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0:37:51

油烟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解决餐饮油烟、噪声污染为重点,以餐饮单位为治理责任主体,规范试点,全面整治。明确分工,强化责任,部门联动,综合执法,严治重管,狠抓落实;加强宣传,鼓励公众监督;积极探索加强餐饮油烟、噪声管理的长效机制,为市民创造一个优美、整洁、安静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治理范围及标准

城区的主次干道、居民区内的酒店、餐馆、食品加工业等单位(以下称餐饮单位)。遏制餐饮油烟、噪声污染势头,建立餐饮油烟、噪声污染的长效管理机制,达到如下标准:1、餐饮单位法定证照齐全,无店外经营和非法占道经营行为;2、餐饮单位安装使用优质合格的油烟净化设施,并正常运转,油烟排气筒的高度和位置不影响周围居民居住环境,其设备噪声不超标,油烟排放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不扰民;3、厨房配备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污水达标排放。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年6月2日至6月10日)。市政府召开城区餐饮油烟、噪声污染治理专题会议,各相关部门依据分工制定餐饮油烟、噪声污染治理工作计划,成立专班,对餐饮单位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考察。

(二)调查摸底和试点阶段(年6月10日至7月31日)。市环保局组织对城区的餐饮单位数量、污染状况、治理设施安装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确定试点单位,制定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对试点单位进行验收,召开现场推介会。

(三)全面治理阶段(年8月1日至12月31日)。各餐饮单位按照试点单位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整改,安装优质合格油烟净化装置,市政府设立油烟专项治理奖励资金100万元,对验收合格的餐饮单位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各部门依据分工依法进行监督管理,督促餐饮单位整改到位,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依法予以处理。

(四)检查验收阶段(年1月1日至年2月28日)。市“三城联创”办组织检查、督导。环境监测部门对餐饮单位治理效果进行监测验收。各餐饮单位完善相关手续,各部门制定长效管理措施,向“三城联创”办报送专项治理书面总结材料。

四、组织机构

市政府成立城区餐饮油烟污染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副市长彭承志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柯尊群、市环保局局长吴成昌任副组长,市“三城联创”办、市建委、市环保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茅箭区、张湾区、十堰经济开发区等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市环保局副局长刘社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五、工作任务及职责分工

(一)“三城联创”办负责餐饮油烟、噪声污染专项治理方案的审定,检查督办;组织和协调各部门按餐饮油烟、噪声污染专项治理方案抓落实。

(二)各区政府根据餐饮油烟、噪声污染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的餐饮油烟、噪声污染专项治理,保证专项治理工作任务在本辖区内落实。

(三)环保部门负责餐饮油烟污染排放的统一监督管理。制定餐饮油烟、噪声污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计划,组织试点,鼓励使用优质油烟净化设施,污染专项治理达标验收,对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设施不正常运行、超标排放油烟的依法实施处罚。

(四)商务部门负责餐饮单位油烟治理的行业监督管理。将餐饮油烟、噪声治理要求纳入行业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及评优条件,引导和规范餐饮行业合法经营,合理布局商业与餐饮网点。

(五)公安部门负责餐饮单位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油烟管道清理检查,对存在火灾隐患的餐饮单位依法督促其进行整改,积极查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案件,保证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六)工商部门负责餐饮服务主体资格的登记审查。依法审查法律、法规规定的从事餐饮业应当提交的前置许可证件;对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依法查处。

(七)建设部门负责对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的餐饮摊点、烧烤点依法整治和取缔。

(八)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餐饮经营户的卫生状况,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实施限期整改;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餐饮单位,依法查处;对拒不整改的,依法予以处罚。

油烟范文篇2

关键词:餐饮油烟;污染控制;管理机制;第三方治理;社会化治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元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消费结构升级。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导致了外出就餐的频率增大,城市餐饮服务业迅猛发展,已成为中国消费新动能[1]。截至2018年底,上海市共发放餐饮服务经营许可证93695张。其中,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餐饮企业分别为159、3532、15769、58925和15310家[2]。从数据中可明显看出,上海市餐饮业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城市餐饮业规模的迅速膨胀带来的是日趋严重的餐饮油烟污染问题。餐饮源的污染物排放包括大量气、液、固态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醛、酮、烃、脂肪酸、醇、芳香化合物、脂类和杂环化合物等,同时其在空气中会凝结成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3−4]。上海市餐饮业量大、面广,中心城区的餐饮企业密度高、集中度高[3]。餐饮油烟污染排放与居民的关系紧密度高,一直以来是居民投诉的焦点,据统计,2018年上海市油烟信访投诉占大气污染问题投诉的比例达36%,且在中心城区尤为严重。餐饮扰民问题按轻重程度分类依次为噪声、油烟和气味,其中,被投诉企业多为小、微型企业,主要投诉类型为中餐,尤其是川、湘菜系。上海市很早就开始关注餐饮油烟污染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在技术支撑、标准规范和管理机制方面均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果。本文主要从法规标准和管理机制方面对上海市餐饮油烟污染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和思考,梳理上海市餐饮油烟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思路,为其他地区餐饮油烟治理及上海市下一步油烟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1法规标准

目前,我国餐饮油烟污染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已日趋完善。国家层面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对餐饮服务业的选址设置、油烟净化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设置相应的罚则;《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5]、《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554—2010》[6]和《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技术要求及检测技术规范(试行):HJ/T62—2001》[7]等标准规范的实施为落实餐饮油烟污染控制提供了依据和技术支撑。全国众多省市相继出台了关于餐饮油烟污染物排放的地方标准,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增加控制指标、收严排放限值、加强运行管理要求及优化监测效率等方面对油烟污染控制提供有力支撑。北京市于2018年出台了《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488—2018》[8],在国标的基础上增加了颗粒物和非甲烷总烃2个指标,并且将油烟的排放限值收严至国标的50%;深圳市《饮食业油烟排放控制规范:SZDB/Z254—2017》[9]将油烟的排放限值收严至国标的50%的同时还增加了非甲烷总烃和臭气的排放限值要求,并且提出采用粒子集合光散射法作为油烟现场和在线监测的等效测试方法和大型餐饮企业应安装在线监测装置的要求;河南省《餐饮业油烟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1604—2018》[10]增加了非甲烷总烃的排放限值以及无组织排放的臭气浓度(异味)限值要求,同时对于大型餐饮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油烟去除效率≥95%以及安装自动监控装置。上海市自2004年起了一系列关于餐饮油烟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国家及上海市现行餐饮油烟污染管理政策的汇总见表1。2004年1月上海市施行《上海市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为饮食服务业环境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之后,为配套执行《办法》中的相关要求,2004年9月出台了《饮食业环境保护设计规程(DGJ08-110-2004)》[11],细化了饮食服务企业项目选址、环保设施配备等方面的要求;2014年10月,《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进一步明确要求饮食服务企业除安装和使用油烟净化设施外,还应安装异味处理设施及在线监控设施。2015年5月1日上海市《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DB31/844—2014》[12]正式实施,相比国标《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5],上海市的油烟排放浓度指标收严一倍,新建企业的油烟净化器去除效率收严至90%及以上,并增加了对环境敏感目标造成影响时臭气浓度的排放指标;此外,地标中还增加了现场油烟污染排放控制监管的要求,并对餐饮油烟净化设施的安装使用和运行维护以及保留相关台账备查也提出了相应要求。2017年9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将餐饮业纳入备案制管理。2018年9月,《餐饮业油烟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对《上海市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DB31/844—2014》[12]的各项要求予以细化规定,明确了油烟高效捕集及净化技术要求、不同类型净化设备的清洗保养频次要求、清洗维保台账记录要求等,提高了地标执行的可操作性。2019年2月,《上海市不纳入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的项目类型(2019年版)》对部分不产生油烟异味的餐饮企业纳入豁免环评的名录中。

2管理机制

自2017年9月1日原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实施后,餐饮企业开业的环保手续简化为只需办理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备案,2017年10月1日国务院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后,环境影响评价也不再作为工商登记的前置条件。此举对生态环境部门事中、事后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上海市不断完善餐饮油烟治理的相关标准规范,但依然存在餐饮企业环保意识较差、油烟治理动力不足、油烟净化设备运行控制不规范或缺少维护保养而达不到理想的净化效率等问题。同时,由于餐饮企业量大面广的特点,生态环境部门监管力量不足,因此,上海市正积极尝试利用创新的管理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共同解决餐饮油烟治理困境问题。2.1餐饮油烟在线监控推广。为有效解决餐饮企业量大面广、手工监测效率低以及油烟瞬时超标难以抓取等问题,上海市各区正积极探索餐饮油烟在线监控的创新监管模式。目前中心城区已安装了近万家油烟在线监控设备,部分郊区也已开展油烟在线监控的试点工作。与传统手工监测手段相比,在线监测具有高度的实时性和同步性、布点灵活、施工快捷等优势[13]。油烟在线监控的安装,突破了传统的监管模式,可有效缓解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压力,同时增强了企业的守法意识,提高了油烟净化设备的运行效率。市场上油烟在线监控设备按原理主要分为对油烟排放浓度的监控和对净化设备工况的监控。油烟浓度在线监控指通过油烟探头采样排烟管道内的油烟,输送至控制主机中进行计算分析输出油烟等污染物的浓度值;净化设备工况监控主要通过对静电式净化设备低压端的电流以及风机的开关量进行监测,并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分析该净化设备的净化效率和模拟清洁程度。油烟浓度监测和净化设备工况监测2种方式各有优劣,目前工况监控方法仅适用于静电油烟净化设备,而油烟浓度监测方法由于与国标方法监测原理不同导致数据一致性较差[14]。工业治理中排放过程监控的理念目前也开始被应用到油烟治理的在线监控中,主要指对油烟净化设备运行的关键电气参数和工艺参数进行监控,从而判断油烟净化设备的运行和净化效果。其中电气参数主要包括静电式油烟净化设备的荷电器、收集器等的工作电流、工作电压、工作功率,电源输入电流、输入功率、开关量等;工艺参数主要包括紫外灯管使用时长、吸附材料使用时长等。排放过程监控的理念在于关注净化设备本身的运行状态,便于发现根本问题,成为油烟污染监管的新思路。除去技术层面的问题,餐饮油烟在线监控或监测系统数据传输和使用等应用层面的问题也普遍存在:数据质量较差,数据标准不统一,存在大量无效数据;无统一数据接口要求,有些设备甚至未设置数据外传接口,导致数据无法接入其他平台;异常或超标报警通知杂乱,无统一规则等。此外,由于餐饮企业不具备积极主动、客观公正地对在线监控系统进行运营管理的动机,所以普遍对油烟在线监控系统存在抵触情绪,对已安装的在线监控设备消极管理。因此,油烟在线监控系统不仅推广较难,已有在线数据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2.2餐饮油烟第三方治理。2014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本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指导意见》(沪府发〔2014〕68号),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治理的重要方式,推进第三方治理,有利于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和环境监管效率,有利于加快环保产业发展。餐饮行业作为第三方治理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对餐饮油烟治理等面广量大、管控难、社会公益性强的项目,在试点期间采取以排污单位投入为主,政府适当支持,并通过统一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加快落实。”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环保标准的不断提升,餐饮行业本身巨大的市场基础,为该领域第三方治理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上海市各区也在积极探索餐饮油烟的第三方治理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效,目前主要分为两大模式:以在线监控设备商为代表的第三方监管服务(政府部门购买其服务)和以油烟设备制造商为代表的第三方治理维护服务(餐饮企业购买其服务)。以在线监控设备商为代表的第三方监管服务可大大减轻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管压力,使得生态环境执法机构的执法更有针对性,提升了执法效率,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第三方环保公司的立场不够中立、第三方在线监控市场不够规范以及第三方监管工作的不可持续性成为以在线监控设备商为代表的第三方监管服务机制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油烟设备制造商为代表的第三方治理可有效解决餐饮企业“只安装不清洗”油烟净化设备的问题,但同时提高了餐饮企业日常的运营成本。餐饮企业缺乏对油烟净化设备清洗维护的内在动力来购买第三方服务,导致第三方治理市场难以大规模的推广与发展,第三方公司的盈利能力普遍较弱,缺乏可持续性。同时,油烟第三方治理市场存在低价无序竞争,治理效果难以保证,降低了优质治理服务企业进入第三方治理领域的积极性。油烟第三方治理盈利模式不够清晰、治理主体之间缺少管控机制、治理效益分配不均衡和责任分配不均衡等各种原因,使得其发展势头受到了一定的制约。2.3餐饮集聚区统一监管机制。餐饮集聚区主要指的是餐饮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包括商业综合体、园区和小吃街等。由于餐饮企业较为集中,高峰时期油烟的集中排放量较大,是城市餐饮油烟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上海市部分中心城区探索出依靠餐饮集聚区业主或业主委托的物业管理公司对其入驻餐饮商户进行统一管理的创新监管方式,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指导新入驻企业统一办理相关环保手续;2)统一规划配置集中式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入驻餐饮企业只需根据自身情况配置相应的一级油烟净化设施(排烟罩内);3)建立日常巡检制度,并通过在线监控系统对餐饮企业进行日常监管,发现问题反馈企业并督促其整改;4)与区生态环境部门合作开展对餐饮经营者的环保培训。对于品牌的商业综合体,其对自身环境和形象本来就有较高的要求,物业的统一监管可有效减少油烟及异味的污染问题,不仅可提高商场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给顾客更好的购物和消费体验,同时也会减少周边居民的投诉概率,降低被处罚的风险。积极发挥业主或物业管理上的优势,明确其环保职责,形成生态环境部门、餐饮集聚区和餐饮企业三级管理模式,可有助于生态环境部门抓大放小、事半功倍。由于法律上没有对业主的责任义务进行明确,因此如何调动业主或物业的积极性,引导其参与到集聚区的餐饮油烟治理工作成为目前亟需探索破解的问题。此外,由于餐饮集聚区的油烟排放涉及到油烟总排口和餐饮商户分排口,一旦发生油烟扰民或者排放超标等问题,物业与餐饮商户的油烟污染排放责任难以完全划清,责任主体需要进一步的探究与明确。

3思考与建议

油烟范文篇3

为净化市民生活居住环境,治理餐饮业油烟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规定,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对我市城区餐饮业油烟污染问题进行专项治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治理范围

城区范围所有餐饮服务单位(包括宾馆酒店、餐厅餐馆、烧烤店以及单位食堂)均列入治理范围。按照“先大后小,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优先治理重点餐饮单位和重点区域的餐饮单位,其中重点餐饮单位是指有2个基准灶头或有5桌及以上接待能力的,以及油烟排放污染严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餐饮单位。

二、治理目标

凡列入治理范围的餐饮服务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安装国家环保总局认可的油烟净化装置,确保油烟排放达到国家《餐饮服务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噪声稳定达到相应的功能区标准。

三、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

2012年月25日前,由市环保局对城区内餐饮业油烟污染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列出需要限期治理的餐饮服务单位名单和具体治理日期。

(二)集中治理

2012年月25日至2012年月30日,对列入治理计划的餐饮服务单位下达限期治理通知,明确治理达标时限。所有列入治理范围的餐饮服务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治理任务。治理工作完成最后时限为年2月底。

(三)检查验收

凡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治理任务的餐饮服务单位,由市环保局对其油烟净化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监测达标即可通过验收,并出具油烟排放达标证明;不合格的,责令其限期整改达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专项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市餐饮业油烟污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副市长任组长,市长助理、市环保局局长李虎任副组长,市工商局、市建设局、市环保局、市旅游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地点在市环保局。

(二)加强部门配合。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布署,加强配合,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市环保局要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油烟排放的检查,所有新、改、扩建餐饮服务单位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对治理达标的餐饮服务单位及时核发油烟达标证明;工商部门在核发工商执照和年审,卫生部门在颁发卫生许可证,环保部门在核发排污许可证,旅游部门在组织达标定级评比时应要求其出具油烟排放达标证明。

(三)重视舆论监督。要通过新闻媒体将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工作的意义与要求公之于众,对逾期不能达标的餐饮服务单位公开曝光。要舆论监督力度,畅通信访渠道,及时了解油烟污染治理动态。对群众的来信来访和提出的意见妥善处理,并及时向群众反馈。

五、专项治理工作的其它规定及要求

(一)为降低餐饮服务单位油烟治理成本,对初次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的单位,凡采用国家环保总局认可的油烟净化设备,按有关要求安装并能正常运转的,视同油烟达标。

油烟范文篇4

一、整治工作要求

(一)整治内容。首要整治居民厨房油烟直接外排所发生的油烟污染。针对直接外排油烟的居民厨房,指导和鼓舞居民装置具有油气别离功能的家用油烟净化机,基本消除油烟外排,防止对厨房外墙的污染。还,对厨房外墙原有的油烟污垢(油鼻涕)进行肃清粉刷,还居民一个洁净整洁的情况。

(二)整治范围。整治的重点范围为街和常青花圃新区“油鼻涕”污染较重的老居民区。2012年方案对300户居民厨房油烟污染进行试点整治。其中街(大路北四明路至五环大路之间23家餐饮油烟污染户一并归入整治范围)、常青花圃新区各150户。准则上选择沿街外墙污染较重的居民楼或单位楼全体组织装置油烟净化机。

(三)整治目的。经过整治,指导居民厨房装置家用油烟净化机,基本杜绝油烟外排,消除油烟污染,厨房外墙的油烟污垢获得肃清或粉刷,厨房外墙洁净整洁,完成社区情况分明好转。

(四)经费安排。采取“三个一点”的资金方法,即:县政府扶持一点、企业让一点、居民出一点,县政府每台津贴40%(最高津贴不超越1000元/台),武汉创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新环保公司)每台按市场价让利30%,其他局部由居民自付。居民可依据整治工作要要求本身状况,选购创新环保公司生产的家用油烟净化机系列中的产物。

二、组织指导和责任分工

(一)成立工作指导小组。组长由区民政局局长余建祥负责,区民政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财务局、区情况维护局、区住房保证和房屋治理局、区城市治理局的分担指导为成员,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指导小组具体指导开展居民厨房油烟污染整治工作,重点做好组织协调、检查验收、资金审批等工作。

(二)责任分工。

区民政局:负责整治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谐和言论宣传,组织审核验收,落实县政府津贴资金的审核和付出。将居民厨房油烟污染整治归入“两型社区”建设工作内容,依照两型社区的建设要求指导社区开展整治工作,协调相关单位的查询发起工作。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将整治项目列入年度方案统筹安排,稳步推进。

区财务局:负责县政府津贴资金的协调落实,对整治工作资金运用状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

区情况维护局:负责家用油烟净化技能的选择引荐和技能质量把关,协调联络生产企业开展销售、让利等事宜。

区住房保证和房屋治理局:依照老旧物业治理提档升级的要求,督导相关单位对居民楼厨房外墙的粉刷洁净工作。

区城市治理局: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城管革命”,协调抓好试点工作中餐饮油烟污染户的整治。

街道办事处、常青花圃新区管委会:组织开展查询摸底,确定试点单位楼栋;组织社区开展宣传发起和政策分析工作;协调油烟净化机装置有关事宜;负责居民楼厨房外墙油烟污垢(油鼻涕)的肃清粉刷;核实居民装置油烟净化机状况和津贴规范。

相关社区居委会:开展查询摸底、宣传发起和政策分析工作;协助开展产物宣传、上门装置油烟净化机、肃清厨房外墙“油鼻涕”等事务;上报居民装置油烟净化机状况。

创新环保公司:负责产物宣传,油烟净化机装置及相关的厨房革新,做好产物的售后服务,保证油烟管治结果;协助清算厨房外墙“油鼻涕”。

三、工作步调

(一)查询摸底。街道办事处和常青花圃新区管委会对辖区内居民楼“油鼻涕”污染情况进行查询,提出需求重点整治的单位楼栋,并报指导小组研讨,由指导小组与辖区一起商定重点整治的单位楼栋。

(二)重点推行。依据市场查询、技能调查和中心城区试点工作经历,创新环保公司的生产的离心式家用油烟净化机是当前武汉市场上独一取得中国情况维护产物认证和国家专利的家用油烟净化机,具有较高的油烟净化效率和产物功能,在本次居民厨房油烟整治工作中重点引荐运用。

(三)宣传发起。街道办事处和常青花圃新区管委会组织社区开展宣传发起工作,经过板报、播送等方法,普遍宣传管治“油鼻涕”的意义和政策,并应用媒体做好言论宣传工作。创新环保公司同步开展产物宣传营销工作。

(四)油烟净化机装置。社区居委会协调做好各家油烟净化机的装置工作,并负责核实装置状况。对不肯装置的居民做好思想工作和政策分析工作,力争完成楼栋全体装置,以提高整治结果。

(五)居民楼厨房外墙洁净。街道办事处和常新区管委会对已基本完成全体管治的单位楼栋厨房外墙,组织开展“油鼻涕”肃清和粉刷洁净。社区居委会和创新环保公司予以共同。

(六)计算核实。创新环保公司将每户居民填写的《区居民厨房油烟污染整治津贴审核表》与销售和谈,一并交地点的社区居委会和街道民政部分辨别审查核实。创新环保公司将经由审核的装置状况进行汇总,汇总表与审核表、销售和谈一并报送区民政局审核,还汇总表分送社区居委会和街道民政部分。单位楼栋完成整治的,街道办事处、常青花圃新区管委会或社区居委会可以向指导小组提出验收请求。

油烟范文篇5

第二条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从事饮食业(包括宾馆、饭店、招待所、酒楼、茶楼、户外营业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堂等经营和服务业务)排放的油烟污染防治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城区饮食业油烟污染防治由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环保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区商务、工商、住建、卫生、城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饮食业油烟污染实施管理。

第四条区环保部门和其他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饮食业经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部门有义务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五条饮食业经营者应按规定在区环保部门办理排污申

报登记手续,如实填写申报登记表。

第六条新建或改建、扩建的饮食业项目,应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登记表),报区环保部门审批。

选址必须符合所在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做到选址得当,布局合理。不得在居民住宅楼下开设饮食业。

第七条经区环保部门审批,获准新建、改建、扩建的饮食业项目,必须安装符合环保要求的油烟净化设施,严格执行污染防治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开业经营。

第八条区商务、卫生、工商、住建等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区环保部门加强饮食业油烟污染防治工作,在办理相关行政许可时严格执行环保审批制度。

第九条饮食业经营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油烟污染。油烟的排放,必须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第十条排放油烟超过国家排放标准的,由区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治理。

第十一条饮食业经营者必须加装油烟净化装置,对所排放的油烟进行净化处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做到油烟达标排放。

第十二条禁止饮食游摊、户外经营,禁止饮食油烟和异味的无组织排放。

第十三条饮食业经营者,必须采取措施,防治油烟对附近居民居住环境造成污染。

禁止向排水、排洪设施内倾倒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油污。

第十四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从事油烟污染防治的单位,必须具有环保部门认定的治理技术和产品。

第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拒绝区环保部门或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区环保部门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以三百元至三千元罚款。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未办理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进行建设的,由区环保部门责令限期补办环评手续,并处一千元至二万元的罚款。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建设项目的油烟治理设施未安装或未达到国家油烟污染防治规定的要求,投入使用的,由区环保部门责令停止使用,并处五千元至五万元罚款。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逾期未完成油烟治理任务的,由区环保部门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餐饮业经营者不正常使用油烟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区环保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油烟处理设施的,由区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百元至三万元罚款。

油烟范文篇6

为了加强对本市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管理,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范围内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管理部门)

**市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市环保局)负责本市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并组织实施本办法。

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县环保部门),负责本区、县范围内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的具体管理。

本市规划、建设、商业、工商行政、房地资源、水务、质量技监、市容环卫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新建饮食经营场所的要求)

在本市中心城、新城和中心镇范围内,新建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成片开发的居住地区,新建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应当独立于居民住宅楼;

(二)所在建筑物应当在结构上具备专用烟道等污染防治条件;

(三)所在建筑物高度在24米(含24米)以下的,其油烟排放口不得低于所在建筑物最高位置;所在建筑物高度在24米以上的,其油烟排放口设计应当符合环境污染防治要求,其具体设计规范由市环保局另行制定并予以公布;

(四)油烟排放口位置应当距离居民住宅、医院或者学校10米以上。

第五条(利用现有房屋开办饮食服务项目的要求)

在本市中心城、新城和中心镇的居民住宅楼内,不得新开办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项目。

在本市中心城、新城和中心镇范围内,现有居住房屋改为不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经营场所的,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划管理、居住物业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在本市中心城、新城和中心镇范围内,利用除居民住宅楼以外的非居住房屋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的,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四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的规定。但油烟排放口位置不能满足本办法第四条第四项要求的,与居民住宅、医院或者学校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且须征得相邻私有房屋所有人和公有房屋承租人的书面同意。

第六条(清洁能源使用)

本市中心城、新城和中心镇范围内,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应当使用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清洁能源。

前款规定范围内现有饮食服务项目尚未使用清洁能源的,应当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限期改用清洁能源。

本市中心城、新城和中心镇范围以外的饮食服务项目,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第七条(油烟排放)

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不得采用下列方式排放油烟:

(一)不经过专用烟道的无规则排放;

(二)经城市公共雨水或者污水管道排放。

现有饮食服务项目,其油烟排放方式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其油烟排放口不符合本办法第四条第三项规定的环境污染防治要求的,应当按照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规定的污染防治要求和期限改造。

第八条(油烟净化)

饮食服务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油烟污染。饮食服务经营场所的油烟排放,应当符合《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的规定。

开办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项目,应当安装与其经营规模相匹配的油烟净化设施。现有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项目,尚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或者所安装的设施与其经营规模不匹配的,应当在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规定的限期内完成加装或者改装。

饮食服务经营者不得擅自闲置或者拆除油烟净化设施;应当定期对油烟净化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油烟净化设施的正常运转,并保存维护保养记录。

第九条(废水排放)

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在本市公共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服务范围内的,其废水应当经隔油、残渣过滤等措施处理达到纳管标准后方可纳管排放。

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在本市公共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服务范围外的,其废水应当经处理达到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第十条(噪声等其他污染防治)

饮食服务项目产生的噪声、废弃食用油脂、餐厨垃圾的污染防治以及空调器的安装管理,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饮食服务经营者不得在居民住宅区公共通道上进行净菜、洗碗等与提供饮食服务有关的作业活动。

第十一条(告知承诺制度)

在新建的成片开发地区内,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环境保护实行告知承诺制度。

实行环境保护告知承诺的区域,区、县环保部门应当将环境污染防治要求书面告知饮食服务经营者,饮食服务经营者应当书面承诺履行相应的义务。作出承诺的,视为饮食服务经营者已经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

饮食服务经营者应当将承诺的内容自作出之日起10日内在经营场所周围醒目位置公布,公布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

本条第一款规定范围以外的饮食服务项目,视条件成熟情况,逐步推行环境保护告知承诺制度。具体实施步骤由市环保局另行规定并予以公布。

第十二条(环境影响评价)

新建饮食服务经营场所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审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办理。

实行环境保护告知承诺制度以外的区域,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填具《环境影响登记表(饮食服务业专用)》,报所在地区、县环保部门审批。区、县环保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对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或者未签署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承诺书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核发营业执照。

第十三条(“三同时”和竣工验收)

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应当配备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做到污染防治设施与饮食服务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

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的,不得进行试营业,区、县环保部门不予竣工验收。

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污染防治设施已建成的,饮食服务经营者应当在试营业之日起3个月内向饮食服务经营场所所在地的区、县环保部门申请污染防治设施竣工验收。区、县环保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竣工验收。

污染防治设施未申请竣工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饮食服务项目不得营业。已经试营业的,应当停止试营业。

第十四条(现有饮食服务项目变更管理)

现有无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项目变更为有油烟污染的,应当符合本办法关于新开办产生油烟污染饮食服务项目的要求,并办理相关手续。

现有饮食服务经营场所进行重新装潢或者烟道、灶台等布局发生变化的,应当在重新装潢或者布局发生变化后5日内报所在区、县环保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监督检查)

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和其它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饮食服务经营场所的监督检查。被检查者应当配合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与检查内容有关的资料,不得隐瞒。不得拒绝或者阻挠有关管理人员检查。

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在现场检查时,可采用检气管法快速检测饮食服务经营场所油烟排放超标与否。被检查者对快速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检查部门申请按国家标准金属滤筒吸收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监测。监测结果与快速检测结论一致的,监测费用由申请方承担。

第十六条(举报和投诉)

对饮食服务环境污染的举报和投诉,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应当在收到举报或者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赴现场检查,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

第十七条(社会公布)

市环保局应当定期公布违反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的单位和个人的名单。

市环保局应当会同市质量技监部门组织对本市饮食服务业安装的油烟净化设施使用效果进行抽检,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

第十八条(违反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要求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擅自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恢复原状;已开业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第十九条(违反油烟污染防治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三款规定,饮食服务经营者不按规定排放油烟,或者擅自闲置、拆除油烟净化设施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饮食服务经营场所排放的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应当限期治理,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对污染较轻的可处以2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对污染严重的可处以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限期治理期满后,仍未达到规定要求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其停业或者关闭。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项目未按规定加装或者改装油烟净化设施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未按规定加装油烟净化设施的饮食服务经营者可处以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未按规定改装油烟净化设施的饮食服务经营者可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违反告知承诺内容公布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饮食服务经营者不按规定公布承诺的,由区、县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违反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变更备案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饮食服务经营场所重新装潢或者布局发生变化不按期备案的,由区、县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违反其他环境管理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有关饮食服务业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和竣工验收、清洁能源使用、水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管理人员违法行为的追究)

市和区、县环保部门有关工作人员不得为饮食服务经营者指定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以及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单位,不得指定环境污染防治产品。

有关行政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名词解释)

本办法所称新建饮食服务经营场所,是指饮食服务经营场所的新建、改建和扩建。

本办法所称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是指在新建饮食服务经营场所或者现有房屋开设饮食服务项目。

本办法所称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项目,是指饮食服务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需要用食用油对食物进行烹饪、加工,以及烧烤等本身能产生油烟的经营活动项目。

油烟范文篇7

为了加强对本市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管理,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范围内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管理部门)

*市环境保护局负责本市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并组织实施本办法。

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县范围内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的具体管理。

本市规划、建设、商业、工商行政、房地资源、水务、质量技监、市容环卫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新建饮食经营场所的要求)

在本市中心城、新城和中心镇范围内,新建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成片开发的居住地区,新建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应当独立于居民住宅楼;

(二)所在建筑物应当在结构上具备专用烟道等污染防治条件;

(三)所在建筑物高度在24米以下的,其油烟排放口不得低于所在建筑物最高位置;所在建筑物高度在24米以上的,其油烟排放口设计应当符合环境污染防治要求,其具体设计规范由市环保局另行制定并予以公布;

(四)油烟排放口位置应当距离居民住宅、医院或者学校10米以上。

第五条(利用现有房屋开办饮食服务项目的要求)

在本市中心城、新城和中心镇的居民住宅楼内,不得新开办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项目。

在本市中心城、新城和中心镇范围内,现有居住房屋改为不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经营场所的,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划管理、居住物业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在本市中心城、新城和中心镇范围内,利用除居民住宅楼以外的非居住房屋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的,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四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的规定。但油烟排放口位置不能满足本办法第四条第四项要求的,与居民住宅、医院或者学校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且须征得相邻私有房屋所有人和公有房屋承租人的书面同意。

第六条(清洁能源使用)

本市中心城、新城和中心镇范围内,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应当使用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清洁能源。

前款规定范围内现有饮食服务项目尚未使用清洁能源的,应当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限期改用清洁能源。

本市中心城、新城和中心镇范围以外的饮食服务项目,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第七条(油烟排放)

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不得采用下列方式排放油烟:

(一)不经过专用烟道的无规则排放;

(二)经城市公共雨水或者污水管道排放。

现有饮食服务项目,其油烟排放方式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其油烟排放口不符合本办法第四条第三项规定的环境污染防治要求的,应当按照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规定的污染防治要求和期限改造。

第八条(油烟净化)

饮食服务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油烟污染。饮食服务经营场所的油烟排放,应当符合《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的规定。

开办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项目,应当安装与其经营规模相匹配的油烟净化设施。现有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项目,尚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或者所安装的设施与其经营规模不匹配的,应当在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规定的限期内完成加装或者改装。

饮食服务经营者不得擅自闲置或者拆除油烟净化设施;应当定期对油烟净化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油烟净化设施的正常运转,并保存维护保养记录。

第九条(废水排放)

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在本市公共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服务范围内的,其废水应当经隔油、残渣过滤等措施处理达到纳管标准后方可纳管排放。

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在本市公共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服务范围外的,其废水应当经处理达到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第十条(噪声等其他污染防治)

饮食服务项目产生的噪声、废弃食用油脂、餐厨垃圾的污染防治以及空调器的安装管理,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饮食服务经营者不得在居民住宅区公共通道上进行净菜、洗碗等与提供饮食服务有关的作业活动。

第十一条(告知承诺制度)

在新建的成片开发地区内,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环境保护实行告知承诺制度。

实行环境保护告知承诺的区域,区、县环保部门应当将环境污染防治要求书面告知饮食服务经营者,饮食服务经营者应当书面承诺履行相应的义务。作出承诺的,视为饮食服务经营者已经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

饮食服务经营者应当将承诺的内容自作出之日起10日内在经营场所周围醒目位置公布,公布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

本条第一款规定范围以外的饮食服务项目,视条件成熟情况,逐步推行环境保护告知承诺制度。具体实施步骤由市环保局另行规定并予以公布。

第十二条(环境影响评价)

新建饮食服务经营场所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审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办理。

实行环境保护告知承诺制度以外的区域,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填具《环境影响登记表(饮食服务业专用)》,报所在地区、县环保部门审批。区、县环保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对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或者未签署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承诺书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核发营业执照。

第十三条(“三同时”和竣工验收)

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应当配备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做到污染防治设施与饮食服务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的,不得进行试营业,区、县环保部门不予竣工验收。

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污染防治设施已建成的,饮食服务经营者应当在试营业之日起3个月内向饮食服务经营场所所在地的区、县环保部门申请污染防治设施竣工验收。区、县环保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竣工验收。

污染防治设施未申请竣工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饮食服务项目不得营业。已经试营业的,应当停止试营业。

第十四条(现有饮食服务项目变更管理)

现有无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项目变更为有油烟污染的,应当符合本办法关于新开办产生油烟污染饮食服务项目的要求,并办理相关手续。

现有饮食服务经营场所进行重新装潢或者烟道、灶台等布局发生变化的,应当在重新装潢或者布局发生变化后5日内报所在区、县环保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监督检查)

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和其它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饮食服务经营场所的监督检查。被检查者应当配合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与检查内容有关的资料,不得隐瞒。不得拒绝或者阻挠有关管理人员检查。

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在现场检查时,可采用检气管法快速检测饮食服务经营场所油烟排放超标与否。被检查者对快速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检查部门申请按国家标准金属滤筒吸收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监测。监测结果与快速检测结论一致的,监测费用由申请方承担。

第十六条(举报和投诉)

对饮食服务环境污染的举报和投诉,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应当在收到举报或者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赴现场检查,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

第十七条(社会公布)

市环保局应当定期公布违反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的单位和个人的名单。

市环保局应当会同市质量技监部门组织对本市饮食服务业安装的油烟净化设施使用效果进行抽检,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

第十八条(违反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要求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擅自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恢复原状;已开业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第十九条(违反油烟污染防治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三款规定,饮食服务经营者不按规定排放油烟,或者擅自闲置、拆除油烟净化设施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饮食服务经营场所排放的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应当限期治理,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对污染较轻的可处以2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对污染严重的可处以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限期治理期满后,仍未达到规定要求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其停业或者关闭。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项目未按规定加装或者改装油烟净化设施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未按规定加装油烟净化设施的饮食服务经营者可处以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未按规定改装油烟净化设施的饮食服务经营者可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违反告知承诺内容公布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饮食服务经营者不按规定公布承诺的,由区、县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违反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变更备案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饮食服务经营场所重新装潢或者布局发生变化不按期备案的,由区、县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违反其他环境管理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有关饮食服务业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和竣工验收、清洁能源使用、水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管理人员违法行为的追究)

市和区、县环保部门有关工作人员不得为饮食服务经营者指定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以及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单位,不得指定环境污染防治产品。

有关行政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名词解释)

本办法所称新建饮食服务经营场所,是指饮食服务经营场所的新建、改建和扩建。

本办法所称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是指在新建饮食服务经营场所或者现有房屋开设饮食服务项目。

本办法所称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项目,是指饮食服务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需要用食用油对食物进行烹饪、加工,以及烧烤等本身能产生油烟的经营活动项目。

油烟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落实总书记“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的指示精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集中解决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的饮食业污染问题,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整治目标及工作任务

对市区建成区内所有饮食行业(包括宾馆、饭店、酒楼、酒吧、咖啡屋、茶楼、户外营业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招待所、食堂等经营和服务行业)烟尘及油烟进行整治,实现市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全面达到国家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具体工作任务为:1.户内经营的饮食业,不得使用燃煤炉灶,限期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或者其他清洁能源;户外经营的饮食业分期分批进店经营;取缔露天烧烤。2.户内经营的饮食业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并保证正常运行,对所排放的油烟进行处理,确保外排油烟废气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3.排放油烟的饮食业单位必须设置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及市容的规范排烟道,禁止烟尘、油烟和异味无组织排放。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市区饮食行业烟尘油烟整治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市市区饮食业烟尘油烟整治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全市饮食业烟尘油烟整治工作。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环保局,李凤刚兼任办公室主任,吴平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督查、协调饮食行业烟尘油烟集中整治工作。各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饮食行业烟尘油烟的整治工作。

四、部门分工

在市区饮食行业烟尘油烟整治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管辖权、隶属关系和全市集中整治工作进度要求,对市区所有饮食行业烟尘及油烟进行集中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整治工作进行监督,新闻单位对集中整治行动进行跟踪报道。

(一)各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辖区内饮食业单位烟尘油烟污染的整治工作,重点做好调查摸底、宣传动员和社会稳定工作。

(二)环保部门负责对市区内需进行污染治理的饮食业单位下达《限期治理通知》,并督促其按要求完成治理任务;加强对新建、扩建、改建饮食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管理,监督建设单位认真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治理;切实做好市区饮食业烟尘油烟污染集中整治行动的协调工作。

(三)市商务局要加强对饮食服务行业的管理,做好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和督导工作,督促现有饮食业单位按照市政府要求完成治理任务。监督并指导新建饮食业单位认真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饮食业经营单位和市场的管理;对今年年底以前未按照市政府要求治理油烟烟尘污染的饮食业单位,要吊销其工商营业执照,停止营业;对未获得环保部门排污许可的新建饮食单位擅自开张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负责取缔露天烧烤和户外经营饮食户的进店经营工作,排出时间表并组织实施。

(五)市城管局负责清理户外违法占道经营饮食业工作,并协调饮食业的燃气供应工作。

(六)市公安局负责本次集中整治行动中的治安防范工作。

(七)供电部门负责对未完成治理任务、被责令停产治理和关闭取缔饮食业经营的单位停止供电。

(八)供水总公司负责对被停业或关闭、取缔饮食经营单位停止供水。

(九)新闻单位负责整个整治活动的宣传报道。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年6月份)

1.调查摸底阶段。由各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管辖的建成区范围内的饮食业单位、户外饮食业经营摊点和露天烧烤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特别对群众投诉较强烈的小区、街道进行重点调查,要逐家核实,务求全面、准确。将市区饮食行业情况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档案,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2.宣传发动阶段。按照管辖权,分别组织召开不同层次的动员会,大力宣传《*市城市饮食业烟尘油烟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营造饮食行业烟尘油烟污染治理的舆论氛围。电视台、报社和电台等新闻媒体配合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7月1日至11月15日)

1.7月1日至7月31日,根据《河南省污染源限期治理管理办法》、《*市城市饮食业烟尘油烟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办法》,对于2003年9月1日前建成营业并需进行污染治理的饮食业单位,由市环保局统一印制限期治理通知书,市环境监察支队和各区环境监察大队按照各自管辖范围负责送达并监督实施。对群众反映强烈、污染严重的饮食业单位实行停产治理;对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饮食业单位,坚决关闭取缔。

对于2003年9月1日后,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入营业的饮食业单位,要立即停止建设、停止营业,限期补办环评审批手续,并认真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

2.8月1日至8月15日,环保部门督促城市建成区内所有需进行限期治理的饮食业单位和个体经营业主将治理、整改方案分别提交市环保局或区环保分局进行审查备案。

3.8月15日至11月15日,所有需限期治理的饮食业单位和个体经营业主,必须拆除燃煤炉灶,改用清洁燃料;按要求设置规范排烟道并加装油烟净化装置(油烟净化装置由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考察认定),对油烟进行治理,并稳定达标排放。

4.11月15日至11月30日,分别由市环保局、各环保分局负责组织初步验收,写出初验报告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5.对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或经治理仍达不到环保要求、验收不合格的,依法予以罚款、停业或关闭处理。

(三)检查验收阶段(12月1日—12月15日)

领导小组将根据总体工作的安排组织有关成员单位组成验收组,严格按照标准,分阶段、有侧重地对整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六、工作要求

本次饮食行业烟尘油烟集中整治工作,是全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分工,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认真开展好这项工作。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饮食业烟尘和油烟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如不进行整治或整治不到位,将会影响社会安定和我市饮食业的健康发展。各有关单位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饮食业烟尘和油烟集中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各成员单位都要明确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相关科室和具体工作人员,要明确任务,抓出实效。

(二)细化方案,落实责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饮食业烟尘和油烟污染整治工作要求,结合本单位职责,认真研究制定饮食业污染治理具体工作计划,特别要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重点进行集中整治。要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狠抓落实。整治工作中要注意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实行定科室、定具体人员、定整治要求、定完成时间、定奖惩措施“五定目标责任制”,确保集中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环保、商务、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门要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紧紧围绕整治目标任务,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强化整治力度,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相关部门要有计划的开展联合执法,共同打好饮食行业污染治理攻坚战。

(四)标本兼治,长效管理。按照“综合整治、标本兼治”的原则,针对集中整治工作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制定相关制度,并切实加强经常性的监督管理,严防污染反弹。环保部门对饮食业实行不定期现场检查制度,发现擅自停用已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的,依法进行处罚;对因故需暂停使用油烟净化设施的,必须向环保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环保部门应及时将审批情况抄送商务、工商、城管等部门。

油烟范文篇9

2.开展调研摸底,建立基础档案。一是开展前期调研。2013年5月,对城区重点区域这两个餐饮集中区的环境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重点了解城区餐饮业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情况、设施运行情况、油烟造成的污染情况等。二是组织入户调查。县食药监局与县环保局组织人员对城区餐饮单位进行了逐户摸底调查,城区需安装油烟净化装置46家,宾馆、洗浴等服务业锅炉需进行改造使用清洁能源的8家(6家浴场、1家宾馆、1家豆腐店)。三是广泛进行宣传。印制了《致城区服务业广大经营业主的一封信》1000份,将一封信发放到每位城区服务业经营户手中,同时发到各社区、各小区物业公司,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有关实施“美丽.美好家园”环境整治建设专项行动的意义、政策等,确保政策宣传到位。

3.开展专项检查,推进整治工作。一是下达整改通知,对阳光城市花园尚食江南、好滋味鱼馆以及阳光花园B-17号楼“嘉简诚橱”等饭店油烟污染扰民问题,多次开展联合执法,相关执法部门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对需要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和实施煤改气的经营户,逐户下达了整改通知书。二是开展专项检查。县食药监局、县环保局多次对城区敏感区域内的餐饮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特别是重点检查群众反映大、油烟扰民问题突出的餐饮单位。对好滋味鱼馆违规使用散装油及没有进货台帐下达了处罚决定书,罚款2000元人民币。对“嘉简诚橱”饭店无证经营下达了责令停业通知书,该饭店已停业。三是加大对群众投诉举报的检查力度。对群众反映的油烟扰民问题,及时对投诉的餐饮单位进行现场检查,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到位。

4.实施整治改造,减少污染排放。一是聘请专业公司指导。我们请杭州博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来繁实地考察指导,对餐饮单位油烟污染整治及其他餐饮单位安装油烟净化设备提出解决方案。二是推进改造进程。召开浴场煤改气协调会和城区部分餐饮单位油烟污染治理推进会议,邀请具有资质的油烟净化装置安装公司进行产品介绍,做好经营单位与安装公司的有效对接工作。三是召开油烟整治现场会。选择新安装油烟净化器运营效果较好的餐饮单位召开重点区域餐饮单位油烟净化器安装现场会,共有25家餐饮单位负责人参会。四是整治初见成效。经整治工作开始,已有天龙酒店、阳光酒店、飘香石锅鱼、新世荣等15户油烟净化器安装到位,5家即将安装,15家正与安装公司进行对接。栖霞小区中滩豆腐作坊投资3.8万,实施了煤改气改造工程。目前,城区已安装油类净化器44家,已检查验收10家,豆腐作坊1家,发放补助资金8.34万元。

5.严格准入门槛,从严把关审批。相关部门按照县政府的要求,严格执行《市新设部分服务行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新设以上服务行业经营项目,应依法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手续;经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的,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商务、文化、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不发放相关证照。

油烟范文篇10

为了加强对本市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管理,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范围内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管理部门)

**市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市环保局)负责本市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并组织实施本办法。

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县环保部门),负责本区、县范围内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的具体管理。

本市规划、建设、商业、工商行政、房地资源、水务、质量技监、市容环卫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新建饮食经营场所的要求)

在本市中心城、新城和中心镇范围内,新建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成片开发的居住地区,新建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应当独立于居民住宅楼;

(二)所在建筑物应当在结构上具备专用烟道等污染防治条件;

(三)所在建筑物高度在24米(含24米)以下的,其油烟排放口不得低于所在建筑物最高位置;所在建筑物高度在24米以上的,其油烟排放口设计应当符合环境污染防治要求,其具体设计规范由市环保局另行制定并予以公布;

(四)油烟排放口位置应当距离居民住宅、医院或者学校10米以上。

第五条(利用现有房屋开办饮食服务项目的要求)

在本市中心城、新城和中心镇的居民住宅楼内,不得新开办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项目。

在本市中心城、新城和中心镇范围内,现有居住房屋改为不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经营场所的,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划管理、居住物业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在本市中心城、新城和中心镇范围内,利用除居民住宅楼以外的非居住房屋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的,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四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的规定。但油烟排放口位置不能满足本办法第四条第四项要求的,与居民住宅、医院或者学校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且须征得相邻私有房屋所有人和公有房屋承租人的书面同意。

第六条(清洁能源使用)

本市中心城、新城和中心镇范围内,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应当使用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清洁能源。

前款规定范围内现有饮食服务项目尚未使用清洁能源的,应当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限期改用清洁能源。

本市中心城、新城和中心镇范围以外的饮食服务项目,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第七条(油烟排放)

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不得采用下列方式排放油烟:

(一)不经过专用烟道的无规则排放;

(二)经城市公共雨水或者污水管道排放。

现有饮食服务项目,其油烟排放方式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其油烟排放口不符合本办法第四条第三项规定的环境污染防治要求的,应当按照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规定的污染防治要求和期限改造。

第八条(油烟净化)

饮食服务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油烟污染。饮食服务经营场所的油烟排放,应当符合《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的规定。

开办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项目,应当安装与其经营规模相匹配的油烟净化设施。现有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项目,尚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或者所安装的设施与其经营规模不匹配的,应当在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规定的限期内完成加装或者改装。

饮食服务经营者不得擅自闲置或者拆除油烟净化设施;应当定期对油烟净化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油烟净化设施的正常运转,并保存维护保养记录。

第九条(废水排放)

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在本市公共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服务范围内的,其废水应当经隔油、残渣过滤等措施处理达到纳管标准后方可纳管排放。

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在本市公共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服务范围外的,其废水应当经处理达到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第十条(噪声等其他污染防治)

饮食服务项目产生的噪声、废弃食用油脂、餐厨垃圾的污染防治以及空调器的安装管理,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饮食服务经营者不得在居民住宅区公共通道上进行净菜、洗碗等与提供饮食服务有关的作业活动。

第十一条(告知承诺制度)

在新建的成片开发地区内,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环境保护实行告知承诺制度。

实行环境保护告知承诺的区域,区、县环保部门应当将环境污染防治要求书面告知饮食服务经营者,饮食服务经营者应当书面承诺履行相应的义务。作出承诺的,视为饮食服务经营者已经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

饮食服务经营者应当将承诺的内容自作出之日起10日内在经营场所周围醒目位置公布,公布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

本条第一款规定范围以外的饮食服务项目,视条件成熟情况,逐步推行环境保护告知承诺制度。具体实施步骤由市环保局另行规定并予以公布。

第十二条(环境影响评价)

新建饮食服务经营场所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审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办理。

实行环境保护告知承诺制度以外的区域,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填具《环境影响登记表(饮食服务业专用)》,报所在地区、县环保部门审批。区、县环保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对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或者未签署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承诺书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核发营业执照。

第十三条(“三同时”和竣工验收)

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应当配备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做到污染防治设施与饮食服务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

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的,不得进行试营业,区、县环保部门不予竣工验收。

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污染防治设施已建成的,饮食服务经营者应当在试营业之日起3个月内向饮食服务经营场所所在地的区、县环保部门申请污染防治设施竣工验收。区、县环保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竣工验收。

污染防治设施未申请竣工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饮食服务项目不得营业。已经试营业的,应当停止试营业。

第十四条(现有饮食服务项目变更管理)

现有无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项目变更为有油烟污染的,应当符合本办法关于新开办产生油烟污染饮食服务项目的要求,并办理相关手续。

现有饮食服务经营场所进行重新装潢或者烟道、灶台等布局发生变化的,应当在重新装潢或者布局发生变化后5日内报所在区、县环保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监督检查)

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和其它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饮食服务经营场所的监督检查。被检查者应当配合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与检查内容有关的资料,不得隐瞒。不得拒绝或者阻挠有关管理人员检查。

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在现场检查时,可采用检气管法快速检测饮食服务经营场所油烟排放超标与否。被检查者对快速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检查部门申请按国家标准金属滤筒吸收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监测。监测结果与快速检测结论一致的,监测费用由申请方承担。

第十六条(举报和投诉)

对饮食服务环境污染的举报和投诉,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应当在收到举报或者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赴现场检查,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

第十七条(社会公布)

市环保局应当定期公布违反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的单位和个人的名单。

市环保局应当会同市质量技监部门组织对本市饮食服务业安装的油烟净化设施使用效果进行抽检,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

第十八条(违反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要求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擅自新开办饮食服务项目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恢复原状;已开业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第十九条(违反油烟污染防治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三款规定,饮食服务经营者不按规定排放油烟,或者擅自闲置、拆除油烟净化设施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饮食服务经营场所排放的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应当限期治理,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对污染较轻的可处以2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对污染严重的可处以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限期治理期满后,仍未达到规定要求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其停业或者关闭。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项目未按规定加装或者改装油烟净化设施的,由市或者区、县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未按规定加装油烟净化设施的饮食服务经营者可处以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未按规定改装油烟净化设施的饮食服务经营者可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违反告知承诺内容公布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饮食服务经营者不按规定公布承诺的,由区、县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违反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变更备案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饮食服务经营场所重新装潢或者布局发生变化不按期备案的,由区、县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违反其他环境管理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有关饮食服务业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和竣工验收、清洁能源使用、水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管理人员违法行为的追究)

市和区、县环保部门有关工作人员不得为饮食服务经营者指定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以及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单位,不得指定环境污染防治产品。

有关行政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名词解释)

本办法所称新建饮食服务经营场所,是指饮食服务经营场所的新建、改建和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