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8:25:03

科技工作论文

科技工作论文范文篇1

一、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突出特点

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当代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它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的跨越。在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当中,科技进步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表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

1、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的现象。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以此推算,人类在2020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今天的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有60%~70%已经过时。预计今后100年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将占世界总人口的20%,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活动。

2、科学技术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大大缩短。20世纪前,人类从发明到应用电,时隔282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年,而到20世纪,集成电路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得到应用,而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在短短50年里,经历了5次大的科技变革:1945~1955年,人类相继开始利用核能;1955~1965年,人类开始摆脱地球引力,进入外层空间;1965~1975年,人类开始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1975~1985年,微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应用,扩大了人脑的能力;1985年以来,以软件和网络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化和网络化等新时代。这5次大的技术变革,构成了上个世纪最为壮观又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

3、各学科、各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最近几十年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多种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用于解决科学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导致了一系列新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的出现,比如环境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等等。学科的分支已从20世纪初的600多门,发展到现在的6000多门。

4、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所存在的内在紧密联系。比如环境问题,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了自然科学家的技术范围。

5、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科研仪器、资料等基础设施的流动和信息共享,大幅度降低了研究成本,使得全球研究开发资源有了可以充分流动和利用的新的、巨大的空间,逐步地形成了一个全球的研究村。在这个过程当中,发达国家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首先是一个挑战。

6、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当代,生产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出现逆转现象。科学理论不仅走在生产和技术的前面,而且为生产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比如,先有了量子理论,而后促进了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又比如,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最新成就,发展了生物技术。所以,当代重大技术工艺或者工程往往是理论超前的。这种特点,决定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成为主导力量。

高技术及其产业是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我国手工业人均年产值大约2000元,传统工业人均年产值大约2万元,而高技术产业的人均年产值超过20万元甚至上百万元。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性潮流,所以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成为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总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它与社会、经济、文化互动的多样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启示和新的理念,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1、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信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今后5年至10年,因特网将迅速发展。计算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软件技术及其产业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美国的计算机和通信社会的投资占资本设备总投资的40%,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为美国创造了1500万个高薪就业机会。这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从农业化向工业化变革的影响。转贴于2、生物技术的突破,正酝酿着新的主导产业。20世纪70年以来,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蓬勃发展,全世界每年受益的1万项专利技术当中,有近1/3出自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已在酝酿大突破,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芯片技术、缘于生物技术的新药、农业生物技术,等等。

3、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决定因素。从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在过去提到的亚洲四小龙中,台湾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小,新加坡次之,韩国最重,它们的科技竞争力强弱也和这个顺序一致。在科技竞争力的排名表上,台湾地区、新加坡、韩国的名次分别是第7名、第9名、第28名。所以,迅速提高科技实力特别是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自强自立的当务之急,是事关民族利益、地位乃至民族生存的迫切任务。

4、在激烈的技术创新能力竞争中,企业组织结构经历新的调整。有如下特点:高新技术大企业研究开发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的一体化;生产经营的分工专业化;公司之间强强合并、技术结盟,谋取在行业国际市场中的垄断地位;跨国公司加强网络化和国际化。

5、高新科技的发展强烈影响国家安全观念和格局。这种国家安全观念有:(1)经济安全。集中表现在对一体化国际市场的占有,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将表现得越来越明显。(2)文化安全。西方发达国家赁借着科技优势,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靠文化传播和渗透的潜在影响不可低估。(3)国防安全。高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军事安全的核心技术和支撑力量,是决胜的关键。(4)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广义的安全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

6、人类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终身职业的概念将会成为历史的陈迹。信息革命对生活方式的变革,标志着人类在现代物质和精神文明方面大踏步的跨越。

三、新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对策

首先是要在科技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方面做出必要的调整,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要更加强调创新和跨越。从加入世贸组织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抢注专利,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专利,设置这种专利壁垒,已经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在这种条件下,只有一条路,就是横下一条心,强调原始创新、强调跨越、强调走在人家前面。

2、要更加注意各种技术的集成和在集成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产品和产业。注重单项技术,从技术发展角度是必要的,要继续做好基础性工作。但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结合特别是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出发,更加要注意强调在研究开发当中,贯彻以产品和产业为中心,实现各种技术有效的集成。

3、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一是要以产品或者新兴产业为中心,把我国的力量集中起来,办几件大事;二是把一些创新型的小项目适当分散,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新的重点。

4、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科技界有些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科学技术发展上,很多问题是可以并行的,不一定哪个就一定是错的,哪个就一定是对的,往往是大家意见都一致的时候,也就是技术发展的机遇或市场已不再存在或没有太大效益的时候。

5、要在应用开发研究当中,贯彻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在今后的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中,选择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电动汽车、信息安全和电子政务、电子金融、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奶业发展、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专项。科技部下了很大的决心,准备投入55亿元,和企业的投入、地方的投入结合起来,在一些重大的产业技术方面力争实现突破,形成新的产品和产业。

四、应对加入WTO挑战,中国的科技工作的重要举措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科技工作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能否过好入世这一关,主要在于我们能否积极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主动。

1、实施人才战略。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核心是尖子人才的竞争。要在国家科技计划当中,把发现、培养和稳定青年人才特别是青年尖子人才,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要在国家科技计划当中广泛地采用课题制,要大幅度地提高经费当中人员的经费比例,克服科技管理当中“见物不见人”的弊端。更好地利用股权、期权奖励等方式建立新的激励机制,来体现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创新价值。

2、积极实施专利战略,强化知识产权的管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面临着很尖锐的挑战。有两组数字:一是有关国家在高技术领域对专利的占有情况。在生物工程领域,美国拥有世界专利总量的59%,欧洲19%、日本17%,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5%;在药物领域,美国拥有51%以上的专利,欧洲33%,日本12%,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在高技术产业发展当中所面临的严峻的挑战。二是外国公司在中国抢注专利的情况。根据统计,在信息通信、航空航天、医药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国外公司发明专利的占有量大约为60%~90%。这两组数据说明,如果我们要发展自己的高技术产业,就必须跨过国外所设置的专利壁垒,特别是在高技术产业方面,我们面临着很艰巨的任务。要更多地关注专利,要把专利问题作为重大的战略问题来加以切实解决。

科技工作论文范文篇2

一、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突出特点

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当代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它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的跨越。在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当中,科技进步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表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

1、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的现象。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以此推算,人类在2020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今天的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有60%~70%已经过时。预计今后100年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将占世界总人口的20%,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活动。

2、科学技术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大大缩短。20世纪前,人类从发明到应用电,时隔282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年,而到20世纪,集成电路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得到应用,而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在短短50年里,经历了5次大的科技变革:1945~1955年,人类相继开始利用核能;1955~1965年,人类开始摆脱地球引力,进入外层空间;1965~1975年,人类开始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1975~1985年,微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应用,扩大了人脑的能力;1985年以来,以软件和网络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化和网络化等新时代。这5次大的技术变革,构成了上个世纪最为壮观又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

3、各学科、各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最近几十年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多种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用于解决科学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导致了一系列新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的出现,比如环境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等等。学科的分支已从20世纪初的600多门,发展到现在的6000多门。

4、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所存在的内在紧密联系。比如环境问题,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了自然科学家的技术范围。

5、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科研仪器、资料等基础设施的流动和信息共享,大幅度降低了研究成本,使得全球研究开发资源有了可以充分流动和利用的新的、巨大的空间,逐步地形成了一个全球的研究村。在这个过程当中,发达国家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首先是一个挑战。

6、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当代,生产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出现逆转现象。科学理论不仅走在生产和技术的前面,而且为生产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比如,先有了量子理论,而后促进了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又比如,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最新成就,发展了生物技术。所以,当代重大技术工艺或者工程往往是理论超前的。这种特点,决定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成为主导力量。

高技术及其产业是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我国手工业人均年产值大约2000元,传统工业人均年产值大约2万元,而高技术产业的人均年产值超过20万元甚至上百万元。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性潮流,所以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成为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总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它与社会、经济、文化互动的多样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启示和新的理念,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1、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信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今后5年至10年,因特网将迅速发展。计算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软件技术及其产业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美国的计算机和通信社会的投资占资本设备总投资的40%,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为美国创造了1500万个高薪就业机会。这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从农业化向工业化变革的影响。

2、生物技术的突破,正酝酿着新的主导产业。20世纪70年以来,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蓬勃发展,全世界每年受益的1万项专利技术当中,有近1/3出自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已在酝酿大突破,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芯片技术、缘于生物技术的新药、农业生物技术,等等。

3、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决定因素。从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在过去提到的亚洲四小龙中,台湾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小,新加坡次之,韩国最重,它们的科技竞争力强弱也和这个顺序一致。在科技竞争力的排名表上,台湾地区、新加坡、韩国的名次分别是第7名、第9名、第28名。所以,迅速提高科技实力特别是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自强自立的当务之急,是事关民族利益、地位乃至民族生存的迫切任务。

4、在激烈的技术创新能力竞争中,企业组织结构经历新的调整。有如下特点:高新技术大企业研究开发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的一体化;生产经营的分工专业化;公司之间强强合并、技术结盟,谋取在行业国际市场中的垄断地位;跨国公司加强网络化和国际化。(5、高新科技的发展强烈影响国家安全观念和格局。这种国家安全观念有:(1)经济安全。集中表现在对一体化国际市场的占有,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将表现得越来越明显。(2)文化安全。西方发达国家赁借着科技优势,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靠文化传播和渗透的潜在影响不可低估。(3)国防安全。高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军事安全的核心技术和支撑力量,是决胜的关键。(4)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广义的安全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

6、人类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终身职业的概念将会成为历史的陈迹。信息革命对生活方式的变革,标志着人类在现代物质和精神文明方面大踏步的跨越。

三、新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对策

首先是要在科技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方面做出必要的调整,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要更加强调创新和跨越。从加入世贸组织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抢注专利,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专利,设置这种专利壁垒,已经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在这种条件下,只有一条路,就是横下一条心,强调原始创新、强调跨越、强调走在人家前面。

2、要更加注意各种技术的集成和在集成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产品和产业。注重单项技术,从技术发展角度是必要的,要继续做好基础性工作。但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结合特别是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出发,更加要注意强调在研究开发当中,贯彻以产品和产业为中心,实现各种技术有效的集成。

3、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一是要以产品或者新兴产业为中心,把我国的力量集中起来,办几件大事;二是把一些创新型的小项目适当分散,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新的重点。

4、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科技界有些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科学技术发展上,很多问题是可以并行的,不一定哪个就一定是错的,哪个就一定是对的,往往是大家意见都一致的时候,也就是技术发展的机遇或市场已不再存在或没有太大效益的时候。

5、要在应用开发研究当中,贯彻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在今后的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中,选择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电动汽车、信息安全和电子政务、电子金融、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奶业发展、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专项。科技部下了很大的决心,准备投入55亿元,和企业的投入、地方的投入结合起来,在一些重大的产业技术方面力争实现突破,形成新的产品和产业。

四、应对加入WTO挑战,中国的科技工作的重要举措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科技工作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能否过好入世这一关,主要在于我们能否积极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主动。

1、实施人才战略。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核心是尖子人才的竞争。要在国家科技计划当中,把发现、培养和稳定青年人才特别是青年尖子人才,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要在国家科技计划当中广泛地采用课题制,要大幅度地提高经费当中人员的经费比例,克服科技管理当中“见物不见人”的弊端。更好地利用股权、期权奖励等方式建立新的激励机制,来体现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创新价值。

科技工作论文范文篇3

一、站点工作增加了科技管理人员对科技工作宏

观情况的了解中国科协根据实际情况将不定期开展一些调查调研,如每五年组织一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每年组织若干项的专题调查以及一些应急调研。完成各类调查调研是站点的重要工作之一。昆明理工大学站点积极配合各项调查调研,能够按时、足额甚至超额完成调查任务,并及时关注调查结果和调研报告。通过这些调研,我们既能了解科技工作者的总体状况,例如科技工作者总体数量、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关注焦点、职业发展、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又能了解科技工作者对一些热点事件例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三会”的关注程度。中国科协通过全国站点联动展开的这些调研,样本量大、覆盖面广、代表性强且数据详实、分析透彻,具备很强的参考价值;调查结果反映的是全国范围内的情况,了解这些数据,有助于科技管理人员拓宽工作视野,在工作中能将问题放在国内总体情况的大背景下考虑,避免思考的局限性和决断的片面性,为工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支撑。

二、站点工作密切了与各类科研工作者的联系

高等学校中科技工作者的主体集中于自然科学研究系列、教学系列、工程系列、实验系列的人员,以上类型的科技工作者也是高校科技管理工作中经常接触、服务的对象。然而,除了以上处于科研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外,还有不少从事科技信息情报分析、科研档案收集、科技期刊编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政策研究等科研辅助人员,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方式为科技工作服务,同样助力于科技创新事业,是广义上的“科技工作者”。科协的问卷调视对所有科技工作者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经常要求将以上科研辅助人员也列入调查范围,这对站点日常的科研管理工作是个很好的提醒,提醒站点工作要做全做细,要将科研辅助人员也列为重要服务对象,不要忽略任何一类科技工作者。

三、站点工作及时反映了科技工作者的诉求

站点工作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收集站点信息,站点信息为反映科技工作者所思所想的各类相关诉求、愿望、意见和建议。站点工作是科技工作者向政府建言献策的“直通车”,是科协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站点信息统计发现,科技工作者的关注热点普遍集中于现行职称评审制度、人才引进与人才团队稳定、对热点事件的重视与思考、职业环境与工作风险等方面。本站点收集到的站点信息,科技工作者所关注的事件与全国科技工作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契合度很高,说明本站点采集到的信息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反映的问题具有普遍性。

四、站点工作促进科技管理工作创新与完善

站点工作通过问卷调查、信息采集等方式,形成了与科技工作者沟通交流、紧密联系的纽带。以站点工作为抓手,我们详细了解科技工作者各方面的状况,认真对待科技工作者的诉求,仔细梳理了每一条信息,并成为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的突破口。曾有老师提出建议:要重视高水平论文在促进高等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与以往偏重论文数量的观念相比,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已开始重视论文的质量,在此背景下,很多高校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意愿十分强烈。然而,囿于经验缺乏、外语水平有限等原因,高水平论文的发表仍然比较困难。通过站点信息了解到老师的期望和困难后,我们与NatureGroup集团合作,举办了座谈会,使来自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出版集团的工作人员与本校教师就论文写作、投稿指南、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面对面、深入细致的交流,参加教师均获益良多。站点信息中有老师认为可将科研资源与科普使命结合起来。科普工作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之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科普工作受到漠视和冷落。而今,科普工作得到高度重视,成为国家的科技战略之一,部分科技工作者有了主动投身科普的意愿,这是十分可喜的局面,我们必须抓住契机,及时提出有效措施促进科普工作发展。然而,常规科技管理工作长期进行的是项目管理、成果转化等工作,对于如何将科研资源与科普工作结合经验不多、准备不足,因此我们及时成立了课题组,申请了课题,拟将展开相关的系列研究,协助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以上案例皆是通过长期扎实的开展站点工作,把工作做深做透,以站点工作促进科技管理工作的实例;另一方面,依托高效的科技管理工作渠道,我们能高质量完成科协布置的每一项任务;可见,站点工作早已与科技管理工作紧密结合。

科技工作论文范文篇4

一、制定“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协会业务工作规程”引进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建立和推行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重要工作。科协全体同志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学习培训,分工撰写工作规程,经多次修改定稿,同时借此契机,全面疏理了科协多年尚不尽完善的基础工作,顺利通过公司的内审和省认证中心的审核。此项工作的完成,奠定了科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

二、创建“科技工作者之家”活动是工作的主线年初,修改了活动的实施办法,对“建家”活动作了精心安排和布置;年中,对各成员单位开展活动的情况作了巡检和通报;年末组织了对活动的考核验收。今年的“建家”活动在各单位党政领导的重视下,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认可,有经验和特色。极少数单位的“建家”活动不够理想。经过严格对照“建家”标准考评和综合评价,集团公司的德兴铜矿科协、永平铜矿科协、贵溪冶炼厂科协,武山铜矿科协、职工中专科协五个单位被评为××年度“科技工作者之家”。

三、围绕技术创新,加大了“讲、比”活动的力度今年是全国开展“讲、比”活动十五周年,公司科协已连续四届荣获全国“讲、比”竞赛活动先进集体。“讲、比”活动受到最为广泛的重视,尤其是在立项、节点控制、跟踪检查和验收评估这四个环节上把住了关口。全年共立项项,完成项,创经济效益万元。各成员单位奖励优秀项目万元。集团公司科协还将对各成员单位推荐的优秀项目进行评审、表彰和奖励。四、开展专项学术交流为交流和总结堆浸技术,经过充分的准备,五月份在永平铜矿召开了“湿法冶金——堆浸技术”现场交流会。德兴铜矿、永平铜矿二个堆浸厂就堆浸、萃取、电积的现场工艺控制尚存在的技术问题,急需协调解决的难点作了广泛的交流;十八名科技人员宣读了专业论文。学术交流很成功,为德兴、永平堆浸上规模,为东乡铜矿启动就地溶浸项目等提供了技术信息。会后,公司科协编辑了堆浸—萃取-电积技术论文集,印发册。

五、完成了年度优秀论文的评选、表彰、和汇编“优秀论文集”工作年度,各单位科协共推荐了篇论文参加公司评审。公司评委会依据统一评分标准对这篇论文进行评分,评出一等奖三篇,二等奖六篇,三等奖十篇,对获奖论文的作者进行了表彰和奖励,获奖论文汇编成册,共印发《年度优秀论文集》本,供科技人员交流。另外,公司科协将—年度各单位科技人员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以及交流的论文进行了汇总并在《江铜科协》报上进行了公示。

六、第十个“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今年的“科技进步活动月”与全国的“科技活动周”结合在一起安排布置。集团公司各单位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地将各项活动有机地与生产、经营结合在一起,活动开展有新的形式和内容,有成效。科技人员的创新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经过评比,公司授予德兴铜矿、永平铜矿、贵溪冶炼厂、武山铜矿、银山铅锌矿、职工中专为××年度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优胜单位。“科技进步活动月”期间,全公司共组织专题研讨会近场次,参加人员近人次。组织各类讲座和培训场次。组织科普知识竞赛场次,参加人员达多人次;出科普宣传栏期,另外还张挂科普宣传画报张。组织义务科技咨询、便民服务场次,受益群众达余人次。书写各类宣传标语、布质条幅条幅,报导活动月电视广播稿件篇。德兴铜矿、贵冶分别在《江西铜业德铜版》和《江西铜业—贵冶版》上开辟了“科技进步活动月传真”和科普专栏。活动结束后,德兴铜矿、永平铜矿、贵冶、武山铜矿和银山铅锌矿都编辑制作了科技进步活动月专题片。

七、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科技节征集活动创办集团公司科技节旨在营建科技兴企、建设世界一流矿业公司的氛围。征集活动得到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共收集提案条,经征求各层面的意见和反复筛选,公司党政初步确定月日,(阴极铜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成功),为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科技节。从明年起,集团公司的科技工作者将拥有自己的节日。八、召开集团公司“讲、比”竞赛经验交流和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围绕“着眼于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对人才的总体需求,更好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实施人才战略”这个主题,十月份在杭州召开了专题会议。戚书记为会议拨了专款,何经理到会,以“要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推进集团发展、提升效益”为主要内容作了重要讲话,各单位科协秘书长介绍了科技人员的状况,部分科技人员交流了“讲、比”经验。与会的三十余名科技工作者对建立多元的激励机制和创造好的学习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提出了积极的建议。会议中还对科协工作满意度作了问卷调查。股份公司刘江浩总工程师到会主持并提出了要求。会议以后,多项改进措施,正在集团公司和各成员单位中贯彻落实;—年度优秀“讲、比”成果的汇编成册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

九、各专业协会活动的开展医务协会就新颁布的解决医患纠纷的条例,尤其是“医疗责任举证倒置”专题,请省内专家来作讲座,共同探讨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超前提高对新条例的认识。医务、职教、地质、档案等协会分别召开工作会议,交流工作、宣读、评审专业论文。医务协会还编辑印发了《大外科专辑》。

科技工作论文范文篇5

1、完成了2003年度公司级优秀“讲、比”项目的评审工作。

各单位共推荐了63个(比上一年度多23个)项目(其中主业28个,多经企业35个)参加公司级优秀“讲、比”项目的评审,经过评审委员会的函审和会议评审(成果),评出主业的优秀“讲、比”项目特等奖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0个、鼓励奖5个;多经企业的一等奖3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0个、鼓励奖13个,奖励额度达150万元(比上年度多61万元)。同时各成员单位用于配套奖励厂矿级优秀“讲、比”项目资金达80多万元(比上年度多40多万元)。

2、大力宣传了2003年度公司级优秀“讲、比”成果和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

首先,将2003年度公司级优秀“讲、比”成果材料编印成册进行了广泛宣传和交流,其次,与宣传部联合对2003年度公司级优秀“讲、比”成果和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进行了大力宣传,同时组织了“我心目中的优秀‘讲、比’项目”竞猜活动,全公司有3000多人参加。另外,将部分优秀成果材料以幻灯片的形式在公司科协网页上进行了展示。

3、2004年度的“讲、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随着“讲、比”活动奖励力度的加大。“讲、比”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2004年,公司所属单位及机关立项400多项,完成300多项。目前已进入总结评审。

今年的“讲、比”活动,公司科协严把了“讲、比”项目立项申报关,对所有立项项目进行审查。

在做好节点控制上又有新的举措,公司科协年内多次到各单位检查“讲、比”活动,尤其是对重点监控项目更是严格规范,要求每季报形象进度。在深入现场的过程中,广泛交换意见,及时调整了部份“讲、比”项目。

4、开展了“讲、比”活动调研和交流活动

为进一步组织好“讲、比”活动,公司科协组织了全公司范围内的“讲、比”活动调研活动,按照公司科协的要求,各单位科协经过调研分别形成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公司科协拿出了深化“讲、比”的修改意见,并通过秘书长会议征求意见,形成了补充规定。在项目的评审方面,改变以往那种单单由公司评委打分做法,增加专业组初评程序,专业组成员是由相关单位或部门提供的专家组成(从专家库中抽取),专业组分为矿山、机(电)加、冶化、管理四个组,公司评委必须在充分了解专业组的初评意见后,方能在公司的评审会上打分。这样做就使得评审质量向着公平、公正、公开方面又前进了一步。对获奖项目的奖金发放上规定奖金分配应在一定范围内适度公开,奖金应按项目组成员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等等。

公司科协组织召开了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围绕“讲、比”活动的主题,来自各单位和机关的40余位科技人员畅所欲言,谈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公司科协组织了“讲、比”活动知识培训班,各单位科协干部、今年“讲、比”项目组成员共计47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上,学习了《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表彰奖励办法(试行)》和组织“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控制规程。各单位秘书长将本单位组织开展“讲、比”活动的经验做法逐一作了介绍,起到了很好地学习交流作用。

总之,今年的“讲、比”活动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扎实,越来越得到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科技人员的认可,极大地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江铜集团生产经营发展和科技进步。

二、创建“科技工作者之家”活动卓有成效

今年,公司两级科协按照“科技工作者之家”创建标准和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关于科协工作部分的要求,继续开展“建家”活动,进一步夯实“建家”基础工作,落实各项工作内容,组织开展好各类活动。

1、以“科技节”和“科技月”为标志科普宣传活动轰轰烈烈

活动月期间,科普宣传活动深入到厂矿、车间、工段、班组、学校、医院,遍及公司的各个角落。

德兴铜矿科协专门派人到中国科协申请取得最新科普教育片的全年播放权,并在矿电视台播放。矿科协还借来百科知识光碟,在矿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使全矿职工家属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能够增长见识,提高自身素质。

永平铜矿科协通过在电视设立“科技尖兵”专栏和在《江西铜业-永铜版》设立专刊,宣传了获得2003年度“特殊贡献奖”的科技人员,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工作局面。

公司科协从关注科技人员健康入手,印发健康科普小册子七辑近2万册。禽流感防治知识读本800本,消除了广大群众对禽流感的恐惧心理,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职工队伍。

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公司两级科协共播放科普片40部;出科普板报橱窗896期;举办科普讲座54次,参加人次为6230人次;组织科普竞赛17次,参加人次为6066人;在公司级以上广播、报刊上录用的有关科协工作的稿件数为84篇。

2、主题鲜明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蔚然成风

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对拓展知识面的渴求,由各单位科协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不仅形式多样,而且质量也在提高。德兴铜矿多次组织科技人员到平朔、内蒙进行专业对口考察学习达80多人次。贵冶、材料设备公司分别请瑞典、美国、法国、德国的相应专家对设备和备件的使用知识进行了多次的技术交流,贵冶还成功地举办了“第四届全国闪速熔炼技术研讨会”,学术活动的国内交流和国际交流在我公司相得益彰。永平铜矿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难题,及时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攻关研讨的群众性学术交流形式也十分活跃。中国工程院院士古德生在武山铜矿作的专题演讲和德兴铜矿请的澳大利亚国家科学院的选矿专家作的报告等,更是让科技人员开阔了视野,受到了震撼。

公司科协为总结2003年度科技、管理方面的成果,鼓励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钻研业务、展示才华,活跃我公司的创新气氛和学术氛围,组织了2003年度优秀论文的征集、评选活动,各单位科协共选拔、推荐了27篇论文参加公司评审,根据评分结果,对8篇优秀科技论文给予了表彰和奖励,对13篇科技论文给予鼓励。

据不完全统计,全公司共组织专题研讨85次,2444人次参加;举办专家报告会9次,232人次参加;外送科技人员参加学术活动1233人次;科技培训36学时以上138人次;交流评审论文550篇;在公司以上级会议刊物上交流359篇。

3、为科技人员服务,履行好公司党政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职责。

各级科协通过召开科技人员座谈会和与科技人员交朋友、谈心,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他们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需求,引起了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如武山铜矿根据反映的情况决定,今年继续对服务一线的地质、测量、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发放津贴外,另实行对在技术岗位上的有职称人员每月增加20—100元的补贴;对新进矿的大学生确保其收入在800元/月以上;另外着手修缮二层约40间的集体宿舍,计划配电视、公共浴室和厨房,大大改善了新进矿毕业生的居住环境;对青年技术人员实行合理流动,既充分考虑其收入要求,又做到了人尽其才。

公司科协组织了科技人员参加了省青年科学家学术年会,我公司张卫华同志荣获“江西省青年科学家”称号,徐传辉荣获“江西省优秀青年学者”称号,胡建辉当选年会优秀论文作者。

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网络大力宣传了包括张卫华、徐传辉、胡建辉在内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了解、看望了生病的、生活困难的科技人员,给他们送去了“家”的温暖,两级科协共看望和慰问生病的科技人员213人次。

公司机关科协对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各类专业人员每年分批组织检查身体;向具有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发放血压计并给每一位科协会员发放用于保健和健身的器材和书籍;组织女科技工作者进行跳绳比赛;在公司机关开展的一系列《送温暖、送健康》活动,不仅在机关深受欢迎,而且为厂矿科协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起了个很好的示范作用。下属一些单位根据各自的条件纷纷效仿,一个能够充分体现各层次领导对科技人员的关爱,尤其是关注健康、科学生活的风气正在全公司形成。

4、办好科技咨询服务工作

科技咨询服务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它对于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稳定科技人员队伍,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弥补科协经费不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2004年,公司科协修订了《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科协系统科技咨询服务管理办法》,各单位科协科技咨询服务部严格按照新的管理办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咨询活动,全年共签定了31个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项目,营业额达一百多万元。

一年来,江铜集团科协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科协人员的肯定,科协工作也顺利地通过了公司党建质量体系的内外部审核,没有任何观察项和不合格项。但仔细分析起来,科协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所属各单位科协发展不很平衡,有的单位有专职科协干部,有的单位没有,有的单位经费充足,有的单位经费紧张;有的单位进入破产程序影响到科协工作的正常开展等。今后,我们将通过努力,尽量克服以上不足,把科协工作开展得更好。

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1、各级科协干部以良好的工作姿态和工作成绩赢得了各级党政领导对科协工作的高度重视;

2、通过有效的“讲、比”活动逐步搭建起公司科技人员的奖励平台;

3、不断创新,赋予“科技工作者之家”创建标准新的内容,增加灵活性、可操作性,使创建“科技工作者之家”活动更加充满活力。

2005年度工作设想

一、将“讲创新、比奉献”的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

1、按照修订后的评审程序组织好2004年度的公司级优秀“讲、比”项目的评审和奖励;

2、组织好2004年度获奖优秀“讲、比”项目的宣传活动;

3、加大对2005年主业、多经企业立项项目的立项审查,继续重点监控,保证节点控制;

4、结合运作三年的实际,研讨、修改奖励条例,使之更趋于成熟。

二、坚持以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为中心环节,突出服务主题

1、修改创建“科技工作者之家”的评审标准;

2、拓宽“建家”活动的工作领域

1)开展科技技能竞赛活动;

2)加大学术交流与专业研讨的力度;

3)组织好科技讲座与论文交流;

4)继续做好关注科技工作者健康的工作。

3、年末按新办法组织评比与交流

三、组织好第三个“江铜集团科技节”和第十三个“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

1、要切实抓好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的活动,以体现“建家”活动的主题;

2、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尤其是对保健知识的普及;

3、举办各类讲座、学术交流、竞赛等;

4、对此项活动的总结评比在6月进行。

四、科协的其它工作

1、举办二期专、兼职科协干部业务培训班;

科技工作论文范文篇6

1培育和促进学术期刊成长

培育和促进科技学术期刊不断成长,是主编的重要责任。如果说,科技学术期刊是一个容纳科技创新的平台,那么,主编显然要承担起培育和促进期刊成长的责任,培育和促进这个平台的成长。如果你是一位主编,你一定想让这个平台能够容纳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的科技创新。为此,期刊在科技界科技创新圈子中的各项功能都必须得到充分的培育,这是主编的职责。主编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他也不仅仅是领导期刊编辑部的编辑工作。为此,一年又一年,学术期刊要不断成长:小平台成长为大平台,影响较小的期刊成长为影响较大的期刊。就说《安全与环境学报》吧,2001年第1卷第1期容量只有64页,到2020年第20卷第6期已有459页,全年达到2504页。科技学术期刊这个平台的长大也不仅仅是做大,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长高和体质量的增大一样。我们都知道,在科学技术的研究方面,国家的经费投入数量很重要。经费增加了,成果也就多起来了。2019年我国的科技投入已经超过2万亿元,达到22143.6亿元,在国际上稳居第二。这个数据比2018年增长12.5%,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23%。值得指出的是,在科研投入逐年增加的同时,科研体制、机制、制度、机构、人才队伍以及重大研究课题等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这中间的改革和变化,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而且是科学技术有机体品质的提高和成熟度的增强。中国科技界从“科学的春天”那年开始,长大了、变强了。作为科技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学术期刊不能弱而不强,也不应长得太慢。承载新世纪新时代的科技创新是科技学术期刊的历史使命。如果它缓慢地成长,或甚至停止长大,这个历史使命就会落空。要从科技期刊各个要素的角度推进期刊的发育成长,就像由人的各种器官、部分等组成的各个人体必需体系的发育。人的器官、部分等从一出生就在发育、长大,科技学术期刊的各个要素也要从一个期刊的诞生之时起,逐渐发育成长,不能总是处于幼儿阶段,一些要素从来不作改变。实际上,科技学术期刊不仅仅是由学术论文组成的,它的构成要素包括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内容的科学合理展开与发表、作者队伍、审稿队伍、读者群,这些要素有一个明显的共同要求———哪个要素都不能缺失,也不能有缺陷,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学术期刊的科学技术创新的平台。说到培育期刊成长,主要就是各个要素统一在科技创新意义上的共同成长。质量成长、质量发育就是科技学术期刊各要素不断成长的核心内容。

2认清和重视学术期刊

“本体”10多年前我接手《科技导报》主编工作时,要求编辑部在各专业各学科正在搞研究做实验的科技工作者中寻找作者和他们的论文,发表他们的新成果。这个要求一下子打破了刊物已经逐渐固化的作者圈以及日益政论化的论文内容。建立与科技界本体(即广大科研人员)的广泛联系,这是我当时首先想到的。思考一点“本体”问题对于主编的工作是有益的,因为这样的思考会影响到主编的工作对象。科技学术期刊的本体是什么?在哪里?对此,大家当然会想到学术论文。的确,一个期刊的日常工作就是处理与学术论文有关的许多事务,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即没有学术论文就不会有学术期刊。这当然没有错。可是,这其实没有回答“本体”问题,因为我们不会说办一个学术期刊仅仅是为了帮助大家发表学术论文。这还不是回答“为什么要办期刊”的正确答案,尽管有一些作者可能就是这样想的。我们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有2个主要的目的[4]。学术论文要发表的时候,总是因为研究有了新的成果。这些成果多数是新的理论、规律。从自己科研的成果中,发现科学的、工程的、技术的规律,这是我们发表学术论文的重要初衷之一。从科技界的学术交流和学术积累考虑,发表学术论文是为了交流和积累。虽然说科学技术的研究最终要化为一种个人的活动,至少对大多数专业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来说是这样的,但是,科学技术上最后成功取决于集体的努力,这中间包括具有各种互补技能的科技工作者,以及由他们组成的巨大的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的协作和互动,被认为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重要区别之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取决于思想的共享、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发现,但还要取决于全世界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对话,以及科学共同体的积累。积极发表能为这种交流、对话和积累做出贡献的原创性学术论文,也是我们发表学术论文的重要初衷之一。在科技工作者、学术论文和学术期刊三者中,科技工作者是这三者的本体。一位主编最重要的任务,可以说是以人为本、运营期刊。主编建设期刊的第一要务,是注重科技工作者作用的发挥,培养好作者,发表好论文,办出好期刊,促进专业发展与这三者的完美融合。专业科技工作者是专业学术期刊的“本体”。认清两者融合后的全景图像,对于促进期刊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期刊是一个科学技术百花园,那么,主编就是这个百花园的管理人。科学管理很重要。投稿人是谁?百花园需要各种花、草、树木,那么投稿人就是花草树木、百花园所需之物的提供者。审稿人是谁?编辑是谁?百花园的花卉需要设计、培育,布局也需要设计,园林、环境、植物、水系等科普需要讲解员,保护林木等需要护林员。审稿人、编辑就是这些人员。读者是谁?百花园中人来人往,读者就是这些人。虽说一花一木都很美丽,但百花园就更美了。今天,科技学术期刊百花园有一个明显区别于其他种类期刊的特点,即所有这些投稿人、审稿人、办刊人、读者其实是同一批人,他们处在一个专业性、学术性非常强的科学共同体中。科技学术期刊其实是这个圈子的“窗口”。科技学术期刊百花园的另一个区别于其他种类期刊的特点,是他们从事着同一个专业、学科中的科学技术研究,他们从事研究(包括发表学术论文)是为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创新是他们共同的(同一的)崇高使命。对于主编来说,对于期刊来说,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层次上开展与科技工作者各种形式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主编要以人为本办期刊。与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成为好朋友,成为知心人,是一位主编崇高的任务。办刊人、编辑人员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技术研究者,仅仅成为科研人员的朋友是不够的。他们在期刊内、编辑部中,要时时关心、研究、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之所以要这样,一是为了服务于科学共同体的宗旨,二是为了服务于研究人员,三是为了淘汰落后的研究。在本专业、本学科的范围内,世界的前沿在哪里,学术的焦点在哪里,难题的关键找到了没有,谁在攻关,不妨讨论讨论,用文字记录下来,提供给大家。而且这往往同时回答了“期刊应该发表什么样的学术论文”这个问题。这种能力也是与一流学术期刊相对应的。在以人为本的方向上做得越来越扎实、全面,办好一个期刊、进而把它办成一流学术期刊的目标就不难实现。

3把学术期刊办成读者看得懂的刊物

发表在科技学术期刊中的学术论文要让读者看得懂,这也是主编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说科学技术论文中反映的科研成果是科技工作者献给祖国、献给人类、献给时代的一颗颗“珍珠”,那么如何“采珠”值得主编重视。这与科学技术传承有关。科学技术需要发展,需要创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传承,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没有发展。发表学术论文是传承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被阅读”。学术论文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能被阅读”,被科技工作者作为科研工作资料阅读是学术论文重要作用之一。众所周知,阅读学术论文、学术专著、专利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形式;阅读最前沿的学术论文,研究人员就可以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为此,主编要让读者看得懂学术期刊中的论文。看不懂的学术论文太多,是当前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不是读者专业水平有问题,而是论文中隐藏了太多的必要信息。一流仪器设备打印了结果当然值得高兴,但是没有讨论,你甚至不知道这个结果的重要性。许多时候,你不知道论文中的结果是否可靠。更为关键的是,你可能无法重复论文的研究,无法得到或重复论文的结果。在我当博士生写学术论文时,会得到学术期刊提供的写作指南,并且一直被告之,所写的论文要让博士生们看得懂。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这样的要求了。学术论文和博士生之间的关系也很少有人思考。其实,学位制度的实践一直很有分量地告诉我们,博士生是专业传承的最重要的群体。今天的博士生,就是明天学科、专业、行业的领军人才。科技学术期刊的主要读者群之一是博士生,一定要有为博士生群体服务的思想,而且这种服务不应只停留在发表他们的学术论文层面。主编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期刊办成本专业刚刚进入科学技术“殿堂”的人们(博士生们)看得懂、学得明白。学术期刊内容要让做相同或类似课题的博士生看懂,使博士生愿意拿起来阅读,千万不要让博士生们望刊兴叹:“啊,这个期刊水平真高,我的水平太低了,看不懂啊!”

4把学术期刊办成新知识的积累平台

在科技界,一个问题的解决或者学术成果的出现,总是呈现这样的图像:后一篇论文把前一篇论文的工作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或者一小步。这里说的“后一篇论文”,指的是学术期刊正在发表中的论文。后续的研究者也以同样的方式往前推进。从这里可以看出学术期刊的作用和重要性,它为新知识、新理论的出现提供了展示和积累的平台。过去,出现这样的2篇论文可能需要10年甚至数十年时间,而现在很多专业也就只需一两年,甚至不足1年。这些论文仿佛一条学术发展和传承之“链”,我给它取个名字叫“学术链”[5-6]。这“后一篇论文”当然是主编们希望自己的期刊发表的。这里,重要的是期刊要反映“前一篇论文”,即使这篇论文并不发表在自己的期刊上。这就涉及了学术论文的引用。学术论文被引用的真正意义,是“珍珠”被传播和被继承,也就是成为一个课题的“学术链”中的组成部分。要鼓励学术论文作者一边对自己的成果有正确的认识,成果是“向前的一步”,一边在论文中要用“首次”“第一篇”“第一人”“里程碑”“标志性成果”等,评价发表在自己之前的论文。写好这样的学术评论句很重要。你写了别人的成果,肯定了成果的意义,别人才会写你的成果,肯定你的成果的意义。这是被具有相同专业才华和科学资格的专家的认可。由于绝大部分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做法,这就意味着一个规律的存在,说明在科技界学术交流中存在着一个“同行认可价值体系”[7]。要努力让科技学术期刊正在发表中的学术论文成为“学术链”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同行认可价值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要重视对学术论文中同行工作的准确引用和评价。要准确运用学术评论句,这是对科学技术成果进步性的判断。我们哪怕用千金万银来构建的所谓“第三方”评价,都不可能代替你的同行们在他的后续发表的论文中用学术评论句对你的成果进行的评价,以及他的成果对你的成果的推进所带来的巨大荣誉。学术期刊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平台上出现的“学术链”越多,期刊发挥的作用和贡献就越大。

科技工作论文范文篇7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第二次全市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回顾全市“十二五”以来的水利科技工作,表彰先进,交流经验;安排部署全市“十二五”水利科技工作,进一步调动全市水利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的积极性,继往开来,拼搏进取,不断提升水利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开创我市水利科技工作的新局面,支撑和引领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这次会议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得到省水利厅和市科技局、市科协的大力支持。各级领导莅临指导今天的会议,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一、“十二五”以来全市水利科技工作的成就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水利科技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支撑,引领发展,在学术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推广、成果转化和科普宣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获得省、市28项科技进步奖和农业技术推广奖,“科技兴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归纳起来“十二五”水利科技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科技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明显增强

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我市水利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工程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用强力推进水利科技进步来支撑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人饮工程、农田灌溉、节约用水等民生水利建设方面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提高了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技术含量。例如在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各县区都使用了环保、无毒、安全的PE、PPR管材;岐山、陈仓和金台等县区在输配水环节采用供水系统变频恒压自动控制系统;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使用既方便了管理,又经济实惠,安全可靠。在农田灌溉中,积极推广浅湿灌溉技术和复合式防渗渠道及U型渠道防渗技术;全市在果园和蔬菜大棚采用了低压暗管输水技术、微喷灌溉技术,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31万亩。二是推广应用了土工膜防渗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水库存在的渗漏问题;推广应用了虹吸式放水涵管技术,显现出造价经济、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易于调控的特点。对堤防坡面和基础采取宾格网笼石防冲和雷诺护垫防护措施,既降低了工程造价,又增加了堤防的强度,把江河堤防建成生态堤防。三是推广应用水保生态新技术。①在小流域治理中,推广应用沟道生物治理技术,栽植水保林采用“三埋、二踏、一提”,泥浆蘸根,树盘地膜覆盖技术。城郊水保生态项目建设中,重点推广应用了陡崖绿化、泥浆蘸根、化学保水剂、树穴地膜覆盖等造林技术,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取得了城郊水保生态建设的好效果。金台区《水土保持技术在城郊生态建设中的推广与应用》成果,获2011年市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2012年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三等奖。②在水土保持经济林果品种选择上,大力推广栽植了省水土保持局推荐的美国卡特杏和市外国专家局推荐的新疆薄皮核桃、日本三水梨和美国大樱桃等品种,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③采用“拦、挡、排、护、整”等防护措施,推广水土保持先进技术。针对矿山、道路建设多处于岩石破碎、土壤疏松的土石山区,易造成点、线、面多种形式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形成地表陷落和山体崩塌,诱发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灾害等生态问题,市县水保科技人员通过规划设计,将项目区划分为不同的治理区,分类施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应用新技术,有效提高了水保项目的科技含量。四是运用建设生态水利和景观水利的理念,设计建成了一批河道拦河闸景观工程。继市区清姜河、金陵河橡胶坝建设之后,近几年有关县先后在嘉陵江、安河、杜水河、千河和七星河城区段建成了不同型式的拦河闸工程,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新型的水利工程和水利风景区的形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体现了“人水和谐”、亲水、爱水的氛围。五是实施“科技兴鱼”战略,推进全市渔业科技进步。①积极承担科技研究项目。先后完成了《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推广》、《区河流水养殖技术推广》等科技项目,推广面积6000亩,累计获得渔业产值4.2亿多元。期间有一项成果获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成果获市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二、三等奖。②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全市有冯家山水库渔场等六个渔场被认定为全市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③充分发挥商品鱼基地龙头带动作用。眉县槐芽渔场和第五村等大型渔场,养殖水面仅占全市的4%,但年产量却占到全市的22%,实现了高产高效。④加快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先后引进史氐鲟、黄金鳟、螃蟹、草金鱼、美国大口胭脂鱼等新品种,全市累计引进新品种30多个,驯养繁育均获成功。冯家山水库管理局《史氐鲟鱼养殖技术引进推广与应用》成果,2009年获市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2011年获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凤县采取协会加养殖户相结合的驯养繁殖模式,使大鲵人工繁育获得成功。⑤相继建成了陇县秦岭细鳞鲑部级自然保护区、凤县渔业种质资源部级自然保护区和太白县湑水河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省级自然保护区。

(二)调研咨询为决策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向省水利厅和省水利学会推荐水利入库专家18名,向市政府推荐应急决策专家2名,向市科技部门推荐入库专家10名;今年9月,市水利局建立了66名科技人员组成的全市水利系统专家库。市县两级水利局组织专家参加省、市、县涉水技术项目技术咨询和技术成果评审鉴定达86项次,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其中比较大的项目有大唐热电工程,310国道、宝天高速、宝汉高速跨河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多处水保生态治理工程,多处水电站工程,城市建设中的桥梁、供热、供水等涉河工程,多处城乡供水建设工程等。市老科协水利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发挥余热,调研踏勘我市规划建设的“引嘉济渭”跨流域调水工程方案。踏勘调研了支流通关河的水资源综合开发规划,为水利建设出谋划策。

(三)水利科普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全市水利系统认真地开展了科普知识宣传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全市水利工作又快又好地发展。一是持之以恒地开展科普宣传。市县两级水利局积极参加了全市组织的第十三至十七届“科技之春”宣传月和“三下乡”大型集中示范活动,开展了以水利系统为主导的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一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全市水利科技人员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先后组织了“保护母亲河”万人签名活动、水法规知识答题竞赛、以“爱水、乐水、知水”为主题的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水法规和涉水知识宣传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市水利局和市水利学会的“科技之春”宣传活动连续五年被市委办市政府办评为先进单位。二是积极开展水利科技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提高水利科技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市县水利局组织科技工作者为各级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撰写推荐学术论文36次,共征集推荐学术论文近600篇,平均每年110多篇,其中70%的论文被举办单位采用。向省上举办的“优秀水利科技论文”评奖活动选送论文85篇,其中45篇获奖。向市第十一届至第十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奖活动征集推荐优秀学术成果(论文)110项,共获得市政府奖励成果45项。向社科联举办的优秀社科调研成果奖推荐调研成果10项,其中有4项获奖。三是举办大型学术研讨会,专题研讨水事问题。在全市“学术金秋”活动中,市水利局举办了5次学术研讨会,先后就冯家山水库水资源保护问题、水利与实现三个率先问题、水环境与水文化建设问题、水利旅游问题和水权与水市场问题,邀请水利部原副部长索丽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佩成教授等数十名国内著名专家作学术报告,同时邀请我市有关部门有建树的科技工作者交流发言。从2010年起,由市政府主办、市水利局承办的“水论坛”,影响力逐渐增大,引起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此论坛成为全市水利科技的一个品牌,成为研究工作,总结经验,开创水利科技工作的一个新的前沿阵地和理论殿堂。四是深入调查研究,开展市境内江河水系探源活动。近年来,市水利局组织全系统的科技干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江河探源活动,先后考察了黄河、、嘉陵江、汉江、漆水河、泾河、千河、石头河、通关河、雍水河、小水河、金陵河、赤沙河和香泉河等数十条河流的源头。通过这些溯源寻根活动,查看了诸条河流源头现状;掌握了市境内主要江河的水资源、水能资源存储和开发利用的第一手资料。2012年8月下旬和今年6月初,市局和市防汛办有关同志两次乘飞机对全市的主要江河和水利工程进行了航拍照像,获得了近千张航拍照片资料,为进一步科学整治全市江河提供了宝贵资料。五是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向社会宣传普及水利知识,宣传水利信息。开办的“水利”网,共设“水利动态”、“政务公开”、“水利论坛”等11个栏目。六年来,共市内外水利信息4000多条,刊登涉水散文600多篇。在《日报》不定期举办“水利专刊”,截至现在开办了30多期,研究探讨了人民群众关心的水利热点问题。今年又创办了水利科技类《水务》季刊,为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搭建了探索创新、学术交流、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水平的有效平台。六是整理成果,选编出版水利科技和水文化建设书籍。从2010年起,对全市水利科技工作者公开发表或受省市奖励的涉水论文和文稿精选编印成册,编辑出版了《水利论策》(卷一)(卷二)(卷三)系列丛书,共选编论文和文稿281篇,计207万字,共印6000册,《水利论策》(卷四)正在选编之中,年内即可出版发行。编撰历时整两年的《江河水库大典》收录和记述了市境内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62条河流和已成的76座大中小型水库,出版发行后深受社会关注和读者欢迎,已成为水利建设必备的工具书。大型水利画册《水润》共收集照片246幅,以实实在在的水利工程和管理事业反映现代水利的全貌,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史料性。今年8月,全面记述“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间,水利抗震救灾全过程的《汶川特大地震水利抗震救灾志》,经过编撰人员的辛勤努力正式出版发行,全志共11章51节,计31万字。与此同时,选编的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撰写的优秀散文集《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和《在水之涘》从2010年起相继出版发行。这三本书共收集选编优秀散文320多篇,计120多万字。以上九本书籍的出版发行对我市水利科技创新和水文化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科技队伍进一步得到壮大

“十二五”期间,全市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形成了多渠道、多方式努力营造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为了把工作经验上升为规范的制度,我们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市水利系统科技进步及科技推广奖励实施细则(试行)》、《市水利系统优秀科技学术论文奖励实施细则(试行)》、《市水利系统科技工作奖励实施细则(试行)》、《关于做好市水利系统科技奖项申报工作的通知》、《市水利系统水利专家库管理暂行规定》,这几个文件对促进全市水利科技创新和浓厚学术交流氛围起到了“助推器”和“加油站”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科技人员自主创新、为水利事业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二是不断开展在职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举办短期培训班,内容涉及水利业务的各个方面。五年来市水利局系统举办各种培训学习39场,共接受培训1980人次。今年7月,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处投入近7万元,组织26名职工赴西安理工大学参加省水利工程协会举办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培训班,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实践。市水干校共举办水利系统技术工人等级培训10余期,累计培训学员达1200余人次,千阳、凤翔、岐山和凤县等县积极开展了各类人才培训、学历教育等,提高了水利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新增水利工程师156名,高级工程师47名,有4名科技干部被市政府授予“拔尖人才”称号。三是狠抓了水利学会组织建设。从2005年开始,市水利学会相继成立了市水资源、水工程管理、勘测设计施工、水土保持、水产渔业五个专业委员会,近两年又成立了水文化专业委员会和摄影专业委员会,以上这些专业委员会对上与省水利学会18个专业委员会对口,对下开展各自的业务工作。市水利学会冯家山水库管理局分会和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眉县、凤县、千阳县相继建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水利学会组织。五年来,全市共发展省水利学会会员125名,市水利学会会员149名,全市水利学会会员达到766名,壮大了学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

(五)取得了一批重要水利科技成果

冯家山水库管理局《史氏鲟养殖技术引进推广与应用》、金台区《水土保持技术在城郊生态建设中的推广与应用》分别获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三等奖;眉县水利局和市水产站参加完成的《省水产名优品种繁育及养殖技术》获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冯管局、市水产站、市水电设计院和凤翔、岐山、陈仓、陇县、眉县、金台、扶风、渭滨等县区水利局完成的28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得市政府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和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二、三等奖。先后有300多篇优秀水利科技论文和学术成果分别受到省政府、省水利厅、省水利学会和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市水利局连续四次被省水利厅评为“优秀水利科技论文评选组织奖”获得者。市水利学会2010年被省科协评为三星级学会。

“十二五”期间全市水利科技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水利科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引领未来;水利科技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为主线,才能支撑发展;水利科技必须以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建设为重点,才能重点跨越;水利科技必须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才能自主创新。

“十二五”期间全市水利科技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市县水利部门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指导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科技工作者爱岗敬业、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水利局向长期以来关心重视水利科技工作的各级领导,向艰苦努力、无私奉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凝聚心智,突出重点,努力完成“十二五”水利科技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我市在“十二五”期间的水利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要求相比,还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全市缺乏科技创新的长远规划,或者说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还不具体。二是全系统科技水平总体还不高,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成果不多。三是科技精英和技术拔尖人才成长缓慢,这与我们行业所处的“基础产业”地位很不相称。四是水利科技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县区之间、单位之间差异较大,甚至有些把科技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事情。五是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机制、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科研经费不足和科技人才缺乏等原因。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给我们绘制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未来五年是全党全国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年,是科技兴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关注民生的五年。是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规划,坚持“四个第一”、推进“五大突破”、建设“八大工程”、实现“三个率先”的五年。全市水利科技工作目标任务艰巨,使命重大。充分认识加强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切实把水利科技创新摆在水利工作的突出位置,努力把我市水利科技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明确“十二五”期间水利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

在今后五年到十年,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技兴水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及我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依法治水、科学治水。紧紧抓住水资源分布不均、干旱洪涝灾害频繁、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重大水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以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支撑和引领水利可持续发展。

(二)夯实“十二五”期间水利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市水利科技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防汛抗洪减灾技术研究和推广。要进一步强化江河整治、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局部暴雨洪水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同时加强全市雨情、水情、汛情、水文气象的监测和预报、防洪决策指挥系统建设,防洪应急预案的编制等非工程措施,提高防洪减灾的综合能力。

2、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的科技创新。围绕全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标,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运用、雨洪资源利用和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以及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和技术推广。

3、强化农村水利科技创新与应用。大力推进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引进、消化和自主到位,加强灌区节水改造、节水灌溉制度和节水技术的研究。积极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水环境治理、城市水保和小流域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4、加强水利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要根据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安全保障、水利现代化建设需要,通过科技成果示范工程和示范园区,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要充分利用国家以及省部级各类科技推广计划,有重点地推广对行业、地区水利科技进步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采用举办科技培训、技术交流、产品推介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因地制定地大力推广水利信息化、城乡饮水安全、节水灌溉、农村水电、城市与工业节水、水生态和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水质监测、现代水利施工工艺、水土保持的实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

5、加强水利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十二五”期间要通过科技下乡、科普宣传、科技示范园区等方式,采用多种媒体手段,广泛传播普及水利科学知识,培养广大群众的科学观念,增强亲水和节水意识,营造促进水利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十二五“全市水利科技攻坚重点

确定全市“十二五”水利科技重点项目要紧紧围绕全市水利建设计划,参考国内、省内水利科技发展水平,结合我市的实际,抓好以下水利科技重点工作:

1、水源工程。围绕全市10项水源工程建设任务,市县两级勘测设计单位要用“人水和谐”的新观念,运用先进的测绘仪器和先进的设计方法,精心策划,精心设计,拿出科技含量较高的前期成果。石头河库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要科学地管理工程施工,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坚持“四制”,坚持高质量,力争把石头河水库引水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10项规划水源工程所在县区水利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路谋划项目,用只争朝夕、精益求精的作风抓紧工作。

2、防洪保安工程。各县区水利局和市县两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要以提高河流、水库防洪标准为重点,加快和提高防洪抗旱的信息化程度,大力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指导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江河整治,提高防洪抗旱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科技含量。

3、节水灌溉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各县区水利局和各灌区管理单位要紧紧围绕建设节水型农业的目标,采用新技术、新设施、新产品,扎扎实实抓好农业节水灌溉工作。冯家山水库管理局还要做好灌区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为水库水量综合调度提供理论依据。

4、流域治理和淤地坝工程,抓好水保生态科技研究。各县区水利局和市县水土保持工作站要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的水保治理技术,积极引进可靠的适生水保生物,以保证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快速稳定发展。

5、城乡供水工程,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建设步伐。各县区水利局和市人饮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要积极采取新技术、新产品,指导全市人饮工程建设。对新建人饮工程在水源选择上要充分利用小型地表水,坚持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坚持“四制”施工。对已成工程要积极推广科学的管理方法,保持工程的永续利用,把这项惠及万民的事情办好。

6、清洁能源小水电工程。各县区水利局和已成水电站管理单位要十分重视小水电科技工作。首先要做好江河水能普查与开发规划,避免水能资源的浪费。对在建工程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保证工程质量。对已成电站要加强科学管理,要象陇县水电公司那样开展技术革新,推广引用先进技术,确保电站安全高效运行。

7、全市水利风景区建设。全市水利风景区建设,要依托资源优势和禀赋项目,建设单位要认真学习推广凤县和冯家山水库管理局的经验,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提高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科技含量,获取优化水利生态环境、扩大水利服务领域、提高行业效益的多赢效果。“十二五”期间,全市15个水利风景区争取都建成省级以上景区。

8、“科技兴渔”工程。以改善水产养殖环境、提高水产品质量和渔业经济效益为目的,增加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水平和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各县区水利局和市县水产工作站要继续引进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名优特水产养殖品种,加强鱼病防治研究和水产品市场监管。与此同时,要重视全市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人工繁育的科学研究,确保人工繁育成功,要增加大鲵和秦岭细鳞鲑保护工作的技术含量,争取保护区换代升级。

9、水权水市场建设。认真贯彻市政府66号令,抓好水权制度建设和水市场建设的研究,加强节水型社会机制和体制的创新,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新路子。

10、水工程管理体制和机制。要根据我市水利建设的实际,加强管理科学的研究,提高工程的使用效益。要加强基层水务管理体制的管理,研究基层水务体制的运行规律和工作机制,打好水利基础。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提高运行水平和效益。加强中小型灌区灌溉制度的研究,向管理科学要效率,要效益。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十二五”水利科技工作再创新辉煌

搞好“十二五”水利科技工作,关键在领导,重点是投入,基础是人才和队伍。

一是加强对水利科技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重视科学技术工作,把水利科技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市县区水利部门要实行一把手管科技的工作制度,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解决科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市县水利科技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登记制度,建立起一套面向未来、衔接平顺、公正合理的科技评价体系。加强科技奖励工作的指导,建立客观、公平的评审制度,充分发挥科技奖励的激励和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水利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要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优势,加强水利行业科技管理,促进全市水利科技工作上下联动、协调发展。要加强水利科技管理机构的自身建设。没有恢复水利学会的扶风县、陇县、太白县、麟游县和金台区、渭滨区要按照《市水利学会章程》的规定,必须在2011年5月以前建立县区水利学会组织,这件事请这些县区的水利局领导予以重视。

二是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水利大业,以人为本。各级领导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和管理办法,完善保障措施,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为人才的快速成长和有序流动创造条件。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选拔工作,高起点、严要求,建立完善淘汰制度,实行动态管理;要大力加强年轻科技骨干的培养,为其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和与院校结合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强对科技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学历培训。要广纳贤士,惜才爱才,关心科技人才的生活和工作。各县区要十分重视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同时要重视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热忱支持各级老科协的工作,为他们发挥“余热”提供条件。

三是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水利科技投入。市县要做好工作,争取有一定的项目列入各级科技项目计划,同时积极参与实施国家与省市相关科技计划,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经费投入。要根据水利基建规划、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水利科技需求,在水利基建投资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本项目和重点项目研究的投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因地制宜的落实好“工程带科研、科研为工程”的措施,在水利建设基金、农水经费、工程岁修经费、水土保持治理费等经费中争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相应领域水利科技项目的研究推广。结合水利工作重点和生产实际,与水利维护管理、技术改造、水资源管理等工作相配套,在河道采砂管理费、水资源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收入中,视经费使用情况,适度安排科学研究经费,用于水利科技创新工作。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水利科技创新的投入,特别是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对水利科技创新的投入。凡经科技创新所产生的效益归投资人所有,通过几年努力,逐步形成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多元化资助水利科技创新工作的格局。

科技工作论文范文篇8

高校是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科技人才和民族复兴力量的摇篮。在2020年12月1日教育部召开的“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介绍,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务,建设了6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均占全国80%以上,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高校创办的科技期刊可以依托本校学科优势,全面系统的展示本校科研学术成果,成为培养人才和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1]。当今英文仍是国际通用的学术交流语言,英文论文在国际上更容易被传播阅读,所以高校英文科技期刊便肩负起向国外科技工作者展示中国科研成果,并把国际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研究成果介绍给中国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从1978年我国第一本高校英文科技期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英德文版)》创刊以来,我国虽然陆续出现了大量优秀的高校英文科技期刊,但与高校每年优秀科技论文的产出量仍不相匹配,大量优秀科技论文成果不断外流,说明高校英文科技期刊对国内作者的吸引力还不够,整体实力有待加强[2]。近年来,国家逐渐意识到大量科研成果外流对我国的科学研究科技信息安全、经济发展等方面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3]。因此发展国内英文科技期刊,使其获得更多的优秀稿源,是现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如何提升高校英文科技期刊影响力和引导科技工作者在国内期刊提出几点初浅建议。

2提升高校英文科技期刊影响力策略

2.1融入新媒体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社交网络不断涌现。由此影响下,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开始借助社交网络拓展期刊信息的传播路径和受众对象,提升期刊信息的影响力。例如,Elsevier、Springer等出版集团旗下几乎所有期刊均可以将期刊内容或网页内容共享到Twitter、FaceBook等综合性社交网站[4]。中国作为互联网大国,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各大社交网站平台借助强大技术支撑和良好的互动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如今国内也有大量的科技期刊和高校学报注册了微博和公众号[5]。应用新媒体技术与传统纸质媒体相比有多方面的优势。例如,英文科技期刊相较于其他期刊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普性,微博、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可以通过话题标签进行文章分类,便于读者检索。在信息量巨大的自媒体时代,定位精准的推送是极为必要的,也更易得到受众的肯定与支持。使用新媒体技术,编辑可以通过直播问答,评论转发等形式增加读者、编辑和专家之间的互动,建立沟通的桥梁,以达到自身宣传和提升影响力的作用。传统纸质媒体只能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而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作者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和插入链接等方式生动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使论文内容更丰富,更吸引读者。

2.2使用专业的论文宣传推送服务

国内高校英文科技期刊要提升影响力,为了让发表的优秀论文被越来越多的人读到,还应使用专业的论文推送服务。例如,JournalofTranslationalNeuroscience是首都医科大学主办的英文刊,通过与TrendMD论文推送平台合作,将本刊论文通过其搭建的世界范围内平等交流的学术平台,根据其他读者文献查阅记录,迅速、便捷地把本刊相关文献传播给读者,扩大了该刊论文的传播速度,提高了学术影响力[6]。TrendMD论文推送平台目前已经与4500多本国际和200多本国内顶尖期刊建立长期合作,通过其推送服务期刊论文的国际曝光度和点击率都有明显提升。从目前数据来看,采用主动的论文推送服务,可以辅助期刊宣传工作,提高国内英文科技期刊国际知名度。

2.3充分发挥编委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编委是期刊的珍贵资源,他们对论文的学术质量把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的编委会成员一般都是活跃在国际学术领域的知名学者,如果能够通过他们的学术影响力将期刊宣传推广到国际学术圈,对于提高期刊国际声誉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工程院和天津大学联合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FrontiersofChemicalScienceandEngineering,通过聘请国际知名学者担任编委,负责期刊约稿和国际宣传,取得良好效果,对期刊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7]。通常编委专家工作繁忙,有时会忽略期刊工作,这就要求编辑在平时工作生活中要与专家多交流,紧跟专业研究前沿热点,积极为编委出谋划策,带动专家完成期刊相关宣传工作。

3引导科技工作者在国内英文期刊的建议

3.1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目前,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将是否发表SCI论文作为研究生毕业或是人才招聘的硬性条件,如果没有在国外相关刊物上,申请学位、基金资助及面试工作时,都会遭遇不同程度的阻力。即使目前有的院校已经给予政策支持,将国内的一些刊物等同于SCI的标准,但这种政策多数只能在本校内得到认可,如果需要在其他单位求职或是申请基金仍会受到限制,故不能激发科技工作者将论文投到国内期刊的热情。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能够制定统一的国内论文评价标准,注重对论文自身的评价,改变“以刊论文”的做法,就可以吸引我国科技工作者把优秀科技论文成果发表到国内高质量英文期刊上。

3.2编辑主动作为多渠道拓展稿源

高质量的持续稿源是提高期刊影响力的关键要素,期刊影响力高,才有更多的科技工作者会源源不断的投稿。首先,编辑部应与编委建立长期的供稿合作机制,期刊编委专家应从自身做起,带头将优秀科技在国内高质量期刊上,并将自己所在科研团队的高水平科研工作成果或一部分发表在自己编委的科技期刊上,用自身的学术声誉和优秀论文来提升国内英文期刊的国际知名度。其次,编辑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根据参会专家简介初步了解其专业背景及学术影响力,并提前做好约稿策划,通过演讲可以进一步了解其科研成果,以便后续开展约稿计划。再次,编辑在平时可以通过数据库搜索,及时发现下载率和引用率较高的文章,这样广受大家关注的文章说明学术水平较高,编辑可以尝试与作者联系约稿。

3.3建立优秀论文奖励制度

在现有政策制度下,科研经费不可用于奖励,但一定程度的物质奖励对于优秀论文的作者是一种肯定,可显著提高作者的写作热情。编辑部可以每年举办优秀论文评选活动,选出学术质量高,下载率和引用率高的优秀论文,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引导高质量的在国内英文期刊上。例如,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器械与物理研究所主办的英文期刊Light:Science&Applications,就评选了2019年度优秀审稿专家,优秀论文、高被引论文和热门论文几个奖项,并获得一致好评[8]。除了物质奖励,编辑部也要尽力为国内作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要以作者为中心,多与作者耐心沟通,在不违反编辑出版规范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作者的合理要求,最大可能缩短出版周期。作者在投稿过程中感到沟通顺畅,服务到位,也更乐于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投到国内的期刊。

科技工作论文范文篇9

为充分展示我市科技工作者近年来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促进我市学科发展和学术繁荣,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献计献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我市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根据《**市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奖励办法》,决定举办**市第八届优秀学术论文征评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范围:

**市市属、县(市)区属各学会、协会、研究会会员;有关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

二、征文内容:

理、工、农、医等自然学科、交叉学科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创新观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

三、征文要求:

1、参加本届优秀学术论文征评的论文是本人于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在有关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或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交流过的论文。

2、参加评选的论文由各学会在本会评选择优的基础上,向市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推荐上报;县(市)区参评论文由当地科协组织初评后,报送市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有关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论文由所在单位签署推荐意见后,直接报送市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3、所报论文一式四份(A4纸打印件)。电子版论文在主题中须标明所属学会、姓名、论文题目发至yckpw@。

4、论文报送截止日期:2007年9月30日

四、评选标准:

1、选题新颖、科学,有独特见解,有前瞻性、针对性、可行性、实用性。论点明确、鲜明,紧扣主题。

2、论证充分严密,论证过程符合逻辑,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简练。论据准确可信,理论材料引用要具权威性,有针对性;事实材料的引用要真实,且具典型性。

3、论文要认真分析、研究工作中的经验、问题、规律和对策,在理论上有一定深度,在实践中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结论的得出自然合理,表述明确严谨。

五、评选与奖励:

1、论文按卫生、农业、教育、综合分为四个学科,聘请有关学科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参评论文的评审。

2、评选出的优秀学术论文由市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科技领导小组组长为市政府市长)颁发获奖证书,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六、组织工作:

为确保本届优秀论文征评活动顺利开展,成立**市第八届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

**市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奖励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现**市优秀学术论文奖评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不断促进人才成长、学科发展、学术繁荣、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银战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优秀论文奖的评选坚持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并重及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和经济的结合,繁荣我市的科技事业。

第三条**市优秀论文奖为市级奖,每两年评选一次。

第二章组织

第四条成立**市优秀论文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评委会)。市评委会由市有关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自然学科、交叉学科(或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学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组成。

第五条市评委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评审工作的日常事务。办公室设在**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市科协)。

第三章申报

第六条凡在**市的科技工作者和学会会员的论文均可申报,与外市人员合作的论文,我市科技工作者必须是第一作者。外市作者受我市有关单位委托承担我市有关项目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申报,但要提供委托方的证明。

第七条**市优秀学术论文奖每两年申报评审一次。申报参评的论文是评审年限范围内在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的。

第八条申报参加**市优秀学术论文奖的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准确、语言简炼、逻辑性强。

第九条凡要求参加论文评审的学会会员及有关科技人员,必须由论文第一作者提出申请,并详细填写申请表,学会会员可向所在学会申报,没有参加学会的科技工作者可以直接向市评委会办公室(市科协)申报。

第十条数人合作的论文,申报作者最多不超过5人,署名次序应与时一致;以协作组、课题组申报的论文,必须署主要完成人名字,人数不超过5个。

第四章标准

第十一条**市优秀学术论文奖采用等级制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项数额根据论文申报情况而定。

第十二条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标准为:

(一)凡在理论上、学术上处国内先进、区内领先地位,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能产生重大影响的论文;或对本学科发展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论文为一等奖。

(二)凡在某一研究领域中有创新的观点,其学术水平属区内先进、市内领先地位;或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论文为二等奖。

(三)凡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观点,其水平属市内先进、行业领先地位;或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能产生一定影响的论文为三等奖。

第五章评选

第十三条评审工作按专业评审组(初评)和市评委会(终评)两级进行。所有申报论文均需逐级参加评审。

第十四条专业评审组(或学会)对论文进行认真审阅,并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推荐一、二、三等奖。每篇论文按水平高低,得票多少列出顺序。

第十五条各评审组(或学会)在初评的基础上推荐报送一、二、三等奖各若干篇,其中一等奖不超过申报论文总数的10%;二等奖不超过总数的20%;三等奖不超过总数的30%;

第十六条市评委会根据专业评审组(或学会)推荐,对一、二、三等奖进行终评,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得票超过评委的半数方为有效。

第十七条评选获奖的论文将通过有关媒体公示。

第十八条专业评审组评出的一、二、三等优秀论文在向市评委会推荐上报时应附下列材料:

(一)收到全部参评论文目录清单1份(论文清单应包括专业评审组名称、论文题目、作者姓名、职称、单位);

(二)评审组人员名单一份,投票结果材料l份;

(三)论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封面(要有刊号)及目录l份;

(四)论文申报表、评审组评定等级、评语及论文各一式4份(论文一律用中文书写)。

第六章奖励

第十九条**市优秀学术论文奖本着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优秀论文奖由市科技领导小组发文公布,并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

第二十条市评委会办公室向获奖者所在单位书面通报获奖结果,存入个人档案,作为论文作者考核、晋升、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及参评各种奖励的依据之一。

第七章纪律

第二十一条凡申报人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及多头评奖的获奖者,由市评委会撤销有关奖励,收回证书和奖金,并通知其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获奖论文因知识产权、署名权等引起的纠纷,由获奖者承担责任。

第二十三条市评委会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评审纪律,认真执行评审标准,坚持质量第一和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团结协作,秉公尽职,按时完成评审工作。

第二十四条评审人员如有徇私舞弊行为,一经发现立即撤销其评审资格。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市评委会负责解释。

科技工作论文范文篇10

今年我局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是:紧紧围绕河防汛、工程建设、工程管理、淤背区开发、河经济和其他各项治业务工作,以解决急需技术支持的问题为目的,加强领导,加大激励措施,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科技意识,保证科技投入,调动和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以引进推广与自我研究并重为主要手段,注重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治业务和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全面提高我局治工作的技术水平。

一、主要工作任务

1、认真研究制定我局科技项目计划

通过认真调研、了解,掌握本单位科技需求,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好科技工作的有效方式。按照科技创新工作服务于各项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原则,组织各方面人员,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提出实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根据技术需求,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制定本年度科技工作实施方案,为今后的科技工作树立目标。

在做好科技项目技术研究的同时,各单位要注意对成熟技术成果的引进、转化和推广应用。除了要重视对本系统内部技术成果的引进、转化和应用外,还要结合各项工作实际,积极引进、推广、应用其它行业、其它领域适用于河防汛、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土地开发与种植等工作的较为成熟的技术成果,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2、积极完成市局下达的科技工作任务指标

“窄弯河道综合整治研究”项目负责人:孙卫军;主要科室:防汛办公室、工程管理科;“机械化抢险”项目负责人:孙卫军;主要科室:防汛办公室、工程管理科;“简易清淤船”项目负责人:王复红;主要科室:经济办公室、防汛办公室;科技推广项目“应用除草剂清除杂草技术”:防汛办公室、台子管理段。以上是市局确定的科技项目。“法兰蝶阀改造”项目负责人:于逢春;主要科室:防汛办公室、供水公司;主要科室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开展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积极开展项目研究,确保拿出成果及可行性报告。

积极参与市局重大课题研究,为河下游治理开发提供有力保障。各会员及有技术职称人员,积极参加省、市局组织的各种学术交流会,撰写交流论文,努力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单位风气。

3、加强科技调研和治理论探讨

全体干部职工要结合河防汛、防洪工程建设、工程管理、淤背区开发和经济工作实际,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分析研究各项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此基础上积极撰写科技论文或技术总结,参加委、省、市局及省市水利学会组织的论文交流,提高我局治理论的研究水平和科技论文写作水平。要求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者年底前在学术期刊上不少于两篇,技师不少于一篇,县局将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奖励。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全局范围的科技成果评选和论文交流,争取有优秀科技成果和论文获奖。

4、做好科技项目和成果申报的前期

对已经确定的科技项目要及时按照规定程序上报项目申请,积极争取上级的科研经费;已经完成的项目,要抓紧时间完成内业资料的整理,通过上级各个部门上报成果申请,争取更多技术成果奖。

5、加强科技信息服务工作

为帮助基层单位和技术人员做好科技工作,防汛办公室要积极主动地做好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及时收集、整理最新科技成果信息和相关资料,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定期或不定期通过内部办公自动化网提供给基层单位和有关技术人员,以尽快应用于具体的治实践。要注重从各报刊、杂志、互联网等信息来源获取技术资料,并进行搜集和整理。

二、主要措施

1、提高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

科技工作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各项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的重要手段。做好科技创新工作,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完成多少个项目、撰写多少篇论文,而是为了改进工作、解决工作中技术问题、提高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各级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认识,真正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提高本单位的科技工作水平。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做好科技创新工作,领导是关键,责任制落实是重点。因此,我局实行主要领导对科技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科技工作,科技管理工作主管部门明确一名部门负责人负责,各个项目要明确责任人,实行职责明确、分工负责、任务到人的科技管理机制,为我局科技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

3、加强科学思维与创新方法培养,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具备创新方法的人才,是促进治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对治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单位内部开展创新方法试点工作,培养和储备一批潜在的创新型人才;在广大职工中所开展灵活多样的培养、培训活动,促进各类科技人员掌握有效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具,增强创新素质与技能。

4、加大科技奖励,建立科技创新工作奖罚激励机制

为调动广大干部群众投身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县局将根据省、市局有关规定,在往年基础上,制定我局科技创新工作奖罚激励办法,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完善管理办法和奖励措施,鼓励大家积极参加改革创新。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实事求是,从鼓励基层人员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着手,鼓励开展全局职工的技术创新活动。一方面规定有技术职称的干部职工必须要积极参与并完成一定的科技创新项目或论文撰写,并以此作为今后职称晋级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对取得成绩的科技人员,无论什么身份,均根据贡献大小给予奖励。同时,在县局各管理段、作业队、各科室开展以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综合效益为目的的工作创新、技术,促进局各项工作的全面上水平。

5、保证科技资金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

科技投入是科研工作的必要条件,是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除要积极争取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外,要形成以上级投入为引导,各基层单位投入为主体,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通过科技创新降低生产成本,运用节约的成本用于科技创新,形成良性循环。在科技项目的开发引进研究上实行分级负责制,重点抓好治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实用性技术研究和群众性技术革新工作,进行一些能取得经济效益和解决技术问题的项目研究,争取市局以奖代补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