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研究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6-27 17:06:48

科技研究管理

科技研究管理范文篇1

(一)“矩阵式”管理条件与优点

“矩阵”是借用数学上的概念。矩阵式管理也称系统式或多维式管理,是相对于传统一维式管理而言的。实行矩阵式管理主要是依据三个条件:1.业务线之间存在着共享资源。例如不能为每条业务或项目安排技术把关或审核人员,于是核心把关人员将在每个业务或项目中共享。2.环境对两种或更多的重要业务存在要求。例如对技术质量和产品流程的要求,这种双重压力意味着在组织的职能和业务之间需要一种平衡。为了保持这种平衡就需要一种双重职权的结构。3.组织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复杂和不确定的。频繁的外部变化和部门之间的高度依存要求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方面要有大量的协调与信息处理。矩阵管理适合于较为复杂的管理组织。比如某家公司有三块核心项目———针对企业用户的服务器业务,针对家庭用户的电脑产品、针对金融系统的软件开发业务。如果按照传统的组织架构,企业组织架构将会在三个业务板块内都安排研发,生产、财务、销售等部门,结果是部门间职能相互重叠,然而却又相互隔离。长此以往必然会弱化员工间的协助,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财、物的效率,矩阵式组织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矩阵式结构的优势在于它能使人力、财务、技术资源在不同的项目之间灵活分配。在矩阵式组织中,关键组织成员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这些关键组织成员包括高层领导者、矩阵主管和业务人员。高层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是维持职能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平衡。这要求高层领导者必须鼓励职能部门愿意和业务部门直接接触,共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信息共享和协调。矩阵式结构具有灵活、高效、便于资源共享和组织内部沟通等优势,可以适应多专业、不同项目来源以及分权管理等复杂条件。在矩阵组织中,强调项目研究流程化及项目质量严格化,研究人员在项目运行流程上及在质量控制上对两个组织负责。

(二)项目运行“矩阵式”管理基本模型

科研项目管理主要分为项目论证、项目运行、成果管理、经费管理、技术归总、奖励管理等六个阶段。本文主要以项目运行为例进行说明,按照流程管理与质量管理两条线进行矩阵式设计。[4]运行(职能)管理(Functional)。项目运行与流程管理主要由科技管理部门负责,根据技术方向不同分为不同的业务专业,每个业务专业都有对应的业务主管岗位,每个主管岗位直接向科技管理部门经理汇报,经理向分管高层汇报和负责。如果项目来源复杂,在科技管理部门可以进行条块结合,也就是在业务主管和部门经理之间还可以根据业务市场的不同,也就是项目来源和项目类别的不同设不同业务组长,协助经理工作。业务(项目)管理(Project)。项目质量的管理主体是业务研究部门,根据业务方向可分多个业务研究部门,各业务研究部门下面有多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项目长,并对部门经理负责,项目长下面带领一群项目研究人员,研究人员承担各自的研究任务,项目长直接向业务研究部门经理汇报,经理向业务分管高层汇报和负责。研究部门也可以根据技术方向的不同在经理与项目长之间设研究室(组),协助经理工作。矩阵式管理模型(Matrix)就是把运行管理与业务管理组合起来,既把职能部门和业务研究部门有效结合,具体研究项目,既保证无缝运行,有保证研究质量和水平达到项目计划要求,这就是矩阵式管理。在实际管理中,究竟听谁的多一点,最终向谁负责又分为强矩阵式管理或弱矩阵式管理。在科技管理中是一种弱矩阵式管理,也就是说项目运行以科技管理部门为主,业务研究部门为辅,而在项目水平和质量上以业务研究部门为主,科技管理部门为辅。

二、项目运行“矩阵式”管理模型应用事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程院”)是中国石化负责上游工程技术业务的直属研究院,每年不仅承担着百余项科研项目,科研管理及创新任务越来越重,因此,为了更好地优化项目运行、提高管理效率、改善科研质量、促进成果转化速度、合理安排科研人员的工作时间,科研管理必须设立一套科学的运行体系,实现项目运行精细化管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一)项目运行综合管理模型

按照业务类别主要有钻井技术、钻井液技术、固井完井技术、测录井技术、储层改造技术、工具材料技术、石油工程信息化等7个技术方向,并相应建立了研究所。按照项目市场和项目来源主要分国家项目、纵向项目、横向项目、院控项目、外协合作等五类。科技管理部负责全院的科技管理,在流程和运行上根据项目市场和项目来源分为五个组长,协助部门负责人管理。根据业务专业分为七个业务主管,业务主管对相应的业务研究部门实现全过程管理,[5]按照图1确定的管理总体框架为图2。

(二)项目运行质量控制模型

在质量控制上,关键节点即开题、年度、中间和结题四个项目节点实行三级质量管理,即项目组、研究所和工程院,即项目组审查后,提交到研究所审查,最后提交到工程院终审,按照设计的科目进行打分。每级审核由相应组织中的专家组成,研究院建立专家委员会负责院级终审,对于重大研究项目,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将复审,从而确保技术路线、质量和水平。工程院从2009年成立以来就着手建立科技项目运行管理体系,并在不断应用和总结中加以完善,现体系已全部推开,实现了全覆盖和管理无缝隙,科技水平和科技质量显著提高。

三、“矩阵式”管理模型与信息化结合

(一)目前科技(网)管理系统

在中国石化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基础上,工程院建立了一套符合中国石化科研项目管理及协同办公需求的一体化平台,以单个项目为主线,实现了科研项目的计划、运行、奖励等的全过程管理和初步的信息化管理。项目组、科技管理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年度项目查询每年在研的项目运行状态及情况,其中运行状态包括运行、待结题、结题、待中检等。这样从项目运行的状态中可以预测到下一步要进行的工作。比如说项目处于待结题状态,说明此项目运行到需要准备结题材料环节。项目组按照要求把结题相关材料上传后,科技管理部安排结题项目内部验收审查—项目组提交验收报告、多媒体、验收专家意见(讨论稿)—项目组、部门(自查)并填写审查打分—院内评审三级质量(验收)打分(选择专家进行院级打分,能看到项目组、部门打分)—网上或会议评审,形成专家意见—形成专家意见汇总、排序(个别项目二次验收审查,返回流程起点)—科技管理部形成汇总意见—专家组长审核(分管领导)—项目组根据专家意见修改—部门审核确认按专家意见修改—提交正式验收报告、多媒体、验收意见扫描件—科技管理部审核验收报告(研究内容、考核指标、经费使用)汇总—上传科技开发部登记验收结果—返回验收结果—进入归档流程。最后,等结题材料经过验收内审流程后,与此项目相关的各个环节的最终结果留存在科技网数据库中。科研项目“直线职能制”的管理模式也已经信息化完成,但随着每年工程院承担的科研课题量的增加,上级管理部门和工程院自身对科研项目管理要求的提高,尤其与国际一流研究院的建设需求对比,这一平台暴露出对科研项目整体把握和过程管理细度不够的不足,使科研人员的工作量和压力也越来越大,为更好地提高科研水平和提高成果转化率,减轻科研人员的压力,合理安排科研人员的工作时间,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提高目前的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进行项目运行精细化管理,需要对目前的一体化平台进行优化。为此,以先进的“矩阵式”管理思想为指导,建立以横向贯彻研究过程和纵向覆盖项目组成员任务的“矩阵式”精细化运行系统,为科研人员提供统一工作环境,对在研项目进行实时跟踪管理,实现科研任务的即时统计和预警,满足我院科技管理部“小部门大服务”的工作需求,辅助院领导、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的项目管理工作,为工程院优化科研工作时间、提高科研效率和成果转化率提供技术支持。

(二)持续改进方向

实际工作中总结的“矩阵式”管理理念需要逐渐与信息化相结合,扩展现有科技(网)管理系统,优化科研项目运行工作一体化平台,实现横向贯彻研究过程和纵向覆盖项目组成员任务的精细化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把项目目标(研究内容、考核指标、进度、成果等)按时间节点进行任务、指标分解,并将项目任务明确落实到每一项目组成员的方法,把运行管理细化到不同研究层次,贯穿于研究工作全过程。对在研项目进行实时跟踪管理,按照月、季度、半年、年度来查看任务的完成情况,根据三级质量评审结果,实现科研任务不同研究层次的分级预警,辅助院领导、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的项目管理工作。打破传统科研项目“直线职能制”的管理模式,推行“矩阵式”管理理念,建立一套项目无缝运行横向到边和项目高质量纵向到底的精细化管理和运行体系,运行管理精细化主要包括四方面的管理目标:

1.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等目标管理:定制项目计划、年报模板,每个项目组成员(项目长或技术首席)按月及时填报计划任务、实际完成情况,系统自动汇总每月进度执行情况,形成图形(甘特图)和报表。项目负责人、研究部门负责人、分管院领导对项目成员提交的项目进度进行确认或审核,遇有计划未完成或计划调整情况,可通过系统要求项目组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技术组织措施,在下月工作中弥补。

2.项目跟踪和预警:系统按照月、季度、半年、年累计完成任务量,汇总实际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基准计划随时对比,生成项目状态报告。院领导、科技管理部、研究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项目状态报告,对项目目标进行检查。按照月、季度、半年、年度来查看任务的完成情况,根据三级质量评审结果,对连续两月及以上未完成进度任务的,系统实现科研任务不同研究层次的分级自动预警,院领导、科技管理部、研究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按自动提示进行督导;连续三月及以上未完成进度任务,科技管理部领导、分管院长进行督导(或组织专家组会诊)。

3.科研整体形势管理:实时汇总项目研究内容、考核指标、进度、成果等,以部门图形方式实时展示项目运行情况。院领导、科技管理部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随时查询,并可跟踪到个人参与或管理的项目的任务完成情况和项目组成员的工作情况。

4.个人科研工作环境:实时汇总显示个人参与的或管理的科研项目基本信息及项目进度;对项目运行存在异常的,会提醒个人;结合工程院门户网站日常工作中的每周工作栏目,整合科研工作的周报、月报和年报;建立在线交流论坛,包括专业答疑、创新理念、科技交流、专家检索等信息交流平台;逐步建立专业科研信息知识库,实现类似维基百科(Google等)的工程技术专业的企业维基百科。

四、结论

科技研究管理范文篇2

农村社会管理主要指的是农村相关政府和一些相关团体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整体的协调运转,从而对农村社会相关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农村生活中的不同领域进行各方面组织、协调,起到一定的监督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农村社会管理在大的方向上,指的是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进行的专门管理。

2信息科技化在农村社会政治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

2.1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在农村政治管理方面,一直存在着一种“做给别人看做给上级看”的思想,在当下,很多农村相关的政治建设管理方面的专员都只是盲目注重外在的形式,忽视了农村精神建设中真正的精神文明建设内涵。比如在一个时间阶段,上级要对着一个区域进行精神文明方面的检查,这时候,农村建设专管人员可能就会“赶鸭子上架”,组织一些所谓的文化活动,比如组织一些农村老党员进行练字活动、读书活动等,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系列的团体活动也会为农村的社会管理贡献一定的舆论作用,也是农村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一部分,但是这些形式上的活动是最容易形成不好的形式主义之风气的。事实上,真正的农村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应该从根本上进行,具体来说应该包括全体农村人民的为了共同的目标进行积极向上的建设的纲要。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最容易落入俗套、走形式主义,所以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尽量避免这个问题,从根本出发,为农村的各项发展工作提供积极向上的、健康稳定的思想后盾。另外,有一些农村领导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思想教育工作,很多农村领导乐于利用村内的喇叭等进行演讲传播、教育等等。他们大多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就是思想教育和思想制约,管理者没有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而是以领导人的身份进行相关的硬性规定甚至命令。从这个角度来说讲,农村管理方面的基础就不稳固,管理者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很多村民对此有不满或者不同的意见也不敢说,这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社会管理中的政治文明建设进度。

2.2信息科技化在农村社会政治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

利用信息科技建立农村思想政治交流平台,进行实时的、可以互动的政治管理。信息科技化决定了信息科技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渗透度,信息科技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渗透也是有目共睹的。农村精神建设工作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进行政治建设最新的消息收集,还可以将一些相关的音像制品进行统一播放,让人们在声画中切身感受精神文明建设,渐渐接受熏陶。另外,现在很多农村也都通上了网络,完全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家庭会议——即定期召开精神文明建设的小会议,让大家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交流。信息科技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即时的交流环境,对精神政治建设的任何意见都可以通过这个科技平台进行探讨,最终各个村民能够在这个以科技为支撑的思想政治交流平台上紧跟新农村建设的政治新形势,在大家互相探讨分析中,就会渐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民众会在这个过程中渐渐统一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等,极大地为农村管理做出贡献。借助于网络科技平台,老干部的一些讲话可以随时进行调用,方便了人们随时随地的学习,也增加了受众范围。老干部都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素养,利用信息科技平台,在老干部的感化带动下,农村的思想政治建设就会顺利进行。

3信息科技化在农村社会文化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

3.1农村社会文化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现在的新农村建设让越来越多的自然村合并为万人村等大村庄,原有的小村庄的文化活动室等建筑设施也就不复存在。在现有的文化管理方面,很多农村采取的依然是建设一个新的、专门的文化图书室进行文化传播。但是这些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农村人口覆盖面从幼儿到老人,所以采购人员进行采购图书时是较为麻烦的,既要采购适宜成年人进行深度阅读的书籍报刊,还要兼顾未成年人的选择。相关的图书管理人员过一段时间就要走访图书市场,逐一对书籍报刊进行认真的筛选和采购,但是当下的书籍报刊通常具有快餐性质,不值得进行采购管理和长期阅读,季度缺少阅读价值。而且由于阅读室的开放时间有限、室内大小有限,很多民众都不选择走进阅读室内,这对阅读室是一种浪费。

3.2信息科技化在农村社会文化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

可以利用对电子阅览室进行这方面的弥补。电子阅览室主要依靠的是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的网络通信技术,电子阅览室最大的好处就是现代化。多功能、不限时间、不限地点、进行随时阅读。电子阅览室可以为民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上网查阅等服务,具有数量庞大的网上图书管理库,民众使用方便,快捷。上文提到,现在很多农村也都通上了网络,完全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数据库的调用和阅读。而且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对上网人员的身份核查,进行有选择性的开放数据库,这样就不用担心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在阅读方面出现的不便。

4信息科技化在农村社会经济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

4.1农村经济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一是表现在城镇建设的速度飞快上,二是表现在经济引进项目增速上。在我国的城镇建设进入高速发展的时候,一个问题渐渐显露——在新的城镇建设方面,需要进行建设土地类型的统计整理。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在一般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建筑建设是一项重要指标。以前都是采用人工测量等方式进行管理操作,难免会出现很多误差,造成建筑建设方面的错误和误差等,这就会进一步影响到农村经济。另外,在引进项目日益增多的农村,关于经济管理方面也有很多弊端,比如在项目管理的档案管理方面就存在不少问题。有的经济项目档案管理分类较混乱——具体来说,农村引入的经济建设项目是作为带动农村发展的领头羊,这就需要对这个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但是事实中,有关经济建设的档案分类过于笼统,平常也没有专人对此进行专项管理,所以造成经济档案建设和管理粗暴简单的局面。目前,很多农村的经济管理人员没有将经济方案管理作为一项工作认真对待,对经济档案的管理明显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甚至所有的经济项目都是一样对待,没有重点关注对象,没有对经济档案的进一步更新管理等工作。

4.2信息科技化在农村社会经济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

利用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加强对在城镇经济建设的管理。上文提到,在新的城镇建设方面,需要进行建设土地类型的统计整理。旧有的方式都是采用人工测量等,难免造成建筑建设方面的误差。这就需要利用信息科技进行建设方面的测量。城镇信息系统会建立统一完整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包含了众多的农村建筑建设中所需要的文档、建筑详细档案、农村城镇地籍信息等。利用这个信息技术建造出来的数据库,可以实现新农村建设地籍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对于一些建设开工,可以利用数据库去勘察、统计,实现农村地籍信息统一查询和统计。另外,对农村经济管理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统一整理。利用信息自动化系统,可以进行相关经济建设数据的信息备份和及时的更新。在信息自动化系统的运转过程中,会将各种经济引进项目的来源、所用经济数目、利用本农村的资源等都存档在库,而且可以设立专门的数据库管理人员进行经济建设相关信息的更新和调整修改等等,使得这种经济建设的发展都明明白白,进而可以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规范化。

5结语

科技研究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价值链;价值链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价值

科技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其具有核心竞争力,并不断推出新型产品。但是,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科技企业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为此,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财务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价值链管理模式下可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弥补财务管理的不足与缺陷。基于此,本文对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科技企业财务管理展开研究,分析价值链管理模式,研究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科技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措施。

1价值链管理模式简述

1.1价值链的含义。价值创造是由的一系列活动构成,包括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其中,基本活动由内外部后勤、生产作业、市场和营销等部分构成,辅助活动则囊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等内容,将这一系列的活动有效的融合到一起,则可实现价值的创造,而这一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则称之为价值链。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比如常见的上下游关联企业则是由价值链衔接,又如企业自身内部单元之间也构成了明显价值链。价值链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巨大,关系到企业的收益、分工和经营战略等内容。而且,受市场因素的影响,价值链可以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推动企业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样对科技企业而言,价值链的作用十分关键,是推动科技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重点。1.2价值链的发展历程。价值链的概念是由MichaelE.Porter在1985年《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该价值链被认为传统价值链。英国学者PeterHines是新价值链理论的重要代表,其实现对价值链的重新定义,并将其应用到使更多领域中,Hines理论与Porter理论是存在明显差异,PeterHines将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作为生产过程的目标与终点,利益为副产。Porter理论则将利润作为主要目标。另外,Hines理论将材料供应商与顾客纳入价值链,Porter理论中则认为价值链只包含生产行为直接相关或直接影响生产行为的成员。价值网最初是美国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于1998年《发现利润区》书中提出。2000年美国学者DavidBovet《价值网:打破供应链、挖掘隐利润》一书中,进一步完成了价值网发展和改善。价值网的本质为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服务模式下,借助有效的价值传递机制,且在相关治理框架的基础上,有效将企业相关利益体组合,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而且,借助价值网,可更为有效的增强企业的信息、资源、市场和技术等的渠道,进而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奠定基础。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推动了价值链的相关理论发展。全球价值链(GlobalVal-ueChain)理论的发展中,是由格里芬等人(Gereff,1994)研究,指出了全球商品链分析法。2001年于《DSBulletin》杂志中推出了全球价值链的特刊《价值链的价值》,并从价值链的角度对全球化展开的研究,认为价值链的形成是去也不断参与到价值链,并获取相关技术和服务支持的过程。此外,虚拟价值链与数字资产也是价值链中的重要内容,由JeffereyF.Rayport和JohnJ.Sviokla在1995年提出了开发虚拟价值链的观点,并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技术挑战。且虚拟价值链与数字资产依托于虚拟的网络存在,与有形价值链之间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价值管理理论,由汤姆•科普兰提出,主要是以未来的现金流量为企业的价值目标。该理论具有的管理灵活,可最大化扩大企业利润。近年来,更多的学者加入到价值链的研究中,为价值链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基础,再加上互联网的辅助,价值链的理论研究将更为完善,符合当前时代特征,可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帮助,如价值链管理模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可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效果,增强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协调沟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2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科技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2.1价值链管理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的目的是借助有效财务管理工作,促使企业的财务活动目的与价值,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价值链管理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目的,也发生相关转变,如下几点为价值链管理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目标。2.1.1产值最大化。以科技企业为例,科技企业在有限的资源和范围内,创造出最大的生产效益,达到科技企业产值最大化的效果。2.1.2利润最大化。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科技企业最为基础的目标是获取更大的利润,科技企业通过销售自身的产品,弥补支出成本,并合理控制成本,需注意资金的实践价值,提升科技企业的利润。2.1.3资本利用最大化。科技企业的资本是决定科技企业获取效益的关键,在价值链管理模式下,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可明确企业具体的盈利水平,借助财务管理,有效实现资源的管理与控制,从而实现资本的最大化利用。2.1.4企业财务优化整合。科技企业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可能会遇见资金占用情况,价值链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需财务整合优化,达到控制资金占用问题,从而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1.5利益均衡。企业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有效协调处理企业的债务、雇佣、客户等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使得所有参与者均可达到预期的目标,保障利益均衡,进而推动企业发展。2.2价值链管理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构建原则。价值链管理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需要遵循相关构建原则,具体的构建原则如下。2.2.1系统化原则价值链管理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中,需要遵循整体满意的理念,并将主营业务作为核心,这样在带来收益的同时,还可达到扩大客户价值的目的。这样日常的财务管理中,可在价值链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提升客户价值,并注意客户服务,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能量。2.2.2速度原则。价值链管理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中,速度原则需要突出时间原则,即为通过改善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达到增强用户的适应性,使得企业的产品可以在规定时间或是提前交付,并有效的缩减这一流程的速度,满足用户和市场的双重需求,进而达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价值链管理模式中,科技企业合理的对时间进行利用,可达到综合增强企业服务质量、产品的销售率、客户的满意度及价值。2.2.3合作原则。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科技企业的合作原则是指科技企业的平衡与协调,科技企业自身的信息、资源和能力存在一定限制,这样的情况,科技企业则可结合自身的基本情况,与相关同类行业作何,从而达到资源的科学配置,并与合作方共同承担风险,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再结合市场情况,增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强化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打破更多技术壁垒,进而推动科技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科技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是科技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科技企业财务管理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包括具体企成本、资金、核算和预算管理等内容,财务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科技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科技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科技企业发展与进步。故本文对当前科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如下分析。3.1管理观念陈旧。科技企业属于高新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这也需要具有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支持。但是,当前许多科技企业的财务管理仍旧遵循传统管理理念,这样的管理理念主要适用于单一的业务类型,受到信息化、多元化和市场化的等的影响,也就导致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无法迎合综合业务的基本需求。许多企业借助增强核算水平提升管理效果,并保障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促使其符合需求。然而,价值链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的职能被进一步增强,整个价值链中需要财务管理的参与,需要财务管理者根据价值链中的各种内容,采取针对性的控制和管理措施,进而保障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传统财务管理观念,无法满足价值链管理模式,造成管理效果不够理想,制约企业发展与进步。故此,需要展开对陈旧观念的转变,避免财务管理的作用丧失。3.2财务管理权限模糊。会计报告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内容,且会计报告的质量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科技企业为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且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常规的会计报告已经不能满足科技企业的发展需求。结合当前形式,科技企业存在现金管问题、资产管理等问题。财务管理中的资产管理,容易发生不良资产问题,造成其产生的原因,存在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究其原因是管理不善导致。科技企业如果对不良资产的管理不够清晰,则会导致应收款问题更为严重。受到现金回笼问题的影响,造成企业现金周期缓慢,严重制约科技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4价值链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发展方向及措施

4.1发展方向。科技企业在实际的发展中,为保障企业不断获取效益,需要结合价值链理论,构建符合自身的科学、合理价值链管理方案。这样可达到推动会计信息业务流程的革新,还可达到提升企业管理系统优化效果,进而借助财务管理,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增强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就目前问题分析,价值链管理摸下的财务管理需要面对资金流管理问题和物流供应链问题。而且,具体财务管理中,需要重视价值链中的全部问题,并全面掌握各种要素,实现全面系统化的规划与统筹,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与管理。注重价值链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的创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价值链理论的研究也日渐成熟,这也使得价值链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更为清晰。4.1.1企业价值管理目标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均重视自身的价值增殖。价值链管理模式则是结合企业自身价值,将企业的价值增值作为工作重点。这样的管理模式下,配合企业财务管理,可最大限度改善企业价值,促进企业价值的不断增殖。4.1.2信息化水平增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可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帮助,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例如,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可由系统自主完成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达到优化财务管理效果的目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价值链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将逐渐朝向多元信息化的方向发展。4.1.3资源利用率的全面提升科技企业的资源决定科技企业的研究成果和产品质量,其中资源包括内部与外部两部分。以信息资源为例,企业信息资源可由外部获取,还有内部获取,如果信息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影响企业发展。价值链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需要注重对资源的配置和优化,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结合信息技术,企业增强内部与外部的沟通,确保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企业的相关决策和战略计划的制定提供基础,继而达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对于资本同样如此,企业需要制定科学的资本利用方案,保障资本的利用率,从而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4.2措施。在研究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科技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当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提升财务管理效果的相关措施进行阐述,主要从观念和权限入手,达到转变财务管理效果的目的,进而推动企业市场竞争力。4.2.1全方位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工作可为企业的各种财务活动提供指导作用,起到引导的效果,保障企业的活动可以顺利进行,并对各项活动给予客观的评价,从而保障企业财务管理效果。故此,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充分结合科技企业的特点,迎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并对各类风险的进行有效控制。针对传统观念陈旧的情况,需要转变传统观念,达到全方位更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目的。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借助管理体系的相关保障制度,提升企业投资决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其次,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实施有效的资金管理工作,并借助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展开对资金流通的监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最后,需要注意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具体的培训中,需要注意新理念、新技术等的普及,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从而使得管理人员能符合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的财务管理需求,推动企业增殖,获取更大利益。4.2.2提升财务管理的层次,做到价值链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针对财务管理职能不清的情况,需要结合当前企业基本情况提升财务管理的层次,做到价值链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也需要不断发展与进步,并将企业发展与价值链相结合,促使企业造成更大的价值。从某种意义研究,价值链管理模式涵盖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具体企业经营管理中,需注意对企业资产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资产产生。另外,需要根据资金的基本情况,遏制应收账款问题,保障企业内部资金循环合理。再结合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明确具体财务管理的职能,运用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模式,提升财务管理的管理层次,达到价值链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的效果,进而达到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本文分析了科技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并提出具体价值链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措施,达到增强企业财务管理效果,促使财务管理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推动企业自身价值的提升,并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提升企业交流沟通效果,进而保障科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党凌.价值链管理模式下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7(23):28+30.

[2]武礼堂.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探讨[J].会计师,2017(9):43-44.

[3]沈永希.价值链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析[J].普洱学院学报,2016,32(5):35-37.

[4]周江涛.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知音励志,2016(14):295.

[5]夏习位.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6):263-264.

[6]吴娟娟.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5(24):147-148.

科技研究管理范文篇4

1科技管理中的审美智慧

科技管理中的审美智慧,是在具体工作中,管理人员通过专业知识、先进科技理念的应用,以审美的眼观看待管理工作,激发工作人员的各个需求,保证在多方面满足工作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执行条件下,不仅能加强自身修养的完善化、提升自身人格,也能确保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确保综合化管理目标的完成。科技管理也是对审美智慧的再次提升,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更新,提高人员的自身知识和技能,在自身能力发挥的前提下,确保整个局面的形成和开展。针对其多变的复杂现象,针对不同内容和方式,遵循一定过程,确保在审美智慧理念下,掌握一定技巧,以达到整体的进步和发展。审美智慧是基于管理作为主体,工作人员在审美能力逐渐提升的同时,获得审美智慧。尤其是在现代技术发展下,管理人员人格发挥十分必要的作用,其影响是长期的、深刻的,通过一定的人格魅力,能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也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以实现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1]。

2科技管理中审美智慧的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管理受到人们的关注,能推动科技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保证审美智慧地位的获取[2]。尤其是在长期建设领域内,将科技管理工作做为根本,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科技管理工作中渗透审美智慧,能对其存在的弊端进行改善。因为科技管理工作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管理工作缺乏创新,达不到人格的塑造、文化的渗透等。所以,促进审美智慧在科技管理工作中的渗透,能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更新,达到理性认知和人文因素的统一,在满足主体需求条件下,激发人员的自身能力,确保其自身价值的实现,以促使其效益的获取。审美智慧在科技管理工作中,能达到管理体系的更新,通过其存在的内容,在审美智慧理念下,能对组织进行优化,保证科技运行效率的提升,也能使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提升企业的总体建设水平,达到管理体系的深化发展和进步,确保其经济作用的发挥和实现。审美智慧在科技管理工作中,是其自身发展作用的获取。管理人员要具备更高的管理技能和创新能力,将审美智慧做为需求条件,打造有效的审美智慧意境,能激发审美情感,挖掘其内容,体现处人性化理念,保证在逐渐完善和提升的同时,形成艺术管理模式[3]。

3科技管理中审美智慧的培养

在科技管理中,审美智慧多是在实践工作中逐渐产生和形成的,是实践中素质和能力,也是一位优秀管理人员必然具备的综合素质[4]。在实践管理工作中,基于科技管理工作的规律和原则,可以为其渗透审美理念、创造美能力等,确保其智慧的形成。为了对管理人员在科技管理工作中的审美智慧进行培养,需要在几方面来完善。第一,保证人员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不仅要确保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还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素养、文化底蕴等,在能够对美进行判断、感悟和欣赏条件下,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确保其思维模式更丰富。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事业的管理决心,确保其情感更丰富。第二,审美智慧的形成,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形成,其具备的技能是在后期实践中产生的。因为,要对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使其在工作具备更高觉悟,并在实践管理中,严格分析科技管理工作的规律和原则,以达到多方面的形成和发展。比如:审美原则、创造性原则等。第三,为其营造一个审美智慧环境,工作中,要对科技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确保科技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发展,保证体制的完善应用。还要加大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保科技管理工作中,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第四,在实践工作中,也要对管理人员的审美智慧进行培养。因为审美智慧的形成多是在实践工作中获取的,能将其作为指导意见,保证科技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尤其是人员参与到执行工作中,明确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目的,保证人员兴趣的激发。其存在的审美管理方式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思考,对符合企业的发展规律做出详细探讨,在能够发挥企业发展需求条件下,满足审美和创造美的需要,以推进科技管理工作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5]。

4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研究,为了对科技管理进行详细分析,需要基于创新发展理念和先进的人文特征,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优化和改善,促使审美智慧在科技管理中的渗透,保证整体的人性化发展,增强其发展动力,在企业得到全面进步和发展的同时,对审美智慧进行倡导和宣传。

参考文献:

[1]张高.论科技管理中的审美智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28-35.

[2]耿德艳.科技管理中的审美智慧探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4(1):127-127.

[3]朱东华,万冬,汪雪锋,等.科学基金资助主题的演化路径分析与预测——以科技管理与政策学科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51-57.

[4]俞平,汪莉莉.《科技管理研究》高被引论文特征及学术影响力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8(6):246-250.

科技研究管理范文篇5

所谓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支撑科技组织运作、决策以及管理,且依靠计算机管理的由一个或者是多个运算系统而构成的人机系统。在对信息数据实行收集、储存、查找以及传送等,向有关部门的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依据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以及系统分析的原则办法,科学管理信息系统在科技管理部门的自身业务特点与职能的基础上,必须具备高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利用先进的技术,对功能进行高效的设计。可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是构建在网络平台的基础上的,是包含了各个业务的管理模块、数据库、系统监控、维护以及外联等作用的一种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进而达到科技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以及信息化。

2、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2.1科技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

系统在启动的过程中,必须对身份进行验证,因此在应用程序初始化的过程中,设定一个登录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包含对整体布尔变量值的变化,按照这个变量值,确定应用程序能否进入系统。按照对用户需要进行的分析,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为:系统维护、基本信息管理、查询、数据的输出以及统计等。

2.2科技管理系统的功能

(1)系统维护,在这一功能中包含四个模块,分别是用户管理、数据的备份、密码修改以及日志文件。其中用户管理是对用户的增加进行管理;而数据的备份是对系统中的各种信息数据加以备份处理,预防系统数据信息的丢失;密码修改是对系统用户的密码修改权限进行控制,进而避免密码的丢失或泄露[2];日志文件,是对系统内数据库中的数据用户加以登记,并且用户的使用情况登记在数据库的日志文件内,一旦系统出现问题可以使数据复原。(2)基本信息管理,该功能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录入、删除以及修改。(3)查询,该功能是实现用户对数据库的查找,其中包含工作量的查找、综合查找以及随机查找。其中工作量的查找主要是提供给科技工作人员工作量的查找;综合查找通常是对常用的信息实行综合的查找;而随机查找是针对用户的需要进行有选择性的查找[3]。(4)数据的输出,该功能含有三个部分,即数据表的打印、成果表的输出以及项目表的输出。其中数据表的打印主要是对所搜集到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打印处理。成果表的输出,即针对成果库内的各种记录,给予迅速的查找与阅览。项目表的输出,是对项目库内的所有记录,提供浏览的功能。

2.3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结构的设计

信息系统是为人们提供信息数据,并且协助人们对信息数据加以有效的控制,进而做出决策的一个系统。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关键构成部分,依据一定的模型,数据库将大量的信息数据组织在一起,进而给予存储、检索以及维护等功能,进而让信息系统能够更加便捷、更加准确的由数据库中获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与上述的信息系统一样,其基础也是数据库,并且对其结构进行研发与设计。要想研究并开发出一个健全且有效的信息系统,首先就必须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进行设计时,一般采取由顶至下的数据分析对策。数据分析抽象指的就是通过现实的人、事、物以及概念,实行人工的处理,对人们所关注的、相同的特性加以抽取,而将并非本质的细节给忽视,之后再对这些特性进行准确、真实的描述,针对需求分析阶段所获得的信息数据加以处理,进行分析与组织,并且构成实体,标注出实体的编码,明确实体与实体间相连的种类,例如一对一、一对多等等。进行所有数据的抽象分析,就能获得各种实体,并且了解实体的特性,具体的实体如下:(1)科研项目,该实体的特性含有:项目的编号、名称、种类、担任的部门、任务的来源、起始时间与结束时间、研究的内容、参与的人员、负责人、费用来源等等。(2)项目年度,该实体的特性包有:项目的编号、年度、进度要求、年度费用以及总结等。(3)成果奖励,该实体的特性包有:项目的编号、奖励的编号、项目、年度、授奖部门、获奖人等等。(4)科研成果,该实体的特性包有:项目的编号、成果编号、重要参与人员、成果等级、成果申报时间、鉴定时间等等。(5)成果专利,该实体的特性包有:项目的编号、专利的编号、专利的名称、类别、专利权人等等。E-R图是数据库结构设计中最佳的工具,通过对抽象的分析能够获得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E-R图,具体见下图1。在对其E-R图进行设计时,采取标准化的理论去除数据库中所存在的冲突,并且去除其中不需要的冗余,进而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最终获得科学合理、有效的数据库。

3、结束语

科技研究管理范文篇6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新技术也层出不穷。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一切离不开科技与人才。因此要切实推动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在市场配置中的作用,必须将科技与人才放在首要位置,通过科技与人才的创新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长远支持。

一、加强科技创新

1.要坚持同志提出的创新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从实际出发,以制度创新为基础,方法上要有特色、有重点、有体系;人才上要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高效”原则;选题上把市场需求同档案部门的优势相结合,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2.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成果与技术手段,重点在档案保护、缩微、裱糊、消毒杀虫、馆库建设与管理、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取得突破。在科技创新力量上,积极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实践、科研结合,强化对档案价值鉴定、新型载体保护、档案资源开发、档案依法行政等方面的研究。3.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管理。目前许多档案管理部门都将计算机应用于档案管理,但多数仅限于各类档案目录的录入与检索,计算机应用的潜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将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完善档案教育,以适应社会

对档案专业人才的需求1.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档案人才培养,档案教育培训机构肩负着档案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重任。各级档案部门要坚持把档案教育培训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创造良好条件,完善档案教育工作运作机制,努力推进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认真组织档案人员参加业务培训。2.要进一步抓好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以档案人员的能力建设为核心,紧紧围绕档案事业创新发展和档案专业人员知识更新、拓展的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继续教育,认真做好教育内容的设置和选课工作,同时创新档案继续教育的手段与形式。3.进一步强化档案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加强对档案教育培训和师资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充分调动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科技研究管理范文篇7

一、科技处管理现状

科技处作为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直接从事科研管理工作,承担着大量事务性工作,具有科研管理、监督指导、参谋咨询、科研协调等多项职能。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管理全所的科研事宜,兼具管理与服务的双重职能,近年来各项科研工作开展顺利。1.科技处任务职责。科技处的主要职责以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参与政务、管好事务、做好服务”[1]。“参与政务”主要是通过在单位对科研管理工作进行决策时提供必要的信息,给出合理的建议,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来实现的。而“管好事务”和“做好服务”则是科技处当前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项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生管理、科技数据统计、科技档案管理、宣传工作以及其他一些临时性工作。从工作内容上就可以看出,科技处是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中心枢纽,联系科技人员、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不仅肩负着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综合职能,而且还担负着为科技人员、科研工作第一线服务的重任[2]。2.科技处队伍现状。目前,科技处现有人员4名,具体年龄、学历、专业背景见表1:表1显示,热科院加工所2017年科技处的工作人员为3位女性,1位男性成员,25-35岁的工作人员为1名,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到了25%,专业背景涉及多个方面,任职年限普通较短,一半人员工作年限都在3年以下。3.科技处项目管理现状。科技处很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负责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近三年来,热科院加工所共计到帐科研经费4277.55万元,新增立项105项,合同新费3553万元。对于以上这些项目的管理,主要包括申报、立项、实施和验收这四个环节。组织申报环节主要由科技处及时、准确地传达各级的科研项目信息,确保本单位科研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获悉相关科研项目的通知、指南,组织推荐本单位科研项目的申报,并为每位科研人员的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确保各项目申报书形式符合申报单位要求;立项管理主要包括评审项目建议书、签订项目合同或项目委托书环节;项目实施管理是项目管理重点,包括项目计划、项目跟踪管理、项目中期评估等环节,需要关注科研进度和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验收管理,则要从具体细节出发,考虑不同项目的不同要求,以及每个指标的评价情况和实现程度。4.科技处制度管理现状。科技处的制度管理主要分为对外和对内两个部分,对外主要指与科技处工作职责范围内针对其他科研人员的管理办法,对内则指的是为使科技处的工作更加规范、更加高效而进行的科室内部管理。对外管理主要是出台了若干规章制度,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研管理办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技奖励办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编外实验员管理办法》。这些制度的出台规范了我所的科研管理工作,使相关人员能够遵循制度办事。对内管理主要是规范了相关管理流程,如材料移交手续、通知发放手续、材料暂时存档手续、出差登记管理、资料借阅登记等。通过这些管理流程,较好地保证了科技处内部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科技处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的管理从总体上来说较前些年有了很大的进步,主动管理和主动服务的意识在增强,但主要还是停留在“领导交办,办就办好”的思维方式,缺乏“怎样去办、怎样办好”的思考,因此,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1.科技处任务职责分配上存在的问题。科技处的职责与其所处的阶段有关。一般认为,科技处的发展一般经历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这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受人力、工作熟悉程序以及所在单位的发展水平限制,工作职责较为简单,只能对本所科研实力有初步了解,并对日常科研事务能正确、及时地上传下达,能根据领导意图制定出本单位科研发展规划;发展阶段的科技处能发挥出较大的作用,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协助领导制定本单位的发展规划或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本单位各方面的科研情况都有所了解,主动寻求科研合作并建立稳定关系,日常性工作流程清楚明确。成熟阶段的科技处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能提出热带农业科研发展的总体目标规划,能够做好大中型项目的所内外协调组织,并有优秀的科研合作寻求能力,办公室内部工作人员职能明确定位清晰。根据以上判断,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正处于从初级阶段向发展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因此,自身的科研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但从目前来看,一些其他临时性事务牵扯了科技处很大的精力,经常会身陷千头万绪的琐碎中,无法专注在自身科研管理能力的提高上[3]。2.科技处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目前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存在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专业背景不合理、工作经验缺乏等问题。(1)年龄结构老化科技处目前下设处长1名,工作人员3名。3名主要工作人员年龄皆在40岁以上,年龄偏大,不利于科技处的快速发展。(2)专业背景不合理从表1中可看出,科技处成员的都有特定专业,“专业型”的人员多,熟悉科研工作,但却缺乏专门的管理型人才,未系统地学习科研管理学的业务知识,不懂专业管理技巧,降低了管理的效率[4]。(3)工作经验缺乏科技处一半工作人员的任现职年限都在3年以内,对本所科研现状了解不够全面,对本所未来科研走向不够明了,对科室管辖的事务范围不够清晰,办事流程不够熟悉,遇到突发事情的应急处理方面不够成熟,这都与经验不足有关。3.科技处项目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项目管理的申报、立项与验收管理指标明确,都可通过具体数字或者要求进行衡量,显示度较高。便如项目的申报、立项都可通过立项课题的数量、等级、经费来定量衡量,项目验收后也可以通过专利、鉴定成果、奖励的等级、数量来显示,这些指标都比较直观,容易比较,也容易被大家认同,此往往作为衡量科研综合实力的象征而受到单位的高度重视,因此管理上基本可以做到程序化。而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则相对弱化了,一方面是项目的时间跨度大、影响因素多、显示度不够明确,另一方面管理过程艰苦、细致而复杂,也不易体现工作量,因此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虽然一直也在强调,但实际的管理还是集中的每年一次的中期项目检查和年终汇报。而这些检查也少有程序化、制度化的规定,即很少有对不同项目类型针对性地进行特别的检查,检查结果的处置意见和结论偏少,也少有对科研人员提出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解决和追踪责任,更没有与检查结论相一致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因此,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多半流于形式,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结题质量[5]。4.科技处制度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为了使科技处更加高效有序运行,科技处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从对外对内两个方面都进行了一些制度管理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定不足。在对外管理方面,由于我所近年来大量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同时科研工作进展迅速,因此,以前的部分管理办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进行修订或者重新制定。对内管理方面,虽然规范了一部分工作流程,但仍然没有将工作流程具体化、步骤化。由于科技处的工作覆盖面广、头绪多、战线长,若无一整套健全、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办事程序,就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无序和混乱[6]。

三、改进科技处管理工作的对策

1.摸清规律,主动计划。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离成熟阶段还有较大的距离。鉴于这种情况,科技处首先需要探索日常工作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需要工作人员通过日常工作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不断摸索和总结才能实现;其次需要处理好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分清主次,保证科研工作全局性的效率与效果;然后在总结规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制定全局性计划,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工作效率[7]。2.加强培训,明确责任。针对目前科技处年龄结构老化、专业背景不合理、工作经验缺乏的问题,在暂时无法增员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来进行改善。例如给科技处工作人员进行短期培训[8],快速提高办事技巧和办事能力;同时按单位发展需要,科技处工作人员需加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从全单位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科技处的职能及服务;另外,还需加强对科研政策、科研管理技术甚至是心理学的学习;最后还需要明确分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增强凝聚力,避免出现谁都是负责人,结果谁都没有负责到底的情况。3.关注过程管理,注重结果考核。热科院加工所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总的来说较为规范,但对实施过程管理还有待提高。首先是全所都需重新认识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与申请、立项、验收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其次需制定并落实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情况考核制度和体系,使检查做到有制度可依;最后就是需要对考核的结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激励措施和惩罚措施[5]。4.规范制度,强化落实。针对科技处目前的状况,制度管理主要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是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该重新修订的修订,该重新制订的制订,同时将所有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按制度办事;另一方面在对内管理上,可将工作流程具体化、步骤化,形成相应的条例,并对全所进行培训和公开,形成规范的管理程序。

作者:方蕾 顾小玉 王海英 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傅瑞春.新时期科研机构办公室的作用与能力建设[J].海峡科学,2011,56(9):81-82.

[2]汪国强.科研院所办公室工作效能管理的对策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222-223,235.

[3]张永锐,王立权,陈海龙,等.浅析研究型大学院(系)科技办公室的工作职能[J].科技创新导报,2008,(35):143.

[4]邹晓沨.高校科研管理重要作用及科研管理创新的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S1):59-61.

[5]鄢琦,鄢佳程.高校科研课题中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管理,2010,658(18):31-33.

[6]邵源梅.浅谈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的定位与转型[J].云南科技管理,2004,(5):54-56.

科技研究管理范文篇8

1.1政府科技管理相关概念及内涵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在其的研究报告中将科技管理定义为:科技管理是一个包含了科技能力的规划、发展和执行,并且用来规划和完成组织营运以及策略目标的跨科别领域[1]。科技管理的目的在于鼓励创新,促进经济成长和增进全人类的利益。政府科技管理决策是政府在履行科技管理职能过程中的一系列决定集合,贯穿于科技管理职能的每一个环节,是政府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决策过程大致有确定问题、议程设置、政策形成、政策合法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6个阶段,这6个阶段既包括决策者的决策行为,也包括决策后的政策执行和评估行为。政府科技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行为,而科技管理决策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层次性凸显了科学决策的重要性,也需要来源真实、渠道可靠、研究方法科学的信息支撑决策的制定过程。

1.2政府科技管理决策对信息需求及服务分析

1.2.1政府科技管理决策信息需求及服务模型。政府科技管理决策具有对象范围广、规模大、结构形态复杂、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要求政府的科技管理决策必须建立在对现状充分了解、对决策预期充分估计的基础上,也即在充分掌握有效的基础信息和预测信息基础上进行政府科技管理决策。对于大多数属于非结构化的科技决策而言,需要是建立在对科技信息充分了解基础上,进行大量的信息分析研究才能提取所需的信息。在政府科技管理决策制定过程中,决策处于不同阶段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不同阶段的决策行为与活动以及所需信息类型也不相同。然而不同决策阶段所需信息的加工流程基本相同,都需要经过信息的采集、整理、加工、服务等一系列过程[2]。本研究结合政府科技管理决策过程特点、信息加工步骤以及信息流方向构建政府科技管理决策信息需求及服务模型,如图1所示。图1政府科技管理决策信息需求及服务模型制定问题和议程设置阶段:利用实地考察、网络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社会问题以及社会公众对政府行为的需要进行调查,搜集反映社会公众呼声的信息、突发事件信息以及与问题相关的专门社会信息等。政策形成阶段:对采集的信息整理、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知识资源,形成决策咨询报告、战略规划报告等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政策合法化阶段:采用政府信息推送服务,通过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了解社会公众对政策方案的意见与建议。提取社会反馈信息,并反映到决策方案具体实施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并寻求方案的政治支持,将方案纳入法律。政策执行阶段:追踪政策执行过程,搜集执行中产生的监测记录,生成政策结果信息。政策评估阶段:报告政府政策的结果,评价该政策对目标群体和非目标群体的影响,提出是否变革或改革。

1.2.2政府科技管理决策信息需求的特点

a.信息需求增多。当前,政府面临的问题日趋增多和复杂,偶然事件、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使得政府决策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加。同时,为了适应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政府部门,尤其是中央各部委进行了机构改革,政府工作人员的数量已大幅度减少,一些原来隶属于政府机构的研究部门也纷纷脱离政府编制。在这种状况下,政府部门仅靠内部力量很难完全满足其对信息的需求,因此对外部信息服务的需求便随之增加。目前,政府部门通常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各种课题和项目或特定信息需求的形式委托直属事业单位或者外包给社会单位机构来完成。对于政府机构,目前从外部及时获得较好的信息服务已经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b.高度重视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信息的时间价值,随着时间的延长,信息的价值在减少。这点在政府的信息需求中表现得比较明显。政府需要的信息首先必须及时,一些需要引起政府关注或有可能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的信息,如果不能及时提供,就错过了决策处理的最佳时机,失去实际意义,甚至有可能形成误导。有些信息,例如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上报的时间仅仅几小时,甚至是几分钟,就有可能产生十分不同的效果。而且许多突发事情需要政府决策的及时反馈,对民意进行疏导,以免产生恶劣的社会后果。因此信息的时效性是信心的价值所在。另外,政府部门对信息的准确性也高度重视,尤其在当前各种虚假信息、失真信息泛滥的情况下,信息的准确性对政府决策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这要求信息提供者对政府所需信息具有敏感性,熟悉不同信息源,并能够根据信息本身所含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和判断。尤需注意的是互联网信息。由于互联网信息具有反映及时、来源广泛和数量巨大等许多独特优势,同时也由于大众的参与性,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所以既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弥补传统媒体或正式信息渠道提供信息的某些不足,又需要对互联网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目前互联网信息已引起我国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并逐渐成为政府获取信息的一个来源。

c.针对性强、信息质量高。信息渠道的增多使政府可以获得的信息极大增加。但是过多的信息往往容易造成混乱,因此,政府部门更欢迎那些针对性强、信息含量高的综合性信息。这种综合性信息通常是由各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针对一些政府关心的重大或紧迫问题,在长期知识积累或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提炼出的高层次信息产品。向政府提供的一些高质量信息有可能对政府的某项决策产生直接影响,它要求信息提供者能够进行换位思考,即从政府的角度确定提供什么信息和如何提供,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信息的内在价值,使所提供的信息既有情况分析,又有对策建议。

d.信息涉及面比较广。由于政府的政治、经济、社会职能,其需要的信息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多属于跨学科问题,涉及到各行各业。提供这样的信息服务往往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和集体思考,并需要进行深入科学的调查研究。

2科技管理决策支撑信息多维分类研究

运用层次聚类法,对科技管理类核心期刊内容进行划分,构造基于研究领域内容维度的分类表;运用比较归纳法对国内外科技管理部门、决策支撑部门信息分类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共性和特点,形成多维分类表;同时运用专家意见咨询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科技管理类期刊并对聚类结果进行咨询和人工干预,修正聚类结果,形成面向政府科技管理决策的信息多维分类表。

2.1分类表设计原则

面向政府科技管理决策的信息多维分类表设计不仅考虑信息服务对象的特点和个性差异,还需针对信息量大、内容庞杂,信息时效性强、类型多样,信息生产方法科学以及信息附加值高等特点。因此在设计面向政府科技管理决策信息分类表时要充分考虑新环境下的检索手段、方法、技术条件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从多个维度对信息进行揭示。设计信息分类表时要遵循分类体系的实用性、自然性、科学性以及针对性4大原则。按照上述原则,参照学习《国际十进制分类表》《中国图书馆分类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表》《中国档案分类表》等在内的分类表的类别设置原则、类别标记方式方法和标记符号,针对政府科技管理决策对信息的需求及其特点,设计了面向政府科技管理决策信息的多维分类表的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在类表结构的设定上,《多维分类表》按照维度不同划分一级基本大类,再根据信息的特征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层层细分,形成完整的逻辑分类体系,其主表的类目最多细分到了三级。在分类表体系构建过程中,本研究使用维度、维的层次、以及维的取值表示分类表的结构。一级基本大类表示信息分类的维度,大类下属小类,逐级展开对信息进行分类标记。当小类有下一级类目时,称该小类为维的层次;当小类没有下一级类目时,称该小类的取值为维的取值。不同大类(也即不同维度)中维层次的划分根据信息属性的不同而有差异。如时间维、空间维、领域维、著作权属维等需要进行上卷及下钻操作,需进行层次的划分。在需要进行划分层次的维中,有的维具有多个层次,上下层次之间具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如时间维具有年、月、日、时、分、秒等层次,空间维有洲际、国家、地区等层次。在编码方式上采用数字和字符“•”方式组合编码。一级分类用00~99表示;二级分类用三位数字000~999表示;三级分类用四位数字0000~9999表示,依次类推,根据分类需要,每增加一级类目,数字表示位数增加一位。同时各级类目之间用字符“•”隔开,如00•003•0001。其中“00”表示按照领域维度划分信息资源,“003”表示科研管理,“0001”表示研究与开发。

2.2分类表生成方法

2.2.1层次聚类法。在进行层次聚类前,首先需要确定数据的来源、数据样本量的大小和数据类型。本文结合专家咨询意见,选取CSSCI管理类11种与科技管理、科技政策相关的核心期刊,并根据期刊影响因子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选取影响因子最大的5种期刊作为本文的数据来源,最终确定的数据源列表如表1所示。根据上述期刊源从CNKI数据库中共检索得到6870篇论文。过滤掉重复的记录和征稿启事、会议通知等不相关论文,最终得到6499篇相关论文。由于下载的数据项(如作者项)不能直接进行统计操作,需要对此类数据项进行拆分、统计,按照词频大小进行排序,选取词频阈值超过定值的关键词来构造共词矩阵。本文经过反复的实践,最终设置词频阈值为30。词频大于等于阈值的关键词列表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部分关键词专指性不强(如“中国”、“基础研究”等),且对多维分类表没有实际意义,删去对聚类过程机会没有影响,因此,剔除此类关键词,最终确定聚类关键词为57个。构造共词矩阵M对共词矩阵进行标准化,以便消除量纲影响和变量自身变异大小和数值大小的影响。从平均数为u,标准差为σ的样本总体中抽出一个变量值x,用Z表示此变量大于或小于平均数几个标准差。由于Z分数分母的单位与分子相同,故Z分数没有单位,因此能够用来比较两个从不同单位总体中抽出的变量值。但将原始数据直接转换为Z分数时,常会出现负数和带小数点的值,实际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因此,在此情况下,可以对Z分数进一步加以线性转换,使之成为正的数值。最典型的一种分数线性转换就是T分数。

2.2.2基于案例分析的方法。聚类分析结果反映研究内容之间的类别关系,但仅基于文献内容关系维度对信息进行分类不能全面反映用户对信息分类的需求,且此种信息分类方法由于受到数据集的限制,在聚类结果的科学性方面需要进行补充。因此本研究选取国内外科技管理部门、科技决策支撑机构网站信息分类进行案例分析,发现实际工作中信息分类常用的维度,以及根据决策支撑信息特点和服务对象特点,形成多维分类表,对研究领域维度分类表进行补充。由于本论文研究针对政府科技管理决策所需信息的分类,案例分析对象的选择需要考虑政府科技管理和决策支撑机构两个方面的因素。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是科技管理职能的实施者,同时也是决策支撑信息以及信息分类的需求者;决策支撑机构充当智囊角色,为政府科技管理决策提供智囊服务,而这种服务的直接体现形式就是信息服务,同时决策支持机构也是信息分类的使用者。

2.2.3基于专家意见咨询的方法。在探索建立分类体系的过程中,专家意见咨询发挥重要作用。如政府科技管理决策对信息及信息分类的需求、层次聚类数据源的选择、聚类关键词的筛选、聚类结果的人工干预以及多维分类表框架的专家意见咨询等。在进行专家意见咨询之前需要确定专家的数量、类型、专业背景等,以便顺利地完成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论文研究过程中综合考虑待解决问题的难度和涉及领域范围,最终确定选择专家工作经验在5年以上。同时对专家年龄、性别以及专家背景知识都严格要求,最终选定10位专家。在论文研究过程中,共邀请了中国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战略研究中心、情报方法中心的多位专家,就具体问题进行意见咨询。

3面向政府科技管理决策信息分类表

运用上述三种方法,生成基于文献内容的分类表和基于案例分析的分类表,分别对两张分类表进行专家意见咨询,调整类目设置,规范类名。最后将基于文献内容的分类表与基于案例分析的分类表融合,生成多维信息分类表。

3.1基于文献内容聚类分析结果

运用SPSS16对关键词T分数矩阵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以树形图输出,输出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各个类之间的距离在25的坐标内。由于样本或小类之间的距离差距较小,因此仅从图3很难清晰看出哪几个样本先聚类,但树形图可以直观地显示整个聚类的过程。文献的关键词反映文献的研究内容,而关键词之间的类别关系体现出研究内容主题的关系,因此把基于文献内容的计量分类命名为主题维。参照聚类结果,结合科技管理日常工作常用的名词术语对聚类结果进行标引,标引后主题维信息分类如6表所示。

3.2基于案例分析的多维分类

对表5中科技管理部门、决策支撑机构网站中与本研究内容相关的信息分类进行分析,尝试归纳总结分类特点,形成多维分类信息表。收到篇幅限制,选取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网站信息维度总结如表7所示。通过对国内外科技管理部门、决策支撑机构网站信息资源分类的调研,归纳和总结了各机构信息分类的特点,发现有以下几点特别值得学习和借鉴。

a.突出信息分类的实用性。各科技管理部门、决策支撑机构根据自己业务的开展和工作职能需要,从多个角度对信息资源进行揭示。例如,决策支撑机构信息分类包括研究领域或研究项目以及提供的决策支撑服务等,科技管理部门信息分类包括科技发展和科技政策等。

b.信息资源分类标引的准确性。各机构对信息分类标引准确,从分类标引中清楚地知道该类目所揭示的资源。

c.类级设置灵活。不同维度的分类结构可以灵活移植,例如,兰德公司的研究领域维揭示了兰德公司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当在揭示研究人员信息时,研究人员按照姓氏首写字母顺序排序,同时还可以按照研究人员从事的研究领域的维度进行揭示。

d.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属性。电子信息不同于传统纸质文献信息,具有新的属性,如点击次数、浏览下载次数、IP地址地域性、以及知识单元间的超级链接等。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可以实现对电子信息新属性的及时统计,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对知识信息进行快速排序。

3.3基于专家意见咨询的科技管理决策信息

多维分类在层次聚类形成的主题维分类表和案例分析形成多维分类表基础上进行专家意见咨询,根据专家意见对面向政府科技管理决策的信息多维分类表的维度和二级类别进行调整,重新确立多维分类表类目。面向政府科技管理决策信息多维分类表按主题维、时间维、空间维、语言维、载体类型维、信息格式维、体裁类型维、服务对象维、字顺维、权属维、浏览次数维、下载次数维、IP地址地域维等13个维度,多维分类表基本大类如表8所示。主题维:是按照电子信息内容进行归类,属于同一主题的决策支撑信息属于同一类别,主题可进一步细分。时间维:是指根据时间属性对信息进行分类,时间属性是信息的固有属性之一,其下级类目有年、月、日、时、分、秒等。按照时间维度可以实现信息的准确定位。空间维:是根据决策所要解决问题或研究问题所属地区来划分,其下级类目可按照洲际、国家、省份(郡或联邦等行政区划)来划分信息资源所属区域。与时间属性相同,空间属性也是信息固有属性。语言维:是指根据信息资源书写的语言种类作为检索信息的标识。国际上常用的语言种类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语言维下级类目设置是开放式的,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扩充。载体类型维:是指根据知识信息的载体类型、形式来划分。通常有实物信息、书简记载信息、纸质记载信息、电子信息等几种类型。信息格式维:是指根据信息载体的种类划分决策支持信息资源。根据电子信息格式又可以分为pdf格式、word格式、Excel格式、ppt格式、视频等多媒体格式。体裁类型维:是指根据研究成果的展现体裁类型进行分类。按照体裁类型分别设置其下级类目,二级类目分别有研究报告、研究简讯、研究论文、专著等。服务对象维:是指根据科技管理决策支撑信息服务的对象进行分类。通常有机构、个人、部门等几种类型。权属维:是指根据知识产权和信息的产出机构来对信息进行分类。权属维下级类设置可以分为研究人员、研究成果等二级类目。研究人员可以按照首写字母顺序排序。字顺维:是指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或者英文字母顺序等方式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通常有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英文字母顺序、偏旁部首顺序、天干地支顺序等多种方式对信息资源进行揭示。浏览次数维:是指根据信息被浏览的次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对信息资源进行揭示。该维度反映用户对信息的欢迎程度或感兴趣程度。下载次数维:是指根据信息被下载的次数进行从大到小的循序对信息进行揭示。该维度反映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下载次数越多,反映该信息使用价值越大。IP地址地域维:是指根据IP地址所属地域位置,对信息资源进行揭示。IP地址地域维与空间维不同,空间维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地域性或资料内容所反映问题的地域性对资源进行组织,而IP地址地域维则是根据浏览、下载的IP地址地域位置对资源进行组织。基本大类分类表从13个维度对面向政府科技管理决策信息进行分类,在细分表研制过程中,结合专家意见对面向政府科技管理决策信息分类基本大类表进行进一步展开,对类目名称及其含义进行说明,细分表如表9所示。

3.4细分表的使用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将多个维度融合在一起对信息进行揭示,面向政府科技管理决策的信息多维分类表的维度可以灵活运用。使用方法如下:

a.按照细分表将信息资源分类,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标注。标注好的信息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检索。

b.分类表多个维度可以交叉使用。在运用该分类表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时,不同维度间可以交叉使用,互为对方的下级类目;不同维度的下级类目也可以相互之间交叉使用。

c.同一个维度内类目也可以交叉使用。在运用该分类表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时,在同一维度内的类目可以交叉使用,互为对方的下一级类目。

d.具有上下级关系的类目可以借助计算机实现下钻和上卷,平级类目之间先后关系可以调整。

科技研究管理范文篇9

虽然科技管理在科技发达国家早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与实践,而且那里的管理者早就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管理艺术、审美智慧之间的紧密关系,把科学技术看做一门有用而又令人兴趣盎然的艺术,把管理看做一种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智力活动,然而概观我国现实中的科技管理体制、管理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风格,基本上被一种强大的权力场域所把控。原因就是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权力至上主义”和“官本位传统”使得在广大的科技人员头上总是高悬一把“尚方宝剑”。大多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的官员则根深蒂固地持有一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老爷式的工作作风,特别是那一套很少具有审美特征、真理意味和诚实品格的颐指气使和装腔作势,不仅不会赢得科技人员的好感,相反会经常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损伤他们的想象力,堵塞他们的思维,压抑他们的智慧,从而阻滞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发明。要知道美好的憧憬、奋发的动力和创造的激情,往往来自审美主体的亲身经历、内心体悟和真情实感。而现在作为管理者的官员由于通常都缺乏审美境界和表达真理的素养,经常是既不懂得美在人生中、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与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性,也不懂得真善美之间的紧密关系和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更难理解真理的发现往往需要善举的推动和美感的扶持。他们无论如何都很难明白诸如美国学者西哥尔所言:“宁可把科学看做一种愉快的消遣,也不把它看做一种谋生的讨厌而阴郁的手段。”①这是一种发自创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内心需求。因为许多理论的产生都“是从某些不相关的活动,例如游戏开始的。游戏的一方面结果就是使得那些没有被认识的实际问题的解释在后来得到发展。”②而我们的官员给予人的往往都是一些威风凛凛和居高临下的形象,他们语言枯燥乏味、冰冷无情,自然也就难以激励科技人员奋发向上和一往无前。

加之中国相对落后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这就决定现实的科技管理运作和管理体制总是:部门重叠、机构臃肿、官员众多、人浮于事、养尊处优、懒散怠慢、思想僵化、办事低效,且无处不拥有一种官僚习气。他们经常是把主观意志和个人情绪发挥得淋漓尽致,不顾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一副主人派头,自以为是,好摆门面,好说套话空话,既不具备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权利、义务和责任等现念,更少关心关注科技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环境。这种管理理念和管理环境的结果,不仅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智力开发,而且会导致科技人员的发明创造和知识生产的严重异化。在这种情势下,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无法将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和研究工作当做一种符合内心探索欲望的自然要求,而只能将之看做一种负担、重压和强迫性劳动。即如马克思所言,在这里,“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贪图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烁。”③这时的科学技术通过权力机器驱使那些“无生命的机器肢体”有目的地作为自动机来运转,使得自身并不存在于科学家的自觉意识中,而是经常作为异己的力量而被迫地发生作用。换句话说,当科学技术及其成果连同物化的机器一起成为当权者获取利益或权力资本时,它除了对统治者有吸引力之外,对于被统治和被奴役的人来说,则失去它应有的福祉、效用及全部魅力。这时的科学技术对于科学家来说已经变成一种外在的、疏离的和不再属于自身本质的东西。结果,科学家在自己的科学活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愉悦而是感到痛苦。他不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智,也不再是满怀深情和积极主动地追求真理,而是在被迫无奈的科研工作中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这一过程不仅会使科学家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意志受压抑,也会使他们的工作充斥着空洞、虚假、无奈和焦虑。

此时的科学再也不像近代科学活动完全是科学家的一种自觉的非职业活动,而是犹如“在宗教中,人们的幻想、人们的头脑和人的心灵的自己的活动对个人发生作用是不取决于他个人,而是取决于某种异己的、神灵的或魔鬼的力量”①一样,不再属于科技人员,只属于统治和利用科技人员的权力者,致使现实中的科技管理体制几乎完全背离美学本质;使得许多科技成就都是科技人员为了生存或某种外在于人格的目的,被迫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就是这样,他们的付出和应该取得的成绩与报酬,也经常受到各种权力和关系的制约。审美在许多官员那里,似乎只与“食、色、性”相关,很少认识到科技管理中的审美智慧就是尽可能多地给科技人员以充分的自由、平等、尊严和健康的身心,给管理对象带来合乎内在本性的运行节奏、操作秩序和发展规律。当然,这些管理者更不会认识到,在科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任何一门科学领域的新发现、新创造都常常是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非科学知识———包括宗教、艺术、游戏、神话、寓言、传说等———相互作用、触类旁通的结果,而且科学家也往往都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他们通常都能够自觉地关注人类命运;超越狭隘的个人主义、民族主义,抵达普世主义;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把追求科学真理当做人世间的一项神圣事业,并为此终生奋斗,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竭心尽智,不惜牺牲荣华富贵,甚至生命;将个人命运与社会道义不可分割地揉为一体,既培养了科学家诚实刚毅、信念坚定、敢于冒险、长于创新等优秀品性,也推动科学技术具有客观性和真理性等特征。为此,对于真正的科学家来说,所赋予人生的全部“期望只有在美学的赞美诗中才能坚持得最顽强”,也只有赞美诗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指向人类生存的原初文本”②从而促成科学家在审美映像的实现中达到自我。

遗憾的是,现实中由于私有制度、人的自私本性导致的劳动异化和物化,不仅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物的关系,而且以“一种幽灵般的对象性”在抹杀和消磨着人格中的真善美品性。特别是由资本统治的工业社会,既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受着物质和技术的控制与奴役,也使得他们几乎完全生活在一个物质至上的世界。在这里,商品拜物教使人们越来越面对一个异己的对象,不仅使人的劳动变成背离人的自主性而压抑人的某物,也使人因日益变得职业化、机械化和客体化而失去整体性、有机性和主体性。这种由劳动分工导致的技术专门化不仅破坏了每一个整体形象,也常常将世界撕成碎片,使整体的美好梦幻烟消云散。结果是,原本科学技术作用的对象,大自然的美景会使“人的思考达到最正确的程度”,而今天由于管理者和科技人员审美情趣的缺失,使得那些典雅而高贵的审美对象好像受到野蛮人的抓挠和亵渎一样,日益变得衰败和朽坏。这样,不仅使得科技人员丧失审美对象和科技创新的情趣,也使整个世界变得暗淡无光。因为美,特别是大自然之美不是靠占有者的肆无忌惮的意欲来塑造的,而是依赖其对合自身的理念与规律的自由展示而实现的。不认识美的这种自然本性将既不利于对大自然的认知和利用,也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二、在科技管理中确立的审美理念

尽管眼下我国的科技管理行为十分缺乏审美意识和审美智慧,但这并不能排除迄今人类从事的一切科技活动及科技管理,就其内在的目的性、合理性以及归根结底是旨在满足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方面,具有某种娱乐性和审美性。因此科技管理领域,也应像教育领域一样,贯穿和实施一种“寓管于乐”的审美理念,因为科学技术也一向固有美学性质。纵观科技发展史,至少从古希腊直到现代工业革命之前,大多数科学家从事宇宙探索或科学研究的目的都是非功利的。他们只是为了揭示自然界的奥秘,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活动充分体现着人的无穷的自由性和超越性,如同古希腊数学是有闲富人的消遣一样,科学技术也是自由人、有钱贵族或宫廷成员从事的一种高级的审美艺术和娱乐活动,是一种体现其超越于日常事物时的心灵自由感和精神愉悦感。人们之所以称呼毕达哥拉斯派为一批科学/美学家,就是因为数学在他们那里展现出充沛的美的力量,使他们从“数”中看到和谐、明确、简约和秩序,并由此勾绘出一幅和谐的宇宙图景,使人们从中产生出一种美的体验和趣味。

在数学家和科学家眼里,用数学符号和科学定律构筑的精美的宇宙结构,不仅胜过音乐家用音符构造的听觉世界,也胜过画家用笔和色彩描绘的视觉世界。科学中的审美特质具有强大的力量,尤其体现在文艺复兴运动给神学统治的僵化冰冷的世界带来人文主义的雨露甘霖之后,人们开始觉醒,开始认识到人有权享受人生的欢愉,品味沁人心脾的爱情,追寻创造的热情,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科学革命便将人类推入自然,将思想转向外部世界的大发现,从虚空的上帝之城带领人们回归到自然那充满秘密和厚爱的怀抱之中。为此,从古至今,许多人都把科学当做一种高级、特殊的游戏,深深为科学中所绽放的简约之美、和谐之美、无限之美而陶醉。正因如此,无论是哥白尼的“天文学体系”、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还是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直到今天,深谙其魅力的人们依然经常地把它们比作美丽的图画、优美的诗篇和动人的旋律。认为正是科学家用自己的审美艺术在大自然这个舞台上导演出一出出有声有色的“戏剧”,造出一个个多姿多彩的宇宙。如果说贝多芬的奏鸣曲深深地唤起人们幽暗心灵中迸发的激情,那么科学家编织的壮丽宇宙不仅激起人们无限崇敬的情感,而且使人们对理性产生坚定的信念与孜孜不倦的追求。因而我们说科学活动不仅体现美的本质和人对美的渴求,而且正是这种智慧之美在经常地给科学家的情感带来强烈的刺激与震颤。既然如此,我们的科技管理者在面对管理对象的时候,就需要把自己放在艺术家的高度,把被管理者既看做审美主体也看做审美对象。要确立这样一种态度和立场:科技人员就是发明创造和制作艺术品与审美对象的艺术家和游戏者。正像诺贝尔奖得主弗莱明在陈述其科学发现时所言:他不是在做研究时而是在做游戏时发现了青霉素。他相信“正是做游戏的人做出了最初的发现,而更按部就班的科学家发展了这些发现。”①事实上,即便是今天,艺术与游戏在人类的科学活动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人类对艺术游戏、神话传说和科学家或科幻小说家茶余饭后的奇思妙想,就无法真正推动当代的科学创造和技术发明。正因为如此,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认为:他献身科学是由于被自然界向人类所显示的数学体系的简洁和优美强烈地吸引。法国数学家彭加勒也承认: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因为它有用,而是因为它美丽。“科学家之所以投身于长期而艰巨的劳动,也许为此缘故甚于为人类未来的福利。”②事实上,科技史上无数事例都证明许多科学家都是在把科学当做一种高级的游戏过程中,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和真理。科学游戏充分调动着科学家的兴趣爱好、求知欲和猎奇心。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天遍布全世界的各类游戏,其中就隐含着无穷智慧,运用得当就会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开拓无限美景。因此今天的科技管理者要学会欣赏和钟爱科技人员,精心地呵护和支持他们;要能够与科技人员融为一体共同创造美和艺术。要确信:天才人物,越是拥有个性,越是长满针刺。就像叔本华、尼采和福柯等人,几乎无一不是“偏执狂”、“癫疯者”或“自虐狂”。但正是这些个性鲜明、气质独特的狂人往往更勇敢,更善于冒险,更拥有创造性和自主性,更想成就大业,精力更旺盛,当然也更加智慧超群,斗志高昂。面对这样一群独具个性的成员,管理者一定要学会谦虚谨慎和礼贤下士。要认识到他们都具有独立的意识和人格。他们的职业、智慧和敏锐决定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理念。在这里,管理者的领导艺术就是“少说多做”,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建构宽松的创造空间,而绝不是不断地施加高压和指指点点。管理者要能够“大气地”高屋建瓴地看待问题。当发生问题时,通常不是责怪别人,而是如杜鲁门的名言:“问题的责任到我这里为止。”①要从深层认识和把握科学管理的奥秘和真谛,否则在管理上就可能一败涂地。另外,作为新一代科技管理者也只有具有审美智慧,才能懂得真假是非和美丑善恶,才能激起人的憧憬、希翼和自我牺牲精神,控制人的情欲、贪欲,树立不朽的信念,将人的各种欲望都统合于无形的秩序之中,酿成才智,将爱心和奉献结合为一。也只有如此,在面对当今盛行的物质至上、急功近利、金钱第一以及由虚荣心诱发的各种强烈的欲望时,人们才能抵制物欲的洪流,静心揣摩生命的真谛,从精神家园的深处去捕捉审美的灵犀,驾驭人生内含的深刻哲理去感知生命所渴求的内在本质与目的。否则仅靠当下管理者掌握的一些雕虫小技和政治手腕,是难以在其管辖区域培养出伟大而富有创造力的科技人才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坚信,没有对于美的热爱和渴求,人们很难深入地思考人生之意义和文化之真谛;没有艺术化的体验维度,人们将很难摆脱由狭隘的意识形态和功利主义所导演的真假不明、善恶不辨、美丑不分的现状。事实上,一个民族是否有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要用美的力量滋养人的性情、激发人的探索欲望、培养人的素质和品格。因为对美的追求是人对外部世界的最高超越,是人对自私小我的积极否定,是将生命引向充满快感的自由创造境界的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源泉。人类生存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去寻求那约束自身的功名利禄,而是旨在成为自身命运的主人,满足自身的审美愉悦和生命快感,使自己能够将日常的生命活动提升到审美高度和进行自我美化的过程,当成追求最高自由境界的一种“自身技巧和审美实践”。目的就是为了塑造和提升生命,满足自身的审美要求,释放过剩的能量和激情。所以,杜威在其《艺术即经验》中早就指出,人类的日常生活或更广泛的生命运动都可谓是一种鉴赏美、创造美和享受美的艺术活动。当人们认真地、热切地、激烈地投入到一件事情时,生命的本质就彰显出来。就在此时此刻,人面临各种可能性,时刻与各种极限、冒险和逾越相遭遇,并能够通过想象性的超越和虚构闪烁着美的耀眼光辉与特性。正是在这种全身心地投入性活动中所生发的经验构成一种审美经验,一种艺术化的生存感受。这种自主而强烈、圆通而充沛的审美感受就是人的存在感的最明确标示。不把生命看作美,就不会懂得人生,也不会懂得管理,因此也就不会激发出被管理者的智慧与潜能。在这个意义上,美就是人生之花的自然绽放,就是智慧的变形与身心的合体。真正的科技管理者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去践踏美,而应该千方百计地去感受美、发现美、雕琢美、维护美和创造美,要关注科技美学,重视情感之爱,培养精神语言,诱发肉身激情,丰富人类灵魂,将科技的异化从过去的长期压抑中解救出来,愉悦和美化人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将科技人员变成人的自由想象对象、欲望对象和审美对象,使科技主体变得更美妙、更真实。

三、科技管理主体审美智慧的培育

既然科学技术从本源上讲就具有一种高级的游戏和艺术性质,其本质和最高要求就是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揭示大自然的奥秘,而且归根究底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快乐,因此科技管理者绝不能把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混同于一般的商人或政治家。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科技管理者就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塑造者、引领者和服务人。为此,中国的科技管理者必须尽快把自己提升到审美主体和艺术家的高度。要认识到正是科技人员连同艺术家一起在为人类创造美,包括创造和维护美的环境与生态。也只有把自身和科技人员一起上升到艺术家和美学家的高度,方能深入了解科技之美的内涵,真正做好科技管理工作。当然,要想培养自己成为一个成熟和成功的审美主体也并非易事。因为这不只需要在审美理念上要能够认识美和理解美以及怎样才能发现美、觉识美、创造美和构建美,还要在实践上,能够发挥审美主体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将“美的理念变成感性的显现”,将“美的精神和意识外化为美的对象”,从而将主观美推进到客观美,最终变成美的成果与作品。

至于怎样才能在科技领域及其团队中实现艺术化和审美化管理,显然不能只限于抽象的美学概念和审美标准。因为一切美都与科学认识的真理性、数学的精确性、实践的简约性、社会的公正性、各类关系的和谐性以及人的身心的平衡感、欢愉感、充实感、自由感和智慧的提升感紧密相关。究其原因,不仅在于真善美具有内在统一性,还因为追求优美与经济、简约与方便、秩序与和谐,也是人之天性。正是由于美感与真理和效用密不可分,以至于杜威把真理看做“使人满足的东西”,即“一切事物凡是会使人感到愉快的,就是真的。”①这实质上,与亚里士多德的美学命题“凡是真的都是美的”以及休谟的“和谐性即美的本质”的界定等具有异工同曲之妙。正是针对真善美的统一性,理查德•罗蒂主张消解科学划界,指出:“人文学科、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对立是可以取消的。就像无需用一个词把工程、法律、社会工作和医学集合起来一样,也不需要用一个词来把古生物学、物理学、人类学和生理学等集合起来。”②哲学、科学和艺术都只是一种文化样式,而且艺术比哲学和科学包含着更多的真理。既然美学家、哲学家已经从理论和观念上为管理者提供对美的理解和界定,那么管理者就有必要在科技管理中去自觉地灌输美的理念,实施美的行为,执行美的实践。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在管理工作中拥有审美智慧呢?关键还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比如根据美学要求的“简约原则”,就可以从重叠臃肿的机构入手,实施精兵简政,压缩编制,裁减冗员,删繁就简,杜绝人浮于事、消极怠工的官僚现象,消除滥用权力的腐败行为,祛除“人多乱、龙多旱”的痼疾,给人一种精兵强将、以一当十和焕然一新的气象。

在各项事务的处理中也应当贯彻“简约原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繁琐程序。据德国研究联合会(DFG)网站报道,2009年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主席玛格丽特•温特曼特尔教授和德国研究联合会主席柯睿礼教授就联名给欧盟委员会研究事务专员写了一封信,呼吁欧盟减少研究资助中的繁文缛节,使具体问题领域的程序变得更加快捷、透明和简单。他们认为,过长的处理时间、过多的报告要求以及不透明的决策过程和复杂的审计程序已经阻碍科学界为顶尖科学家建立有显著吸引力的研究条件以及提供信任、公平和透明的竞争环境。从管理的微观层面上看,面对一群以发明创造为己任、苦干加巧干的科技人员,不论是哪级官员都必须学会办事干脆利落,说话简明扼要,为人光明磊落,胸怀开阔诚笃。要学会物理学家马赫主张的“经济思维原则”,懂得为下属节省空间、时间、精力和能量。只有去除繁琐、浪费和内耗,恢复人的朴实本性,尊重科学研究的规律,管理层才能真正遏止官僚作风,科学管理才能真正推动和服务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繁荣。再比如,精确性更是科技管理所必须的要求之一。因为一切科学技术归根结底都是数量、时间、距离、力量等在精确性上锱铢必较的认知与实践。为此,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把精确性看做评价科学的重要标准之一。一切科学研究如果陷入松弛无力、松散无序、无精打采、混乱不整的状态,将一事无成。只有通过认知和实践上的精致、精确和一丝不苟,才能保证运行的质量和获得优秀成就。任何科技管理的灵活性必须是以精确性为前提的灵活。换言之,只有在管理上做到精确无误、细致入微和明察秋毫,才可能在科技实践中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科技活动的持续性、安全性和公平合理性。没有精确性,就没有发达的科学技术。因此管理者决不可按照常规来管理队伍、处理事务,必须依赖具有精确性、简明性与合理性的科学知识来指导管理实践,并在管理实践中,兼顾美学所追求的“和谐”原则。当然,这里的“和谐”并不仅仅指谓一般意义上的温和、安定和无矛盾状态,而是指谓“和而不同”,指谓通过各种异质性要素之间的相互对话和碰撞,不断生成新质的可持续发展过程。这种“和谐”也是科技活动中最重要的创造性状态之一。因而,科技管理要呵护、尊重和利用这一规律,要宽容差异性、多样性、异质性的观念和行为的存在,要深刻领悟如果只有清一色的要素和性质存在,就无法产生碰撞和交融,也就没有美好的旋律、灵动的观念和新鲜创意的生成。因此,科技管理智慧格外要求管理者要心胸开阔、涵养八方,能够窥见差异的力量并引导其进入良性对话。

当然,审美管理的最大目标还是管理的功用和绩效。有些人强调非实用的审美态度,认为审美活动必须完全摈除实用性和目的性,由此获得一种心理距离,使心神专注于美的对象之上。杜威早就批评过这种审美观,认为这样做只能导致一种非现实的感觉,而非现实的感觉就是没有感觉。事实上,效用恰恰是美的本质规定之一,即如最美的艺术作品也只有被人欣赏才拥有美的价值,美只有能激荡起欣赏者的强烈感受才拥有美的价值。要想在科技管理中达到最优绩效目的,就必须在管理中切实运用审美智慧,使其既能够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够刺激起人的好奇心、神秘感或求知欲,促动人们去能动地利用知识充实、改造和发展自身,去能动地认识、改变和创造世界。在这里,管理艺术所要求的智慧对于管理者的重要性,就好像灵魂对于身躯。因为智慧不只是人之为人的根据,也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根据。成功者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高超的智慧。因为智慧在社会实践和管理工作中,可以使人足智多谋、聪明机敏、可以使人知难而进、克服分裂、精诚团结、可以使人克服急躁鲁莽、狂乱无序,变得清醒冷静、镇静自若,识大体,顾大局。智慧可以超越人力、物力、权力、经验与技艺,使人变得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败到胜。智慧也可给人以发明创造和理论创新的能力,推动人类扩大新视域,成就新事业。正是这种超越金钱和权力的智慧可以使人从贫苦到富贵、从丑恶到美善,将艺术审美、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和诸多生命活动相互结合。在这一过程中,人类通过各种有审美魅力的观念给管理实践以深层次的推动,进而“从事对自我认识和自我创造的追求,从事对美貌、力量和欢乐的追求,从事将直接经验重构为改善生命的追求。”①将审美的潮流推向现实与未来,力求消除令人煎熬的高压、打破功利性研究的枷锁,解放人们久被禁锢的身体,释放久被束缚的激情,丰富长期单调的灵魂,让生命尽情享受宇宙赋予的美和自由。

科技研究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风险管理

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是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政府各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由专业机构开展项目管理,对实现任务目标负责。《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管理暂行规定》要求专业机构应具备较为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只要存在未知的事物,便有风险的存在,如何系统地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风险管理与防控体系,成为专业机构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风险的基本概念

《ISO31000风险管理标准》是一项国际标准文件,其中规定,风险是不确定对目标实现的影响。一般认为,风险是指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人们所期望的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风险的构成要素包括一个事件、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该事件发生后产生的不良后果〔1〕。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风险有若干个类别。如,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费用风险、进度风险、质量风险和时间风险等;按照主体,分为组织机构风险、项目风险、人员风险。此外,还可以按照项目阶段、风险的存续时间、后果、影响范围等,分成不同的种类。1.1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2〕。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风险管理包括狭义的风险管理与广义的风险管理〔3〕8。狭义的风险管理是单位先收集信息,进行风险评估,选择风险管理策略,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并对风险管理进行持续的监督和改进,同时还要构建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营造风险管理文化。相对于内部控制,狭义的风险管理是一个更为独立的过程,更加偏向于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与用对。广义的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单位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实际操作中,基于风险的控制过程,内部控制活动通常嵌入到单位各业务流程的具体业务活动,融合在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中,使单位在正常经营过程中自发地纺织错误,防范风险,提高效率,合理保障单位目标的实现。1.2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单位的协调的活动,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满意、单位成员和社会的利益〔4〕。《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规定,“策划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应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策划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ISO90012015版与2008版的区别之一就是新版本吸纳了风险管理的内容,目的是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获得改进结果以及防止不利影响。从国际标准文本上看,质量管理贯穿了基于风险的思维,包含风险管理的内容。1.3风险管理与单位管理单位管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涉及单位内部管理,还涉及外部关系。风险管理与单位管理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风险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从风险和控制的角度系统地将单位管理具体化。单位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较多,如7S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安全管理体系等等。而风险管理是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从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角度系统地提出完善单位管理的方法。风险管理越为有效,单位管理水平就会越高,风险管理与单位管理形成正向促进的关系。

2专业机构面临的风险

专业机构是新生事物,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突破制约创新型国家建设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进行的新型制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承担着探索如何从制度上更科学、规范、高效管理科研项目和更公正、廉洁行使管理权力的重要使命。首批专业机构自2015年启动改建工作以来,很多工作尚处于摸索、学习和基础性建设阶段。专业机构是专门向科技主管部门提供项目管理服务的机构,其本身非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行使的是特定项目管理行政职能而非一般行政职能。由于项目管理行政职权的特殊性,加上管理流程的不确定性、管理相配套的制度尚需完善、专业机构管理人员自身风险防控意识不足等〔5〕,专业机构面临的风险也很多,主要范围包括科研项目管理、审计管理、内控管理和廉政风险四个方面。2.1科研项目管理风险。专业机构是专门从事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机构,受理各方面提出的项目申请,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因此,不可避免地面临科研项目管理风险。按照风险产生的原因,科研项目管理风险又可以分为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技术风险是指由于生产技术存在障碍或技术的复杂性,以及科研人员掌握技术熟练程度不同等因素,导致在项目方案设计、技术路线突破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财务风险是指项目预算、经费列支、财务验收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管理风险是指项目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个人素质、沟通协调能力、项目进度安排、专业机构组织设置以及评审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风险。2.2审计管理风险。根据我国审计法,审计是对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审计管理是通过审查和评价专业机构的运营与业务活动的适合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专业机构各项工作目标实现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个方面。审计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职责不清、审计人员滥用职权、泄露秘密、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审计档案保存不完整等方面,从而对专业机构的管理、工作效率等产生不良影响。2.3内控管理风险。如上所述,内部控制是专业机构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和业务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活动。内部控制管理风险存在于专业机构经济和业务活动管理全过程,涉及预算、收支、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合同等方面,覆盖专业机构全部内部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如,在合同立项、签订、履行以及后续管理等环节,存在合同主体不适格、合同内容存在疏漏、合同履行不完全使一方利益受损、合同没有登记存档等风险。对此,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合同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合同的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对合同进行归口管理,实现业务部门、法律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联动机制,相互配合监督〔3〕225。2.4廉政风险。科技体制改革给专业机构在廉政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既不能成为“二政府”,也不能搞腐败转移。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在专业机构建设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指出,要把廉政建设作为专业机构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和制度建设、提高专业机构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加快推进规范高效廉洁专业机构建设〔6〕。专业机构在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环节有一定管理权,每年拨付科研经费数亿元,管理权限涉及人、财、物等诸多方面,属于廉政风险较高且比较集中的地方。近几年,科研管理出现了一些贪污、腐败案件,不仅侵害了国家利益,也终结了个人的事业前途。对于专业机构,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不仅是专业机构改建的基本要求,也是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风险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