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播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0:35:35

转播范文篇1

关键词:多网络热备份;应急试验系统;iPhone模块

1引言

广播电视网络作为党媒政网,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将党和国家的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向城乡居民提供广播电视和政务信息、政策宣讲服务的重要责任,同时作为党和国家政策宣讲的载体,是党建宣传学习和国家重要活动直播的主要平台。为确保完成直播、转播任务,我们搭建了一套基于多网络热备份的广播电视转播应急试验系统,经测试运行稳定。现以某次集中观看央视一套直播活动为例,进行系统方案的说明。该活动需求,直播时间约2~3小时,集中观看人数约300人,地点为一室内会场,会场通过一台大型LED屏及两台100英寸投影机进行播放,必须保证现场信号不中断。其中,主信号使用现有的HFC网络,中心机房信号通过光发射机、有线电视光缆传输到距离集中观看点最近的光接收机,光信号通过光接收机转换成射频信号经同轴网到达会场控制室,用数字机顶盒解调后输出HDMI高清接口和AV视音频接口两种信号,提供给现场的大型LED屏及100英寸投影机。由于光缆及同轴网经过较长的架空及埋地路由,为提高可靠性,保障直播活动信号完整,需要考虑备份信号,对此我们搭建的基于多网络热备份的广播电视转播应急试验系统投入运行。基于多网络热备份的广播电视转播应急试验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2系统原理

2.1系统作用。(1)信号源热备份信号源热备份能在主通道出现异常时立即切换到备通道,切换时间不大于1s,以保持信号不中断。(2)低投入快速搭建低投入快速搭建起到以低投入实现信号热备份系统设计的目的。(3)环境适应性好备通道能够自供电,在室内、室外、边远地区都能稳定工作。2.2系统模块。系统中,通信模块的主要作用是为iPhone模块、摄像模块提供稳定的信号链路,我司利用宽带互联网实现从央视平台、谷豆平台获取信号作为备份信号。信号链路的连通性是关键,考虑使用现场网络条件的不确定性,我司使用了华为B310路由器为核心,该模块有四种网络接入方式,即基于RJ45接口宽带WAN接入、基于TDD-LTE4G网络接入、基于FDD-LTE4G网络接入、基于WCDMA3G网络接入,配合现场实际选择,经现场测试后选择最大速率的接入方式,为确保信号链路质量,所选接入方式的下行应高于10Mbps,时延应低于70ms。iPhone模块选择iPhone6S、iPhone7、iPhone8、iPhoneX、iPad4中的一款,同时要求内存在64G以上,iPhone模块的主要作用是运行指定应用软件(央视APP、谷豆APP等)解码图像音频后通过Lightning接口输出,采用以上机型主要是对央视APP、谷豆APP的解码性能好、经实测运行稳定、总体可靠性非常高,同时由于这些机型拥有率高、通用性好、适宜应对突发情况,由于安卓系统容易被植入软件不建议使用安卓机型。转换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将Lightning接口输出的信号转换成HDMI高清接口、VGA图像显示接口和3.5mmAUDIO音频接口的输出信号以方便与后端设备的对接。摄像模块由摄像头、旋转云台、Wi-Fi接口、内部存储单元、前端服务单元组成,选择莹石C4S、C5S或C6C型号摄像机配合莹石APP应用软件,主要作用是将拍摄的影像通过Wi-Fi传送给iPhone模块,iPhone模块安装莹石APP后通过Lightning接口输出图像供切换模块进行信号选择;电源模块的主要作用是提供iPhone模块和转换模块所需的5V电源,提供通信模块、摄像模块、数字机顶盒、切换模块、电视显示模块所需的12V电源,提供给HFC放大模块所需的24V电源,电源模块内置24V12AH锂电池组以及电池组扩展接口,由于优先考虑电源EMI性能,故使用LDO降压稳压电路结构,使用24V12AH锂电池组不外接市电可以满足整套系统稳定运行4小时以上,完全满足各种活动应急使用的需要。系统运行时,可以进行三种状态之间的切换以满足活动现场的需要,分别是主通道状态、热备通道状态、摄像通道状态。主通道主要由HFC放大模块、数字机顶盒组成。主通道信号由HFC光纤同轴网提供信号源经HFC放大模块、数字机顶盒输出到切换模块,电视显示模块对信号进行监测并提供多种接口(包括HDMI、VGA、AUDIO)以满足不同后端设备(LED大屏、投影等)的连接需要,正常状态使用主通道给后端设备提供图像音频信号。其中HFC放大模块为低增益20dB放大器,作用是补偿从信号源到现场的线路衰减,保证足够的信号强度满足数字机顶盒接收电平需要。热备通道主要由通信模块、iPhone模块组成。通信模块提供宽带互联网通道,以保证对央视平台、谷豆平台信号链路连接的畅顺,iPhone模块开启应用软件(央视APP、谷豆APP)选择目标频道和图像清晰度经转换模块后输出到切换模块。活动开始前,起动热备通道,步骤说明如下。(1)对于现场有固网宽带的,优先选择将固网宽带接入通信模块的WAN口,同时通信模块分别插入TDD-LTE4G卡、FDD-LTE4G卡、WCDMA3G卡进行信号及速率对比,选择最优网络卡。(2)iPhone模块开启应用软件(首选央视APP),切换到全屏状态,选择清晰度,由于清晰度越高要求通信模块的网络速率越高,考虑活动现场通常人数较多较集中,为提高可靠性建议选择标清。(3)进行主通道和热备通道的切换测试,保证主备通道的内容和信号正常同步。安排专人进行监测,当主通道出现异常时,使用切换模块现场手动切换至热备通道,保障信号畅通。摄像通道主要由摄像机、通信模块、iPhone模块组成。摄像通道主要用于对活动现场图像的拍摄采集,以莹石C5S枪式摄像机为例,运行时,接通莹石C5S枪式摄像机电源;开启iPhone模块的应用软件(莹石APP)连接莹石C5S枪式摄像机;选择图像清晰度(建议选择高清);图像信号通过iPhone模块的Lightning接口输出给转换模块,经转换模块后输出到切换模块。当需要把活动现场图像上LED大屏时手动切换至热备通道完成操作。

3结语

转播范文篇2

[关键词]数字转播车规模设计一级并车

随着电视技术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从一九九八年以来,国内许多电视台陆陆续续开始计划建造数字转播车。要建造数字转播车,首先要考虑的是要建造多大的车,实际上也就是要决定建造多少讯道的转播车,也就是先要设计转播车的规模。由此引出本文所要叙述的第一个问题。

进行转播车规模设计时所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电视转播车的优劣体现了一个台的实力;而且建造转播车所要花的时间和精力,比用同样的经费购买摄像机、录像机要多得多,各台的技术决策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起码根据各台现有的实力来看是最好的)。

因此,在决定所建造转播车的规模时,都希望起码能满足今后多年的需要。经济实力雄厚、曾经或者有机会举办大型运动会和大型晚会的台,希望所建造转播车的摄像机讯道在十六个左右。然而,要容纳这么多设备,采用十二米左右的车体,很难做一个令人满意的布局设计;采用可满足需要的超长车,不仅因行动不便,影响常规节目的使用,而且可能违反交通部门的规定根本就不允许上路。这是兄弟台作出决定的难点。经济实力比较差,所在地举行大型运动会的机会比较少的台,在考虑新建转播车的规模时,也同样有难处。我台就是这么一个台,对我们来说做一个十六讯道的车很浪费,因为这两年在福建举行超大规模的运动会和晚会的几率几乎为零;但是,话又得说回来,同样从经济实力考虑,福建电视台投资建造转播车的机会很少,如果现在建一辆中型(八讯道左右)的车,一旦福建有机会举办大型活动(转播车的寿命大都在十年以上,这十年内不是没有可能的),又很难满足需要。可见对我们来说,同样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数字技术带来规模设计思路的突破

那么,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呢?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有没有一个“双赢”的方案呢?其实解决的方案是十分现成的,那就是遇到大型节目时采用两车并车使用的方法增加讯道;平时两辆车分别使用,转播或制作中小型节目。实际上,近年来由于前些年安装的模拟转播车多为六讯道以下的,遇到转播或制作大型节目时,已经经常采用并车的方式增加讯道。

并车转播解决了讯道不够的问题,避免了建造超大转播车在使用率方面的浪费,并解决了因车体太大行动不灵活的问题。然而,模拟车并车几乎都采用两级切换的办法。按这种方式并车的问题是:总导演只能看到经从车分导演选择后送来的一个讯道的图象,总导演的意图很难准确实现;分导演所调度的摄像员并不能依据TALLY指示灯判断自己所摄的画面是否为正在播出或采用的画面。因此,目前模拟转播车采用的并车方式,不能解决转播车规模设计所遇到的问题。

显而易见,我们觉得要解决规模设计的问题,一级切换是关键。这是因为:从使用者(总导演)的角度考虑,只要他(或她)能看到所有讯道的画面,能够随心所欲地切换所有讯道的画面(一级切换),能够直接指挥调度所有摄像员(通话和TALLY指示灯功能直接有效),其他问题就是次要的。也就是说,十几部摄像机是装在一辆车子上,还是分装在两部车子上,对使用者(总导演)来说并不重要。

但是,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事情就大不一样了。模拟转播车并车之所以几乎全采用两级切换的方式,除了当初设计转播车时没有考虑一级并车切换的需求(没有引出并车所需设备的有关接口)以外,主要的问题是:在模拟环境中,当摄像机分装在两辆车上,各自为阵归各自的系统时,并车时同步和视频指标的精确调整十分繁琐困难。

模拟转播车要实现一级切换并车必须解决以下几个技术问题:

一、两车同步系统一致的问题。要做到一级切换,解决同步一致问题常用的有两种方法,其一是用主车的同步基准锁住从车的同步信号发生器,其二是采用两级切换时常使用的用帧同步机锁住从车送来信号的方法。在模拟状态下,由于每个讯道的视频信号经过的路径不同,这两种方法都必须对从车提供的每个讯道做行同步和付载波相位调整,只不过两种方法的调整部位不同,前者直接调摄像机,后者在帧同步机上调。要实现一级切换并车用第二种方法需要多部帧同步机。显然,对每个讯道都做同步调整是可以实现的,但费时费力颇多。

二、对从车所送的各讯道的视频信号指标进行调整的问题。由于并车时传输视频信号通道所涉及主要是传输电缆,很少加入线性不好的有源电路,因此现场视频指标的调整通常只涉及到校准视频幅度和色度补偿。这些调整通常在摄像机输出端所加的视频分配放大器上进行,当然也可以直接在摄像机上调整。这样的调整并不难,但是如果电缆稍长些,模拟信号传输所引起的某些视频指标降低是不可能完全恢复的,而且并车结束后,还得作恢复原系统的调整。

三、两车通话系统的连接问题。只要解决好信号电平和阻抗匹配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技术上难度不大。如果两车使用的都是比较规范的通话系统,只要弄清采用四线制还是两线制,在实践中连接起来并不难。四、播出提示(TALLY)灯问题。这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是查清切换台和摄像机的TALLY接口提供的是接点,还是电源,额定电流多大?目前,许多摄像机都提供红、绿两种播出提示灯,只要事先告诉摄像员,就可以给予充分应用。

五、电视墙的设置问题。这方面不仅要考虑提供足够数量的讯道监视器,还要考虑它们都在导播台工作人员的有利视角内。往往数量够了视角就成问题,照顾了视角又很难摆上足够的监视器。最难权衡的是,没有并车时出现多余的监视器,而这些监视器又占据了比较好的位置(因往往把常用的摄像机讯道监视器摆在视角较好的位置)。可以通过选购有两路输入的监视器,做并车和非并车的两种监视画面分布设置,解决非并车时多余监视器占据有利位置的问题。最近出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和可以有多种设置的多分画面分割器,可以比较好的解决问题。采用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一是费用相对较高,二是对等离子体显示器缺乏信心,当心它出问题时,导演成了“睁眼瞎”。但是,如果导演区、技术区、音响区都用此方案,用一(或两)个多分画面分割器带三个等离子显示器,不仅可以降低一些费用,也可为导演区作应急备份,会比较好些。

数字技术给电视事业带来了许多好处。有了数字电视技术这个基础,一级切换并车要容易得多了。有了它数字电视转播车规模设计思路的突破才有了技术保障。数字电视技术具体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一九九八年初,当我们在为我台一个演播室作数字化改造的设计安装调试时,发现解决上述第一个问题对于采用数字切换台的系统来说实在太容易了。在锁相连线正确完成以后,几乎不要作行、副载波相位调整(前提时误差在数字切换台的锁定窗口以内,根据我们实践的情况看这是十分容易做到的)。上述第二个问题,也因为数字信号固有的优点,解决起来容易得多。实际上只要传输电缆不要超过极限,也不需要在作什么调整。至于第三、第四个问题,只要设计时考虑好信号电平和阻抗匹配问题,将有关设备的接口引到输入/输出接口板即可。第五个问题的解决,前面已有阐述。

由此可见,只要设计时做一级切换并车的考虑,我们以两部中小型数字转播车代替超大型数字转播车的思路,不仅可行,而且具体实施并车时技术上也不繁琐困难,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双赢方案。

我台进行一级切换并车实践的情况

为了为即将建造的数字转播车的规模设计提供决策依据,也为了将来让模拟车比较方便地与新建数字转播车实现一级切换并车提供方便,我台对模拟四讯道转播车做了小改造,在模拟转播车上把一些一级切换并车需要的设备接口引到输出/输入接口板上(见附图1和附图2)。由于我台还没有数字转播车,就以数字演播厅系统代替之进行一级切换并车实践。现分几个部分介绍如下:

视频系统方面的实践与改造:

一、解决并车时两个系统的同步锁相,以及模拟车上各讯道的信号到达数字演播厅(实验时以数字演播厅代替,今后为数字主车下同)数字切换台入口时的相位一致问题。按附图1,连接好有关视频电缆以后,我们没有做任何相位调整,系统就能正常工作。附图1中,从演播厅送往模拟转播车的黑场锁相信号是模拟的。所采用的视频电缆是75-5模拟同轴电缆。之所以采用模拟电缆,主要是当时台里没有现成的数字同轴电缆,并且据资料介绍以及我们以往的经验,用100米模拟电缆传送SDI信号不会有太大问题,不会影响我们这次实验的结论。我们之所以先将模拟的摄像机输出信号进行模数转换,是由于我们选用的数字切换台没有模拟输入端。实际上,将模拟信号送到具有模拟输入端的数字切换台也同样能实现便于同步调整的目的。我们曾将池上HL-43摄像机输出的模拟信号送到GVG-1200(具有模拟输入选购件的数字切换台),建成一个模拟向数字过渡的系统,尝到了数字切换台对各输入信号源相位一致调整十分便利(几乎不用调)的甜头。我们这次采用的是汤姆逊的9250切换台,据资料介绍其锁定窗口(Automaticphasebuffer)为43.5微秒。

二、对视频信号传输过程中指标下降的问题进行探讨。用同轴电缆传输模拟信号的质量下降问题,大家都有经验,也有不少文章做了论述,我们就不班门弄斧了。从附图1中可以看到,我台这次实践采用先将模拟信号转换为SDI信号,再用100米模拟视频电缆传送的方式。我们让模拟转播车的信号(已经经过模/数转换)经过数字切换台输出,然后再进行数/模转换,最后进入模拟测试仪器。结果发现信号质量几乎保持不变。显然,如果用数字电缆传送直接由数字摄像机产生的数字信号就更不成问题了。另一方面,由于一级切换并车主要是解决讯道不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两车距离通常在三十米以内,这时模拟摄像机的信号传输后质量不会有很大劣化,可以直接用模拟信号传给数字车。事实上,由于目前模拟信号仍占大多数,新的数字车上都会设计模拟信号的输入口(车内设数个模数转换器)或直接选购有模拟输入选购件的数字切换台,因此一辆模拟车与一辆数字车的一级切换并车也较容易实现。这个结论对多数电视台来说意义更大。

三、由于我台已有BARCO的四分画面控制器,正好可以作为新增讯道的监视器,我们用一台17英寸计算机显示器作为显示单元,而没有去购置等离子体(Plasma)显示器。在选择显示器时我们发现有些型号的显示器无法显示从四分画面控制器输出的信号,我们分析原因是这类显示器的垂直扫描频率达不到视频信号所要求的50Hz。

播出TALLY指示灯系统

播出TALLY灯的指示在一级切换并车使用时同样十分重要,它使导播与摄像师之间实现快速默契沟通。目前许多摄像机机头及基站上都配有TALLY红灯和TALLY绿灯,一般情况下TALLY红灯在转播车设计时已经规定为本车系统所用,TALLY绿灯不用。利用这个TALLY绿灯来作为两车并接的主车切换提示灯。主切换系统的切换台TALLY灯接口应留有外接系统的TALLY灯输出接口,同时通过多芯电缆分别与外接系统摄像机基站TALLY绿灯接口连接。同时,主切换系统的多分画面分割器,已经有TALLY功能,配有对应的TALLY输入端口。详细情况请看附图2。

音频系统和通话系统

转播范文篇3

[关键词]数字转播车规模设计一级并车

随着电视技术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从一九九八年以来,国内许多电视台陆陆续续开始计划建造数字转播车。要建造数字转播车,首先要考虑的是要建造多大的车,实际上也就是要决定建造多少讯道的转播车,也就是先要设计转播车的规模。由此引出本文所要叙述的第一个问题。

进行转播车规模设计时所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电视转播车的优劣体现了一个台的实力;而且建造转播车所要花的时间和精力,比用同样的经费购买摄像机、录像机要多得多,各台的技术决策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起码根据各台现有的实力来看是最好的)。

因此,在决定所建造转播车的规模时,都希望起码能满足今后多年的需要。经济实力雄厚、曾经或者有机会举办大型运动会和大型晚会的台,希望所建造转播车的摄像机讯道在十六个左右。然而,要容纳这么多设备,采用十二米左右的车体,很难做一个令人满意的布局设计;采用可满足需要的超长车,不仅因行动不便,影响常规节目的使用,而且可能违反交通部门的规定根本就不允许上路。这是兄弟台作出决定的难点。经济实力比较差,所在地举行大型运动会的机会比较少的台,在考虑新建转播车的规模时,也同样有难处。我台就是这么一个台,对我们来说做一个十六讯道的车很浪费,因为这两年在福建举行超大规模的运动会和晚会的几率几乎为零;但是,话又得说回来,同样从经济实力考虑,福建电视台投资建造转播车的机会很少,如果现在建一辆中型(八讯道左右)的车,一旦福建有机会举办大型活动(转播车的寿命大都在十年以上,这十年内不是没有可能的),又很难满足需要。可见对我们来说,同样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数字技术带来规模设计思路的突破

那么,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呢?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有没有一个“双赢”的方案呢?其实解决的方案是十分现成的,那就是遇到大型节目时采用两车并车使用的方法增加讯道;平时两辆车分别使用,转播或制作中小型节目。实际上,近年来由于前些年安装的模拟转播车多为六讯道以下的,遇到转播或制作大型节目时,已经经常采用并车的方式增加讯道。

并车转播解决了讯道不够的问题,避免了建造超大转播车在使用率方面的浪费,并解决了因车体太大行动不灵活的问题。然而,模拟车并车几乎都采用两级切换的办法。按这种方式并车的问题是:总导演只能看到经从车分导演选择后送来的一个讯道的图象,总导演的意图很难准确实现;分导演所调度的摄像员并不能依据TALLY指示灯判断自己所摄的画面是否为正在播出或采用的画面。因此,目前模拟转播车采用的并车方式,不能解决转播车规模设计所遇到的问题。

显而易见,我们觉得要解决规模设计的问题,一级切换是关键。这是因为:从使用者(总导演)的角度考虑,只要他(或她)能看到所有讯道的画面,能够随心所欲地切换所有讯道的画面(一级切换),能够直接指挥调度所有摄像员(通话和TALLY指示灯功能直接有效),其他问题就是次要的。也就是说,十几部摄像机是装在一辆车子上,还是分装在两部车子上,对使用者(总导演)来说并不重要。

但是,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事情就大不一样了。模拟转播车并车之所以几乎全采用两级切换的方式,除了当初设计转播车时没有考虑一级并车切换的需求(没有引出并车所需设备的有关接口)以外,主要的问题是:在模拟环境中,当摄像机分装在两辆车上,各自为阵归各自的系统时,并车时同步和视频指标的精确调整十分繁琐困难。

模拟转播车要实现一级切换并车必须解决以下几个技术问题:

一、两车同步系统一致的问题。要做到一级切换,解决同步一致问题常用的有两种方法,其一是用主车的同步基准锁住从车的同步信号发生器,其二是采用两级切换时常使用的用帧同步机锁住从车送来信号的方法。在模拟状态下,由于每个讯道的视频信号经过的路径不同,这两种方法都必须对从车提供的每个讯道做行同步和付载波相位调整,只不过两种方法的调整部位不同,前者直接调摄像机,后者在帧同步机上调。要实现一级切换并车用第二种方法需要多部帧同步机。显然,对每个讯道都做同步调整是可以实现的,但费时费力颇多。

二、对从车所送的各讯道的视频信号指标进行调整的问题。由于并车时传输视频信号通道所涉及主要是传输电缆,很少加入线性不好的有源电路,因此现场视频指标的调整通常只涉及到校准视频幅度和色度补偿。这些调整通常在摄像机输出端所加的视频分配放大器上进行,当然也可以直接在摄像机上调整。这样的调整并不难,但是如果电缆稍长些,模拟信号传输所引起的某些视频指标降低是不可能完全恢复的,而且并车结束后,还得作恢复原系统的调整。

三、两车通话系统的连接问题。只要解决好信号电平和阻抗匹配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技术上难度不大。如果两车使用的都是比较规范的通话系统,只要弄清采用四线制还是两线制,在实践中连接起来并不难。四、播出提示(TALLY)灯问题。这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是查清切换台和摄像机的TALLY接口提供的是接点,还是电源,额定电流多大?目前,许多摄像机都提供红、绿两种播出提示灯,只要事先告诉摄像员,就可以给予充分应用。

五、电视墙的设置问题。这方面不仅要考虑提供足够数量的讯道监视器,还要考虑它们都在导播台工作人员的有利视角内。往往数量够了视角就成问题,照顾了视角又很难摆上足够的监视器。最难权衡的是,没有并车时出现多余的监视器,而这些监视器又占据了比较好的位置(因往往把常用的摄像机讯道监视器摆在视角较好的位置)。可以通过选购有两路输入的监视器,做并车和非并车的两种监视画面分布设置,解决非并车时多余监视器占据有利位置的问题。最近出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和可以有多种设置的多分画面分割器,可以比较好的解决问题。采用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一是费用相对较高,二是对等离子体显示器缺乏信心,当心它出问题时,导演成了“睁眼瞎”。但是,如果导演区、技术区、音响区都用此方案,用一(或两)个多分画面分割器带三个等离子显示器,不仅可以降低一些费用,也可为导演区作应急备份,会比较好些。

数字技术给电视事业带来了许多好处。有了数字电视技术这个基础,一级切换并车要容易得多了。有了它数字电视转播车规模设计思路的突破才有了技术保障。数字电视技术具体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一九九八年初,当我们在为我台一个演播室作数字化改造的设计安装调试时,发现解决上述第一个问题对于采用数字切换台的系统来说实在太容易了。在锁相连线正确完成以后,几乎不要作行、副载波相位调整(前提时误差在数字切换台的锁定窗口以内,根据我们实践的情况看这是十分容易做到的)。上述第二个问题,也因为数字信号固有的优点,解决起来容易得多。实际上只要传输电缆不要超过极限,也不需要在作什么调整。至于第三、第四个问题,只要设计时考虑好信号电平和阻抗匹配问题,将有关设备的接口引到输入/输出接口板即可。第五个问题的解决,前面已有阐述。

由此可见,只要设计时做一级切换并车的考虑,我们以两部中小型数字转播车代替超大型数字转播车的思路,不仅可行,而且具体实施并车时技术上也不繁琐困难,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双赢方案。

我台进行一级切换并车实践的情况

为了为即将建造的数字转播车的规模设计提供决策依据,也为了将来让模拟车比较方便地与新建数字转播车实现一级切换并车提供方便,我台对模拟四讯道转播车做了小改造,在模拟转播车上把一些一级切换并车需要的设备接口引到输出/输入接口板上(见附图1和附图2)。由于我台还没有数字转播车,就以数字演播厅系统代替之进行一级切换并车实践。现分几个部分介绍如下:

视频系统方面的实践与改造:

一、解决并车时两个系统的同步锁相,以及模拟车上各讯道的信号到达数字演播厅(实验时以数字演播厅代替,今后为数字主车下同)数字切换台入口时的相位一致问题。按附图1,连接好有关视频电缆以后,我们没有做任何相位调整,系统就能正常工作。附图1中,从演播厅送往模拟转播车的黑场锁相信号是模拟的。所采用的视频电缆是75-5模拟同轴电缆。之所以采用模拟电缆,主要是当时台里没有现成的数字同轴电缆,并且据资料介绍以及我们以往的经验,用100米模拟电缆传送SDI信号不会有太大问题,不会影响我们这次实验的结论。我们之所以先将模拟的摄像机输出信号进行模数转换,是由于我们选用的数字切换台没有模拟输入端。实际上,将模拟信号送到具有模拟输入端的数字切换台也同样能实现便于同步调整的目的。我们曾将池上HL-43摄像机输出的模拟信号送到GVG-1200(具有模拟输入选购件的数字切换台),建成一个模拟向数字过渡的系统,尝到了数字切换台对各输入信号源相位一致调整十分便利(几乎不用调)的甜头。我们这次采用的是汤姆逊的9250切换台,据资料介绍其锁定窗口(Automaticphasebuffer)为43.5微秒。

二、对视频信号传输过程中指标下降的问题进行探讨。用同轴电缆传输模拟信号的质量下降问题,大家都有经验,也有不少文章做了论述,我们就不班门弄斧了。从附图1中可以看到,我台这次实践采用先将模拟信号转换为SDI信号,再用100米模拟视频电缆传送的方式。我们让模拟转播车的信号(已经经过模/数转换)经过数字切换台输出,然后再进行数/模转换,最后进入模拟测试仪器。结果发现信号质量几乎保持不变。显然,如果用数字电缆传送直接由数字摄像机产生的数字信号就更不成问题了。另一方面,由于一级切换并车主要是解决讯道不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两车距离通常在三十米以内,这时模拟摄像机的信号传输后质量不会有很大劣化,可以直接用模拟信号传给数字车。事实上,由于目前模拟信号仍占大多数,新的数字车上都会设计模拟信号的输入口(车内设数个模数转换器)或直接选购有模拟输入选购件的数字切换台,因此一辆模拟车与一辆数字车的一级切换并车也较容易实现。这个结论对多数电视台来说意义更大。

三、由于我台已有BARCO的四分画面控制器,正好可以作为新增讯道的监视器,我们用一台17英寸计算机显示器作为显示单元,而没有去购置等离子体(Plasma)显示器。在选择显示器时我们发现有些型号的显示器无法显示从四分画面控制器输出的信号,我们分析原因是这类显示器的垂直扫描频率达不到视频信号所要求的50Hz。

播出TALLY指示灯系统

播出TALLY灯的指示在一级切换并车使用时同样十分重要,它使导播与摄像师之间实现快速默契沟通。目前许多摄像机机头及基站上都配有TALLY红灯和TALLY绿灯,一般情况下TALLY红灯在转播车设计时已经规定为本车系统所用,TALLY绿灯不用。利用这个TALLY绿灯来作为两车并接的主车切换提示灯。主切换系统的切换台TALLY灯接口应留有外接系统的TALLY灯输出接口,同时通过多芯电缆分别与外接系统摄像机基站TALLY绿灯接口连接。同时,主切换系统的多分画面分割器,已经有TALLY功能,配有对应的TALLY输入端口。详细情况请看附图2。

音频系统和通话系统

转播范文篇4

关键词:雷电;防护措施;接地

1雷电的成因、特点及防护措施

通常情况下,雷电天气发生时,常伴有强降雨、冰雹等气象现象。雷电天气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积雨云在空气作用下上下翻滚摩擦,电荷就会在云层中产生,负电荷主要分布于云层的下部,正电荷主要分布于云层的上部,这样云层的下部与上部会产生一个电位差,当这个电位差超过一定的范围后,放电现象就会出现,这一现象通常被称之为闪电。云层在发生放电现象的过程中,温度剧烈上升,瞬间空气气体膨胀而产生冲击波,因此常出现雷鸣现象,当雷云带着电荷接近地面上的凸起物体时,就会产生激烈的放电现象。防雷就是通过合理、有效地手段将雷电流的能量尽可能的引入大地,一般我们将其分为外部避雷、内部避雷和电涌保护三方面内容外部防雷,外部防雷装置由避雷针、下引线和接地装置组成。就内部防雷工作而言,该项工作的具体方法主要有3种,其一为等电位连接法,其二为屏蔽法,其三为等装置阻塞法。为了能有效地提升内部防雷系统的功能性,必须要综合分析该项系统是否能够预防直击雷以及感应雷。其中所涉及到的直击雷主要指的就是雷电自上而下击穿广播电视塔。该种雷击形式一旦出现不仅会对广播电视台转播系统的各项设备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还会对各个设备造成严重的破坏,对于该种雷击的有效防护措施有三种,其一为运用避雷针,其二为运用避雷线,其三为运用避雷网。而感应雷主要指的就是当设备受到雷击时会产生电磁感应,这一现象一旦在出现在金属装置上,就会导致单压数骤增,进而对设备造成破坏。该种雷击形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破坏性相对较小,出现频率较高,破坏范围较广三方面。不论是何种形式的雷击都会对电器设备内部的以下几项原件造成破坏,其一为保险丝,其二为变压器,其三为整流元件,其四为集成电路。基于这一情况,相关的广播电视转播台系统管理人员必须要结合雷击形式的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现阶段,相关系统防雷管理人员常用的防雷措施主要就是接地防雷法,该种方法适用性较强,且防雷成本较低,可以有效地将雷击电荷引入到地面上,降低雷击对于电器设备的不利影响。另外,相关的系统防护管理人员可以依照躲避原理,疏导远离,阻止原理以及分流四道防线原理来进行系统防雷工作。躲避方法主要指的就是在建立电视台期间要选择雷击发生概率较小的地区。疏导方法就是指在系统上安装雷电疏导装置。组织方法主要就是指设置雷电隔离带避免雷电电流进入到系统当中。分流方法指的就是利用压敏电阻将雷击电流进行分流处理,降低雷击电流量,将其电流值处理到安全范围之内。

2接地的分类及关联

接地就是将电流引入大地,该种防雷法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种,其一为电气接地,该种接地防雷法又可以细分为工作接地以及保护接地两种形式,就工作接地而言,该种接地形式就是指通过分析系统安全运行的需求,并依据该项信息设置出与之相对性的中性接地点,来实现短时间内切除故障电流目的,进而实现防雷目标。保护接地;是防止设备漏电引发外壳带电,将漏电电流引入大地,以防止该部分在故障情况下突然带电而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其二为防雷接地,该种接地防雷法的原理就是通过消除风险电压。该种防雷方法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但是能够引流的范围较大,在数十千安倍到数百千安倍之间。在广播电视台转播系统当中,上述两种接地防雷法互相之间具有较强的兼容性,但是在连接两种防雷方法所用到的设备期间严禁将防雷接地装置的引下线与保护接地装置的引下线和接地极互相串并联,一旦将两种装置的引下线同接地极连接到一起之后,雷击电流在进入到系统当中的基础上,也会由PE线分流到设备上(PE线,通常说的地线,是专门将电气设备装置外露导电部分接地的导体),正确的连接方法为将PE引下线与接地极进行连接的同时,控制PE引下线与防雷引下线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扩大两者之间的间距。最低间距不得低于10m。

3转播台系统的防雷措施

3.1电源部分的防雷。当广播电视台转播系统受到雷击影响产生脉冲较高的电压之后,各个电路当中的元部件将会受到极大的损伤,基于这一情况必须要在系统装置上安装相应的电源防雷装置。在转播台的电源防雷设备中共使用两套电源浪涌抑制器,这两套抑制器分别接在机房配电柜输入端以及变压器低压电表输出端。避免感应雷进入用电设备以及高低压线路,这种抑制器使用起来更加可靠、安全,可以对电源系统形成有效保护。3.2铁塔及天馈系统防雷。铁塔防雷由塔尖避雷针、下引线、地网组成,在设置接地体引线期间要将40mm×4mm的镀锌扁铁装置进行焊接处理,再干结的过程当中运用多口焊接方法进行具体的焊接工作。使用铜线引入接地体,接地体和塔体底接触要十分牢靠。发射设备的天馈线在进入机房处,一定要进行接地处理,天馈线地线一般采用Ø30mm的铜质电缆跟系统的防雷地网进行连接。3.3信号源防雷。转播台卫星节目是从卫星天线接收信号的,在卫星接收机的输入端,安装75Ω同轴电涌保护器。该电涌保护器有驻波系数不大、残压低、通流容量大、插入耗损低、响应速度快等特点。3.4信号传输线路感应雷防雷。在雷击发生时,产生巨大瞬间变电磁场,网络及通讯系统金属连接线等会感应到雷击,将会影响网络及通讯系统的正常运行。采取屏蔽措施是降低感应雷击破坏传输线路的有效方法,传输线线的金属护管应做到两端接地,并与地网连接,最大限度地减少感应雷击侵入的途径。

4避雷针、地网和接地的具体做法

避雷针装置的主要作用就是将雷电电流引入到地网当中,该种装置的安装地点为室外天线支撑物的上方,设备原材料为1.5m~2.0m、Ø50mm具有防锈性能的导电材料。接地网在整个防雷系统当中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该种装置的主要作用泄散雷击所产生的高压电流。根据实际情况将接地电阻值做到≤1Ω,尽可能地使接地装置电阻值做到最小,达到规范要求(≤4Ω)。该种装置的主要做功方式有两种,其一为打接地桩,该种形式主要指的就是将多个2.5m到3m长的40mm×40mm×4mm的镀锌角钢进行分段处理,分段角度为60°,然后将井分段处理后的镀锌角钢以打桩的方式打入到地坑当中,打入深入应控制在0.6m到0.8m之间,角钢间距应控制在4m到5m之间。当打桩施工完成之后要用40mm×4mm的镀锌扁铁焊将各个角钢进行串联处理,然后将沥沥青涂于焊口处,用于防锈,在回填土时要尽量使用好土,接地电阻难以达到要求时,可采取在接地体周围投放物理降原料的方法进行降阻处理。其二为埋设接地板;为增大泄放面积、降低地网电阻、减少泄放时间,在周围选土质较好地段,采用1500mm×1500mm×5mm铜板作为接地体,并将其分为两排,用40mm×4mm铜片焊接成网格状。在网格四角各打入根长度为2m的25mm铜圆棒,同时将四根桩与立体网格状按地体进行焊接,在接地电阻测量合格后,使用木碳混合物及粘土将避雷坑回填夯实,之后在依照实际情况将2到4根40mm×4mm镀锌扁铁与接地体进行串联处理。机房四周采用40mm×4mm镀锌扁钢设置等电位连接带,将机房内所有器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架等接地都连接到等电位连接带上。只有使所有设备都在同一个电位上,当雷击时不会因电位差而引起地电位反击。等电位接地法,可以有效地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干扰微电子设备,避免设备遭到损坏。而工作接地防雷法可以有效地将工作电位控制在零电位上,同时还可以对设备所漏的电量进行泄电保护。所以工作接地起到了保护设备和保护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作用。

5结论

以上这些避雷方法和措施是笔者多年参加工程建设任务积累的一点经验,投入小,效果好。只要足够重视雷电对设备和人身安全的危害性,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就可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常俊宏,高山电视转播台防雷技术研究[J].电子制作,2015(5):230.

[2]梁仕津,广播电视高山台防雷措施探讨与实践[J].现代电视技术,2012(9):100-102.

转播范文篇5

的中小型转播车进行一级切换并车,代替建造十四讯道以上超大型转播车的思路。分析了模拟转播车进行一

级切换并车的技术难点,说明了利用数字电视技术进行一级切换并车的优势。介绍了作者所在电视台在这方

面所进行实践的情况。

[关键词]数字转播车规模设计一级并车

随着电视技术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从一九九八年以来,国内许多电视台陆陆续续开始计划建造数字

转播车。要建造数字转播车,首先要考虑的是要建造多大的车,实际上也就是要决定建造多少讯道的转播

车,也就是先要设计转播车的规模。由此引出本文所要叙述的第一个问题。

进行转播车规模设计时所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电视转播车的优劣体现了一个台的实力;而且建造转播车所要花的时间和精力,比用同样的经费

购买摄像机、录像机要多得多,各台的技术决策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起码

根据各台现有的实力来看是最好的)。

因此,在决定所建造转播车的规模时,都希望起码能满足今后多年的需要。经济实力雄厚、曾经或者有机会

举办大型运动会和大型晚会的台,希望所建造转播车的摄像机讯道在十六个左右。然而,要容纳这么多设

备,采用十二米左右的车体,很难做一个令人满意的布局设计;采用可满足需要的超长车,不仅因行动不

便,影响常规节目的使用,而且可能违反交通部门的规定根本就不允许上路。这是兄弟台作出决定的难点。

经济实力比较差,所在地举行大型运动会的机会比较少的台,在考虑新建转播车的规模时,也同样有难处。

我台就是这么一个台,对我们来说做一个十六讯道的车很浪费,因为这两年在福建举行超大规模的运动会

和晚会的几率几乎为零;但是,话又得说回来,同样从经济实力考虑,福建电视台投资建造转播车的机会很

少,如果现在建一辆中型(八讯道左右)的车,一旦福建有机会举办大型活动(转播车的寿命大都在十年

以上,这十年内不是没有可能的),又很难满足需要。可见对我们来说,同样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数字技术带来规模设计思路的突破

那么,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呢?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有没有一个“双赢”的方案呢?其实解决的

方案是十分现成的,那就是遇到大型节目时采用两车并车使用的方法增加讯道;平时两辆车分别使用,转

播或制作中小型节目。实际上,近年来由于前些年安装的模拟转播车多为六讯道以下的,遇到转播或制作

大型节目时,已经经常采用并车的方式增加讯道。

并车转播解决了讯道不够的问题,避免了建造超大转播车在使用率方面的浪费,并解决了因车体太大行动

不灵活的问题。然而,模拟车并车几乎都采用两级切换的办法。按这种方式并车的问题是:总导演只能看

到经从车分导演选择后送来的一个讯道的图象,总导演的意图很难准确实现;分导演所调度的摄像员并不

能依据TALLY指示灯判断自己所摄的画面是否为正在播出或采用的画面。因此,目前模拟转播车采用的并车

方式,不能解决转播车规模设计所遇到的问题。

显而易见,我们觉得要解决规模设计的问题,一级切换是关键。这是因为:从使用者(总导演)的角度考

虑,只要他(或她)能看到所有讯道的画面,能够随心所欲地切换所有讯道的画面(一级切换),能够直

接指挥调度所有摄像员(通话和TALLY指示灯功能直接有效),其他问题就是次要的。也就是说,十几部摄

像机是装在一辆车子上,还是分装在两部车子上,对使用者(总导演)来说并不重要。

但是,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事情就大不一样了。模拟转播车并车之所以几乎全采用两级切换的方式,除了

当初设计转播车时没有考虑一级并车切换的需求(没有引出并车所需设备的有关接口)以外,主要的问题

是:在模拟环境中,当摄像机分装在两辆车上,各自为阵归各自的系统时,并车时同步和视频指标的精确

调整十分繁琐困难。

模拟转播车要实现一级切换并车必须解决以下几个技术问题:

一、两车同步系统一致的问题。要做到一级切换,解决同步一致问题常用的有两种方法,其一是用主

车的同步基准锁住从车的同步信号发生器,其二是采用两级切换时常使用的用帧同步机锁住从车送来信号

的方法。在模拟状态下,由于每个讯道的视频信号经过的路径不同,这两种方法都必须对从车提供的每个

讯道做行同步和付载波相位调整,只不过两种方法的调整部位不同,前者直接调摄像机,后者在帧同步机

上调。要实现一级切换并车用第二种方法需要多部帧同步机。显然,对每个讯道都做同步调整是可以实现

的,但费时费力颇多。

二、对从车所送的各讯道的视频信号指标进行调整的问题。由于并车时传输视频信号通道所涉及主要是传

输电缆,很少加入线性不好的有源电路,因此现场视频指标的调整通常只涉及到校准视频幅度和色度补

偿。这些调整通常在摄像机输出端所加的视频分配放大器上进行,当然也可以直接在摄像机上调整。这样

的调整并不难,但是如果电缆稍长些,模拟信号传输所引起的某些视频指标降低是不可能完全恢复的,而

且并车结束后,还得作恢复原系统的调整。

三、两车通话系统的连接问题。只要解决好信号电平和阻抗匹配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技术上难度不大。

如果两车使用的都是比较规范的通话系统,只要弄清采用四线制还是两线制,在实践中连接起来并不难。

四、播出提示(TALLY)灯问题。这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是查清切换台和摄像机的TALLY接口提供的是接点,

还是电源,额定电流多大?目前,许多摄像机都提供红、绿两种播出提示灯,只要事先告诉摄像员,就可

以给予充分应用。

五、电视墙的设置问题。这方面不仅要考虑提供足够数量的讯道监视器,还要考虑它们都在导播台工作人

员的有利视角内。往往数量够了视角就成问题,照顾了视角又很难摆上足够的监视器。最难权衡的是,没

有并车时出现多余的监视器,而这些监视器又占据了比较好的位置(因往往把常用的摄像机讯道监视器摆

在视角较好的位置)。可以通过选购有两路输入的监视器,做并车和非并车的两种监视画面分布设置,解

决非并车时多余监视器占据有利位置的问题。最近出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和可以有多种设置的多分画面分

割器,可以比较好的解决问题。采用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一是费用相对较高,二是对等离子体显示器

缺乏信心,当心它出问题时,导演成了“睁眼瞎”。但是,如果导演区、技术区、音响区都用此方案,用

一(或两)个多分画面分割器带三个等离子显示器,不仅可以降低一些费用,也可为导演区作应急备份,

会比较好些。

数字技术给电视事业带来了许多好处。有了数字电视技术这个基础,一级切换并车要容易得多了。有了它

数字电视转播车规模设计思路的突破才有了技术保障。数字电视技术具体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一九九

八年初,当我们在为我台一个演播室作数字化改造的设计安装调试时,发现解决上述第一个问题对于采用

数字切换台的系统来说实在太容易了。在锁相连线正确完成以后,几乎不要作行、副载波相位调整(前提

时误差在数字切换台的锁定窗口以内,根据我们实践的情况看这是十分容易做到的)。上述第二个问题,

也因为数字信号固有的优点,解决起来容易得多。实际上只要传输电缆不要超过极限,也不需要在作什么

调整。至于第三、第四个问题,只要设计时考虑好信号电平和阻抗匹配问题,将有关设备的接口引到输入

/输出接口板即可。第五个问题的解决,前面已有阐述。

由此可见,只要设计时做一级切换并车的考虑,我们以两部中小型数字转播车代替超大型数字转播车的思

路,不仅可行,而且具体实施并车时技术上也不繁琐困难,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双赢方案。

我台进行一级切换并车实践的情况

为了为即将建造的数字转播车的规模设计提供决策依据,也为了将来让模拟车比较方便地与新建数字转播

车实现一级切换并车提供方便,我台对模拟四讯道转播车做了小改造,在模拟转播车上把一些一级切换并

车需要的设备接口引到输出/输入接口板上(见附图1和附图2)。由于我台还没有数字转播车,就以数字

演播厅系统代替之进行一级切换并车实践。现分几个部分介绍如下:

视频系统方面的实践与改造:

一、解决并车时两个系统的同步锁相,以及模拟车上各讯道的信号到达数字演播厅(实验时以数字演

播厅代替,今后为数字主车下同)数字切换台入口时的相位一致问题。按附图1,连接好有关视频电缆以

后,我们没有做任何相位调整,系统就能正常工作。附图1中,从演播厅送往模拟转播车的黑场锁相信号

是模拟的。所采用的视频电缆是75-5模拟同轴电缆。之所以采用模拟电缆,主要是当时台里没有现成的数

字同轴电缆,并且据资料介绍以及我们以往的经验,用100米模拟电缆传送SDI信号不会有太大问题,不会

影响我们这次实验的结论。我们之所以先将模拟的摄像机输出信号进行模数转换,是由于我们选用的数字

切换台没有模拟输入端。实际上,将模拟信号送到具有模拟输入端的数字切换台也同样能实现便于同步调

整的目的。我们曾将池上HL-43摄像机输出的模拟信号送到GVG-1200(具有模拟输入选购件的数字切换

台),建成一个模拟向数字过渡的系统,尝到了数字切换台对各输入信号源相位一致调整十分便利(几乎

不用调)的甜头。我们这次采用的是汤姆逊的9250切换台,据资料介绍其锁定窗口(Automaticphase

buffer)为43.5微秒。

二、对视频信号传输过程中指标下降的问题进行探讨。用同轴电缆传输模拟信号的质量下降问题,大家都

有经验,也有不少文章做了论述,我们就不班门弄斧了。从附图1中可以看到,我台这次实践采用先将模拟

信号转换为SDI信号,再用100米模拟视频电缆传送的方式。我们让模拟转播车的信号(已经经过模/数转

换)经过数字切换台输出,然后再进行数/模转换,最后进入模拟测试仪器。结果发现信号质量几乎保持不

变。显然,如果用数字电缆传送直接由数字摄像机产生的数字信号就更不成问题了。

另一方面,由于一级切换并车主要是解决讯道不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两车距离通常在三十米以内,

这时模拟摄像机的信号传输后质量不会有很大劣化,可以直接用模拟信号传给数字车。事实上,由于目前

模拟信号仍占大多数,新的数字车上都会设计模拟信号的输入口(车内设数个模数转换器)或直接选购有

模拟输入选购件的数字切换台,因此一辆模拟车与一辆数字车的一级切换并车也较容易实现。这个结论对

多数电视台来说意义更大。三、由于我台已有BARCO的四分画面控制器,正好可以作为新增讯道的监视器,我们用一台17英寸计算机显

示器作为显示单元,而没有去购置等离子体(Plasma)显示器。在选择显示器时我们发现有些型号的显示

器无法显示从四分画面控制器输出的信号,我们分析原因是这类显示器的垂直扫描频率达不到视频信号所

要求的50Hz。

播出TALLY指示灯系统

播出TALLY灯的指示在一级切换并车使用时同样十分重要,它使导播与摄像师之间实现快速默契沟通。

目前许多摄像机机头及基站上都配有TALLY红灯和TALLY绿灯,一般情况下TALLY红灯在转播车设计时已经

规定为本车系统所用,TALLY绿灯不用。利用这个TALLY绿灯来作为两车并接的主车切换提示灯。主切换系

统的切换台TALLY灯接口应留有外接系统的TALLY灯输出接口,同时通过多芯电缆分别与外接系统摄像机

基站TALLY绿灯接口连接。同时,主切换系统的多分画面分割器,已经有TALLY功能,配有对应的TALLY输

入端口。详细情况请看附图2。

音频系统和通话系统

由于我台转播或制作大型节目时主调音台习惯放在现场,因此音频系统考虑为两级调音的方式。

通话系统是整个并接系统相互联系、统一调度的关键,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节目制作。我们在模拟转播车

外接输入输出口板上新增了通话及音频输入输出口,在短距离传输时我们可以采用多芯电缆,当然信号受

到了一定的干扰和衰减,但通话质量还是令人满意的。

总之,我们可以采用两个中小型转播车系统来并接成一个大的制作系统,以实现制作大型节目的要求。通

常这两个中小型转播车,能够各自独立灵活地运行,满足通常制作节目的需求。这种连接方式特别适合于

转播范文篇6

1.1高清晰度电视转播车的原理

高清的两个标准:一个是节目源即信号源的标准,另一个是数字电视的传输标准。信号源标准也叫演播室信号源标准或基带信号标准,主要与节目制作和终端图像显示有关;而传输标准则主要与播出、机顶盒等发送和接收设备有关。应采用1080/50i的高清信号源标准。采用1080/50i作为高清信号源标准的一个突出优点是,1080/50i与我国现行的标清信号源576}50/P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上/下变换,为顺利从标清向高清过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2高清晰度电视转播车的整体规模

1.2.1A型车。14m大型拖挂车,容量不少于16台摄像机(包括连接设备),配备2个延伸段后的容量应至少有24台摄像机(包括其连接设备)。

1.2.2B型车。12m中型半挂车,容量不少于8~10台摄像机(包括连接设备),配备1个延伸段后的容量应至少有16台摄像机(包括连接设备)。1.2.3C型车。8~10m卡车,容量不少于6台摄像机(包括连接设备),延伸后的容量应达到8台摄像机(包括连接设备)。

2高清晰度电视转播车的系统设计意义与原则

2.1高清晰度电视转播车的系统设计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各个省市不断举行大型的文艺娱乐体育活动,这些活动的电视直播工作,通常的6-8个信道转播车已经不能满足高质量的要求。这些活动的直播和录制需要十几个信道以上的转播车,而采购这些车的费用极大,平时也只使用一部分设备,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过去通行的做法是使用两台、三台转播车级联在一起使用,每一辆转播车提供一路输出信号给中心,由中心切出一路信号播出。这样做的好处是系统结构简单、直观,但是只能输出一路信号,无法满足节目总导演对节目整体的把握;另一方面就是在世界级体育比赛中,各个国家需要不同的节目信号,这种级联方式无法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这种级联方式也无法更好的解决车与车之间的通话、切灯等问题。所以,这种级联方式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电视节目的需要。高清晰度电视转播车中的对等联级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它是两辆转播车的信号相互传输,通过采用多级切换台播出不同信号,满足了节目的个性化要求。同时如果每辆转播车都是8个信道的,经过对等级联的方式,可以达到16个信道的容量,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2.2高清晰度电视转播车的系统设计原则

技术先进性:系统设计应着眼于未来电视事业的发展,要有超前意识。系统采用稳定的先进技术。功能完备性:设计要有全局观念,为日后的功能升级做准备,可提供国际通用信号,并可多路输出。运行可靠性:系统要有极高的运行可靠性,设计必须具备完善的应急方案,应急操作要安全快捷,还要注意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要有自动故障诊断功能。投资经济性:整个系统具有最佳的性价比。操作灵活性:系统设备操作简单,信号调配灵活,维护管理方便,通过技术手段减低系统集成度,提高全系统信号的灵活性和安全性。系统兼容性:整个车应具有制作多种标清信号的能力。

3高清晰度电视转播车的系统设备选型与设计

3.1高清晰度电视转播车的系统设备选型

3.1.1摄像机选用日本池尚高清数字摄像机,录像机选用SONY公司高标录像机PDW-HD1500。

3.1.2六通道慢动作硬盘录像机选用EVS产品。Video:6个完全帧同步的HDSDI输入接口。6个HDSDI双输出接口;Mix/Wipe特效;Audio:嵌入音频:48路入/出(单声道);24比特无压缩。

3.1.3信号切换设备。包括高标清兼容的数字视频切换台和切换矩阵。主切换设备选用SONYMVS-60002级M/E切换台。2M/E处理器,32HD/SDSDI输入,24路可指派输出,每ME4个键通道支持亮度键、线形键功能、下游键,键层可定义,帧存可存储100秒以上高清动画素材及1000帧无压缩静帧图像。备切换选用LEITCH32X32高/标清自适应矩阵。

3.1.4技术测量设备选用美国泰克公司产品1741C。1741C是一组具有先进特色的新型模拟视频波形/矢量监视器,它满足当今电视业的要求。

3.1.5音频系统主要作为二级调音应用,话筒信号通过现场调音处理,车内配置24路数字调音台,CD,MD,延时器等设备。

3.1.6通话系统采用矩阵式通话方式,满足大型转播车通话需求,能够与台内其他中小转播车级联使用。

3.1.7TALLY和时钟系统选用广电设备,其设备大量应用于省市级电视台,产品质量可靠,运行稳定。

3.2高清晰度电视转播车的系统设计

3.2.1视频系统分为信号源、主备信号切换设备、信号监视监测设备、周边设备四个部分。信号源包括10个高清有线讯道,2个高清移动微波讯道。

3.2.2高清信号源设备的HD-SDI输出分别送入主备切换台和LEITCH矩阵,标清信号源设备的SD-SDI输出送入主切换台和LEITCH矩阵,外来模拟复合信号经模数转换后SD-SDI信号分别送入主切换台和LEITCH矩阵,外来SDSDI信号经帧同步机后分别送入主切换台和LEITCH矩阵,外来HD/SD-SDI经过高清帧同步机后,HD-SDI输出送入主备切换台和LEITCH矩阵,同时将上述设备SD-SDI输出同时送入LEITCH矩阵。高清字幕机的输出直接送入切换台。

3.2.3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导播根据节目需要2M/E切换台,选择送入的信号进行MIX\WIPE和物质处理,并进行字幕叠加,该切换台的两级M/E可以按需要设置为HD或SD节目输出,但在本系统中,将第二级M/E的PGM输出信号作为播出信号。在主切换台出现故障的情况下,IM/E备份切换台承担应急节目制作任务。

3.2.4矩阵主要承担两个方面的任务,第一是对系统中的信号按需要进行调度;从所有数字信号中为EVS提供输入信号,给部分画面分割器提供输入信号,为技术监视器提供信号源,通过与跳线器配合,给一些通道提供可选择的信号。

3.2.52M/E切换台和备份1M/E切换台的输出信号全部送入一台性能超群的2×2选择开关。

3.2.6经过该2×2切换开关的HD-SDI信号嵌入音频信号后,经分配分别送往录像机、监视器、电缆盘输出端子板等,同时经数模转换后送监视器和端子板等。

3.2.7音频系统的核心YAMAHA24路调音台,所有信号全部接入音频跳线器材,通过音频跳线器把常用的信号接入调音台,不常用的信号不接入,因为音频系统是按两级调音系统的第二级设计,所以音频设备很少。

转播范文篇7

1、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转播机房。

2、严禁携带任何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电磁辐射等物品。

3、严禁与播出无关的设备进入转播机房。

二、安全管理

1、操作人员随时监控播出设备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并及时上报和详细记录,无记录每次扣当班人员奖金50元。

2、加强机房安全,定期检查供电线路及电力设施,确保供电安全,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对播控设备参数和对运行设备及各种配置进行更改。播控机房内严禁吸烟、注意防火防盗。如因人为损坏设备、设施的,按局财产管理制度执行。

3、禁止在上岗后无故脱岗、离岗,有急事必须请假,并落实代班人员。发现一次扣当班人员奖金200元,并按局有关规定处理。

4、播控机房内严禁播放与工作无关的广播电视节目。

5、禁止在值班时饮酒,发现一次扣奖金50元。

三、操作管理

1、转播站日常管理工作实行站长负责制,由站长负责安排值班,每月将值班表上报局事业股,值班人员严格按值班表值班。未按值班表按时值班人员,每次扣当班人员奖金200元并扣站长奖金50元,情节严重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2、值班员必须认真、如实、详细填写《值班日志》,无记录发现一次扣奖金50元。

3、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所有操作变更必须有存档记录。

4、值班人员必须密切监视播控设备运行状况以及节目播出和切换情况,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实时记录,确保播出安全、高效运行。

5、保持站房环境清洁卫生,每周进行一次大清扫,凡检查发现不清洁者扣奖金50元。

6、独岭变压器在雷雨季节由值班人员决定是否关断电源,凡属可控情况下发生雷击事故者,由当班人员承担50%的维修费。

7、所有设备、设施必须规范操作,确保人生、财产安全。

四、交接班管理

1、交班人员必须要在接班人员到机房后方可离开,不可以提前下班。提前下班和未按时接班人员,每次扣责任人奖金100元。

2、交班人员必须主动向接班人员说明自己班组设备运行情况、播出变化情况等,凡交接不清影响工作者扣交接班人员奖金各50元。

转播范文篇8

众所周知,高清晰度电视(HDTV)是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美国90%的电视台开始制作高清节目,55%的播出节目是高清的。2009年9月28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上海东方卫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9个上星频道实现高、标清同播,正式拉开了高清电视播出的序幕。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都要面临高标清信号上下变换的问题。随着高清电视技术不断趋于完善,高清设备价格不断降低,全国很多电视台都构建了高清演播室和高清电视转播车。2010年10月,浙江传媒学院8讯道移动电视转播系统顺利搭建完成并投入使用,相继完成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2011中国残运会圣火采集仪式、2011-2012CBA中国职业篮球比赛、中央五台“城市之间”等实况节目的录制工作。其高标清节目的上下变换的应用日趋成熟稳定,为相关电视台或影视制作机构的高标清节目制作提供一定的示范作用。

2高标清节目上下变换的必然性高标清同播是我国发展高清电视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有效途径,可满足人们收看高清电视的需要,培育高清用户,加速高清电视的普及,减少高清电视用户少对高清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和运营带来的影响,推动电视节目由标清向高清转换。高标清同播必将面临高标清节目之间的上下变换。一方面广大电视观众的接收终端大部分仍然只支持标清,在建设支持高清的播出系统时必须考虑到为数众多的标清电视机的收视效果;另一方面电视台保存的历史素材绝大部分都是标清的。

3如何实现高标清节目上下变换

3.1上变换标清信号上变换有切边、加边、拉伸3种模式,如图1所示。切边:将画面纵向剪切,画面比例正常,但损失一部分画面内容。加边:在画面的左右两侧加黑边,保留全部画面内容,画面比例正常。拉伸:将画面横向拉伸,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但画面产生变形。对于标清素材的上变换,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要求在高清节目栏目中使用标清节目素材时,必须按16∶9的格式调整。目前9家高标清同播电视台使用的策略不尽相同,大多数采用加边模式,只在加黑边、加材质或者开窗口上有所区别,少数也有采用切边和拉伸模式进行上变换。浙江传媒学院移动电视转播系统在碰到大屏幕信号、嘉宾资料素材等上变换进入切换台时采用荷兰艾崧(AXON)板卡进行处理。为提高高清节目质量,上变换采用以下原则:4∶3满幅标清节目上变换后进入高清切换台的采用左右黑边模式;上下遮幅的标清节目上变换后进入高清切换台的采用上下切边模式,如果字幕在标清画面下方镶黑边的位置上,也可采用左右黑边模式;制作用于同播的标清节目时,原则上不能上下遮幅,如果要制作上下遮幅的标清节目,图形字幕必须位于画面内。

3.2下变换高清信号下变换有信箱、切边、挤压3种模式,如图2所示。信箱:在画面的上下两侧加黑边,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画面比例正常,但清晰度有损失。切边:画面左右两侧被剪切,清晰度好,画面比例正常,但损失了一部分画面内容。挤压:将画面横向压缩,保留了全部画面内容,清晰度好,但画面产生变形。电视台的新闻类节目、专题、综艺栏目基本采用切边模式进行下变换,影视剧节目采用上下黑边的信箱模式下变换。为照顾大多数标清观众的欣赏习惯,移动高清转播系统下变换过程如图3,采用以下原则:原始的发送信号不能变形,尽可能采用保证标清电视机画面满幅的切边模式,减少标清电视受众的不满。为保证下变换后的画面构图正常,高清拍摄时需要在16∶9的寻像器中加入4∶3标志线,取景时画面以4∶3构图为主并兼顾16∶9。考虑电视观众的观看习惯,大部分观众已经接受了影视剧类节目采用信箱模式,而且黑条部分也是字幕的最佳位置。对于采用信箱模式下变换的纪录片、专题片,以及部分文娱、体育等节目,在拍摄时均采用16∶9构图进行取景。

3.3多次变换在高标清同播过渡期内,高清节目需要在高清频道和标清频道同播,而节目编辑过程也会混合使用高标清素材,这就带来多次上下变换的问题。高清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使用了标清格式的拍摄素材或历史资料,制作的成品节目以高清格式输出,并在标清频道同播或者下变换后送标清频道播出。图4为标清素材被高清节目引用后多次变换的各种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上下变换方案选择的不恰当,会出现标清素材经过上变换和下变换后,产生画面内容损失或严重变形的结果。因此,选择合适的上下变换策略对于保证节目播出效果至关重要。对于多次上下变换,建议遵循以下原则:尽量避免或减少多次变换情况的出现,节目制播过程中上下变换次数应小于2次。移动高清转播系统自使用以来,经过上百场节目的录制,我们发现上变换的拉伸模式和下变换的挤压模式会引起图像失真,不予采用。切边模式和信箱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从整体观看效果看,都不会造成画面变形。采用切边模式作下变换,虽然画面两边损失了部分信息,但画面较大,比较符合现阶段大多数使用4∶3电视机的观众需求,在目前16∶9大电视机还未全面普及、4∶3电视机大量存在的前提下,体育类和新闻类节目采用切边模式进行下变换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至于使用信箱模式进行下变换,是在16∶9大电视机全面普及后采用的必然手段,对一些综艺类和专题类节目可采用这种模式进行下变换,其优点是在产生电影效果的同时,能够带给电视观众更多的现场信息。对于新闻类节目的下变换,一般情况应采用切边模式;在特殊情况下,出于非技术角度方面的考虑,也可以使用信箱模式作下变换,保持原始高清图像的信息。

4上下变换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技术要求

4.1图像制作技术要求高标清同播离不开幅型变换问题,幅型变换对高标清同播影响较大:高清下变换、标清上变换,都存在对画面的裁剪、加边或画面的缩放,会造成原始画面信息的缺失或无用画面的填充,影响画面效果;上下变换不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经过变换,图像质量下降;素材的幅型与成品节目的幅型、节目源的幅型和播出后的幅型都存在多种组合变换的可能,如果匹配不当就可能造成播出事故。为减少幅型变换对高标清同播频道收视效果的影响,图像制作要坚持3个原则:制作用于同播的高清节目时,在整档节目内或一条新闻内,画面幅型比应当保持统一;制作用于同播的标清节目时,原则上不能上下遮幅,如果要制作上下遮幅的标清节目,图形字幕必须位于画面内;采用标清素材制作高清节目,在幅型变换时不应产生图像变形。

4.2字母图标制作技术要求图形字幕贯穿于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各个环节,由于高标清画面的宽幅比不一样,如何在同播的高标清节目中将这些信息完整呈现出来是值得注意的问题。采用16∶9构图的高清节目,字幕的字体字号应兼顾标清收视效果,或另行制作标清版本字幕。采用4∶3保护框构图的高清节目,应将所有字幕、图标放在4∶3的保护框内。

4.3声音技术要求电视是声画合一的艺术,声音在电视节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电视节目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高清电视节目画面大而且表现细腻,相应对声音制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专题片,在声音处理中应该像电影一样去追求声音的空间与层次的细部处理。对于单声道的标清节目,在上变换时需要将其中一个声道PGM信号复制到另一声道,制作成双声道高清节目。

转播范文篇9

摘要:文章指出转播台财务人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采取的对策,对指导转播台财务人员培训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人员素质制约了转播台财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培训是对在职员工进行知识更新、补充和提高的一种教育制度,是转播台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核心。

转播台财务人员培训是转播台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核心,对推进转播台财务向纵深发展,以及转播台财务人力资本的增加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财经法规制度不断更新、完善,对转播台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转播台财务人员具备更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因此,应该持续深化转播台财务人员培训制度改革,建立真正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优化财务队伍的结构,提高转播台财务整体人员的素质。

一、转播台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转播台财务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普遍存在着学历结构不合理、观念不适应、业务知识老化等突出问题。加之员工的培训又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很多现代化的手段未能在转播台实际运行中发挥作用,在转播台财务人员培训方面还存着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对培训的认识不足

转播台财务人员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懂经济、善管理、熟悉计算机、法律知识的财务人员更是凤毛麟角。有的财务人员甚至是无证上岗,临时人员充当重要岗位。缺乏上进心,知识结构比较陈旧,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层次人才,缺乏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岗位培训意识,满足于报账、算账、记账等基础工作,不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很难在财务领域有所作为。存在不愿意参加培训、不能参加培训和不会培训的问题。认为没必要参加培训,不能学到什么东西;认为转播台财务就处理些琐碎业务,技术含量低,也不用学什么;认为部分培训师授课没有新鲜感,没新的资料加进去就不想接受培训;或由于转播台工作太忙脱不开身不去参加培训,也有的认为培训是在耽误时间,还不如自己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因此,造成转播台财务所急需的经营管理型复合人才严重缺乏,可备用的人才库资源枯竭,总量构成上还处于低效率配置状态,存在着人力资源的相对过剩和绝对匮乏的矛盾。

(二)培训的观念、方法相对滞后

观念陈旧,养尊处优,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长期以来,在转播台财务工作中,只用人而不育人,不愿在人员培训上下功夫。谈不上把转播台财务人员的培训与转播台的整体战略结合起来;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财务管理是财务处长的事,只要不出问题,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也谈不上对培训的设计和规划。此外,许多转播台还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仅由办公室的同志兼管,管理手段上简单、陈旧,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低,其管理仍然停留在经验管理、人情管理上。平时工作注重在员工日常考勤等事务性操作层面,在培训、绩效考核、薪酬设计、生涯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还相当落后,管理更多靠人际关系而不是靠制度来维持,只是被动的适应领导的意志需要,听命行事。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还相当落后,培训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有少数的转播台财务开展了远程培训,绝大部分单位没有开展,或者是没有能力开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转播台财务培训中使用的不多。

(三)培训经费投入普遍不足

很多转播台领导认为财务人员培训可有可无,是一项昂贵且得不偿失的活动,认为转播台财务人员只要能办理基本业务,可以通过老同志的“传、帮、带”来熟悉业务流程就行,对财务人员培训的经费能省则省。同时,员工的培训必然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对于那些遭遇资金“瓶颈”的转播台财务,尽管对员工素质的重要性有高度的认识,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投入经费较少,没有为财务人员培训提供必要的条件,没有标准的人员培训场所,无法实现规模,也无法形成良好的机制,不能完成设想的培训内容,狭窄范围内的运作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导致转播台财务人员队伍知识更新速度过慢,知识老化现象较为严重,制约了人才的智力开发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缺乏系统的评价手段与激励机制

部分转播台财务部门鼓励员工提升学历层次,参与培训,但对经过培训、学成后的员工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员工培训前和培训后在待遇、福利、晋级、岗位的调换和选择方面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员工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估,对培训评估缺少必要的手段和方法,无法明确辨析培训的真正效果。同时,目前转播台财务的人力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和组织程序缺乏有效的长期规划,在培训、分配等方面主要还是采取行政指令性管理,使评价工作流于形式,与实际情况需要脱节,随意性大,优秀指标按比例分配,轮流做桩评优秀,在很大程度上评价结果是领导说了算,不能达到真正的考评目的。

二、转播台财务人员培训应采取的对策

财务培训有塑造心理导向,实现知识技能建设的作用。转播台财务人员在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束缚了转播台财务员工素质的提高,制约着转播台财务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无法实现员工培训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转播台财务应对上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加强培训制度建设,规范财务人员管理体系

没有规范的制度就没有规范的培训。制定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制定符合转播台财务人员特点的培训模式,健全培训制度,是规范转播台财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要真正建立起面向转播台财务人员培训模式的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流程规范,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把员工培训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制度化,从现有工作实际及岗位的需求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选择教育培训方式。努力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需要,认真做好市场调查与员工素质现状分析,找出差距,加强引导,为每个转播台财务人员提供重新认识与调整自己,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

(二)创新观念,改进培训方法

强调“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以人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把人看作是转播台最具活力、最具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生物性资源。努力用创新思维审视员工培训,转变观念,认识培训的真正价值,与时俱进,改变过去用人重使用、轻培训,一岗定终生的观念,使管理水平与效益跟上时代的步伐。各级领导及转播台财务人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现在的转播台财务工作必须既重视技术、管理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员工对转播台的忠诚度、转播台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健康的培育,把加强培训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并坚持不懈抓下去。

转播台财务人员在掌握财会专业知识,做好记账、算账、报账等基本工作的同时,还要认真学习财会法规,熟悉财政信贷、税收等制度。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最重要的工具无疑是计算机,如果说在过去财务人员不会打算盘就算不合格的财务人员的话,那么在网络信息时代不懂计算机知识的财务人员无疑也很难算合格的财务人员。网络时代的财会人员除了必须懂得一些常规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如录入、打印、查询之外,还应结合财会岗位的工作特点,学习经济学、市场信息学、财务管理学以及相关的电脑程序,进行有关财务软件的简单维护。

(三)领导重视,加大对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

高层决策者应重视并负责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实行超前培训,着眼满足财务人员未来的需求,制订系统性、实用性、可行性和成长性的培训计划。培训同其他教育一样,需要有一定的投人,培训的人、财、物的投人,是培训质量的“硬件”保障,树立培训是投资的观念,主动投入才能获取效益,它与产出成正相关。因此,要加大对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转播台的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在转播台财务人力资源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把转播台财务人员培训作为工作一项长期的、重大的工程来看,每年有计划地投入一部分的资金,扩大培训经费列支渠道。如转播台每年按工资总额百分比提取教育经费,使教育培训工作有了充足的资金保证。也可以通过建立转播台台长奖励基金,奖励受教育培训的优秀员工,激发员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出员工的内在活力,提高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转播台核心竞争力。

转播范文篇10

现代竞技体育比赛虽然不以商业营利为目的,但它从开始就与商业活动联系在一起。例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一开始就利用发行邮票、举办博览会等方式解决经费问题,萨马兰奇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以后,国际奥委会章程进行了一系列重大修改,最终使奥运会走出困境,成为各国竞争的“香饽饽”。在主办奥运会的商业化运作中,转让电视转播权是一种代表潮流而又逐渐起主导地位的运作方式。自1960年冬季奥运会以5万美元出售了电视转播权,以66万美元出售了夏季奥运会电视转播权以来,电视转播权给体育比赛的组织者带来了巨额利润,2000年悉尼奥运会组委会电视转播权收入达到7.98亿美元,而且这一收入还在攀升。其他比赛也是如此。1997年11月11日,NBA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特纳有限电视公司以26亿美元的价格延长了4年期的电视转播协议,2002年日韩世界杯足球赛电视转播权转让价格为3.988亿美元,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甚至认为,将来体育运动会可简单地归纳为两类:一类适合电视的口味,另一类则不适合,前者发展,后者衰亡。总之,当电视与体育竞赛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现代体育才得以普及和迅速发展。

体育竞赛进行产业化运营时,其突出特征是其信息经济的特点。以奥运会为例,组委会的收入构成主要包括:电视转播权收入;TOP赞助计划收入;标志特许使用收入;组委会赞助收入等,其中电视转播权的转让收入一直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占70%以上。而组委会收入之外的其他经济收入,也多与信息产业相关。这些收入的基础则是体育竞赛本身,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

然而,对体育竞赛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世界各国各有差异,在我国则更有争议,而且在实践中受到传统体制、传统观念及现实法律本身的制约。中央电视台大约到1997年才开始在转播国内体育赛事时向举办者交纳转播费,而目前全国足球甲A联赛的转播权谈判,足协与央视尚未达成协议。此外,体育竞赛的某些项目,如花样滑冰、花样游泳等项目的表演能否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以及如何在转播权的权原及权属上进行明晰的界定,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体育运动本身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的背景,从电视转播权这一典型的、颇受争议的问题出发,探讨体育竞赛中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并分析我国立法及现实法律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权原及解决途径

体育赛事由于其较强的自我封闭性和专业性,一般强调行业自律,并得到各国法律的认可。根据国际惯例,体育竞赛的电视转播权属于赛事主办者,包括新闻报道权、赛事画面集锦和赛事转播权。我国的体育竞赛转播一般由主办者和当地电视台联手进行,由当地电视台制作竞赛的节目,转让给其他购买电视转播权的电视台。在转让过程中,全国性的比赛,例如全国足球甲A联赛,是由中国足协牵头签约,然后将出售转播权所得利润分成给各个俱乐部和比赛地的有关单位。在外国,例如美国,由于其发达的电视网络,一般是由几大电视网来集中买断节目,再出售给各个电视台,实现制播分离,既节省了成本,又能提供较优质的服务。尽管这两种方式由于体育运动及电视业发展水平而有不同,但都面临相同的问题:体育竞赛的节目制作者、竞赛运动队以及队员、赛事主办者,谁才是转播权的真正享有者?转播权的性质是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理清转播权的性质,才能深入的探讨其他问题。在许多著作中,基于我国以前的著作权法,将转播权与播放权作为邻接权的一部分加以论述,其实是不正确的。《保护邻接权罗马公约》专门规定了广播组织权,即广播组织有权:(1)授权或禁止转播他们的广播节目;(2)授权或禁止录制他们的节目;(3)授权或禁止复制未经其同意而制作的他们的广播节目的录音录像;(4)授权或禁止向公民传播其电视节目,如果此类传播是在收门票的公共场所进行的。行使这种权利的条件由被要求保护的缔约国的国内法确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规定,广播组织应享有权利禁止未经其许可而为的下列行为:将其广播以无线方式重播,将其广播固定,将已固定的内容复制,以及通过同样方法将其电视广播向公众传播。如果某些成员不授予广播组织上述权利,则应依照伯尔尼公约1971年文本,使对有关广播之内容享有版权之人,有可能制止上述行为。有人认为我国1990年颁布的著作权法第42条规定了广播组织权,是不确切的。而真正明确地规定了广播组织权的则是2001年新修订的著作权法,该法第44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有权禁止未经其许可的下列行为:(一)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转播;(二)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录制在音像载体上以及复制音像载体。前款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广播、电视首次播放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这就明确将广播组织的版权(著作权)与邻接权区分开来。事实上,如果电视台自己制作节目进行播放,它首先享有节目(作品)的版权,其次才是广播组织权(邻接权)。体育竞赛的现场直播属广播组织权,而赛事画面集锦及专题节目,如果是电视台加工制作的,只要有独创性,就形成作品,其享有的是著作权而非广播组织权。因为邻接权无论是从权原、保护期限及保护程度方面都比著作权要小。因此,广播组织权是广播电台对非其制作的节目所享有的一种邻接权。转播权正属于这种邻接权,当然,它属于授权转播的权利人,而非转播者。

其次,在将电视转播权界定为邻接权的前提下,需要探讨的是其原始版权何在的问题,因为没有版权就没有邻接权。在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情况下,如果体育竞赛主办者授权电视节目制作者将竞赛场面制作成电视节目,若在剪辑等方面制作者进行了独创性劳动,则作者无疑应属节目制作者,而基于合同关系,可采用委托作品的形式使主办者成为版权主体,以获得法律保护。《著作权法》第17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可见,除表明制作者身份权外,主办者与节目的具体制作者可通过合同解决版权归属问题。

如果说通过合同的约定即可将赛事制作成的节目版权问题明确的话,那么仅仅其直播(发送信号而没有独创性)就可获得版权,其真正的表演者,即参赛运动员能否享有著作权?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如何协调?众所周知,著作权(版权)是作者、其他主体及其合法继受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其关键之处是其权利基础——作品。显然,运动员的竞赛不属文学与科学作品。伯尔尼公约(1971)将作品的范围概括为:文学、科学与艺术领域的一切作品,不论其表现方式或形成如何。在其例举中并未提及体育竞赛活动。我国著作权法第3条规定的作品包括:文学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类型作品;计算机软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而最后一项中,至今尚未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体育竞赛表演的性质及权属问题。《WIPO表演与录音制品条约》(WPPT)第2条规定:表演者指演员、音乐家、舞蹈家和其他表演、演唱文学作品的人。笔者认为,体育竞赛的运动员所能受版权保护的应是其表演,即他们享有表演者权(当然若是独创的作品则享有表演权)。《保护邻接权公约》限定表演者权指表演文学、艺术作品之人,但在该公约第9条中,又采用许可主义,间接地承认那些不表演文学艺术作品之人也是表演者,只不过要由各国国内法予以确定:任何缔约国均可根据国内法律和规章,将本公约提供的保护扩大到不是表演文学或艺术作品的要求。据此,我国著作权法第3条将杂技艺术作品明确列举为表演者可以表演的作品,已将伯尔尼公约的作品范围扩大了。在此情况下,讨论运动员(包括体育竞赛节目的其他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是有现实意义的。

一些典型的运动竞赛表演项目,如花样游泳、花样滑冰、艺术体操等,都与杂技表演没有什么差别。它们具有以下特征:技能要求很高、难度大;具有深刻的思想性、高超的艺术性,是体育群体的智力成果的集中展示;具有极强观赏性;它同舞蹈一样可以有形再现。更何况,我国著作权法并未将可固定性作为作品受保护的条件。因而,这些表演就其本身而言,受著作权法保护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而且,编排出来的融音乐、艺术动作于一体的艺术体操,实际上就是可独立使用的作品。但是,像举重、击剑、足球等程式性的竞赛,并没有特定的独特表演特征,而且风险性大,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可以不作为著作权法所保护的表演。国际上之所以不将体育竞赛中运动员的表演列入知识产权法中表演者权的对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体育运动的自成一体性、专业性、竞技性,使运动员的表演可以通过工资、奖金等形式得到补偿,而通过电视转播权等形式可将投资一并收回;第2,体育竞赛就其宗旨而言是非商业性的,报酬权仅是其考虑的一项因素;第3,传统的体育道德观念并未认可体育竞赛的表演可以获得商业利益;第4,体育运动重视普及,这在现实中必然涉及重公益而牺牲一些私益的情况。例如,虽然欧洲联合广播公司出价甚低,但国际奥委会还是基于普及体育的宗旨拒绝分拆转让电视转播权而获取高额转播费,以便使广大观众能够支出少量费用即可观赏奥运会实况。最后,传统知识产权法的范畴也在发生变革,在体育竞赛与知识产权法之间除了经营性标记外,尚未有很强的结合。在这种背景下,基于体育运动的特殊性和知识产权法体系的相对封闭性,可以设想用单行法的形式将一些竞赛表演者的权利明确规定出来,以切实保护运动员及其他创作协助者的利益。这一构想还基于以下两点理由:第1,是否保护竞赛者的无形财产权是由各国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决定的,体育项目的普及性和受欢迎程度与之紧密相连。第2,日益发展的“阳光产业”——体育产业也需要以物质利益(更独立的物质利益而非劳务性的债权利益)来调动竞赛者的积极性。例如巴西法律就规定了对运动员比赛的产权保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由此,在现实体制下,可以勾勒出我国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的一般权利框架。这种权利框架,以职业性体育竞赛(如全国足球甲A联赛)与一般性体育竞赛(如奥运会)的划分为基础。首先谈职业性体育竞赛。运动员(包括其他协助者)享有表演者权,在将其表演让渡给俱乐部(或其他组织)的同时还对其可独立使用的表演节目享有著作权。运动员与俱乐部(或其他组织)之间除了合同约定的雇用关系外,其独立的财产权受到保护。体育比赛的主办者享有竞赛电视转播权,然后通过合同关系与各参赛主体约定转播权转让费用的分成,并通过合同关系与电视节目制作者约定委托作品的版权事宜,而电视台则在转播时支付转播费。电视机构在转播时以独占许可使用或其他方式使用,也由合同予以约定。由此,就在合同的体系内划清了各方权利义务关系,并不会妨碍体育竞赛的转播和各方的收益。同时,基于体育运动的自律性,还可对运动员及其他相关者约定其权利义务,以免妨碍运动的普及。这样,就在自治性与法律性之间将体育竞赛转播权问题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了。就一般性体育竞赛而言,虽然参赛队或参赛个人不采用职业俱乐部的形式,但可比照职业联赛来规范各方权利义务。

2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转让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以内容划分,主要有三类:新闻报道权、赛事画面集锦使用权和赛事转播权。从播出范围来看,可分为全国性转播权和地方性转播权。从转播方式来分,可分为无线频道转播权、有线频道转播权、卫视频道转播权以及互联网电视转播权。一般而言,在新闻节目中使用赛事信号不得超过3min,且播出间隔不得少于6h,在节目中使用赛事信号权超过3min就需购买赛事画面集锦权,要转播整场比赛则需购买赛事转播权。只有购买了相应范围和内容的转播权的电视机构,才能获得赛事采访权和公用信号使用权。转让可以单独转让,也可一揽子转让,可采用独占许可转播,也可采用一般许可转播,这需要通过合同明晰,并报有关部门批准。这些并没有什么争议,而关键性的问题在于:如何进行转让?如何协调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现实操作中,主办单位享有转播权的财产权利,在具体转让中多采取集中转让方式进行。以全国足球甲A联赛为例,它由中国足协统一与各电视台进行转播权转让的谈判,收益与各俱乐部分成。集中转让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2:第1,节省成本,提高谈判地位与讨价还价的能力,而且可以协调各俱乐部之间的关系;第2,尽量缩小各俱乐部之间的“贫富分化”,减少由于财产的差距而影响竞赛水平的因素。但是,足协本身的地位尚未廓清,实际是一种行业自律组织又是管理机构,这种双重身份使其难以在进行电视转播权的收益分配上真正代表俱乐部的利益。现实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目前,各足球俱乐部的投资者每年大约要在球队上投入2000~3000万元,而收入远未能补偿投资。因此,甲A球队冠名权频频易主。另一方面,中国足协帐面上渐渐积聚起几千万元的赢利,而在对出售电视转播权的收入分配上,并没有与各俱乐部进行平等的协商。因此,尽管体育产业是阳光产业,但在缺乏产业的成熟运营机制、政企不分的前提下,电视转播权难以按其市场价值来转让,同时,甲A联赛质量难以大幅度提高。这种漠视真正的投资者与表演者利益的做法,势必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各俱乐部也在学习外国经验的基础上试图组建NBA那样的联合公司,以实现商业运营与体育竞技的良性循环,在电视转播、广告、相关产业的带动方面形成产业链,以便进行企业化的转播权运营机制。这种做法值得提倡,而且在时下人们对足协两块牌了一班人马进行质疑的大环境下,实现以参赛者为主体的产权运营机制,将是中国未来体育竞赛运营的当然选择。这种情况下,若足协集中签约,则是一种信托关系,即各俱乐部通过信托合同委托足协集中与各电视机构签约,足协根据与俱乐部之间的协议来分配收益,并不得违背信托合同。同时,基于体育运动的自治性和独特性,各俱乐部必须委托足协集中签约,而不能私自签约。这样,就将足协的行政管理职能与行业自律职能区分开来,足协就可在职权明晰的基础上正确地履行职责。同理,其他各类活动也可比照这种法律关系进行操作,而这种做法,又有200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作为依据,显然是一条合理合法的选择。

体育竞赛首先是一项公益事业,但也包含着私人利益、局部利益。因此,要协调好各方利益,才能推动体育事业的顺利发展。我国目前体育电视转播权价格普遍较低,而且央视在与各竞赛主办者的谈判中压价现象严重。这除了竞赛本身的水平外,还与整个体育及媒体运作与管理机制有很大关系。一两家电视台形成了强势媒体,占据垄断地位,势必在谈判中占据主动地位,从而变相压价。例如,中央电视台转播甲A联赛的各种广告收入及赞助收入上亿元,而受让转播权支出费用仅几百万元,还在2002年甲A联赛转播权上不肯让步,要求压价,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局《关于加强体育比赛电视报道和转播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赋予央视在国际体育比赛、奥运会、城运会及全国性体育比赛电视转播权购买与谈判上独断地位,更增强了央视在转播权问题上的主动地位,不利于其他电视机构的竞争和体育赛事转播与体育运动的推广。在广播电视机构不准民间资本及外资进入的今天,这势必成为制约体育产业良性发展的一大制度性障碍。因此,在电视业引入商业竞争、制播分离的形势下,引入地方电视台与央视的竞争机制,才能有利于良性竞争环境的实现。在确保央视在新闻及时事宣传中“喉舌”作用的同时,必须将文娱节目引入公平竞争,才能正确协调各个电视机构的关系,更好地普及体育运动。另一方面,在体育竞赛产业运营中,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将转播权、门票收入、赞助、广告收入等各方面结合起来,特别是将广告与赞助及转播权结合起来,打造规模效应,引入外资和民间投资,才能将竞赛的运营做活、做好,也使体育在带动相关产业和丰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真正起主导性作用。

3结论

目前,全球体育产业产生的价值每年已超过4500亿美元,体育产业成为了“阳光产业”,体育竞赛在保持其非商业目的和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同时,在商业的推动下得到了更迅速的普及和发展,而电视则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在加入WTO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和争取到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背景下,推进体育竞赛的法制化已迫在眉睫。本文仅从知识产权角度论述了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的一些基本问题,限于篇幅,对行政管理体制、国际交往中的国际私法问题则很少涉及。总结全文,笔者的结论是:

(1)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是一种广播组织权,属于著作权(广义)中的邻接权,它属于赛事主办者,但并不排斥某些项目运动员及相关人员对其表演所享有的表演者权,即一种著作邻接权;

(2)体育竞赛(特别是俱乐部形式的竞赛)在专业体育组织与参赛主体之间分配电视转播权时是一种信托关系,参赛主体才是委托人,它们之间的权利义务由信托合同约定,但受体育竞技纪律的规制;

(3)发展电视业的竞争与体育产业的多极化参与是普及体育运动的根本大计,行政机关与自治团体分开,创造自由宽松的竞技环境和商业环境是现代体育与传媒优势互补、协调合作的现实出路。

【参考文献】

[1]赵淑萍,王银桩.美国电视纵横.华文出版社,1999:18.

[2]温源.奥运大商机——2008奥运会全接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44~46.

[3]吴汉东.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04.

[4]张杰.运动竞赛表演中的著作权保护.体育学刊,20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