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与高职德育课程的融合

时间:2022-07-16 10:05:16

“工匠精神”与高职德育课程的融合

摘要:新时代的背景下,在“工匠精神”的培育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许多新问题,陷入众多困境中。要走出困境,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中的主渠道作用。思政教师在教学时要深入吃透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思政教学的内容,找准“工匠精神”与高职德育课程内容的契合点,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德育课程教学中,让“工匠精神”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使“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灌输进学生的头脑中,进而将之渗透到学生人生追求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中。

关键词:新时代;工匠精神;高职德育课程;融合;契合点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征程在呼唤“工匠精神”,我们越来越渴求“工匠精神”。我国大量学者投身对“工匠精神”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许多高校也纷纷响应,甚至有的高职已经将“工匠精神”的培育纳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展教育实践,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专业学习中。然而,随着“工匠精神”培育实践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越来越多的问题不断出现,众多困境不断产生。例如培育目标模糊、培育主体的单向度性、价值导向的偏差、制度设计的不足、文化传统的束缚等,许多学者就此已经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文主要从一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视角,分析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所面临的困境。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中,最大的困境就是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认识模糊,不够准确,不够全面。然而,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我们就必须找准“工匠精神”与高职德育课程内容的契合点,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德育课程教学中,使“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灌输进学生的头脑中,进而将之渗透到学生人生追求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中。下面就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探讨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与高职德育课程内容的契合点。

一“人生观”的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之间的融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人生观”部分与“工匠精神”的内涵有很多融合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找准切入点,把握好每一个授课细节,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同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其以后成就出彩人生奠定思想基础。(一)“人生目的”与“工匠精神”的契合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材中提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1],为学生指明了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应确立的人生目标和方向。而“工匠精神”倡导崇尚质量、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生产出消费者(或顾客)需要的高质量产品,提供令消费者(或顾客)满意的高品质服务。由此可见,“工匠精神”的内涵正体现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彰显出学生应确立的人生目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帮助其根据自己的专业性质理解“工匠精神”这一内涵,引导其确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最高人生目的,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收获成长和进步。(二)“人生态度”与“工匠精神”的契合点。为了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工匠精神”要求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严谨认真、精雕细琢、坚持不懈、敢于直面困难和突破陈规、勇于创新创造和攻克难关、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将“工匠精神”的这种工作态度和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结合起来讲授,有助于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进而对民族、国家和社会负责,脚踏实地,从身边的事做起,不怕困难和挫折,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激发出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充分发挥创造力,在创新创造中不断书写人生的新篇章。(三)“人生价值”与“工匠精神”的契合点。“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1]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矛盾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着精益求精、爱岗敬业,要求从业人员确立起对消费者(或顾客)高度负责和优质服务的意识,专业上严谨认真、精雕细琢,工作上恪尽职守、敬业乐业、脚踏实地、不急不躁、无私奉献,生产出消费者(或顾客)需要的高质量产品,提供令消费者(或顾客)满意的高品质服务。如此从业人员既可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达到求富的目的,体现个体的劳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满足,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又可满足他人,奉献社会,体现个体的劳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还可抵制种种诱惑,克服市场化背景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种种错误思想,树立起“劳动光荣”的观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在讲解“人生价值”内容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工匠精神”,有助于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警惕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种种错误思潮的侵蚀,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不断增长才干,提高工作水平和实践能力,将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创造无悔的青春。

二“理念信念”的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之间的融合

大学生坚定科学信仰,追求远大理想,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新时代“工匠精神”与“理念信念”的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合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共同理想”与“工匠精神”的契合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是全国人民的中国梦。它是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国家、民族和自己个人未来前景的美好梦想,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的梦想。教师在讲授“共同理想”这部分内容时,应引导学生学习和弘扬“工匠精神”,帮助学生认识到,只有发扬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改革创新和团结协作的新时代“工匠精神”,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价值,生产出消费者(或顾客)需要的高质量产品,提供令消费者(或顾客)满意的优质服务,既达到求富的目的,又达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宗旨;才能增强创造力和创新驱动力,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突出当今中国在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顺利建成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进而达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宏伟目标,既实现自己个人理想,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二)“实现理想的艰巨性”与“工匠精神”的契合点。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充满着艰险和坎坷。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有敢于吃大苦耐大劳、勇于奋斗、不畏困难和艰辛的艰苦奋斗精神。新时代“工匠精神”倡导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坚持不懈、精益求精、不急不躁、一丝不苟、敢于直面困难、勇于攻克难关、锐意进取、奋力前行等品格,引导学生培养这些品格,有助于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书写奉献青春的时代篇章。

三“中国精神”的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之间的融合

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工匠精神”既体现着一种民族精神,又体现着一种时代精神,必将成为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一)“民族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契合点。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它与新时代“工匠精神”在内容上是一致的。首先,新时代“工匠精神”要求从业人员不只是要求富,更是要增强创造力和创新驱动力,生产出市场需求的精品,提供令人民满意的服务,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它体现了一种民族担当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其次,新时代“工匠精神”所包含的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改革创新和团结协作等意蕴,本就内涵着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尊与顽强的最好体现,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由此可见,“工匠精神”也是一种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和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二)“时代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契合点。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当代中国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新时代的迫切需要,同时还是当代“工匠精神”的灵魂和时代内涵。我们要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创新的新时代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和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教会学生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既学习和践行“工匠精神”,又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实现价值,让改革创新成为学生青春远航的强大动力。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之间的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它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一些价值要求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实质内容相契合,学习和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从国家的价值要求来分析,“工匠精神”与“富强”紧密相关。发扬新时代“工匠精神”,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而且有助于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培养一支爱劳动愿奉献、懂技术能创新、有理想守信念、讲道德会做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国家迈向“制造强国”,走向富强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努力践行“工匠精神”,发挥聪明才智,激发青春能量,为更快更好地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从公民的价值要求来分析,“工匠精神”与“敬业”“诚信”密切相融。爱岗敬业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础意蕴,它要求从业人员忠于自己的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无私奉献,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的价值要求层面“敬业”的具体化。精益求精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它要求从业人员保持对产品崇尚质量、严谨认真、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的态度,树立对消费者(或顾客)高度负责和优质服务的意识,表现出坚持不懈、敢于担当、讲求诚信的价值追求,外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理念,同时也能进一步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创造热情,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梦想、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再次,“工匠精神”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工匠精神”重视劳动者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关注其个人富裕与奉献社会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强调团结合作、相互协调、和谐共赢,是当代中国的价值遵循和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功能,反映了当代中国的价值目标和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因而,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可以取得很好的实效性。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能够自然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融入工作,融入生活,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五“社会主义道德”的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之间的融合

大学时期是个体道德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对大学生一生影响很大。[1]大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需要认真学习道德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建设。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工匠精神”的契合点。为人民服务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而且也是发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根本宗旨和最终落脚点。发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求从业人员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弘扬“工匠精神”,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好地把握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自觉践履社会主义道德。(二)社会公德与“工匠精神”的契合点。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1]工作场所属于公共生活场所,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遵守的有关道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工匠精神”的有关要求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相通的。首先,“工匠精神”倡导从业人员要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要团结合作、互相协调,必然内在要求从业人员在公共生活中要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塑造真诚待人、礼让宽容的良好形象。其次,“工匠精神”要求从业人员崇尚质量、精益求精,为广大消费者或顾客生产出高质量产品,在帮助他人、满足他人需要的同时收获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而且“工匠精神”还要求从业人员跨人群、跨部门、跨单位、跨行业、跨地区进行团结合作、互相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帮助,先进帮后进,先富帮后富,力求双赢或共赢,在帮助他人中感受互惠互利、共同进步、共同富裕、一起发展带来的愉悦。再次,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基础内涵,其本质要求从业人员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珍惜单位和集体财产,爱护公物,保护公用设施;同时还要求从业人员自觉遵守国家和社会的有关法律制度、纪律规定,合法生产,合法经营。最后,团结协作是“工匠精神”的发展,是“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独特意蕴,它不公要求人与人之间、人与单位之间、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要团结协作,还要求从业人员与物和大自然之间也要团结合作,即对物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珍惜资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倡导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三)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的契合点。“职业道德”的教学内容和“工匠精神”的内涵联系最为紧密,“工匠精神”的本质就是一种职业道德,一种任何从事职业的人都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它规定和约束着一切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都应当遵循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弘扬工匠精神。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是职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它和“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完全相通的。首先,爱岗敬业既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工匠精神”的基础内涵,反映的是从业人员对待自己职业的一种态度,体现的是从业者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敬业乐业、勤奋努力、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等道德操守。其次,“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蕴内在要求从业人员必须遵守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等基本道德规范。因此,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基本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2]的观念,提高其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自觉遵守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进而促进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6.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

作者:林石炜 符海兰 单位:罗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