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调查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2:42

纪委调查报告

纪委调查报告范文篇1

一、健全机构,构建网络,使矛盾纠纷“不漏网”

建立健全了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为组长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重点排查调处全县因干部作风、办事不公开、侵害群众利益、违纪违法等方面引起的矛盾纠纷。建立了“三室二组二员”信访排查网络。即:县、乡、村有信访接待室;乡镇纪委有信访协调领导小组、村有信访调解小组;村有信访联络员,组有信访信息员。以“人员、场所、活动”为工作主线,全县共聘请由村纪检委员担任的信访联络员82人,信访信息员902人,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用于信访接待。每级落实专人全面排查矛盾纠纷,实行村级一周一排查一报告、乡镇(县直单位)一月一排查一报告,重要敏感时期实行一日一排查一报告,并印发了相关表格,定期填报,使排查工作不留真空地带,矛盾纠纷亮在明处。据不完全统计,信访排查网络建立以来,接待群众930余人次,解决信访问题90余个,排查并化解矛盾纠纷70余起,接受群众咨询解答问题1200余个,为群众办事190余件。如:宝峰镇梅树组群众对镇招商引资企业租用土地建有机农业生态示范园一事不理解、不配合,镇工作组多次和群众协调,但仍有部分群众不满意,有到县里来上访的倾向。梅树组信访信息员及时向镇纪委反馈情况,并主动介入,到各家各户收集意见,筛选出有代表性的意见在群众中通过后,再推选群众代表和镇工作组商谈,将此事圆满解决。事后该镇纪委书记感慨地说:“当初我给信访信息员颁发聘书时曾鼓励信息员积极开展工作,没想到他们真的发挥出了这样大的作用。”现在组里的群众多数在示范园工作,又学技术又有收入。

二、整合资源,主动下访,使信访受理“不落单”

在全县所有乡镇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了纪检监察岗,专设了信访矛盾协调办公室,由乡镇纪委牵头,乡镇综治、信访、司法、经管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统一受理群众的来信来访,使矛盾纠纷受理一件不落。乡镇纪委按照部门工作职责和业务范围确定受理部门和责任人,各部门矛盾纠纷协调解决情况及时报乡镇纪委备案。同时,乡镇纪委加大了协调办公室在应对重复访、集体访等重大突发信访问题的处置力度,提高了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增强了查办复杂疑难信访案件的力度,5年来协调解决复杂疑难信访案件17件。通过整合农村信访力量和资源,加大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力度,成功打造了“群众办事张嘴,干部服务跑腿”的为民亲民平台。比如,香田乡设立了“农民权益诉求中心”,专门负责收集、解决农民权益诉求。每位纪检干部负责联系2-3个村民小组,经常与农户谈心,组织农民参与集体对话、乡村干部评议、农村道德评议“三项活动”,方便了群众诉求,遏止了集体上访不断的势头,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上访不越级的格局。我们坚持每年开展“信访进农家巡回接访百里行”活动,由县纪委常委带队,下访组深入到乡镇、村、组、企业,通过定点接访、上门约访、入村走访等多种形式,访“热点”,解“难点”,有针对性地排查矛盾纠纷,受理群众信访举报,及时协调解决或查处群众反映的问题,把信访工作送到群众家门口,方便群众就地解决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5年来,县纪委干部下访达562人次,排查并协调解决矛盾纠纷156起,解决侵害群众利益问题22个。

三、强化措施,创新机制,使矛盾化解“不留患”

在矛盾纠纷化解和信访件的处理上,我们坚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抓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清理沉积的信访举报“存量”,认真解决现阶段信访举报“现量”问题,使矛盾纠纷真正化解到位,信访举报处理到位,不留隐患。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举措。一是领导靠前指挥。县纪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前抓,实行全委办信访,集中精力研究和调度信访工作,主要领导做到了四个亲自:凡反映股级以上干部的信访件亲自阅批,凡向上级报结果和纪委自办信访案件的调查情况亲自听取汇报,重点案件、久拖不结案件和疑难复杂信访案件亲自处理,需要多职能部门联合调查的问题亲自组织协调。二是有信必访。对群众的来信来访,只要是有具体内容,或有真实署名、联系方式的,特别是涉及农村基层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的信访件,一律由县纪委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不交办、不转办,确保了有信必访,有案必查,从而减少了群众重复上访现象。五年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件271件,进行了信访初核的194件,初核率达到72%。三是快查快结。对群众的信访举报,及时调查处理,采取“短平快”方式速战速决查办信访举报案件。如红岗林场一位外来承包者,上门反映该场场长张某工作作风霸道,欺压外来承包者,侵犯承包人的利益。县纪委信访室快查快结,三天时间就调查处理完结,促使林场与上访人员签订了解决柑桔承包纠纷协议,林场为上访人员补上了2300元承包土地损失费,及时化解了矛盾。四是及时跟踪反馈。对转办交办的的信访案件,进行跟踪督办,对已经有查办结果的信访件,及时向举报人反馈或通报,做到了信信有回音,件件有落实,避免出现越级上访。如去年,出现了一起多次匿名举报高湖镇永丰村村干部的信访件,我们将调查处理结果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及时进行了反馈通报,避免了群众越级上访。

2、紧扣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机制。一是矛盾纠纷层级管理机制。按性质(严重程度)、规模、化解责任将矛盾纠纷划分三个层级。对村级一般性的群众矛盾纠纷,直接由村信访调解小组进行调处,乡镇纪委负责掌控动态;对涉及乡镇和县直部门工作和业务的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部门工作职责和业务范围,由相关的乡镇和县直部门进行调处;对跨乡镇、涉及县直多部门或党员干部的重大矛盾纠纷,由县纪委统一调处。二是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机制。各乡镇和县直单位每月要对所排查和调处的矛盾纠纷进行分类研判,找出特点、规律和原因。县纪委根据各地各单位的分类研判结果,对一段时间内易发、高发的矛盾纠纷进行专项排查、调处。三是矛盾纠纷“四定一包”化解机制。对重大矛盾纠纷和涉稳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定机构、定人员、定时间、定化解方案,由县、乡镇纪委领导包案调处。四是矛盾纠纷调处回访机制。对各乡镇和县直单位上报的、已经有调处结果的矛盾纠纷,县纪委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抽查回访,实地检验矛盾纠纷是否真正调处到位,是否还存在隐患。

四、强化监督,严格考核,使工作落实“不走样”

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监督考核制度,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列入年度惩防体系检查考核内容,考核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县纪委下乡接访和受理来信来访情况。县纪委通过下访,一方面排查矛盾化解纠纷,另一方面监督检查各乡镇和县直单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落实情况。县纪委对下乡接访排查的矛盾纠纷和自身受理的来信来访进行归类,对应属于乡镇和县直单位纪检部门排查调处的矛盾纠纷进行登记,查看是否有排查记录和调处结果,分析上访原因。对未排查到位、未及时调处的,在惩防体系检查考核时进行扣分,出现集体越级上访的,该项考核得分为零。通过严格的监督考核,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得到了全面落实,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五、以工作实效促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我们采取的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一系列措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搭建干群联系的桥梁,方便群众诉求,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信访矛盾协调办公室的建立,在农村构筑起了“五个平台”:即农民利益诉求对话平台、群众权益冲突专案解决平台、群体农民生产遇困难的扶助平台、农民突发性权益的平台、个体农民生活困难的救助平台。在干部和群众之间建起了一座沟通联系的桥梁,真正用科学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上访的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纪委调查报告范文篇2

一是向市级工业园区派驻纪检监察员。为给园区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市纪委派出6名纪检监察干部进驻三个市级工业园区,具体负责园区的软环境建设,并定期或不定期到园区了解投资软环境建设情况。同时,全程陪同企业到有关部门办理各方面手续,及时协调有关单位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就某些行业和部门在机制、体制和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向市领导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今年以来,共召开各类座谈会30余次,帮助园区及企业排忧解难60余件,责成有关部门落实整改措施13条,对2个单位的有关执法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

二是认真搞好民主评议。今年上半年,组织镇处、园区及企业对全市35个执法执纪部门的服务态度、规范收费、办事效率、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民主评议,并排出名次,通报全市,对处于后5名的单位主要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对问题比较突出的4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通过评议,重点解决了五个方面问题:一是服务态度差,“生、冷、硬、横”的问题;二是办事效率低,不按承诺时限、标准办事,“推、拖、压”的问题;三是行政不作为,该履行的职责不履行、该办的事不认真办的问题;四是行政乱作为,行政行为不规范,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办班的问题;五是为政不廉,以权谋私、弄权勒索,“吃、拿、卡、要、报”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优化了全市经济建设环境。

三是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坚持从权、钱、人等方面入手,真正按市场机制运作,解决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个人化的问题,创建“公开、公平、公正”和快捷高效的服务环境。着重抓了三项制度改革:一是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不适应形势发展的审批项目予以取消;对暂不取消的予以完善;对能用市场机制代替的用市场手段来处理,增加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目前,全市行政审批项目已由原来的625项减少为377项。二是推进财政制度改革。成立了会计结算中心,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行集中核算,今年试点单位由去年的24个扩大到78个。通过实行集中核算,强化了监督职能,有效地预防了乱收费、乱罚款、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先后对绿化工程、办公自动化设备购置和车辆购置、维修、燃油等进行了集中采购,采购物品价值达1319万元,节约资金340万元。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落实选拔任用公示和试用制、聘任制的规定,不断深化完善民主推荐、竞争上岗、任前公示、民主测评等制度,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对83名科级干部的提拔任用实行了公示,有260多名中层干部实行了竞争上岗。

纪委调查报告范文篇3

将“条块结合、双重领导”的派驻纪检组(纪委)改为“纪委直接领导”的纪工委、监察分局,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适应这种新体制新机制的变化,纪工委、监察分局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握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是要正确把握处理好服从县纪委领导与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

县纪委、监察局与纪工委、监察分局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纪工委、监察分局是在县纪委、监察局的统一领导下,代表县纪委、监察局行使监督权、巡查权、受理权、调查权、建议权等权力。因此,纪工委、监察分局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权限,在受理检举、控告、申诉和开展监督检查等工作中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服从县纪委、监察局的统一安排,自觉接受其管理监督和考核。同时,纪工委、监察分局又要结合自身实际,结合管辖范围内的行业特点,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尤其是在加强对面向单位(乡镇)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构建完善惩防体系,提高监督检查实效上努力探索出一条工作新途径。

二是正确把握处理好接受县纪委内设科室业务指导与主动沟通协调的关系

县纪委、监察局内设科室与纪工委、监察分局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上级纪委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纪工委、监察分局要多主动争取上级业务科室的指导。同时,为了避免纪工委、监察分局与纪委科室之间因存在工作职能交叉,导致工作安排重复,效能低下等问题的发生,纪工委、监察分局要主动加强与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及时掌握当前工作动态,把握工作重点,协调工作安排,以便取得最佳工作效果。

三是正确把握处理好与各片区纪工委之间分工与协作的关系

纪工委、监察分局是按照“职能相近、地域相邻、业务相关”和“毗邻相近、方便工作”的原则设置的,各纪工委、监察分局之间既是一种合理的区域和业务分工关系,更是一种协作互助关系。各纪工委、监察分局在工作当中难免发生监督管理范围重叠,工作程序交叉等问题,例如一些较大的县直部门单位,既有县局机关又有驻乡镇场的基层站所,这些基层站所多数情况是人、财、物均属部门统一管理,从其业务性质和管理体制来看,必须由面向县直单位的纪工委、监察分局进行监督检查,但从其地域划分和党组织关系来看又属乡镇管理范围,特别是在执行党纪处分时,需要乡镇党委、纪委及面向乡镇的纪工委的大力支持配合。另外,由于各纪工委、监察分局人员配置不多,在开展工作时,特别是县纪委授权开展案件调查工作时会出现人员力量不足,业务能力不够等问题,因此,各纪工委、监察分局之间必须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同心协力,互补长短,整合力量,才能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是正确把握处理好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合作与互助的关系

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纪工委、监察分局要主动加强与公安、检察、审计、财政及党校、广电等部门的联系,按照相关规定互通信息,及时掌握了解管辖范围内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情况,发挥各自部门之间的职能优势,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督管理,在坚决惩治违纪违法分子方面形成强大的反腐倡廉气势和打击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

五是正确把握处理好对面向单位实施有效监督和提供优质服务的关系

纪工委、监察分局与县直部门单位以及乡镇场党政组织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纪工委、监察分局在新的工作体制下,主要职责就是监督,要在监督上体现出应有的独立性,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勤于监督,要从过去“同体监督”、“分散监督”中解脱出来,实现“异体监督”、“集中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要强化工作举措,完善相关制度,力求取得监督实效。在强化监督检查的同时,又要找准反腐倡廉工作服务改革,促进发展的切入点,重点要加强对面向单位(乡镇)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督,促进干部作风的根本好转,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要认真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切实保障民生,维护民利,促进一方和谐,维护一方稳定;要加大督查工作力度,为面向单位(乡镇)各项重大工作任务的落实提供纪律保障。

纪委调查报告范文篇4

“隐性腐败”,是相对于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贪污贿赂、买官卖官等“显性腐败”的一种腐败行为。隐性腐败具有“隐身”的特点,隐蔽性强,常常包着人情的外衣,打着礼尚往来的幌子进行,不容易被发现;温和性重,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和披着温情面纱,使官员在不知不觉中突破法律底线;腐败手法变化莫测,名目种类繁多,信息贿赂、感情贿赂、干股分红、期权交易等都属于隐性腐败。但是,“隐身”性能再好的腐败也是“万变不离其宗”,最终是要和利益挂钩的,是行贿者用各种手段与受贿者进行利益交换的行为。因此,治理“隐性腐败”必须强化“零条件”执行、“零距离”监督、“零容忍”查处的“三零”工作机制,才能使其最终暴露在阳光之下。

强化制度执行“零条件”机制。近年来,中央和有关部门陆续出台若干规定,如《廉政准则》在8个方面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52个“不准”,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查办严重行贿犯罪力度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查办严重行贿犯罪的力度,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贿、国家工作人员为跑官买官行贿、危害民生的行贿等八类行贿犯罪案件,被列为严肃依法查办的重点;中办、国办先后颁布《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和《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对加强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管理提出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等。“零条件”执行好这些制度,是应对“隐性腐败”有力武器。重点要把制度执行的强制性、示范性、平等性统一起来。一要具有强制性。制度没有强制性就只能是口号,没有约束力。要根据制度设计的主要精神进一步明确落实的责任主体和执行机构,进一步细化惩处措施,确保制度执行的可操作性。二要发挥示范性。邓小平同志指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干部的示范作用就是落实的决定因素。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带头执行制度,做到先正己再正人,以身作则当好表率。三要保证平等性。不管是党员还是群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制度执行面前都必须人人平等,一视同仁,严格杜绝“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现象发生。

强化管理监督“零距离”机制。逐步构建起包括行政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在内的完善、强大、严密的监督体系,用好“放大镜、望远镜、透视镜”等必要的监督手段,实现“零距离”监督。一要用好放大镜。对干部的监督要扩大范围,从八小时内扩大到八小时外,从工作扩大到生活。从过去发生的隐性腐败案件来看,隐性腐败之所以能隐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干部的监督范围不够大、不够广,只有让干部全方位进入监督范围,隐性腐败才会现身。二要用好望远镜。党员领导干部不可能时时都在反腐部门眼中工作、生活,因此,治理隐性腐败必须要有望远镜,并用好望远镜。反腐部门的望远镜就是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说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有了群众的监督,官员无论到了哪里,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会有无数的眼睛盯住他们,都能及时地被发现。三要用好透视镜。所谓透视镜,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就是其中之一。领导干部的重大事项,如财产包括本人从事讲学、写作、咨询、审稿、书画等劳务收入,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投资非上市公司、企业的情况等,都要向组织申报。凡是发现有疑问的都要认真审核,真正起到透视作用。

强化严处“零容忍”机制。由于隐性腐败的“隐蔽性”、“温和性”等特征使得社会对“隐性腐败”的容忍度较高,就算是发现了某些腐败现象的端倪,也是听之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因此,要紧紧抓住案件线索、办案机制、综合协调三个关键环节,用“零容忍”的态度、铁一般的手腕让那些具有“隐形功能”的腐败现象暴露在阳光之下。一要抓线索,努力拓宽案源。发挥信访主渠道作用,扩大案件线索来源;继续实行网上举报,鼓励实名举报举证;开展领导干部集中接访活动,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同时还注意从执法监察、纠风治乱、专项检查等日常的监督检查中获取案件线索,变单渠道为多渠道,变被动为主动。二要抓机制,创新办案制度。建立具有突破大要案能力的办案能手、具有财会等业务知识的专业技术能手、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老同志组成的办案人才队伍;进一步建立健全办案协作制度、案件移送制度以及分片召开办案调度会和督导会等制度,强化目标考核,创新办案方式,完善办案激励机制。三要抓协调,形成办案合力。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加强与有关反腐部门的协作配合,特别是要采集和分析有关隐性腐败的信息、研究隐性腐败的可能性和规律,对于一些重大案件线索,纪检监察机关要主动协调有关执法执纪机关,整合办案力量,发挥各自优势,突破大案要案。

纪委调查报告范文篇5

一、深入治理中小学乱收费。教育收费涉及千家万户,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也一直是我们治理的重点。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加强教育来“防”。除了加强面上的整体宣传引导,我们把对中小学校长的教育,作为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的关键环节来抓。在出台有关文件进行统一部署的基础上,今年4月份对全市500多名乡镇中心初中以上校长和乡镇教工办主任进行了培训,邀请有关专家和领导给他们做专题讲座及行风建设报告,夯实学校领导层治理乱收费的思想基础。为深化治理工作,还在芝罘区组织开展“教育收费规范学校”创建活动,以此调动各级各类学校规范收费的积极性和自觉性。2、健全制度来“管”。为从源头上遏制乱收费现象,我们不断健全完善制度,大力实施治本工程。一是在市县两级建立教育行政部门治理中小学乱收费联席会议制度,落实责任,联合治理。二是深化校务公开制度。主要采取“六个一”措施,即有一套科学、规范、便于操作和群众监督的公开制度;设置一个固定的公开栏;指定一名具体负责人;设立一本公开事务记录本;设置一个意见箱;成立一个民主监督小组,把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最容易产生不正之风的问题作为重点,全面公开。三是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在全市公办中小学实行了“一证”(收费许可证)、“一卡”(收费卡)、“两公开”(收费收入和支出情况公开)、“四统一”(统一使用财政专用收费票据,统一收费项目、标准和时间),使收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四是实行进校书刊目录管理制。严把图书资料进校关,凡国家、省、市确定的图书目录以外的书刊,一律不准组织征订。同时,坚决刹住乱编、乱印、推销各种辅导资料的不正之风。另外,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政策,规范择校收费;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卡住了乱收费的源头。3、狠抓查处来“治”。我们坚持三个“必查”:即学期开学时必查、学生放假期间必查、群众有举报必查。开学之初,主要查收费标准、项目和规范程度;放假期间,主要查有无违反规定举办各种有偿“特长班”、“实验班”、“补习班”的问题;对群众举报,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上半年,全市收缴乱收费金额360多万元,对违反规定乱收费的市区某中学校长给予党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

二、狠刹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狠刹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和迫切愿望。为创造良好的群众就医用药环境,我们突出重点,着力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以深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为重点,解决群众吃药贵的问题。近几年,我市不断加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力度。去年,集中招标采购额达2.4亿元,直接让利群众5700多万元,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今年,坚持在增加金额、扩大范围、改进方法、规范程序上下功夫。核定了3亿元的采购总额,把常用一次性耗材也纳入采购范围,健全完善了各项配套制度规定,充实调整了招标采购专家库,建立了招标采购网络平台,等等。下一步,我们将切实加强对采购过程和后续工作的监管,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真正达到降低药价、让利于民的目的。二是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为重点,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关键在教育,核心在管理。在加强教育、提高医务人员道德素质的基础上,我们注重从管理入手,着力改善就医环境。围绕方便群众择优就医,继续推行并完善病人选医生选医院制、住院费用日清单制、药品价格查询制和医疗信息公示制。围绕提高医疗质量,建立完善了患者投诉和医患争议处理机制及医疗质量监测评价反馈机制,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围绕规范从医行为、杜绝大处方问题,继续推行临床三线用药制度,确需使用价格高的药品必须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由主管大夫和科室主任联签开处方;实行大型医疗设备检出率达标制度。同时,加大对大处方、药品用量异常和阳性检出率不达标准的查处力度,清除一切涉嫌临床促销药品。三是以整顿规范为重点,解决医药市场秩序乱的问题。在整顿规范医疗市场方面,严把医疗服务要素准入关,清理非法诊所,并实行数字化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在整顿规范药品市场方面,开展了农村用药质量等6个专项检查,查处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案件183起,取缔无证经营业户27个,没收药品价值11.6万元。在防治“非典”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方面,对所有与防治“非典”有关的药品生产、批发企业、零售药店、医院和个体诊所进行拉网式普查,严肃处理违规单位,保证了群众用药安全,保持了药品价格稳定。

三、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农民负担,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要措施,也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实践。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这方面的力度。首先,坚持公开透明,让农民明明白白交费。我们利用电视、电台、报纸、宣传栏、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税费改革各项政策,使农民全面了解税费负担法规和标准;在全市实行了涉农税收、价格、收费公示制,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税收、水电和中小学生收费等内容,全面公开。同时,全市统一印制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160万份,每户一份,依卡交费,进一步提高了农民负担的公开透明度。其次,严格执行政策,向农民合理收费。为从根本上解决加码加项、违规平摊、“三乱”等问题,我们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把涉农减负政策落到实处。建立了涉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涉农“三乱”专项治理部门负责制,分头把关,综合治理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问题。推行了“两工”使用审批制。根据镇村用工需要,分别由村民代表大会或乡镇人代会审议通过,报县市减负办审批用工。对符合减免标准的,及时给予免除“两工”,减免税额。实行了涉农收费项目和文件审核会签审批制度。对具有垄断性质的经营性服务项目,实行上限控制。落实了订阅报刊限额制,制止摊派强行征订行为。仅暂停收取农民公益事业金一项,可直接减轻农民负担2.1亿元。再是,加强监督检查,使农民放心交费。对农民负担情况实行了跟踪动态检测试点,实行农民负担岗位责任制考核,对违反农民负担政策行为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并实行一票否决。加强对农民负担专项资金的审计。把过渡时期的“两工”使用和对收缴的“两税及附加”的管理、使用及返还等情况纳入了专项审计。同时,严肃查处涉农负担案件。上半年查处涉农负担案件58起,切实保护了农民利益。

四、强化机关作风建设。机关作风是党风政风的集中反映。有些机关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问题,是造成群众办事难的直接原因,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围绕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我们突出抓了四方面工作。1、完善工作制度体系,保证机关作风建设的规范性。在市、县、乡三个层面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实行机关工作“阳光操作”。深化完善社会服务承诺制,普遍推行办事效率监督卡、首接责任制、AB角负责制、不作为追究制等制度,规范了服务行为。建立行政审批中心等相关机构,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个口收费,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今年以来,市级共受理各种审批事项11.2万件,全部按期办结,群众满意率达99%以上。为解决审批项目过多过乱、审批手续繁杂、多头审批、重复审批的问题,在第一轮改革的基础上,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再清理、再压缩,仅市级就取消、合并、下放和变更审批事项105个。2、健全监督监察体系,增强机关抓作风建设的自觉性。每年,我们都聘请行风监督员,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今年,着眼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出台了进一步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行政效能告诫暂行办法和投诉受理工作制度,成立了投诉中心,在各部门设立工作机构,建立健全了全方位联动的投诉受理网络,认真受理群众投诉。通过这些措施,各部门抓作风建设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3、落实责任考评体系,调动机关加强作风建设的积极性。为检验作风建设效果,促进机关作风的进一步好转,每年底我们都组织社会各界对重点部门和行业作风状况进行集中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年终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开展“万人评机关”活动,拟组织七个层面共一万多人,分“热点”部门和“非热点”部门两个类别,对103个市直部门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对前10名的给予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加分;对后6名的给予减分,并取消班子成员当年评先选优资格。在抓好民主评议的同时,还把行风建设纳入行政效能考核范畴,加大奖惩力度。4、开展载体活动,提高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效性。为使作风建设有抓手,促进工作深入,我们坚持每年搞一个专题活动,集中解决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2001年,在全市开展了“端正党风、优化环境、促进发展”教育活动,重点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打掉不讲实效的花架子、高高在上的官架子、挥霍公款的“大款”架子,通过端正党风,促进行风好转。2002年,针对执纪执法部门依法保护力度不大、主动服务热情不高等突出问题,又开展了“优化法纪环境,促进对外开放”专项整治。今年,为解决个别机关存在的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为政不廉等问题,大力实施行政效能建设“五个一工程”:即调查走访100户不同类型的企业,明察暗访100个重点窗口单位,梳理筛选100个重点问题和建议,认真受理100件行政效能投诉,高效解决100个影响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行政效能方面的突出问题。目前,已将收集和梳理的154条意见建议反馈有关部门整改,有效地促进了部门和行业作风的转变。

五、严肃整顿基层财经纪律。这几年,为加强基层财务管理,我们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在乡及其以上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健全完善了预算内外收支统管体制,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采取票款分离的征收管理方式,分步推行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开展“接待费、会议费、办公经费”专项检查,从而有效地防范了侵害国家和群众利益行为的发生。但从实践看,基层干部尤其是农村干部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群众反映仍较强烈。为此,我们结合税费改革,积极探索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较好地理顺了农村财务秩序,规范了农村干部行为。1、把村账管理收上来。就是在坚持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以镇街为单位,对村级财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坚持民主理财制度,建立推行了农村财务会账审核制、村账镇管登记制、村级财务审核专章备案定期使用制、村账镇管汇报通报制及村账镇管责任追究制,实行标准、程序、记账、公开、建档“五统一”,较好地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使农村账目真正成为群众的“放心账”、“明白账”,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干部花钱大手大脚、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及乱收费等问题。目前,全市实行村账镇管的乡镇已达90多个,占乡镇总数的60%多。2、把会计人员统起来。由县市统一组织农村会计人员进行考试考核,合格的颁发任职资格证书。对村会计出现空缺的,实行聘任制,按照村两委研究提名、会计业务考核、镇街政府考察把关、村民代表会议表决等程序确定人选,由村委会与其签订聘用合同,镇街政府统一委派。会计任职不受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的影响。这样,确保了会计人员的相对独立性,为他们公正、合法、守法地履行职责创造了条件。福山区还对考选委派的会计实行职业化管理,全区不仅减少会计191名,一年还可减轻农民负担85万元。3、把非生产性开支压下来。这几年,个别村干部在农村非生产性开支中乘机假公济私、从中谋利的问题,造成农村“揭干访”屡屡发生。为切实压减非生产性开支,我们一方面通过村账镇管严格审核把关,卡住不合理、不规范的单据;另一方面,实行非生产性开支限额管理。取消村级招待费,对用于通讯费、差旅费、办公经费等方面的开支,由镇街政府根据各村人口、经济状况,作出限额规定。这项工作已在大多数县市区推开,效果很好。仅牟平区去年以来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就达82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8%。另外,为防止因机关干部不良行为而增加农村非生产性开支,我们规定,乡镇机关人员一律在镇政府或工作片食堂用餐;县乡机关不得无偿借用资金、车辆、办公用品以及转嫁会议费、招待费、福利费等;机关干部不准到基层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在抓好规范化管理的同时,严肃惩处违规违纪行为。今年以来查处农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23人,违纪金额16.5万元,有力地打击了腐败分子,维护了农村财务秩序。

实践证明,解决发生在老百姓身边、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纪检监察机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工作中,我们主要有以下认识和体会:

一、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把发生在老百姓身边、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万事民为先。解决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事关党的形象和威信。纪检监察机关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从自身职能出发,从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最具体的事情抓起,扎扎实实地为民排忧、帮民解难。要把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部署任务、安排工作的重要参考和依据。群众反映什么问题突出,工作的重点就放在什么方面;什么问题侵害了群众利益,就重点治理什么问题。要有敢抓敢管的勇气和魄力,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只要符合群众利益的,就积极地去做;只要损害群众利益的,就坚决地加以制止,努力取得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果。

二、要坚持群众路线,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一要把群众反映的热点作为工作切入点。对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群众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为此,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解群众之所忧,办群众之所盼,真正平民气,化民怨,赢民心。二要把群众参与作为工作推动力。群众广泛参与,专项治理才能取得实效。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最大限度地接受群众监督,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参与,最大程度地发挥群众的作用。三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最高标准。群众是我们工作好坏的真正评判者,群众认可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唯一尺度。要建立群众评判机制,并使之制度化。凡是群众不满意的,要查找原因,分清责任,重新整改,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纪委调查报告范文篇6

一、着眼自身,切实强化服务于发展的意识

纪检监察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落实这一指导思想,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必须认真分析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与时俱进,把发展经济这个主题落实到实践中去。在工作摆布上,坚持做到三个“围绕”。即围绕市委、市政府有关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围绕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围绕经济运行过程中易发多发腐败现象的环节铺展工作,努力使纪检监察工作贴紧经济建设,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在工作方式上,树立“大”观念。既注意从小处着手,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又注意从重点入手,确立大举措,实现大服务。在工作标准上,突出做好一个“促”字。即通过严肃执行纪律,为经济发展清除障碍,增强服务质量。

二、打造载体,真正提高行政审批的效率和质量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目的,在于精简审批环节,加快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投资环境。为此,我们认真分析外地建立“一条龙”服务机构的利弊,成立了“市行政服务局”,并着力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人员管理。由监察局局长兼任服务局局长,从市直机关中正式调入15人。工商、国税、地税、技术监督及工行等5个具有审批职能的双管单位派驻人员,与行政服务局一起办公,日常工作由服务局管理,年底由服务局做出鉴定。这样避免了松散式管理的弊端,增强了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二是强化工作目标。总体工作要求是:进一家门办成,收规定费办完,按承诺日办结。进一家门办成,就是一切行政审批项目只向服务局申报即可,由服务局向申报者承诺承办时限。服务局能直接办理的事项,当场办理;不能直接办理的,全部手续由服务局工作人员负责到有关部门办理。申报人除实地勘查及交费时出面外,其它手续的办理均不需出面。这样,由过去的串联式办理审批,逐渐转变为并联式办理审批,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收规定费办完,就是所有申报项目涉及到的收费项目及标准由服务局事前审定,避免有关部门搭车收费。按承诺日办结,就是一切不能当日办妥的申报项目,都要明确答复时限,由服务局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在承诺时限内办结。三是强化工作权限。一方面,授予日常业务管理权力。有权协调有关单位共同审办重大事项;指定有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有关事项;调查处理服务对象向行政服务局的投诉。另一方面,授予特别管理权。即对行政审批职能部门的特别管理权,审定有关部门收费项目及标准,规范办事程序,对其服务质量、办事效率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并作为组织上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归纳起来,就是按法律政策规定,对行政审批涉及到的事项实施全程管理监督,对涉及审批部门的审批工作质量实施评价,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审批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三、深化评议,着力实现行风建设的新转变

往年,我们评议行风采取的是针对某些行业部门的笼统式评议,效果不太理想。今年我们确定,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1-2次“千人评行风”活动,在评议操作上着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评议对象。由评议行业部门转变为评议涉及问题的部门二级单位,共确定了40个影响全局工作的二级单位。如对公安局,直接分别评议交警大队、巡警大队、治安大队。通过评议重点环节,反映部门行业风气状况。二是转变责任追究对象。过去的评议,责任只由部门主要负责人承担,往往出现上急下不急的现象。现在,则直接追究存在问题的具体对象,被评议单位排序后10名的,主要负责人在电视台作出整改承诺,主管部门与其一起研究整改措施;连续两次排序后10名的,由主管部门负责考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的任职资格。三是转变评议操作方式。即加大评议透明度,整个评议过程、汇票现场、评议结果在电视台公布,以此增强震撼力,促进整改见到成效。

纪委调查报告范文篇7

一、全面提升政治修养,塑造锐意进取的品质。县纪委始终把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不断强化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树正心态,提升士气,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干事活力。一是始终坚持每周一学。县纪委机关连续多年来坚持利用每周的周一上午进行学习,从最初的学思想政治理论、学办案条例条规,发展到现在每名干部就自己有兴趣、有探讨的课题轮流讲课,学习形式有了明显的转变,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县纪委还加大了对学习的投入,近年来先后投资4万余元购买业务书籍光盘,挤出一间办公室用于建设专门的廉政图书室;投资2万余元购买了投影机、音响等学习设备;投资1万余元在机关置放了多幅廉政公益广告、廉政书画;投资10余万元用于对干部的学习培训,从而在机关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二是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流动的管理。加大干部队伍的流动速度,近年来,先后向全县党政重要岗位输送了10余名优秀纪检监察干部,机关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创造“有为就有位”的用人环境。同时严格把好干部队伍的入口关,全县各单位纪检监察干部的选拔任用全部必须经过县纪委考察同意,坚持把政治素质高、学习能力强、工作肯干、作风过硬的优秀同志选拔进入纪检监察队伍,使纪检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三是制定了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县纪委把机关干部分成三个大组,各由一名副书记分管,办案、执法监察、宣传报道、调查研究等业务工作细化分解到各办案组,年终根据工作完成情况打分评比,对工作优秀的予以鼓励和嘉奖,对工作落后的予以批评和鞭策,从而促使大家相互学习、相互竞争,机关呈现出一派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干事面貌。

二是坚持以查办案件为中心,塑造正气凛然的品质。办案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开展反腐斗争的重要途径。县纪委把提高办案能力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最主要的业务能力来抓,用高素质干部办案,在办案中培养高素质干部。一是提供优越的办案环境。理顺办案机制,县纪委及其领导班子对全县的办案工作予以最大程度的支持,对办案中的用车、出差、工作餐等物质条件予以充分满足,对办案中遇到的外来阻力和干涉力量由县纪委书记出面协调,使办案人员始终处在一个宽松、能作为的办案环境下。在办公条件上,县纪委在干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优先为办案科室配齐配强干部;在机关专门空出两间办公室,分别用于信访接待和办案谈话;为办案室配备了人手一台电脑,以及打印机、空调等办公设备,有力地促进了办案工作的开展。二是不断提高干部办案水平。县纪委建立了办案人才库,对全县纪检监察干部中在案件查处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干部进行了摸底登记,由县纪委统一调配使用。每年举办一次以上案件查处工作培训班,如今年3月请到原省纪委常委、监察厅副厅长范劲松给全县纪检监察干部传授了办案经验。同时,在实战中发掘和锻炼办案人才,今年来,县纪委选派了2名干部参与市纪委办案,学习了市纪委先进的案件调查方式、证据的完善固定、纪检监察机关与各执法执政机关的协调配合等内容,为全县案件查处工作带来了新鲜的视野。县纪委还从各乡镇、县直单位的纪检监察干部中抽取5名干部进行跟班学习,由机关办案老手带领他们办案,不断培养办案人员的新生力量。三是主动拓宽案源,积极查办大案要案。近年来先后开设了007邮箱举报、手机短信举报、网络举报等多种举报方式,以多种渠道满足群众的举报诉求。善于从群众的反映中梳理排查案件线索,提高成案率。今年以来,县纪委在县委的支持下,集中优势力量,先后立案查处了2名局长、1名乡镇党委书记、1名乡镇长等重量级的正科级领导干部,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在全县干部群众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三是积极探索反腐倡廉规律,塑造敢于创新的品质。创新是我们党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生命所在。近年来,县纪委紧贴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发展,不断摸索探寻反腐倡廉的规律和特点,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惩防体系建设水平。一是用创新的手段夯实反腐倡廉基础。不断加强教育的实效,充分调配人力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教育设施资源,创建了以廉政网、廉政文化长廊、《清流》刊物、《清荷摇曳》读本为主要载体的反腐倡廉宣传阵地,积极开展读书思廉、党课讲廉、歌曲颂廉、案例警廉、任前考廉、典型促廉等活动,打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石。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监督网络,健全了村务公开、村民民主议事决策、村财乡等制度,建设了乡镇招投标中心、集中办事大厅、群众诉求中心等设施,规范了对乡、村两级人、事、财权的监督。二是用创新的思路谋划惩防体系建设。在大力惩治腐败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源头治理方面,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对容易出现腐败问题的财务管理方式、公务用车、通讯费、中介机构管理、效能建设等内容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出台了相应的规定。全面推广国库集中收付制、“一把手”不分管财务制、“三重一大”集体诀议制等源头防腐措施,细化了对工程招投标、项目建设等管理要求,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环境。三是用创新的眼光破解难题。由县纪委、县监察局大力推动,财政局、发改委、建设局、国土局、林业局、信用联社等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共投资200多万元,将行政服务中心、招投标交易中心、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征管中心和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五个中心合为一体,与政务公开长廊结合,打造起“阳光政务超市”,实行集中服务、集中审批、集中监管和电子监察,实现了机关办事的更加公开透明、更加优质高效,也有效地防范了审批中容易出现的腐败问题。

四是树立良好的作风,塑造严格自律的品质。打铁先得自身硬,良好的作风是纪检监察干部执纪执法的前提要求和基本保证。县纪委不断强化纪检监察干部的作风建设,带头做清正廉洁的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一是严格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纪律要求。每个纪检监察干部进入纪检监察队伍时,都由县纪委书记或副书记对其进行谈话,指出纪检监察队伍的特殊性,明确对其的纪律要求。县纪委在制定机关管理制度之外,还特别制定了保密纪律、办案纪律、计算机使用管理纪律等,强化管理。县纪委为机关电话全部制作了廉政彩铃,把省“十个严禁”制作成干部的身份牌,摆在干部的办公桌上,时刻提醒干部。此外,县纪委还严肃办案程序,要求每名纪检监察干部参与执法考试,在执法办案时依法出示执法证,凭证执法。二是营造公开透明的机关风气。县纪委的各项工作,除有特殊保密要求的外,都及时在机关干部间进行通气、公开。制定了常委会议事规则,重大事项一律由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干部的提名一律经过全体干部投票征求意见。机关每年召开一次以上专题民主生活会,大家相互指出缺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每年向全县各单位和社会群众发出征求意见函,如今年就发送征求意见函1000余份,收集意见和建议26条,已整改落实24条。三是积极引进对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的监督。县纪委专门在社会上聘请了5名特邀监察员,请他们对纪检监察机关、干部的言行和作风进行监督。每年邀请审计局对纪检机关进行审计监督;今年5月,县纪委还将因历史问题而一直由机关自行管理的财务移交至县会计中心管理,主动接受财政监督。对不适合纪检监察岗位的干部,县纪委坚决予以调离队伍,对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县纪委毫不手软,严肃处理。去年县纪委对一名县直纪检监察干部生活作风问题进行了从重从快从严查处,给予其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将其清除出纪检监察队伍。

纪委调查报告范文篇8

一、调查评估的组织形式

从沁源县“3•29”森林火灾灾后调查报告来看,该事件的调查评估负责机构是由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成立由省应急管理厅、省公安厅、省气象局、省林业和草原局及长治市和沁源县有关人员组成的调查评估组,该机构总结形成了一个总体报告。从四川凉山州西昌市“3•30”森林火灾事件调查评估情况来看,是由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的省政府西昌市“3•30”森林火灾事件调查组,由相关省领导亲自挂帅,调查组下设技术组(专家组)、管理组、综合组等3个专项工作组,从省林草局、应急厅、公安厅、省气象局、退役军人事务厅、民政厅、省总工会、四川能源局四川监管办、省森林消防总队、省消防救援总队等省直部门(单位)抽派人员参与调查,省纪委监委派人开展了相关工作,同时邀请省检察院派员参与调查;还邀请了四川省内外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参与调查;经多种调查方式,调查组查明了事件经过、原因、森林受害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了事件性质,分清了责任,提出了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及整改措施建议,在总报告外,还形成了多个专项调查报告;另外,四川省纪委监委成立西昌市“3•30”森林火灾追责问责组,同步开展调查。

二、调查评估内容与技术方法

从调查评估的内容来看,四川凉山州西昌市“3•30”森林火灾事件调查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火灾基本情况、火灾发生及扑救情况、森林防灭火工作开展情况、火灾原因及性质、存在问题及责任追究建议、防范及整改措施6个方面;沁源县“3•29”森林火灾灾后调查报告来看,包括基本情况、火灾前后气候情况、火灾发生原因和性质认定、森林资源调查评估、扑救相关费用、火灾防范措施建议6个方面。从调查技术方法来看,四川凉山州西昌市“3•30”森林火灾调查技术方法是通过现场勘查、调查询问、查阅资料、无人机航拍,调取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地面气象站及供电公司、供电单位的相关资料,以及委托有关科研机构或第三方对可燃物载量、预留引流线风摆、灾损确定等进行试验、检测检验、调查评估、专家论证、综合分析,查明了事件经过、原因及森林受害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了事件性质分清了责任,提出了对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和整改措施建议,形成了多项调查成果。从沁源县“3•29”森林火灾灾后调查报告来看,则根据现场勘查、调查询问、视频分析、物证查找、气象观测、走访群众等掌握的情况,以及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火灾物证鉴定中心的鉴定报告和专家组鉴定意见,查明了起火的原因、发生经过和经济损失等,认定了火灾性质,并对做好森林草原火灾防火工作,提出了建议。

三、调查评估的侧重点分析

从以上不难看出,虽然都是森林火灾的调查评估报告,两者的调查评估主体并不一样,调查评估内容也有较大区别。一是调查评估的题目不一样,比如,“沁源县‘3•29’森林火灾灾后调查报告”,强调了“灾后”,由于我国尚无对森林火灾调查评估的系统规范或标准,这实际决定了两次事件后续部分调查方向和内容的显著差异。二是调查评估的部分关键内容不同,四川凉山州西昌市“3•30”森林火灾事件中有重大人员伤亡,该调查评估报告中,不仅有调查评估的事项,还考虑了扑救各阶段的细节、责任认定方面的具体问题,这对于还原现场的实际情况、厘清相关的责任、总结扑救现场的实际经验有重要作用;而沁源县“3•29”森林火灾灾后调查报告,可能由于事件中没有人员伤亡等原因,对扑救工作仅做了宏观描述,这对总结森林扑救现场的具体做法和经验有些遗憾。三是调查评估的技术手段方面,两次事件调查都使用了丰富的调查技术手段,凉山州西昌市“3•30”森林火灾调查技术还使用了实验室测定、无人机航拍等多样手段。四是事件应对的损失和成本的调查评估方面,沁源县“3•29”森林火灾灾后调查报告提及了应对的费用问题,这在我国调查评估报告中是一项重要创新,值得总结推广。五是两次调查评估的“建议措施”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凉山州西昌市“3•30”森林火灾事件调查报告提出了16项防范及整改措施建议,沁源县“3•29”森林火灾灾后调查报告提出了5项火灾防范措施建议。其中,双方都提出了“森林防火区基础设施建设”“森林扑火队伍建设”“林区防火治理”等方面的共同建议;另外,西昌市“3•30”森林火灾事件调查报告提到的“全力保障防灭火资金需要”“加快森林防火管理法规标准制定”“加快森林生物隔离带”等建议,需要宏观管理层研究解决;沁源县“3•29”森林火灾灾后调查报告提出的针对残疾人等脆弱群体的保护责任制,是党中央提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纪委调查报告范文篇9

第一条检查中国共产党内违纪案件是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严肃党纪的中心环节。为使案件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有关规定,结合案件检查工作的实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案件检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执纪办案,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护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

第三条纪检机关依照党章和本条例行使案件检查权,不受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干涉。

第四条案件检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党纪为准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第五条案件检查要坚持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任何党员和党组织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都必须依据本条例进行检查。

第六条案件检查要依靠党的各级组织,走群众路线,加强纪检系统内部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第七条案件检查要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既维护党纪的严肃性,又教育本人和广大党员的目的。

第八条案件检查中,要切实保障党员包括被检查的党员行使党章所赋予的各项权利。

第九条案件检查实行分级办理、各负其责的工作制度。

第二章受理和初步核实

第十条纪检机关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的下列违纪问题,予以受理:

(一)同级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的违纪问题;

(二)属上级党委管理在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

(三)同级党委管理的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

(四)下一级党组织的违纪问题;

(五)领导交办的反映其他党员和党组织的违纪问题。

属下级党委管理的党员和党组织重大、典型的违纪问题,必要时也可以受理。

第十一条纪检机关受理反映党员或党组织的违纪问题后,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初步核实。需初步核实的,应及时派人进行,必要时也可委托下级纪检机关办理。

第十二条初步核实的任务是,了解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否存在,为立案与否提供依据。

第十三条初步核实可以采用本条例第二十八条中(一)、(二)、(三)、(四)、(五)、(八)的方法收集证据。

第十四条初步核实后,由参与核实的人员写出初步核实情况报告,纪检机关区别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一)反映问题失实的,应向被反映人所在单位党组织说明情况,必要时还应向被反映人说明情况或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澄清;

(二)有违纪事实,但情节轻微,不需追究党纪责任的,应建议有关党组织作出恰当处理;

(三)确有违纪事实,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应予立案。

第十五条初步核实的时限为两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重大或复杂的问题,在延长期内仍不能初核完毕的,经批准后可再适当延长。

第三章立案

第十六条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的党员或党组织的违纪问题,经初步核实,确有违纪事实,并需追究党纪责任的,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立案手续。

第十七条对党员的违纪问题,实行分级立案。

(一)党的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中央纪委报请中央批准立案。

(二)党的中央以下各级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基层党委、纪委为书记、副书记)违犯党纪的问题,与党委常务委员同职级的党委委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上一级纪委决定立案,上一级纪委在决定立案前,应征求同级党委的意见。其他委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同级纪委报请同级党委批准立案。

(三)其他党员干部违犯党纪的问题,均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应的纪委或纪工委、纪检组决定立案,在决定立案前应征求同级党委或党工委、党组的意见。未设立纪委或纪工委、纪检组的,由相应的党委或党工委、党组决定立案。

(四)不是干部的党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基层纪委决定立案。未设立纪委的,由基层党委决定立案。

第十八条党的关系在地方、干部任免权限在主管部门的党员干部违犯党纪的问题,除另有规定的外,一般由地方纪检机关决定立案。

若地方纪检机关认为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更为适宜的,经协商可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根据规定应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的违纪问题,经协商也可由地方纪检机关立案。

第十九条对于党组织严重违犯党纪的问题,由上一级纪检机关报请同级党委批准立案,再上一级纪委在征求同级党委意见后也可直接决定立案。

第二十条属于下级纪检机关立案范围的重大违纪问题,必要时上级纪检机关可直接决定立案。

第二十一条上级纪检机关发现应由下级纪检机关立案的违纪问题,可责成下级纪检机关予以立案。

第二十二条凡需立案的,应写出立案呈批报告,并附检举材料和初步核实情况报告,按立案批准权限呈报审批。

立案审批时限不得超过一个月。

经批准立案的案件,纪检机关应通报同级党委组织部门。

第四章调查

第二十三条对已经立案的案件,立案机关应根据案情组织调查组。

第二十四条调查组要熟悉案情,了解与案件有关的政策、规定,研究制订调查方案,并将立案决定通知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

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应积极支持办案工作,加强对被调查人和案件知情人的教育。未经立案机关或调查组同意,不得批准被调查人出境、出国、出差,或对其进行调动、提拔、奖励。

第二十五条调查开始时,在一般情况下,调查组应会同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与被调查人谈话,宣布立案决定和应遵守的纪律,要求其正确对待组织调查。调查中,应认真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意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第二十六条调查组认为被调查的党员干部确犯有严重错误,已不适宜担任现任职务或妨碍案件调查时,可建议对其采取停职检查措施。停止党内职务,属党委批准立案的,停职检查由党委决定;属纪检机关直接立案的,停职检查由纪检机关征求同级党委意见后决定。停止党外职务的,由纪检机关向有关党外组织提出建议。

第二十七条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受侵害人的陈述、被调查人的陈述、视听材料、现场笔录、鉴定结论和勘验、检查笔录。证据应经过鉴别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二十八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组织和个人都有提供证据的义务。调查组有权按照规定程序,采取以下措施调查取证,有关组织和个人必须如实提供证据,不得拒绝和阻挠。

(一)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账册、单据、会议记录、工作笔记等书面材料;

(二)要求有关组织提供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等书面材料以及其他必要的情况;

(三)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

(四)必要时可以对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和事项,进行录音、拍照、摄像;

(五)对案件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提请有关的专门机构或人员作出鉴定结论;

(六)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纪行为的文件、资料、账册、单据、物品和非法所得;

(七)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对被调查对象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查核,并可以通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

(八)收集其他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证据。

第二十九条调查取证要做到:

(一)收集物证、书证,应尽量收取原物、原件;不能收取原物、原件的,也可拍照、复制,但须注明保存单位和出处,书证还须由原件的保存单位或个人签字、盖章。

(二)收集证言,应对出证人提出要求,讲明责任。证言材料要一人一证,可由证人书写,也可由调查人员作笔录,并经本人认可。所有证言材料应注明证人身份、出证时间,并由证人签字、盖章或押印。证人要求对原证作出部分或全部更改时,应重新出证并注明更改原因,但不退原证。与证人谈话,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收集被侵害人的陈述、被调查人的陈述,适用本项规定。

(三)对于有关机关移送的调查材料,必须认真审核,经调查人员认定后才可作证据使用。

第三十条调查中,如需公安、司法机关和其他执法部门等提供与违纪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有关机关应予积极配合。

第三十一条应认真鉴别证据,严防伪证、错证。发现证据存在疑点或含糊不清的,应重新取证或补证。

第三十二条认定错误事实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只有被调查人的交待,而无其他证据或无法查证的,不能认定;被调查人拒不承认而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

第三十三条调查组应将所认定的错误事实写成错误事实材料与被调查人进行核对。对被调查人的合理意见应予采纳,必要时还应作补充调查;对不合理的意见,应写出有事实根据的说明。

被调查人应在错误事实材料上签署意见。对拒不签署意见的,由调查组在错误事实材料上注明。

第三十四条调查取证基本结束后,调查组应经过集体讨论,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是:立案依据,主要错误事实及性质;有关人员的责任;被调查人对错误的态度;处理建议。对调查否定的问题应交待清楚。对难以认定的重要问题用写实的方法予以反映。调查报告须由调查组全体成员签名。

如调查组内部对错误性质、有关人员的责任及处理建议等有较大分歧,经过讨论仍不能一致时,应按调查组长的意见写出调查报告。但对不同意见应在报告中作适当反映,或另以书面形式反映。

调查组应将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向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通报,并征求意见。

第三十五条调查中,发现检举人确属诬告或证人出具伪证等妨碍案件检查的行为,应予追究。

第三十六条要保护办案人、检举人、证人。对上述人员进行诬告陷害、打击报复的,应予追究。

第三十七条调查中,若发现违纪党员同时又触犯刑律,应适时将案件材料移送有关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八条调查结束后,调查组要总结工作,并应协助发案单位党组织总结经验教训。

第三十九条案件调查的时限为三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案情重大或复杂的案件,在延长期内仍不能查结的,可报经立案机关批准后延长调查时间。

第五章移送审理

第四十条凡属立案调查需追究党纪责任的案件,调查终结后,都要移送审理。

个别重大复杂的案件,调查过程中,可提前介入审理。

第四十一条移送审理时,应移送下列材料,并办交接手续:

(一)分管领导同意移送审理的批示;

(二)立案依据;

(三)调查报告和承办纪检室的意见;

(四)全部证据材料;

(五)与被调查人见面的错误事实材料;

(六)被调查人对错误事实材料的书面意见和检讨材料;

(七)调查组对被调查人意见的说明。

第四十二条案件经审理并报本级纪委常委会讨论后,应将调查报告、被调查人对错误事实材料的书面意见和检讨材料以及调查组对被调查人意见的说明材料的复制件,送交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作出处理决定。

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应在一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并按照处分党员的批准权限呈报审批。

特殊情况下,由县以上纪检机关直接作出处分决定的,事前应征求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意见。

第四十三条审理过程中,发现证据不足的,应予补证;认为案件主要事实不清的,应补充调查。

第四十四条对公安、司法机关已处理的案件中所涉及的党员,需要给予党纪处分的,由纪检机关直接审理。如需进一步调查的,应由纪检机关办理立案手续。

第六章对办案人员的要求

第四十五条办案人员应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准对被调查人或有关人员采取违犯党章或国家法律的手段;

(二)不准泄露案情,扩散证据材料;

(三)不准伪造、篡改、隐匿、销毁证据,故意夸大或缩小案情;

(四)不准接受与案件有关人员的财物和其他利益。

第四十六条办案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被调查人、检举人及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人员也有权要求回避:

(一)是本案被调查人的近亲属;

(二)是本案的检举人、主要证人;

(三)本人或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四)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查处案件的。

办案人员的回避,由纪检机关有关负责人决定。

对办案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办案人员不停止对案件的调查。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本条例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的规则,各级党组织和纪检机关都必须严格执行。

第四十八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案件检查工作,军委纪委可参照本条例的精神作出规定,报中央军委批准施行,并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备案。

纪委调查报告范文篇10

第一条检查中国共产党内违纪案件是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严肃党纪的中心环节。为使案件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有关规定,结合案件检查工作的实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案件检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执纪办案,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护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

第三条纪检机关依照党章和本条例行使案件检查权,不受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干涉。

第四条案件检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党纪为准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第五条案件检查要坚持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任何党员和党组织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都必须依据本条例进行检查。

第六条案件检查要依靠党的各级组织,走群众路线,加强纪检系统内部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第七条案件检查要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既维护党纪的严肃性,又教育本人和广大党员的目的。

第八条案件检查中,要切实保障党员包括被检查的党员行使党章所赋予的各项权利。

第九条案件检查实行分级办理、各负其责的工作制度。

第二章受理和初步核实

第十条纪检机关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的下列违纪问题,予以受理:

(一)同级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的违纪问题;

(二)属上级党委管理在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

(三)同级党委管理的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

(四)下一级党组织的违纪问题;

(五)领导交办的反映其他党员和党组织的违纪问题。

属下级党委管理的党员和党组织重大、典型的违纪问题,必要时也可以受理。

第十一条纪检机关受理反映党员或党组织的违纪问题后,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初步核实。需初步核实的,应及时派人进行,必要时也可委托下级纪检机关办理。

第十二条初步核实的任务是,了解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否存在,为立案与否提供依据。

第十三条初步核实可以采用本条例第二十八条中(一)、(二)、(三)、(四)、(五)、(八)的方法收集证据。

第十四条初步核实后,由参与核实的人员写出初步核实情况报告,纪检机关区别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一)反映问题失实的,应向被反映人所在单位党组织说明情况,必要时还应向被反映人说明情况或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澄清;

(二)有违纪事实,但情节轻微,不需追究党纪责任的,应建议有关党组织作出恰当处理;

(三)确有违纪事实,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应予立案。

第**条初步核实的时限为两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重大或复杂的问题,在延长期内仍不能初核完毕的,经批准后可再适当延长。

第三章立案

第十六条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的党员或党组织的违纪问题,经初步核实,确有违纪事实,并需追究党纪责任的,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立案手续。

第十七条对党员的违纪问题,实行分级立案。

(一)党的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中央纪委报请中央批准立案。

(二)党的中央以下各级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基层党委、纪委为书记、副书记)违犯党纪的问题,与党委常务

委员同职级的党委委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上一级纪委决定立案,上一级纪委在决定立案前,应征求同级党委的意见。其他委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同级纪委报请同级党委批准立案。

(三)其他党员干部违犯党纪的问题,均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应的纪委或纪工委、纪检组决定立案,在决定立案前应征求同级党委或党工委、党组的意见。未设立纪委或纪工委、纪检组的,由相应的党委或党工委、党组决定立案。

(四)不是干部的党员违犯党纪的问题,由基层纪委决定立案。未设立纪委的,由基层党委决定立案。

第十八条党的关系在地方、干部任免权限在主管部门的党员干部违犯党纪的问题,除另有规定的外,一般由地方纪检机关决定立案。

若地方纪检机关认为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更为适宜的,经协商可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根据规定应由部门纪检机关立案的违纪问题,经协商也可由地方纪检机关立案。

第十九条对于党组织严重违犯党纪的问题,由上一级纪检机关报请同级党委批准立案,再上一级纪委在征求同级党委意见后也可直接决定立案。

第二十条属于下级纪检机关立案范围的重大违纪问题,必要时上级纪检机关可直接决定立案。

第二十一条上级纪检机关发现应由下级纪检机关立案的违纪问题,可责成下级纪检机关予以立案。

第二十二条凡需立案的,应写出立案呈批报告,并附检举材料和初步核实情况报告,按立案批准权限呈报审批。

立案审批时限不得超过一个月。

经批准立案的案件,纪检机关应通报同级党委组织部门。

第四章调查

第二十三条对已经立案的案件,立案机关应根据案情组织调查组。

第二十四条调查组要熟悉案情,了解与案件有关的政策、规定,研究制订调查方案,并将立案决定通知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

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应积极支持办案工作,加强对被调查人和案件知情人的教育。未经立案机关或调查组同意,不得批准被调查人出境、出国、出差,或对其进行调动、提拔、奖励。

第二**条调查开始时,在一般情况下,调查组应会同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与被调查人谈话,宣布立案决定和应遵守的纪律,要求其正确对待组织调查。调查中,应认真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意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第二十六条调查组认为被调查的党员干部确犯有严重错误,已不适宜担任现任职务或妨碍案件调查时,可建议对其采取停职检查措施。停止党内职务,属党委批准立案的,停职检查由党委决定;属纪检机关直接立案的,停职检查由纪检机关征求同级党委意见后决定。停止党外职务的,由纪检机关向有关党外组织提出建议。

第二十七条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受侵害人的陈述、被调查人的陈述、视听材料、现场笔录、鉴定结论和勘验、检查笔录。证据应经过鉴别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二十八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组织和个人都有提供证据的义务。调查组有权按照规定程序,采取以下措施调查取证,有关组织和个人必须如实提供证据,不得拒绝和阻挠。

(一)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账册、单据、会议记录、工作笔记等书面材料;

(二)要求有关组织提供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等书面材料以及其他必要的情况;

(三)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

(四)必要时可以对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和事项,进行录音、拍照、摄像;

(五)对案件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提请有关的专门机构或人员作出鉴定结论;

(六)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纪行为的文件、资料、账册、单据、物品和非法所得;

(七)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对被调查对象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查核,并可以通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

(八)收集其他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证据。

第二十九条调查取证要做到:

(一)收集物证、书证,应尽量收取原物、原件;不能收取原物、原件的,也可拍照、复制,但须注明保存单位和出处,书证还须由原件的保存单位或个人签字、盖章。

(二)收集证言,应对出证人提出要求,讲明责任。证言材料要一人一证,可由证人书写,也可由调查人员作笔录,并经本人认可。所有证言材料应注明证人身份、出证时间,并由证人签字、盖章或押樱证人要求对原证作出部分或全部更改时,应重新出证并注明更改原因,但不退原证。与证人谈话,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收集被侵害人的陈述、被调查人的陈述,适用本项规定。

(三)对于有关机关移送的调查材料,必须认真审核,经调查人员认定后才可作证据使用。

第三十条调查中,如需公安、司法机关和其他执法部门等提供与违纪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有关机关应予积极配合。

第三十一条应认真鉴别证据,严防伪证、错证。发现证据存在疑点或含糊不清的,应重新取证或补证。

第三十二条认定错误事实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只有被调查人的交待,而无其他证据或无法查证的,不能认定;被调查人拒不承认而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

第三十三条调查组应将所认定的错误事实写成错误事实材料与被调查人进行核对。对被调查人的合理意见应予采纳,必要时还应作补充调查;对不合理的意见,应写出有事实根据的说明。

被调查人应在错误事实材料上签署意见。对拒不签署意见的,由调查组在错误事实材料上注明。

第三十四条调查取证基本结束后,调查组应经过集体讨论,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是:立案依据,主要错误事实及性质;有关人员的责任;被调查人对错误的态度;处理建议。对调查否定的问题应交待清楚。对难以认定的重要问题用写实的方法予以反映。调查报告须由调查组全体成员签名。

如调查组内部对错误性质、有关人员的责任及处理建议等有较大分歧,经过讨论仍不能一致时,应按调查组长的意见写出调查报告。但对不同意见应在报告中作适当反映,或另以书面形式反映。

调查组应将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向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通报,并征求意见。

第三**条调查中,发现检举人确属诬告或证人出具伪证等妨碍案件检查的行为,应予追究。

第三十六条要保护办案人、检举人、证人。对上述人员进行诬告陷害、打击报复的,应予追究。

第三十七条调查中,若发现违纪党员同时又触犯刑律,应适时将案件材料移送有关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八条调查结束后,调查组要总结工作,并应协助发案单位党组织总结经验教训。

第三十九条案件调查的时限为三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一个月。案情重大或复杂的案件,在延长期内仍不能查结的,可报经立案机关批准后延长调查时间。

第五章移送审理

第四十条凡属立案调查需追究党纪责任的案件,调查终结后,都要移送审理。

个别重大复杂的案件,调查过程中,可提前介入审理。

第四十一条移送审理时,应移送下列材料,并办交接手续:

(一)分管领导同意移送审理的批示;

(二)立案依据;

(三)调查报告和承办纪检室的意见;

(四)全部证据材料;

(五)与被调查人见面的错误事实材料;

(六)被调查人对错误事实材料的书面意见和检讨材料;

(七)调查组对被调查人意见的说明。

第四十二条案件经审理并报本级纪委常委会讨论后,应将调查报告、被调查人对错误事实材料的书面意见和检讨材料以及

调查组对被调查人意见的说明材料的复制件,送交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作出处理决定。

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应在一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并按照处分党员的批准权限呈报审批。

特殊情况下,由县以上纪检机关直接作出处分决定的,事前应征求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意见。

第四十三条审理过程中,发现证据不足的,应予补证;认为案件主要事实不清的,应补充调查。

第四十四条对公安、司法机关已处理的案件中所涉及的党员,需要给予党纪处分的,由纪检机关直接审理。如需进一步调查的,应由纪检机关办理立案手续。

第六章对办案人员的要求

第四**条办案人员应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准对被调查人或有关人员采取违犯党章或国家法律的手段;

(二)不准泄露案情,扩散证据材料;

(三)不准伪造、篡改、隐匿、销毁证据,故意夸大或缩小案情;

(四)不准接受与案件有关人员的财物和其他利益。

第四十六条办案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被调查人、检举人及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人员也有权要求回避:

(一)是本案被调查人的近亲属;

(二)是本案的检举人、主要证人;

(三)本人或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四)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查处案件的。

办案人员的回避,由纪检机关有关负责人决定。

对办案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办案人员不停止对案件的调查。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本条例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的规则,各级党组织和纪检机关都必须严格执行。

第四十八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案件检查工作,军委纪委可参照本条例的精神作出规定,报中央军委批准施行,并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