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方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9:54:04

制备方式

制备方式范文篇1

2008年,我院再次将此药注册并取得了批准文号。下面就将黄龙克喘丸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标准介绍如下:

1处方

麻黄450g桂枝300g冬花450g细辛180g甘草600g地龙750g柴胡300g五味子450g黄芩450g川贝母300g

2制备操作规程

将三分之二处方量的桂枝、黄芩、川贝母和细辛置于烤箱中烘烤片刻后取出,粉碎成细粉。将剩下的药物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浸泡30分钟,用小火煎煮两次(第一次应煎煮2个小时,第二次应煎煮1.5个小时),分别去渣取汁(应将药渣中的药液也压榨出来)。将两次所得的药液合并在一起,放入容器中静置24个小时,取上清液加热浓缩成稠膏。将上述的药粉调入此药膏中,用烤箱烘干,用中药粉碎机粉碎成细粉,再用泛制法将其制成药丸。待这些药丸干燥后,去掉劣质的药丸,将剩下的药丸进行半成品检验,将检验合格的药丸分别装入药瓶中并进行成品检验。将合格的药瓶贴上标签,入库保存。

在制备此药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操作要点与要求:①药粉应过80目筛。②待稠膏冷却后再调入细粉。③应将烘烤温度控制在60摄氏度以下。④泛丸过程中应随时除去较大及较小的丸粒,保证丸粒体积均匀一致。

3质量标准

3.1性状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浓缩丸;味苦、辛。

3.2鉴别

3.2.1将本品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时可发现本品中含有黄棕色的木栓细胞,此类细胞的表面呈类多角形,细胞壁较厚,微木质化,细胞腔内大多充满红棕色物(此类细胞可能源自桂枝)。本品中含有细小的草酸钙砂晶,这种砂晶主要存在于薄壁细胞及分泌细胞中,并常会偏集于此类细胞的一侧(此类细胞可能源自川贝母)。本品中含有较细长、有斜纹孔的木纤维(这种木纤维可能源自黄芩)。

3.2.2将10g的本品研成细末,用氨水浸湿,与30毫升的氯仿混合均匀,再用超声处理20分钟,滤出药液。将此药液分别置于三支试管中进行观察。

将1~3滴的碘化铋钾试液滴加入到其中一支试管中可发现,试管中会立即出现红棕色沉淀。将1~3滴的碘化汞钾试液滴加入到其中一支试管中可发现,试管中会立即出现黄白色的沉淀。将1~3滴的硅钨酸试液滴加入到其中一支试管中可发现,试管中会立即出现灰白色的沉淀。

3.2.3将20g的本品研成碎末,用30毫升的热水溶解,用纱布过滤。待此滤液变冷后,在其中加入30毫升的浓氨溶液,摇匀,再加入60毫升的乙醚,振摇片刻。待乙醚液挥发干净后,将剩下的药渣放入1毫升的甲醇中充分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备用。用甲醇将盐酸麻黄碱制成每毫升含1mg盐酸麻黄碱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备用。按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的试验步骤,用点样器将10ul的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用在10摄氏度以下冷藏室中放置的三氯甲烷-甲醇-浓氨(5:1:0.1)下层溶液作为展开剂将这两种溶液分别展开,取出,晾干,在斑点上喷适量0.5%的茚三酮乙醇溶液,加热(105摄氏度)至斑点显色清晰。在试验观察中可以发现,供试品溶液斑点的色谱与对照品溶液斑点色谱相同。

3.3检查此中药丸剂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ⅠA丸剂项下的各项规定。

3.4功能与主治在此药中,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的功效。冬花具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的功效。细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的功效。地龙具有清热、镇痉、止喘、利尿的功效。柴胡具有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的功效。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川贝母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滋咽润肺、缓急解毒的功效。用上述药物配伍制成的黄龙克喘丸具有很好的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因痰湿壅肺而引起的咳痰、哮喘、肺胀、急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出现的咳痰、哮喘等症状。

3.5用法与用量每次服3.2克,每日服3次,在饭后服用。小儿应酌减用量或遵医嘱服用。

3.6规格2g/10丸

3.7贮藏密封、防潮。

4黄龙克喘丸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总结

制备方式范文篇2

2008年,我院再次将此药注册并取得了批准文号。下面就将黄龙克喘丸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标准介绍如下:

1处方

麻黄450g桂枝300g冬花450g细辛180g甘草600g地龙750g柴胡300g五味子450g黄芩450g川贝母300g

2制备操作规程

将三分之二处方量的桂枝、黄芩、川贝母和细辛置于烤箱中烘烤片刻后取出,粉碎成细粉。将剩下的药物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浸泡30分钟,用小火煎煮两次(第一次应煎煮2个小时,第二次应煎煮1.5个小时),分别去渣取汁(应将药渣中的药液也压榨出来)。将两次所得的药液合并在一起,放入容器中静置24个小时,取上清液加热浓缩成稠膏。将上述的药粉调入此药膏中,用烤箱烘干,用中药粉碎机粉碎成细粉,再用泛制法将其制成药丸。待这些药丸干燥后,去掉劣质的药丸,将剩下的药丸进行半成品检验,将检验合格的药丸分别装入药瓶中并进行成品检验。将合格的药瓶贴上标签,入库保存。

在制备此药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操作要点与要求:①药粉应过80目筛。②待稠膏冷却后再调入细粉。③应将烘烤温度控制在60摄氏度以下。④泛丸过程中应随时除去较大及较小的丸粒,保证丸粒体积均匀一致。

3质量标准

3.1性状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浓缩丸;味苦、辛。

3.2鉴别

3.2.1将本品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时可发现本品中含有黄棕色的木栓细胞,此类细胞的表面呈类多角形,细胞壁较厚,微木质化,细胞腔内大多充满红棕色物(此类细胞可能源自桂枝)。本品中含有细小的草酸钙砂晶,这种砂晶主要存在于薄壁细胞及分泌细胞中,并常会偏集于此类细胞的一侧(此类细胞可能源自川贝母)。本品中含有较细长、有斜纹孔的木纤维(这种木纤维可能源自黄芩)。

3.2.2将10g的本品研成细末,用氨水浸湿,与30毫升的氯仿混合均匀,再用超声处理20分钟,滤出药液。将此药液分别置于三支试管中进行观察。

将1~3滴的碘化铋钾试液滴加入到其中一支试管中可发现,试管中会立即出现红棕色沉淀。将1~3滴的碘化汞钾试液滴加入到其中一支试管中可发现,试管中会立即出现黄白色的沉淀。将1~3滴的硅钨酸试液滴加入到其中一支试管中可发现,试管中会立即出现灰白色的沉淀。

3.2.3将20g的本品研成碎末,用30毫升的热水溶解,用纱布过滤。待此滤液变冷后,在其中加入30毫升的浓氨溶液,摇匀,再加入60毫升的乙醚,振摇片刻。待乙醚液挥发干净后,将剩下的药渣放入1毫升的甲醇中充分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备用。用甲醇将盐酸麻黄碱制成每毫升含1mg盐酸麻黄碱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备用。按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的试验步骤,用点样器将10ul的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用在10摄氏度以下冷藏室中放置的三氯甲烷-甲醇-浓氨(5:1:0.1)下层溶液作为展开剂将这两种溶液分别展开,取出,晾干,在斑点上喷适量0.5%的茚三酮乙醇溶液,加热(105摄氏度)至斑点显色清晰。在试验观察中可以发现,供试品溶液斑点的色谱与对照品溶液斑点色谱相同。

3.3检查此中药丸剂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ⅠA丸剂项下的各项规定。

3.4功能与主治在此药中,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的功效。冬花具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的功效。细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的功效。地龙具有清热、镇痉、止喘、利尿的功效。柴胡具有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的功效。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川贝母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滋咽润肺、缓急解毒的功效。用上述药物配伍制成的黄龙克喘丸具有很好的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因痰湿壅肺而引起的咳痰、哮喘、肺胀、急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出现的咳痰、哮喘等症状。

3.5用法与用量每次服3.2克,每日服3次,在饭后服用。小儿应酌减用量或遵医嘱服用。

3.6规格2g/10丸

3.7贮藏密封、防潮。

4黄龙克喘丸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总结

制备方式范文篇3

关键词:消肾颗粒;院内制剂;药学研究

消肾颗粒处方的理论基础源于国家名中医南征教授的解毒通络保肾法,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同时兼顾降低血糖和血脂,是在仝小林院士和南征教授指导下的陈锐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方[1-6]。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目的是为了保证消肾颗粒临床疗效的传递及方便患者使用,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仪器

1.1实验仪器

小试设备:小型混合槽、小型摆式颗粒机(上海天和制药机械厂);电子分析天平:千分之一天平(岛津),万分之一天平(赛多利斯);冷却、烘干、粉碎和超声设备:冷却水循环装置(上海爱朗仪器有限公司),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真空干燥箱(上海一恒);薄层照相设备:瑞士CAMAG薄层色谱成像系统。

1.2对照品、对照药材和试剂

黄连对照药材(批号:121752-201801)、赤芍对照药材(批号:121093-201803)、大黄对照药材(批号:120902-201912)、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批号:110713-201814)、芍药苷对照品(批号:110736-201807);试剂均为分析纯;消肾颗粒样品1~3。

2消肾颗粒的工艺研究

2.1工艺参数

提取工艺参数:煎煮3次,加8倍量水,每次2h,合并提取液;成型性工艺参数:提取液浓缩至稠膏,加入药用糊精制成颗粒(稠膏60℃时的相对密度为1.15~1.20,稠膏与药用糊精的重量比为1:2)。

2.2提取工艺的优选

考察指标:出膏率。考察因素(A:加水量;B:时间;C:次数;D:空白),见表1。总量称定处方中的药材,进行L9(34)正交试验。条件按表2,共进行9次实验。计算干浸膏提取率。结果见表2。

2.3成型工艺研究

考察消肾颗粒的稠膏的密度及测定温度,考察加入的辅料种类和比例。2.3.1稠膏的制备提取液浓缩至稠膏。在60℃时测定相对密度,根据实验结果和以往的经验确定相对密度为1.15~1.20[7-12]。2.3.2选择辅料选择4种常用辅料,稠膏与辅料的比例见下表,软材与辅料种类的关系见表4。乳糖、蔗糖和药用糊精的试验结果较好,但是乳糖的成本高,蔗糖的用量大。同时考虑做成无糖颗粒,药用糊精被确定为制粒辅料.分别运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剖析表2和表3的数据,可知B因素(提取时间)无显著性,A因素(加水量)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因素(提取次数)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确定提取工艺的因素与水平组合为A3B3C3,即煎煮3次,8倍量水,每次2h[17-27]。

3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3.1黄连薄层色谱鉴别

供试品溶液:消肾颗粒的研细粉末15g,超声处理(时间为30min,溶剂为甲醇50mL),滤液蒸干。加水10mL溶解残渣,调pH值=10(滴加浓氨试液)。振摇提取3次(提取溶剂为乙醚10mL),蒸干乙醚液,加甲醇2mL溶解残渣。对照品溶液:每1mL含0.5mg盐酸小檗碱的甲醇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对照药材0.5g,超声处理(时间为30min,溶剂为甲醇25mL),制备方法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黄连的阴性对照溶液:消肾颗粒的黄连阴性样品粉末15g超声处理(时间为30min,溶剂为甲醇50mL),制备方法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点样方式和点样量:5μL定量毛细管,点状,各5μL溶液。薄层板类型:硅胶G。展开条件:用浓氨试液预饱和20min,环己烷-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水-三乙胺=3:3.5:1:1.5:0.5:1。显色方式:365nm紫外光灯[28-31]。结果见图1。

3.2赤芍薄层色谱鉴别

供试品溶液:消肾颗粒的研细粉末10g,超声处理(时间为30min,溶剂为水饱和的正丁醇50mL),滤液蒸干。加10%乙醇5mL溶解残渣,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D101型,内径为2.0cm,长15cm),分别以10%乙醇100mL、50%乙醇200mL洗脱,弃去10%乙醇洗脱液,蒸干50%乙醇洗脱液,加甲醇2mL溶解残渣。对照品溶液:每1mL含2mg芍药苷的乙醇溶液。对照药材溶液:赤芍对照药材1g,超声处理(时间为30min,溶剂为水饱和的正丁醇25mL),制备方法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赤芍的阴性对照溶液:消肾颗粒的赤芍阴性样品粉末10g,超声处理(时间为30min,溶剂为水饱和的正丁醇50mL),制备方法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点样方式和点样量:5μL定量毛细管,点状,各5μL溶液。薄层板类型:硅胶G。展开条件: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显色方式: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清晰[32-34]。结果见图2。

3.3大黄薄层色谱鉴别

供试品溶液:消肾颗粒的研细粉末10g,超声处理(时间为30min,溶剂为甲醇50mL),滤液蒸干,加水20mL溶解残渣。振摇提取3次,提取溶剂为乙酸乙酯20mL,蒸干乙酸乙酯液,加甲醇2mL溶解残渣。对照药材溶液:大黄对照药材0.5g,超声处理(时间为30min,溶剂为甲醇25mL),制备方法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大黄的阴性对照溶液:消肾颗粒的大黄阴性样品粉末10g,超声处理(时间为30min,溶剂为甲醇50mL),制备方法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点样方式和点样量:5μL定量毛细管,点状,各10μL溶液。薄层板类型:硅胶G。展开条件: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显色方式:365nm紫外光灯[35-36]。结果见图3。

4小结

制备方式范文篇4

关键词:STEAM教育;磁流体;实验探究;创造力

1问题的提出

STEAM教育(STEAM为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Mathematics首字母),其最大亮点就是在理工科STEM理念的基础上有机融入了艺术学科,大大促进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跨学科整合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1]。如何基于高中生已有的化学知识结构,借助STEAM的设计理念,开发出跨学科的化学创新实验案例,是一线教师思考的着力点。从初三开始学生就对有2种价态的Fe3O4充满了好奇。人教版《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二节“铁的重要化合物”中再次提到“Fe3O4是一种复杂的化合物,它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俗称磁性氧化铁”。课后有学生拿着一个在网上买的“神奇的磁流体”小玩具(见图1),演示了磁流体在溶液中的各种有趣现象,说瓶子里黑色物质的成分就是Fe3O4,网上相关资料显示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制备。如何利用已学的化学、物理等多学科知识制备出具有特殊艺术效果的新型材料,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往往会成为创新实验开发的灵感。为最大限度调动探究积极性,让学生组成课外探究小组,通过一年半时间对实验条件的反复摸索,成功制备了“神奇的磁流体”,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现将有关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条件介绍如下,以期与同行们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和交流。

2实验原理

磁流体(又称磁性液体、铁磁流体)是磁性纳米粒子用表面活性剂处理后,均匀分散在溶液中形成的稳定胶体悬浮液。它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Fig.1Magneticfluidstoy图1磁流体玩具具有固体磁性材料的磁性,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是材料化学与现代磁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其中水基Fe3O4磁流体由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磁响应性,在药物靶向释放、磁性生物分离和免疫传感器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2]。常见制备磁流体的方法有机械研磨法、微乳液法、水热法、水解法、化学共沉淀法等[3]。在中学常规实验条件下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可完成Fe3O4磁流体的制备[4],首先向FeCl3和FeCl2混合液中滴加氨水,得到Fe3O4磁性颗粒。颗粒洗净后加入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在其表面形成包覆层,从而制备了稳定的Fe3O4磁流体。

3实验探究

3.1实验用品。FeCl3•6H2O、FeCl2•4H2O、氨水、盐酸、25%四甲基氢氧化铵、去离子水、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圆底烧瓶、恒压滴液漏斗、磁力搅拌器、强磁铁。3.2实验过程(1)配制300mL0.1,0.5,1,2,3mol/L氨水;(2)用2mol/L稀盐酸作溶剂,分别配制50mL1mol/LFeCl3溶液和20mL2mol/LFeCl2溶液,备用;(3)取20mLFeCl3溶液和5mLFeCl2溶液于烧瓶中,开启磁力搅拌器,用恒压滴液漏斗向烧瓶内加入250mL不同浓度氨水,控制每秒3滴,见图2;(4)滴完后反应10min倒入烧杯,用强磁铁置于烧杯底部使Fe3O4全部沉降,将上层清液倒出,再加入蒸馏水,重复洗涤Fe3O42~3次;(5)洗涤后的Fe3O4呈黏稠胶状,向其中加入1mL25%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用强磁铁在烧杯底部来回运动2min使2者充分混合,即制得Fe3O4磁流体。

4实验现象与结论

4.1溶液配制讨论。(1)溶液的精确配制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先决条件,本实验中所需一定浓度的氨水和稀盐酸均由学生自己配制。实验中要求学生必须穿实验服,戴好护目镜、手套,在通风橱中进行,强化实验安全教育。(2)用稀盐酸作溶剂配制FeCl3溶液和FeCl2溶液,可以抑制2种铁盐的水解。4.2磁流体制备讨论。(1)本实验采用不同浓度氨水进行对比实验,以探究最优实验条件。随着不同浓度氨水的加入,溶液中产生沉淀的颜色和磁响应性也各有不同,见表1。其中2mol/L氨水实验效果最好也最经济,沉淀颜色经过黄色、棕黄色、红褐色、黑色的变化后,具备了良好的磁响应性。

5实验反思

STEAM教育是在STEM基础上延伸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以项目学习、问题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融合技术、工程教育和艺术人文教育,注重的元素更加多元化,要求的学科能力更丰富多样,旨在让学生以学科整合的方式认识世界,以综合创新的形式改造世界[7]。本实验是在STEAM理念指导下让高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实验探究、反思总结进行的化学综合实践探究活动。现结合本实验,对STEAM教育设计的反思总结如下:(1)STEAM教育设计要联系中学生实际,创设真实探究情境。STEAM理念的活动设计要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身心发展水平,要创设真实的科学探究情境,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本实验以学生问题为设计灵感,紧扣教材铁化合物内容,对接前沿科学磁流体知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利用中学常规实验条件自主探究Fe3O4磁流体的制备。整个过程教师将学习任务在特定情境中具体化,并与中学学习情境相融合,使整个探究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培养了学生向真实生活迁移的科学精神。(2)STEAM教育的设计要融合多学科知识,增强解决问题能力。STEAM课程最重要的核心特征是跨学科的整合,旨在以整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能灵活迁移应用,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8]。本实验学生综合利用化学、物理、纳米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对现象表征、性质验证展开深入讨论。有趣的是,在实验报告中不同学生把最终形成的凸起,进行了不同的比喻:有的比作“牛角”;有的比作“尖刺”;有的比作“枣核”;有的比作“哥特式建筑”。学生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了磁流体制备任务,增强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STEAM教育的设计要关注创造力激发,培养物化表达素养。STEAM课程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产品的创造设计和物化。通过物化产品使学生习得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外显,使最终学习的结果得到外化。整个实验中学生对所需试剂的性质、类别和潜在的危险都进行了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并在制备中对试剂配比、加料方式等诸多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反复实验,最终制备出Fe3O4磁流体,其磁性与网上售卖的磁流体产品相似。成功的创意作品是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保持学习好奇心的重要途径,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融合与迁移运用,学生因此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许亮亮,邹正,马嘉源.化学教育(中英文),2017,38(21):55-59

[2]王煦漫,张彩宁,古宏晨.化学工程师,2007(9):4-7

[3]王娟,沈玉华.纳米材料的制备、改性及应用.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NicholasBA,KatieJB,DeanJC,etal.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1999,76(7):943-948

[5]Anne-LaureD,GeraldineL,FlorenceR,etal.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2018,95(1):121-125

[6]刘晓龙,韦宗慧,冯超,等.物理实验,2012,32(8):6-10

[7]范文翔,张一春.现代教育技术,2018,28(3):99-105

制备方式范文篇5

【关键词】中药微丸载药量剂型制备工艺

Abstract:ObjectiveToreviewthegeneralsitu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elletsfromvariousaspectssuchasitsresearchdirection,types,conventionalexcipientsandtechnicalprocess.MethodsConsult,reviewandanalyzetherecentliteratur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elletsinformulaoptimization,technicalprocess,invitroreleasecharacteristicsandsoon.Result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elletisakindofdosageformwhoseexcipientsarefacile,technicalprocessesarevariousandimprovementisconvenient.ConclusionAsagooddosageform,traditioralChinesemedicinepelletshavemuchvalueforexploitationandapplication.

Keywords:Pellet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dvanceinstudy;Review;Technicalprocess

微丸剂(pellets)又称小丸剂,是指直径约为1mm,一般不超过2.5mm的小球状口服剂型。我国古代就有中药微丸制剂,如“六神丸”“喉炎丸”“牛黄消炎丸”等,但这些微丸剂型多限于处方剂量小、治疗喉部炎症药物的应用,且制备工艺落后,存在工作强度大、效率低等缺点。随着近现代药剂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微丸制剂与其他口服制剂相比,自身有许多优点,如一个剂量由多个分散单元组成,口服后可大面积、均匀地分散在胃肠道,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胃肠道的转运不受胃排空的影响,吸收重现性好;不同释药速率小丸的组合,容易实现预期的释药速率,达到理想的血药浓度;缓、控释微丸比单元的缓、控释给药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避免药物突释带来的危害;具有改良的灵活性,可进一步装囊、压制成片剂或包裹特定的衣膜等。因此,目前,微丸剂型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对提升中药制剂水平,实现中药制剂现代化也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微丸在研究方向、类型、常用辅料和制备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1中药微丸研究的方向

目前,中药微丸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中药微丸原料的研究

制备中药微丸的原料多数是中药材的浸提物。由于中药浸提物粉体大都性质不良,存在黏性大、易吸湿结块、流动性差等问题,而微丸原料的性质又关系到中药微丸的成型和质量,因此,对中药微丸原料性质的研究非常重要。陈志杰等[1]对传统中药加工粉末和中药喷雾干燥粉末微丸成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材粉末制备微丸的成型性能良好,在分别以水、蜂蜜、蔗糖、PVP水或醇溶液等多种黏度差异较大黏合剂下,均能成型良好;而中药提取液的喷雾干燥粉末吸湿性较大,可塑性差,成型难度比中药材粉末大,仅以PVP乙醇溶液为黏合剂时才可避免微丸成型工艺中易吸湿、或黏附于锅壁、或易成团的难题。王鲁敏等[2]通过对葛根、柴胡等中药浸膏混合粉体为原料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微丸的研究,指出以中药浸膏粉体为原料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的技术关键是降低浸膏软材的黏度。目前,对中药微丸原料的研究仅限于通过制备成品的好坏和收率等来间接认识原料的性质,而对原料的性质如黏性、可塑性、流动性、吸湿性等的直接研究以及这些性质与中药微丸的成型性之间的定性或定量关系未见报道,可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1.2提高中药微丸载药量的研究

由于中药浸膏粉体的不良性质,采用一般工艺制备微丸时常需加入大量辅料来帮助微丸成型,因此通常中药微丸载药率偏低。在中药微丸处方筛选时,辅料和药物有一个合理配比的问题,辅料的运用不能因降低浸膏的黏性而无限加大比例,需要兼顾微丸中有效药物含量的要求。目前,提高中药微丸载药量的方法有选用性能好的辅料、改进制备方法、精制中药浸提物以减少投膏量等。王鲁敏等[3]以中药石莲花与燕子掌的纳米浸膏粉体为模型药物,研究了挤出滚圆制粒法制备高含药量、高产率纳米中药微丸的工艺方法,通过采用适当的辅料(MCC和壳聚糖)和控制挤出机的挤出力(选择双螺杆挤出机、控制挤出孔板厚度)和滚圆机的滚圆速度(不同的滚圆阶段采用变滚圆速度的方法),首次成功地制备了高载药量的中药纯浸膏微丸,可使微丸中中药浸膏的含量由通常的20%提高到50%。李青坡等[4]以中药复方葛根芩连汤为模型药物,对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高载药量微丸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水分比例、挤出速度、滚圆转速和滚圆时间4个关键参数,可得到粒径分布窄、圆整度好、密度大、表面光滑的70%载药量的葛根芩连微丸,指出制备高载药量的中药复方微丸的要素之一是要解决复方提取物量大的问题,解决办法是在兼顾药效的前提下,对复方进行精制以减少复方提取物量。

1.3已有中药制剂品种改制微丸剂型的研究

1.3.1提高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刘旭海等[5]将已上市的二类新药博洛克胶囊(蚓激酶肠溶胶囊)改制成微丸剂。改剂的原因在于已有品种博洛克胶囊内的药粉吸湿性强,存放时易导致胶囊变脆而破损,并使内容物黏到其他完好胶囊的表面,从而影响成品的外观,造成药粉的大量浪费和增加药品的污染机会,延长生产周期。将其改制成肠溶微丸胃溶胶囊以后,胶囊内容物从粉末态改变成微丸,减少了药物的表面积和吸湿性,制剂的质量稳定性增加。微丸灌装不存在药粉浪费问题,不需要挑拣和抛光,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1.3.2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程岚等[6]基于微丸剂比表面积大、溶出速度快、释药均匀稳定、可靠等优点,将愈风宁心片改制成愈风宁心微丸。两者的溶出度比较实验结果是,Td由改剂前的61min减为改剂后的4.8min,T50由45min减为4.3min,表明愈风宁心微丸较愈风宁心片溶出快。何兰茜等[7]将元胡止痛糖衣片改制成元胡止痛微丸胶囊剂后,改剂前片剂的Td和T50分别为微丸胶囊的5.64倍和4.22倍,表明元胡止痛微丸胶囊比元胡止痛片溶出快,具有显效快的特点。

1.3.3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减少服药次数

方芳等[8]针对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脉管炎等的毛冬青普通制剂存在服药次数多,有明显“峰谷”现象,不良反应较多的缺点,将毛冬青普通制剂改制成毛冬青的缓释微丸胶囊,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服药次数,使传统中药制剂现代化。将毛冬青总皂苷提取物与淀粉、糊精等辅料混合均匀,以黏合剂制湿颗粒后,包衣锅中滚圆,烘干,收取24~18目的微丸,再用乙基纤维素为包衣材料,PEG1000为致孔剂,用滚转包衣法将含药微丸包覆缓释衣膜后,装入1号胃溶性硬胶囊,制成毛冬青缓释微丸胶囊,经体外释放度试验,得出其体外12h的释药曲线方程为Q=18.415t1/2+29.649(r=0.9874),符合Higuchi方程,表明毛冬青缓释微丸胶囊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

陈大为等[9]以乙基纤维素、硬脂酸镁等疏水性物质为骨架材料,以挤出滚圆法制备了灯盏花素缓释骨架微丸,以减少灯盏花素普通制剂的用药次数。经体外释放度实验,其体外12h的释药曲线方程为Q=33.09t1/2-0.67(r=0.9891),符合Higuchi方程,表明灯盏花素缓释骨架微丸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

1.3.4减少服用剂量

何兰茜等[7]将元胡止痛糖衣片改为元胡止痛微丸胶囊剂后,减少了服用量。每粒元胡止痛微丸胶囊(内装微丸0.5g/粒)含原生药约1.03g,而元胡止痛糖衣片每片含原生药约0.67g,即每粒胶囊所含原生药量相当于1.5片糖衣片所含原生药量,服用量上,元胡止痛微丸胶囊服3粒~4粒/次,而片剂服用量为4~6片/次。元胡止痛微丸胶囊前处理工艺和片剂一致,其服用量减少在于改剂后成型的辅料用量比片剂的辅料用量少,提示微丸剂的载药量高于片剂。

1.3.5增加临床适用的新剂型

王征等[10]针对临床用于治疗各种血栓疾病的重组水蛭素在剂型上仅有注射剂,不能满足临床用药多样化要求的不足,将重组水蛭素研制成肠溶包衣微丸,使患者用药方便,可自行给药。

1.4中药复方微丸的制备

研究中医临床用药主要是中药复方的应用,讲究中药的配伍使用,发挥的是多种中药的综合效能。而中药复方微丸比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微丸的制备研究更复杂,主要由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成分间性质各不相同,导致性质差异较大的成分从同一制剂中释放的行为存在差异,从而可能影响中药复方的整体疗效。目前,对中药复方微丸的研究除了进行单纯的微丸制备成型工艺方面研究以外,也有人开始研究探讨中药微丸制剂如何制备才能发挥复方中药君臣佐使的用药特点,使之更符合中医药的基本理论。戚秋鹏等[11]对中药复方制剂万氏牛黄清心丸改制成万氏牛黄清心微丸进行了研究。采用在不同pH条件下溶解的丙烯酸树脂EudragitL30D-55和EudragitL100/S100的混合物为包衣材料,制备梯度释放的缓释微丸,再装胶囊,制备pH依赖型缓释胶囊。再选择复方中的难溶于水的盐酸小檗碱和易溶于水的黄芩苷为指标成分,采用模拟人体胃肠道pH变化的溶出介质进行复方微丸的体外释放度实验。结果表明,pH依赖型万氏牛黄清心微丸,可使复方中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化学成分在体内不同部位随着“膜溶”而基本达到同步释放,符合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对于中医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2中药微丸的类型

按照中药微丸原料的特性可分为以下几类:

2.1中药有效成分的微丸制剂是以中药材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单体成分为原料,加适宜赋形剂而制成的微丸剂。目前,多见以单种有效成分为原料的中药微丸,而混合单体的中药微丸未见报道。宋磊等[12]以中药苦参中的有效成分苦参碱为原料,采用溶液上药法,以空白丸芯为载体,将苦参碱以溶液形式,采用流化床底喷装置包裹至空白丸芯表面,干燥后,在含药微丸外包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elease),制备了苦参碱缓释包衣微丸。张俐伟[13]以特种红蚯蚓中提取的蚓激酶为原料,采用沸腾制粒装置顶喷制药丸,底喷悬浮包衣技术将其制成蚓激酶肠溶微丸。经体外释放度试验考察,该品在《中国药典》规定的酸性介质中几乎不释放,而在仿人工肠液中则释放80%以上,达到了肠溶目的,保证了蛋白质类药物药效的发挥。

2.2中药有效部位的微丸制剂是以处方中药材经提取分离得到的有效部位为原料,加适宜赋形剂而制成的微丸剂。这类微丸剂的原料有的是某一类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苷、毛冬青总皂苷;有的是多类有效部位组成的复方,如葛根芩连微丸的原料[4]、万氏牛黄清心微丸的原料[11]。陈修毅等[14]制备了人参总皂苷磷脂复合物包衣微丸,以人参总皂苷与磷脂的复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人参总皂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根据微丸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以正交实验优化了微丸素丸的制备工艺。采用微型流化床包衣设备,将微丸包上HPMC薄膜衣,并测定了溶出度。结果人参总皂苷与磷脂的复合率可达100%,微丸的综合质量评价指标达到优秀,包衣微丸的溶出度比较理想,表明采用适当的制备方法和包衣工艺,可制得人参总皂苷磷脂复合物及其包衣微丸。

2.3中药浸膏的微丸制剂是以处方中药材经提取制得的浸膏为原料,加适宜赋形剂而制成的微丸剂。陈红霞等[15]以当归补血复方提取浸膏粉末为原料,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了当归补血微丸,并对所制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溶散时限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所制微丸圆整度、流动性好,溶散时限合格。

3中药微丸的常用辅料

3.1赋形剂由于制备中药微丸的原料常为不良性质的中药提取物,因此,通常需加入适当的赋形剂改变之,如降低中药浸膏的黏度而帮助成型。

目前,国内制备中药微丸最常用和最主要的赋形剂是微晶纤维素(MCC),国内无论用挤出滚圆制丸、离心造粒制丸还是流化床喷雾制丸,多将MCC作为中药微丸制备的主要辅料。MCC是一种成球促进剂,它能控制水在湿料中的分布和运动,能将水保留在球粒内部空隙处,使物料较易变形。MCC对不同性质和用量的药物均有良好的促进成球作用,所制微丸均有较好的圆整度[16],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不会出现塌崩现象[17],故是中药微丸中较理想的辅料,也有少数研究者[8,18]选用糊精或淀粉为主要赋形剂。中药微丸除以MCC为主要赋形剂外,还常加入乳糖、壳聚糖或微粉硅胶等辅助MCC调节中药浸膏的黏性和吸湿性。若制备缓释骨架微丸,则常加入乙基纤维素(EC)、硬脂酸(SA)等疏水性物质为骨架材料。

中药微丸由于其大部分原料是黏性较大的中药浸膏,故制备时常用的润湿剂为水或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即能使之黏结成颗粒,且乙醇溶液的使用可降低中药浸膏的黏性;一些黏性小或成球性差的中药浸膏原料,则常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水或乙醇溶液为黏合剂,常用浓度为3%。

3.2衣膜材料中药微丸丸心制备好以后,为提高制剂的稳定性或按规定要求释放药物,常在其外包裹特定的衣膜。所包衣膜主要有:胃溶性薄膜衣、肠溶性薄膜衣和缓释薄膜衣。胃溶性薄膜衣材料常用HPMC;肠溶性薄膜衣材料常用丙烯酸树脂类,如EudragitL30D-55,EudragitL100,EudragitS100等;缓释薄膜衣材料常用乙基纤维素。衣膜处方中的增塑剂常用PEG类、柠檬酸三乙酯、精馏椰子油、油酸等,有的还在包衣处方中加入滑石粉或微粉硅胶作抗黏剂。

4中药微丸制备工艺的研究

4.1中药微丸的制备方法中药制剂中很早就有微丸制剂,早期的制备工艺主要是手工泛丸,存在工作强度大、效率低等缺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剂设备、工艺及辅料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国内制备中药微丸的方法主要有泛制法、挤出滚圆法和流化床法。

4.1.1泛制法

4.1.1.1传统泛丸法传统泛丸法主要依赖荸荠式糖衣锅。此法设备简单,投资成本低,但对操作者的经验要求高,并且其干燥能力低,间断喷雾,特别是水相喷雾生产效率极低,工艺重复性极差[19]。何兰茜等[7]采用传统包衣锅制丸法制备元胡止痛微丸。先取过30目筛的空白糊精丸芯于包衣锅中滚转,不断喷入复方提取药液润湿,并少量多次加入白芷细粉,滚至圆形小丸,干燥,筛取过20目筛的小丸,即得。

4.1.1.2离心造粒法离心造粒法是近年来中药微丸制备研究的热点之一,是利用改进的包衣设备进行微丸生产的一种方法。经过改进的包衣设备制备微丸具有干燥速度快,操作时间短,密闭操作、无粉尘飞扬、交叉污染小,连续喷雾、可采用程控操作,所制微丸真球度高等优点[19]。该法制备微丸时多以大小在600~400μm的空白丸核或含药母丸为底物,将底物输入到旋转的转子上使成底物的粒子流,再将药物与辅料的混合物及黏合剂分别喷入其中,增大,滚圆,制得微丸。宋洪涛[20]、戚秋鹏等[21]分别对离心造粒法制备麝香保心微丸和万氏牛黄清心微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离心造粒法制备微丸的工艺因素主要有:主机转盘转速、喷浆泵转速、喷气流量和供粉机转速。主机转盘转速直接影响粉末和黏合剂的混合均匀程度,其转速小时(100r/min),大部分粉末依附于底盘而达不到均匀润湿,大的聚集块与粉末并存,微丸收率低;喷浆泵转速影响黏合剂加入速度,喷浆泵速度增加,颗粒粒径迅速增加,喷浆泵速度过小,颗粒粒径偏小,喷浆泵速度过快,大颗粒显著增加,颗粒表面粗糙不均匀;喷气流量影响黏合剂的雾化效果,喷气流量偏小时,黏合剂雾化效果不好,颗粒粒径差异较大,当雾化条件改善后,颗粒粒径趋于一致,但喷气流量过大时,会引起大部分药物粉末溅起而不能依附于底盘而达不到均匀润湿,微丸收率低;供粉机转速关系供粉的速度,直接影响微丸的收率。而滚圆时间对微丸的粒度分布、休止角、松密度无明显影响。

4.1.2挤出-滚圆法挤出-滚圆法是近年来中药微丸制备研究的另一热点,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广泛应用的制丸方法之一,具有制粒效率高、颗粒分布带窄、圆整度高、颗粒表面光滑、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小、能适合工业生产需要等优点[7]。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是将药物和辅料细粉混合均匀后,加入黏和剂制软材,置于挤出机中,制得细条状软材,再倒入滚圆机中,在高速旋转的齿板上切断,滚圆,成圆球,干燥,整丸,即得。李青坡等[4]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葛根芩连微丸,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对影响成球的4个关键参数水分比例、挤出速度、滚圆速度和滚圆时间逐一进行筛选优化,结果制得载药量达70%、圆整度好、粒径分布窄、收率在90%以上的葛根芩连微丸。任谦[22]对挤出-滚圆法制备羚翘解毒微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考察法研究了影响微丸制备的处方因素(MCC用量、润湿剂水的用量)和工艺参数(筛板孔径、挤出速度、滚圆速度和滚圆时间),结果润湿剂用量、滚圆速度和滚圆时间是影响该品制备的关键因素,而筛板孔径和挤出速度对微丸粉体学性质无显著影响。根据目前文献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中药微丸的关键是控制软材适宜的黏度,主要是通过控制润湿剂或黏合剂的用量以及控制赋形剂的用量。在软材黏度控制适当的前提下,再通过控制关键工艺参数可制备理想的中药微丸。

4.1.3流化床法流化床法制备中药微丸是集制粒、干燥、包衣一步完成的制备方法,目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药物与辅料置于流化床中,鼓入气流,使之混匀,再喷入黏合剂,粉末间不断发生凝结形成颗粒直至需要的粒度大小停止喷雾,即可制得微丸,所得微丸可直接在流化床内干燥并包衣。另一种方式是以空白丸芯为载体母核,将其置于流化床中,鼓入气流,使成悬浮流化状态,将药物以溶液或混悬液的形式和黏合剂混合后喷入,包裹在空白丸芯表面,干燥,即得。后一种方式文献报道较多。张俐伟[13]以粒度直径0.7~0.9mm的市售空白丸芯为载体置于流化床造粒机中,将HPMC溶液与蚓激酶溶液混合后以顶喷方式喷入,制备蚓激酶肠溶包衣微丸的含药素丸。宋磊等[12]采用市售空白丸芯为载体,将苦参碱以溶液形式,采用流化床底喷装置包裹在空白丸芯表面制备苦参碱微丸。流化床法制备中药微丸需要控制的工艺参数有:流化风量、进风温度、出风温度、物料温度、雾化压力、喷嘴直径、喷雾速度。

以上常用中药微丸的制备方法除传统泛丸法外,均是借鉴化学药微丸的制备方法,在化学药微丸制备方法中还有液相中制备微丸、振动喷嘴装置法制备微丸(滴制法)、熔融法制备微丸等,这些方法未见运用到中药微丸的制备中,还有待于探索其使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2中药微丸制备工艺研究中的评价指标中药微丸制备工艺研究中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圆整度、粒度分布、载药量、收率,如需进一步制成其他剂型,还需考察:堆密度、休止角、脆碎度和崩解度或体外释放度等。其中圆整度是评价微丸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反映微丸成球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微丸的释药特性与质量。反映微丸的圆整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测定微丸的平面临界角来间接反映微丸圆整度情况,平面临界角越小,则微丸的圆整度越好[4];另一种是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测定微丸的最大径和最小径,以最大径和最小径的比值来评价小丸的圆整度。二者比值越小,圆整度越好[22]。粒度分布和载药量反映微丸的均匀性好坏,载药量与微丸的服用剂量有密切关系;休止角反映微丸的流动性;脆碎度反映微丸剥落趋势。以上中药微丸的评价指标能够全面反映微丸剂型本身的质量,但对于中药复方微丸含药量的评价,依然存在如何评价才能代表中药复方特点的问题。

5结语和展望

中药微丸剂型适用范围广泛,不仅适用于植物和矿物类中药,还适用于有效成分性质特殊的动物类中药;制剂原料形式上既可以是中药的提纯物,即有效成分或有效组分,又可以是中药材或中药复方经提取的浸膏,也可以是中药材粉末。中药微丸的改良性能灵活,可以进一步制成胶囊剂、片剂,也可以在微丸外包裹特定的衣膜材料如肠溶衣膜、缓释衣膜等得到特殊性能的微丸。中药微丸制备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微丸生产的先进工艺大胆创新,制备方法多样,其评价指标也亦趋向客观和标准化。中药微丸自身具有许多优势。因此,它是一个研究开发中药新药的良好剂型,对于提高中药疗效、促进新药开发和推动中药的现代化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科研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陈志杰,郭红英.中药喷雾干燥粉末微丸成型工艺中粘合剂的选择[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2):33.

[2]王鲁敏.中药浸膏微丸的制备研究[J].制剂技术,2005,14(8):47.

[3]王鲁敏,潘家祯.挤出滚圆法制备纳米中药微丸的工艺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5,5:68.

[4]李青坡,游剑,杨蕾,等.挤出滚圆法制备葛根芩连微丸[J].中草药,2005,36(10):1473.

[5]刘旭海,张俐伟,李立新.蚓激酶肠溶微丸的制备[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9):804.

[6]程岚,袁子民,赵琳,等.愈风宁心微丸与愈风宁心片溶出度的比较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76.

[7]何兰茜,潘琦,刘佩华.用微丸技术制备元胡止痛胶囊与元胡止痛片溶出度的比较[J].中成药,2001,23(4):240.

[8]方芳,张应辉,袁海龙,等.毛冬青缓释胶囊的制备[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4,20(6):470.

[9]陈大为,张彦青,邹艳霜,等.灯盏花素缓释微丸制备工艺与处方优化的研究[J].中草药,2003,34(11):990.

[10]王征,杨丽,唐星,等.重组水蛭素肠溶包衣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行为考察[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5,22(6):413.

[11]戚秋鹏,王中彦,莫凤奎.pH依赖型万氏牛黄清心缓释胶囊的制备与体外释放[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35(4):219.

[12]宋磊,张亚琼,郭圣荣,等.苦参碱缓释包衣微丸的研制[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6):1238.

[13]张俐伟.蚓激酶肠溶微丸的制备及其胶囊剂释放度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2):75.

[14]陈修毅,王东凯,顾艳丽,等.人参总皂苷磷脂复合物包衣微丸的制备[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6):438.

[15]陈红霞,贾晓斌,陈彦,等.当归补血微丸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J].中国药房,2006,17(19):1476.

[16]BeertL,RemonJP.Influenceofgranulationliquidonthedrugreleaseratefrompelletsmadebyextrusionspheronization[J].IntJPharm.1993,95(1):135.

制备方式范文篇6

关键词:水煤浆;制备技术;环保领域;研究进展

煤炭在能源供应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位置,水煤浆制备技术近年来应用广泛,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制浆原料的多样化发展

在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通过精煤来形成水煤浆进而保证水泥煤的质量,其产生的水煤浆在浓度、稳定性上都相对较好。但因高质量的煤种数量较少,所以水煤浆设备投入也在增加,从而使得技术使用的空间大大缩小[1]。现在水煤浆技术制备工艺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水煤浆分散剂的使用更加广泛、效果也更明显,且当前燃烧气化技术也在不断提升,使得水煤浆制浆原料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使得煤种制浆变得更加丰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水煤浆制备技术也得到大幅提升。

2水煤浆分散剂的环保性要求

其一是木质素系水煤浆分散剂。该类分散剂在原料上以碱法造纸、木材水解过程所产生的黑液提取相关木质素,然后对其进行化学反映构建成为水煤浆分散剂,其特点在于使用范围广泛而且对环境无害[2]。其二是腐植酸系水煤浆分散剂。该类分散剂在原料上以腐植酸为原料,通过化学改性等形式来形成,其优势在于原料资金投入较少、对环境无害、使用范围广泛。与普通改性后的腐植酸系分散剂相比,该类分散剂的稳定性更高。在原理上,分散剂复配采用不同类型分散剂进行融合,其不仅能加强浆体的浓度性,还能促使水煤浆的粘度效果得以提升。通过一系列相关实验表明:分散剂以淀粉基水煤浆进行复配后,其性能得到了显著性提升,浆体的使用效果得以显著提升,在使用数量上减少了非环保型分散剂的使用量[3]。但并非所有该分散剂在进行复配后都可提升使用效果,在进行不同分散剂复配过程中,需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复配的类型、方式、数量等应进行大量实验。

3水煤浆技术在固废液废的研究进展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固体废弃物(固废)的产量也在逐年不断增加,固废中含有大量的毒害物质,其可生化性较差。根据已有的相关统计,国内近80%的固废中污泥没有得到较好处理,浓缩后对其进行填埋、焚烧、堆肥等方式易对环境造成损害。但如果现在污泥处理中融入相应的水煤浆技术,利用污泥、煤、水和分散剂融合来构建污泥水煤浆,并把其运用在水煤浆锅炉燃烧和气化炉气化中,这样能对污泥处置进行清洁化处理,还可节省污泥处置中能源的消耗[4]。姚杰等人对污泥与高灰熔点的煤共浆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其研究表明:当污泥掺混量的比例为16.7%左右时,有效气的排放量会有所减少,灰熔融温度和气化温度也随之降低,在这种形势下的氧耗、水耗、煤耗都能会大大减少。除污泥外的其他有机固废处置中也采用了水煤浆技术。李婷婷等人用处理过的麦秸秆与贫瘦煤共浆,就浆体的气化与燃烧性能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其实验结果表明:成浆浓度为60%时,麦秸秆加入量可达40%,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煤浆燃烧特征温度。与固废排放量相似,我国相应废水排放量在逐年上升,废液来自纺织业、印刷等相关行业。在当前技术下,废液处理技术主要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该类处理方式具有速度较慢、时间较长、使用空间较大、化学药品耗用较多、能源损耗较大和资金投入较多等特征,易对环境造成破坏。所以根据实际状况使用工业废水制备水煤浆,不但可以有效利用工业废水,减少废水处理的资金损害,还可节约生产过程中工业用水量,有助于节约水资料[5]。崇立芹等人就印染染色工艺的废水制浆作系统研究,其研究表明:废水中含有的化学助剂对水煤浆的性能可起到分散和稳定作用。

4固废液废的加入对浆体性能影响

针对一般水煤浆制备而言,煤的性质、颗粒组成、分散剂和温度等都会对浆体性能造成影响。在气化或燃烧过程中,为保证煤浆的持续稳定运作,需要大幅度加强浆体的浓度,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比氧耗、比煤耗。转变浆体性能首先要保证其粘度的合理性,再以此为基础提升浆体浓度性。分散剂对于提升浆体浓度方面有一定作用,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些固废液废与煤混合制浆,可以有效地提升成浆和燃烧气化的效果。一些固废液中含有水煤浆制备所需的分散剂、稳定剂及其他有益物质。针对易于成浆的固废液废,现在所采取的实验方式是找寻适当的添加量。大多数情况下,固废的融入是造成混合物不易成浆或成浆浓度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因素。马少莲等人的研究表明,污泥的融入使得污泥水煤浆中细颗粒不断增加,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颗粒间的紧密度,且保证体系中水分所占比例较多,自由水分较少,成浆浓度不断下降。对污泥而言,如果使用水煤浆基础进行处理,就需对原料进行改进。王国房等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污泥进行了再次改造制成浆。当前改性方式还不能完全提升污泥水煤浆的浓度性,其研究还要不断加强。

5结语

将水煤浆技术应用于化工行业中,能有效地处理固废与液废,将相关污染物质转化为氢气、一氧化碳等物质,将废弃物转化为可重复利用的燃料或相关化工合成品。一方面,该技术能解决废弃物的资源化难题,简化了之前较为复杂的处置流程;另一方面,该技术还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应,其推广价值较高。基于环保理念开发水煤浆分散剂、使用废液制浆、加入固废制浆,是当下发展的重点。

当前化工的原料成分日益复杂化,这对固废液废与煤共浆的相关研究提出了更多挑战,应对不同的固废液废在工作流程中作区别对待。要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尝试建立多种模型对其进行预测,并在环保型分散剂复配模型、多原料共浆模型浓度预测模型进行积极尝试[6]。在技术研发中,要选择更为精准的方法,将模型预测与实验进行有机结合,就不同原料共浆过程中颗粒表面特性变化规律的相关机理、预处理方式的选择、掺混方式的选择以及最佳掺混的相关比例等作进一步探讨,进而研发出更为适用、环保系数更高的技术。

参考文献

[1]谢欣磬.工业废水制水煤浆气化特性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13.

[2]崇立芹,徐志强.印染染色废水制备水煤浆的实验研究[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6(1):61.

[3]邹杰,许玲玉.水煤浆浓度变化对煤气化工艺的能耗影响分析[J].煤化工,2016(2):50-53.

[4]苏占军,万勇.利用竹浆黑液制备无烟煤水煤浆的研究[J].煤炭技术,2015(2):287-290.

[5]胡亚轩.含碳固体燃料混合成浆特性及配煤成浆浓度神经网络预测[D].杭州:浙江大学,2015.

制备方式范文篇7

目前,中药微丸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中药微丸原料的研究

制备中药微丸的原料多数是中药材的浸提物。由于中药浸提物粉体大都性质不良,存在黏性大、易吸湿结块、流动性差等问题,而微丸原料的性质又关系到中药微丸的成型和质量,因此,对中药微丸原料性质的研究非常重要。陈志杰等[1]对传统中药加工粉末和中药喷雾干燥粉末微丸成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材粉末制备微丸的成型性能良好,在分别以水、蜂蜜、蔗糖、PVP水或醇溶液等多种黏度差异较大黏合剂下,均能成型良好;而中药提取液的喷雾干燥粉末吸湿性较大,可塑性差,成型难度比中药材粉末大,仅以PVP乙醇溶液为黏合剂时才可避免微丸成型工艺中易吸湿、或黏附于锅壁、或易成团的难题。王鲁敏等[2]通过对葛根、柴胡等中药浸膏混合粉体为原料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微丸的研究,指出以中药浸膏粉体为原料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的技术关键是降低浸膏软材的黏度。目前,对中药微丸原料的研究仅限于通过制备成品的好坏和收率等来间接认识原料的性质,而对原料的性质如黏性、可塑性、流动性、吸湿性等的直接研究以及这些性质与中药微丸的成型性之间的定性或定量关系未见报道,可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1.2提高中药微丸载药量的研究

由于中药浸膏粉体的不良性质,采用一般工艺制备微丸时常需加入大量辅料来帮助微丸成型,因此通常中药微丸载药率偏低。在中药微丸处方筛选时,辅料和药物有一个合理配比的问题,辅料的运用不能因降低浸膏的黏性而无限加大比例,需要兼顾微丸中有效药物含量的要求。目前,提高中药微丸载药量的方法有选用性能好的辅料、改进制备方法、精制中药浸提物以减少投膏量等。王鲁敏等[3]以中药石莲花与燕子掌的纳米浸膏粉体为模型药物,研究了挤出滚圆制粒法制备高含药量、高产率纳米中药微丸的工艺方法,通过采用适当的辅料(MCC和壳聚糖)和控制挤出机的挤出力(选择双螺杆挤出机、控制挤出孔板厚度)和滚圆机的滚圆速度(不同的滚圆阶段采用变滚圆速度的方法),首次成功地制备了高载药量的中药纯浸膏微丸,可使微丸中中药浸膏的含量由通常的20%提高到50%。李青坡等[4]以中药复方葛根芩连汤为模型药物,对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高载药量微丸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水分比例、挤出速度、滚圆转速和滚圆时间4个关键参数,可得到粒径分布窄、圆整度好、密度大、表面光滑的70%载药量的葛根芩连微丸,指出制备高载药量的中药复方微丸的要素之一是要解决复方提取物量大的问题,解决办法是在兼顾药效的前提下,对复方进行精制以减少复方提取物量。

1.3已有中药制剂品种改制微丸剂型的研究

1.3.1提高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刘旭海等[5]将已上市的二类新药博洛克胶囊(蚓激酶肠溶胶囊)改制成微丸剂。改剂的原因在于已有品种博洛克胶囊内的药粉吸湿性强,存放时易导致胶囊变脆而破损,并使内容物黏到其他完好胶囊的表面,从而影响成品的外观,造成药粉的大量浪费和增加药品的污染机会,延长生产周期。将其改制成肠溶微丸胃溶胶囊以后,胶囊内容物从粉末态改变成微丸,减少了药物的表面积和吸湿性,制剂的质量稳定性增加。微丸灌装不存在药粉浪费问题,不需要挑拣和抛光,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1.3.2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程岚等[6]基于微丸剂比表面积大、溶出速度快、释药均匀稳定、可靠等优点,将愈风宁心片改制成愈风宁心微丸。两者的溶出度比较实验结果是,Td由改剂前的61min减为改剂后的4.8min,T50由45min减为4.3min,表明愈风宁心微丸较愈风宁心片溶出快。何兰茜等[7]将元胡止痛糖衣片改制成元胡止痛微丸胶囊剂后,改剂前片剂的Td和T50分别为微丸胶囊的5.64倍和4.22倍,表明元胡止痛微丸胶囊比元胡止痛片溶出快,具有显效快的特点。

1.3.3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减少服药次数

方芳等[8]针对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脉管炎等的毛冬青普通制剂存在服药次数多,有明显“峰谷”现象,不良反应较多的缺点,将毛冬青普通制剂改制成毛冬青的缓释微丸胶囊,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服药次数,使传统中药制剂现代化。将毛冬青总皂苷提取物与淀粉、糊精等辅料混合均匀,以黏合剂制湿颗粒后,包衣锅中滚圆,烘干,收取24~18目的微丸,再用乙基纤维素为包衣材料,PEG1000为致孔剂,用滚转包衣法将含药微丸包覆缓释衣膜后,装入1号胃溶性硬胶囊,制成毛冬青缓释微丸胶囊,经体外释放度试验,得出其体外12h的释药曲线方程为Q=18.415t1/2+29.649(r=0.9874),符合Higuchi方程,表明毛冬青缓释微丸胶囊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

陈大为等[9]以乙基纤维素、硬脂酸镁等疏水性物质为骨架材料,以挤出滚圆法制备了灯盏花素缓释骨架微丸,以减少灯盏花素普通制剂的用药次数。经体外释放度实验,其体外12h的释药曲线方程为Q=33.09t1/2-0.67(r=0.9891),符合Higuchi方程,表明灯盏花素缓释骨架微丸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

1.3.4减少服用剂量

何兰茜等[7]将元胡止痛糖衣片改为元胡止痛微丸胶囊剂后,减少了服用量。每粒元胡止痛微丸胶囊(内装微丸0.5g/粒)含原生药约1.03g,而元胡止痛糖衣片每片含原生药约0.67g,即每粒胶囊所含原生药量相当于1.5片糖衣片所含原生药量,服用量上,元胡止痛微丸胶囊服3粒~4粒/次,而片剂服用量为4~6片/次。元胡止痛微丸胶囊前处理工艺和片剂一致,其服用量减少在于改剂后成型的辅料用量比片剂的辅料用量少,提示微丸剂的载药量高于片剂。

1.3.5增加临床适用的新剂型

王征等[10]针对临床用于治疗各种血栓疾病的重组水蛭素在剂型上仅有注射剂,不能满足临床用药多样化要求的不足,将重组水蛭素研制成肠溶包衣微丸,使患者用药方便,可自行给药。

1.4中药复方微丸的制备

研究中医临床用药主要是中药复方的应用,讲究中药的配伍使用,发挥的是多种中药的综合效能。而中药复方微丸比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微丸的制备研究更复杂,主要由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成分间性质各不相同,导致性质差异较大的成分从同一制剂中释放的行为存在差异,从而可能影响中药复方的整体疗效。目前,对中药复方微丸的研究除了进行单纯的微丸制备成型工艺方面研究以外,也有人开始研究探讨中药微丸制剂如何制备才能发挥复方中药君臣佐使的用药特点,使之更符合中医药的基本理论。戚秋鹏等[11]对中药复方制剂万氏牛黄清心丸改制成万氏牛黄清心微丸进行了研究。采用在不同pH条件下溶解的丙烯酸树脂EudragitL30D-55和EudragitL100/S100的混合物为包衣材料,制备梯度释放的缓释微丸,再装胶囊,制备pH依赖型缓释胶囊。再选择复方中的难溶于水的盐酸小檗碱和易溶于水的黄芩苷为指标成分,采用模拟人体胃肠道pH变化的溶出介质进行复方微丸的体外释放度实验。结果表明,pH依赖型万氏牛黄清心微丸,可使复方中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化学成分在体内不同部位随着“膜溶”而基本达到同步释放,符合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对于中医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2中药微丸的类型

按照中药微丸原料的特性可分为以下几类:

2.1中药有效成分的微丸制剂是以中药材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单体成分为原料,加适宜赋形剂而制成的微丸剂。目前,多见以单种有效成分为原料的中药微丸,而混合单体的中药微丸未见报道。宋磊等[12]以中药苦参中的有效成分苦参碱为原料,采用溶液上药法,以空白丸芯为载体,将苦参碱以溶液形式,采用流化床底喷装置包裹至空白丸芯表面,干燥后,在含药微丸外包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elease),制备了苦参碱缓释包衣微丸。张俐伟[13]以特种红蚯蚓中提取的蚓激酶为原料,采用沸腾制粒装置顶喷制药丸,底喷悬浮包衣技术将其制成蚓激酶肠溶微丸。经体外释放度试验考察,该品在《中国药典》规定的酸性介质中几乎不释放,而在仿人工肠液中则释放80%以上,达到了肠溶目的,保证了蛋白质类药物药效的发挥。

2.2中药有效部位的微丸制剂是以处方中药材经提取分离得到的有效部位为原料,加适宜赋形剂而制成的微丸剂。这类微丸剂的原料有的是某一类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苷、毛冬青总皂苷;有的是多类有效部位组成的复方,如葛根芩连微丸的原料[4]、万氏牛黄清心微丸的原料[11]。陈修毅等[14]制备了人参总皂苷磷脂复合物包衣微丸,以人参总皂苷与磷脂的复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人参总皂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根据微丸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以正交实验优化了微丸素丸的制备工艺。采用微型流化床包衣设备,将微丸包上HPMC薄膜衣,并测定了溶出度。结果人参总皂苷与磷脂的复合率可达100%,微丸的综合质量评价指标达到优秀,包衣微丸的溶出度比较理想,表明采用适当的制备方法和包衣工艺,可制得人参总皂苷磷脂复合物及其包衣微丸。

2.3中药浸膏的微丸制剂是以处方中药材经提取制得的浸膏为原料,加适宜赋形剂而制成的微丸剂。陈红霞等[15]以当归补血复方提取浸膏粉末为原料,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了当归补血微丸,并对所制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溶散时限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所制微丸圆整度、流动性好,溶散时限合格。

3中药微丸的常用辅料

3.1赋形剂由于制备中药微丸的原料常为不良性质的中药提取物,因此,通常需加入适当的赋形剂改变之,如降低中药浸膏的黏度而帮助成型。

目前,国内制备中药微丸最常用和最主要的赋形剂是微晶纤维素(MCC),国内无论用挤出滚圆制丸、离心造粒制丸还是流化床喷雾制丸,多将MCC作为中药微丸制备的主要辅料。MCC是一种成球促进剂,它能控制水在湿料中的分布和运动,能将水保留在球粒内部空隙处,使物料较易变形。MCC对不同性质和用量的药物均有良好的促进成球作用,所制微丸均有较好的圆整度[16],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不会出现塌崩现象[17],故是中药微丸中较理想的辅料,也有少数研究者[8,18]选用糊精或淀粉为主要赋形剂。中药微丸除以MCC为主要赋形剂外,还常加入乳糖、壳聚糖或微粉硅胶等辅助MCC调节中药浸膏的黏性和吸湿性。若制备缓释骨架微丸,则常加入乙基纤维素(EC)、硬脂酸(SA)等疏水性物质为骨架材料。

中药微丸由于其大部分原料是黏性较大的中药浸膏,故制备时常用的润湿剂为水或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即能使之黏结成颗粒,且乙醇溶液的使用可降低中药浸膏的黏性;一些黏性小或成球性差的中药浸膏原料,则常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水或乙醇溶液为黏合剂,常用浓度为3%。

3.2衣膜材料中药微丸丸心制备好以后,为提高制剂的稳定性或按规定要求释放药物,常在其外包裹特定的衣膜。所包衣膜主要有:胃溶性薄膜衣、肠溶性薄膜衣和缓释薄膜衣。胃溶性薄膜衣材料常用HPMC;肠溶性薄膜衣材料常用丙烯酸树脂类,如EudragitL30D-55,EudragitL100,EudragitS100等;缓释薄膜衣材料常用乙基纤维素。衣膜处方中的增塑剂常用PEG类、柠檬酸三乙酯、精馏椰子油、油酸等,有的还在包衣处方中加入滑石粉或微粉硅胶作抗黏剂。

4中药微丸制备工艺的研究

4.1中药微丸的制备方法中药制剂中很早就有微丸制剂,早期的制备工艺主要是手工泛丸,存在工作强度大、效率低等缺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剂设备、工艺及辅料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国内制备中药微丸的方法主要有泛制法、挤出滚圆法和流化床法。

4.1.1泛制法

4.1.1.1传统泛丸法传统泛丸法主要依赖荸荠式糖衣锅。此法设备简单,投资成本低,但对操作者的经验要求高,并且其干燥能力低,间断喷雾,特别是水相喷雾生产效率极低,工艺重复性极差[19]。何兰茜等[7]采用传统包衣锅制丸法制备元胡止痛微丸。先取过30目筛的空白糊精丸芯于包衣锅中滚转,不断喷入复方提取药液润湿,并少量多次加入白芷细粉,滚至圆形小丸,干燥,筛取过20目筛的小丸,即得。

4.1.1.2离心造粒法离心造粒法是近年来中药微丸制备研究的热点之一,是利用改进的包衣设备进行微丸生产的一种方法。经过改进的包衣设备制备微丸具有干燥速度快,操作时间短,密闭操作、无粉尘飞扬、交叉污染小,连续喷雾、可采用程控操作,所制微丸真球度高等优点[19]。该法制备微丸时多以大小在600~400μm的空白丸核或含药母丸为底物,将底物输入到旋转的转子上使成底物的粒子流,再将药物与辅料的混合物及黏合剂分别喷入其中,增大,滚圆,制得微丸。宋洪涛[20]、戚秋鹏等[21]分别对离心造粒法制备麝香保心微丸和万氏牛黄清心微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离心造粒法制备微丸的工艺因素主要有:主机转盘转速、喷浆泵转速、喷气流量和供粉机转速。主机转盘转速直接影响粉末和黏合剂的混合均匀程度,其转速小时(100r/min),大部分粉末依附于底盘而达不到均匀润湿,大的聚集块与粉末并存,微丸收率低;喷浆泵转速影响黏合剂加入速度,喷浆泵速度增加,颗粒粒径迅速增加,喷浆泵速度过小,颗粒粒径偏小,喷浆泵速度过快,大颗粒显著增加,颗粒表面粗糙不均匀;喷气流量影响黏合剂的雾化效果,喷气流量偏小时,黏合剂雾化效果不好,颗粒粒径差异较大,当雾化条件改善后,颗粒粒径趋于一致,但喷气流量过大时,会引起大部分药物粉末溅起而不能依附于底盘而达不到均匀润湿,微丸收率低;供粉机转速关系供粉的速度,直接影响微丸的收率。而滚圆时间对微丸的粒度分布、休止角、松密度无明显影响。

4.1.2挤出-滚圆法挤出-滚圆法是近年来中药微丸制备研究的另一热点,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广泛应用的制丸方法之一,具有制粒效率高、颗粒分布带窄、圆整度高、颗粒表面光滑、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小、能适合工业生产需要等优点[7]。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是将药物和辅料细粉混合均匀后,加入黏和剂制软材,置于挤出机中,制得细条状软材,再倒入滚圆机中,在高速旋转的齿板上切断,滚圆,成圆球,干燥,整丸,即得。李青坡等[4]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葛根芩连微丸,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对影响成球的4个关键参数水分比例、挤出速度、滚圆速度和滚圆时间逐一进行筛选优化,结果制得载药量达70%、圆整度好、粒径分布窄、收率在90%以上的葛根芩连微丸。任谦[22]对挤出-滚圆法制备羚翘解毒微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考察法研究了影响微丸制备的处方因素(MCC用量、润湿剂水的用量)和工艺参数(筛板孔径、挤出速度、滚圆速度和滚圆时间),结果润湿剂用量、滚圆速度和滚圆时间是影响该品制备的关键因素,而筛板孔径和挤出速度对微丸粉体学性质无显著影响。根据目前文献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中药微丸的关键是控制软材适宜的黏度,主要是通过控制润湿剂或黏合剂的用量以及控制赋形剂的用量。在软材黏度控制适当的前提下,再通过控制关键工艺参数可制备理想的中药微丸。

4.1.3流化床法流化床法制备中药微丸是集制粒、干燥、包衣一步完成的制备方法,目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药物与辅料置于流化床中,鼓入气流,使之混匀,再喷入黏合剂,粉末间不断发生凝结形成颗粒直至需要的粒度大小停止喷雾,即可制得微丸,所得微丸可直接在流化床内干燥并包衣。另一种方式是以空白丸芯为载体母核,将其置于流化床中,鼓入气流,使成悬浮流化状态,将药物以溶液或混悬液的形式和黏合剂混合后喷入,包裹在空白丸芯表面,干燥,即得。后一种方式文献报道较多。张俐伟[13]以粒度直径0.7~0.9mm的市售空白丸芯为载体置于流化床造粒机中,将HPMC溶液与蚓激酶溶液混合后以顶喷方式喷入,制备蚓激酶肠溶包衣微丸的含药素丸。宋磊等[12]采用市售空白丸芯为载体,将苦参碱以溶液形式,采用流化床底喷装置包裹在空白丸芯表面制备苦参碱微丸。流化床法制备中药微丸需要控制的工艺参数有:流化风量、进风温度、出风温度、物料温度、雾化压力、喷嘴直径、喷雾速度。

以上常用中药微丸的制备方法除传统泛丸法外,均是借鉴化学药微丸的制备方法,在化学药微丸制备方法中还有液相中制备微丸、振动喷嘴装置法制备微丸(滴制法)、熔融法制备微丸等,这些方法未见运用到中药微丸的制备中,还有待于探索其使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2中药微丸制备工艺研究中的评价指标中药微丸制备工艺研究中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圆整度、粒度分布、载药量、收率,如需进一步制成其他剂型,还需考察:堆密度、休止角、脆碎度和崩解度或体外释放度等。其中圆整度是评价微丸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反映微丸成球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微丸的释药特性与质量。反映微丸的圆整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测定微丸的平面临界角来间接反映微丸圆整度情况,平面临界角越小,则微丸的圆整度越好[4];另一种是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测定微丸的最大径和最小径,以最大径和最小径的比值来评价小丸的圆整度。二者比值越小,圆整度越好[22]。粒度分布和载药量反映微丸的均匀性好坏,载药量与微丸的服用剂量有密切关系;休止角反映微丸的流动性;脆碎度反映微丸剥落趋势。以上中药微丸的评价指标能够全面反映微丸剂型本身的质量,但对于中药复方微丸含药量的评价,依然存在如何评价才能代表中药复方特点的问题。

5结语和展望

中药微丸剂型适用范围广泛,不仅适用于植物和矿物类中药,还适用于有效成分性质特殊的动物类中药;制剂原料形式上既可以是中药的提纯物,即有效成分或有效组分,又可以是中药材或中药复方经提取的浸膏,也可以是中药材粉末。中药微丸的改良性能灵活,可以进一步制成胶囊剂、片剂,也可以在微丸外包裹特定的衣膜材料如肠溶衣膜、缓释衣膜等得到特殊性能的微丸。中药微丸制备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微丸生产的先进工艺大胆创新,制备方法多样,其评价指标也亦趋向客观和标准化。中药微丸自身具有许多优势。因此,它是一个研究开发中药新药的良好剂型,对于提高中药疗效、促进新药开发和推动中药的现代化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科研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陈志杰,郭红英.中药喷雾干燥粉末微丸成型工艺中粘合剂的选择[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2):33.

[2]王鲁敏.中药浸膏微丸的制备研究[J].制剂技术,2005,14(8):47.

[3]王鲁敏,潘家祯.挤出滚圆法制备纳米中药微丸的工艺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5,5:68.

[4]李青坡,游剑,杨蕾,等.挤出滚圆法制备葛根芩连微丸[J].中草药,2005,36(10):1473.

[5]刘旭海,张俐伟,李立新.蚓激酶肠溶微丸的制备[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9):804.

[6]程岚,袁子民,赵琳,等.愈风宁心微丸与愈风宁心片溶出度的比较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76.

[7]何兰茜,潘琦,刘佩华.用微丸技术制备元胡止痛胶囊与元胡止痛片溶出度的比较[J].中成药,2001,23(4):240.

[8]方芳,张应辉,袁海龙,等.毛冬青缓释胶囊的制备[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4,20(6):470.

[9]陈大为,张彦青,邹艳霜,等.灯盏花素缓释微丸制备工艺与处方优化的研究[J].中草药,2003,34(11):990.

[10]王征,杨丽,唐星,等.重组水蛭素肠溶包衣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行为考察[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5,22(6):413.

[11]戚秋鹏,王中彦,莫凤奎.pH依赖型万氏牛黄清心缓释胶囊的制备与体外释放[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35(4):219.

[12]宋磊,张亚琼,郭圣荣,等.苦参碱缓释包衣微丸的研制[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6):1238.

制备方式范文篇8

关键词:催化加氢技术;精细化工;催化剂

1加氢催化剂

在还原反应中,加氢催化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所开展的研究工作中主要使用的是Pd/Pct/骨架镍这类催化剂。1.1镍系催化剂。镍系催化剂主要分为两种,其分别是硅藻土以及二氧化硅。其相关的化工人员选用沉淀的方式,把硝酸镍进行沉淀的处理,将其放置到载体上面,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利用氢催化的形式,确保其催化剂在400℃左右,且其上下浮动不超过50℃时,不会产生不良的自烧等反应。骨架镍是一种会经过强碱腐蚀处理的物质,其会以一个多孔海绵的状态呈现,所以在实际的制备过程中,其应当在钛中添加一些较为稳量的元素,这样会改良其各类合金的性能,在实际的催化剂应用过程中,无论是酸碱度还是腐蚀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催化剂的性能。镍系的催化剂具有极强的经济性,所以在实际的使用中比较便捷,同时其应用的空间也比较大。1.2钯系催化剂。钯系催化剂的制作方式比较简单,其先要进行氯化钯的溶解处理,让其物质更好地溶解到盐酸溶液当中,之后再添加一定量的活性炭,让钯可以充分的作用,在浸染之后,对活性炭进行干燥的处理,还原其氢气,控制好其产生还原反应时的温度,这种制备方式主要被应用于大部分的催化剂的制作过程,其制作过程要控制好其活性物质组成的迁移频率。1.3铂系催化剂。铂系催化剂的制备方式主要把氯铂酸放置到水中,并在水中添加过量的硝酸钠,对其进行烘干的处理,将其烘干的温度调整到35℃,让其可以快速地熔融以及发生分解的反应,进而产生出二氧化氮气体,同时还会带有褐色沉淀物质的现象,待其产生了该化学反应之后,要再次调整其温度,让其温度上升到500℃,继而分解之后产生二氧化铂加氢催化剂。1.4活性炭/载体物质活性炭/载体物质具有极为高效的催化能力,所以其会对活性炭自身性能的要求会比较高,活性炭这类物质和其他的机械类杂质等不能混合在一起,其所选择的材料大部分都是果核类的物质。1.5铜系催化剂。铜系催化剂的面积比较大,另外其物质自身的活性也会比较高,会将其用于烯烃的加氢反应,如果其催化剂在实际的使用中为单独的方式,那么其就极容易产生烧结的现象,一旦产生了烧结的现象,就给其制备过程带来困扰,想要避免产生该类问题,就需要使用载体进行处理。

2催化加氢技术的运用

2.1氨基酚。氨基苯的制作主要是将硝基苯放置到稀硫酸当中,让其通过介质的效用产生重排反应,进而得到氨基酚,其所选用的催化剂主要是5%Pt/C。需要对贵金属与硝基苯的质量比进行调控,让其比值始终为(0.0005~0.0050)∶1。控制好其使用的温度,让其温度始终保持在80℃左右。压力控制在11~12MPa,最后利用过氧化氢处理,10%的稀硫酸为介质进行反应。2.2催化加氢制备。2,2-二氯氢化偶氮苯2-二氯化偶氮苯采用0.8%Pd/C的催化剂,以甲苯为溶剂,在反应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助催化剂,将邻硝基氯化苯在0.6MPa、55~75℃下,加氢3h。以上做法是宋东明化学家提出的方法,而美国申请专利最早使用方法是在碱性条件下邻硝基氯化苯液相加氢制备2,2-二氯氢化偶氮苯,为固-液-气三相反应。主催化剂为0.5%~1%Pd/C或Pt/C,贵金属与硝基物重量比为(0.0002~0.0010)∶1。2.3催化加氢制备邻氯苯胺。邻硝基苯加氢还原生成邻氯苯胺,主催化剂为0.8%Pd/C,贵金属与硝基氯苯质量比为(0.0001~0.0005)∶1。助催化剂为亚磷酸钠,在甲苯为溶剂,温度控制在60~80℃,氢气压力为0.6~2MPa。制得的纯度可以达到99.7%,收率达到92%。与传统相比,大大减少了三废的生产。

3结语

催化加氢技术和其他化工技术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其技术所制备出的产品大多是产物和水,不会产生较多的废弃物质,具有极强的环保节能效用。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推广,绿色化学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的风向标,大部分的科学研究项目都成为了其所要考虑的一部分内容,催化加氢技术应用下所制备出的产品收率比较高,且其实际的质量也比较好,整体所需要的化学反应条件极为温和,所以其技术的应用污染性低下,可操作性比较强,应当不断地改进该技术,完善其生产过程。

参考文献

制备方式范文篇9

STEAM教育(STEAM为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Mathematics首字母),其最大亮点就是在理工科STEM理念的基础上有机融入了艺术学科,大大促进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跨学科整合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1]。如何基于高中生已有的化学知识结构,借助STEAM的设计理念,开发出跨学科的化学创新实验案例,是一线教师思考的着力点。从初三开始学生就对有2种价态的Fe3O4充满了好奇。人教版《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二节“铁的重要化合物”中再次提到“Fe3O4是一种复杂的化合物,它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俗称磁性氧化铁”。课后有学生拿着一个在网上买的“神奇的磁流体”小玩具(见图1),演示了磁流体在溶液中的各种有趣现象,说瓶子里黑色物质的成分就是Fe3O4,网上相关资料显示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制备。如何利用已学的化学、物理等多学科知识制备出具有特殊艺术效果的新型材料,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往往会成为创新实验开发的灵感。为最大限度调动探究积极性,让学生组成课外探究小组,通过一年半时间对实验条件的反复摸索,成功制备了“神奇的磁流体”,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现将有关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条件介绍如下,以期与同行们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和交流。

2实验原理

磁流体(又称磁性液体、铁磁流体)是磁性纳米粒子用表面活性剂处理后,均匀分散在溶液中形成的稳定胶体悬浮液。它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Fig.1Magneticfluidstoy图1磁流体玩具具有固体磁性材料的磁性,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是材料化学与现代磁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其中水基Fe3O4磁流体由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磁响应性,在药物靶向释放、磁性生物分离和免疫传感器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2]。常见制备磁流体的方法有机械研磨法、微乳液法、水热法、水解法、化学共沉淀法等[3]。在中学常规实验条件下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可完成Fe3O4磁流体的制备[4],首先向FeCl3和FeCl2混合液中滴加氨水,得到Fe3O4磁性颗粒。颗粒洗净后加入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在其表面形成包覆层,从而制备了稳定的Fe3O4磁流体。

3实验探究

3.1实验用品。FeCl3•6H2O、FeCl2•4H2O、氨水、盐酸、25%四甲基氢氧化铵、去离子水、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圆底烧瓶、恒压滴液漏斗、磁力搅拌器、强磁铁。3.2实验过程。(1)配制300mL0.1,0.5,1,2,3mol/L氨水;(2)用2mol/L稀盐酸作溶剂,分别配制50mL1mol/LFeCl3溶液和20mL2mol/LFeCl2溶液,备用;(3)取20mLFeCl3溶液和5mLFeCl2溶液于烧瓶中,开启磁力搅拌器,用恒压滴液漏斗向烧瓶内加入250mL不同浓度氨水,控制每秒3滴,见图2;(4)滴完后反应10min倒入烧杯,用强磁铁置于烧杯底部使Fe3O4全部沉降,将上层清液倒出,再加入蒸馏水,重复洗涤Fe3O42~3次;(5)洗涤后的Fe3O4呈黏稠胶状,向其中加入1mL25%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用强磁铁在烧杯底部来回运动2min使2者充分混合,即制得Fe3O4磁流体。

4实验现象与结论

4.1溶液配制讨论。(1)溶液的精确配制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先决条件,本实验中所需一定浓度的氨水和稀盐酸均由学生自己配制。实验中要求学生必须穿实验服,戴好护目镜、手套,在通风橱中进行,强化实验安全教育。(2)用稀盐酸作溶剂配制FeCl3溶液和FeCl2溶液,可以抑制2种铁盐的水解。4.2磁流体制备讨论。(1)本实验采用不同浓度氨水进行对比实验,以探究最优实验条件。随着不同浓度氨水的加入,溶液中产生沉淀的颜色和磁响应性也各有不同,见表1。其中2mol/L氨水实验效果最好也最经济,沉淀颜色经过黄色、棕黄色、红褐色、黑色的变化后,具备了良好的磁响应性。(2)为制备稳定性好的磁流体,采用价格便宜的四甲基氢氧化铵作表面活性剂,将其加入可在Fe3O4粒子表面形成包覆层,削弱团聚现象[5]。充分混合后,用强磁铁在培养皿底部来回移动,可看到Fe3O4磁流体形成了明显的凸起,与网上售卖的磁流体玩具产生的现象完全相同(见图3)。这种尖刺状凸起立体地反映出了磁感应线的分布,其形成与重力、表面张力、磁场等因素均有关[6]。

5实验反思

STEAM教育是在STEM基础上延伸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以项目学习、问题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融合技术、工程教育和艺术人文教育,注重的元素更加多元化,要求的学科能力更丰富多样,旨在让学生以学科整合的方式认识世界,以综合创新的形式改造世界[7]。本实验是在STEAM理念指导下让高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实验探究、反思总结进行的化学综合实践探究活动。现结合本实验,对STEAM教育设计的反思总结如下:(1)STEAM教育设计要联系中学生实际,创设真实探究情境。STEAM理念的活动设计要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身心发展水平,要创设真实的科学探究情境,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本实验以学生问题为设计灵感,紧扣教材铁化合物内容,对接前沿科学磁流体知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利用中学常规实验条件自主探究Fe3O4磁流体的制备。整个过程教师将学习任务在特定情境中具体化,并与中学学习情境相融合,使整个探究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培养了学生向真实生活迁移的科学精神。(2)STEAM教育的设计要融合多学科知识,增强解决问题能力。STEAM课程最重要的核心特征是跨学科的整合,旨在以整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能灵活迁移应用,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8]。本实验学生综合利用化学、物理、纳米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对现象表征、性质验证展开深入讨论。有趣的是,在实验报告中不同学生把最终形成的凸起,进行了不同的比喻:有的比作“牛角”;有的比作“尖刺”;有的比作“枣核”;有的比作“哥特式建筑”。学生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了磁流体制备任务,增强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STEAM教育的设计要关注创造力激发,培养物化表达素养。STEAM课程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产品的创造设计和物化。通过物化产品使学生习得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外显,使最终学习的结果得到外化。整个实验中学生对所需试剂的性质、类别和潜在的危险都进行了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并在制备中对试剂配比、加料方式等诸多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反复实验,最终制备出Fe3O4磁流体,其磁性与网上售卖的磁流体产品相似。成功的创意作品是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保持学习好奇心的重要途径,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融合与迁移运用,学生因此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许亮亮,邹正,马嘉源.化学教育(中英文),2017,38(21):55-59

[2]王煦漫,张彩宁,古宏晨.化学工程师,2007(9):4-7

[3]王娟,沈玉华.纳米材料的制备、改性及应用.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NicholasBA,KatieJB,DeanJC,etal.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1999,76(7):943-948

[5]Anne-LaureD,GeraldineL,FlorenceR,etal.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2018,95(1):121-125

[6]刘晓龙,韦宗慧,冯超,等.物理实验,2012,32(8):6-10

[7]范文翔,张一春.现代教育技术,2018,28(3):99-105

制备方式范文篇10

1.1实验原料。在实验原料准备阶段,需要有相关的基料、颜料、填料以及助剂。对于基料来说,最常使用的是:苯丙乳液、纳米硅溶胶、硅烷偶联剂。而颜料最常使用的是:钛铬黄(CrTiSbO6)、铁黄[FeO(OH)]、钴绿(LiCoTiO4)、铬绿(Cr2O3)。填料最常使用的是:重钙粉、云母粉、滑石粉,助剂最常用的是:增稠剂、消泡剂、分散剂、润湿剂等。此外,还有铝板、石棉水泥板。1.2实验步骤。1.2.1基料的制备。在彩色建筑节能涂料制备过程中,首先,在基料制备过程中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可以通过计量仪器纳米硅溶液注入到三口,烧瓶中将烧瓶放置在60℃的水浴锅中,实现电动搅拌。最重要的一点,需要做好温度计和冷凝管的管控工作,才能为后续材料制备奠定基础。在三口烧瓶内的加入相应的硅烷偶联剂,这时需要进行恒温搅拌4h,之后注入一定量的苯丙乳液以及成膜助剂,然后再搅拌2h,对溶液体系中的pH进行控制,最好在pH为八时,进行出料。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基料性能分析时,要对固含量、最低成膜、温度平均粒径和类型进行分析,详细见表1。资料在制备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如果彩色建筑节能涂料在制备过程中发现有材料的光学性质不稳定,出现透明介质、光学介质等,这时会使得一部分的光速发生散射,结构中会产生不均匀的次级波,光线偏离原来的方向,这时候,需要严格的参照粒子的尺寸对散射程度进行分析,考虑到辐射波长和瑞利散射相关的散射系数,如果粒子的尺寸接近于辐射波长,可以按照相应的米氏散射理论得到散射系数。1.2.2节能涂料的制备。通常情况下,节能彩色涂料塞制备过程中还需要做好铝板的打磨,可以使用无水乙醇。除油烘干操作之后进行备用。在进行节能建筑涂料称量过程中,可以在内部喷入一定的喷涂装置,适当的控制压力,将喷枪和基材进行垂直,一般两者垂直距离为0.3m。在铝板和水泥石板表面喷抹均匀的涂料,对企业标准养护温度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它的标准养护温度为23±2℃,相对湿度50±5%。1.2.3节能涂层的制备。值得注意的是,在节能涂料制备过程中,如果养护温度和相对湿度达到标准之后,需要在标准条件下进行维护,168h之后完全干燥,这时需要对干膜厚度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对于节能涂料制备来说,必须要严格的分析研填料在涂料制备过程中所占的质量分数,在某种情况下会影响它的最终反射系数和颜填料的质量分数,为了充分发挥热反射性能,在相关的原材料选择之后,要做好热反应系数的分析。如果发现颜填料它的粒子半径过小,会发生折射散射现象,使得光线发生弯曲。因此,在节能涂层制备时要考虑到两种以上颜填料的配比。在进行制备过程中,节能涂料在制备过程中,和普通的涂料制备的工业流程是相似的,再添加空心玻璃微珠的同时,要严格的对高速分散机的转速进行控制,也可以使用醇丙乳液添加必要的水和助力剂。为了避免过破坏空心结构,影响隔热反射能力,需要使用空心玻璃珠。在节能涂料制备过程中,还需要通过真空喷涂进行操作,在涂装作业时,却要确保表面无裂缝,还需要做好表面助理工作,然后使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层,用酒精擦去表面的油脂。1.3实验测试。目前,针对彩色建筑节能涂料制备性能分析时,需要做好结果测试,使用的是日本岛津的XRD-6100X射线衍射仪对颜料的物象结构进行全面探究,除此之外,最大扫描范围为80°,最低扫描范围为10°,扫描速度4°/min,步长0.02°/s这时所需要做好基线的校准工作,对红外反射率进行计算,要考虑到涂层的CIE色度值,还需要使用涂层测厚仪测量制备涂层的厚度。

2结果与讨论

2.1颜料基本性能。在彩色建筑节能涂料制备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颜料的基本性能。首先,常见的是XRD的谱图。根据上文对钛铬黄、铁黄、钴绿、铬绿四种颜料分析可以得到,说明以上三者颜料的结晶度较好,在进行分析过程中使用的是高温煅烧工艺,经过高温发生固相反应之后,形成相应的离子而铁黄谱图。则表明结晶度不好,存在一定的非铁黄谱图。还需要考虑到节能涂料热反射性能在进行耐候性和耐久性测试,在进行涂装时需要考虑到用户的审美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外墙和屋顶需要使用深色系的多彩涂料,对于深色颜料来说,它会在全波段内具备较高的吸收率,全面提高波段的平均反射率。在彩色建筑节能材料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炭黑,它主要是在紫外和可见光波段具有较大的吸收系数,为了在最大范围内保证散射系数,具备可靠性,要针对小部分区域内的数值进行对比,发现该颜料在检测过程中,它是一种全波段的热吸收材料。其次,在近红外反射率谱图分析时,需要针对四种颜料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对于钛铬黄来说,它具有优异的近红外反射线特效,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呈现递增的趋势,尤其是波长在900nm、1500nm、1950nm范围内,更具明显的反射峰。通常情况下,对于钛铬黄来说,它的近红外平均反射率较高,近红外光谱反射曲线变化和颜料自身的反射图谱基本一致。2.2涂层性能分析。2.2.1近红外反射率。近红外反射率来说,需要对不同的掺量进行分析,主要对材料质量进行分析,要考虑到彩色建筑节能涂料在波长范围之内所能吸收到的光。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是基料,这时需要考虑到近红外线所吸收的内容。在进行参量过程中,涂层近红外反射率影响并不大。在进行反射率曲线分析时发现,平均反射率为0.05。在进行四种颜色涂料近红外平均反射率分析时发现钛铬黄近红外平均反射率为68.69%,见表2。通常情况下,彩色建筑节能涂料都使用在建筑外墙和屋顶,面临着长期的太阳暴晒和雨水冲刷,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在节能涂料热反射性能分析时,要考虑到耐久性和耐候性,需要对节能涂料进行制备做法,将其放在实际的太阳照射环境中。考虑到节能涂料在密闭体内的温度变化。一般情况下,如果节能涂料样板,经过自然光照射老化之后反热隔热性能出现大幅度的下降,老化后色调会发生变化,样板表面堆积了大量的灰尘和微生物,经过洗刷可以冲掉,然而大部分的已经渗透到涂层的内部,可能会有与外界温度的上升,使得涂料的热反射性能急剧下降。在节能涂料涂刷过程中,需要将它放在封闭的封闭体顶上,将其放在不同自然光的照射环境中,做好内部温度的测试实验,最好测试实验集中在中午,每隔五分钟测量一次模型内部的温度变化,然后进行记录,得到不同时段涂料覆盖模型和普通涂料覆盖模型内部温度变化情况。彩色建筑节能涂料它的内部温度模型,平均温度要比普通涂料的9℃。需要考虑到反射太阳的热辐射能有效的阻隔热能,降低内部物体的温度。2.2.2红外发射率。这时需要对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红外发生率进行探究,在最大范围内计算不同材料涂层的红外发射率。一般情况下,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红外发生率应该参照当地的建筑标准。不同的颜料,它所使用的材料涂层也是不同的,会随着产量的增加有所改变,由于颜填料的产量增加,可能会引发涂层表面出现粗糙,进而加大红外发生率,节能涂料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红外发射率,它是一种彩色建筑节能涂料,它是一种功能性的涂料,被广泛使用在外墙和屋顶上,由于它在红外区域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和发射率,能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太阳辐射能,能有效阻碍热能在建筑内部的传播。通常情况下,在彩色建筑节能涂料制备和选择过程中,使用的是硅丙乳液,它是最主要的成膜物质,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还有耐候性,颜填料的热反射性能需要考虑,是否具有反射、隔热、辐射三种性能。其中白色颜料它的反射率最高。尤其是在近红外区,反射率要比普通色系中的颜料高出数百倍,能有效地降低物体内部的温度。在进行颜填料折光指数,粒径大小以及含量分析时发现,折光指数越高,成膜物质也就越大,反射率也相应越高。与此同时,还需要使用热反射性能测量工具进行检测。使用分光光度计的测量方式相比,它更加的简单快捷,一方面,能有效地节约资源。另一方面,能进行初期配方筛选工作。2.2.3CIE色度值。在进行CIE色度值分析时,通常情况下,彩色建筑节能涂料太过钛铬黄它会随着掺量的增加,色度值逐渐递增,一般情况下,它的平均梯度约为4%。会随着钛铬黄增加,发色离子颜色的积累,导致涂层颜色逐渐红移,使涂层逐渐的变黄。对于铁黄涂层来说,铁黄的掺量对CIE色度影响并不大。在彩色建筑节能涂料制备和性能分析时,要考虑到内部物品的安全性,要以节约资源为目的的物体表面温度逐渐降低。通常情况下,普通建筑物使用的是传统供热的方式,能有效地抑制传热速率,它能有效地解决强烈太阳光照射下深色建筑物表面温度过高的问题。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颜色,太阳热反射涂料涂层主要有树脂陶瓷中的空微珠和相关的颜料组成,将其涂抹在建筑物表面,使得太阳热辐射进外波段具有较高的反射率,一方面,它在近红外区具有较大的反射比。另一方面,它能将光能辐射到外层空间进行综合使用,更好的吸收热量,充分发挥双重的保护功能,一般情况下,在我国建筑物节能涂料制备和选择过程中使用的是隔热层、金属镀膜以及涂刷银粉的方式,虽然它有一定的隔热效果,然而如果它的温度一旦传到内部,会使外度外部的温度逐渐递减,热能很难释放。为了考虑到建筑物的有效性和耐久性,需要对CIE色度值进行分析,才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涂料的色彩饱和度。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对四种颜料分别进行近红外平均反射率分析时,发现,钛铬黄和钴绿红外平均反射率更高。除此之外,还受到掺量的影响,需要对隔热性能进行全面对比,实现两种涂层板平衡温度和空白板相比,温度分别设置为:17℃、9℃,在最大范围内,充分发挥彩色建筑节能涂料的个性化性能。

参考文献

[1]成声月,刘朝辉,叶圣天,等.水性红外隐身涂料制备工艺优化[J].表面技术,2015(8).

[2]张永娟,沈中林,张雄.金属颜料对保温涂料发射性和反射性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

[3]黄亮,王立,俞豪杰,等.节能建筑涂料研究进展[J].涂料工业,2013(10).

[4]孙顺杰,杨文颐,冯晓杰,等.彩色热反射隔热涂料的研制与性能研究[J].涂料工业,2013(4).

[5]赵苏,吕剑,孙艳丽,等.外墙隔热涂料用复合苯丙乳液的研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