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观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22:54:35

婚恋观范文篇1

涓生和子君狂热地追求个性解放,憧憬婚姻自由,在完成了自由结合后在经济面前却表现得如此软弱和无计可施。其原因是:子君只从表面意义上接受个性解放,将奋斗目标局限于婚姻自主,局限于反对封建势力对自己婚姻的干涉和束缚,在婚姻自主的目标实现以后,她就心安理得地做起了家庭主妇,把操持家务作为人生意义的全部内容破裂。生活流于平庸,思想流于空虚,以喂油鸡和养狗阿随来遮盖平庸,为油鸡和房东太太明争暗斗以填补空虚。平庸和空虚使爱情渐渐褪色,导致涓生对子君逐渐冷漠,子君对涓生也失去了先前的体贴,甚至子君因为怕官太太取笑而把难得吃的羊肉喂狗,使得涓生感到自己在家庭里的位置是在叭儿狗和油鸡之间。子君为失去油鸡和狗阿随而颓唐、凄苦和无聊,并因此和涓生的感情走向破裂。

子君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但狭隘的个性解放的爱情小舟是经不起社会风浪冲击的,涓生虽然略为清醒一点,知道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和创造,失业以后能检讨自己,但由于经济上的窘迫,他对子君的感情减退得非常迅速,他以超过她的冷漠对待她,把子君看作自己的累赘。鲁迅正是通过主人公经济困顿方面的原因,充分展示了狭隘个性解放思想使子君和涓生结合,狭隘个性解放思想又使他们在经济压迫下离异而酿成了悲剧的原因。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是五四以后青年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影片从正面着力表现的不是黑暗势力的破坏和迫害,而是涓生和子君冲破阻力获得了自主婚姻后的社会迫害的继续存在,和由此产生的经济物质矛盾导致自主婚姻破灭的整个过程,深刻地指出了婚姻自由不只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只有经济的解放才是婚姻自由解放的根本。

二、关于经济权利与婚姻家庭

(一)经济的丧失改变了子君

子君是单纯的。为了能与涓生在一起,子君毅然走出家庭和亲人断绝关系,为了获得婚姻自主以牺牲亲情为代价,为了和涓生生活在一起,与家中没有了联系。但是与涓生同居后,她的生活空间变得非常的窄小,她唯一的倾诉对象只有涓生,为了这同居的婚爱,她表现出空前的无畏,虽然只要一出现在公共场所便会抢遭冷眼,然而她竟一无所视,坦然如入无人之境。

子君是狭隘的。子君和涓生同居之后就一直在家里,只做一些煮饭烧菜之类的家务事,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专职家庭主妇。她没有什么爱好,开始还会听涓生讲述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来则连这么一点热情也丧失了,更不用说去阅读书籍了。子君是盲目的。随着经济上的窘迫,子君长时间受压抑而丧失了求生的意志,她被涓生的变化困惑了,面对涓生她除了点头就是沉默,终于不得不离开涓生。子君是悲哀的。诚然,子君的沉默导致了悲剧,但这并不否定她身上的闪光点,她有着强烈地反抗意识,她对于爱情是忠心的,对于这个家她也是极为珍惜的。

(二)为争得物质生活的涓生

涓生对爱情的追求,在灰色的表层叙述背后,始终纠缠着对希望、绝望和虚妄三者关系的心灵搏斗。涓生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对婚姻自由的追求是热情的,表现出他在那个特定时代的敢作敢为,他藐视封建势力,大胆地热恋,大胆地同居,与种种迫害和压力抗争,在家庭遭遇挫折生存遇到障碍时,他敢于承担起责任而开始自己的挣扎。然而涓生的情感是复杂的,实现了婚姻自由与子君同居以后,他表现出的是一种对生活的厌倦,正当有些怯弱的子君向他寻求爱的支持时,他冷漠,他背叛了共同爱情,他对子君的离去又极度地自责,婚姻的死亡把涓生从希望与期待中抛入了寂静与空虚,让他感受到了无尽的悔恨和痛楚。影片的隐喻和象征呈现出人生追求和物质需求的二重结构,离开了物质需求,生命、爱情、觉醒,一切都在终极的意义上归于虚空,在现实面前呈现出不真实,而由这样的虚空唤起的自责和忏悔恰恰成为涓生探索新的人生路或作绝望的抗争的心理力。

三、关于躁动时代婚恋悲剧的原因

(一)封建伦理道德导致了婚姻的悲剧

涓生和子君的反抗只是希望得到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这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但在那些德高望重的封建卫道士和铁屋子里面的沉睡者,他们是不允许有叛逆者的,他们永远地维护着他们认为是谁也无法替代无法逾越的封建伦理道德,于是涓生和子君便是生活在了这样一种遭人白眼的孤立而孤寂的环境里,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封建势力沉重地压制着人们的思想,压抑人的个性,涓生的失业说到底就是封建伦理纲常势力所导致。“雪花膏”添什么谣言,还不是说涓生和子君的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和同居违背了封建伦理纲常,子君的叔子至于使他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就是因为在他看来子君违背了封建伦理纲常,涓生和子君在找住所时,就是因为违反了封建伦理纲常而被托词拒之门外的。走出了这一步,社会就不会给他们任何机会,既然违背了封建伦理纲常,最后只有被逼迫而走向那没有墓碑的坟墓。这是多么的可悲啊!社会流言似虎,涓生和子君的同居招来多少白眼,激起多少议论,就连自己的朋友也是一样。社会不给他们爱和婚姻的自由空间,他们只有抗争,否则就只有灭亡,企图得到永恒的自由,只有彻底推翻一切沉滞腐朽制度,争得独立的经济权利。

(二)缺损的爱情观导致了婚姻的悲剧

涓生和子君虽然真诚热烈地相爱,但他们爱的内涵不同,不同的爱情观决定了他们的心态和行为目的,决定了他们面对生活变故时的不同态度和价值取向,最终导致各自不同的归宿。浪漫使涓生随着新鲜感和神秘感的消失不无他意地体会到: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涓生的爱子君,是仗着她的逃出这寂静和空虚,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出自本能的欲求和情感的需要,对涓生而言爱乃是找一个可爱的人来爱并以此使生活充满色彩,爱是生活的点缀,是手段而非目的,所谓男女平等,恋爱自由,是男女间交往分合来去的平等和自由。这乃是在冠冕堂皇的外衣下掩盖的一种不愿负责任的自私、怯弱与虚伪,是一种特有的中国式大男子主义的心态流露。面对生活的困境他认为新的希望就只在分离,同时冷酷地认为子君应该决然舍去,尽管他已经考虑到子君可能会因此而死去。由于社会环境对自由恋爱的排斥使涓生失业,他不得不承受起社会和金钱的双重压迫,面对家庭物质生活的压力,在经受了一番艰难的折腾后,他终于明白人生的第一要义便是生活,不解决物质生活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婚姻的自由解放。

子君是的爱情观是现实的,现实的爱情观决定了子君对婚姻的态度。子君全力以赴地寻找自由爱情,寻找自由婚姻的归宿,为了实现目标她无畏,对子君而言,爱乃是找一个爱自己的人以托附终身,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在她看来仅仅是择偶权利的自主。

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是纯洁的,他们彼此依偎,互相鼓励,勇敢抛弃世俗的眼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光决意逃脱那个沉滞的社会,一往情深地去追求共同的爱情,他们的爱是甜蜜的。可悲的是他们同居之后,许多弱点在社会和物质生活的压力下慢慢地显露出来,由于生活的压力接踵而来,在生计面临断绝的困境中涓生自如的心情没有了,自私和虚伪的心理膨胀起来,爱情也在那膨胀的心理中慢慢地变淡。如果说爱情观的不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存在差异和隔膜而难以长久相爱的话,社会的压迫和金钱的困扰则更加剧了这种差异和隔膜,并导致了他们思想情感的分歧冲突,走向破裂,走向崩溃。他们从轰轰烈烈充满生机开始,以凄凄切切的悲剧结局。值得庆幸的是,在爱情理想的追求与生活所作的抗争中,涓生从浪漫走向了现实,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向着新的生活跨进。

(三)经济的困顿导致了婚姻的悲剧

人的生理生存的物质需要是最基本的需求,每个人希望在一生中要有一番建树首先应该解决生存的生理问题,生存的问题解决不了,一切都归于空谈。在涓生和子君生活的社会里,他们最起码的也要有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他们在任何时候的当务之急都必须解决物质需求这个问题,只有解决了物质需要然后才有机会让爱情更加牢固,才能维持婚姻的存续。涓生和子君的爱情虽然在开始的时候有着很深的土壤,但是没有了物质基础,到最后他们那朵美丽的爱情花朵终究也悄然凋落。

在除了社会根源和他们双方个人性格特点的缺陷原因之外,物质的缺乏使他们失去了斗志。当涓生被辞退的时候,子君原本的无畏变了颜色,涓生也只能忙碌于那求生的道路,先前的那些轻松没有了,由此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由于无端地陷入了经济困境,涓生无法在家里做他的事情,子君也得为了生计而忙碌着,他们再也没有时间谈家庭专制,谈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易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莱,自然就少了一份理解与交流,他们不能忘却经济在这个时候对他们来说是那么地重要。生活告诉我们,不要让爱情麻木了自己的思想,不要以为有了爱情就可以得到一切,肚子问题,饥饿问题同样得解决,否则脚下的路便是难走了很多。

四、关于鲁迅婚恋观给我们的启示

完成了婚姻之后爱情如何发展,这是一个谁也回避不了的课题。对于爱情的双方来说,爱是心心相印,爱是两情相悦,爱是男欢女爱,爱需要无畏,爱需要无私和付出,但爱更需要理性。涓生和子君受西方自由平等、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共同奋起追求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在同居之前他们以全身心的爱去拥抱,去理解人生,完成了爱的自我觉醒。同居以后涓生的失业,生活的物质基础丧失,生活变得越来越具体,琐碎的生活首先把子君彻底地改造,她和涓生开始没有太多的精神上的交流,不再与涓生如婚前一样热烈地讨论人生,讨论文学,她感兴趣的是如何打理好这个家,她把自己推向了非此即彼的非理性的生命归宿,在同居之前所有思考所未完成的这个时候毫不留情地摆在了面前,在拥抱了爱情之后生活开始逼迫着们必须作出反思,向理性回归。子君在现实面前败了下来,在涓生看来子君变得越来越俗,爱情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幸福和甜蜜的生活开始了裂痕;在涓生则决意从这个围城里逃离。在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之前,涓生是否有能力为爱情准备一切?没有!子君为爱情牺牲事业,当生活的物质基础丧失以后,爱情也失去了依存之所。涓生的态度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不负责任,更多的是对爱情理性思考的不足,在恋爱转入婚姻后由于不能整合生活的现实,不能对自己心灵进行扩容,失去了爱情,失去了更新、生长、创造的心理能力。面临生存危机如何处理基本的求生的难题时,涓生虽标榜男女平等,也真心希望子君能与他共同奋进,却仍摆脱不了男权意识,最后还是改变不了以女性为牺牲品抛弃了子君,导致子君死去。涓生虽然在他的悔恨和悲哀中自责,但还是抱着悔恨的心情迁回原住的会馆,最后导致由爱情浪漫转入婚姻现实的男女由此而收场。其实,爱情和生活一样,平平淡淡才是它的真实内核,当我们把爱情看得不再平淡,给爱情赋予了太多的内容的时候,否则一旦爱情演变成婚姻,危险便会随之而来。所以天地之间这个爱字,并非如我们年轻时想象的那样只要两情相悦就行了,也不是如前卫主义者那样,爱情是一种游戏。爱情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需要我们用毕生去思考和演绎,当我们忘乎所以地我行我素时,生命就会给你开一个要你用一生去承受的玩笑。

影片《伤逝》展现的是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和物质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是一曲人生中最为痛苦的梦醒了却无路可以走的灵魂咏叹调,拉开近百年的距离再审视它时,我们会感到有一份无与伦比的沉重,引起了人们对经济解放问题的关注。鲁迅认为青年知识分子走出了家庭不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和平等,仍然不能得到真正彻底的婚姻自由和解放。鲁迅在1923年于《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说:“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青年知识分子不但要不断地为个性解放战斗,同时也要不断地为经济权利战斗,如果爱不摆脱经济上的依附性,就决不会有真正的思想独立和婚姻自由的解放。

婚恋观范文篇2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心理上都呈现出自身的特点,高职院校女生的婚恋观亦不例外.1婚恋观呈现多元化取向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调查问卷中每一问题的选项都没有空缺,而且个别问题的选项比例基本持平.例如,关于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的原因,选择比例为37.9%、26.3%、22%和16%;当与好朋友同时爱上一个人该怎么办,选项比例为47.5%、35.9%、10.6%和6%;如何处理婚后家庭与事业的关系,选择比例为36.4%、35.9%、21.7%和6.1%;在对伴侣是否宠自己的问题上,其选项比例为44%、24.2%、21.2%和11.1%;关于怎样看待离婚这一社会现象,选择比例为39.9%、36.9%、15.2%和8.1%.这种相对均衡的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并不是统一的,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取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到来,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各种开放自由的思想直接影响到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婚恋观.另外,高职院校女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弱,而且大多为独生子女,因而其相对较弱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体意识增强,在婚恋观上更多地追求个人本位的价值判断.因此,西方观念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再加上个人本体价值判断的追求,使得高职女生的婚恋观呈现出多维度、多元化取向的特点.2婚恋观主流是健康成熟的调查结果显示,每个婚恋观问题的选项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最高比例.在回答“如果丈夫事业失败,导致一无所有,你是否愿意一如既往地陪他”这一问题时,选择“愿意”的比例竟高达88%.有75.8%的女生认为爱情是“相爱和责任使之永恒”,67.7%的女生认为理想的家庭生活是“有情趣,有追求”,有60.6%的女生不赞成大学同居的行为,58.1%的女大学生不赞成第三者介入别人的家庭.还有,当发现婚后丈夫爱上别人,有57.1%选择“努力和爱人沟通,找出问题所在,挽回婚姻危机”;当发现婚后双方已没有感情可言,有66%选择“离婚”;有60.6%的女生认为离婚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可见,高职女生的婚恋观虽然存在多元化的取向,但其主流倾向非常明显,而且呈现出健康、成熟的状态.高职院校女生虽然以低分进入高等院校,但她们毕竟接受了中学的正规教育,而且正在接受着高等教育;她们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传统道德婚恋观的熏陶,或者来自于父母健康的、成熟的婚恋观的影响,因而其婚恋观的主流会呈现出较健康、成熟的一面.3婚恋观中存在着消极因素从调查结果中还可以看出,虽然高职院校女生的婚恋观主流是健康的、成熟的,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因素.如有37.9%的女生认为大学期间谈恋爱是“填补心灵空虚”,11%认为理想中伴侣应“很富有或者有权势”,4.5%赞成第三者介入别人的家庭,11.6%认为应该找一个有钱的能为自己提供良好物质基础的人结婚,等等.在调查问卷的大部分选项中,消极因素都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高考成绩限定了高职院校女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或专业的自由,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同时,大学生活相对于中学生活,没有了父母老师管束,使之觉得瞬间获得了自由,反而不知所措,于是用谈恋爱来“填补心灵的空虚”.另外,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或者受社会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不良思想的影响,也使部分女生形成了嫁个有钱有权势的男性作为依靠的消极婚恋价值观等等.4婚恋观点与婚恋行为产生矛盾关于谈恋爱的合适时间,60%的女大学生认为随缘,只有8.1%认为在大学期间合适.但是当问到大学是学习的圣地还是恋爱的天堂,却有57.6%的女生选择了“大学生生活基本独立,即将进入社会,恋爱关系处理得当,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还有,对于理想中伴侣的标准,有57.1%的女生选择了“心地善良”,26.3%选择了“才华横溢”,但当问及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的原因时,有部分人回答是“填补心灵空虚”,或“从众心理”.可见,某些高职女生的婚恋动机与择偶标准是相互冲突的,其动力的低劣性与其标准的高尚性产生了矛盾.高职院校女生由于生活阅历不足,人文素养缺乏,以及婚恋观教育缺失等等原因,使她们对真正的爱情缺乏足够的认识,强烈的渴望与认识的缺乏很容易使她们在实际恋爱中迷失自己,出现婚恋观点与婚恋行为的矛盾.

二、高职女生婚恋观教育的途径

“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是家庭道德观的重要内容,指人们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取向的基本看法.”目前,高职院校女生婚恋观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面对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如何针对高职院校女生婚恋观所呈现出的特点,积极探索引导高职女生树立正确健康婚恋观的途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它不仅关系到高职女生的身心健康、学业成败,而且会影响到和谐校园的建设及和谐社会的发展.1通过讲座启迪女生建立正确的婚恋观针对高职女生婚恋观呈现多元化取向的特点,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中心可通过举办有关女性婚恋观的系列讲座启迪指导高职女生,建立正确的婚恋观.讲座被称为大学的“第二课堂”,对于学生优化知识结构和学术兴趣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活跃于各大学校园网主页、学生网站和大学BBS的讲座情有独钟.一些实用性的、指导性的讲座越来越受到大学生们的热捧,而一些人文类的讲座在高职院校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类讲座能以切实的人生引导高职生养成健康的人生态度,对提升个人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浙江林学院心理学博士徐志红在学校举办了“大学生恋爱与交往”的讲座.据报道,“‘大学生恋爱与交往’讲座开设以来,在浙江林学院引发了很多学生的热议,对于徐志红的讲座,绝大多数学生表示赞同,有的甚至希望学校能将相关内容纳入课程.”各高职院校一般设有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若能通过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聘请有关婚恋专家、女性教育专家举办有关女性婚恋观的讲座,以弥补婚恋观课堂教育的不足,对指导高职女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通过经典案例激发女生树立高尚的婚恋观针对高职女生婚恋观主流的特点,可以在大学语文课中以经典文学作品、电影、电视栏目及实际生活中的婚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恋爱婚姻的真谛,从而激发高职女生树立高尚的婚恋观.大学语文课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新世纪以来,许多大学语文教材突破了以文学史或以文体为主线的编写体制,按照人文精神内容来安排单元.有的教材以“爱情·婚姻”为单元,如由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尉天骄老师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就是“爱情·婚姻”.安排在“爱情·婚姻”单元的经典文学作品,都是一个个或优美或温馨的婚恋故事,它们通常以对女性的描写为主,从而感染、打动着女大学生们,让她们在感受爱情的神圣和崇高,欣赏爱情的纯洁和优美的同时,理性地思考生命、事业、爱情的价值.这一过程符合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规律.另外,教师可将一些爱情电影、婚恋电视栏目内容,甚至一些女大学生身边的恋爱实例等引到课堂中来,以这些美好的爱情故事、坎坷的婚姻百态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婚恋文学作品.这样,既使语文教学走进了社会生活,也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婚恋观的兴趣,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女大学生们对高尚的婚恋观的认识.3通过男女生交往活动指导女生正确把握恋爱心理针对高职女生婚恋观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学生工作部门可以适时地举办一些男女生交往的活动,通过男女生交往活动指导高职女生正确把握恋爱心理.步入青春期的大学生们,性的特征日益明显,这种生理上的变化产生了男女交往的自然需要,带来了两性之间恋爱的要求和彼此倾慕的微妙的感情体验.由于女性性生理成熟早于男性,所以青春期女性与异性交往的动机比男性更强烈.但是或许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强烈的渴望反映在女性行动上却是矛盾的,一方面她们排斥异性,不与之接触或见到异性羞涩;另一方面又关注着异性,渴望接近异性.这种强烈的渴望和矛盾心理若得不到及时满足和缓解,很可能会导致女大学生因对异性缺乏认识而产生许多恋爱心理误区,比如将异性正常的关怀、爱护、友情误当作爱情,盲目地接受异性的求爱等等.因此,学生工作部门若能多举行一些男女生交往的活动,将有助于消除两性好奇心理,增进异性相互了解,帮助高职女生正确把握恋爱心理.男女同学通过交往活动,可以增进了解,认识到男女之间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消除神秘感,避免因与异性正常交往得不到满足而出现不正常心理.男女学生的智力差异通过正常的交际,还可以取长补短,形成各自良好的精神状态,促进学习和成长.女性的细腻、温柔,男性的粗犷豪放等特点通过正常的交往,则会共生出一种净化、提高的力量,使两性的人格互相映照,促进性格的完美和人格的完善.而且,“爱情是两个人感情的交融,是爱他与自爱的统一.一方对人品的期望会影响另一方对人品的追求;一方对行为的认同会影响另一方行为的标准;一方的言谈会影响另一方心声的表露.”当然,学生工作部门对男女交往活动要适时调控,并给予合理地指导.要培养高职女生健康的交往意识,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要疏而不远,把握交往的心理距离等等,使男女生的交往活动朝着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从而帮助高职女生正确把握恋爱心理.4通过婚恋咨询帮助女生走出恋爱困惑针对高职女生婚恋观点与婚恋行为产生矛盾的特点,学校可以专门设立女大学生婚恋咨询室、热线电话等,有针对性地解答女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的困惑.由于我国教育制度的特殊性,从高中沉重的学习压力和家长的严密监护下解放出来的高职女生对性与爱充满了本能的好奇,而刚刚“解禁”的她们对性处于懵懂状态,免不了会陷入麻烦和苦恼,出现对于性道德的迷惑与混乱.如女生未婚先育现象的出现,同居、“一夜情”等事件在大学生中间流传,甚至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性放纵行为,等等,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就究其内源性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婚恋观.另外,受传统观念影响,高职女生极易被社会舆论影响和暗示,使她们有意识地用传统的性别角色来要求和规范自己,于是造成了婚恋新观念和现代意识与传统性别角色的矛盾冲突,这也加剧了高职女生内心的矛盾冲突,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心理矛盾和问题.如因恋爱激活的幽怨心理造成的抑郁情绪,由恋爱激活的排他心理造成的浮躁心态,等等,使得高职女生易于产生对学业的厌烦和对人际关系的不信任.造成女大学生心理动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职院校女生则因其自身的特点婚恋心理动荡尤为突出.这些心理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到高职女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甚至毁其前途.而对学生进行健全的心理素质培养是多层面、多维度、多方向性的育心活动,它要求根据不同个体的心理领域实际,对其进行有效地干预.因此,设立女大学生婚恋咨询室、热线电话等,由专业教师一对一地进行婚恋指导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解决高职女生恋爱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婚恋观范文篇3

【关键词】婚姻自主;个性解放;经济独立;婚恋观

一、关于婚姻自由与经济独立

涓生和子君狂热地追求个性解放,憧憬婚姻自由,在完成了自由结合后在经济面前却表现得如此软弱和无计可施。其原因是:子君只从表面意义上接受个性解放,将奋斗目标局限于婚姻自主,局限于反对封建势力对自己婚姻的干涉和束缚,在婚姻自主的目标实现以后,她就心安理得地做起了家庭主妇,把操持家务作为人生意义的全部内容破裂。生活流于平庸,思想流于空虚,以喂油鸡和养狗阿随来遮盖平庸,为油鸡和房东太太明争暗斗以填补空虚。平庸和空虚使爱情渐渐褪色,导致涓生对子君逐渐冷漠,子君对涓生也失去了先前的体贴,甚至子君因为怕官太太取笑而把难得吃的羊肉喂狗,使得涓生感到自己在家庭里的位置是在叭儿狗和油鸡之间。子君为失去油鸡和狗阿随而颓唐、凄苦和无聊,并因此和涓生的感情走向破裂。

子君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但狭隘的个性解放的爱情小舟是经不起社会风浪冲击的,涓生虽然略为清醒一点,知道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和创造,失业以后能检讨自己,但由于经济上的窘迫,他对子君的感情减退得非常迅速,他以超过她的冷漠对待她,把子君看作自己的累赘。鲁迅正是通过主人公经济困顿方面的原因,充分展示了狭隘个性解放思想使子君和涓生结合,狭隘个性解放思想又使他们在经济压迫下离异而酿成了悲剧的原因。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是五四以后青年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影片从正面着力表现的不是黑暗势力的破坏和迫害,而是涓生和子君冲破阻力获得了自主婚姻后的社会迫害的继续存在,和由此产生的经济物质矛盾导致自主婚姻破灭的整个过程,深刻地指出了婚姻自由不只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只有经济的解放才是婚姻自由解放的根本。

二、关于经济权利与婚姻家庭

(一)经济的丧失改变了子君

子君是单纯的。为了能与涓生在一起,子君毅然走出家庭和亲人断绝关系,为了获得婚姻自主以牺牲亲情为代价,为了和涓生生活在一起,与家中没有了联系。但是与涓生同居后,她的生活空间变得非常的窄小,她唯一的倾诉对象只有涓生,为了这同居的婚爱,她表现出空前的无畏,虽然只要一出现在公共场所便会抢遭冷眼,然而她竟一无所视,坦然如入无人之境。

子君是狭隘的。子君和涓生同居之后就一直在家里,只做一些煮饭烧菜之类的家务事,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专职家庭主妇。她没有什么爱好,开始还会听涓生讲述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来则连这么一点热情也丧失了,更不用说去阅读书籍了。子君是盲目的。随着经济上的窘迫,子君长时间受压抑而丧失了求生的意志,她被涓生的变化困惑了,面对涓生她除了点头就是沉默,终于不得不离开涓生。子君是悲哀的。诚然,子君的沉默导致了悲剧,但这并不否定她身上的闪光点,她有着强烈地反抗意识,她对于爱情是忠心的,对于这个家她也是极为珍惜的。

(二)为争得物质生活的涓生

涓生对爱情的追求,在灰色的表层叙述背后,始终纠缠着对希望、绝望和虚妄三者关系的心灵搏斗。涓生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对婚姻自由的追求是热情的,表现出他在那个特定时代的敢作敢为,他藐视封建势力,大胆地热恋,大胆地同居,与种种迫害和压力抗争,在家庭遭遇挫折生存遇到障碍时,他敢于承担起责任而开始自己的挣扎。然而涓生的情感是复杂的,实现了婚姻自由与子君同居以后,他表现出的是一种对生活的厌倦,正当有些怯弱的子君向他寻求爱的支持时,他冷漠,他背叛了共同爱情,他对子君的离去又极度地自责,婚姻的死亡把涓生从希望与期待中抛入了寂静与空虚,让他感受到了无尽的悔恨和痛楚。影片的隐喻和象征呈现出人生追求和物质需求的二重结构,离开了物质需求,生命、爱情、觉醒,一切都在终极的意义上归于虚空,在现实面前呈现出不真实,而由这样的虚空唤起的自责和忏悔恰恰成为涓生探索新的人生路或作绝望的抗争的心理力。

三、关于躁动时代婚恋悲剧的原因

(一)封建伦理道德导致了婚姻的悲剧

涓生和子君的反抗只是希望得到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这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但在那些德高望重的封建卫道士和铁屋子里面的沉睡者,他们是不允许有叛逆者的,他们永远地维护着他们认为是谁也无法替代无法逾越的封建伦理道德,于是涓生和子君便是生活在了这样一种遭人白眼的孤立而孤寂的环境里,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封建势力沉重地压制着人们的思想,压抑人的个性,涓生的失业说到底就是封建伦理纲常势力所导致。“雪花膏”添什么谣言,还不是说涓生和子君的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和同居违背了封建伦理纲常,子君的叔子至于使他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就是因为在他看来子君违背了封建伦理纲常,涓生和子君在找住所时,就是因为违反了封建伦理纲常而被托词拒之门外的。走出了这一步,社会就不会给他们任何机会,既然违背了封建伦理纲常,最后只有被逼迫而走向那没有墓碑的坟墓。这是多么的可悲啊!社会流言似虎,涓生和子君的同居招来多少白眼,激起多少议论,就连自己的朋友也是一样。社会不给他们爱和婚姻的自由空间,他们只有抗争,否则就只有灭亡,企图得到永恒的自由,只有彻底推翻一切沉滞腐朽制度,争得独立的经济权利。

(二)缺损的爱情观导致了婚姻的悲剧

涓生和子君虽然真诚热烈地相爱,但他们爱的内涵不同,不同的爱情观决定了他们的心态和行为目的,决定了他们面对生活变故时的不同态度和价值取向,最终导致各自不同的归宿。浪漫使涓生随着新鲜感和神秘感的消失不无他意地体会到: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涓生的爱子君,是仗着她的逃出这寂静和空虚,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出自本能的欲求和情感的需要,对涓生而言爱乃是找一个可爱的人来爱并以此使生活充满色彩,爱是生活的点缀,是手段而非目的,所谓男女平等,恋爱自由,是男女间交往分合来去的平等和自由。这乃是在冠冕堂皇的外衣下掩盖的一种不愿负责任的自私、怯弱与虚伪,是一种特有的中国式大男子主义的心态流露。面对生活的困境他认为新的希望就只在分离,同时冷酷地认为子君应该决然舍去,尽管他已经考虑到子君可能会因此而死去。由于社会环境对自由恋爱的排斥使涓生失业,他不得不承受起社会和金钱的双重压迫,面对家庭物质生活的压力,在经受了一番艰难的折腾后,他终于明白人生的第一要义便是生活,不解决物质生活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婚姻的自由解放。

子君是的爱情观是现实的,现实的爱情观决定了子君对婚姻的态度。子君全力以赴地寻找自由爱情,寻找自由婚姻的归宿,为了实现目标她无畏,对子君而言,爱乃是找一个爱自己的人以托附终身,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在她看来仅仅是择偶权利的自主。

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是纯洁的,他们彼此依偎,互相鼓励,勇敢抛弃世俗的眼光决意逃脱那个沉滞的社会,一往情深地去追求共同的爱情,他们的爱是甜蜜的。可悲的是他们同居之后,许多弱点在社会和物质生活的压力下慢慢地显露出来,由于生活的压力接踵而来,在生计面临断绝的困境中涓生自如的心情没有了,自私和虚伪的心理膨胀起来,爱情也在那膨胀的心理中慢慢地变淡。如果说爱情观的不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存在差异和隔膜而难以长久相爱的话,社会的压迫和金钱的困扰则更加剧了这种差异和隔膜,并导致了他们思想情感的分歧冲突,走向破裂,走向崩溃。他们从轰轰烈烈充满生机开始,以凄凄切切的悲剧结局。值得庆幸的是,在爱情理想的追求与生活所作的抗争中,涓生从浪漫走向了现实,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向着新的生活跨进。

(三)经济的困顿导致了婚姻的悲剧

人的生理生存的物质需要是最基本的需求,每个人希望在一生中要有一番建树首先应该解决生存的生理问题,生存的问题解决不了,一切都归于空谈。在涓生和子君生活的社会里,他们最起码的也要有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他们在任何时候的当务之急都必须解决物质需求这个问题,只有解决了物质需要然后才有机会让爱情更加牢固,才能维持婚姻的存续。涓生和子君的爱情虽然在开始的时候有着很深的土壤,但是没有了物质基础,到最后他们那朵美丽的爱情花朵终究也悄然凋落。

在除了社会根源和他们双方个人性格特点的缺陷原因之外,物质的缺乏使他们失去了斗志。当涓生被辞退的时候,子君原本的无畏变了颜色,涓生也只能忙碌于那求生的道路,先前的那些轻松没有了,由此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由于无端地陷入了经济困境,涓生无法在家里做他的事情,子君也得为了生计而忙碌着,他们再也没有时间谈家庭专制,谈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易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莱,自然就少了一份理解与交流,他们不能忘却经济在这个时候对他们来说是那么地重要。生活告诉我们,不要让爱情麻木了自己的思想,不要以为有了爱情就可以得到一切,肚子问题,饥饿问题同样得解决,否则脚下的路便是难走了很多。

四、关于鲁迅婚恋观给我们的启示

婚恋观范文篇4

【关键词】婚姻自主;个性解放;经济独立;婚恋观

一、关于婚姻自由与经济独立

涓生和子君狂热地追求个性解放,憧憬婚姻自由,在完成了自由结合后在经济面前却表现得如此软弱和无计可施。其原因是:子君只从表面意义上接受个性解放,将奋斗目标局限于婚姻自主,局限于反对封建势力对自己婚姻的干涉和束缚,在婚姻自主的目标实现以后,她就心安理得地做起了家庭主妇,把操持家务作为人生意义的全部内容破裂。生活流于平庸,思想流于空虚,以喂油鸡和养狗阿随来遮盖平庸,为油鸡和房东太太明争暗斗以填补空虚。平庸和空虚使爱情渐渐褪色,导致涓生对子君逐渐冷漠,子君对涓生也失去了先前的体贴,甚至子君因为怕官太太取笑而把难得吃的羊肉喂狗,使得涓生感到自己在家庭里的位置是在叭儿狗和油鸡之间。子君为失去油鸡和狗阿随而颓唐、凄苦和无聊,并因此和涓生的感情走向破裂。

子君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但狭隘的个性解放的爱情小舟是经不起社会风浪冲击的,涓生虽然略为清醒一点,知道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和创造,失业以后能检讨自己,但由于经济上的窘迫,他对子君的感情减退得非常迅速,他以超过她的冷漠对待她,把子君看作自己的累赘。鲁迅正是通过主人公经济困顿方面的原因,充分展示了狭隘个性解放思想使子君和涓生结合,狭隘个性解放思想又使他们在经济压迫下离异而酿成了悲剧的原因。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是五四以后青年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影片从正面着力表现的不是黑暗势力的破坏和迫害,而是涓生和子君冲破阻力获得了自主婚姻后的社会迫害的继续存在,和由此产生的经济物质矛盾导致自主婚姻破灭的整个过程,深刻地指出了婚姻自由不只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只有经济的解放才是婚姻自由解放的根本。

二、关于经济权利与婚姻家庭

(一)经济的丧失改变了子君

子君是单纯的。为了能与涓生在一起,子君毅然走出家庭和亲人断绝关系,为了获得婚姻自主以牺牲亲情为代价,为了和涓生生活在一起,与家中没有了联系。但是与涓生同居后,她的生活空间变得非常的窄小,她唯一的倾诉对象只有涓生,为了这同居的婚爱,她表现出空前的无畏,虽然只要一出现在公共场所便会抢遭冷眼,然而她竟一无所视,坦然如入无人之境。

子君是狭隘的。子君和涓生同居之后就一直在家里,只做一些煮饭烧菜之类的家务事,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专职家庭主妇。她没有什么爱好,开始还会听涓生讲述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来则连这么一点热情也丧失了,更不用说去阅读书籍了。子君是盲目的。随着经济上的窘迫,子君长时间受压抑而丧失了求生的意志,她被涓生的变化困惑了,面对涓生她除了点头就是沉默,终于不得不离开涓生。子君是悲哀的。诚然,子君的沉默导致了悲剧,但这并不否定她身上的闪光点,她有着强烈地反抗意识,她对于爱情是忠心的,对于这个家她也是极为珍惜的。

(二)为争得物质生活的涓生

涓生对爱情的追求,在灰色的表层叙述背后,始终纠缠着对希望、绝望和虚妄三者关系的心灵搏斗。涓生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对婚姻自由的追求是热情的,表现出他在那个特定时代的敢作敢为,他藐视封建势力,大胆地热恋,大胆地同居,与种种迫害和压力抗争,在家庭遭遇挫折生存遇到障碍时,他敢于承担起责任而开始自己的挣扎。然而涓生的情感是复杂的,实现了婚姻自由与子君同居以后,他表现出的是一种对生活的厌倦,正当有些怯弱的子君向他寻求爱的支持时,他冷漠,他背叛了共同爱情,他对子君的离去又极度地自责,婚姻的死亡把涓生从希望与期待中抛入了寂静与空虚,让他感受到了无尽的悔恨和痛楚。影片的隐喻和象征呈现出人生追求和物质需求的二重结构,离开了物质需求,生命、爱情、觉醒,一切都在终极的意义上归于虚空,在现实面前呈现出不真实,而由这样的虚空唤起的自责和忏悔恰恰成为涓生探索新的人生路或作绝望的抗争的心理力。

三、关于躁动时代婚恋悲剧的原因

(一)封建伦理道德导致了婚姻的悲剧

涓生和子君的反抗只是希望得到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这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但在那些德高望重的封建卫道士和铁屋子里面的沉睡者,他们是不允许有叛逆者的,他们永远地维护着他们认为是谁也无法替代无法逾越的封建伦理道德,于是涓生和子君便是生活在了这样一种遭人白眼的孤立而孤寂的环境里,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封建势力沉重地压制着人们的思想,压抑人的个性,涓生的失业说到底就是封建伦理纲常势力所导致。“雪花膏”添什么谣言,还不是说涓生和子君的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和同居违背了封建伦理纲常,子君的叔子至于使他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就是因为在他看来子君违背了封建伦理纲常,涓生和子君在找住所时,就是因为违反了封建伦理纲常而被托词拒之门外的。走出了这一步,社会就不会给他们任何机会,既然违背了封建伦理纲常,最后只有被逼迫而走向那没有墓碑的坟墓。这是多么的可悲啊!社会流言似虎,涓生和子君的同居招来多少白眼,激起多少议论,就连自己的朋友也是一样。社会不给他们爱和婚姻的自由空间,他们只有抗争,否则就只有灭亡,企图得到永恒的自由,只有彻底推翻一切沉滞腐朽制度,争得独立的经济权利。

(二)缺损的爱情观导致了婚姻的悲剧

涓生和子君虽然真诚热烈地相爱,但他们爱的内涵不同,不同的爱情观决定了他们的心态和行为目的,决定了他们面对生活变故时的不同态度和价值取向,最终导致各自不同的归宿。浪漫使涓生随着新鲜感和神秘感的消失不无他意地体会到: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涓生的爱子君,是仗着她的逃出这寂静和空虚,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出自本能的欲求和情感的需要,对涓生而言爱乃是找一个可爱的人来爱并以此使生活充满色彩,爱是生活的点缀,是手段而非目的,所谓男女平等,恋爱自由,是男女间交往分合来去的平等和自由。这乃是在冠冕堂皇的外衣下掩盖的一种不愿负责任的自私、怯弱与虚伪,是一种特有的中国式大男子主义的心态流露。面对生活的困境他认为新的希望就只在分离,同时冷酷地认为子君应该决然舍去,尽管他已经考虑到子君可能会因此而死去。由于社会环境对自由恋爱的排斥使涓生失业,他不得不承受起社会和金钱的双重压迫,面对家庭物质生活的压力,在经受了一番艰难的折腾后,他终于明白人生的第一要义便是生活,不解决物质生活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婚姻的自由解放。

子君是的爱情观是现实的,现实的爱情观决定了子君对婚姻的态度。子君全力以赴地寻找自由爱情,寻找自由婚姻的归宿,为了实现目标她无畏,对子君而言,爱乃是找一个爱自己的人以托附终身,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在她看来仅仅是择偶权利的自主。

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是纯洁的,他们彼此依偎,互相鼓励,勇敢抛弃世俗的眼光决意逃脱那个沉滞的社会,一往情深地去追求共同的爱情,他们的爱是甜蜜的。可悲的是他们同居之后,许多弱点在社会和物质生活的压力下慢慢地显露出来,由于生活的压力接踵而来,在生计面临断绝的困境中涓生自如的心情没有了,自私和虚伪的心理膨胀起来,爱情也在那膨胀的心理中慢慢地变淡。如果说爱情观的不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存在差异和隔膜而难以长久相爱的话,社会的压迫和金钱的困扰则更加剧了这种差异和隔膜,并导致了他们思想情感的分歧冲突,走向破裂,走向崩溃。他们从轰轰烈烈充满生机开始,以凄凄切切的悲剧结局。值得庆幸的是,在爱情理想的追求与生活所作的抗争中,涓生从浪漫走向了现实,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向着新的生活跨进。

(三)经济的困顿导致了婚姻的悲剧

人的生理生存的物质需要是最基本的需求,每个人希望在一生中要有一番建树首先应该解决生存的生理问题,生存的问题解决不了,一切都归于空谈。在涓生和子君生活的社会里,他们最起码的也要有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他们在任何时候的当务之急都必须解决物质需求这个问题,只有解决了物质需要然后才有机会让爱情更加牢固,才能维持婚姻的存续。涓生和子君的爱情虽然在开始的时候有着很深的土壤,但是没有了物质基础,到最后他们那朵美丽的爱情花朵终究也悄然凋落。

在除了社会根源和他们双方个人性格特点的缺陷原因之外,物质的缺乏使他们失去了斗志。当涓生被辞退的时候,子君原本的无畏变了颜色,涓生也只能忙碌于那求生的道路,先前的那些轻松没有了,由此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由于无端地陷入了经济困境,涓生无法在家里做他的事情,子君也得为了生计而忙碌着,他们再也没有时间谈家庭专制,谈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易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莱,自然就少了一份理解与交流,他们不能忘却经济在这个时候对他们来说是那么地重要。生活告诉我们,不要让爱情麻木了自己的思想,不要以为有了爱情就可以得到一切,肚子问题,饥饿问题同样得解决,否则脚下的路便是难走了很多。

四、关于鲁迅婚恋观给我们的启示

婚恋观范文篇5

一、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现状

我国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的开山鼻祖是山西电视台1988年开播的《电视红娘》。1998年,国内观众第一次从凤凰卫视收看到台湾男女速配交友娱乐节目《非常男女》。同年,一度为湖南卫视创下收视奇迹的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玫瑰之约》应时而生,这档节目在持续热播8年后,由于种种原因停播。2009年底,山东卫视在全国率先推出《爱情来敲门》,但反响不大。直到2010年,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开播,掀起了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的新一轮热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长期独占同类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鳌头。国内的同类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还有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和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等;国外的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有美国华纳有线电视制作的《郞才女貌》、韩国SBS电视台的《情书》和韩国MBC电视台的《我们结婚了》等。一时间多档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呈遍地开花之势,合力形成一股收视新势力。

二、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兴起的原因

(一)节目内容新,表现形式多样。当下的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摒弃了过去的传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节目内容设置环环紧扣,节奏明显加快,创新意识强,呈现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和内容。如《我们约会吧》和《非诚勿扰》等节目采用一男多女或一女多男的模式,甚至把约会场地搬到了室外,不像以前的节目那样单调和死板,深受观众的喜爱。

(二)节目参与对象定位准。近些年来,由于年轻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几乎没有什么时间谈恋爱,由此产生了大量“剩男”、“剩女”。正是大量“剩男”、“剩女”们的出现,为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对象。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剩男”、“剩女”们的情感困惑,恰好造就了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的火爆。

(三)节目话题深刻,嘉宾语言犀利、表现大胆。时下,几乎所有能触动观众神经的敏感问题都能在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中通过嘉宾的话语交锋得以体现。节目主要依靠鲜明的话题性,来揭示困扰人们的现实问题,如金钱、房价、婚姻、家庭关系和男女关系。无论是节目中的男嘉宾还是女嘉宾,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语言犀利、表现大胆,对双方要求很高,并且毫不避讳表现出自己的物质追求。这导致广大观众一边对节目进行批判,一边却又看得不亦乐乎。正是这种矛盾的交集,促成了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的收视飘红。

三、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节目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忽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随意贬低主流价值观。某些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没有很好地把握道德伦理问题,把庸俗当脱俗,让低级趣味成为流行,随意贬低“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突破了社会道德底线。甚至有的节目明显表现出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忽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表露出嫌贫爱富和轻视普通劳动群众的不良现象。“你愿意经常跟我一起骑自行车吗?”在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一位年轻的男嘉宾向女嘉宾马诺祈求般地提问。马诺则笑着用一句“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的回答,令广大观众哗然不已。

(二)节目盲目追求收视率,刻意制造敏感话题,使节目的可信度遭到严重质疑。现今,一些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为了吸引观众,不惜采用嘉宾身份造假、出语低俗、公开讨论涉性内容、宣扬拜金主义、混淆是非善恶和宣扬不正当婚恋观等手段,来片面追求高收视率,使得节目的可信度遭到观众的普遍质疑和强烈批评。

(三)电视台之间出现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同类节目内容、形式雷同。各大电视台在原有节目创新能力不足、收视率低迷的情况下,纷纷开办收视率较高的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导致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各大电视台同类节目不仅内容、形式雷同,而且抄袭、造假之风盛行。继湖南卫视推出《我们约会吧》之后,其他各大电视台竞相效仿,蜂拥而上,盲目推出同类节目,导致节目质量参差不齐、社会反响不好的不良后果。

(四)节目面临可持续发展与健康发展的问题。如果任由越来越多鱼目混珠的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充斥荧屏,而不去考虑它们的可持续与健康发展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观众对节目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同质化的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势必导致观众审美疲劳,从而使节目走向穷途末路。

四、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从根本上说,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属于综艺类节目的范畴。新颖、有闪光点、与时俱进和跟踪社会热点,是它可持续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同时,节目要不断创新,善于“寓情于乐”,在“情”字上多做文章,来提高节目的质量和品位,把节目做活、做强,并赢得观众的欢迎。如何做好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牢固树立品牌意识,走精品化发展道路。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的管理和正面引导,这样才能弥补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最大程度地降低婚恋情感类相亲节目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节目自身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尤其是对于尚未完全成熟的婚恋情感类电视相亲节目而言,打造品牌、走精品化发展道路,是其首要任务。

(二)革新婚恋情感类相亲节目的形式,拓展节目的创意视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媒体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自办节目的创新能力上。所以,现在各大电视台自办节目的组织形式越来越朝着国际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方面,湖南卫视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革新,《我们约会吧》就是湖南卫视率先从国外引进的婚恋情感类相亲节目,并精心进行创新,博得了观众的喜爱。

婚恋观范文篇6

关键词: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媒体责任。

江苏卫视于2010年1月15日推出的新派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在开播不久即引发了收视狂潮。由节目引发的关于婚恋价值观的讨论,从网络、电视等各大媒体到现实生活中,热议不断。而节目中涌现出的几个话题人物也是备受瞩目,甚至有的还成为“名人”。与此同时,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浙江卫视的《爱拼才会赢》等也是收视率直线上升。直到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文件;紧接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播出了《媒体要切记社会担当》的短评。于是乎,各家媒体对其婚恋交友节目进行整改或干脆撤掉。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在整改后继续播出,但其社会影响远不如播出初期。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在经过喧嚣之后,也引发了业界和学界的思考。

一、婚恋交友节目的发展历程。

我国婚恋节目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到21世纪初期,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1988年,山西电视台的《电视红娘》,可以说是我国电视史上最早的婚恋交友节目,与此同时,广播媒体的征婚节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广播媒体更适应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性。而真正将婚恋节目推向高潮的是在1998年湖南卫视推出的《玫瑰之约》,征婚男女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以真面目示人。一时间,从省级卫视到地市级电视台,克隆征婚节目的玫瑰之花开遍全国。

几年后,电视婚恋交友节目销声匿迹。而直到2009年底,从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开始,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安徽卫视《相亲赢未来》等,引发了第三轮相亲节目的狂潮,而其中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引发的争议最多。

二、婚恋交友节目再次兴起的原因。

为什么今天相亲类电视节目再次火爆荧屏呢?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节目的话题性,是收视的一大法宝。网络等新媒体的参战,是相亲类节目火爆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

我们对比今天的相亲节目与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节目,观众之所以认为今天的节目比前两个时期的节目更加火爆,是因为每期节目都形成了话题性,而网络视频等新媒体为节目话题的延伸提供了讨论、发酵的平台,也加快了节目的传播速度。在《非诚勿扰》节目中,像“富二代”刘云超、“宝马女”马诺、“拜金女”朱真芳以及以中性著称的谢佳等,更多的是在网络上引起讨论,赞赏其个性的有之,谩骂其无耻者也有之,而这几个从电视屏幕一夜成名的真人秀明星,也时不时的现身网络的贴吧、博客中,发表自己的“宣言”,有的甚至以网路为阵地,与网友隔空对骂,虚拟网络中的激战,又反馈到电视节目中,直至在接下来的节目中,有男嘉宾直奔马诺、朱真芳等人而来,有一男嘉宾甚至在节目现场骂马诺拜金,要求其下台,引发了一幕幕闹剧,这些无比戏剧化的节目场面,又引发到生活中,更多的电视观众在生活中讨论起婚恋价值观。因此,网络等新媒体推动了节目的快速蹿红,收视率也一路飚高。

其次,节目的创新,也是其成功的一大原因。

《非诚勿扰》的男女嘉宾比例是1:24的形式出现,改变以往电视相亲节目1:1的形式,而在1:24的对决中,会有更多的戏剧性看点,从而形成更多可供娱乐讨论的话题出现。

节目的音乐设计,更是贴合了节目发展的各个阶段,当男女嘉宾配对成功时,背景音乐是曹格和卓文萱的《梁山伯与茱莉叶》,而没有配对成功则是选择了梁静茹的《可惜不是你》,这些应景的音乐更是激起了嘉宾与电视观众的心理共鸣。同时,节目也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比如在《非诚勿扰》的节目中,美国小伙子鲁志焰的出现,为节目增加了不少看点和话题。

第三,从社会背景来看,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及引发的媒体与受众合谋下的大众狂欢,助推了节目的发展。

电视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载体,传达着大众文化的意志,这是不争的事实。大众文化通过电视媒介向主流价值观宣战。

在《非诚勿扰》节目中,各种价值观得以全方位的表达,既有“宝马女”、“拜金女”、“富二代”粉墨登场,也有追求真爱的平凡男女的交友成功。然而,新时代的相亲,都引发了更多的收视看点。“宝马女”马诺的一句“宁肯在宝马车里哭”引发电视观众及网友的攻击与谩骂,电视观众与网友的合力围观,助推了《非诚勿扰》的收视高潮。

第四,剩男剩女时代引发新时期的社会话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物质财富急剧增加,而社会节奏也随之加快,适婚的单身男女在社会快节奏的步伐中,无暇顾及个人婚恋问题,加之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被剩或主动要剩的男女逐渐增多。近几年来,各大媒体都组织过相亲大会,年迈的父母替子女相亲的事例频现各大媒体的头条。而电视这一大众媒体,却为剩男剩女提供了一个交友平台。据有关调查机构的受众调查显示,相亲节目的相当一部分受众是适婚男女的父母,他们想通过节目了解当下年轻人的择偶标准,好为自己的子女做好相亲的参考。

三、加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轮的婚恋相亲节目引发的如婚恋价值观的热议,电视媒体在此类节目的责任问题,应当得到业界和学界的重视,确实担当起媒体应付的社会责任。

(一)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

媒体是社会的公器,应担负起弘扬真善美和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责任。正如清华大学尹鸿教授所言:在对青少年和未成年人零门槛的大众媒体中,必须表达多数人公认的价值观,主流文化理应占到上风。我们也能从《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西方影视作品中看到,真善美的普世价值观,社会开放带来的多元价值观更应通过媒体来加以传播,真正发挥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作用。媒体也是社会的媒体,因此媒体的社会话语应该谨慎使用。

婚恋观范文篇7

主持人作为一档电视节目中的重要符号,观众对主持人的首要印象也通常奠定了这档节目的内在风格。因此,以前传统的电视节目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就是主持人的风格基本要与节目风格相统一。例如,新闻节目通常需要相对严肃、正气一些的主持人,而综艺娱乐节目则需要幽默、亲和一点儿的主持人。从符号学的视角来说,主持人和节目形式都是电视节目主旨的能指,他们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符号,都是为真正的所指服务的。传统的电视观念认为,这种能指与所指必须严格对应,才能不削弱节目的主旨或造成节目的歧义。例如,当年红遍两岸的交友节目《非常男女》的主持人胡瓜和高怡平,他们的搭配是极其相称的。这种相称体现在该节目的总体风格基调与主持人高怡平的随性、胡瓜和蔼的外形并且颇具内在的幽默感是极其吻合与相配的。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发展,后现代电视观念有着新的尝试,《非诚勿扰》就打破了传统的符号法则。节目组让一个本是新闻面孔的主持人孟非来和这档婚恋交友类的综艺娱乐节目进行混搭,这可以说是对主持人符号的一种“颠覆”。这种看似本来全然不搭界的组合,却起到了人气爆棚的节目效果与影响力,以至于后来湖南卫视不惜重金请来原央视新闻主持人邱启明来给改版后的《我们约会吧》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对比“胡瓜”、“孟非”这两个符号,我们会发现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类能指,可他们的所指却是同一类节目。不同的是,前者处在传统的电视文化下,而后者则处在后现代主义的电视文化下。当然,他们所面对的观众需求确实也发生了迥然变化。

二、节目平衡感的颠覆

“平衡”是传统电视节目讲求的一个基本原则,而后现代电视文化下的电视节目有时却是在有意打破这种规律,去追求一种所谓的“不平衡”。选择男女搭配主持,这是《非常男女》的一个节目符号,也是传统电视节目中平衡原则的一种体现。传统的电视观念认为,男女婚恋交友类节目应该是由男女两个主持人符号才能够体现出节目本身“男女婚恋”的内涵。然而在后现代电视文化下,这种符号含义已完全失效。大多数交友婚恋类节目,如当年红火的《非常男女》、《玫瑰之约》、《相约星期六》等,男女嘉宾的人数通常都是相同的。这既与节目中男女需要两两搭配的形式有关,也与节目的内在平衡需求相关。而在《非诚勿扰》节目中,每轮上场的一位男嘉宾需要面对24位女嘉宾,这种24∶1的悬殊比例绝对是对传统过度平衡的电视文化的一大颠覆。后现代文化下颠覆平衡的方式还有很多。美国近几年热播的交友婚恋类节Beautyandthegeek,就以另一种形式打破了传统电视节目的平衡感。他们选择的男女嘉宾人数虽然相同,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极不搭调的两类。女孩基本都是胸大无脑的美女(即节目名称中的Beauty),而男孩则是IQ很高但EQ极低的书呆子(即节目名称中的Geek)。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本来难以见到的搭配,却使得该节目有了相当的视觉效果和收视效果。追根溯源,这种颠覆其实是与节目的诉求有关。Beautyandthegeek与《非常男女》不同,它的诉求并不在于参加的男女选手最后是否能够婚恋成功,而是节目本身的性质更像一档游戏节目,参与者娱乐了,观众娱乐了,最后的结果就被淡化掉了。

三、个人叙事在节目中的放大———宏大叙事的颠覆

宏大叙事的沦陷,小叙事、个人叙事的出现,是后现代叙事文化的一种转型。按照利奥塔尔的理解,现代主义在知识问题上的特点就在于:求助于元话语或宏大叙事来使知识合法化。所谓“后现代”其实就是对于元话语和宏大叙事的怀疑。后现代主义文化反对宏大叙事,但是肯定小型叙事的作用。这一点在婚恋交友类节目中就表现在:个人因素、个性行为在电视节目中经常被放大。在《非诚勿扰》中被成功放大的个体符号举不胜举,最先出名的便是“马诺”。马诺是一名来自北京的平面模特,从《非诚勿扰》的首期一直待到了24期。由于在节目中大胆、犀利的言论(如“我还是坐在宝马里哭吧”、“放首《解脱》让他下去吧”)而迅速走红。我们暂且不论“马诺”和节目组之间是不是雇佣关系。但是,马诺在节目中“个人叙事”的放大绝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后现代电视文化下节目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后现代的电视文化认为,个人元素的放大是一项双赢的工作。个人叙事实际是为宏大叙事服务的,不管是“马诺”还是“马伊咪”等,都是节目效果下的“小叙事”与“小元素”,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节目的整体效果。确实,《非诚勿扰》对“马诺”的放大,成功地捧红了马诺,但更重要的是制造出了话题,做出了节目效果。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个人叙事”的放大也要有一个界限,正如《非诚勿扰》中马诺最终还是要被请走的,但是节目中还是会出现下一个被放大的“马诺”。对比当年的《非常男女》,在节目的宏大叙事下,每一期的个体元素基本都是很相似的,没有被刻意放大的小叙事、个人叙事。或许其中某一期的某些男女嘉宾会让你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但这种印象也并没有像“马诺”一样引起“蝴蝶效应”。

四、避免“娱乐至死”的死角

后现代文化下婚恋交友类节目与以前的同类节目相比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在于:现在的交友节目真正的婚恋目的减少了,而大众娱乐的成分愈来愈强烈。“娱乐至死”是后现代文化下电视节目的死角,尤其是对于综艺娱乐类节目来说。胡瓜曾告诉记者,《非常男女》播出5年之后,已有200对男女嘉宾喜结连理,并生了40多个小孩。而在后现代文化下的婚恋交友节目中,对于选手来说,电视交友只是一个派对或成名的渠道,这里没有私订终身、天长地久;对于观众来说,电视交友节目也只是一个真人秀,在这个大秀场中可以看到社会的各种现象:富二代、小白领、凤凰男、拜金女、蜗居、蚁族等,并在轻松娱乐的观看环境中得到一些命运共鸣。婚恋交友类节目要避免“娱乐至死”。交友节目牺牲部分纯粹的婚恋目的来换取目标受众群的娱乐性与关注度,这无可厚非,毕竟现在这个社会中传统男女的婚恋观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电视节目不能以此为借口,过分地“娱乐至死”。至少,不能完全忽视电视节目的真实性,只是为了娱乐而欺骗观众。观众以为自己是在看“耍猴”,而实际上却反被虚假的节目内容或形式“当猴耍”。

五、结语

婚恋观范文篇8

论文摘要:《非诚勿扰》以婚恋为线索,展示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精神与主题语词“诚”的价值取向的关系。影片选择在语义上与“诚”等同的语词,丰富了观众对“诚”的内涵的理解,隐含着它对当前中国社会的丈化批判,在多层面上召唤着人们反思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的局限性。

“诚”是传统中国思想文化中固有的范畴。晚清时期,鲁迅认为中国国民性最缺乏诚。2006年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任务,“诚”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非诚勿扰》以婚恋为线索,展示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精神与主题语词“诚”的价值取向的关系。影片选择在语义上与“诚”等同的语词,丰富了观众对“诚”的内涵的理解,隐含着它对当前中国社会的文化批判,在多层面上召唤着人们反思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的局限性。

影片以“海归”征婚为叙事线索,展示了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精神与“诚”这一主题语词隐含的价值取向的背离。仅就伴随征婚事件出现的对待婚恋的态度而言,通过展示每一位应征者,如同性恋者、推销员、少数民族相亲者、空姐、健忘者、要别人慈悲仁爱之台湾女、熊市物色老公者、坚持理想爱情的基础者等等的观念,影片描绘着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精神状态以及他们的婚恋状况的百态,展示了包括同性恋、如何处理性与婚姻爱情的关系、民族差异中的婚恋、爱情婚姻的基础,甚至产生剩男剩女的原因等等诸多问题。就婚恋而言,影片以较长篇幅叙述了作为应征者的空姐与公司老板的婚外恋,也引出了后者和其妻有名无实的婚姻关系。影片沿着婚恋线索进行的聚焦,隐含着以“诚”作为前提的理想价值取向,在无情地撕破这些无价值的东西的批判倾向面前,影片召唤着观众反思自身生活的社会文化的局限性。

围绕婚恋,如果可以把以上内容作为影片否定和批判的对象进行思考的话,那么,影片中对“诚”的正面展示也给了当今中国社会以希望。作为影片叙事的主要部分,虽然空姐在与公司老板的婚外恋中倾尽了真情,但这种“诚”换回的却是绝望。沿着这一主线提供的特定语境,在诸多人物构成的复杂关系中,影片以提供在语义上与主题语词“诚”等同的词语的方式,昭示着其中隐含的理想价值取向。首先是陷入婚外恋的空姐的语词如“迷恋”,“吸引”,“排斥”,“厮守”,“撕心裂肺”,“挣扎”。“心里堵得难受,太委屈了”,“大气”,“性情中人”,“绝望的深渊”等等,都与人物精神状态的“诚”是同一语义。作为倾心空姐的“海归”,其用语如“跟你也没打算见面,怎么看我都无所谓”,“太不见外”,“说不可告人”的“无耻”的“秘密”,“动了心”,“出卖”,“勾起伤心事”,“趴在地上跟狗似的,抱着腿哭”,“卑鄙”,“在乎”,“起哄”,“认真”,“容忍”,“一心一意”,“傻”,“有信仰”,“在一起的前提是诚实”,“喜欢心眼实诚”,“你就是我最好的药”,“淘气”,“不省心”等等语词,都以同义多语词的方式表达了人物所追求的“诚”。在“海归”的台词中出现的与“诚”的价值取向相反的语词,从另一角度体现了这一追求,如“接受教训”,“变聪明了”,“玩”,“三心二意,貌合神离”,“想三心二意还真没那本事,逢场作戏你都不会”。空姐对“海归”情感的变化和评价.也从另一层面体现着“诚”的理想主义,如“好玩”,“挺真实,还挺浪漫”,“满脑子尽是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内心里是个理想主义者”,“善良”“干净”,“人生的美好”,“可爱”,“无助和猥琐”,“一见如故”,“直觉”,“可以信赖”,“知己”,“没有骗”。“海归”在臼本的朋友对自我和他人的评价,其实也是“诚”的另一种表达,如“说话直,不喜欢拐弯抹角的”,“这是一个实心眼的好姑娘”。影片以空姐投海自杀后重生,体现着“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意志,同时也明确说明“人在我这,心在我这”才是“绝佳的伴侣”,影片以这一方式把婚恋中的“诚”的价值取向的正面展示给观众。公务员之家

婚恋观范文篇9

1交互式技术视角下相亲类社交媒体平台需求分析

本团队希望通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达到虚拟环境和真实环境相结合的效果,这其中离不开人机交互技术的应用。人机交互技术作为VR系统的核心,通过三维空间定位装置、语言理解、视觉跟踪、头部跟踪和姿势识别等交互装置为受众提供不同于一般线上相亲平台的独特虚拟实景体验。该社交媒体平台的搭建,主要以人机交互技术为核心,辅以眼动追踪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利用大数据构建的这种社交媒体平台能够帮助受众提高筛选目标对象信息的效率和适配度。现对该平台进行总体需求分析、功能性需求分析及非功能性需求分析[1]。

1.1总体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男女择偶方式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研究表明当代青年们更愿意利用公开的媒体、机构来展示自我、寻求真爱,这与社会包容度日渐上升等社会现实情况息息相关。此外,在疫情防控期间,线下活动举办次数大大减少,年轻群体的恋爱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这样婚恋市场供需不对等的情况下,不少年轻人将目光转向线上,互联网婚恋平台比起往日备受瞩目。

1.2功能性需求分析

通过比对同类型互联网相亲平台的基本功能发现,受众对于该类互联网相亲平台的功能性需求主要在于分类检索模块、互动交流模块、地图服务模块及用户信息服务模块等四个部分。(1)分类检索模块:是指通过对目标对象的地区、年龄、身高、学历等硬性要求进行筛选,可迅速找到符合筛选条件的内容,缩小目标范围,从而大大降低用户的查找成本。(2)互动交流模块:交互式技术的应用为该模块带来了全新的想象空间。该平台的特色为应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或MR(混合现实)技术构建独特的虚拟实景约会功能。(3)地图服务模块:应用“附近的人”原理,LBS(LocationBasedServices,基于位置服务),该模块既为客户提供同城信息,又为广告商进行广告的精准投放预备了机会,同时也为平台的长期运营及后期与婚恋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合作提供基础。(4)用户信息模块:用户信息模块主要包括账号注册注销、个人信息管理、账户充值等部分。

1.3非功能性需求

1.3.1平台运行安全可靠,用户隐私得到保护其中由于线上相亲平台涉及个人隐私问题,在个人信息管理部分需保证实名制注册,平台应着重打击虚假信息和保护用户隐私,对数据整体进行脱敏处理,平台在安全性能上加强抗干扰能力,防止非法用户恶意侵入系统,且数据库应具有加密功能,系统采用分布式框架进行处理,进行负载均衡[2]。1.3.2拓展互联网婚恋平台业务链网络婚恋核心企业正持续借助品牌影响力,通过产业互联网路径,持续向婚庆、婚姻咨询、金融等业务拓展,随着网络婚恋核心企业的不断深耕及新技术的运用,新一代互联网婚恋平台将延长平台业务链,与婚恋上下游企业合作,形成“一条龙”连带效应,以实现互利共赢。

2交互式技术视角下相亲类社交媒体平台整体构思

本平台旨在为当代年轻人提供精准可靠的婚恋信息,用户通过登录移动终端来登录系统使用服务,享受交互式技术支持下的新式相亲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实名制进入机制,利用大数据算法智能筛选,建立独具特色的AR/VR/MR线上约会模式,建立地图服务LBS“附近的人”模式等内容。

2.1网络结构设计

该社交媒体平台用户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进入网站,通过访问网站利用防火墙等防病毒入侵设备来保证系统正常高效运转,平台的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通过主干网构建起一个能够有效接收并处理用户请求的数据处理台,能够及时响应用户下达的一切指令并及时给与反馈。

2.2平台架构设计

该系统主要包括表示层、业务层和持久层3个架构,便于实现系统维护,同时也为系统软件的可扩展性与重用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2.1表示层表示层是用户通过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向系统中台发出指令或请求,系统中台给予反馈的呈现平台。表示层属于VC层次,负责界面表现部分,在根据针对用户不同请求指令类型进行辨别后,对该展示层进行细分,主要分为信息管理区域、精准检索区域、地图服务区域和中央广场区域。2.2.2业务层业务层是一个业务层框架,是一个整合的框架,能够很好地黏合表示层与持久层。该相亲类社交媒体平台业务层中对于系统模块部分主要分为:账号管理、渠道管理、任务系统、检索管理、地图服务管理等五部分,如图1所示。2.2.3持久层创建一系列的持久化类,每个类的属性都可以看做和一张数据库表的属性一一对应,同时可以实现关系数据库的各种表件关联的对应。通过持久化数据库MySQL/MongoD8来构建数据的纵深储存及应用,以保证整个平台可以及时响应用户指令和有效地完成全部运作。

2.3数据库总体设计

数据库设计流程为:先进行需求收集和分析,得到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然后综合用户需求形成概念模型,将概念模型转化为数据模型后设计数据库的物理结构,然后组织数据入库,最后对数据库系统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3交互式技术视角下相亲类社交媒体平台测试

为提高该相亲类社交媒体平台的服务精准程度及维护平台的正常、高效运作,我们团队特采取了包括组件测试、端到端测试、性能测试和负载测试等多类型功能测试方法。首先搭建测试环境,为保证平台的独立性,我们使用Virtualenv创建虚拟环境并激活,在服务器MySQL数据库建库,并执行pythonmanage.pymigrate进行数据库迁移[3]。其次在进行平台的性能测试时,着重关注平台的并发量和响应时间,平台应支持100人以上并发操作,响应时间应控制在3s以内,为此我们特地采取了负载测试和可扩展性测试两种主要测试方式,事实证明,本系统在承载用户量方面具有良好包容性,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当大量存储及访问数据同时向中央控制器提出申请时,本平台也能够维持页面显示及指令响应等基础运营,不会出现界面卡顿、信息泄露等问题。测试表明,平台每个模块都能很好地实现需求分析中规划的功能,如图2所示,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实现了用户登录、注销、添加用例配置权限等功能;搜索模块实现了依托地图服务功能进行按需配对功能;社区广场增加了相亲对象信息加密、信息防盗链等安全机制,严格控制信息准入;兴趣星球板块通过了兼容性测试和负载测试,可同时容纳大量访问数据;会员专区和人工服务板块经过端对端测试可以完整实现设计目标,为客户提供精准专项服务。该平台在测试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响应时间在3s以下,平台与数据库均稳定,较为可靠。

4结语

婚恋观范文篇10

这一情形主要体现在交往双方互不了解的前提下,匆忙确立了婚恋关系,一旦熟悉、了解后即导致婚恋关系的破裂,由此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导致了双方在人力、物力、财力、亲友等方面不必要的困扰,继而涉及双方在婚恋关系存续期间有关以财物等为主要标的物附加精神损失赔偿的诉讼。隐瞒主要体现在一方或双方在自身学历,工作情况,家庭情况,婚育情况以及交往中与他人发生不当性关系导致婚生非亲生子女降生情况,家族性遗传病情况等等。前不久,就出现了因学历问题而导致的婚恋关系破裂。同时,某地也出现了在交往中,女方与他人发生性关系导致了婚生非亲生子女出现的情形而引起家庭破裂。不但由此导致了双方当事人受到伤害,且蔓延至双方亲友或多或少在情感上亦受到了伤害。在此,不得不反思再三,借古人训道:“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由此可以使我们得出事实胜于雄辩的结论,即双方在交往之初以及在交往过程中理应坚持实事求是、坦诚不公的对双方都负责任的审慎态度严肃对待婚恋方可避免之。

二、不当交往目的性引起的纠纷情形不当目的性主要有以下几类:

(1)因年龄到限了,受到周围亲友过于“关切”而导致的仅以结婚以安“人心”为目的的。

(2)因年龄问题,觉得自己再不要个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再要孩子会有很多副作用。至于和谁生个孩子无关紧要,一旦未生起孩子,婚恋纠纷便由此开始。我身边一朋友的婚恋女友便是这一类型,最后导致大家不欢而散、恶语相向,劳民伤财不说,从此形如陌路一般,不如当初素不相识的好。

三、多角恋情或恋中恋引起的纠纷情形在

身边朋友中,有一对“恋人”“相恋”不到一个月,双方即将婚事提上日常议事日程,熟料,天有不测风云,在他们交往过程中,女方每当排卵期就将男方强制在家里“造人”,不知是天公不作美还是什么原因,连续几个月都未让女方如愿以偿的怀孕,于是,女方迫不及待的提出分手,原因是为了要个孩子才交往的,既然一直未怀起孕就没有在一起的必要了,男方正自感惭愧不已之际,方得知女方在与自己交往的同时还与另外一个或几个男人交往着,与这一朋友提出分手时的理由是既没有感情又未生起孩子。哪成想,这个女孩子同时也是一个极其严重的拜金女,自己每月近万月薪非但满足不了其挥霍,还不断的向其“男友”要钱用,其“男友”逐渐承受不起其如此挥霍,于是她与其“男友”提出分手而转向另外男人的温暖怀抱(此处貌似更应理解为温暖的钱包较为妥帖),并拒绝偿还在此期间强烈要求男生为他们共同的新家购置的所谓“新婚婚房”的家电、家具等一系列物品所支付的费用。于是,纠纷由此引发,若协商无法处理势必又要引起选择司法途径了。

四、以婚恋关系骗取钱财的纠纷情形

这一情形,又要从第三点这个案例谈起了,当这个朋友找到我诉说时得知,在他与其“女友”交往的一个月中,在其“女友”的单方强烈要求下,单是为了所谓的共同婚房添置家电、家具之类的物品花费了他三万五千多块钱,在此期间她向他以各种借口索取的财物接近一万块钱。他一直天真的认为这是值得的,毕竟是为了结婚而筹备的,然而,当他每每向其“女友”提及领取结婚证准备结婚之际,他的“女友”却以各种理由搪塞、拖延,当其“女友”得知他囊中羞涩,正在为钱发愁之际,以还信用卡为名向其继续索取财物,而男方确实无力向其提供这一万块钱,紧接着其“女友”便以他连区区一万块钱都不愿意给她来说明他对她不够爱,遂提出分手。拒绝偿还一切费用。我这位朋友觉得毕竟在一起一个多月时间,想不明白为何他“女友”分手都分的那么的洒脱。于是,这个朋友作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原来他的“女友”在和他交往的同时又和其他男人保持着非一般的男女朋友关系,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纠纷,甚至存在引发不稳定因素。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除了在交往至始至终都怀着一颗纯正的目的可以避免之外,还得坚持男女平等的观念,即未真正成为夫妻之前应尽量避免双方在经济上有过多的牵扯不清,否则,最终引发不必要的纠纷是必然的。然而,既然纠纷的事实已经出现了,那么,我们在处理中,应该如何处理才是关键,一旦处理不当势必引发一系列的矛盾,于双方皆非什么好事。本文认为,按照以下几种方式处理,可能比较妥善。

1.双方尽量在气氛融洽、本着实事求是并承担起自身应负起的责任就行平等、协商。这一途径一旦达到双方心理预期的效果,应该属于解决双方矛盾纠纷的不二选择,既解决了可能由此引发的冲突又减少了二次成本的产生,并节约了司法成本。可以坦白的说,于国于民于己皆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