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势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7:58:32

走势范文篇1

1950年以来的58年间,我国有20年出现贸易逆差,37年出现贸易顺差,1年达到贸易平衡。我们将1950年以来我国贸易差额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一)贸易差额规模较小阶段(1950年至1977年)。在这28年间,有10年出现逆差,其中,1950年逆差最小,为0.3亿美元,1974年逆差最大,为6.7亿美元,平均每年逆差为2.6亿美元;有18年出现顺差,其中1961年顺差最小,为0.4亿美元,1973年顺差最大,为6.6亿美元,平均每年顺差为2.68亿美元。这一阶段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规模都很小,变动幅度也很小。

(二)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78年至1993年)。在这16年间,有10年出现逆差,平均每年逆差为63.5亿美元,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有3年,1985年逆差最大,为149亿美元;有5年出现顺差,平均每年顺差为50亿美元,1983年顺差最小,为8.4亿美元,1990年顺差最大,为87.4亿美元;有1年出现贸易平衡。这一阶段,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的。

(三)持续贸易顺差阶段(1994年至2007年)。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入持续贸易顺差阶段。1994年至2004年,11年累计顺差达到2819.3亿美元,每年平均顺差规模为256.3亿美元,大部分年份顺差规模均维持在200-400亿美元之间。2005年顺差1020亿美元,2006年1775亿美元,预计2007年可达2600亿美元,这三年贸易顺差规模持续扩大,平均顺差规模将达到1798亿美元。

二、贸易顺差的国际比较

与世界主要工业化大国相比,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时间不算长。从历史上看,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在其工业化过程中均出现过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而且持续较长时间。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784年至1913年,贸易顺差持续129年,其后顺差也时有出现;美国自1874年至1970年的97年中,有93年顺差;德国自1952年以来,连续55年顺差,近5年来顺差规模一直位于世界第一,2006年顺差达202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8.2%;日本自1981年以来连续26年顺差,连续18年高居世界第一。而我国从1994年开始连续出现贸易顺差也不过只有14年。从国际经验看,一般各国都是在国际收支出现较大负数情况下,才把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目标。很少有国家在顺差时要求贸易实现平衡。德国、日本长期存在较大贸易顺差,但都强调是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是“德国制造”、“日本制造”得到世界公认,是外需强劲的结果。这对我们回应近年来欧美等西方国家以顺差为借口不断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突破外国贸易壁垒和封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顺差规模增长幅度最大。我国贸易顺差2004年为320亿美元,2005年、2006年、2007年,依次增加了700亿美元、755亿美元、825亿美元。而德国贸易顺差从2001年的955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1328亿美元,属于年度最大增幅,只增加了373亿美元。日本贸易顺差从1997年826亿美元上升到1998年的1073亿美元,属于最大增幅,也只增加了247亿美元。

(三)我国顺差占出口总额比重仍处于合理水平。目前我国顺差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与德国相当,比日本最高点还低一些。2006年,我国顺差占出口总额比重为18.3%,德国为18.4%,日本为11%。日本、德国和我国顺差占出口总额比重(在持续顺差期间)最高水平进行比较,日本最高(39%,1986年),我国(23.7%,1998年)略高于德国(22.6%,1988年)。

三、我国贸易顺差规模剧增的原因

2005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规模急剧扩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国际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由此转移部分贸易顺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制造业加速转移,在亚太地区形成了以我国为加工装配中心,以东亚为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方,以美欧为技术研发方、品牌持有方和主要市场的产业链,使我国对美欧顺差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东亚对美欧顺差。2006年,我国对美国顺差1443亿美元,对欧盟顺差917亿美元。而同期我国对台湾地区逆差663亿美元,对韩国逆差452亿美元,对日本逆差240亿美元,对东盟逆差182亿美元,以上逆差累计达到1537亿美元。

(二)国际市场需求强劲,对我国形成严重依赖。近几年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对我国产品需求强劲。2004年至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超过3.0%,最高达5.4%,世界贸易增长率均在6.0%以上,最高达8.0%。我国制造业基地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很多企业反映,近年来出口订单明显增加,一些公司由以前的抢订单变成挑订单。有些公司由于订单量都很大,而且客户还在继续加单,公司春节期间没有放假,各生产线都已满负荷运转。随着我国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的依赖程度也不断增强。目前,我国超过50种机电产品占世界市场份额80%以上,轻工产品占60%甚至达到70%,纺织产品占30%。从短期看,国际市场采购商没有替代选择,只能从中国采购。(三)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大规模顺差有其历史必然性。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制造业产业链迅速伸延,配套供给能力大大提高,国产材料和配件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全球产品供应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稳步上升,“中国制造”已得世界公认。目前我国是世界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大国,而很少从发达国家进口消费品。由此可见,我国大规模顺差产生是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反映。

(四)我国特殊贸易结构是造成大规模顺差的客观原因。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看,我国进口产品以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为主,出口以低附加值的消费品和机电产品为主。在国内投资需求减弱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一方面造成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进口增速减缓,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容量有限造成制成品出口大量增加。从贸易方式看,我国加工贸易占据半壁江山,虽然一般贸易顺差很少且经常出现逆差,但由于加工贸易存在大量顺差,使加工贸易顺差在弥补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方式逆差后,还出现较大规模顺差。

(五)国内综合优势集中释放造成大规模顺差。一是我国劳动力优势明显。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素质相对较高,具有不同知识层次的人才储备,适合工业制造业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对各种层次人才的需求,使我国劳动力资源无论在绝对数量还是质量层次上均具有优势。二是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几年来我国通过发行国债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铁路、公路、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为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三是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大大增强。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产业链迅速伸延,配套供给能力大大提高。目前我国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已形成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家电、机械、光学仪器等比较完备的产业集群,在方圆数公里之内,企业均可实现产品配套。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这几年,国际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制造业产能快速扩张,目前已进入集中释放期,推动了出口大量增加。

在一国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制造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出口能力明显增强,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国内生产对进口的替代效应越来越强,贸易顺差的出现不可避免。目前我国所处的国际分工地位、经济发展阶段及自身资源优势决定我国贸易顺差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

四、我国贸易顺差走势

从近期贸易顺差情况看,我国进出口增速有所放缓,进出口差距有所缩小。这种发展趋势还将会持续下去,主要原因有:

(一)我国人民币持续升值。我国从2005年7月实行汇率改革,当月人民币即升值2%,之后人民币累计升值已经超过10%。预计今后我国人民币还将会保持小幅升值态势。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其抑制出口、扩大进口的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

走势范文篇2

一、贸易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

(一)总量逐季扩大,增速持续收窄

—12月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9亿元,同比增长25.9%,增速连续12个月列居全市第一,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连续领跑全市。其中,限上贸易业完成零售额116.5亿元,增长33.48%;限上住宿业完成0.03亿元,增长406.13%;限上餐饮业完成0.8亿元,增长62.3%;限下企业和个体户完成51.57亿元,增长11.09%。

从分季情况看:零售市场呈现一季高速开局、二季增幅收窄、三季趋于平稳、四季尾月上扬之特征。一季度,正值佳节,重要的是去年同季受金融危机影响基数小,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亿元,比增33.2%;二、三季度受黄金周快速拉动及汽车销售基数转大的变化,零售市场虽旺盛,但增速从5月开始就下降到2字头,消费品市场分别实现零售总额40.8亿元和4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1%和26.5%;四季度受“十一”黄金周和以及新车销售持续回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总额45.7亿元,总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5.9%。

(二)各街镇销售稳步发展,二镇一园核心地位突出。

全区消费品市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月增幅均在24.9%以上,其中,绝对值居前的二镇一园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8亿元,占全区总量的63.3%,对全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贡献最显著的是城门镇、盖山镇和高新园区,对全区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2%、19.68%和16.8%。

(三)规模效应日渐显现,限额以上贸易企业贡献加大

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业零售额全面增长,带动整个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据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企业统计数据显示: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达117.3亿元,占全区零售额的69.4%,比重比去年同期有上升2.9个点,且增速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个点。全年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近51.6亿元,占全区零售额的30.6%,不但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2.9个点,且全年限下增幅由去年的17.2%下降至本年的11.09%。

(四)汽车销售对限上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八成

全年限额以上汽车企业的销售实现了快速增长,实现零售额97.7亿元,同比增长27.7%,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3个百分点,对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6%,对限上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3%。

(五)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占全区份额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虽然全区的住宿餐饮业这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年全区住宿和餐饮业共实现消费品零售额0.8亿元,同比增长62.3%,占全区零售额总量的0.4%,其比重比去年同期上升0.04个百分点,但比全市平均水平低7个百分点,全区餐饮业有待加快发展。

二、支撑消费较快增长态势的主要因素。

汽车消费支撑消费市场有力增长。目前,限上企业汽车零售已成为我省限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重要组成部分和拉动因素,全年限上汽车企业实现了快速增长,实现零售额97.7亿元,同比增长27.7%,拉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3个百分点,对限上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3%,汽车成为稳定支撑全区消费品市场的中坚力量。

上半年在国民经济继续向好与产业政策利好延续的双重因素推动下,我区汽车市场旺销,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达44.7亿元,同比增长35.8%,其中中高档车的高速增长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我区销售大户的华夏汽车城,之星汽车,中升丰田,均有40%以上增长;建发汽车、盈众润达汽车、永达汽车、远翔斯巴鲁汽车、中汽南方汽车均销售翻番。

下半年汽车销售依然保持旺盛状态。尤其是进入9月份以后,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带动效应已有所减弱。购置税减征、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的有可能退出,刺激消费者在第四季度突击购车。尤其是在12月份,受取消年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影响,1.6以下轿车全线缺货,一、二、三、季度在车价上的优惠政策大部分取消,全线车型价格坚挺,基本没有优惠。但车市火爆,12月份当月实现17.4亿元的全年最高峰值,超月平均水平14亿元3.4亿元。

三、年消费品市场走势判断

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从当前全区消费品市场运行趋势看,考虑到全区经济形势整体向好的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全区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依然存在。从全国看,国家扩大消费的宏观政策指向依然明确,一系列举措,既有利于增强消费者信心,扩大国内即期需求,又有助于改善居民支出预期,增强消费后劲。从我区看,随着我区着力打造海西中心城区的发展要求,加上汽车销售近期仍可作为是消费品市场的主要推动力,预计全区消费品市场仍将保持平稳、良好的发展态势。年全市社消计划是增16%,按我区这几年市下达任务来看,基本上会高一个点,应当不会超18%,这个任务我们还是有实力完成的,但对我区计划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要提高到28%的目标任务的完成确实存在巨大困难。究其原因:

(一)受年金融危机影响,年增速虚高。

年年初,当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大时,国内汽车出现疲态,增速放缓。以车市作为市场主体结构的区首当其冲,限额以上汽车企业出现多年未见的负增长,降幅28.19%。全区40家企业中有21家出现销量下滑,下降面达52%。直到年5月份车市才向好企稳。年上半年基数是从低走高的。年上半年我国汽车类企业一路飘红,同比增长35.8%,比上年同期增长27.1年百分点。但至5、6两月增幅收窄,因为年上半年市场表现是前低后高,年势必相反,是前高后低,这是受基数影响的结果。所以年我区零售市场零售售额逐月走高,但速度却从年初36.6%逐月走低至年终的25.9%。

(二)年,汽车销量将仍保持上升的势头,但增幅将趋缓,车价将稳中有降。因为我区支柱产业汽车销售年将遭遇“两大阻力”。

一是连续两年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提前透支了今年的汽车消费。年5月后、年,受国家4万亿投资拉动、购置税减征、节能车补贴、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影响,汽车销量呈“井喷”式发展,提前透支了年的汽车消费,但持续的上涨不可能一直保持,销量将在今年的一个适当时期得到遏制。车市增速放缓,车企扩大产能,结果必然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在今年有可能呈现。预计年1月汽车销量因去年底积压的大批订单将被抬高,呈现较高增长。但后汽车市场将出现走低。

二是本市城市规划影响,汽车市场没有新增点。自年我区汽车走廊建设叫停,市里调整城市规划,限制区汽车走廊的规模,致使一批有意落户的大型汽车企业另择他处。年曾有中升雷克萨斯车因无法落户而投向马尾,马尾社消因其加入而迸发活力,当年取得较高的增长。现在的汽车走廊的境遇是在一些企业的自行消亡后也无法注入新鲜的血液。没有新增企业替换意味着增长点限制,增长自然无力。支柱产业的增长不利,严重制约了全区零售完成速度。

(三)新增企业力小单薄,推动作用不大。

走势范文篇3

REACH法规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法令或法规,而是一个涵盖化学品生产、贸易和使用安全的综合性法规。它对出口到欧盟的化学品提出更严格的环保、安全要求,以规范欧盟市场上化学品的制造、使用和流通。主要包括注册、评估、许可、限制及数据共享。

(一)注册。对现有广泛使用和新发明的化学物(包括部分可分离中间体),生产商或进口商在生产或进口时,需通知政府主管机构,说明生产或进口该物质的用途,并提交相关文件。文件应包括对该化学物质毒性和生态毒性等特性的介绍、生产或进口的用途、对人类和环境的暴露量、预计产量、对该物质的分类及标识建议、安全数据单、对使用方法等进行的初步风险评估报告,以及建议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等。政府主管部门将把上述信息输入中央电子数据库进行注册,颁发一个注册号并对已注册物质中需给予特别关注的事项和特性进行实地考察和自动筛选。

(二)评估。由主管机构对所有产量超过100吨的化学品注册信息进行审查和信息核对;对降解速度慢并可能在自然环境中累积的或具有基因诱变或剧毒等危险特性的或其分子结构易引起关注的化学物质,即使其生产量或进口量低于100吨,生产商也应测试产品对人体和环境的长期影响。

(三)许可。对可能引起极大关注的物质或其成份,如CMR(致癌、诱导基因突变或对生殖有害的)物质和POPS(低降解有机污染物)物质,政府主管机构应对其按某一用途的使用方式给予具体授权。

(四)限制及数据共享。对部分化学品或配制品进行限制,除非在遵守限制条件下,才能被制造、投放市场或使用。必须对注册产品进行多种检测试验,检测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对首先完成注册而产生的产品数据信息向潜在注册人共享,但潜在注册人必须向前期注册人支付百分之五十的费用才能共享数据和完成注册。

REACH法规一改过去仅由政府承担化学品安全的责任,要求化工产业承担与其产品安全相关的责任,化工产业应负责收集相关化学品的数据进行评估,并保证只生产或销售按指定方式使用对用户及环境均属安全的化学品,还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证明使用有关化学物质的效益大于为消除该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而引发的成本。

二、欧盟REACH法规对我国化学品贸易的影响

与欧盟之前的同类指令相比,REACH法规影响的范围更广。从表面上看,REACH法规是个化学品法案,影响的是化工产品,但由于几乎所有商品都使用化工产品作为原料,因此,它的影响几乎波及到我国所有出口商品。仅从目前看,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国出口到欧盟的商品,主要包括化学原料及制品、化纤、橡胶、塑料、纺织、轻工、电子、汽车、家电、制药、涂料等十多个产业,涉及904个税则号,其中出口量超过1000吨以上的有215种产品,超过100吨以上的有474种产品,超过10吨的有230多种,有500万种现今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商品受到影响。另外,REACH法规所涉及的不仅是化学品的生产商,还将这一责任进一步延伸到整个生产链,包括生产商和进口商在内的化学品下游用户、3万多种化工产品以及使用化工产品的下游产品都将受到影响。REACH法规的出发点是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但在保护环境的意愿下,确实对我国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阻碍我国化学品的出口。欧盟是我国化学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2004年,我国对欧盟出口石油化工产品1728万吨,出口额140亿美元。其中,单个品种出口量在1000吨以上的产品出口总量1094万吨,出口额22.2亿美元;100-1000吨的出口量322万吨,出口额31.6亿美元;10-100吨的出口量260万吨,出口额55.4亿美元。从对欧盟出口化工产品的结构看,我国生产的化学品中危险化学品量大面广,种类繁多,多数为大宗、低值、原材料性的、生产过程污染较严重的产品(如农药制剂中高毒农药占30%)。根据REACH法规的要求,中国向欧盟出口这些化学品和几千种化工下游产品将面临注册、评估、许可的问题,且必须通过欧盟境内的生产商或进口商进行注册。而且REACH法规规定了严格的检测标准和高昂的检测费用,这些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我国一些中小型企业根本无法支付如此昂贵的检测费用,难免导致化学品出口受阻,甚至退出欧盟市场。

(二)进口产品成本增加,影响下游相关产业发展。欧盟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来源地,特别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据海关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从欧盟进口石油化工产品991万吨,进口额159.2亿美元。其中,单品种进口量在1000吨以上的进口总量645万吨,进口额20亿美元;100-1000吨的进口量219万吨,进口额23.7亿美元;10-100吨的进口量111万吨,进口额29.3亿美元,涉及1066个税则号。REACH法规实施后,欧盟的化学品生产商或出口企业必将把其高额的注册、评估费用打人产品成本,因而提高出口价格,这无疑增加了中国企业进口化工产品的成本。这不仅影响中国化工产业的发展,而且将导致相关下游产品成本增加,效益下降,影响纺织、医药、轻工、电子、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打破国际化学品贸易平衡,导致化学品国际贸易市场的大转移。中国与欧盟化学品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欧盟是我国化学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也是我国化学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从与欧盟的化学品贸易结构分析,我国从欧盟进口的主要是精细、深加工的化学物质,如染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且多数为依赖程度较高的不可替代产品。而我国出口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化工原材料和中间体。REACH法规实施后,欧盟较高的注册评估一、我国贸易差额变化情况

1950年以来的58年间,我国有20年出现贸易逆差,37年出现贸易顺差,1年达到贸易平衡。我们将1950年以来我国贸易差额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一)贸易差额规模较小阶段(1950年至1977年)。在这28年间,有10年出现逆差,其中,1950年逆差最小,为0.3亿美元,1974年逆差最大,为6.7亿美元,平均每年逆差为2.6亿美元;有18年出现顺差,其中1961年顺差最小,为0.4亿美元,1973年顺差最大,为6.6亿美元,平均每年顺差为2.68亿美元。这一阶段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规模都很小,变动幅度也很小。

(二)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78年至1993年)。在这16年间,有10年出现逆差,平均每年逆差为63.5亿美元,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有3年,1985年逆差最大,为149亿美元;有5年出现顺差,平均每年顺差为50亿美元,1983年顺差最小,为8.4亿美元,1990年顺差最大,为87.4亿美元;有1年出现贸易平衡。这一阶段,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的。

(三)持续贸易顺差阶段(1994年至2007年)。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入持续贸易顺差阶段。1994年至2004年,11年累计顺差达到2819.3亿美元,每年平均顺差规模为256.3亿美元,大部分年份顺差规模均维持在200-400亿美元之间。2005年顺差1020亿美元,2006年1775亿美元,预计2007年可达2600亿美元,这三年贸易顺差规模持续扩大,平均顺差规模将达到1798亿美元。

二、贸易顺差的国际比较

与世界主要工业化大国相比,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时间不算长。从历史上看,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在其工业化过程中均出现过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而且持续较长时间。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784年至1913年,贸易顺差持续129年,其后顺差也时有出现;美国自1874年至1970年的97年中,有93年顺差;德国自1952年以来,连续55年顺差,近5年来顺差规模一直位于世界第一,2006年顺差达202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8.2%;日本自1981年以来连续26年顺差,连续18年高居世界第一。而我国从1994年开始连续出现贸易顺差也不过只有14年。从国际经验看,一般各国都是在国际收支出现较大负数情况下,才把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目标。很少有国家在顺差时要求贸易实现平衡。德国、日本长期存在较大贸易顺差,但都强调是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是“德国制造”、“日本制造”得到世界公认,是外需强劲的结果。这对我们回应近年来欧美等西方国家以顺差为借口不断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突破外国贸易壁垒和封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顺差规模增长幅度最大。我国贸易顺差2004年为320亿美元,2005年、2006年、2007年,依次增加了700亿美元、755亿美元、825亿美元。而德国贸易顺差从2001年的955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1328亿美元,属于年度最大增幅,只增加了373亿美元。日本贸易顺差从1997年826亿美元上升到1998年的1073亿美元,属于最大增幅,也只增加了247亿美元。

(三)我国顺差占出口总额比重仍处于合理水平。目前我国顺差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与德国相当,比日本最高点还低一些。2006年,我国顺差占出口总额比重为18.3%,德国为18.4%,日本为11%。日本、德国和我国顺差占出口总额比重(在持续顺差期间)最高水平进行比较,日本最高(39%,1986年),我国(23.7%,1998年)略高于德国(22.6%,1988年)。

三、我国贸易顺差规模剧增的原因

2005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规模急剧扩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国际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由此转移部分贸易顺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制造业加速转移,在亚太地区形成了以我国为加工装配中心,以东亚为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方,以美欧为技术研发方、品牌持有方和主要市场的产业链,使我国对美欧顺差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东亚对美欧顺差。2006年,我国对美国顺差1443亿美元,对欧盟顺差917亿美元。而同期我国对台湾地区逆差663亿美元,对韩国逆差452亿美元,对日本逆差240亿美元,对东盟逆差182亿美元,以上逆差累计达到1537亿美元。

(二)国际市场需求强劲,对我国形成严重依赖。近几年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对我国产品需求强劲。2004年至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超过3.0%,最高达5.4%,世界贸易增长率均在6.0%以上,最高达8.0%。我国制造业基地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很多企业反映,近年来出口订单明显增加,一些公司由以前的抢订单变成挑订单。有些公司由于订单量都很大,而且客户还在继续加单,公司春节期间没有放假,各生产线都已满负荷运转。随着我国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的依赖程度也不断增强。目前,我国超过50种机电产品占世界市场份额80%以上,轻工产品占60%甚至达到70%,纺织产品占30%。从短期看,国际市场采购商没有替代选择,只能从中国采购。(三)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大规模顺差有其历史必然性。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制造业产业链迅速伸延,配套供给能力大大提高,国产材料和配件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全球产品供应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稳步上升,“中国制造”已得世界公认。目前我国是世界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大国,而很少从发达国家进口消费品。由此可见,我国大规模顺差产生是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反映。

(四)我国特殊贸易结构是造成大规模顺差的客观原因。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看,我国进口产品以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为主,出口以低附加值的消费品和机电产品为主。在国内投资需求减弱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一方面造成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进口增速减缓,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容量有限造成制成品出口大量增加。从贸易方式看,我国加工贸易占据半壁江山,虽然一般贸易顺差很少且经常出现逆差,但由于加工贸易存在大量顺差,使加工贸易顺差在弥补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方式逆差后,还出现较大规模顺差。

(五)国内综合优势集中释放造成大规模顺差。一是我国劳动力优势明显。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素质相对较高,具有不同知识层次的人才储备,适合工业制造业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对各种层次人才的需求,使我国劳动力资源无论在绝对数量还是质量层次上均具有优势。二是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几年来我国通过发行国债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铁路、公路、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为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三是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大大增强。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产业链迅速伸延,配套供给能力大大提高。目前我国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已形成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家电、机械、光学仪器等比较完备的产业集群,在方圆数公里之内,企业均可实现产品配套。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这几年,国际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制造业产能快速扩张,目前已进入集中释放期,推动了出口大量增加。

在一国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制造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出口能力明显增强,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国内生产对进口的替代效应越来越强,贸易顺差的出现不可避免。目前我国所处的国际分工地位、经济发展阶段及自身资源优势决定我国贸易顺差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

四、我国贸易顺差走势

从近期贸易顺差情况看,我国进出口增速有所放缓,进出口差距有所缩小。这种发展趋势还将会持续下去,主要原因有:

(一)我国人民币持续升值。我国从2005年7月实行汇率改革,当月人民币即升值2%,之后人民币累计升值已经超过10%。预计今后我国人民币还将会保持小幅升值态势。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其抑制出口、扩大进口的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

走势范文篇4

1.1研究背景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逐渐影响到我国的实体经济,过往依赖对外贸易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无法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因此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已迫在眉睫。作为一种群众性的活动计划,国民旅游计划对扩大内需具有最直接推动的作用。无论是发放旅游券,还是提供带薪假期都给整个经济实体注入巨大的能量,一方面能够提升其他众多相关行业的景气度,另一方面也会为经济的复苏带来希望。

1.2研究综述

旅游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扩大器,旅游业的直接收入可以带动相关的产业。旅游业是社会就业的稳定器,现在面对金融海啸,虽然发展的速度很快,毕竟有就业的压力。旅游业是门槛相对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关联度比较大,因此,旅游对劳动就业的拉动是非常大的。在目前的形势下,大力推行国民旅游计划,对就业和社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旅游推动内需拉动经济的作用是显著的,因为旅游的消费有特别明显的特点就是可以重复性的消费。经济强势增长的时候,在经济处于稳定上升阶段时,房地产、汽车、传统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是强劲有力的;然而当市场低迷期,重复的旅游消费对整个市场的拉动是直接和明显的。旅游时间可长可短,距离可远可近,消费可高可低。不是说旅游就是要花成千上万,可以花几十元一日游,也可以打开门在公园里面逛一逛。旅游这种特殊的作用一定会给疲软的经济带来良好的刺激效应。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国民旅游计划,其实不仅仅是经济的拉动计划,也是产业升级的计划。一方面,有助于我国的产业升级,提升整体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对传统经济模式的依赖,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更重要的是,国民旅游计划的提出对当前信心的恢复具有很大的意义。启动内需的核心,就是投资和消费,同时拉动互动发展,因为现在没有办法看外国人的脸色,他们不购买我们的东西,他们外需减少的时候,就需要13亿人的消费,需要投资和消费双向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旅游业的拉动。

意义:拉动旅游业在提高经济的同时,也要同步地增加社会福利,现在旅游就是一个生活要素,而生活要素是我们都离不开的。从老百姓的角度看,休闲旅游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提供一个完整的供给体系,再加上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使休闲旅游质量本身更加提高,国民旅游计划更多应该是这方面的内容。

2.政策因素对主体的影响及对策

2.1政策因素的重要性

一方面拉动需求、挖掘需求,另一方面提高需求质量、生活质量,两者应该紧密相联。政府要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着手解决老百姓所担心的问题,比如老百姓的出行安全,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政府应该注意的,保障了老百姓的利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就水到渠成了。而在具体的衔接上,通过竞争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老百姓才能享受到实惠,如果靠政府来补贴,恐怕不是一条正确的路。国民旅游计划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从政府来说,是创造一个好时机,从老百姓来说,是在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其实施的过程当中应该不断完善整个旅游发展体系,从根本上提高老百姓的出游质量,还要从老百姓的本质需求入手,满足其真正需求,减少建设过程当中不必要的浪费。

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消费方式应更加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理念,把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

2.2有关国民旅游计划实施的相关对策

2.2.1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资源开发需要各级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合作,因此,国家应建立全国性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相应的管理法规。以指导和协调旅游资源开发,约束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把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外部不经济效应减小到最低限度。

2.2.2要完善旅游资源管理体系,适当限制游客量

应尽快改变旅游企业中政企不分的现状,取消旅游企业与景区管理部门之间的人事交叉,公司主管与政府官员应各司其职。针对个别时期,个别景区游客量过多的状况,景区主管部门应注意适当限制售票量。同时,开发增设新的景点,以分散游客量,使旅游资源在其所能承受的限度内接待参观游客。

2.2.3要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宏观管理,全面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

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然后把企业推入市场,取消特权和保护,使企业能在市场机制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者,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并按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促进旅游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2.2.4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应树立起环境质量意识,认识到环境质量的优劣是关系人民窗体顶端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大事;并且要树立环境首先意识,为全人类及其后代保护好环境;要树立环境公德意识,不为满足个人私利,不为局部或眼前利益而损害他人或全局的利益,让人类贴近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结论与展望

3.1总结

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推行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在于,政府在做规划和统筹时,是否切实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并与企业协商,形成操作性强、吸引力强的旅游措施和旅游产品,才是能否惠民的关键。针对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需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以期更好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为老百姓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为老百姓出游打好基础,使得老百姓能快乐出游提高生活的质量。

走势范文篇5

1我国旱地移栽机械发展概况

我国对旱地移栽机械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起步较早,但发展并不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已开始研制裸苗移栽机,最初用于甜菜的移栽;到20世纪80年代成功研制出半自动蔬菜移栽机;同时,我国也从国外引进了若干适于蔬菜、甜菜、烟草等经济作物的移栽机械。由于育苗技术落后、配套设施差、机具性能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以及价格昂贵等原因,旱地移栽机械一直未能得到大规模推广使用。近年来,随着旱地育苗移栽技术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短缺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旱地移栽机械的研发有了新的动力,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目前,国内研发出的旱地移栽机械以半自动为主,而全自动移栽机因其育苗要求高、结构复杂、价格高昂,尚处于起步阶段。

2我国旱地移栽机械类型

目前,国内对旱地移栽机械分类尚无统一规定,大致可以按4种方式进行归类。

2.1按秧苗是否带土分类目前国内移栽机按秧苗是否

带土可分为裸苗移栽机(不带土)和钵苗移栽机(带土)两类。裸苗移栽机移栽秧苗工序较少、成本较低,目前烟草、棉花、油菜、甘薯等部分采用裸苗移栽。钵苗移栽的制钵成本较高、工序繁多、人工成本也较高,但秧苗成活率较高,因此在蔬菜、烟草、棉花、油菜等作物中都大量使用了钵苗移栽机进行移栽。

2.2按作业自动化程度分类按作业自动化程度可分手动移栽器、半自动移栽机和全自动栽植机。

2.2.1手动移栽器。一般采用简易器具打孔,手工放置苗,主要用于棉花、甜菜、蔬菜等作物补苗栽插。

2.2.2半自动移栽机。一般是手工取苗或人工辅助取苗,由机具完成开沟、浇水、栽苗和覆土等作业。我国目前研制和推广的栽植机基本上都是半自动的。

2.2.3全自动栽植机。通常认为,由机械或人工喂入一组秧苗(如一张苗盘),由机具完成取苗和栽插等作业,称为全自动移栽机。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尝试过机械式、气动式、电子式、完全自动的移栽,但均由于可靠性差、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和缺少配套育苗系统等原因,未能达到实用要求而没能大规模推广。

2.3按栽植器型式分类

2.3.1钳夹式移栽机。该机一般由人工将秧苗放在转动的钳夹上,秧苗被夹持,并随栽植盘转动。当转到苗沟上方位置时,钳夹在滑道开关的控制下打开。秧苗在重力作用下落入苗沟,然后覆土镇压,完成栽植过程。

2.3.2链夹式移栽机。该机工作原理与钳夹式相似。其秧夹安装在链条上,由地轮驱动,秧苗由人工放到链夹上,当秧苗到达与地面垂直时,链夹脱离滑道并.自动打开,秧苗落入开沟器开出的沟内,随后镇压轮进行覆土、镇压。该机株距准确,栽植后秧苗的直立度比较好,喂苗和送苗稳定可靠。缺点是生产率不高,且栽植速度偏高时易出现漏苗、漏栽现象。国内主要机型:由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与江苏正昌集团共同研发的正昌丰裕2ZY一2型油菜移栽机;江苏省南通市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研制的2ZQ-4型油菜移栽机;安徽滁州农机所研制的2zY一2型油菜移栽机;唐山农机研究所研制的2ZB一2型移栽机。

2.3.3挠性圆盘式移栽机。该机由人工将秧苗喂入输送带槽内,输送带将秧苗喂人栽植盘中。栽植盘由两片可以张开和变形的橡胶盘组成,当秧苗到时,开盘轮使其局部张开,秧苗进入开口后因其弹性自动闭合。当秧苗到达开沟器下部时,开盘叉使之松开放下秧苗。随后覆土、镇压,完成栽植。国内主要机型:由黑龙江红兴管理局研制的2ZT一2型甜菜纸筒式移栽机。该机夹持秧苗不受钳夹或链夹数量限制,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株距适应性较好,尤其适合小株距移栽。但株距和移栽深度稳定性不高,且易出现埋苗现象,此外挠性圆盘的寿命也较短。上述3种机具都能完成裸苗和钵苗的移栽。

2.3.4导苗管式移栽机。这是一种新型的钵苗移栽机械,可克服裸苗窝根等问题。作业时,秧苗由人工或者机械放入喂入器筒内,秧苗靠自重通过水平或者倾斜的导苗管引入开沟器开出的沟中,然后进行覆土、镇压,完成栽植过程。该机秧苗在导苗管中是自由运动,不是强制的,因此不易伤苗;选择适当的导苗管倾角和增加扶苗机构,就可保证秧苗有较好的直立度、株距均匀性和移栽深度;其喂入器是由多个转动的喂入筒构成,栽植频率可达到60~70株/min,比钳夹式提高了30%~50%。但该机型结构比较复杂,造价较高。

目前该机的研究和推广较多,形式大同小异,国内现有机型:①采用水平回转杯式移栽机。山东泰安与吉林大学合作研制的2ZY一200型移栽机;山东泰安国泰拖拉机总厂生产的2ZM一2和2ZM—AI型棉花移栽机;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研制的2ZB一4型杯式钵苗移栽机;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2ZDF型半自动导苗管式移栽机。②采用水平回转格盘式。吉林大学研制的2ZY一2型玉米钵苗移栽机;河北省邯郸市农机推广站研制的2BYZ一2型钵苗移栽机。③采用带喂入式。由山东理工大学研制的2EG一2型带喂入式钵苗移栽机。

2.3.5吊杯式移栽机。这是一种适合钵体尺寸较大的钵苗移栽机。该机由驱动轮驱动栽植圆盘转动,吊杯随偏心圆盘转动并始终与地面保持垂直。当吊杯转到圆盘上时,人工将秧苗放入吊杯中;当转到最低位置附近时,吊杯上的滚轮与导轨接触将吊杯打开,秧苗自由落体运动落入鸭嘴开沟器开出的沟内,随后覆土、镇压,完成栽植J。该机具有膜上打孔的突出优点;吊杯在栽植过程中对苗起扶植作用,直立度较好;对秧苗无夹持力,秧苗落地无冲击,不伤苗。但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喂苗速度不能过高,否则漏栽率增加,故生产率不高。国内现有机型:青岛农业大学研制的2ZY一40型吊杯式钵苗移栽机;黑龙江八五零农场研制的2ZB一6型钵苗栽植机;新疆农科院农机化所研制的2ZT一2型甜菜移栽机;新疆新科联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2ZS一2型蔬菜秧苗移栽机;新疆农垦科学院装备研究所研制的2ZMI_2型膜上移栽机;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研制的2ZB一4型钵苗移栽机。

2.3.6带式移栽机。带式移栽机由水平输送带和倾斜输送带组成,两种带具有不同的运动速度。钵苗首先在水平输送带上直立前进,当运动到末端时,翻倒在倾斜输送带上,随带运动到末端时翻转直立落入苗沟中。该机结构简单,栽植效率较高,最高可达240~Jmin。但其工作可靠性和栽植质量尚需要进一步提升。

2.3.7滑道式移栽机。滑道式移栽机主要工作部件有上滑道、下滑道和分钵轮。此种机型实现了全自动喂苗,作业速度大大提高,栽植频率可达到180~rJmin,是一种结构简单、高速、高效的移栽机型。但是,与带式移栽机一样其工作可靠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3存在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虽然近年来我国旱地移栽机械的研发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总体而言处于初级阶段,尚有许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3.1农机和农艺脱节严重我国许多机械移栽技术是从

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研发出来的,发达国家与移栽相配套的育苗技术已非常成熟。而我国与移栽相配套的育苗机具和设施非常薄弱,尤其是适于营养钵苗和盘苗的高效精量播种设备更加匮乏,技术相对落后。此外,国内移栽作物的土壤环境千差万别,种植制度复杂多样,田块以小而分散居多,严重制约了移栽机适用性。因此,应在充分吸收发达国家育苗技术基础上,结合国情研发成本低廉、便于管理、利于机械化移栽的育苗方式,完善育苗设施和相应的配套技术,实现育苗工厂化和自动化。对于钵苗而言,钵体大小和形状一定要与移栽机械相结合。另外,应以满足机械作业为前提,加强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农田基本建设。

3.2机具作业通用性差目前研制的移栽机一般一种机

具难以实现多种作物的移栽作业。如烟草移栽机用在甘薯上效果就不佳。由于种植烟草的垄高、垄宽等都比甘薯垄大,用在甘薯移栽时镇压取功轮取功不畅,会出现漏栽秧苗现象。此外,如大葱和韭菜移栽需要很小的株距,而另一些作物需要宽行距等,目前国内的移栽机还难以满足上述需求。因此,应加强移栽机的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设计,可通过快速更换一些作业组件,来满足不同作物的移栽需求。

3.3缺乏科学、完善、统一的移栽机评价方法和标准

我国应加快研究和制定移栽机作业和检测方法等标准的研究与制订,为移栽机的研发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3.4生产效率不够高和综合效益不突出目前国内的旱

地移栽机多为半自动化,需要人工喂苗,对操作人员要求比较高,放苗要准确、迅速,精力高度集中,否则会造成漏苗、缺苗现象,长时间作业易造成操作人员疲劳。由于受人工喂苗速度的制约和田块小而分散的影响,一般国内移栽机的作业效率只相当于人工的5~15倍左右,远低于耕整、收获等机械相对于人工作业的效率,故而综合效益的优势不是特别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用户使用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需对现有移栽技术进一步改进和提升,降低人工操作劳动强度,提高喂苗速度,提升作业效率,实现“傻瓜式”式的高、精、准移栽作业。

3.5移栽机具价格相对偏高

目前国内移栽机少则每台2万一3万元,多则7万一8万元,甚至更高。价格过高限制了其在我国的快速大规模推广。因而,我国要加大研发力度,研制出质量可靠、性能稳定、操作便捷、维修方便、一机多用、性价比高的旱地移栽机,并实现批量化、标准化生产。

4国内旱地移栽机发展趋势

(1)旱地移栽机械的研发应该和育苗技术结合起来。育苗移栽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应加强从育苗到移栽的系统研究,在努力发展移栽机械同时,应实现育苗的机械化、自动化、工厂化。

(2)半自动移栽机在国内市场还将占据很高的份额,而且还会较长时间存在。半自动化移栽机虽需较多辅助人员,但其适应较好、使用方便、适合国情。因而,提高其生产率,完善其作业性能和可靠性,将是今后半自动化移栽机的发展方向。

(3)随着我国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短缺已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加强自动取苗技术研究,研制性能优越、价格合理的全自动移栽机将是今后国内早地移栽的另一大发展趋势。

(4)通用移栽机和专用移栽机的研究相结合。我国在大力发展旱地作物移栽机研发的同时应加强小作物移栽机的研发,如大葱、韭菜等;加大塑料大棚移栽机的研究。

(5)批量生产,降低成本。我国农民对旱地移栽机的需求热情很高,但是,购买力相对较低,这大大制约了移栽机的推广和使用。为了加快其推广使用,除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购机补贴力度外,另一方面要发挥大工业的特点,选择性能优异的产品,进行批量生产,降低移栽机成本。

(6)加强与发达国家合作。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旱地作物移栽机械化水平还很低,应走出国门,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吸收先进技术和经验,研制适合国情的旱地移栽机械,并参与国际竞争。

走势范文篇6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行为大多还停留在货物出口和技术引进方面。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国际资本和外商对于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功不可没。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形势。我国企业和资本需要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对外贸易的途径。为此,在资本流通的动因上,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对外投资的前期条件。

1、我国货币的稳定和升值在美国信贷危机对国际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以后,国际市场内的原有投资者的投资能力出现了问题。而我国人民币在货币稳定和升值上的潜力被许多金融运作者所相中。随着人民币的稳步升值,对我国外贸投资产生了巨大的动力。由于美元在国际市场当中稳定货币的地位下降。使得在国际市场当中人民币的购买力和储藏价值稳步上升。而我国货币的升值带动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流通的价值也就随之上升了。总金额为我国对外投资提供相当良好的环境。

2、我国工业化生产的需求随着我国工业化事业的逐步发展,工业生产对于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也在不断的增加。而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对于扩大我国国内能源开采的行为不予提倡。这时,投资国外能源产业,特别是国际发展中国家的能源产业对于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和进程都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样的,通过对外投资专业我国国内多余产业的重复建设与优化我国产业链条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贸易摩擦。近些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摩擦在不断上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开放,我国特色企业在国际市场当中出色的竞争实力被各国所关注。这导致近几年来国际市场当中对于我国的贸易壁垒逐渐增多。如何减少对外贸易当中摩擦,将产业生产转移到国外进行是良好的方式。不仅能够保证我国贸易出口产业的良好发展,同时也能够为国内市场创造更为开放和先进的竞争环境,保证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当中的稳步发展。

二、对外投资的弊端

在国际市场总体萧条的前提下,对外投资是我国开发国际市场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的良好时机。同时人民币的升值和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都为我国对外投资创造了很好的机会。但是,资本运作不存在完全安全的经济行为,无论当前国际市场的状况如何,我国对外投资都存在着相当程度的风险。要清楚机遇和挑战是共存的。为此,在进行对外投资的规划上,我们要辩证的认识当前对外投资的风险,并研究改良和回避的方式。

1、我国对外投资的混乱我国市场经济还处在逐步开放的进程当中,目前为止,我国市场当中的信息流通还很闭塞,对于国际市场的具体环境还缺乏直观可靠的认识。同时我国对外投资没有一个良好的渠道,这导致我国对外投资的行为混乱无序。完善对外投资的信息采集和流通,加强我国国内企业对于国际市场的了解和国际信息的获得渠道。加强我国对于对外投资的监管力度,减少重复投资和贸易欺诈现象的发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方法。

2、风险回避和预防的缺失国内投资者对于国际市场的总体走向和时事变化缺乏及时的信息和全面的认识,对于在投资过程中分辨资本投入的效益没有清晰的认识。同时我国对于对外投资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这导致在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我国投资者承担了大量的贸易风险。

3、缺乏战略意识我国对外投资的形式还很混乱,同时对外投资的方向同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存在着偏差,相当多的投资者缺乏长远的视野和投资意识。为此,在发展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国家要加强对于战略投资行为的支持。

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趋势

走势范文篇7

1材料和方法

以我国的“中国期刊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检索资源,以1995-2011年10月31日为年限检索,将“药学服务”、“药学监护”和“药学保健”作为篇名进行期刊精确检索,剔除重复发表和少部分实际内容离题的论文,获得药学服务相关有效文献1840篇。对检索出的每篇文献按照论文年度发表量、发表文献出处的区域分布和研究内容、覆盖的疾病种类及药品类型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发表文献的数量年度变化情况1995-1999年药学服务相关文献年度发表量相对较少,2000年开始迅速增加。药学服务相关文献的阶段发表量与构成见表1。

2.2作者机构分布情况按文献第一作者的所在机构对对1840篇药学服务文献的出处进行汇总分析,见下表2。排名前五位与后五位文献出处机构的省际分布表,见表3。从表2可见,我国的医疗机构是非常重视药学服务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占总发表文献量的88.9%,高等院校及研究所是开展药学服务理论研究的中坚力量,同时,我国卫生行政部门也开始重视药学服务的管理和法律问题。从表3可见,总体上,17年间经济发达地区对药学服务的关注度远远高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药学服务的研究关注度最高的为北京,最低的为西藏,发展最快的为江苏省。

2.3研究领域分类情况药学服务文献研究主题内容归为3类: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其他类。其中,理论研究包括介绍药学服务相关概念、理论、准则、方法、分析模型和管理等但不涉及具体疾病或药物分析的文献;而将药学服务在医院、疾病、药品和社会药房、社区和卫生应急事件中应用的实践经验分析以及药师职责转变分析、社会调查研究文献列入应用研究类;将对国外文献的翻译和教学实践等文献归为其他类。从表4可见,我国目前药学服务理论概念研究文献占32.6%,应用研究文献占65.3%,其他类占2.1%。在理论概念研究中,我国学者将引入价值链管理、6σ管理、品管圈、质量管理、象形图示等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药学服务研究中,不断丰富了人们对药学服务的内涵和层次的理解和药学服务质量评价的手段[5-11],具体见表5。药学服务应用研究的主体为医院,文献报道涉及综合性大医院、县级医院、基层医院、儿童医院、军队医院等多层次医疗机构,覆盖面较广。尽管社会药房和社区药学服务实践文献占总文献量的4.5%,但近两年人们对社区药学服务研究关注呈快速上升趋势。这与我国人口的老年化和慢性病问题密切相关。信息技术在药学服务实践中的应用从开始的医院信息、病案信息系统的引入发展到自主软件的设计[12]。其次,我国学者也对美国、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药学服务模式、服务体系、临床实践和高等药学教育系统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与报道。

2.4我国药学服务文献覆盖的疾病和药品类型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对哪些疾病和药品开展了药学服务实践活动呢?表6和表7对文献中覆盖的疾病种类和药品类型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表6、表7显示,医务工作者对呼吸系统、重症感染、心脑血管的药物治疗问题和抗菌药、中药的合理使用及药品的不良事件重视程度更高。

2.5我国医务人员和患者对药学服务的认知情况对医务人员、患者和社区居民对药学服务的认知状况社会调查文献共计48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3-24]:

(1)目前我国临床药师开展的主要药学服务工作包括处方点评、药师参与查房、药物信息服务、用药咨询、药品不良反应收集、监测血药浓度,设计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2)未来医院药学发展方向是药学服务,药师的主要任务是实施药学服务,大部分调查的医院、临床医生、患者支持药学人员开展药学服务;

(3)医师最希望从临床药师处得到的药学信息为药品的适应征、正确使用方法、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新药的信息、同类药物比较、特殊人群用药调整等方面;

(4)患者最希望临床药师提供的药学系信息为用药选择、用法用量、用药咨询、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用药宣教、药物贮存方法、药物的价格、药品报销范围;

(5)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目前最欠缺的知识体系为:疾病知识、临床知识、药物治疗知识和联合用药知识缺乏。

2.6药学服务干预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在345篇关于药学服务干预对疾病治疗效果的文献报道中,以医务作者的个案的药学服务干预报道居多,而对照性干预评价报道偏少。在药学服务评价指标的选取中以患者用药依从性、患者对药物治疗知识的知晓率偏多,综合性的评价偏少[25-27]。国外学者在临床药学服务质量的评价上,对照研究较多,评价指标既包括患者用药依从性,也包括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认识、药物不良事件和药疗错误的发生率、合理用药状况、干预措施被医师接受的程度、抗生素使用频度等客观指标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水平、患者满意度等主观指标[28]。

走势范文篇8

一、成人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前我国的成人职业教育尚且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尚未能发挥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实效。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成人职业教育没有脱离传统教育机制的藩篱,在教学思维和教学形式上缺乏探索和创新,几乎陷入到形式化的怪圈中。

1.教学理念落后,未能认清成人职业教育职能成人职业教育旨在为成人提供更多的学习进修机会,为社会培养出相应的职业型人才。可以说,成人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机制之外的一种有益补充,给予了社会大众多元化的学习选择。然而受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成人职业教育未能摆正自身的位置,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方面尚且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很多成人职业教育陷入到“重理论、轻实践”的固有思维之中,以至于理论知识无法转化为有价值的社会实践,无法满足职位的现实要求。

2.资金投入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相对滞后由于当前社会对成人职业教育的重视度不高,成人职业院校所能得到的资金支持较少,难以支撑起职业教育的硬件教学平台。成人职业教育所面对的教学对象与普通高等教育机构不同,他们大多不是单一的学生角色,往往只能利用闲暇时间去进修学习。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远程教育等方式来接受职业教育,而远程教育则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支撑,方能得以运转。不少成人职业院校由于资金的短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满足教学对象的多元化需求,以至于使教育事业陷入到两难的境地。

3.教学模式陈旧,脱离社会职位的现实需求成人职业教育在教学模式方面缺乏探索精神,未能彰显出自身的独特性与针对性。一方面,成人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非常陈旧、枯燥,没有与时代最新鲜、最有价值的科学文化成果相接轨,理论与实践的对接程度较低,难以彰显出职业教育的教学实效。另一方面,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局面,也使得成人职业教育活力不足。教师往往遵循传统教学模式的套路,而没有结合成人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以致教学活动未能凸显出“职业性”的特质,与现实环境中的职位需求相脱节。此外,单调的教学形式也难以促成师生之间的广泛交流,教师与教学对象之间无法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未能显示出课本知识的实践性价值,教学对象还是不能从中获得真知灼见般的体悟与收获。只有在成人职业教育中注入创新理念和现实精神,方能使成人职业教育破除陈腐,向一个更高的层次迈进。

二、成人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探析

教育事业一直都是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职业教育应当成为培养职业人才的“温床”,致力于解决现实社会环境中的职场问题,为不同职位输送合格的人才。改革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成人职业教育事业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扭转教育理念、内在机制乃至外在环境方面存在的误区,在具体的实践环境中逐渐摆脱消极、被动的局面,转而赢得真正的主动权。可以说,改革事业是与时代进程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时代的风向标指向哪里,改革就要向着哪里。

1.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重塑成人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应当成为行动的“前阶”。成人职业教育若想取得新的突破,首先就必须摆脱陈旧观念的约束,转而切实深入到教学实践中去,从中探寻、提炼出具有创新价值的先进理念,并将之作为教育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管理思路方面,成人职业教育事业都需要走出传统范式的误区,重塑成人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诚如上文所言,成人职业教育重在“职业”二字,教学活动必须凸显出具体的指向性,明确“培养职业人才后备军”这一教学目标。由于成人职业教育的教学对象是成人,在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时,教师应当关注接受对象的实际需求,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来考察课程的实效性。此外,在成人职业教育管理机制方面,管理人员需要秉持科学化管理的理念,避免出现机构冗员、相互掣肘的局面,而谋求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力图构建出一套合理的教育管理体系。只有在理念层面上予以创新和优化,成人职业教育事业方能走向一个明朗化的未来。

2.争取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支持,提升教学硬件水平随着职场社会的不断成熟,职业教育势必也会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关注。成人职业教育应当着力争取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支持,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以完善自身的教学硬件设施,不断提升教学服务质量。随着资金投入力度的加大,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会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学等依托于科技力量的教学方式,将会得到大范围的推广,这样一来,人们便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成人职业教育方式,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得到资金和理念的支撑后,成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匮乏的情况也将得到缓解。成人职业教育将会致力于创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如果情况允许,成人职业教育可以与当地政府和企业联动起来,聘请资深的职场工作人员或者官员来校指导教学工作,或者举办一系列的座谈、讲座活动,以期让成人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环境关联起来,使教学活动更具实践价值。

走势范文篇9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电视媒体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在这之中,电视综艺节目更是以其轻松的节目氛围为广大的电视媒体受众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娱乐消遣的平台。我国国内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真正引起大范围的关注是从1983年央视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的,但此时综艺节目种类少,影响力仍有限。直到90年代,综艺节目领域才发生了大的变化,1990年央视《综艺大观》开播,在华人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后一系列电视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97年,湖南卫视开播《快乐大本营》,节目将目标群直接定位在更加时尚、具有“娱乐精神”的年轻人,“突出受众参与性,强化传者与受者的互动意识,淡化综艺节目的教育、导向功能,大力推崇节目的娱乐性,为满足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传统审美标准进行了颠覆性革命”。

1999年,《幸运52》的出现更是将知识与娱乐结合在了一起,寓教于乐,新颖的形式和风格引发人们的关注。其后,2000年《开心辞典》、2004各种选秀节目如《超级女声》《莱卡我型我秀》《梦想中国》更是万箭齐发,占据荧屏,至此,娱乐节目的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电视综艺节目逐渐成为电视媒体的重头戏。但节目的风行必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为了更大的占有市场空间,迎合观众趣味,一有节目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和社会关注,模仿跟风就四起。比如2010年江苏卫视制作并推出了一档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一夜之间各大卫视竞相做起了婚恋节目,《我们约会吧》、《爱情连连看》、《婚姻保卫战》、《为爱向前冲》,众多同类节目充斥荧屏,广大电视观众出现审美疲劳。不能否认,电视综艺节目在今天已逐渐面临一种尴尬的境地,收视率日趋下降,一些著名的综艺栏目也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甚至已经停播,比如上面提到的《综艺大观》和《幸运52》。探讨传统综艺节目在今天这样的背景下,应如何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而电视节目恒久生命力的来源更是在于不断推陈出新,从这一层面来讲,北京电视台的《每日文娱播报》可算是个中翘楚。《每日文娱播报》是北京电视台自办的一档日播资讯类栏目,它的前身是《每日文化播报》,自2002年开播以来一直强调独家内容、独特视角、独到观点。人们常说新闻是易碎品,这是就新闻的时效性所言的,在这一理论下,谁以最快速度传播给受众,谁就会赢得主动,赢得市场。但也正因为“争抢”的原因,导致它先天不足,比如挖掘不细、结果不清、原因不明等。但《每日文娱播报》却在忠实记录文化娱乐事件现场的同时,力求从更深的层次进行分析,解读这些娱乐资讯的真相,发出了他们不一样的自己的声音,在文化娱乐界形成了强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自2012年1月其开播的全新的综艺谈话节目《星夜故事》也是节目创新的行家里手,该节目的创作团队不仅在版块设计方面用心设置了“星夜博物馆”“、星夜故事会”两个独具特色的精致板块,还为主持人增设乐队+主唱,打造“即兴脱口唱”的特色互动形式,这在国内是首例。

风格时尚,内容新鲜,注重故事的挖掘和人物的选择,用独家视角展现明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星夜故事》,一时间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每日文娱播报》和《星夜故事》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准确的节目定位。准确而清晰的节目定位是一个电视栏目能否拥有长久生命力的关键。不同于当下只以娱乐和狂欢为旨归的综艺栏目,《每日文娱播报》背后有着更深广的文化和社会体认。在栏目最初就曾先后提出过“仅有娱乐是不够的”、“娱乐因我们而精彩”的口号,从以往娱乐资讯只追逐明星的绯闻、八卦、娱乐的套路中跳了出来,而将视野转向了更为广阔的文化和社会领域,“新生活、新文化、新娱乐”始终是栏目组追求的理念。2006年6月,播报是第一家深入四川音乐学院调查李宇春考研真相的媒体,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报道播出后引发了观众的激烈讨论,甚至有人评论称这是对教育公平性的监督,浓郁的社会关怀和对明星的生存状态的报道,是文化社会价值和娱乐资讯的完美结合的典范。第二:独具特色的主持风格。《每日文娱播报》十年来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制作理念,为配合这样的栏目定位,其所选定的主持人除时尚、知性、外表靓丽外,大多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比如2006年加盟《播报》的李湘,以及近期高调加盟《播报》的浙江卫视当家花旦朱丹。她们的加盟进一步提升了《每日文娱播报》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而《星夜故事》更是为主持人增设了乐队和主唱,打造了全新的“即兴脱口唱”形式,这在国内综艺谈话类节目中还是首例。第三:创新和挑战自我,形成品牌优势。当今社会是个多元的社会,每时每刻又在发生着变化,与之相关的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也会具有多元的需求。据陆地所著的《解析中国民营电视》中的数据显示:受众看电视的目的,娱乐占53.8%、消磨时间45.1%、获取资讯36%、掌握时尚潮流25.5%、宣泄情感增进情感18.4%、满足好奇心17.2%、增加与人聊天的话题9.4%、解决生活难题4.5%。

为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电视节目就不得不以观众为本位来进行节目制作,就需要不断地突破既有的节目格局,不断创新。比如《播报》曾开创性地在广告时间里加入了心理小测试的内容,极大的增强了栏目的趣味性,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每日文娱播报》开播至今已逾十年,在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播报》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已形成了自己稳定的受众群体和品牌优势,具备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相信今后一定会发展的更好。

走势范文篇10

一、肿瘤分期(型)对外科综合治疗的影响

1.术前分期的意义:胃癌术前分期的概念已逐渐被接受.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帮助I】缶床医生在术前能对原发肿瘤与其侵袭、转移范围等有一明确的了解,从而指导我们是否应首选手术、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是否实施新辅助放化疗及其方案、疗效的判断和预后的评估等,以减少治疗的盲目性。传统的胃癌术前分期手段包括胃镜、钡餐x线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等;近年来,内镜超声检查(EUS)、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与腹腔镜超声检查(LUS)等技术的普及,使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在技术上基本满足了临床上开展这一项目的需求[1_2]。因此,有条件的单位都应将其作为常规性工作来开展.

2.临床病理分期演进的意义: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是指导术后治疗与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有国际抗癌联盟(uicc)与日本胃癌研究会(JGCA)制订的两种胃癌TNM临床病理分期法。其中,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T)及转移淋巴结(LNs)数目是胃癌根治术后最重要的预后因子。JGCA与UICC分期法原来对LN分级曾都以淋巴结转移的解剖学范围为依据.但自第5版UICC与第14版JGCA分期法始.N分期决定因素已由淋巴结的转移范围先后更改为转移数目.使两者LN的分级基本一致[3】。第7版UICC的TNM分期同前几版相比.也有一定改动.主要表现定义为N。(无淋巴结转移)、N,(1—2枚淋巴结转移)、N:(3。6枚淋巴结转移)、N,a(7。15枚淋巴结转移)及N3b(15枚以上淋巴结转移)[引。为明确新版UICC的N分期相比于旧版的优势.各国学者进行了有关研究。所得结论总体认为.新版UICC或JGCA分期法中,N分期是显著的独立预后因子:相比旧版的N分期,在预后价值上更加科学和可靠;同时。对外科手术中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也更具有科学指导价值。因此,从事胃癌治疗的外科医师.必须掌握临床病理分期的演进内容与意义.使之更加规范地开展外科综合治疗工作。

3.分子病理分型的意义:鉴于肿瘤是一类分子水平高度异质性的疾病.而传统上的临床病理分期仅能对临床治疗提供肿瘤形态学的信息.尚难以反映个体间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差异.故对于选择“个体化”的化疗或分子靶向治疗,仍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基于应用高通量芯片技术所获悉的、以肿瘤分子表达为特征的分子病理分型(molecularpathologicalclassification)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高通量的基因分析可以是DNA水平的基因多态性分析、DNA甲基化分析与基因拷贝数分析,也可以是RNA水平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微小RNA表达谱分析与蛋白表达水平的蛋白芯片分析等。做好分子病理分型是实现胃癌个体化治疗的基础.理想的个体化治疗就是依据肿瘤个体分子信息表达的差异。选择最合适的化疗或分子靶向药物.达到最佳疗效与最小不良反应。目前.胃癌分子病理分型的研究已见于临床应用的初步报道[孓63。有望通过高通量组学研究.提取不同亚型胃癌的特征基因.再结合大样本临床验证.从而获得有临床推广价值的胃癌分子病理分型.这一新技术无疑将是全面提升未来临床疗效的关键之举。

二、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的发展

1.根治性手术的标准化:对于进展期胃癌,经过近30余年的临床探索.根治性手术的合理范围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这主要取决于大样本、多中心与前瞻性临床研究所提出的证据.其中包括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重新认识与各种淋巴结清扫术后疗效的比较。近10年来,从我国几个主要的胃癌临床中心发表的文献中可见.几乎一致推荐D:胃癌根治术作为治疗进展期胃癌的首选标准术式,其主要优点包括:(1)对约80%以上的T:、T3胃癌可以达到Ro切除;(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需再次手术者通常不超过4%.手术死亡率低于2%:(3)R。根治性手术后5年生存率总体达到50%以上,甚至可接近70%。至于联合脏器切除或扩大淋巴结清扫等扩大性根治术.其手术指征也趋向一致.即对于未受肿瘤直接浸润的脏器原则上应予以保留.且由于手术技巧的进步.通常可以做到在保存脏器的前提下廓清脏器附近的淋巴与脂肪组织:至于曾经盛行一时的合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PAND)也因最终Sasako主导的日本临床肿瘤学会的前瞻性研究报告(JCOG9501)出台而更趋理性,在此报告中,针对523例Tzb、T3或T4胃癌患者.将施行D:加PAND术的260例患者与仅作D:根治术的263例进行多方面比较,结果发现.前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大于后组(28.1%比20.9%),前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多,但两组术后5年生存率基本一致(70.3%比69.2%)[引。由Yonemura等[s]主导的东亚国家临床研究报告也有类似的结论。因此.目前已不推荐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施行预防性PAND手术。

2.微创手术的指征与应用: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在治疗早期胃癌中.已经取得了十分理想的疗效.而针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是否适合开展微创性手术。目前仍有一定的争论.关键是国内尚缺乏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随机性对照临床研究结果。鉴于国内某些医学中心已经积累了数百例胃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经验.标准化淋巴结清扫技术日趋成熟,因此.对局限于胃周淋巴结转移的部分进展期胃癌患者.可以开展探索性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国外学者对此往往持比较谨慎的态度.最重要的是不能过于追求微创的效果而替代根治手术的重要性。目前,在没有获得充分证据的情形下。尚不宜普及对进展期胃癌的微创手术。近年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问世.为胃癌的微创外科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该系统手术以其智能化、高清晰的3D视野、灵活的操作系统弥补了腹腔镜技术的某些不足.在手术过程中更能体现手术者的意志,但由于对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尚缺乏明确的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操作上的规范,因此.大多数学者仍然建议可先从相对早期的患者开始.不断累积经验。最终实行规范化的操作.以求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3.强调提高术后生存率与生活质量的一致性:手术的效果如何并非单由生存率来决定.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也是考量手术效果的重要标志.满意的手术效果不但能使患者术后长期存活.而且能保持患者良好的生活质量。针对进展期胃癌来说.手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是决定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虽然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已多达70余种.次全胃切除后的重建方式也有20多种.但仍无一种重建方式是完全令人满意的。根据多数研究报告.作术后消化道重建时应了解(1)操作不宜繁琐复杂,相对简单方式的效果并不亚于繁琐复杂的方式;(2)防止胰胆液反流性食管炎是选择术式的重点.故无论全胃抑或远端次全胃切除术后.各式改良的Roux—en.Y胃肠重建术仍是主要的选择:(3)食物生理性排空途径对维持某些消化道激素分泌、促进营养要素的吸收具有重要意义;(4)进行肠段间置术时,要考虑到由于切断肠管神经肌肉所造成的排空动力性障碍。总之.对于术后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还将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发展

1.围手术期的化疗:有关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化疗的报告不断更新.MAGIC试验的结果显示,给予术前3疗程ECF加手术加术后3疗程ECF的联合治疗方案.与单纯手术组作随机化比较后显示,联合治疗组的无病生存期与5年生存率均有明显延长(23%}=L3铴),无复发转移率下降34%(P<0.01),死亡率下降25%(P<0.01);该研究表明,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给予围手术期化疗加手术治疗.可以达到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和改善长期生存率的效果[引。另外,近年来,无论是大样本的Meta分析[?o]还是一国或多国进行的多中心胃癌辅助性化疗研究结果.都提示对于Ⅱ、Ⅲ期胃癌在施行根治性手术后,无论辅以单药[如替吉奥(s一1)、ACTS—GC方案][¨]抑或多药联合化疗(如XELOX,CLASSIC方案)m]。都能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无病生存期(DFS)并最终提高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但是围手术期化疗仍有不少难题需要克服,如有效化疗周期与持续时间、不良反应与耐药性以及合理的多药配伍联合给药等均有待于在进一步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化的临床研究中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