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工程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9:44:58

重建工程

重建工程范文篇1

一、会议时间

3月2日上午9时现场查勘,3月2日下午2时30分召开会议。

二、会议地点

市公路局二楼会议室

三、参加会议人员名额

1、市公路局工程验收小组成员7人;

2、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自定;

3、进贤分局1人;

4、本项目业主代表2人、勘察设计单位代表1人、施工单位代表1人、监理单位代表1人。

四、会议要求

重建工程范文篇2

今年以来,全县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已全面竣工,城镇居民住房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教育、卫生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大部分完成主体,其它灾后重建项目稳步推进。为了确保灾后恢复重建竣工项目及时投产运营,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各乡镇、县直各相关单位要抓紧对已建成灾后重建项目的验收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明确工作职责

根据《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政发〔〕130号),农村居民住房验收由县民政局负责;学校、医院项目的验收按照“谁审批谁组织验收的原则”规定,由县发改委牵头,县教育局、卫生局具体负责;其他项目竣工验收按照《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二、完善工作措施

灾后重建项目验收工作按“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组织验收”的原则,先由主管单位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报重建办,由重建办汇报重建委会议或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后,抽调专业技术力量组成竣工验收小组,按照《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的具体规定,明确竣工验收依据,熟悉竣工验收条件,认真组织竣工验收工作。竣工验收的结论意见,按照灾后重建项目管理权限规定报送省、市、县行业主管部门和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三、加强培训学习

验收主管部门要组织验收人员认真学习《地震灾区农村居民住房重建维修验收实施办法》(政发〔〕101号)和《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开展工作。

重建工程范文篇3

年3月2日,市局组织了一桥重建工程项目交工验收工作,现将有关验收结果通报如下:

1、同意你处对施工标段的工程质量评定结论,即:施工标段工程质量评定得分为86.3分。

同意对整个项目交工验收工程质量评定得分为86.3分,工程质量等级合格。

2、对目前存在的缺陷工程,你处应督促施工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到位,并履行好验收手续。

同时,项目管理处应加强对桥梁试运营状况的观察,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继续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合同条款履行好质量缺陷期与保修期内工程实体的缺陷责任和保修责任。

3、对本桥梁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你处应及时与进贤分局办理好移交工作,项目上不再另行支付管养费用。

重建工程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正值春耕备耕时期,也将进入汛期,克服气候、物质、资金、人力等条件的制约,扎扎实实做好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各项工作,保证最大限度、最短时间、最优质量完成受损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促进受灾地区早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二、目标任务

4月底前,完成投资1427万元,完成工程量23万立方米,投工投劳26万工日,完成破裂水管修复2.913万米,解决5000人饮水困难。塌方水渠修复1.94万米。

三、实施步骤

(一)部署发动阶段(2008年2月18日—20日)。从我县实际出发,进一步深入灾区调查研究,认真排查、核定和分析灾害损失,按照“轻重缓急、远近结合”的原则,把事关人民群众生活、事关春耕生产和事关江河防洪保安的水利基础设施修复放在优先位置,分项目认真编制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方案,动员部署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各乡(镇)要按照部署要求,做好动员部署工作。

(二)全面修复阶段(2008年2月21日—4月20日)。

1.在确保群众临时应急通水的基础上,加快乡村供水设施灾后重建工作,优先解决农村集镇以及居住较为集中的中心村的供水工程恢复重建问题,逐步解决联户和分散农户的供水工程恢复重建问题,保障灾区城乡居民饮水安全。2月底前全面完成饮水设施修复。

2.全力抓好受损灌溉排涝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优先解决渠道、泵站、渡槽等工程因灾形成的突出问题,同时对直接影响春灌用水的其他建筑物,重点渠道和田间配套工程等抓紧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保证灌区春耕用水。抓紧开展受损防汛通讯设施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汛期通讯正常。3月底前完成灌溉设施及防汛通讯设施修复。

3.做好其他水利设施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优先修复重建受灾严重、产生次生灾害机率大的堤防、库坝、涵闸等水利设施,确保防洪、供水安全。4月底前完成其他设施修复,确保水利设施安全度汛。

各乡(镇)要采取有效的组织方式,把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落实到位。从2008年2月20日起,实行水利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三日一报制度,各乡镇要将灾后重建工作进展情况每3日向我局水利股报送一次,并做好与我局相关股室的沟通衔接工作。这期间各乡(镇)要组织2—3次的自查,县水利局将安排抽查。

(三)督促检查阶段(2008年4月21日—4月30日)。县水利局将于4月下旬开始,对全县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程进行督促检查。各乡镇要抓好工程扫尾工作,确保工程安全渡汛和春耕灌溉的用水需求。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抓好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水利站,由××*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重建修复工作进度督查和信息报送。

各乡镇要建立和落实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责任制度,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作到位、任务到岗、责任到人。要及时了解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对各项工作的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要尽快组织强有力的技术力量做好灾后恢复重建重点工程的技术设计,做好技术对口帮扶和指导工作。要尽快组织强有力的施工队伍并积极发动群众,做好工程建设工作,确保抢修人员安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我局近期将实行分片分组到各乡镇帮助指导水利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重建工程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克服气候、物质、资金、人力条件的制约,扎扎实实做好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各项工作,保证最大限度、最短时间、最优质量完成水毁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促进受灾地区早日恢复生产,进行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二、目标任务

7月25日前,全面完成全县范围内的溃坝山塘、塌方毁损水渠、人畜饮水工程、引水坝、河堤等水毁工程的应急处理和工程修复。

三、实施步骤

从我县实际出发,根据各镇(乡、街道)排查,核实的灾害损失情况,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把事关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经济发展、保安的水利设施修复放在优先位置,分项目认真编制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方案,动员部署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

1、在确保群众临时应急通水的基础上,加快乡村供水设施灾后重建工作,优先解决农村集镇以及居住较为集中的中心村供水工程恢复重建问题,逐步解决联户和分散农户供水工程恢复重建问题,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2、全力抓好农业灌溉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优先解决溃坝山塘、塌方毁损渠道、引水坝、泵站、渡槽等因灾造成的水毁工程,确保农业灌溉用水。

3、做好其他水利设施的灾后重建工作,优先修复重建受灾严重,产生灾害机率大的堤防、库坝、涵闸等水利设施,确保防洪,供水安全。

四、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抓好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在各镇(乡,街道)采取有效的组织方式,把水利灾后重建工作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县水利局将组成由主要领导统一调度指挥,责任领导分片包干,技术人员进驻乡镇的工作队,从7月6日起在全县各乡镇展开水利设施灾后重建技术指导工作;

重建工程范文篇6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卫生系统灾后重建工作已经从前期的提速阶段进入到稳步实施阶段。抓竣工,保质量、保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及今后卫生系统重建的重要工作。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适时调整工作重心,细化工作目标,把我灾后重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主要负责人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进—步强化对医疗卫生机构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齐抓共管。确保按时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医疗卫生机构灾后重建**年9月底完成重建任务的90%,12月底完成重建任务的96%”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任务。

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严格执行八项规章制度。一是项目管理制度;二是廉洁自律承诺制度;三是项目全程审计制度(事前的投资评审、事后竣工决算审计);四是项目公示制度;五是专家督导制度(建设方案专家评审、专家现场指导);六是社会监督制度;七是人员岗位制度;八是监督检查制度。

三、切实抓好重建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灾后重建程序。在灾后重建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灾后重建要求和程序执行,坚决杜绝不按程序办事或先斩后奏现象。二是加强重建项目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管理。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和工程监理制;严把设计、施工和建筑材料质量关,监督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杜绝“豆腐渣”工程和安全事故,确保高质量的完成恢复重建任务。三是严格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工程款项的支付严格按照工程质量和进度划拨,做到先审批,后使用,确保卫生重建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四是切实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各项目单位要派专人固定收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请示文件、立项文件、规划许可证、审图意见书、消防审查意见、会议纪要、招投标资料、合同、建设许可证、图纸会审记录、开工报告、监理例会资料、特殊情况处理意见、资金申请表、项目实施进度表、各类报表、竣工资料等,并对资料按时间顺序分类归档。公务员之家

重建工程范文篇7

现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民政局重庆市灾民倒房重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办发〔2007〕232号)转发给你们,请结合《万州区灾民倒房重建工作实施方案》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九月十三日

抄送: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法院,

区检察院,区人武部。

万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07年9月17日印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转发市民政局重庆市灾民倒房重建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渝办发〔2007〕232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今年入汛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遭受了特大暴雨洪灾和地质灾害的侵袭,给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灾区房屋倒塌数量多,灾后恢复重建任务重。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渝府发〔2007〕100号)精神,为切实抓好今年的灾民倒房重建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民政局制订的《重庆市灾民倒房重建工作实施方案》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八月二十四日

重庆市灾民倒房重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抓好今年灾民倒房重建工作,确保明年春节前倒房灾民搬入新居过新年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特制订全市灾民倒房重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灾区各级政府要把灾民倒房重建工作作为今冬明春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要建立分层级的灾民倒房重建组织体系,全力以赴抓责任落实,促建房进度,保工程质量。

(一)区县(自治县)成立领导小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成立以分管区县长为第一责任人,民政、规划、国土、建设、交通、财政、税务、环保、救灾、水务、电力、电信、广电等部门参与的灾民倒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灾民倒房重建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及重大问题的解决。要建立属地管理、政府主责、民政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做到各负其责,共同配合,齐心协力抓好灾民倒房重建工作。

(二)乡镇成立工作班子。乡镇(街道)要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倒房重建责任人的工作班子,负责灾民倒房重建工作的组织实施、有关税费减免落实和有关手续办理工作,协助区县(自治县)有关部门抓好选点、规划、评审、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建房招投标的组织、建房进度督促监管、竣工质量验收等有关工作。

(三)村组成立议事组织。有灾民倒房重建任务的村要成立以村党支部、村委会为主导,村组长、灾民或灾民推选代表参加的议事决策班子,负责参与灾民新村建设规划的评审、房屋样式的选择、建设方式的选择、工程招投标选定、房屋的分配、资金的筹集和支出监管等工作。

二、操作流程

在实施《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八步流程》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准确核实对象,制订工作计划

1.对象的确认。各地在核实确认因灾倒房对象时应把握三点,即:(1)房屋全倒塌的;(2)房屋主体已倒或严重损毁,不能居住的;(3)处于滑坡、危岩等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已确定必须全部搬迁的。

2.核实确认程序:(1)灾民提出需恢复重建申请;(2)乡镇、村组干部入户实地察看;(3)经村组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并张榜公布后,报区县(自治县)民政局审定予以确认;(4)区县(自治县)民政局对倒房户进行登记造册,统计上报。

3.制订实施计划。各区县(自治县)要根据确认的灾民倒房重建对象情况编制详细具体的工作实施计划,明确恢复重建的规模、建房地点、建房方式、资金筹集、工作目标、工作责任和工作措施。

(二)科学选址定点,精心规划设计

1.选址定点。无论是集中建房还是灾民自主分散建房的选址定点,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减灾防灾方针,选址要避开灾害易发区、灾害隐患点,确保达到设防标准,坚决避免受灾房屋倒了建、遇灾再倒的恶性循环。二是要对选址进行地质勘测评估,各区县(自治县)要组织国土、规划部门对灾民倒房重建点进行地质勘测,并邀请专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国土、建设等有关部门进行必要的地质评估,确保新建房屋的安全。三是集中建房的选址要坚持“四个结合”,即集中建房点不论规模大小,选址都应与减灾安居工程、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五保家园建设相结合,整体提高民房的防灾抗灾能力。四是分户建房的选址,要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充分考虑灾民生产生活便利需求。五是凡异地选址重建的灾民户,必须按规定退回原宅基地。

2.规划设计。无论是集中建房还是灾民自主分散建房的规划设计,一是要明确规划设计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应结合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文化习惯,充分考虑建设规模和风格样式,由规划设计单位抽调优秀的设计人员对灾民倒房重建进行精心设计,尽快提供可供灾民选择的多套房屋建设规划设计方案。二是要明确规划设计防灾要求。灾民倒房重建的规划设计,尤其是集中建房规划设计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充分考虑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环境及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做到既方便灾民生产生活,又提高灾害抗御能力。三是要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各区县(自治县)倒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对设计单位提出的多套设计方案,应组织有关部门、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及灾民代表进行评审,经评审认可的方案,方可提供给灾民自主或民主选择。

(三)落实优惠政策,合理确定补助

1.税费减免:有关灾民倒房恢复重建税费减免政策,按照市政府渝府发〔2007〕100号文件执行。

2.建房补助:各地要根据审核确定的灾民损失情况和家庭经济状况,坚持困难大的多补助、困难小的少补助、无困难的不补助的原则,合理确定不同的救助金额,坚决防止平均分配。一是对自主分散建房的,救助金必须发放到户,不得截留。二是对集中建房的,可以对交通、供水、供电及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补助,还可通过社会捐赠给予一定的援助,其余建设资金由受灾户自行承担。

3.金融信贷扶持:(1)金融部门对恢复重建贷款执行优惠利息;(2)保险部门要加快灾后理赔进度。

灾民倒房重建应享受的优惠政策,由受灾户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按照代办承诺服务的工作要求,代倒房重建户办理落实。办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由区县(自治县)灾民倒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

(四)严格工程监管,抓好验收总结。一是加强房屋建设质量监督。对集中建房点要实行工程监理制或工程巡查制,要确定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对整个建设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对灾民自主分散建房的,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巡回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确保质量安全。二是严格项目验收,尤其是灾民新村建设点,各级政府要按照工程建设要求,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分段验收和竣工验收。完工入住前,应组织灾民对住房修建满意度进行评估。三是做好工作总结。灾民倒房重建工作完成后,各地要认真总结,报告市政府,抄送市民政局。

三、强化基础工作

(一)抓好统计工作。各区县(自治县)民政局要将灾民住房重建户及灾民新村建设点登记造册,按照市民政局渝民发〔2007〕124号文件规定逐级上报,并实行建成一户、销号一户的“登记销号制”。各区县(自治县)从9月份起到明年春节前止,每月5日前必须上报建房工作进度,市民政局要严格检查考核,确保灾民住房建设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二)抓好资料收集整理。各区县(自治县)民政局对灾民倒房重建的有关资料要认真收集,对建房工作的文件、资料,受灾户的补助资金、税费减免、投工投劳等情况进行整理,要建立灾民住房重建登记卡,并附新、旧住房对比照片,实行一户一卡。恢复重建过程中,要注意摄制有关工作影像资料,全面反映住房重建情况。

(三)抓好捐赠款物使用通报。各区县(自治县)用于灾民住房重建的捐赠资金和物资,应逐一向捐赠单位和个人进行信函通报,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灾民住房建成后,要设立明显标志,注明资金来源、建房的有关情况,以示纪念。

四、注意事项

(一)严格资金管理。灾民住房重建资金的筹措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政府救助为辅、社会予以扶持”的方针,实行政府补一点、社会捐赠募一点、邻里互助帮一点、灾民自筹解决一点的办法多方筹措。一是救助款物分配坚持“一个口子”下达。市级安排的灾民倒房重建专项资金、市级慈善组织转赠的捐助资金以及区县(自治县)安排的救助资金应统筹分配,“一个口子”下达。二是严格执行救助程序。救助资金的落实必须经过“灾民个人申请、村组民主评议、乡镇政府审核、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审批”的程序,坚持做到公开救助程序、公开救助对象、公开救助标准、公开救助金额,接受行政、审计、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确保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彻底杜绝挤占、挪用和贪污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强资金支付管理。在灾民倒房重建补助资金的支付过程中,可按照工程进度,实行分段、分期预拨,完工结算,确保工程进度和资金支付安全。

(二)落实工作责任。按照渝府发〔2007〕100号文件规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要建立领导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实行党员、干部“1+1”结对帮扶,对重建工作不落实、工作进展迟缓,群众反映强烈的,启动行政首长问责制。

重建工程范文篇8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卫生系统灾后重建工作已经从前期的提速阶段进入到稳步实施阶段。抓竣工,保质量、保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及今后卫生系统重建的重要工作。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适时调整工作重心,细化工作目标,把我灾后重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主要负责人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进—步强化对医疗卫生机构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齐抓共管。确保按时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医疗卫生机构灾后重建年月底完成重建任务的90%,月底完成重建任务的96%”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任务。

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严格执行八项规章制度。一是项目管理制度;二是廉洁自律承诺制度;三是项目全程审计制度(事前的投资评审、事后竣工决算审计);四是项目公示制度;五是专家督导制度(建设方案专家评审、专家现场指导);六是社会监督制度;七是人员岗位制度;八是监督检查制度。

三、切实抓好重建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灾后重建程序。在灾后重建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灾后重建要求和程序执行,坚决杜绝不按程序办事或先斩后奏现象。二是加强重建项目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管理。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和工程监理制;严把设计、施工和建筑材料质量关,监督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杜绝“豆腐渣”工程和安全事故,确保高质量的完成恢复重建任务。三是严格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工程款项的支付严格按照工程质量和进度划拨,做到先审批,后使用,确保卫生重建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四是切实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各项目单位要派专人固定收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请示文件、立项文件、规划许可证、审图意见书、消防审查意见、会议纪要、招投标资料、合同、建设许可证、图纸会审记录、开工报告、监理例会资料、特殊情况处理意见、资金申请表、项目实施进度表、各类报表、竣工资料等,并对资料按时间顺序分类归档。

重建工程范文篇9

关键词:紫坪铺工程;震后应急;恢复重建;投资控制

1震后应急抢险及灾后恢复重建

2008年,紫坪铺工程遭遇汶川特大地震震损,2011年9月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由于地震震中位置距离坝址仅17.7km,地震烈度大,枢纽工程各类建筑物和机电金结设备均不同程度受损。震后,紫坪铺开发公司(以下简称业主)迅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紫坪铺工程大坝、引水和泄水建筑物、厂房、边坡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并根据水利部批复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震后大坝面板修复设计报告》,对大坝面板、公路、码头、边坡、泄洪排沙洞闸门及启闭设备、坝顶双向门机设备等涉及枢纽安全的项目进行震后应急抢险施工。2008年12月底,应急抢险项目施工完成。2010年4月,水利部批复了《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灾后恢复重建初步设计报告》,业主立即组织设计单位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设计,并及时开展招标设计。编制了工程恢复重建项目施工总进度方案和采购分标方案,组织开展项目招标工作,全面铺开灾后恢复重建工作。2010年9月,1号泄洪排沙洞固结灌浆、帷幕灌浆等第一批15个项目按招标程序进行招标,12月签订第一批15个标合同;2011年5月,栏杆工程、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及室外工程等第二批10个标段招标工作,并先后完成合同签订。主要项目有1号泄洪排沙洞及冲砂放空洞混凝土面修复处理工程、1号泄洪排沙洞固结灌浆工程、帷幕灌浆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大坝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大坝变形监测基准网灾后重建工程、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及室外工程、水库诱发地震监测预测系统恢复重建等。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于2010年5月按招标程序进行招标,同年12月完成合同签订工作。主要项目金属结构设备检修、水情自动测预报系统应急功能改造、库容复测、电缆桥架修复、主厂房照明修复、主变在线监测装置、系统稳定监录仪改造、GIS设备加装SF6泄漏监测装置、计算机监控系统修复、消防报警系统修复等。2011年9月底,紫坪铺水利枢纽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基本完成。

2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控制投资的主要举措

为保证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顺利实施,业主审时度势,对灾后重建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投资控制,即通过对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招标阶段的招标控制价、施工阶段的合同价、竣工验收阶段的结算价等诸多环节的造价进行有效管理,尽可能地控制投资成本,动态监控重建项目单项工程的投资,确保投资总额的不突破。2.1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2008年6月,组织原设计单位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省水利院)编制完成了《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灾后重建规划报告》。在规划报告基础上,省水利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灾后恢复重建初步设计报告》。2010年4月水利部批复了该初设报告。2.2招标阶段的投资控制。以施工图、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为基础,进行施工招标。在招标阶段实施投资控制的举措主要有以下几点:(1)重视招标文件的编制。根据合同项目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合理确定投标报价方式(如:综合单价、固定单价、固定总价)、评标办法(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合理拟定合同条款(施工合同范本、专用合同条款)等。(2)保证工程量清单的完整性、准确性。一定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正确列项,准确描述项目特征。(3)认真编制招标控制价。招标控制价一定要依据施工图、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同期材料信息价、相应的规费、税费进行编制,并考虑一定的风险。风险考虑应在一个基本合理的范围,既不能扩大,也不要缩小。招标控制价既要起到施工图阶段的建安费用最高限价和招标时的拦标价的作用,又要使中标人在有序、合理的施工管理中获取社会平均利润或合理的利润。(4)根据中标通知书、投标文件、招标文件签订施工合同,注意对合同价款与支付、材料设备供应、工程变更、竣工验收与结算、违约、索赔和争议相关条款的重点把关。2.3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实施阶段是投资控制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合同实施阶段对投资控制更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控制,对施工阶段全过程的投资控制就是最有效的控制方式。全过程投资控制主要体现在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抓住控制点,纵观全局,制定工作计划和管理办法,编制流程及配套表格等,把工程造价控制在承发包双方签订的合同价内。2.3.1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在紫坪铺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进入实施阶段之前,公司针对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制定了《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计量支付管理办法》、《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合同价格调整和新增单价核定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确保了灾后重建工程项目的规范化管理。2.3.2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所有设计变更必须经过严格的必要性审查和方案经济性评估,并经公司和设计单位同意后才能实施,严禁任何单位自行变更。2.3.3严格控制材料价格。材料价格是影响工程成本的重要因素,严格、合理控制材料价格是降低造价的有效手段。在重建项目中,因地震原因造成材料价格偏高,特别是地材价格,涨至地震前的两倍之多,当地政府公布的信息价已存在包不住的现象。公司联合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5•12”地震以后的主要材料价进行市场调查摸底,形成材料综合预算价,会签后作为结算依据。2.3.4严格结算审批程序。价款结算过程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和公司结算程序办理,经办人、复核人及部门负责人层层把关,手续完备。确保了资金的及时支付,保证了重建项目的顺利进行。2.3.5做好归集整理工作。做好施工阶段工程资料的归集整理工作,为办理竣工结算和接受相关部门的审计准备好完善的资料。2.4最终结算金额。竣工验收阶段的投资控制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根据施工合同(协议)、竣工资料、招投标文件和相应的规程规范等开展竣工结算,竣工结算价款经中介机构审核并报省财政评审中心审查,以省财政评审中心审定金额作为合同的最终结算金额。

3结语

重建工程范文篇10

[关键词]灾区重建;教育重建;公共服务

灾后教育重建作为整个灾区重建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因其时效紧迫、直接关系千家万户、进而关乎政府重建整体公信力等倍受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重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仅关涉教育系统内部的问题,往往还牵涉整体重建工作和灾区社会整体发展的综合效应。那么,由地震引发的教育大灾难、进而不得不应急启动的教育重建到底包括怎样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理解其时效性特征?教育重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过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要素,其中急需处理好哪些突出的关系?

一、震区灾后的教育重建:怎样的内涵和外延?

从四川汶川地震发生至今,党和政府的应急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伟大胜利,如今各方面重建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教育重建工作作为整个重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自然也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学界、教育界及社会各界也纷纷建言献策,教育部也及时《教育系统做好灾区师生安置和恢复重建准备工作的方案》等。那么,到底什么是灾后教育重建?有没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这是当首先反思的。

“重建”更多是从哲学意义上使用的建构用语,如精神重建、人文重建等,在此顾名思义就是“重新建设、重新建构”之义;从描述性定义上讲,“教育重建”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对教育领域的重建问题,当面对灾区学校受损、师生受灾、教育系统受到严重灾害影响的情况时,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甚至师生主体所进行的恢复正常教育教学、恢复师生正常学习生活、恢复校园环境建设、加强心理援助、加强社会支持等一系列重新建设和恢复构建过程。所以,“教育重建”更适合从社会性、动态性、过程性的角度去理解,[1]当然,教育重建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仅仅是单一教育系统的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

那么,从外延来讲,灾后教育重建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教育部关于做好灾区师生安置和恢复重建准备工作的方案中提出积极创造条件帮助灾区学生恢复上课,积极开展灾区学生心理援助工作,认真做好灾区孤、残学生救助工作,积极做好灾区学校恢复重建准备工作等各项救助政策措施,要求切实做好灾区师生安置工作和学校重建准备工作。[2]作为部级的教育科研机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则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心理重建、学校重建、教学重建、校园重建、师资重建和赈灾遗产总结六方面的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重建的方案和时间进度计划,[3]极具指导性。受灾最严重省份四川省也应急制定了全力推进学校复学复课、继续抓好灾区师生安置、抓好受灾学校重建规划、做好遇难学生家长工作等具体措施,[4]并有序展开教育系统的重建工作。应该说,这些灾后教育重建的外延内容已较丰富,对灾后教育的科学重建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这里,笔者想强调的是,根据重要性等级程度,在灾区教育重建中最重要的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信任机制的重建,没有良好的信任机制一切都难以做好,政府作为的认同机制也将受到挑战;第二位的就是心理重建,如上所说如何让广大教师和学生从震灾的阴霾中走出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新生活的阳光,这都是从精神层面需要及时建构和重建的内容,需要很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然后才是物质层面的重建,比如教育重建规划、校舍校园重建、复学复课等,这些重建是实实在在的,最主要的是科学性和标准化,注重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另外,关于抗震救灾中的教育遗产和安全教育传统也需要得到及时总结和提炼。

二、震区灾后教育重建的时效性特征

《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优先安排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严格执行强制性建设标准规范,尽快将其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5]可见,灾区教育重建工作具有典型的时效性、优先性特征,具体体现如下:

第一,教育重建的时间应急性特征要求政府在整个重建工作中必须反应敏捷、速度快、质量高,能及时满足基本的教育需求。灾情就是命令,对灾区教育重建而言,时间刻不容缓。看到被震垮的学校楼舍,看到被夷为平地的曾经美丽的校园,不管是政府主体,还是教育行政部门主体,还是民众主体,都对教育重建的时间应急性提出了更高、更实际的要求。

第二,教育重建的针对性特征要求在应急重建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重建工作。现在部分重建工作已经开始,比如教育部关于受灾地区的部级师资培训工作已经展开,受灾地区校园重建和新校址选址工作也已启动,四川等地震灾区中小学生赴国外疗养活动等心理重建工作进展顺利,这些工作都有明确的针对性,一环扣一环,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实实在在为灾区整体教育恢复重建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第三,教育重建的差异性特征要求整个重建工作不能一个步骤、一个节奏、一个强度,要分轻重缓急,根据受灾学校和地区的严重程度差异进行。因为此次地震受灾影响面广,余震不断,教育重建工作要有序、有节奏、有差异地开展。地点上要根据调研情况和可行性条件差别对待,时间上也要有先有后,有最重点有次重点,有难点也有盲点,在重建中一定要统筹协调,区分出科学差异,不可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

第四,教育重建的公益性表明了整个教育重建工作属于公共服务范畴,要善于整合各方面资源,从地震受灾的全局观、全民观和公平观等指导整个重建工作。受灾地区都是重建主体,都有局部的重建需求,都代表一定的公共利益要求;但从四川、甘肃、陕西等整体公共主体而言,区县主体是子系统,要宏观布局,保证国家和社会重建资源尽可能合理配置,确保有限的重建资金、条件等发挥最大的重建效应,最大程度保证学校重建工作的公益性。

第五,教育重建的长效性要求重建工作不仅要从短期利益和立场出发,还要有更长远的重建策略。中央已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恢复灾区重建,其中也包括教育重建任务。中央目标很明确,但3年对教育重建来讲本身就是一个长效性的过程,教育教学重建、师资重建、校舍重建等刻不容缓,灾区中小学复课复学问题时不我待。这些因素都是教育重建面临的现实问题。而且从更持久的意义上讲,教育工作直面主体的人,受灾所造成的教育遗憾还时时萦绕心间,树立学生、家长及其社会各界对教育的信任机制也是长期深化的过程。

当然,作为事关千家万户实际利益的教育重建工作还有其他特征,分析这些特征不是目的,关键是通过分析受灾区教育重建工作的内在性质,探索科学的重建策略,充分考虑时间压力、资源条件、应急程度和重难点调配等特点和要素,在重建中避免走弯路,少浪费资源。

三、灾区教育科学重建急需处理好五对关系:基于重建进程的指导策略

按照整体重建工作的要求,教育重建工作有力、有效、有序开展的标准要求遵循科学性和时效性,时效性问题上文已论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灾区教育事业的科学重建要符合科学标准,尊重教育规律,按照教育本身的特点并结合重建工作的特性有序进行。其中处理好各种关系非常重要,这些关系直接影响到重建利益结构、重建模式系统、重建主体价值和重建资源重组等实际问题。具体而言,重建过程中应急需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一)处理好教育重建的应急状态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既然教育重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眼下要处理好的问题固然重要,属于应急工作;但从长远看,灾区的整个教育发展还需要通过重建获得实质性恢复和提升。在此过程中,应急和长远、短期和长期之间无疑是一对首先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此关系涉及到灾区学校的整体布局、涉及到受灾区县的教育规划、涉及到区域性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众所周知,教育事业是一个周期很长的事业,其效果非一朝一夕所能显现。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主体都应该兼顾短期重建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千万不可只顾政绩工程而忽视教育的科学性和长效性。国家教育部日前提出了灾区学校恢复重建的目标:2009年9月1日前,大部分学校和幼儿园要在永久性建筑中恢复正常教学,2010年9月1日前,所有学校和幼儿园要在永久性建筑中恢复正常教学。[6]这是从国家宏观教育重建规划上所作的制度性规定,但具体到区县而言层次不齐,有的地方已经逐渐复课。但有的地方重建还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受灾非常严重的地区,更要考虑应急重建和长远规划的科学协调关系。

(二)处理好教育重建的硬件重建和软件重建的关系

教育建设始终离不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从灾区教育重建看就必须处理好硬件重建和软件重建的关系,也包括处理好物质重建和精神重建的关系。很显然,灾区硬件重建立竿见影,重建效果可见可触,比如学校复课、校舍重修、大楼重建,尽快落实重建资金,保证办公经费,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有效运转等,这些重建内容必不可少,直接关系到教育恢复工作进程,教育行政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做好重建标准的确定和工程质量的监控。此次地震灾区学校受灾之严重再次警示我们要高度关注学校建设的高标准与严要求,校舍重建的安全标准是第一位的,也是不折不扣的,这方面的责任机制要完善,重建中的质量检查也要科学跟进。除此之外,笔者在此更想强调的是灾区软件重建问题,比如师生健康心理的重建,教师职业道德良心的重建,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公众对教育(不仅是组织,可能是组织背后的价值理念甚或更大价值载体)的信任机制的重建。受灾学校铁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学校作为公共机构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度,可以说,教育重建中的软件重建和精神重建在更深意义上推动着教育的科学发展,或者更进一步地说,这种重建表征着公众对政府的一种信任姿态,对国家大局的一种责任机制。这种重建不仅仅是给“钱”和“物”的问题,更涉及到精神和价值的层面,需要建构一种适度的对灾难心理的对话平台,需要良好的沟通渠道,需要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的理解和共鸣。从实践层面看,这方面的工作还很多,要处理的问题也还很多,有些方面还不是教育内部就能处理好的。

(三)处理好教育重建中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关系

教育重建因任务重、范围广、涉及领域宽和受灾程度重等因素无疑直接需要消耗不少的资源和资本。从来源渠道分析,这些资源和资本条件无外乎两个来源:一是政府公共资源,二是有序引入社会资本。从既有的重建看,政府公立资源在重建中发挥着直接的、主导性的作用,尤其在应急程度很高、重建处于千钧一发的时候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也是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在面对大灾大难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最大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外界媒体对之也作了不少的报道宣传。[7]但教育不是孤立的事业,涉及各行各业,单一的政府公共资源始终还显不足。除了政府资源资金之外,社会资本介入学校重建是必然之势,从各类主体的踊跃捐款捐物进行重建可见一斑。从国家公布的数据看,整个重建工作所需经费和中央及各地财政经费之间还有不小的缺口,引入社会资本加强学校重建工作必要而且重要,如不少企业、慈善机构、国际救援组织、社会人士等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教育重建,有的建立灾区学校,有的建立了教育慈善基金,全国教育类基金会联合为汶川地震灾区师生募捐发出倡议书,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则动用一切力量救助需要救助的受灾学生,这些都是对教育重建的社会性支持。因此,在教育重建中要处理好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关系,前者主要是公平配置、优化重建的问题,而社会资本介入学校重建则需完善税收等制度性激励措施,制定社会资本来源管理等配套办法,同时也要预防社会资本介入重建过程中的其他不当企图,确保重建工作有序平稳。

(四)处理好重建中整体和谐和局部差异的关系

灾区重建工作有整体目标,也有局部规划,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重建会有不同的重建策略,这就必须处理好整体和谐与局部差异之间的关系,既重整体效果,也重局部特殊性和边界效应。从时间上看,整体重建虽需三年完成,但各个地方在重建速度上必有先后。受灾最重的地区在重建时间上应首要考虑,支持力度和重建力度也不一样。从空间上看,根据现在中央的重建方案,全国各个省、市对口支援一个受灾区、县,但各个省、市之间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上有差异,对口重建工作一定有差异,被支持重建的局部区县之间也有差异,这就要求处理好整体和谐和局部差异之间的关系,不可千篇一律,盲目攀比。另就重建对象而言,除了大面积的灾后宏观教育重建,还需特别注意一些特殊群体的重建支持工作,如孤残儿童教育资助和心理支持工作,要求对每一名因灾致孤的学生以及与家人失去联系的学生,都要明确亲属或者老师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尽快启动残疾学生教育机构的建设工作,抓紧研究有利于灾区孤、残学生健康成长的长期教育方案和救助政策等。

(五)处理好教育重建中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主体差异对待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大的主体无疑是学生和教师。灾后教育重建工作从主体性力量而言,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无疑也是最大、最需要直接关心和支持的主体;但二者在重建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支持方式、心理救助等还有所差异,需要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重建过程。在生与死、亲人与学生的抉择中,灾区广大教师用生命诠释了一个个为师者最真实质朴的爱,用血肉为学生筑起一道道永生永爱的长城,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上了最深刻的一课,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不断总结挖掘,加大宣传并继续维持;同时学生在危难中用自觉、理性、主人翁的方式参与公共事务,在灾难中学会感恩和承担起救灾自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这些真实的精神元素将成为重建中的中流力量,成为告慰那些失去生命的学生、激励获得重生的孩子们的源泉动力。另外,对那些或失去孩子、或孩子受伤致残的家长而言,政府也有责任做好他们的重建工作,如加大思想和心理疏导力度,做好家长的抚慰工作等。只有充分发挥了重建过程中不同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有效树立了师生和家长作为重建主体的认同感、信任感、大局观,并积极配合政府和学校的整体重建工作,灾区教育重建工作才有源头活水的人力支持、心理支持和精神支持。

[参考文献]

[1]朱永新.灾后教育重建的若干问题[EB/OL].(2008-06-05)[2008-07-02]./zyp12_/blog/item/5228d61353be9d26dc5401ed.html.

[2]教育部.教育系统做好灾区师生安置和恢复重建准备工作的方案[N].中国教育报,2008-05-27(2).

[3]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发挥自身优势确定汶川地震灾后教育重建工作方案[EB/OL].(2008-06-19)[2008-07-15].http:///snxx/ysyw/snxx_20080619194026_

5680.html.

[4]杨华丽.教育厅部署10项措施确保灾后教育重建[EB/OL].(2008-06-18)[2008-08-11]./nsichuan/fffy/20080618/2008618144308.htm.

[5]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08-07-04)[2008-08-11]./zwgk/2008-07/04/content_10363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