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6:18:10

追寻范文篇1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追寻的脚步

当最早的一批播火者升起第一面以镰刀、铁锤为标志的鲜红党旗时,文秘部落集结在这面庄严旗帜下的共产党员便开始了救国、建国、强国的漫长征程。在战乱、贫穷、落后的旧中国里,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复兴的灿烂曙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壮大,成就了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情,我们的祖祖辈辈才有了一柄铁锤能砸开所有的锁链,才有了一把银镰能聚拢遍地的收成。无数的共产党员以坚贞不渝的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前赴后继,不仅赢得了华夏儿女的由衷信赖,而且激发起全世界无产阶级为实现解放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当时间的脚步将我们带入21世纪,(来自)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我们带来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掀起了一朵朵让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浪花,浪花中闪烁的是共产党人的聪明才智,浪花中中国人民笑逐颜开,经济的腾飞给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充实。

今天,我们眼前的世界呈现了各种各样的缤纷和嘈杂;我们的内心世界面对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和冲击;我们曾一度坚信和执著追求的目标在经受着各种价值观的挑战。

作为出生在新中国的这一代青年人,我们无法真实地感受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赤诚,也无法体会解放前后的新旧中国那鲜明的对比,但这是否就决定了我们这一代将永远无法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了呢?对此,我的回答是:不!

是的,在和平年代,在经济发展的时代,在带领中国人民奔小康,引领中国走向强国之路的今天,我们的每一名共产党员,更要站在时代的前头,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精心呵护这种先进性,保持这种先进性。

先进性教育对我们广大党员来说是一种教育,一种告诫。“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共产党员加强自身的修养,根本上就是要加强党性的锻炼,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要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对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始终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标准,全面总结着自己的思想,工作和作风,胸怀全局,心系群众,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善于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在人民群众中起到凝聚,引导作用。

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我们经常会被他们那在平凡的身影背后散发出的,共产党所特有的魅力而折服,而感动。

在我们**镇人民政府,就有这样一些共产党员,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工作,他们时时刻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以自己的行动默默的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他们是那么的平凡,可是为我们全南的建设做出的贡献是不平凡的!

正值,全南各乡镇掀起“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的热潮,走在各个试范点上,您都能看到我们的镇干部起着共产党人先锋模范的作用,从“三清三改”着手,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硬化村庄道路,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改造自来水工程,方便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带头创新,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奔小康。泥巴裹满了裤腿,汗水湿透了衣背,对他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建设我们美丽的新农村,建设我们可爱的新全南,才是大家共同的心愿,追求的目标。

一个人在一件事上坚持原则并不是件难事,难的是始终如一的坚持,共产党员保持一份气节,一份忠诚是多么的不容易,而这,不正是我们党员干部最为宝贵的情操吗?

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是每个镇干部坚持的宗旨,带头为家庭困难户,捐钱捐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与群众心连心,对群众讲真话,得信于民,做群众的知心人,为了宣传落实国家的法律政策,为了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无论是山路崎岖,还是道路泥泞,他们都挨家挨户,(来自)耐心细致的做好服务工作,在这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他们光辉的足迹,无悔的人生。

在我的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的镇干部,他们舍小家,为大家,长期扎根农村工作,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走在群众中,干在群众前,享受在群众后,这样的党员怎能不让我深深地为他们感动,怎能不让我深深体会到一名共产党员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这样的党员又怎能不时时激励着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一切投入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这一伟大的事业中去呢?

追寻范文篇2

学生视角:

延安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党中央的所在地,人们都说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作者为什么要追寻这样一个地方呢?在革命胜利这么多年以后,追寻延安又有什么意义呢?

难点: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拉近学生的认识距离,有助于深刻理解全诗的思想内容。

教师思考:

本文属略读课文,是一首新体诗,作者以充满深情的笔触,生动而形象地讴歌了延安精神,热情地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全诗不但节奏感强,韵律和谐,而且结构整齐,感情强烈,适于朗读。教学时,应注意充分利用收集的资料和文中的有关诗句和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满对延安的崇敬和赞美,使学生沉浸在崇高美好的课堂氛围当中,在领会诗歌思想感情的同进,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

重点:1、了解诗中具体事物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设计特色:分组选学,合作拼接,诵读感悟。

信息资料:搜集有关延安的背景资料(文字介绍、图片、音像等)

教学要求:

1、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领会延安精神产,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读书,合作交流的能力与习惯。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了解背景。

你听说过延安吗:你对它了解多少?

(引导学生把搜集的材料展示出来,丰富知识,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于展。)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出节奏,韵律,在自读基础上,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2、通过初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

三、疏理问题,分组选学。

1、师生共同对初读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及时解决简单的问题,明确共性的或有价值的问题。

(鼓励质疑是必要的,但不要让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依赖,引导学生在敢于提问题的基础上,会提问题,是需要逐步培养的。)

2、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相关的诗节,借助手中的资料,进行组内研读。

(减小学习目标,降低学习难度,尊重学生选择,鼓励学生自主,提高学习效率。)

四、汇报交流,拼接共享。

师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收获,教师有意识地点拨评价,进行成果拼接,并结合回答,适当板书。使学生明晰全诗的结构,以便整体感知全诗内容。

五、小结升华,感情朗读。

(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会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六、课堂练习,扩展巩固。

追寻范文篇3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追寻的脚步

当最早的一批播火者升起第一面以镰刀、铁锤为标志的鲜红党旗时,文秘写作网集结在这面庄严旗帜下的共产党员便开始了救国、建国、强国的漫长征程。在战乱、贫穷、落后的旧中国里,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复兴的灿烂曙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壮大,成就了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情,我们的祖祖辈辈才有了一柄铁锤能砸开所有的锁链,才有了一把银镰能聚拢遍地的收成。无数的共产党员以坚贞不渝的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前赴后继,不仅赢得了华夏儿女的由衷信赖,而且激发起全世界无产阶级为实现解放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当时间的脚步将我们带入21世纪,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我们带来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掀起了一朵朵让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浪花,浪花中闪烁的是共产党人的聪明才智,浪花中中国人民笑逐颜开,经济的腾飞给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充实。

今天,我们眼前的世界呈现了各种各样的缤纷和嘈杂;我们的内心世界面对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和冲击;我们曾一度坚信和执著追求的目标在经受着各种价值观的挑战。

作为出生在新中国的这一代青年人,我们无法真实地感受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赤诚,也无法体会解放前后的新旧中国那鲜明的对比,但这是否就决定了我们这一代将永远无法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了呢?对此,我的回答是:不!

是的,在和平年代,在经济发展的时代,在带领中国人民奔小康,引领中国走向强国之路的今天,我们的每一名共产党员,更要站在时代的前头,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精心呵护这种先进性,保持这种先进性。

先进性教育对我们广大党员来说是一种教育,一种告诫。“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共产党员加强自身的修养,根本上就是要加强党性的锻炼,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要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对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始终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标准,全面总结着自己的思想,工作和作风,胸怀全局,心系群众,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善于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在人民群众中起到凝聚,引导作用。

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我们经常会被他们那在平凡的身影背后散发出的,共产党所特有的魅力而折服,而感动。

在我们**镇人民政府,就有这样一些共产党员,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工作,他们时时刻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以自己的行动默默的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他们是那么的平凡,可是为我们全南的建设做出的贡献是不平凡的!

正值,全南各乡镇掀起“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的热潮,走在各个试范点上,您都能看到我们的镇干部起着共产党人先锋模范的作用,从“三清三改”着手,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硬化村庄道路,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改造自来水工程,方便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带头创新,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奔小康。泥巴裹满了裤腿,汗水湿透了衣背,对他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建设我们美丽的新农村,建设我们可爱的新全南,才是大家共同的心愿,追求的目标。

一个人在一件事上坚持原则并不是件难事,难的是始终如一的坚持,共产党员保持一份气节,一份忠诚是多么的不容易,而这,不正是我们党员干部最为宝贵的情操吗?

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是每个镇干部坚持的宗旨,带头为家庭困难户,捐钱捐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与群众心连心,对群众讲真话,得信于民,做群众的知心人,为了宣传落实国家的法律政策,为了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无论是山路崎岖,还是道路泥泞,他们都挨家挨户,耐心细致的做好服务工作,在这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他们光辉的足迹,无悔的人生。

在我的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的镇干部,他们舍小家,为大家,长期扎根农村工作,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走在群众中,干在群众前,享受在群众后,这样的党员怎能不让我深深地为他们感动,怎能不让我深深体会到一名共产党员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这样的党员又怎能不时时激励着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一切投入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这一伟大的事业中去呢?

追寻范文篇4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追寻的脚步

当最早的一批播火者升起第一面以镰刀、铁锤为标志的鲜红党旗时,文秘部落集结在这面庄严旗帜下的共产党员便开始了救国、建国、强国的漫长征程。在战乱、贫穷、落后的旧中国里,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复兴的灿烂曙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壮大,成就了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情,我们的祖祖辈辈才有了一柄铁锤能砸开所有的锁链,才有了一把银镰能聚拢遍地的收成。无数的共产党员以坚贞不渝的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前赴后继,不仅赢得了华夏儿女的由衷信赖,而且激发起全世界无产阶级为实现解放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当时间的脚步将我们带入21世纪,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我们带来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掀起了一朵朵让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浪花,浪花中闪烁的是共产党人的聪明才智,浪花中中国人民笑逐颜开,经济的腾飞给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充实。

今天,我们眼前的世界呈现了各种各样的缤纷和嘈杂;我们的内心世界面对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和冲击;我们曾一度坚信和执著追求的目标在经受着各种价值观的挑战。

作为出生在新中国的这一代青年人,我们无法真实地感受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赤诚,也无法体会解放前后的新旧中国那鲜明的对比,但这是否就决定了我们这一代将永远无法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了呢?对此,我的回答是:不!

是的,在和平年代,在经济发展的时代,在带领中国人民奔小康,引领中国走向强国之路的今天,我们的每一名共产党员,更要站在时代的前头,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精心呵护这种先进性,保持这种先进性。

先进性教育对我们广大党员来说是一种教育,一种告诫。“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共产党员加强自身的修养,根本上就是要加强党性的锻炼,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要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对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始终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标准,全面总结着自己的思想,工作和作风,胸怀全局,心系群众,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善于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在人民群众中起到凝聚,引导作用。

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我们经常会被他们那在平凡的身影背后散发出的,共产党所特有的魅力而折服,而感动。

在我们**镇人民政府,就有这样一些共产党员,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工作,他们时时刻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以自己的行动默默的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他们是那么的平凡,可是为我们全南的建设做出的贡献是不平凡的!

正值,全南各乡镇掀起“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的热潮,走在各个试范点上,您都能看到我们的镇干部起着共产党人先锋模范的作用,从“三清三改”着手,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硬化村庄道路,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改造自来水工程,方便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带头创新,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奔小康。泥巴裹满了裤腿,汗水湿透了衣背,对他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建设我们美丽的新农村,建设我们可爱的新全南,才是大家共同的心愿,追求的目标。

一个人在一件事上坚持原则并不是件难事,难的是始终如一的坚持,共产党员保持一份气节,一份忠诚是多么的不容易,而这,不正是我们党员干部最为宝贵的情操吗?

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是每个镇干部坚持的宗旨,带头为家庭困难户,捐钱捐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与群众心连心,对群众讲真话,得信于民,做群众的知心人,为了宣传落实国家的法律政策,为了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无论是山路崎岖,还是道路泥泞,他们都挨家挨户,耐心细致的做好服务工作,在这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他们光辉的足迹,无悔的人生。

在我的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的镇干部,他们舍小家,为大家,长期扎根农村工作,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走在群众中,干在群众前,享受在群众后,这样的党员怎能不让我深深地为他们感动,怎能不让我深深体会到一名共产党员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这样的党员又怎能不时时激励着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一切投入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这一伟大的事业中去呢?

追寻范文篇5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追寻的脚步。

总能看到同事们聚精会神的审阅案卷,每当我走进我公诉科的办公室。或是为出庭公诉做着认真的准备。曾经这样和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我不在办公室阅卷,那我就在看守所问人,如果我不在看守所问人,那我就在法院开庭。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却充分体现了公诉工作的繁忙。而为此付出辛勤工作的检察官却从来没有想过从中得到些什么。甚至有的嫌疑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向他伸出了诱惑之手,但都被他拒绝了每次他都会在心中重复着同一句话:党员,做的都是应该做的任何损害党和国家利益的事情,坚决不会做的

集结在这面庄严旗帜下的共产党员便开始了救国、建国、强国的漫长征程。战乱、贫弱、落后的旧中国中,使中国人民看到民族复兴的灿烂曙光。正如一位诗人赞颂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壮大,成就了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情,当最早的一批播火者升起第一面以镰刀、铁锤为标志的鲜红党旗时。祖祖辈辈呵才有了一柄铁锤能砸开所有的锁链,才有了一把银镰能聚拢遍地的收成。无数的共产党员以坚贞不渝的忠诚、坚定不移的追求,前赴后继,不仅赢得了华夏儿女的由衷信赖,而且激发起全世界无产阶级为实现解放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这个崭新的时代里,当时间的脚步将我带入21世纪。祖国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下,已经走上了繁荣昌盛的强国大道。

眼前的世界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缤纷和嘈杂;内心世界面对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和冲击;曾一度坚信和执著追求的目标在经受着各种价值观的挑战。今天。

无法去真实地感受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赤诚,作为出生在新中国的这一代中国人。也无法体会解放前后的新旧中国那鲜明的对比。但这是否就决定了这一代人将永远无法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了呢?对此,回答是不!

经济发展的时代,和平年代。带领中国人民奔向小康、引领中国走向强国之梦的今天,每一名共产党员,依然站在时代的潮头。

内心深处,身边。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经常会被他那在平凡的身影背后散发出的共产党员所特有的魅力而折服,而感动。

数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工作,时时刻刻牢记“主检为公,执法为民”检察宗旨,以自己的行动默默的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那么的平凡,可是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检察院公诉科,就有这样一些共产党员。

一个人在一件事上坚持原则并不算是很难的事,难的是始终如一地坚持,尤其是在面对大家都需要的东西时,保持一份气节,一份忠诚,是多么的不容易。而这,不正是共产党员的最为宝贵的情操吗?不正是检察官站在维护国家利益的最前方的真实写照吗?

曾记得为了核实案件的证据,他们步行数十里走过泥泞的山路;为了查证一个嫌疑人的真实年龄,一次又一次翻山越岭走家串户的调查取证。有一次找受害人了解情况时天下起了大雨,湍急的河水挡住了汽车,但是为了保护受害人的权益,我们公诉科的两位检察官卷起裤管踏着泥泞步行十几里找到了受害人,受害人感动地说:下这么大的雨,为了我的这点事,真是为难你们了。虽然雨水淋透了他们的衣裳,双脚沾满了黄泥,鞋子走坏了。但是谈起这件事时他们笑了笑说:“苦是苦了点,可是只要能将罪犯绳之以法,心里也就踏实了”。

在我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检察官,他们为了工作,舍小家,顾大家,他们为了将自己的工作做好,有的默默无闻,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公诉工作,有的积劳成疾,落下了一身的毛病。但是他们仍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审查每一起案件。

在出庭公诉许某某抢劫、敲诈勒索、寻衅滋事一案时公诉人追加了许某某的抢劫犯罪,为此许某某多次语言威胁公诉人,还给她写恐吓信,扬言出狱后报复,可是她们丝毫没有畏惧,在法庭上慷慨陈词,使许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样的党员怎能不让我深深地为他们感动,怎能不让我深深体会到一名共产党员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这样的党员又怎能不时时激励着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一切投入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这一伟大的事业中去呢?

追寻范文篇6

一、现代性:从西方到中国的理论旅行

现代性作为西方思想文化场域中标示时间的概念,其形容词“现代的”(modernus)可追溯至公元五世纪末古罗马帝国向基督教世界的过渡时期,意指“刚刚的,最近,现在”。①其与“古代的”(antique)只构成生存样态的差异,而没有包含时间进步的意义。直至西方中世纪晚期沙特尔教堂的彩绘画以及贝尔纳所言“我们如栖在巨人肩头的侏儒”表明,现代性已经在古今对比的意义上包含了一定的时间进步含义。②就文化意义上而言,西方文艺复兴,尤其是启蒙运动,才确认现代性时间的直线进步观念。在古代社会中,时间观念主要是以循环的时间观念为基准。随着西方近代社会科技等物质文明的日益进步,此种循环的时间观念被打破。直线进步的时间观念代替了圆形循环的时间观念。在此意义上而言,现代性是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标志性事件为依归,以进步、启蒙、理性等大叙事为其思想特征的时间性概念。与此同时,西方近代审美领域出于对此种现代性的反动,不断出现质疑和批判。卢梭所谓“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就完全变坏了”。③席勒则强调,应该通过游戏性的审美来弥补人类感性与理性的分裂,走出人类的异化状态而成全人之为人的完整性。④种种的审美现代性方案,力图以审美的方式反抗工具理性,通过审美乌托邦来抗拒现代性线性进步的时间意识。现代性因此而出现了分裂,即海德格尔所说的“协调一致基础上的彼此不合”。⑤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分裂,赋予现代性丰富的内涵。一方面,西方世界自启蒙运动以来视进步为公理,认为“现代”就意味着不断的进步;另一方面,浪漫主义否思此种进步的现代观,歌颂自然的乡愁与神秘的异域所表现的审美迷魅,批判现代性理性的压抑与规训。就西方思想视域而言,现代性主要成为时间性概念。而就西方世界的近现代文学图景而言,亦表现出此种现代性的时间性特征。虽然西方近现代文学也重视空间体验,但从16、17世纪近代文学到18、19世纪现代文学直至20世纪中期以后后现代主义文学历史,西方近现代文学不断转向内在,通过对外在世界日益进步的压抑下主体内在精神状态变化的细腻书写,更为重视主体在西方空间场域的时间体验,尤其是对时间飞逝、个体存在的内在省视与体悟。而现代性作为指向前进的时间意识,不断趋向未来。鲍曼用“流动性”来形容现代性,⑥马克思从“瓦解传统”的意义上声言“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他说:“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关系都烟消云散了……”⑦现代性流动性的特质使其在全球播散之中,由西方的时间概念主要转变为中国文化场域的空间概念。此种时间性概念的空间化表明,中国并非完全臣服,而是不断地抵抗与重写西方现代性。因为就知识论意义上而言,中西文化具有背景性差异,以现代性理论来阐释中国文化时,面临着语境误植的风险,故而中国有必要将现代性空间化。

二、中国现代文学书写的地域性

不同于西方现代性注重时间的进步意义,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出空间性特点。此种空间性特征突出表现在中国现代文学书写的地域性方面。中国文化本具有地域性的特点,谭其骧指出:“把中国文化看成一种亘古不变且广被于全国的以儒学为核心的文化,而忽视了中国文化既有的时代差异,又有其地区差异,这对于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当然极为不利。”⑧此种文化地域性特点深深影响中国文学传统。无论是以《诗经》与《楚辞》为代表的北方文学与南方文学的地域差别,还是以诗歌与山歌为代表的庙堂文学与民间文学的文体差异,这既是中国文学发展不平衡的证明,又是中国历史与文化多样性与丰富性的体现。此种文学书写的地域性遭遇近代中国与西方相遇的“三千年未有之巨变”,并未成为文学历史的“陈迹”退出中国文学场域,而是在经历中国传统时间观念断裂之后,以其独特的空间特征与魅力反抗着西方现代性的时间观念。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近现代世界范围内虽然西方文化处于强势地位,但是就同时代的中国文化场域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却始终扮演着主要的角色。中国文化的发展不会受制于单一的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本位文化将会以各种方式参与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之中,不断改变西方文化的性质及其作用,“这是一个空间位置的问题,一个文化场域的问题”。⑨自近代中国被动地卷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发现了有别于自身的“他者”———西方世界,致使其空间观念迥异于传统中国的“天朝中心”观,出现了“革命”性的裂变,此种“空间观念”刺激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在被西方时间观念压抑的空间场域中体验自身的独特性。而因当时中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差异性,中国并非为均质化、一体性的单一实体,而是融“主体性”与“复合性”于一身的多族群国家,中国地区之间的不同,不但涉及资源以及潜力的差异,而且还表现在发展阶段以及性质方面,⑩致使中国近现代作家所承受的“地气”不同,他们的空间体验亦因地理格局以及生活体验的差异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诸如沈从文想象的湘西世界,赵树理演绎的山西故事,李劼人讲述的成都往事,等等,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地域性书写的证明。以沈从文而言,在其精心营构的湘西文学图景中,无论是先秦屈原瑰丽幽夐的楚骚,还是湘西僻壤粗野豪放的民歌,他都秉承“拿来主义”的精神,精彩形象地将其付诸于笔端。如此其将普实克所说的史诗与抒情的边界打破,瑏瑡以此抒情性的美典为淆乱纷扰的现实历史赋予了迷魅。此种心向自然的抒情性书写,不但是为守护湘西这方属于他的精神世界版图,而且更是以此“有情”书写来抵抗当时入侵的西方现代性的冰冷风暴,表现出中国文学自身的抒情现代性。以“山药蛋派”的代表赵树理而言,其秉承和发扬“汲取民间文学养分,重视民间文艺传统”的山西地域性文学精神,取材抗战大时代中山西人民斗争和生活的事例,走出了一条文艺大众化、通俗化的道路。赵树理曾指出中国文艺的双重传统,一为代表“五四”胜利后进步知识分子的新文艺传统,一为被边缘化的民间文艺传统。他强调民间文艺传统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不应被压抑、被忽视,自觉地在理论层面为民间传统辩护。瑏瑢而在具体的创作层面,他一方面学习并借鉴民间文艺传统,如评书、曲艺、秧歌、小调等民间文艺形式,创作出《李有才板话》等作品;一方面深入群众中间,取材于身边人民群众抗战与生活的故事以及他们喜用的通俗语言,创作出《小二黑结婚》等作品。如此,赵树理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解放区人民群众斗争与生活的丰富性,成为“延安文艺精神”的实践性代表。如是种种,中国现代作家因地域文化、生活体验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其文学书写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此种文学书写的地域性特征不仅表明乡土中国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而且体现出中国现代文学遭遇西方现代性挑战时不断“寻根”的冲动,“‘寻根’即是对‘现代性’作出的反拨、反应”。在此意义上,中国现代文学正是通过将现代性体验空间化,反抗而非认同西方现代性的时间性,表现出中国文学自身的现代性特征。

三、中国现代文学时间体验的空间性

追寻范文篇7

一、实现美国梦中的文化身份建构

美国梦一直是华裔作家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大都描写华裔在追逐美国梦的过程中如何从华裔转变为真正的美国人,拥有真正的“美国性”是大多数华裔的渴望。“美国人”这一概念“不仅使生长在美利坚合众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也使这片土地之外的人民困惑不已”[1]。不同族裔由于其所处文化母基因的不同,对美国梦的阐释也不同。美国人对美国梦的阐释为开发自我、实现自我,而华裔由于受到母体文化的影响则把美国梦阐释为在多大程度上对家庭、国家做出了贡献。因此,不同的文化阐释就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身份建构观,不同的建构观就决定了其在文化适应期如何处理由于文化冲突所带来的心理冲突。任碧莲的《典型美国佬》就以描述主人公拉尔夫?张的美国梦来实现文化身份建构。“通过描绘主人公对美国梦的盲目追寻到传统价值观的失落到再觉醒,作家表现了新一代移民在美国这片大陆上重新寻找并定位自我身份、重新调整价值观念的过程。”[2]主人公张一峰怀着美好的梦想,成为一个工程学博士,然后学成回国。在这种美国梦中融汇着浓厚的中国文化精神。但在实现美国梦的过程中,他遭受了巨大的文化冲击,美国的生活渐渐地改变着他那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他逐渐被美国文化同化,也不断地对自己的文化身份进行重建。每一次文化身份建构都是对族裔身份的超越,但在无意识中总会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如主人公在每次受挫后,总是不自觉地想起一些中国典故,如东山再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并用这些成语和典故来激励自己。“这样,这些经典的语句无论是在美国读者或是中国读者的头脑中都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仿佛读者也身临其境地在主人公的双重语言、双重文化和双重思想的旅程中前进。”[3]但随着梦想的改变,拉尔夫开始用西方式的精神来鼓励自己,比如他放弃大学职位后,办公桌上放满了《成为你自己的老板》、《赚大钱》等书,他还把葛洛夫所总结的成功三部曲“去祈祷、去联想、去实现”视为成功的至理名言。同时他对葛洛夫的挥霍无度崇拜到迷信的地步,坚信敢冒险是男人的信条。在其后追寻美国梦的过程中,金钱的诱惑使他从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转变为一个投机商人,所有传统中国学者的德行都被其抛到九霄云外。美国梦的诱惑使他的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转折,传统的中国价值观被其抛弃,他甚至内化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固定化偏见“有钱,就是一切;没钱,就是中国人”。可见其自我心理认同和信心的增长日益美国化。但在其美国梦遭受巨大挫折之时,“只有在梦想幻灭时,他们才感觉到家庭的重要”[4]。“对于拉尔夫而言,只有重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在这夹缝中的位置,才能走出失落的低谷,重新建构幸福的生活。盲目地模仿主流社会的一切观念和思想,而摒弃自身文化价值中的精华,是注定会碰壁的。”[5]这则暗示了“在多元的文化景观中,不同民族与文化身份的人应该‘互为主体’,以便破除偏见,反省自我,丰富自我,从批评战场走向建设性途径”[6]。对华裔而言,在美国这片新大陆上不但要重新寻找并定位自我身份,进行文化身份建构,而且这种建构必须是在不断的冲突和交融中进行动态的平衡式的多层次建构。也即是通过对美国梦的追寻,主人公加深了对典型的美国人文化身份的认识以及对本民族潜在的文化基因和其隐蔽的文化历史达到一种新认识:“在塑造文化身份中的作用,认为文化身份既是一种存在,又是一种变化,它在联系中存在着差异,而在差异中又伴随着连续性持续的存在。”

二、双重身份和族裔身份建构之矛盾

华裔在进行文化身份建构时,常常面临着一种否定:对自己的族裔身份采取文化疏离的方法来否定自我,试图清空头脑中固有的文化母基因;对自己的族裔身份进行否定,崇拜美国,渴望成为美国人,为自己的族裔身份而感到深深地自卑,渴望在美国的大熔炉中被同化。如谭恩美在其小说《喜福会》中就生动地描绘了四个女儿否定自我族裔身份,试图融入美国主流文化的经历。她们一方面自我歧视,一方面对有相同族裔身份的团体进行歧视。但是当她们面对美国主流社会的歧视和偏见之时,她们则处于两难的矛盾境地、边缘化境地,只能在两种文化之间痛苦挣扎。如任碧莲在《典型的美国人》中描写了华裔第二代努力融美国教育和中国传统于一体的挣扎情形。拉尔夫张、海伦和丽莎接受了他们所鄙夷的美国价值观和文化,他们所面对的文化双重性以及心理上的骚动不安。作品超越了单纯的族裔描写,解释了族裔人群在面对两种文化、两种语言间的成对张力冲突。因此作家笔下的华裔美国人既不是美国人,也不是中国人;既不是本土居民,也不是外来移民。他们始终处于一种新旧世界之间的矛盾冲突之中。而在《应许之地的梦娜》中作者又把这种矛盾的双重性延伸到多重性的深层矛盾,如拉尔夫的女儿梦娜皈依犹太教。一方面他们要跨越两种文化,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现实,正视自己的族裔文化。在三方合力的作用下,主人公经历着文化心理冲突的煎熬。不论是作品中的主人公还是华裔作家,他们必须把历史和现状协调起来,把两种文化进行杂糅,平衡好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开启一条超越自身族裔文化、居住国文化的新道路。正如杜波依斯在《黑人的灵魂》所认为的美国黑人与美国人的身份冲突中,既将美国身份意识内化,同时又透过它来辨认自己的黑人身份,捕捉非洲文化的旧影残疾。“他既是美国人,又是非洲人。统一黑人身体内存在两个灵魂,两种思想,两股相互冲突的力量,两种矛盾的理想”[8]。这一说法同样也适合于华裔。这两种相互冲突的思想和力量形成了华裔美国文学的独特特点:“一个有着矛盾情结的文化身份和将自己和谐融入美国文化的困难形成了作品在美国神话中别具一格的特征”[9]。这一矛盾情结是指文化身份建构的双重性,是超越民族学的文化继承的双重性和族裔影子映照下所构成的建构张力。由矛盾情结所形成的文化建构张力在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突显为美国华裔作家作品中所描绘的文化冲突,如谭恩美、任碧莲和黄玉雪等作家。他们在创作中一方面要凸破狭隘地描写族裔生活经历的写作压力,成为一个能超越族裔主题的作家;另一方面,还要凸显作为本族裔群体在文化身份建构时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因此,文本写作中所体现的文化身份建构不断地在分离、冲突、张力、矛盾等形式下,以显在的方式呈现出来。小说里不断地把两种文化的不同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进行比较,但又对这种比较感到失望,最终得不到一个明确的观点,找不到真正的自我,而她又不断地寻找自我,试图建构一个确定的文化身份,减少跨文化生活中的心理焦虑感和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其文化身份的建构具有一种双重性和矛盾性,这种双重性体现为华裔的美国生活遭遇了中国情结。新崛起的美国华裔作家努力在文本表达中撒播这种双重性,如任碧莲在《地道的美国人》中,试图把第二代华裔的中国传统和美国教育进行融合。文本中的地道美国人既不是美国人,也不是中国人;既不是本土居民,也不是外来移民。他们的文化身份建构必须超越族裔身份,却又通过族裔影子返照自我,将族裔性投射到文化身份建构中,特别是自己的族裔被压抑和否认时,被压抑和否认的族裔自我变成了疯狂的确是一种自尊的反抗。

三、身份新追寻中的新建构

身份新追寻是指在自我转变、现代生活的新模式下的追寻。在族裔范畴下,所进行的文化碰撞、交融、相互适应与同化,同时这一追寻还具有典型的美国风格,如任碧莲的小说《地道的美国人》中的梦娜对不同族裔文化身份差异的困惑。梦娜试图融犹太文化、美国文化、中国文化于一体,但其在各种文化的困惑中,在族裔内外的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中,体验到新的文化冲击,并试图在新的追寻中建构新的文化身份。这一新建构在《应许之地的梦娜》中得到了全新的探寻与诠释。在美国多元文化的冲突中,散居族裔犹如散播的种子,在新的土壤中发生自我转型和自我变异。梦娜一方面对美国文化进行自我肯定,逐渐适应美国的社会文化环境,自信恰如美国人;另一方面,梦娜还超越了中国文化中的自谦内涵,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与文化认同,并以此来颠覆美国华裔的套式形象观念。其身份不是单一的文化身份建构,而是在不同社会、文化、宗教背景下的身份改变和建构。按照海德格尔的存在观,存在是特定时间内的存在,是时间维度之内的存在,是为我们的存在,“存在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人的存在对自身存在的意义以及自身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理解之中”[10]。在这种情况下,严格意义上的明确的自我文化身份建构则是不可能的。华裔的文化身份建构和其所生存的周围世界的关系密不可分,这种关系可分为华裔后代与自己先辈的关系、华裔的文化背景同其所生存处境的文化背景之关系。这些关系一直处于不断的矛盾变化之中。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国,个人身份的追寻比自我建构更为重要。

追寻范文篇8

红楼两道铁门旁挂着两面当时的革命旗帜,从外部我们可以看到正中的那座红色的标志性建筑“红楼”,如此之景,一片肃穆油然而生,突暗的天色更添森严之感。进红楼里面参观之前需领票,好一个漫长的队伍,队伍的长度并没有使游人的数量有丝毫减少,反而更有增加的趋势,看来政府的“票免费”政策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因为游人对革命时代的浓浓兴致呢?怀着对革命以及革命人物的崇敬之情我们一行人终于如愿进入红楼内部参观,红楼内部无意继承了革命时期的气息,安静异常,游人们也没有多少高声交谈,在这个寒冷的冬日下午让人稍微能让人心暖的便是这个革命圣地居然就在眼前、触手可及,心中难免稍有激动,但也一时难以宣泄恐怕惊扰了长眠于此地的英魂。

绕过正中的标志建筑,我与几个同学走进旁边的参观室,里面很长,有许多相片以及各种历史文物展示于此。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那些一张张陌生又熟悉的照片了,这一张张照片是历史的见证者,它掀起历史尘封的记忆,让我们有幸窥见那个时代的故事。那一段历史是辛酸的,但它不是毫无用处的,至少它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一部分的国民,至少它推动了我国的前进的步伐。也正是那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掀起了一个时代的高潮,紧接武昌起义而来的便是有孙中山同志领导的辛亥革命,现在想起,这该是一个怎样令人热血沸腾的时代啊!随意抬起头来,便看到一幅头像,模糊的头像加上我并不丰富的历史知识让我无法知道此人是谁,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头像的大致模样,虽刻画的稍许简约,但透过那张坚毅的脸庞以及那双不大的眼睛的摄人目光让头像本身丝毫不减夺人的气势,陡然一见,让我们仿若见到一位革命者正屹立在风中指挥着革命战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根据那少有的历史资料,我们了解到红楼是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原系清朝政府修建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公元1910年建成。在这里,1911年十月十日,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成功的发动了武昌起义。翌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义声所播,全国响应,从而结束了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我们永远也无法再见到当年的情形了,令人庆幸的是我们的祖国成功的在那一次的革命推动下加快了成立的步伐。

看完这些挂在墙上的历史痕迹,随着人流我们踏进了军政大楼——也就是正中的那栋大楼。地面很整洁,木质的地板他起来带着沉闷的声响,里面挂的是老式的吊灯,可以想象那是孙中山先生与众人一起在昏暗的灯光下讨论着整个作战计划,可以想见,当年,多少一份份情报从这里进入,同时又有多少指令从这里传到全国各地,那时,我们的民族都是在一起的。内部布置据介绍是保留着当年的样子,透出军人的一贯严谨的气质。军人永远是最值得尊敬的。

追寻范文篇9

“先进性在身边”演讲稿--追寻的脚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追寻的脚步。

当最早的一批播火者升起第一面以镰刀、铁锤为标志的鲜红党旗时,集结在这面庄严旗帜下的共产党员便开始了救国、建国、强国的漫长征程。在战乱、贫弱、落后的旧中国中,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复兴的灿烂曙光。原创:正如一位诗人赞颂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壮大,成就了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情,我们的祖祖辈辈呵才有了一柄铁锤能砸开所有的锁链,才有了一把银镰能聚拢遍地的收成。无数的共产党员以坚贞不渝的忠诚、坚定不移的追求,前赴后继,不仅赢得了华夏儿女的由衷信赖,而且激发起全世界无产阶级为实现解放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当时间的脚步将我们带入世纪,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我们的祖国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下,已经走上了繁荣昌盛的强国大道。

今天,我们眼前的世界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缤纷和嘈杂;我们的内心世界面对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和冲击;我们曾一度坚信和执著追求的目标在经受着各种价值观的挑战。

作为出生在新中国的这一代中国人,我们无法去真实地感受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赤诚,也无法体会解放前后的新旧中国那鲜明的对比。但这是否就决定了,我们这一代人将永远无法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了呢?对此,我的回答是:不

是的,在和平年代,在经济发展的时代,在带领中国人民奔向小康、引领中国走向强国之梦的今天,我们的每一名共产党员,依然站在了时代的潮头。

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我们经常会被他们那在平凡的身影背后散发出的,共产党员所特有的魅力而折服,而感动。

在我们检察院公诉科,就有这样一些共产党员,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工作,他们时时刻刻牢记“主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检察宗旨,以自己的行动默默的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他们是那么的平凡,可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每当我走进我们公诉科的办公室,总能看到同事们聚精会神的审阅案卷,或是在为出庭公诉做着认真的准备。我们曾经这样和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我不在办公室阅卷,那我就在看守所问人,如果我不在看守所问人,那我就在法院开庭。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却充分体现了我们公诉工作的繁忙。而为此付出辛勤工作的检察官却从来没有想过从中得到些什么。甚至有的嫌疑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向他们伸出了诱惑之手,但都被他们拒绝了。每次他们都会在心中重复着同一句话:“我是党员,我做的都是我应该做的,任何损害党和国家利益的事情,我是坚决不会做的。”

一个人在一件事上坚持原则并不算是很难的事,难的是始终如一地坚持,尤其是在面对大家都需要的东西时,保持一份气节,一份忠诚,是多么的不容易。而这,不正是共产党员的最为宝贵的情操吗?不正是检察官站在维护国家利益的最前方的真实写照吗?

曾记得为了核实案件的证据,他们步行数十里走过泥泞的山路;为了查证一个嫌疑人的真实年龄,一次又一次翻山越岭走家串户的调查取证。有一次找受害人了解情况时天下起了大雨,湍急的河水挡住了汽车,但是为了保护受害人的权益,我们公诉科的两位检察官卷起裤管踏着泥泞步行十几里找到了受害人,受害人感动地说:下这么大的雨,为了我的这点事,真是为难你们了。虽然雨水淋透了他们的衣裳,双脚沾满了黄泥,鞋子走坏了。但是谈起这件事时他们笑了笑说:“苦是苦了点,可是只要能将罪犯绳之以法,心里也就踏实了”。

在我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检察官,他们为了工作,舍小家,顾大家,他们为了将自己的工作做好,有的默默无闻,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公诉工作,有的积劳成疾,落下了一身的毛病。原创:但是他们仍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审查每一起案件。

在出庭公诉许某某抢劫、敲诈勒索、寻衅滋事一案时公诉人追加了许某某的抢劫犯罪,为此许某某多次语言威胁公诉人,还给她写恐吓信,扬言出狱后报复,可是她们丝毫没有畏惧,在法庭上慷慨陈词,使许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样的党员怎能不让我深深地为他们感动,怎能不让我深深体会到一名共产党员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这样的党员又怎能不时时激励着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一切投入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这一伟大的事业中去呢?

追寻范文篇10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

2.知道能量概念的形成过程。

3.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了解势能和动能的决定因素。

4.知道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且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感知事物本身存在的规律。

2.学生列举生活中物理现象,进一步体会守恒的基础性、普遍性、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并能依据守恒的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追寻守恒量,建立能量概念的过程。

教学难点:追寻守恒量,建立能量概念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能量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紧密相连的。能量守恒定律发现告诉我们,尽管物质世界千变万化,但这种变化不是没有规律的,基本的规律就是守恒定律。也就是说:—切运动变化无论属于什么运动形式,反映什么样的物质特性,都要满足守恒定律。这一节课我们从一个较高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

教师:“机械能守恒”这个大家并不陌生,请同学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

教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阅读教材,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守恒?

2.教材中说:在牛顿之前,伽利略的斜面理想实验已经显现了能量及其守恒的思想,这个实验中什么是不变的?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很多种,老师注意引导。

教师:演示斜面实验.

让学生观察,当小球沿

斜面从入高处由静止滚下时,小球的高度不断减少,而速度不断增大,这说明小球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减少,而由于运动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增大。

当小球从斜面底沿另一个斜面向上滚时,小球的位置不断升高,而速度不断减小,说明小球凭借位置而具有的物理量不断增加,由于运动而具有的物理量逐渐减少。

教师:如果斜面是光滑的,当小球到达

斜面的h高度时,速度为零,小球好像“记得”自己起始的高度。

教师: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进一步强化,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

教师:根据示例,请学生自己再举出生活中的事例?

游乐园中的海盗船,如果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船在摇摆时都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这说明,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理想化后,确实存在着某一物理量是不变的。

【板书设计】

一、能量: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以上这一事实说成是“有某一量是守恒的”,并且把这个量叫做能量或能。

二、势能:当伽利略把小球从桌面提高到起始点的高度时,他赋予小球一种形式的能量,我们称它为势能。

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

三、动能:当伽利略释放小球后,小球开始运动,获得速度,当它到达斜面的底部时,已经处于桌面的平面上。以前由于它在桌面上方的某一高度而具有的势能,现在已经消失。但是,小球获得了运动。这个事实可以理解为,势能并未丢失,而是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我们称它为动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教师:上述事实中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四、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能量保持不变。

教师:请同学们再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并思考各种形式的能有转化过程中总量是否保持不变?

【课堂小结】

1.能量:“有某一量是守恒的”,这个量叫做能量或能。

2.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