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舞蹈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03:57:20

优秀舞蹈

优秀舞蹈范文篇1

【关键词】舞蹈起源;舞蹈分类;知识型编导;舞蹈创新

闻一多先生对“舞蹈是什么”作出了精辟的阐解:“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不仅娱乐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也成为当前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精神需求,还起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如何创作一个好的舞蹈作品摆在了舞蹈工作者和爱好者面前。本文通过舞蹈常识、舞蹈编导个人素质、培养优秀人才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和探讨。

一、舞蹈常识

(一)舞蹈的起源和发展

舞蹈是人类最早起源于劳动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舞蹈是多以模仿狩猎或欢庆丰收为主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用这种丰富的肢体语言开始表达思想感情,继而反映不同的思想、信仰、理想和审美要求。一般研究者认为舞蹈始于旧石器时代。结合中国远古的传说以及世界各国的历史记载,舞蹈的演变经历了例如我国云南沧源岩画中等岩画中体现的上古时代原始舞蹈,随后在奴隶社会的图腾舞蹈,到了封建社会的宫廷舞蹈,例如史书上记载中国宫廷舞蹈发展的两个高峰的汉魏和隋唐时代,唐玄亲和南唐李后主等皇帝还亲自参加编制乐舞。以及从欧洲宫廷舞蹈中发展而来的古典芭蕾,直至20世纪出现的现代舞,

(二)舞蹈的分类

舞蹈按照社会作用的不同可概括为两大类:

1.自娱性舞蹈。自娱性舞蹈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跳的舞蹈。自娱性舞蹈剧具备广泛的群众性,例如,人数、场地、时间均由大家自己选择决定,同时更以群众舞蹈娱乐活动为互相交际为手段而到达交流感情的特殊性。例如,各民族民间在一些公共公开的场合所跳的舞,国际上的“交谊舞”,我国的“集体舞”等。当大家在一起尽情欢跳时,大家注重更多的就是自我娱乐,调节心情,锻炼身体为主,不带有任何性质的表演形式。同时健康快乐的氛围更多带来的积极的社会作用。

2.表演性舞蹈。表演性的舞蹈,是指专门为观众欣赏而表演的节目。这种舞蹈更多是具有了规范性,除了在个别的场合由专业的舞蹈工作者即兴表演之外,大多数一般都在舞蹈编导的精心的编排下,提炼出主题思想、故事情节通过舞蹈的表演形式来塑造人物,通过扮演者的表演来娱悦观众,让观众和舞者在精神上得到高度的统一。

表演性舞蹈具有特殊性:有人为的编导编排而成,演员受到了场地和作品情景的限制不能够脱离节目主题随意发挥;需要运用专业演员的动作技巧和情感表达从而体现舞蹈编导的意图;当代的舞蹈需要利用舞台的各种条件,如灯光、舞美等,来帮助帮助表达作品的内容。

表演性舞蹈细节上又可以分为群舞、单项舞蹈(单、双、三)、组舞、歌舞、舞剧等不同类型的演出形式。

二、舞蹈编导个人素质

好的舞蹈作品的稀缺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很多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其中优秀编创人员的稀缺为主要的症结。培养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需要诸多的条件和因素。客观的教学条件到个人的文化素质形成了密切联系。所以在遵循舞蹈编创的规律法则制约下,切实提高编导的整体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一)舞蹈的文化内涵

最初舞蹈在舞台上拼的是技巧,再拼就是舞蹈的文化内涵。田露教授提出“在舞蹈编导、演的技巧,学养、文化人格等诸因素中,影响创作的终极因素是舞蹈艺术者自身的文化人格。”一个舞蹈的文化内涵完全取决于编导的个人内涵,他创作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二)做文化知识型编导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造就了很多具有文化特色的舞蹈,例如《雀之灵》《踏歌》《丝路花雨》《云南印象》等众多经典作品。目前社会提倡的是打造知识型社会,也就要求文艺工作者提高自身的知识性才能符合当前社会趋势的发展。一个能让人从舞蹈中读出知识读出文化的作品,无疑是一个具有深度的作品,这个舞蹈作品就不会仅仅局限于艺术类的表演,更多得起到了社会的作用,让人们在沿袭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利用好这种广泛而又直接的艺术形式继续创新发展。具体地说一个编导的“知识性”很强,那么她必然是一个舞蹈人才,是一个从简单的艺术表演到知识型和复合型转化成功的艺术家,她会给我们编创出一个汇集美学、文学、音乐、舞美,民族学、建筑、自然科学、心理学、哲学等等各学科的艺术作品。我国舞蹈艺术家们不停的创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舞蹈艺术作品,那些都已经深深地镌刻在我们心中《饥火》、《奔腾》、《黄土黄》、《边城》、《东方红》、《阿诗玛》、《一个扭秧歌的人》、《残春》、《奔月》、《红色娘子军》……当我们慢慢回味这些作品时,我们心存感激和无限的激动,我们在这些作品中看到是一代艺术家用自己的情感和渊博的知识而铸就的一个个丰碑。

伴随着近几年来电视的大力推广,各种各样的舞蹈都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百变的样式、翻新的手法,让我们眼花缭乱,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舞蹈上的

“腐化”,舞台上是让人看不透的在歇斯底里表演的演员,舞台下是稀稀拉拉面无表情的观众,这样的场面和舞蹈的编导有直接地关系,这种舞蹈缺乏知识,是一个浮躁的表现,以一种功利的表达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它偏离的艺术的本质。现在的状况更可悲的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泛滥——搞自己的艺术,这些舞蹈编创者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个人知识的缺乏,盲目的抄袭一味的追求技巧上的难度以及绚烂的舞台效果,但是忽略了舞蹈的知识型。

贾作光先生说过“知识是创新的动力,知识是打开智力的钥匙,知识舞蹈是以艺术道德为导向的,知识舞蹈是促进编导想象力创造性的舞蹈,编导演员必须要有文化知识,要有文学修养。没有文化知识,没有文学修养创作出来的节目很难成为精品。”从这些著名的舞蹈艺术表演家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知识对一个舞蹈编导的重要性,舞蹈工作者应该花大时间下大功夫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抛开浮躁的功利心情,静下心来仔细研读文化,在自己的创作中体现出文化内涵,最好更多的是和一些“大家”交流,去领悟他们身上所积累了几十年的文化底蕴,这样在学习中就能快速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三)舞蹈编导应当深入到生活中

在2007年的春节晚会上有一个舞蹈作品《进城》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它借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现象的题材,用舞蹈的形式搬到了舞台上,把一个生活中主题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专业舞蹈演员们用质朴而投入的表演把打工者的现实生活和情感真实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观众们看到的是农民工的艰辛和积极进取乐观的精神,同样也感受到了农民对新生活的向往。通过这样一个舞蹈,大家开始重新思考农民工问题,那么《进城》这个舞蹈就起到了一定的社会作用。一个好的舞蹈作品除了专业的技巧外,重要的就是生活中的元素在节目中体现,这样大家都看得懂,都会拍手叫好。舞蹈本身就来自人民群众在劳动和生活中根据自娱、祈福、达情所需而创作并直接传承的一种艺术形式.

当前舞蹈创作面临的很大一个问题是对生活的体味和感悟表现不足,舞蹈作品的主题被符号化和模式化,除了恩爱情仇没有什么可以表达得了,导致不少编导在创作过程中过分重视舞蹈技巧而缺乏对生活本质的挖掘。这样的编导编出的作品都会流于平凡,人民大众已经对这种题材已经看腻了。还有不少年轻的舞蹈编导在编创舞蹈是比较注重外化的动作,甚至在根本没有生活的体验下单凭大家熟悉的几个基本动作就敢进行“创作”,这样编出来的舞蹈往往就只能是夸张地强调动作技巧,我们从这个舞蹈的舞台表现上看味道很浓,但是我们深入讨论它的时候发现实际上不伦不类,既不是民族的也不是外国的,东一个动作西一个情节凑拼出来的“杂牌”。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舞蹈形象就更是这样,我们要使在编创出来的舞蹈充分体现出不一样的特色,舞蹈编导们只有通过生活的真正的深入才能做到,刀美兰老师说过“舞蹈不是体操不能只注重动作的组合和肢体技巧的展现”。舞蹈来自生活但是又要高于生活,所以在舞蹈的编导中,编导只有在熟知生活中的细节,才能在生活中提炼并升华,在生活向舞蹈形象转化的过程中,有一项技能是编导们要学习的就是“模仿能力”,这种摹仿可以在编出的的作品中得到体现,观众也可以从这种摹仿中揣摸出是什么样的情景,所以这个模仿要不到生活中体验生活是不可能很形象的。我们一些舞蹈界的大师级艺术家经常就去民间采风,许淑瑛老师曾经邀请云南16个民族的50个原住民学习民族文化的传习,当时没有任何的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她就用笔记录下每一个细节,她从这些的老艺人身上学习到的技能充分运用到了《秘境乐舞祭》中。

贾作光老师指出:“舞蹈形象和生活的美是相互作用的。生活的美是基础的,也是最生动最丰富的,因而舞蹈编导必须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观察、分析,然后把自然形态上的人体美给予加工,创造出美的舞蹈形象”通过贾老师的一席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应该得到人们正确的理解,可以在舞蹈的表现中揭示生活,美化生活,感悟生活。

(四)舞蹈既要创新又要保持传统文化

我国的舞蹈资源丰富,有一些舞蹈文化经过艺术大师们的挖掘已经得到了保护和发展,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的遗产沉睡在民间中,这样就需要我们去挖掘,成功地挖掘后面临的就是怎么样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这样就要求我们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的创新,这种创新目的是为了让这些宝藏更好的发挥它的特色,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总书记曾经对经济科学界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对我们舞蹈创作同样也指明了方向,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原地踏步就是落后。我们要求舞蹈的创新不是要求舞蹈动作的重复组合,而是要求编创者在传统舞蹈语言上去创作更加丰富的艺术语言。还有就是结合我们提出的“知识型”编导,结合各个学科来进行舞蹈的创编。我国著名的舞蹈表演家杨丽萍女士并不是什么科班出身,但是她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经典的剧

目《雀之灵》、《两棵树》,以及近几年来她在云南文化中挖掘出的舞蹈《云南印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就是她在原来传统的艺术上进行了创作和改编,让大家去了解云南的文化,她同样成为了云南文化的传播者。这就说明了一个好的舞蹈编导需要有超前的观念,本体的探寻。更需要的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使她们身上所具有“时代精神”在舞蹈中得到升华和体验。

三、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

(一)向知识舞蹈教学发展

一个定位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所以作为当代的舞蹈演员们,更要着眼于未来,抛开功利心,搞艺术不是搞商业,舞蹈是经济建筑中的高层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所以所有从事舞蹈生涯的演员们应该以知识舞蹈为导向,改变观众对舞蹈就是“蹦蹦跳跳”的想法。舞蹈不能沦落到伴舞的地步,更不能容忍把歌舞艺术降低为在歌舞厅里的卖弄风骚。这就要求我们从事舞蹈的工作者们从自身的素质抓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这样既能更加快速理解编导的主旨,更能在舞蹈中恰如其分的表达舞蹈所带来的文化内涵。

(二)学会体验感情

在“交银理财杯”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群众创作表演专场,舞蹈《牵手》打动了很多的观众,这个舞蹈来自生活,我们没有把它放在舞蹈来源于生活着个章节中讲,是因为这个舞蹈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是真挚的感情,两名两位残疾演员用残疾演绎完美,她(他)们没有屈服命运的不公平,而是选择了挑战残疾,与命运抗争,用顽强的毅力支撑着残疾的肢体,完成着各种高难度动作。在他们表演过程中,将他们的情感通达肢体语言表达的淋漓尽致.正是两位演员的倾情演出打动了评委和众多的观众,我们从他们的舞蹈中读出了真心真爱和真诚,我们用一个演员参加一个访谈所说的话来总结这个舞蹈的成功。翟孝伟说:我们是用心灵在舞蹈,是用灵魂在舞蹈。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在文化的大前提下,其次更重要的就是要让观众们看出演员的感情流露,真正的打动观众,让他们融入到舞蹈情节中来,在心灵上和舞者达到共鸣,一个人的感情不是说可以随便调动的,一群人的感情更不是容易调动的。

四、其他外在条件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在具备好的舞蹈演员的情况下,还要取决于其他的条件,例如音乐、舞美、服装及运用(下转第103页)(上接第93页)到现实生活中的数码技术。音乐深化了舞蹈形象。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是由每个单一动作连续而成的表现感情的组合,音乐是启动舞者感情的钥匙。“舞者必须有旋律感。旋律感不只是舞蹈形象所需要的速度和节奏、空间和时间,其核心是要体现音乐的内在冲动”。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张艺谋的舞剧《图兰朵》和世界著名舞剧《阿依达》他们的舞美都做到了世界一流,让观众迅速地融入到舞蹈的场景中,可以加深观众对舞蹈本身的理解,观众朋友对他们的服装服饰印象一定很深刻,这些服装和道具都充满了冲击力。2007年春节晚会上舞蹈《小城雨巷》中的那江南的诗情画意,运用科技数码元素打造了细雨飘飞的江南水乡街道,青青的石板路和白墙灰瓦的特色建筑,悠扬的丝竹声,现场水幕制造的烟雨效果顷刻间展现江南文化中的婉约典丽之美,高挑的舞蹈演员身着洁白与藕荷相间具有浓重中国画特色的旗袍,手执一把纸伞,在空灵的旋律中翩翩起舞。令全国观众怦然心动记忆犹新。

创作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融入了诸多的因素,本文通过四个方面的阐述,认为当前社会文化是创新意识和文化保护意识的结合体,所以编排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就需要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去学习知识深化自身的阅历,深入到生活中去真正的体验体味民族风情,因为有了体验,有了生活的经历编排出的舞蹈才有灵魂、才是真实的、感人的,才能引起共鸣。

【参考文献】

[1]赵铁春,田露.中国汉族民间舞教材[M].高教出版社,2004.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优秀舞蹈范文篇2

【关键词】舞蹈起源;舞蹈分类;知识型编导;舞蹈创新

闻一多先生对“舞蹈是什么”作出了精辟的阐解:“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不仅娱乐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也成为当前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精神需求,还起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如何创作一个好的舞蹈作品摆在了舞蹈工作者和爱好者面前。本文通过舞蹈常识、舞蹈编导个人素质、培养优秀人才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和探讨。

一、舞蹈常识

(一)舞蹈的起源和发展

舞蹈是人类最早起源于劳动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舞蹈是多以模仿狩猎或欢庆丰收为主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用这种丰富的肢体语言开始表达思想感情,继而反映不同的思想、信仰、理想和审美要求。一般研究者认为舞蹈始于旧石器时代。结合中国远古的传说以及世界各国的历史记载,舞蹈的演变经历了例如我国云南沧源岩画中等岩画中体现的上古时代原始舞蹈,随后在奴隶社会的图腾舞蹈,到了封建社会的宫廷舞蹈,例如史书上记载中国宫廷舞蹈发展的两个高峰的汉魏和隋唐时代,唐玄亲和南唐李后主等皇帝还亲自参加编制乐舞。以及从欧洲宫廷舞蹈中发展而来的古典芭蕾,直至20世纪出现的现代舞。

(二)舞蹈的分类

舞蹈按照社会作用的不同可概括为两大类:

1.自娱性舞蹈。自娱性舞蹈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跳的舞蹈。自娱性舞蹈剧具备广泛的群众性,例如,人数、场地、时间均由大家自己选择决定,同时更以群众舞蹈娱乐活动为互相交际为手段而到达交流感情的特殊性。例如,各民族民间在一些公共公开的场合所跳的舞,国际上的“交谊舞”,我国的“集体舞”等。当大家在一起尽情欢跳时,大家注重更多的就是自我娱乐,调节心情,锻炼身体为主,不带有任何性质的表演形式。同时健康快乐的氛围更多带来的积极的社会作用。

2.表演性舞蹈。表演性的舞蹈,是指专门为观众欣赏而表演的节目。这种舞蹈更多是具有了规范性,除了在个别的场合由专业的舞蹈工作者即兴表演之外,大多数一般都在舞蹈编导的精心的编排下,提炼出主题思想、故事情节通过舞蹈的表演形式来塑造人物,通过扮演者的表演来娱悦观众,让观众和舞者在精神上得到高度的统一。

表演性舞蹈具有特殊性:有人为的编导编排而成,演员受到了场地和作品情景的限制不能够脱离节目主题随意发挥;需要运用专业演员的动作技巧和情感表达从而体现舞蹈编导的意图;当代的舞蹈需要利用舞台的各种条件,如灯光、舞美等,来帮助帮助表达作品的内容。

表演性舞蹈细节上又可以分为群舞、单项舞蹈(单、双、三)、组舞、歌舞、舞剧等不同类型的演出形式。

二、舞蹈编导个人素质

好的舞蹈作品的稀缺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很多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其中优秀编创人员的稀缺为主要的症结。培养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需要诸多的条件和因素。客观的教学条件到个人的文化素质形成了密切联系。所以在遵循舞蹈编创的规律法则制约下,切实提高编导的整体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一)舞蹈的文化内涵

最初舞蹈在舞台上拼的是技巧,再拼就是舞蹈的文化内涵。田露教授提出“在舞蹈编导、演的技巧,学养、文化人格等诸因素中,影响创作的终极因素是舞蹈艺术者自身的文化人格。”一个舞蹈的文化内涵完全取决于编导的个人内涵,他创作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二)做文化知识型编导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造就了很多具有文化特色的舞蹈,例如《雀之灵》《踏歌》《丝路花雨》《云南印象》等众多经典作品。目前社会提倡的是打造知识型社会,也就要求文艺工作者提高自身的知识性才能符合当前社会趋势的发展。一个能让人从舞蹈中读出知识读出文化的作品,无疑是一个具有深度的作品,这个舞蹈作品就不会仅仅局限于艺术类的表演,更多得起到了社会的作用,让人们在沿袭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利用好这种广泛而又直接的艺术形式继续创新发展。具体地说一个编导的“知识性”很强,那么她必然是一个舞蹈人才,是一个从简单的艺术表演到知识型和复合型转化成功的艺术家,她会给我们编创出一个汇集美学、文学、音乐、舞美,民族学、建筑、自然科学、心理学、哲学等等各学科的艺术作品。我国舞蹈艺术家们不停的创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舞蹈艺术作品,那些都已经深深地镌刻在我们心中《饥火》、《奔腾》、《黄土黄》、《边城》、《东方红》、《阿诗玛》、《一个扭秧歌的人》、《残春》、《奔月》、《红色娘子军》……当我们慢慢回味这些作品时,我们心存感激和无限的激动,我们在这些作品中看到是一代艺术家用自己的情感和渊博的知识而铸就的一个个丰碑。

伴随着近几年来电视的大力推广,各种各样的舞蹈都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百变的样式、翻新的手法,让我们眼花缭乱,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舞蹈上的“腐化”,舞台上是让人看不透的在歇斯底里表演的演员,舞台下是稀稀拉拉面无表情的观众,这样的场面和舞蹈的编导有直接地关系,这种舞蹈缺乏知识,是一个浮躁的表现,以一种功利的表达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它偏离的艺术的本质。现在的状况更可悲的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泛滥——搞自己的艺术,这些舞蹈编创者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个人知识的缺乏,盲目的抄袭一味的追求技巧上的难度以及绚烂的舞台效果,但是忽略了舞蹈的知识型。

贾作光先生说过“知识是创新的动力,知识是打开智力的钥匙,知识舞蹈是以艺术道德为导向的,知识舞蹈是促进编导想象力创造性的舞蹈,编导演员必须要有文化知识,要有文学修养。没有文化知识,没有文学修养创作出来的节目很难成为精品。”从这些著名的舞蹈艺术表演家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知识对一个舞蹈编导的重要性,舞蹈工作者应该花大时间下大功夫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抛开浮躁的功利心情,静下心来仔细研读文化,在自己的创作中体现出文化内涵,最好更多的是和一些“大家”交流,去领悟他们身上所积累了几十年的文化底蕴,这样在学习中就能快速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三)舞蹈编导应当深入到生活中

在2007年的春节晚会上有一个舞蹈作品《进城》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它借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现象的题材,用舞蹈的形式搬到了舞台上,把一个生活中主题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专业舞蹈演员们用质朴而投入的表演把打工者的现实生活和情感真实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观众们看到的是农民工的艰辛和积极进取乐观的精神,同样也感受到了农民对新生活的向往。通过这样一个舞蹈,大家开始重新思考农民工问题,那么《进城》这个舞蹈就起到了一定的社会作用。一个好的舞蹈作品除了专业的技巧外,重要的就是生活中的元素在节目中体现,这样大家都看得懂,都会拍手叫好。舞蹈本身就来自人民群众在劳动和生活中根据自娱、祈福、达情所需而创作并直接传承的一种艺术形式。

当前舞蹈创作面临的很大一个问题是对生活的体味和感悟表现不足,舞蹈作品的主题被符号化和模式化,除了恩爱情仇没有什么可以表达得了,导致不少编导在创作过程中过分重视舞蹈技巧而缺乏对生活本质的挖掘。这样的编导编出的作品都会流于平凡,人民大众已经对这种题材已经看腻了。还有不少年轻的舞蹈编导在编创舞蹈是比较注重外化的动作,甚至在根本没有生活的体验下单凭大家熟悉的几个基本动作就敢进行“创作”,这样编出来的舞蹈往往就只能是夸张地强调动作技巧,我们从这个舞蹈的舞台表现上看味道很浓,但是我们深入讨论它的时候发现实际上不伦不类,既不是民族的也不是外国的,东一个动作西一个情节凑拼出来的“杂牌”。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舞蹈形象就更是这样,我们要使在编创出来的舞蹈充分体现出不一样的特色,舞蹈编导们只有通过生活的真正的深入才能做到,刀美兰老师说过“舞蹈不是体操不能只注重动作的组合和肢体技巧的展现”。舞蹈来自生活但是又要高于生活,所以在舞蹈的编导中,编导只有在熟知生活中的细节,才能在生活中提炼并升华,在生活向舞蹈形象转化的过程中,有一项技能是编导们要学习的就是“模仿能力”,这种摹仿可以在编出的的作品中得到体现,观众也可以从这种摹仿中揣摸出是什么样的情景,所以这个模仿要不到生活中体验生活是不可能很形象的。我们一些舞蹈界的大师级艺术家经常就去民间采风,许淑瑛老师曾经邀请云南16个民族的50个原住民学习民族文化的传习,当时没有任何的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她就用笔记录下每一个细节,她从这些的老艺人身上学习到的技能充分运用到了《秘境乐舞祭》中。

贾作光老师指出:“舞蹈形象和生活的美是相互作用的。生活的美是基础的,也是最生动最丰富的,因而舞蹈编导必须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观察、分析,然后把自然形态上的人体美给予加工,创造出美的舞蹈形象”通过贾老师的一席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应该得到人们正确的理解,可以在舞蹈的表现中揭示生活,美化生活,感悟生活。

(四)舞蹈既要创新又要保持传统文化

我国的舞蹈资源丰富,有一些舞蹈文化经过艺术大师们的挖掘已经得到了保护和发展,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的遗产沉睡在民间中,这样就需要我们去挖掘,成功地挖掘后面临的就是怎么样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这样就要求我们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的创新,这种创新目的是为了让这些宝藏更好的发挥它的特色,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总书记曾经对经济科学界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对我们舞蹈创作同样也指明了方向,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原地踏步就是落后。我们要求舞蹈的创新不是要求舞蹈动作的重复组合,而是要求编创者在传统舞蹈语言上去创作更加丰富的艺术语言。还有就是结合我们提出的“知识型”编导,结合各个学科来进行舞蹈的创编。我国著名的舞蹈表演家杨丽萍女士并不是什么科班出身,但是她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经典的剧目《雀之灵》、《两棵树》,以及近几年来她在云南文化中挖掘出的舞蹈《云南印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就是她在原来传统的艺术上进行了创作和改编,让大家去了解云南的文化,她同样成为了云南文化的传播者。这就说明了一个好的舞蹈编导需要有超前的观念,本体的探寻。更需要的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使她们身上所具有“时代精神”在舞蹈中得到升华和体验。

三、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

(一)向知识舞蹈教学发展

一个定位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所以作为当代的舞蹈演员们,更要着眼于未来,抛开功利心,搞艺术不是搞商业,舞蹈是经济建筑中的高层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所以所有从事舞蹈生涯的演员们应该以知识舞蹈为导向,改变观众对舞蹈就是“蹦蹦跳跳”的想法。舞蹈不能沦落到伴舞的地步,更不能容忍把歌舞艺术降低为在歌舞厅里的卖弄风骚。这就要求我们从事舞蹈的工作者们从自身的素质抓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这样既能更加快速理解编导的主旨,更能在舞蹈中恰如其分的表达舞蹈所带来的文化内涵。

(二)学会体验感情

在“交银理财杯”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群众创作表演专场,舞蹈《牵手》打动了很多的观众,这个舞蹈来自生活,我们没有把它放在舞蹈来源于生活着个章节中讲,是因为这个舞蹈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是真挚的感情,两名两位残疾演员用残疾演绎完美,她(他)们没有屈服命运的不公平,而是选择了挑战残疾,与命运抗争,用顽强的毅力支撑着残疾的肢体,完成着各种高难度动作。在他们表演过程中,将他们的情感通达肢体语言表达的淋漓尽致.正是两位演员的倾情演出打动了评委和众多的观众,我们从他们的舞蹈中读出了真心真爱和真诚,我们用一个演员参加一个访谈所说的话来总结这个舞蹈的成功。翟孝伟说:我们是用心灵在舞蹈,是用灵魂在舞蹈。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在文化的大前提下,其次更重要的就是要让观众们看出演员的感情流露,真正的打动观众,让他们融入到舞蹈情节中来,在心灵上和舞者达到共鸣,一个人的感情不是说可以随便调动的,一群人的感情更不是容易调动的。

四、其他外在条件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在具备好的舞蹈演员的情况下,还要取决于其他的条件,例如音乐、舞美、服装及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数码技术。音乐深化了舞蹈形象。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是由每个单一动作连续而成的表现感情的组合,音乐是启动舞者感情的钥匙。“舞者必须有旋律感。旋律感不只是舞蹈形象所需要的速度和节奏、空间和时间,其核心是要体现音乐的内在冲动”。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张艺谋的舞剧《图兰朵》和世界著名舞剧《阿依达》他们的舞美都做到了世界一流,让观众迅速地融入到舞蹈的场景中,可以加深观众对舞蹈本身的理解,观众朋友对他们的服装服饰印象一定很深刻,这些服装和道具都充满了冲击力。2007年春节晚会上舞蹈《小城雨巷》中的那江南的诗情画意,运用科技数码元素打造了细雨飘飞的江南水乡街道,青青的石板路和白墙灰瓦的特色建筑,悠扬的丝竹声,现场水幕制造的烟雨效果顷刻间展现江南文化中的婉约典丽之美,高挑的舞蹈演员身着洁白与藕荷相间具有浓重中国画特色的旗袍,手执一把纸伞,在空灵的旋律中翩翩起舞。令全国观众怦然心动记忆犹新。

创作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融入了诸多的因素,本文通过四个方面的阐述,认为当前社会文化是创新意识和文化保护意识的结合体,所以编排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就需要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去学习知识深化自身的阅历,深入到生活中去真正的体验体味民族风情,因为有了体验,有了生活的经历编排出的舞蹈才有灵魂、才是真实的、感人的,才能引起共鸣。

【参考文献】

[1]赵铁春,田露.中国汉族民间舞教材[M].高教出版社,2004.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优秀舞蹈范文篇3

关键词:舞蹈;优秀舞蹈作品;欣赏课;教学;作用

优秀的舞蹈作品都是艺术家倾尽心神所铸造出来的,舞蹈中所有演员在表演中都是展现出最高水平的一面,因此无论是舞蹈形象还是舞蹈的内涵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所以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增加学生舞蹈欣赏课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的欣赏更是教学中的必修课。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更是对舞蹈训练有着重要的帮助,同时在舞蹈的理论知识与舞蹈编导方面的教学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舞蹈欣赏课的内涵

优秀的舞蹈作品自身就是十分强大的,尤其是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会给学生一种开阔视野提升舞蹈水平的感觉,如果长期的观看大量的优秀舞蹈作品确实是可以让学生把这种感觉慢慢的变成一种经验的积累。因此高校中的舞蹈欣赏课便显得十分的重要了,学生在不断的欣赏中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这些东西对于学生的舞蹈实践是宝贵的经验。同时在不断的欣赏中也可以积累了大量的舞蹈经验,对于一些不熟悉的舞蹈知识有了深入的认识,更是观看到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对于舞蹈的不同理解,也是认识到了舞蹈的表演与风格、地域之间是有着深入的联系的。

二、优秀舞蹈作品赏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一)赏析优秀舞蹈作品能够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赏析优秀舞蹈作品最为直接的目的就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表演力,学生通过观看优秀的舞蹈作品,来审视自身的优缺点,从中寻找到自己的不足与作品中优秀的东西,进而增加学生的模仿力与表演能力,学生同时也在欣赏课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这种看似是借鉴的方式也是一种很好的模拟学习法,虽然欣赏课是一种理论课程,但是学生一旦能从中领悟到什么东西,那么这种理论课就会变成实践课的好帮手。例如北京舞蹈学院的《我与石光荣》,舞台中以灯光的投射为主要的故事情节,黄色空间代表回忆的场景,蓝色空间代表现实的环境,以此来回穿插记叙石光荣的人生经历。学生在欣赏这些舞蹈后可以不断的去模仿作品中演员对于空间场景的把控,并且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能力。舞蹈表演能力有时候还需要更加不同的舞蹈场景而发生改变的,所以在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中会使得学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舞蹈表演风格。(二)赏析优秀舞蹈作品能够掌握最新舞蹈编创的科技手段。赏析优秀舞蹈作品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舞蹈科技编创的新方式,尤其是通过观看看到认识到舞蹈中的科技、音乐、灯光、造型等等方面,这些直观的视觉体验也是最好的舞蹈理论知识。例如2012央视春晚杨丽萍老师的《雀之恋》有评论家叫做:“梦幻演绎舞蹈”。传统的孔雀舞蹈都是通过双人舞、单人舞、动作、服饰、道具等等方面去营造动物的原始气息,使观众通过表演者的舞蹈来感受到所表达的意义。新媒体中的全息技术,直接营造出真实的原始空间环境,如果是传统的舞蹈艺术诊释,则通过双人舞的动作、服装等形式去感受动物之间最原始的情态,通过新媒体中的全息技术,在舞台上清晰成像出舞蹈生发的环境营造氛围。画面中我们看到全息投影的梦幻场景,孔雀开屏的背景特效、舞蹈动作与投影的真实接触,这样一来把舞蹈与全息特效直接展现在观众的面前,极强的视觉效果直接使观众与舞蹈之间的障碍消失,促成观众去直观的理解舞蹈的内涵了。学生通过赏析优秀舞蹈作品的科技化与构图,了解作品中的编创方式与科技手段的应用。(三)赏析优秀舞蹈作品能够提高欣赏能力。舞蹈欣赏课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这也是为什么高校舞蹈教学都会开设这个课的原因,学生多去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感受到演员在舞台的表现,进而提高了自身的舞蹈知识。又如西藏的歌舞表演《寻找香巴拉》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民间的异域风情的,整个舞蹈以展现该地区的风俗民情为主,男耕女织的场景、男子狩猎、女子织布、做饭等生活场景。其中在突发的一段场景中投影中出现棕熊、电神雷鸣、声光舞美、疾风骤雨等自然天气,既表现出珞巴族博嘎尔部落的生活艰险,又带来观众身临其境般的走入该地区的生活中。从这舞蹈中可以让学生们看到舞蹈的发展并不单一的局限在表演者的肢体动作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舞蹈效果的制作也是舞蹈的一部分,而演员在舞台中也并非单一的去表演舞蹈,还需要把自身融入到整个舞台中,这样才能真正的完成现代的舞蹈需求。学生们在欣赏课程中也是在不断的吸收着艺术素养,所以这种欣赏课最大的优势便是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冯燕.培养当代大学生舞蹈鉴赏能力对其审美意识影响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2.

[2]李亚.关于舞蹈艺术特性的美学思考[J].大众文艺,2010,24.

[3]李静波.怎样进行舞蹈的欣赏[J].艺术研究,2003,02.

优秀舞蹈范文篇4

动作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语言。在舞蹈艺象的特定情境中,构成动作的姿态、节奏、速度、空间走向、动作力度与情感强度的统一所体现的情感倾向,以及动作在运动中的“力效”,在音乐、舞美等多种手段的配合下,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展示无数复杂的心境和情感冲突,使舞蹈艺术在连绵不断的起伏跌宕中展示内容,表现人物情感,创造各具特色、生动鲜明的舞蹈艺象,具有造型美、流动美、情感美的巨大欣赏价值。

舞蹈表演要求以简代繁,以少总多,讲究生动传神,即强调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传达出内在的神韵,抒发主体的胸臆情怀。从整体追求上看,含蓄蕴藉,追求神似,注重当众展现人物的灵魂和情感,注重整体效果的传神写意。虚拟的动作表演重在动作的高度美化和感情的充分抒发,创造出剧情需要的舞台环境和氛围,使舞蹈表演更加自由,拓宽表现生活的领域,超越有限的“实境”,营构无限的“虚境”,创造出一种超脱、空灵、古朴、高雅的审美境界。表现手法的突出特点是夸张、变形,追求超乎常形之上的艺术真实,旨在调动观众的想象,共同完成审美意象的创造,因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舞蹈艺象通过舞蹈语言和整体的舞蹈形象,来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优秀的审美艺象应当具有比艺术形象本身更加深广隽永的内涵,这种内涵蕴藏在艺术形象内,只有凭借欣赏者的细心体察、玩味、感悟、领会,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艺术意蕴是优秀舞蹈艺象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出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一般来讲,艺术意蕴还不完全是由舞蹈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它是比主题思想更加形而上的东西,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超越言象之外、自然含蓄、天机妙悟、悠然神会、绵绵不尽、余味无穷的哲理和诗情,它也是优秀舞蹈艺象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意境,主要是指抒情性舞蹈艺象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分虚实,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实境是指生动、逼真表现出来的景、形、境,即“如在目前”的“象”。虚境是指由实境引发的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形象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的“象外之象”;另一方面是伴随着由具象引发的想象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的“象外之旨”,其意蕴虚涵,具有暗示性,只能领悟,不能直陈。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居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无形君有形”。但再好的虚境也必须落实到实境的具体表现上,“真境逼而神境生”,“有形发未形”,虚境要通过实境来创造。就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看,意境创造又是情、景结合的艺术,“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情与景会,景与情合”,意境是在景中藏情、情中见景和情景交融中创造的。借用王夫之的话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舞蹈艺术也是如此。韵味无穷,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隽永的意蕴和综合美感效应。意境是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共同创造的多层次、整体的、动态的、空间的意象,是作者得于心、观者会于意的产物。艺术主体的创造是意境创造的基础和前提,欣赏主体在接受中的再创造,是意境创造的复现、衍生和深化。意境的整体性象征具有朦胧性、模糊性。创作主体的个性、创作的时代性与欣赏主体的个性、欣赏的时代性之间的差异,形成同一艺术意境在创造和再创造的时代、历史背景中的意蕴的变异性。同一艺术意境可以生发出多种不同的阐释,从而构成意境的多义性。意境美的创造是有抱负的舞蹈艺术劳动者刻意的审美追求。

应当指出,舞蹈艺象的三个层次的美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每一个层次都有着自身的审美价值。在舞蹈艺象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艺象都必须具有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这两个层次。意蕴,不是每个艺象都有。有,也不是每个欣赏者都能体悟到。能体悟到的,也有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别。有的舞蹈艺象,或者有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或者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或者有发人深思的艺术意蕴。但是,真正优秀的舞蹈艺象,必须是用生动传神的舞蹈语言、塑造出内蕴着隽永深邃意蕴的栩栩如生的舞蹈形象的结构有序、有机融合成的一个完美整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舞蹈艺象才能传世不朽。

优秀舞蹈范文篇5

1、明确第二课堂舞蹈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舞蹈是表演性艺术,其所具有的审美性与艺术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舞蹈教学使以严格、严禁的教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舞蹈基础能力。而第二课堂的教学方向使得其舞蹈教学更多的侧重于学生舞蹈审美能力与舞蹈兴趣的培养,为学生培养终身性艺术爱好奠定基础。现代第二课堂的舞蹈教学应明确教学目标,以此实现第二课堂学生舞蹈兴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第二课堂作为非专业性教学方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第一课堂的延伸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第二课堂的舞蹈教学应将学生兴趣培养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的。

2、第二课堂舞蹈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与舞蹈兴趣的培养

2.1以舞蹈赏析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舞蹈兴趣。针对第二课堂舞蹈教学的目标与目的,现代第二课堂的舞蹈教学中应以舞蹈赏析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舞蹈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舞蹈表演形式开展第二课堂的舞蹈赏析。利用多媒体技术舞蹈播放中的慢近、暂停等功能对舞蹈表演进行分解讲解,以此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题材、内容、中心思想以及表现形式的了解与理解。另外,在舞蹈赏析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第二课堂学生缺乏舞蹈基础的现状进行基础知识教学。通过舞蹈表演形式、基础技能、基础知识等教学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舞蹈艺术审美培养奠定基础。

2.2注重学生基础艺术修养的培养,实现舞蹈审美能力培养目的。针对第二课堂舞蹈教学需求,第二课堂舞蹈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基础艺术修养的培养。从文化知识积累、舞蹈理论基础以及舞蹈作品基本特征、历史文化背景等内容的教学入手,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的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同时,通过舞蹈基础表现形式以及不同舞蹈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美感的体会。使学生能够根据舞蹈艺术表现特点了解舞蹈艺术与舞蹈背景的关联,从审美角度出发进行舞蹈的赏析。例如:通过芭蕾舞、朝鲜舞、新疆舞等舞蹈形式的表现特点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舞蹈赏析过程中,通过舞蹈特点、音乐特点了解舞蹈表现内容,提高舞蹈审美能力。

2.3以优秀作品观赏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与舞蹈兴趣。优秀的舞蹈作品是创作者以自身的文化修养、生活体会、社会背景理解等为基础而创作的作品。优秀的舞蹈作品能够代表其创作历时期的人文文化、能够体现舞蹈形式的民族与文化。在舞蹈第二课堂的教学中,舞蹈教室应加强优秀舞蹈作品、名品的赏析教学。通过优秀舞蹈作品的教学使学生提高观赏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舞蹈美学的兴趣。

2.4c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通过基础动作的训练、单一动作美与艺术的结合等使学生在镜面内观察自身动作、体会音乐与动作的关联,进而实现学生舞蹈美感的理解。通过基础训练、音乐与动作的联系等体会舞蹈艺术形式空间运动美感与音乐美感的结合,实现学生表现美、创造美意识的培养,实现学生舞蹈审美与兴趣的培养。

3、关于舞蹈第二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探讨

在舞蹈第二课堂的教学中,以学生审美能力与舞蹈兴趣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注重其教学的注意事项,以此避免舞蹈基础动作训练枯燥影响学生舞蹈兴趣的培养。针对第二课堂舞蹈教学非专业性教学的性质,以舞蹈赏析为基础、以舞蹈基础动作训练方式的改进为重点培养学生舞蹈审美能力与兴趣、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实现第二课堂舞蹈教学目的。针对第二课堂舞蹈“赏析教学”与“美感训练”的重要性,舞蹈教室还要加强学生舞蹈意识的培养。从舞蹈美的认识、理解入手,将舞蹈美感的把握与表现作为培养重点,注重非专业性舞蹈教学方式的运用。以兴趣培养与审美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展舞蹈教学工作,实现第二课堂教学目标。为了避免舞蹈基础训练过于枯燥对学生舞蹈兴趣的影响,在基础动作训练中,舞蹈教室应注重训练方式的改革。以兴趣培养为中心的动作训练方式为中心开展基础训练,实现第二课堂舞蹈教学目标。

优秀舞蹈范文篇6

在以往的舞蹈教学中,一些教师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口传身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口头讲解、动作示范来教授舞蹈动作。虽然偶尔在教学中也会运用到一些文字和图片资料,那基本上也是在舞蹈史论和舞蹈理论课上才会用到。在实际的舞蹈专业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口传身授”,仅凭文字和图片,学生是很难掌握舞蹈专业动作中的技术要领的。但如果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就会束缚学生的自觉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可以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多媒体技术是把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媒体通过计算机集成在一起。应用多媒体技术编制的计算机教学系统简称为MCAI软件,也称课件。它有着其他媒体无法代替的优越性与科学性,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调用教学所需的各种媒体,使学生同时接受视听等多方面信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观念的改变。利用多媒体的存储容量大及其直观性、交互性和共享性来辅助舞蹈教学,对学生掌握舞蹈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促进其全面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舞蹈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频技术的使用

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音频技术可以取代以往的录音机、组合音响等电器化手段,在上课、复习课、排练课以及演出中代替钢琴与乐队,使学生获得对舞蹈节奏、情绪及动作等因素的认识,从而加快他们对此类舞蹈风格特点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在各种演出中,多媒体音频可以代替庞大的交响乐队,既方便又机动,还节省人力与经费,保证了音响及演出效果的高质量。

二、视频技术的使用

1.优秀的舞蹈录像教材可以通过多媒体系统播放,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观摩优秀的舞蹈录像教材获得全面准确的认识。播放优秀的舞蹈作品能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使之感受优秀舞蹈作品的艺术魅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舞蹈鉴赏、分析及创造能力等。2.利用多媒体技术反复回放教学实况录像,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讲评,学生通过观看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缺点,师生共同改进教学,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落到实处。3.多媒体技术中数字摄影、录像设备,可以记录有保留价值的舞蹈教学资料供以后教学参考、研究之用。同时,还可以预习新课程、新节(剧)目,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既向学生传授了学习内容,培养了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新课程、新节(剧)目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课件、校园网及其他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

充分利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制作舞蹈专业教学课件,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能够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

舞蹈的基本功训练、技术技巧的训练、剧目教学等的队形变换、舞台方位调度都可以制作成舞蹈教学的课件,并增加必要的技术讲解与图文视频,将这些清晰、完整地展示出来,学生学习起来就可以一目了然,轻松有趣。

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建立一个舞蹈专业知识网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安排,循序渐进地给学生布置相关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老师布置作业的内容,随时点击该网页进行查阅和学习。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又缩短了教学用时,还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既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当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电子、多媒体等新技术产生,并且已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舞蹈专业的学生可以把教师上课的内容放在自己的电子设备中(如手机、便携笔记本、电子书、数码播放器等)存储或重复播放,从而达到收集资料、复习课堂内容和加深学习的目的。

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使用并不是多此一举,有关这方面的使用和研究有很多。应该说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多媒体技术辅助舞蹈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舞蹈辅助软件匮乏。现在的一些国内外软件开发公司一般只考虑经济收益,对舞蹈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缺乏兴趣与研究,现在市场上已开发的优秀舞蹈教学软件较少,这就导致了多媒体舞蹈教学的广泛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

2.硬件设施制约。多媒体技术要应用到舞蹈教学中,就必须以计算机、网络、投影仪、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为依托。就目前现状而言,还有相当一部分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及硬件设施并不配套也不完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3.制作过程复杂。舞蹈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舞蹈教学软件必须具备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是与其他课程的课件完全不同的。舞蹈教学的课件很少运用单纯的文字或符号、图表进行说明,而是要按照舞蹈的特点辅以三维动画或高速摄影等方式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这就决定了舞蹈教学软件的制作难度较大、要求过高。

优秀舞蹈范文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教学创新

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增加,促进人们的精神世界对舞蹈有了更多的关注和目光。舞蹈对青少年的形体塑造、艺术修养培养和心智开发等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也被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舞蹈教学需求,必须对目前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形成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从而全面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中职院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舞蹈基础薄弱

中职学生选择舞蹈教学专业并非全部由于个人的爱好和学习基础,因此学生在进入舞蹈教学之前没有接受专业和系统的舞蹈培训,基本上可以说是零基础。缺乏完整的训练使学生的形体结构具有显著的区别,特别是在肌肉伸展、躯体柔韧度、软开等方面,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许多障碍。

(二)学习意识淡薄

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对学习的重视度不高,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舞蹈的动作和理论知识。由于舞蹈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对专业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不断进行形体和舞蹈动作训练。课程设置上因循守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长期的学习和训练给学生造成枯燥无趣的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和畏难情绪。

(三)实践课程不足

中职舞蹈专业在校教学时间只有两年,第三年要求学生进行实践学习。两年的时间很难让学生学习到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舞蹈动作,而且还要在两年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课程,教学时间不足。学校在学生的实践课程安排上存在碎片化和随意性,在剧院和专业舞蹈机构的实践课程上,大都是走马观花,没有深入的实践和教学。理论教学时间的不足更是会挤压实践教学。

二、舞蹈教学改革创新的措施

(一)激发学习兴趣。

舞蹈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舞蹈动作,还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美学评鉴能力。定期为学生进行优秀舞蹈的评鉴和欣赏,结合时下流行舞蹈元素,促进教学与学生内心的共鸣。设置兴趣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对优秀舞蹈作品的模拟和演练,深化学生内心对于经典作品的理解,并以此感染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

(二)提高教师素质

引进和培养现代化的舞蹈教学人才,为教学和实践带来更多的活力。传统的教师教学理论比较陈旧,要为教学教师提供新时代舞蹈教学方式的进修机会,同时引进现代化和多元化的人才,为人才队伍带来新鲜元素。定期邀请舞蹈届的优秀人才讲学,不论是经典大师,还是民族、流行等特色的舞蹈,树立学生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尊重学生的学习和感情诉求,耐心的引导学习,而不是完成教学任务后对学生的不管不顾。立身为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以学生为中心

舞蹈教学要始终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中心,学习理论知识、培养舞感、加强艺术修养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舞蹈的教学训练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的反馈和强化,对学生在理论教学和舞蹈动作中不规范的地方,及时的指出和纠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学习专业化的知识,更快的达到高品质的舞蹈水平。身体的姿态和位置,如手和头在不同动作的姿势,教师可以及时的进行示范动作和触摸纠正。利用录像带和经典舞蹈演出,强化动作和理论的学习。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不能让学生一直停留在模仿和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创新动作。利用编排的兴趣小组鼓励学生的作品和节目,进行展示创作。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释放,引导学生的灵感迸发,进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四)改善教学设施

舞蹈教学中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通过技术营造新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和艺术感知水平。利用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全息投影等新技术,为声音、文字和动作进行新的阐释,可以将舞台效果通过技术模拟出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机器视觉检测,将舞蹈教学中的腾空、旋转等高难度动作进行慢动作循环回放,加深学生对动作的学习和掌握,教师要综合技术的多样性进行新的教学方式开展。

(五)课堂教学改善

教师在进行课堂理论教学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讲授理论课程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思考形体动作中美的意识。课堂上教师要全心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将自己也看作学生,与学生一起进行学习和创新。课堂教学要多多结合舞蹈届的事例,用著名人物的事迹激励学生,用名人的经典动作和舞姿去吸引学生。

三、结语

中等职业舞蹈的教学是少年儿童舞蹈素质教育的基础,改革和创新舞蹈教学方法,是提升人民艺术素养,提高国家艺术水平的重要举措。探索和完善舞蹈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为国家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倩.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中的舞蹈教学[J].丝绸之路,2009,18:110-111.

[2]刘星宏.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舞蹈教学[J].科学咨询,2014,13:106.

[3]何梅君.浅谈中职教育幼师专业舞蹈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7,07:97.

优秀舞蹈范文篇8

关键词:中职舞蹈;主体地位;模仿练习;个性化教学

中职舞蹈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发现学生缺乏兴趣,缺乏毅力,缺乏天赋,缺乏情感……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中职生身上,不仅困扰着学生,也困扰着舞蹈教师。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创新舞蹈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领悟能力,提高舞蹈表现力。

一、注重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中职舞蹈课堂之上,舞蹈教师必须避免让自己成为课堂的中心,而是要注重凸显出学生在舞蹈知识以及舞蹈技巧学习过程之中所应当具备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舞蹈教师必须强化对学生舞蹈技能的传授,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之中养成良好的舞感,并使其艺术素养得到提高。同时,舞蹈教师不能满足于完成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便认为万事大吉,而是应当在每一次授课之后实现对学生舞蹈技能学习以及掌握情况的调研和反馈,从而及时发现自身在教学之中的纰漏以及学生存在的不足,进而对学生加以纠偏,最终达到使学生快速进步的目的。中职舞蹈教师应当采取舞蹈视频辅助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在观看舞蹈视频内容的过程之中实现对优秀舞者技术动作的观摩和吸收。此外,中职舞蹈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艺术想象力的培养,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让学生陷入机械模仿的误区,而是能够藉由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艺术想象力实现对舞蹈动作的自行编排,如此将使学生能够在舞蹈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具体而言,中职舞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舞蹈兴趣小组,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藉由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自行编排舞蹈剧本和舞蹈动作,由此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

二、多途径培养学生舞蹈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舞蹈教学,对于技巧和情感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学生缺乏兴趣,是无法积极主动投入到舞蹈练习中来的。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发掘学生的兴趣点,探索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舞蹈兴趣。比如,我们可以借助音乐的辅助作用来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在舞蹈教学过程之中,中职舞蹈教师应当意识到音乐对于舞蹈知识以及舞蹈技能学习的重要性所在,并通过在课上播放优美的音乐旋律,让学生领会到音乐同舞蹈二者之间的关联,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艺术感悟力的提高。此外,中职舞蹈教师还应当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对之加以发掘,使中职舞蹈课堂不再如以往那般成为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模仿练习

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多看、多听、多记,理解加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反复观察(碟片内容),多做示范,让学生先从视觉上去认识动作的顺序、韵味,动作的要领,然后再细致地讲解动作,让学生从听觉中去理解动作的规格、要领与特点,最后,中职舞蹈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对教师刚刚示范过的舞蹈动作加以模仿,这样一来,将使学生将这些舞蹈技术动作做到内化于心。

四、注重帮助学生提升舞蹈领悟力与表现力

之所以一些舞蹈表演艺术者能够成为举世称道的舞蹈大师,不仅仅在于其舞蹈技术动作扎实、舞台表演经验丰富,更在于其有着一般舞蹈表演者所不具备的、敏锐的舞蹈领悟力。在具备了这种能力之后,这些优秀的舞蹈大师便能够为世人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舞蹈表演。有鉴于此,中职舞蹈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对学生舞蹈领悟力的提高。具体可以采取观摩教学法的方式,即,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共同观看国内外优秀舞蹈大师的表演视频,从而获得感悟。比如,在欣赏舞蹈作品《荞麦花开》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首先了解该作品的主体内涵。该作品表现了一个彝族姑娘的成长,分幼年、童年、少年几个阶段。教师可以对作品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进一步感悟舞蹈的内涵,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然后引导学生用眼睛去传达情感,学会眉目传情,勇敢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还可以根据舞蹈的不同情感,训练喜怒哀乐等不同情绪下的眼神,让学生通过眼神来表达内心情感。如此,学生的舞蹈领悟力和表现力都能够得到大大提升。

五、注重采取个性教学模式

中职舞蹈教师必须认识到中职学生存在明显的个性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身体层面,也表现在知识和技能的吸收层面,因此,这便要求中职舞蹈教师应当在授课过程之中采取个性化教学模式。如“胯根”关节的训练中,刚刚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打胯”训练胯根韧带的能力,但是在刚刚开始学生训练起来比较辛苦,老师要积极的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注重各种动作的讲解和训练,使学生有效的意识到这个关节的重要作用和安全运动意识,为以后的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

以上,我们从注重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途径培养学生舞蹈兴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模仿练习、注重帮助学生提升舞蹈领悟力与表现力、注重采取个性教学模式几个层面对中职舞蹈教学展开了探究。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为广大中职舞蹈教师提供一些教学上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叶曾珍.论中职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舞感”的培养策略[J].戏剧之家,2016,08:236.

[2]李娉婷.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04:63.

优秀舞蹈范文篇9

自新疆舞蹈家协会成立至今已有五年了。过去的五年,新疆的舞蹈艺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五年来,新疆舞协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自治区文联党组的支持和领导下,在全疆各地舞协和各民族舞蹈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振奋精神,努力拼搏,为新时期新疆舞蹈艺术的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为了推动舞蹈创作和舞蹈理论研究,促进舞蹈人才成长,提高舞蹈水平,发展舞蹈事业,舞协于1997年4月在乌鲁木齐举办了“新疆舞蹈作品分析研讨会”。来自各地州的编导、理论工作者在研讨会上对全疆各地近年来创作并在区内外各种舞蹈大赛中获奖的优秀作品展开分析研讨,并从理论上进一步总结经难,突出了学术性、技术性,促进了新疆民族舞蹈艺术的繁荣兴旺。同时,与会代表从编导、教学、表演等方面还探讨了建立少数民族舞蹈理论体系的问题。由于舞协重视了舞蹈理论研究,使舞蹈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两次研讨会前后,有126篇论文在全国和自治区的各种报刊和杂志上发表,使新疆的舞蹈理论队伍逐渐成熟和壮大起来。

有了舞蹈理论对创作的支持,五年来,由新疆舞协会员创作的优秀舞蹈作品和优秀个人在国内外及自治区频频获奖。王小云参与编导的大型舞剧《大漠女儿》获文化部“文华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库来西.热介甫编导的大型歌舞诗《山水父母》获文化部“文化奖”。艾合买提江编导的歌舞剧《多浪之花》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荷花奖”做为著名的艺术品牌,在海内外拥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荷花奖”是舞蹈专业的权威性大奖,是舞蹈界的最高荣誉。在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新疆舞协选送的由海力且木.斯地克编导的《顶碗舞》荣获创作金奖。库来西.热介甫编导吐尔逊娜依表演的舞蹈《天山姑娘》荣获大赛特设的表演特别奖。新疆舞协荣获组织奖。在第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新疆舞协选送的舞剧、舞蹈诗作品填补了新疆舞蹈创作的空白,新疆舞协荣获组织奖。1997年古巴哈瓦那世界青年联欢节上,由库来西.热介甫编导、吐尔逊娜依表演的舞蹈《天山姑娘》,荣获最佳表演奖。1997年在日本大孤举行的国际艺术节上,由再娜甫.

优秀舞蹈范文篇10

关键词:舞蹈表演专业;实践育人模式;特点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较高的表现力,主要是以情感为基础的一种表达模式。我国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舞蹈专业素养,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实践育人效果。

一、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特点

1.舞蹈表演专业自身特点。我国综合类高校舞蹈表演专业与专业水平较高的艺术类高校相比,因学生自身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更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有学者认为,我国综合类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的主要特点是对传统知识型人才有较大的挑战,应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实现复合型舞蹈人才培养计划,应当具备较高的活力、专业性以及创新实践能力,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起到实践育人的目标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主要目标在于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这一理念下,舞蹈表演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加入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将舞台实践表演、舞台形象塑造、展演、比赛等纳入课程结构体系中是培养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客观要求。2.舞蹈表演人才的社会需求特点。全国各大企业、事业、文艺团体、群艺馆、企业艺术团等对舞蹈表演人才都有一定的需求,同时对舞蹈表演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也相对较高,需要接受社会的检验,并为社会所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高效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自身价值。现阶段,“高、精、强”的舞蹈专业生已渐渐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反之,精通“弹、跳、说、唱、编、导、写、声、光”等多能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此外,我国综合类高校舞蹈表演专业主要是以技能为基础,在较大程度上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实践学习,以此满足社会需求。

二、综合类舞蹈表演专业实践育人模式分析

1.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应用。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为提升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素质、技术技巧以及舞台综合能力。以往的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选修课三部分,缺少对实践教学的运用。将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入到舞蹈表演专业课程中,进而把舞台实践内容纳入常规教学,通过校内外不同层次展演、比赛、讲座、交流等形式,培养、锻炼学生的表演及实践能力,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的方式可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参加活动,包括参与电视综艺节目演出、参加大学生舞蹈大赛等,通过参加不同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和综合能力,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并且能够让学生感知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对舞蹈学习的热忱和积极性。其二,开设实践教学课程,通过开设特色实践教学课程,使学生在教授别人的过程中对自身肢体充分认识和把握,从而在课堂学习、训练中对动作的规范化进行有效调节。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的方式达到育人的目的。2.实践演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搭建舞蹈教学实践平台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素质构成是专业理论知识和表演能力两个主要方面构成的。在当前地方高校转型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育,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严重不够的弊端。因此,针对当前舞蹈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中实践课程比例较少的现状,需要重新构建舞蹈表演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笔者认为,通过实践教学与实践演出有效结合的方式构建舞蹈教学实践平台可加强舞蹈实践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舞台实践演出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实践舞台,对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尤为重要。专业教师带领或鼓励学生参加正规比赛及综合类节目演出,可以提升学生的舞台综合表现能力以及舞台应变能力。2、在校园内外设置一些具有实践价。值的比赛,鼓励各民族爱好舞蹈的学生参赛,从而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了解我国多元的舞蹈文化,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也可结合校外比赛项目进行舞蹈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优秀舞蹈作品的产出。3,高校与相关企事业构建定点实践单位,为学生打造专业的舞蹈实践平台,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提供给学生更多舞台表演机会,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及创造力,使学生在不断的演出学习中积累舞台表演经验,达到实践育人的效果。3.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创业。横向拓展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就业渠道,是解决当下舞蹈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发展的必要措施。鼓励学生在校期间报考教师资格证、社会舞蹈培训证书,从思想层面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拓宽就业渠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参加不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比如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移速展演比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比赛活动,通过一些创业项目的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热情,还可以组建规范化、规模化创业团队,从而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此外,很多舞蹈创新创业比赛项目需要在比赛中完成创业规划书,并且进行项目的思考,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对未来职业有提前的规划,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今后的就业储备经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类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实践育人模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实现实践育人的目标,通过实践育人模式达到培养优秀舞蹈表演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瑜浛.艺术类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J].大众文艺,2017(21):56-57.

[2]周彤燕.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J].大众文艺,2016(5):256-256.

[3]闫春丽.民办高校法学专业实践育人模式探析[J].考试周刊,2018(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