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精读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20:13:26

语文精读课

语文精读课范文篇1

一、1+x主题阅读课

这个课型要充分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请学生精读课内的精品课文,特别是对文中的亮点,让学生反复品读,咀嚼品味,深入领会文章的意蕴。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由((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台阶》《老王》《信客》五篇文章构成,老师们在教学这一单元时结合知识能力点,重点学习《背影》《老王》,其余整合推进。教师们经过对“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先期阅读,确定《背影》一课可以结合丛书中苏童的《父亲》、贾平凹的《父亲的半瓶酒》、舒乙的《父子情》、余杰的《父亲的自行车》、黄大能的《父亲赠我的座右铭》等。文章,来深度解读。当然,这一课型不单指1+x,也可是x+1,或是x+1+Y、1+x+Y等,教师们应注意:每个单元选取1~2篇重点文章精读,实现“1”的引领作用;教师要大胆取合,不要面面俱到,在研读教材的精彩段落上下功夫,同时加大对“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阅读,丰富学生对“x”的感受和认识,达成对文本的交互解读;增大课容量,凸显语文教学重点,不可舍本逐末,避重就轻,忽略了对文本的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x”是为了深入解读“1”;“x”文章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学生存在差异,读多少,读哪些,是可以弹性安排的,要给学生留下自由选择阅读的时间和空问。

二、主题阅读展示课

主题阅读展示课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机会,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在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时的所思所感,因此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课型,教师在平时上课时采用较多,设计这种课型一般遵循以下流程:(一)组织引导阶段。教师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组织和引导,帮助学生根据教师预先设计的学习提纲开展阅读。阅读文章的同时做好圈点勾画和批注,让学生明确在展示课中的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以激发学生展示的积极性。(二)交流、展示阶段。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注意点拨、激励、评价。各组分别按准备情况展示对文章的认识,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展示时各组间同学要注意展示问题的联系,通过各组问的合作补充完善。可以是文本的展示,结合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进行展示,对文章整体的赏析进行展示;可以是情感的展示,学生说感悟、体验,引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材料补充认识,形成与文本的深入交流等。(三)提升阶段。本环节可以根据阅读内容训练语言知识技法;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及自身感悟设计活动,使语文生活化;也可以是文章写作方法的归纳、整理、学习、实践。比如,张丽老师执教的主题阅读展示课《美丽人生》,有效地整合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年级(下)《古韵今风》中“我心深处”和“人生行囊”两个板块中的文章,以“美丽人生”为主题,引领学生将自主阅读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通过阅读展示,使学生深入思考在人生道路上一个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三、主题写作指导课

立足课堂,大量阅读一定会实现厚积薄发,主题写作课型与表现手法鉴赏课型有许多共同点,就是“读透一类文章,把握一种手法,会写一种文体”。主题写作指导课强调每节课主要训练一个技法,打破作文训练把所有的写作技巧“一揽子全兜”的现象,一个技法一个技法地训练。实现由简单到复杂,由相对独立到全面综合,由追求一点点的完美过渡到追求全面的完美。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由点及面的过程。学生每一次写作都是在感受大量美文或片段基础上进行的,有真实的体验,有深刻的感悟,每一次写作都会有收获和提升。

四、语言特色品味课

语文课要细读文本,品出文字背后的味道。只有引领学生品味语言的意蕴,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只有引领学生领悟语言的精妙,才能使他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品读文章的能力。我们把语言特色的品味分成词语运用的品味、语句内涵的品味、语言特色的品味和语言技巧的品味等。

五、阅读指导课

学生面对大量文章,是一目十行、粗略浏览,还是字斟句酌、细细揣摩?我们认为,学生应立足课堂,做到精读与泛读结合,进行高效阅读。如何确保学生的阅读效果呢?在课堂上,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够运用一些阅读的方法,把握某一体裁的文章基本的阅读规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进而促进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海量阅读。阅读指导课,既能引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帮助学生挖掘文本的丰富内涵;又能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搭上阅读的快车道,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精读课范文篇2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我从事小学语文、数学教学多年,总感到数学课简单好讲,语文课知识点多,讲不全,无定法,提问题不知深浅。有的青年教师向我请教语文课怎么分析课文,从事25年小学语文教学的我,一时竟也回答不上这个问题。因为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下面即对此展开探究。

一、学段不同,教学重点不同

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主,朗读为主,课文分析只是简单说说。但到了小学高年级,识字量逐步减少,识字写字只能简单说说,阅读教学却成为重点。作为语文教师,先要明白自己所上的语文课是属于哪个学段,因为每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不同,分析课文的所占的比重也就不同,方法自然不同。低年级在阅读方面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阅读简短的童话、寓言、故事,对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有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和同学讨论,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可见,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阅读教学不能成为重点,教师就课文中难理解的内容简单说说即可,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中年级阅读要求:能联系上下文明白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重点词句表达的情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思想,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到了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识字的方法,教师只是对重点生字进行讲解,这样就有时间去进行段的训练,每篇课文可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识字写字教学,第二课时阅读教学。可见,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平分秋色。高年级阅读要求:理解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分辨个别词语的感情色彩。阅读说明文,能抓住要点,知道说明方法;阅读写人的文章,能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阅读叙事性文章,能说出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可见,到了高年级,学生完全掌握了识字方法,能自学生字词,识字量减少到每学期150字,阅读教学成为重点,课文由段的训练过渡到篇的训练。

二、课文所在的单元不同,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般安排八个单元,有写景状物的,有写人叙事的,有科学方面的。专题不同,分析课文的方法也各有特色。

三、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不同,课堂教学模式不同

精读课文重在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也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积累优美的词句,这样就可以在口语交际中运用,也可以在作文中运用。有的学生把优美的词句积累在本上,没有记在心上,时间一长就忘了。所以,精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平时的生活,带着感情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课文中去,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观点看法。最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读写的方法。写人为主的文章重点赞美人物的品质、精神;叙事为主的文章要通过一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写景状物的文章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精读课文一般的授课模式是:常规教学加专题教学。(1)侧重于常规教学。学生默读课文,给课后要认识的字和要写的字注音、组词,教师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让学生说出课文总体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专题教学。揭示单元重点,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读写方法。略读课文教学要求与精读课文不同,侧重于专题训练。“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精读课文相当于“数学的例题”,略读课文相当于“练习题”。所以,略读课文在常规教学上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知道文章大体意思就行了,让学生自学生字词。在方法上,教师要大胆放手,要让学生把自己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读写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中,自己把课文读懂,把问题搞清楚。所以,略读课文大多以默读为主,以学生自学为主。最后,教师就联系结语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深化专题训练。略读课文一般的授课模式是:读连结语——学生自读自悟课文——就一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四、教师的语文素养不同,课堂教学效果不同

对写作深有研究的语文教师,知道一篇课文的构成、字词句段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题是灵魂,统帅全篇。相信你是一个有文学底蕴的语文教师,请研究一下你所教的学生所在的年级,你会对你所教的每篇课文选择一种合适的教法。

五、阅读教学的改革创新

语文精读课范文篇3

所谓“新概念阅读”,是针对非科学的落后的阅读旧观念、旧传统而提出来的,它并非排斥有用的阅读老概念,而是继承和发扬中外阅读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总结改革开放2O多年来中国阅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创立现代化、民族化、科学化的阅读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我们有这么四句口号:“提高阅读科技含量,弘扬阅读人文精神,及早培养读书习惯,努力营造书香社会。”按照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要建设先进的“阅读文化”。

新《语文课程标准》代表了语文教育的改革方向。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学段关于“阅读”的31项教学要求,预示着小学阅读教学的改革方向。它与我们提出的“新概念阅读”,其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下面,我想从“阅读教育体制、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教学过程、阅读个性发展、阅读课堂环境、阅读方法效率”六个方面,结合这次“课堂教学多种风格展示会”的实例,来具体谈谈小学阅读教学的发展态势:

一、让幼儿学会识字,在小学低年级开始读文教学,使以往的“落后阅读”教育体制向“尽早阅读”教育体制的方向发展

人生阅读,始于幼儿。两岁前后是儿童口语发育的最佳时期,6岁左右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亚洲汉字文化圈的幼儿园识字实验成果普遍证明,及早让幼儿认识2O00字(只要求会认会读,不要求会写)是完全可能的。“七岁开始识字,九岁开始读书”,这个滞后的阅读教育体制,现在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是对的,但必须提早阅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让学生“在读文中识字”。我们不能脱离阅读教识字,纯粹为识字而识字的教育方法,再也不能适应新的语文教改潮流。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改变了传统的以识字为中心的编制,换成了以读写为中心的教材体系。“人文识字”公认为小学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黑龙江佳木斯市第七小学纪春岩老师执教的成语识字课《愚公移山》,通过诵读28个字的韵文(“愚公移山志冲天,率领子孙凿石岩,自信努力不中断,王屋太行两山搬。”),很快产生了“文熟字悉”的效果。众多实验表明:“为阅读而识字,在读文中识字”,即以篇章为单位进行语言训练,在阅读汉文的过程中学习汉字,已成为小学阅读教学不可动摇的原则。

二、阅读教学首先是培养阅读能力,其次才是培养写作能力。必须突出阅读课的本色,使“重在写法指导”向“重在读法指导”方向发展

多年来,受“读只是为了写”的影响,阅读课沦为作文教学的附庸,语文教材中有关阅读的知识和技能的课文太少,教师被迫在阅读课中大讲作者的写法,少讲或不讲读者的读法,多练范文的仿写,少练范文的自读,致使阅读课未能落实自身的教学目标。“新概念阅读教学”强调阅读课应明确多元的阅读教学目标(包括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力、陶冶思想情操),而以“培养阅读能力”作为首要的最直接的目标,使阅读课显露它的本色,成为真正的阅读能力训练课、阅读知识疏导课、阅读情志修养课。

阅读行为属于智力含量很高的操作技能。凡自觉的科学的阅读教学,训练前应了解每项阅读技能的程序性知识,知其然;训练后应总结该项阅读技能的陈述性知识,知其所以然。小学生的阅读启蒙教育更应以阅读知识为先导,不能再走“自发习得能力”的缓慢老路。具体说,就是要在单元“导读”、课文“预习”、“思考和练习”以及“知识短文”的合理穿插中,有计划地分布阅读的知识点和能力项目,有意传授科学的阅读理念,明确阅读的操作程序,弘扬阅读的人文精神。

吉林长春市宽城区南京小学李娜老师执教《登山》,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画、边谈,从峭壁和深渊感受小路的危险,从对话和行动领悟列宁探险的志趣,还抓住巴果茨基领路一段让学生比较“背贴”与“背靠”、“碎小”与“小”、“移动”与“走动”,围绕一个“险”字,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这样学会“语境定义,意会神振”,具体落实“读法指导”,避免了“在暗胡同里摸索”,真正在提高阅读能力上下功夫。

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郑锦杭老师执教《狼和小羊》,打破“师问生答,繁琐分析”的传统“讲读”模式,立足于“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挖掘课文的阅读潜能和人文价值,重点训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和“边读边体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去感受狼的凶恶、狡诈、蛮横和小羊的天真、善良两个艺术形象。这样以读代讲,以读促解,以读悟法,以读动情,切实做到了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引人进入“得意者越乎语言,悟理者超于文字”的境界,真正显示了阅读课的本色。

三、让“阅读教学过程”尽可能逼近“实用阅读过程”。在“披文得意”的基础上加强“运思及物”的训练,使“导读”向“导写”延伸,使“半程阅读”转化为“全程阅读”

阅读教学要培养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就必须让阅读教学的特殊过程逼近生活和工作中的一般阅读过程,即经历“披文→得意→及物”的全过程。阅读是吸收和表达相统一的过程,先要把作者的书面言语内化为读者的内部言语,后要将读者的阅读心得外化为口头或书面言语,再身体力行将精神营养转化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物质能量。多年来,旧的阅读观念把“入情得意”当作“阅读的最终目的”,轻视“用意及物”的阅读迁移能力训练,致使许多教师误以为经历“语言→思想→语言”的回环,就算完成了阅读教学的过程。其实,“披文→得意→品文”只是阅读理解和鉴赏,只是“入情得意”的一半路程,还有“运思及物”的另一半更艰难的路程。只重吸收,不重表达,只顾认知,不管实践,这是阅读教学的一大误区。“半程阅读”的教学积习也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小学生阅读当然要兼顾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在“语言→思想→语言”之间走几个来回,追究写了什么和怎样写以及为什么这样写,因此应重点抓阅读吸收、抓阅读积累。但是决不可忽视表达性阅读,阅读表达既是对阅读吸收程度的检验,又是对阅读迁移能力的训练。鉴于绝大多数小学生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老师应尽可能使训练性阅读和生活中的实际阅读趋于一致,完成“意化”和“物化”的双重转化过程。

江苏海安县西场小学何春光老师教读《爬山虎的脚》,重点导学第三、四、五自然段,观察爬山虎脚的样子和爬的过程;“披文得意”之后没有停步,继续布置作业,让学生“运思及物”:“想想和爬山虎相似的植物还有哪些?仔细观察后模仿课文写一篇观察日记。”这种“导写”实为“导读”的延伸,是文本向实际生活的迁移,是“有字书”向“无字书”的延伸,是阅读教学改革的攻坚目标之一。

四、在“学习性阅读”中进行“探究住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教育

如果把阅读行为分成学习性阅读、欣赏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四级,那么小学阅读教学基本属于“学习性阅读”,即以学习阅读知识、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主要目标。阅读教学改革的重心是改变阅读学习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阅读教学,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阅读、交流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按照“学创相生”的阅读原则,在学习性阅读中应该而且可能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教育。阅读创造,就其结构,包括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就其过程,包括理解中的创造和运用中的创造;就其层次,包括原创和仿造;就其核心,包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在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上,要让学生养成阅读行为定势;但在训练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时,却要突破阅读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究。问题在于科学地确定小学生阅读创造的具体标准和可行途径。在阅读探究中如果小学生能有一点独特体验,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都应热情鼓励。

湖北武汉市崇仁路小学董琼老师教读《高粱情》,出色地贯彻了“自主阅读”的精神。她抓住课文三、四、五自然段对高粱气根的特点和作用的描写,让学生遵循“托物寄情”的思路,去感悟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敬佩之情。江苏启东实验小学沈虹霞老师教读《黄山奇松》,成功地运用了“交流阅读”。她展示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阅读,领略黄山名松的神奇和秀美,创造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课堂氛围。

黑龙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学校李晓密老师教读《五彩池》,引导学生朗读全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品味描绘形状和颜色的佳句(特别是比喻句),感悟五彩池的神奇景象。感悟时并不拘泥课文的描写,而是展示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去描摹,去生发,再现人间瑶池的千姿百态和五光十色。这样强化了读者“重构文本”的主动创造意识,使阅读课出现了“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的生动局面。

五、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使“小阅读教育”向“大阅读教育”方向发展

首先搞好课堂阅读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是对的。像这种“全国中青年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多种风格展示会”,着力研讨课内阅读教学的改革,是相当成功的,值得持续开展下去的。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课本阅读上,那是阅读教学的误区之一。阅读资源和阅读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必须在搞好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加强和加快阅读活动课程和阅读环境课程的开发。

大语文教育要求我们推行大阅读教育。所谓“大阅读教育”,从阅读对象来说,提倡读“纸本书(包括纸介质的书报杂志)、电子书(电脑、网络、影视、音像)、无字书(自然万物和社会人情之事理)”三大类;从阅读内容来说,不但要选择真、善、美的读物,而且要博览新、活、宽的读物;从阅读课堂来说,要开发课外和校外的阅读第二、第三课堂,自读课应超过教读课的四五倍。阅读的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必得靠课外阅读活动才能实现;阅读的校内外沟通必得靠家庭阅读教育、社区(社会)阅读教育才能实现。

叶圣陶诗云:“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和家门,抓住每周的双休日和每年的节假日,参观旅游,去阅读大自然、大社会这一部“无字书”,去领略万事万物之理。这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书”“地书”“活书”。纪购诗曰:“读书如游山,触目皆可悦。”的确,课外和校外阅读永远是学生课外生活的快乐选择。

六、强化阅读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坚持以精读训练为主,以略读、快谈训练为辅,从小树立“精谈、略读、快读三法合用”的新观念

新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求学生“学会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体包括“精读(含朗读)、略读(含默读)、浏览”三类。我以为:“浏览”是快读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含义狭窄,没有“快读”的内涵丰富,且为“略读”所采用,它与精读、略读不相称,还是换成覆盖面更大的“快读”概念更好。“新概念阅读”包括阅读原理和阅读技法两个层次。据我对古今中外阅读技法的多年研究,完整的阅读技法系统就是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法:精读法,用朗读方式,要求每分钟读250字以下,理解和记忆率达80%以上;略读法,用默读方式,要求每分钟读250一500字,理解和记忆率在80%左右;快读法,用视读方式,要求每分钟读500字以上,理解和记忆率在70%-60%之间。这是着眼阅读的时间和效率来区分的,是依据阅读能力的发展程序来排位的。

精读是略读、快读的基础。小学阅读教学应以精读训练为主,但应降低要求,降低难度。追求理解深度是没有限度的,弹性很大,教师须适应小学生年龄特征有所控制。略读、快读是精读的重要补充,在阅读广度和速度上是重大发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精读、略读、快读是综合运用的。在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中,三者还常常遵循“快读→略读→精读”的次序:先用快读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再用略读法,迅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重点;后用精读法,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要切实做到小学生课外读四150万字以上,单凭精读是不行的,还得辅之以略读和快读。新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二年级“初步学会默读”;中年级“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高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并且“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所谓“快速查阅资料、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就是快速阅读能力。

语文精读课范文篇4

语文课是中学教育的基础,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在语文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中,作为基本智力技能的阅读能力,必然影响到中学其他课程的学习。数学、物理、生化等课程的指导说明和习题,必须通过阅读去理解甚至想象才能学懂或解出,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也必须通过阅读去理解、接受命题,因此,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

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课外阅读、写作活动等。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也是语文课外学习的主要方式和内容,同时占据了最多的教学时数,因此,必须加大气力研究阅读教学的一些问题,以下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阅读教学应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目标。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听、读、写的能力直接相关。听、说能力是人的文化修养水平的一种标志,而准确、恰当、优美的言辞往往来源于阅读,阅读材料往往同时综合了书面语和口头语的精华。同时,学生的习作,主要是从模仿范文开始的,认真阅读和大量阅读,才能从阅读材料中汲取对写作有关的营养。因此,多读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经理。多读应从质和量两方面来理解。语文教学中的多读,首先是多读课文。对一篇语文认真读、反复读和大量读之间,常会形成矛盾。由于学生课程繁重,时间紧,往往无法掌握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教学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任务,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性质,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在众多的阅读方法中,教师的精力应倾注于精读、略读和速读能力的培养、训练上,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能理解、会运用、有速度,这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核心目标。

二、注意把学生的精读训练和教师的讲读内容密切结合起来。精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有效的阅读能力,切实解决读什么和怎样读的问题。因此精读既是教师的指导过程,又是学生调动自己的学习过程,教与学在精读中的恰当结合,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培养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中,精读和讲读往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际上是以一篇带动多篇。讲读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必须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以多篇来丰富一篇。这是扩大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考虑这样几种方法:

1.在教学记叙性课文时,介绍一些有关的理论性论述,以使学生从理论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这些记叙文。

2.在教读理论文章时,可介绍一些生动、有趣、新鲜的具体材料。如教《隆中对》时,可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部分章节,使学生从诸葛亮的传奇事迹人格精神和历史地位的角度对《隆中对》产生深厚兴趣。

3.介绍与课文有关的作者、时代材料。如读《鸿门宴》前,给学生介绍一些楚汉之争的历史材料,使学生深入感受文中的历史关键时刻紧张气氛和历史人物的气质。读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时,可介绍普法战争历史与现实主义文学的概况,使学生明白作家与生活、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对于作品的意义。

4.介绍与课文分析讲解有关的材料,以加强讲读作用,让学生在讲读前参考阅读,用少量的时间来完成大量的讲读内容,并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和对老师讲解内容的独立理解能力。如教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韩愈的《师说》时,都可以让学生自己研读讲解材料。

5.介绍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对比的辅助性材料,使学生可以更加完整、丰富并利用综合知识去理解和学习课文。知识具有连续性和相关性,知识间的相互触发和联结,可以使知识自身滚雪球似的不断扩大、丰富,阅读教学本身实际上就具有这样的目的。如教《为了忘却的纪念》时,可以介绍“左联”五烈士简况以及文中鲁迅提到的《思旧赋》,《思旧赋》中又有许多不易懂的地方,引导学生对其钻研,可增加新的知识。又如苏秦、张仪对合纵与连横的不同看法,学生需要了解苏秦、张仪的情况,可阅读《史记》中的片断,使学生的知识扩展到新的领域,并对课文产生强烈兴趣。

补充阅读材料的来源很多,可利用现成书籍,可介绍书刊篇目,可剪贴、张贴,可印发材料,可在课外进行抄录。阅读方法也可灵活多样,可要求全班必读,也可由学生选读,可安排在课内读,也可安排在课外读,还可组织部分学生阅读后向大家介绍。这种阅读教学方法不一定篇篇如此,但根据情况适当施教,确有实效。

三、加强学生精读训练,培养良好阅读习惯。阅读教学中,讲读和朗读都是为了精读。精读是读深、读透,深入理解,究其精髓,融会贯通,透彻内化。精读要求从内容到形式、从整体到部分对课文进行分析、概括、比较、揣摩、咀嚼、寻求并掌握知识规律。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指导阅读方法,根据学生阅读时有的浮光掠影而不够扎实,有的不能融会贯通而不够灵活的情况,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勤于动笔,划要点、编提纲、摘佳句、作批注、写心得等,在读书的同时动笔,可以使阅读细、深、透、活一些。

要使学生养成阅读动笔的习惯,不但有利于语文教学,而且有利于整个中学基础教育。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具有四方面功能:1.观察与感受——接受信息;2.储存与记忆——收集整理感觉材料;3.判断与思维——评价信息;4.想象与创造——以独特的方式综合信息。阅读时动笔,将手脑活动与思、看、记配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同时开发大脑四方面功能。只读不想、不记,会耗损思想机器。精读过程中又应具体抓好细读和朗读的训练:

1.细读。精读过程中的总览、细读、复读三环节中,细读最为重要。细读时应利用各种符号和简便的文学,参考工具书和辅导资料,圈点批注的符号不必象标点符号那样标准化,各人可根据自己的习惯选用不同的方式。一般细读的符号方式有这样一些:(1)用序码和段落符号。在自然段前标明序码,有利于学生清理阅读思路和课文的绘声绘色层次,为编写阅读提纲做初步准备。(2)划线。在重要句子下面划线使其醒目突出,以便于思考和记忆。(3)划着重号。在重要词语和提示性词语下加着重号,也起简明提示作用。(4)划箭头。对某些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和句子成份间的关系、对句子的含义起提示作用。(5)划括号。对文章中意义的说明部分或结构的特殊联结部分,用括号标示,以理清文章线索。圈点批注用来辅助阅读,应从实际需要出发,用于文章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性字名。如不分主次,随意圈点,会适得其反。

编写阅读提要同样是进行细读的重要方面。

一篇文章总要由几个部分来组成整体,每部分中又包含段落和层次。把每部分、段落、层次的基本内容按序排列提示,有助于提纲挈领。阅读时可编写各种提要,如段落结构提要、人物描写提要、景物描写提要、情节发展提要、论点论据提要等。阅读提要可以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地研究和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中心,对于深入理解和牢固记忆很有帮助。学生能否编写出阅读提纲,实际上反映他们能否读懂课文,而教师指导编写提纲,也是在帮助他们读懂课文。

此外,细读还应做摘记、写读书笔记,应该慢读、分读。由于细读需做各种工作,实际上是一个研究性的复杂的阅读阶段,也不是一遍就能完成的,细读本身可能就要重复多遍,才能找出文章应该圈点批注、摘记提要的部分。因此,教师在细读阶段应认真耐心地指导学生。

2.朗读。阅读教学应该强调朗读。语言就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朗读是思想和情感在发声。学好语言,其实是在学习思想和情感表达与呈现,因此要学好语言,一定要加强朗读,以掌握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力度与层次。一篇词汇丰富、语言精彩的文章,如果只是默不作声地看,很难体会到其思想和情感的力度与层次,自然也就难以真正掌握表现这些思想和情感的语言。如果能反复朗读,琅琅上口,那么书本上的思想和情感才能灵动起来,语言也才真正能鲜活起来,并将它们真正变成自己的。一旦要用这些语言时,它们自然就会奔涌而至。通过朗读,朗读者把文章中蕴含的思想倾向、人格态度、感情色彩,都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运用声韵、语调、语态、语节等构成各自独特的语鎏和语势,将语言的词句和篇章整体、要旨和具体表述、意味和感情色彩通过朗读加以沟通,融合一体,使朗读者既受到感染、又锻炼了语言表现能力和思维反映能力,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并把文章中的信息以自己的方式传递给他人,感染他人。

朗读不仅是表达,也是表演,而且是对文章的重新写作。具体的朗读操作,把朗读者的思维和想象能力都转化为对字句和语段的独特处理。因此,它可以培养朗读者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知识情趣,培养朗读者把握文字语言信息以及驾驭语言发声的能力。成功的朗读教学,在优化规范性语言、深入体味文学作品、提高理解层次、丰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

正确的朗读方式,可以帮助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读,声音、章句、层次、中心、义理、感情、神韵、训诂都容易融会贯通而加以理解。一篇精读课文,除讲读外,朗读非常重要,反复朗读,对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表现方式有很大帮助,在反复朗读过程中,由于朗读者要随着字句的发声而贯注自己的态度,实际上是在对课文一遍遍进行意义挖掘,因此课文的意义会随着朗读而逐次呈现其面貌。

语文精读课范文篇5

一、略读课文应把握的教学重点

1.特点:大胆取舍、以学为主。统编语文教材为什么要安排略读课文?精读和略读又有什么区别呢?从字面意义上讲,精读就是精细地读,以教师的“教”为主,两三个课时完成,也就是说一课时只是完成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教学。略读则是粗略地读,不必立足字词句段篇,凭借听说读写书,作全面关注和“精耕细作”。只对一小部分内容有取舍地进行精读品悟即可[1],而且一个课时必须完成所有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学”为主。这样的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是个挑战。略读课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安排的课型,是为了让学生迁移学习精读课文当中的学习方法而安排的课型,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转换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课型,因此略读课文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学会运用精读课文中已学会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如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就要求学生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还要联系上一篇课文,说说如果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每幅图画配什么文字。因此,粗略地读、以学为主,就成了略读课文最为主要的一个特点,也是区别于精读课文的一个重要标志。2.原则:教略学丰、抓大放小。为了凸显略读课文粗略地读和以学为主的特征,略读课文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教学原则须遵循:第一个原则是教须略,学应丰[2]。什么叫教略学丰[3]?就是要省去教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学,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第二个原则是抓大放小。大的方面和核心的内容要紧紧扣住,紧抓不放;小的方面、旁枝末节的内容和环节能省的尽量省去[2]。第三个原则是在内容教学上要做减法,要尽量瘦身;在语言表达上,尽量做加法。整堂课不要围绕内容的理解绕来绕去,应留足时间和环节引领学生关注重点内容的表达、领悟写法。如作者为什么要出这样的题目?作者为什么这么要采用这种表达方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写法?第四个原则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要从一篇文章的自主阅读引出一类文章的自主阅读,从一篇文章的阅读引向整本书的自主阅读,让统编语文教材“三位一体”的编写意图真正落实到位。也让学生从课本的世界走向更广阔的课外世界,这才是略读课文真正要达到的教学目的。3.策略:默读、跳读、浏览。略读课文以粗略地读为主,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千万不要像精读课文一样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就大声地读、自由地读。略读课文更多的应该是默读。一堂课时间有限,到了高年级,应让学生自主地速读、跳读、浏览[2],这都是略读课文要培养的学生的能力。字词教学也无需像精读课文那样精细,没必要字音、词义、字形样样都教,也没必要大费周折给字词教学一组一组地分门别类。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你在字词教学上的时间花得多了,其他重要内容、核心教学内容的时间就少了。只要不影响阅读理解,很多字词教学的时间就可以省下来,除非有些生字的字音特别难读,重点语段里的词语必须理解,其他字词的教学都可以忽略。因为略读课文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有一定速度的阅读,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二、略读课文要充分利用

“导读提示”略读课文教学还有一个核心的要素。那就是每篇略读课文前面都有一段“链接语”———导读提示。根据导读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试着去学会阅读。导读提示该如何运用呢?1.照用。如果有的导读提示里有三个任务,我们的教学刚好可以安排三个板块,一个任务一个板块。这样的导学提示,我们原原本本照着用就可以了。如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一文的导读提示:在京剧舞台上,梅兰芳主演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享誉世界。默读课文,说说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资料,深入了解这位京剧大师。教学本文时,我们就可以安排三个板块的内容进行教学。一是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找出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二是重点体会赏读,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在这个过程中梅兰芳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再引领学生重点赏读最大的危险和困难,体会梅兰芳身上所体现的拳拳爱国之心和铮铮民族之骨;三是拓展延伸,通过资料的查找和介绍,深入了解这位京剧大师。五年级下册《梅花魂》等课文也完全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引领学生自主阅读理解。2.改用。有的阅读提示,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可能不是很好操作,我们也可以稍微改动一下,这就是第二种做法———改用。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的导读提示: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结果怎样?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说说自己有过什么“发明和发现”。这里的导读提示如果结合《童年的发现》这一题目,可能导读会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学生提取文本信息,形成推断。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不妨可以把导读提示改成:一是快速默读课文,说说“我”在童年时有什么发现;二是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这个发现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结果怎样?三是找出在童年的发现中,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四是说说自己有过什么“发现或发明”。这样改用,教学的主线和思维会更清晰,阅读的板块层次也更分明了。3.增用。就是围绕导读提示里的大问题再增设几个小问题。如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这篇课文的导读提示只有一句话: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部分。要让学生说说哪部分内容最意想不到,就必须增加让学生对整篇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的环节。在学生整体感知后,再聚焦导读提示里提到的最意想不到的情节进行体会和复述。最意想不到的就是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店主,一个是孩子。他们的观点不一样、动作不一样,说的语言也不一样。在整体感知和细读品味之后,学生复述时对这一部分情节的把握和细节的完善,就不会是空中楼阁了。

三、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框架

1.粗知大意。粗知大意就是大概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如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的导读提示:《红楼梦》中的许多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读读课文,能大致读懂就可以了。这里的导读提示指向的阅读策略就是粗知大意。又如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一文的导读提示中,就有对整体感知的要求:默读课文,遇到不太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这是用核心问题串联法,来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2.重点赏读。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学还要聚焦重点进行精读、品读和赏读,真正做到略而不简,重在精教[4][5]。比如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重点赏读哪一部分呢?就是“最美好的境界”这一部分内容。鸟是一种多么怕人的小动物,可它竟然能够趴在主人的肩上睡着了,这是多么美好,多么温馨的画面。这一部分就应该重点赏读。赏读品悟后,还要去关注珍珠鸟是如何一步一步发生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去关注“人物行为”和“鸟的表现”之间的关系。快速浏览找出相关语句后,我们就能发现作者表面看上去是对珍珠鸟不管不问、不闻不问,实质上是对珍珠鸟百般地、特别小心地呵护。抓住“人物行为和动物表现”这一双线行文结构,再紧紧扣住“动物动作”这个细节,抽丝剥茧地进行一一罗列,这样从内容到形式,再从形式到中心的关系梳理,文章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就出来了。人和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意,也可以在这样的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感悟中,让学生真切地得以体会,使语文教学真正做到得意、得言又得法。3.拓展运用。运用一般有三种方式。一种是从读到写的运用,如仿写《珍珠鸟》一课中双线并行的方法,写写“我”与动物之间的信赖和美好。一种是从读到读的运用,可以再找一篇相近的片段或者是相近的课文,让学生去运用刚学的方法,找一找这篇文本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情感和人生感悟。略读课文教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从一篇指向一类,从一篇指向整本书的阅读。像学了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节选)》一文后,就可以指向整本书的阅读,学了《猴王出世》就推荐学生去读读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这些都是从读到读的拓展运用。还有一种是从课文中感悟到的运用到生活中去,如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学完课文后,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语文精读课范文篇6

(一)高效阅读能促进快速记忆

阅读是接收信息的过程,记忆是存储信息的过程,它们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对于稍有难度的文章,如果以每分钟600字的速度去阅读,眼球快速运动,大脑积极思维,结果留在人脑中的信息可以达到80%~90%。如果以每分钟不到300字的速度去慢读,结果留在脑海中的信息不足2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快阅读传递给大脑的信息是快镜头的,这样的结果就是加速记忆。

(二)高效阅读能促进快速理解

在短时间内注意力高度集中,快读书比慢读书更能理解读过的内容。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以不变应万变,高效阅读基础有了,水到渠成,高效解题不再是问题,高分高能高效,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语文课改的根本就是阅读教学的改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解题亦不在话下,教师应极力彰显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与价值,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数量上涨,这样,语文学习才能深入人心,语文阅读教学的春天才会到来。

二、高效阅读教学的程式

(一)固定程序阅读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客观规律,高效阅读也不例外。依据定势理论,固定程序阅读法把阅读分七个关键点:题目、作者、出处、基本内容、重要事实、写作特点与争议之处、新思想和读后启示。正所谓熟能生巧,把这种阅读程序固定在脑海里,成为一种阅读习惯,遵循着内在的规律,便可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当然,在实际阅读中会也要根据阅读资料的变化做适当调整改变。

(二)计时量化阅读

在熟记阅读七个关键点后,就要进行计时量化阅读。所谓计时量化阅读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调动和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动机,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的目的。计时量化阅读的方法如下。(1)拿到材料后,不能翻看,待听到“开始”阅读的命令后,开始阅读。(2)阅读后抬头示意,并记下自己每分钟的字数即阅读速度,要求用平时的阅读习惯一次性阅读,记下速度后不能重复阅读。(3)阅读完材料后,闭目回忆文章内容。根据目标要求,运用提取的关键语句,整合答案,完成测试题。(4)每人计算出自己测试的三个数据:阅读速度(文章字数/时间),理解率(卷面得分×100%),阅读效率(阅读速度×理解率)。此外,笔者为每个学生都设计了一份训练档案(见表1),结合考试设计十道题,当堂完成训练,计算自己的分值。由于实现了量化,每次训练都可在计时的全过程中,通过速读(计时阅读)、精答(笔答测试题)、严判(根据统一标准判分数)、细算(计算出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四个步骤。小组长定期检查组员是否有进步,跟踪调查,做好记录,小组之间进行评比。教师要协助分析学生阅读速度慢的原因,帮助学生提高。高效阅读可操作性极强,所选文章内容宽泛。起步阶段可选情节性较强的文章,此后,逐渐中期选择科普类或者人物传记类文章,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难度,以便学生提高。

三、高效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案

(一)第一阶段:速读整体感知阶段(一年级上学期)

第一节给学生播放学习的视频资料,重点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行为规范与快速阅读的意义,熟悉并牢记上课流程,拟写班级阅读口号。明确强化如下要求。(1)阅读目标:合格速度>600字/分,最终目标为1600字/分,同时理解率>70%。(2)明确阅读效率的计算方法:阅读效率=速度×理解率。(3)熟记七步固定程序,解题即照单购物。(4)要有积累本和习作本。(5)明确奖励机制。第二节开始至第六节进入速读正规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阅读文本字数由600字逐渐上升到2000字,选择较为浅易且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全部选用选择题,每节课训练两篇,五节课共训练10篇,篇目已经确定,有《生死攸关的烛光》《鲁迅先生记》《第一支玫瑰花》《伞》《离别的礼物》《第一次挣到的钱》《别让你新奇的念头溜走》等。

(二)第二阶段:速读强化阶段(一年级下学期)

(1)开学第一周为速读强化周。课堂基本板块不变,但阅读文本字数由900上升到2500,每节课训练两篇,难度适中,题型全面。经过一周的强化,学生对速读模式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可以指定篇目课下进行阅读,然后利用3、4月份每周五课上时间集中训练一次。(2)一年级下学期3、4月份每周四第七节安排一节快速阅读研讨课,利用第八节集体备课时间进行研讨,以便更好地使高效阅读与教材篇目、校本教材等有机结合。(3)一年级下学期4月末开展高效阅读竞赛系列之速读大赛,从每班抽取3~5名代表,以答题的形式赛出高下,选出学校的速读之星。

(三)第三阶段:复述阶段(一年级下学期)

(1)一年级下学期5月份进入复述阶段。5月份后两周的周五和六月份的周五课进行原文复述和创新复述。这一阶段选文难度与审美趣味要比快速阅读强一些。在学生复述基本达标的基础之上,即符合七步固定程序,语言流畅,要求学生把复述材料和写作适当联系,可以写300字左右短文,或谈感想启示,或谈素材的运用方向,把读写结合起来。(2)一年级下学期5、6月份依然保持每周一位教师做一次研讨课的惯例,围绕复述进行研讨,及时交流研究复述中师生存在的问题,为下一个环节做好过渡。(3)一年级下学期6月末开展高效阅读竞赛系列之复述大赛,可由班级推荐代表参加,最后选出学校的复述之星。(4)利用6月最后一节阅读课进行复述检测,主要由学生当堂复述表现来评定,评选出复述之星。

(四)第四阶段:速读加复述阶段(二年级上学期)

利用四节课,选用八篇文章,除了进行速读必要的训练之外,由浅入深,梗概复述、程序复述、原文复述和创新复述四种复述方法加入其中,在此可以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写出材料给自己带来的启示,所给素材的运用方向,还可以将文章浓缩成150字左右的故事梗概,加入适当议论,形成议论文的片段,储存在作文素材本里。

(五)第五阶段:精读阶段(二年级上学期)

10月份,精读第一阶段。利用四节课,精选八篇小说,进行精读第一阶段的训练,教师在设题上:前两节四篇文章侧重在小说三要素的把握上,后两节侧重在主旨和艺术手法上。11月份,精读第二阶段。利用四节课,精选八篇散文,进行精读第二阶段的训练,教师在挑选散文文本时,注意照顾全面,例如:抒情性的、说理性的……,前一节课,要求注意散文的形散神聚的问题,后三节注重主旨和艺术手法。12月份,精读第三阶段。利用四节课,进行科技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讲解不同文本特点,根据文本特点命题,按学校安排的课时进行训练。1月份,精读第四阶段。利用四节课,将高效阅读和专题复习相结合,利用两周时间进行文言诗文训练,一周文言文阅读训练,注重考试方向,侧重文言翻译,强化理解率。诗歌鉴赏用一周时间,在专题复习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高效训练,速度和理解率都要强化。

(六)第六阶段:解题阶段(二年级下学期)

1~2月份,解题第一阶段。利用每周两节课,依次进行小说、散文、科技文、实用类文本的答题技巧训练。3~4月份,解题第二阶段。3月份前三周进行文言文答题技巧训练,3月份第四周到4月份前三周进行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训练。4月份第四周,将整个高效阅读进行总结、盘点,并总结出考场如何进行高效阅读、高效答题的方法。

四、高效阅读教学的成果

(一)同年级对比实验取得的成果

在一、二两年级内,笔者对所带一班、三班进行对比教学。在一班主要使用高效阅读教学,而在三班中仍然使用普通的教学方式。经过两年的实践对比,一班同学在阅读量、阅读速度、理解率上均有明显提高(见表2)。在四次期末考试中,一班语文教学成绩平均106分左右,三班语文教学成绩平均分在98分左右。一班学生普遍反映,进行高效阅读教学,阅读量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对课外阅读也更加感兴趣。许多语文问题,能触类旁通。笔者认为,高效阅读教学相对来说,更适于目前中学教学现状。

(二)校内推广取得的成果

语文精读课范文篇7

关键词:外语教学语文阅读教学启示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对本民族母语的学习,担负着传承文明、弘扬国学的重任,占据了大中小学师生在校学习的大量时间与精力,然而其结果却令人痛心与忧虑。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为此痛心疾首,曾撰文尖锐地指出:“十年的时间,两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大师的话准确、凌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语文教学的真实现状。时光飞逝,转眼已到2008年,然而,我国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依然存在着高耗低效的严重问题。造成如此令人忧心的局面,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我们绝不可以简单地将其原因归结为语文教师的怠惰,在学校各科教师中,语文教师的辛苦有目共睹。可是,语文教学,尤是阅读教学,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事实又是客观存在着的。问题的真正症结在哪儿?笔者水平有限,一时还确实说不清,但不少一线的语文教师却常常这样大倒苦水:语文阅读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太多了。学习一篇文章,不但要理解主要内容,挖掘体会词句段的深刻含义,而且要辨析文章修辞手法,学习布局谋篇的写作方法,甚至还要体悟文章含有的生活哲理,发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感受人文情怀,学习科技、文史知识,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阅读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要让学生学习一篇文章到什么程度?对此,许多语文教师不知所措、深感无奈,甚至有些教师略带调侃地说:“阅读教学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再看与语文阅读教学同样为语言类学习的学科——英语学科的教学,其现状又是如何呢?1978年,即吕叔湘老先生批评国内语文教学现状惨不忍睹的同一年,随着国家对知识分子的尊重、文化的渴求,各地学校纷纷复课,英语教学逐渐如火如荼,一支英语学军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壮大扩充。不容否认,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英语教学现状同样堪忧。许多中国学生通过小学、中学、大学十几年对英语的学习,还是不大能看懂各类商品的英文说明书,至于张口说英语,更是困难重重,有好事者戏称此现象为“哑巴英语”。

高投入、低产出,高耗低效曾经是国内语文阅读教学与英语教学共同的特征,改革与发展成了摆在二者面前共同的课题。不记得从哪一年开始,一个叫李阳的小伙子闯入了国人的视线,他首创“疯狂英语”学习法,号召人们极大声、极迅速、极清楚地开口说英语,不要害羞,不要怕出错,不要松懈,不停地说英语。他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告诉了人们学习英语的不二法则,英语是说出来、练出来的。李阳的故事,也许只是国内英语教学改革成功的个案。但国内熟悉英语、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口越来越多,却是不争的事实。单从学校内部来看,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简明、教学程序的分明、教学手段的丰富、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学习兴趣的浓厚,就足以让语文教师称羡。

其实,同样作为对语言的学习,语文阅读教学与英语教学在教学中有许多相通之处。诚然,今天的英语教学依然有许多不尽人意处,教学弊病也是客观存在,可这并不妨碍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向英语教学的成功之处取经、学习、借鉴。启示一: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将分析和积累做到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新概念英语》和《许国璋英语》曾经同为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在全国畅销的英语自学教材。现如今,历史迈进新世纪,历经岁月的考验,《许国璋英语》除了英语专业的人作为参考外,再也无人问津了,事实上有很多人对它不再有任何好感,因为它消耗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却收效甚微;《新概念英语》却仍旧经久不衰,受人青睐。其中的原因,大多数人认为,是编者不同的编排思想决定了它们的不同命运。《许国璋英语》篇幅较长,练习繁杂,特点是重分析、重语法,学习《许国璋英语》要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句子的语法分析,语言积累这个环节被忽视了;而《新概念英语》篇幅短小精悍,充满趣味性,特点是重点的词语、句式反复出现,重积累,轻语法,人们学习《新概念英语》往往是整体的吸收,甚至背下整篇的文章,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吸取《许国璋英语》的教训和《新概念英语》的长处,做到“分析”和“积累”的有机结合。现在的阅读教学还是分析统治课堂。满堂讲和满堂问的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肢解本应属于一个整体的文本,让学生只是孤立的记住一些语言知识和现象。对于分析,不是不要,而是要精当的分析,切中要害的分析,给人启发的分析。分析之后应留下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来消化吸收和积累语言。积累是重要的,“积少成多”、“积多成神”、“积沙成塔”,所有的语言规律都在语言现象里,积累多了,也就自然能字字悟其神。

启示二: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将精读和泛读做到有机结合

叶圣陶说:泛读是精读的应用。成为英语专家的李阳说:精读是本,精读是源,没有精读作为基础的泛读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有了从精读中得来的“情感”、“思想”、“认识”、“方法”的积累,读课外读物,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他又说:仅有精读,而没有课外大量的阅读做补充,那也是远远不够的。他还说自己的成功,就得益于大量的阅读。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要增大阅读量,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好读书,多读书,不求甚解地读书。当然,不求甚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求甚解,只要读多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人对语言有一种本身的渴盼和依赖。语言是主体,极具情景化特征。语言总是和我们的具体的生活情景相连。语言就是一种文化代码,语言就是道,掌握和使用语言,就是接受一种文化的价值。语言构成的文本,同人有异质同构的关系。因此,要强调把语言看成生命主体,生命整体,注重学生对语言的体验和感受,注重情感的真切投入,真正做到主体和主体的对话。没有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语文能力的提高将不可能实现。

启示三: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将做题和读书做到有机结合

许多老师,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就给学生拼命地做题目,结果题目做的很多,学生的成绩却还是在原地打滚。疯狂外语的创始人李阳,曾经也是个被英语教学的“题海战术”折磨过的人,他考英语四级时也不及格。于是他改变学习方法,把词汇、短语、句式抄在小本上,分分秒秒的记忆,后来开始大声读课文、背课文、复述原著。结果,他的英语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他的最大声、最流利、最快速的朗读竟然影响了一个时代,这可能是他也没有想到的。

语文精读课范文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培养;措施

阅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阅读是不断提升小学生语言能力与阅读能力的最主要和关键的途径,与此同时,也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基本的能力。它不仅是学习优秀语言的基础,也是学习所有作业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学好散文,为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语言和写作的使用的能力有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散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策略和方法,注重背诵与欣赏的结合与交流。让学生独立探索,加强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涉及小学教学和各种科目的教学,以及整个小学的教学质量。

1小学语文阅读现状

1.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困难。学术界越来越沉重,时间越来越紧张,考试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想要学习的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这些相对无足轻重的书籍。对阅读产生了敬而远之的想法。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有些学生无法阅读课外书籍。还有许多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老师没有辅助,所以他们的阅读表面上,没有深刻理解他们所读的内容。1.2阅读文字狭窄,学生阅读兴趣低。在通常的研究中,最常阅读的文本来自教科书。学生阅读教科书的方式是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地听老师的分析和练习。当学生依靠这种方式访问教科书时,他们逐渐对教科书阅读失去兴趣。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热衷于这些快餐文化,他们变得越来越浮躁。也由此,阅读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2培养小学语文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措施

2.1培养兴趣,让学生“悦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一步是喜欢阅读。有一些读书氛围浓厚的家庭,很早阅读就开始了,比如婴幼儿期,一些家长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让孩子阅读婴幼儿类的画报了。进入小学,语文课中绝大多数都是阅读课。要让学生有兴趣,课堂氛围就显得很重要。语文课要带领学生去感悟、体验,让孩子参与到课文情景中去。2.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去进行阅读,从阅读方法、技巧和内容上加以指导,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容,最终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感知和掌握。因此,老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更多的阅读。其次,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认真的思考,敢于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老师不仅应该让学生明白文章的内容,更要留给学生自己的空间,去思考然后发问,从而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一篇文章。最后,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时,要把握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实际内涵与情感,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背后的故事,理解作者的生平,同时可以多次阅读文章的高潮段落,体悟作者的情感。2.2大力开展阅读活动每个学生在课余时候,都有自己喜欢的书本或者文章,老师可以在班级里面举办一些分享类的活动。在班级进行抽签,或者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的文章。这些故事可以是一本书,或者是自己对最近发生的事情的一些感悟,也可以是与自己的家人发生的事情。通过与班上的学生进行交流与分享,同学们因为有了动力,在日常生活中就会积极主动的去积累,去留意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这样不仅积累他们的阅读的素材,更是教会他们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老师也可以在班上举行一些诵读会,鼓励班级学生开口朗读一些优秀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激发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2.3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在对每一篇文章进行阅读的时候,不能把文章和作者的生平隔离开来,作者和自己所写的文章是互为沟通,互相联系的。比如,朱自清的《背景》,父亲艰难的为孩子买橘子的情形,就深深的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也融合了作者对父亲深深地感动。学生只有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指引,结合学生自身,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更加体会到文章的精华,享受到精读的思想碰撞的火花。同时,精读一篇文章,他更重要的意义就是能够带给学生思想感悟,从文章中体会到人生百态。通过精读文章,摘取其中的精华部分,仔细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触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世界,最终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精读文章不同于以前的机械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学生可以在书本中学习到很多的做人的道理,体会到更多的人生感悟。

3结语

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当前正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不但能够发展小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主能力培养,与此同时有助于不断提升他们对于语文科目学习的有效性,帮助他们打开智慧之门。本文基于笔者实践教学相关经验的基础之上,对如何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我阅读策略进行了上述探析,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应用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作为教师的引导作用。不断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独立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及在阅读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感知。不断培养小学生的独立阅读的基本能力,本文基于笔者相关实践教学经验进行了上述探析,供同行在相关实践教学过程中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谢玉梅.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2):50.

[2]刘波,胡尊坤.阅读•悦读———略论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校园(中旬),2017(07):145.

[3]姜芬.略论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10):48-49.

语文精读课范文篇9

关键词:部编版语文教材;人教版语文教材;选文系统

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凭借,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自古以来我国的语文教材都把选文作为教材主体。温三立说“课文体裁,题材,样式丰富,突出民族传统文化色彩,尊重多元文化,重视多科学沟通,发挥课文的多样功能。”所以对于选文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教材的了解,进而处理好两版教材的衔接,从而促进教学设计。

1选文编排结构的比较

通过对两版教材编排结构的分析,我们得出部编本教材实施的是双线单元结构体制,一条线是以文章的主题来编排,部编本的语文教材主要以单元编排,同时每个单元又将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阅读,按顺序编排其中。课文类型包括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另一条线是把“语文素养”和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以及写作,综合性学习分成若干个知识点,由浅入深来编排。如:第一单元要求重视朗读,揣摩和品味语言。第二单元提到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单元重点学习默读,还要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第四单元要求在默读的基础上学会勾画,作标注,分层次。第五单元在边读边记得基础上又加了思考,概括大意。第六单元要求学习快速阅读。这样的编排符合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人教版教材主要是以主题为单元结构,每个单元一个主题,在单元导读中也没有涉及到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是从语文人文性的角度出发,没有关照到语文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学科。

2选文篇目和数量的比较

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一共有六个单元,六个单元分别从不同的主题出发有四季美景,亲情,童趣,信念等。共有26篇课文。从体裁上来看,除了小说,散文,诗歌以外还有寓言,童话,神话。课文设计详细,教读课文有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自读课文有旁批,阅读提示。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一共也有六个单元,有30篇课文,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生命感悟,人生价值,四季美景,科学世界,真挚情感,幻想世界。从体裁来看,和部编教材基本一致,有小说,散文,诗歌,童话,寓言。但部编本语文教材特意的将自读和教读课文分开,体现了编者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用意。但是相较于部编版教材,人教版精读和略读课文没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都很难操作,要么不分精读略读,略读的也当精读的来教。要么直接不教,让学生自己粗略了解大意,反正考试也不考。部编语文教材充分的体现了课标的选文要求,在选文上由古到今,从中到外。还加大了传统文化作品的选入。同时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还增加了动物世界和童真童趣的单元,将理想信念与科学的单元去掉了。七年级的学生刚跨入中学,形象思维还是占据主导,仍保有童真,所以用童真童趣和动物世界来取想信念和科学世界是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的。

3部编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编写理念

温儒敏提到部编本的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的指导下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部编本语文教材特别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将《论语》十二章由人教版的略读课文改为教读课文,还有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都是古诗文,古诗文的比重在教材中加大。部编本语文教材还特别注重将语文课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温儒敏还根据教材需要编写了《语文素养读本》,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延伸,形成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让学生广泛阅读,学习语文,体现了课标中提倡的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而人教版的课外阅读仅体现在课后的名著阅读上。

4部编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教学建议

4.1教师要适当放手,让学生学会。“自读”部编本语文教材构建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从课内走向课外。在“自读课”上要舍得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感悟。4.2明确编者理念,结合课标进行教学。目前的很多教材都是以人文主题来建构单元,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考虑选文与主题单元的契合,而并没有结合编写理念和课程目标进行教学。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使用要结合各学段目标,不仅要教给学生选文所要表达的人文主题,同时要充分结合课后以补白形式出现的语文知识进行教学,努力做到“一课一得”。4.3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我国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之下,教师总是按照考试内容来教,学生也是按照考试内容来学,以至于我们培养出的学生都是考试机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摆脱这种思维定式,要相信语文成绩的提高是一个慢过程,读的多了语文成绩自然会提升,而一味的只教考试内容,只会让学生的眼界越来越狭窄,即使成绩上去也是一时的,他们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还是无法提高。4.4不同的选文教法不同。很多教师在教选文中从来不考虑什么文体,尤其是在记叙文的教学上,介绍作者,创作背景,段落大意,思想感情。这样的教不免引起学生对语文课失去兴趣,对教读课文,教师应该尽量多的教于学生这一类文本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积淀阅读能力,不管是定篇还是例文都有它不同的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方法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千课一面”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最终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总的来说部编本语文教材相对于人教版语文教材做了很大改变,在教学理念上努力契合现代教育观的“以人为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理解编者的用意,结合课标,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学。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理念、特色、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

语文精读课范文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问题提出

一些语文教师错误地认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单词训练,而阅读训练只是中、高三年级的教学任务。这是错误的理解。阅读是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规定了现代阅读理念。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收集和处理信息,理解世界,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方式。也应该以这种方式理解中文课程的阅读。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程,这个过程具有双向性和强互动的基本特征。阅读已成为思维碰撞和精神交流的动态过程。它是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人们常常强调,阅读方法是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强调经验和整体把握,而不是简单,甚至机械分析,为初中儿童。在主要的情感诱导区,我们可以更快地接受新知识,更容易受到影响深远的影响。要学好中文,我们必须先学会阅读,能读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中文。笔者结合近年来低年级汉语阅读教学经验,初步形成了语文阅读训练的经验。

二.问题分析

(一)善于抓住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好奇心,学生会有兴趣去阅读。在二年级语文教学第二册中,本课旨在介绍:在古代,如果你想学习知识,就必须去老师那里学习技能,两个学生听说有一个有名的象棋手,都想成为象棋大师去老师那里,但是后来,一个成功了,而另一个没有,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学生齐答:“想!”。教师顺势说:“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阅读课文。”在介绍之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非常强烈。有些学生不能等老师完成阅读。通过学生阅读,他们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了解其中包含的真相。使每个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都得到了提高,他们对阅读的热情也随之爆发。可以探索学生的阅读潜力。(二)注重基本功训练,打好阅读基础。1.加强词语训练。在注重识字之后,三年级的学生有了更好的词库。文本中遇到的大多数单词都是熟悉的单词。但如何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理解这些词汇,应成为三年级词汇培训的重点。例如,在罗盛教的课上,作者用“触摸”、“信任”、“顶”三个字生动、准确地写下了罗盛教的三个救援故事。当罗盛教听到呐喊声时,迅速赶到事故发生的地方,跳了下来,在水中感受了很长时间,并正确使用了这个词,表明了在水中寻找孩子的动作。他第一次没碰到孩子,他意识到时间就是生命,他很快就下水了。这次罗盛教把孩子抬起来,用得非常恰当,这表明罗盛教碰到了孩子。我想要的只是先拯救孩子。因此,他高举双手抚养孩子,充分展示了他高尚的自我牺牲和拯救人民的品质;他第三次进入水中,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他看到孩子慢慢从水中出来,孩子被挤出来,这个缩写更加准确,此时他没有力气用他的双手,他全身挽救孩子的最后力量,他放弃了自己。年轻的生活,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字面上容易理解的单词,并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这些单词在文本中的深刻含义。2.加强句子训练。在三年级阅读教学中,要掌握意义深刻、结构复杂、难以理解的句子,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在南京长江大桥的文章中,有一句话说主桥与引桥相连,有22个洞,好像一条钢铁巨龙躺在河上很难理解。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知道这个句子是一个隐喻句。比较了连接22孔引桥与钢龙桥的主桥。然后,他指导学生掌握“钢铁龙”和“沉睡”这两个关键词来理解整个句子。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句子的意义(这句话生动地描述了这座坚固而巨大的桥梁,也突出了雄伟的桥梁方法,而且知道了理解这类句子的方法,也就是说,找出谁比什么关键,然后理解整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一般起始句、过渡句和作文的含义。使用它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当我讲授飞水课程时,我怎样才能抓住水呢?这句过渡性的句子的目的是引起读者对阅读的兴趣,引出下面的一段,指出有不止一个喷灌区,有不止一种水可以飞起来。3.加强段的训练段落训练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它侧重于理解自然段落、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并将段落分成几个部分。例如,一碗粗糙的瓷器。在教学中,学生可以反复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每个自然段落的内容。然后,学生可以被引导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它解释了为什么这一段如此支离破碎,并找出了第二部分,它根据发生、发展和结果的顺序,在教师的指导下分为三个层次。当学生遇到分层困难时,让他们反复阅读文本,看两个自然段是否紧密相连。如果它们紧密地放在同一水平上,如果没有紧密联系,它们应该分开。这将有助于学生解决分层中遇到的问题。分层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第二部分的内容,总结每个层次和第一层次的含义,并写出。碗;二楼的碗;三楼的碗;二楼的碗;重新阅读二楼并找出关键句子。赵一曼去了厨房的大棚,把米饭倒进锅里,另一锅倒了半碗粥和野菜。他引导学生们认识到,作为抗日联盟的政治委员会,赵一曼并不是在思考自己,它是关于士兵的思考,与他们分享他们的欢乐和悲伤,以显示他们的相对性和他们的高尚品格。这种精神令人感动。因此,在本文开头,我们可以使文章来回回声。因此,经过反复训练,学生们学会划分段落。集中识字后的三年级阅读教学,要从词、句、段入手,加强基本功训练,能为读懂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1.指导预习,教方法。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一上三年级,他们就不会预习。我将把预习带入课堂,集中精力上好预习辅导课,并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阅读好课文,要求正确流畅地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后,我可以更准确地回答问题。正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应该用字典来识别单词和理解单词。例如,在《海之歌》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按照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把课文读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用字典识别单词,理解单词,标出他们不理解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复习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预习的方法和步骤,以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指导三到四篇课文来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步骤。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如教学《听》一课时,给学生的预习提纲是:①熟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的是谁?什么事?②利用字典学习13个生字词;③结合课文理解“槿紫、凝神、溢到、生怕”等词语;④划分段落。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2.上好精读课,教学法。以阅读和写作能力为重点的阅读教科书是以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在教学中,要把握本单元组的培训重点,采用略读、精读的方式,课后阅读一篇或多篇文章,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培训,逐步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我们应该以精读为主,教学生阅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乒乓球教学中,单元训练项目就是要掌握文章的段落,在学生初步掌握自然段落的基础上,给学生掌握有意义的段落的方法。首先,我让学生阅读全文并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报名顺序,将课文分为初稿和期末稿三部分。我将指导学生们使用这本书。在此之后,我将指导学生回忆精读中使用的分割方法。然后,我将指导学生使用这个方法。通过仔细阅读课文和深入思考,学生可以做到。独立练习文本分割和分层。为了巩固本单位的培训重点,本单位共有三本课外自读教材。通过课堂学习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自读、反复练习和段落归纳逐步提高段落归纳能力。第n段的含义。三年级阅读量较大,如第五册,共48篇课文(36篇精读课文)。12个略读班有16个练习(48个课外自读)。在教学中,如果平均努力,单一的教学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精读课上要用主要精力搞好精读课,采用精读略读法,一篇文章带课外阅读法,多篇文章带课外阅读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效果则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容量的关键之所在,唯有灵活采取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文施教等措施才能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质量,从而达到整体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囡囡.浅析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与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