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创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3:58:17

政权创建范文篇1

一、在新解放区以废除保甲制为中心的接管建政(1949~1950年)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有过丰富的乡村政权建设的经验,并贯彻了人民民主的建政原则。1948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县、村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要求后的一切重要工作都必须经过人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此后解放区开展了群众性建政活动,普遍建立了区村(乡)政权,为新解放区农村基层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春季,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迅猛发展,人民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向江南挺进。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乡村政权工作方面的重点遂转变为新解放区政权的接管与和平过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凡人民解放军初解放的地方,应一律实施军事管制,由中央人民政府或前线军政机关委任人员组织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建立革命秩序。[1]因此,在初解放的地区,军管会是统一领导军政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对旧政权接管和改造工作。

(一)接管旧政权,为乡级新政权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一般情况下,在新解放区,首先成立县临时政权机构——县人民民主政府办事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前线军政机关委任人员担任主要领导,着手接管县乡政权的档案文件和钱粮财务,整编地方武装,维持社会秩序。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后,则成立县辖的区人民政府,负责接管和接收所辖旧乡镇公所。

在接管内容上,除了对机构和人员进行接管,还要对旧政权的财政和产业进行接管。在接管方法上,一是采取内、外结合的方法,不仅依靠旧有组织,还重新调配、组织其他力量进行接管;二是走群众路线,发动群众配合接管。在接管干部的来源上,首先充分发挥南下干部的作用,以他们为骨干;其次挑选坚持地下斗争的党员作为脱产干部;还有一些是原国民党政权机关中留用的旧职员。不过,这几条途径远远满足不了乡镇对干部的需求。对乡镇来说,主要还是需要培养熟悉本地情况、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当地干部。政权接管后,为维持县、区、乡的社会治安和正常的社会秩序,各级人民政府的武装组织纷纷成立起来,如县大队、区中队和各乡、保的人民防匪自卫队。区队、乡保自卫队都是以贫雇农为骨干,他们为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保卫作用。

(二)废除保甲制,初步建立乡镇政权

在新解放区,保甲制是逐步废除的。县区人民政府往往是在暂时留用伪保甲人员的同时,着手提拔和训练农民积极分子和革命知识分子,委任他们为乡长和村长,建立新的乡村政权。而在群众已经发动起来的地区,县区人民政府则通过建立农民协会、召开农民代表会、选举乡政府等步骤,建立新的乡镇政权。其基本过程大致如下:

首先,通过征粮支前运动,培养农民骨干,瓦解原有的保甲势力。为配合解放军南下,新解放区大多在各乡成立了领导征粮的支前委员会,负责农村粮食的征购。这一任务的落实需要依靠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员协助,因此,原有的保甲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留。但支前委员会在征粮中更注意发动乡、保中的贫雇农积极分子。随着形势的发展,支前委员会逐步打破了原有的保甲编制,开始以乡为单位征粮;同时,根据各乡征粮情况和政权力量的强弱程度进行干部的调配。通过征粮支前运动,农民特别是贫雇农中的骨干、积极分子成为乡村社会中的一股新兴力量,逐渐走上农村社会改革的舞台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通过发动农民开展剿匪反霸等运动,启发群众的觉悟。新解放区农民觉悟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县政府一般要求区乡干部深入农村进行宣传,使农民懂得新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机关,是坚决保障人民利益的。在此基础上,发动以贫雇农为主体的群众,开展清匪反霸、减租减息运动。农村中的劣绅、恶霸、旧政权的顽劣势力、国民党特务、反动会道门和反动党团骨干等敌人都受到了坚决打击和镇压。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协会和民兵组织逐步建立起来,为摧毁地主阶级的乡保政权、建立人民的乡村政府奠定了基础。

再次,召开群众大会,揭露旧保甲制度的反动性,发动群众控诉犯有罪行的旧保甲人员。会上,一般先经过群众对旧保甲人员的控诉,揭发其罪恶事实,令其登记全部敌伪组织、物资和武器。对旧保甲人员按各人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其中,伤人性命的犯罪分子及特务分子又不悔过自新者,逮捕法办;犯有严重贪污勒索罪行,使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旧保甲人员,在搜集确实证据后,交人民法庭判处;对作恶不多、贪污不大的旧保甲人员撤销其工作,并给以戴罪立功的机会;对旧保甲人员(特别是甲长)中比较正派、无贪污勒索行为者继续留用,在工作中加强改造。最后,在农民协会组织的基础上,进行划乡和建立乡政权的工作,彻底废除保甲制。一般而言,将区公所改为区人民政府(有的地区在县政府下直接设乡镇政府)。乡人民政府为基层政权单位。乡的划分,主要依据便于生产、便于联系群众的原则,适当照顾地形和交通条件,一般是以2~4保划为一乡。[3]在乡以下设立村(就是过去的甲),一般以过去的1~2个甲合并划为1个村。[4]在群众发动比较好的乡,在乡农民协会会员大会或农民代表会议上民主选举乡政府委员会,成立乡人民政府。经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无论是在政府基层组织机构的设立上,抑或在行政区划的重新调整上,还是在农村秩序的维持上,保甲制都没有存在的基础和载体了,取而代之的是乡人民政府和乡村农民协会组织。

二、以为中心的群众建政(1950~1953年)

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以前,全国大约有1.19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实行了,这些地区被称为老解放区。到1949年冬天,新解放的一些地区,主要是华北一些城市的近郊和若干地区,加上河南省的一半地区,总共有0.26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又完成了。[5]其余新解放区的启动是在1950年6月。实际上,整个的过程也是建政的过程。因为,要消灭地主阶级,这就挖去了农村封建统治的根基,开启了奠定人民民主制度基础的过程。

首先,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依据中国共产党关于“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总方针,充分发动广大农民打倒地主,分得土地。这一举措改变了农村社会原来的权势结构和阶级力量对比,进而改变了农民对身份地位的认知和评价。封建地主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农民在经济上对地主的依附关系被废除了。农民实现了从未有过的身份自由和人格平等,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明显上升。这一巨大的社会变革为民主制度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成为新中国农村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契机。

其次,唤醒了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一般都经历了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分配土地、复查总结等阶段,农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的《农民协会组织通则》,规定全乡农民直接选举出乡农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通过乡农民代表大会和由其选举出的农民协会委员会行使农民协会的权力,进行。[6]这些规定实施后,切切实实地培养了农民的民主观念和政治热情。农民在农民协会中体验了当家做主的滋味,参政意识和要求不断增强。在中,许多优秀的农民积极分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政权也通过运动得到了纯洁和健全。

最后,促进了农村基层行政区划的调整。全国解放之后,基层政权单位有两种形式:在华北、东北和内蒙古自治区等老解放区是行政村,其他省份是乡。行政村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形成的,一般规模较小,平均每村1500人左右。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在解放初期仍保留着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大乡制。这种大乡制管辖范围广,不利于开展各项工作。针对上述情况,这一时期对乡政权进行了调整,主要是将新解放区的大乡划小,以便于进行和各项社会改革。同时,将华北、东北等地区的行政村逐步改为乡。

实现了国家政权和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基层化,使得长期把持农村政治的地主豪绅势力、宗族势力让位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基层政权和农民组织,使政府的权威和组织动员能力空前提高,松散的、传统的农村社会被有效地组织起来,这也为后来大规模的社会动员和资源整合奠定了基础。

三、以普选为中心内容的民主建政(1953~1954年)

农村经过和其他各项改革,乡级政权组织一般都得到了整顿与健全,逐步具备了实行选举乡级人民政府的条件。正如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长的谢觉哉所说:“人民民主制度必须深入到区乡,生起结实的根来,才能使整个社会建设有力的前进。”[7]那么,农村的民主建政工作是怎样开展的呢?

(一)规范乡级政权建设,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乡政府

完成后,中央要求各地通过扩大代表名额的方法,逐步将乡农民代表大会或乡农民代表会议普遍过渡为乡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举乡长、副乡长和乡人民政府委员,组成乡人民政府委员会。1950年12月政务院通过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规范了后乡级政权的建设。

地方人民政府在未经选举前,是由上级人民政府委派的。一开始,人民代表会议仅仅是政府联系群众、动员人民完成政府布置的工作任务的一种组织或工作方式。通过召开乡人民代表会议,人民的政治觉悟、爱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都大为提高,代表能够把群众的意见反映到政府来,也能把政府的政策传达到群众中去。在这种情况下,乡人民代表会议逐步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举乡政府。新中国成立后,最初的乡级人民政府就是这样产生的。到1953年,全国有28万多个乡(村)的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举了乡(村)人民政府委员会。[8]人民群众已经初步具备了民主选举的经验,为召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二)以普选为中心,加强乡级政权的民主建设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于当年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然后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3年4月,中央颁布了《中央选举委员会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乡镇基层单位的选举成为1953年全部选举工作的重点。

农村基层的选举工作经过人口调查和选民登记、确定和审查候选人、召开选民大会选举代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等阶段。广大选民十分重视自己的民主权利,积极参加了选举。在乡镇普选运动中,充分地发扬了民主,选民们检查了基层政权的工作和干部的工作作风,使所有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民主教育,对于改进工作、改善作风起了积极的监督和推动作用。

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统计,到1954年6月,除少数暂不进行基层选举的地区外,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单位共为214798个,进行基层选举地区的人口共为571434511人,参加投票的选民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共选出5669144名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9]全国农村基层选举的胜利完成,不仅大大推动了我国农村民主建政工作的发展,而且为县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特别是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三)召开一届人大,规范与完善乡镇政权设置

如果说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农村基层政权建

设经历了从无到有并逐步发展的过程,那么从1954年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开始,新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就进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阶段。这次会议上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为农村基层政权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指明了方向。

政权创建范文篇2

〔关键词〕;中央苏区;政权建设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作为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苏维埃政权建设和巩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系统而丰富的政权建设思想。认真研究这些思想对于指导我们今后的国家政权建设,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央苏区政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坚持真心真意为群众谋利益,把苏维埃政府建成“为民政府”

是为人民还是为自己,这是由政权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政权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认为,苏维埃政权是人民政权,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切实实为群众谋利益。指出:“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1〕,要真心真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他要求对群众的土地分配、劳动互助到柴米油盐问题,从妇女生孩子到学生读书问题,从修桥补路到防病治病问题等,都应当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在看来,只有真心真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2〕。

不仅阐述了关心群众、为群众谋利益的重要性,而且注重贯彻落实。在的领导下为使农民在经济上翻身,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土地法》,实行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为解决苏区劳动力缺乏问题,苏维埃政府创办了劳动互助社和模范耕田队,实行互帮互助;为提高群众文化水平,苏维埃政府创办了列宁小学,补习夜班,识字班;为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带领战士在沙洲坝挖了一口水井,这就是有名的“红井”。凡群众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大至分田造屋、架桥铺路,及至油盐柴米,生老病死,苏维埃政府无不想方设法解决。苏区的群众发自内心地称赞:“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3〕正是由于以为代表的苏区政府和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因而赢得了苏区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

(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把苏维埃政权建设成民主的政权

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农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其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群众的。因此,为体现政权性质,保障广大劳苦民众当家作主,实现苏维埃政权的民主化,非常重视苏维埃政权的民主政治建设。

首先,十分注重建立和健全民主选举制。在谈到苏维埃民主的时候就曾说:“苏维埃最广泛的民主,首先表现于自己的选举。”〔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政治权利,这是人民参政议政的基础和保证。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基本政治权利,把真正实施民主选举,作为苏维埃建设的重要任务。强调,必须实行苏维埃选举的群众化,使更多的工农群众积极参与苏维埃的选举。为完善民主选举,还总结了各地苏维埃的选举经验,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即进行选民登记,公布选民名单;确定工农代表比例,以保证工人与农民的联盟,并使工人站在领导的地位;划分选举单位,以便于人民群众参加选举;公布候选人名单,让选民进行评议;报告苏维埃的工作,并引导选民给予批评;注意妇女的当选,以调动其参加国家管理的积极性等等。所有这些使“苏维埃的选举,有了完满的办法”〔5〕。从而,吸引了最广大选民参加选举,中央苏区1932年的两次选举与1933年下半年的选举中,许多地方的选民到了8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以上。

其次,致力于推动基层苏维埃政权的民主化。为此,在市乡普遍建立市乡代表会议制,以吸收广大工农群众直接参与基层政权民主管理。市乡代表会议由市乡选民依法选举的代表组成,是市乡的最高权力机关,在市乡“经过代表会议的讨论,实行苏维埃的一切法令政策,完成苏维埃的各种任务”〔6〕。

此外,苏维埃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来自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强调:“为了巩固工农民主专政,苏维埃必须吸引广大民众对于自己工作的监督与批评。每个革命的民众都有揭发苏维埃工作人员的错误缺点之权。”〔7〕为了保障群众监督苏区党政工作人员,苏维埃政府成立工农检查部,其主要职责是检查苏维埃政府颁布的各项法令的执行情况,督促各级机关积极开展工作,肃清一切官僚腐化贪污等脱离群众现象。工农检查部下设工农群众控告局,专门负责接受工农群众对苏维埃机关或国家经济机关工作人员的控告。

中央苏区这一系列民主制度的建立,使苏区群众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享有了民主权利,受到了苏区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三)严惩贪污腐败,把苏维埃政权建设成廉洁政权

一个政权有没有良好的作风,特别是是否廉洁,直接关系到民心的向背。因此,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是任何政权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央苏区时期非常重视苏维埃政权的廉洁问题,他强调:当着国民党贪官污吏布满全国,人民敢怒而不敢言的时候,苏维埃制度之下绝对不容许此种现象。为克服苏维埃政权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保持党和政府的清正廉洁,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采取从严治党的方针,坚决同苏维埃政权内的腐败现象作斗争。1932年7月,苏维埃政府训令,要求“对苏维埃中贪污腐化分子,各级政府一经查出,必须给予严厉的制裁”〔8〕。为严厉惩处贪赃枉法者,1933年12月15日中华苏维埃政府下发了由主席签发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26号训令。训令规定,凡苏维埃机关、国营企业及公共团体工作人员贪污公款在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贪污公款300元以上500元以下者,处以2年以上5年以下监禁;贪污公款在100元以上300元以下者,处以半年以上2年以下的监禁;贪污公款在100元以下者,处以半年以下的强迫劳动。同时,对上述犯罪者还得没收其本人家产之全部或一部,并追回其贪污之公款。对挪用公款为私人营利者以贪污论罪。对于玩忽职守而浪费公款,致使国家受到损失者,依其浪费程度处以警告、撤销职务以至1个月以上3年以下的监禁。

根据此训令,一些公职人员或因贪污或因浪费,分别被判处死刑、坐牢、监禁、撤职、严重警告、强迫劳动等处分。反腐过程中,苏维埃政府还严厉查办了一些大案、要案,特别是中央苏区政府处决苏维埃工程所主任左祥云,中央总务厅长赵宝成,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谢是中华苏维埃枪毙的第一个贪官)等贪污腐化案的行动,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扶正祛邪的良好效果,有力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蔓延,也充分反映了以为代表的苏区中央政府对清除党的肌体上发生的腐败现象,建设一个廉洁政权所具有的巨大的决心与魄力。

(四)倡导节俭,把苏维埃政权建设成为精简、节约的政权

政府开支是节约还是浪费也是政权建设的一个大问题,直接关系到政权的执政成本和社会负担。如果执政成本过高和社会负担过重,就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甚至政权的稳定。因此在探索苏维埃政权建设的途径时,充分考虑到了政府的节约问题。指出:“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9〕在的指导下,1932年2月17日,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了第3号通令。《通令》要求,所有地方的预算、杂费、特费等必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工作人员一律裁减,甚至一张纸一支笔都不要浪费,以免多耗经费。要存在着节约一文钱即是对革命工作有一分帮助的观念来实行广大的节约运动,来积蓄金钱或积蓄粮食以供给红军发展革命战争之用。在和苏维埃政府的号召下,各级党政机关积极行动起来,厉行节约,力戒浪费,把财政开支减少到最低限度。不仅倡导节俭而且还以身作则,爱夜晚工作,按规定可点三根灯芯,可他只点一根灯芯。每天晚上都在一盏豆大的菜油灯下,伏案办公,直至深夜。身上穿的衣服总是缀有好几快补丁〔10〕。在强调节俭的同时,在的领导下中央苏区还进行了机构精简,统一规定苏维埃政府的人员编制。

中央苏区的节俭取得了很大成绩,在1933年11月中央苏区经费预算总计为3303145元,12月就降至2415057元,节省了88088元,1933年11月,中央政府各部预算总额为12032元,1934年3月增设了粮食部,预算总额反而减少到2831元,节省了9201元〔11〕。可见在要求厉行节约的倡导下,中央苏区取得的成果是很大的,有效提高了政府的威望。

(五)加强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执政

政权建设必须以法制建设作保障,只有健全法制体系,弘扬法治精神,并以此规范社会行为,才能保证苏维埃政权的稳固和发展。因此,中央苏区时期,和苏维埃政府积极推进苏维埃的立法和司法工作,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1930年至1934年10月,苏维埃政府颁布、制定了130部以上的法律。这些法律既有苏维埃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大纲》,又有中央和地方苏维埃政权的选举法、组织法;既有刑法,又有民法和婚姻法;既有行政法令和法规,又有规范刑事诉讼的法令和法规等等一整套具有鲜明阶级特征、时代特征的苏维埃法律制度。可以说现代社会法制建设所要求的基本法规,在当时均有涉及。特别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人民宪政运动史上第一部由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也是中国第一部新民主主义宪法,它确认了工农民主专政的革命政权的性质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政权组织原则,赋予了人民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规定了苏维埃政权的重大政策和原则,为苏维埃共和国实行民主法治模式提供了重要法律基础,其确立的原则成为后来人民宪法的雏形。

伴随着苏维埃法律的颁布,相应地,还创建了苏维埃的司法机构,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司法组织系统。这些司法机构中,包括公安(国家政治保卫局)、检察、法院(裁判部)三方面,以及中央和基层不同层次、地方和军队的司法机构。

虽然这一时期的法制建设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但其在镇压敌人、促进土地革命的深入、对于通过法治化手段来巩固和维护苏维埃政权建设的顺利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几点启示

在中央苏区的这些政权建设思想虽然源于七十多年以前,且是在局部执政条件下的政权建设思想,但这些思想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国家政权建设,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仍能提供重要的启示。

启示之一: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切实关注民生,把坚持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一个政权保持活力和稳固的力量源泉。在中央苏区,坚持真心真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执政理念,赢得苏区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保持了苏维埃政权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今天党要实现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稳定,依然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坚持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启示之二:要坚持和发扬民主,推进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央苏区政权建设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是共产党人不懈的追求,为此,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启示之三:要始终把反腐倡廉作为国家政权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

党组织和人民政权内部出现的某些腐败现象是与党的奋斗目标、党的性质和宗旨根本不相容的,必须与之作坚决的斗争,中华苏维埃政府建立后,针对党内的腐化现象,提出必须“同贪污浪费、官僚腐败作无情的斗争”。在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繁重任务,党要经受长期执政的考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就要抓住反腐败这个重要环节不放松。惩治腐败要像苏区中央政府处理左祥云、谢步升等那样态度鲜明,雷厉风行,措施严厉,决不姑息养奸,贻害国家和社会。

政权创建范文篇3

[关键词];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设

解放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果敢地提出了“打倒,解放全中国”的口号,领导全国人民开始进行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为适应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把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逐步推进到人民民主政权,有力地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在这一过程中,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成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设的指导思想,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全国政权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是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创立者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各个解放区的政权建设上,逐步采取早在1940年就提出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推进到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1948年1月,为中共中央起草的指示中要求,在目前解放区条件已经具备的地方,可以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各级人民政府。同时中共中央在五一劳动节的纪念口号中,向全国人民提出建议:召集新的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全国的民主联合政府。1948年8月7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大会决定将晋察冀行政委员会、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山东渤海解放区民主政府合并,成立了华北人民民主政府。华北人民政府的成立不仅统一了整个华北解放区,建立了各级人民政府,而且也积累了建立全国人民民主政权的经验,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做了准备。

1949年初,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建立全国性的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已经具备。在给新华社《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中指出:“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用革命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1]这时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快了建立全国性人民民主政权的步伐,同时在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实践中,也形成了完整的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二、是中国人民民主政权性质的确定者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和国民党政权相对立的人民代表会议的新民主主义政权。“新民主主义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权。”[1]1948年9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在报告中说:“我们政权的阶级性是这样: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但不仅仅是工农,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2]1949年3月初,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1]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在现阶段的中国,人民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对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制度是各级人民代表会议。人民民主政权的任务是“彻底打倒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在革命胜利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开始酝酿建立全国性的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提出了新中国的建国方略,即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1947年10月10日,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提出了“打倒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废除统治的独裁制度,实行人民民主制度”,[1]初步提出了人民民主政权的国体和政体的思想。1948年8月,提出人民民主政权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为1949年元旦写的献词中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在全国范围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共和国。1949年6月30日,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1]这篇文章阐述了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的基本思想,标志着关于人民民主国家政权的理论的成熟,为建立新中国国家政权进行的政治纲领的设计己基本完成,建立人民民主全国政权的条件已经具备。

三、是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组织形式的设计者

解放战争时期,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解放区政权建设上,首先在人民群众充分发动的乡村和城市,由下而上建立各级人民代表会,并使之成为各级政府的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由各级代表大会主席团自行召集,由各级政府向代表大会作报告并提出各种议案,使代表会真正成为解决各种重要问题的权力机关,这个机关在制度上实行民主集中制。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建立全国范围的人民民主政权已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形成了人民民主政权的政治方案和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政权体制的建国方略。

设计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是人民的,政体是民主的。早在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大上,在讲到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强调应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方针,选举政府。他指出“只有这个制度,才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3]1948年1月,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一份决定中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力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选举出来的各级政府。1949年1月上旬,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提出:“1949年必须召集没有反动派代表参加的以完成中国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各派各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并通过共同纲领。”[4]同年6月30日,系统地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思想。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宪章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民政府为行使政权的机关。”“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其主要原则为: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并报告工作。人民政府委员会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地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人民政府。”从而标志着以人民民主国家政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5]

政权创建范文篇4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开好头、起好步的第一年。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统筹规划,抓好布局,对于今年乃至今后五年的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提升发展至关重要。根据局党组关于连续完善、创新提高、争创品牌的要求,市局决定,在全市开展创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品牌县(区)活动,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创建内容

基层政权建设主要包括村委会建设、社区建设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三大主要工作,每项主要工作中又包括具体的分项工作。创建活动既可以围绕三大主要工作进行创建,也可以在分项工作上进行创建。创建项目可围绕以下内容进行选择:(一)村委会建设方面: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村委会干部队伍建设,村委会干部培训表彰,村委会民主作风建设,村委会干部考核评议,落实村委会干部履行承诺践诺工作,村委会办公场所建设,村委会工作制度建设,村委会配套组织建设,村委会建设创新等;(二)城市社区建设方面:社区覆盖设置工作,社区换届选举工作,社区党建工作,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经费落实,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建设,社区干部和工作者工资待遇保障,社区图书援建,社区文体开展活动,社区志愿者活动,社区制度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社区档案管理,社区星级达标活动,社区干部培训,社区建设创新等;(三)农村社区建设方面:试点实验工作,面上推进发展工作,社区有效治理机制建设,社区为民服务建设,社区办公场所建设,社区居民活动场所建设,社区居民文体活动,社区制度建设,社区和谐社会建设,社区经济建设,社区治安建设,社区环境卫生建设,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社区居民自治建设,社区建设创新等;(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方面:村务公开目录编制,村务公开阵地建设,村务公开方式形式建设,村务公开监督落实,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建设,村民代表队伍建设,民主理财小组建设,村务公开长效机制建设,村务公开工作考核,村务公开制度建设,村务公开实效机制建设,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乡村有效治理机制建设,村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村级财务、合同、印章、现金有效监管工作,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创新等。(五)其他方面:工作调研,宣传报道,队伍建设,课题研究,档案管理,统计汇总等。

二、创建原则

品牌创建工作要与正常的政权业务工作相结合,在认真完成各项政权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开展创建工作。一方面,要严格按照业务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确保创建工作的合法性,在落实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及目标上下功夫,力求有突破,有提高;另一方面,要在依法无据的情况下,按照于法周延的原则,在工作中大胆进行创新,力求有特色,有高度。同时,提倡创建工作以主项工作创建为主,以整体工作创建为主,以本地原有的亮点工作为基础。努力实现一县(区)一品牌或多品牌,一县(区)一亮点或多亮点。在创建工作中,要把点上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地在面上推广普及,力求整体水平的提高。各县(区)创建的项目数量不限,但不得少于一个主体项目和两个分项目。

三、创建目标

创建的工作品牌,原则上必须是创新的工作,一流的工作,亮点的工作,经验性的工作,对外积极影响较大的工作。争创品牌要立足于全市,面向全省和全国。在横向上,要走在各县区的前面;在纵向上,原则上不落后于省内其它地区,乃至在全省和全国排在先进行列。

四、命名表彰和结果使用

每年度由市局对各县(区)的创建活动进行考核评估和命名表彰,分别授予年度业务工作品牌县(区)和单项业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度进行一次考核命名。把创建活动纳入市委、市政府每年度对各县区的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进行考核,量化打分。同时,对获得业务工作品牌和单项业务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的县(区),在有关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

五、组织领导

政权创建范文篇5

一、认真贯彻全市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今年是我省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推进力度较大的一年。按照年初省、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我局于月1日召开了由各乡镇民政局助理和各社区主任参加的“民政工作会议”。在如何加强和推进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上,重点从“加强社区宣传工作”、“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年社区建设目标考评工作”、“深入开展社区为老服务工作”、“推进我县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乡镇、示范村的评选表彰工作”、“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建立我县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定期通报制度”等八个方面进行了认真部署。在全省农村社区现场会和全市城乡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将会议精神和贯彻落实意见及时向县委、县政府进行了汇报,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使我县的城镇社区规范化建设和农村社区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围绕“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保障村民民主权利”的思路,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一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首先,结合我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乡镇村评选活动,先后制定了《孙吴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年孙吴县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方案》,做到有层次、有步骤的推进我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其次,实行了“五规范,一满意”的工作推进方式,五规范即规范公开内容、规范公开时间、规范公开形式、规范公开阵地、规范公开管理,一满意即公开的效果群众满意;第三,先后2次深入各乡镇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深入指导、实地推进。二是健全村务公开网络机制。强化村务公开的组织协调,县、乡、村层层成立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监督小组,研究部署村务公开工作,切实做到村务公开有人抓有人管。三是突出重心,突出民主管理的制度化建设。首先把指导各村通过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建立民主理财制度使财务管理这一村民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村务公开的重点,作为我们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工作重心。使全县各村能够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推选出了责任心强,有理财能力的村民代表3-5人,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并建立健全了理财小组工作制度,并相继按规定建立健全和制定了《村规民约》、《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财务管理制度》、《村委会工作制度》等有关制度。

三、围绕“巩固提高,延伸拓展”的思路,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社区建设工作。

政权创建范文篇6

全市系统推进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加强全市系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全市劳动保障事业跨越发展这个中心,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进一步规范权力行使,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提速提质为基本要求,通过示范点建设,进一步推进全市系统制度创新、监督制约创新和宣传创新,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努力开创全市劳动保障工作的新局面。

二、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的基本原则

1、分级创建的原则。根据省厅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实行三级联动的要求,省市县局都要确定本级的政务公开示范点,并严格按建设标准切实加强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

2、点面结合的原则。示范点确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注重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即要注意选择那些基础条件好、政务公开工作开展好的重点窗口部位为示范点,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政务公开工作上水平,也可以选择政务公开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的窗口单位为示范点,通过抓整改提高,分类指导,推动整体工作上水平。

3、动态考核原则。对示范点建设进行动态管理,实行淘汰更新制度,努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市局将对确定的示范点实行动态考核和年终评估,对不起示范作用的取消示范点资格,对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的,推荐为全省系统示范点。

4、注重实效原则。要通过示范点建设,推动窗口单位和部位优化管理服务和制度创新,全面完成劳动保障工作任务,提高社会认可和群众满意度,提升部门形象。

三、示范点的数量

根据省厅省市县分级创建的要求,结合全市系统实际,20*年度全市系统向省厅推荐1个省厅级政务公开示范点,确定市局级政务公开示范点14个,其中市局本级3个,各县市区局各1个。各县市区局确定本级政务公开示范点2-3个。

四、示范点建设标准

1、组织领导健全有力。政务公开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健全,列入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管理,有建设方案,有工作重点,层层实行责任制,并加强了督导检查,做到了组织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监督检查到位,从组织上保证示范点建设健康有序地开展。

2、权力和服务项目清理全面彻底。按政策法规及三定方案,对本窗口单位和岗位所行使的行政权力及服务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清理登记,做到了清理结果全面真实、合法、准确。

3、公开目录详细清晰,流程图规范透明。要结合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认真做好行政职权目录的编制工作,做到职权分类清晰,编制科学,定位准确,职权名称按法律、法规和法规的规定表达,准确规范,职权来源使用文件全称、列出具体条件和内容,并按法律效力的高低进行排列,职权运行各环节责任科室(单位)岗位、人具体明确,公开的形式、范围、时间和收费依据和标准明确。要认真做好流程图的制定,凡职权目录内的行政职权要按照程序规范、提高效率、简明清晰、方便办事的原则,依法制定并公布覆盖各行政权力运行全过程的流程图,要做到各行政权力流程图即符合各行政权力运行规律和操作程序(要载明行使权力的重要依据、承办岗位、运行程序及相关接口、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环节、相对人的权利、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又要明确各重要部位和环节公开的范围、形式和时限。

4、公开内容全面真实。要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紧紧围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抓住决策、执行、结果等权力运行的主要环节,主动公开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做到在决策环节主动通过社会调查、咨询、公示、听证和新闻会等形式公开决策的事项、依据和结果,保证决策民主、全面、及时、准确公开。在执行环节,通过向社会或当事人公开行使行政权力或办理事项办理过程的有关事项,满足服务对象的信息要求。对执行结果,要根据涉及范围,及时向社会或当事人告知。同时实行重要行政权力运行登记制度,建立专门档案,认真如实填写《重要行政权力动态运行情况登记表》,对行政权力行使过程所涉及到的文字、图表、声像材料实行归档管理。

5、公开形式要多样有效。要从有利于群众知情、办事和便于监督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多形式、多层次地因地制宜地公开权力运行情况,在形式选择上即要坚持勤俭节约,注意力争用最低的投入获取最优的社会效益,又要坚持便民、利民、多形式地进行政务公开。要普遍建立和规范各类公开栏,充分运用办事指南、明白卡、信息手册、劳动保障网站、政府公报、电子触摸屏、电子屏幕、新闻媒体、听证质询、文件查阅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政务公开,确保公开的实效。要积极探索行政权力公开透明的有效形式。

6、制度建设健全完善。示范点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政务公开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各项行政权力及运行各个环节的公开、监督、考核、奖惩等制度,努力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机制,重点抓好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工作评价、绩效考核、民主评议、投诉受理、权力自身运行规范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五、示范点建设方法步骤

1、推荐确定阶段(1月-5月)。省市县级系统政务公开示范点由各级根据实际选择确定。其中省厅级示范点由市局研究后推荐上报,省厅确定,市局级示范点由各县市区局和市局各科室单位推荐上报由市局确定,县市区局级示范点由各县市区局自行确定。报市局级的示范点,各县市区局于5月底前报市局行风办。

2、创建实施阶段(6月-9月)。各级示范点创建活动要严格按照建设标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实施,活动中要严格标准,积极创新,确保示范点建设取得实效。

3、督导检查阶段(9月底-10月)。市局对市局级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进行督查检查,督查检查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检查和明查暗访方式进行。督导检查要严格标准,对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确保达标。同时迎接省厅组织的对省级示范点的督导检查。

4、评估验收(11月-12月)。市局对市局政务公开示范点在督导检查的基础上进行评估验收。同时迎接省厅对省级政务公开示范点的验收。

五、几点要求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全市系统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充分认识示范点建设对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对示范点建设的领导,列入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建立责任制,层层明确职责、任务,并制定有效措施,狠抓落实。要狠抓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建设氛围,使全系统干部职工及服务对象了解和熟悉政策,正确行使民主权力,积极参与示范点建设,推进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深入开展。

政权创建范文篇7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各级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按照《县委关于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奋力挺进一方阵”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开展“三抓一促”和争创“五型”机关活动,结合粮食部门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展“三抓一促”活动为抓手,以创建“五型”机关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各级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坚持从严治党、从严理政的方针,认真落实县委对“三抓一促”工作的总体部署,加强学习教育,硬化责任追究,促进粮食系统党员干部争做勤奋学习、转变作风、优化环境的表率,形成真抓实干、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县委提出的“挺进全省山区县第一方阵”作出努力。

二、主要内容及目标

(一)抓学习。重点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各级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和县经济工作会、县纪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要求,以学习型机关创建为抓手,紧密结合县经济工作会、县纪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把十八大精神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机关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内容,营造学习氛围,突出学习重点,创新学习方式,健全学习制度,力保学习成果。通过抓学习,进一步提高敬业精神,争创发展新业绩。

(二)抓作风。按照中央和县委的统一部署,在粮食系统内深入扎实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紧扣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紧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主线,着力建设服务型机关;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县委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粮食部门实际,制定并落实具体措施,继续推进粮油放心示范店建设和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工作。认真落实“三短一简一俭”,切实做到改会风、正文风、转作风、树新风,着力建设效能型机关,使“三公”经费明显下降;认真开展“三联三促”活动,真正改进机关党员干部工作作风。

(三)抓环境。继续深化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务实型机关创建活动,在深化“四减五制三集中”上结合粮食部门自身实际,简化粮食收购许可的办理程序。深入推进治庸问责,严禁吃拿卡要现象。严格执行粮食机关各项制度纪律规定,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对违反《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治庸问责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的,严格追究责任。通过抓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创造最优环境。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动员(4月22日以前)。召开粮食系统动员大会,一是传达学习“三抓一促”主要精神,二是对“三抓一促”和“五型”机关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三是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实施(4月23日—11月)。按照“学创”主题实践活动,“三抓一促”和“五型机关”创建活动的总体部署,认真组织、狠抓落实。重点组织学习十八大报告、对照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和县经济工作会、县纪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第十四个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认真开展“五查五看”:一查有无不尊重群众,对群众感情冷漠的问题,看群众观念是否牢固;二查有无不顾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看政策措施是否切实可行;三查有无形式主义、推诿扯皮、敷衍了事的现象,看工作作风是否扎实;四查有无官僚主义、不依法办事的问题,看是否严格依法依规处理公务;五查有无贪图享乐、奢侈浪费、与民争利的问题,看是否做到勤政廉政。以召开民主生活会的形式,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研究制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措施。对照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制定整改方案并限时整改,继续开展“双联双促”活动,征求服务对象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三)严格程序,把握方案。(7月—11月)。按照县相关部门的安排布署,扎实开展工作,由机关支部及办公室对相应的科室和全体党员干部进行检查,对查找出的问题督促整改到位。

(四)总结阶段(12月)。年底对本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报上级相关单位。

第二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奋力挺进一方阵”为主题,扎实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团结带领粮食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进一步昂扬一流的精神状态,树立一流的工作标准,保持一流的工作作风,争创一流的工作成效,努力推动粮食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二、主要目标

(一)深化学习增信念。通过深化学习、领会实质,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增强实现宏伟目标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高度信赖、无比信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转变作风树形象。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县委、县政府印发的《贯彻意见》和《实施细则》,切实转变作风,树立良好形象。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在粮食系统形成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良好风尚。

(三)服务群众惠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组织动员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和企业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四)优化功能强组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基层党建工作五年规划,巩固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年成果,进一步优化组织功能,增强组织活力,全面开展争创“五星级”服务型党组织、争当“五星级”党员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五)再创佳绩促跨越。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紧紧围绕“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激发特大的干劲、拿出特大的气魄、追求特大的成效,为实现奋力挺进全省山区县第一方阵做出贡献。

三、主要内容

“学创”活动以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等为主要内容,把“为民务实清廉”贯穿活动始终和工作各个方面,突出以下四个方面重点:

(一)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奋力挺进全省山区县第一方阵。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新《党章》和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掌握精神实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大力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凝聚促进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积级参加县里举办的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暨奋力挺进全省山区县第一方阵专题培训班,进一步统一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工作能量,集聚粮食系统推动发展的“正能量”。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决议精神,抢抓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等政策叠加机遇,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杨林牲猪养殖、两河肉鸡养殖、茅坪河口仓库改造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发挥中心粮库和杨林小商品批发市场综合效益,努力开拓粮食工作科学发展新局面、再创粮食工作跨越赶超新辉煌。

(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十八大精神,提前准备、精心谋划,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突出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干部牢记根本宗旨,在“实在、实干”上下功夫,把激情用在谋事、干事、成事上,突出解决实际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解决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作风不实、为政不廉等问题。突出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完善“双联双促”、“支部扩大会”等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的少数”,针对党员干部实际,提出相应措施和要求。突出群众满意这个标准,引导和督促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密切联系群众。

(三)开展“三抓一促”活动。认真总结2012年“三抓一促”活动取得的经验,继续开展以“抓学习、抓作风、抓环境,促跨越”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三抓一促”活动。深入开展“五型”机关和群众满意机关争创活动,提升服务效能。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升机关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强化能力席位意识。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转变作风的有关规定,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严格落实“日清、周报、月排、半年回头看、全年结硬账”的目标考核倒逼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切实抓好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建立优化发展的长效机制,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巩固“基层组织建设年”成果,深化“星级党组织”创建,在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争创“五星级”服务型党组织、争当“五星级”党员活动。着力抓好“三星级”及以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整改提高工作,整体推进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积极探索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和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机制。

四、活动步骤

“学创”活动从2014年2月中旬开始,至2014年12月底结束,具体分为宣传发动、推进实施、总结提升三个步骤。

(一)宣传发动(2月中旬至3月上旬)

召开“学创”主题实践活动专题办公会议,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起草制定活动方案,对活动进行全面部署。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

(二)推进实施(3月中旬至11月底)

按照县委“学创”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粮食部门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实施。扎实开展“三抓一促”活动,深化“五型”机关和群众满意机关创建。以贯彻落实省市县基层党建工作五年规划为重点,开展争创“五星级”服务型党组织、争当“五星级”党员活动。

(三)总结提升(12月)

各地各部门认真总结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和经验做法,形成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成果,探索增强内生动力、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局成立由局党组书记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部署、落实、督促和考核等工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明确各自责任,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关于开展“学创”活动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方法步骤,宣传先锋党员干部事迹,宣传注重用身边典型教育引导身边人,在全局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舆论氛围。

(三)突出特色,探索创新。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把落实规定动作与做好自选动作有机结合,根据局里的实际,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改进活动手段,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严格督查,狠抓落实。局领导小组定期对活动推进情况进行检查,对各股室、每个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岗位作为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并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的,要及时提出批评,限期整改。

第三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政府责任体系及履责机制,对我部门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确保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依法、公开、规范、高效运行。

二、清理依据

一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7号)和《省粮食流通管理办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三定”规定的职能;三是各级政府和上级粮食主管部门的文件。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自行清理阶段(2014年1月中旬至2014年4月中旬)。根据县政府部署及清理的范围和要求,对我局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逐项清理,分类填写县级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登记表,报县政府法制办审核进行确认。

第二阶段:审核确认阶段(2014年4月下旬至2014年7月底)。积极配合县政府法制办对我局清理结果逐项审核,并就审核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磋商。

第三阶段:流程再造阶段(2014年8月上旬至2014年10月中旬)。根据县政府法制办审核确认的行政权力及政务服务事项,编制对内、对外两个工作流程图,再并报县政府法制办核准。在流程编制过程中查找廉政风险点,编制风险目录,完善防控措施。

第四阶段:权力公开阶段(2014年10月下旬)。根据审核确认的职权目录、工作流程,在政府门户网站(含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并将按照新的职权目录和工作流程,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办理政务服务事项。

第五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11月底)。清理规范工作结束后,我们搞好总结,巩固清理规范成果,按照重新确定的权力和工作流程履责。

四、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做好清理规范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县局成立由局长向方千为组长,副局长宋萨林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清理规范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根据工作要求和责任分工,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把任务和责任落到实处,确保工作按进度完成。

政权创建范文篇8

一、参加单位

各镇和市级各行政机关。

二、工作内容

规范机关内部管理权,即从规范行政机关对内行使的管理权入手,重点规范人权、财权、事权。主要通过梳理权力目录、优化内部流程、查纠管理风险、建设监控平台、健全完善制度、强化问责追究和开展创建活动,切实规范机关内部管理权力,促进机关部门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具体实施中,重点抓好七个工作环节:

1、梳理权力目录。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市“三定”方案,对本镇、本部门内部管理权,主要是涉及人、财、物和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认真梳理,编制权力目录。

2、优化内部流程。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对每个承办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对每个内部管理事项的运行程序进行优化,形成下道程序对上道程序的制约。逐项绘制办事流程图,标明具体的承办岗位、办理手续、办理时限、岗位职责等。

3、查纠管理风险。根据权力运行的流程,查找每一项权力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确定各个环节、各个岗位上可能存在的风险点。针对风险点存在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

4、健全完善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对存在设计缺陷的制度抓紧修订完善,对脱离实际的制度予以废止。要将制度建设的要求贯穿于管人、管财、管物和管事的全过程。

5、强化电子监控。根据市纪委确定的IP地址,将前期梳理出的权力目录、内部管理流程图、风险点及预控措施等文字材料,录入到市统一的行政权力运行电子监察系统中,确保行政权力在电子监察系统中运行,真正实现电子监察。

6、强化问责追究。把制度执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督查力度,使制度的贯彻执行更有力、责任追究更严格。研究制定制度执行情况考核评估办法,定期对管理权规范运行情况组织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对工作不规范、办事不透明、管理不严格等问题,实施责任追究,促进各镇、各部门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质量。

7、开展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以“规范透明高效”为主题的内部管理先进单位创建活动。通过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促进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0*年已全面开展部门权力内控体系建设的市环保局等28个部门,要重点抓好上述工作内容中的第5、6、7三个环节;其他行政部门和各镇要按照上述7个工作环节逐一抓好实施。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10——20日)

组建工作机构,制定下发工作方案,组织召开全市动员大会,部署“阳光工程——规范机关内部管理权行动”。市级行政机关各部门和各镇也要组建工作班子,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会进行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21——10月31)

房管、环保、交通和质监四部门要强化管理,确保行政权力在电子监察系统中正常运行。除上述四部门外,20*年开展部门权力内控体系建设的其余24个重点部门,要对已完成的清理权力、优化流程、风险控制等工作认真组织“回头看”,重点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将权力运行流程等录入市电子监察系统,确保6月底前实现行政权力在市电子监察系统中运行。

市级行政机关其他部门和各镇要组织实施权力目录梳理、内部流程优化、管理风险查纠、强化电子监察等工作。梳理权力目录工作在4月底前完成,优化业务流程和查纠管理风险工作在6月底前完成,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录入市电子监察系统工作在10月底前完成。

健全完善制度、强化问责追究和开展创建活动贯穿于规范机关内部管理权行动全过程。

(三)总结评比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

各镇、各部门认真总结规范机关内部管理权工作,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于11月10日前报送市纪委、监察局。市纪委、监察局将制定创建“规范透明高效”内部管理先进单位考核评比办法,组织考核评比,并对评选出的先进单位予以表彰。

四、工作要求

开展“阳光工程——规范机关内部管理权行动”,范围广,任务重。各镇、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整合资源,集聚力量,结合工作实际,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1、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机结合。强化机关内部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和民主管理,是实现理论武装、思想解放、推动科学发展、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和让群众得实惠“五个提升”的重要前提,也是落实我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工作措施。通过加强机关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和事务管理,切实解决权力运行中的不到位、越位、缺位和管理中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做到机关内部管理依法规范和公正科学。

政权创建范文篇9

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为深入贯彻会议精神。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打造服务人事、创新人事、阳光人事,促进人事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市人事局《关于开展“强化四项服务、创建四力机关”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区人事人才工作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开展“强化四项服务、创建四力机关”活动。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理念,服务大局,服务部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使全局工作作风、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努力创建具有和谐力、服务力、创新力、公信力机关,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事人才保障。

二、主要措施

1强化作风建设

抓好以增强服务意识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建设,紧密结合部门及人事干部工作实际。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视野。一是增强服务大局的意识。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重心,特别要围绕全区经济建设大局,积极推进管理创新,为全区发展大局提供良好的政务环境和工作保障。二是增强服务部门意识。要加强与部门的联系沟通,解和掌握部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配合,主动提供服务,帮助部门解决突出问题。三是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积极、热情、周到服务,能办的事情积极办理,不能办的事情讲明原因,真正带着感情做好工作。四是增强服务基层的意识。今年要重点深入社区和民营企业,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调研,解掌握基层工作现状,为基层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指导和服务。通过扎实搞好“四项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实效。

2强化队伍建设

切实提高人事干部素质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理念。为创建“四力机关”奠定基础。一是加强理论政策学习。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真组织学习好人事人才理论和政策规定,并做到结合实际认真系统学习,立足本职践行。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要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紧紧围绕加强人事人才服务,特别是重点业务工作的开展,通过采取“一人一课”等途径,有针对性地搞好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人事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增强干部的创新意识,形成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

3强化效能建设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要结合正在开展的机关效能建设活动。自觉把人事人才工作放到全区改革发展的大局去考虑,去定位,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要进一步提速工作过程,遇事不拖不推,优质高效地做好各项工作;要规范工作程序,熟练地按照程序开展工作,创新工作方法。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活力,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支持和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4强化制度建设

为创建“四力机关”提供保障。一是加强行政权力运行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主要抓好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目标责任制度的落实。各项审核审批程序上做到程序周密严谨,内容公开透明,过程简洁高效。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以“让服务对象满意”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人事局内部规章制度汇编》规范服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满意型”服务。三是加强目标责任制度建设,结合年度人事人才工作重点,按照《年人事人才工作要点》和《关于年股室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目标责任制,做到责任明确,落实到人,确保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优。

5强化廉政建设

政权创建范文篇10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建立八十周年,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为创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和在历次海陆丰革命运动中作出贡献的革命前辈和海陆丰老区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表示深切的怀念!向先烈的后代和亲属表示亲切的问候!

海陆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苏区,是全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海陆丰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不久,以彭湃同志为代表的海陆丰进步知识分子,就投身到中国革命洪流之中,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1922年,海陆丰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和海陆丰第一个农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其影响所及,不仅席卷整个粤东地区,而且带动了广东全省乃至全国农民运动的兴起,为1925年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的胜利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与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刚刚形成的革命运动转入低潮,整个中华大地处在白色恐怖之中。英雄的海陆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在彭湃等革命先辈的带领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并于4月、9月、10月连续举行了三次革命武装起义,解放了海丰和陆丰县城,成功创建了被誉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不仅使几千年受尽封建势力压迫剥削的海陆丰人民第一次成为了社会的主人,而且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粤东地区的反革命气焰,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力量,支持了全国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对此,党中央对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各县农民暴动之中,以海陆丰的胜利为最大,中国革命之中,这是第一个由几万几十万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实行土地革命之口号,第一次组织工农兵群众的无限制政权”,开创了“中国革命史上光荣记载的伟大革命前途的新纪元”。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时,对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再一次作了充分的肯定。这是海陆丰人民的光荣,也是全省人民的光荣。

在建立和保卫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斗争中,英雄的海陆丰革命老区人民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坚贞不屈,许多革命先烈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特别是我党早期农民运动的先驱者和杰出的领袖彭湃同志,他作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和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今天,我们隆重纪念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建立八十周年,缅怀革命先烈的业绩,就是要学习彭湃等革命先烈对共产主义事业矢志不渝的崇高信念;学习他们与人民大众同甘共苦,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把优良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