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4:51:51

杂交桑范文篇1

论文摘要介绍了贵州杂交桑7种主要病害,如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桑灰霉病、桑炭疽病、桑芽枯病、桑紫纹羽病,和8种主要虫害,如桑象虫、桑尺蠖、桑螟、蓝叶虫、桑蓟马、朱砂叶螨、桑粉虱、桑白蚧的为害特点和防治办法。

为了实现桑园快速丰产、投产,近几年来,贵州在杂交桑的栽培上呈现出快速推广的势头。由于杂交桑栽植密度大,枝叶生长速度快,由此形成了杂交桑园郁闭程度高、湿度大等特点。通过对贵州推广杂交桑主要县(市)的调查,贵州杂交桑的主要病害有7种,主要害虫有8种。

1主要病害与防治

1.1桑褐斑病

1.1.1为害特点。嫩叶易患此病。病斑初期为褐色,水渍状,从芝麻小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直径2~10cm,轮廓明显,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其上环生白色或微红色的粉质块(病菌分生孢子)。同一病斑可发生在叶片的正背两面。病斑遇低温多湿或多雨连绵天气,吸水膨胀,呈烂叶现象甚至腐败穿孔;遇气温干燥,病斑中部裂开,桑叶逐渐失水干枯。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相互连接,叶片快速枯黄脱落。

1.1.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晚秋落叶后彻底清除病叶,深埋或作堆肥;冬季修剪病枝、弱枝并集中烧毁;冬耕翻埋病叶,疏松土壤,以减少病源;低、湿桑园注意开沟排水,降低湿度;避免桑树栽植过密;适时采叶,保持桑园通风透光。②药剂防治:在易发病季节,如发现有15%左右的叶片,每片叶上有2~3个芝麻小斑点时,立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布,10~15d后再喷1次,2种药剂对蚕无毒害,可在蚕期中使用;发病严重的桑园,可在晚秋蚕结束后,喷布0.7%波尔多液1~2次。

1.2桑里白粉病

1.2.1为害特点。主要发生在桑叶背面,先出现白色分散的细小霉斑,逐渐扩大,连接成片,布满全叶背霉斑表面呈粉状。此病通常在枝条中、下部较老的叶上发生,而且常与污叶病并发为害,枝条上部的嫩叶一般不受侵害。

1.2.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施足基肥,及时追肥,注意配施钾肥;久旱不雨时注意抗旱,以增强树势,延迟桑叶硬化,提高抗病力;及时采叶,防止叶片老化,采叶应从下而上,分批采摘,清除株间老叶、落叶,控制病害蔓延。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全面喷洒2%硫酸钾或0.3%~0.5%多菌灵;采叶期喷洒50%托布津1000倍液;冬季喷2~4°Bé石硫合剂,杀灭枝条和地面上的越冬病菌。

1.3桑污叶病

1.3.1为害特点。多发生在较老的桑叶背面,嫩叶极少发生。开始发病时,叶背面发生煤粉状圆形病斑,病斑扩大至10mm左右时,在叶表面也相应呈现同样大小的黄灰色或暗褐色病斑,以后继续发展,布满叶背,叶表变色,随之延及全叶。此病与桑里白粉病并发时,常在叶背形成黑、白相间的混生斑。

1.3.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晚秋落叶前摘除桑树上的残叶,作为饲料或沤肥;秋蚕期先采枝条下部叶片,以防叶片老化发病;夏伐后及时增施肥料,秋季干旱年份注意灌溉,延迟桑叶硬化,减轻发病。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500倍液。

1.4桑灰霉病

1.4.1为害特点。桑树新梢长至3~25cm时开始发病,病斑深褐色,潮湿时呈腐烂状,干燥时易从患处干裂折断。发病从中下部叶的叶尖或叶缘开始,逐渐向叶内主脉扩大,病斑由深褐色变成黄褐色。病叶叶缘多数向叶表卷起,少数向叶背卷曲。湿度大时受害器官表面形成灰白色霉层。

1.4.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对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桑园,及时疏通沟渠,排涝降渍,减少病害发生;适时采叶,降低桑园湿度,保持桑园通风透光。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对树体枝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可灵粉剂1000倍液喷洒1次,防治效果可达到80%~100%。

1.5桑炭疽病

1.5.1为害特点。主要为害枝条中下部叶片和叶脉,受害叶片病斑初为褐色,后逐渐扩大成圆形,周缘暗褐色,中部灰色或淡褐色。阴雨潮湿时,病斑吸水膨胀,桑叶腐败穿孔。遇干燥天气,病斑中部裂开,发生在叶脉上的病斑呈红色或褐色。发生在叶缘和叶尖上的病斑较多,许多病斑相互连接成大病斑,不久叶片枯焦脱落。

1.5.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夏秋季对成林桑园坚持由下向上多次(3~4次)合理采叶收获(每次采叶后枝条梢部留6~8片叶),对控制本病的发生有明显作用;多雨时节低洼多湿桑园开沟排水;秋旱及时灌溉,增施肥料,防止桑叶硬化;冬季落叶前将病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源。②药剂防治:发病季节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发病初期喷施效果更佳。喷药时要特别注意喷湿枝条中下部病叶的叶面和叶背。

1.6桑芽枯病

1.6.1为害特点。本病是桑树枝干性病害。桑树春季发芽前后,患病枝条上出现2种类型的病斑:一是以冬芽为中心,形成油浸状褐色菱形病斑;二是在伤口附近,形成水渍状黄褐色椭圆形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并密生隆起小点,突破表皮后成为砖红色的小颗粒。病斑扩大连接环绕枝条1圈时,由于截断了树液的流通,病部以上枝条及萌发的桑芽急剧凋萎,枝条干枯死亡,枝条的皮层逐渐腐烂,容易剥离,并散发出酒精气味。

1.6.2防治办法。早秋和中秋蚕结束后,枝条上部保留8~10片桑叶,晚秋蚕结束后,枝梢保留5~6片叶;桑园施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增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秋肥不可施用过晚,以免造成秋后徒长;防止树体创伤,秋季采叶要留叶柄,切忌捋采,撕破枝皮;冬季及时整枝修剪,减少越冬病源;春季发现病条及时剪除烧毁,桑园剪伐桑条要及时处理,严禁堆放在桑园附近,以免病菌扩散传播。

1.7桑紫纹羽病

1.7.1为害特点。本病属桑树根部病害。患病桑根表面可见丝缕状紫褐色或暗紫色的菌丝,病根表面色泽呈褐色至黑色,皮层腐烂,皮层部与木质部彼此分离。地上部分症状不明显,一般春季发芽延迟,枝梢生长缓慢,枝叶细小,叶淡黄色。严重时,芽叶凋萎,病株逐渐死亡。

1.7.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低洼桑园及时开沟排水;腐熟有机肥料与石灰氮(750kg/hm2)混合施入,可杀死病原菌及增加土壤肥力;酸性较重的桑园施2250kg/hm2石灰,对土壤有改良和消毒作用;发病严重的桑园,彻底挖出病株,拾净病根并集中烧毁,改种水稻、麦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经4~5年后才能栽培桑树。②药剂防治:病苗用25%多菌灵500倍液浸根30min,以彻底杀死根组织内外的寄生菌丝。

2主要虫害与防治

2.1桑象虫(又名桑姬象鼻虫)

2.1.1为害特点。主要以成虫为害冬芽及萌发后的嫩芽,降低发芽率;桑树夏伐后为害剪口以下的定芽和新梢,严重时将整株桑芽吃光;6月间成虫在嫩梢基部钻孔产卵,使新梢容易被风吹折,影响发条树和树型养成。

2.1.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在冬季彻底修去枯桩、枯枝、死拳,并收集烧毁,也可在桑象虫产卵盛期后,结合桑园管理,修去半枯桩;受害严重的桑园,用齐拳剪伐法伐条,使桑树不形成半枯桩。②药剂防治:桑树夏伐后,用50%杀螟松乳剂或80%异稻瘟净(1∶1)1000倍液喷洒桑拳,残效期为15d。

2.2桑尺蠖(俗称桑搭、造桥虫)

2.2.1为害特点。越冬幼虫早春食害桑芽,常将内部吃空,仅留苞片。开叶后为害叶片,随龄期增长,食叶量逐渐增加。发生严重的年份,造成树势衰弱,桑叶大幅度减产。

2.2.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捕捉幼虫,结合早春桑园管理,随见随捉,以减少虫口密度。②药剂防治:早春桑树冬芽开始现青,尚未脱苞及伐条后,可喷洒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杀虫率可达90%以上,残效期5~7d;晚秋蚕结束后,可喷洒6000~10000倍杀灭菊酯,以压低幼虫的越冬基数,减轻翌年春季、夏秋季各代幼虫的为害。

2.3桑螟(俗名白蚰、油虫、卷叶虫、青虫等)

2.3.1为害特点。为食叶害虫,低龄幼虫在叶的边缘卷叶,食害叶背的叶肉组织,留下上表皮。被害部分的边缘呈锈色、油渍状。随着龄期的增长,被害的2~3叶被丝粘连成苞;受害严重的桑园,虫粪污染桑叶,并带来蚕病。

2.3.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尽量对桑树进行夏伐,消除桑螟虫的过渡桥梁。②药剂防治:第1代治虫在白拳期(6月上、中旬)进行,压低1代基数;2代、3代一般数量较少,结合夏蚕、早秋蚕期间间隙喷药;第4代为防治重点,掌握幼虫在2龄末、未卷叶前进行。药剂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

2.4蓝叶虫

2.4.1为害特点。以成虫为害桑树的春叶和夏叶,喜食成长的新梢嫩叶。常群集叶背,沿叶缘向内咀食成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同时,叶虫排出的大量粪便污染梢芽及叶片,严重影响桑叶的质量。成虫食性杂,除桑树外还食害榆树、梧桐等。

2.4.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捕杀成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清晨露水未干前,震动桑条,集中杀死。②药剂防治:该虫为害盛期正值春蚕期,宜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洒,喷药后7d即可采叶饲蚕。喷药应在晨露未干、成虫不活泼时进行。同时还要注意对桑园周围的榆树、梧桐等树木喷药。进行夏伐的桑树可留少数桑枝不剪伐,诱集叶虫取食,然后喷洒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后再伐条。2.5桑蓟马(又名举尾虫)

2.5.1为害特点。以成虫、若虫吸取桑叶的汁液。被害部位失去叶绿素而呈白色透明小凹点,逐渐变成褐色,被害叶因失水而提早硬化,夏、秋季高温干旱时,虫口密度增高,枝条的中上部叶片全被卷缩成锈褐色,叶质降低,饲蚕导致蚕体虚弱,蚕茧减产。

2.5.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冬季消除杂草,收集枯枝、落叶集中处理,消灭越冬成虫。②药剂防治:第1代虫口密度较低,一般不药防;第2代桑蓟马集中在嫩绿的春伐桑上为害,是全年的第1个为害高峰期;第3生期正值梅雨季节,可不防;第4生期处于全年高温季节,繁殖快,死亡率低,虫口密度大,应及时喷药防治。以后各代根据情况确定。可用药剂为40%乐果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1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2.6朱砂叶螨(俗名火龙、火烧、红砂等)

2.6.1为害特点。其成虫、若虫均在叶背吸食汁液,结成丝网窝,使桑叶水分迅速散失,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叶色变成黄褐色。被害严重的桑园,叶片干枯,产叶量锐减。7~8月干旱时,螨害易暴发。

2.6.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桑园叶螨均在地面杂草上越冬,冬前或早春掌握越冬成螨活动期,及时除草消灭叶螨,减少翌年叶螨基数;冬耕、夏锄要及时,既可减少叶螨早春繁殖速度,还可把叶螨压在土层下,降低虫口基数;合理安排绿肥留种田,绿肥留种地是螨虫的越冬场所,易发生螨害的桑园,不宜安排绿肥种植。②药剂防治:螨害发生后,以药剂防治为主。可用20%的三氯杀螨醇1500倍液(残毒期7d),或73%克螨特乳剂3000倍液(残毒期10d),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残毒期7d)喷雾。

2.7桑粉虱(又名白虱、杨梅粉虱)

2.7.1为害特点。除为害桑树外,还为害梅、茶、李、桃、泡桐等。夏秋季常猖獗为害。成虫群集桑树枝条顶部1~2叶产卵为多,幼虫吸食中部叶汁,被害叶出现许多褐色小斑点,并逐渐枯萎。幼虫分泌蜜汁常诱发黑煤病,使桑树枝梢无健叶,严重影响秋蚕饲养。

2.7.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冬季将桑园的落叶收集烧毁或作堆肥,杀死越冬蛹或幼虫;改善桑园环境条件,及时采叶,使其通风透光和降低湿度;在8月上旬桑粉虱繁殖盛期,摘去梢端1~3叶,以杀死卵和幼虫。②药剂防治:在幼虫或成虫期,用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各1000倍液,喷布梢端防治。

2.8桑白蚧(又名桑白盾蚧、桑介壳虫)

2.8.1为害特点。除寄生桑树外,还寄生茶、梧桐、梅、李、柳、枫等。若虫、成虫群集于桑树的主干、枝条上,以口针刺入皮层吸食树汁,也有部分在叶脉或桑芽的两侧寄生。繁殖能力强,常见白蚧盖满树干,使桑树发育不良,枝梢萎蔫,叶片细小,甚至全株枯死。受桑白蚧为害后往往并发膏药病。

2.8.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加强整株修剪,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合理密植,使桑园通风透光,利于抑制桑白蚧的发生;冬季或早春桑芽萌发前用抹布抹擦密集在主干或枝条上的越冬雌成虫,减轻第一代危害。②药剂防治:蜡质未形成期(盛孵期)用柴油加洗衣粉各10%喷雾,效果可达95%以上,或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0%氧化乐果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喷杀;介壳形成初期(低龄幼虫期)用0.1%有机磷农药(如80%敌敌畏乳油等)的20倍石油乳剂喷雾或涂抹效果较好;介壳形成期(成虫期)可用洗衣粉20%溶液涂抹。③生物防治:利用闪蓝红点唇瓢虫捕食桑白蚧的特点,对瓢虫较多的桑园,少施或免施农药,以保护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桑白蚧的捕食作用。

3桑园病虫害防治需注意的问题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一是把好苗木关。贵州栽植的杂交桑苗木基本上都是从省外调入,应加强对调运苗木的检疫,防止病虫害,特别是危险性病虫害的蔓延。自育桑苗基地应严格选择,凡有桑萎缩病、根结线虫病、桑紫纹羽病的地块不能做育苗基地。二是根据桑树的生长特点以及养蚕安排,充分发挥多种防治方法的综合作用。冬季自桑树落叶到翌年春季发芽前是桑树休眠期,各种病虫潜伏在树干、枯枝落叶、地表或土壤中越冬,通过清洁桑园,清除病虫的越冬场所,为减少病虫对桑树的为害打好基础。春季是大部分病虫活动和为害的时期,以人工捕捉、药剂防治和桑园管理相结合,病树春伐,摘除病芽、病叶,整理沟渠,及时收获、夏伐。夏秋季是桑树病虫害繁殖最快、为害最严重的时期,为了保证夏、秋蚕安全用叶,应根据养蚕时期的安排,以药剂防治为主,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分批划片喷药。药剂防治害虫要选择残效期短的农药,如乐果、敌敌畏、辛硫磷等。三是加强对桑树的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桑树对病虫抗性,降低农药对桑园生态的影响,减少农药对害虫天敌的杀伤。

4参考文献

[1]黄尔田,田立道,肖练章.实用桑树保护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杂交桑范文篇2

论文摘要介绍了贵州杂交桑7种主要病害,如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桑灰霉病、桑炭疽病、桑芽枯病、桑紫纹羽病,和8种主要虫害,如桑象虫、桑尺蠖、桑螟、蓝叶虫、桑蓟马、朱砂叶螨、桑粉虱、桑白蚧的为害特点和防治办法。

为了实现桑园快速丰产、投产,近几年来,贵州在杂交桑的栽培上呈现出快速推广的势头。由于杂交桑栽植密度大,枝叶生长速度快,由此形成了杂交桑园郁闭程度高、湿度大等特点。通过对贵州推广杂交桑主要县(市)的调查,贵州杂交桑的主要病害有7种,主要害虫有8种。

1主要病害与防治

1.1桑褐斑病

1.1.1为害特点。嫩叶易患此病。病斑初期为褐色,水渍状,从芝麻小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直径2~10cm,轮廓明显,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其上环生白色或微红色的粉质块(病菌分生孢子)。同一病斑可发生在叶片的正背两面。病斑遇低温多湿或多雨连绵天气,吸水膨胀,呈烂叶现象甚至腐败穿孔;遇气温干燥,病斑中部裂开,桑叶逐渐失水干枯。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相互连接,叶片快速枯黄脱落。

1.1.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晚秋落叶后彻底清除病叶,深埋或作堆肥;冬季修剪病枝、弱枝并集中烧毁;冬耕翻埋病叶,疏松土壤,以减少病源;低、湿桑园注意开沟排水,降低湿度;避免桑树栽植过密;适时采叶,保持桑园通风透光。②药剂防治:在易发病季节,如发现有15%左右的叶片,每片叶上有2~3个芝麻小斑点时,立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布,10~15d后再喷1次,2种药剂对蚕无毒害,可在蚕期中使用;发病严重的桑园,可在晚秋蚕结束后,喷布0.7%波尔多液1~2次。

1.2桑里白粉病

1.2.1为害特点。主要发生在桑叶背面,先出现白色分散的细小霉斑,逐渐扩大,连接成片,布满全叶背霉斑表面呈粉状。此病通常在枝条中、下部较老的叶上发生,而且常与污叶病并发为害,枝条上部的嫩叶一般不受侵害。

1.2.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施足基肥,及时追肥,注意配施钾肥;久旱不雨时注意抗旱,以增强树势,延迟桑叶硬化,提高抗病力;及时采叶,防止叶片老化,采叶应从下而上,分批采摘,清除株间老叶、落叶,控制病害蔓延。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全面喷洒2%硫酸钾或0.3%~0.5%多菌灵;采叶期喷洒50%托布津1000倍液;冬季喷2~4°Bé石硫合剂,杀灭枝条和地面上的越冬病菌。

1.3桑污叶病

1.3.1为害特点。多发生在较老的桑叶背面,嫩叶极少发生。开始发病时,叶背面发生煤粉状圆形病斑,病斑扩大至10mm左右时,在叶表面也相应呈现同样大小的黄灰色或暗褐色病斑,以后继续发展,布满叶背,叶表变色,随之延及全叶。此病与桑里白粉病并发时,常在叶背形成黑、白相间的混生斑。

1.3.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晚秋落叶前摘除桑树上的残叶,作为饲料或沤肥;秋蚕期先采枝条下部叶片,以防叶片老化发病;夏伐后及时增施肥料,秋季干旱年份注意灌溉,延迟桑叶硬化,减轻发病。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500倍液。

1.4桑灰霉病

1.4.1为害特点。桑树新梢长至3~25cm时开始发病,病斑深褐色,潮湿时呈腐烂状,干燥时易从患处干裂折断。发病从中下部叶的叶尖或叶缘开始,逐渐向叶内主脉扩大,病斑由深褐色变成黄褐色。病叶叶缘多数向叶表卷起,少数向叶背卷曲。湿度大时受害器官表面形成灰白色霉层。

1.4.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对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桑园,及时疏通沟渠,排涝降渍,减少病害发生;适时采叶,降低桑园湿度,保持桑园通风透光。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对树体枝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可灵粉剂1000倍液喷洒1次,防治效果可达到80%~100%。

1.5桑炭疽病

1.5.1为害特点。主要为害枝条中下部叶片和叶脉,受害叶片病斑初为褐色,后逐渐扩大成圆形,周缘暗褐色,中部灰色或淡褐色。阴雨潮湿时,病斑吸水膨胀,桑叶腐败穿孔。遇干燥天气,病斑中部裂开,发生在叶脉上的病斑呈红色或褐色。发生在叶缘和叶尖上的病斑较多,许多病斑相互连接成大病斑,不久叶片枯焦脱落。

1.5.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夏秋季对成林桑园坚持由下向上多次(3~4次)合理采叶收获(每次采叶后枝条梢部留6~8片叶),对控制本病的发生有明显作用;多雨时节低洼多湿桑园开沟排水;秋旱及时灌溉,增施肥料,防止桑叶硬化;冬季落叶前将病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源。②药剂防治:发病季节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发病初期喷施效果更佳。喷药时要特别注意喷湿枝条中下部病叶的叶面和叶背。

1.6桑芽枯病

1.6.1为害特点。本病是桑树枝干性病害。桑树春季发芽前后,患病枝条上出现2种类型的病斑:一是以冬芽为中心,形成油浸状褐色菱形病斑;二是在伤口附近,形成水渍状黄褐色椭圆形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并密生隆起小点,突破表皮后成为砖红色的小颗粒。病斑扩大连接环绕枝条1圈时,由于截断了树液的流通,病部以上枝条及萌发的桑芽急剧凋萎,枝条干枯死亡,枝条的皮层逐渐腐烂,容易剥离,并散发出酒精气味。

1.6.2防治办法。早秋和中秋蚕结束后,枝条上部保留8~10片桑叶,晚秋蚕结束后,枝梢保留5~6片叶;桑园施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增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秋肥不可施用过晚,以免造成秋后徒长;防止树体创伤,秋季采叶要留叶柄,切忌捋采,撕破枝皮;冬季及时整枝修剪,减少越冬病源;春季发现病条及时剪除烧毁,桑园剪伐桑条要及时处理,严禁堆放在桑园附近,以免病菌扩散传播。

1.7桑紫纹羽病

1.7.1为害特点。本病属桑树根部病害。患病桑根表面可见丝缕状紫褐色或暗紫色的菌丝,病根表面色泽呈褐色至黑色,皮层腐烂,皮层部与木质部彼此分离。地上部分症状不明显,一般春季发芽延迟,枝梢生长缓慢,枝叶细小,叶淡黄色。严重时,芽叶凋萎,病株逐渐死亡。

1.7.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低洼桑园及时开沟排水;腐熟有机肥料与石灰氮(750kg/hm2)混合施入,可杀死病原菌及增加土壤肥力;酸性较重的桑园施2250kg/hm2石灰,对土壤有改良和消毒作用;发病严重的桑园,彻底挖出病株,拾净病根并集中烧毁,改种水稻、麦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经4~5年后才能栽培桑树。②药剂防治:病苗用25%多菌灵500倍液浸根30min,以彻底杀死根组织内外的寄生菌丝。

2主要虫害与防治

2.1桑象虫(又名桑姬象鼻虫)

2.1.1为害特点。主要以成虫为害冬芽及萌发后的嫩芽,降低发芽率;桑树夏伐后为害剪口以下的定芽和新梢,严重时将整株桑芽吃光;6月间成虫在嫩梢基部钻孔产卵,使新梢容易被风吹折,影响发条树和树型养成。

2.1.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在冬季彻底修去枯桩、枯枝、死拳,并收集烧毁,也可在桑象虫产卵盛期后,结合桑园管理,修去半枯桩;受害严重的桑园,用齐拳剪伐法伐条,使桑树不形成半枯桩。②药剂防治:桑树夏伐后,用50%杀螟松乳剂或80%异稻瘟净(1∶1)1000倍液喷洒桑拳,残效期为15d。

2.2桑尺蠖(俗称桑搭、造桥虫)

2.2.1为害特点。越冬幼虫早春食害桑芽,常将内部吃空,仅留苞片。开叶后为害叶片,随龄期增长,食叶量逐渐增加。发生严重的年份,造成树势衰弱,桑叶大幅度减产。

2.2.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捕捉幼虫,结合早春桑园管理,随见随捉,以减少虫口密度。②药剂防治:早春桑树冬芽开始现青,尚未脱苞及伐条后,可喷洒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杀虫率可达90%以上,残效期5~7d;晚秋蚕结束后,可喷洒6000~10000倍杀灭菊酯,以压低幼虫的越冬基数,减轻翌年春季、夏秋季各代幼虫的为害。

2.3桑螟(俗名白蚰、油虫、卷叶虫、青虫等)

2.3.1为害特点。为食叶害虫,低龄幼虫在叶的边缘卷叶,食害叶背的叶肉组织,留下上表皮。被害部分的边缘呈锈色、油渍状。随着龄期的增长,被害的2~3叶被丝粘连成苞;受害严重的桑园,虫粪污染桑叶,并带来蚕病。

2.3.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尽量对桑树进行夏伐,消除桑螟虫的过渡桥梁。②药剂防治:第1代治虫在白拳期(6月上、中旬)进行,压低1代基数;2代、3代一般数量较少,结合夏蚕、早秋蚕期间间隙喷药;第4代为防治重点,掌握幼虫在2龄末、未卷叶前进行。药剂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

2.4蓝叶虫

2.4.1为害特点。以成虫为害桑树的春叶和夏叶,喜食成长的新梢嫩叶。常群集叶背,沿叶缘向内咀食成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同时,叶虫排出的大量粪便污染梢芽及叶片,严重影响桑叶的质量。成虫食性杂,除桑树外还食害榆树、梧桐等。

2.4.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捕杀成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清晨露水未干前,震动桑条,集中杀死。②药剂防治:该虫为害盛期正值春蚕期,宜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洒,喷药后7d即可采叶饲蚕。喷药应在晨露未干、成虫不活泼时进行。同时还要注意对桑园周围的榆树、梧桐等树木喷药。进行夏伐的桑树可留少数桑枝不剪伐,诱集叶虫取食,然后喷洒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后再伐条。2.5桑蓟马(又名举尾虫)

2.5.1为害特点。以成虫、若虫吸取桑叶的汁液。被害部位失去叶绿素而呈白色透明小凹点,逐渐变成褐色,被害叶因失水而提早硬化,夏、秋季高温干旱时,虫口密度增高,枝条的中上部叶片全被卷缩成锈褐色,叶质降低,饲蚕导致蚕体虚弱,蚕茧减产。

2.5.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冬季消除杂草,收集枯枝、落叶集中处理,消灭越冬成虫。②药剂防治:第1代虫口密度较低,一般不药防;第2代桑蓟马集中在嫩绿的春伐桑上为害,是全年的第1个为害高峰期;第3生期正值梅雨季节,可不防;第4生期处于全年高温季节,繁殖快,死亡率低,虫口密度大,应及时喷药防治。以后各代根据情况确定。可用药剂为40%乐果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1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2.6朱砂叶螨(俗名火龙、火烧、红砂等)

2.6.1为害特点。其成虫、若虫均在叶背吸食汁液,结成丝网窝,使桑叶水分迅速散失,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叶色变成黄褐色。被害严重的桑园,叶片干枯,产叶量锐减。7~8月干旱时,螨害易暴发。

2.6.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桑园叶螨均在地面杂草上越冬,冬前或早春掌握越冬成螨活动期,及时除草消灭叶螨,减少翌年叶螨基数;冬耕、夏锄要及时,既可减少叶螨早春繁殖速度,还可把叶螨压在土层下,降低虫口基数;合理安排绿肥留种田,绿肥留种地是螨虫的越冬场所,易发生螨害的桑园,不宜安排绿肥种植。②药剂防治:螨害发生后,以药剂防治为主。可用20%的三氯杀螨醇1500倍液(残毒期7d),或73%克螨特乳剂3000倍液(残毒期10d),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残毒期7d)喷雾。

2.7桑粉虱(又名白虱、杨梅粉虱)

2.7.1为害特点。除为害桑树外,还为害梅、茶、李、桃、泡桐等。夏秋季常猖獗为害。成虫群集桑树枝条顶部1~2叶产卵为多,幼虫吸食中部叶汁,被害叶出现许多褐色小斑点,并逐渐枯萎。幼虫分泌蜜汁常诱发黑煤病,使桑树枝梢无健叶,严重影响秋蚕饲养。

2.7.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冬季将桑园的落叶收集烧毁或作堆肥,杀死越冬蛹或幼虫;改善桑园环境条件,及时采叶,使其通风透光和降低湿度;在8月上旬桑粉虱繁殖盛期,摘去梢端1~3叶,以杀死卵和幼虫。②药剂防治:在幼虫或成虫期,用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各1000倍液,喷布梢端防治。

2.8桑白蚧(又名桑白盾蚧、桑介壳虫)

2.8.1为害特点。除寄生桑树外,还寄生茶、梧桐、梅、李、柳、枫等。若虫、成虫群集于桑树的主干、枝条上,以口针刺入皮层吸食树汁,也有部分在叶脉或桑芽的两侧寄生。繁殖能力强,常见白蚧盖满树干,使桑树发育不良,枝梢萎蔫,叶片细小,甚至全株枯死。受桑白蚧为害后往往并发膏药病。

2.8.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加强整株修剪,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合理密植,使桑园通风透光,利于抑制桑白蚧的发生;冬季或早春桑芽萌发前用抹布抹擦密集在主干或枝条上的越冬雌成虫,减轻第一代危害。②药剂防治:蜡质未形成期(盛孵期)用柴油加洗衣粉各10%喷雾,效果可达95%以上,或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0%氧化乐果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喷杀;介壳形成初期(低龄幼虫期)用0.1%有机磷农药(如80%敌敌畏乳油等)的20倍石油乳剂喷雾或涂抹效果较好;介壳形成期(成虫期)可用洗衣粉20%溶液涂抹。③生物防治:利用闪蓝红点唇瓢虫捕食桑白蚧的特点,对瓢虫较多的桑园,少施或免施农药,以保护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桑白蚧的捕食作用。

3桑园病虫害防治需注意的问题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一是把好苗木关。贵州栽植的杂交桑苗木基本上都是从省外调入,应加强对调运苗木的检疫,防止病虫害,特别是危险性病虫害的蔓延。自育桑苗基地应严格选择,凡有桑萎缩病、根结线虫病、桑紫纹羽病的地块不能做育苗基地。二是根据桑树的生长特点以及养蚕安排,充分发挥多种防治方法的综合作用。冬季自桑树落叶到翌年春季发芽前是桑树休眠期,各种病虫潜伏在树干、枯枝落叶、地表或土壤中越冬,通过清洁桑园,清除病虫的越冬场所,为减少病虫对桑树的为害打好基础。春季是大部分病虫活动和为害的时期,以人工捕捉、药剂防治和桑园管理相结合,病树春伐,摘除病芽、病叶,整理沟渠,及时收获、夏伐。夏秋季是桑树病虫害繁殖最快、为害最严重的时期,为了保证夏、秋蚕安全用叶,应根据养蚕时期的安排,以药剂防治为主,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分批划片喷药。药剂防治害虫要选择残效期短的农药,如乐果、敌敌畏、辛硫磷等。三是加强对桑树的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桑树对病虫抗性,降低农药对桑园生态的影响,减少农药对害虫天敌的杀伤。

4参考文献

[1]黄尔田,田立道,肖练章.实用桑树保护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杂交桑范文篇3

论文摘要介绍了贵州杂交桑7种主要病害,如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桑灰霉病、桑炭疽病、桑芽枯病、桑紫纹羽病,和8种主要虫害,如桑象虫、桑尺蠖、桑螟、蓝叶虫、桑蓟马、朱砂叶螨、桑粉虱、桑白蚧的为害特点和防治办法。

为了实现桑园快速丰产、投产,近几年来,贵州在杂交桑的栽培上呈现出快速推广的势头。由于杂交桑栽植密度大,枝叶生长速度快,由此形成了杂交桑园郁闭程度高、湿度大等特点。通过对贵州推广杂交桑主要县(市)的调查,贵州杂交桑的主要病害有7种,主要害虫有8种。

1主要病害与防治

1.1桑褐斑病

1.1.1为害特点。嫩叶易患此病。病斑初期为褐色,水渍状,从芝麻小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直径2~10cm,轮廓明显,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其上环生白色或微红色的粉质块(病菌分生孢子)。同一病斑可发生在叶片的正背两面。病斑遇低温多湿或多雨连绵天气,吸水膨胀,呈烂叶现象甚至腐败穿孔;遇气温干燥,病斑中部裂开,桑叶逐渐失水干枯。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相互连接,叶片快速枯黄脱落。

1.1.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晚秋落叶后彻底清除病叶,深埋或作堆肥;冬季修剪病枝、弱枝并集中烧毁;冬耕翻埋病叶,疏松土壤,以减少病源;低、湿桑园注意开沟排水,降低湿度;避免桑树栽植过密;适时采叶,保持桑园通风透光。②药剂防治:在易发病季节,如发现有15%左右的叶片,每片叶上有2~3个芝麻小斑点时,立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布,10~15d后再喷1次,2种药剂对蚕无毒害,可在蚕期中使用;发病严重的桑园,可在晚秋蚕结束后,喷布0.7%波尔多液1~2次。

1.2桑里白粉病

1.2.1为害特点。主要发生在桑叶背面,先出现白色分散的细小霉斑,逐渐扩大,连接成片,布满全叶背霉斑表面呈粉状。此病通常在枝条中、下部较老的叶上发生,而且常与污叶病并发为害,枝条上部的嫩叶一般不受侵害。

1.2.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施足基肥,及时追肥,注意配施钾肥;久旱不雨时注意抗旱,以增强树势,延迟桑叶硬化,提高抗病力;及时采叶,防止叶片老化,采叶应从下而上,分批采摘,清除株间老叶、落叶,控制病害蔓延。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全面喷洒2%硫酸钾或0.3%~0.5%多菌灵;采叶期喷洒50%托布津1000倍液;冬季喷2~4°Bé石硫合剂,杀灭枝条和地面上的越冬病菌。

1.3桑污叶病

1.3.1为害特点。多发生在较老的桑叶背面,嫩叶极少发生。开始发病时,叶背面发生煤粉状圆形病斑,病斑扩大至10mm左右时,在叶表面也相应呈现同样大小的黄灰色或暗褐色病斑,以后继续发展,布满叶背,叶表变色,随之延及全叶。此病与桑里白粉病并发时,常在叶背形成黑、白相间的混生斑。

1.3.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晚秋落叶前摘除桑树上的残叶,作为饲料或沤肥;秋蚕期先采枝条下部叶片,以防叶片老化发病;夏伐后及时增施肥料,秋季干旱年份注意灌溉,延迟桑叶硬化,减轻发病。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500倍液。

1.4桑灰霉病

1.4.1为害特点。桑树新梢长至3~25cm时开始发病,病斑深褐色,潮湿时呈腐烂状,干燥时易从患处干裂折断。发病从中下部叶的叶尖或叶缘开始,逐渐向叶内主脉扩大,病斑由深褐色变成黄褐色。病叶叶缘多数向叶表卷起,少数向叶背卷曲。湿度大时受害器官表面形成灰白色霉层。

1.4.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对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桑园,及时疏通沟渠,排涝降渍,减少病害发生;适时采叶,降低桑园湿度,保持桑园通风透光。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对树体枝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可灵粉剂1000倍液喷洒1次,防治效果可达到80%~100%。

1.5桑炭疽病

1.5.1为害特点。主要为害枝条中下部叶片和叶脉,受害叶片病斑初为褐色,后逐渐扩大成圆形,周缘暗褐色,中部灰色或淡褐色。阴雨潮湿时,病斑吸水膨胀,桑叶腐败穿孔。遇干燥天气,病斑中部裂开,发生在叶脉上的病斑呈红色或褐色。发生在叶缘和叶尖上的病斑较多,许多病斑相互连接成大病斑,不久叶片枯焦脱落。

1.5.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夏秋季对成林桑园坚持由下向上多次(3~4次)合理采叶收获(每次采叶后枝条梢部留6~8片叶),对控制本病的发生有明显作用;多雨时节低洼多湿桑园开沟排水;秋旱及时灌溉,增施肥料,防止桑叶硬化;冬季落叶前将病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源。②药剂防治:发病季节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发病初期喷施效果更佳。喷药时要特别注意喷湿枝条中下部病叶的叶面和叶背。

1.6桑芽枯病

1.6.1为害特点。本病是桑树枝干性病害。桑树春季发芽前后,患病枝条上出现2种类型的病斑:一是以冬芽为中心,形成油浸状褐色菱形病斑;二是在伤口附近,形成水渍状黄褐色椭圆形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并密生隆起小点,突破表皮后成为砖红色的小颗粒。病斑扩大连接环绕枝条1圈时,由于截断了树液的流通,病部以上枝条及萌发的桑芽急剧凋萎,枝条干枯死亡,枝条的皮层逐渐腐烂,容易剥离,并散发出酒精气味。

1.6.2防治办法。早秋和中秋蚕结束后,枝条上部保留8~10片桑叶,晚秋蚕结束后,枝梢保留5~6片叶;桑园施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增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秋肥不可施用过晚,以免造成秋后徒长;防止树体创伤,秋季采叶要留叶柄,切忌捋采,撕破枝皮;冬季及时整枝修剪,减少越冬病源;春季发现病条及时剪除烧毁,桑园剪伐桑条要及时处理,严禁堆放在桑园附近,以免病菌扩散传播。

1.7桑紫纹羽病

1.7.1为害特点。本病属桑树根部病害。患病桑根表面可见丝缕状紫褐色或暗紫色的菌丝,病根表面色泽呈褐色至黑色,皮层腐烂,皮层部与木质部彼此分离。地上部分症状不明显,一般春季发芽延迟,枝梢生长缓慢,枝叶细小,叶淡黄色。严重时,芽叶凋萎,病株逐渐死亡。

1.7.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低洼桑园及时开沟排水;腐熟有机肥料与石灰氮(750kg/hm2)混合施入,可杀死病原菌及增加土壤肥力;酸性较重的桑园施2250kg/hm2石灰,对土壤有改良和消毒作用;发病严重的桑园,彻底挖出病株,拾净病根并集中烧毁,改种水稻、麦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经4~5年后才能栽培桑树。②药剂防治:病苗用25%多菌灵500倍液浸根30min,以彻底杀死根组织内外的寄生菌丝。

2主要虫害与防治

2.1桑象虫(又名桑姬象鼻虫)

2.1.1为害特点。主要以成虫为害冬芽及萌发后的嫩芽,降低发芽率;桑树夏伐后为害剪口以下的定芽和新梢,严重时将整株桑芽吃光;6月间成虫在嫩梢基部钻孔产卵,使新梢容易被风吹折,影响发条树和树型养成。

2.1.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在冬季彻底修去枯桩、枯枝、死拳,并收集烧毁,也可在桑象虫产卵盛期后,结合桑园管理,修去半枯桩;受害严重的桑园,用齐拳剪伐法伐条,使桑树不形成半枯桩。②药剂防治:桑树夏伐后,用50%杀螟松乳剂或80%异稻瘟净(1∶1)1000倍液喷洒桑拳,残效期为15d。

2.2桑尺蠖(俗称桑搭、造桥虫)

2.2.1为害特点。越冬幼虫早春食害桑芽,常将内部吃空,仅留苞片。开叶后为害叶片,随龄期增长,食叶量逐渐增加。发生严重的年份,造成树势衰弱,桑叶大幅度减产。

2.2.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捕捉幼虫,结合早春桑园管理,随见随捉,以减少虫口密度。②药剂防治:早春桑树冬芽开始现青,尚未脱苞及伐条后,可喷洒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杀虫率可达90%以上,残效期5~7d;晚秋蚕结束后,可喷洒6000~10000倍杀灭菊酯,以压低幼虫的越冬基数,减轻翌年春季、夏秋季各代幼虫的为害。

2.3桑螟(俗名白蚰、油虫、卷叶虫、青虫等)

2.3.1为害特点。为食叶害虫,低龄幼虫在叶的边缘卷叶,食害叶背的叶肉组织,留下上表皮。被害部分的边缘呈锈色、油渍状。随着龄期的增长,被害的2~3叶被丝粘连成苞;受害严重的桑园,虫粪污染桑叶,并带来蚕病。

2.3.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尽量对桑树进行夏伐,消除桑螟虫的过渡桥梁。②药剂防治:第1代治虫在白拳期(6月上、中旬)进行,压低1代基数;2代、3代一般数量较少,结合夏蚕、早秋蚕期间间隙喷药;第4代为防治重点,掌握幼虫在2龄末、未卷叶前进行。药剂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

2.4蓝叶虫

2.4.1为害特点。以成虫为害桑树的春叶和夏叶,喜食成长的新梢嫩叶。常群集叶背,沿叶缘向内咀食成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同时,叶虫排出的大量粪便污染梢芽及叶片,严重影响桑叶的质量。成虫食性杂,除桑树外还食害榆树、梧桐等。

2.4.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捕杀成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清晨露水未干前,震动桑条,集中杀死。②药剂防治:该虫为害盛期正值春蚕期,宜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洒,喷药后7d即可采叶饲蚕。喷药应在晨露未干、成虫不活泼时进行。同时还要注意对桑园周围的榆树、梧桐等树木喷药。进行夏伐的桑树可留少数桑枝不剪伐,诱集叶虫取食,然后喷洒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后再伐条。2.5桑蓟马(又名举尾虫)

2.5.1为害特点。以成虫、若虫吸取桑叶的汁液。被害部位失去叶绿素而呈白色透明小凹点,逐渐变成褐色,被害叶因失水而提早硬化,夏、秋季高温干旱时,虫口密度增高,枝条的中上部叶片全被卷缩成锈褐色,叶质降低,饲蚕导致蚕体虚弱,蚕茧减产。

2.5.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冬季消除杂草,收集枯枝、落叶集中处理,消灭越冬成虫。②药剂防治:第1代虫口密度较低,一般不药防;第2代桑蓟马集中在嫩绿的春伐桑上为害,是全年的第1个为害高峰期;第3生期正值梅雨季节,可不防;第4生期处于全年高温季节,繁殖快,死亡率低,虫口密度大,应及时喷药防治。以后各代根据情况确定。可用药剂为40%乐果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1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2.6朱砂叶螨(俗名火龙、火烧、红砂等)

2.6.1为害特点。其成虫、若虫均在叶背吸食汁液,结成丝网窝,使桑叶水分迅速散失,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叶色变成黄褐色。被害严重的桑园,叶片干枯,产叶量锐减。7~8月干旱时,螨害易暴发。

2.6.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桑园叶螨均在地面杂草上越冬,冬前或早春掌握越冬成螨活动期,及时除草消灭叶螨,减少翌年叶螨基数;冬耕、夏锄要及时,既可减少叶螨早春繁殖速度,还可把叶螨压在土层下,降低虫口基数;合理安排绿肥留种田,绿肥留种地是螨虫的越冬场所,易发生螨害的桑园,不宜安排绿肥种植。②药剂防治:螨害发生后,以药剂防治为主。可用20%的三氯杀螨醇1500倍液(残毒期7d),或73%克螨特乳剂3000倍液(残毒期10d),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残毒期7d)喷雾。

2.7桑粉虱(又名白虱、杨梅粉虱)

2.7.1为害特点。除为害桑树外,还为害梅、茶、李、桃、泡桐等。夏秋季常猖獗为害。成虫群集桑树枝条顶部1~2叶产卵为多,幼虫吸食中部叶汁,被害叶出现许多褐色小斑点,并逐渐枯萎。幼虫分泌蜜汁常诱发黑煤病,使桑树枝梢无健叶,严重影响秋蚕饲养。

2.7.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冬季将桑园的落叶收集烧毁或作堆肥,杀死越冬蛹或幼虫;改善桑园环境条件,及时采叶,使其通风透光和降低湿度;在8月上旬桑粉虱繁殖盛期,摘去梢端1~3叶,以杀死卵和幼虫。②药剂防治:在幼虫或成虫期,用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各1000倍液,喷布梢端防治。

2.8桑白蚧(又名桑白盾蚧、桑介壳虫)

2.8.1为害特点。除寄生桑树外,还寄生茶、梧桐、梅、李、柳、枫等。若虫、成虫群集于桑树的主干、枝条上,以口针刺入皮层吸食树汁,也有部分在叶脉或桑芽的两侧寄生。繁殖能力强,常见白蚧盖满树干,使桑树发育不良,枝梢萎蔫,叶片细小,甚至全株枯死。受桑白蚧为害后往往并发膏药病。

2.8.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加强整株修剪,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合理密植,使桑园通风透光,利于抑制桑白蚧的发生;冬季或早春桑芽萌发前用抹布抹擦密集在主干或枝条上的越冬雌成虫,减轻第一代危害。②药剂防治:蜡质未形成期(盛孵期)用柴油加洗衣粉各10%喷雾,效果可达95%以上,或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0%氧化乐果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喷杀;介壳形成初期(低龄幼虫期)用0.1%有机磷农药(如80%敌敌畏乳油等)的20倍石油乳剂喷雾或涂抹效果较好;介壳形成期(成虫期)可用洗衣粉20%溶液涂抹。③生物防治:利用闪蓝红点唇瓢虫捕食桑白蚧的特点,对瓢虫较多的桑园,少施或免施农药,以保护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桑白蚧的捕食作用。

3桑园病虫害防治需注意的问题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一是把好苗木关。贵州栽植的杂交桑苗木基本上都是从省外调入,应加强对调运苗木的检疫,防止病虫害,特别是危险性病虫害的蔓延。自育桑苗基地应严格选择,凡有桑萎缩病、根结线虫病、桑紫纹羽病的地块不能做育苗基地。二是根据桑树的生长特点以及养蚕安排,充分发挥多种防治方法的综合作用。冬季自桑树落叶到翌年春季发芽前是桑树休眠期,各种病虫潜伏在树干、枯枝落叶、地表或土壤中越冬,通过清洁桑园,清除病虫的越冬场所,为减少病虫对桑树的为害打好基础。春季是大部分病虫活动和为害的时期,以人工捕捉、药剂防治和桑园管理相结合,病树春伐,摘除病芽、病叶,整理沟渠,及时收获、夏伐。夏秋季是桑树病虫害繁殖最快、为害最严重的时期,为了保证夏、秋蚕安全用叶,应根据养蚕时期的安排,以药剂防治为主,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分批划片喷药。药剂防治害虫要选择残效期短的农药,如乐果、敌敌畏、辛硫磷等。三是加强对桑树的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桑树对病虫抗性,降低农药对桑园生态的影响,减少农药对害虫天敌的杀伤。

4参考文献

[1]黄尔田,田立道,肖练章.实用桑树保护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杂交桑范文篇4

论文摘要介绍了贵州杂交桑7种主要病害,如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桑灰霉病、桑炭疽病、桑芽枯病、桑紫纹羽病,和8种主要虫害,如桑象虫、桑尺蠖、桑螟、蓝叶虫、桑蓟马、朱砂叶螨、桑粉虱、桑白蚧的为害特点和防治办法。

为了实现桑园快速丰产、投产,近几年来,贵州在杂交桑的栽培上呈现出快速推广的势头。由于杂交桑栽植密度大,枝叶生长速度快,由此形成了杂交桑园郁闭程度高、湿度大等特点。通过对贵州推广杂交桑主要县(市)的调查,贵州杂交桑的主要病害有7种,主要害虫有8种。

1主要病害与防治

1.1桑褐斑病

1.1.1为害特点。嫩叶易患此病。病斑初期为褐色,水渍状,从芝麻小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直径2~10cm,轮廓明显,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其上环生白色或微红色的粉质块(病菌分生孢子)。同一病斑可发生在叶片的正背两面。病斑遇低温多湿或多雨连绵天气,吸水膨胀,呈烂叶现象甚至腐败穿孔;遇气温干燥,病斑中部裂开,桑叶逐渐失水干枯。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相互连接,叶片快速枯黄脱落。

1.1.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晚秋落叶后彻底清除病叶,深埋或作堆肥;冬季修剪病枝、弱枝并集中烧毁;冬耕翻埋病叶,疏松土壤,以减少病源;低、湿桑园注意开沟排水,降低湿度;避免桑树栽植过密;适时采叶,保持桑园通风透光。②药剂防治:在易发病季节,如发现有15%左右的叶片,每片叶上有2~3个芝麻小斑点时,立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布,10~15d后再喷1次,2种药剂对蚕无毒害,可在蚕期中使用;发病严重的桑园,可在晚秋蚕结束后,喷布0.7%波尔多液1~2次。

1.2桑里白粉病

1.2.1为害特点。主要发生在桑叶背面,先出现白色分散的细小霉斑,逐渐扩大,连接成片,布满全叶背霉斑表面呈粉状。此病通常在枝条中、下部较老的叶上发生,而且常与污叶病并发为害,枝条上部的嫩叶一般不受侵害。

1.2.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施足基肥,及时追肥,注意配施钾肥;久旱不雨时注意抗旱,以增强树势,延迟桑叶硬化,提高抗病力;及时采叶,防止叶片老化,采叶应从下而上,分批采摘,清除株间老叶、落叶,控制病害蔓延。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全面喷洒2%硫酸钾或0.3%~0.5%多菌灵;采叶期喷洒50%托布津1000倍液;冬季喷2~4°Bé石硫合剂,杀灭枝条和地面上的越冬病菌。

1.3桑污叶病

1.3.1为害特点。多发生在较老的桑叶背面,嫩叶极少发生。开始发病时,叶背面发生煤粉状圆形病斑,病斑扩大至10mm左右时,在叶表面也相应呈现同样大小的黄灰色或暗褐色病斑,以后继续发展,布满叶背,叶表变色,随之延及全叶。此病与桑里白粉病并发时,常在叶背形成黑、白相间的混生斑。

1.3.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晚秋落叶前摘除桑树上的残叶,作为饲料或沤肥;秋蚕期先采枝条下部叶片,以防叶片老化发病;夏伐后及时增施肥料,秋季干旱年份注意灌溉,延迟桑叶硬化,减轻发病。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500倍液。

1.4桑灰霉病

1.4.1为害特点。桑树新梢长至3~25cm时开始发病,病斑深褐色,潮湿时呈腐烂状,干燥时易从患处干裂折断。发病从中下部叶的叶尖或叶缘开始,逐渐向叶内主脉扩大,病斑由深褐色变成黄褐色。病叶叶缘多数向叶表卷起,少数向叶背卷曲。湿度大时受害器官表面形成灰白色霉层。

1.4.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对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桑园,及时疏通沟渠,排涝降渍,减少病害发生;适时采叶,降低桑园湿度,保持桑园通风透光。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对树体枝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可灵粉剂1000倍液喷洒1次,防治效果可达到80%~100%。

1.5桑炭疽病

1.5.1为害特点。主要为害枝条中下部叶片和叶脉,受害叶片病斑初为褐色,后逐渐扩大成圆形,周缘暗褐色,中部灰色或淡褐色。阴雨潮湿时,病斑吸水膨胀,桑叶腐败穿孔。遇干燥天气,病斑中部裂开,发生在叶脉上的病斑呈红色或褐色。发生在叶缘和叶尖上的病斑较多,许多病斑相互连接成大病斑,不久叶片枯焦脱落。

1.5.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夏秋季对成林桑园坚持由下向上多次(3~4次)合理采叶收获(每次采叶后枝条梢部留6~8片叶),对控制本病的发生有明显作用;多雨时节低洼多湿桑园开沟排水;秋旱及时灌溉,增施肥料,防止桑叶硬化;冬季落叶前将病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源。②药剂防治:发病季节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发病初期喷施效果更佳。喷药时要特别注意喷湿枝条中下部病叶的叶面和叶背。

1.6桑芽枯病

1.6.1为害特点。本病是桑树枝干性病害。桑树春季发芽前后,患病枝条上出现2种类型的病斑:一是以冬芽为中心,形成油浸状褐色菱形病斑;二是在伤口附近,形成水渍状黄褐色椭圆形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并密生隆起小点,突破表皮后成为砖红色的小颗粒。病斑扩大连接环绕枝条1圈时,由于截断了树液的流通,病部以上枝条及萌发的桑芽急剧凋萎,枝条干枯死亡,枝条的皮层逐渐腐烂,容易剥离,并散发出酒精气味。

1.6.2防治办法。早秋和中秋蚕结束后,枝条上部保留8~10片桑叶,晚秋蚕结束后,枝梢保留5~6片叶;桑园施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增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秋肥不可施用过晚,以免造成秋后徒长;防止树体创伤,秋季采叶要留叶柄,切忌捋采,撕破枝皮;冬季及时整枝修剪,减少越冬病源;春季发现病条及时剪除烧毁,桑园剪伐桑条要及时处理,严禁堆放在桑园附近,以免病菌扩散传播。

1.7桑紫纹羽病

1.7.1为害特点。本病属桑树根部病害。患病桑根表面可见丝缕状紫褐色或暗紫色的菌丝,病根表面色泽呈褐色至黑色,皮层腐烂,皮层部与木质部彼此分离。地上部分症状不明显,一般春季发芽延迟,枝梢生长缓慢,枝叶细小,叶淡黄色。严重时,芽叶凋萎,病株逐渐死亡。

1.7.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低洼桑园及时开沟排水;腐熟有机肥料与石灰氮(750kg/hm2)混合施入,可杀死病原菌及增加土壤肥力;酸性较重的桑园施2250kg/hm2石灰,对土壤有改良和消毒作用;发病严重的桑园,彻底挖出病株,拾净病根并集中烧毁,改种水稻、麦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经4~5年后才能栽培桑树。②药剂防治:病苗用25%多菌灵500倍液浸根30min,以彻底杀死根组织内外的寄生菌丝。

2主要虫害与防治

2.1桑象虫(又名桑姬象鼻虫)

2.1.1为害特点。主要以成虫为害冬芽及萌发后的嫩芽,降低发芽率;桑树夏伐后为害剪口以下的定芽和新梢,严重时将整株桑芽吃光;6月间成虫在嫩梢基部钻孔产卵,使新梢容易被风吹折,影响发条树和树型养成。

2.1.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在冬季彻底修去枯桩、枯枝、死拳,并收集烧毁,也可在桑象虫产卵盛期后,结合桑园管理,修去半枯桩;受害严重的桑园,用齐拳剪伐法伐条,使桑树不形成半枯桩。②药剂防治:桑树夏伐后,用50%杀螟松乳剂或80%异稻瘟净(1∶1)1000倍液喷洒桑拳,残效期为15d。

2.2桑尺蠖(俗称桑搭、造桥虫)

2.2.1为害特点。越冬幼虫早春食害桑芽,常将内部吃空,仅留苞片。开叶后为害叶片,随龄期增长,食叶量逐渐增加。发生严重的年份,造成树势衰弱,桑叶大幅度减产。

2.2.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捕捉幼虫,结合早春桑园管理,随见随捉,以减少虫口密度。②药剂防治:早春桑树冬芽开始现青,尚未脱苞及伐条后,可喷洒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杀虫率可达90%以上,残效期5~7d;晚秋蚕结束后,可喷洒6000~10000倍杀灭菊酯,以压低幼虫的越冬基数,减轻翌年春季、夏秋季各代幼虫的为害。

2.3桑螟(俗名白蚰、油虫、卷叶虫、青虫等)

2.3.1为害特点。为食叶害虫,低龄幼虫在叶的边缘卷叶,食害叶背的叶肉组织,留下上表皮。被害部分的边缘呈锈色、油渍状。随着龄期的增长,被害的2~3叶被丝粘连成苞;受害严重的桑园,虫粪污染桑叶,并带来蚕病。

2.3.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尽量对桑树进行夏伐,消除桑螟虫的过渡桥梁。②药剂防治:第1代治虫在白拳期(6月上、中旬)进行,压低1代基数;2代、3代一般数量较少,结合夏蚕、早秋蚕期间间隙喷药;第4代为防治重点,掌握幼虫在2龄末、未卷叶前进行。药剂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

2.4蓝叶虫

2.4.1为害特点。以成虫为害桑树的春叶和夏叶,喜食成长的新梢嫩叶。常群集叶背,沿叶缘向内咀食成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同时,叶虫排出的大量粪便污染梢芽及叶片,严重影响桑叶的质量。成虫食性杂,除桑树外还食害榆树、梧桐等。

2.4.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捕杀成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清晨露水未干前,震动桑条,集中杀死。②药剂防治:该虫为害盛期正值春蚕期,宜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洒,喷药后7d即可采叶饲蚕。喷药应在晨露未干、成虫不活泼时进行。同时还要注意对桑园周围的榆树、梧桐等树木喷药。进行夏伐的桑树可留少数桑枝不剪伐,诱集叶虫取食,然后喷洒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后再伐条。

2.5桑蓟马(又名举尾虫)

2.5.1为害特点。以成虫、若虫吸取桑叶的汁液。被害部位失去叶绿素而呈白色透明小凹点,逐渐变成褐色,被害叶因失水而提早硬化,夏、秋季高温干旱时,虫口密度增高,枝条的中上部叶片全被卷缩成锈褐色,叶质降低,饲蚕导致蚕体虚弱,蚕茧减产。

2.5.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冬季消除杂草,收集枯枝、落叶集中处理,消灭越冬成虫。②药剂防治:第1代虫口密度较低,一般不药防;第2代桑蓟马集中在嫩绿的春伐桑上为害,是全年的第1个为害高峰期;第3生期正值梅雨季节,可不防;第4生期处于全年高温季节,繁殖快,死亡率低,虫口密度大,应及时喷药防治。以后各代根据情况确定。可用药剂为40%乐果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1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2.6朱砂叶螨(俗名火龙、火烧、红砂等)

2.6.1为害特点。其成虫、若虫均在叶背吸食汁液,结成丝网窝,使桑叶水分迅速散失,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叶色变成黄褐色。被害严重的桑园,叶片干枯,产叶量锐减。7~8月干旱时,螨害易暴发。

2.6.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桑园叶螨均在地面杂草上越冬,冬前或早春掌握越冬成螨活动期,及时除草消灭叶螨,减少翌年叶螨基数;冬耕、夏锄要及时,既可减少叶螨早春繁殖速度,还可把叶螨压在土层下,降低虫口基数;合理安排绿肥留种田,绿肥留种地是螨虫的越冬场所,易发生螨害的桑园,不宜安排绿肥种植。②药剂防治:螨害发生后,以药剂防治为主。可用20%的三氯杀螨醇1500倍液(残毒期7d),或73%克螨特乳剂3000倍液(残毒期10d),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残毒期7d)喷雾。

2.7桑粉虱(又名白虱、杨梅粉虱)

2.7.1为害特点。除为害桑树外,还为害梅、茶、李、桃、泡桐等。夏秋季常猖獗为害。成虫群集桑树枝条顶部1~2叶产卵为多,幼虫吸食中部叶汁,被害叶出现许多褐色小斑点,并逐渐枯萎。幼虫分泌蜜汁常诱发黑煤病,使桑树枝梢无健叶,严重影响秋蚕饲养。

2.7.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冬季将桑园的落叶收集烧毁或作堆肥,杀死越冬蛹或幼虫;改善桑园环境条件,及时采叶,使其通风透光和降低湿度;在8月上旬桑粉虱繁殖盛期,摘去梢端1~3叶,以杀死卵和幼虫。②药剂防治:在幼虫或成虫期,用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各1000倍液,喷布梢端防治。

2.8桑白蚧(又名桑白盾蚧、桑介壳虫)

2.8.1为害特点。除寄生桑树外,还寄生茶、梧桐、梅、李、柳、枫等。若虫、成虫群集于桑树的主干、枝条上,以口针刺入皮层吸食树汁,也有部分在叶脉或桑芽的两侧寄生。繁殖能力强,常见白蚧盖满树干,使桑树发育不良,枝梢萎蔫,叶片细小,甚至全株枯死。受桑白蚧为害后往往并发膏药病。

2.8.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加强整株修剪,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合理密植,使桑园通风透光,利于抑制桑白蚧的发生;冬季或早春桑芽萌发前用抹布抹擦密集在主干或枝条上的越冬雌成虫,减轻第一代危害。②药剂防治:蜡质未形成期(盛孵期)用柴油加洗衣粉各10%喷雾,效果可达95%以上,或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0%氧化乐果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喷杀;介壳形成初期(低龄幼虫期)用0.1%有机磷农药(如80%敌敌畏乳油等)的20倍石油乳剂喷雾或涂抹效果较好;介壳形成期(成虫期)可用洗衣粉20%溶液涂抹。③生物防治:利用闪蓝红点唇瓢虫捕食桑白蚧的特点,对瓢虫较多的桑园,少施或免施农药,以保护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桑白蚧的捕食作用。

3桑园病虫害防治需注意的问题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一是把好苗木关。贵州栽植的杂交桑苗木基本上都是从省外调入,应加强对调运苗木的检疫,防止病虫害,特别是危险性病虫害的蔓延。自育桑苗基地应严格选择,凡有桑萎缩病、根结线虫病、桑紫纹羽病的地块不能做育苗基地。二是根据桑树的生长特点以及养蚕安排,充分发挥多种防治方法的综合作用。冬季自桑树落叶到翌年春季发芽前是桑树休眠期,各种病虫潜伏在树干、枯枝落叶、地表或土壤中越冬,通过清洁桑园,清除病虫的越冬场所,为减少病虫对桑树的为害打好基础。春季是大部分病虫活动和为害的时期,以人工捕捉、药剂防治和桑园管理相结合,病树春伐,摘除病芽、病叶,整理沟渠,及时收获、夏伐。夏秋季是桑树病虫害繁殖最快、为害最严重的时期,为了保证夏、秋蚕安全用叶,应根据养蚕时期的安排,以药剂防治为主,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分批划片喷药。药剂防治害虫要选择残效期短的农药,如乐果、敌敌畏、辛硫磷等。三是加强对桑树的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桑树对病虫抗性,降低农药对桑园生态的影响,减少农药对害虫天敌的杀伤。

4参考文献

[1]黄尔田,田立道,肖练章.实用桑树保护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杂交桑范文篇5

论文关键词:蚕种生产;质量监管;行业法规;成品卵检验

安徽省金寨县蚕种生产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1988年正式投入生产,先后建起了6个蚕种场(2家专业场,4个原蚕区场),1座冷库。1991年成立了蚕种总场,当年生产蚕种35万盒,之后的几年蚕种生产还算正常,从1994年开始家蚕微粒子病的危害逐渐加重,加上管理人员由于对微粒子病的危害认识不足,把蚕种生产的行业法规搁置一边,不予严格的贯彻落实,蚕种生产袋蛾检毒把关不严,心存侥幸,对超毒批次蚕种不及时销毁,留于1995年春季发放蚕农饲养,结果造成了1995年春季家蚕微粒子病在全县的5个乡(镇)严重暴发,使蚕农损失250余万元,蚕种场赔偿了250余万元。1995年春季共生产蚕种260209盒,是历史上春季生产制种量最高的一年,同时也是最惨痛的一年,同全国各地一样蚕种生产遭受了家蚕微粒子病的严重危害,生产的26万盒蚕种,经安徽省蚕种质量检验站检验,有2O万盒因家蚕微粒子病毒率超标而烧毁,经济损失600余万元。在信誉、经济和缺种的三重压力下,安徽省金寨县蚕桑生产办公室(以下简称蚕桑办)并不灰心,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走出误区;建立机制,制定措施,层层把关,环环紧扣;为了坚决把行业法规落实到蚕种质量监管细微深处,全员动员,攻坚克难,誓师攻克家蚕微粒子病危害难关,为此制定出在3年内使蚕种合格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1995年当年秋季,生产蚕种2.8万盒,合格率为76.7%;1996年生产蚕种14.8万盒,合格率为77.81%;1997年生产蚕种15.6万盒,合格率为99.1%;通过3年全系统的刻苦努力,基本控制了家蚕微粒子病的危害,实现了3年前制定的目标。尽管如此,大家并没有停留在初步胜利的喜悦里,而是冷静对待,毫不懈怠地继续努力,到2000年蚕种合格率达到100%,2001-2009年平均每年的蚕种合格率均在98%以上。现将安徽省金寨县蚕种总场20多年蚕种生产的工作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1建立蚕种质量保证组织机制

一是以县为单位成立了蚕种质量监督管理领导小组,蚕桑办副主任(蚕种总场场长)为组长,监察室主任、总场质检科科长及各场场长、冷库主任为成员,负责全县蚕种质量监督管理领导工作,深人生产一线监督检查行业法规执行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各蚕种分场场长是本场蚕种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各场又配备了一名质量监督管理员,监督全场在生产过程中技术措施和各项制度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违规作弊问题。二是生产形式及分配方案采取全奖全赔,自负盈亏,后勤管理人员与承包队组直接挂钩,参与一线人员分配。三是“统一生产方案、统一管理模式、统一生产措施、统一量化指标”,从上而下、年年季季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这种自上而下“权、责、利”一体的管理办法,使每个责任者都切身感受到蚕种质量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蚕种质量保障机制。

2把行业法规落实到蚕种质量监管细微深处

2.1制定蚕种生产监管措施

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的《蚕种管理办法》[农业部第68号令(2006—06—2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27—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的《安徽省蚕种管理条例》(2008—06—16)、安徽省地方标准DB31/T056-1998(桑蚕种质量》等行业法规。根据行业法规和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金寨县情况的一些保证蚕种质量的经验,制定出一系列管理办法,即《金寨县桑蚕种繁育技术操作规程》、《金寨县原蚕区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蚕种生产及原蚕区消毒防病卫生制度》、《“五选”标准及管理办法》、《创金寨县“龙头”牌蚕种质量标准及技术措施》、《蚕种按质排序,优种先销,优质优价的销售办法》、《种茧桑园肥培管理及治虫措施》;要求全体技术人员和职工都能够做出学习笔记,记住关键要点。

2.2建立丰产优质种茧育桑园

一是选择立地条件好的土地建立桑园。选择土壤的pH值在6~7之间,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土层厚度在90cm以上,团粒结构好,通气、保水、保肥、光照充足,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可耕地,建立种茧育桑园。二是选择优良桑品种。栽植产量高、叶质优、抗性强的早、中、晚熟桑品种(育2号、育71—1、桐乡青、新一之濑和湖桑32号),比例为10:20:70;栽植密度以每667rn桑园栽600~800株为宜。三是合理施肥与管理。桑园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施肥比例N:P:K为5:3:4,同时增施土壤缺乏的微肥;掌握施足冬肥、重施夏肥、少施春肥,每667m桑园年平均施用人、畜厩肥等有机肥3t以上,增施饼肥、绿肥,叶面喷施P、K肥,春蚕期桑树要全面、及时地摘芯,确保桑叶质量。四是及时防治桑树病虫害。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桑园管理要及时、认真,坚持常年防治;春季注意发芽前白条治虫,夏伐后注意白拳治虫,高温多湿季节和秋季以化学防治为主,l0月下旬,喷药封园。

2.3落实以防微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措施

2.3.1严把净化环境关养蚕前将蚕室、贮桑室附属室、办公室、生活区及周围环境全面进行打扫清洗、消毒,养蚕期中对蚕体、蚕座、地面、墙壁、门窗、用具及室外环境,定期打扫、消毒,把消毒防病贯穿于养蚕生产的全过程。

2.3.2严把病从口入关①严防食下传染,狠抓桑园治虫,净化桑园环境,防止野外昆虫引起的交叉感染。②坚持叶面消毒,切断食下传染源,同时不断改进叶面消毒方法,提高叶面消毒效果。③以叶定种不养过头蚕,不外购桑叶喂种茧育蚕。④实行封闭式生产。场区内外,原蚕户蚕室内外,彻底隔离,做到换鞋后踏“消防袋”进蚕室;除沙后、给桑前洗手操作;蚕沙用袋装好后扎紧送人蚕沙坑,做到蚕沙不落地,蚕室及时打扫干净后消毒再喂蚕。⑤换鞋入贮桑室,且每次桑叶用完后及时对贮桑室进行打扫冲洗消毒。⑥病死蚕、蛹、蛾及时埋掉或焚烧掉。养蚕、制种结束后及时回山消毒。

2.3.3严把混育关①原蚕区调整和区划好种茧育与丝茧育区域,周围设立保护区;种茧育区域做到全年不进行丝茧育,种茧育户在同一蚕期不混养丝茧育。原蚕区附近的丝茧育蚕农的生产用种,配发无毒批次的蚕种,尽量净化原蚕区的环境,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率。②分区收蚁,逐区检验,发现问题,整区淘汰;小蚕共育到4龄分户养蚕,分户收茧分户保茧;在制种前,根据各户的发蛾促进检验结果,再联户合并制种。

2.3.4严把五选关①选卯。按各场所需原种数量多配发10%蛾圈,要求尽量淘汰选除不良蛾圈然后将不良蛾圈如数收烘并送交蚕种总场集中烧毁。②选蚕。小蚕期重点淘汰迟眠蚕和预知检查被发现的带毒区;大蚕期重点淘汰弱小蚕、不良蚕等每龄淘汰的蚕由总场人员在检查工作时统一验收及时烧毁。③选茧。县蚕种质量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派员参加各分场的种茧调查,驻场把关,做到种茧批批(户户)检查过关,重点定汰选茧量,选除的种茧作为丝茧育蚕茧集中后及时送茧站销售。④选蛹在削茧、监蛹和发蛾调节过程中及时严格淘汰不良蛹。⑤选蛾。在捉蛾、投蛾时及时选除不良蛾。

2.3.5严把微毒检验关①消毒检查。养蚕前对场区、原蚕户、蚕室、用具及环境,全面进行取样镜检(家蚕微粒子孢子检查),全面消毒后再次抽样镜检,如发现带毒(家蚕微粒子孢子)样本时及时补消,直到抽样镜检未发现带毒样本,消毒工作才正式结束。②蚁蚕补正检查。主要做好3查,查死卵、查蚁蚕、查卵壳,发现带毒样本及时淘汰、处理对应饲育区。③迟眠蚕及蚕沙检查。各龄迟眠蚕每区取样10头以上送检,在27~30qC,相对湿度85%~90%中保护2~3d后镜检,发现带毒样本,及时淘汰、处理对应饲育区。④不良个体随时送检(如半脱皮蚕、病死蚕、早熟蚕、不结茧蚕、病死蛹、病死蛾),一经发现带毒样本,坚决淘汰并建立档案备查。⑤发蛾促进检查,按批抽样,每批不少于50头,装袋集中后,给予高温高湿的环境保护,提早发蛾镜检,发现带毒样本及时收缴处理,不得参与制种。⑥在养蚕前对各户桑园中的桑叶和害虫取样检查,做到心中有数,重点重防。

2.4落实以提高良卵率、孵化率、杂交率为原则的质量监管措施

2.4.1养好蚕必须保证蚕儿在任何生长发育阶段都达到良桑饱食,个体壮实均匀。要有优良的桑叶。一是各场按照种茧用桑要求,对各原蚕户的桑园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微肥、有机肥,及时补充叶面喷施P、K肥。二是在用叶时按“四选”(选好户、选好地、选好树、选好叶)、“四不”(不采泥叶、不采雨露叶、不采虫口叶、不采日照不足叶)、“四重于”(收蚁当天用叶重于1龄用叶、1龄用叶重于2~3龄用叶、小蚕期用叶重于大蚕期用叶、龄初用叶重于龄末用叶)、“一个好”(各龄用叶的保鲜度要好)的标准选择优质桑叶;在选采桑叶的同时,做到叶位、叶色相结合,力求成熟度一致。尤其是要把握住造卵期用叶标准,做到桑园及时摘芯,选用三眼叶及枝条中部偏下适熟良桑,从而防止因桑叶成熟度不够,造成不良卵增多及卵质不充实,进而影响良卵率、孵化率及一代杂交蚕的生命力。三是蚕儿要充分良桑饱食。①创造蚕儿食欲旺盛的环境,即温湿度适中,室内不闷,蚕座干燥。②蚕头稀放均匀,达到个体壮、整体匀。③给桑充分得当,一日三回,定时定量给桑,少食期桑叶吃完后2h再喂,大蚕盛食期桑叶吃完后及时补桑,催眠期多回薄喂。④桑叶新鲜,即采即喂。

2.4.2按常规选蚕、选茧、盐比选卵蚕期个体淘汰率大于3%,种茧选除率大于3%,由县蚕种总场监管人员到各场分阶段检查后,定量、监督淘汰;秋季蚕种浸酸与冬季蚕种浴消时,将各场蚕种集中到冷库,由县总场监管人员和冷库人员参与操作,亲自把关,加大不良卵率淘汰力度,缩小个体间差异,确保蚕卵整体均匀。

2.4.3按时杀蛾、准时收种保护冷藏浸酸种规定在产卵后10h以内杀蛾,及时收种,置于保种室保护36h进入冷库;越年种规定在产卵后12h内杀蛾,及时收种,置于保种室保护至浴消。

2.4.4搞好蔟中、种茧期与卵期保护上蔟期、种茧保护期、交配期、产卵期和保种期,是导致不良卵发生、影响良卵率和孵化率的主要时期,此时搞好环境保护尤为重要,我们在温度上坚持标准,相对湿度、光线、气流上完全达到规定要求。

2.4.5加强鉴蛹、巡蛾工作一是适时削茧。削茧工作不能太迟,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做好鉴蛹工作。二是增加复鉴次数,1次初鉴、2次复鉴,每匾错误率不得超过2%e。三是及时抢雄蛾,专人巡查,及时拣出羽化的雄蛾,发现纯对立即淘汰,确保蚕种的杂交率在规定标准以上。

2.5把住终端产品成品卵检验关

为确保蚕种质量,彻底把住成品卵检查最后一关,安徽省金寨县蚕桑生产办公室自1999年以来,除对金寨县各场生产出的每一批蚕种都经过三级抽样检验(各场自行检疫,总场把关抽检,省站法定检验)外,已连续10年增加1次成品卵“国检”,即对各分场的每批蚕种随机抽样,将样品送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对良卵率、实用孵化率、杂交率、微粒子病卵率进行检验,每年的蚕种合格率都在98%以上。

以上各项措施的实施,确保了蚕种质量的不断提高。另外,我们在销售蚕种时,采取“优种先销、优质优价”的原则,充分加强和激发了全县各场职工,提高蚕种质量的意识。实践证明,金寨县的蚕种生产者是有能力搞好蚕种工作的,20多年的工作经验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只有把行业法规落实到蚕种生产质量监管细微之处,才能确保蚕种生产安全、质量可靠。

杂交桑范文篇6

月7日县委书记指出:“蚕桑项目建设一是要稳步发展,基地质量要高标准,二是要加大培训力度,搞好技术服务,三是引进一家龙头企业,实现产业链接。”为落实这一精神,县委、政府召开这次以训代会的蚕桑项目工作会议。经过培训学习和经验交流,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和主要目的。去年月11日,我们在这里召开了“全县东桑西移项目建设工作暨蚕桑生产技术培训会”,议题是“为什么”要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今天,我们再次在这里召开全县蚕桑项目工作会,主要是安排部署“怎么样”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和培植蚕桑产业。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过去一年蚕桑项目工作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乡镇和农业、林业、商务等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蚕桑基地规模从小到大,蚕桑养殖生产从无到有,“东桑西移”项目从争取到批复,成效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年秋冬,我们克服采购桑苗难和价格贵的困难,通过农户出一点儿、政府补一点儿的办法,调回优质嫁接桑苗1300余万株,新建蚕桑基地2万余亩,其中千亩以上的乡镇9个,它们是:香口、景阳、六郎、夹河、涧池、观音、马安、河夹、安家,500亩以上的乡镇3个,它们是城关、土门、羊尾,300亩以上的乡镇2个,它们是上津、关防;300亩以上的村27个,桑园增长幅度位于全省前列。虽然受春季干旱、夏季洪涝等灾害影响,但已成活的桑树长势良好,秋季每4—5亩桑园仍可养1张蚕,实现当年建园当年养蚕。同时,为了保证良种桑苗供应,今年新建杂交桑繁育基地501亩、嫁接桑苗100亩,长势良好,可出圃优质桑苗2800多万株。

(二)养殖示范成效明显。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和养殖服务,蚕桑示范户积极性高涨,养蚕效益明显提高。有蚕桑基地的15个乡镇共培植蚕桑生产示范户346户,养蚕479张,张蚕平均产茧35.5公斤以上,最高张产茧量达到51.5公斤,达到中上等水平。安家乡养蚕50张,张平产量均在38公斤以上;涧池乡涧池村周荣养蚕3张,每张产茧47.5公斤;河夹镇坪沟村孙天龙创下了1张蚕产出51.5公斤蚕茧的记录。示范户的养蚕收入逐步成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安家长岗岭村毛德均去年建桑园8亩,早秋养2张蚕,晚秋又养2张,仅一个多月养蚕收入达到3400多元;城关四堰坪韩小艳年秋季建桑园13亩,今年秋季养蚕30张,收入2.3万元;河夹镇坪沟村张文龙2004年发展桑园3亩,年开始见效,现在每年养蚕10张以上,收入1万余元。

(三)技术培训稳步推进。我们利用阳光工程和农广校培训项目,聘请外地蚕桑专家授课、派技术人员外出学习、举办养殖技术操作培训、发放技术光碟等形式,培训农业蚕桑技术人员120人、蚕桑生产户800人。等乡镇采用专家授课、观看光碟、现场示范等形式开展技术培训34场次,培训蚕桑生产户700余人。农业局利用春蚕养殖期间,组织15个乡镇农业中心技术员和部分蚕桑示范户在城关四堰坪、河夹坪沟参加了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秋季又在安家、河夹、夹河等地开展小蚕共育技术培训,初步实现养蚕技术本土化。

(四)服务体系显现雏形。县政府成立了“东桑西移”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蚕桑产业总体规划、项目管理、职能协调等日常工作;农业局负责蚕桑养殖生产技术培训、指导和蚕种、蚕具、蚕药供应;林业局负责蚕桑基地建设和管理;商务局负责“东桑西移”项目申报争取、龙头企业引进和蚕茧市场监管;有蚕桑基地的乡镇均成立了蚕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乡(镇)蚕桑管理、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五)“东桑西移”项目得到批复。经过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商务部门的积极争取,今年9月,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复郧西等50个县(市)为年全国“东桑西移”项目县,这标志着我县蚕桑生产发展正式与国家蚕桑产业政策接轨。“东桑西移”工程虽然首期扶持仅200万元,但能通过这个工程的实施,从而带来项目、企业、信息等资源进入,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分不开;与农业、林业、商务等部门尽职尽责、优化服务分不开;与广大干部群众示范引导、辛勤工作分不开,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其可贵,有五个方面值得珍惜。

1、领导重视是组织项目实施的可靠保证。卢书记多次向省政府、省商务厅汇报我县蚕桑生产发展情况,并要求县蚕桑项目办全力抓好蚕桑生产,并在9月8日《郧西创业成功人士共谋发展联谊会》上明确指出,今后我县农业产业以发展蚕桑和香椿为主,10月7日又作了重要指示。冯县长自去年9月亲自带队到陕西旬阳、镇安等地考察蚕桑产业以来,多次召开县政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蚕桑工作,今年在新加坡学习期间,非常关注蚕桑生产发展,回县短暂十来天仅检查蚕桑生产就跑了十多个乡镇,要求领导小组认真扎实推进蚕桑项目工作。县委副书记郑文成、人大常务副主任李功益、政协主席李明顺、人大副主任樊学庭、王宏模、县政府副县长谢守斌、县政协副主席毛强等领导高度重视,经常视察项目工作。一些成效明显的乡镇政府已把蚕桑作为新型重要产业来办,大多数乡镇书记乡长重视程度很高,真正将蚕桑列为乡镇工作的主要内容,书记乡镇长做到逢会议必安排、逢农户必宣传、逢基地必察看。

2、政策机遇是加快项目建设的坚强后盾。年商务部开始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年在中西部地区形成一批万亩以上的蚕茧生产基地,东部地区的茧丝加工企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带动中西部发展,并由国家公共财政给予每个万亩基地不少于200万元的支持。同时,水土保持、生态农业等项目相继批复实施,其中涉及蚕桑生产的有8个乡镇,投资达到1500万元以上,此外退耕还林、库区移民、老区建设、扶贫开发等项目都可以向蚕桑生产倾斜,这些政策和项目的实施都成为蚕桑生产发展的坚强后盾。

3、部门服务是推进项目落实的重要前提。农业局成立了蚕桑技术服务公司,负责全县养殖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养蚕物资配套工作,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周到、优质、成熟的技术服务,农户的养蚕水平不断提高,效益明显,农业服务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林业部门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加强了蚕桑基地建设和验收工作,确保了基地建设质量。商务部门通过积极努力,实现了“东桑西移”项目批复,“东桑西移”将成为我县蚕桑产业的名片,名扬全国。宣传部门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介宣传蚕桑生产典型和产业政策,提高了干部群众对蚕桑的认识水平。财政、扶贫、工商、信用社、妇联、物价等“东桑西移”成员单位也各尽其责为蚕桑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4、资源优势是促进项目发展的有利基础。我县属副热带北界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800mm,年均气温15℃,一年中有8个月的时间适宜蚕桑生长发育;全县坡耕地面积大,广阔的耕地可以栽植桑树;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蚕桑生产时期短,技术统一,老年人、妇女均可参与生产;蚕桑养殖场地充足,农村空房、旧房较多,发展立体化、规模化养蚕生产切实可行;部分乡镇有柞蚕养殖经验和蚕桑养殖习惯,农业、林业技术服务网络健全,技术比较成熟,这些资源优势都为我县蚕桑项目发展奠定了基础。

5、县乡扶持是实现项目增效的激励手段。一是县政府筹资300万元用于年新建基地的桑苗补贴,并出台了方格簇买一送一、蚕具补贴等扶持政策。二是利用退耕还林、扶贫村建设和小额信贷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励蚕桑基地建设。三是乡镇出台了“以奖代补”政策,鼓励蚕桑养殖生产。景阳、夹河、羊尾、涧池、观音、马安、安家、河夹等乡镇在资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仍对农户每养一张蚕给予200—600元的“以奖代补”蚕具补贴,解决了农户养殖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蚕桑项目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发展思路不清晰。当前,我县蚕桑发展正处于重要关口,有的干部认识模糊,没把蚕桑生产放在重要位置,把指导群众当负担;有的缺少统筹安排,发展没规划、生产没计划、临时乱指划;有的宣传引导不够,重栽轻管、重栽轻养的现象十分突出;有的组织领导不力,建设上千亩桑园,养几张、十几张蚕,甚至一张未养,这不仅仅是某个方面的问题。

2、基地建设标准不高。去年发展的2万多亩桑园大部分是比较好的,但也有部分桑园地址选择和建设质量不尽人意,有在河滩、荒山、陡坡上建桑园的,缺少营养,桑树生长一年也不到0.5米,与好田好地中长1.5米以上差别较大;绝大部分没有按挖窝开槽的技术要求栽植,特别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仍采用“一锄头一窝苗”的方式,加上春季干旱,桑苗成活率低,发芽缓慢;有个别地方去年桑苗假植到现在,从浙江调回每株0.6元的桑苗,就这样白白的浪费了,非但没发挥效率,还对蚕桑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的将桑苗栽到孤山野洼、荒无人烟的地方,即使桑叶产量再高,采叶不方便,特别是大蚕期需叶量大,不利于养殖生产。因此,今年的桑园建设一定要高起点、高质量,要求好田好地、相对连片,对基地质量差、没有积极性的地方可以暂时不发展。

3、桑园管理不到位。今年,多数没有按技术要求落实桑树截干、追肥、除草等管理措施,造成桑树死亡或不能发挥正常的效益。特别是去年套栽在麦地中的桑苗,麦黄时受高温蒸烤,加上秋季套种苞谷等高杆作物,桑苗成活率低、长势差,个别村平均成活率仅为46%;有的桑园草荒严重,草比苗高;有的没有追肥,产叶量低、叶质差,不能发挥生产效益;有的只栽桑不管理、不养蚕,只是为了套取退耕还林政策。

4、技术力量不充足。按照分工,农业部门负责蚕桑养殖技术指导服务和养蚕物资供应等工作,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培训了一批农业技术骨干,但由于蚕桑示范户非常分散,有限的技术力量,不能满足今后养殖生产服务需要;林业部门负责蚕桑基地建设和管理,由于技术力量不足,服务力度有限。

二、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全面完成蚕桑项目新的年度工作任务

(一)要积极营造东桑西移工程实施的良好氛围。

卢书记在10月7日召开的县委常委会上讲的三点要求,请大家务必牢记。冯县长9月12日和23日在视察涧池、夹河、城关等乡镇蚕桑生产时指出“种桑养蚕的收益比粮食来的多,应对灾害能力强的多,它符合山区特点、生态需要和农民增收的要求,要广泛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把蚕桑产业作为提高抗灾能力的重点产业来发展。”请大家仔细体会。8月28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了林业局关于全县蚕桑产业发展情况的专题汇报,会议认为发展蚕桑符合郧西县情,要求以产业化发展思路来谋划“东桑西移”项目建设,请大家坚定发展信心。可见,当前我县发展蚕桑生产形势十分有利,有国家批复的“东桑西移”、水土保持、生态农业等项目支撑,有县四大家领导的高度重视,有蚕桑生产典型的示范引导,各乡镇要站在对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负责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握机遇,切实抓好“东桑西移”项目实施和蚕桑生产发展工作。

(二)要科学规划“东桑西移”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基地建设。根据《商务部关于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通知》(商运发展〔〕190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十一五”期间蚕桑发展以中东部低山地区为主,构建十漫高速路、郧羊路、观大路和汉江沿线4条蚕桑产业带,通过3—5年的发展,全县蚕桑基地总面积达到8—10万亩。年新建基地3万亩,各乡镇要按照年初下达的计划,高标准地落实到位。

2、配套建设。年建设养蚕大棚150个,每个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小蚕共育室50个,每个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推广方格蔟150万片;引进1家注册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的蚕茧加工龙头企业,当蚕茧产量达到200吨时引进一家缫丝企业。同时,为促进蚕桑产业持续发展,新建500—600亩优质桑苗繁育基地,年提供种苗2000—2500万株,经过2—3年发展,力争将我县建成中西部地区优质桑苗繁育基地。

(三)要突出抓好当前蚕桑生产。

时间已到秋冬,适宜蚕桑生产的季节已经到来,时不我待,必须迅速开始进入紧张工作。

一是狠抓基地建管。基地建设管理是蚕桑生产发展的基础,各乡镇和相关单位要从基地建设管理入手,加强组织引导,扎扎实实地推进蚕桑生产发展。要选择好基地。按照“统一规划、相对集中、好田好地和规模经营”的要求,在抓好桑园补植的基础上,年计划新建蚕桑基地3万亩,各乡镇已落实面积27892亩,其中杂交桑22440亩,嫁接桑5452亩,涉及15个乡镇137个村。桑苗以丰驰杂交桑品种为主,该品种具有成园快、产叶量高、叶质好等优点,但对水肥要求也较高,新建基地必须选择土层深厚、地力较好的坪地、梯地。拟建的桑园不得选在25度以上的斜坡地、退耕地和二荒地,不得采用“一锄头一窝苗”的方式栽植桑苗,不得在新建桑园内套种小麦、油菜、豌豆等作物。要规范好栽植。县蚕桑项目办已根据各乡镇、村的上报基地情况,制定了《蚕桑基地建设方案》,各乡镇和相关单位要严格按照方案运作。要调运好种苗。桑苗统一由县蚕桑项目办调拨,实行调拨单管理,各乡镇于11月5日开始调苗,11月20日结束,乡镇、村调苗时必须在3天前与蚕桑项目办约定,以便取苗和验收。桑苗验收由蚕桑项目办牵头,从林业局、农业局抽调技术人员与各乡镇、村调苗人员组成验收小组,对拟调桑苗进行现场验收,地径0.4cm以下、未木质化的桑苗不得接收,否则不予补贴。林业、农业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未经蚕桑项目领导小组批准,外地桑苗不得进入我县,以防疫病进入和品种混杂,对私自调入的桑苗一经发现全部没收,并取消该单位蚕桑基地建设所有补贴。桑苗实行就近调运,运费由各乡镇负责。要及时上缴苗款。各乡镇的桑苗款要在11月底以前按杂交苗0.15元/株、嫁接苗0.50元/株全额上交到蚕桑项目办,县级桑苗补贴款直接拨付到乡镇。要验收好质量。在栽植桑苗期间,各乡镇要派出乡镇干部和农业、林业技术人员到村、组、农户和地块进行现场指导。县蚕桑项目办将组织专班不定期到各乡镇检查,对组织领导不力、桑园建设质量不高的进行通报。基地建设完成后由林业局负责逐村逐地块的验收。要管理好桑园。各乡镇和农林业部门要及时组织农户,对现有桑园缺苗的进行补植,否则明年将取消退耕还林补贴,并按技术要求施冬肥和春伐,以提高春叶产量;对新建桑园要做好越冬保墒和春季定干,提高成活率。

二是优化技术服务。要按照标准化、高效益的基地建设要求,严把基地选择、开槽回填、栽植保墒、定干施肥关。从现在开始,农业部门要向蚕桑生产主要乡镇加派技术力量,担负起蚕桑基地管理和养殖技术服务的重任。基地管理由乡镇组织,农业部门提供技术支持,重点抓好定干、追肥、除草等关键环节;各乡镇要抽调部分乡镇干部和农业、林业等部门技术人员组成蚕桑技术服务专班,加强蚕桑养殖技术培训和养蚕示范户的培育,实现养殖技术服务本土化。林业部门要调剂与蚕桑基地建设配套的退耕还林指标,按照政策要求认真做好蚕桑基地的规划、建设和验收工作,补贴兑现要与养蚕张数挂钩。商务部门要积极协调好蚕茧收购工作,并尽快确定1—2家蚕茧加工企业,在3000亩以上的基地乡镇设立收茧站,农业部门可以优先参与收茧站建设和经营,明年春季以前完成烘茧站建设任务,确保农民就近销售鲜茧。发展蚕桑的乡镇要建立2—3个蚕桑生产规范化管理基地,组织蚕农进行技术培训,要进一步完善蚕桑服务机构,发展小蚕共育户和产业协会,实行有偿服务,确保每个蚕桑重点村有一名养蚕技术员。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①用活用足已有政策条件。充分利用商务部“东桑西移”项目政策机遇加快万亩蚕桑基地建设;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项目要与“东桑西移”项目有机结合起来,项目所涉及到蚕桑基地建设的乡镇要认真组织,确保建设质量。林业局负责调剂退耕还林指标,对年新建的蚕桑基地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按3亩桑园比照1亩退耕还林进行补贴。对发展蚕桑好的村,在确定新的扶贫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时,优先列入计划。对只栽不管、不养的,敷衍应付的,必要时可以取消退耕还林补贴。②各乡镇要变通一些途径,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支持本乡镇蚕桑产业发展。③扶持对象。一方面要继续执行全面扶持政策。县政府将建立蚕桑发展基金,对贡献大、发展快、效益好的部门、乡镇、村和农户实行重点奖励和扶持,继续实行桑苗补贴和方格簇买一送一政策,通过“以奖代补”形式支持养蚕户快速、高效发展。另一方面重点扶持万亩乡、千亩村、重点户。将在500亩以上的村配套建设小蚕共育室1座,推广小蚕共育技术;扶持户有桑园5亩以上、年养蚕10张以上的示范户建设养蚕大棚1个,增加养蚕批次,提高经济效益。

(四)要脚踏实地把我县建设成部级蚕桑基地。

“东桑西移”项目已经批复,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项目已通过评审,退耕还林延长一个兑现期,这些政策和项目为我县蚕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整合项目、资金和信息资源,加快蚕桑基地建设步伐,加强技术培训,优化生产服务,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力争把我县建成部级优质蚕桑基地和丝绸出口基地。

三、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坚定不移地推进蚕桑产业快速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东桑西移”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服从大局,各负其责,为“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和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从现在开始,“东桑西移”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主要成员、项目办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分工负责,包联到乡镇、到基地,实行目标考核。农业、林业、商务等部门要安排一名领导专抓“东桑西移”项目和蚕桑生产工作。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强蚕桑产业领导小组领导力度,由主要领导亲自任组长,抽调工作能力强的党委或政府成员任副组长,并在党委、政府分工中要适当考虑,要定责放权,要拿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认真抓好“东桑西移”项目实施和蚕桑生产服务工作。一把手要重视,分管领导要认真作为。

(二)明确部门职责。各“东桑西移”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工作职责,切实参与到“东桑西移”项目实施和蚕桑产业发展中来。农业部门要加大蚕桑生产技术服务力度,技术力量要向蚕桑生产主要乡镇倾斜,服务蚕桑生产比例要占农业“以钱养事”经费的60%以上,要加大对苗木、蚕种、蚕具及蚕药的市场监管,禁止伪劣、带毒桑种和蚕种进入我县;林业部门要用活退耕还林政策,加强蚕桑基地的设计、建设、验收工作,服务蚕桑发展,协助农业部门做好养殖工作;商务和物价部门要按“东桑西移”项目建设要求,做好项目的汇报、实施和验收工作,要严格鲜茧收购资格证书的审批程序和管理,严厉打击无证收茧、压级压价等违法行为;国土部门对养蚕户新建小蚕共育室和蚕房的,按新建临时工棚用地程序优先审批,并在政策范围内减免税费;财政部门要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逐步加大农业“以钱养事”经费预算额度,充分调动农技人员服务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县扶贫、发改、水电、交通、科技、民政、金融部门要将蚕桑生产作为重点扶持项目,负责在项目安排、资金扶持上予以倾斜;宣传部门要积极宣传种桑养蚕的产业政策和典型事例,为蚕桑生产大造舆论;教育部门要将种桑养蚕专业知识纳入初、高中实用技术教学计划和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培训内容;各级妇联要组织和发动广大妇女争当种桑养蚕致富能手;公安、物价、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大市场监督管理力度,依法打击破坏蚕桑生产、收购、经营秩序的各种违法行为;其他县直各部门要将蚕桑生产作为各自扶贫点的富民支柱产业来抓,努力形成全县上下齐抓蚕桑、奔小康的整体合力。

杂交桑范文篇7

关键词:张杂谷8号;推广经验;存在问题;对策;河北新河

邢台市地处冀南平原,地势平坦,多年来有种谷子的习惯。谷子是节水耐旱作物,适合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干旱地区种植,但常规谷子产量只有两三吨,并且除草费工费时,使得谷子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杂交谷子由于产量高、米质好,而且比常规谷子省工省力而广受农民青睐,自从2009年推广夏播杂交谷子“张杂谷8号”后,邢台市积极推广杂交谷子的先进品种和先进技术,使示范区农业效益增加7500元/hm2,受到广大群众和领导的肯定,有力地推动了杂交谷子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一、杂交谷子推广经验

1.1及时宣传

新河县明确将杂交谷子作为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后,大力宣传杂交谷子的发展优势。在3月上旬,县组织技术人员入乡村宣传,并组织技术培训,共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农民0.2万人。同时利用县电视台进行技术讲座,调动农民种植杂交谷的积极性。有条件的乡还组织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到外地参观学习,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农业结构调整上来。截至5月15日,新河县共调动5个乡镇2459个农户,推广杂交谷子面积达666.7hm2。目前,杂交谷子在新河县已初步形成规模,并收到很好的效益。

1.2积极推广种植技术

1.2.1精细播种。小麦收获后,由于2009年降雨及时,墒情适宜,谷子适时播种,技术人员及时分派到各乡讲解“张杂谷8号”的播种技术,要求群众更新观念,更改以往播种量大的习惯,采取精细播种,播种量为18kg/hm2。由于工作到位,为大面积推广杂交谷子做好了前期准备。

1.2.2适时间苗、定苗。谷子长至3~5片叶时,间苗定苗,“张杂谷8号”幼苗有2种颜色,绿苗是杂交苗,间苗时留下,黄苗是自交苗,间苗时拔掉。人工作业费时费事,可采用喷洒间苗剂处理,谷子专用间草剂1500mL/hm2对水均匀喷雾。

1.2.3合理稀植。“张杂谷8号”宜稀不易密,一般留苗30~45万株/hm2。

1.2.4肥水管理。谷子是耐旱耐贫瘠作物,要取得高产,必须追肥。谷子苗期抗旱能力特别强,不需浇水,拔节期遇旱才浇水,抽穗期结合追肥进行浇水。当谷子进入拔节期,结合中耕追施尿素75~150kg/hm2、二铵150~225kg/hm2、钾肥75~150kg/hm2,抽穗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0~225kg/hm2。

1.2.5合理化控。倒伏是制约谷子产量的重要因素,只有合理密度,才能保证高产。因此,及时化控,以减小倒伏造成的危害。

1.2.6病虫防治。杂交谷子的主要虫害是谷子钻心虫,幼虫侵入谷子茎基部危害,造成谷子倒伏减产。在定苗后,拔节期,用有机磷加菊酯类农药连喷2次。病害主要是穗瘟病,在谷子灌浆期,个别小穗出现白干,是穗瘟病的主要特征,其防治措施是在谷子抽穗后到开花前,用甲基托布津200~300倍液1500~2250g/hm2喷雾,或用富士一号农药1200mL/hm2进行喷雾防治。

二、存在的问题

2.1密度太大

“张杂谷8号”杂交谷穗长、穗粗,留苗密度大会使茎秆不壮甚至细弱,造成大面积倒伏,降低产量。因此,杂交谷子要高产,稀植是关键。

2.2化控技术不到位

倒伏是制约产量的重要因素,化控时间太晚,或不进行化控,而杂交谷子穗长穗粗,茎秆太高太细易造成倒伏。

2.3收获没有机械化

收获期还必须用人工收获,费时费力,成为制约扩大规模种植的重要因素。

三、推广对策

3.1加大推广力度,形成规模优势

按照以点带面,片上扩展,在示范区的带动下,抓好优质谷产业带建设,通过示范县建设,辐射带动全市谷子产业大范围发展。

3.2加快推广新技术,提高产业效益

选用“张杂谷8号”,大力推广高产栽培、配套管理、配方施肥等多项高新技术,确保产业增效,群众增收。

3.3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谷子品质

在谷子生产中,大力推广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积极争取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努力形成具有品牌优势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以增加需求量。

3.4培育龙头企业,开拓销售市场

尽快培育一批生产、贮藏加工、流通型企业,形成产、销、售一条龙服务,带动谷子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乔春花,杨立军,李登来.优质高产杂交谷子新品种“张杂谷5号”[J].现代农村科技,2009(22):17.

[2]王海英,张福生,桑英.有机谷子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12.

杂交桑范文篇8

关键词:张杂谷8号;推广经验;存在问题;对策;河北新河

邢台市地处冀南平原,地势平坦,多年来有种谷子的习惯。谷子是节水耐旱作物,适合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干旱地区种植,但常规谷子产量只有两三吨,并且除草费工费时,使得谷子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杂交谷子由于产量高、米质好,而且比常规谷子省工省力而广受农民青睐,自从2009年推广夏播杂交谷子“张杂谷8号”后[1],邢台市积极推广杂交谷子的先进品种和先进技术,使示范区农业效益增加7500元/hm2,受到广大群众和领导的肯定,有力地推动了杂交谷子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1杂交谷子推广经验

1.1及时宣传

新河县明确将杂交谷子作为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后,大力宣传杂交谷子的发展优势。在3月上旬,县组织技术人员入乡村宣传,并组织技术培训,共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农民0.2万人。同时利用县电视台进行技术讲座,调动农民种植杂交谷的积极性。有条件的乡还组织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到外地参观学习,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农业结构调整上来。截至5月15日,新河县共调动5个乡镇2459个农户,推广杂交谷子面积达666.7hm2。目前,杂交谷子在新河县已初步形成规模,并收到很好的效益。

1.2积极推广种植技术

1.2.1精细播种。小麦收获后,由于2009年降雨及时,墒情适宜,谷子适时播种,技术人员及时分派到各乡讲解“张杂谷8号”的播种技术,要求群众更新观念,更改以往播种量大的习惯,采取精细播种,播种量为18kg/hm2。由于工作到位,为大面积推广杂交谷子做好了前期准备。

1.2.2适时间苗、定苗。谷子长至3~5片叶时,间苗定苗,“张杂谷8号”幼苗有2种颜色,绿苗是杂交苗,间苗时留下,黄苗是自交苗,间苗时拔掉[2]。人工作业费时费事,可采用喷洒间苗剂处理,谷子专用间草剂1500mL/hm2对水均匀喷雾。

1.2.3合理稀植。“张杂谷8号”宜稀不易密,一般留苗30~45万株/hm2[3]。

1.2.4肥水管理。谷子是耐旱耐贫瘠作物,要取得高产,必须追肥。谷子苗期抗旱能力特别强,不需浇水,拔节期遇旱才浇水,抽穗期结合追肥进行浇水。当谷子进入拔节期,结合中耕追施尿素75~150kg/hm2、二铵150~225kg/hm2、钾肥75~150kg/hm2,抽穗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0~225kg/hm2。

1.2.5合理化控。倒伏是制约谷子产量的重要因素,只有合理密度,才能保证高产[4]。因此,及时化控,以减小倒伏造成的危害。

1.2.6病虫防治。杂交谷子的主要虫害是谷子钻心虫,幼虫侵入谷子茎基部危害,造成谷子倒伏减产。在定苗后,拔节期,用有机磷加菊酯类农药连喷2次。病害主要是穗瘟病,在谷子灌浆期,个别小穗出现白干,是穗瘟病的主要特征,其防治措施是在谷子抽穗后到开花前,用甲基托布津200~300倍液1500~2250g/hm2喷雾,或用富士一号农药1200mL/hm2进行喷雾防治。

2存在的问题

2.1密度太大

“张杂谷8号”杂交谷穗长、穗粗,留苗密度大会使茎秆不壮甚至细弱,造成大面积倒伏,降低产量。因此,杂交谷子要高产,稀植是关键。

2.2化控技术不到位

倒伏是制约产量的重要因素,化控时间太晚,或不进行化控,而杂交谷子穗长穗粗,茎秆太高太细易造成倒伏。

2.3收获没有机械化

收获期还必须用人工收获,费时费力,成为制约扩大规模种植的重要因素。

3推广对策

3.1加大推广力度,形成规模优势

按照以点带面,片上扩展,在示范区的带动下,抓好优质谷产业带建设,通过示范县建设,辐射带动全市谷子产业大范围发展。

3.2加快推广新技术,提高产业效益

选用“张杂谷8号”,大力推广高产栽培、配套管理、配方施肥等多项高新技术,确保产业增效,群众增收。

3.3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谷子品质

在谷子生产中,大力推广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积极争取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努力形成具有品牌优势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以增加需求量。

3.4培育龙头企业,开拓销售市场

尽快培育一批生产、贮藏加工、流通型企业,形成产、销、售一条龙服务,带动谷子产业发展。

4参考文献

[1]乔春花,杨立军,李登来.优质高产杂交谷子新品种“张杂谷5号”[J].现代农村科技,2009(22):17.

[2]王海英,张福生,桑英.有机谷子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12.

杂交桑范文篇9

【论文关键词】蚕桑生产;误区;桑树施肥;养蚕消毒

桑树对土壤和气候条件要求不高,适应性广。养蚕周期短,技术性不高,是农民致富的好途径。笔者在长期的技术推广工作中发现,在实际养蚕生产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误区,从而影响产量,降低茧质,减少收益。现将蚕桑生产中的误区总结如下。

1桑树施肥存在的误区

1.1重视夏肥的意识不强

桑树夏伐后进入第二生产高峰,因为这时气温高,雨水也较多,抽枝长叶生长快。6—8月枝条生长量占整个生长量的90%左右,是桑树最需养分的时期。施足夏肥后,枝条生长必然粗壮,枝叶茂盛,除促使夏秋叶增产外,还可为翌年春叶高产打下基础,施夏肥与不施夏肥相比,当年秋叶可增产30%~55%,翌年春叶也能增产19%~37%。夏肥可分2次施用,夏伐后施第1次肥,疏芽和蚕结束时施第2次肥,以速效肥为主,也可配合施些菜饼、厩肥或堆肥等迟效肥料。当前农村施夏肥还不普遍或不充足,是生产上的一个薄弱环节,所以要合理安排肥料,在桑树生长最需肥时期,能补足肥料是增产蚕茧的根本[1]。

1.2桑园绿肥没有全面推广使用

绿肥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在桑园中提倡种绿肥,一是增加土壤肥力。一般绿肥中含氮素可达0.5%左右,还有其他多种营养成分。一般施绿肥22.5t/hm2,可获得相当于硫酸铵525kg的含氮量。二是改良土壤。绿肥中含有15%左右的有机质,能改良土壤结构,特别在黏土、砂土和盐碱土壤种植绿肥效果更佳。三是保持水土,抑制杂草,减少水土流失。四是节省劳动力,就土埋青;减少运送肥料的劳动力,还可以发展草食家禽,畜肥又可以还地,利于开展多种经营。

2养蚕消毒中存在的误区

2.1消毒不全面、不认真

一些蚕农没有按照消、洗、消、熏的技术规程,消毒蚕室只进行1次;采用泼散方式消毒地面,很难保证消毒面面俱到。蚕室周围的环境由于养蚕过程中蚕沙的搬运、死蚕的遗弃造成大量病原体存在,许多蚕农忽略了蚕室的消毒,在下季养时随着人员的走动而带进蚕室造成污染。未消毒到的地方,仍然有病菌存在,在这样的环境下养蚕,就难保证养蚕不发病了。一些蚕农在消毒时随意加水配制药液,无法保证消毒药液的浓度和消毒效果,有时消毒只是走过场[2]。

2.2消毒药品保管不善

一些蚕农买回家的漂白粉不注意保管,用后不封袋口或放在太阳能晒到的地方或潮湿的地方,有的甚至配制成药液长期贮藏在缸里,这样的漂白粉的消毒药效已大大降低,无法达到消毒效果。使用的石灰不新鲜,暴露空气时间太长。新鲜石灰粉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呈强碱性,对病毒有极强杀灭作用。石灰越新鲜,碱性越强,消毒效果也越好。但许多蚕农都是春季买来的块灰一次化开,供整个蚕季使用。这样的生石灰不断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变成碳酸钙(陈石灰)而失去消毒作用。

2.3熏烟消毒中,蚕室的密闭性不强,温度和湿度跟不上

熏烟消毒是在蚕室具通过打扫、清洗、粉刷和药剂消毒后,用气体熏蒸,达到巩固消毒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蚕室密闭性不好,气体外漏,达不到熏蒸效果。熏烟消毒效果与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一般温度越高,效果越好[3]。例如,甲醛蒸汽熏蒸时,温度影响尤为明显,因此温度要保持24℃以上,这样一方面可保证甲醛充分气化,另一方面可提高甲醛气体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效果;否则,消毒不易彻底。又如硫磺熏蒸时要补湿,使二氧化硫气体在潮湿的蚕室蚕具上溶解成亚硫酸,才能起到消毒效果。

2.4回山消毒不及时

采茧之后,桑蚕沙、旧簇、病原尸体内存在大量病原,如不及时消毒杀灭,任其扩散,将污染环境。因此,在采茧后应趁病原新鲜,集中时立即消毒[4]。但在实际生产中,蚕农往往忽略了消毒的大好时机,到下次收蚁前才消毒。这样蚕病病原会扩散,常使下期蚕招致不必要的损失。公务员之家

3高价种桑,低价毁桑

桑树是多年生植物,毁桑容易栽桑难。蚕茧价格受茧丝绸市场的影响,蚕桑生产受市场价格的影响,低价时订种减少,桑园管理粗放甚至不管理,有时甚至挖桑。这无意中造成一种趋势,蚕价上涨时蚕农发现有利可图,但是桑园面积太少,于是又花高价购桑种桑,以至于种桑投入增加,效益降低。有时甚至桑园高产时茧价回落。要想蚕桑发展有收益,必须坚持走稳固、发展、提高的思路,不能高价种桑,低价毁桑。

4参考文献

[1]朱引根,陈桂珠,王永琴,等.杂交桑施肥试验初报[J].江苏蚕业,2003,25(3):56-58.

[2]张丘陵.南川区蚕桑生产科学发展的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0(2):39-40.

杂交桑范文篇10

一、农业生产运行情况

(一)粮豆作物生产情况

2009年上半年全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946亩。其中玉米8806亩,水稻8800亩,大豆1600亩,杂粮1800亩,薯类2540亩;全乡小春作物收获面积5008亩,产量309吨,其中,蚕豆1182亩,产值71吨,豌豆1956亩,产值120吨,小麦1870亩,产值118吨。

(二)经济作物生产情况

完成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898亩。其中:蔬菜750亩,花生500亩,烤烟5000亩,茶叶4648亩。

二、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切实抓好“两杂”良种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

至6月15日止,完成推广“两杂”面积11195亩。其中杂交水稻5895亩,规格化3000亩;杂交玉米5300亩,规格化3500亩,优质稻800亩。

(二)抓好桑园种植管理及产房建设工作,稳步扩大桑园面积。

1、到目前为止,全乡共有桑园面积2128亩,其中新植面积450亩,管理面积1039亩,饲养面积680亩。春蚕饲养310张,产鲜茧11.25吨,产值22.14万元,最高单张产量50千克,产值1000元,最高饲养户3.5张,产鲜茧160千克,产值3200元。

2、老桑园已改造(嫁接)625亩,建立高产桑园示范地400亩,建立科技示范户150户,计划养蚕万元户48户。第二批夏蚕正在饲养230张,最多饲养户4张。

3、计划建设蚕房57间,其中大蚕房45间,小蚕共育室12间;改造大蚕房83间。完成蚕房建设57间,其中大蚕房45间,小蚕共育室12间;改造大蚕房83间。完成率达100%。

4、计划发放小额贴息贷款57万元,实际发放57万元。

(三)切实抓好州际接边地区新农村建设工作

完成州际接边地区人畜饮水工程项目一个,完成工程的100%。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项目的申报及实施工作

为保障粮食安全,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农业生产后劲,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农业工作站积极争取县农业建设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测土配方项目的实施;二是州际接边地区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三是抓好稻飞虱防治工作,完成防治面积14200亩次。四是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期管理工作。

(五)加大农业科技培训,普及宣传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农业科技应用率,增强科学服务本领。

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主要采取现场操作,以会代训,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进行培训。上半年共举办科技培训74期5692人次,发放农业科技资料1600余份。其中,举办种桑养蚕科技培训16期8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养蚕技术操作规程》600份,种桑养蚕高产技术培训材料500份。

(六)认真抓好国家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落实及农机安全管理工作

半年来,共推广微耕机91台,其中享受农机购置补贴63台,享受补贴资金12.49万元。超额完成县农机管理站下达的农机推广任务,完成率达207%。发放农机安全知识资料200余份,签订农机安全责任状60份。

(七)认真实施上级交给的各项试验示范项目

试验超级水稻2组,其中粳稻1组,推广试验新品种20个,其中杂交玉米4个。完成紫谷推广试验50亩。

(八)强化渔业管理,发展水产养殖

坚持“以法兴渔、强化管理、公正严明、服务渔业”的工作方针,大力宣传《渔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查处渔业案件,保护渔业资源和渔域生态环境。认真抓好渔业发展,充分利用有利地形优势,积极引导百姓发展水产养殖。半年来,新增鱼塘面积20亩。

(九)积极配合乡财政完成农资综合补贴及种粮补贴面积核实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产业矛盾比较突出致使蚕桑产业发展比较缓慢

一是粮桑矛盾;二是烟桑矛盾;三是林下资源丰富,松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从而影响蚕桑产业长足发展。桑园管理投入不够,小额贴息贷款发放慢,蚕房建盖进度相对较迟。

(二)种子市场混乱,管理难度大

由于我乡地处镇沅交界,加之今年种子市场放开,种子贩卖十分严重,种子市场非常混乱,种子价格飙升,农户叫苦不迭,农业工作站管理难度较大。

(三)住房简陋,办公条件差,设施较落后

由于缺少相关的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等设施,从而导致有时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相关材料,切实制约办公效率。

(四)开展各项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科技经费得不到落实。致使超级水稻及新品种试验推广难度大。

(五)由于广大劳动者普遍受教育年限短、文化素质低,使先进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难度大,推广周期长。

(六)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难以形成规模,结构单一,质量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

(七)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农业行政执法难度大,致使许多涉农法律法规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存在。

四、下半年的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

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降低灾害损失程度,确保我乡农业生产的平稳运行。

(二)抓紧抓实抓好晚秋作物种植和冬季农业开发。

(三)根据技术要求,抓紧超级水稻、粳稻、紫谷及各种新品种试验测产工作。

(四)落实今冬明春春耕生产工作。

(五)继续搞好测土配方土壤取样工作。

(六)加强监管拖拉机、微耕机安全生产工作。

(七)组织抓好蚕桑产业夏、秋蚕的饲养,桑园的冬耕、修剪、施肥及嫁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