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6:41:51

猪肉范文篇1

猪肉价格大幅下跌,对于消费者来说,既是喜,也是忧。喜的是可以花较少的钱吃到较多的猪肉,忧的是这样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2007年的猪肉价格飞涨是否还会再次重演。

一、猪肉价格下行的成因

自2009年至今,全省养猪业克服金融危机、H1N1、饲料涨价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生猪养殖取得了很大发展,猪肉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猪肉价格下跌的状况在所难免。究其成因主要有:

一是受2007年高价猪肉的刺激,生猪生产能力越来越强。全省生猪规模养殖户由2008年一季度的508家,发展到2009年一季度的594家,2010年一季度的642家,生猪规模养殖户户均期末存栏由2008年一季度的561头,提高到2009年一季度的720头,2010年一季度的880头;生猪养殖单位由2008年一季度的281个,发展到2009年一季度的528个,2010年一季度的622个。生猪养殖单位平均期末存栏2008年一季度为1406头,2009年1季度为1139头,2010年一季度为1170头。生猪规模养殖户户均拥有固定资产,由2008年年末的129.3万元,提高到2009年年末的138.2万元,生猪养殖单位平均拥有固定资产,由2008年年末的249.0万元,提高到2009年年末的346.3万元。

二是为了稳定菜篮子,政府逐年加大了对生猪养殖的支持力度。2007年猪肉价格飞涨以后,各级政府为了稳定猪肉价格,确保人们的菜篮子,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生猪发展的政策,实施母猪保险补贴,加大对生猪的防疫,生猪生产大县实施优惠和奖励政策,猪肉价格过低时启动冻肉收储等。这些调控措施的实施,在猪肉短缺时,极大地促进了生猪的生产;在猪肉过剩时,坚定了生猪养殖户和生猪养殖单位战胜困难的信心,保证了生猪的平稳发展,稳定了猪肉市场。

三是我省转型发展,释放了大量的煤焦铁资金,不少闲置的煤焦铁资金投向了生猪养殖业。仅吕梁市2009年就有3.7亿元资金投向畜牧业。大量资金的涌入,使生猪的生产能力快速增强,生猪的存、出栏量大幅增加,猪肉供大于求的状况进一步显现。

四是受消费习惯和季节因素的影响,猪肉消费旺季己过,逐渐进入了淡季,但受生猪生产规律的制约,猪肉供应量却没有下降,而且还面临着继续增加的危险,部分生猪养殖户为了减少损失,增大出栏,降低存栏。以市为总体的生猪监测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各地生猪存栏期末较期初减少4.39%,较上年同期,存栏增加了2.1%,出栏增加了9.5%,出栏增长速度高于存栏增长速度。

二、后期猪肉价格走势分析

猪肉后期供给量充足,猪肉消费市场平缓,猪肉价格低迷的状况还将延续一段时期,近阶段不会有太大的反弹。

肉价下跌,对后期猪肉供应的影响不大。肉价下跌,养猪亏损,对饲养规模小的养殖户或散养户冲击最大,他们有可能经受不住市场冲击,把所有生猪出栏,退出养猪业;但对于饲养规模大的养殖户和生产单位来讲,船大调头难,他们有可能通过减少生猪存栏来减少损失,等待时机再度大规模生产,很少直接退出生猪养殖业。不论是把所有生猪出栏,还是减少生猪存栏量,都会在短期内增加猪肉的供应量。从这个层面看,近阶段猪肉后期供应量不仅不会减少,相反还会增大,肉价上升的空间有限。从能繁母猪的存栏情况看,一季度末全省能繁母猪存栏总量高于上年同期5.83个百分点,能繁母猪占总存栏的比重约为14.47%,比上年同期仅下降0.53个百分点,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母猪的生产潜能仍然很大,不会影响到仔猪的生产,对后期生猪的发展仍能起到强劲的支撑作用。

肉价下跌,对猪肉消费的促进作用不大。肉价下跌,确实能带动部分消费者增加猪肉的消费量,但这种增长空间有限。一是随着气候逐渐变热,人们对猪肉的消费会逐渐减少。到了炎热的暑期,人们大都喜欢吃些清淡的食物,对大鱼大肉的需求自然就会减少一些;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在肉类需求中,对猪肉的需求有所降低,健康消费、合理饮食,是现代人的追求,人们不会因为猪肉价格低,就大幅度增加猪肉的消费。

三、促进生猪适度发展的建议

生猪生产有其自身规律,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可以解决一部分生猪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政府必须在促进生猪适度发展方面有所作为。公务员之家:

猪肉范文篇2

强化安全意识,高度重视中秋国庆期间猪肉品安全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由大队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并把责任落实到机关股室,执法工作人员当中,做了部署安排。

二、突出重点,强化监督,认真开展专项检查

(1)突出重点。县城各农贸市场猪肉销售摊位、城乡结合部猪肉品销售摊点,大的乡镇农贸市场猪肉品销售摊位。

(2)强化监督,认真开展专项检查。一是会同工商、公安、农业、质监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二是商务行政执法队进行每日巡回检查。

(3)检查内容。各农贸市场屠商是否有卖私肉等行为;城乡结合部猪肉品摊点是否有卖病害肉和走私肉销往县城市场的行为,一旦发现违法违规销售猪肉的人和事,从严处理。

三、执法行动时间安排

(1)联合执法检查:2012年9月25日至9月27日

(2)商务执法检查:2012年9月25日至10月8日

猪肉范文篇3

一、建立组织,制定预案,大力宣传,稳定社会

我局围绕战雪灾,保供应,稳定社会的工作目标,及时成立春节期间保障猪肉供应领导小组,负责猪肉供应和猪肉批发临时价格干预工作。在2008年春节来临之际,我局即与食品公司协同分析研究春节期间城区猪肉供应计划,提前联系了河南、山东、阜阳等地的生猪供货商,落实每天运送*生猪400头的计划。印发告全市屠户通知书,张贴定点屠宰场及城区各大菜市场,并通过电视台和报纸等媒体向市民承诺保障春节猪肉供应的各项措施,营造春节期间*猪肉供应的良好环境,平息老百姓恐慌心理,构建祥和的春节氛围。

二、实施应急措施,确保生猪货源

面对突发雪灾造成生猪价格上涨和运输中断等问题,我们及时制定应急方案,一是对本埠养猪大户存栏生猪进行了摸底,计划应对雪灾外地生猪运送不到位,调运本地生猪应急供应的预案,保障每天市场供应的屠宰量。二是提前联系当日发货数量和运输信息,派员到途中接应运输车辆,帮助采购人员战雪灾保送货,为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销费量,冒着冰天雪地的风险,调运本地存栏生猪弥补屠宰量的不足。对运输途中冻病死的生猪给予全额补偿,对进场当日未宰的存栏生猪给予经济补偿等办法,使大雪时期每天进场屠宰生猪基本达到400头左右。三是落实生猪屠宰补贴办法,保证充足的进场生猪货源数量。由于河南、山东等地生猪价格上涨和我区猪肉批发限价,少数供货商将原供我市的生猪转送外地,鉴于供货实际价格和周边地区的行情,我们及时实行进场屠宰生猪每头补助40元,致使外运的供货商重返我区,使我市生猪货源逐日增多。自元月31日至2月4日共屠宰生猪2345头,保障了我市居民春节食肉的需求。

三、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政策,坚决扼制竞相抬价行为

针对雪灾造成交通运输困难和春节供应量的增长,市场猪肉价格一度竞抬,直接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为此我们自元月30日启动临时价格干预,严格控制猪肉批发价格限定在26元/公斤,坚决扼制屠户批发竞相抬价的势头。采取死看硬守的方式,保证每天计划的屠宰量和批发肉价。我局保障猪肉供应领导组成员轮流排班,夜以继日地坚守在市定点屠宰厂,局主要负责人在雪灾最严重的时期,冒着冰天雪地连续三天坚持现场督查、监控,调处各种突发事件和矛盾纠纷,保证每天的屠宰量和猪肉批发限价。在实施猪肉批发价格干预中,对不听教育、私自抬高批发价的一个屠户,责令其书写认错悔过书,并张贴屠宰场,对另一名屠户给予口头警告,责令整改,有效震慑了屠户“趁雪打劫”的抬价势头,对稳定猪肉批发价格起到了警示作用。

四、严密监控,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私屠滥宰

在这场抗雪灾保供应的工作中,在做好保障货源和价格的同时,加大肉食品市场稽查力度,我局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领稽查执法队,昼夜不间断地巡查各大菜市场,特别针对西门菜市场少数私宰屠户采取严密监视,公布投诉电话,鼓励群众举报。通过采取严格的执法手段,严厉打击了私屠滥宰和病死害猪肉上市销售。

猪肉范文篇4

以严厉打击和依法查处本镇的病死猪肉非法交易为重点内容,生猪饲养场(户)、屠宰场、农贸市场为重点环节,以病死猪肉非法交易比较集中和影响较大的重点地区开展专项行动。加大检查力度,针对猪肉质量安全薄弱环节,加强巡查,堵塞漏洞,进一步遏制屠宰病死猪、出售、运输、储存和加工病死猪肉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猪肉市场正常秩序,保证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二、整治任务

(一)加强饲养环节监管,严厉打击病死猪非法交易行为

加强对本镇生猪饲养环节的监督管理,全面开展饲养场(户)生猪强制免疫,建立生猪强制免疫档案;开展“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的检测;加强产地检疫,完善动物疫病标识追溯体系,严格执行生猪耳标制度,建档造册,无产地检疫证明、无耳标的不准出场和调运;生猪出栏前,养殖场(户)提前申报检疫,检疫人员严格按照产地检疫规程实施临栏检疫,认真查验养殖档案、免疫记录、动物标识、个体健康状态,依法出具检疫证明,做到合格动物出证率100%,检出染疫或疑似染疫动物依法处理率达到100%;督促饲养场建立和完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记录台账;把好生猪调匀关,严格执行准调证明制度,杜绝来自疫区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入;依法查处和曝光饲养场与不法商贩相互勾结非法交易病害猪的违法行为案件,从源头上有效控制病死猪流向流通环节。

(二)加强屠宰环节监管,严厉打击屠宰病死猪肉的行为

按照《动物防疫法》要求,强化生猪定点屠宰场(点)检疫监管,对进屠宰场(点)的生猪要严格查验产地检疫证明,做好生猪屠宰的同步检疫工作,对无检疫证明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处理,监督做好屠宰场(点)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依法严厉查处屠宰病死猪、经营病死猪肉的违法行为。

(三)加强流通环节监管,严厉打击病死猪肉销售行为

加强对生猪产地、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检查,依法查处运输和经营病害生猪及其产品和逃避检疫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贮藏(包括冷藏)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猪肉。要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监督检查,动物卫生监督所每周开展两次专项监督检查,市场检疫人员开展每日巡查,保证上市生猪及其产品安全,做到上市猪肉持《动物产品合格证》率100%,市场猪肉检疫率100%。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3月25日—3月31日)

根据本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对专项行动进行动员部署和宣传发动。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4月—11月)

组织执法力量全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病死猪病害猪肉非法交易比较集中和影响较大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销售病死猪(肉)、不法商贩、非法屠宰点、农贸市场开展监督检查,依法严厉打击生产加工、销售使用病死猪病害猪肉的违法行为,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查处取缔非生猪定点屠宰点。

(三)总结提高阶段(年12月)

对专项行动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于12月5日前报送市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市局将专项行动开展情况组织督查。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全面做好年打击销售病死猪专项行动工作,各地要成立相应工作协调机构,要充分认识打击病死猪病害猪肉非法交易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充分认识开展打击非法制售病死猪病害猪肉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克服松懈麻痹情绪,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本通知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制定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目标责任,明确工作任务。

(二)加大执法力度

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全面加强动物检疫监管。一是要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动物检疫工作制度,加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并做好检查记录,强化检大联动。二是要重点打击逃避检疫,屠宰、运输和经营病死猪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三是要落实举报查证制度,对群众举报的案件,举报一起核查落实一起,举报查处率要达到100%,四是要加强部门协作,开展联合检查,加大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确保专项整治成效。

(三)广泛宣传发动

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开展打击非法制售病死病害猪肉专项整治工作。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加大对整治工作成效的宣传报道。

猪肉范文篇5

关键词:有效竞合;合作伙伴;优质猪肉供应链;形成机理

一、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家,但中国养猪业和猪肉生产在数量稳步增长的同时,质量安全状况未有相应的改善,直接影响了国内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猪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实施供应链管理,组建由适度规模养猪场、大中型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超市和中高收入理性消费者构成的优质猪肉供应链是改善猪肉质量安全状况,提升国内消费者生活质量和猪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孙世民,2006)。

供应链管理强调合作伙伴间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共赢思想。美国学者NalebuffBarry和BrandenburgerAdam于1996年在《竞争合作》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竞争合作理论。他们认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竞合是指,合作把饼做大,竞争把饼分掉。国内学者钟胜(2006)进一步指出,合作创造竞争优势,以获取更大市场份额。这意味着,供应链企业的竞合,先是通过合作创造相对于其他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再是利用公平的分配制度合理地分配合作带来的整体利益。离开了合作,供应链管理难以成功;没有竞争,供应链也缺乏续存的活力。

竞争合作理论被提出以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成为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供应链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代表性的研究有:王永平等(2004)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了供应链企业竞争合作机制的演进过程;焦志莹等(2005)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经济学模式、组织行为学模式和自组织模式的角度研究了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甘凯等(2006)分析了供应链企业竞合关系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竞争合作程度系数的概念;张威等(2007)从生态演化的观点提出了企业竞合关系分析模式。这些研究仅局限于对供应链企业竞合关系的一般分析,对竞争与合作的内在联系涉及较少。事实上,合作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过多的合作必然会减少竞争,活力不足;但过度竞争又会损害合作,优势不强。可见,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需要一个适度水平的竞争与合作,即有效竞合。

基于上述基本认识,笔者将针对优质猪肉供应链的特殊性和基本定位(孙世民等,2006),在论述优质猪肉供应链合作伙伴,即养猪场、屠宰加工企业和超市(PigFarm,Slaughterhouse,Supermarket,简称PFSS,全文同)有效竞合内涵的基础上,剖析PFSS有效竞合的形成机理,旨在为加快我国优质猪肉供应链的建设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二、PFSS有效竞合的内涵

(一)有效竞合的概念

竞争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现象。在经济学范畴中,竞争是指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争夺有利的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以便获得最大利益的斗争。竞争一般是指利益的争夺,从而竞争双方或多方因利益的冲突而互相排斥,具有极强的排他性和对抗性,是典型的“零和博弈”。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可促进技术进步、优化资源配置,产生竞争活力。

合作是企业走向成熟的表现。合作是指企业之间和谐共处,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合作,充分利用各利益相关者的个别有限资源和能力,协同把“蛋糕”做大,实现整体发展。这种发展表现为快速响应、质量改善、成本较低、高水平服务和柔性供给,在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同时提高合作者的个体利益,从而提高整体竞争优势。这种来源于企业间合作的优势,笔者称其为合作优势。

竞合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竞合是指在运作过程中,企业始终处于竞争和合作的氛围,不管是针对竞争对手还是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都同时存在着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是一种竞争性的合作,或是一种合作性的竞争,这种竞合关系既有竞争活力又有合作优势,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潜在动力和源泉。可见,企业的竞合同时存在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中,即与竞争对手在进行竞争的同时,也有合作的可能性;对供应链合作伙伴而言,在进行合作时也必然包含着因利益分配导致的非零和竞争博弈。

有效竞合是企业竞合的一种理想形态。借鉴J,M.Clark(1940)关于有效竞争的概念,笔者提出企业有效竞合的观点,即企业竞争活力与合作优势相互促进的一种理想状态。结合NalebuffBarry和Branden—burgerAdam的竞合观点,供应链合作伙伴有效竞合就是通过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之间在核心业务上的合作与协调,提高供应链业绩,再通过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分配供应链整体利益,促进合作伙伴间的合作程度,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加盟供应链,从而形成“合作一提高绩效一合理分配一促进合作”的良性循环。

(二)PFSS有效竞合的内涵

优质猪肉供应链合作伙伴有效竞合,即养猪场、屠宰加工企业和超市之间的合作优势与竞争活力有效地协调起来,从而形成有利于优质猪肉供应链长期发展的竞合格局。

1PFSS之间有效竞合的前提是能力及资源互补。传统的养猪场、屠宰加工企业和超市之间由于缺乏合作而注重各自能力和资源结构的完整性,相互间互补性差。与此相反,优质猪肉供应链中,PFSS仅将有限资源集中于自己的擅长业务和核心能力,因此必须在产品(主要是种猪、饲料、兽药、商品猪和分割包装肉)开发、系统(如生猪饲养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库存决策等方面相互合作,才能形成并不断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所以,能力及资源的互补成为优质猪肉供应链中PFSS有效竞合的前提。

2PFSS之间有效竞合的核心是质量安全。供应链管理的主流理论认为,供应链管理追求的焦点是速度,但优质猪肉供应链追求的应是质量安全。这是因为:从供给角度看,生长周期引致的时间竞争局限性决定了优质猪肉供应链不能象制造业供应链那样追求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而应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从需求角度看,优质猪肉供应链的用户主要是中高收入的理性消费者,他们更加关注猪肉的质量安全状况。从全球发展趋势看,食品供应链管理的重点由原来的保证供货质量逐步转向保障质量安全,基于质量安全的食品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当今全球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课题(黎继子等,2004)。因此,PFSS之间有效竞合的核心是优质猪肉质量安全问题。3PFSS之间有效竞合的本质是公平与效率统一。有效竞合的两个决定变量是合作优势和竞争活力。优质猪肉供应链中,合作优势在于猪肉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是PFSS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的产物,表现为优质猪肉供应链运作效率的提高;竞争活力的现实意义表现为PFSS之间通过协商解决利益分配中的争议、冲突和矛盾,合理分享合作带来的成果,体现了优质猪肉供应链的公平性。公务员之家

4PFSS之间有效竞合的标准是关于努力程度与收益之间的最佳配置。笔者认为,优质猪肉供应链中PFSS有效竞合的标准是:齐心协力地创造集体利益,公平合理地分享个体利益,创造利益与分享利益良性互动发展。笔者(2004)的前期研究表明:在能力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优质猪肉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取决于PFSS的努力程度(表现为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的不断提高),而整体利益的分配制度又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努力程度。因此,优质猪肉供应链的有效竞合状态,是一种关于养猪场、屠宰加工企业和超市的努力程度与收益之间的最佳配置。

5PFSS之间有效竞合的理想状态是共生。共生是一个来自于生物学的概念,指人类之间、自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生存方式,现已延伸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优质猪肉供应链中PFSS之间的共生是对竞合的进一步深化,一方面强调PFSS三者间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共同进化;另一方面强调和而不同,与异质者共生,实现自我发展与对其他共生成员促进的统一。可见,优质猪肉供应链中PFSS有效竞合应是这样一种状态:共同生存、共同盈利和共同发展,保存、延续与提升和谐统一、相互促进。

6PFSS之间有效竞合的目标是优质猪肉的高质量与低成本间的平衡。供应链管理目标主要在于获得高用户服务水平和低成本之间的平衡,这无疑是合作伙伴间有效竞合的目标。对优质猪肉供应链而言,其用户服务水平表现为猪肉消费者的满意度。根据竞争理论权威专家迈克尔,波特的观点,消费者满意度提高表现为三方面,即价格不变价值提高、价值不变价格降低、‘价格稍有提高价值大幅度提高。优质猪肉供应链的目标客户(中高收入理性消费者)决定了其满意度的侧重点,即在猪肉价格稍有提高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其质量安全水平。可见,PFSS间有效竞合的目标是追求优质猪肉高质量与低成本两者之间的平衡。进一步说,只有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才能在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同时增加优质猪肉供应链的整体利润;否则,合作没有成果,竞争没有活力。

三、PFSS有效竞合形成机理

(一)PFSS有效竞合形成机理模型

机理和机制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机理强调组成部分共同的本质属性及其决定的运动原理,说明事物是如何发生、变化和发展的。机制强调组成部分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耦和关系。机理决定和制约着机制,是基础和前提,机制是机理的具体实现形式。这里的形成机理,就是要试图回答优质猪肉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有效竞合是如何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它包含哪些机制?见图1。

由图1可见,PFSS有效竞合的形成机理包含动力机制、传导机制、激励一约束机制、冲突一协调机制和实现机制等五个机制。它们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关联,构成PFSS有效竞合形成的一条主线和两条辅线,对应着一个内循环和两个外循环。其中,“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实现机制→形成并增强→有效竞合效应→动力机制”这一主线构成PFSS有效竞合形成的内循环;“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与发展→有效竞合效应→激励→约束机制”附线和“冲突→协调机制→形成与发展→有效竞合效应→冲突→协调机制”附线分别形成左右两个外循环。笔者将内循环中的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和实现机制称为PFSS有效竞合形成的主导机制,将左循环中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右循环中的冲突一协调机制称为PFSS有效竞合形成的辅助机制。

(二)PFSS有效竞合形成的主导机制

图1中,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和实现机制之间的循环过程是:在不断提高猪肉消费者满意度的同时实现每个合作者的利益最大化,成为PFSS之间开展有效竞合的源动力;PFSS有效竞合的两个关键因素是合作优势和竞争活力,而合作优势表现为猪肉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竞争活力来源于合理分享合作成果带来的积极作用;对合作优势和竞争活力的需求使PF-SS摒弃了传统的经营观念和思想,产生了相互间关系由竞争-合作-竞合-共生演进的动机;这种动机引导着PFSS的行为,即相互间签订合同并彼此承诺,通过兑现承诺而增强相互间的信任,逐渐形成和谐共生的有效竞合长效机制。PFSS有效竞合的形成,可提高猪肉质量、降低猪肉产品成本、公平分配供应链整体利益,提高猪肉供求双方的满意度,进一步增强PFSS对合作优势和竞争活力需求的愿望与程度。从系统科学的原理讲,这会增加负熵、减少正熵,形成并放大涨落,推动PFSS有效竞合的优化和升级。

1PFSS有效竞合的根本动因在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实现。从理论上讲,PFSS间之所以开展有效竞合,是因为满足了个人理性约束。即PFSS从有效竞合中得到的期望效用不小于非有效竞合时能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换句话说,PFSS间有效竞合可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从现实中看,笔者于2007年寒假组织了一次遍及山东、湖南、湖北、广西、浙江、贵州和陕西等7省份的规模养猪场和养猪专业户加盟优质猪肉供应链意愿的调查,534份调查问卷结果表明,规模养猪场和养猪专业户与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的动机,排在前两位的是减少风险和增加收入。

2PFSS之间的合作优势表现为猪肉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优质猪肉供应链中,优质猪肉是一个整体产品概念(孙世民,2003)。因此,PFSS的合作优势表现为:(1)大幅度改善核心产品。核心产品包括猪肉的卫生、安全、营养和风味等要素,是消费者购买优质猪肉的真正目的;(2)大幅度改进形式产品。形式产品包括猪肉的品质、品种、品牌、包装、商标等要素,是消费者可感受到的产品实体;(3)大幅度改善延伸产品。延伸产品包括猪肉的质量承诺、食用说明、信息传递和冷链配送等要素,是消费者在使用形式产品中获得的有形产品以外的附加利益。

3PFSS之间的竞争活力在于竞争内容的协商解决。尽管PFSS之间存在着战略伙伴关系,但他们都是独立的利益个体,由于利益分配问题的存在,相互间不免会产生异议、矛盾甚至冲突,即竞争。由于在优质猪肉供应链中,这些竞争可通过内部协商友善地解决,因此解决竞争的同时促进了PFSS之间的沟通、理解、信任和协调,进而推动优质猪肉供应链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加快业务流程再造、提高企业文化契合度、增强相互信任水平,最终提升整体运作效率。

4PFSS之间合作优势与竞争活力的有效协调需要承诺和信任。根据合同法,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优质猪肉供应链中,PFSS间通过签订合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只有每一方都作出承诺,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履行合同中规定的权利、责任和业务,才能有效竞合。信任,就是相信对方能兑现承诺。通常,合作一方的行为选择取决于对另一方的信任。PFSS中的任一方只有信任其他方,相信他们的能力、可靠性和态度,自己才会兑现承诺并为其他方负责,相互间才能有效竞合。

(三)PFSS有效竞合形成的辅助机制

1激励一约束机制。激励和约束既对立又统一,激励-约束机制促进PFSS有效竞合的形成与升级。

通过激励可调动PFSS各自的潜能,增强其合作的意愿与行动。激励途径主要有:(1)合理选择合作伙伴。主要是充当优质猪肉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利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合理的评价方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严格选择养猪场和超市。这样做,避免了签约前的逆向选择和签约后的败德行为,同时也是对入选者综合能力的认可,使入选者产生成就感、自豪感和归宿感;(2)业务培训。

通过业务培训提高PFSS的技能和效率,增强其对供应链整体的感激之情和回报之行;(3)绩效考核。根据强化理论,屠宰加工企业对生猪质量安全状况好的养猪场和猪肉消费者满意度高的超市进行正面奖励,可使其进一步改善生猪质量、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相反,对表现不好的养猪场或超市进行适当的负面处罚,可使其放弃不良行为并向好的方向转变。

通过约束措施可规范和优化PFSS的行为:(1)外部监督。主要是屠宰加工企业对养猪场和超市履约行为的监督,如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养猪场的饲料和兽药使用、饲养环境、疫病防疫和驱虫消毒等基本情况,随机地化验生猪的尿样或肌体组织等;(2)内部自律。利用PFSS社会人假设的一面,依靠各自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我约束,向行为优良者看齐,自觉履行和约。

2冲突-协调机制。优质猪肉供应链中,冲突客观存在,协调是对冲突的解决。从冲突到协调是一个从不相容目标到相容目标的过程。冲突一协调机制保障PFSS有效竞合的健康持续发展。

优质猪肉供应链中,PFSS之间彼此冲突的焦点在于供应链整体利益的公平分配。实际运作过程中,冲突内容主要有如下三方面:(1)内部交易价格的确定。优质猪肉供应链内部交易价格,主要是指PF-SS之间在饲料、种猪、出栏生猪和分割包装猪肉等交易过程中的价格。(2)产品质量的定级。是指对饲料、种猪、出栏生猪和猪肉等质量等级的界定,受定级标准和方法的影响。(3)不同企业文化的融合。

通常,PFSS都努力寻求机会试图把自己的经营思想、价值观念、管理制度和决策方式等渗透到整条供应链中去,以便增强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此外,PFSS间冲突还有交易附加条件(如超市进店费)索取、关联业务(如公共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投入和客观风险承担等。

利益协调的两个关键是利益分配和利益补偿。针对冲突内容,优质猪肉供应链的利益协调机制是,PFSS相互间进行平等地协商产品质量等级和内部交易价格的确定标准与方法,科学准确地评估每一合作伙伴对关联业务的贡献和客观风险带来的个体损失,并根据贡献和损失大小给予合理补偿。

猪肉范文篇6

1问题猪肉依旧频繁出现

近些年来瘦肉精,假猪肉,病死猪肉等问题屡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让人想吃而不敢吃,对于猪肉安全无疑是失去了信任。问题猪肉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是瘦肉精猪肉、注水肉,病死猪肉。一些地区私屠滥宰屡禁不止,屠宰病害猪的现象时有发生,销售、使用病死猪肉、注水猪肉等不合格生猪产品的情况还不时被媒体曝光。其次,从生产养殖环节来看,抗生素类药物残留、重金属元素超标是危及猪肉安全的第二大问题。出于治疗、预防疾病和加快生猪生长的需要,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已是国内养猪业的惯例。但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现象,存在着抗生素残留超标的隐患。养殖环节使用抗生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饲料中添加的促生长抗生素,另一类是用来治疗猪疾病的抗生素。

2影响猪肉安全的主要因素

2.1饲料因素。饲料是产生问题猪肉的最直接因素。包括饲料在种植(受农药或重金属铅、汞等)、加工、贮存、运输过程中受有毒有害物质(如霉菌毒素)的污染,或细菌含量超标(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而饲料添加剂如某些矿物微量元素添加剂因生物学效价低,不能被动物充分利用,随粪尿排出而污染水源和土壤,这些物质又会在农产品中富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链。同时,超高剂量也会造成动物的肝、肾等内脏器官矿物微量元素(如高铜、高锌等)蓄积,影响肉质的安全,直接对消费者产生危害。2.2养殖环境。由于养殖户不够重视猪的生存环境,饲养环境较差,空气中CO、尘埃、病原微生物等可影响家畜的健康;同时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有害化学物质和废气、废水、废渣的不规范排放,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污染,家畜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有毒物质就会在体内蓄积。这类猪肉被人们食用后,可引起急性中毒或引发各种严重疾病。2.3动物疫病。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侵染畜体,使畜产品感官性状不良,营养价值降低,甚至完全失去食用价值。人食用有疫病的猪肉,可能造成感染或受到病原毒素的损害。猪肉中携带的一些人畜共患病的致病微生物,能传播一些人兽共患病,影响人类健康。2.4兽药残留。兽药残留是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或)其代谢物,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所以,兽药残留既包括原药,也包括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兽药生产中所伴生的杂质,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不正确用药,如果药的剂量、给药途径及用药动物种类不符合用药要求,就易导致错误用药、重复用药、增加药残量和增加致病菌的耐药性。如抗生素对于急性感染一般要用药3~5d才能看到效果,无效时再考虑换药,但在实际生产中常看到养猪者认为,使用一次就要见效,否则就是不对症或无效,而又盲目的更换其他药。有的养殖户认为,用药剂量越大越好,随意加大用药剂量,结果适得其反,由于畜禽长期使用抗生素,结果不仅增加了用药成本而且还造成药物残留。2.5二次污染。猪肉在屠宰、加工、包装、贮存、运输等环节受到污染。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要求对生猪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但私屠滥宰现象屡禁不止。某些屠宰场达不到定点屠宰厂的要求,加工技术落后,在加工过程滥用非食品化学物加工,添加有毒物质的情况也经常发生,给畜产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食品流通环节中包装材料不合格,贮存保鲜技术落后,运输环境恶劣,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产生二次污染,造成安全隐患。

3“放心肉”生产技术措施

3.1大力提倡生态养猪技术。生态环保发酵床技术的推广与使用是养猪业的一大革新,是破解养猪业三大难题的有效法宝。通过采用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猪场的粪尿直接排入垫层中,经微生物发酵分解和吸氨固氮,粪尿转化为有机肥,猪舍里不产生臭气和氨味,无需冲洗猪圈;猪因粪尿氨过重和猪场冲洗猪冷热不匀,造成的呼吸道疾病也大大降低,节省大量的设备成本,粪尿处理成本。“自然养猪法”是韩国自然农业协会推广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因地制宜的猪舍和有利于活性土著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发酵床为核心技术,以饲养过程不清粪便、提高冬季猪舍温度、增加生猪抵抗能力、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和生产优质保健猪肉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养猪技术。自然养猪法的核心技术是发酵床技术。日本早在60年代就提出了畜产公害问题,并在本国大力推行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猪粪尿经有益微生物菌的发酵后,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是一种无污染、无排放的、无臭气的新型环保养猪技术并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3.2科学布局、规范养殖。猪饲养场的选址应参照国家标准的规定,符合环境保护和兽医防疫要求,场区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分开。提倡“全进全出”饲养管理模式,建有隔离猪舍。按照市、区(县)畜牧兽医站制定的免疫程序,并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实施免疫接种。接受有关兽医防疫监督机构进行的疫病监测及监督检查。饲养场应按照GB16549的规定,接受兽医防疫监督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的对猪群的疫病检疫。规范引种程序,必须进行隔离饲养并加以疫情监测。发现疫情应立即向当地区(县)以上兽医防疫监督机构报告,接受兽医防疫监督机构的指导,尽快控制疫情,病死猪按GB16548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水源必须符合DB31/T252中畜禽饮用水质量标准。设有粪尿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应符合GB7959的规定,排放出场的水必须符合DB31/199的有关规定。养猪场的设备应符合有关规定,设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消毒更衣室、兽医室、资料室、药房等,并配备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饲养场的防疫要求: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落实兽医防疫工作。药品采购计划由兽医师、场长签字后,实行专人采购。禁用假冒伪劣兽药、麻醉药、兴奋药、化学保定药、骨骼肌松弛药、未经国家畜牧兽医部门批准采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兽药和未经农业部批准或已淘汰的兽药。做好药品的入库、领用、用药记录。生猪品种必须健康优良,采取“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记录档案保存完整,并应尽可能长期保存,最少应在清群后仍保存2年。饲料原料和预混料的质量控制和定点生产供应,严禁超量添加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全面实行宰前15~20d生猪停药制度;出栏前治疗过的生猪实行隔圈饲养。3.3猪肉加工过程实施质量控制。安全猪肉生产、加工主要环节及其基本要求:安全猪肉的产销涉及养殖生产(环境、种质、兽药、饲料的使用、防疫和疫病监测)、屠宰加工、预冷、配送、销售、包装标识等环节。3.3.1索证与宰前检验猪源来自非疫区、具备当地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必须佩带农业部规定的免疫耳标。3.3.2定点屠宰及分割加工宰前建筑设施应设有卸猪台、赶猪道、验收间、待宰间、隔离间、兽医工作室与药品间、急宰间、不可食用肉处理间等;屠宰车间应包括车间内赶猪(淋浴)道、致昏放血间、烫毛脱毛剥皮间、胴体加工间、副产品加工间、兽医工作室等。屠宰车间必须设置旋毛虫检验室,室内应配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和清洗、消毒设施。3.3.3胴体加工与兽医检验屠宰后检验应按顺序设置头部、体表内脏、旋毛虫检验、胴体初验、胴体复验和可疑病肉检验的操作点。肉品检验合格后,须加盖检验合格验讫印章,可疑病胴体转入叉道或送入疑病胴体间待处理。副产品包括心肝肺、肠胃、头、蹄、尾等,它们的加工应分别在隔开的房间内进行。各副产品加工间的工艺布置应做到脏净分开,产品流向一致、互不交叉。分割车间应包括原料冷却间(预冷库)、分割剔骨间、包装间、包装材料间、磨刀清洗间及空调设备间等。运输采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专用车辆运输。

4猪肉质量的安全管理对策

猪肉范文篇7

1调查方法

1.1依托平台。本调查依托长沙冉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问卷星(wjx.cn)”线上调查平台进行。1.2调查对象和内容。1.2.1调查对象。对平湖市常驻人员开展不特定群体的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9年1月14-16日3d,累计参与调查并完成有效问卷对象147人,其中涵盖城镇居民86人、农村居民56人、新居民5人。(图1)1.2.2调查内容。就2018年8月热鲜猪肉供应体系格局变化以来,针对消费者对冷鲜肉的认知、选购习惯、品牌知晓度、价格服务、安全需求、产品包装、猪肉消费市场关注度等汇编成28题单选或多选题,采取无记名线上作答的方式对受访者的观点进行客观陈诉采集。

2结果分析

2.1消费群体结构分析。通过调查平台后台数据汇总分析,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参与度较高,分别占受访者样本的58.5%和38.1%,在消费群体年龄结构中,集中度最高的在41-50岁之间,占比36.1%,其次是31-40岁的占比33.3%,再次是51-60岁,占比21.8。2.2冷鲜肉认知分析。通过调查平台后台数据汇总分析,对热鲜肉、冷鲜肉、冷冻肉概念的知晓度较高,达76.9%,不知道占8.2%,其中在“知道”和“不知道”分类概念中城镇居民的知晓率远高于农村居民,分别为63.72%、33.63%和33.33%、58.33%。(图3)2.3消费群体需求分析。通过调查平台后台数据汇总分析,消费者的日常购买习惯中选购热鲜肉有67.3%,选择冷鲜肉的31%;其中在选购热鲜肉时选择现场直接分割的占62.63%,选择已按品相分割好的占26.26%;在选购冷鲜肉群体中选择现场直接分割的占31.91%,选择已按品相分割好的占51.06%。(图4)2.4消费群体选购地点分析。通过调查平台后台数据汇总分析,在日常选购中选择在农贸市场、超市、品牌专卖店购肉的占比较高,分别占41.6%、35.9%、9.5%;此外小区便利店也占6.9%。(表1)2.5消费群体关注度分析。通过调查平台后台数据汇总分析,消费者对日常冷鲜肉产品消费中的关注度依次为新鲜度、口感、品牌、价格,分别占比为86.39%、38.09%、31.29%、29.93%,此外,食品安全分别在视觉因素中占比92.68%,口感指标中占87.5%,新鲜指标中占比88.98%,营养指标中占比93.33%,品牌指标中占比97.83%,价格指标中占比88.64%。

3结论

课题组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和综合分析,对平湖市冷鲜肉消费市场进行了综合、客观的评价。综合调查样本分析得出,平湖市的主要猪肉消费群体集中在31-60岁年龄段,其中以41-50岁之间最为突出,对热鲜肉、冷鲜肉、冷冻肉概念的知晓度较高,达76.9%,其中在分类概念中城镇居民的知晓率远高于农村居民,在选购习惯中选购热鲜肉意愿的比例相当高,其中在热鲜肉选购中以现场直接分割需求较高,在冷鲜肉选购中选择现场直接分割需求相对较低,在选购地点上农贸市场、超市、品牌专卖店购肉仍然是主要选择渠道,在日常消费中新鲜度、口感、品牌、价格4个指标关注度高,其中以食品安全和品牌形象关注度最高。

猪肉范文篇8

关键词:消费认知;供应链;饮食质量体系;澳大利亚;生猪产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繁育、猪肉生产与消费大国,2018年全年出栏生猪6.94亿头,猪肉产量5404万t,年人均猪肉消费量约41kg,且随着城镇化加速和肉品销售市场规范水平提高,冷鲜肉和冷冻肉占猪肉整体消费比例已升至近50%。加强猪肉产品的质量管理关乎群众食品安全和健康保障。2018年澳大利亚生猪产业总产值约为11亿澳元,虽仅占年度农业总产值的1.1%,但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严格的肉品质量控制,澳大利亚猪肉产品享誉世界。澳大利亚猪肉协会(APL)进出口数据显示,当前澳大利亚猪肉出口尚未大量进入中国内地,但有10%的猪肉出口至中国香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改革开放深入以及中澳全面自由贸易协议实施(201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澳大利亚与中国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藉此,本文系统分析了澳大利亚生猪产业的生产理念及肉品质量管理举措,为未来合作做好认知铺垫,亦可为中国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和猪肉产品质量监管提供借鉴。

1澳大利亚生猪产业简况及“消费认知导向”肉品管理理念

1.1生猪产业简况。2018年澳大利亚注册生猪养殖基地有2984家,较2017年增长10%;猪肉产量41万t,较2017年增长5.1%;猪肉供应量增加致使猪肉价格下降,2018年猪肉均价为2.6澳元/kg,而2017年为3.4澳元/kg;猪肉出口5.6万t,较2017年增长18.7%;猪肉进口29.7万t,较2017年增长1.9%。从猪肉人均消费量看,2018年约有22%的澳大利亚家庭每年吃猪肉的次数超过13次,每人每年消费新鲜猪肉11.8kg(人均猪肉消费总量约为26kg,较2010年增长36%)[1],但在年人均肉类消费量超110kg的澳大利亚,猪肉消费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除澳大利亚北领地外,其他州均有生猪养殖规模性分布。1.2生猪产业发展的“消费认知导向”肉品管理理念。为实现“让猪肉对于消费者更具独特价值,并逐渐成为其饮食乐趣重要组成”的目标,APL立足消费者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消费理念,完善生猪生产流程,规范肉品质量管理,供需对接,通过“以高质量体现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使得生猪产业在与牛羊等传统优势产业的竞争中逐步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研究表明,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一方面关注猪肉产品价格;另一方面则根据外观指标来进行识别和决策,如肉色、皮下脂肪深度等关键特征,但这些特征并不能决定猪肉质量,更不能决定猪肉的味道[2]。同时,不同区域人群对于猪肉味道的判定标准有明显差异,澳大利亚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能满足其对柔软、多汁和风味等要求的肉类,且其在做出购买行为决策时对于味道的追求和重视要高于价格。虽然猪肉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借鉴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3]可知,许多消费者在购买肉类产品时常常会被其所购肉品的广告所影响,如动物福利等反映肉类特点的形容词可以更好的暗示消费者并逐步使其对于目标产品产生信任。因此,市场竞争优势获取中“由传统的产品生产价值链关注”到“价值链与消费者认知兼顾”即为题中应有之义。澳大利亚猪肉产品供应商认为,应该依据“消费者认知导向”理念要求实施猪肉的生产管理,使得澳大利亚猪肉不管在国内竞争还是在世界肉品贸易中都能独树一帜,“兼顾高质量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使得澳大利亚猪肉易于和竞争对手区别且逐步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忠诚。

2供应链环节影响澳大利亚猪肉产品质量的因素分析

2.1生猪产业供应链基本特征。澳大利亚生猪产业有自由放养、户外养殖、室内养殖3种养殖模式,主要分为育种、养殖、加工流通和消费4个阶段。无论生猪生产是在室内还是室外,在澳大利亚所有猪的生产都被归类为集约化农业。如果猪场的饲料从外部获得的比例超过50%,该猪场生猪将被列为强化猪。但无论采用何种生产系统、养殖模式以及加工运输方式,澳大利亚猪肉供应商都宣称保证以最高标准生产最优质的食品,如为了防范疫病爆发和提升食品安全紧急情况控制,开发了Pigpass系统用于记录所有生猪转运信息以及用于实施微量元素分析的Physi-Trace™系统等,向客户保证猪肉产品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确保只有最安全的食品才能进入供应链。同时澳大利亚生猪行业重视科学技术利用和环境保护,如生猪排泄物产生的甲烷有1/3左右被捕获,且约有13%的甲烷转化为电能;并且要求猪肉产品供应主体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要求,尤其是动物福利保障。因为在普通居民的认知中,只有在生猪福利得到保障的条件下生产的猪肉味道才会更好、品质更高;提供高生物安全标准、高质量的猪肉成为维持和增加出口市场份额和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2.2肉品质量影响因素及风险分析。许多研究构建了猪肉食用品质回归分析模型,尤其围绕肉色灰白、肉质松软、有渗出物的白肌肉(PaleSoftExudativeMeat,PSE)和肌肉干燥、质地粗硬和色泽深暗的黑干肉(DarkFirmDryMeat,DFD)等问题,针对影响猪肉产品食用品质特性的肉块切割类型、烹饪方法、屠宰方式、生猪性别、老化时间、悬挂方法、养殖模式、饲喂原料组成等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但这些因素与养殖、运输、预杀、屠宰后处理、加工、储存和烹饪等诸多环节的复杂干预行为交叉融合,很难确定哪些因素对猪肉食用品质特性起决定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APL及技术研发(如APRIL)、设施制造等机构协商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环节分解分析的研究思路,针对供应链各环节的生产行为对于猪肉品质降低的可能风险进行探讨,并利用途径分析的方法探寻各因素的影响通路。综合整理澳大利亚生猪研究和相关企业开展的“旨在通过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来增加市场价值和市场份额的猪肉饮食质量研究”项目资料[4]及其他有关猪肉品质影响因素的系统探讨[5],同时比较分析国内相关研究[6],发现可能对猪肉肉品品质产生影响的因素及可能的风险表现为以下13个因素20个领域(表1)。相关研究[5-7]还将各因素对于猪肉品质风险的影响等级进行了归类分等,对于猪肉品质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主要是烹饪方式、屠宰处理、性别,育种、饲养、运输、屠宰前应激处理、烹饪等对于猪肉品质影响水平一般,而生猪宰杀时猪龄及体重、圈舍环境等因素对于猪肉品质影响微弱。基于此,APL开发并设计了饮食质量预测模型,通过运用长期监测得来的广泛而全面的数据集和最新信息,不断进行模型矫正,明确生猪产业整个生产链条中的肉品质量提升的关键控制点,以此不断创新和持续优化猪肉产品质量提升与风险控制行为。

3澳大利亚生猪产业及猪肉饮食质量体系保障

良好的饮食体验是消费者重复购买的关键,保障消费者的良好饮食体验需要有高品质猪肉提供;此外,从生产到消费具备完整的供应链可追溯性对于建立消费者信任和刺激市场需求尤其重要。为了提升猪肉质量,拓展澳大利亚“高质量、差异化兼顾”的猪肉产品市场,必须有一个协调、综合并且能够将养殖者、屠宰者、加工商、分销商、餐饮服务主体以及进出口商等容纳其中的整合性管理体系,亦即形成一个与供应链各个环节利益相关者利益实现高度关联的澳大利亚猪肉饮食质量体系,采取措施确保产品完整性、食品安全性、生物安全性和质量保证。总体来看,澳大利亚猪肉的饮食质量体系和商业验证干预措施等主要表现为7个组成。因篇幅所限,澳大利亚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与质量监管制度等将另文详细论述。3.1农场监管。澳大利亚猪肉生产商遵守严格的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食品安全的责任履行从农场开始,主要包括猪场卫生、疫病控制以及在医治生猪时不得采用违禁药物治疗等,同时农场还需要负责管理兽药和其他残留物。当生产者出售生猪时,其必须遵守澳大利亚农药和兽药管理局(APVMA)的要求,以确保猪肉不含有不可接受的化学品或兽药,如生产者必须确保在预扣期(WHP)或出口屠宰间隔(ESI)期间不能将生猪送到屠宰场宰杀,且生产者必须在PigPass国家供应商声明(PigPassNVD)中声明WHP或ESI期间的生猪状况。再如澳大利亚猪肉行业质量保证计划(APIQAP),该计划是一种农场质量保证体系,它基于良好农业规范(GAP)管理农场风险,使用危害分析和管理关键控制点(HACCP)的原则;此外该计划还纳入了养猪生产者的法律要求,以确保其符合州政府立法和供应链要求,可持续开展高质高效、环境友好、确保动物福利的生猪生产。3.2转场记录。按照规定,在澳大利亚从事运输生猪的主体(从所有者到接收者的过程中),无论是运输一只宠物猪还是数百只育肥猪,都需要完成PigPassNVD并在PigPass数据库中登记该活动,以防范疫病和确保猪肉产品可追溯。3.3猪肉可追溯系统。Physi-Trace™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识别未知样品的痕量元素,并将其与已知参考样品进行比较,比如猪肉产品原产地识别,并且该系统已将猪肉和产品可追溯性扩展到未包装产品,包括没有任何识别标签的猪肉,亦即初步实现了生猪屠宰环节前后工作的信息联通及认证,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消费者的信任程度。3.4生物安全。澳大利亚地理隔离和严格的生物安全协议使得澳大利亚的猪群很少受到外来疾病干扰,如口蹄疫(FMD)、非洲猪瘟(ASF)、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或猪生殖和呼吸综合症(PRRS)等。国际贸易方面,边境上澳大利亚政府对来自其他国家的猪肉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进口风险评估(PorkBIRA),保障生猪产业安全生产;民众行为要求领域,一些地方州政府引入了新的生物安全立法,其中包括基于共同责任原则的一般生物安全义务或行为,如猪场工作人员转场防疫、通过减少猪与人之间某些疾病的传播来保护猪只等。3.5屠宰处理。澳大利亚约85%的生猪是在屠宰场屠宰,且常采用二氧化碳窒息法,确保生猪在屠宰前无意识且无反应,以降低屠宰和加工对于生猪肉品质的影响。宰杀后的猪肉可以在屠宰场加工切块,新鲜、冷冻包装或真空密封并交付给销售商;也可以出售给屠夫和猪肉零售商,使用多样化的切割方式,以满足消费者需求。3.6营销与烹饪指导。为了让消费者更容易识别澳大利亚猪肉,APL推出了澳大利亚PorkMark标志[8]。同时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喜欢食用猪肉,APL还经营了一个“PorkStar”食品服务计划,其中包括一些澳大利亚顶级厨师推广猪肉的各种烹饪方法,以指导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增加澳大利亚猪肉的客户吸引力和市场美誉度。3.7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培训是确保澳大利亚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些培训贯穿民众从小学到高等教育的不同阶段,涵盖生猪产业知识科普、提供学业奖学金、烹饪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旨在让民众了解生猪产业和猪肉制品,吸引合适的工人和研究人员等进入该行业,同时鼓励民众的猪肉消费,营造生猪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4结语

猪肉范文篇9

进入*月份以来,*市和全国一样,出现了猪肉及相关副食品价格上涨势头,为做好猪肉等副食品市场供应工作,避免给人民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生活造成影响,保障市民正常生活和市场稳定,现通知如下:

一、积极组织货源保障市场供应

发改、商务和统计部门要及时掌握生猪货源信息,适当充实市级储备,增强市场异动干预能力。农业部门要对本地生猪生产状况进行摸底调查,挖掘本地货源潜力,提高市场供应能力,做到不断档、不脱销。适度增加牛羊肉、水产品、鸡鸭等猪肉消费替代品储备量与投放量,保持价格相对稳定,以缓解猪肉供求矛盾。国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要发挥平抑价格的作用,严格控制猪肉价格,不带头涨价,不囤积居奇,确保市场稳定。

二、加强价格监测、监管和调控

物价部门要实地监测各大经销企业及超市和集贸市场价格,密切关注猪肉价格走势,及时进行价格动态分析,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要严格市场监管,对哄抬物价、扰乱市场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商务部门要根据*市猪肉价格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水平,择机投放市级储备,必要时,申请动用省级储备,适时平抑肉价;申请省级价调基金支持,加强调控手段。

三、妥善安排城镇低保居民生活

物价、民政和财政部门要尽快研究出台有关应急办法,在猪肉价格高位运行期间,对全市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群体进行补贴,使他们的生活不因猪肉价格上涨受到影响,待猪肉供应价格处于合理价位后再恢复正常低保标准。

四、切实抓好生猪养殖生产

农业、物价、财政、商务等部门在现有生猪养殖基础上,尽快研究提出扶持生猪养殖生产的政策意见,一方面稳定发展标准化规模饲养,提高良种化水平,推进产业化经营;另一方面鼓励养殖户积极饲养生猪,扩大养殖规模,加强信息和预警分析,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规避市场风险,从而建立长期稳定的肉源供应机制。发改部门要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停止新建扩建玉米深加工项目,并对在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切实维护好农民利益。

五、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和肉品检疫工作

猪肉范文篇10

全国、省、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倪建胜、县长白飙亲自听取汇报,并主持召开会议,研究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熊德超为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武士明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的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商业协会,由商业协会具体联络各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分别承担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专项整治的实施工作。各成员单位也及时成立了组织,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我们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县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专项整治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整治时间和具体要求,明确乡镇和县直相关单位的职能和责任,明确纪律要求和奖惩措施,为专项整治活动有序开展提供了操作依据。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也因地制宜,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具体负责此项工作。据统计,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县直有关单位共出动执法人员1246人次,检查集贸市场369个次、定点屠宰企业34家、抽检定点屠宰企业肉品73次,查办各类行政案件58起,发出《整改通知书》38份,取缔私宰窝点1个,缴获私宰肉、注水肉、病害肉346公斤。10月30日,县政府召开第八次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全县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汇报,研究解决整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对全县34家定点屠宰场重新进行了设置规划,并从财政解决专项经费3万元。由于领导重视,行动快捷,措施得力,有效地推动了我县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为切实提高全县上下对猪肉质量专项整治工作的认识,县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都及时制定了宣传工作方案,除利用会议、标语、口号、墙报、宣传栏积极宣传整治的意义外,还充分利用多种有效的载体进行广泛宣传。10月25日,县委常委、副长县武士明代表县政府在县电视台发表了专题电视讲话,要求全县人民积极参与猪肉质量安全整治活动。县政府网站也及时刊载有关专项整治活动的动态和信息。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县电视台、县广播电台、教育电视台推出《每周质量报告》专题节目,运用图文并茂、直观易懂的宣传方式,向全县人民讲解和传授劣质猪肉识别常识。县工商局充分发挥“12315”举报电话和申诉网络的作用,认真及时处理消费者的申诉和举报,还印制《致全县肉食品经营者的一封信》5000份,由一线执法人员深入到肉食品经营户家中或店中,进行发放、宣传和讲解。县卫生部门对全县所有的酒店、饭店、食堂发放宣传资料,宣传不准使用私屠滥宰和病死猪肉的要求。县商业协会除在定点屠宰场和农贸市场悬挂76条横幅外,还翻印了国务院《特别规定》1.2万份,及时发放到乡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县畜牧部门以有线电视和“968政风行风热线”栏目为载体,进行广泛宣传,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广泛宣传,为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为确保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县政府和8个职能部门签订了责任书。畜牧、商业协会、工商、卫生等部门分别与养殖场、定点屠宰场、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单位、学校、工地食堂等签订猪肉质量安全承诺书,各屠宰场也分别与屠宰经营户签订了肉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进一步明确专项整治的目标任务和各单位的具体责任。10月12日,县政府在县工商局三楼会议室,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升温、再加压。由于量化了整治目标任务,层层建立了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充分调动了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四、加大力度,强力推进

三个多月来,我们严格按照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在养殖环节上,畜牧部门克服人手少、工作量大、经费紧张等困难,科学安排,合理调度,重点检查了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全力推进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严格市场准入,强化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同时进一步加大抽检频率,先后抽检兽药饲料经营户20家、抽检样品25批次,还开展违禁药物监测工作,确保源头治理成果。在屠宰环节上,县商业协会重点检查以代宰方式为主的手工屠宰场,依法打击城乡结合部的私宰户。为确保屠宰环节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县商业协会带领食品公司对全县34家定点屠宰场进行多次地毯式检查。在检查时发现有的屠宰场设施比较简陋,就积极筹措资金进行设备改造。他们筹资15万元对王店孜屠宰场进行了重新选址和建设,投入2万元对焦陂屠宰场进行了改建,还对公桥、地城等屠宰场进行了改造。

同时,投资3万余元,为定点屠宰场统一印制了检疫台帐、屠宰销售台帐、无害化处理台帐、肉食经营户管理台帐等四本台帐,统一制作了13项定点屠宰管理制度,做到台帐完善,制度上墙。为进一步规范管理,11月底又对34个屠宰场的肉品检验印章进行了重新更换。在加工环节上,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经常性深入到乡村、深入到加工企业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并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及时、达不到要求的,一律责令其停业。依法及时关闭了许堂乡使用传统手工工艺,季节性从事食用皮丝生产活动的加工户。在流通环节上,工商部门重点检查了个体猪肉经营户和集贸市场、社区超市,对全县范围内的所有农贸市场、经营猪肉商品的商场、超市进行了地毯式检查。在消费环节上,卫生部门重点检查了小餐馆和学校、工地食堂,对全县85家大中型餐饮单位和15家学校食堂所使用的猪肉及其制品的来源、索证索票进行严格督查,并完善了索证索票制度,推行猪肉进货和验收台帐制度。由于措施得力,整治力度大,效果明显。

五、严明纪律,加强督查

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县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及时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严明了工作纪律。全县29个乡镇、工业园区管委会、县直各有关部门都紧紧围绕猪肉产品质量问题,狠抓安全监督执法检查,坚持做到打击与整治相结合、扶持与治劣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通过上下联动,果断出击,全面掀起了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高潮。县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于10月25日至30日,抽调专业人员组成5个检查组,对全县29个乡镇、工业园区管委会的集贸市场、屠宰场、餐饮单位、超市、食堂等以百分制的方式进行了全面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全部责令限期整改。各乡镇和工业园区管委会也对本辖区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检查,尤其对重点部门、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进行拉网式检查,没有放过一个盲区和死角。通过检查、督查,发现鹿城镇、曹集镇、黄岗镇等单位的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完成得较好,给予通报表扬;对个别乡镇因工作开展不深入的,除下发了《整改通知书》外,还责令限期整改。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向纵深方向开展。

六、建立机制,严格奖惩

由于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不能仅靠突击整治,彻底解决所有问题,需建立长效机制。为此,各职能部门都进一步强化技术保障措施,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标识追溯体系、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休系、索证索票、进货台帐、屠宰销售台帐、强制检疫检验台帐、生猪产品出场“两印一证一票”制度,不合格肉品召回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包保责任、市场巡查等多种制度,逐步形成猪肉质量安全监管的链条,努力构建专项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为保证所有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起到监督作用,我们还建立了严格得奖惩制度,并真正严格执行和落实到位。

七、抓好验收,确保效果为全面准确掌握全县猪肉安全质量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11月25日至28日,县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人员组成四个组对全县29个乡镇、工业园区管委会辖区内的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初验。通过初验发现,全县已基本实现了猪肉质量安全整治的总体目标,即城区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县城进点屠宰率实现100%,乡镇进点屠宰率达到95%以上。具体成效表现为:一是各乡镇党委、政府对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高度重视,健全了组织,制定了总体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二是各乡镇定点屠宰企业操作规范,认真落实了生猪定点屠宰进出厂检验制度和台帐管理制度,在市场上没有发现有白皮肉上市。三是检疫方面能做到出厂肉品检验合格率达到100%,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市场上没有发现未经检疫的猪肉。四是肉品加工企业、食堂、餐馆行业经营、使用的猪肉都来自定点屠宰企业,进入市场批发、零售的猪肉证章齐全。

尽管我县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个别乡镇宣传方案不够详细、宣传力度不大。二是个别乡镇未能做到出厂猪均佩戴耳标。三是个别屠宰场台帐填写不够规范。四是个别食堂、餐馆经营、使用的猪肉,不能及时建立完善索证索票和台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