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室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2:20:23

资料室

资料室范文篇1

[关键词]农业资料室建设

随着经济的繁荣、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面对现实,积极响应党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号召,发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逐步开展农村数字化信息服务,让信息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图书馆应将现代化技术运用于农业科技资料室,不仅是将手工操作转为计算机操作,更主要的是它将信息服务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加速了网络化的进程,特别是顺应了读者对文献检索快、准、高、广的要求,资源共享对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乡、镇农业资料室现状

随着经济的繁荣、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面对现实,积极响应党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号召,发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逐步开展农村数字化信息服务,让信息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乡、镇农业资料室工作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图书馆业务指导下的农业资料进行管理利用体系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党和国家在建设新农村工作中对我们公共图书馆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而乡、镇农业资料室又有着与乡党政机关、中小学图书室不同的特点,把乡镇农业资料建设好,对普及乡镇文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有着重大意义,而乡镇农业资料室面临如资金严重缺泛,资料少,信息不快,不易被农民朋友认识等现状。造成这些现状主要原因有:

1.1资料室的房屋建设破旧,没有专用的读书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1.2资料室仍然以印刷型文本形式收藏为主,造成慢、散、不全现象,而有的乡、镇资料室还只是形式,有名无实,甚至有些地方根本就无资料室。

1.3数字化信息资料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同时又出现诸如声像、音响、多媒体等新形式的分类、管理等问题。

1.4农业资料室目前仍处在或基本处在原始状态下的文本检索状态,对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科研都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1.5声像、音响、多媒体等信息资料的出现,对建设新农村有着独特的意义。

因此,乡镇农业资料室的建设发展就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在网络条件下,数字化农业信息的大量涌现,给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检索和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对农业资料室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对我们建设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乡镇农业资料室建设的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网络信息,他们多以数据库超文本、多媒体的形式存在,电子型、数字型信息资源逐步占据网络时代的主导地位。随着网络信息数量的不断扩充,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组织与控制的要求日益迫切,将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于资料室,不仅是将手工操作转换为计算机操作,更主要的是它将服务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载体的多样性,数字化影像资料的大量利用,解决了长期以来依靠手工检索资料的难题,因而大大提高了资料的利用率,尤其是满足农村读者可在不出家门的情况下就能搜索到所需的文献信息。

3乡、镇农业资料室特点

3.1农业资料载体特点

农业资料一般包括农、林、牧、副、鱼等几大学科。特别是各种动植物标本,由于专业种类繁多,农业文献资料类型多样化,资料室收藏不但有印刷型的纸质文献,还有非印刷品的实物标本资料,以及磁、光、电介质的资料如VCD、LCD和磁盘、光盘等。这些丰富的文献资料构成了农业资料室的专业文献收藏。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迅技术将这些丰富的文献资源进行综合数字化处理,不但使广大农村读者更有效利用这些文献,还能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彻底解决特殊文献难以实现的查检和存取难题,实现按需阅览和随机存取,同时还可提供多用户使用,不再受藏书量、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农业资料室网络化、数字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具有新的活力的。

3.2乡、镇农业资料室的特点

乡、镇农业资料室的服务对象不同于公共图书馆较集中于城区,而是主要面向广大农村,而农村读者居住较散,交通不便许多村社距乡、镇较远,且农村读者白天还要忙农活,他们主要是夜间学习。农业资料室还有一个特殊的收藏特点,即实物标本的收藏。这些标本不能像书刊一样借给读者,其定期展示的受益面也是有限的,所以网络化、数字化的农业资料室更为方便简捷读者学习。

4乡、镇农业资料室的困境

4.1资料室工作人员网络信息服务意识不强,计算机操作技术欠缺。

首先,由于受传统文献服务方式的影响,资料室工作人员目前仍然偏重于手工检索和局限于资料室收藏的印刷型文献的查找,对于网络信息的利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其次,计算机知识不够深入和全面,不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网络信息的检索和利用,仍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分类、加工、著录。

4.2资料室文献收藏形式单一,现代化设备不够完善。

目前,乡、镇农业资料室仍然以印刷文献形式收藏为主,绝大多数没有自动化系统。

5农业资料室管理的组织设计

5.1负责制定农业资料室建设的发展、目标、方案、制度和运行机制,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为其争取更广泛和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促进农业资源共享,有计划地协调和控制管理职能,宏观调控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

5.2调控资源建设。根据各农业资料室所处的地理位置、特长、特点等因素,对信息建设进行合理的调配,解除资料室的后顾之忧,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切合实际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发展具有自己优势的信息资源。

6对农业资料室建设发展的设想

6.1进行资料室网络信息组织设计

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以网络技术为依托,构筑一套农业网络信息技术系统模型。首先,建成单位农业信息网络数字资源库,向全乡、镇广大读者提供农业资料查询、信息资源开发,大众目录服务,开展网上读书、光盘数据库查询和提供文摘、索引、全文数据库及多媒体信息服务等。

6.2抓紧进行资料室资源库建设

抓紧进行资料室资源建设是实现农业网络信息组织优质服务的首要任务,资源建设要把重点放在建立本乡、镇农业文献资源库上,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文献资源库。

6.3注重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将社会上大量分散的农业信息资源,经采集、分类、整理、加工、建库,形成大型的农业数字资源库,向大众提供服务。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为建设新农村服好务。

6.4进行网上农业信息资源建设

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给传统资料收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难得的机遇。网络信息资源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比传统资源大得多的空间,拓展了资源利用和服务的渠道。进行网上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可以使大部分读者不用走进资料室,就可通过网络得到大量宝贵的农业资源服务。

6.5资料室的知识更新

资料室范文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资料室;书目数据库;联合目录

1前言

自1998年11月国家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ChinaAcademicLibrary&Informationsystem)项目正式立项以来,成效斐然。目前CALIS三级保障系统(全国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地区分中心、各图书馆)主干网的基本框架已经完成,成员发展迅速,“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联合目录成员馆总数已达604家”。CALIS在第一期建设阶段已取得显著成效:共建共知共享的观念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CALIS的建设,相同地区内高校图书馆的合作活动越来越多;馆际互借活动在方式方法上、服务内容上日益丰富;促进了一批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及一批省市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建设,增加了对用户文献信息需求的保障力度。

然而就在我们为高校馆之间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而不懈努力并取得可喜成就时,往往忽略了眼前的一个事实:我们自己校内文献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却停滞不前。以CALIS为中心的文献信息共享网络主要只是在各高校图书馆之间运行,而作为高校内部图书馆的组成部分的各院系资料室大多被抛弃在发展轨道之外。作为CALIS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内部文献信息系统也包括高校各院系资料室,缺少了院系资料室的参与,高校内部自身的文献保障体系就是不完整的,从而影响了CALIS整体的文献保障。所以CALIS强调各高校要大力加强自身的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以促进CALIS全面化的文献资源建设,因此作为CALIS成员馆的各高校其自身的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就显得异常紧迫。高校内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不仅是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CALIS赋予我们各高校的职责。

我馆是CALIS的成员馆,我校的文献资源保障系统从酝酿到论证到现在具体实施已经过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它的建设目标是一方面建立起校内的文献保障体系,建立本校的文献资源共享网络,把对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信息服务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为重点学科建设及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CALIS赋予我们建设各自子系统的责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CALIS三级文献保障体系,对提高CALIS综合服务水平,扩大CALIS服务范围做出有力推动。

高校文献保障体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校内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它是共知共享的基础。只有建成一个全校统一的联合目录数据库,才谈得上校内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高校内都没有进行联合书目数据库建设,或者是书目数据库建设得不完整,这样的书目数据库对全校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来说是不完整的。联机公共查询是实现共知的最佳途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是实现馆际共享,互惠互利的真正体现,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联合目录数据库之上的。我校联合目录数据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为2006年全校文献信息建设的头等大事开始了全面建设。

2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内容及目标

广西师范大学联合目录数据库是广西师范大学文献保障体系重点建设的数据库之一。该项目计划在一年内以建设全校范围(图书馆与各院系资料室)联合目录数据库为基础,建立以联机合作编目、书目资源公共查询和校内互借三大服务系统为主要目的的文献资源共享系统。其建设内容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全校的资源共享网络,为全校教学科研人员提供书、刊及其他文献资源的网络公共查询,支持高校文献资源系统的联机编目,实现全校甚至国内、国际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把对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信息服务提高到一个全新高度,为重点学科建设及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项目的目标是:在一年内以建设联合目录数据库为基础,建立起以联机合作编目、书目资源公共查询和校内互借三大服务系统为主要目的的资源共享系统。为全校教学科研人员提供书、刊及其他文献资源的网络公共查询,支持图书馆及全校各院系资料室联机合作编目,实现全校各院系之间院际互借及文献传递。

上述三大服务子系统是以联合目录数据库为基础的。多语种、多文献类型和采用不同MARC格式的书目记录集成在同一个书目数据库。它包括中外文书刊目录,以及多媒体、电子资源等非书资源的目录。项目在操作上依托校园网,统一采用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遵循CALIS编目规则,计划在一年内完成全校所有书、刊、光盘等大约60万条书目数据的回溯工作,提供全校范围内的公共查询服务,实现全校联机合作编目和院系之间文献互借和传递,为全校文献保障体系的全面实施、滚动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CALIS的成员馆,我校的联合目录数据库在建设目标及建设方案的总体思路上遵循与CALIS联合目录项目一致的建设原则。只是CALLS联合目录子项目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建设项目,服务的对象遍及全国范围乃至全世界所有有需求的用户,项目在宏观规划以及微观把握上它可能更多要侧重于宏观的考虑。而我们作为其子系统的一个成员,在本校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上结合本校的实际,尤其是在校文献保障体系建设初级阶段,更多侧重具体实施的各个环节。

3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我校图书馆内文献资源机读目录数据已于2004年前全部回溯完成,但各院系只有少数几个资料室由图书馆陆续派人利用假期回溯了总数大约3万条的机读目录数据。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首先要对全校各院系资料室所藏文献全部进行数据回溯,这是一项流程较复杂、耗时费力的工作,必须对工作对象做详细调查,才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通过深入到各院系,调查结果如下。

(1)设备严重不足。18个院系中只有文学院有工作机2台、检索机5台,并且于2000年购买ILAS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其他院系自身的设备多是各院系实验室淘汰下来的旧电脑,功能差,无法完全支持现代化的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2)人员紧缺。调查显示,18个院系中有5个院系资料室分别只有1名专职人员,另有5个院系资料室分别仅有半个工作人员(资料室的工作人员还另兼财务、办公室秘书等杂务),大多数院系资料室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人员非常紧张。

(3)工作方式落后。都是手工服务。文学院虽然购买ILAS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但由于人员紧张,并且现有的工作人员都不具有现代化文献信息管理与服务的技能,因而ILAS的各项功能未能得到有效的应用。

(4)书目数据缺失。大部分院系资料室的书刊都是既无机读目录数据也无完整的卡片目录,只是按大致的学科归属放置架上,凭经验查找。

(5)文献回溯尚未完成。全校18个院、系、附属机构共有总藏量为269941种657001册文献资料。除文旅学院、社科部、化学化工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已由我馆有关人员从2001年起采用假期加班方式,陆续完成约30000种、80000册中文图书回溯建库外,仍有240000余种、577000余册书刊需要进行机读目录数据回溯。

调查显示,完全由图书馆派自身人员完成此项工作,事实证明那将是一个漫长的工程。而由各院系资料室自己的工作人员亲自实施更不现实,恰学校此时为了迎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对图书馆的建设非常重视,借此机会图书馆以项目的形式进行专门立项,向学校申请专项经费,获得学校批准。该项目规定要在一年内突击完成。此前,该项目已陆续开展了5年的工作。

4确立数据库建库方案

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考虑到我们学校具体的情况:时间紧、条件差、人员缺等,我们决定采用逐一完成的方式来进行,即由学校统一动员,图书馆具体负责,成立专门项目小组,由图书馆统一调度,各院系大力配合。实施分三个阶段。

4.1第一阶段:项目筹备阶段

4.1.1在图书馆设立项目组,作为联合目录数据库项目建设和实施的执行机构,全面负责该项目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

4.1.2使用设备进行统一招标。每个院系配备2台以上的计算机,一台作为工作机,另一台提供用户检索。

4.1.3各院系与图书馆一致全部采用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全校所有书目数据都建在同一个中央数据库内,文学院原有的ILAS系统不再使用。

4.1.4对各院系资料室人员进行第一阶段的业务培训。

4.2第二阶段:项目运行阶段

4.2.1组建专门队伍。向社会进行招聘成立专门编目队伍,并对招聘人员进行编目培训。培训内容有:中国图书分类法第四版、文献著录总则、普通图书著录规则、CALL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等。

4.2.2制定建库标准。建立健全数据库建设的标准、规范和条例,数据库建设执行统一格式、统一标准。

4.2.3制定编目细则。以文献著录总则、普通图书著录规则、中国机读目录格式、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为标准,与采编部图书编目细则保持一致,制定回溯建库工作分类排架号的选取规则,数据录入字段的选取规则等。

4.2.4确定数据回溯模式。书目数据回溯大多采用以卡录入数据或以文献实物录入数据2种方法。过去我馆馆内书目数据回溯时采取的是利用原有卡片目录与书一一核对,之后用卡片回溯数据的方式。由于图书馆的图书分藏在不同库室,很容易造成漏核现象,再加上错架的书与丢失的书、未还图书等原因,在花费了较大的人力后得到的卡片记录仍与实际库藏有不小的误差,依据卡片回溯的数据库所造成的一些数据错误、数据遗漏等问题到现在还未完全解决。故此我们这一次工作决定采取利用实物直接回溯的方式。

4.2.5制定工作流程。合理的工作流程是高质量与高效率的保证。

(1)数据加工流程。

1)期刊。凡我馆数据库已有MARC记录的只添加卷期号等馆藏信息。我馆没有MARC数据的期刊由项目小组人员做好MARC数据并分配好索取号后再由负责期刊编目组的人员添加具体信息。

2)图书。通过确定在图书馆中央数据库中已有书目数据的图书只添加复本,注明具体馆藏地;中央数据库中无数据的图书从CALIS下载数据,参照690字段增加索书号、增加复本信息注明具体馆藏地;如受编图书通过多途径不能在中央数据库中查找到相应数据的,也无CALIS数据可下载,则需进行原始编目。加工流程如图1所示。(2)人员工作流程。

借鉴工厂流水作业的高效工作经验,对招聘的13个人员进行专项分工:4人专做添加复本、下载数据的工作(A组),4人做原始编目(B组),2人做外文图书数据(C组),3个人负责回溯期刊数据(D组)。

由于中央数据库已有数据的书以及能从CALIS下载数据的书占大多数,而需要进行原始编目的书就抽出来交与B组,所以这4个小组里A组总是最先完成,他们完成第1个院系后最先进入下一个院系,紧跟着是做原始编目的或是外文组的人相继跟进,形成一种滚动前进的工作流程,使各个工作环节衔接紧密。工作流程见图2。

大部分院系资料室场地都很紧张,根本无法提供一个同时容纳十几个人的工作场地。我们把人员分为不同几个小组一方面是借鉴流水作业的高效率,专做一项工作会使速度最大限度的提升,再加上按量计酬的薪金结算方式,使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能有效实行人员分流但又能保证各工作环节紧密衔接。我们从一个场地条件最好的院系开始,随着不同小组相继进入下一个院系,从而实行人员分流。

事实证明我们采取的这种工作方式是一种高效率的工作方式,我们项目小组3名工作成员(负责工作管理,培训及数据抽查等工作)和招聘的13名编目人员,在8个月的时间里一共完成44万多册(张)书刊、光盘等书目数据的回溯工作。

4.2.6全面建设,初步完成建设目标。我们采取边建设边开通的方式,建成一个系开放一个系。并且为了减少对读者利用产生的影响,在数据回溯期间照常接待读者,如果读者需借阅图书仍采用手工登记的方法借出,读者还回的图书则先进行数据录入再上架尽量不影响读者的利用。最后一个院系建设完成,就进入全面开通运行阶段。

4.3第三阶段:进一步优化、完善和维护建成的数据库,并发挥其各项功能、

4.3.1运行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的各项功能。对各院系资料室人员进行进一步的业务培训,内容包括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的各项功能的操作与应用。并加强联机编目工作的进行,开展编目工作考核,制定考核标准,只有考核通过的人员才能由图书馆开通编目权限,然后对院系所新购图书进行联机编目。

4.3.2进行数据修改及维护。大范围的数据回溯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数据,项目小组安排专门人员长期进行数据维护及修改,以保证数据质量。

4.3.3制定共享的规则。高校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建设目标就是要走整体发展的道路,为全校培养高层次人才和进行学科研究提供文献信息保障。制定全校文献信息共享规则是共建、共享的保证。在原则上所有的文献资源都应在共享的范围内,但考虑到资料室藏书特点、人员编制等问题,一步到位地采取与图书馆相同的全开放型服务,条件还欠成熟,可以有个逐步实现的过程。第一步由学校统一发放一卡通的借阅证,图书馆与各院系通用。同时采取有限借阅的方法,即资料室文献以阅览、提供复印为主,一些院系的图书可以提供外借,但期限可比图书馆的短以便提高流通速度。在取得一定程度的共享经验后再开通多方面、较高层次的共享服务。图书馆作为中心馆在服务上要切实起到主导作用,并责无旁贷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5结束语

由于是在迎接评估这个机遇下开展的此项工作,全校在思想认识上高度统一,并且学校落实了专项经费,人力财力都有较充分的保障,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原订一年完成的工作最后只用了8个月就提前完成。初步运行后反应很好,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有了较大的提升,其意义是深远的。

(1)实现文献的共知共享。校内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实现了全校文献信息联网的目标,用户可以通过图书馆的书目查询系统查询到数据库内所有的数据,并根据目录提供的馆藏地址,请求借阅,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

(2)实现文献资源最大利用。文献只有在利用的过程中其价值才能得到体现,从这个角度,利用的人越多,其价值越大。校联合目录建成后师生反响非常好,利用率大为提高。

(3)加强协作建设:在将近一年与各院系的合作中,图书馆一方负责文献机读目录数据的回溯,院系人员组织学生负责贴条码、上架等,配合默契,为今后的协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一步的工作是开展协调采购,拓宽现有经费的购书品种,并根据本校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进行资源采购分工与合理布局,达到经费的合理使用。从而从整体上减少人力和财力的投入。

资料室范文篇3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主要措施,并指出了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更好地为独立学院改革发展服务。

一、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院对图书资料室建设不够重视。许多学院片面认为高校改革的重点只是教学改革,只要教学改革方案实施了,也就代表高校改革深入了。忽视了作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和文献信息中心的重要性。各学院图书资料室收藏的都是专业性很强的书刊,而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大多都不是专业毕业的,他们对这些专业性很强的书刊都很不熟悉。

2、投入经费不足且管理手段落后。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与虚拟化管理已成为当前图书文献发展的主要特征。很多高校在大力加强校园网建设的同时,对图书馆的硬件建设和购书经费给予足够重视和大力支持,却忽视了对资料室的发展和建设。当前许多学院资料室设备简陋,服务手段落后,尤其是对图书资料的采购、分类、编目、借阅依然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严重制约了资料室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再加上经费不足、领导不重视,使一些教学科研急需的图书资料要么购不进来,要么只能购进单册单本,人多书少,影响了教学科研的参考使用。

3、业务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高等院校图书资料室由于历史原因,管理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开业务会、讲座、交流等活动,都没有各院系的人参加。这样就形成图书资料室业务发展提高上没有人管的现象。资料员的精力都用在了应付借借还还,整理装订上。管理的不规范,造成一些老师借书太多,不及时退还,这些都使资料室的工作难以做到深层管理与开发。资料的开架借阅,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头痛的问题,其中图书资料乱架、破损及丢失现象较为严重。这种情况满足了读者需求,借阅上较直观方便,但也增加了管理人员整架补书等工作量。

二、加强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的意义

1、加强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是学院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辅助机构,是协助党和学院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专门人才的有力助手。为教学和科研搜集、汇编专业资料,主动为教师提供教学相关的资料服务。资料室有别于图书馆,它具有专业性强、工作重点突出的优势,因此,独立学院资料室要在教学、科研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功能,就必须从初级服务转向高级服务,即在做好一次文献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加工整理,为读者提供二次文献服务,甚至三次服务。这应该是独立学院资料室工作努力的方向。在工作中,教师应增加新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尽快地将新的科研成果、学术动态通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课后的知识消化、理解、巩固、拓宽、获取等都要借助于图书资料室丰富的藏书和最新信息,图书资料室是吸取新知识的最好场所,是学院实施教育改革的坚强后盾。

2、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在学院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继承和发扬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图书资料室以它丰富的馆藏优势,汇集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优秀的文化成果,各类文献资料是学生了解和学习人类文明史最形象、最生动的资源。在精神文明教育中,图书资料室作为读者与图书资料、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和中介,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藏书优势,运用各种方式介绍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逐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了解中华民族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激发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团结进取、积极向上,可见,图书资料室通过收集整理、加工传递、宣传等一系列的活动,能使学生受到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明教育。

3、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教育统计的体现,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新模式,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图书资料室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图书资料室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场所,藏书质量非常重要,一定要确保高度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行,确保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加强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的措施

1、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多渠道筹资,加大投入。配备现代化管理手段,利用校园网实现校内资源共享。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工作条例规定明确指出,高校图书情报体系是由图书馆与资料室组成。为了共同满足全校的文献信息需求,图书馆与资料室理应协调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就必须网络化。因此,学院领导要充分重视资料室的硬件建设,给资料室配备专用的计算机,通过校园网连接到图书馆网络和互联网上。这样可以解决全校文献的不合理重购,实现全校文献资源、软件资源共享,从而缓解资源匮乏和经费不足。

2、做好资料室环境建设工作。学院资料室作为教学、科研的主要服务基地,应和校图书馆一样,成为一处独特的空间实体,和周围环境配合好,组成一个和谐统一体。学院资料室是院校的一个窗口,代表一个院校的形象,如果院校资料室精巧别致,美观雅致,就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起师生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乐于在资料室看书、查资料,使藏书价值得到体现。因此学院资料室除了丰富齐全的藏书、方便快捷的检索吸引读者外,期内外部环境建设也很重要,能给读者带来诸多影响,不容忽视。

资料室范文篇4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主要措施,并指出了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更好地为独立学院改革发展服务。

一、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院对图书资料室建设不够重视。许多学院片面认为高校改革的重点只是教学改革,只要教学改革方案实施了,也就代表高校改革深入了。忽视了作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和文献信息中心的重要性。各学院图书资料室收藏的都是专业性很强的书刊,而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大多都不是专业毕业的,他们对这些专业性很强的书刊都很不熟悉。

2、投入经费不足且管理手段落后。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与虚拟化管理已成为当前图书文献发展的主要特征。很多高校在大力加强校园网建设的同时,对图书馆的硬件建设和购书经费给予足够重视和大力支持,却忽视了对资料室的发展和建设。当前许多学院资料室设备简陋,服务手段落后,尤其是对图书资料的采购、分类、编目、借阅依然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严重制约了资料室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再加上经费不足、领导不重视,使一些教学科研急需的图书资料要么购不进来,要么只能购进单册单本,人多书少,影响了教学科研的参考使用。

3、业务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高等院校图书资料室由于历史原因,管理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开业务会、讲座、交流等活动,都没有各院系的人参加。这样就形成图书资料室业务发展提高上没有人管的现象。资料员的精力都用在了应付借借还还,整理装订上。管理的不规范,造成一些老师借书太多,不及时退还,这些都使资料室的工作难以做到深层管理与开发。资料的开架借阅,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头痛的问题,其中图书资料乱架、破损及丢失现象较为严重。这种情况满足了读者需求,借阅上较直观方便,但也增加了管理人员整架补书等工作量。

二、加强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的意义

1、加强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是学院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辅助机构,是协助党和学院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专门人才的有力助手。为教学和科研搜集、汇编专业资料,主动为教师提供教学相关的资料服务。资料室有别于图书馆,它具有专业性强、工作重点突出的优势,因此,独立学院资料室要在教学、科研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功能,就必须从初级服务转向高级服务,即在做好一次文献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加工整理,为读者提供二次文献服务,甚至三次服务。这应该是独立学院资料室工作努力的方向。在工作中,教师应增加新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尽快地将新的科研成果、学术动态通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课后的知识消化、理解、巩固、拓宽、获取等都要借助于图书资料室丰富的藏书和最新信息,图书资料室是吸取新知识的最好场所,是学院实施教育改革的坚强后盾。

2、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在学院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继承和发扬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图书资料室以它丰富的馆藏优势,汇集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优秀的文化成果,各类文献资料是学生了解和学习人类文明史最形象、最生动的资源。在精神文明教育中,图书资料室作为读者与图书资料、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和中介,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藏书优势,运用各种方式介绍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逐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了解中华民族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激发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团结进取、积极向上,可见,图书资料室通过收集整理、加工传递、宣传等一系列的活动,能使学生受到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明教育。3、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教育统计的体现,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新模式,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图书资料室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图书资料室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场所,藏书质量非常重要,一定要确保高度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行,确保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加强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的措施

1、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多渠道筹资,加大投入。配备现代化管理手段,利用校园网实现校内资源共享。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工作条例规定明确指出,高校图书情报体系是由图书馆与资料室组成。为了共同满足全校的文献信息需求,图书馆与资料室理应协调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就必须网络化。因此,学院领导要充分重视资料室的硬件建设,给资料室配备专用的计算机,通过校园网连接到图书馆网络和互联网上。这样可以解决全校文献的不合理重购,实现全校文献资源、软件资源共享,从而缓解资源匮乏和经费不足。

2、做好资料室环境建设工作。学院资料室作为教学、科研的主要服务基地,应和校图书馆一样,成为一处独特的空间实体,和周围环境配合好,组成一个和谐统一体。学院资料室是院校的一个窗口,代表一个院校的形象,如果院校资料室精巧别致,美观雅致,就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起师生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乐于在资料室看书、查资料,使藏书价值得到体现。因此学院资料室除了丰富齐全的藏书、方便快捷的检索吸引读者外,期内外部环境建设也很重要,能给读者带来诸多影响,不容忽视。

资料室范文篇5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主要措施,并指出了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更好地为独立学院改革发展服务。

一、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院对图书资料室建设不够重视。许多学院片面认为高校改革的重点只是教学改革,只要教学改革方案实施了,也就代表高校改革深入了。忽视了作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和文献信息中心的重要性。各学院图书资料室收藏的都是专业性很强的书刊,而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大多都不是专业毕业的,他们对这些专业性很强的书刊都很不熟悉。

2、投入经费不足且管理手段落后。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与虚拟化管理已成为当前图书文献发展的主要特征。很多高校在大力加强校园网建设的同时,对图书馆的硬件建设和购书经费给予足够重视和大力支持,却忽视了对资料室的发展和建设。当前许多学院资料室设备简陋,服务手段落后,尤其是对图书资料的采购、分类、编目、借阅依然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严重制约了资料室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再加上经费不足、领导不重视,使一些教学科研急需的图书资料要么购不进来,要么只能购进单册单本,人多书少,影响了教学科研的参考使用。

3、业务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高等院校图书资料室由于历史原因,管理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开业务会、讲座、交流等活动,都没有各院系的人参加。这样就形成图书资料室业务发展提高上没有人管的现象。资料员的精力都用在了应付借借还还,整理装订上。管理的不规范,造成一些老师借书太多,不及时退还,这些都使资料室的工作难以做到深层管理与开发。资料的开架借阅,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头痛的问题,其中图书资料乱架、破损及丢失现象较为严重。这种情况满足了读者需求,借阅上较直观方便,但也增加了管理人员整架补书等工作量。

二、加强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的意义

1、加强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是学院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辅助机构,是协助党和学院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专门人才的有力助手。为教学和科研搜集、汇编专业资料,主动为教师提供教学相关的资料服务。资料室有别于图书馆,它具有专业性强、工作重点突出的优势,因此,独立学院资料室要在教学、科研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功能,就必须从初级服务转向高级服务,即在做好一次文献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加工整理,为读者提供二次文献服务,甚至三次服务。这应该是独立学院资料室工作努力的方向。在工作中,教师应增加新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尽快地将新的科研成果、学术动态通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课后的知识消化、理解、巩固、拓宽、获取等都要借助于图书资料室丰富的藏书和最新信息,图书资料室是吸取新知识的最好场所,是学院实施教育改革的坚强后盾。

2、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在学院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继承和发扬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图书资料室以它丰富的馆藏优势,汇集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优秀的文化成果,各类文献资料是学生了解和学习人类文明史最形象、最生动的资源。在精神文明教育中,图书资料室作为读者与图书资料、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和中介,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藏书优势,运用各种方式介绍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逐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了解中华民族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激发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团结进取、积极向上,可见,图书资料室通过收集整理、加工传递、宣传等一系列的活动,能使学生受到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明教育。

3、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教育统计的体现,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新模式,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图书资料室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图书资料室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场所,藏书质量非常重要,一定要确保高度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行,确保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加强独立学院图书资料室建设的措施

1、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多渠道筹资,加大投入。配备现代化管理手段,利用校园网实现校内资源共享。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工作条例规定明确指出,高校图书情报体系是由图书馆与资料室组成。为了共同满足全校的文献信息需求,图书馆与资料室理应协调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就必须网络化。因此,学院领导要充分重视资料室的硬件建设,给资料室配备专用的计算机,通过校园网连接到图书馆网络和互联网上。这样可以解决全校文献的不合理重购,实现全校文献资源、软件资源共享,从而缓解资源匮乏和经费不足。

2、做好资料室环境建设工作。学院资料室作为教学、科研的主要服务基地,应和校图书馆一样,成为一处独特的空间实体,和周围环境配合好,组成一个和谐统一体。学院资料室是院校的一个窗口,代表一个院校的形象,如果院校资料室精巧别致,美观雅致,就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起师生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乐于在资料室看书、查资料,使藏书价值得到体现。因此学院资料室除了丰富齐全的藏书、方便快捷的检索吸引读者外,期内外部环境建设也很重要,能给读者带来诸多影响,不容忽视。

资料室范文篇6

本文通过采用文献统计与分析的方法对我系教师数学研究论文所附引文进行统计与分析,旨在友映数学文献引文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系的特点,分析其吸收文献的习惯、规律与能力,以及我系数学文献的供求情况,并从侧面了解我系的科研进程,从而为定量研究数学文献的积累与服务提供某些数字依据。

一、论文与引文数量统计与分析

本文统计的论文是我系教师自1981年至1993年13年间发表的论文。在这13年里,我系教师共发表数学论文237篇,其中有40篇由于所载期刊未能找到,所以只对其中197篇数学论文所附的引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197篇论文共附引文945条(其中有17篇未附引文,占8.6%,附引文最多的达52条),平均每篇论文引文量4.8条,这个数字和国际数学论文平均引文量11.7条相比无疑是太低了,就是和国内的核心数学期刊1987年发表的数学论文平均引文量9.04条相比也是过低。这说明我系教师平均吸收文献的广博程度较低,其原因是科研人员掌握情报理论不够,文献检索能力低造成的园此,今后一个时期内,重要的伐务是提高我系广大教师利用情报的能力和文献检索技能。

表1我系教师数学:

从“表1”可以看出:我系教师的论文量是逐步增长的,这说明我系的科研成果不断增大。

二、引文语种统计分析

考察引文语种分布情况,可以分析出科学研究工作与其他国家的交流程度,以及科学研究工作者掌握和利用不同语种文献的能力。为了进行对比分析,笔者对我系教师数学论文所附的945条引文的语种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的结果与美国《数学评论》1987年收录的文献语种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这是因为该刊为世界三大数学文献之一,收录数学文献范围较广,且被评文献学术水平较高,因而其语种分布基本上可以反映世界上数学文献分布状祝。统计结果见“表2”(徘在22页)。

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系教师引用英文文献最多,与《数学评论》语种分布一致,这一点是比较合理的。这说明我系教师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而且大部分精通英语。其次是中文文献被引用较多,这主要:黝卫团为中文是我们的母语,用起来比较方便,另一个原因是中文文献周期较短,情报传建较悔但对俄文文献引用却太少,仅占2.2%,而美国《数学评论》的俄文数学文献收集量仅次子英文文献收集量,居第二位。我们知道,前苏联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业文数学文献的收藏很受许多国家的重视,就是我国俄文数学文献的收藏也很可观。为什么我系教师引用俄文文献少?究其原因,主要是语言障碍所经,现在的青年教师全部是学的英语,而他们是我系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另外一个原因是,我系资料室每年订的外文期刊有95%以上是英语的,俄文数学杂志仅几种,这无疑是一大损失,今后应加强俄语的学习和文献的收藏。

三、引文文献类型统计与分析

我们将文献类型分为期刊、图书和其他(包括内部资料、会议论文等)三大类型,从中分析出数学文献源的主要载体。统计的结果是:945条引文分别分布在期刊上的549条、分布在图书上的357条,其他39条引文分布在内部资料和会议论文上。三种文献载体所占比重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1)期刊是我系教师数学论文引文的主要载体,占58.1%,这主要是因为期刊作为文献载体具有既快又新的特点,这也符合世界范围内文献载体期刊大约占总文献源三分之二的特点。(2)图书是我系数学文献源第二大载体,占l邝略强。书本作为文献载体虽然没有期刊快新的特点,但书本上的文献内容一般比较专深,系统全面,观点成熟。(3)内部资料占一定的比例,但比例不大。内部资料内容更较新颖,专业针对性较强,它包含了大量可贵的“零次文献”,是专业图书馆、资料室皮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由于内部资料的观点尚不成熟,未得到公认,且检索较难,所以目前发表的科研论文中一般引用较少,这一点有碍于及时了解某些科学领域中新的发展动向和某些研究成果的首次交流与探讨。

由于期刊文献被引用较多,在此对其具体被引用情况专做一次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被引用的549条期刊引文共涉及中、外文杂志95种,其中有84种可以在我系资料室查到(占88.4%),这说明我系资料室皮藏状况良好。另外,据统计有25种杂志被利用频数较高,其中中文12种,英文13种。这25种杂志共载引文303条,占期刊引文总数的55.2%。因此,这25种杂志是我系的核心期刊,资料室应注意收藏、积累和管理,以及这些期刊所载情报信息的传递工作。

12种中文期科是:(1)科学通报,(2)数学学报,(3)数学进展,(4)数学研究与评论;(5)应用数学,(6)数学的实践与认识,(7)应用数学和力学;(8)数学年刊,(9)应用数学学报;(10)计算数学,(11)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2)力学学报。13种外文期刊是:(i)J.Math.Anal。Appl。(2)FuzzySetsSyste(3)J。Fun-et.Anal.(4)Proe.Amer.Math,Soe,(5)J.Math,Soe,Japan(6)M尽th、Ann.』(7)Bull.A犯er.Math.Soe.(8)PaeifieJ.Math.(9)BUSEFAL(10)Proe.LondonMath.Soe.(11)Trans.Amer.Math.Soe.(12)LinearAlgebraAPPI.(13)Amer.Math。Monthly。

四、自引率统计与分析

论文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出现了作者本人的文献,这种现象叫自引。著名科学家都有其连续积累的科学成果,他们的研究方面往往是持续稳定的,因此他们必然也要继承和发展自己的成果。在一定意义上讲,自引频率大正是有成就的科学家撰写论文的重要而突出的特征。

在我系教师所发表的197篇数学论文中,出现自引现象的有87篇,其中以模糊数学专业方向自引率最高,这说明我系教师在模糊数学研究方面有较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五、引文年代统计与分析

分析引文年代分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学文献的老化及其使用寿命。图书资料人员掌握文献自正式产生到被利用这一过程中时间上的规律,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和保证重点文献的收藏。

“表4”是我系教师数学论文引文被引年代分布情况一览表。为了便于观察引文年代的变化情况,我们把我系教师发表的数学论文分为两部分,即1981~1988年、1989~1993年两个阶段。由“表4”可以看出:(1)80年代和70年代的期刊是我系教师利用的重点,引文共422条,占期刊引文总数549的76.86%;〔2)从60年代到90年代共有引文531条,占期刊引文总数的96.72%,60年代以前的引文仅18条,只占3.27%,(3)从表中可以看出,80年代的外文引文载体主要是70年代的外文期刊,进入90年代后,外文引文载体则是80年代的外文期刊,而中文引文载体则是以本年代的中文期刊为主,这和世界公认的外文文献半衰期为10年、中文文献半衰期为6年几乎一致。

六、结论

(一)从我系教师数学情况表中可以看出,我系的科研成果在逐年增多,因此对于数学文献的需求量亦会随之增大,作为数学情报资料工作者应充分估计到这个趋势。

(二)平均引文率低,说明我系教师吸收文献的能力低,所以增强广大教师的情报意识,提高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三)提高我系教师俄文文献的吸收能力,克服利用外文文献的单一性。

(四)我系数学论文引文源以期刊为主,应当注重期刊的积累,特别是25种核心期刊的积累。

资料室范文篇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系(所)资料室网络环境专业阅览室专业数据库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共存,在不同的范围内,不同程度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时代的到来,两者还需共存吗?笔者就此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高校图书馆系(所)资料室的定位

1.1高校图书馆的定位

关于高校图书馆的性质与职能,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已明文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应履行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献资源电子化和数字化,特别是中国科教网(CERNET)和校园网的建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得图书馆具有文献资源种类多样化,信息传递网络化,文献利用共享化等诸多特点,真正成为重要的信息枢纽,即信息的集散地、知识的加工地。这样,高校图书馆就能更好地履行情报(信息)职能,教育职能。这样现代化图书馆定位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笔者所在图书馆已筹建数字图书馆,计划将本馆正在建设的“包装文献”全文数据库接上网,以促进文献的开发和资源共享。

1.2系(所)资料室的定位

系(所)资料室应该说是以图书馆为中枢的全校文献信息系统的“末梢”,是专为各系(所)教学、科研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供应机构,它收集保管的文献信息资源与本学科结合紧,内容专深。因此,在为本系(所)的教学科研服务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它只对本系(所)开放,且开放时间少(双休日和晚上一般不开放)。大大降低了文献信息利用率。

2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关系的演变

2.1从时间上来看

在80年代前,它们的关系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自90年代以来,关系渐渐松懈,甚至各自为政。

2.2从业务联系上来看

高校内部各系(所)资料室的编制属系(所),业务归属图书馆统一管理。所以行政、组织人事由系(所)领导。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与提高,专业职称的评定都由图书馆统一管理。当然,这种双重管理模式就形成了“两不管”的管理真空。

2.3从经济关系看

以前,各系(所)资料室的书刊由图书馆统一采购分配。后来,图书由图书馆采购再分配到各系(所)资料室,订刊的经费由图书馆拨到各系(所)资料室自己订购。再后来,图书馆不为各系(所)资料室配置书刊文献。另一方面,各系(所)的经济形势好,有资金自己购置。于是,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的经济关系脱节了,其他联系也就松懈了。

3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关系的思考

就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的关系问题,笔者通过电话询问、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等方法进行了调查了解。并请教了有关教授、图书馆界的专家及“访问学者”。根据调查情况,进行了认真思考。

3.1网络环境下,高校系(所)资料室何去何从

调查结果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高校资料室应予裁撤,从而重点建设好图书馆。理论上有专家撰文:“普通高校系资料室应予裁撤。”实践上,长沙有高校已将系资料室的人、财、物收归图书馆。有几所高校领导要求图书馆接收各系资料室,但图书馆方面觉得有些资料室藏书量特大,数据库的建立工作量也大,故暂未实施接收系资料室的计划。第二种:任其自然萎缩或改建分馆。第三种:继续投资建设系(所)资料室。

笔者认为:第一,电子化与网络化是科技进步的需要和标志。将科教兴国战略带来的中国科教网(CERNET)、校园网以及与INTERNET的互联作为依托条件,高校图书馆由传统的模式向着自动化、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图书馆转化,将是必然的趋势。数字化图书馆和校园网建立后,全校各处都可以在网上检索到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及网上信息。如果继续投资建设现代化系资料室,这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都造成了浪费,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同时,图书馆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也反作用于读者,促使读者对信息需求有了更高的标准。系资料室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就难满足读者需求。第二,因为某种评估(如教学评估、学位点评估)要求系专业书刊数量达到某指标,那么各系去加强系资料室建设,使之达到评估指标要求。投资加强系资料室,甚至新建资料室,这种作法是走回头路,值得质疑。能否将评估指标的内涵作出调整呢?如藏书点改在图书馆某室,或学校有某专业书刊多少?这样馆和系资料室(原有的)的书刊都可算数。另外在评估指标体系中考虑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呢?……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值得有关的职能部门研究。第三,高校系(所)资料室曾经在所在的系(所)的教学科研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有的规模还较大,资料较丰富。如果能维持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那么就维持着,让其继续发挥余热,不必去裁撤,也不必新增文献资料,让其自然地完成它所负的历史使命。换句话说,叫做“任其萎缩”。至于有的学者提出建立分馆,笔者认为,要根据学校的规模与地域分布情况考虑建立分馆与否。如果扩大办学规模,几个学校合并为一所学校,那么有几个校园就办(n-1)个分馆。在同一个校园内倒不必办分馆,只需办学科群的专业阅览室就行了。

2002年第1期(No?1,2002)彭香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的关系3.2高校的书刊文献集中在图书馆为好

其一,图书馆对文献的采集和管理是规范的、专业化的(图书管理专业已有硕士点、博士点)。书刊的采访、订购、验收、分类、编目、排架都是有序的、专业的、科学的。现在图书馆普遍应用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比图书馆传统的管理在规范化、科学化方面又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随着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图书馆将在全新的模式下工作。例如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采集模式就将呈现新的方式――网上采访。图书馆工作将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在系(所)资料室,尤其是新建资料室,图书文献管理难以有序。从人员素质来看,现在资料室工作人员一般是身兼数职,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很少或完全没有经过图书馆专业的业务培训。从工作条件来说,不可能各个系资料室再建一个图书集成管理系统,因为一个这样的管理系统需耗资一、二十万元,而且需不断升级。

其二,图书文献在图书馆便于快速流通,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因为图书的分类、编目、排架、检索、借阅期限以及图书馆设备都影响图书的利用率。图书馆采用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外借,借书有数量,有期限,到时还会催还。这就保证了图书尽快地在不同读者之间流通借阅。如果在系资料室,图书不是计算机集成系统管理,图书的外借期限、数量均难掌握。图书的归还只能靠教师的自觉性。甚至由于老师繁忙等多种原因,使得有的书长期滞留在个别老师手里,而成为“死书”。同时,各系资料室都只对本系教师和毕业班开放,双休日还不开放,使得系管文献资料得不到充分利用。这种服务模式违背了“书是为了用的”原则(即阮冈纳赞先生“图书馆学五定律”)。

其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将其服务融入信息网络的大环境中,实现资源共享,“下载”网络信息以弥补图书馆馆藏的不足。这一点,系(所)资料室难以实现。

其四,可避免书刊的分散,经费的分散以及不必要的重复。因为学科有交叉,某些书刊,几个系科专业都需要,于是这几个系科专业资料室就可能同时订购,对整个学校而言,这就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这些书刊若放在图书馆订购,就可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图书馆订购的书各相关专业都可以利用。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今年图书馆征求订购意见时,电气系相当认真,列出了27种中文刊,42种外文刊,其中“工程热物理”、“工程传热进展”等方面的刊,机械系的“设计与理论”专业也需要;而“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都是计算机系需要的。又如,原版刊《Packagingtechnologyandsciences》(包装技术与科学)为包工系老师所钟爱,机械系硕士点有一个专业方向是“包装机械”,也可用得上。以包装为特色的学校,其图书馆一定会将此刊作为特色馆藏采集。如果各自为政的订购,需订购3份,则每年需花费经费约为8,000元×3=24,000元。如果集中订购,一份即可。这样可节省资金16,000元。

其五,系资料室人员的定岗、定编、业务提高及职称晋升等问题受到一些限制,处理较为棘手。这些将影响图书资料的规范化管理,也影响资料人员的积极性。

可见,在一个校园内,书刊还是集中在图书馆为好。

3.3成立馆系共建的专业数据库或某些学科群的专业阅览室,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模式

馆系共建分学科的专业数据库或专业阅览室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模式。这种做法可使读者有的放矢,针对性很强地进入某室查询某学科文献,因而方便了读者,为读者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我校是全国唯一的以包装学科为特色的高等学府,馆藏特色是“包装”类。因此,我们建立了一个“包装专业图书阅览室”。该室开放几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建立专业数据库和专业阅览室也有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能更熟练地检索有关专业文献,更好地作好该学科的开发利用工作。这对提高图书馆的地位,发挥好图书馆的作用,优化专业队伍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网络条件下,高校要集中财力、人力、物力,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和专业队伍建设,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为教学科研作好学术性服务。

(来稿时间:2001年9月)

参考文献:

1.吴艳玲.普通高校系资料室应予裁撤.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2)

2.马克芬,金玉玲.谈高校系资料室的前景.高校图书馆工作,2000(4)

3.王世伟.论高校图书馆的特点及其对当代图书馆学教育的影响.图书馆建设,2001(1)

4.莫少强.关于建设我国数字图书馆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世纪之交:图书馆回顾与展望.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5.冯白云.网络化与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世纪之交: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6.赵文化.试论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2)“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ATalkontheRelationbetweenAcademicLibrariesandReferenceRooms

underNetworkEnvironment

资料室范文篇8

按照XXX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自己充分认识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自觉主动地投身到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去。认真遵守关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按时参加组织的集体学习活动的同时,注重利用业余时间和休息时间进行自学。通过学习,加深了对党的性质、特色社会主义涵义的认识,加深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自己的理论水平有所提高,宗旨观念和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加牢固。通过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个人素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加深了对"三个代表"的理解。按照把整改贯穿始终的要求,在活动中注重有针对性地查摆自己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边学习、边查找、边整改、边提高。 一、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最近,先进性教育活动转入"分析评议"阶段,我对照《党章》和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结合单位开展先进性教育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对照单位各级领导和党员、群众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我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剖析检查和自我反省。

(1)政策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平时比较注重学习,担通过这次教育活动发现,自己虽然在平时没有放松政治理论学习,但是学习内容不广,学习方法不得力,特别是学习欠缺主动性。总觉得在学习上只要听从单位的号召就是了,学习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学习内容不系统不全面,对许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的不够好,运用理论和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还有差距。特别是,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与本职业务有关的就学一点,与本职业务联系不紧的就很少涉猎。

(2)工作标准和作风不够严格。只埋头业务,不问政治,甚至对政治学习都厌倦。不能把工作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工作作风有时比较散慢、松懈、不够严谨。对单位上有些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的现象,对某些人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等不良倾向、不能以一个党员的责任站出来及时向领导反映予以制止,而是觉得这是领导的责任,自己作为一个普通党员只要管好自己就可以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得不够好,有时对同志们的意见听取得不够深刻,对自己也不够严格要求,自我反省的精神不够,改正缺点不够透彻。

(3)、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图书馆是一个"服务育人"的学术机构,决定了以服务为前提的工作性质。虽然工作中自己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读者做了大量工作,自己对服务与育人的关系认识还不够深,总认为所干工作低人一等。离"细致周到"的标准还有一点距离,比如站在专业的角度去为读者服务,为他们出谋献策,杜绝管理工作隐患,没有从根本上为读者排优解难,使得服务表现得比较肤浅和形式化。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

(4)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面对XX单位(图书馆)的新要求,面对图书馆的具体工作和新的发展,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不强,畏难发愁,工作推诿,缺乏敢抓敢管、敢闯敢试的党性品质,对时时处处保持先进性这根弦崩的不够紧,有时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降低了自己的要求和标准,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没有能够时时处处走到群众前面,不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5)抓落实的力度有待提高。在学习教育活动上喊的多,抓的少。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坚决、落实不力。

二、下步整改措施

(1)强化理论学习,增强党性觉悟。对照党委的学习要求和图书馆党支部的布置,检查和解决自身在任务观念、服务意识、工作质量和效率方面存在的差距。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东泽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并将学习贯彻始终。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政治行动上,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

(2)树立大服务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照党委的目标要求和图书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检查和解决自身在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方法、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差距;作风变没变,群众来评判,实事办没办,群众眼里看,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服务标准。认真落实工作条例和服务意识,以负责到底的敬业精神,尽最大可能的为读者提供方便。

(3)牢记发展第一要务,树立大发展的思想。要以怎样有利于单位,怎样办、怎样快、怎样好为原则,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观念、大胆工作。要减化审批程序、灵活掌握方针、政策,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实实在在的为图书馆搞好配套服务。

资料室范文篇9

论文摘要:以湖北大学图书馆为例,从资源整合的基本概念入手,对图书馆与院系(所)资料室资源整合所面临的问题、整合步骤及整体效益进行了探讨,并就全校范围内对实现文献、人力资源整合共享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新思路。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院系(所)资料室资源整合资源共享

湖北大学图书馆通过馆室资源的整合,探索了一条适合本校校情的办馆路子,初步完成了对院系(所)资料室文献资源、人力资源等一系列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服务工作正向三个方面转变,即以馆藏为中心到以读者为中心的转变,以为到馆读者提供服务到为在线读者提供服务的转变,从单一的纸质资源到纸质与电子资源协调发展的转变,图书馆正朝着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又好又快地发展。

1“资源整合”含义及其理解

1.1“整合”的概念

“整合”适用于经济、政治、社会、数学、生理等各个领域。其字面意思是整理、汇合、聚合、融合,一般理解为将看似无关、实则有关的东西整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或结果,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由此看来,整合的结果是形成规模更大的事物集合,这个集合形成的整体效益、效率大于单个事物单独状态发挥的效益、效率,更要大于各单独状态之简单叠加的效益、效率。整合的实质就是各个单独事物共同遵循统一的原则、标准、规定,打破原有的界限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口]。简言之,整合后发挥的是整体效率,体现的是整体效益。

1.2对“资源整合”的理解

资源整合是指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的资源系统中的对象、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形成新的资源体系。具体到图书馆,概括起来就是:遵循一定的原则、标准和规范,把学校图书馆、院系(所)资料室的资源,无论是虚拟资源还是实体资源,或者是多种载体、多种形式、多种类型、分散异构的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馆室资源的最大整体效益。

2问题的提出及面临的问题

2.1资源整合问题的提出

院系(所)资料室的文献资源是学校文献资源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资料室长期积淀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收藏特色,在教学和科研的实践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封闭式的管理,文献资源仅供内部使用,加上小而全的模式以及规模、条件和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从文献资源共享的角度来看,在揭示和利用方面尤其显得不够充分,许多资源“养在深闺人不识”。如何把院系(所)资料室的文献资源纳入到全校文献资源的大格局,跳出原有的小圈子,融入广阔的新天地,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直至共享,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2002年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二章第八条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的院系(所)资料室是全校文献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业务工作和资源配置上,接受学校图书馆的指导与协调,应面向全校开放,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实行资源共享”。

明确规定了院系(所)资料室是学校文献资源的组成部分,同时也规定资料室在业务上接受学校图书馆的指导和协调,要向全校开放,这就为资料室的发展指明了大方向。因此,学校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来帮助院系资料室实现上述目标。

湖北大学早在2004年年初就有了进行校内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整合动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配合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开展,学校决定由图书馆牵头,分批指导和协调相关资料室进行文献资源整合,全面提升资料室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将院系资料室直接转变为图书馆的专业阅览室(见图1),专业阅览室人员的业务、编制与职称由图书馆统一管理,实行图书馆、专业阅览室的“人、财、物、权、责”一体化管理。在彻底改变院系资料室隶属关系、资产归属和管理人员性质的基础上,逐步走上全校范围内的资源共建、共知和共享的道路。

2.2整合所面临的问题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现有15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108个硕士点,9个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整合前有14个学院设有资料室,其中部分院系(所)资料室具备相当规模,所有文献资源仅供内部使用,不向全校开放。由于隶属不同的学院领导,资料室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

2.2.1管理体制不适应

相当多的院系(所)资料室管理松散,图书资料利用率极低。在文献资源建设上,资料室和图书馆多有重复,造成有限资金难以充分利用。另外,由于资料室一般只对本院系师生开放,有些书刊成了教师的私人收藏,许多需要此资料的外院系师生,只能望书兴叹,导致校内文献资源共享的名存实亡。

2.2.2服务手段跟不上

在文献资源加工及开发利用上,大部分资料室目前仍停留在盖章、登记、打号等原始手工操作阶段,读者服务工作仅提供文献借阅和一般咨询,专题检索服务也是采取陈旧的手工卡片检索方式。这种落后的技术手段不仅不利于文献的利用,更难以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服务要求,有碍院系资料室服务工作向高水平、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2.2.3经费短缺难维持

随着近几年高校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办学经费明显紧张,学校划拨的图书经费几乎不可能再向院系资料室大量投入,院系资料室的图书经费开支基本上靠各院系自筹。因此,其书刊购置基本上只能维持在原有水平,加之各种设备逐渐老化,已不能满足院系师生教学、科研及学习的需求。

2.2.4整体素质待提高

目前,我国高校院系资料室的人员构成状况还远远不能满足《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所提出的工作要求,资料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学历、职称、年龄、学缘、性别结构不尽合理,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缺乏,外语水平不高,部分员工仅仅限于管理图书和报刊,做一些借阅、登记之类的简单工作,缺乏现代信息服务技能。

3文献资源整合

实现图书馆与院系(所)资料室文献资源的整合,把资料室的资源纳入到全校文献资源共享的范围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有一定难度。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湖北大学图书馆专门成立了由馆领导、计算机技术人员和分类、编目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调研、技术论证、规划实施和全面协调等工作。

3.1调研工作翌

这项工作的目的主要是对院系资料室现状进行全面了解,摸清家底,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熟悉各资料室的历史沿革和文献布局,重点考查资料室管理人员、场所面积、藏书数量及构成、文献分编等实际情况,同时也关注资料室每年投入及现有设施。调研工作为我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奠定了基础。

3.2制订方案霪

根据调研结果,工作小组提出以计算机为手段、校园网络为纽带、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libsys3.0为平台,在建立图书馆与资料室联合书目数据库的基础上,逐步实施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计划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实现文献资源共知。在共建的基础上,帮助院系资料室进行文献资源回溯建库,建成联合书目数据库,实现全校文献资源共知。第二步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在建设联合书目数据库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逐步实现全校文献资源的共享。

3.3整合步骤

以图书馆使用的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libsys3.0为支撑,把该模式移植到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之间,将院系资料室转变为图书馆的专业阅览室。具体步骤为:

3.3.1技术支撑

开通院系资料室校园网网络接点,设置相应的IP地址,为院系资料室计算机安装“汇文”系统软件及客户端,通过镶嵌在系统内的Z39.50客户端程序,开通CALIS联合目录数据下载服务。设置“汇文”系统相关参数、权限和专业阅览室典藏地代码,系统权限的设置既要保证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又要不影响数据库的质量和安全。

3.3.2业务指导

针对院系资料室管理人员的素质特点,开展一系列业务培训。培训内容以文献共建、共知、共享为目标,以文献网络荐购、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网络环境下的编目、汇文文献管理系统操作技能等为专题,为院系资料室统一分类编目,实现计算机管理,走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提供了有力保障。

3.3.3统一编日

院系资料室文献资源回溯建库统一使用《中图法》进行分类,按《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规定进行编目,书次号采用和图书馆一致的流水号,便于计算机自动取号。为减少工作量,对已使用《科图法》分编的图书原则上不作改编,保留原号码。

3.3.4划分条形码区问

从发展与统计的角度出发,为每个院系资料室设置代码,划定一段条形码区间,便于计算机统一管理。

3.3.5联合书目数据库建设

联合书目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文献资源整合的重头戏,也是文献资源共知、共享的切人点。为保证馆藏质量和规模,建库前各资料室对陈旧过时且复本量多的图书进行剔旧。图书馆就建库细节进行整体规划,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馆藏信息的录入、条码号、典藏地设置等,规定建库操作步骤,特别强调文献的,根据的不同结果,分别进行数据套录、下载CALIS编目数据或做原始编目。图书馆人员除了做好具体的业务指导外,还要对每天的数据进行审校,以保证书目数据库的数据质量。

3.4效益评估

从2004年8月开始至2007年2月止,在上海同济图联科技有限公司的配合下,经过两年半的努力,完成对14个院系资料室的文献回溯建库工作,增加书目数据368542条,实现了全校文献资源的共建工作,从而为校内文献资源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资源整合后的图书馆(总馆)依赖计算机和校园网,对文献管理系统的权限进行了某些必要的设置,在不影响系统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开通了专业阅览室(分馆)借阅子系统,实行计算机借阅管理。专业阅览室根据实际情况向部分或全部读者开放,逐步实现了全校文献资源的共享。由于使用了统一的订购和荐购平台,目前学校文献资源重复建设率大为降低,有效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另外,通过与院系资料室的共建工作,客观上促进了资料室管理手段上的现代化、数字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和院系资料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使院系资料室的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和实现全校文献资源的共知、共享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4人力资源整合

随着高校的发展及办学规模的扩大,许多学校都建成了功能完备、面积较大的新图书馆。新馆规模的扩大,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工作人员缺乏、一时又难以补充的紧张状况。而另一方面,由于院系资料室人员有的工作量不足,经常被院系差遣做其他事情,也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院系资料室并入学校图书馆后,一部分优秀的资料员补充到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中来,这样既可以集中人力资源解决图书馆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又能配合校内人事制度改革,在图书馆内部实行竞争上岗,优化图书馆职工队伍,增强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院系资料人员的继续教育,使他们融入图书馆这个大家庭,尽快掌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2005年,湖北大学建筑面积42051平方米的新图书馆落成并启用,设有藏借阅参一体化阅览室26个,4500余席阅览座位,全年日均接待读者7000多人次。馆室人力资源整合后,校内图书资料系列由原来各自为政的图书馆和14个院系资料室转变为目前图书馆和下属7个专业阅览室的有机整体,人员编制由整合前的112人(图书馆87人,院系资料室25人)降至目前90人(图书馆78人,专业阅览室12人),所有人员均参加校人事制度改革,竞聘上岗。随着馆舍面积的扩大和硬件设备的更新到位,图书馆职工的服务观念不断转变,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时间不断延长,服务态度不断改善,服务手段不断更新,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通过人力资源整合,实现了下列目标管理:

4.1精心选择管理人才

管理能力是创造价值最重要的工具,馆室合并后,管理者的选择至关重要。人力资源整合涉及到资料室管理者个人内在的心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诸方面因素,因此在整合过程中,首先保持院系资料人员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性,如果不能保持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而导致人员大量流失,就可能会带走具有战略性资产特征的关键人才。然后配合校人事制度改革,全员竞聘上岗,通过竞争,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淘汰部分不称职的人员,从而达到减员增效、优化配置的目的。

4.2人力资源重新定位

在人力资源整合时,图书馆领导班子成员及时与院系资料人员进行了沟通,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针对不同员工采取了不同的缓解压力的对策,协助员工对自身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聚集了一批具有高职称、较高服务能力的馆员,尽快赋予他们相应的工作安排和相应激励,有计划地提升了一批有能力的人员,以满足职称、岗位对他们的要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4.3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

馆室合并后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整合并非各部门原有人员的简单集中。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资源建设使得原有业务机构设置已经不能适应需要,业务重组成为了图书馆管理改革的必要内容。自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职工竞聘上岗以来,馆领导对文献建设部、读者服务部、信息咨询部、技术工作部、馆办公室等部门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与重组,以适应新的技术环境和读者需求。在人员整合过程中,一批优秀的院系资料人员作为各部门工作的主要力量进入了适合他们专长的工作岗位,他们除了具备传统图书馆所需的业务技能外,还具备开发利用信息、提供信息服务的现代技能,从而提高了图书馆的人才核心竞争力。

资料室范文篇10

〔摘要〕本文就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的关系演变作了分析,议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关系的若干问题,提出了“馆系共建专业数据库、专业阅览室”的见解。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系(所)资料室网络环境专业阅览室专业数据库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共存,在不同的范围内,不同程度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时代的到来,两者还需共存吗?笔者就此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高校图书馆系(所)资料室的定位

1.1高校图书馆的定位

关于高校图书馆的性质与职能,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已明文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应履行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献资源电子化和数字化,特别是中国科教网(CERNET)和校园网的建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得图书馆具有文献资源种类多样化,信息传递网络化,文献利用共享化等诸多特点,真正成为重要的信息枢纽,即信息的集散地、知识的加工地。这样,高校图书馆就能更好地履行情报(信息)职能,教育职能。这样现代化图书馆定位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笔者所在图书馆已筹建数字图书馆,计划将本馆正在建设的“包装文献”全文数据库接上网,以促进文献的开发和资源共享。

1.2系(所)资料室的定位

系(所)资料室应该说是以图书馆为中枢的全校文献信息系统的“末梢”,是专为各系(所)教学、科研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供应机构,它收集保管的文献信息资源与本学科结合紧,内容专深。因此,在为本系(所)的教学科研服务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它只对本系(所)开放,且开放时间少(双休日和晚上一般不开放)。大大降低了文献信息利用率。

2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关系的演变

2.1从时间上来看

在80年代前,它们的关系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自90年代以来,关系渐渐松懈,甚至各自为政。

2.2从业务联系上来看

高校内部各系(所)资料室的编制属系(所),业务归属图书馆统一管理。所以行政、组织人事由系(所)领导。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与提高,专业职称的评定都由图书馆统一管理。当然,这种双重管理模式就形成了“两不管”的管理真空。

2.3从经济关系看

以前,各系(所)资料室的书刊由图书馆统一采购分配。后来,图书由图书馆采购再分配到各系(所)资料室,订刊的经费由图书馆拨到各系(所)资料室自己订购。再后来,图书馆不为各系(所)资料室配置书刊文献。另一方面,各系(所)的经济形势好,有资金自己购置。于是,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的经济关系脱节了,其他联系也就松懈了。

3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关系的思考

就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的关系问题,笔者通过电话询问、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等方法进行了调查了解。并请教了有关教授、图书馆界的专家及“访问学者”。根据调查情况,进行了认真思考。

3.1网络环境下,高校系(所)资料室何去何从

调查结果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高校资料室应予裁撤,从而重点建设好图书馆。理论上有专家撰文:“普通高校系资料室应予裁撤。”实践上,长沙有高校已将系资料室的人、财、物收归图书馆。有几所高校领导要求图书馆接收各系资料室,但图书馆方面觉得有些资料室藏书量特大,数据库的建立工作量也大,故暂未实施接收系资料室的计划。第二种:任其自然萎缩或改建分馆。第三种:继续投资建设系(所)资料室。

笔者认为:第一,电子化与网络化是科技进步的需要和标志。将科教兴国战略带来的中国科教网(CERNET)、校园网以及与INTERNET的互联作为依托条件,高校图书馆由传统的模式向着自动化、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图书馆转化,将是必然的趋势。数字化图书馆和校园网建立后,全校各处都可以在网上检索到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及网上信息。如果继续投资建设现代化系资料室,这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都造成了浪费,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同时,图书馆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也反作用于读者,促使读者对信息需求有了更高的标准。系资料室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就难满足读者需求。第二,因为某种评估(如教学评估、学位点评估)要求系专业书刊数量达到某指标,那么各系去加强系资料室建设,使之达到评估指标要求。投资加强系资料室,甚至新建资料室,这种作法是走回头路,值得质疑。能否将评估指标的内涵作出调整呢?如藏书点改在图书馆某室,或学校有某专业书刊多少?这样馆和系资料室(原有的)的书刊都可算数。另外在评估指标体系中考虑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呢?……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值得有关的职能部门研究。第三,高校系(所)资料室曾经在所在的系(所)的教学科研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有的规模还较大,资料较丰富。如果能维持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那么就维持着,让其继续发挥余热,不必去裁撤,也不必新增文献资料,让其自然地完成它所负的历史使命。换句话说,叫做“任其萎缩”。至于有的学者提出建立分馆,笔者认为,要根据学校的规模与地域分布情况考虑建立分馆与否。如果扩大办学规模,几个学校合并为一所学校,那么有几个校园就办(n-1)个分馆。在同一个校园内倒不必办分馆,只需办学科群的专业阅览室就行了。2002年第1期(No1,2002)彭香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的关系3.2高校的书刊文献集中在图书馆为好

其一,图书馆对文献的采集和管理是规范的、专业化的(图书管理专业已有硕士点、博士点)。书刊的采访、订购、验收、分类、编目、排架都是有序的、专业的、科学的。现在图书馆普遍应用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比图书馆传统的管理在规范化、科学化方面又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随着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图书馆将在全新的模式下工作。例如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采集模式就将呈现新的方式——网上采访。图书馆工作将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在系(所)资料室,尤其是新建资料室,图书文献管理难以有序。从人员素质来看,现在资料室工作人员一般是身兼数职,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很少或完全没有经过图书馆专业的业务培训。从工作条件来说,不可能各个系资料室再建一个图书集成管理系统,因为一个这样的管理系统需耗资一、二十万元,而且需不断升级

其二,图书文献在图书馆便于快速流通,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因为图书的分类、编目、排架、检索、借阅期限以及图书馆设备都影响图书的利用率。图书馆采用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外借,借书有数量,有期限,到时还会催还。这就保证了图书尽快地在不同读者之间流通借阅。如果在系资料室,图书不是计算机集成系统管理,图书的外借期限、数量均难掌握。图书的归还只能靠教师的自觉性。甚至由于老师繁忙等多种原因,使得有的书长期滞留在个别老师手里,而成为“死书”。同时,各系资料室都只对本系教师和毕业班开放,双休日还不开放,使得系管文献资料得不到充分利用。这种服务模式违背了“书是为了用的”原则(即阮冈纳赞先生“图书馆学五定律”)。

其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将其服务融入信息网络的大环境中,实现资源共享,“下载”网络信息以弥补图书馆馆藏的不足。这一点,系(所)资料室难以实现。

其四,可避免书刊的分散,经费的分散以及不必要的重复。因为学科有交叉,某些书刊,几个系科专业都需要,于是这几个系科专业资料室就可能同时订购,对整个学校而言,这就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这些书刊若放在图书馆订购,就可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图书馆订购的书各相关专业都可以利用。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今年图书馆征求订购意见时,电气系相当认真,列出了27种中文刊,42种外文刊,其中“工程热物理”、“工程传热进展”等方面的刊,机械系的“设计与理论”专业也需要;而“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都是计算机系需要的。又如,原版刊《Packagingtechnologyandsciences》(包装技术与科学)为包工系老师所钟爱,机械系硕士点有一个专业方向是“包装机械”,也可用得上。以包装为特色的学校,其图书馆一定会将此刊作为特色馆藏采集。如果各自为政的订购,需订购3份,则每年需花费经费约为8,000元×3=24,000元。如果集中订购,一份即可。这样可节省资金16,000元。

其五,系资料室人员的定岗、定编、业务提高及职称晋升等问题受到一些限制,处理较为棘手。这些将影响图书资料的规范化管理,也影响资料人员的积极性。

可见,在一个校园内,书刊还是集中在图书馆为好。

3.3成立馆系共建的专业数据库或某些学科群的专业阅览室,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模式

馆系共建分学科的专业数据库或专业阅览室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模式。这种做法可使读者有的放矢,针对性很强地进入某室查询某学科文献,因而方便了读者,为读者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我校是全国唯一的以包装学科为特色的高等学府,馆藏特色是“包装”类。因此,我们建立了一个“包装专业图书阅览室”。该室开放几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建立专业数据库和专业阅览室也有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能更熟练地检索有关专业文献,更好地作好该学科的开发利用工作。这对提高图书馆的地位,发挥好图书馆的作用,优化专业队伍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网络条件下,高校要集中财力、人力、物力,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和专业队伍建设,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为教学科研作好学术性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