然不搭界的组合,却起到了人气爆棚的节目效果与影响力,以至于后来湖南卫视不惜重金请来原央视新闻主持人邱启明来给改版后的《我们约会吧》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对比“胡瓜”、“孟非”这两个符号,我们会发现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类能指,可他们的所指却是同一类节目。不同的是,前者处在传统的电视文化下,而后者则处在后现代主义的电视文化下。当然,他们所面对的观众需求确实也发生了迥然变化。

二、节目平衡感的颠覆

“平衡”是传统电视节目讲求的一个基本原则,而后现代电视文化下的电视节目有时却是在有意打破这种规律,去追求一种所谓的“不平衡”。选择男女搭配主持,这是《非常男女》的一个节目符号,也是传统电视节目中平衡原则的一种体现。传统的电视观念认为,男女婚恋交友类节目应该是由男女两个主持人符号才能够体现出节目本身“男女婚恋”的内涵。然而在后现代电视文化下,这种符号含义已完全失效。大多数交友婚恋类节目,如当年红火的《非常男女》、《玫瑰之约》、《相约星期六》等,男女嘉宾的人数通常都是相同的。这既与节目中男女需要两两搭配的形式有关,也与节目的内在平衡需求相关。而在《非诚勿扰》节目中,每轮上场的一位男嘉宾需要面对24位女嘉宾,这种24∶1的悬殊比例绝对是对传统过度平衡的电视文化的一大颠覆。后现代文化下颠覆平衡的方式还有很多。美国近几年热播的交友婚恋类节Beautyandthegeek,就以另一种形式打破了传统电视节目的平衡感。他们选择的男女嘉宾人数虽然相同,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极不搭调的两类。女孩基本都是胸大无脑的美女(即节目名称中的Beauty),而男孩则是IQ很高但EQ极低的书呆子(即节目名称中的Geek)。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本来难以见到的搭配,却使得该节目有了相当的视觉效果和收视效果。追根溯源,这种颠覆其实是与节目的诉求有关。Beautyandthegeek与《非常男女》不同,它的诉求并不在于参加的男女选手最后是否能够婚恋成功,而是节目本身的性质更像一档游戏节目,参与者娱乐了,观众娱乐了,最后的结果就被淡化掉了。

三、个人叙事在节目中的放大———宏大叙事的颠覆

宏大叙事的沦陷,小叙事、个人叙事的出现,是后现代叙事文化的一种转型。按照利奥塔尔的理解,现代主义在知识问题上的特点就在于:求助于元话语或宏大叙事来使知识合法化。所谓“后现代”其实就是对于元话语和宏大叙事的怀疑。后现代主义文化反对宏大叙事,但是肯定小型叙事的作用。这一点在婚恋交友类节目中就表现在:个人因素、个性行为在电视节目中经常被放大。在《非诚勿扰》中被成功放大的个体符号举不胜举,最先出名的便是“马诺”。马诺是一名来自北京的平面模特,从《非诚勿扰》的首期一直待到了24期。由于在节目中大胆、犀利的言论(如“我还是坐在宝马里哭吧”、“放首《解脱》让他下去吧”)而迅速走红。我们暂且不论“马诺”和节目组之间是不是雇佣关系。但是,马诺在节目中“个人叙事”的放大绝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后现代电视文化下节目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后现代的电视文化认为,个人元素的放大是一项双赢的工作。个人叙事实际是为宏大叙事服务的,不管是“马诺”还是“马伊咪”等,都是节目效果下的“小叙事”与“小元素”,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节目的整体效果。确实,《非诚勿扰》对“马诺”的放大,成功地捧红了马诺,但更重要的是制造出了话题,做出了节目效果。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个人叙事”的放大也要有一个界限,正如《非诚勿扰》中马诺最终还是要被请走的,但是节目中还是会出现下一个被放大的“马诺”。对比当年的《非常男女》,在节目的宏大叙事下,每一期的个体元素基本都是很相似的,没有被刻意放大的小叙事、个人叙事。或许其中某一期的某些男女嘉宾会让你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但这种印象也并没有像“马诺”一样引起“蝴蝶效应”。

四、避免“娱乐至死”的死角

后现代文化下婚恋交友类节目与以前的同类节目相比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在于:现在的交友节目真正的婚恋目的减少了,而大众娱乐的成分愈来愈强烈。“娱乐至死”是后现代文化下电视节目的死角,尤其是对于综艺娱乐类节目来说。胡瓜曾告诉记者,《非常男女》播出5年之后,已有200对男女嘉宾喜结连理,并生了40多个小孩。而在后现代文化下的婚恋交友节目中,对于选手来说,电视交友只是一个派对或成名的渠道,这里没有私订终身、天长地久;对于观众来说,电视交友节目也只是一个真人秀,在这个大秀场中可以看到社会的各种现象:富二代、小白领、凤凰男、拜金女、蜗居、蚁族等,并在轻松娱乐的观看环境中得到一些命运共鸣。婚恋交友类节目要避免“娱乐至死”。交友节目牺牲部分纯粹的婚恋目的来换取目标受众群的娱乐性与关注度,这无可厚非,毕竟现在这个社会中传统男女的婚恋观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电视节目不能以此为借口,过分地“娱乐至死”。至少,不能完全忽视电视节目的真实性,只是为了娱乐而欺骗观众。观众以为自己是在看“耍猴”,而实际上却反被虚假的节目内容或形式“当猴耍”。

五、结语

后现代电视文化下的电视节目有太多的颠覆,这种颠覆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这些对传统的种种颠覆到底是好是坏,很难有一把标尺来衡量,但是电视人心中必须有一个把握的尺度。总之,婚恋交友类节目必须坚守娱乐但不愚乐、通俗但不媚俗,努力找到文化和娱乐之间的平衡点。

作者:陈欣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摄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