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本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20:11:57

之本范文篇1

所谓政绩,就是从政的成绩。我们党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弄清什么是政绩,怎样树政绩,为谁树政绩,也就是要认识到“政绩之本在于为民”。

政绩的本质是为民。从执政党角度看,广义的政绩是指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建树的功绩。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政绩,是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做出的业绩。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从党的性质、宗旨的要求来说,还是从自己肩负的使命、责任来说,都必须有所作为,做出成绩。共产党人所创的政绩,说到底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创政绩,应该是每个人民公仆的终身追求。为人民创政绩,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为人民创政绩,才能推动党的事业发展。政绩真实地反映着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以及其所负责的地区或部门的工作成就。领导干部通过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创造了政绩,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为人民群众办了好事实事,这是对事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有才华和能力的表现。

实现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民。每位领导干部都应该经常想一想,党和人民把自己放在一定的岗位上,是为了什么?自己怎么做,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湖有句名言,“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义,珍惜好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道出了领导干部从政为官、履行好领导职责的根本,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必须明白,我们所要的政绩,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是勤奋工作、埋头苦干、求真务实得来的实绩,而不是出于一己私利或其他不正当目的,图虚名务虚功的假政绩,更不是劳民伤财、祸国殃民的假政绩。每位领导干部都必须摆正权力与责任、政绩与服务的关系,清醒地认识到为民做出政绩是自己责无旁贷的份内之事。人民把权力与责任交给了我们,把信任与期望寄托于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尽心竭力地为人民工作,干出成绩呢?

评价政绩的最高标准是为民。政绩是主观努力同客观绩效的统一。“群众心里有杆秤”,考察领导干部政绩的科学标准是人民群众的认同度。我们的任何决策、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标准,我们的干部有没有政绩,政绩大小,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要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最高目的,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政绩的根本尺度。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看待和评价政绩问题上,也要相信和依靠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有些干部,为了哗众取宠、讨好上级、捞取政治资本,不惜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树立自己的所谓“政绩”。这样的“政绩”,这种弄虚作假的态度和做法,不仅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群众毫无益处,而且最终也会毁了自己。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创造出党和人民满意的政绩。

政绩的取得归功于民。个人的才智和能力总是有限的,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作为个人,领导干部做出了一定的政绩,固然与本人的德才素质有关,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只有顺民意、谋民利,才能得民心,才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成就事业,创造政绩。政之所兴,在顺民意;政之所废,在逆民愿。如果我们的政策、决策违背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岂会有领导者个人的政绩?只有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只有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把科学的正确的决策落到实处,我们的领导干部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能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过程中建功立业,不断成长进步。

之本范文篇2

一.加强行风建设、规范服务行为

管煤公司的液化气产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的,公司的发展始终坚持诚信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五大服务”举措(一条龙服务、特色服务、承诺服务、品牌服务、亲情服务)大力提高员工素质,大力抓好基础管理,大力改善服务设施,大力开展各种便民服务活动,全面提升服务功能、增强广大职工的服务意识,以诚信服务,优质服务,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在全面推进服务工作中,从加强行风建设入手,全面推进行风建设,落实承诺服务责任。面对市场竞争的新形势,加大行风建设的工作力度,首先要从思想上统一,增强职工的危机感,认识发展用户和企业的经营发展,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职工的切身利益,使职工真正树立“用户至上”的思想,为用户提供“一条龙服务”是树立良好企业信誉的重要举措,其次是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增强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管理,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在抓行风建设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认真组织学习同志的“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中纪委加强行业自律的要求,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责任感,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二是广泛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作风的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三是大力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使职工全面掌握燃气行业输送、安装、工艺流程、维修、施工规范、质量标准等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全面推行便民利民服务

之本范文篇3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特别是高校学生,远离父母家人,在学校视老师为最亲近、最信任、最崇敬的人,所以教师的道德、人品表现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所以,教师的师德不只是个人的问题,同时,一个教师只有有良好的师德,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而良好的师德师风,则是一个学校的立身之本。师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教师经常与学生在一起,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社会的看法,甚至其举止等等,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为人表率。如上课时要衣冠整洁,精神饱满,不可将个人丝毫的不良情绪表现在课堂上。更不可在课堂上发牢骚,抱怨学校或贬损其他老师。否则,不仅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正人先正己,育人比教书更重要,知识的缺乏可以后天弥补,但一个人的道德观、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所以,教师的责任绝不是仅仅是讲几节课。

师德也是认真对待工作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师德,就不会有对事业的责任心,就不可能对工作兢兢业业。只有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才能有端正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我在改学生作业时,对每份作业对认真批改,即使是两百多人的大班。这样虽然辛苦些,但可以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了解整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是否存在什么问题,再有针对性的改进。学生见老师如此认真,自然也会认真学习,而不会随意糊弄,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时刻想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企业的口号是“向8小时要效益”,而我们的一节课才45分钟,对学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所以我授课的原则是“向45分钟要效果”,尽力使课堂学习效果最大化。当然,这就需要在课前认真备课,特别是对于专业课程,还要在课外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背景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我在对专升本学生授课时,学生来自不同的专科学校,对同一门专业课程,有的学生在读专科时学过,有的没学过,还有的学过一点,掌握程度相差很大。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事先向学生进行了解,然后对没有学过的和掌握差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补课,使他们能尽快赶上本科层次的学习,绝不能不分情况地一味灌输。正如一位老老师所说“工夫到了,教学效果自然就有了”。

教师就是要传道、解惑,对学生和同事在学术上不能有丝毫地保留。对于自己编写的教案、收集的资料等,都会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学生和同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同时别人的进步也是促进自己不断努力学习的动力,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杜兰特所说“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树立良好的师风需要每个老师的努力,都要从自身做起,培养良好的师德。希望能借评估的东风,“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使自己的德能更上一层,使我们的学校办得更好。“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之本范文篇4

思考之一:树立怎样的人才观

马克思在论述生产力时就已明确告诉人们,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党从建党之初到现在,一直在不断地运用、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从同志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邓小平同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以及同志“人才兴国”战略的确立,无不体现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的理论精髓。尤其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2003年一年内关于人才工作的会议就召开了两次。这说明我们党把人才这个生产力中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和高度加以认识和运用。

江苏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不仅仅停留在认识上,更付诸于行动中。在人事人才工作上,他们具有更开阔的视野、更深邃的眼光。在人才工作首届全国性会议上,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就江苏省人才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行了专门汇报。去年,江苏省组织人事部门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提出必须抓住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深化人事市场制度改革、职称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三项改革”,强化工作站、创业园、创新中心“三个载体”,实施长三角人才开发战略、沿江人才开发战略、苏北人才开发战略“三大战略”。曾以经济的迅猛发展令国人啧啧称奇的江苏,如今,又以人才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后,松原人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迅速掀起了第二次创业的高潮。在兴奋和大展宏图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冷静一下,进行理智的思考。我们的生产力之所以落后,原因究竟是什么?在众多的因素中有没有人才的因素?答案是肯定的。其实,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举业、兴业之本,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振兴松原,人才先行。

思考之二:如何更新人才理念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决定中,对人才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同时提出,要努力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做到人才资源开发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上述变化,使人才工作上升到全局发展战略的高度,使人才工作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出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江苏的情况看,他们不仅突出抓好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壮大人才载体,吸纳创新创业人才、放眼国际市场,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创新选拔制度,培养一流专家,而且更新人才理念,开发各类实用人才,拓宽用人视野。如,他们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健全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抓紧实施县、乡、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提升农村人才的整体素质。

我们松原在人才资源方面面临的突出矛盾,一方面是体制障碍。主要表现为人才资源的市场化程度低,入口和出口不畅,呈现超稳定结构;另一方面是与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人才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优,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因此,振兴松原老工业基地,必须整体性开发松原人才资源。就当前看,尤其是要注重开发“体制外”人才。要把人才工作的重点、服务触角,由过去单纯地为党政机关、群团组织和事业单位,主动拓展到各类经济社会组织、自由职业者、社区和农村,在人才招聘、智力引进、职称评聘、培训、表彰等方面,向“体制外”人才开放,提供全方位服务。

思考之三:怎样更好地选用人才

长三角地区在人才选用上非常务实,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采取相应的人才策略。如在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上坚持高起点、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聘用上推行本地化、在党政人才的选用上要求复合型。目前,整个社会的人才资源是由不同部门来管理的,但总的是党管人才,依法管理人才和市场配置人才。根据市委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兴业战略的总体要求,围绕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重点加强“三方面”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围绕结构调整的需要引进重点人才。这既是增量开发,更是着眼于解决高层人才空位、专业结构失衡、高新技术产业、骨干和支柱产业缺少领军人物等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要积极加强同省内外大专院校、知名企业的联系,依托其人才资源优势,为我所用。加强省内和省际间有组织的人才交流,积极开展项目和课题合作,达到招商和引智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之本范文篇5

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威信,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全社会加强道德建设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应率先垂范,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正确处理权力与职位的关系。领导干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必须与正确使用权力联系起来,关键是要明确,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没有任何私利。职位只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把自己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的台阶;权力只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不是为自己捞取好处的条件。只有摆正位置,才能一心为公、执政为民,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

正确处理“做官”与做人的关系。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做人是“做官”的基础。好人不一定就是“好官”,但“好官”首先必须是好人。所以,领导干部首先要堂堂正正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呢?这就是同志在《纪念白求恩》里所说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正确处理自律与他律的关系。他律是条件,自律才是根本。能否既当“好官”又做好人,关键要靠领导干部的自律。领导干部应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围绕“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官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等问题,经常审视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不断提高道德素质,自重慎微、自省慎思、自警慎权、自励慎行,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努力使自己成为道德高尚、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

正确处理正人与正己的关系。打铁先得自身硬。领导干部只有自己行得正、做得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才能挺直腰杆,对下才有号召力;只有自己首先做到求真务实,才能要求别人真抓实干。因此,以身作则、洁身自好,是为政者至关重要的安身立命之本。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之本范文篇6

《说文解字》曰:“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它不仅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而作为经营风险和信用的特殊行业的保险业,对诚信的要求更为严格。然而,由于社会信用缺失和法制的不健全,近年来,保险领域违背诚信原则的情况屡有发生,不仅干扰了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危及到社会大局的稳定,因而必须用法律来保障社会信用。对此,新《保险法》予以高度关注,从总则到分则,处处体现出对诚信原则的规范以及违背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诚信原则在保险法中的规范作用

诚实信用原则简称诚信原则,它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该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持双方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平衡。诚信原则始于罗马法,后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先后确立了诚信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诚信原则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地位越发重要。他已为不少部门法规定为基本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经营的基本原则。诚信原则在《保险法》中的规范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原则是保险法的基本原则

保险,就其实质而言,是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的一种信用活动。为维护保险秩序,从而保证保险市场的良性运行,新《保险法》在“总则”中特别增加一条作为第5条,即“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这不仅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在保险活动中的特殊要求。其基本要求就是保险双方当事人应善意地进行保险活动,不规避法律,不损人利已,讲究信用,诚实不欺,正当行使个人权利,忠实履行法定义务。与此相反,那种哄骗对方、不讲信用的保险欺诈行为,不仅是对诚信原则的亵渎,甚至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二)诚信原则对投保行为的规范

投保是保险活动的开始。新《保险法》对投保人在该环节的诚信要求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投保人在保险合同订立之前,必须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保险合同是典型的诚信合同,其最大诚信就是告知。实践证明,保险人危险负担的有无或大小,很大程序上取决于投保人能否恪守诚信原则。因此,为避免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这就首先要求投保人在订立之前,如实、准确、无保留地向保险人告知其投保标的的一切重要情况,并就保险人的询问,尤其是“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的询问如实告知,否则,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亦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对于人身保险,新《保险法》第54条规定:“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并且其真实年龄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年龄限制的,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若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致使投保人实付的保险费少于应付的保险费的,保险人有权更正并要求投保人补交保险费,或者在给付保险金时按照实付保险费与应付保险费的比例支付。当然,若投保人基于善意,且无过失,则不违反告知义务,自然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投保人必须履行通知的义务。新《保险法》第22条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此外,在保险实务中,还会经常出现一些“保险标的危险程序增加”的意外情况,此时,投保人必须按照《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及时通知保险人,这是投保人的又一法定义务。对此,新《保险法》第37条规定:“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的,被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否则,“因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另外,新《保险法》有关投保人应按合同约定交付保险费、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规定也体现出法律对投保人的诚信要求。

(三)诚信原则对承保经营的规范

诚信是保险合同的基础。保险诚信原则不仅适用于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同时也是对保险人的一种约束。因而,贯彻诚信原则应从保险人自身做起,用自己的真诚之心感化投保人。对此,新《保险法》第106条、第131条均作出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保险人、保险经纪人在办理保险业务活动中应自觉遵循诚信原则,不得“欺骗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不得“对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不得“阻碍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诱导其不履行本法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不得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承诺“给予保险合同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更不得“利用行政权力、职务或者职业便利以及其他不正当手段强迫、引诱或者限制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归纳起来,保险实务中,新《保险法》对保险人的诚信要求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客户如实告知的义务。为保证保险合同的公平、有效,在保险合同订立前,保险人切不可误导客户,相反,他有义务向处劣势的投保人准确披露信息,提供最合适的险种。尤其是在保险人确已知道投保人的投保标的已经发生危险事故(但投保人尚不知情)的情况下,保险人应该如实告知投保人并拒绝接受投保。否则,投保人事后有权解除合同或要求补偿。

二是对保险合同内容如实说明、解释的义务。新《保险法》第17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在现行的保险实务中,诚信原则是通过营销员的活动而实现的。所以,在向客户的告知环节中,若营销员对合同条款说明不实(如夸大保险责任、诱导投保人签单;回避或曲解责任免除条款以及回避或曲解投保人解除合同处理条款等),都将会带来保险纠纷。因此,作为保险人,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营销不仅要对保险标的和投保人的声明事项作严格审核,还必须就合同条款内容及与之相关的事项(如险种、保险费、合同生效的时间与条件、投保人的义务及法律责任、出险通知期限与方式、保险索赔条件与范围、合同的截止时间等)作为如实说明与解释。尤其是对合同免责条款和保险人的合同解除权等易引起误解和纠纷的条款内容必须向投保人作出准确无误的说明。对新《保险法》第18条规定:“保险合同中规定关于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否则,“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经营之道在于诚信。随着加入WTO后我国保险市场的逐步放开,国内外保险业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在这激烈的竞争中,诚信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面对“入世”挑战,保险公司应自觉遵循和努力实践诚信原则,坚持“质量第一,服务至上”和“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发展”的宗旨和经营理念,这是提升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关键。为此,新《保险法》第136条规定,在日常经营中,保险公司应当加强对工作及“保险人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不得唆使、误导保险人进行违背诚信义务的活动”;不得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新《保险法》第122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营业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精算报告及其他有关报表、文件和资料必须如实记录保险业务事项,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此外,保险公司还要尽可能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信息咨询服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唯有诚信取众,保险公司才能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诚信原则对索赔活动的规范

保险合同订立后,一旦出现合同条款约定的赔偿事件时,就会引起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索赔请求,从而启动保险赔偿程序。近年来,索赔过程中因违背诚信原则而引发的保险纠纷时有发生,或纵火或自残甚至杀害当事人从而骗取保险金的恶性案件屡见于媒体、报端。鉴于此,新《保险法》第28条从反面列举了索赔过程中违背诚信原则的各种表现形式,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在未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谎称发生保险事故而向保险人提出索赔或者给付保险金请求的;故意制造保险事故以及保险事故发生后伪造、变造有关证明、资料或其他证据,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度的,保险人有权解释合同,并不退还保险费、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保险人因此而支付的保险金或支出的费用,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必须退回。新《保险法》第65条、第67条规定:“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和“被保险人故意犯罪导致其自身伤残或者死亡的”,保险人均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而“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或者伤残,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丧失受益权”。

(五)诚信原则对理赔活动的规范

保险人的诚信原则除体现在上述告知和说明外,更主要体现在其对承诺的履行,即保险事故发生后的理赔上。对此,新《保险法》对保险事故发生后的理赔程序及理赔时限作了规定,从而确保了被保险人索赔权的实现。

理赔是保险实务中的重要环节。因而这就要求保险人在理赔过程中不但要遵循诚信原则,更要做到:“主动、迅速、准确、合理”。对此,新《保险法》第24条规定: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后,应当及时勘察、核定,并将核定结果及时通知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一旦达成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协议,保险人人应在10日内履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从而真正起到为被保险人排忧解难的作用。若保险人未及时履行理赔义务,除支付保险金,还“应当赔偿被保险或者受益人因此受到的损失”。

此外,为保证理赔过程的顺利进行,新《保险法》第106条、第123条规定: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理赔过程中,必须恪守诚信原则,不得“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依法受聘对保险事故进行评估和鉴定的评估机构和专家,应当依法公正地执行业务。因故意或者过失给保险人或者被保险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理赔过程中,严格按照上述规定办理,不但切实维护了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公司信誉。

二、违反诚信原则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新《保险法》对诚信原则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加大了对违背诚信原则行为的惩治力度,这既是“入世”后保险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保险双方当事人的强烈呼声。为此,新《保险法》第138条、第139条、第140条和第141条等条款对保险实务中种种违背诚信原则的保险欺诈行为,分别规定了具体的惩治措施:

(一)对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违背诚信原则的处罚规定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谎称发生保险事故;故意造成财产损失或被保险人人身伤残的保险事故;伪造、变造与保险事故有关的证明、资料和其他证据,或者指使、唆使、收买他人提供虚假证明、资料或其他证据;编造虚假事故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序进行保险欺诈活动而骗取保险金等,有上述行为之一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其行政处罚。

(二)对保险人违背诚信原则的处罚规定

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中违背诚信原则,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或者拒不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义务;阻碍投保人履行如实义务,或者诱导其不履行如实告实义务,或者承诺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予非法回扣或其他利益以及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保险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处以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有违法行为的工作员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限制保险公司业务范围或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

(三)对保险人、保险经纪人违背诚信原则的处罚规定

之本范文篇7

关键词:肝罢极之本耐受疲劳生血气

“肝为罢极之本”,是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学说,在诊断与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罢极之本”是指肝与人体活动时耐受和消除疲劳方面的能力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认为肝脏是人体的耐力之本;疲乏症状的出现多是肝脏有病;肝脏有损,因不耐劳,一切能造成疲乏自觉症状的因素,都对肝病的治疗康复不利。“罢极之本”出自《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篇第九》,是用来形容肝藏之象的。经文:“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归纳了肝脏的基本功能。这段也是《内经》论述藏象的重要段落,历代医家非常重视,“罢极”一词的含义历代医家注释不一,见仁见智。

一、历代医家对“罢极”二字的理解

(1)“罢”音义同“疲”,为疲劳,劳困之义,“极”是极限,过度之义,“罢极”即是过度疲劳。如:明代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云:“肝主筋,故劳倦罢极以肝为本。”另外,张景岳,吴崑,喻嘉言,张志聪等人都赞同这一观点。

(2)“罢”注为“罴”,《黄帝内经素问直解》云:“肝者,将军之官,如熊罴之任劳,故为罢极之本。”罴是熊的一种,罢极表示刚勇多力,但从《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夫五脏者,身之强也”的论述可知,刚勇多力,任劳并非肝脏一脏的功能,必定要依赖于气血,筋骨等全身的功能作用。

(3)“罢极”当作四极,指四肢。如:《素问绍识》云:“或曰‘罢极’当作‘四极’……极言四支。肝其充在筋,故云‘四极之本’”。但五脏都言本,应是指内脏功能,而非与脏相关的外在形体。

(4)罢极理解为能极,即耐受疲劳之意。李今庸《读古医书随笔》云:“‘罢极之本’的‘罢’当为‘能’字,而读为‘耐’其‘极’字则训为‘疲困’。所谓‘能极’,就是‘耐受疲劳’。人之运动,在于筋力,肝主筋,而司人体运动,故肝为‘能极之本’”。

(5)罢音为霸,有免除,停止之意,“罢极之本”可解释为“免除疲劳之根本”。“罢极”也可引申为“疏泄,调节”之义。

(6)作为病位,病名。《中国医学大词典》“罢极,背病也…罢癃为背疾,言腰曲背癃高也…注极,病也。”原文讲五脏所致之疾,故这一说法有欠妥当。

上述说法各有其理,且多数均将罢极之本与疲劳联系在一起,笔者也赞同这一观点。罴极是力大至极而耐劳之意。肝为罴极之本,是指肝为人体力量最强大并能耐受疲劳的根本。“罢极”是肝的生理特性,《灵兰秘典论第八》曰:“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肝胆相照,谋略决断,果敢、强勇,喜条达、忌逆怒。《素问·五藏生成》曰:“诸筋者,皆属于节。”筋之功能,依赖肝血之濡养,“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肝血充足,筋膜得养,关节运动灵活有力。故曰“肝主筋”、“肝生筋”、“肝藏筋膜之气也”。由于人之运动,由乎筋力,筋之充养,源于肝血,故肝血充足,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且能耐受疲劳,故《素问·五藏生成》曰:“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医门法律·脏腑赋》说:“人身运动,由乎筋力所为,肝养筋,故曰罢极之本。”若久行久动,则筋力疲惫,即所谓“久行伤筋”。可见肝为“罢极之本”是对肝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概括。

二、肝为罢极之本与脏腑组织的生理关系

肝主疏泄,疏气机,畅情志,助脾运,男子排精、女子月事也要依赖肝之疏泄。所谓肝胆禀风木春升之气,维系一身气化,凡脏腑十二经气,皆必借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才能调畅而不病。肝主藏血,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既疏泄无形之气,又储藏有形之血,故肝是气血调节的枢纽。

另外,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将军者,必须智勇双全。勇之所用者,阳气也;谋之所用者,阴气也,将军者,必以谋虑为体,以勇猛为用。这就决定了肝脏的特性:肝为刚脏,却体阴而用阳。肝的这一特性由肝主藏血又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决定,但必须有其他脏器的协调作用才能保证,肝之性刚,主升主动,有肾水涵之,土气培之,肺金清肃以平之,才能使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发挥肝木条达之用。可见,肝之生理功能是保障各脏器功能正常运作的枢纽,而肝之特性又赖其他脏器的协调以维护。古人认为:肝为刚脏,性喜条达,主谋虑,藏魂,为罢极之本,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为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肝以疏泄为顺,可调节全身气机,推动气血运行。现代医学认识到,肝脏是人体内具有多种代谢功能的重要器官,它是机体的“代谢中枢”,它与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激素的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精神的好与坏除了精神和情绪因素外,大部分与能量是否充足有关。肝脏作为机体的代谢中枢,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势必影响能量代谢的功能。至于“罢极之本”的实质,有人认为人体多种细胞内的酶活性、细胞兴奋、分裂、代谢以及能量贮存与转换的调节等都与铜、锌、铁、镁等微量元素有关,是否仅与微量元因素外,还是它只是有关的一个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三、肝为罢极之本与脏腑组织的病理关系

肝的病理也与各脏腑及全身气血津液密切相关。肝为将军之官体现在肝为“罢极之本”。罢者,休也,已也。极者,极至也,争端也。故罢极者,罢其争端,罢诸乱也。而争端已起,诸乱已发,唯有用武力以平之,此为将军用武之道也。同理,当人体内部诸脏功能失衡,气血阴阳失调时,肝脏就要发挥其将军平乱的功能,因此,肝脏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自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肝脏一病,诸乱则生,所谓“肝为万病之贼”。正如《知医必辨?论肝气》所述:“人之五脏,惟肝易动而难静。其他脏有病,不过自病……惟肝一病即延及他脏……总之,肝为将军之官,如象棋之车,任其纵横,无敢当之者。五脏之病,肝气居多,而妇人尤甚。治病能治肝气,则思过半矣。”[肝病极易影响他脏,肝病可乘脾犯胃,肝气太旺则侮金,疏泄太过则肾不闭藏,因此肝病之症状变幻莫测,可及全身各处涉及多脏腑。由于肝在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及全身气血密切相联,在病理上亦对其他脏腑及全身气血有广泛的影响,而消渴病就是一个涉及全身多脏腑,症状表现复杂多变的疾病,从这个角度看,从肝论治消渴病亦具有重要意义。

四、肝为罢极之本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之本范文篇8

共产党员的称号是崇高的、光荣的,共产党员的身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共产党员只有具备党员意识,明确党员的基本要求以及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才能自觉拿先进性的尺子衡量自己,始终保持信念的坚定、思想的纯洁和情趣的健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应有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发展党的事业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我们党8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广大共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豁得出来。特别是在汶川抗震救灾的斗争中,哪里灾情最严重,哪里群众最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挺身而出、身先士卒、英勇战斗的身影。抗震救灾斗争能够迅速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用汗水、鲜血和生命,实践党的宗旨,实现人民利益,在人民群众中铸起了一座座丰碑,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毋庸讳言,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受社会生活“四个多样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确有一些党员“身份麻痹”,产生了一些与党员身份不相符的问题。有的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漠,精神空虚,思想颓废;有的奉献意识缺失,讲实惠,讲索取,与党要权,与民争利;有的平时看不出来,关键时刻站不出来,不是吃苦在前,而是见好处就上;有的组织和纪律观念松弛,不是听从组织安排,而是挑肥拣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少数党员甚至蜕化变质,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无数事实证明,党员意识淡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就会淡化,就很难自觉用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言行,党员的先进性也难以体现。许多腐败分子的堕落,往往是从忘了“我是党员”、忘了庄严的入党誓词开始的。其结果不仅给党员形象抹了黑,也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带来损失。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巩固加强党的领导,保持党的先进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党员意识,切实把党员意识作为立身之本。

强化先锋意识,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性质、纲领和奋斗目标。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新世纪新阶段,党员的先锋意识集中体现在坚持和捍卫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并为之不懈奋斗。对于军队的党员干部来说,践行先锋队要求,就要在思想政治上走在时代的前列,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上作表率;在工作标准上走在部队的前列,在忠诚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上作表率;在自身要求上走在群众的前列,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上作表率。

之本范文篇9

古人云:索无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生命摇摆不定,放上它,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而在当今社会,诚信只能被抽象的尘封在政治课本的某个角落里,或只是敷在表面的一种形式化。在潜移默化之中,所谓的为人之本——“诚信”二字早已被那些拥有现代化文明的人们抛之脑后,而把美貌、健康、才学、荣誉放在首位。

还记得罗兰曾经说过:“人生的大海上,风高浪急,你须自恃扁舟,方能到达彼岸。”倘若生命的小舟要装载负荷的很多,那不知失掉了诚信的人哪,能否继续驾驭生命之舟?你是否还记得当时“风迷一时”的毒奶粉事件?那些只被金钱和眼前的利益迷了心窍的商家,伸出邪恶之手,用刚出生的婴儿的无辜生命来换取“沾满铜臭的黑心钱”。放眼看看,诸如此类的行为在市场上并不新鲜了。为了捞几个钱,弄虚作假似乎已是家常便饭了。就在之前的央视“焦点访谈”中,某地一美容门诊水平明明有限,却推出风险较高的“增高”手术,害的许多人几乎成了残废。这既关系到人的健康乃至生命,也看出了商家毫无诚信。——由此让我想起:“健康的红晕变成了死亡的惨白,金色的沙龙变成了棺木和尸衣,只是一眨眼、一吐纳之间。”人类何必如此骄傲呢?时间是永恒的见证,当时间的瀚海吞没了美貌,吞没了金钱与荣誉,狡诈的文明人啊,患得患失的文明人哪,你还剩下什么呢?

都说祖国的希望是少年。就如现在我们学生时代的许多谎言,往往是对自己过失最本能的掩饰。说到这儿不由让我想起:曾经有一位同学,自认为聪明,连默写之类也动歪脑筋,但从未被发现,因此尝到了这种“不劳而获”的甜头,可好景不长,终究还是被发现了,可在证据面前,他竟然还死活不承认,怕吃亏。俗话说得好:“占小便宜吃大亏”,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旦错误已经铸成,说谎掩饰只是徒劳的,它只会让你错上加错,从而还丢失了一样最可贵的东西。在当前,如果一个中学生连最起码的“诚信”都丢失了,满脑子只剩下分,分,分,荣誉和虚假的光彩,这还有意义吗?真是枉被称为祖国的栋梁。商家们的鬼迷心窍,到了最后不仅害的是自己,更是顾客,他们的行为终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学生的这种种行为,到最后还不是害了自己吗?何必去做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蠢事呢?相反,诚信去面对或许有一时的不快,但更多的是日后的坦然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同时还正确树立了诚信的理念,培养了诚信的品格。做一个诚信对人,诚信对已,事事讲诚信的好少年。

诚信是人生存之本,诚信是一轮金色朗朗的圆月,唯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语。劝告那些一不小心入此道者,做人总要有个底线,赚钱做事也要讲个良心,清清白白,堂堂正正,问心无愧,不好吗?作为学生也不例外,反而应该做的更好,让诚信陪伴我,也陪伴每一个人!

之本范文篇10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作为全市中心城区和重要窗口的历下区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旺盛、传统工业企业隐性失业人员逐步进入社会、外来进城务工人员持续增加等。特别是在东部新城区建设步伐加快的新形势下,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形势严峻、迫在眉睫。针对这种情况,去年以来,历下区坚持把做好劳动就业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结合全区开展的“察民情、解难题,建设和谐历下”主题实践活动,着重从组织领导、技能培训、拓宽渠道、完善体系、劳动维权等方面狠下功夫,取得明显成效。2004年,安置城镇就业11536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7786人,其中困难群体人员2033人,分别完成计划的149.8%、346%和338.8%,全区没有发生一起因劳动就业问题引发的越级上访事件,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快速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加快经济发展拉动就业。从根本上说,就业问题就是发展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历下区坚持以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努力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构建内生化就业岗位机制。他们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区位优势,制定积极促进就业的产业政策,大力实施“三产立区”、“工业强区”、“科技兴区”战略,在注重集约型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个体私营经济、新型三产等劳动密集型经济业态,提高吸纳劳动力能力,实现了促进就业与产业调整升级的相互协调。2004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1.67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23.4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4.08%,三产主导地位十分明显,有力地拉动了就业。华达集团创业时只有几十人,目前该企业已成为一家经营服务20多个品牌汽车的专修专卖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年均增幅77%,企业员工近2000人。

二、搞好服务网络建设推动就业。针对该区商贸发达,经济拉动性强,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比较多的实际,历下区把建立健全就业管理服务体系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投资800多万元在区一级和11个办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每个居委会建起了服务站,实现了市、区、办(镇)、居四级联网。以社区为单位,对全区劳动力资源、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入社区的退休人员等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实行微机联网管理。各服务中心不断完善办公服务设施,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了较为明细的基础台帐,为劳动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具体工作中,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大力开发不同类型的就业岗位安置就业。两年来,该区发展新型服务企业28家,占到全市的三分之一,带动600多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就业群体561人;通过拓宽社区、家政、绿化等安置渠道,近8000人实现就业。同时,认真落实各级扶持就业再就业的政策,并制订了实施细则,全区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5519人,减免各项税费500多万元。

三、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为解决劳动者素质偏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历下区在抓好一般性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根据市场和求职者两个需求,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合理安排培训方式和时间,提倡跨专业、多技能培训,最大限度地满足就业者培训需求,提高了培训层次。在全区实施了“创业小老板”培训计划,把“创业培训”作为重点实施,收到了培训一期、带动一批、拉动一片的良好效果。坚持城区以下岗职工为主的失业人员培训和镇村以农民为主的培训同时进行。区就业办公室培训面向全区,以城区为主,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扩建教学面积1300多平方米,微机130台,设置培训专业近20个,累计培训失业职工近4000人;镇村培训面向农村地区,以区镇两级成教中心为依托,借助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优势,以引导性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为主,开发培训专业12个,累计培训农民2500人次。目前,全区各级技能培训上岗就业率都在89%以上,为促进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实行多渠道社会救助稳定就业。在千方百计扩大劳动就业的同时,积极实施多渠道的社会救助,为暂时不能就业和就业有困难,以及就业后生活依然困难较大的家庭提供救济和帮助,保障群众生活,稳定就业形势。2004年,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累计达到42559户次、113854人次,发放保障金936.8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城市低保对象教育、住房、医疗“三项救助”制度,累计救助500多人,为低保居民解决实际困难5600余件,被省民政厅确定为全市唯一一个“三项救助”试点区。姚家镇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农村低保,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人均1800元,在全省最高。该镇还实施了大病医疗救助,发放救助资金20万元,帮助72名因病返贫的困难群众度过了生活难关。同时,发挥部门作用,形成救助合力,区慈善总会拿出40万元救助低保对象中1024名贫困学生和贫困居民,区残联、工会、妇联等单位投入20余万元用于贫困群众的解难济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