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17:38:42

椎体范文篇1

【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自2005年3月以来,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34例40个椎体,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24个月(平均12.2个月)随访。其中31例术后胸背部疼痛消失,3例疼痛明显减轻,无一例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及CT提示伤椎内骨水泥填充部位满意,无椎管内占位。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术前平均37°,术后平均16°,改善角度平均21°。随访观察疼痛无复发,X线片未见椎体高度丢失。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微创、安全、临床疗效良好的优点,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理想方法之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准确穿刺、关键步骤中严密透视监测及病人自我监测等可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骨折;骨质疏松症ApplicationofPercutaneousKyphoplastyintheTreatmentofOsteoporoticVertebralBodyCompressionFracturesXIANGLiangbi,ZHOUDapeng,TIANJing,etal(DepartmentofOrthopaedics,ShenyangGeneralHospitalofPLA,Shenyang110016,China)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andevaluatetheclinicaleffectsandvalueofthe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inthetreatmentofvertebralbodycompressionfracture(VCF)inagedosteoporosis.Methods34oldpatientswithVCFweretreatedbyPKPfromMar.2005.Therewere14menand20women,Altogether40vertebraweretreated.Clinicalandradiologicalevaluationsweredone.ResultsThemeanfollowupwas12.2months.Ofthe34cases,31obtainedimmediatereliefofpian,Allpatientsweredischargedwithin5days.Followupfoundnorecurrenceofthesymptoms,XrayandCTfilmsshowednolossofthevertebralheight.ConclusionThePKPisarecommendablemethodwhichissafeandeffectiveforVCF.Keywords:percutaneouskyphoplasty;vertebralbodycompressionfracture;osteoporosis椎体压缩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骨折类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发病率亦逐年增加。以往对此类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但存在疗程长、疗效差及并发症多等弊端。近年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在国内外先后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1,2],但此类技术需要较高的手术技巧且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临床推广。我院自2005年3月以来应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4例40个椎体,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有关临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40个椎体。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55~73岁(平均66.3岁),均为单纯椎体压缩骨折。伤因:跌倒致伤19例,坐位车辆、船舶颠簸致伤6例,无明显外伤史9例。其中28例为单椎体骨折,6例为2个椎体骨折。伤椎部位:胸椎15例,腰椎25例。其中T62例,T82例,T114例,T127例,L18例,L27例,L36例,L44例。椎体前缘压缩程度30%~70%(平均45%)。术前MRI提示椎管容积正常,脊髓无受压。1.2手术方法俯卧位,胸部及髂嵴、大腿处垫高使胸腰段适度背伸,调整并记录数字减影机投射角度,得到伤椎标准的正侧位图像。1%利多卡因穿刺部位局部浸润麻醉。在透视引导下,采用KyphXR成套工具操作,经皮沿伤椎椎弓根穿刺至椎体前中1/3处并建立工作通道。依次扩孔、置入球囊并扩张、骨折复位、全程透视监控下灌注骨水泥。同时密切观察肢体节段感觉、运动变化。待骨水泥完全固化后改平卧位,送回病房。1.3术后处理待局部疼痛症状消失后当天或次日在床上坐起、腰围保护下离床活动。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1~3d。术后3d可出院休养。术后常规应用抗骨质疏松和促进骨折愈合药物,作者采用的是鼻喷降钙素和口服骨愈灵。2结果本组术中发生椎体前缘骨水泥渗漏2例,伤椎上间隙骨水泥渗漏1例,穿刺针道骨水泥渗漏2例,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31例术后胸背部疼痛立即消失,另外3例术后疼痛明显减轻。27例术后6h后在床上坐起,次日在腰围保护下离床行走,全部病例均于术后3d内离床行走并出院。术后X线片及CT提示伤椎内骨水泥填充部位满意,无椎管内渗漏。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术前平均37°,术后平均16°,改善角度平均21°。本组全部病例均获得6~24个月(平均12.2个月)随访。观察期间疼痛无复发,X线片未见椎体高度丢失。3讨论3.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特点及治疗选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如下特点:a)多为轻微暴力所致,以顽固性腰背部疼痛为主要表现。b)由于伤椎骨质疏松,使复位容易,但对内固定把持力较差。c)多为老年人且合并有多种内科疾患,耐受常规麻醉、手术能力下降。以往,对老年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除卧床休息、口服药物和佩戴支具外,无其他积极的治疗方法,常常遗留严重的胸背部后凸畸形并顽固性疼痛,使许多患者生活及工作质量急剧下降,死亡率上升。目前较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如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能够较满意恢复椎体的高度及脊柱的生理弧度,但压缩破坏的骨小梁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骨小梁间隙,容易在椎体内留下空腔。加之内固定器械的应力遮挡使骨质疏松更进一步加重,从而增加了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以及术后矫正度丢失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可见,该术式并不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最佳选择。PKP是近年来出现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对伤椎椎弓根穿刺建立工作通道,将特制球囊送入病椎松质骨内,通过球囊扩张、挤压上下终板使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然后通过向伤椎内灌注骨水泥增加伤椎支撑力而达到稳定脊柱、缓解疼痛的治疗效果。根据目前国内外文献结合本组34例40个椎体的临床疗效,均表明相对传统手术来说PKP不仅能大大降低手术损伤,而且还能改善伤椎的承重能力并同时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1~3]。因此,PKP是目前治疗老年性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3.2PKP操作要点及体会3.2.1体位术中合适的体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Lee等[4]在行PKP前利用体位进行复位,发现椎体高度恢复率[(复位后椎体高度-压缩时椎体高度)/(正常椎体高度-压缩时椎体高度)]和后凸畸形矫正率均较好,前柱高度恢复率达(61.4±20.6)%,中柱高度恢复率达(51.1±24.8)%,后柱高度恢复率达(51.3±23.1)%,后凸畸形矫正率达到(61.6±23.7)%,可见闭合复位可以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并矫正椎体后凸畸形。我们使用自制的马蹄形床垫,使患者胸部、腹部能够悬空,锁骨及髂骨处抬高使脊柱能够维持在适当背伸位,这样既能减少体位对病人胸部呼吸幅度的影响,又能通过适度的背伸使伤椎得到一定程度的复位,有利于术中穿刺针的顺利进入并减少球囊扩张复位和和骨水泥灌注时压力,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并能获得良好效果。3.2.2麻醉选择本组病人均采用了局麻,除1例合并骨盆骨折的病人因术中难以耐受骨盆处疼痛而仅行单侧椎弓根穿刺、骨水泥灌注外,其余病人均能耐受手术全程。局麻便于手术中医患间的交流和配合,在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及骨水泥灌注等关键步骤,医生能够得到患者及时、准确的反馈。进而调整穿刺方向和深度,掌握球囊扩张复位的幅度并及时发现骨水泥灌注过程中有无渗漏等,最大程度地保证手术的安全性。3.2.3进针点和进针方向建立正确的工作通道是下一步扩张复位骨折、准确灌注骨水泥的基本前提。理想进针点应在正位透视时位于椎弓根影的外上缘10点或2点,侧位透视时位于椎弓[1][2]根的后上缘。进针方向:当正位穿刺针头到达椎弓根内壁时,侧位穿刺针头应进入椎体后缘。当正位穿刺针头接近棘突时,侧位穿刺针头应位于椎体前缘后方2~3cm。如术中透视发现正侧位穿刺针不协调时应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作者体会正位选择9~10点和2~3点之间,穿刺针方向指向9点或3点,能获得的侧位进针方向更好地位于骨折的终板上下并与之平行,相对而言能更有利于骨折的复位。3.2.4球囊应用球囊应用的目的:a)使上终板复位而最终获得椎体的正常高度。b)使椎体内形成空腔能较安全注入骨水泥而增加伤椎的支撑力。c)将椎体后缘的骨质打密以减少骨水泥向后渗漏而造成神经和脊髓的损伤。术中应注意如何正确使用并防止气囊破裂:a)勿达到球囊最大容积量,一般来说15mm球囊应小于等于4mL,20mm球囊应小于等于6mL。b)当球囊压力达到300Psi时,切勿继续加压。c)当球囊压力在某一高点迟迟不能下降时亦停止加压。d)当球囊接触任何一侧骨皮质时应停止继续扩张以防造成新的骨折。3.2.5骨水泥的使用骨水泥的注入是为了伤椎能获得有效的支撑力。理论上讲骨水泥注入量越多伤椎支撑强度越大,症状缓解也越好,但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骨水泥注射量与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填充百分比与临床止痛效果无直接关系[5、6]。因此骨水泥使用时应注意:a)一旦有渗漏现象应停止注入并询问患者有无不良反应。b)若感阻力加大应立即停止注入并通过透视来分析可能原因。c)一旦骨水泥达到椎体边缘应停止注入。d)若术前怀疑椎体后壁有破裂可能,术中骨水泥注入应在透视动态监测下进行并且骨水泥硬度应稍硬些为宜。3.3并发症预防随着PKP在临床越来越多的应用,由此引起的相应并发症亦日益增多。在全部临床并发症中,大多数与骨水泥的渗漏有关[7]。有报道PKP术中骨水泥的渗漏率高达30%~70%[8]。绝大多数的骨水泥渗漏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少数情况下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神经根或脊髓损伤[9]。本组病例中术中发生脊柱旁软组织渗漏2例,椎间隙渗漏1例,穿刺针道渗漏2例。但均未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我们认为,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防止骨水泥渗漏。3.3.1严格掌握适应证椎体爆裂性骨折,由于后壁有破裂,应慎重选择。3.3.2正确进针,力争一次成功,减少反复穿刺机会在开展PKP的初期由于经验和配合等方面因素,术中出现反复调整进针点和进针方向等情况,2例出现骨水泥经穿刺针道渗漏,中后期随着术者经验的积累,大多数穿刺均能一次成功,或仅需于进针点处微调,基本避免了骨水泥经穿刺针道渗漏的并发症。骨水泥经椎间隙渗漏,亦与进针方向过于靠近上终板有关。因此,穿刺进针时应尽量避免针道过于靠近上终板。3.3.3骨水泥灌注过程中全程动态透视下监控及医患之间密切配合是减少骨水灌注严重并发症的关键穿刺、球囊扩张等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往往能够弥补或纠正,但骨水泥一旦发生渗漏,则容易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为此,在骨水泥灌注的整个过程中应全程动态监视下进行,一旦发现骨水泥进入椎体后缘或病人自诉出现相应节段的神经刺激症状,应立即停止灌注。若出现椎体前缘或椎间隙渗漏时,可暂停灌注,在询问病人证实未出现明显不适的情况下,适当回缩进针套管调整其进入的深度,然后继续进行骨水泥的灌注,注意不可推注过快。本组有2例发生前纵韧带下方及椎间隙的骨水泥渗漏,经该方法均最终完成了骨水泥的有效灌注,临床效果满意。另外,在完成椎体内骨水泥灌注后不要急于拨出工作套管,可适当旋转套管,将套管保留在椎弓根内片刻直至骨水泥完全固化,可有效的避免骨水泥沿椎弓根穿刺针道向后方渗漏。3.4其他大部分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的陈旧骨折多能获得满意的复位,但作者发现骨折越陈旧,复位效果越差。本组6例7个椎体陈旧性骨折,骨折时间均在半年以上,术中发现复位均不很理想,而且骨折时间越长复位高度越差。然而,这6例尽管术中复位不满意但术后疼痛均获得较满意的缓解,这可能与后凸畸形有部分矫正以及骨水泥注入使伤椎获得满意支撑力有关。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手术是有必要的。但术中应防止为了获得满意复位而过度对球囊进行施压,否则有造成球囊破裂的危险。总之,PKP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及止痛效果好等优点,已经成为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重要方法之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准确穿刺、关键步骤中严密的透视监测及病人自我监测等可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参考文献】[1]DudeneyS,LiebermanIH,ReinhardtMK,etal.Kyphoplastyinthetreatmentofosteoly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asaresultofmultiplemyeloma[J].ClinOncol,2002,20(9):23822387.[2]王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9):995998.[3]BouzaC,LopezT,MagroA,etal.Efficacyandsafetyofballoonkyphoplastyinthetreatmentof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asystematicreview[J].EurSpineJ,2006,15(7):10501067.[4]LeeST,ChenJF.Closedreductionvertebroplastyforthetreatmentof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J].JNeurosurg.2004,100Suppl4:392396.[5]郑召民,李佛保.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7):18781880.[6]KomemushiA,TanigawaN,KariyaS,etal.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forcompressionfracture:analysisofvertebralbodyvolumebyCTvolumetry[J].ActaRadiol,2005,46(3):276279.[7]HulmePA,KrebsJ,FergusonSJ,etal.Vertebroplastyandkyphoplasty:asystemativreviewof69clinicalstudies[J].Spine,2006,31(17):19832001.[8]RaoRD,SingrakhiaMD.Painfulosteoporoticvertebralfracture.Pathogenesis,evaluation,androlesofvertebroplastyandkyphoplastyinitsmanagement[J].JBoneJointSurg(Am),2003,85:20102022.[9]StrickerK,OrlerR,YenK,etal.Severehypercapniaduetopulmonaryembolismofpolymethylmethacrylateduringvertebroplasty[J].AnesthAnalg,2004,98(4):11841186.

椎体范文篇2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是1984年由法国人(Deramond和Galibert)发明的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手术,它主要用于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其方法是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到病变椎体,达到增强椎体强度的目的,消除或减轻腰部疼痛,预防椎体再骨折的发生[1]。我科于2004年3月开始应用PVP进行脊柱介入微创治疗,它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相对简单、疗效好等特点,现将操作配合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22例,女30例,年龄39~81岁,平均66.9岁,入院诊断多发性脊柱肿瘤10例,骨质疏松压缩骨折35例,脊柱血管瘤7例。主要症状为腰背部疼痛,无明显神经压迫症状,经CT检查无椎管内明显占位病变,入院后常规检查后行PVP治疗。

1.2手术方法手术一般在局麻下进行,术中采用俯卧位,在C型臂X线监视下进行操作,于手术床上先予手法复位后,常规消毒铺巾,透视下明确椎弓根位置,确定进针点,用0.5%~0.75%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至椎板骨膜,手推穿刺进针点为椎弓根,X线透视影像中心,穿刺方向几乎垂直。手推穿刺进针困难时,可在确定方向后用锤子轻击,进行过程中要反复X线透视,确保进针方向和位置。穿刺针尖理想位置应位于椎体前中1/3处。穿刺针的斜面应对着需注射部位,拔出针芯,注射3~5ml造影剂,观察椎体静脉丛的位置。若针尖位置理想即可用专用加压注射器注射骨水泥,注射量3~7ml,推进骨水泥阻力较大或X线透视提示骨水泥有向椎管漏的情况,应停止注射。注射完毕,放置针芯拔出穿刺针,局部按压数分钟,保持体位10min,手术结束。

1.3结果本组52例患者,在术后4~12h疼痛明显缓解,甚至完全消失。1例术后疼痛缓解不明显,2例术后疼痛缓解后3天又出现腰部疼痛于芬必得口服后缓解,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12h~2天。1例术后CT扫描提示骨水泥少量漏至椎管,但患者无神经受压症状。

2护理配合

2.1术前准备

2.1.1物品环境准备常规器械及椎体穿刺针一套,造影剂、骨水泥、局麻药、一次性物品、麻醉监护仪及95%酒精。手术安排在较大手术间,能容下CP机,并方便CP透视,室温22℃~24℃,湿度50%~60%。

2.1.2患者准备做好术前访视,巡回护士应在手术前1天到病房探视,了解患者各项化验数值及检查报告。观察椎体后缘骨皮质及椎弓根的完整性,解释手术的重要性,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增强其接受手术治疗的信心。

2.2术中配合

2.2.1手术体位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静脉输液,测量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巡回护士协助术中安置手术体位,将患者俯位在手术床上,腋下及胸部位置圆柱形软枕,腹部稍悬空以利于呼吸,减少出血,双脚上抬,垫30cm厚的长软枕,手术床尾降低20°,并加强躯体受压部的保护。

2.2.2严密观察该手术大多在局麻下进行,患者意识清醒,特别是骨质疏松患者,年龄偏大,术后护士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面色,防止发生意外。

2.3术后护理

椎体范文篇3

[关键词]骨转移癌;放疗;护理

骨是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尤其是椎体转移更为多见,其常见症状是骨痛、自发性骨折和由于骨破坏塌陷或骨外广泛扩散而导致相应脊髓和周围神经受压所致的神经系统症状,骨转移的放疗作用又快又好,同时也有延长生存期的作用[1],如何在放疗中给予患者恰当的护理,使患者能顺利完成放疗计划,是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我科共收治各类椎体转移癌58例,男37例,女21例,年龄35岁~82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肺癌29例,乳腺癌15例,前列腺癌5例,卵巢癌2例,胃癌2例,肾癌1例,甲状腺癌4例。肿瘤侵犯单节椎体31例,单节以上27例。

1.2治疗方法依照CT、CR或MRI,在X线模拟定位机下行模拟定位,划定照射野范围,6MVX线直线加速器外照射。对估计寿命≥1a的,给予肿瘤吸收剂量4000cgy~5000cgy/4周~5周/20次~25次,对估计寿命短的止痛性放疗,给予肿瘤吸收剂量3000cgy/2周或1500cgy~2000cgy/1周~2周/3次~5次.结果80%~90%患者可以获得持久的止痛效果,保持满意的生存质量。

2护理

2.1心理护理骨转移癌患者大多为晚期癌症患者,饱受疼痛的折磨,一般都有悲观、绝望、焦灼的情绪。心理学家和医学研究者认为,疼痛并不只是躯体的问题,而且具有很大的心理成分,因此,我们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关心、安慰、尊重和理解患者,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彼此信任的医患关系,使他们提高对治疗的信心,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放疗前的护理由于许多患者和家属对放疗知识的缺乏,因此会对放疗产生不同程度的怀疑顾虑,对此,我们应仔细耐心讲解放疗的原因、方法、治疗效果、可能出现的负反应及应对措施,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认同治疗方案。嘱患者保护好照射野标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柔软舒适的纯棉内衣,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出现瘙痒时禁止用手抓挠,照射野皮肤避免阳光直接暴晒,照射野内禁贴胶布和应用刺激性消毒剂,协助患者做好放疗前的常规检查。

2.3饮食护理骨转移癌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和肿瘤本身的消耗,多数体质很差,甚至出现恶液质,因此合理足量的饮食对这类患者尤其重要。我们应给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注意调配食物的色香味,提高患者的食欲,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因而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对放疗的耐受性。

2.4放疗期间的护理肿瘤侵犯的椎体,由于骨质的破坏,极易使患者在体位不当时发生骨折,因此平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避免摔扭伤。放疗过程中,特别是上下治疗床时,一定要保持正确的体位,禁止扭、拖、拽等动作,防止发生骨折。局部放疗1次~2次后,由于放疗组织充血水肿,疼痛反而加剧,以后会逐渐缓解,对此应及时给患者解释,让患者不要着急。若放疗期间有明显的疼痛加剧,应警惕病灶恶化或病理性骨折的发生[1],如有变化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妥善的处理。对于椎体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应卧硬板床,转移患者时应由2人或2人以上同时扳动,避免拖、拉、推,以免加重疼痛甚至引起脊髓的损伤。由于对椎体的放疗,脊髓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量的照射,放射线对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部分患者表现为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应定期检测血常规,了解脊髓抑制情况。如白细胞显著下降应给予升白药物,同时注意病房环境卫生,进行保护性隔离,待血象正常再行放疗。

2.5疼痛的护理对于轻微疼痛,可采用交谈、娱乐等方法,转移其注意力,并注意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减轻疼痛的自觉症状。对轻、中、重度疼痛,应遵医嘱依据三级阶梯(非激素类抗炎镇痛药类→可待因等弱阿片样镇痛药类→吗啡等强阿片样镇痛药类),按时、按序治疗,待放疗止痛后停止用药。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同时安慰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顺利完成放疗计划。

3体会

椎体转移癌的主要症状是疼痛,疼痛治疗的关键是建立良好、信任的医患关系,因此放疗技术人员在医疗护理实践中,不仅要做到精确放疗,遵医嘱按时、按序给药,还要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使患者对放射治疗不恐惧,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大大减轻了放疗的损伤和痛苦,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椎体范文篇4

1临床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8月骨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30例(37个椎体),其中男11例、女19例,T11~L2椎体,年龄58~76岁,平均(65.0±1.3)岁,1个椎体24例,2个椎体5例,3个椎体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被动体位,活动困难,并伴有各器官功能异常,如高血压、肺心病、哮喘、糖尿病,其中1例卧床达半年。经术前各器官功能指标纠正后,在C型臂X光机监控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7d,电话回访6个月,均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疗效显著。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进入老年后,由于机体机能减退,个别患者病程较长,心理负担较重,既怕拖累他人,又担心经济负担,更有对手术的恐惧,故有针对性、更实效的心理护理,可以解除患者顾虑,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2.1.2术前准备完善各项术前检查,纠正不正常指标;手术姿势改变的训练,如训练床上大小便、侧卧、俯卧位耐受力的训练;清洁肠道,术前2d禁食产气食物,排除肠道气体对手术视野干扰;皮肤准备:术前1d备皮、清洁、消毒、无菌敷料包扎;预防感染:术前1d及术晨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治疗。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术后给予去枕平卧位,伤口处垫以软薄垫,以利压迫伤口及保持椎体曲度,减少穿刺部位出血及使椎体内骨水泥进一步固化。骨水泥注入椎体18h后,达到最大强度[1-2],故术后24h内需卧床休息,2~3h后协助轴线翻身,减少压疮发生及协助患者舒适的改变。

2.2.2观察病情由于老年患者心肺功能降低,手术创伤易有意外发生,应严密观察病情,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护血压、脉搏、呼吸、血氧至正常,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2.3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1)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易造成神经、血管及脊髓的压迫症状,应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的感觉、运动、血液循环及大小便情况,以早发现早治疗。(2)肺栓塞:由于骨水泥漏入椎管静脉进入血液循环而至肺栓塞。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心悸、烦燥、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血压下降等征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嘱患者绝对卧床,避免搬动,遵医嘱对症处理。

2.2.4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可卧床行直腿抬高抗阻伸膝锻炼,以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防止神经根粘连。由于患者年老体弱,久病又缺乏运动,下肢肌肉多萎缩,肌力较差,故术后2~3d可床上行简单曲膝抬臂锻炼,逐渐增加抬臂高度及延长抬臂时间,来加强腰背肌的功能[3],3~4d后可围腰围由他人搀扶下床运动,运动量逐渐增加。

2.3出院指导

出院前指导患者遵医行为,加强营养、高蛋白、高钙、清淡饮食,适当户外运动,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遵医嘱用药,半年内避免弯腰提重物,定时来院复诊。

3结果

本组30例患者术前给予适应力、耐受力及生命指标参数的调整,术后给予细致、耐心、周到、实效的护理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7d,电话回访6个月,均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疗效显著。

椎体范文篇5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9例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前路切除半椎体、后路切除残余半椎体的关节突、椎板、矫形固定;后路半椎体切除、矫形固定。结果19例患者中侧凸平均矫正角度35.4°,矫正率63%,经6~24个月随访,2例出现交界区“附加”现象,其余病例半椎体切除区骨愈合良好,无断棒、脱钩等并发症,达到满意的矫形效果。结论小儿半椎体畸形应早期手术治疗。【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手术SurgicalTreatmentofCongenitalScoliosisofHemivertebraYANGGuicheng(DepartmentofOrthopedics,SecondHospitalofShanxiProvince,Taiyuan030012,China)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operationandclinicalresultsofsurgicaltreatmentofcongenitalscoliosisofhemivertebra.Methods19casesofcongenitalscoliosisofhemivertebraweretreatedbyhemivertebraexcision,internalfixationthroughanterior,posteriororanteriorandposteriorapproach.ResultsTheaveragefollowupwas10months,witharrangeof8~24months,2casesoccurredaddingonphenomenon,17caseshadsatisfactorycorrectionandfusionresults.TheaverageCobb′sangleofcorrectionwas35.4,therateofcorrectionwas63%.ConclusionCongenitalhemivertebrashouldbetreatedsurgicallyearlier.Keywords:congenitalscoliosis;hemivertebra;operation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是发生在三维空间上的结构畸形,半椎体会导致导致严重的脊柱畸形。我科自2004年6月至2006年9月收治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患者19例,通过前路半椎体切除固定;前路半椎体切除、后路矫形固定;后路半椎体切除并固定,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5~16岁,平均10.2岁。共21个半椎体,T5、6、8及L4、5各1个,T9、11、12及L1、2各2个,T10、L3各3个,其中2例各有2个半椎体,1例为T8、9半椎体,1例为L3、5半椎体。术前Cobb′s角30°~95°,平均52°,术前常规行椎管造影、CT三维重建检查,发现脊髓纵裂畸形3例,脊髓栓系1例。1.2术前准备a)完善手术前各项检查:血常规、凝血系列、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电图等检查。b)术前常规拍全脊柱站立正侧位及仰卧位左右Bending位X线片,准确测量Cobb′s角,判断需要矫正的主弯,评价脊柱代偿弯的柔韧性,确定融合及内固定节段,预测矫正度数。c)术前行椎管造影、CT三维重建等检查,确定半椎体位置及与相邻椎体的关系,了解椎管内有无畸形及脊髓纵裂。d)肺功能检查,评估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指导围手术期处理。1.3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根据手术方式选择体位。a)前路半椎体切除、矫形固定:患者侧卧位,凸侧在上。根据半椎体的位置可采用开胸、经第10肋的胸腹联合入路、经第11肋的胸膜外腹膜后联合入路或腹膜后入路。显露脊柱,结扎节段血管,充分显露半椎体及其上下椎间盘。用骨刀及刮匙将半椎体、上下椎间盘和相邻椎体的软骨终板切除,后方切至硬膜,并将切除后的残留间隙修整为“V”形,若畸形僵硬,则同时行多节段松解。凸侧椎体侧面椎体螺钉植入,连接杆塑形后进行旋转三维矫正,做纵向加压、合拢并锁紧螺栓固定。用明胶海绵保护硬膜,将咬除的松质骨剪为碎骨块稀疏地植于“V”形间隙,用胸膜或腰大肌覆盖后关闭切口。b)前路切除半椎体、后路矫形固定:患儿侧卧位,先从前路显露胸椎或腰椎,切除半椎体前侧的椎体和椎间盘,方法同前。关闭前路切口后,改俯卧位,以半椎体为中心,后正中切口,显露棘突、椎板、小关节和横突,切除半椎体的横突、棘突、椎板和残留的部分椎弓根。适当咬除上下椎体的椎板,以免加压时椎板压迫硬膜和脊髓。将适宜长度的棒预弯后与凸侧钉钩相连并加压,直到椎板间隙基本闭合。加压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硬膜有无明显褶皱,产生褶皱时应停止加压,并进一步咬除椎板,以防脊髓损伤,行唤醒试验或在加压过程中行脊髓监测,确定脊髓功能无影响后锁定装置,再于凹侧放棒锁定,行椎板、关节突关节及横突间植骨后关闭切口。c)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矫形固定:患者俯卧位,以半椎体为中心,后正中切口,长短根据固定节段而定。暴露双侧椎板至小关节外侧,经X线准确定位半椎体后,胸椎半椎体应显露肋骨近端约4cm。于半椎体上、下相邻脊椎安放椎弓根钉或钩,胸椎或胸腰段半椎体先剥离取出内侧段肋骨以备植骨,切除半椎体棘突、椎板和横突,骨膜下剥离至半椎体侧前方,暴露半椎体,行“蛋壳样”半椎体刮除,选适宜长度棒,预弯矢状面生理弧度,与钉、钩连接加压固定,半椎体软骨壳内、椎板植骨。1.4术后处理术后24~72h拔引流管,抗生素使用5~7d预防感染,3~7d起床活动根据内固定稳定情况,选择支具固定3~6个月,术后每6个月拍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一次。2结果手术时间为130~370min,平均176min;术中出血400~1700mL,平均750mL。长节段固定11例;短节段单侧固定2例,短节段双侧固定6例。固定融合节段为2~11个椎体,平均4.8个椎体。术后侧凸Cobb′s角为0~45°,平均为35.4°,平均矫正率63%。身高增加0.5~7.5cm,平均5.2cm。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下肢感觉过敏,经脱水、激素等治疗,出院前症状消失;1例L3、4椎体钉松动,经再次手术调整固定,1例发生切口感染,经清创、闭式冲洗引流等处理,感染控制、切口愈合。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2例出现交界区“附加”现象,其余病例,半椎体切除区骨愈合良好,无断棒、脱钩等并发症。3讨论3.1手术时机的选择先天性半椎体导致脊柱生长不平衡,脊柱为了平衡,在半椎体所形成的畸形段的上下发生代偿性变化,并随着病程的推移将发生结构性变化。因此早期的手术介入不仅能防止神经受累,而且能在脊柱出现结构性代偿前,最大限度纠正畸形[1]。Callahan等[2]认为在患儿4岁前行半椎体切除术可获得较好的矫形效果。Lazar等[1]报告一组病例的平均手术年龄为18个月,矫形率为77%,他们认为3岁前手术可获得更好的矫形效果。仉建国等[3]认为,小儿由于骨质较软,且受内固定器械的限制,主张4~6岁手术。盛伟斌等[4]认为,对半椎体所致脊柱畸形,在观察和随访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其未发展至严重畸形、代偿性侧后凸无结构性改变、尚能达到局部短节段矫形和良好效果的前提下,可等待患儿年龄较大时手术,以降低手术风险,因此建议在5岁以上进行手术较为合适。本组手术时平均年龄为10.2岁,与病人就诊较晚有关。3.2固定融合范围的选择固定节段依据患者年龄、侧凸程度、是否存在代偿性弯曲及代偿性弯曲是否出现结构性改变等因素来决定。若患儿年龄小、畸形程度轻、无明显代偿性弯曲或代偿性弯曲尚未出现结构性改变及半椎体切除后稳定性较好,可使用短节段固定。即固定的顶端和远端分别位于半椎体上、下各一个椎体,偶尔扩大为两个椎体(邻近节段内固定失败或稳定性不佳者);若患儿年龄大、畸形程度重及代偿性弯曲伴有明显结构性改变时,通常需进行双侧长节段固定,固定节段不局限于半椎体上、下各1~2个椎体,一般远端应固定至稳定椎或稳定区,以达到脊柱的稳定和矫形,其中远端融合固定位置的选择非常关键,即在最小融合固定范围的前提下,维持脊柱矢状和冠状面的平衡。所以,术前除对全脊柱站立正侧位X线片进行仔细观察和评估外,还应拍摄仰卧位左右侧屈X线片,以判断融合固定范围。一般来说,其远端融合固定至稳定椎,如明显少于稳定椎,可能会由于融合固定远端出现“附加”现象而导致脊柱失平衡。若明显超过稳定椎,不仅扩大了融合固定范围,丢失活动节段,而且在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产生“曲轴”现象或前凸。3.3半椎体切除的意义由于半椎体的存在,导致脊柱两侧椎体生长不同步,出现脊柱侧弯或后凸,通过半椎体的切除,直接去除了致畸原因,同时可使脊柱得到松解,减小了矫正的阻力,增加矫正效果,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半椎体切除后,椎体间可得到良好的植骨融合,避免生长过程中“曲轴”现象的发生。3.4手术中注意的问题脊柱侧凸矫正后,脊柱的最终矫正效果要靠良好的骨性融合来维持,因此,矫正固定后,骨融合显得特别重要。切除部位常残留有间隙,此时必须进行植骨融合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但植入的碎骨块有可能移位压迫脊髓,必须对脊髓加以保护。一般对于间隙不大的用明胶海绵保护,对间隙比较大的用钛网加以保护。本组只有1例用了钛网植骨。矫正冠状面畸形时,不能忽视矢状面的平衡,否则,将影响矫形效果,使脊柱失去平衡,要恢复和维持胸椎生理性后凸和腰椎生理性前凸。术中要控制出血。术中病人腹部避免受压,降低腹压;半椎体切除过程中,椎体松质骨创面渗血较多,应边切边用骨蜡封闭骨面止血,软组织渗血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麻醉选择控制性低血压可减少术中出血。【参考文献】[1]LazarRD,HallJE.Simultaneousanteriorandposteriorhemivertebraexcision[J].ClinOrthop,1999,(364):7684.[2]CallahanBC,GeorgopoulosG,EilertRE.Hemivertebralexcisionforcongenitalscoliosis[J].JPedatrOrthop,1997,17(1):9699.[3]仉建国,邱贵兴,刘勇,等.前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术矫治脊柱侧后凸[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5):257261.[4]盛伟斌,华强,艾尔肯,等.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畸形[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7):408413.

椎体范文篇6

【关键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围术期护理进展

骨质疏松所致的胸、腰椎压缩骨折为临床常见的老年性疾病,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经皮向压缩骨折的椎体注进骨水泥来增强椎体的强度和硬度,并部分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减轻疼痛,矫正后突畸形[1]。术后能早期下床活动,防止长时间卧床而导致骨质疏松的加重,从而进步生活质量。年轻病人因暴力引起的非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一般不主张应用PKP[2],因此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对象以老年病人为主。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技术应用已日趋成熟,这类微创手术的相关护理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在不断完善,现就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围术期的护理进行综述如下。

1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PKP作为一种新的技术,病人及家属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了解,担心手术安全性及预后,从而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因此,针对病人及家属的顾虑及接受能力,病房护士向其耐心讲解手术的原理、手术方法、预期效果及成功的病例,使其对疾病相关知识有较充分的了解[3]。另外,请手术成功者现身说教,消除顾虑,增强信心,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预备,保持情绪稳定[4],主动配合术前预备。术前一个晚上,由手术室护士往病房访视病人,全面查阅病案,了解病情及相关情况,帮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优点、疗效,增强病人和家属的信心,并简单先容手术配合的方法[5]。

1.2体位练习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体位常采用侧卧位及俯卧位。由于病人主要为高龄,常合并多种疾病,特别是心肺疾病及肥胖者,术前需评估侧卧位的耐受时间,术前2~3天指导病人进行侧卧位练习[6]。采用俯卧位术位的体位练习较复杂,术前3天指导病人练习俯卧,腰部过伸位。协助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胸下及两肩下各垫一小棉枕,骨盆下垫一大棉枕,使腹部悬空便于呼吸,两腿平放于床上,两手放于躯干两侧舒适位置,时间从10min增加到30min以上,逐日2次[7]。

1.3肺功能练习Leech等[8]报道,当一个胸椎发生压缩性骨折时,肺活量将降低9%。故在术前对病人进行肺功能测定,并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的练习,一般术前3天开始,分别于早餐前、午餐后以及睡觉前,每次10min[9]。病人术前进行氧疗法以进步肺功能,术前3天低流量吸氧,天天3次,每次2h。

1.4肠道预备由于该手术是在X线引导下完成,肠道内气体对椎体显影有明显干扰,特别是腰椎手术时,因此术前肠道预备极为重要[10]。嘱病人多进食易消化食品,多进食含粗纤维丰富的饮食,多食新鲜水果、绿叶蔬菜。术前3天禁食易产气的食品,如豆类、乳类等,最好能进无渣饮食[11]。术前一天清洁肠道,可选择口服泻下药物,如口服20%甘露醇,番泻叶焗服。必要时选择清洁灌肠,如术前晚予开塞露低压灌肠,或用甘油灌肠剂灌肠1次[6,12],或应用0.2%肥皂水清洁灌肠。

1.5术前相关预备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尤其留意有无凝血性疾病及严重心肺疾病,术前1天做碘过敏试验。术野备皮,保持皮肤完整,防止褥疮。

2术中护理

2.1体位护理根据病情安置病人体位,采用侧卧位或俯卧位,俯卧时胸部、髋部及小腿用软垫抬高,腹部悬空,尽量使病人体位舒适[13],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2.2心理护理由于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故巡回护士应随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用关心、温顺的语气与病人进行适当交谈,抚摩病人的皮肤,分散留意力,使病人平静舒适度过手术期,如病人过度紧张,可按医嘱注射镇静剂[5]。

2.3严密观察病情灌注骨水泥前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以预防骨水泥过敏反应,观察药物效果[12]。在注进造影剂扩张球囊及向椎体注进骨水泥时,骨水泥单体具有一定的毒性,可引起血活动力学的改变,骨水泥聚合物(粉)和单体(液)调合时发生聚合反应开释的热,能刺激椎体四周感觉神经末梢反射性引起血压下降,以及注射时的压力增高有可能并发肺栓塞[14]。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主要并发症是骨水泥外漏,大量骨水泥进进椎体静脉丛和外渗漏到椎管内,前者可引起肺动脉栓塞,后者可以产生椎管内占位效应,诱发四周神经症状[15]。因此,术中持续给氧,密切监护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一旦发生变化,立即处理。手术过程中,每隔30min观察病人肢体受压情况,并及时调整,防止发生褥疮[16]。

2.4手术职员及病人的防护大剂量X线照射,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致畸、致癌、致突变[5],故参加手术的职员须穿铅衣、系铅颈围,病人的非手术区域必要时用铅衣覆盖,尽量减少放射线对手术职员及病人的损伤[16]。

2.5器械护士的配合器械护士熟练把握经皮球囊后凸成形系统的操纵,熟悉球囊装置的构造、作用,并能正确连接,主动、积极配合手术医生。骨水泥的正确调配:20g骨水泥粉加10ml调配液,搅拌均匀,使之呈浆糊状。用10ml注射器抽取骨水泥,注进导管以备用,共4管,每管1.5ml,注进时间为团状期或拉丝早期,约调和2~3min内注进[17]。若于粥状期或拉丝期注射,则极易发生骨水泥渗漏甚至肺栓塞或截瘫等严重并发症[16]。一般每个椎体注射6ml骨水泥。如同时手术2个或2个以上椎体,一个椎体完成后,立即用10ml注射器抽取75%酒精冲洗骨水泥注进导管,骨水泥迅速溶解,骨水泥注进导管可以供下一个椎体使用[5]。

3术后护理

3.1体位护理对于病人回病房后平卧的时间有不同的观点,如在第1h保持仰卧位,或术后平卧2h,或术后平卧3h,或术后平卧4~6h,甚至以为术后平卧6~8h[4,6,9,12,13,18,19]。卧硬板床24h可下床活动。也有学者以为,注射甲基丙烯甲酯(PMMA)后约1h可达最大强度的90%,所以术后一般平卧2~4h即可下床负重[20]。卧位休息有利于注进椎体内的骨水泥进一步聚合反应以完全硬化,达到最大强度,减少并发症及穿刺部位出血[21]。

3.2生命体征的监测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脉搏、呼吸等,因骨水泥的不良反应或骨水泥的渗漏可发生缺氧,血压下降,严重时发生肺栓塞或低血压性休克[4]。如若血氧饱和度低于90%则应高度怀疑骨水泥渗漏致肺栓塞的可能性,需引起重视,并予以1~2L氧气持续吸进24h[11]。因此,术后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面色、呼吸频率、节律及血压、脉搏的变化。同时备好急抢救物品以便抢救[4]。

3.3疼痛及护理据初步统计,PKP后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率达90%以上[20]。疼痛缓解多发生在术后4~48h内[21]。骨水泥聚合放热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注射后几小时可发生一过性疼痛加重[22~23]。护士对出现疼痛的病人应给予安慰解释,遵医嘱予镇痛药。

3.4预防感染术后给予抗炎治疗,及时进行伤口的消毒及敷料更换,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出,术后3天进行体温监测。

3.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骨水泥外漏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①神经根痛:主要原由于骨水泥通过不完整的椎体后壁、骨折线、骨质破坏区域硬膜外静脉进进椎间孔灼伤神经根而产生,表现为一过性疼痛加重,视病情予镇痛药、心理疏导[18];②脊髓受压骨水泥溢进椎管内可导致脊髓受压[24]。临床表现为:肢体的定位性神经功能障碍。护士留意病人主诉,观察病人肢体末端运动感觉情况,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术前预备工作,立即行手术减压[18]。(2)肺栓塞: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将骨水泥注进椎体时可能有水泥脱落,经血液循环进进肺动脉引起肺栓塞,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症状,故术后24h内应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3)一过性肌肉痉挛:使用PMMA可导致多种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因它凝固时产生凝聚热,最高温度可达58℃,有灼伤邻近的组织尤其是脊髓和神经的可能[18,25],是一过性反应。(4)穿刺部位肿胀、疼痛:一般为皮下血肿所致。术前留意病人有无牙龈出血等凝血功能障碍症状。术后4h内嘱病人平卧于床,伤口处垫一软枕进行压迫止血。血肿短时间内持续增大者,守旧治疗无效,配合医生预备手术探查、清除[18]。

4康复护理

4.1功能锻炼术后6h指导病人进行踝关节屈伸、旋转运动,并加强深呼吸练习[7]。术后24h即指导病人翻身和做腰背肌锻炼,症状轻者术后24h戴腰围下床缓慢行走,避免病人弓背坐立、长时间坐立。使用PMMA的所有病人术后3天均戴腰围下床活动[26]。腰背肌功能锻炼如:直腿抬高、三点支撑法、四点支撑法、五点支撑法等。

4.2出院指导(1)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配合医生向病人讲解术后坚持长期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病人懂得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不仅可以改善骨骼质量、巩固手术疗效,还可以降低再次跌倒的发生率[11]。(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多接受阳光照射,促使机体钙质形成,忌烟酒辛辣食品[3]。保持正确的坐、卧、行和劳动姿势,以减少急、慢性损伤发生的机会,卧硬板床休息,睡觉翻身要保持脊柱上下一致,不要扭曲[4],避免提扛重物等增加脊柱负荷的动作,终生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术后3、6个月及1年随诊。

5展看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手术对象以老年病人为主,老年人耐受能力较低。在局麻下手术,手术体位的选择很重要,病人手术全程为清醒状态,俯卧位和侧卧位哪种体位老年人更能接受,至今未有报道。在导泻剂的使用上应考虑老年人的特点,番泻叶中含蒽醌衍生物,其泻下作用及刺激较含葸醌类之其他泻药更强[27],有报道,老年病人服用番泻叶后,可出现头痛及频繁呕吐,血压剧升或剧降,严重者甚至休克[28]。《中国药典》载“番泻叶,用量为3~9g,缓下1.5~3g,攻下为5~10g,用开水泡服”。番泻叶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除与病人的个体差异有关外,主要与用药剂量过大有关。由于老年生理状况,如选用灌肠方式进行清洁肠道时,应对老年病人的***括约肌的松弛程度及耐受程度进行评估。对于清洁肠道的方式、药物及其剂量的选择也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术后平卧时间及卧床时间在护理界也有不同的观点,根据皮肤受压时间的研究,翻身间隔时间最长不能超过4h[29],受压时间越长,越轻易增加发生褥疮的危险性,而老年病人的皮肤受压时间更要慎重。因此,在不影响效果的情况下,最短的受压时间及卧床时间的研究也是护理界有待讨论的另一个题目。另外,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作为一种新的技术,不但其治疗的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病人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是否能回到骨折前水平,也需要进一步的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黄东生.脊柱退变性疾病.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422-424.

2苏连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研究应用进展.河北医学,2005,11(10):956-957.

3张卫民,高金萍,卢晓燕,等.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6,21(12):30-31.

4马韵溪.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7,6(5):74-75.

5陆小华,钱维明,周根秀.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护理.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2006,4(8):80-81.

6殷铁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病人的护理.广西医学,2006,28(10):1663.

7刘杰杏,吴桂霞,李巧兰.骨质疏松病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观察与护理.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21):85-87.

8LeechJA,DulbergC,KellieS,etal.Relationshipoflungfuctiontoseverityofosteoporosisinwomen.AmRevRespirDis,1990,141:68.

9朱慧.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护理总结.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12):53-54.

10杨惠林,HansenAY,陈亮,等.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中华骨科杂志,2003,23(5):262-265.

11易祖玲,陈浩,唐海.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护理中康复治疗及心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6):594-595.

12张兰君.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凸成形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实用是杂志,2007,23(11):24-25.

13龙清艳,唐如翠.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护理配合.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5(8):750.

14林珍平.温热蒸馏水在肿瘤根治术中的制备及应用.医学文选,2000,19(3):326-327.

15潘少咏.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10例.广西医学,2005,27(1):69-70.

16杜美兰.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手术配合.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82-183.

17田勇,马骁.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颈腰痛杂志,2005,26(2):132.

18王莉莉,马朝阳,吴秋容,等.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护理.护理学报,2006,13(1):40-41.

19陈秀,伍丹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骨折的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0):4542.

20徐宝山,胡永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进展.中华骨科杂志,2003,23(5):271-272.

21罗仕兰,何明菊.高龄病人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187-l88.

22姚爱英.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护理总结.天津护理,2004,12(1):9-10.

23邹德威,马华松.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压缩骨折.中华骨科杂志,2003,23(5):257-258.

24JensenME,EvansAJ,MathisJM,etal.PercutaneousPolymethylmethacylateVertebroplastyintheTreatmentofOsteoporoticVertebralBodyCompressionFractures:TechnicalAspects.AJNRAmJNeumradiol,1997,18(10):1897-1904.

25ParkCK,AllenMJ,SchoonmakerJ,etal.Gelfoamasabarriertopreventpolymethylmethacylate-inducedthermalinjuryofthespinalcord:invitroandinvivostudiesinpigs.JSpinalDisord,1999,12(6):496-500.

26王翠娟,俞霞.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围术期护理.中医正骨,2007,19(6):74-75.

27鲁合军,崔胜利.番泻叶的正确应用.中国民间医疗,2007,15(6):60-61.

椎体范文篇7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选择15例损伤平面以下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板减压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在C臂X线机定位下确定需要固定的椎弓根根部,做4个1.5cm长的切口,固定与复位均在4个小切口内完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0~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患者均恢复椎体高度并矫正椎体后凸畸形。手术时间约1.5h,出血量约80mL。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关键词】经皮;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已被临床证实是安全可靠的。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须做广泛的软组织剥离,手术创伤大,出血多,住院时间长。我院自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对15例腰椎骨折行经皮穿刺椎弓螺钉内固定(minimallyinvasivepercutaneouspediclescrewsosteosynthesis,MIPPSO),取得满意的疗效[1~3],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8~65岁,平均48.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7d,平均4.5d。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砸伤2例。损伤节段:T111例,T123例,L16例,L24例,L31例。根据Denis分型,压缩性骨折13例,爆裂性骨折2例。X线片显示:椎体受压占原有椎体高度1/2有9例,1/3有6例;成角畸形均大于20°。CT片显示: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体小于1/4有13例,1/4~1/3之间有2例,所有病例均无下肢和大小便障碍。2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俯卧位行体外牵引复位。首先用C臂机定位骨折椎体,用记号笔做体表标记,再在C臂机下体表标记上下2个相邻的椎弓根部,以这4个椎弓根根部的点为中心,各做4个1.5cm长的切口,在C臂机引导下拧入4枚椎弓根螺钉,在同侧相邻切口间打隧道,将折弯后与骨折处胸腰椎生理曲度一致的棒沿隧道穿入,并在4个小切口内将棒与椎弓根螺钉稍做固定。锁紧下位椎弓根螺钉与棒结合处,安装椎弓根螺钉延长棒,皮肤外在C臂机引导下予撑开上位椎弓根螺钉以复位,直至矫正后凸畸形、恢复骨折椎体及椎间隙正常高度。去除椎弓根螺钉延长棒,将4个钉棒结合部拧紧,横联接未安装,再次用C臂机确定固定后的位置。冲洗并缝合4个小伤口。3结果本组各例均在经皮穿刺下完成操作,无微创手术失败而改行开放手术者。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0~30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时间70~15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量50~200min,平均80min。术后3d带腰围下床活动,1周后出院,1个月后恢复轻重度工作。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好,恢复的骨折椎体高度和椎体间隙高度无丢失。4讨论4.1MIPPSO技术要点MIPPSO术前须认真进行C臂X线定位,正位像两侧椎弓根投影对称、棘突居中,侧位像椎弓根显示清楚。进针点为椎弓根两“眼睛”中点外侧缘,正位投照时,导针进入后其针头距离上终板约1.0cm,距棘突中线约1.0~1.5cm。椎弓根轴心位投射时,定位克氏针针尖不超越椎弓根“眼睛”周边;侧位像上应在椎弓根中轴线上,与上终板平行。进针点不能太偏中线,如夹角大于15°时,正位投照像针尖接近或超越中线,或椎弓根轴心位投照像针尖超越椎弓根“眼睛”,提示进入椎管,应退出导针。皮下肌肉隧道沿肌纤维钝性分开,隧道要宽松,两螺钉尾端“U”型开口相对,并在同一直线上,以便于钉棒安装。4.2MIPPSO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适应证:脊柱骨折后,椎体高度丧失,高度低于原有的1/2,脊柱不稳定;或脊柱生理曲线丧失,后凸20°,但无损伤平面以下的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板减压。如脊柱骨折严重同时伴有损伤平面以下神经功能损害,需进行彻底的椎管减压,则不能采用该微创技术。手术禁忌证:伴有两个以上椎体压缩性骨折,伤椎至相邻椎的椎弓根有骨折,有出血倾向,不能耐受手术。4.3MIPPSO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机制后纵韧带在椎体后中央处最厚,在椎间盘与椎骨相连处向两侧逐渐变薄,椎间盘水平宽于椎体水平,L1~3宽于L4~5和胸段,因此下腰椎产生的间断复位作用不如胸腰段,胸腰段间接复位作用效果佳。除后纵韧带外,能使椎体后壁骨折间接复位的另一结构是位于后纵韧带深部的椎体后壁与椎间盘的连接,其作用可能较后纵韧带更重要。Harrington的实验表明,单纯靠后纵韧带产生的间接复位在L1水平最多能使35%受压椎管得以恢复,再加上后路器械和过伸体位依靠后纵韧带和椎体后壁与椎间盘的连接等,能使非D型爆裂骨折椎管受压恢复到较好程度。因此,利用后纵韧带、椎间关节软骨及椎间盘轴向撑开力使椎管内占位小骨块有限闭合复位回纳原理和经皮椎弓根螺钉结合皮下遂道和垂直安装原理,达到使伤椎恢复椎体及椎间隙正常高度的目的,进而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维护节段完整性和稳定性。但一般适用于神经症状较轻、以前柱压缩为主、椎管内占位小于1/4~1/3矢状径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其优点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后柱稳定性的破坏,减少组织损伤和肌肉剥离,可以减少椎旁肌血管神经的破坏,维护脊柱软组织的平衡,避免影响脊柱活动。无论是住院时间还是术中出血均大为减少,并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小、平整美观、费用少等优点,目前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胸腰椎骨折前景看好,但缺少长期的随访资料证实其远期疗效。总之,MIPPSO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以下优点:a)切口小;b)出血少;c)手术所累及或损伤的组织小;d)患者术后恢复快;e)住院时间短。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h,出血量约80mL,患者第2天即可下床活动,1周后出院。【参考文献】[1]LoweryGL,KulkarniSS.Posteriorpercutaneousspineinstrumentation[J].EurSpineJ,2000,9(1):126130.[2]池永龙,徐华梓,林焱,等.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初步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1):13071311.[3]董杨,徐建广,陈砀,等.微创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5,8(1):56.

椎体范文篇8

关键词:脊柱损伤;损伤程度;法医学鉴定

脊柱损伤是指脊柱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的脊柱骨、关节及相关韧带伤,常伴有脊髓损伤,部分伴有脊神经损伤。是否形成脊柱损伤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脊柱的材料与结构特性、载荷形式及其大小以及加速度。其中材料特性所涉及的主要包括椎间盘、椎体、韧带等构造及其力学性能;而结构特性指的是脊柱的位置、形状、分布和所形成的脊柱稳定性等;载荷对脊柱形成损伤的因素是以其形式、大小及其加速度等为主,主要有屈曲、抻拉、压缩、扭转、剪切。脊柱损伤两种及以上的载荷形式相互作用形成,当载荷量大于脊柱所能承受的临界值时,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失去稳定性后会造成损伤。

一、脊柱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准则,结合致伤因素直接导致人体原发性损伤以及因损伤而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全面综合分析进行科学有效鉴定。二是鉴定依据参照原发性损伤以及因损伤而导致的并发症的,在进行鉴定时要以损伤发生时的伤情为主要判断依据,次要依据为损伤造成的后果,全面科学鉴定。三是鉴定依据参照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在进行鉴定时要以损伤造成的后果为主要依据,次要依据为损伤发生时的伤情,全面科学鉴定。四是鉴定依据参照原发性损伤的,鉴定可在损伤发生后进行;主要依据为损伤引发的并发症的,在伤情稳定后给予鉴定。五是鉴定依据为容貌损伤或其他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自损伤发生日起90天后给予有效鉴定;部分特殊状况发生时,鉴定意见可参照原发性损伤以及因损伤而导致的并发症填写,需要注意的是,对后期可能发生的后遗症要加以解释,必要时需申请复检并进行补充鉴定。六是对于疑难损伤和比较复杂的损伤,鉴定可于临床治疗终结时进行,也可待其伤情稳定后进行。七是伤病关系处理相关标准:例如,强调伤病共存时,主要作用为本次损伤而次要作用为既往伤/病的,鉴定需以标准相应条款为依据。对于损伤同既往伤/病一起作用的,且作用相同的,可以参照标准对应的条款,适当减少损伤程度等级,即鉴定重伤时为轻伤,鉴定轻伤时为轻微伤。主要作用为既往伤/病时,鉴定不宜进行,需解释因果联系。八是医疗因素排除相关标准:损伤程度鉴定不可因及时就医而减轻,针对存在医疗损害因素介入的,鉴定不能加重原发损伤程度等级。

二、脊柱损伤程度鉴定分析

1.对脊柱损伤程度鉴定时,首先是要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对脊柱损伤的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例如X线平片可清晰观察到椎体骨折具体状况。诊断时参照X线结果,需符合以下条件:(1)椎体前上角骨折块;(2)椎体前边缘和两边皮质出现中断、皱折与嵌入等,并表现为“台阶”样隆起;(3)椎体内具有横行致密线,其边缘呈模糊状态,位于椎体中心处或在椎体面下约0.5~1cm处。参考依据不能仅限于椎体变形,因在骨折中,椎体变形不是其仅有的征象,所以需避免把非外伤性椎体变扁或者楔行变鉴定为骨折。[1]2.在确诊后,需分辨出脊柱损伤发生的时间,分清新旧损伤,这些均需要法医学进行准确鉴定。部分情况下仅依靠损伤部位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平片和CT检查等结果无法直接进行新旧损伤的判断,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伤者,其伴有一定的脊柱退行性病变,基于医疗条件的限制,仅能进行X线检查,即使有CT检查,也因CT设备不够先进,影像学检查仅能发现楔行改变,不能鉴别新旧损伤。从各方面了解既往有无脊柱损伤史,若可获得其损伤发生前的影像学资料,即可通过损伤前后对比评定新旧损伤。如果没有伤前影像资料,就需要结合损伤位置的软组织状况与损伤后的具体临床特征,如损伤后是否存在腰背疼痛明显、无法直立行走等症状,身体各项体征能否支撑本次因素形成的脊柱损伤,体征的转归同脊柱损伤规律是否相符等。而且,在评定新旧伤时,也可参照动态影像学检查结果以进行有效评定。MRI检查在鉴别脊柱新旧损伤上具有极高的价值,能很好观察到脊柱同周边软组织的损伤状况,若条件充足,损伤后及早行MRI扫描检查。3.在鉴定时偏向损伤后果时,需要严格掌控鉴定的时机,着重观察后期功能影响损伤程度。在损伤鉴定时,单一的椎体损伤比较容易进行鉴定,而针对合并性脊髓损伤案例,进行损伤程度鉴定则相对复杂,需要考虑因素增多。首先,脊髓损伤要有客观检查证实,包括影像学或电生理检查等。其次,应当在临床治疗终结后进行鉴定,包括后期功能康复锻炼治疗,需要于通过常规治疗终结后,待其伤情稳定的条件下,或是有新疗法却无法断定其疗效时,进行损伤评定,一般在伤后6个月以上鉴定为宜。最后,应注意脊髓损伤的被鉴定人本身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影响。4.被鉴定人的主观影响因素。脊髓损伤在临床上的特征通常为脊椎节段损伤平面下方的感觉和运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有的甚至伴有终身残疾,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根据脊髓各段受累后相关位置的差异,其功能障碍所累及的面积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不同。要求我们在评定脊髓的受损程度时,参考依据为脊髓受累位置,需依靠被鉴定人表现出的对不同感觉检查时的灵敏度,所以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与此同时,某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被鉴定人不积极配合检查,这种情况下,需鉴定人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积累的经验评定。5.截瘫是指双上肢或双下肢瘫痪,不包括周围神经损伤或肌肉疾病引起的某些肌群肌力下降、肌体部分肌瘫及功能性(癔症性)瘫痪。第3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截瘫称为下半身截瘫。第2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称为高位截瘫,一般都会出现四肢瘫痪,其他如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等都和下半身截瘫相同。6.脊髓器质性损伤导致肛门失禁或排尿障碍,不包括消化系统(如肛管本身损伤)或泌尿系统(如尿道损伤)等。7.准确分析外伤与疾病在引起椎间盘突出后果中作用力的大小。椎间盘突出主要发生在颈部、腰部。该定义如下所示:(1)椎间盘正常,无退变,所有椎间盘组织均在椎间盘内。(2)椎间盘膨出,其内的纤维环环状均匀超出所在椎间隙范畴,其组织尚不存在局限性突出。(3)椎间盘突出,其内组织发生局限性移位,移位椎间盘组织仍同原椎间盘组织相连,但超过椎间隙,且其基底连续处直径变大超过椎间隙。(4)椎间盘脱出,移位椎间盘组织比基底连续处直径大,移出椎间隙外,其组织块要比破裂的椎间盘间隙大,并经过此裂隙达椎管内。鉴定时椎间盘突出时,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年龄、职业等因素,尤其是椎体、关节、韧带等有无退行性变,并分析承受外力的大小,认真加以分析造成损伤和疾病(退行性病)在损害后果中起到的作用程度。[2]

三、案例评析

(一)椎体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案例

案情:李某,女,69岁。因纠纷被人推倒臀部着地,感腰部疼痛,不能活动。伤后当日就诊,查体示其腰部肿胀不明显,胸腰段棘突有叩击痛、压痛,脊椎旁侧有叩击痛、压痛,伴有胸腰段活动受限。X线示:T12、L1椎体一定程度变扁,骨密度低,呈楔行改变。CT示:T12、L1椎体压缩呈楔形样改变,骨质密度不均,椎管形态可,胸腰椎体不同程度骨质增生,T12椎体右上缘见许莫氏结节。MRI示:L1椎体形态变扁,呈前窄后宽楔形改变,以致椎体被压缩约三分之一,椎体内见斑片状变化,并有线样长T1/短T2信号影,硬膜囊见轻微受压,对应椎管有所变窄;T12椎体形态变扁,信号改变。临床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L1压缩性骨折,T12陈旧性骨折,腰椎退行性变。住院期间行L1椎体成形术,术后恢复良好。伤后1个月进行损伤程度鉴定,法医学临床检验示其胸腰椎部见手术瘢痕,胸腰椎生理弯曲稍变直,腰部活动轻度受限等。分析: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病症,主要特征为骨量降低以及骨的细微构造被破坏,降低了骨力学强度,致使骨脆性提高,增加了骨折的危险性,受轻微外力的影响便能够发生骨折,属于骨质疏松病理性椎体骨折。本例李某为女性老人,被人推倒,臀部着地,出现L1椎体压缩性骨折,因患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属于骨质疏松病理性椎体骨折,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本次轻微外伤导致病理性骨折,结合《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内第4.3.3条的相关内容,鉴定不宜进行,需解释因果联系。参照损害后果同致伤原因间因果联系进行判定,其致伤原因的参与度为轻微因果关系,参与度为5%~15%。

(二)椎体新旧损伤鉴别案例

案情:颜某,女,58岁,于2018年11月30日因纠纷受伤。伤后三天就诊,门诊查体示其腰部叩击痛阳性。X线示L1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性骨质疏松。建议CT检查,患者拒绝。司法机关委托要求对颜某的损伤程度进行鉴定。法医学临床检验:颜某,女,58岁,步入检查室,神志清楚,问答切题,查体合作,脊柱胸腰段无畸形,生理弯曲存在,无明显压痛,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感觉正常。读2018年12月3日腰椎正侧位片示:腰1椎体稍扁,呈楔形变,以右缘为明显,右外缘皮质稍扭曲伴增生,右上角见骨质增生变尖,未见明确的骨皮质断裂。分析:本案鉴定难点是仅有伤后早期X线片,没有早期进行CT、MRI检查,仅凭腰椎体楔形变诊断腰椎压缩性骨折,不能明确骨折新旧损伤。颜某伤后3天腰部正侧片示腰1椎体稍扁,呈楔形变,以右缘为明显,右外缘皮质稍扭曲伴增生,右上角见骨质增生变尖,未见明确的骨皮质断裂,该影像表现一般为腰椎退变陈旧性改变,但不能排除椎体轻微新鲜骨折存在,MRI检查可以明确新旧损伤,但委托鉴定在伤后6个月之后,CT、MRI检查已无判断价值,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按现有X线片拍摄的角度、部位重新拍摄X线片,与前片进行比较。若无明显变化,未见明确骨折愈合后征象,如骨痂、骨桥的形成、骨质硬化等表现,则椎体楔形变系陈旧性损伤可能性大,不宜评定损伤程度。若有明确骨折愈合后征象改变,则不能排除椎体楔形变系本次纠纷所致,考虑刑事证据需排除合理怀疑,可以说明因果关系,不宜作损伤程度评定。

参考文献:

[1]张伟.观察脊柱损伤法医学鉴定中CT及MRI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05):50-52.

椎体范文篇9

【摘要】目的评价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连续3或4个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段椎间隙减压或配合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3月时的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的改变。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35min(80~240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350mL(30~700mL)。术后3个月随访时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改善率(57.18±19.28)%;3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所有患者的颈椎畸形矫正后曲度明显恢复,有些恢复正常,无植骨块延期融合、内置物下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关键词】多节段颈椎病;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ObservationoftheClinicalEffectsofSegmentalAnteriorCervicalDecompressionwithFusiononTreatingMultilevelCervicalMyelopathyXUMin,LIUBaoxin(DepartmentofSpinalSurgery,theThirdAffiliatedHospitalofGuangxiTCMCollege,Liuzhou545001,China)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clinicaleffectsofsegmentalanteriorcervicaldecompressionwithfusiononmultilevelcervicalmyelopathy.Methods40patientsofmultilevelcervicalmyelopathywith3or4consecutivesegmentswhoweretreatedwithanteriordecompressionandfusion.Theparametersincludingoperationtime,bloodloss,graftorimplantsfusionrateandimprovementofJOAscore3monthspostoperativelywerecollected.ResultsInourseries,theaveragetotaloperativetimewas135min(80~240min)andaveragebloodlosswas350mL(30~700mL).JOAscoresinallpatientswereimproved3monthsafteroperation.Therateofgraftbonefusionwas100%.Allpatients′kyphoticdeformitywascorrectedandsomerestorednormally.Nocomplicationssuchasdelayedgraftorimplantsfusionandgraftsubsidenceoccurred.ConclusionSegmentalanteriorcervicaldecompressionisarecommendabletechniqueformultilevelcervicalmyelopathy.Keywords:multilevelcervicalmyelopathy;segmentaldecompression;bonegraft;fusion多节段颈椎病是指在影像学上多个连续或不连续的颈椎节段存在椎体后缘的骨质增生、骨赘及椎间盘变性、突出等多种病理改变,造成对颈脊髓硬膜囊前方多个平面的压迫,并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类颈椎病[1],以脊髓型及混合型多见。目前,手术是治疗这类颈椎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总结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11月采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40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8~76岁,平均为58.2岁,病史2~10年不等。其中病变节段于C3~4、C4~5、C5~6者19例,C4~5、C5~6及C6~7者16例,C3~4、C4~5、C5~6及C6~7者5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6例,混合型14例。病例选择的标准:a)临床上诊断为脊髓型及混合型颈椎病,3个以上的节段不同程度受累,临床表现主要为四肢麻木,双手握力弱,双下肢活动欠灵活,行走时有踩棉花感,跟腱反射活跃或亢进,病理征阳性及神经根的症状与体征。b)MRI示:颈椎多个节段椎间盘变性突出,C3~7脊髓多节段明显受压,脊髓横断面呈新月状,前方有压迹并可见黄韧带增生肥厚褶皱内陷、后纵韧带肥厚等。c)CT示:有后纵韧带的部分骨化并伴椎管狭窄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1.2手术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及影像学改变,全部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主要手术方法有两种:a)单个椎体次全切除加多节段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主要针对某一椎体后缘压迫广泛者。其中行C4椎体次全切除加C5~6椎间盘摘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颈前路钢板固定者11例;行C5椎体次全切除加C6~7椎间盘摘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颈前路钢板固定者6例;行C4椎体次全切除加C5~6、C6~7椎间盘摘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颈前路钢板固定者1例;行C5椎体次全切除加C3~4及C6~7椎间盘节段减压钛网异体骨植骨前路钢板固定者3例。b)多节段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加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主要针对椎间隙水平压迫,椎体后缘无明显压迫者。行C3~4、C4~5、C5~6或C4~5、C5~6、C6~7或C3~4、C4~5、C5~6、C6~7等多节段椎间盘摘除加扩大减压植骨融合者共19例。手术过程: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患者取仰卧位,双肩略垫高,颈部自然仰伸。取右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斜形切口,长度视病变范围而定,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钝性分离颈深筋膜。沿血管神经鞘与内脏鞘之间进入,达椎体前方,用脑膜剪剪开颈前筋膜后暴露椎体前缘及颈椎间盘。插入克氏针,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在病变椎间盘处,用尖刀切开椎间盘组织,取除部分椎间盘,利用椎体撑开器撑开狭窄的椎间隙,将椎间盘全部切除,椎管前方达后纵韧带,两侧达钩椎关节,并将椎体边缘的骨赘刮除。用同样方法,将其他病变节段的椎间盘与椎体边缘的骨赘全部切除。若行椎体次全切除,在切除椎体两侧椎间盘后,用撑开器撑开上下椎间隙,用磨钻或咬骨钳将椎体及后缘的致压物逐步咬除,显露出后纵韧带,充分减压。术后常规使用广谱抗生素、利尿剂及糖皮质激素3~5d,并行雾化吸入3d。术后24h酌情拔除引流管,患者可在颈托保护下坐起或离床活动,术后1周内复查颈椎正侧位X线片,患者术后颈部围颈制动3个月左右。1.3疗效评价1.3.1一般情况观察观察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有无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1.3.2影像学观察收集所有病例的术前颈椎正侧位X线片,术后1周内及3、6、12个月复查颈椎正侧位、侧位伸屈X线片,观察钛网、钛板有无移位、断裂及植骨融合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2年行MRI检查减压情况,并测量患者术后侧位X线片融合节段的Cobb′s角,了解颈椎的生理曲度。融合情况评价从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判断,融合节段棘突间距变化小于2mm为融合。1.3.3神经功能评分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orthopedicassoctation,JOA)评分法分别对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记录患者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分-术前评分)×100%。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一般情况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35min(80~240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350mL(30~700mL)。患者随访时间为12~41个月,平均14.2个月。本组患者均无感染,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损伤及死亡。手术后脊髓损害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神经根性疼痛完全消失,优29例,良10例,可1例,总优良率97.5%,其中可1例手术后症状稍改善,但颈椎生理曲度恢复不良,3个月后再行后路减压症状明显改善,颈椎活动度均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2.2影像学评价随访期间X线片示钛板、钛网无移位及松动。根据术后X线片随访,40例患者术后3个月植骨块全部骨性融合,39例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颈椎稳定性好。1例颈椎轻度反张,临床症状未完全缓解。其中,23例行MRI复查,示植骨块融合好,椎管有效矢状径明显扩大。融合节段Cobb′s角:术前(1.42±0.28)°,术后3个月(4.94±0.67)°,术后9个月(4.89±0.61)°,治疗前与术后3个月、9个月的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1),颈椎生理曲度恢复且维持良好。2.3神经功能评价神经功能评价按日本JOA评分法进行评分,术前评分6~12分,平均9.03分;术后3个月评分10~16分,平均13.65分,患者术前术后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1][2]),术后平均改善率(57.18±19.28)%。3讨论对于多节段颈椎病的治疗,若患者身体条件适宜,手术是其治疗方法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其目的旨在彻底解除病变节段对脊髓的压迫,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并重建颈椎序列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改善症状。目前,手术方式主要分前路和后路两种,其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致压物来源及手术者的习惯。若致压物来自前方,则宜行前路手术直接去除压迫,若有明显的黄韧带肥厚内褶、后纵韧带广泛骨化,前路无法减压者,则行后路手术,若前后路均有明显压迫,可行前后路联合手术[2]。对于多节段颈椎病的前路手术方式,目前主要有椎体次全切除术与单间隙减压术两种。减压部位的选择要根据脊髓压迫的程度,椎体平面压迫重的进行椎体次全切除,间隙平面压迫重进行椎间隙减压。两种减压方式结合应用能够取长补短,既能达到充分的减压,又可减小长节段植骨钢板固定后骨块和内固定物移位的可能性,对于多节段颈椎病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前路分节段减压术是综合了两种手术手术方式的优点而设计的手术方式,已成为目前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最为推崇的前路手术方式之一[3]。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注意事项:a)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MRI的出现,对多节段颈椎病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深入。多节段颈椎病虽然存在多个平面的椎体、椎间盘、椎管及脊髓的病理改变,但是否均引起临床症状,是否都需要手术减压,尚没有一致的认识。且颈椎椎管径上宽下窄,不是每个椎间盘病变均引起脊髓受压,临床上多节段颈椎病大多也是1~2个椎间盘突出对脊髓压迫最严重。因此,术前应对患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进行充分的分析,确定需要减压的节段[4]。b)仔细操作,彻底减压,为脊髓与神经根的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分节段减压虽减小了创伤,但操作的视野不如长节段减压的清晰,对术者的要求增高,需仔细操作防止脊髓与神经根的损伤。c)牢固的固定是术后颈椎稳定与植骨融合的保证。内置物及内固定物的放置应准确,防止因位置放置不当导致仅边缘与椎体终板接触,应力集中而突破终板发生下沉,内置物大小应合适,放置时要防止过于靠后,以免突入椎管造成脊髓压迫。d)在减压方式方面,应根据临床与影像学表现,选择节段性椎间盘摘除椎间隙入路减压或配合单椎体次全切入路进行减压。对椎体后方脊髓存在压迫者应采取椎体次全切除术为佳,采用椎体次全切除术和椎间盘切除术联合术式以能达到彻底和充分的减压为目的[5]。本组40例影像学研究显示,通过这种术式的减压,脊髓矢状径均有显著的恢复,达到了彻底减压的目的。e)术中注意椎间隙高度的恢复,目前研究认为植骨融合术后椎体间隙高度的保持是确保颈椎前路减压手术疗效的关键要素。椎间植骨融合可使术后椎间隙高度长期保持,既保证了颈椎椎体的支柱作用,又可重新获得颈椎的生理性前凸,使头颈部的生物机械应力得以正常分散及传导,既保护脊髓及脊神经根免受非生理性刺激或损伤,同时亦能明显减缓临近节段退变[6]。同时椎间隙高度恢复也可明显降低植骨块及内固定物松动、移位的可能,从而使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疗效得以长期保持[7]。【参考文献】[1]AshkenaziE,SmorgickY,RandN,etal.Anteriordecompressioncombinedwithcorpectomiesanddiscectomiesinthemanagementofmultilevelcervicalmyelopathy:ahybriddecompressionandfixationtechnique[J].JNeurosurgerySpine,2005,3(3):205209.[2]徐盛明,张涛,袁文.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25(6):337338.[3]许卫兵,吕刚,贾连顺,等.多节段颈椎病前路两种手术方式探讨[J].脊柱外科杂志,2005,3(3):170172.[4]羊明智,叶晓健,贾连顺,等.选择性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老年多节段颈椎病[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5):10131016.[5]王雷,田纪伟,李家顺,等.选择性前路椎体次全切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7):13541356.[6]SinghK,VaccaroAR,KimJ,etal.Enhancementofstabilityfollowinganteriorcervicalcorpectomy:abiomechanicalstudy[J].Spine,2004,29(8):845849.[7]BolestaMJ,RechtineGR2nd,ChrinAM.Oneandtwolevel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andfusion:theeffectofplatefixation[J].Spine,2002,2(3):197203.

椎体范文篇10

【摘要】目的探讨SlimLoc颈前路钛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SlimLoc钛板系统内固定术。结果8例均获随访,时间7个月~1年,平均8个月。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12周。无钢板和螺钉松动及断裂。结论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用SlimLoc钛板系统内固定,具有减压彻底、植骨牢靠、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等优点,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关键词】颈椎病;减压;内固定术AnteriorCervicalDecompressionandFixatingwithSlimLocSystemfor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ZHAOPinyi,WUYingyong,ZHAOGangshengetal(DepartmentofOrthopaedics,YiwuCentralHospitalinZhejiang,Yiwu322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effectof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treatedwithdecompressionandSlimLocanteriorcervicalsystem.MethodsEightpatientswithCSMunderwentanteriordecompression,fusionandinternalfixationwithSlimLoc.ResultsAllFatientswerefollowedupfor7to12months(mean8months),Neurologicaldeficitsweresignificantlyimproved.Astablebonyfusionaccordingtoradiologicalcriteriawasachievedinallcases6monthspostoperatively.Therewasnoimplantsbreakorloosening.ConclusionForpatientswithCSM,anteriordecompression,fusioninternalfixationwithSlimLocobtainimmediatestabilityofcervicalspineandahighrateofsuccessfulbonefusion.Theplatesystemcanaffordasafeandeffectiveanteriorcervicalstabilityforthefusionofbonegraft.SlimLocanteriorplateiseasytouse.Keywords:cervicalspondylotic;decompression;internalfixation颈椎前路钢板国内自1996年开始报道应用于颈椎损伤以来[1],目前逐渐用于颈椎退变性疾患及颈椎椎体肿瘤等。由于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可为植骨提供有效固定,植骨融合率明显提高。脊髓型颈椎病(cervi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是骨科常见病,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地用于该疾病的治疗,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07年2月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SlimLoc颈前路钛板系统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41~71岁,平均58岁。患者均呈慢性发病,且进行性加重。病程1.5~7年,平均4年。病变累及1~3个节段。所有病例均经X线片、CT和MRI检查。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脊髓受损征象,以锥体束征为主,伴下肢乏力僵硬、行走不稳及胸腹束带感等脊髓受压症状。1.2内固定材料采用美国强生公司提供的颈前路SlimLoc钛板系统。该钢板是一种半刚性内固定系统,自身具有一前凸的弧度,适合大部分的解剖要求。长度为22~47mm,宽8mm,厚2mm,螺钉有固定螺钉和锁定螺钉。SlimLoc钛板系统备有自攻螺钉,不需要攻丝。自攻螺钉整个螺钉均标色,容易识别。1.3手术方法患者仰卧,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肩下、颈后、头下垫枕及头圈,头略后伸位(切勿过伸)。常规消毒、铺巾,取颈前右侧横切口或胸锁乳突肌内缘斜切口,沿血管鞘和内脏鞘之间进入达椎体前,双侧颈长肌内缘置1.5cm的定位针,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显露病变椎体,椎间盘及上下各一个节段的椎体。单间盘突出采用环锯法切除间盘,相邻两间盘突出行椎体次全切除后,切除上、下间盘并对上、下椎体后缘潜式减压,直到椎体后纵韧带,若后纵韧带增生或骨化则予以切除。常规取左侧髂骨,修剪成合适大小髂骨块,在台下助手牵引头部的同时,植入减压后的骨缺损处。放置合适长度的SlimLoc钢板,上端用2枚15mm配套螺丝钉固定于髂骨块的上方椎体,下端用两枚15mm配套螺丝钉固定于髂骨块的下方椎体,C型臂X线透视钢板螺钉位置确切,并选钢板中间合适的螺钉孔用1枚13mm的螺钉将髂骨块与钢板固定。螺钉在钢板内的方向必须正确:典型的螺钉置入角度横向均内偏5°~10°,纵向为上方的螺钉头向头端及下方的螺钉头向尾端置入分别为7.5°。术中行减压暴露硬膜囊时常规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以减轻脊髓水肿。手术时间90~120min,出血量150~450mL,平均300mL左右。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4~5d拆线。术后3d在颈托保护下离床活动,颈托保护3个月。术后6周及3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的稳定情况,需观察脊髓减压是否彻底或脊髓病变恢复情况者则行MRI检查。2结果本组8例无术中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8例均获随访,时间7个月~1年,平均8个月。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恢复者占87.5%,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12周。无钢板和螺钉松动及断裂现象发生。随访中无植骨块滑脱移位或塌陷等。用日本矫形外科学评分标准[2],判定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情况:改善率大于等于75%为优,5例;改善率50%~74%为良,1例;改善率20%~49%为好转,1例;改善率0~19%为无变化,1例。手术有效率为87.5%。3讨论CSM是骨科的常见病,诊断标准为:a)具有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b)X线片示颈椎退变,MRI证实骨赘压迫脊髓;c)除外肌萎缩侧索硬化、椎管内肿瘤及末梢神经炎等疾病。原则上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由于致压物大多来自于椎管前方,颈前路减压是治疗CSM最有效的方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能有效地清除突向椎管前方的椎间盘和增生的骨赘,解除压迫,并可同时植骨融合,缓解因椎体不稳定造成的神经根刺激症状。Smith和Robinso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骨植骨融合的手术方式,70年代Cloward应用此种术式治疗颈椎外伤。对于CSM,颈椎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能有效地解除颈脊髓前方受压,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颈椎前柱的稳定性。但也存在以下几种常见并发症:a)术后脊柱不稳定,从而引起植骨不融合;b)术后植骨块脱出或塌陷;c)颈椎生理曲度畸形,主要表现为生理曲度变直或后凸畸形。据文献报道,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在15%~25%。鉴于单纯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的诸多并发症,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颈椎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与不断完善,颈椎前路内固定广泛应用于临床,颈前路钢板内固定具有即刻稳定和张力负荷作用,植骨块固定牢靠,使融合节段内环境更有利于植骨融合,融合率可达96.1%~100%,并可使减压更彻底,避免再次手术。袁文等[5]报告103例手术,其临床优良率80%,植骨融合率97.7%(97/99)。本组融合率也达100%,与文献报道相近。此外,钢板有支撑功能,特别是当颈屈曲时,使恢复的颈椎间高度和生理弧度得以维持,避免因椎体塌陷造成继发性神经损害。颈前路钢板固定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颈前路钢板有两大类:a)以AOOrozeo钢板及Caspar钢板为代表的双皮质螺钉类型。b)以Morscher钢板及Orion钢板为代表的单皮质螺钉类型。单皮质螺钉钢板系统有如下优点:a)锁定螺钉使钢板和固定螺钉为一体;b)避免单一螺钉的松脱;c)螺钉无须穿透后侧骨皮质;d)螺钉可被锁定于钢板,从而减少了螺钉的松动和移位,同时又因螺钉无需穿过椎体后侧皮质避免损伤脊髓[6]。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单皮质螺钉种类很多。近年来,侯铁胜等探讨了Orion、Secuplate等单皮质螺钉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7]。结果表明,这些单皮质螺钉具有操作简单、可获得良好疗效,但也都存在不同的缺点。Orion钢板较厚,术后有[1][2]部分病例出现食道刺激症状,锁紧装置为分体式,可影响其可靠性。Secuplate颈前路钢板系统无固定植骨块的螺钉,必须时需用粗丝线将植骨块固定于钢板上。SlimLoc钢板属颈前路锁定钢板系统,在设计上具有如下优点:a)SlimLoc钢板是半刚性材质设计,与骨骼的弹性模量相接近,轻微骨吸收能达到部分加压作用,有利于植骨融合;b)采用单皮质螺钉固定在颈椎体前方;c)该钢板自身具有一前凸的弧度,适合大部分的解剖要求,无须预弯;d)SlimLoc有两种类型的钻孔导向器;e)SlimLoc钛板系统允许不同的螺钉置入角度以满足不同患者的解剖需要;f)SlimLoc钛板系统备有自攻螺钉,不需要攻丝。本文结果表明采用颈前路扩大减压植骨加SlimLoc颈前路钢板固定可使颈椎术后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能保持颈椎间高度和生理弧度,植骨融合良好。同时钢板宽度较窄,较适合国人。应用本系统手术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a)在多节段减压时应将椎体大部分切除,切除上下两个椎间盘,单节段减压可只切除椎间盘,彻底去除致压物,必须时行潜行减压,但应保留上位椎体下面和下位椎体上面的软骨终板下骨皮质,以免植骨块向骨内下沉;b)嵌紧植骨块,使其植入槽内后能达到嵌紧和牢靠的要求。如植骨块上、下端未牢固接触或接触面太小,可影响骨块的稳定性和植骨融合率;c)钢板放置时应跨越整个椎体融合节段,尽可能采用最短的钢板,避免影响到邻近椎间盘的活动。正确选择钛钢板长度,确保螺丝钉能置入椎体高度的1/2部位以上,以增强内固定的牢固性;d)安装过程必须从上端未累及的椎体中点至邻近下方未累及椎体的中点,这样可以防止螺钉拧入椎间隙。应使钢板和椎体获得最大接触,若有骨赘形成,用咬骨钳去除,以达到最大的骨接触面积。e)如螺丝钉尾部留得过多或角度不合适,在锁紧自锁系统时,常难以达到锁紧的目的,此时不能强行锁紧,以免损伤自锁系统。应将螺钉进一步拧紧或调整其角度,以达到锁紧目的。【参考文献】[1]袁文,贾连顺,戴力扬,等.AO纯钛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固定的初步报告[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6,6(4):161163.[2]OnoK,EbaraS,FujiT,etal.Myelopathyhand.Newclinicalsignsofcervicalcorddamage[J].JBoneJointSurg(Br),1987,69(2);215219.[3]TakahashiT,TominageT,WatabeN,etal.Useofporoushydroxyapatitegraftcontaining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forcervicalfusioninacaprinemodel[J].JNeurosurg,1999,90(2suppl):224230.[4]EmerySE.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diagnosisandtreatment[J].JAmAcadOrthopSurg,2001,9(6):376388.[5]袁文,贾连顺,倪斌,等.颈椎带锁钢板在单节段颈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4):198200.[6]McCullenGM,GarfinSR.Spineupdate:cervicalspineinternalfixationusingscrewandscrewplateconstructs[J].Spine,2000,25(5):643652.[7]侯铁胜,李明,赵杰,等.Secuplate颈前路钢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3):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