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待费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6:00:47

招待费

招待费范文篇1

摘要:业务招待费是指纳税人为经营业务的需要而支付的应酬费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招待费用在所难免,而《企业所得税法》对招待费税前扣除是限额控制的,企业应加强对业务招待费扣除标准的合理筹划。

一、业务招待费税法相关规定

(一)业务招待费的列支范围

在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上,不论是财务会计制度还是新旧税法都未给予准确的界定。在税务执法实践中,招待费具体范围如下:1.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宴请或工作餐的开支;2.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赠送纪念品的开支;3.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旅游景点参观费和交通费及其他费用的开支;4.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业务关系人员的差旅费开支。

税法规定,企业应将业务招待费与会议费严格区分,不得将业务招待费计入会议费。纳税人申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提供能证明真实性的、足够的有效凭证或资料。会议费证明材料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支付凭证等。如果税务机关发现业务招待费支出有虚假现象,或者在纳税检查中发现有不真实的业务招待支出,有权要求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提供证明真实性的、足够有效的凭证或资料,逾期不能提供资料的,税务机关可以不进一步检查,直接否定纳税人已申报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权。

(二)业务招待费税务处理的扣除基数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6〕56号)进一步明确,自2006年7月1日起,《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试行)》规定广告费、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等扣除的计算基数均为申报表主表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收入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根据税收规定应确认为当期收入的视同销售收入三部分组成。

主营业务收入是扣除其他折扣以及销售退回后的净额,纳税人经营业务中发生的现金折扣计入财务费用,其他折扣及销售退回,一律以净额反映在主营业务收入中。

其他收入包括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外收入,以及在资本公积金中反映的债务重组收益、接受捐赠资产、资产评估增值及根据税收规定应在当期确认的其他收入。对经税务机关查增的收入,根据规定,销售(营业)收入是纳税人的申报数,而不是税务机关检查后的确定数,税务机关查增的收入应在纳税调整增加额中填列,不能作为计算招待费的基数。

视同销售是指会计上不作为销售核算,而在税收上作为销售、确认收入计缴税金的商品或劳务的转移行为。主要包含:1.自产、委托加工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的材料和自产、委托加工产品的价值金额。2.处置非货币性资产收入,指将非货币性资产用于投资、分配、捐赠、抵偿债务等方面,按照税收规定应视同销售确认收入的金额。

(三)业务招待费税务处理的扣除比例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业务招待费扣除比例改变了以前分内、外资企业的不同标准。上述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二、业务招待费的合理筹划

(一)最大限度地合理运用扣除比例

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即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得以税前扣除,既先要满足60%发生额的标准,又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5‰的规定,在这里采用的是“两头卡”的方式。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笔者认为,对于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只允许列支60%,是为了区分业务招待费中的商业招待和个人消费,所以人为地设计一个统一的比例,将业务招待费中的个人消费部分去除;限制为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是用来防止有些企业为了不调增40%的业务招待费,就采用多找餐费发票,甚至找假发票充当业务招待费,造成业务招待费虚高的情况。

那么,企业如何达到既能充分使用业务招待费的限额,又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纳税调整事项呢?现举例说明如下:

假设企业2008年销售(营业)收入为X,2008年业务招待费为Y,则2008年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Y×60%≤X

×5‰,只有在Y×60%=X×5‰的情况下,即Y=X×8.3‰,业务招待费在销售(营业)收入的8.3‰这个临界点时,企业才可能充分利用好上述政策。有了这个数据,企业在预算业务招待费时可以先估算当期的销售(营业)收入,然后按8.3‰这个比例就可以大致测算出合适的业务招待费预算值了。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销售(营业)收入是可以测算的。假定2008年企业销售(营业)收入X=10000万元,则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最高不超过10000×5‰=50万元,那么财务预算全年业务招待费Y=50万元/60%=83万元,其他销售(营业)收入可以依此类推。

如果企业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100万元>计划83万元,即大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则业务招待费的60%可以扣除,纳税调整增加100-60=40万元。但是,另一方面销售(营业)收入的5‰只有50万元,还要进一步纳税调整增加10万元,按照两方面限制孰低的原则进行比较,取其低值直接纳税调整,共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50万元,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12.50万元,即实际消费100万元则要付出112.50万元的代价。

如果企业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40万元<计划83万元,即小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则业务招待费的60%可以全部扣除,纳税调整增加40-24=16万元。另一方面销售(营业)收入的5‰为50万元,不需要再纳税调整,只需要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4万元,即实际消费40万元则要付出44万元的代价。

因此,得出如下结论:当企业的实际业务招待费大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时,超过60%的部分需要全部计税处理,超过部分每支付1000元,就会导致250元税金流出,等于消费了1000元要掏1250元的腰包;当企业的实际业务招待费小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时,60%的限额可以充分利用,只需要就40%部分计税处理,等于消费了1000元只掏1100元的腰包。

(二)综合运用相近的扣除项目余额

在实际工作中,业务招待费与业务宣传费存在着可以相互替代的项目内容。虽然税法未对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作更多的解释,但在执行中,税务机关通常将业务招待费的支付范围界定为招待客户的餐饮、住宿费以及香烟、茶叶、礼品、正常的娱乐活动、安排客户旅游等发生的费用支出。上述支出并非一概而论,一般来讲,外购礼品用于赠送的,应作为业务招待费,如果礼品是纳税人自行生产或经过委托加工,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有标记及宣传作用的,也可作为业务宣传费。相反,企业因产品交易会、展览会等发生的餐饮、住宿费等也可以列为业务招待费支出。这就为纳税人对业务招待费的筹划提供了“活动”空间。

鉴于上述政策和筹划空间,纳税人可以根据支出项目性质合理运用自己的权利实施税收筹划。如在“管理费用”科目下设置“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明细科目,用于核算平时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以防年终申报或在税务机关检查时对近似项目产生不必要的争议。应及时将公司“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明细科目核算的费用数额与已实现的销售(营业)收入净额(总额)比较,发现其中某一项费用“超支”时,及时用两者“近似”项目进行调整。如一个年销售收入净额预计达到1000万元的企业,“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限额是5万元,“业务宣传费”和广告费税前扣除限额是150万元,到10月末已发生业务招待费10万元(发生额的60%为6万元),发生业务宣传费30万元,业务招待费已经超过扣除限额,业务宣传费则还有较大的限额空间。这样,纳税人就可以将在剩余月份发生的自行生产或经过委托加工的货物当作礼品赠送给客户以及将业务洽谈会、展览会的餐饮、住宿等发生的费用列入“业务宣传费”科目核算。

三、几点注意事项

(一)一切以合法为前提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税务筹划的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合法性是其区别于逃税、偷税的根本性标志。税务筹划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没有法律依据的税务筹划必将以失败告终。笔者在执业过程中曾遇到这样的例子:某公司经理总是为每年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指标不够用而发愁,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即通过异地关联企业互相交换各自在当地的招待费票据,然后再各自记入账目中的差旅费,以此办法“避税”。应该说这个方案不叫税务筹划,而是税收欺诈。税收欺诈属于法律上明确禁止的行为,一旦被税务机关查明事实,纳税人要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这位经理采取的弄虚作假行为是万不可取的,最终只会落个鸡飞蛋打的下场。

(二)把握真实性与合理性

业务招待费是一项比较敏感的支出,被称为“各国公司税法中滥用扣除最严重的领域”。作为企业,想让自己的业务招待费被税务机关认可并顺利地在税前扣除,首先必须保证业务招待费支出的真实性,即以充分、有效的资料和证据来证明这部分支出是真实的支出。而所谓的合理,就是说企业列支的业务招待费,必须是与经营活动直接相关并且是正常的和必要的。另外,企业当期列支的业务招待费应与当期的业务成交量相吻合。

(三)建立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良好沟通关系

根据新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那么在列支业务招待费时,是不是满足“实际发生、与取得收入有关、合理”这三个标准,都需要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另外,在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无法取得正规发票的情况。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在企业自己难以把握的时候与税务机关多沟通,在两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这对使税收筹划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有积极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S].2007(12).

[2]徐芳.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金融会计,2008(5).

[3]高允斌.新法规下如何进行纳税筹划[J].企业管理,2007(5).

招待费范文篇2

摘要:招待费的管理,既是老话题,也是敏感话题,作为国有企业,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和管理体现一个企业的规范水平,体现企业的党风廉政状态,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质量和品牌。本文对企业招待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招待费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招待费现状问题措施

一、企业招待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必须的费用支出,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活动必须的一项成本费用。招待费的管理,既是老话题,也是敏感话题,作为国有企业,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和管理体现一个企业的规范水平,体现企业的党风廉政状态,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质量和品牌。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以及与相关机构甚至企业上下级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频繁,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上升,随着民营企业公关手段的多元化,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着招待费项目难以列支、费用总额难以控制的困境,纪检监察部门也曾下发过若干限制性文件,但收效甚微。

企业为了控制招待费总额,实行过总额按级别包干控制,班子成员以及各部门基本平均分配,典型的大锅饭,结果是费用总额得以控制,但业务领导和业务部门严重不足,党委领导和有的部门费用过剩,后果是招待费成为职务消费的一部分,有限的招待费资源没用在业务拓展上,反而助长了内部的攀比腐败风气。特别是经营困难和业务萎缩时,更应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笔者从事企业招待管理和服务工作多年,与同行之间也多有交流,认为企业在业务和公务招待中普遍存在以下难题:

1.1费用总额难以控制,甚至催生小金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1.2业务领导和部门宴请随意,不能很好履行审批程序,“先斩后奏”的现象普遍发生;

1.3变相列支现象严重,有些礼品数额偏大,往往以办公用品的名义变相列支。

二、加强国有企业招待费管理的措施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有效合理利用招待费资源,本着“热情大方、有礼有节、节俭高效、管理有序”的接待原则,进一步规范接待管理程序,对《接待工作管理办法》予以多次修订,完善接待标准,特别强调减少内部招待,增加部门考核,实行定点招待,严肃预先审批制度,限制大额礼品支出,禁止娱乐消费等。

2.1明确招待工作管理的职能部门

一般企业行政部门即办公室(厅)是企业招待和会议工作的主管部门,也是招待费考核管理部门,日常接待和大型会议均由办公室(厅)统一安排并制定具体方案。招待用礼品、烟酒由主管部门集中统一采购,并严格控制标准,做好使用登记。招待费的使用情况每月通过OA办公系统在“厂务公开”栏公布,年度招待费使用情况须向公司职代会报告。

2.2明确招待范围、标准及程序

2.2.1一般招待范围一是指:来企业检查指导工作的上级领导或政府及职能部门领导、工作人员;二是洽谈业务的关系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或在异地宴请相关单位人员;三是上级责成企业承办的有关会议、培训等活动外的宴请等;四是遇特殊节日或活动,经主要领导批准的内部联欢、团拜会等其他人员;五是其他经主要领导批准的有关人员。

2.2.2招待的项目及标准:招待的招待项目一般有餐饮、食品、住宿、参观、礼品等,外地客人可适当安排参观旅游景点。工作招待原则上不安排高档娱乐和休闲服务类项目。企业应参照当地消费水平,明确宴请、工作餐和礼品的标准,甚至细化到酒类档次以及数量的标准,既利于健康又不失礼节和气氛,本人不支持一般宴请安排香烟。企业原则上限在定点饭店或职工食堂,招待饭店每年核定公布一次。

2.2.3接待程序:企业领导出面需要招待的,由办公室直接办理审批手续,并具体安排接待规格、地点、标准和参加人员。各部门需要接待关系单位或来访客户的,需事先通过OA系统提出接待申请,将所要招待的单位、人数、职级、建议标准等填写清楚,提交主管领导审核后由办公室接待人员落实具体的接待方案和标准,经办人持办公室打印的《审批单》前往招待地点执行招待,招待结束后经办人在《审批单》上填写实际发生金额,签字后留存饭店作为记账和后期结账凭据。因工作需要在外地安排宴请的,或节假日特殊情况来不及审批的,需提前电话通知办公室登记,经请示有关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事后及时补办招待《审批单》。

2.3应建立监督教育和考核体系

企业纪委和纪检监察部门应定期对公司招待费支出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必要时可随时抽查。办公室会同财务部要定期对招待费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并每月在内部网站进行企务公开,并在年度职代会上进行公布。

作为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个人行为代表企业形象,企业的利益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任何时候都不能铺张浪费,更不可奢华腐败,因此,企业主要领导要按照党风党纪以及企业相关规定,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反对比阔气,讲排场,并要求各级领导和下属企业、部门负责人认真履行,量力而行,过度浪费招待费大吃大喝,既伤了身体,又伤了党风,更伤了群众的感情,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笔者认为容易操作的做法是,取消招待费按职级和部门分配,实行统一管理,单次审批,定点招待等,并给相关部门的招待费每年核定基分进行年度考核:

考虑业务招待的实际困难及范围和频率,对部门的考核基分为:业务部门120分,职能部门110分,党群部门100分。公务员之家:

招待费范文篇3

为了进一步控制业务招待费用,本着节俭的原则,经场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对场业务招待费用使用管理制度重申如下:

一、场机关的业务招待由办公室统一负责管理。

二、招待范围:只限招待来场进行业务活动或其他公务活动的外客、本场与外界进行的业务交往活动。对来场办事的金桥公司系统内人员,原则上只安排工作餐,工作餐标准为早餐每人6元,中、晚每人12元,工作餐原则上不安排陪客或限制陪客。

三、招待标准:招待用餐一般控制在每人每餐18元至25元(不含酒水)。酒水标准分两个档次:即30元左右,60元左右。正常情况下使用30元左右的酒水。招待用餐一般在机关食堂安排。机关食堂安排不下或确需外出安排就餐的,事先应征得场主要领导同意,由办公室统一安排,出具就餐通知单。

四、陪客人数:根据业务需要,严格控制,一般不得多于客人。

招待费范文篇4

关键词:企业招待费现状问题措施

1企业招待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为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需要而发生的而支付的应酬费用。他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实实在在、必须的费用支出,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活动必须的一项成本费用。招待费的管理,既是老话题,也是敏感话题,作为国有企业,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和管理体现一个企业的规范水平,体现企业的党风廉政状态,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质量和品牌。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以及与相关机构甚至企业上下级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频繁,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上升,随着民营企业公关手段的多元化,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着招待费项目难以列支、费用总额难以控制的困境,纪检监察部门也曾下发过若干限制性文件,但收效甚微。

企业为了控制招待费总额,实行过总额按级别包干控制,班子成员以及各部门基本平均分配,典型的大锅饭,结果是费用总额得以控制,但业务领导和业务部门严重不足,党委领导和有的部门费用过剩,后果是招待费成为职务消费的一部分,有限的招待费资源没用在业务拓展上,反而助长了内部的攀比腐败风气。特别是经营困难和业务萎缩时,更应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笔者从事企业招待管理和服务工作多年,与同行之间也多有交流,认为企业在业务和公务招待中普遍存在以下难题:

1.1费用总额难以控制,甚至催生小金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1.2业务领导和部门宴请随意,不能很好履行审批程序,“先斩后奏”的现象普遍发生;

1.3变相列支现象严重,有些礼品数额偏大,往往以办公用品的名义变相列支。

2加强国有企业招待费管理的措施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有效合理利用招待费资源,本着“热情大方、有礼有节、节俭高效、管理有序”的接待原则,进一步规范接待管理程序,对《接待工作管理办法》予以多次修订,完善接待标准,特别强调减少内部招待,增加部门考核,实行定点招待,严肃预先审批制度,限制大额礼品支出,禁止娱乐消费等。

2.1明确招待工作管理的职能部门

一般企业行政部门即办公室(厅)是企业招待和会议工作的主管部门,也是招待费考核管理部门,日常接待和大型会议均由办公室(厅)统一安排并制定具体方案。招待用礼品、烟酒由主管部门集中统一采购,并严格控制标准,做好使用登记。招待费的使用情况每月通过OA办公系统在“厂务公开”栏公布,年度招待费使用情况须向公司职代会报告。

2.2明确招待范围、标准及程序

2.2.1一般招待范围一是指:来企业检查指导工作的上级领导或政府及职能部门领导、工作人员;二是洽谈业务的关系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或在异地宴请相关单位人员;三是上级责成企业承办的有关会议、培训等活动外的宴请等;四是遇特殊节日或活动,经主要领导批准的内部联欢、团拜会等其他人员;五是其他经主要领导批准的有关人员。

2.2.2招待的项目及标准:招待的招待项目一般有餐饮、食品、住宿、参观、礼品等,外地客人可适当安排参观旅游景点。工作招待原则上不安排高档娱乐和休闲服务类项目。企业应参照当地消费水平,明确宴请、工作餐和礼品的标准,甚至细化到酒类档次以及数量的标准,既利于健康又不失礼节和气氛,本人不支持一般宴请安排香烟。企业原则上限在定点饭店或职工食堂,招待饭店每年核定公布一次。

2.2.3接待程序:企业领导出面需要招待的,由办公室直接办理审批手续,并具体安排接待规格、地点、标准和参加人员。各部门需要接待关系单位或来访客户的,需事先通过OA系统提出接待申请,将所要招待的单位、人数、职级、建议标准等填写清楚,提交主管领导审核后由办公室接待人员落实具体的接待方案和标准,经办人持办公室打印的《审批单》前往招待地点执行招待,招待结束后经办人在《审批单》上填写实际发生金额,签字后留存饭店作为记账和后期结账凭据。因工作需要在外地安排宴请的,或节假日特殊情况来不及审批的,需提前电话通知办公室登记,经请示有关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事后及时补办招待《审批单》。

2.3应建立监督教育和考核体系

企业纪委和纪检监察部门应定期对公司招待费支出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必要时可随时抽查。办公室会同财务部要定期对招待费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并每月在内部网站进行企务公开,并在年度职代会上进行公布。

作为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个人行为代表企业形象,企业的利益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任何时候都不能铺张浪费,更不可奢华腐败,因此,企业主要领导要按照党风党纪以及企业相关规定,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反对比阔气,讲排场,并要求各级领导和下属企业、部门负责人认真履行,量力而行,过度浪费招待费大吃大喝,既伤了身体,又伤了党风,更伤了群众的情感,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笔者认为容易操作的做法是,取消招待费按职级和部门分配,实行统一管理,单次审批,定点招待等,并给相关部门的招待费每年核定基分进行年度考核:公务员之家:

考虑业务招待的实际困难及范围和频率,对部门的考核基分为:业务部门120分,职能部门110分,党群部门100分。

招待费范文篇5

关键词:企业招待费现状问题措施

1企业招待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为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需要而发生的而支付的应酬费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实实在在、必须的费用支出,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活动必须的一项成本费用。招待费的管理,既是老话题,也是敏感话题,作为国有企业,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和管理体现一个企业的规范水平,体现企业的党风廉政状态,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质量和品牌。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以及与相关机构甚至企业上下级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频繁,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上升,随着民营企业公关手段的多元化,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着招待费项目难以列支、费用总额难以控制的困境,纪检监察部门也曾下发过若干限制性文件,但收效甚微。

企业为了控制招待费总额,实行过总额按级别包干控制,班子成员以及各部门基本平均分配,典型的大锅饭,结果是费用总额得以控制,但业务领导和业务部门严重不足,党委领导和有的部门费用过剩,后果是招待费成为职务消费的一部分,有限的招待费资源没用在业务拓展上,反而助长了内部的攀比腐败风气。特别是经营困难和业务萎缩时,更应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笔者从事企业招待管理和服务工作多年,与同行之间也多有交流,认为企业在业务和公务招待中普遍存在以下难题:

1.1费用总额难以控制,甚至催生小金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1.2业务领导和部门宴请随意,不能很好履行审批程序,“先斩后奏”的现象普遍发生;

1.3变相列支现象严重,有些礼品数额偏大,往往以办公用品的名义变相列支。

2加强国有企业招待费管理的措施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有效合理利用招待费资源,本着“热情大方、有礼有节、节俭高效、管理有序”的接待原则,进一步规范接待管理程序,对《接待工作管理办法》予以多次修订,完善接待标准,特别强调减少内部招待,增加部门考核,实行定点招待,严肃预先审批制度,限制大额礼品支出,禁止娱乐消费等。

2.1明确招待工作管理的职能部门

一般企业行政部门即办公室(厅)是企业招待和会议工作的主管部门,也是招待费考核管理部门,日常接待和大型会议均由办公室(厅)统一安排并制定具体方案。招待用礼品、烟酒由主管部门集中统一采购,并严格控制标准,做好使用登记。招待费的使用情况每月通过OA办公系统在“厂务公开”栏公布,年度招待费使用情况须向公司职代会报告。

2.2明确招待范围、标准及程序

2.2.1一般招待范围一是指:来企业检查指导工作的上级领导或政府及职能部门领导、工作人员;二是洽谈业务的关系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或在异地宴请相关单位人员;三是上级责成企业承办的有关会议、培训等活动外的宴请等;四是遇特殊节日或活动,经主要领导批准的内部联欢、团拜会等其他人员;五是其他经主要领导批准的有关人员。

2.2.2招待的项目及标准:招待的招待项目一般有餐饮、食品、住宿、参观、礼品等,外地客人可适当安排参观旅游景点。工作招待原则上不安排高档娱乐和休闲服务类项目。企业应参照当地消费水平,明确宴请、工作餐和礼品的标准,甚至细化到酒类档次以及数量的标准,既利于健康又不失礼节和气氛,本人不支持一般宴请安排香烟。企业原则上限在定点饭店或职工食堂,招待饭店每年核定公布一次。

2.2.3接待程序:企业领导出面需要招待的,由办公室直接办理审批手续,并具体安排接待规格、地点、标准和参加人员。各部门需要接待关系单位或来访客户的,需事先通过OA系统提出接待申请,将所要招待的单位、人数、职级、建议标准等填写清楚,提交主管领导审核后由办公室接待人员落实具体的接待方案和标准,经办人持办公室打印的《审批单》前往招待地点执行招待,招待结束后经办人在《审批单》上填写实际发生金额,签字后留存饭店作为记账和后期结账凭据。因工作需要在外地安排宴请的,或节假日特殊情况来不及审批的,需提前电话通知办公室登记,经请示有关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事后及时补办招待《审批单》。

2.3应建立监督教育和考核体系

企业纪委和纪检监察部门应定期对公司招待费支出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必要时可随时抽查。办公室会同财务部要定期对招待费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并每月在内部网站进行企务公开,并在年度职代会上进行公布。

作为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个人行为代表企业形象,企业的利益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任何时候都不能铺张浪费,更不可奢华腐败,因此,企业主要领导要按照党风党纪以及企业相关规定,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反对比阔气,讲排场,并要求各级领导和下属企业、部门负责人认真履行,量力而行,过度浪费招待费大吃大喝,既伤了身体,又伤了党风,更伤了群众的感情,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笔者认为容易操作的做法是,取消招待费按职级和部门分配,实行统一管理,单次审批,定点招待等,并给相关部门的招待费每年核定基分进行年度考核:

考虑业务招待的实际困难及范围和频率,对部门的考核基分为:业务部门120分,职能部门110分,党群部门100分。

招待费范文篇6

第一条为加强业务招待费的管理工作,堵塞漏洞,减少不合理支出,公司对业务招待费进行统一管理。

第二条业务招待费的使用原则

业务招待费的使用要符合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和财经纪律的有关要求,只能用于公司业务上的招待支出,不能用于高消费场所和正常招待之外的支出。

第三条业务招待费的使用范围

1、用于上级主管单位、政府部门到我公司检查指导工作及兄弟单位之间的因公接待。

2、用于公司承办的各种会议的招待。

3、用于各部门对外工作的必要招待。

第二章业务招待费的管理

第四条财务部年初确定年度业务招待费总计划,然后,将其分解到各单位使用,财务部按照报销程序认真把关,严格内部银行制度及招待费定额管理制度,并做好招待费的考核工作。

第五条公司办公室对招待费的使用程序及每次就餐标准负责把关。具体程序是:由接待业务的单位填写派餐单(提出招待申请);经主管领导同意;主管接待的副总批准;办公室根据招待人数及级别确定用餐标准和招待饭店。派餐单一式两份,一份由办公室存档记账,一份由招待单位填写实际发生金额后自留。

第六条办公室与财务部每季度将各单位招待费支出情况进行汇总通报。

第七条财务部每年将提交全年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第八条招待客人时,一般限定在公司内部食堂或定点的饭店,就餐完毕由办公室签单或授权签单,每季度由办公室统一结算,各单位提供内部支票并附招待券,由财务部计入各单位招待费支出账。

第三章业务招待的标准

第九条来公司联系业务、到公司工作的一般工作人员按每次20元/人安排就餐,长住人员每天20元/人,由处室填写来客就餐申请单,经主管领导同意,凭公司内部支票,到公司办公室登记,统一安排就餐。

第十条市级以上领导机关来公司检查指导工作或市属县以上领导来公司检查指导工作,5人以上者按每次50元/人标准安排就餐,5人以下者按每次60元/人,可适量安排本地啤酒或白酒,10元左右的帝豪烟。

第十一条招待单位在安排陪同司机就餐时,原则上安排自助餐或按自助餐标准安排就餐。

第十二条特殊情况,经公司主要领导批准,可适量提高就餐标准。

第四章其它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各单位应严格按照财务部下发的业务招待费标准执行,凡超出标准的,其超出部分自理。

第十四条凡没有完善就餐手续而发生的招待费用一律自理。

第十五条招待来客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一般情况下,陪餐人员只限于主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及直接业务人员。陪餐人数一般不能超过来客人数。

第十六条叶县各单位的接待工作由叶县办事处(公共关系部)负责,办公室监督其支出的合理性,财务部控制其支出总额。有些接待可在叶县的定点饭店安排,也不予现金结账。

第十七条运销部门的接待业务根据情况自行安排,原则上在定点饭店,特殊情况须经主管领导批准,非定点饭店的费用在销售包干费用中支出。

第十八条在特殊情况下(如抢险救灾、长时间加班、去叶县协调工作等),员工在工作期间不能正常就餐的,可申请工作餐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次10元。申请程序为:单位负责人填写《工作餐补贴申请单》;分管领导签字;办公室审核;到财务部领取补贴。

第十九条公司主要领导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业务招待。

第五章附则

招待费范文篇7

关键词:业务招待费;税前列支;纳税调整;筹划

一、业务招待费税法相关规定

(一)业务招待费的列支范围

在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上,不论是财务会计制度还是新旧税法都未给予准确的界定。在税务执法实践中,招待费具体范围如下:1.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宴请或工作餐的开支;2.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赠送纪念品的开支;3.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旅游景点参观费和交通费及其他费用的开支;4.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业务关系人员的差旅费开支。

税法规定,企业应将业务招待费与会议费严格区分,不得将业务招待费计入会议费。纳税人申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提供能证明真实性的、足够的有效凭证或资料。会议费证明材料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支付凭证等。如果税务机关发现业务招待费支出有虚假现象,或者在纳税检查中发现有不真实的业务招待支出,有权要求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提供证明真实性的、足够有效的凭证或资料,逾期不能提供资料的,税务机关可以不进一步检查,直接否定纳税人已申报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权。

(二)业务招待费税务处理的扣除基数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6〕56号)进一步明确,自2006年7月1日起,《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试行)》规定广告费、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等扣除的计算基数均为申报表主表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收入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根据税收规定应确认为当期收入的视同销售收入三部分组成。

主营业务收入是扣除其他折扣以及销售退回后的净额,纳税人经营业务中发生的现金折扣计入财务费用,其他折扣及销售退回,一律以净额反映在主营业务收入中。

其他收入包括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外收入,以及在资本公积金中反映的债务重组收益、接受捐赠资产、资产评估增值及根据税收规定应在当期确认的其他收入。对经税务机关查增的收入,根据规定,销售(营业)收入是纳税人的申报数,而不是税务机关检查后的确定数,税务机关查增的收入应在纳税调整增加额中填列,不能作为计算招待费的基数。

视同销售是指会计上不作为销售核算,而在税收上作为销售、确认收入计缴税金的商品或劳务的转移行为。主要包含:1.自产、委托加工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的材料和自产、委托加工产品的价值金额。2.处置非货币性资产收入,指将非货币性资产用于投资、分配、捐赠、抵偿债务等方面,按照税收规定应视同销售确认收入的金额。

(三)业务招待费税务处理的扣除比例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业务招待费扣除比例改变了以前分内、外资企业的不同标准。上述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二、业务招待费的合理筹划

(一)最大限度地合理运用扣除比例

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即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得以税前扣除,既先要满足60%发生额的标准,又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5‰的规定,在这里采用的是“两头卡”的方式。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笔者认为,对于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只允许列支60%,是为了区分业务招待费中的商业招待和个人消费,所以人为地设计一个统一的比例,将业务招待费中的个人消费部分去除;限制为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是用来防止有些企业为了不调增40%的业务招待费,就采用多找餐费发票,甚至找假发票充当业务招待费,造成业务招待费虚高的情况。

那么,企业如何达到既能充分使用业务招待费的限额,又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纳税调整事项呢?现举例说明如下:

假设企业2008年销售(营业)收入为X,2008年业务招待费为Y,则2008年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Y×60%≤X

×5‰,只有在Y×60%=X×5‰的情况下,即Y=X×8.3‰,业务招待费在销售(营业)收入的8.3‰这个临界点时,企业才可能充分利用好上述政策。有了这个数据,企业在预算业务招待费时可以先估算当期的销售(营业)收入,然后按8.3‰这个比例就可以大致测算出合适的业务招待费预算值了。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销售(营业)收入是可以测算的。假定2008年企业销售(营业)收入X=10000万元,则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最高不超过10000×5‰=50万元,那么财务预算全年业务招待费Y=50万元/60%=83万元,其他销售(营业)收入可以依此类推。

如果企业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100万元>计划83万元,即大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则业务招待费的60%可以扣除,纳税调整增加100-60=40万元。但是,另一方面销售(营业)收入的5‰只有50万元,还要进一步纳税调整增加10万元,按照两方面限制孰低的原则进行比较,取其低值直接纳税调整,共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50万元,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12.50万元,即实际消费100万元则要付出112.50万元的代价。

如果企业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40万元<计划83万元,即小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则业务招待费的60%可以全部扣除,纳税调整增加40-24=16万元。另一方面销售(营业)收入的5‰为50万元,不需要再纳税调整,只需要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4万元,即实际消费40万元则要付出44万元的代价。

因此,得出如下结论:当企业的实际业务招待费大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时,超过60%的部分需要全部计税处理,超过部分每支付1000元,就会导致250元税金流出,等于消费了1000元要掏1250元的腰包;当企业的实际业务招待费小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时,60%的限额可以充分利用,只需要就40%部分计税处理,等于消费了1000元只掏1100元的腰包。

(二)综合运用相近的扣除项目余额

在实际工作中,业务招待费与业务宣传费存在着可以相互替代的项目内容。虽然税法未对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作更多的解释,但在执行中,税务机关通常将业务招待费的支付范围界定为招待客户的餐饮、住宿费以及香烟、茶叶、礼品、正常的娱乐活动、安排客户旅游等发生的费用支出。上述支出并非一概而论,一般来讲,外购礼品用于赠送的,应作为业务招待费,如果礼品是纳税人自行生产或经过委托加工,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有标记及宣传作用的,也可作为业务宣传费。相反,企业因产品交易会、展览会等发生的餐饮、住宿费等也可以列为业务招待费支出。这就为纳税人对业务招待费的筹划提供了“活动”空间。

鉴于上述政策和筹划空间,纳税人可以根据支出项目性质合理运用自己的权利实施税收筹划。如在“管理费用”科目下设置“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明细科目,用于核算平时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以防年终申报或在税务机关检查时对近似项目产生不必要的争议。应及时将公司“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明细科目核算的费用数额与已实现的销售(营业)收入净额(总额)比较,发现其中某一项费用“超支”时,及时用两者“近似”项目进行调整。如一个年销售收入净额预计达到1000万元的企业,“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限额是5万元,“业务宣传费”和广告费税前扣除限额是150万元,到10月末已发生业务招待费10万元(发生额的60%为6万元),发生业务宣传费30万元,业务招待费已经超过扣除限额,业务宣传费则还有较大的限额空间。这样,纳税人就可以将在剩余月份发生的自行生产或经过委托加工的货物当作礼品赠送给客户以及将业务洽谈会、展览会的餐饮、住宿等发生的费用列入“业务宣传费”科目核算。

三、几点注意事项

(一)一切以合法为前提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税务筹划的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合法性是其区别于逃税、偷税的根本性标志。税务筹划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没有法律依据的税务筹划必将以失败告终。笔者在执业过程中曾遇到这样的例子:某公司经理总是为每年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指标不够用而发愁,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即通过异地关联企业互相交换各自在当地的招待费票据,然后再各自记入账目中的差旅费,以此办法“避税”。应该说这个方案不叫税务筹划,而是税收欺诈。税收欺诈属于法律上明确禁止的行为,一旦被税务机关查明事实,纳税人要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这位经理采取的弄虚作假行为是万不可取的,最终只会落个鸡飞蛋打的下场。

(二)把握真实性与合理性

业务招待费是一项比较敏感的支出,被称为“各国公司税法中滥用扣除最严重的领域”。作为企业,想让自己的业务招待费被税务机关认可并顺利地在税前扣除,首先必须保证业务招待费支出的真实性,即以充分、有效的资料和证据来证明这部分支出是真实的支出。而所谓的合理,就是说企业列支的业务招待费,必须是与经营活动直接相关并且是正常的和必要的。另外,企业当期列支的业务招待费应与当期的业务成交量相吻合。

(三)建立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良好沟通关系

根据新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那么在列支业务招待费时,是不是满足“实际发生、与取得收入有关、合理”这三个标准,都需要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另外,在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无法取得正规发票的情况。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在企业自己难以把握的时候与税务机关多沟通,在两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这对使税收筹划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有积极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S].2007(12).

[2]徐芳.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金融会计,2008(5).

[3]高允斌.新法规下如何进行纳税筹划[J].企业管理,2007(5).

招待费范文篇8

各位代表:

受指挥部委托,现向大会报告2004年指挥部业务招待费开支情况,请审议!

一、业务招待费控制指标

根据财政部关于业务招待费开支的规定,业务招待费是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费用,按照财政部统一规定标准,经核定,指挥部200*年业务招待费控制总指标为**万元。

二、业务招待费开支情况

根据各单位上报的业务招待费开支数额,经统计,指挥部200*年业务招待费实际总支出为**万元,比核定指标节余**万元,控制在了财政部规定的指标之内。其中:指标有节余的单位**个,与指标持平的单位有**个,超指标的单位有**个。

指挥部2004年业务招待费开支与上年同比增加**万元,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指挥部各单位加大了外闯市场的力度,外部市场工作量和收入较往年有大幅度的增长,已经占到总收入的**%,为了适应稳定和拓展市场的需要,谋求指挥部的生存与长远发展,业务招待费增加是必然的。尽管业务招待费较上年略有增加,但支出总额仍然控制在了财政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使指挥部的业务招待费既不违反财政部的规定又发挥了其应有作用。

三、业务招待费开支原则及措施

(一)坚持公务接待安排以内部宾馆食堂为主的原则。指挥部机关业务招待一律在吐哈大厦集团所属哈密石油宾馆和鄯善吐哈油田公寓按规定标准进行。各基层单位业务招待原则上也应在本单位职工食堂或指挥部招待所进行。外部业务招待其驻地有指挥部办事机构的,应尽量安排在办事处进行,以减少现金向外流失。

(二)财务部门要严格费用管理制度。特别是超支单位,一定要分析查找超支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和办法,健全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更要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业务费支出坚决不予核销;纪检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对巧立名目、弄虚作假、明知故犯者要严肃处理。

招待费范文篇9

为进一步将“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引向深入,打造节约型机关。现将进一步加强业务招待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接待对口制。因工作需要确需业务招待(住宿),凡涉及综合性工作所开支费用由局列支。专项业务由所涉及的单位列支。交叉的业务,所涉及到的主要单位列支。

二、申报程序制。所有业务招待工作必须实行申报制,申报程序如下:由局负责招待的,接待股(室)须事先填写接待申报单报本股室分管领导同意,主管领导审批后,由局办公室登记,统一安排就餐(住宿),局计财股凭招待股室确认的就餐(住宿)通知单,按程序审批后报销招待费用,一月一结。有关股室,不直接安排接待,否则,费用自行负担。如因主管领导不在,由各股室向主管领导汇报,主管领导直接安排办公室安排业务招待。特殊情况,各分管负责人可临时安排,事后补报。

三、陪餐定员制。业务招待要严格执行廉政制度和上级有关规定及标准,本着节简的原则,坚持对口接待,并实行实名登记,严格控制陪餐人数,一般控制在2-3人,确因工作需要最多不超过4人,杜绝一客多陪现象。就餐人员原则上由分管负责人和股(室)负责人参加,其他无关人员一律不得作陪。

四、标准定额制。

1、国家及省内外副部级以上领导同志公务接待按有关规定执行;接待厅局级领导及随行工作人员在涡阳城区工作餐不超过50元/人、天。宴请一般只限迎或送时安排一次,涡阳城区,宴请标准每人每餐50元(含陪餐人员);接待厅局级以下人员,在涡阳城区工作餐不超过40元/人、天。宴请一般只限迎或送时安排一次。涡阳城区,宴请标准每人每餐40元(含陪餐人员)。

2、县内各单位之间工作交往,原则上不安排招待、宴请。如确因工作需要,一律安排工作餐,工作餐标准为每人每餐不超过20元。

3、交通系统各单位召开会议原则上不备餐,特殊情况确需就餐,按每人每餐15元备餐。

五、饭店定点制。所有业务招待必须安排在县纪委批准的交通局机关定点饭店,即天静宾馆、华星大酒店、得月楼和新雅饭店,除上述四家饭店内,所安排的招待一律不予核报。

六、饮酒严控制。在业务招待中,要认真执行“安徽省交通厅十条禁令”,严格执行公务人员中午不得饮酒的规定,如有违反,严肃处理。

招待费范文篇10

(一)要求单位预算编制必须具有前瞻性

单位预算的编制必须根据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新一年目标任务、财政部门的要求以及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来编制。

(二)固定资产的购置必须考虑向社会公开的情况

2013年事业单位新制度和2014年行政新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标准提高到1000元和1500元。如:广州外国语学校2015年预算购置两棵树12万元,广州市教育局2015年预算安排购置两只录音笔6000元,经媒体曝光后引起了全国关注,被迫调整预算。

(三)单位预算安排必须做到精细、科学

1、一些项目的预算安排是固定的。如工资福利费支出、工会经费支出、五险一金支出等。

2、一些项目的预算增长是在一定比例的。如日常办公费用。

3、一些项目的预算安排必须是降低的。如“三公经费”。

二、新制度下单位会计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一)单位领导人的签字不规范

1、问题:一张报销单应该有几个人签字,在什么地方签字,领导的签字包括哪些信息,各单位做法不一。

2、如何解决几个人签字问题——制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在制度中必须明确。经手人—部门主管—部门领导—财务领导—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

3、目前,领导在单据上签字的地方1)在单据的正反面签字。2)在内部自制审批单签字。3)在粘贴单上签字。

4、领导的签字应如何签?在费用报销单上至少有一个领导签字信息由三部分组成:1)该项费用的性质,是指由哪些费用列支。2)领导的本人签名,不得使用领导者的印章。3)领导人的签字时间。其他领导人的签字由两部分组成,即签名和签字时间。5、新八项制度下领导人在单据签字的地方:1)在单据正面的下面或者在单据的右上角空白处。如果没有地方可以在单据的背面。2)制作内部费用审批报销单,一切签字在报销单完成。

(二)交通费用单据存在的一些问题

1、打长途车的单据(长途汽车票)报账时未填写乘车日期,且取得的车票的张数连号的,同时多余坐车人数。

2、市内打车非工作时间报销的金额远远高于工作时间报销的金额。甚至多数是22时至凌晨2时的费用。(因为出租车票上清楚记载车号、上车、下车时间)

(三)职工报销市内公交车票不规范

1、单位财务制度未作规定。

2、入账时间不统一。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应在制度中明确。

3、有重复月份和不连续月。入报销一季度有1月份、2个2月份,无三月份。制度是不允许的。

三、单位业务招待费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2015年7月,中央公布了2014年业务招待费的决算,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58.8亿元,比2013年减少11.35亿元,同比下降11.62%,比预算减少12.71亿元。“三公”经费支出占中央部门本级预算千分之三。中央各部门已经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但一些预算单位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单位业务招待费存在的问题

1、在编制预算时未按规定编制。近几年单位业务招待费的预算安排是降低的,而且降低的比例是很大的,但一些预算单位没有按照国家的相关制度进行预算编制,严重违反了《预算法》。

2、事前未按规定进行审批。一些预算单位安排业务招待费时未按严格的制度履行审批手续,往往采取事后补救的办法进行调整,导致业务招待费脱离预算控制。

3、超标准和超人数接待。一些个别单位把法律、法规放在一边,强调人情关系,把地缘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人数少的凑成一桌,人数多的调整成两桌,而忽略的制度,直接导致业务招待费超标。

4、业务招待费报销审批手续不严格。个别预算单位在报销时只提供餐饮发票,不提供审批单,不提供餐饮菜单,也看不到是午餐还是晚餐,严重违反了中央八项制度精神。

(二)治理业务招待费的措施

1、建立业务招待费信息管理系统。各省财政厅应建立业务招待费信息管理系统,凡是用财政资金安排的业务招待费都必须进入各省财政厅业务招待费信息管理系统,按预算单位和部门建立子系统,凡是在两周或一个月报销两次或以上亮起黄灯,进入重点监控,或进行个别谈话。

2、各单位严格预算管理,按中央八项制度规范业务招待费。

3、严格履行报销手续。会计部门在进行业务招待费报销时必须仔细审核各种单据:包括文件依据,事前审批单、餐饮菜单及发票,与餐者名单以及是午餐还是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