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2:39:51

雨水

雨水范文篇1

引言

目前城市排水体制主要为合流制(截流制)和分流制。从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厂运行、管道养护等多方面考虑,分流制较合流制优越,因此目前新建小区多采用分流制,即污水和雨水分别由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收集和输送,污水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雨水直接排入水体。雨水管道设计指导思想是:及时、迅速地排除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在确定雨水设计流量时没有考虑对雨水径流量的利用和压缩。

图1北京市建筑占地面积变化曲线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大量建筑物和道路等的建设使城市不透水地面面积快速增长。图1反映了北京市建筑占地面积年际变化情况。从1996年开始,北京市建筑占地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往年,几乎呈直线上升态。预计到2010年,北京市建筑占地面积将达300km2左右,其中还未包括道路等所占面积。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等不透水表面的径流系数一般取0.9,也就是说其降雨量的90%将形成径流。因此,随着城市发展,雨水径流量将大大增加,如果不采取措施而单纯考虑将雨水径流快速排出,所需雨水管道、雨水泵站等设施的容量、输送能力必将随之增大,这对于城市建设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此外,由于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认识到城区雨水的快速排出增加了接纳水体洪涝危害、河岸侵蚀和污染物的冲击负荷,还造成合流制系统中污水处理厂运行的困难及一部分雨污混流外溢而污染水体,因此对于传统雨水排除的指导思想从另一方面提出了质疑。

1利用雨水涵养地下水--雨水渗透

我国许多城市水资源缺乏,以北京市为例,它是世界上100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00m3,低于国际公认的下限1000m3。1999年是建国以来最干旱的一年,北京市降雨量为389mm,为平均年降雨量的59%,自然形成的水资源仅为18.2亿m3。而北京市用水量为40亿m3,其中70%来自地下水。过度开采使北京市地下水储存量在1999年一年中减少了近15亿m3,地下水位下降了2~3m,以北京东郊为中心形成了一个2000km2的漏斗区。地下水位的下降又导致地面下沉,自1966年以来,北京市地面以每年10~20mm的速度下沉。

因此,一方面是使用庞大的雨水排放系统将日益增长的雨水径流排出城市,另一方面却是城市地下水补给的严重不足。如在雨水管道系统设计、用地规划和地面覆盖上考虑雨水渗透,合理、充分地利用雨水涵养地下水源,那么既能缓和城市水资源危机,又能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调节气候,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能减少所需雨水管系容量,即减少雨水管系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并减轻城区水涝危害和水体污染。

从60年代起,发达国家就努力开发各种雨水渗透装置,并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目前德国在新建小区(无论是工业、商业、居民区)之前,均要设计雨洪利用(集雨)项目,若无雨洪利用措施,政府将征收雨洪排放设施费和雨洪排放费。

实际上雨水渗透早在我国一些古城的建筑中已有所体现,利用渗坑、渗井、渗沟使雨水就地下渗。80年代末曾对一些地区作过调查,如杭州老城区在庭院中设天井沟和矩形渗坑;苏州老城区及附近一带乡镇的住宅用天井贮蓄雨水;潍坊老城区街道的雨水流入坑洼地及池塘(俗称"湾子",有的湾子平时是干涸的);曲阜孔府宅内和后花园均有雨水渗井[1]。

2雨水渗透设施

2.1渗透地面

除了绿化面积外,人工渗透地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多孔沥青及多孔混凝土地面,另一类是草皮砖。它们可用于停车场、交通较少的道路及人行道,特别适用于居民小区。

2.1.1多孔沥青及混凝土地面

典型的多孔沥青地面构造见图2。表面沥青层避免使用细小骨料,沥青重量比为5.5%~6.0%,空隙率为12%~16%,厚6~7cm。沥青层下设两层碎石,上层碎石粒径1.3cm,厚5cm,下层碎石粒径2.5~5cm,空隙率为38%~40%,其厚度视所需蓄水量定,因它主要用于贮蓄雨水并延缓径流[2]。

多孔混凝土地面构造与多孔沥青地面类似,只是将表层改换为无砂混凝土,其厚度约为12.5cm,空隙率15%~25%。多孔沥青及多孔混凝土地面自1973年在美国使用以来,得到EPA的支持,至今已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但在国内还鲜见报道。

2.1.2草皮砖

草皮砖是带有各种形状空隙的混凝土块,开孔率可达20%~30%,因在空隙中可种植草类而得名。它最早于1961年用于德国,至今在国内外均已被广泛使用。特别多用于城区各类停车场、生活小区及道路边。它除了有渗透雨水的作用,还有美化环境的效果,国内建材市场上有成品出售,便于采用及推广。

草皮砖地面因有草类植物生长,与多孔沥青及混凝土地面相比,能更有效地净化雨水径流及调节大气温度和湿度。试验证明它对于重金属如铅、锌、铬等有一定去除效果。植物的叶、茎、根系能延缓径流速度,延长径流时间。草皮砖地面的径流系数为0.05~0.35,取决于其基础碎石层的蓄水性能、地面坡度等因素。

国外资料介绍:

渗透地面成本比传统不透水地面高出10%左右,但综合考虑因径流量减少、地面集流时间延长而导致雨水管道长度缩短及管径减小,雨水系统的总投资可减少12%~38%。而且还可产生较大的环境及社会效益[3]。

以北京建工学院为例,校园面积约12hm2,因院内建筑物分布密集,按5%的面积可改为渗透地面计算,改造后院内雨水管系投资可减少6%,这还未计入因进入市政雨水管道径流量减少对下流管系的有利影响。

2.2渗透池

2.2.1地面渗透池

当土地可得且土壤渗透性能良好时,可采用地面渗透池。池可大可小,也可几个小池综合使用,视地形条件而定。

地面渗透池有的是季节性充水,如一个月中几次充水、一年中几次充水或春季充水秋季干涸,水位变化很大。有的地面渗透池则是一年四季均有水。在地面渗透池中宜种植植物。季节性池所种植植物应既能抗涝又能抗旱,并视池中水位变化而定。常年存水的地面渗透池与土地处理系统中的"湿地"相似,宜种植耐水植物及浮游性植物。它还可作为野生动物的栖居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利用天然低洼地作地面渗透池是最经济的。若对池底再作一些简单处理,如铺设鹅卵石等透水性材料,其渗透性能将会大大提高。

2.2.2地下渗透池

当地面土地紧缺时,就不得不利用地下渗透池,实际上它是一种地下贮水装置,利用碎石空隙、穿孔管、渗透渠等贮存雨水。图3为各类地下渗透池示意,图4为利用底部透水渠贮水的渗透池,透水渠的使用可减少所需石料并增大贮水体积。总之,地下渗透池种类多样,形状各异,在美国一般按重现期2年的暴雨强度在36h内全部渗入地下来计算其容量[3]。

2.2.3渗透管

渗透管一般采用穿孔PVC管,或用透水材料制成。汇集的雨水通过透水性管渠进入四周的碎石层,再进一步向四周土壤渗透,碎石层具有一定的贮水、调节作用。相对渗透池而言,渗透管沟占地较少。便于在城区及生活小区设置,它可以与雨水管系、渗透池、渗透井等综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日本和德国在这方面有较成熟的经验。

3雨水渗透工程的实施

3.1渗透设施的选址要求

使用渗透设施的适宜地点为:地下水最高水位或地下不透水岩层至少低于渗透表面1.2m,土壤渗透率不小于2×10-5m/s,地面坡度不大于15%,离房屋基础至少3m远。此外还需考虑表层及下层土壤结构、表面植被种类、土壤含水率、车辆及行人交通密度等[4]。

3.2渗透装置的堵塞

屋面及地面的初期雨水径流带有一定量的悬浮颗粒和杂质,对于渗透装置或土壤层可能有堵塞作用。沥青多孔地面经吸尘机抽吸(每年吸3次)或高压水冲洗后,其空隙率基本能完全恢复。多孔混凝土地面至今未见有堵塞报道。曾对北京建工学院材料实验室所制作的无砂混凝土块(孔隙率18%,渗透系数0.85cm/s)作堵塞试验。模拟北京市年平均降雨量600mm,向试块中灌入多种浓度的含泥砂试验浊水,当试验浊水的SS为1000mg/L及2000mg/L时,试块的渗透系数不变,当浊水SS增至3000mg/L,渗透系数减少8%,当SS增至4000mg/L时,渗透系数减少25%,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堵塞。实际上北京市普遍使用的沥青屋面初期雨水径流的SS仅为100~250mg/L,路面径流的SS也仅为1000~3000mg/L,而且是短期的,降雨后期分别降为20~50mg/L和300~400mg/L。试验证明多孔混凝土地面不易堵塞。但为了安全起见,应尽量去除径流中易造成堵塞的杂质,并对渗透装置加强管理,定期清理。

3.3初期雨水径流的污染

屋面和地面初期径流的COD可达3000mg/L左右,虽然它随着降雨时间迅速降低,但在降雨初期的短时间内,雨水径流有相当的污染性。

在渗透设施的选址要求中,强调渗透表面距最高地下水位或不透水岩层1.2m以上,这是为了保证有一定土壤厚度以净化径流,是控制地下水污染的一种措施。此外,渗透装置中多使用过滤纤维层,俗称土工布,它是一种较好的过滤材料。对细小颗粒杂质有较强的阻隔作用。为了安全起见,提倡径流先进入绿地、花坛,再进入渗透设施,以充分利用植被和土壤表面的净化能力。对污染较重的初期径流宜设置初期弃流装置及适当的净化措施。

最后需强调的是:雨水渗透仅为雨水利用的方法之一,它能促进雨水、地表水、土壤水及地下水之间的"四水"转化,维持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平衡。雨水利用应与雨水管系建设、城市平面和高程规划有机地结合,既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又要保证人民生活、生产的安全,不受雨洪及不合理积水的干扰。

参考文献+

1胡家骏.我国传统城市排水规划设计原则初探.中国给水排水,1987,3(4):30~32

2RichaField.IntegratedStormwaterManagement.LewisPublishers,1993.151~153

雨水范文篇2

1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深圳市经过近20年的规划建设,已形成了收集、输送、排放各环节比较完善的以雨、污水分流体制为基础的排水系统。目前特区内雨水排除主要借助于市政道路雨水管渠系统收集并通过河道排放入海;特区外宝安、龙岗两区除老村镇仍利用道路边沟无组织自然排放外,新建道路及小区均建有较完善的雨水系统。但暴雨来临时,仍有部分地区受淹,经过分析研究,认为主要问题在于:

(1)由于特区建设之初,城市竖向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滨海城市的排水要求,例如:罗湖小区的地面标高为全市最低,部分地面标高低于现状深圳河在布吉河口5年、10年、20年一遇的洪水位(分别为4.36m,5.19m,5.48m),即使是深圳河在改造后,其50年一遇的洪水位,在布吉河口处也高于局部地区。而且当河水受到潮位顶托时,甚至还会发生倒灌。

(2)排水设施不完善,山边截洪设施不配套,排水管理不严格,各种垃圾和施工造成的泥沙流失严重堵塞河道、排洪沟和雨水管渠,使排洪能力降低;同时部分住户擅自将阳台改为厨房,酒楼、食肆任意将污水接入雨水系统,不但增加了雨水管渠的负荷量,同时也导致了几个靠雨水养湖的湖区污染严重。

(3)河道未完全按标准治理,水库泄洪与下游排水缺乏统一协调。水库在洪潮时泄洪致使河水倒灌,排涝泵站无法正常工作。例如深圳水库的下游现状过流能力为192m3/s,而水库的泄洪原则是20年一遇以下洪水下泄量不超过200m3/s,当水位超过28.3m时,来多少泄多少,最大下泄量达660m3/s,远远超过河道的泄洪能力。

(4)城市建设填除了原具有调蓄作用的自然村沟,破坏了原有的雨水排放系统;一些老区改造后,下游管渠没有及时配套修建;雨水管渠个别地方有咽喉状,断面偏小,致使雨水排水不畅。同时城市发展使植被减少,不透水地面增加,造成径流量的增加。

2规划设计概要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们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进行了调整、完善。

2.1原则

特区内,在整治河道的基础上完善城市排水设施,提高城市排涝能力,逐步消除市区的雨涝灾害;宝安、龙岗两区,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建立有组织的、科学的雨水排放系统,解决水淹问题。选择合理的排水、排洪、防潮方案。用最经济的手段充分利用地形,结合城市防洪标准,严格遵守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分散就近排放接入排洪系统或河道的原则。

2.2标准及要求

暴雨强度公式的重现期P、径流系数ψ、降雨历时t的取值上,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建议t取8~10min,一般地区设计重视期P=1a,低洼广场、城市立交、穿通道等排渍困难地带及重要地区选用P=3~5a,径流系数ψ=0.6~0.85。提高规划标准,特区内如罗湖、福田和南山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宝安、龙岗两区为50~100年一遇。洪潮外包线按以下两种情况组合:①设计频率洪峰径流与多年平均高潮位遭遇;②设计频率最高潮位与多年平均最大洪峰径流遭遇。

2.3具体措施

(1)尽量利用已建排水设施,局部地势过低处采用抽排的尽量减少抽排范围。对原有地面偏低的旧村落设临时泵站,在旧村改造的同时,逐步提高现状地面标高,形成自然的雨水排放系统。

(2)尽快完善管道建设,坚持排水工程设施建设与市政和交通道路建设同步进行。加强排水管理,健全管理机构,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及时进行管渠、河道清淤,保证雨水排放系统的畅通。

(3)全面实施防洪防潮规划,加快整治河道,建设高标准防洪工程。对于挤占河流行洪断面的阻水构筑物,要结合河道整治规划实行清障、改建或重建。充分发挥汇水面积内湖洼、河、渠道、水库的调蓄能力。例如据初步计算,位于笔架山水上游的银湖水库,控制集水面积2.0km2,总库容62.0万m3,多年来该水库很少泄洪。当遇10年一遇雨洪时,银湖水库按不泄洪运用,可将下游天然洪蜂流量101m3/s减为80.8m3/s;金湖库容为12.22万m3,金湖至银湖区间集水面积为2.3km2,按平切法计算,可把该区间10年一遇洪峰流量50.0m3/s削减至29.0m3/s。两水库联合运用后,可将笔架山水1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减为59.8m3/s。可见,调洪运用后对于削减洪峰流量、降低水位、减轻下游河道的泄洪压力能起到一定作用。

3结论

雨水范文篇3

关键词:城市雨水;现状;收集;利用

前言

乌鲁木齐市排水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尚未设置雨水排除系统。1970年前后为排除局部地段积水,将地面雨水引入污水管道。1990年后,由于降雨量增加,地面、屋面大量使用不透水材料,导致地面径流系数也增加,再继续将雨水排入污水管道已不能满足雨水排除需要。人们习以为常的表情中透出深深的无奈。有关人士呼吁我们的城市需要新型雨水排放系统。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涝灾害、地面沉降、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水系生态、环境问题,传统的雨水排放系统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近年来,各国相继开发了新的雨水排放系统,如德国MR雨水处理系统,美国的地下回灌系统,马来西亚立法安装新型雨水系统,英国的蓄水地面雨水贮存系统等等。那么我国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的现状如何呢?

1城市雨水利用现状

雨水系统是一项被广泛应用的传统技术。据有关资料记载,雨水系统的利用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多年的阿滋泰克(Aztec)和马雅文化时期。现代意义上的雨水排放系统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展起来的。它主要是随着城市化带来的水资源紧缺和环境与生态问题而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在缺水地区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标准性应用。大中城市的雨水系统基本处于探索阶段。

我国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基本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西安等许多城市相继开展研究,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由于缺水形势严峻,北京市开展的步伐较快。北京市水利局和德国埃森大学的示范小区雨水利用合作项目于2000年开始启动;北京市政设计院开始立项编制雨水利用设计指南;北京市政府66号令(2000年12月1日)中也明确要求开展市区的雨水利用工程等。因此,北京市的城市雨水利用已进入示范与实践阶段,可望成为我国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龙头。通过一批示范工程,争取用较短的时间带动整个领域的发展,实现城市雨水利用的标准化和产业化,从而加快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步伐。

乌鲁木齐市尚未建成完整的雨水排放系统,大部分路段形成雨污合流,虽然有些道路修建有雨水管线,但雨水没有最终出路,也进入下游污水管线内,造成积水、冒水。

乌鲁木齐市大部分路段道路采用不透水材料铺设,雨季路面积水无法及时下渗至下层土壤,造成道路积水;乌鲁木齐市目前没有雨水收集利用的措施,积存的雨水都白白浪费,造成水资源的流失。

2雨水的收集

雨水的收集利用,广义的范围内,包括了大型水库的建设,河川径流的取用等。雨水收集的方式有许多种型式,例如屋顶集水、地面径流集水、截水网等。其收集效率会随着收集面材质、气象条件(日照、温湿度等)以及降雨时间的长短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建筑工程中的雨水收集有三种方式:如果建筑物屋顶硬化,雨水应该集中引入绿地、透水路面,或引入储水设施蓄存;如果是地面硬化的庭院、广场、人行道等,应该首先选用透水材料铺装或建设汇流设施,将雨水引入透水区域或储水设施中;如果地面是城市主干道等基础设施,应该结合沿线绿化灌溉建设雨水利用设施。此外,居民小区也将安装简单的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雨水通过这些设施收集到一起,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就可以用来建设观赏水景、浇灌小区内绿地、冲刷路面,或供小区居民洗车和冲洗马桶,这样不但节约了大量自来水,还可以为居民节省大量水费。

3雨水的处理

雨水收集后的处理过程,与一般的水处理过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雨水的水质明显的比一般回收水的水质好,依据试验研究显示,雨水除了pH值较低(平均约在5.6左右)以外,初期降雨所带入的收集面污染物或泥砂,是最大的问题所在。而一般的污染物(如树叶等)可经由筛网筛除,泥砂则可经由沉淀及过滤的处理过程加以去除。这些设备的组合与处理容量需在经济与集水区条件考量下来调整其大小。处理方法与装置则主要取决于:(1)集水方式;(2)雨水取用目的与处理水质的目标;(3)收集面积与雨水流量;(4)建设计划与相关的条件;(5)经济能力与管理维护条件。

4雨水的利用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雨水利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利用范围也从生活用水向城市用水和农业用水发展。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水资源日益紧缺和国际雨水集流事业的不断推动下,我国逐步重视雨水利用和水资源持续发展的研究,一些省区发展较快,如甘肃的“121雨水集流工程”、内蒙古的“112集雨节水灌溉工程”、宁夏的“窖水蓄流节灌工程”等。其中,甘肃的“121雨水集流工程”获得了“特等奖”。这些省区雨水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一批成果,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推动了我国雨水利用的发展。

城市雨水利用作为公益事业,不仅具有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潜在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雨水利用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节省巨额市政投资。小区雨水利用工程可以减少需由政府投入的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收集污水管线和扩建排洪设施的资金。将地面雨水就近收集并回灌地下,不仅可以减少雨季溢流污水,改善水体环境,还可以减轻污水厂负荷,提高城市污水厂的处理效果;雨水蓄水池和分散的渗渠系统可降低城市洪水压力和节省封闭路面下的排水管网负荷。小区雨水利用实施后,可以节省市政收集污水管线和扩建排洪设施的部分资金。

二是节省市政和居民用水开支。雨水利用运行费用低廉,经济效益突出。

三是有良好的产业前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雨水利用的市场前景巨大。未来若干年内,雨水与中水利用设备产业可以吸引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形成一个吸引民间资本的新产业。不仅城区可以形成这样的产业,郊区小城镇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形成产业。这项产业在减少政府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促进小城镇建设等方面都会发挥出积极作用。

5乌鲁木齐雨水收集利用的一些可行方案

5.1在道路两侧设置一些下凹式绿地。

绿地是一种天然的渗透设施,分布广泛。下凹式绿地是在绿地建设时,使绿地高程低于周围地面一定的高程,以利于周边雨水径流的汇入。下凹式绿地透水性能良好,建设成本与常规绿地相近,对雨洪的拦截作用良好,可减少绿化用水并改善城市环境,对雨水中的一些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截留和净化作用。因此,在绿地规划设计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建设下凹式绿地,以增加雨水渗透量和拦蓄量。下凹式绿地的下凹深度一般5~10cm为宜。

绿地下凹5cm:在单独绿地情况下,10年遇暴雨拦截率100%,20年遇暴雨拦截率85%。所接纳雨水1倍汇水面积情况下,1年遇暴雨拦截率100%,2年遇暴雨拦截率76%。

绿地下凹10cm:所接纳雨水1倍汇水面积情况下,5年遇暴雨拦截率100%,10年遇暴雨拦截率87%。

对于乌鲁木齐的一些重要道路,且道路两侧有比较宽的绿化带的道路可以利用这一方案。比如北京路、光明路可以将中央分隔带做成下凹式绿地;北京路、南湖路、苏州路、延安路等两侧绿化带较宽的道路,可以考虑将两侧绿化带做成下凹式绿地。对于一些新建道路,要严格要求,必须留出足够宽度的绿化带来做为下凹式绿地。

5.2用人造透水地面代替硬化地面。

人造透水性地面是指各种人工材料铺设的透水地面,如多孔的嵌草砖(俗称草皮砖)、碎石地面,透水砖、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等。人造透水地面能利用表层土壤对雨水的净化能力,可实施地点灵活,停车场、步行道、广场等均可采用这种利用方式,运行管理也较简单,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多采用透水性地面替代传统的硬化地面来增加雨水的渗透。乌鲁木齐近几年已经在尝试这种做法,道路人行道,广场都利用透水花砖代替了混凝土路面,效果比较好。

5.3在居住小区和广场的绿地处利用渗透浅沟收集雨水。

当土壤渗透性能良好时,可直接在地面上布置渗透浅沟,渗透浅沟最好有良好的植被覆盖,因为植物根系和土壤中的昆虫有利于土壤渗透能力的保持和恢复。浅沟断面型式多采用三角形、梯形或抛物线形。乌鲁木齐市老城区现状绿化面积较少,在一些有条件的小区内可以采用渗透浅沟,在收集雨水的基础上,还占用不了太多的用地,可以解决老城区雨水都汇集到市政道路上的现象。渗透浅沟若有条件应尽量做成抛物线形,抛物线形浅沟受水面积更大,更有利于雨水的收集。

6结语

就目前情况看,城市雨水利用系统建设在全国尚处在起步阶段。但随着全国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雨水利用会逐步发展起来,这一点已被西方发达国家所证实。城市雨水利用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也为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如果能在雨水收集利用、设备生产、设施建设、运行管理、中水利用等方面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链,必将在全国产业发展多头并进的情况下,引出一个利润丰厚的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吴连伟.城市雨水利用,2004(11).

[2]城市雨水的收集和利用,2006(3).

雨水范文篇4

雨水再利用概念的定义和发展史

1.雨水再利用概念的定义目前,城市雨水利用与以下几种方式:(1)屋面雨水收集利用:利用屋顶做集雨面收集雨水,用于家庭、公共设施和工业用水等非饮用水,如浇灌、冲厕、洗衣、冷却循环等中水系统。(2)屋顶雨水花园:屋顶的雨水花园能够削减径流量、减轻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建筑温度、美化城市,对城市美化和净化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小区综合雨水渗透系统:绿地入渗,维护绿地面积,同时回补地下水。(4)雨水回灌地下水:在一些有符合的地质条件的地方,进行雨洪回灌,人工补给地下水。从技术上来划分,又可以分为雨水收集技术、雨水渗透技术、雨水储存技术、雨水控制与处理技术。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就开始收集和利用路面上的雨水,到了70年代就开始修筑集流面用来收集雨水,并开始研究雨水回灌地下水技术。2.雨水再利用的发展海绵城市城市的概念在近些年提出,这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降水自然灾害等方面能够具有良好的“弹性”,也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在国际上用语称之为“低冲击开发”。低冲击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简称LID),是发达国家新兴的城市规划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其基本内涵是通过有效的水文设计,综合采用入渗、过滤、蒸发和蓄流等方式减少径流排水量,使城市开发区域的水文功能尽量接近开发之前的状况,这对建设“绿色城市”、“生态城市”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雨水再利用在景观园林中的典型工程分析

1.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面积稍大的种植洼地,可以使用灵活多变的景观颜色,可作为较大的景观设施,成为公共的休息空间。雨水花园对场地的要求还是很多的,场地的面积、土壤类型、周围建筑的影响、坡度、太阳朝向、现有植被等都需要考虑。雨水花园的土壤不应太紧实,要方便雨水下渗,但土壤含沙量过大是不利于储水的,所以要混合有机质增加土壤的含水能力。如果土壤表层铺有覆盖物,则能够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帮助更好的蓄水。美国波特兰市MountTabor中学将一个利用率不高的沥青停车场改造成了雨水花园,结合了艺术、教育与生态功能的特点,让孩子们可以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功能景观。2.屋面绿化雨水收集利用包括雨水的收集、处理、储存和利用,主要用途有景观、灌溉、洗车、冲厕、浇洒等。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有多种模式,例如水箱分为地上式或地下式,设备安装有室外或室内等。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中各组件的选择要考虑许多因素,但是不管何种系统模式及其复杂程度,总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基本组件:(1)收集面(2)集水槽和雨落管(3)弃流装置(4)处理与储存设施(5)水泵(6)消毒装置3.屋顶绿化屋顶绿化可以广泛地理解为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屋顶绿化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改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改善众多道路的硬质铺装而取代的自然土地和植物的现状;改善过度砍伐自然森林,各种废气污染而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沙尘暴等对人类的危害;开拓人类绿化空间,建造田园城市,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雨水再利用产品设计比较工程建设的优势应用于景观和市政方面,施工程序复杂、开挖程度高,每一次建造和维护都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排水系统易渗漏、更新困难等问题。产品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的优势,安置方式的优势,成本优势,模块化优势,更新换代快的优势,外观造型优势。

雨水范文篇5

关键词: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大坝安全监测

1概述

1.1岳阳市自然地理条件

岳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环抱洞庭,濒临长江,北部是大平原。介于东经112°10′3″至114°09′06″,北纬28°25′33″与29°48′27″之间,辖3个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设有4个行政管理区,面积150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0万亩,总人口559.51万。全市两面环山,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为山丘区,西北为洞庭湖平原,中部为过渡性环湖浅丘地带。水系发达,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网织,有大小湖泊165个,280多条大小河流直接流入洞庭湖和长江。岳阳市属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季节性强;热量丰富,严寒期短、无霜期长,春温多变,盛夏酷热;雨水充沛,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年平均降水量为1289.8~1556.2mm,春夏雨量占全年的70%~73%,降雨年际分布不均,最多达2336.5mm,少的年份只有750.9mm。年平均气温在16.5~17.2℃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9.3~40.8℃,极端最低气温为-11.4~-18.1℃。年日照时数为1590.2~1722.3h,呈北部比南部多、西部比东部多的格局。年无霜期256~285天。

1.2岳阳市小型水库现状

全市有各类水库1573座,面广量大,其中小型水库占全市水库总数的98.47%。以注册登记水库为例,岳阳市已在水利部门注册登记的小型水库1549座,其中小(1)型水库160座,小(2)型水库1389座,1998年大洪水以来,经过几轮大规模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取得了明显成效,切实保障了水库安全,有效发挥了水库的综合效益。当前,岳阳市小型水库普遍存在建设年代早、建设标准低、服役时间长、病险隐患突出、后期运行管护差,信息化、自动化水平较低,设计防洪能力、调蓄库容有限等问题,安全风险较高,是历年防汛保安的薄弱环节,亟需建设先进、成熟、可靠的监测系统,迅速掌握有关信息,为防汛抗灾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水文数据。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水库主体方面。①大坝:护坡厚度、断面不足,面宽不满足管理与通行要求,块石风化严重,架空、崩塌危及大坝安全,坝体、坝基渗漏,散浸严重,内坡受风浪冲刷破坏严重,大坝外坡无排水设施。②溢洪道:岸坡崩塌、底板冲刷损毁严重,裂缝、渗漏严重,表面缺少必要的衬砌,无消能防冲设施,尾水渠淤积严重。③输水建筑物:低涵被沙淤塞,放水涵进口段结构形式老化,渗漏严重,启闭设备陈旧锈蚀严重,经常运行失灵。④其它:管理设施欠缺,无管理房屋与上坝防汛公路。要素采集自动化程度低,数据传输接收不统一,水库监测管理有待加强。(2)运行管理方面。①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大部分水库主要由当地的水务工作站管护,人员力量薄弱。②管理能力建设有待增强。对水库一线管护人员的管理、培训还不到位,大部分水库管护人员年龄偏大,业务水平较低,不熟悉水库基本常识。③防洪调度策略有待优化。岳阳市大多数水库的防洪调度方式为补偿调度,在实践中存在可操作性、灵活性偏低等弊端。④要素采集自动化程度低。大多以人工监测方式为主,不具备数据自动采集传输的功能,并且部分设施设备已经失效损毁,不能有效进行科学的监测。⑤数据传输接收不统一。已有的小型水库雨水情监测设备类型较多,来自不同生产厂家,各厂家多是使用自有通信协议和不同的通信规约,没有实现统一的数据传输接收,为数据的采集、共享造成了极大障碍。

2岳阳市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情况

2.1建设思路

为适应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理工作要求,岳阳市2021年度对实施雨水情测报项目的108座小型水库与大坝安全监测项目的76座小型水库新建或升级改造监测设施,同时配合移动APP实时监督巡查责任人的工作情况,在水库大坝形成“上下游一体,监测预警联动”的自动化安全运行管理体系。雨水情测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降雨量、库水位及视频监控三个子项的设施设备的安装建设,大坝安全监测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渗流量监测、渗流压力监测和变形监测三个子项目的设施设备的安装建设,使监测数据实时入库至省监测平台,实现小型水库的在线监管。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专业技术性强,项目分布散、单项投资小、运行维护难度大,我市在统一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决定采用全委托建设的模式开展该项目,并积极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水库运行管护能力和水平。

2.2典型建设方案

根据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项目配置及技术要求,结合岳阳市小型水库集雨面积、坝型、坝高等特点提出典型方案分类如下:(1)雨水情测报项目典型方案分类。坝址以上集雨面积小于20km2的水库采用“1个一体化站点+若干单视频站”的方式进行建设;坝址以上集雨面积大于20km2的水库采用“1个一体化站点+若干单视频站+1个单雨量站”的方式进行建设。本次将对一体化站点、单视频站、单雨量站进行典型设计。水库监测站点设施包括雨量计、水位计、视频监视设备、渗压计、堰流计、表面变形监测点、数据采集仪、遥测终端、水准点、水尺以及供电、防雷等设施,详见图1。遥测终端机(物联网终端)作为雨水情及大坝安全监测站的总控制、总传输端;在遥测终端机的控制下,传感器按照设定的要求自动采集水文要素、大坝安全监测要素及视频图像,通过遥测终端机将采集的数据自动传送到省、县级监测平台,并本地存储,省、县级监测平台负责处理和应用,详见图2。通信方式:根据站点现场信号强度采用4G作为主要通信方式,负责水雨情及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的传输;测站图像、视频传输采用4G或光纤通信。工作体制:采用混合式的工作体制(定时自报和查询-应答兼容模式工作)。供电方式:主要采用太阳能浮充供电,部分条件便利的站点接入交流电补电。测站主要设备由遥测终端机(RTU或物联网关)、传感器(水位计、雨量计、渗压计、GNSS、摄像头等,按监测要素配置)、通讯设备、供电系统等组成。(2)安全监测项目典型方案分类。安全监测共分为8个典型,各监测子项目设置情况详见表1,本次针对各典型方案进行设计。

3项目建设前景展望

根据“十四五”规划要求,5年内建成覆盖岳阳市所有小型水库的雨水情测报系统,完成小(1)型水库和拔高10m且库容20万m3以上的重点小(2)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健全水库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强化数据分析研判,及时预警信息。建立完善统一的水库管理信息填报、审核、更新机制,实现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等信息动态管理。积极推广应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促进系统融合、信息共享,为水库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为各级管理部门、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实现库区管理工作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基于新建的省级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平台,建成以信息采集为基础、系统智能预警、大数据信息平台为支持的小型水库自动测报系统,实现对所有小型水库水位、雨量、视频图像、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的自动采集、存储、分析、上报,实现巡视检查情况的在线监管,为小型水库安全运行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撑,以满足水库大坝安全运行与管理、水旱灾害防御应急管理等技术需求,为岳阳市水安全战略实施提供基础保障,夯实“智慧水网”的构建。此项工作对提高小型水库的安全管理能力和日常管理水平、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4启示与建议

(1)适时开展项目运行后续评估维护工作,及时查漏补缺。在项目竣工验收开始运行后,应及时跟踪监督检查,制定应急预案,2021年是实施该项目的第一年,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及时调整水库运行管理机制,为接下来项目推进开好局起好步,积累宝贵经验。(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项目工程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目前,项目参与人员普遍存在专业水平较弱、知识结构不完善、职称水平偏低等不足,适时开展教育培训,严格考核把关,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及项目高质量推进。(3)加强业务工作探讨与经验交流。该项目由湖南省水利厅主导,各市州水文中心都有具体建设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工作方法各具特色。适时开展交流探讨,可将先进的经验做法推广开来,博采众长、相互借鉴,提升项目综合效益。

5结语

雨水范文篇6

关键词:排水系统;路面排水;绿化带排水

0引言

近年来城市内涝频频发生,城市内涝对交通安全、城市卫生、城市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影响和破坏,同时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城市内涝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即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合理。市政排水系统的整体设计质量,直接影响了人们生活质量。因此,在排水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使用科学方法优化设计,降低不合理设计带来的风险几率。

1市政雨水排水系统的改进需求

1.1路基排水需求

市政道路的运行质量,以路面性能为集中体现。车辆行驶的平稳性与顺畅性,取决于路面整体施工效果[1]。路基作为路面的基础结构,需要控制含水比例,以干燥坚固的状态给予路面支撑,使路面能够承载车辆重量,减少路面形变问题,保持市政道路结构的稳定性。路基保护工作,是维护市政道路性能的关键措施。地下水的冲击,成为降低路基强度的主要因素,引起路基结构发生变化,形成路基病害等问题。因此,在公路修建期间,加强路基排水设计,维护市政道路性能,较为关键。

1.2路面排水需求

路面形成的积水,如果积存时间较长,未给予有效排水处理,将会渗入路面缝隙、松散土层结构中,对道路结构形成影响,同时会对交通安全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相关单位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排除路面积水。在路面排水时,可采取中心向两侧的排水方式,减少积水滞留,维护路面材料的整体性能。在层间连接位置,如果长时间处于水浸泡状态,在车辆持续通行的荷载作用下,积存的自由水,会转化成动水压力,冲击路基结构,引起沥青剥落,形成路面裂缝、结构松散等问题。

1.3绿化带排水需求

国内目前在规划排水系统时,侧重于人行、车行等道路排水设计,对于绿化带的排水工程并未给予较高重视。绿化带的设计,一般位于人行与车行两条道路之间,直接影响着排水系统的整体运行质量。在环保战略中,城区绿化带的建设规格有所增加,围绕绿化带进行相应的排水系统规划,逐渐凸显出重要性。绿化带的设计,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还是天然的蓄水调节系统。对于绿化带进行排水规划时,需要关注排水规划的差异性。

2市政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案

2.1路基排水设计

路基作为道路的支撑结构,需要加强排水处理。路基排水项目的设计思路为:设计人员需要掌握各类路基排水设施的功能,在合适位置使用恰当的排水设施;结合区域水文、地质多种因素,合理规划排水路线,加强区域环境勘测,回收相关资料;在实践安装排水设施时,给予清晰标注,确保安装顺利;对于关键的交通枢纽区域,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密切关注周边建筑工程状况,减少系统施工形成的负面影响[2]。盲沟排水设计方法:盲沟排水设计,主要排送地下水,合理控制地下水位。盲沟排水设计方法,可用于市政绿化区,确保绿植生长有序,减少雨水堆积,完善市政输水网管体系。①排水材料。盲沟设计时,使用热可塑材料,在改性、热熔等作用下,获得塑料丝条,经过成形溶解,形成立体塑料网状芯体。②塑料盲沟的设计要点:立体网状的空隙占比介于80%与95%之间;具有较强的抗压性,在外界作用250kPa条件时,网状结构压缩比例不超过10%;具有较高的耐用性,材料柔韧性较强。③设计方法。在长与宽均为30厘米的盲沟中,铺设直径为50毫米的塑料盲沟。铺设完成时,在盲沟表层添加反滤布,在盲沟侧面、底面设计隔水装置。阻水装置的设计方法为:以带膜土工布为主要隔水应用,盲沟底部添加厚度为2厘米的砂浆,确保阻水效果。盲沟长度间隔[20,50]米位置,添加一个直径为80毫米的波纹管,有效排出雨水。④盲沟设计的质控标准,如表1所示。在路基设计时有效使用盲沟,确保雨水网管设计的有效性,减少雨水堆积,提升雨水排出速度。某项目在盲沟设计调整后,排水速度可节省1h,项目盲沟设计如图1所示。

2.2路面排水设计

2.2.1行车道排水设计

现阶段城区道路数量逐渐增加,在路面积水干扰下,降低了市政道路整体性能。因此,市政单位在修建排水系统时,需要关注路面积水形成的冲击问题,加强受损项目修复,恢复路面通行性能。现阶段,用于行车道排水规划的设计方法有两种:其一,单坡排水方式,适用于车流量不大、降水量不高的道路,以非机动道路为主要规划方向;其二,双坡排水方式,主要用于市政道路,此类道路较宽,对于排水能力具有较大要求,确保路面排水顺畅。在排水系统规划时,加强单坡与双坡的结合使用,缩短施工时间,控制工程施工量,提升排水有效性。与此同时,在车行道两侧设计雨水口,能够提升排水速度。采取固定距离间隔设计排水口的设计方法,将雨水引进周边湖泊,增强路面排水效果。

2.2.2人行道排水设计

对于人行道的排水,同样是路面排水的侧重项目。人行道设计的主要功能是便于人们行走。如果人行道中含有较大量积水,对于人们出行带来了一定安全隐患,加之在积水浸泡作用下,可能会对人行道使用性能形成影响,致使人行道表层平整性不足,降低路面美观性。因此,在人行道进行排水规划时,可合理利用车行道旁侧的排水口、雨水口设计,提升积水排出效果。一般情况下,在人行道规划时,在车行道旁侧设计矮墙,对积水形成阻挡,使积水流向排水装置,达成排水目标。

2.2.3路面结构排水设计

为保障路面排水效果,在修建道路时,在基层与面层的间隔位置,使用乳化沥青,进行密封处理[3]。当积水渗入路面时,密封层的沥青,能够对积水形成阻挡作用,确保路基与水隔绝。部分区域的降水量较大,在市政道路规划时,设计人员可采取多层设计方法。

2.3绿化带排水设计结合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思路,合理利用绿化带的天然蓄水调节能力,对市政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起到辅助作用。在绿化分隔区使用透水性不强的黏土,形成防水屏障,减少积水渗入路基。

2.4市政排水系统的其他改进策略

2.4.1提高管线平面设计的合理性

在系统平面布置时,确保定线准确性,能够提升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结合地势、地形特征,控制管线的直线布设,尽量避免拐弯设计。在重力作用下,使污水直排至污水处理厂。

2.4.2排水系统雨污分流的新建与改造

雨污分流是完善城市基础建设、解决城市防洪内涝、消除黑臭水体的治本之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城市现有的雨污水管网设施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原排水系统老化、管道堵塞、汛期排水不畅、雨水倒灌等现象层出不穷。为避免污水对河道、下水道造成污染,便于雨水的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雨污分流的规划设计应得到重视。①在设计时雨水管线直径不大于1500毫米时,使用中空壁缠绕形式,管道刚度增加至10kN/m。如果管径大小超过1500毫米,使用二级承插式管,材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在施工期间,管道采购时,应标注管顶覆土厚度。在排水管道施工期间,采取粘接方式,连接UPVC排水管线。②雨水分流管线的改造方式:让部分雨水流至新设的雨水管线,采取就近连接管线方式,使原有合流管线进行雨污分离,在分离位置添加污水处理管,管长高于天面至少0.6米。③雨水口处理方法。市政雨水口在实际施工时,可使用平箅式设计方法。在雨污分离时,对原有管线进行改动,需要重新设计雨水口侧面样式,使用球墨铸铁箅圈进行施工,使雨水口深度不超过1米。雨水口管线直径大小均设计为DN200,坡度设计为0.01,使用胶圈确保连接质量。管道基层添加厚度为150毫米的砂垫。④管道交叉处理。由于污水管线添加时,极易发生管线交叉问题。在处理管线交叉问题时,在下管槽位置,添加30%的砂砾石,采取分层夯实方式,压实强度不小于95%。或者在前期添加污水管线时,使用BIM技术进行碰撞验证与管线走向优化,回避交叉问题。

2.4.3复合管材使用管材性能

对于系统排水质量具有一定影响。现阶段,排水管道类型主要包括钢管、复合管等。各类管材属性具有差异性,应对各类排水工程,需要合理选用管材。在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参照管道的承载性能、排水区的土壤属性等因素,综合选定管材,确保排水效果。多数情况下,可使用复合管,借助其材料的复合型优势,积极应对各类环境带来的影响,确保管材性能稳定,高效排水。例如,双平壁钢塑管材,是一种新型复合排水管材,以聚乙烯为主要管道材料,加工时以“T”型为主,可采取缠绕、熔接等处理,形成管道。在钢带表面增设PE,制作成新型钢塑复合管材。管材使用优势:①材料清洁性强。钢塑复合管材具有较强的卫生性能,减少雨水二次污染问题。②较强的输水能力。钢塑复合管材具有较高速的输水能力,相比一般水泥管输水速度高出30%。③管材寿命长。使用周期为[50,100]年,远高于水泥管的应用时限。④环保性较强。钢塑复合管材在生产、排水、回收各环节中,不会产生污染成分,具有材料生态性。⑤施工便捷。钢塑复合管材在排水管道施工时,可采取承插连接方式,确保管材的安装质量,减少施工用时。⑥管壁拉伸性能优异。钢塑复合管材的真实拉伸性能,等同于材料性能检测结果的二倍。在环境较为恶劣的条件下,此种复合管材能够有效应对地层沉降问题。因此,在施工时,可采取非开挖施工方式。在市政雨水网管中,有效使用钢塑复合管材,能够降低施工成本,确保输水效果。

2.4.4智能技术融合

智能设备可有效采集各区域的降水、排水情况,便于市政排水人员及时给予排水调整策略,提升排水管理的智能性。比如,使用BIM技术,运行碰撞检查模块,虚拟建模分析管道设计效果,给出燃气、电力各类管道存在的设计冲突,进行管道合理设计,进行设计方案的综合对比,确保方案设计质量。

3排水管网优化设计实例分析

3.1工程概述

A工业园项目内含有2.2km长的排水管路,设计排水区域每公顷每秒流量为1.2L。水力计算的限制规则如下。①充满度(H/D)小于等于管径设计最高值。当管径大小为200至300mm时,水力充满度取值为0.55。当管径取值为350至450mm时,水力充满度取值为0.65。②街道位置使用的排水管道最小值取300mm,排水坡度最小值为0.003。街区、生产区范围的排水管径最小值设计为200mm,排水坡度最小值为0.004。③管道材质为非金属时,排水流速最高值为5m/s,金属材质的排水管线流速最高值为10m/s。④设计流量升高时,流速同步提升。如果设计流量值具有固定性,流速会发生递减。坡度比例较高的管道,对接于坡度较小的管道时,位于下游区的管段排水速度不小于1.2m/s。⑤生活排污管线、工业废污管线未获得保温防护时,管底设计位置等同于冰冻线加0.15m。行车路段处铺设的排水管线,管线顶部添加的覆土层需大于0.7m。⑥排水管线相邻位置会使用管顶平接形式,保证下游管线各处高度小于上游管线的各点高度。

3.2待优化的排水管线参数

A工业园各处需优化的排水管线参数为:排水流量为125.91L/s,排水流速为1.46m/s,管径取值为300-500mm,充满度介于0.22至0.96之间,排水坡度取值为0.28至1.37。结合图2的管径与流速关系,对管线进行优化设计,选择适宜管径的最小值进行优化设计,获取管径取值的优化结果为400mm。

3.3工程效益分析

为了解市场排水管网设计优化效果,案例工程于施工完成后,对具体施工效果进行了观察,并评估了施工效益。①直接投资:设计优化前,工程直接投资38.14万元,设计优化后,直接投资减少到了26.30万元,共减少了2.16万元。表明,设计优化可有效降低工程的直接投资,经济效益良好。②管材费用:图3管材的费用为市政排水管网施工的主要成本来源,通过对设计优化前后此项费用的对比发现,优化前,工程管材费用为20.17万元,设计优化后,此费用降低到了17.10万元,共降低了3.07万元。可见,设计优化对管材费用的降低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4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路面雨水排水不畅,会增加城市排水设施的运行压力。如果长时间未给予有效处理,积水对于道路、路表土壤会形成一定负面影响,缩短道路的可用时间,造成城市安全、经济等多方面的损失。因此,在市政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排水系统的整体设计,落实雨污分流的设计原则,结合海绵城市的规划理念,合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通过对市政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科学利用水资源,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盛晗.市政排水管网优化策略研究[J].安徽建筑,2021,28(08):134,141.

[2]卢洁.市政排水管网规划和优化设计[J].居舍,2021(19):87-88.

雨水范文篇7

关键词:风景园林;雨水利用;方法探讨

国务院2007年12月24日《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目标,要求对各类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在国内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条件下,园林绿地用水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园林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园林绿地用水的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在园林绿地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持续有效地利用一切水资源,以保证园林绿地的服务功能,保持周边地区乃至区域范围内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促进水的良性循环[1]。

其中,雨水的可持续利用对于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雨水利用的景观设计方法成为了园林设计者进行景观设计时考虑的重点问题。

1园林中雨水利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园林绿地用水量大,包括景观水体用水、植物浇灌用水、道路喷洒用水、管理用水等。传统利用方式采用自来水和地下水,不仅成本高,而且也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尤其是我国水资源总量先天不足,人口多,人均水资源少。因此,合理利用雨水可以大大节省用水开支,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园林绿地用水水质要求不高。可以采用雨水直接进行绿化灌溉;也可以将雨水直接作为景观用水。

雨水是最廉价的优质水资源,量大,易于收集利用。以北京市为例,市区面积770km2,年平均降雨量630。0mm,全城区每年承接雨水量4。85亿m3,天津市城区面积460km2,年平均降雨量600。0mm,全城区每年承接雨水量2、76亿m3,而南方城市的降雨量则更大,如杭州每年的降雨量达到1400。0mm。

由于园林绿地的性质,更便于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园林中的自然、人工水体,沼泽湿地、下凹式绿地等都是收集利用雨水的最佳场所。

在国家大力倡导建造生态园林的背景下,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是最好体现生态的途径。城市雨水的利用,能够涵养和补给城市地下水,减少雨水径流,利用城市园林中的河湖水体、沼泽、湿地,可以调节气候,遏制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园林中雨水利用的技术方法

2、1建设蓄水设施,加强雨水储存园林绿地中一般有溪水、河道或湖泊,利用这些水体,可以有效蓄积雨水,用以绿化灌溉,回补地下水[2]。绿地中修建的蓄水池也是一种储存雨水的装置,收集的雨水也能被用作景观灌溉或其他一些园林建筑内部的公共用水,如厕所内冲洗马桶,喷洒马路等。其原理是在雨水进入水箱之前,先通过过滤装置清除污染物和碎片。蓄水池内安装水管,传输存储水,或者通过重力或水泵,直接将储存的雨水送至需要使用的地方[3]。在某些情况下,一套溢流系统能传递过剩的雨水到指定的位置,如干旱的土壤中或一些景观水景中。

落水管截留也是蓄积并利用雨水的一项有效措施。在传统的建筑中,屋顶的雨水一般通过下水管到排水沟,再到雨水井,最后进入下水道中,增加了管道的负荷。落水管截留主要是截留干净的屋顶雨水,从而使雨水免于进入超负荷的下水道系统,屋顶雨水能被重新输入庭院、花园、沼泽地或雨洪种植池中,或者输送到雨水桶、蓄水池或储水罐内。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或场地的要求选择安装简单或复杂的系统。也可将落水管截留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尤其适合设置于庭院中,形成独特的落水水景观,增加庭院的情趣。

2、2加强雨水渗透,有效回补地下水在出现地下水位下降的区域,留住雨水回渗地下,既可减少雨洪径流量,又可回补地下水,对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和地下水位的下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等都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各种人工或自然渗透设施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具体的方法有:把不透水的地面砖换成透水砖,利用透水砖的空隙吸收雨水,透水砖下面铺设碎石、砂砾、沙子组成过滤层,让雨水渗入到地下去。还可以通过渗水井渗透,渗水井是一条埋入地下的穿孔的管道,其周围回填碎石,作用是收集雨水,将其渗透至地下。这种装置可以收集屋顶、停车场和其他不透水铺装上的雨水,通过集水管进入到渗透井中把雨水管引入渗水井渗入地下(图2)。也可以将绿地地面降低,做成凹式绿地,承接和回渗雨水。

2、3利用园林建筑的屋顶绿化,蓄积利用雨水

2、3、1有效地削减屋面雨水径流量试验数据表明:绿化屋顶可以使排水强度减低70%,在排水工程中可以相应的减小下水管道、溢洪管及储水池的尺寸,节省建造费用[4]。

2、3、2屋顶绿化具有储水功能绿化屋面可以通过植物的茎叶对雨水的截流作用和种植基质的吸水把大量的降水储存起来,试验表明,大约有1/2的降水留存在屋面上。另外,绿化屋面排水层往往又可作蓄水层,多余水蓄在卵石层内,当种植土干燥时,又可返吸入土中。

屋顶绿化一般可分为生态屋顶和屋顶花园2类。生态屋顶是指在普通的屋顶上种植个体较小,质量较轻的植物的屋顶系统[5]。生态屋顶一般有防水薄膜,排水材料,轻质种植土以及绿化植物。值得注意的是,须选择适合屋顶环境的植物品种———夏天耐旱,冬天耐湿。

屋顶花园一般包括防水薄膜层,排层,土壤层、植物层是可进入式的花园。

屋顶花园考虑了行人承重,因此充分考虑其使的舒适性,一般有游步道、微地形、小广场和休息施。它与生态屋顶的区别在于屋顶花园一般来说积更大,覆土层更深也更重,可采纳的植物品种也丰富。

加大树木种植面积,滞留雨水,减少地表径流树木能通过树叶和树枝吸收雨水。它们能降低水径流的流速,减少35%以上的雨水[6]。树木通渗透雨水能改善地下水的水质,同时还能减少水流失,特别是在滨水岸,这样的作用更加明显。

荫还能降低道路的温度,减小蒸发,有效保持土壤分。

设置景观沟,过滤净化雨水景观沟指的是道路或广场中用于排水的整形凹,其中种植了各种植物。景观沟边缘设置切口,雨顺着切口流入每个种植池内。景观沟在形成收、滞留、清洁、渗透等功能的雨水收集系统的同时,营造出了自然优美的街道或广场景致。

通过过滤染物提升水质,回补地下水。在大的排水区域,储存雨水,景观沟的植物能为建筑、停车场或其他铺装区域提供树荫。植物还能防止土壤侵蚀,为野生生物提供栖居地,视觉上也很美观。一组或多组景观沟系统能处理整个场地的所有雨水径流,还能减少城市雨水管道的花费。

3浙江乔司植物园雨水利用案例分析浙江乔司植物园总面积36250m2,园区北面为展览馆,西面为幼儿园,东面和南面为水面,园区内现状以平地为主,包含展览馆庭院设计。设计中以植物造景为主,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措施,力图使雨水得到充分的利用。

3、1中心湖面蓄积雨水在综合考虑现状特点及甲方需求后,在植物园的中心区域设计了1800m2的人工湖,将之与南面与东面的城市河道相连,在其四周设置自然坡地,使中心湖面成为主要的雨水汇集地。这为绿化灌溉,地下水回补都提供了可能。现状场地道路标高5。8m,常水位4。8m,最低水位4。5m,因此,将中心湖面最低标高定为4。3m,道路与水体标高最大差值为1。5m,使绝大部分雨水径流能汇聚在绿地和中心湖面中,减少了雨水的外溢量(图5)。在水体中还设置了若干水生植物种植池,丰富了湖区的植物景观,净化了水体。

3、2竖向设计利用雨水植物园的土方主要来源于2处,一是挖湖的土方,二是在植物园的建设过程中,恰逢场地外工地建设土方需大量外运,形成了植物园丰富多样的地形变化,而勿需受土方量工程造价的约束。利用起伏的地形,阴止了雨水的径流,经过几个较为集中的地段,汇流至水体附近。驳岸的标高比绿地高约5~30cm,加大了绿地的渗水量,减少了雨水的对外排放。

3、3建筑内庭收集雨水设计中包含了展览馆建筑内庭院的设计。结合建筑屋顶的排水,在内庭院中设计水池,使该水池不仅具有观赏功能,更具有蓄水作用。并结合落水管截留,形成了庭院中的落水景观。丰富了内庭的景观元素。

3、4道路铺装渗透雨水植物园2、5m宽的主游路采用彩色透水沥青,小游路采用透水砖,并以级配砂石作为基层,实现面层结构的透水设计;停车场全部采用嵌草铺装;入口广场未采用透水材料,而是采用坡度将其雨水排至广场内的景观凹槽中。

3、5景观凹沟净化雨水在部分道路两侧和入口广场中,人工挖掘了整齐的景观沟,其中种植了菖蒲、水杉等植物,既不影响游人广场中的活动,又为广场增添了特殊的情趣。

当雨水过大时,可通过溢水管将水排至中心水面中。

最后,在考虑了场地的降雨特征,绿地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竖向设计的调整控制坡度坡向,采用地面自然排水和管道组织排水结合,防止过多的雨水造成雨水泛滥灾害。

3、6效益分析该植物园雨水利用产生的效益是多方面的。从经济效益来看,雨水利用能因节约用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另外,雨水资源还可以就地吸纳利用,在有效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还可减轻城市排水管网负荷,减少乔司镇污水处理厂、收集污水管道和扩建城市排洪设施的政府资金投入,间接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从生态环境意义来看,涵养和补给了乔司镇的地下水,减少了雨水径流,同时也可调节当地小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社会意义来看,可以有效增加城市水资源供给,节省用水开支,促进社会持续发展。

4、结论21世纪,大多数国家不论其发展程度如何,都面临淡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要改变单纯解决雨水排放的观念,控制雨水直接排放与流失。雨水是一种优质的自然资源,收集和使用方便,污染少,处理简单,不消耗或很少消耗能源。而园林绿地正是收集和利用雨水的最佳场所。

如今,人们己经认识到了利用雨水资源的重要性,在新的城市园林的建设中,将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和整个绿地的用水系统结合在一起设计,实现雨水的可持续管理,以期实现未来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强。以怡馨花园绿地雨水收集再利用工程的研究论城市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J]。中国园林,2008(9):83-88。

[2]王沛永。北京地区园林绿地的雨水利用探析[J]。中国园林,2004(11):71-74。

雨水范文篇8

某著名外企在武汉设置了一工业园,该工业园由厂房、危险品仓库、变电站、污水处理站、油罐区以及一些辅助用房组成。工业园基地面积9.5万m2,主厂房占地面积约4万m2。主厂房单层彩钢板斜屋面面积37588m2,其余屋面为混凝土平屋面。彩钢板屋面面积大,有坡度,雨水集流快,雨水排放速度要求快,因此该部分屋面雨水排放采用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放系统。主厂房屋面雨水经屋面雨水排放系统收集,经初期弃流后进入雨水回用系统原水池,然后经物化处理后回用于厂区绿化、空调冷却水补水、建筑内冲厕使用、消防补水。该项目为饮料灌装厂,项目用水量极大且用水种类多,近期2条生产线最高日用水量3300m3,工艺用水占2200m3,锅炉补水180m3,空调补水763m3。远期4条生产线各种用水量可按翻倍计算。工艺用水按水质区分为反渗透(RO)水和软化(Soft)水,由市政自来水经厂内的RO/Soft水处理站处理提供。锅炉补水由Soft水,空调补水由中水提供,其余卫生器具冲洗用水、绿化浇灌、室外场地冲洗、消防补水也均由中水提供,不过水量远小于空调补水量。该项目因排水需达到二级排放标准方许可外排入市政管网,因此项目内需设置供项目自用的污水处理站,全部生活污废水和生产工艺废水均需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网。因LEED评奖的要求,本项目需要采用中水回用。因此污水处理站除按市政排放许可标准配置处理设备外,并配置了进一步的污水深度处理设备以满足中水回用水质要求。

2雨水回用系统工艺流程及水量平衡计算

对于本项目而言,中水的来源较多,中水原水水量也较大,近期2条生产线仅工艺生产废水原水量就达1500m3/d,远大于948.5m3/d的中水用水量,其中约200m3/d的工艺废水为优质中水水源,基本无需处理即可作为中水回用。另外的约1300m3/d的工艺废水需经深度处理后方可作为中水回用,其处理费用高于雨水(经初期弃流后)处理回用的费用。因此,经水量平衡计算,并应业主要求,将主厂房建筑屋面雨水(经过初期弃流)和工艺生产废水均作为中水水源,按处理工艺的难易程度确定不同中水水源的使用优先顺序。优质基本无需处理的工艺废水优先使用;雨水(经初期弃流后)回用次之;需深度处理的工艺废水处理后作为雨水回用系统在非降雨期或雨量不足期的补水,最末顺序使用。雨水收集池考虑按武汉地区1年一遇日降雨量为60mm,拟设容积为2000m3的雨水收集池1座。考虑厂区内雨水清水池与消防水池合用,雨水清水储存容积为远期4条生产线时雨水回用最高日用水量的20%,为1793×20%=360(m3)。近、远期雨水回用量计算结果见表1。从水量平衡表可知,平均日与最高日雨水回用量基本相同,雨水回用的核心用水量为空调补水。该空调补水与一般建筑物空调补水的概念不同,指的是工艺冷却塔和冷冻机组为生产线上的各种设备提供的冷冻水和冷却水的补水,其补水量和每天生产产品的数量成正比,该厂生产线运行机制为一日3班,24h不停机,全年开机运行。生产线一旦确定,则空调补水量也随之确定,每天都为一个比较恒定的需水量。因目前仅开通2条生产线,而远期还将投产2条同样生产线,故远期空调补水量为近期空调补水量的2倍。近期空调补水量为工艺冷却塔和冷冻机组设备商根据生产线配置情况提供的确切数量。关于雨水收集池容积大小的确定,规范要求:不小于集水面重现期1~2年的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扣除设计初期径流量。关于雨水回用最高日设计用水量,规范要求:不小于集水面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的40%。以上两条,本项目设计均满足。意即,本项目设计收集的雨水近期可保证在3天内即时用完,远期仅需1天多一点的时间,即可使用完毕。因本项目主要将雨水用于空调补水,该空调主要用于生产工艺使用,全年四季均需使用,用水量恒定,因此可保证本项目的雨水回用效率很高。

3雨水回用系统设计

本项目主厂房屋面为彩钢板斜屋面,且单块屋面面积较大,有条件也比较适合采用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相对于普通87斗雨水系统,雨水立管数量大为减少,因此有条件针对每条雨水立管设置合适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本项目设计之始,我们即试图寻找一种简便、可靠、造价低,而且能配合建筑美观要求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因当时雨水回用系统尚不普及,市面上成套产品不多,而且多数并未经受长期工程实践运行的考验,产品并不成熟。经调查考研,我们归纳出设计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4个要求:①初期雨水弃流管路简单,和收集雨水管路的转换迅速;②初期雨水弃流量精确度需达到工程使用级别,最重要是初期弃流量应可以粗略调整;③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应是自动控制,并能控制避免间歇时间短暂的连续降雨间不必要的弃流动作;④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应适合雨水水质比较恶劣的工况,尽量避免堵塞,有一定的自清能力,存在少量堵塞物的情况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仍能有效运行(这一点主要针对当时一些雨水设备厂家的弃流阀多采用电动给水阀或电磁阀,经一段时间使用后,发现弃流阀大多被雨水中杂物堵塞,使整个弃流装置失去效果的情况)。

3.1初期雨水弃流管路系统设计通过水位高差和水重力自流的原理,实现了弃流管路和收集管路的简单转换,并且转换阀门设置于室外阀门井内,建筑立面除雨水立管外,无突出的任何多余装置,保证了建筑立面美观要求。由图2可见,弃流阀采用了刀型电动污水闸阀,相对于电动给水闸阀、电磁阀,该种阀门没有阀腔,仅由一片升降式的刀型闸板上下滑动来切断水流,闸门过水时即使有杂质卡住闸板使之不能关闭到底,仍能实现截断管段中的大部分流量,同时由于闸板处水流流速加大,对杂质的冲刷力度加大,从而实现阀门自清。弃流管路低于收集管路,初期弃流时,弃流阀为打开状态,雨水从下部弃流管路进入室外雨水排放管路。弃流完成后,弃流阀关闭,雨水继续流入管路,水位上涨,达到收集管路水位后,进入收集管路。一次降雨收集过程完成后,弃流阀恢复常开状态,将上次降雨时管道中余水排入室外雨水排放管路,进入等待下一次降雨弃流、收集的状态。这一系统满足了前述①、②点的要求。

3.2自动喷灌系统的雨量监测器在初期雨水弃流系统上的运用关于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原理多种多样,按照工程实际需要安装于单一立管上的多为流量型或雨量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厂家出于技术保护的目的,往往对其产品技术上如何实现初期弃流的关键部件或控制原理语焉不详。而且通过我们对其产品的了解,控制避免间歇时间短暂的连续降雨间不必要的弃流动作的设备均不够成熟。也即是说,其产品要么缺乏雨停监测设备,导致不管连续降雨的间隔时间多么短暂,每场降雨都会进行初期弃流;要么需要单独设置雨停监测设备,导致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控制电路极其复杂,故障率上升。并且各家产品有不同做法,导致产品差价很大,性能相差也很大,产品型号、规格、名称均无标准。经过寻找,我们发现普遍使用于自动喷灌系统的雨量监测器可以很好地满足前述设计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4个要求中的第②、③点要求,而且产品成熟,控制线路简单,价格便宜,同类产品至少有3家以上品牌可供业主选择。如:TORO(美国托罗)的雨量监测探头;美国KRAIN的R200雨量监测探头;美国HUNT-ER的MiniCLIK和RAINCLIK雨量监测探头。自动喷灌系统的雨量监测器需要控制:当降雨超过设定启动雨量时(3~25mm可调,所谓启动雨量指的是喷灌系统在微雨时,也即降雨初期,因降雨量尚不足满足灌溉要求,此时喷灌系统仍保持工作,直到降雨量达到一定强度,才会停止自动喷灌系统的工作,这个启动雨量在时间以及数值上均和初期弃流的3mm理论相吻合),自动喷灌系统停止工作,间隔时间短的连续降雨之间,保持自动喷灌系统停止工作的状态。比较自动弃流装置的控制要求:当降雨超过设定弃流雨量(3~25mm可调)大小时,弃流阀关闭,间隔时间短的连续降雨之间,保持弃流阀关闭(避免不必要的多次弃流)。可知,两者要求完全一致。因此完全可以将自动喷灌系统的雨量监测器应用于自动弃流装置的控制上。关于雨量监测探头如何实现以上②、③点的控制要求,本文仅以美国HUNTER的MiniCLIK(见图3、图4)为例进行说明。由图4可知,该探头由多片合成木纤维质圆环片套在中心杆,底部有两片金属接触片以及连接电线,外部由带顶部镂空进水圆环的塑料外壳以及可调节吸水膨胀片间隙大小的三档调节按钮组成。该探头所有吸水膨胀片均为特殊工艺制作,膨胀率(收缩率)为固定值。平时干燥状态时,上下金属接触片自然分开,电路处于断路关闭状态;降雨时雨水进入探头,膨胀片吸水膨胀,将上下金属接触片压紧,电路处于联通开启状态。膨胀片吸满水后,在雨停的状态下,需要经过大约24h(具体时间长短需视环境温湿度而定,一般不超过2d)方可将水分挥发干净,膨胀片收缩至原有体积,上下金属接触片依靠自身弹性分开,电路恢复断路关闭状态。依靠膨胀片吸收的水分挥发其所需的时间滞后(因连续降雨时间间隔短,膨胀片吸水水分尚未挥发完就又有雨水进入探头,使探头复位时间拖后),从而避免了间歇时间短暂的连续降雨间不必要的弃流动作。该探头的电路断开/导通两种状态,对应于弃流阀的开/关两种状态,在电气控制线路上很容易就能实现弃流装置的自动控制。对于一般工程而言,雨水回用系统解决雨水收集的问题后,因雨水处理工艺比较简单,其后续设计过程均比较简单,不再赘述。

雨水范文篇9

(1)以宅旁绿地、公共绿地为代表的渗水性良好的下垫面,称为绿地;(2)以建筑物占地形成的混凝土、钢材等不透水屋顶,称为不透水建筑物屋顶;(3)以混凝土、沥青路面等为代表的不具有渗水能力的下垫面,称为硬化地面;(4)以透水砖铺装、碎石路面等具有一定渗水能力的下垫面,称为透水型地面。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布的5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6,明确指出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其中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地率不低于20%。从调查全国120个居住小区实例分析,有40%以上的小区不符合标准要求[4]。同时结合北京市房地产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绿地率确定为25%。不透水建筑物屋顶的面积相当于建筑物的占地面积,主要依靠建筑密度来确定。建筑密度是指居住区内,各类建筑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住宅建筑净密度是指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住宅用地面积占居住用地面积(项目总占地面积)的比率由居住用地平衡控制指标确定。考虑到房地产项目中公建用地中建筑物面积较小,将房地产项目中的建筑密度用两者相乘来表示。根据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6(GB50180293(2002年版)),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和住宅建筑净密度控制指标,应符合表2、表3的规定。因此计算的房地产项目的建筑密度为10%~25.5%,考虑到目前北京市房地产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建筑密度取值为24%,即不透水建筑物屋顶面积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4%。根据2009年2月份北京市水务局印发的5北京市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导则6,房地产项目中硬化地面控制率在平原区应不大于30%。硬化地面控制率是指项目区内不透水材料硬化地面面积与外环境总面积的百分比。不透水硬化地面主要包括硬化不透水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停车场、广场等,外环境总面积指项目区内除建筑设施占地以外的区域面积。房地产项目建设中将硬化地面控制率确定为30%,因此硬化地面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为2218%。透水型地面主要包括以透水砖、碎石等铺装的停车场、人行步道,具有一定的渗水能力,根据绿地、不透水建筑物屋顶、硬化地面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确定透水型地面面积占项目建设总面积的比率为28.2%。2006年到2011年6年间北京市房地产建设面积为13460hm2,以此为基础可以计算出这6年间每年房地产项目建设形成的不同下垫面的面积。具体见表4。根据绿地、不透水建筑物屋顶、硬化地面和透水地面面积,查其径流系数,再根据表5中所列的2006年-2011年北京市月降水量分别进行计算,得出2006年-2011年不同下垫面总的雨水径流量。需注意的是:要考虑到多场雨中,降雨量较小的降雨不会形成地面径流,尤其是非雨季降水,根据北京地区的降雨特点,仅计算3月-10月份,共计8个月的雨水径流量。根据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车武、李俊奇[5]对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的多年来的研究,雨水径流量按下式计算:V(径)=U@H@A@A@B式中:V(径)-雨水径流量;U-径流系数;H-降雨量;A-径流面积(m2);A-季节折减系数,取0.85;B-初期雨水弃流系数,取0.87[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6(GB5001522003)规定,得出基本结论:不透水建筑物屋顶、硬化地面、透水型地面和绿地的径流系数分别为0.95、0.90、0.45、0.15。利用上文中所提到的计算方法对2006年-2011北京房地产建设项目的雨水径流量进行计算,结果见表6、表7。(1)北京房地产项目建设中形成的4种下垫面分别为:不透水建筑物屋顶、硬化地面、透水型地面和绿地。单位房地产建设面积中各自的占地比例分别为0.24、0.228、0.282、0125,4种下垫面各自径流系数分别为0.95、0.90、0.45、0115,加权平均得出北京市房地产项目建设形成的下垫面的总的径流系数为。(2)北京房地产建设项目形成的4种不同下垫面,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不透水建筑物屋顶、硬化地面、透水型地面和绿地形成的雨水径流量依次减小,其中不透水建筑物屋顶形成的雨水径流占总雨水径流量的38.2%,在房地产项目建设中,不透水建筑物屋顶即建筑物的面积在4种不同下垫面中所占比重较大,同时由于普通建筑物屋顶均采用混凝土、钢材等防雨材料,径流系数较大,因此不透水建筑物屋顶形成的雨水径流最大。(3)由表7可以看出,2006年-2011年北京房地产建设项目形成的雨水径流总量分别为2965521m3、8074087m3、16520010m3、14388535m3、22526106m3、40698358m3,总体趋势依次增大。这是由于随着北京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地产项目的建设面积不断累加形成的。其中2009年雨水径流总量比2008年雨水径流总量低,这是由于2009年降雨量减少造成的。(4)由表7可以看出:2006年-2011年北京房地产建设项目形成的雨水径流量在每年的7月、8月达到最大值,约占全年雨水径流总量的53.12%。这是由于北方地区在雨季降雨较为集中造成的。(5)目前北京市一般房地产项目建设面积约为5hm2,其中不透水建筑物屋顶、硬化地面、透水型地面和绿地的面积分别为:1.2hm2,1.18hm2,1.41hm2,1.25hm2。北京市1年一遇24h最大雨量为47.3mm[7],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北京市一般房地产项目一场降雨形成的雨水径流量约为1058m3,其中不透水建筑物屋顶、硬化地面、透水型地面和绿地4种下垫面产生的雨水径流量分别为399m3、371m3、222m3、66m3。

房地产项目雨水径流收集与利用主要措施

根据房地产项目特点及其雨水径流特征分析,在相同量级别的降雨情况下,由于不透水面积增加,径流系数增大,产流量也相应增加,洪峰时间提前,巨大的雨水径流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给下游的防洪排涝带来很大负担,而且很可能导致局部地区排雨不畅,出现积水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因此,房地产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雨水收集与利用措施,确保项目区范围内的雨水充分利用,对外零排放。透水铺装是采用大孔隙的多孔介质材料代替水泥等不透水材料铺装地面,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区各类停车场和人行步道。透水铺装代替硬化地面,能有效削弱城市雨水径流总量,使大量雨水人渗地下,并减少对城市水体的污染。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材料不断涌现,透水铺装的强度逐渐加大,在房地产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加大透水铺装的比例,消除不透水铺装给城市带来的危害。同时,城市规划部门应该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促使建设单位根据经济-效益分析,按照费用最小化原则,自觉主动增加透水铺装[8]。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工作,减少雨水径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相关单位,对现行国家和北京市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编制了5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6。明确要求新建建设工程硬化面积达10000m2以上(含)的项目,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每万平米硬化面积配建不小于500m3的雨水调蓄设施。集雨池作为城市雨水调蓄设施最为常见的一种措施,是利用预先埋设的管网,将房顶、绿地、道路的雨水/自流0进集雨池。施工建设过程中将收集的雨水在用作施工用水和施工现场防尘用水;施工结束后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日常生活,如洗衣洗车、冲洗厕所、浇灌绿地、冲洗马路、消防灭火等多个方面,不仅能有效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同时还能够减少污水处理的费用。此外将集雨池与市政雨水管道连接,能够缓解市政雨水管道排水压力,有利于城市防洪。房地产项目建设形成的不透水建筑物屋顶产生的雨水径流占总雨水径流的38.2%,是房地产项目中产生径流最大的下垫面。屋顶绿化是针对不透水建筑物屋顶最好的减少雨水径流的方法,既可以应用在新建建筑上,也可以应用已建建筑物屋顶。屋顶绿化补偿了建筑占据的自然植被,绿化屋面既可以通过植物的茎叶对雨水的截流作用和种植基质的吸水把大量的降水储存起来,又可以降低雨水的流速。研究表明,仅仅是简式屋顶草坪绿化就可以截留和储存50%以上的雨水,可以控制暴雨雨水流量的70%~100%[9]。布了5种植屋面防水施工技术规程6以及2007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了行业标准5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范6,说明城市屋顶绿化已经有了的技术保证。今后城市房地产项目建设中,在城市各类建筑上广泛建设屋顶花园,就可以大大缓解城市雨水径流大的问题,同时可以改善城市的水环境。绿地是一种天然的渗透系统,绿地系统对雨水径流有渗透、蓄积、利用及削减污染4重效用[10]。下凹式绿地之所以能起到减少城市洪水总量的作用得益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利用自身下凹空间储存功能,另一方面是其良好的下渗功能[11]。绿地为下凹式时能够汇集周围不透水铺装区的径流,雨水下渗效果最好。有研究表明,在北京地区当草地比地面低10cm时,在有一倍汇水面积是的情况下,10年一遇暴雨其拦蓄率为87.15%,5年一遇暴雨其拦蓄率为100%[5]。

雨水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借鉴举办2011奥帆赛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大雨水设施专项整治工作力度,提高城市排水设施完好率,优化人居发展环境,巩固和深化创建文明城市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组织领导

成立由区建管局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修先约任副组长,区各有关单位、市政公司、市政办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区雨水设施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管理办公室,市政办宋强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整治工作的督导、协调、检查。

三、时间安排

自2011年9月26日起至12月10日前为本年度整治时限。整个雨水设施专项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动员部署阶段(9月26日-9月30日);第二阶段为集中整治阶段(10月份-11月底);总结提高阶段(12月1日-12月10日)。整个整治任务由区市政总公司承担,市政管理办公室对整治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建立雨水设施专项整治工作例会制度,每月月底前将本月的整治情况报雨水设施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把整治工作纳入目标绩效考核,与评先评优、干部考核、奖励和使用结合起来,确保这次专项整治效果。

四、工作安排

根据辖区特点按照地理位置将我区雨水斗设施分别以,每片配备施工人员15人,管理人员1人,运输车辆1台,按照计划从10月1日开始至11月30日全面进行清淤工作。

五、工作标准

由于淤泥对路面及周围环境污染较大,主要路段做到日

产日清,并安排排水车将路面及时清刷干净,作业现场设置护栏警示标志。对已建成并使用的未移交设施将及时通知建设单位进行清淤工作。

六、2012年工作安排

由于今年汛期期间,我市遭遇50年一遇大暴雨,雨量较大,大量的泥沙冲入暗渠,近期区建管局组织人员对辖区内暗渠、雨水斗、明沟进行了一次普查,发现暗渠内不同程度的存有淤泥,为保证明年奥运帆船赛水质达标,已向区政府打报告申请资金,待资金落实后将组织专门队伍进行清淤,确保做到排水畅通。

七、几点要求

1、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区市政公司要雨水设施专项整治工作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抓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