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20:40:24

转换范文篇1

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6年多了。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转换政府职能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从改革时间和力度来看,无疑,政治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有其规律性,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来看,是先有资本主义经济的充分发展,然后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与原有的政治体制发生尖锐矛盾时,政治体制改革才被提到日程上来。从我国改革过程来看,也是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践证明,这种改革战略是符合国情的,更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如何通过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道路。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机构改革比较大的有过三次:1983年、1988年、1993年。这几次改革在当时的条件下难度是很大的,可以说成效甚微,出现了改革———精简———膨胀的局面,尤其是转换政府职能的力度不大。政府职能不转换必然在改革———精简———膨胀的怪圈中恶性循环。这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改革之初从根本上说是在计划经济的总框架内进行渐进式调整,政府机构或政府职能对经济发展的阻力还不大,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政府与企业矛盾还不尖锐。虽然企业与政府存在着一些矛盾,但企业还离不开政府,因此政治体制改革的态势不强劲。其二,理论上还没成熟,理论上处于探索阶段,对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规律性认识还不足。我们中央党校在80年代中期成立了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所,并办了一个刊物,后来有所变动,但研究没有停止。现在时机成熟了,需要我们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加大研究和改革的力度。其三,政府需要有权威,但由于长期受计划体制的影响,政府难以放权,按新体制要求,该管的未能管好,不该管的管起来不放,这实质上是政府职能错位。1993年改革力度大一些,主要是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推动,但这次改革也没有从根本上转换政府职能。由于体制转轨过程中,权责关系暂不规范,以致在一些领域政府权力无限大,责任可以无限小,加之受利益驱动导致了一些腐败现象的出现。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的全面推进,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政府与企业的协调性问题成了最紧迫的课题,特别是一些领域的政府官员、企业领导与人民群众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于是有了十五大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和九届人大通过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以及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机构和人事体制的改革。这说明了两点,一是政治体制改革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也就是说,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二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有其规律性,可以说是各国改革的共同规律。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通过改革来很好地解决个问题,使两种体制改革协调起来。

二、转换政府职能的原则

转换政府职能,必须有几条原则,讨论起来才能形成共识。第一条原则,转换政府职能要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一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二要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亡党亡国的一个根本教训就是改革受“新思维”的误导,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政治体制改革也好,转换政府职能也好,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原则。邓小平讲我们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搞西方的三权分立,不能搞多党制。第二条原则,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这是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的一个重要内容。政治体制改革是上层建筑的改革,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改革、调整的目的是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发展经济。如果达不到这一点,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或转换政府职能就是失败的。第三条原则,我们改革必须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拥护,要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归根到底,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人民群众理解和拥护了,才能参与和支持改革,我们的改革才有群众基础,才能顺利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扩民主,转换政府职能的实质就是要消除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这也是小平同志讲的改革要符合人民的利益。第四条原则,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稳定是改革的前提,政治稳定了,社会安定了,没有其它干扰,上下齐心协力,才能搞好改革。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根本不可能进行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很复杂,很敏感的问题,搞不好会出乱子,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第五条原则,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整个改革以及改革的全过程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一个根本原则。因此转换政府职能的过程和政府新职能的确立,要充分体现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体现党的监督和领导。决不能以转换政府职能为名削弱或损害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不仅要体现在路线上、思想上,而且要体现在组织上,要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转换政府职能的条件和要求

条件主要有两个:一要解决政企分开。二要解决党政分开。也就是说对下要解决政企分开的问题,对上要解决党政分开的问题。政企分开已经讲了好多年,理论界也作了很多探讨,我想这个问题主要解决政府从作为直接投资者和直接经营管理企业这个地位撤出来。企业自己管自己的事情,全权全责地把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搞好;政府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具体说,政府要为经济发展提供三种环境:一个是市场环境,政府要为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另一个是市场体系,政府要通过宏观政策的引导,推进改革的深化,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使企业的生产要素与经营活动,都能在市场条件下有效运行;再一个是市场规则,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市场规则。当然政府还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才、技术环境。党政分开。小平同志多次讲过政治体制改革要解决党政分开。我认为党政分开主要是党委要主动理顺党政职能,不要以党代政,党委不要直接干预政府的日常工作。执政党主要是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促进社会主义发展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并采取措施监督和保证方针政策的贯彻实行。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政府则要遵循党的路线、方针,认真履行职责。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政府职能的转换方能到位。转换政府职能的要求,主要是中央提出的精简高效。精简首先是简政,其次是减机构,然后减人,这样以最必要的人办最必需的事,才能达到高效。前几次出现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问题主要是没有简政。政府职能没改变,而且有扩大趋势。这次是简政减机构减人,抓住了要害。机构多,人多必然是没事找事,结果为下边造成危害。精简是高效的基础,也是结果。高效,我想主要是减少环节,办事质量高速度快,服务周到。精简高效有个中间环节,中间环节就是克服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危害很大,机构精减了如果仍然是官僚主义,精减了也不能高效。克服官僚主义党委要作两方面的事情。首先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各级党委根据中央的精神也可以制定符合本地的政策,这样可以规范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从政策和制度上防止官僚主义。第二是组织建设。着重作好培养、选拔、监督干部的工作,严格组织纪律,健全决策和办事程序,从根本上铲除官僚主义的产生。

四、转换政府职能的措施和途径

转换范文篇2

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6年多了。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转换政府职能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从改革时间和力度来看,无疑,政治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有其规律性,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来看,是先有资本主义经济的充分发展,然后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与原有的政治体制发生尖锐矛盾时,政治体制改革才被提到日程上来。从我国改革过程来看,也是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践证明,这种改革战略是符合国情的,更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如何通过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道路。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机构改革比较大的有过三次:1983年、1988年、1993年。这几次改革在当时的条件下难度是很大的,可以说成效甚微,出现了改革———精简———膨胀的局面,尤其是转换政府职能的力度不大。政府职能不转换必然在改革———精简———膨胀的怪圈中恶性循环。这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改革之初从根本上说是在计划经济的总框架内进行渐进式调整,政府机构或政府职能对经济发展的阻力还不大,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政府与企业矛盾还不尖锐。虽然企业与政府存在着一些矛盾,但企业还离不开政府,因此政治体制改革的态势不强劲。其二,理论上还没成熟,理论上处于探索阶段,对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规律性认识还不足。我们中央党校在80年代中期成立了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所,并办了一个刊物,后来有所变动,但研究没有停止。现在时机成熟了,需要我们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加大研究和改革的力度。其三,政府需要有权威,但由于长期受计划体制的影响,政府难以放权,按新体制要求,该管的未能管好,不该管的管起来不放,这实质上是政府职能错位。1993年改革力度大一些,主要是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推动,但这次改革也没有从根本上转换政府职能。由于体制转轨过程中,权责关系暂不规范,以致在一些领域政府权力无限大,责任可以无限小,加之受利益驱动导致了一些腐败现象的出现。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的全面推进,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政府与企业的协调性问题成了最紧迫的课题,特别是一些领域的政府官员、企业领导与人民群众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于是有了十五大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和九届人大通过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以及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机构和人事体制的改革。这说明了两点,一是政治体制改革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也就是说,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二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有其规律性,可以说是各国改革的共同规律。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通过改革来很好地解决个问题,使两种体制改革协调起来。

二、转换政府职能的原则

转换政府职能,必须有几条原则,讨论起来才能形成共识。第一条原则,转换政府职能要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一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二要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亡党亡国的一个根本教训就是改革受“新思维”的误导,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政治体制改革也好,转换政府职能也好,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原则。邓小平讲我们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搞西方的三权分立,不能搞多党制。第二条原则,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这是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的一个重要内容。政治体制改革是上层建筑的改革,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改革、调整的目的是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发展经济。如果达不到这一点,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或转换政府职能就是失败的。第三条原则,我们改革必须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拥护,要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归根到底,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人民群众理解和拥护了,才能参与和支持改革,我们的改革才有群众基础,才能顺利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扩民主,转换政府职能的实质就是要消除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这也是小平同志讲的改革要符合人民的利益。第四条原则,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稳定是改革的前提,政治稳定了,社会安定了,没有其它干扰,上下齐心协力,才能搞好改革。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根本不可能进行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很复杂,很敏感的问题,搞不好会出乱子,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第五条原则,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整个改革以及改革的全过程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一个根本原则。因此转换政府职能的过程和政府新职能的确立,要充分体现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体现党的监督和领导。决不能以转换政府职能为名削弱或损害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不仅要体现在路线上、思想上,而且要体现在组织上,要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

三、转换政府职能的条件和要求

条件主要有两个:一要解决政企分开。二要解决党政分开。也就是说对下要解决政企分开的问题,对上要解决党政分开的问题。政企分开已经讲了好多年,理论界也作了很多探讨,我想这个问题主要解决政府从作为直接投资者和直接经营管理企业这个地位撤出来。企业自己管自己的事情,全权全责地把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搞好;政府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具体说,政府要为经济发展提供三种环境:一个是市场环境,政府要为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另一个是市场体系,政府要通过宏观政策的引导,推进改革的深化,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使企业的生产要素与经营活动,都能在市场条件下有效运行;再一个是市场规则,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市场规则。当然政府还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才、技术环境。党政分开。小平同志多次讲过政治体制改革要解决党政分开。我认为党政分开主要是党委要主动理顺党政职能,不要以党代政,党委不要直接干预政府的日常工作。执政党主要是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促进社会主义发展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并采取措施监督和保证方针政策的贯彻实行。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政府则要遵循党的路线、方针,认真履行职责。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政府职能的转换方能到位。转换政府职能的要求,主要是中央提出的精简高效。精简首先是简政,其次是减机构,然后减人,这样以最必要的人办最必需的事,才能达到高效。前几次出现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问题主要是没有简政。政府职能没改变,而且有扩大趋势。这次是简政减机构减人,抓住了要害。机构多,人多必然是没事找事,结果为下边造成危害。精简是高效的基础,也是结果。高效,我想主要是减少环节,办事质量高速度快,服务周到。精简高效有个中间环节,中间环节就是克服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危害很大,机构精减了如果仍然是官僚主义,精减了也不能高效。克服官僚主义党委要作两方面的事情。首先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各级党委根据中央的精神也可以制定符合本地的政策,这样可以规范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从政策和制度上防止官僚主义。第二是组织建设。着重作好培养、选拔、监督干部的工作,严格组织纪律,健全决策和办事程序,从根本上铲除官僚主义的产生。

四、转换政府职能的措施和途径

转换范文篇3

据新浪科技讯2006年11月18日消息,龙芯处理器的英文名称已定为“Loongson”,产品今后在业界将以Loongson品牌推广,而在学术界会继续使用Godson。Loong为中文“龙”的音译,先前龙芯的英文名称Godson曾被国人根据发音亲切地称为“狗剩”。[1]

Godson英文原义为“教子”,延伸为上帝之子、龙的传人之意;Loong为中文“龙”的音译。中国的龙与西方的Dragon在来源、神性、意蕴、功能等方面多有不同,中国龙取象广博,形态神奇,主要象征和谐、正义与吉祥;西方的Dragon取象窄狭,外貌丑陋,主要代表魔怪、邪恶与祸祟。

可见,中华文化里的龙和西方文化中的dragon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和喻义,由此我们处理此类文化意象词语的翻译时必须注意目标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又要兼顾原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中华文化里有关龙的词语还有“望子成龙”,“卧虎藏龙”,“四小龙”等等,龙在汉语里几乎无处不在,我们自称为龙的传人,是因为中国龙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是随着各民族的融合而逐步增加各氏族图腾的因素,吸取了氏族图腾动物形象中最神奇的部分而完成,它具有鹿、蛇、虎、鹰、鲤等动物的特征,由此逐渐发展为带有幻想的集合图腾,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奉的、延续时间最长的图腾神。[2]因此,“望子成龙”常常被翻译成“tolongtoseeone’ssonbecomeadragon”[3],电影《卧虎藏龙》的英文名为“CrouchingTiger,HiddenDragon”,而“亚洲四小龙”却通常译为“thefourAsiantigers”。[4]诸如此类有关中国龙的英译,均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龙的形象进行了转换,也就是说译者在翻译中遇到了文化缺损这一难题而作出的策略。

本文以中国龙的英译为切入点,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分析翻译中的文化缺损和形象转换,并提出对翻译中文化不等值现象的处理策略。

2.归化,异化与文化缺损

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是由各自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积淀而形成的。英汉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因此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内涵就必然有差异。即使是在同一种文化下,也会出现不同的亚文化,所以说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但是这种差异也包含着相似性,也并不排除完全重合的情况,否则翻译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说不同民族在文化上是“绝对歧异,相对相似”。正因为中国的龙和西方的dragon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所以最初的翻译者就把两者基本等同起来,比如,中国龙取蛇身,而dragon在西方其实就是大蛇serpent,这是其一;其二,两者均为虚幻神化之物。然而究其文化根源,正如本文开篇所述,两者在本质上实乃截然不同。因此,在翻译这类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时,我们就必须慎之又慎,在归化异化等翻译手法中寻求最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所谓归化,即归化翻译法(domesticatingtranslation)是指抓住原文语用意义,从目的语中选取与原文语用意义相同的表达来翻译。而异化,也就是异化翻译法(foreignizingtranslation)则是保留原文的表达结构和表达方法,甚至包括形象,将异国文化的表现法介绍到目的语中转换方法。[5]例如,将“望子成龙”译成“tohopeone’schildrenwillhaveabrightfuture”或者“tolongtoseeone’ssonbecomeadragon”,前者采用的就是“归化”(Domestication),后者就属于“异化”(Foreignization)。而将“tokilltwobirdswithonestone”译成“一箭双雕”是为“归化”,译成“一石二鸟”就是“异化”。

一般说来,归化翻译法侧重目标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实质上是将原语文本纳入到目标语文化体系框架下进行转换,最大限度地打破文本的地域性,使得译文容易为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接收。然而,“归化”是将一种文化中的独特成分转化为另一种文化中人们所熟悉的内容,表面上避免了文化冲突,实现了文化的交流,实际上这样就往往造成了对原语文化的损害,从而不利于文化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因为不同文化拥有的共核非常小,那么文化间的空缺和不对称(包括相似部分)就占主体地位,所以译者在翻译中就不可避免的经常使用“异化”。虽然异化翻译法可能会由于文化上的空缺导致暂时的不可理解或难于接受,但是从长久的角度来看,交流和融合是迟早的。例如,汉语中的一些词语随着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力度的增加而逐渐融合到其他的语言之中,成为它们的“外来语”。如英语中的tea茶、kowtow磕头、kungfu功夫、papertiger纸老虎、CultureRevolution。而随着我国的不断对外开放,汉语中也接纳了很多英语的表达方式,如:拷贝copy、因特网internet、迷你裙miniskirt。各种表达方式的输入和输出,丰富了各国的语言和文化,加快了语言文化的渗透与融合。3.形象转换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民族在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上都各不相同,因此许多事物的形象在不同的语言中就有差异。例如英语中的“asstrongasahorse”就是用马来代表身体强壮的形象,而汉语里相对应的就是“身壮如牛”。既然英汉两种语言中事物的形象存在差异,那么在英汉互译时就要处理好形象的保留与转换。有的可以直接引进,以保留异国情调;有的却要适当归化,即进行形象转换,以免译文读者产生误会或不适当的联想;有的只能干脆放弃形象,代之以释义。这样做当然是不得已,因为两种语言的差异太大,又没有相应的形象可以转换,如果勉强为之,往往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

翻译中的形象转换大致有以下几种:

3.1形象相同,喻义一致

尽管汉民族和英语民族在思维方式、语言体系、价值观念等方面相去甚远,但由于人类有许多共同的生活经历,尤其是有共同的认知系统和感受,加之伴随着人类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因而英语民族和汉民族之间在文化上就存在许多共性,即文化共核,表现在比喻方面就有诸多重合之处(culturaloverlaps)。如:crocodiletears(鳄鱼的眼泪),sourgrapes(酸葡萄),ostrichpolicy(鸵鸟政策),火上浇油(pouroilonfire),loseface(丢脸)。众多诸如此类的词语已经为英汉民族所接受并通用,因为许多事物令人产生的联想和喻义是一致的。

3.2形象转换,喻义等同

正如前文所述,英汉两种民族在语言和文化上是“绝对歧异,相对相似”,且“个性”多于“共性”,所以两种语言均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形象联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目标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译者在翻译时往往采用归化的手法,在目标语文化里找到喻义对应甚至等同的形象。如astimidasahare,中文里一般译成“胆小如鼠”,以“鼠”代“兔”。这是因为在西方人心目中,兔子是胆小鬼的代名词;而在中国文化里,兔子代表的是迅捷机敏。类似的例子还有:“cryupwindandsellvinegar(挂羊头,卖狗肉),fishintheair(水中捞月),remainadeadletter(石沉大海)等等。此外,对于亚洲四小龙的英译也争议颇多,我国译者曾经通常译作“fourAsiantigers”(转换形象,归化翻译法),而有的学着则认为应该就直接译作“fourAsiandragons”[6],虽然中国龙与西方dragon差异甚大,但伴随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西方人士已基本上认识到了两者在本质上的差异并渐渐普及,此有哈佛大学教授EzraF.Vogel所著、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TheFourLittleDragons一书为证。[7]当然对于本文开篇所举龙芯一例,在学术界继续使用其最初英译“Godson”就避免了使用dragon,这一点在商标翻译和品牌推广上原本无可厚非,但国人根据Godson谐音成“狗剩”,显然就有损其在国内市场的开拓,何况中华文化里就没有God,从而就有了下文中的Loongson。

3.3音译意译,音义俱存

以上的形象转换,是狭义意义上的替代,原文和译文中的形象都比较具体的物象。然而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的丰富多彩,原文中有的形象要么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要么隐喻含义很深,在目标语文化中均无法找到对应物,这时就不得不使用音译,或者意译,或者音译意译结合,以求达到交流的目的。例如当初miniskirt刚刚流行的时候,中国根本就没有此类事物,只好部分音译部分意译地翻译成“迷你裙”,此译一出,音义兼备,大受欢迎。如今minicab(迷你轿车)、minicassette(迷你盒式录音机)、MINIAC(迷你计算机、最小型自动计算机)等微型事物越来越多。同样地,如今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处理器的英文更名为“Loongson”果然令国人耳目一新,龙芯——Loongson,似乎只是外国人拼读其拼音;实际上,它还内含着龙的儿子之意“thesonofLoong”,甚至是龙的传人之意。

转换范文篇4

文章摘要分析

文章摘要的分析是检视一篇文章的主题、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较为便捷的途径。但韦茨的《理论在美学中的地位》这篇文章发表时没有摘要,在通读全文之后,笔者试图给这篇文章编辑这样的中文摘要:“艺术这一概念的使用标准不断变化,引起了对艺术概念的讨论,这构成了整个美学史研究的重点。本文认为不能给艺术下一个本质性的定义,而是应关注对艺术的理解在美学中的地位。我们要问的并不是‘艺术是什么?’,而是‘艺术是属于哪一种类的概念?’。艺术本质的问题就像游戏本质的问题一样,‘艺术,应该是个开放的概念。美学家的首要任务是说明艺术的概念而不是给艺术这个概念下定义。”可以看到,对艺术定义的关注是韦茨研究的出发点,尽管他分析了之前所有答案并认为它们都不能令人满意,但他的目的却在于通过转换问题来发现,艺术虽不可定义,但是要关注之前的理论怎么如此定义艺术,它们代表了我们是如何认知和欣赏艺术的。与陆正兰和赵毅衡的《艺术不是什么》一文比较发现,这两篇文章的前半部分比较相似,都是不满意于前面的艺术定义,但《艺术不是什么》一文提出了将“体制—历史论”与以韦茨为代表的“开放概念”相结合的思路,并在否定式分析中实现了问题的转换,即从“艺术是什么?”到“艺术不是什么?”的提问,用“否定式定义”来批判当今文化中的“泛艺术化”现象。韦茨的文章结构为四部分,⑦但事实上,文章的主体是以两个问题,即“问题的转换”为线索展开的。第一部分的阐释围绕着“艺术是什么?”展开,第二部分韦茨提出应该问“艺术是怎样的一种概念?”,从而判断并解释艺术并非封闭性的概念。美学家的首要任务是说明艺术的概念,而不是给这个概念下定义。而在陆正兰、赵毅衡的文章中,问题转换出现在“开放概念”和“体制—历史论”的结合上面。此后文章提出了将三个“非艺术”的特征,用以对“泛艺术化现象”进行批判。可以看出,在对艺术定义的总结和问题的转化方面,这两篇文章的思路和方法有相似性,然而他们试图解决的问题和批判的对象则有所不同。⑧

问题转换的契机

在韦茨的这篇文章中,问题的转换来自于韦茨认为“艺术是什么?”,这一问题即意味着“此路不通”。韦茨认为,之前艺术的定义都是在试图寻找所谓的“艺术的本质”,或艺术的“充分和必要属性”。然而,韦茨在第二段就反问道,“在为艺术寻找定义和设定一系列必要和充分属性的意义上,这样的美学理论是可能的吗?如果没有其他的办法,美学的发展就应该在这里给自己一个停下来反思的机会。因为,尽管有很多理论出现,但我们现在却似乎并没比柏拉图时代更近一步靠近我们的目标。每个时代、每个艺术运动、每个艺术哲学家都试图一次又一次通过新理论、理论改造或至少通过批判其他理论来阐明真艺术。”可以说,韦茨对所有之前艺术定义的理论的批驳离不开其反本质主义的观点。他正是借助这一武器对形式主义、感情主义、直觉主义、有机主义和唯意志论等艺术理论进行批驳,从而在他的文中终结了“艺术是什么?”这一问题,提出了“艺术是怎样一种概念?”并最终给出了艺术开放概念的答案。所以,在韦茨这篇文章中“艺术是什么?”这一问题得以转换的契机,是对之前艺术定义理论的批判。类似的,在《艺术不是什么》一文中,两位作者通过“艺术难以定义”的评价直接给出了“此路不通”的答案。文章认为,美学在当代哲学中的地位下降,很大程度上原因在于艺术成了难以定义之物,并引用了“语言转向”的主要推动者维特根斯坦的名言,“对于不可言说之物,应保持沉默”。文章认为,这不可言说之物,艺术即是其中之一。尽管不可言说,文章作者还是力图归纳总结了之前的艺术定义理论,并成为提出“艺术不是什么?”论述的契机。因此,本文将分析重点放在两篇文章如何归纳前人的艺术观点,并试图梳理他们的分析和批判路径。四、艺术定义理论的归纳两篇文章问题得以转换的契机,其实都来自对之前美学理论中艺术定义的归纳。韦茨的文章在归纳中批驳的成分较多,且往往借助这些理论之间的差异相互攻击。《艺术不是什么》一文在归纳中偏向梳理和比较,但两者都试图指出之前的答案不能令人满意。在韦茨的文章中,明确提出前人的艺术定义都试图找出艺术的本质,试图找出艺术的充分必要属性。其后,作者分别考察了形式主义、感情主义、直觉主义、有机主义和唯意志论的艺术理论,认为其关于艺术定义之错误在于寻找本质。而从逻辑上来说,为艺术下本质性定义是徒劳的。

转换范文篇5

壹、前言

由於科技日新月异,印刷已由传统印刷走向数位印刷。在数位化的过程中,影像的资料一直有档案过大的问题,占用记忆体过多,使资料在传输上、处理上都相当的费时,现今个人拥有TrueColor的视讯卡、24-bit的全彩印表机与扫描器已不再是天方夜谭了,而使用者对影像图形的要求,不仅要色彩繁多、真实自然,更要搭配多媒体或动画。但是相对的高画质视觉享受,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大量的储存空间,使用者往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体积庞大的图档占掉硬碟、磁带和光碟片的空间;美丽的图档在亲朋好友之间互通有无,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用网路传个640X480TrueColor图形得花3分多钟,常使人哈欠连连,大家不禁心生疑虑,难道图档不能压缩得更小些吗?如此报业在传版时也可更快速。所以一种好的压缩格式是不可或缺的,可以使影像所占的记忆体更小、更容易处理。但是目前市场上所用的压缩模式,在压缩的比率上并不理想,失去压缩的意义。不然就是压缩比例过大而造成影像失真,即使数学家与资讯理论学者日以继夜,卯尽全力地为lossless编码法找出更快速、更精彩的演算法,都无可避免一个尴尬的事实:压缩率还是不够好。再说用来印刷的话就造成影像模糊不清,或是影像出现锯齿状的现象。皆会造成印刷输出的问题。影像压缩技术是否真的穷途末路?请相信人类解决难题的潜力是无限的。既然旧有编码法不够管用,山不转路转,科学家便将注意力移转到WAVELET转换法,结果不但发现了满意的解答,还开拓出一条光明的坦途。小波分析是近几年来才发展出来的数学理论。小波分析,无论是作为数学理论的连续小波变换,还是作为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离散小波变换,仍有许多可被研究的地方,它是近几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小波分析是傅利叶(Fourier)分析的重要发展,他保留了傅氏理论的优点,又能克服其不足之处。可达到完全不失真,压缩的比率也令人可以接受。由於其数学理论早在1960年代中叶就有人提出了,而到现在才有人将其应用於实际上,其理论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而其实际运用也属刚起步,其後续发展可说是不可限量。故研究的动机便由此而生。

贰、WAVELET的历史起源

WAVELET源起於JosephFourier的热力学公式。傅利叶方程式在十九世纪初期由JosephFourier(1768-1830)所提出,为现代信号分析奠定了基础。在十九到二十世纪的基础数学研究领域也占了极重要的地位。Fourier提出了任一方程式,甚至是画出不连续图形的方程式,都可以有一单纯的分析式来表示。小波分析是近几年来才发展出来的数学理论为傅利叶方程式的延伸。

小波分析方法的提出可追溯到1910年Haar提出的小波规范正交基。其後1984年,法国地球物理学J.Morlet在分析地震波的局部性质时,发现传统的傅利叶转换,难以达到其要求,因此引进小波概念於信号分析中,对信号进行分解。随後理论物理学家A.Grossman对Morlet的这种信号根据一个确定函数的伸缩,平移系{a-1/2Ψ[(x-b)/a];a,b?R,a≠0}展开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为小波分析的形成开了先河。

1986年,Y.Meyer建构出具有一定衰减性的光滑函数Ψj,k(x),其二进制伸缩与平移系{Ψj,k(x)=√2jΨ(2jx-k);j,k?Z}构成L2(R)的规范正交基。1987年,Mallat巧妙的将多分辨分析的思想引入到小波分析中,建构了小波函数的构造及信号按小波转换的分解及重构。1988年Daubechies建构了具有正交性(Orthonormal)及紧支集(CompactlySupported);及只有在一有限区域中是非零的小波,如此,小波分析的系统理论得到了初步建立。

三、WAVELET影像压缩简介及基础理论介绍

一、WAVELET的压缩概念

WAVELET架在三个主要的基础理论之上,分别是阶层式边码(pyramidcoding)、滤波器组理论(filterbanktheory)、以及次旁带编码(subbandcoding),可以说wavelettransform统合了此三项技术。小波转换能将各种交织在一起的不同频率组成的信号,分解成不相同频率的信号,因此能有效的应用於编码、解码、检测边缘、压缩数据,及将非线性问题线性化。良好的分析局部的时间区域与频率区域的信号,弥补傅利叶转换中的缺失,也因此小波转换被誉为数学显微镜。

WAVELET并不会保留所有的原始资料,而是选择性的保留了必要的部份,以便经由数学公式推算出其原始资料,可能不是非常完整,但是可以非常接近原始资料。至於影像中什度要保留,什麽要舍弃,端看能量的大小储存(跟波长与频率有关)。以较少的资料代替原来的资料,达到压缩资料的目的,这种经由取舍资料而达到压缩目地的作法,是近代数位影像编码技术的一项突破。即是WAVELET的概念引入编码技术中。

WAVELET转换在数位影像转换技术上算是新秀,然而在太空科技早已行之有年,像探测卫星和哈柏望远镜传输影像回地球,和医学上的光纤影像,早就开始用WAVELET的原理压缩/还原影像资料,而且有压缩率极佳与原影重现的效果。

以往lossless的编码法只着重压缩演算法的表现,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一丝不漏的送去压缩,所以还原回来的资料和原始资料分毫无差,但是此种压缩法的压缩率不佳。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转换成利於编码的资料型态,控制解码後影像的品质,选择适当的编码法,而且还在撷取图形资料时,先帮资料「减肥」。如此才是WAVELET编码法主要的观念。

二、影像压缩过程

原始图形资料→色彩模式转换→DCT转换→量化器→编码器→编码结束

三、编码的基本要素有三点

(一)一种压缩/还原的转换可表现在影像上的。

(二)其转换的系数是可以量化的。

(三)其量化的系数是可以用函数编码的。

四、现有WAVELET影像压缩工具主要的部份

(一)WaveletTransform(WAVELET转换):将图形均衡的分割成任何大小,最少压缩二分之一。

(二)Filters(滤镜):这部份包含WaveletTransform,和一些着名的压缩方法。

(三)Quantizers(量化器):包含两种格式的量化,一种是平均量化,一种是内插量化,对编码的架构有一定的影响。

(四)EntropyCoding(熵编码器):有两种格式,一种是使其减少,一种为内插。

(五)ArithmeticCoder(数学公式):这是建立在AlistairMoffat''''slineartimecodinghistogram的基础上。

(六)BitAllocation(资料分布):这个过程是用整除法有效率的分配任何一种量化。

肆、WAVELET影像压缩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在其结构上加强完备性。

二、修改程式,使其可以处理不同模式比率的影像。

三、支援更多的色彩。可以处理RGB的色彩,像是YIQ、HUV的色彩定义都可以分别的处理。

四、加强运算的能力,使其可支援更多的影像格式。

五、使用WAVELET转换藉由消除高频率资料增加速率。

六、增加多种的WAVELET。如:离散、零元树等。

七、修改其数学编码器,使资料能在数学公式和电脑的位元之间转换。

八、增加8X8格的DCT模式,使其能做JPEG的压缩。

九、增加8X8格的DCT模式,使其能重叠。

十、增加trelliscoding。

十一、增加零元树。

现今已有由中研院委托国内学术单位研究,也有不少的研究所的硕士。国外更是如火如荼的展开研究。相信实际应用於实务上的日子指日可待。

伍、影像压缩研究的方向

1.输入装置如何捕捉真实的影像而将其数位化。

2.如何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转换成利於编码的资料型态。

3.如何控制解码影像的品质。

4.如何选择适当的编码法。

5.人的视觉系统对影像的反应机制。

小波分析,无论是作为数学理论的连续小波变换,还是作为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离散小波变换,仍有许多可被研究的地方,它是近几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小波分析是傅利叶(Fourier)分析的重要发展,他保留了傅氏理论的优点,又能克服其不足之处。

陆、在印刷输出的应用

WAVELET影像压缩格式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作为印刷输出还嫌太早。但是後续发展潜力无穷,尤其在网路出版方面,其利用价值更高,WAVELET的出现就犹如当时的JPEG出现,在影像的领域中掀起一股旋风,但是WAVELET却有JPEG没有的优点,JPEG乃是失真压缩,且解码後复原程度有限,能在网路应用,乃是由於电脑的解析度并不需要太高,就可辨识其图形。而印刷所需的解析度却需一定的程度。WAVELET虽然也是失真压缩,但是解码後却可以还原资料到几乎完整还原,如此的压缩才有存在的价值。

有一点必须要提出的就是,并不是只要资料还原就可以用在印刷上,还需要有解读其档案的RIP,才能用於数位印刷上。等到WAVELET的应用成熟,再发展其适用的RIP,又是一段时间以後的事了。

在网路出版上已经有浏览器可以外挂读取WAVELET档案的软体了,不过还是测试版,可是以後会在网路上大量使用,应该是未来的趋势。对於网路出版应该是一阵不小的冲击。

图像压缩的好处是在於资料传输快速,减少网路的使用费用,增加企业的利润,由於传版的时间减少,也使印刷品在当地印刷的可能性增高,减少运费,减少开支,提高时效性,创造新的商机。

柒、结论

WAVELET的理论并不是相当完备,但是据现有的研究报告显现,到普及应用的阶段,还有一段距离。但小波分析在信号处理、影像处理、量子物理及非线性科学领域上,均有其应用价值。国内已有正式论文研究此一压缩模式。但有许多名词尚未有正式的翻译,各自有各自的翻译,故研究起来倍感辛苦。但相信不久即会有正式的定名出现。这也显示国内的研究速度,远落在外国的後面,国外已成立不少相关的网站,国内仅有少数的相关论文。如此一来国内要使这种压缩模式普及还有的等。正式使用於印刷业更是要相当时间。不过对於网路出版仍是有相当大的契机,国内仍是可以朝这一方面发展的。站在一个使用其成果的角度,印刷业界也许并不需要去了解其高深的数理理论。但是在运用上,为了要使用方便,和预估其发展趋势,影像压缩的基本概念却不能没有。本篇文章单纯的介绍其中的一种影像压缩模式,目的在为了使後进者有一参考的依据,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此一模式会成为主流,到时才不会手足无措。

参考文献:

1.GeoffDavis,1997,WaveletImageCompressionConstructionKit,。

2.张维谷.小宇宙工作室,初版1994,影像档宝典.WINDOWS实作(上),峰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3.张维谷.小宇宙工作室,初版1994,影像档宝典.WINDOWS实作(下),峰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4.施威铭研究室,1994,PC影像处理技术(二)图档压缩续篇,旗标出版有限公司。

5.卢永成,民八十七年,使用小波转换及其在影像与视讯编码之应用,私立中原大学电机工程学系硕士学位论文。

6.江俊明,民八十六年,小波分析简介,私立淡江大学物理学系硕士论文。

7.曾泓瑜、陈曜州,民八十三年,最新数位讯号处理技术(语音、影像处理实务),全欣资讯图书。

附录:

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阶层式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阶层式影像传送及渐进式影像传送

目前网路最常用的静态影像压缩模式为JPEG格式或是GIF格式等。但是利用这些格式编码完成的影像,其资料量是不变的,其接受端必须完整地接受所有的资料量後才可以显示出编码端所传送的完整影像。这个现象最常发生在利用网路连结WWW网站时,我们常常都是先接收到文字後,其网页上的图形才,慢慢的一小部份一小部份显示出来,有时网路严重塞车,图形只显示一点点後就要再等非常久的时间才再有一点点显示出来,甚至可能断线了,使得使用者完全不知道在接收什麽图案的图形,无形中造成网路资源的浪费。此缺点之改善,可以使用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来完成。

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允许不同规格之显示装置或解码器可以从同一编码器中获得符合其要求之讯号,如此不需要对於不同的解码器设计不同的编码器配合利用之,进而增加了其应用的范围,及减低了所架设系统的复杂度,也可以节省更多的设备费用。利用Shapiro所提出的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技术来设计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时,其编码的效果不是很好。主要的原因是,利用(EZW)技术所设计的编码器是根据影像的全解析度来加以编码的,这使得拥有不同解析度与码率要求的解码器,无法同时分享由编码器所送出来的位元流。虽然可以利用同时播放(Simulcast)技术来加以克服之,但是该技术对於同一影像以不同解析度独立编码时,将使得共同的低通次频带(LowpassSubband)被重复的编码与传送,而产生了相当高的累赘(Redundancy)。

基於上述情况,有人将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技术加以修改之,完成了一个新式的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该技术为阶层式嵌入的零元树小波转换(LayeredEmbeddedZerotreeWavelet,简称LEZW技术。这个技术使我们所设计出来的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可以在编码传送前预先指定图层数目、每层影像的解析度与码率。

LEZW技术是将EZW技术中的连续近似量化(SAQ)加以延伸应用之,而EZW传统的做法是将SAQ应用於全部的小波转换系数上。然而在LEZW技术中,从基层(BaseLayer)开始SAQ一次仅用於一个图层(Layer)的编码,直到最高阶析度的图层为止。当编码的那一图层码率利用完时,即表示该图层编码完毕可以再往下一图层编码之。为了改善LEZW的效率,在较低图层的SAQ结果应用於较高图层的SAQ过程中,基於这种编码的程序,LEZW演算法则可以在每一图层平均码率的限制下,重建出不同解析度的影像。因此,LEZW非常适合用於设计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公务员之家有”版权所

LEZW技术也可以应用於渐进式传送,对於一个渐进式影像传送系统而言,控制其解析度将可以改善重建影像的视觉品质。而常用的渐进式传送方法有使用向量量化器或零元树资料结构编码演算法则。但是向量量化器需要较大的记忆体及对与传送中的错误敏威,而利用EZW技术所设计的渐进式影像传送系统,可以改善这些缺点,所以享有较好的效能。但是它也有缺点就是,应用於渐进式传送时是根据全解析度来做编码及传送,因此在低码率的限制之下时,若用全解析度来显示影像将使得影像模糊不清。所以在低码率传送时的影像以较低的解析度来显示时,则可以使影像的清晰度有所改善。

转换范文篇6

无论是反转还是持续形态,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都可视为一种力量的凝聚,形态完成之时可视为支点,而后市的运动幅度或量度幅度则是释放已凝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反转形态的方向不会改变,即便充当持续形态也不例外,如头肩整理,由于持续形态出现在一段趋势运动之后,方向多与原趋势反向,且两者夹角一般会略小于度,但不管哪种形态,分析时都离不开对时间、波幅或落差和成交量的分析,即三者就是形态分析的基本要素。

二、一种形态组成另类形态的一部分

持续形态充当反转形态的一部分,如三角形在圆形、头肩和双底等反转形态中,往往表现为突破前的蓄势整理,或突破后不久的整固;反转形态充当持续形态的一部分,如圆形经常充当双顶(底)、三角形等突破前的最后一次局部反转。

三、形态出现重要的变异

绝大多数都会存在一些变数,如原水股份年月日突放巨量上攻,短短个交易日内最大涨幅超过,之后一路缩量下调,其中最初构成下降楔形的外壳,但运行时间偏长,“毛刺儿”将形态变异为下降通道。而处于超强状态时,上升楔形也会充当中继形态,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且上破后多加速上行不意味着最后的上涨,如南山实业近期的走势。

转换范文篇7

关键词: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价值

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bond)是一种公司债券,其投资者有权在规定期限内将其转换成确定数量的发债公司的普通股票。

由于可转换债券具有的债权性、股权性和期权性三种特征,使得其定价一直是国内外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针对可转换债券的定价问题,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工作涉及定价原理,定价模型,数值算法和实证研究等各个方面。本文在此仅对几类常用的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一、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概述

可转换债券的价格与标的股票价格、公司价值、利率、信用风险及外汇风险等基础变量有关,可转换债券的定价过程实质就是构造函数关系的过程。按照定价的精确程度,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可分为简单定价模型和精确定价模型。

1、可转换债券简单定价模型

可转换债券简单定价模型是将可转换债券的价格定义为债券价值B和期权价值C的简单加总。

可转换债券简单定价模型可分为组合模型和Margrabe定价模型两类,它们对纯债券价值B的计算方式是相同的,区别仅在于可转换债券赋予投资者的期权价值C的计算上。

简单定价模型中的符号定义如下:T为可转换债券的到期日;N为可转换债券面值;S为标的股票价格;X为转股价格;为标的股价波动率;为纯债券价值的波动率;为股票连续混合分红收益;为债券连续混合票息;k为转换比率;r为无风险利率;为信用利差。

(1)组合模型

同理,纯债券的价值仍可由式(1.1)得到,这样采用Margrabe模型计算得到的可转换债券的价格为。

2、可转换债券精确定价模型

可转换债券精确定价模型的构建思路是:利用无套利方法推导出可转换价值的控制方程;结合边界条件,采用数值方法为控制方程求解。

可转换债券精确定价模型可分为单因素和双因素定价模型,二者区别在于控制方程中基础变量的数目不同。

可转换债券精确定价模型的假设前提有:①市场是无摩擦的(无交易费用,交易连续,借贷与卖空无限制);②短期利率为己知常数;③股票连续分红;④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

(1)单因素定价模型

在每个时间点,投资者都面临四种可能:继续持有、转换成股票、回售、被强制赎回。理性投资者总是希望最大化其所持有的可转换债券价值。

可转换债券定价控制方程的求解一般利用数值方法,有二项式方法和有限差分方法。文章对数值方法的原理和过程不做详细的介绍。

(2)双因素定价模型

双因素定价模型将可转换债券视为两个基础变量——股票价格S和随机利率r上的衍生资产。

二、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分析

1、简单定价模型的特点

可转换债券简单定价模型计算相对简单,对参数的精确性的要求不高,在对可转换债券进行大致估价时,这类定价方法比较适用。

由于可转换债券中隐含的期权条款远较普通期权、认购权证复杂,使得可转换债券简单定价模型可能存在价格高估现象,其局限性表现如下:

第一,把可转换债券价值人为地分割成一个纯债券加上一个转股欧式期权导致忽略了嵌入期权的存在。同时,可转换债券还可在某个或多个时间点上以一个或多个不同的价格回售(赎回)给发行者(投资者),这点在模型中也无法体现。

第二,可转换债券赋予发行者一个美式赎回权,使其在股价超过转股价130-150%后,发行者会赎回可转换债券以达到强制转股的目的,此举无疑会在股价较高时明显减低转股期权的价值,但模型也未对此予以考虑。

第三,可转换债券简单定价模型中的转股权是按欧式期权计算价值的,但可转换债券中隐含的转股权是美式期权,投资者在禁转期结束以后,可在任何时刻转股。如果股息率高于票面利率,则美式期权的价值就会明显高于欧式期权。

第四,“向下修正条款”允许在股价低于初始转股价达一定幅度,如80%时,自动将转股价向下修正,以此增加可转换债券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在股价相对较低时,有无此项条款对可转换债券有极大影响。对此点,模型也未考虑。

第五,可转换债券进行简单分解计算估值带来的问题在于如果可转换债券一旦被转股,其所含有的普通债券所附利息并不能完全被支付,即实际的债券价值将有所降低。

在简单定价模型中,组合模型因其简单易于操作,在对可转换债券进行大致估价时,其应用范围要大于Margrabe模型。Margrabe模型从某种程度上比组合模型先进,该模型中加入债券的随机行为,特别是考虑了股票和债券两种过程的相关性,使得定价结果要较组合模型精确一些。但对纯债券的价值运动而言,无法将所观测到的利率的均值回复特性考虑到模型中,这样服从几何布朗运动对于纯债券价值运动不是一个很吻合的假设。

总之,上述局限使可转换债券的简单定价

模型定价可能存在高估现象。因此可转换债券

简单定价模型只能是一个大致的参考结果。

2、精确定价模型的特点

由于可转换债券的权利是有机复合的,只有在统一的框架中讨论其定价问题才会得到比较精确的定价结果。

Ingersoll(1977)将可转换债券视为基于公司价值上的衍生产品,通过适当的边界条件,考虑可转换债券转股可能性,建立了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但其对公司价值以及其波动率等参数难以估计。McConnell和Schwartz(1986)以股价为标的变量,提出了一个零息票、可转换、可赎回、可回售的可转换债券精确定价模型,即目前市场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

可转换债券的精确定价模型也并非完美。首先,模型没有考虑股本扩张带来的股权稀释效应。其次,模型假定转股期权的执行价格为常量,而转换价格受向下修正条款的影响随时可能变动。再次,在具体对赎回条款和回售款隐含期权估值中,由于对规定中“连续若干个交易日收盘价高于(低于)转股价的一定比例”的期权启动条件,在实际估值时采用了只考虑一个节点收盘价的处理方法,对期权的执行条件有所放松,使期权价值有所高估。最后,对于规定“若首次不施赎回则当年将不行使赎回权”弱化舍弃,也使得期权执行权限放宽,也使期权价值被高估。

可转换债券具有固定收入债券和权益资本两方面的特性,因此影响可转换债券价值最直接的因素是利率和股票价格。单因素定价模型将利率视为常量。Brennez和Schwartz(1980)首次提出了双因素定价模型,即同时考虑股价和利率的影响。双因素定价模型的引入增加定价结果的精确性,但同时也增加了定价过程的复杂性。

三、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存在的问题

由于可转换债券结构、标的资产定价以及证券市场交易的复杂性,使得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仍需要不断的完善。具体来说,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可转换债券的最优策略高度依赖于市场环境和投资者偏好,很难从数学上精确刻画。第二,确定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必须考虑违约风险,而违约风险恰恰就是发债公司拥有的一个卖权。第三,可转换债券中的所谓“期权部分”与股票期权还是有区别。如股票期权不存在股权稀释问题;如股票期权执行时交付执行价格,可转换债券的转换权执行时归还公司债券;另外股票期权执行价格为常量,而可转换债券的执行价格要根据条款调整。因此,用期权定价的方式来处理只能是近似。第四,可转换债券的结构非常复杂,现在又出现了“适身定做”的趋势(如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这些条款的变化直接影响可转换债券交易策略。

上述难点使得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定价结果才能更为精确,投资者才能更为准确地认识可转换债券的价值,获取更大收益。

参考文献

转换范文篇8

由於在现今资讯流通普遍的社会中,影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影像的数位化是必然的趋势。然而在数位化过的影像所占的资料量又相当庞大,在传输与处理上皆有所不便。将资料压缩是最好的方法。如今有一新的模式,在压缩率及还原度皆有不错的表现,为其尚未有一标准的格式,故在应用上尚未普及。但在不久的未来,其潜力不可限量。而影像之於印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故以此篇文章介绍小波(WAVELET)转换的历史渊源。小波转换的基础原理。现今的发展对印刷业界的冲击。影像压缩的未来的发展。

壹、前言

由於科技日新月异,印刷已由传统印刷走向数位印刷。在数位化的过程中,影像的资料一直有档案过大的问题,占用记忆体过多,使资料在传输上、处理上都相当的费时,现今个人拥有TrueColor的视讯卡、24-bit的全彩印表机与扫描器已不再是天方夜谭了,而使用者对影像图形的要求,不仅要色彩繁多、真实自然,更要搭配多媒体或动画。但是相对的高画质视觉享受,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大量的储存空间,使用者往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体积庞大的图档占掉硬碟、磁带和光碟片的空间;美丽的图档在亲朋好友之间互通有无,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用网路传个640X480TrueColor图形得花3分多钟,常使人哈欠连连,大家不禁心生疑虑,难道图档不能压缩得更小些吗?如此报业在传版时也可更快速。所以一种好的压缩格式是不可或缺的,可以使影像所占的记忆体更小、更容易处理。但是目前市场上所用的压缩模式,在压缩的比率上并不理想,失去压缩的意义。不然就是压缩比例过大而造成影像失真,即使数学家与资讯理论学者日以继夜,卯尽全力地为lossless编码法找出更快速、更精彩的演算法,都无可避免一个尴尬的事实:压缩率还是不够好。再说用来印刷的话就造成影像模糊不清,或是影像出现锯齿状的现象。皆会造成印刷输出的问题。影像压缩技术是否真的穷途末路?请相信人类解决难题的潜力是无限的。既然旧有编码法不够管用,山不转路转,科学家便将注意力移转到WAVELET转换法,结果不但发现了满意的解答,还开拓出一条光明的坦途。小波分析是近几年来才发展出来的数学理论。小波分析,无论是作为数学理论的连续小波变换,还是作为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离散小波变换,仍有许多可被研究的地方,它是近几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小波分析是傅利叶(Fourier)分析的重要发展,他保留了傅氏理论的优点,又能克服其不足之处。可达到完全不失真,压缩的比率也令人可以接受。由於其数学理论早在1960年代中叶就有人提出了,而到现在才有人将其应用於实际上,其理论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而其实际运用也属刚起步,其後续发展可说是不可限量。故研究的动机便由此而生。

贰、WAVELET的历史起源

WAVELET源起於JosephFourier的热力学公式。傅利叶方程式在十九世纪初期由JosephFourier(1768-1830)所提出,为现代信号分析奠定了基础。在十九到二十世纪的基础数学研究领域也占了极重要的地位。Fourier提出了任一方程式,甚至是画出不连续图形的方程式,都可以有一单纯的分析式来表示。小波分析是近几年来才发展出来的数学理论为傅利叶方程式的延伸。

小波分析方法的提出可追溯到1910年Haar提出的小波规范正交基。其後1984年,法国地球物理学J.Morlet在分析地震波的局部性质时,发现传统的傅利叶转换,难以达到其要求,因此引进小波概念於信号分析中,对信号进行分解。随後理论物理学家A.Grossman对Morlet的这种信号根据一个确定函数的伸缩,平移系{a-1/2Ψ[(x-b)/a];a,b?R,a≠0}展开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为小波分析的形成开了先河。

1986年,Y.Meyer建构出具有一定衰减性的光滑函数Ψj,k(x),其二进制伸缩与平移系{Ψj,k(x)=√2jΨ(2jx-k);j,k?Z}构成L2(R)的规范正交基。1987年,Mallat巧妙的将多分辨分析的思想引入到小波分析中,建构了小波函数的构造及信号按小波转换的分解及重构。1988年Daubechies建构了具有正交性(Orthonormal)及紧支集(CompactlySupported);及只有在一有限区域中是非零的小波,如此,小波分析的系统理论得到了初步建立。

三、WAVELET影像压缩简介及基础理论介绍

一、WAVELET的压缩概念

WAVELET架在三个主要的基础理论之上,分别是阶层式边码(pyramidcoding)、滤波器组理论(filterbanktheory)、以及次旁带编码(subbandcoding),可以说wavelettransform统合了此三项技术。小波转换能将各种交织在一起的不同频率组成的信号,分解成不相同频率的信号,因此能有效的应用於编码、解码、检测边缘、压缩数据,及将非线性问题线性化。良好的分析局部的时间区域与频率区域的信号,弥补傅利叶转换中的缺失,也因此小波转换被誉为数学显微镜。

WAVELET并不会保留所有的原始资料,而是选择性的保留了必要的部份,以便经由数学公式推算出其原始资料,可能不是非常完整,但是可以非常接近原始资料。至於影像中什度要保留,什麽要舍弃,端看能量的大小储存(跟波长与频率有关)。以较少的资料代替原来的资料,达到压缩资料的目的,这种经由取舍资料而达到压缩目地的作法,是近代数位影像编码技术的一项突破。即是WAVELET的概念引入编码技术中。

WAVELET转换在数位影像转换技术上算是新秀,然而在太空科技早已行之有年,像探测卫星和哈柏望远镜传输影像回地球,和医学上的光纤影像,早就开始用WAVELET的原理压缩/还原影像资料,而且有压缩率极佳与原影重现的效果。

以往lossless的编码法只着重压缩演算法的表现,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一丝不漏的送去压缩,所以还原回来的资料和原始资料分毫无差,但是此种压缩法的压缩率不佳。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转换成利於编码的资料型态,控制解码後影像的品质,选择适当的编码法,而且还在撷取图形资料时,先帮资料「减肥」。如此才是WAVELET编码法主要的观念。

二、影像压缩过程

原始图形资料→色彩模式转换→DCT转换→量化器→编码器→编码结束

三、编码的基本要素有三点

(一)一种压缩/还原的转换可表现在影像上的。

(二)其转换的系数是可以量化的。

(三)其量化的系数是可以用函数编码的。

四、现有WAVELET影像压缩工具主要的部份

(一)WaveletTransform(WAVELET转换):将图形均衡的分割成任何大小,最少压缩二分之一。

(二)Filters(滤镜):这部份包含WaveletTransform,和一些着名的压缩方法。

(三)Quantizers(量化器):包含两种格式的量化,一种是平均量化,一种是内插量化,对编码的架构有一定的影响。

(四)EntropyCoding(熵编码器):有两种格式,一种是使其减少,一种为内插。

(五)ArithmeticCoder(数学公式):这是建立在AlistairMoffat''''slineartimecodinghistogram的基础上。

(六)BitAllocation(资料分布):这个过程是用整除法有效率的分配任何一种量化。

肆、WAVELET影像压缩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在其结构上加强完备性。

二、修改程式,使其可以处理不同模式比率的影像。

三、支援更多的色彩。可以处理RGB的色彩,像是YIQ、HUV的色彩定义都可以分别的处理。

四、加强运算的能力,使其可支援更多的影像格式。

五、使用WAVELET转换藉由消除高频率资料增加速率。

六、增加多种的WAVELET。如:离散、零元树等。

七、修改其数学编码器,使资料能在数学公式和电脑的位元之间转换。

八、增加8X8格的DCT模式,使其能做JPEG的压缩。

九、增加8X8格的DCT模式,使其能重叠。

十、增加trelliscoding。

十一、增加零元树。

现今已有由中研院委托国内学术单位研究,也有不少的研究所的硕士。国外更是如火如荼的展开研究。相信实际应用於实务上的日子指日可待。

伍、影像压缩研究的方向

1.输入装置如何捕捉真实的影像而将其数位化。

2.如何将数位化的影像资料转换成利於编码的资料型态。

3.如何控制解码影像的品质。

4.如何选择适当的编码法。

5.人的视觉系统对影像的反应机制。

小波分析,无论是作为数学理论的连续小波变换,还是作为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离散小波变换,仍有许多可被研究的地方,它是近几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小波分析是傅利叶(Fourier)分析的重要发展,他保留了傅氏理论的优点,又能克服其不足之处。

陆、在印刷输出的应用

WAVELET影像压缩格式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作为印刷输出还嫌太早。但是後续发展潜力无穷,尤其在网路出版方面,其利用价值更高,WAVELET的出现就犹如当时的JPEG出现,在影像的领域中掀起一股旋风,但是WAVELET却有JPEG没有的优点,JPEG乃是失真压缩,且解码後复原程度有限,能在网路应用,乃是由於电脑的解析度并不需要太高,就可辨识其图形。而印刷所需的解析度却需一定的程度。WAVELET虽然也是失真压缩,但是解码後却可以还原资料到几乎完整还原,如此的压缩才有存在的价值。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有一点必须要提出的就是,并不是只要资料还原就可以用在印刷上,还需要有解读其档案的RIP,才能用於数位印刷上。等到WAVELET的应用成熟,再发展其适用的RIP,又是一段时间以後的事了。

在网路出版上已经有浏览器可以外挂读取WAVELET档案的软体了,不过还是测试版,可是以後会在网路上大量使用,应该是未来的趋势。对於网路出版应该是一阵不小的冲击。

图像压缩的好处是在於资料传输快速,减少网路的使用费用,增加企业的利润,由於传版的时间减少,也使印刷品在当地印刷的可能性增高,减少运费,减少开支,提高时效性,创造新的商机。

柒、结论

WAVELET的理论并不是相当完备,但是据现有的研究报告显现,到普及应用的阶段,还有一段距离。但小波分析在信号处理、影像处理、量子物理及非线性科学领域上,均有其应用价值。国内已有正式论文研究此一压缩模式。但有许多名词尚未有正式的翻译,各自有各自的翻译,故研究起来倍感辛苦。但相信不久即会有正式的定名出现。这也显示国内的研究速度,远落在外国的後面,国外已成立不少相关的网站,国内仅有少数的相关论文。如此一来国内要使这种压缩模式普及还有的等。正式使用於印刷业更是要相当时间。不过对於网路出版仍是有相当大的契机,国内仍是可以朝这一方面发展的。站在一个使用其成果的角度,印刷业界也许并不需要去了解其高深的数理理论。但是在运用上,为了要使用方便,和预估其发展趋势,影像压缩的基本概念却不能没有。本篇文章单纯的介绍其中的一种影像压缩模式,目的在为了使後进者有一参考的依据,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此一模式会成为主流,到时才不会手足无措。

参考文献:

1.GeoffDavis,1997,WaveletImageCompressionConstructionKit,。

2.张维谷.小宇宙工作室,初版1994,影像档宝典.WINDOWS实作(上),峰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3.张维谷.小宇宙工作室,初版1994,影像档宝典.WINDOWS实作(下),峰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4.施威铭研究室,1994,PC影像处理技术(二)图档压缩续篇,旗标出版有限公司。

5.卢永成,民八十七年,使用小波转换及其在影像与视讯编码之应用,私立中原大学电机工程学系硕士学位论文。

6.江俊明,民八十六年,小波分析简介,私立淡江大学物理学系硕士论文。

7.曾泓瑜、陈曜州,民八十三年,最新数位讯号处理技术(语音、影像处理实务),全欣资讯图书。

附录:

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阶层式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阶层式影像传送及渐进式影像传送

目前网路最常用的静态影像压缩模式为JPEG格式或是GIF格式等。但是利用这些格式编码完成的影像,其资料量是不变的,其接受端必须完整地接受所有的资料量後才可以显示出编码端所传送的完整影像。这个现象最常发生在利用网路连结WWW网站时,我们常常都是先接收到文字後,其网页上的图形才,慢慢的一小部份一小部份显示出来,有时网路严重塞车,图形只显示一点点後就要再等非常久的时间才再有一点点显示出来,甚至可能断线了,使得使用者完全不知道在接收什麽图案的图形,无形中造成网路资源的浪费。此缺点之改善,可以使用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来完成。

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允许不同规格之显示装置或解码器可以从同一编码器中获得符合其要求之讯号,如此不需要对於不同的解码器设计不同的编码器配合利用之,进而增加了其应用的范围,及减低了所架设系统的复杂度,也可以节省更多的设备费用。利用Shapiro所提出的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技术来设计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时,其编码的效果不是很好。主要的原因是,利用(EZW)技术所设计的编码器是根据影像的全解析度来加以编码的,这使得拥有不同解析度与码率要求的解码器,无法同时分享由编码器所送出来的位元流。虽然可以利用同时播放(Simulcast)技术来加以克服之,但是该技术对於同一影像以不同解析度独立编码时,将使得共同的低通次频带(LowpassSubband)被重复的编码与传送,而产生了相当高的累赘(Redundancy)。

基於上述情况,有人将嵌入式零元树小波转换(EZW)技术加以修改之,完成了一个新式的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该技术为阶层式嵌入的零元树小波转换(LayeredEmbeddedZerotreeWavelet,简称LEZW技术。这个技术使我们所设计出来的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可以在编码传送前预先指定图层数目、每层影像的解析度与码率。

LEZW技术是将EZW技术中的连续近似量化(SAQ)加以延伸应用之,而EZW传统的做法是将SAQ应用於全部的小波转换系数上。然而在LEZW技术中,从基层(BaseLayer)开始SAQ一次仅用於一个图层(Layer)的编码,直到最高阶析度的图层为止。当编码的那一图层码率利用完时,即表示该图层编码完毕可以再往下一图层编码之。为了改善LEZW的效率,在较低图层的SAQ结果应用於较高图层的SAQ过程中,基於这种编码的程序,LEZW演算法则可以在每一图层平均码率的限制下,重建出不同解析度的影像。因此,LEZW非常适合用於设计阶层式影像传送系统。

LEZW技术也可以应用於渐进式传送,对於一个渐进式影像传送系统而言,控制其解析度将可以改善重建影像的视觉品质。而常用的渐进式传送方法有使用向量量化器或零元树资料结构编码演算法则。但是向量量化器需要较大的记忆体及对与传送中的错误敏威,而利用EZW技术所设计的渐进式影像传送系统,可以改善这些缺点,所以享有较好的效能。但是它也有缺点就是,应用於渐进式传送时是根据全解析度来做编码及传送,因此在低码率的限制之下时,若用全解析度来显示影像将使得影像模糊不清。所以在低码率传送时的影像以较低的解析度来显示时,则可以使影像的清晰度有所改善。

转换范文篇9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低风险的投资品种,近年来日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从1999年12月至2004年10月,可转债表现良好,整体走势强于股票,体现出了大盘上涨时随之上涨,下跌时抗跌的特点。可转换债券的波动率低于股票,用2000年至2004年10月的日收盘数据计算,上证综指的年波动率为0.21,转债指数的波动率为0.127.

可转债在美国证券投资市场也有良好表现。M晨星公司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可转债基金最近10年年平均收益率为9.29%,接近同期美国国内股票基金9.46%的收益率水平;而最近5年和3年的平均收益(约为5%)均要高出同期美国国内股票基金4个百分点以上,这期间正是美国股市较为低迷时期,体现了可转债基金在弱市中较强的抗跌性;而2003年美国股市逐步由熊市向牛市转变,可转债基金年收益率高达25.31%,体现其在牛市中与股市基本同步上涨的特性。

二、投资价值分析

可转换债券的价值主要来源于纯债券价值和期权价值,对于投资价值的分析也就相应从这两个部分展开。投资者对于可转换债券除考虑风险外,最感兴趣的是未来不确定性最多,上涨空间最大的期权价值部分,只有这一部分能给投资带来丰厚的收益,而纯债券价值只能给投资带来保底的收益。因此期权价值的投资分析成为成投资价值分析的重点。

(一)纯债券价值的投资分析

纯债券价值作为投资者的收益底线,其未来的波动主要来自于市场利率的变化及到期年限的缩短。在预期进入加息周期的情况下,国债和企业债券价格有下跌的趋势,市场利率上升,纯债券价值下降。到期年限的缩短,减少了折现的时间,纯债券价值上升。对于不同的企业可转债来说,是否采用浮动利率,以及不同的票面利率、利率补偿率都会对纯债券价值的衡量产生影响。浮动利率能削弱升息对债券造成的负面影响,增加价值。较高的票面利率和利率补偿率能提高债券价值。2004年10月29日央行上调利率,纯债券价值相应下降。而山鹰转债因有“按人民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变动向上调整,向下变动不调整利率”的利率调整条款,在升息之后立即上调可转债的票面利率,有效地回避了升息所带来的价值损失风险。

债券投资能否安全回收也是纯债券价值投资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稳健是公司偿还债务的保证。国内目前对可转换债券已经实行了信用评级制度,绝大多数可转债有商业银行等担保机构进行担保,且大多数可转债在条款设计中也说明了出现偿还现金不足时代为偿付的机构和方式。因此,国内的可转换债券在偿还方面风险不大。从实际来看,目前没有出现不能偿还的安全。但投资者,尤其是可转换债券中长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结构、收入和现金流、偿债能力等方面的分析仍不能忽视。这些方面除影响企业的偿付能力外,也对企业未来的股价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可转债的投资价值。

(二)期权价值的投资分析

股票价格是影响期权价值的重要因素。股价的上涨使期权价值增加,进而推动可转换债券价格随之上涨,特别是在超过转股价格之后,距离转股价格越远,则可转债越表现出股性,波动率也越接近于股票。对于股票价格未来趋势的判断是一个极其困难的问题。有效市场假设理论认为股价已经充分反映了现有的信息,因此根据现有的信息不可能对股价做出预测。B-S理论也是建立在股价是随机波动假设的基础之上,股价未来的波动是随机的。但也有很多理论努力尝试寻找股价的运行规律,如属于技术分析的道氏理论、波浪理论等,这些理论对于股票价格未来价格走势的判断起到辅助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可转换债券不属于短期品种,特别是对于新发行的可转债至少在半年之后才进入转换期,应当从中长期来把握股价的预期。基本面分析通过评估股票的内在价值,将未来现金流用合适的折现率折为现值,以判断当前的股价是高估还是低估。基本面分析注重股市运行的宏观经济环境、资金供求、行业状况、及前景、公司财务状况等基础性因素,揭示这些因素对股市的综合作用及对中长期趋势的影响,适合于可转换债券价值的分析。基本面优秀的公司,未来存在更多的发展机遇,能够保持业绩的增长,获得投资人的青睐,从而增加可转换债券的投资价值。基本面分析内容繁多,不是本文的论述重点,具体内容参见相关的文章和论著,本文仅以行业为例来做简要分析。遵循价值投资的理念,上市公司行业景气度的提升能带动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进而拉动上市公司股价的上涨,推动转债价格上扬。由于铜行业的景气,需求量大增,带动了铜价的大幅上涨,以铜为主业的铜都铜业获得了发展良机,业绩大增,股价上扬,其可转换债券价格达到了140以上的高位,较发行价上涨超过40%.从这一角度出发,目前,钢铁行业今年达到了景气的高点,后市预期再度走高的可能性不大,股价上扬机会不多。

对于股价波动率的考察可以参照历史的波动率,结合公司基本面分析和市场热点,来推断未来股价可能波动率。历史上波动率高的公司,得到较多投资人的关注,未来可能持续这一趋势,因而历史波动率可作为参考。若公司未来存在较多的利好消息,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市场热点,则股价正的波动性就大,这将提高可转债的期权价值。另外,从市场经验看,小盘股和低价股具有相对较大的波动率,也就存在更多的机会。

到期年限较长的公司,股价有较多的上涨机会。近几年国内证券市场波动较大,每年都会上涨的行情。选择到期年限在1年以上的可转换债券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对于1年以下,例如阳光转债只有0.54年,由于未来股价上涨的机会相对不多,一般不必考虑。

三、价格特征分析

可转债作为兼具股性和债性的金融衍生产品,其价值主要由纯债券价值和期权价值两部分有机地构成,所以转债的固定收益部分(包括票面利息、利息补偿以及无条件回售价格)和股票的走势对转债的市场价格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以转股价格为分水岭,当股价远低于转股价格时,转债价格主要体现的是转债的债性,纯债券价值对转债的价格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当股价远高于转股价格时(不考虑赎回),此时转债价格主要体现的是转债的股性,即转换期权价值;当股价处于转股价格附近时,则债性和股性综合体现。不同的股价下对应的市场价格特征如下图所示。其中:转换价值=股票价格×(债券面值÷转股价格)。

因此,在股价低于转股价格时,由于纯债券价值的保底作用,可转债显示出了很强的抗跌性。在高于转股价格较多时,则转债的市场价值略高于转换价值,跟随股票的上涨而上涨,收益与股票相似。

四、套利分析

可转换债券的波动通常比股票的波动慢,如果股价下跌,转债的下跌会有一定的滞后,而且跌幅更小。如果股价上涨,可转债的上涨也会滞后,涨幅也不如股票,此时可能出现转换价值超过市场价值的情形,折算转换价格(定义见下面公式)小于股价,这一价差的出现形成套利机会。例如铜都铜业在2004年9月17日股价上涨7.45%,收盘价为9.81,而可转债价格仅上涨4.91%,以收盘价计算的转换价值为144.26,超过了可转换债券的收盘价139.94.折算转股价格为9.51,差价为0.3元,出现套利机会。反之,由于普通股并不能转换为可转换债券,所以在折算转换价格高于普通股的市价时,套利行为是不可行的。因此,对可转换债券的套利只能是单向的。

套利策略为:套利者首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股票和现金(股票也可以由转债转换而来),当市场出现套利机会时,套利者卖出股票,同时买入相应数量的转债并申请转股,第二个交易日套利者的持仓变化为:股票数量不变,现金增加。现金增加部分即为套利收益,但由于没有卖空机制,套利者必须承担持股风险,这是单边市场套利所不可避免的。为了发现套利机会,定义如下指标:

折算转换价格=可转债市价/(100/转股价格)

每股转换溢价=股价-折算转换价格

每股转换溢价率=每股转换溢价×(100/转股价格)/可转债市价

每股转换溢价率也称为套利空间,如果套利空间为负,则不存在套利机会;反之,若套利空间为正,且大于所有的交易成本费用率,则存在套利机会。操作时卖出股票和买入转债同时进行,所以组合中股票市值和现金资产的比例大致应为1:1.

一次套利操作需要同时卖出股票和买入转债两次交易才能完成,卖出股票的交易费用率按0.5%计算,买入转债的交易费用率按0.1%计算,则一次套利操作总的费用率以0.6%计算。当套利空间大于0.6%时,则存在套利机会,否则不存在。资金量不同,对套利空间的要求不同,实际操作时对套利空间的需求按投资者的资金量大小而定。

套利机会的存在不仅使投资者多了一种获利的方式,同时也直接促进了转债的转股效率。由于目前转债的市场规模较小,流动性不足,所以不适宜大资金进行套利操作。如果转债市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套利是值得关注的。

五、投资策略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进可攻、退可守投资工具,其风险收益的特点适合于厌恶风险,却又想获得较高收益的投资者。以承受低利率的代价得到股份未来上涨时的获利机会。当然如果是在二级市场买入,则可能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能得到转换权。综合上述可转换债券定价的讨论和投资的分析,可以考虑从以下角度来把握可转换债券的投资。

(一)选择策略

第一,选取可转债实际值与理论价值比值较低的品种。尽管目前市场表现尚未认同理论估值,但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设下的理论估值对于评估可转换债券的价值仍具有参考意义。可转债实际价值与理论估值相比较低的品种,可以认为是市场更多地低估了其价值,因而相对风险较低。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对于此类品种,可以进行重点关注。这些可转债有复星转债、西钢转债、营港转债、华菱转债、首钢转债、山鹰转债。

第二,从公司基本面选取重点关注品种。基本面决定了股票的内在价值,是股票价格的有力支撑。成长性良好的上市公司能为未来股价的上扬提供强劲动力,进而促进可转债价格上涨。从行业角度考虑,钢铁行业达到景气高点,股价未来大幅上涨机会不多,减少关注。民生转债、云天转债和歌华转债所处的银行、化肥、有线电视行业未来成长性好,而且公司基本面不错,值得重点关注。

第三,选取历史波动率大的品种。对可转换债券的期权价值产生影响的是其期权有效期内的波动率,但历史会重演这句话在很多时候都会显示其正确性,因而在计算期权价值时,用历史波动率来进行估计。有理由相信历史波动率大的品种在未来股价上涨的机会更多一些。另外,小盘股和低价股相对有更多的表现机会。

第四,选择纯债券价值高,有利率调整条款的品种。此类转债给投资提供了较高的保底收益,调整条款的存在使投资者回避了利率变动的风险,锁定收益。在市场低迷时,选择此类转债较为有利。

第五,关注满足向下修正条款的可转债。对于股票价格位于修正条款所规定修正价格区域的转债品种,股价值一般较低。转债价格受到纯债券价值的支撑,表现出强烈的抗跌性,而且由于存在转股价格向下调整而增加可转债的价值。如华西转债。

第六,到期年限在1年以内的可转债一般不必考虑。

第七,可转换债券价格已高的一般不必考虑。当股价远离转股价格,可转换债券价格一般过高,此时的可转债表现出股性,与股票已十分近似,承受与股票相似的风险,则投资可转债与投资股票并无本质差别。因此,考虑进行可转债的投资,已无必要。如铜都转债,价格达140元,与股票无实质差别。同时,如果股价已高于赎回价,则此类转债的投资价值受赎回条款制约:一方面,约定的赎回价格一般都远小于可转债的市场价格,因此若接受赎回,将产生较大的损失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接受赎回将产生较大损失,因此绝大多数可转债的持有人采取的策略是在赎回期前将可转债转为股票,然后再出售股票,这就可能使投资者面临在赎回期前可转债集中转股、集中出售对股票价格造成冲击而产生的风险。

(二)操作策略

第一,认购可转换债券。目前,可转换债券的发行都是以面值发行,相对于理论价值有更大折价,而且由于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已逐步等到市场的认同,近期新上市的转债多在面值之上,特别是基本面为市场所看好的转债其上市价格更高。转债的一级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投资机会。

第二,在股市行情低迷或未来不确定因素很多的情况下投资。可转换债券在行情低迷或未来极不确定时,有效地控制了风险,把可能的损失限定在可控范围之内,却又不会失去行情转好的机会。但在股市处于牛市当中时,可转换债券的收益明显低于股票上涨的收益,而且可转换债券流通性较差,还受到赎回价格的制约。因此,可以把转债视为防御性品种来进行投资。

第三,纳入投资组合。根据美国市场的研究表明,把可转换债券纳入投资组合,组合有效边界明显上推,在维持风险不变的情况下能提高收益率,或者在收益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风险。

第四,在套利机会出而又满足条件时,适当进行套利。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上不封顶、下有保底的投资工具,在风云变幻,整体收益不佳的A股市场上独具魅力,尤其在国内证券市场体制不健全,未来存在较多的政策不确定性的今天,更显现出其吸引力。国内可转换债券正处于发展初期,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发行人设计了较为优厚的转债条款,为转债投资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由于投资者不熟悉以及国内没有卖空机制,转债的价值被低估。总体而言,可转换债券的投资面临良好机遇。

投资可转换债券,除了保底的纯债券价值外,投资者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在了期权价值之上,作为买入期权,最终收益的大小取决于标的股票价格上涨的多少。因此标的股票价值的分析成为关键,而基本面分析在股票价值的分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本面分析也就成了在可转换债券投资中取得好成绩的必修课。

六、结论

本文通过可转换债券价值进行投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在规定条件下可转换为普通股的企业债券。它具有在获得债券保底收益的同时,分享企业增长成果的特点,成为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工具。

第二,纯债券价值和期权价值构成了可转换债券价值的主要部分,对于这两部分价值影响因素的深入了解成为理解可转换债券价值的重要内容,可转换债券的条款对转债价值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其中,期权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在可转换债券价值构成的基础上,得出计算模型:可转换债券的价值=纯债券价值期权价值,期权的价值的计算以B-S模型为核心。

转换范文篇10

综合材料绘画之“名”:综合材料绘画、综合绘画、材料语言表现。在当代美术发展的格局中,随着美术家们不断的对绘画的艺术形式进行探索和实践,从不同层面上进行着创新,以求发展。从存在形式上,有的通过借鉴国外,学习仿模国外综合材料的运用,包括二维向三维转换的装置的、影像的手法的尝试与表达;也有的是在延续着中国画传统画理的前置下,对中国画工具材料语言进行“材料本体”语言的研究与实验探索。从时间结点上,自20世纪80年代,突出了不断破除画种边界,冲破传统工具材料束缚,深度表达材料本体语意的创作探索。至2010年,第一届中国综合材料绘画及修复艺术专业委员会成立,胡伟任第一届艺委会主任。时年,我刚刚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花鸟画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硕士时期跟随导师伍小东教授做了传统中国画画理和画法的研究。习画研究的日常我经常带着对中国画语言的发展与未来走向的思考,并且伴随着那几年社会对“笔墨当随时代”“与时俱进”的讨论,为了延续对传统中国画发展的思考和创作研究,我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师从胡伟教授进行“中国画材料语言当代表现研究”的硕士主要课程的学习。当时所接触认识的“综合材料绘画”多是依附“中国画当代表现”“材料语言表现”的说法,是通过中国画这一单一画种的材料或者新材料媒介的介入,充分其表现力,丰富其视觉的表达入手的。那个阶段,时常在“水落石出”“矿物”“原生态”的词汇氛围里摸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慢慢的“国际”“冲破”“跨界”的词汇融汇进来。至2014年,在河北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综合材料绘画展,首次将“综合材料绘画”设为一个独立的展区。随后,独立的双年展及学术课题研究项目,进入新的探索阶段。从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综合材料绘画展,到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再到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综合材料绘画展,社会对于“综合材料绘画”的讨论语境中时常带出“单一画种的新材料介入”“破画种边界除”“打破框架观念”“原生态”“互相渗透融通”等词汇。

综合材料绘画之“名”,如是应用。综合材料绘画之“实”:中国美术架上艺术创新性表达及现代艺术语言转换性创作。时下对“综合材料绘画”概念的解读,概括在“单一画种材料技法的演进”“多画种或多种技法的互渗融通”“原生态表述”三个方面。单一画种材料技法的演进,即指现有国油版雕专业的现状。为其内容的需要,介入新材料新技术而丰富画种的表现力及视觉塑造。多画种或多种技法的互渗融通,指的是突破画种材料语言及造型手法的边界,产生非单一画种分类的新的二维或者三维空间的艺术作品。原生态表述指的是从创作主题出发,使用与主题相关的材料,材料本身是艺术的内容,借助材料本身的意象进行表达。通过实验、展览、课题、研究交流,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在社会上的实际呈现,把中国画的方法在更大的视野概念下具有了新材料艺术化的可能,同时,把生活中材料的文化性、社会性,放在国际艺术视野中去考量和思考。胡伟教授提到“放到世界文明史、中国艺术史中去考量”“体现当下艺术在学理、在艺术上的综合性”,成为“中国美术架上艺术的创新平台”。材料本体的象征意义结合中国式中国美术架上艺术发展历程上,利用各种各样的实验,探索材料表意的现当代的表现方式,寻求现代艺术语言广泛的多元的艺术形态,创作语言和材料的应用路琼1982年生。硕士分别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文艺学(民艺学)专业。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民艺学)专业博士后。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学术秘书。更加注重本体,也更加的诚实,材料本体的表达与艺术家的时代环境和生活主题产生了密切的自然的联系,实施时代语言信息转换性的创作实践,是为综合材料绘画之“实”。

创作实践中,从中国画传统绘画理论主张“迁想妙得”所表达的艺术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形象思维逻辑,到艺术创作实际表达时突破传统画种工具材料,而实施的破除画种边界、打破框架观念、融汇艺术表现的艺术形式,最终实际完成的是一个由“物”承载“象”之文化观照的形而上的表达。这点与艺术创作中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一致的,即借助于多种意象,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等表现出来,继而为所有人所理解和体验,获得情感共鸣。从创作人本体的本能的感觉出发,以自己的方式去品评和体味外物,达到以己度物,摆脱理性思维的束缚,通过想象追求审美创造更加丰富、深邃和纯真的表达。因此,我在综合材料会绘画创作中一直强调“迁想妙得”与“观物载象”并行,同时注重捕捉区分出三个方面艺术塑造因子。一是创作主体人,二是环境自然物,三是载物材料。关于创作主体人,占了整个创作的主导性地位。诗性的思维、文化的共识、品性的把控、艺术观念的价值,统统决定着一个创作的精神气质与视觉面貌。关于环境自然物,蕴含丰富的自然能量,同时也是文化的表现载体,充分的去感知捕捉它所传递的信息,是一个创作能跟随时代气息,表达时代面貌的重要手段。亲近自然,关心生活,环境自然物所折射出的现实问题它的生发观念,都将是一个创作能够得以丰富、诚实的基础。一个有温度的作品,离不开审美的想象与自然体验的客观感知。关于载物材料,表现在画种工具材料的使用以及技法的运用上,分为单一的工具材料和新材料的介入。单一的工具材料的表达包括传统绘画艺术形态上的技术塑造,也包括现代绘画艺术形态上新技术、新手法的艺术语言的表达。新材料的介入的艺术形态表达,包括单一画种中新材料的介入,也包括非单一画种的新材料的融合,甚至包括新材料原始材料意象的表达与运用。总之,确定了一个创作的主题和创作元素的主题时,对其创作主体人及环境自然生活空间等进行文化性观照的同时,借助意象审美的表达,捕捉挖掘材料的新表现或者新材料介入的表现,可以成为综合材料绘画的艺术创作之法。

综合材料绘画的艺术,在完成单一画种的表现探索,或者非单一画种的新材料媒介表现探索的同时,很重要是打破了传统美术创作观念,推动了在中国艺术史范畴里中国美术新艺术形态的发展观。时下文化倾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美育精神的传达,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形态的表达也是有根有度的。不管“综合材料绘画”是由谁来命名的,又或是它源于西方还是生发于本土,也不管它的形而上的发展或者它的形而下的运用,总也离不开“人”的本体观照。“人”的主体性对综合材料绘画艺术起决定性的影响。故此,从文化观照入手,关注中国民间文艺之美,挖掘它的文化气质精神,进行不同层面的艺术语言转换和表达,可以使综合材料绘画艺术的呈现更加多元、更丰富、并且具有更强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观念。近期的一些个人创作实践上,受到了民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的影响,对于以综合材料绘画现代艺术语言转换实际形式创作的《吉祥象》,透着中国民艺传统的吉祥文化的观念的表达,亦是探索,是实验。犹记得潘鲁生教授谈到:“民艺之美,不仅在于刚健、清新、质朴的乡土气息,更在于深蕴其中的积极向上的生命精神和民族文化基因。”从文化观照的视角出发,创作主体人选择了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去感受、去寻求想象与审美表达。从中国民艺研究出发,思考民艺元素与造型语言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在当代的转换创新问题,进行对民间美术的内在精神气质的表达,去传达吉祥美好、传递积极健康的生命之气象,是方向,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