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21:40:55

友善

友善范文篇1

共同营造一个心情舒畅,处处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同学们让我学会友善待人,使我集体变得更加美好。

如果人们都能以“与人为善“态度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友善”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生活都会充满阳光。

让自己的身边都充满欢乐,如果你想做一个愉快的孩子。就用你一颗友善的心去对待他人。那么,和别人打交道时,如何做到与人为善”呢?首先,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充分的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同学们生活在一起,产生一点摩擦是正常的俗话说牙齿和舌头也会“打架”但是矛盾发生后,应该学会忍耐、包容、体谅他人,不能斤斤计较,应该让矛盾迅速化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应该学会宽容,自己的周围充满欢乐。其次,平时生活中,应该学会说:对不起”可别小看这三个字,作用可大了处理同学关系时有着出奇的效果。

友善范文篇2

大家早晨好

今天早晨,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友善待人》。

“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如果人们都能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生活都会充满阳光。

如果你想做一个愉快的孩子,让自己的身边都充满欢乐,就用你一颗友善的心去对待他人。那么,在和别人打交道时,如何做到“与人为善”呢?首先,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充分的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同学们生活在一起,产生一点摩擦是正常的。俗话说牙齿和舌头也会“打架”,但是矛盾发生后,应该学会忍耐、包容、体谅他人,不能斤斤计较,应该让矛盾迅速化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宽容,使自己的周围充满欢乐。其次,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学会说:“对不起”。你可别小看这三个字,它的作用可大了,在处理同学关系时有着出奇的效果。公务员之家:

友善范文篇3

大家早晨好

今天早晨,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友善待人》。

“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如果人们都能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生活都会充满阳光。公务员之家:

如果你想做一个愉快的孩子,让自己的身边都充满欢乐,就用你一颗友善的心去对待他人。那么,在和别人打交道时,如何做到“与人为善”呢?首先,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充分的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同学们生活在一起,产生一点摩擦是正常的。俗话说牙齿和舌头也会“打架”,但是矛盾发生后,应该学会忍耐、包容、体谅他人,不能斤斤计较,应该让矛盾迅速化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宽容,使自己的周围充满欢乐。其次,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学会说:“对不起”。你可别小看这三个字,它的作用可大了,在处理同学关系时有着出奇的效果。

友善范文篇4

【关键词】大学生;友善观教育;教学实效;和谐社会

大学生友善观教育是以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教育对象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教育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为目的,以如何对人、如何对事为要点,以正确处理自身以及自我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关系为主要内容,调动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实现全面发展为追求的价值观念体系。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价值观念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观念,大学阶段是他们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的可塑性极强。高校教育者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根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遵循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全程化、系统化、科学化地友善观教育,引导他们深刻领悟友善观的内涵、获取友善观的知识、陶冶友善品性、养成友善观念、发展友善行为,使当代大学生在迷茫中找到价值构建的目标和方向。

一、当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总体来看,大学生友善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高度认同友善观的重要性,但还有部分大学生友善观念不强,友善行为有待加强。这主要归咎于高校友善观教育实效性不够、家庭友善观教育缺位、社会多元文化冲击、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以及互联网因素的不良影响。(一)高校友善观教育实效性有待提高。高校肩负着育人的重要功能,在大学生成人、成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友善观意识的培养和友善观念的形成与高校的教育工作密不可分。目前高校确实已经在开展友善观教育工作,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教育功利化、教育实用主义色彩越来越浓厚,教育理念相对比较传统、滞后,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向考试成绩、专业资格证书、技能大赛、学术科研方向倾斜,在培养人才方面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倾向,忽视了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培养,忽视了对大学生心灵的润泽和启迪,忽视了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的内容一般局限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限,而且不能及时更新,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跟不上学生的需求,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大学生友善观教育途径与形式过于单一,理论和实践脱节,过于注重理论传授,而忽视实践的显著作用,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教学实效大打折扣。(二)家庭友善观教育缺位。家庭是每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友善意识的培养和友善行为的养成具有巨大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一般是独生子女,是一个家庭的中心,父母、祖辈溺爱、包办,娇宠纵容。他们的需求基本能得到满足,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太会为他人着想,不懂得感恩,社会责任感缺失,从而导致与人交往时往往只重视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利益,不太会关心他人、体贴他人、帮助他人。美国教育学家斯宾格勒说过:“一定社会特有的文化传递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强烈地制约着教育的进行和人们养育子女的方式。”[1]在“以分数论英雄”的大环境下,人们急功近利、盲目竞争,家长们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升学问题,较少关注孩子思想意识、精神层面的教育,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教育常常被忽视,一些不友善的态度和行为现象未能引起家长们的重视与反思。(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受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价值观念在强烈地冲击着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有的人以追求利益至上为原则,对于其他方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情感冷漠、爱心缺失。虽然也涌现出了许多助人、行善的楷模,但近年来社会上不友善的现象时有发生,折射出社会人与人互不信任、人情冷漠、麻木等不良社会风气。围观、看客、自保的心态有所蔓延。大学生们分析鉴别的能力较弱,思想还不成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使大学生的友善观受到侵染。(四)互联网新媒体的不良影响。大学生是接触使用互联网新媒体最早、最直接、最多的群体,互联网的普及很大程度改变了他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一方面,网络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呈现在大众面前。在这样一个巨大的自由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而大学生思想道德等方面尚不成熟,辨别能力、是非观念、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错误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导致道德行为主体意识淡化,价值观念模糊、异化,甚至扭曲;另一方面,网络生活已经是大学生主要的生活方式,传统的社会交往的秩序和规则正在被改变,大学生更乐于在网络的世界里畅游,在网络交往中可以不必顾虑人情世故,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进行网上交往。这样的交往方式必然会侵占正常的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被逐渐冲淡,由此导致现实中人际关系日渐疏远、紧张,人情冷漠,互不关心,交往能力下降。长此以往,大学生会对网络产生依赖,陷入虚幻的网络世界,从而导致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造成人际交往异化,对他人和社会漠不关心,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目标

当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目标是指高校教育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根据时展的特点、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有效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当代大学生,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品质达到预期的结果。当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目标的确定,既是友善观教育的起点,又是友善观教育的终点,是由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和内在精神发展的实际需求及全面发展的需要决定的。高校开展友善观教育就是给大学生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引领,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基本目标是把友善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观念、外化为自觉自愿的道德行为,使当代大学生接受认同并自觉践行友善观,追求真善美、知言行高度统一,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内容:(一)树立自然友善观,热爱自然。人首先是生活在自然界当中,人的生活与生产都离不开自然,尤其是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今天,培养环保意识,学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爱护动植物,创造一个干净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创造和谐的生态环境,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树立对己友善观,关爱自己。一个人如果失去自我、否定自我、厌恶自我,内心失去平衡不和谐,不能善待自己,那他必然无法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只有找到自我,善待自己,才能推己及人,善待他人和社会。亚里士多德认为:“善人必须爱己,其所行善事,利己兼能利人。恶人不可爱己,其爱己也,适以害己,且亦损人。”[2]善良的人爱己是有德之爱,利己利人;恶人对自己的爱是无德之爱,损人利己,最后害人害己。所以,大学生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悦纳自己、关爱自己、重视自己,正确面对得失,内心和谐,才能关爱他人,宽厚待人,与人为善,互惠共赢。(三)树立与人为善观,善待他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倡导与人为善。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孟子强调与人为善。大学生友善观教育就要求大学生能够以开放、善良、宽容的心态对待处理人与人差异,学会理解尊重他人,学会角色转换,团结友爱,关爱他人,宽厚待人,学会求同存异,学会利他,消除利己主义。能够向思想道德修养高尚的人虚心学习,见贤思齐;面对他人的不足和过失能够设身处地理解和宽容;在他人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乐善好施,真诚帮助他人。从而避免矛盾的产生及扩大,消除隔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四)树立社会友善观,共建和谐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冷漠,个体对公共利益的漠视、人与人隔阂的加剧,某些领域人们社会心态的失衡,如仇富心理、仇官心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浮躁心理等等,导致人与人关系日渐疏离,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学生友善观教育要求大学生能够以更加阳光的心态看待他人和社会,从积极的角度肯定他人、尊重他人,传递友爱,增强互信,增进沟通与交流,从而消除社会矛盾和不良社会现象,增进人与人感情和信赖,增强社会凝聚力,形成礼敬互让、帮扶互助的社会风气,共建和谐社会。同时还要关心国家和社会,对待一些社会问题和现象要理性看待、理性处理,要拥护和支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一心,共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

三、当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创新路径

(一)当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理念创新。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理念对教育实践具有引导定向作用,所以教育理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前提,是教育创新的关键。首先,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大学生友善观教育。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评判》导言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根本是人。”[3]教育的最高目标应是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素养,追求人的价值,教育的过程应该就是逐渐帮助人实现自我,提高人的价值的过程。在友善观教育过程中,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怀大爱之心,深入学生、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和诉求,激发学生的主体创造性,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创新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教育中体验美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积极的心态,发掘自身潜能,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其次,以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指导大学生友善观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著名的法国思想家卢梭指出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是促进人的自然天性,即自由、理性和善良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提出要促进人的能力、自由个性和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高校首先应坚持以人为本,从长远的角度、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全面发展理念贯彻到学校工作之中。加大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培养力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后,以和谐发展理念引领大学生友善观教育。“和”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都诠释了中国人对“和”的追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高校开展大学生友善观教育应坚持以和谐发展理念为向导,用和谐的方法教育和谐的人。正如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4]高校应广泛传播和弘扬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培养学生的共生意识、尊重意识、责任意识和合作共赢意识,学会以“和”的理念思考问题,学会用“和”的方式解决问题,学会用“和”的思想规范行为,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和谐的人。(二)当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内容创新。当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政课教学内容,高校要不断挖掘和丰富教育内容,在各个教育环节全面融入大学生友善观教育。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具有巨大的广泛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在友善观教育过程中不能仅仅就友善一个方面进行教育,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为灵魂,扩大教育范围,提升教育高度,大力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因势利导加强政治价值观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重点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四个自信”,引导大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还要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使其明是非、辨丑恶,善行天下,共创和谐。其次,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曾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友善思想,蕴含了丰富的伦理道德和精神价值追求,给大学生友善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和思想养料。可以通过教学、班会、社团活动、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融入、浸透大学生友善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崇尚自然”“效法天地”,引导学生“仁者爱人”“明礼知耻”,引导学生尊崇“忠恕之道”,引导学生尊崇“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价值追求,提升道德修养,行友善之举,弘友善之风。最后,融入现代文明理念教育。大学生友善观教育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在党的报告中指出:“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6]高校要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养生态幸福观,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引导大学生崇尚自然、爱护自然,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自然的良性互动,追求生态幸福。同时,现在各个高校基本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此基础上,应通过教学、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团体辅导、心理拓展训练等各种形式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尊重生命、学会悦纳,成为和谐的人,可以积极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三)当代大学生友善观教育方法创新。根据“三全育人”要求,高校应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发挥多方合力,开展好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第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尤其是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应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首先应抓好夯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如果说学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体,那么家庭教育则是道德教育的奠基者”[7],家庭是教育的第一阵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不能把教育的责任都推给学校,要树立良好的家风,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爱的能力,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善的品质,具备爱的能力,并能把良善与爱的能力传递出去。第二,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系统化的理论教育是基础和前提,通过理论教育学生不仅可以“知其然”,还可以“知其所以然”,但仅有理论学习远远不够,高校应多部门联动,开展丰富的校内外友善观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身体力行加深了对友善的理解和认同,增强了实践体验和个人感悟,从而能深刻地理解友善的真谛及意义,积极践行友善行为。第三,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还是通过传统的线下教育开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普及,高校应着眼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因势利导,扩大大学生友善观教育教学的空间和渠道,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线上教育教学。第四,主体教育与环境建设相结合。“环境是人的哺育者,环境以其独特的形象潜移默化地感染人、熏陶人,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影响。”[8]高校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友善观教育教学活动之外,应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和文明校园建设,营造整洁美丽、行为文明、生生和睦、师生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同时,还要加强家庭环境、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建设,创造亲密和睦、健康文明、安定团结、互爱互助的环境,积极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Spindler,G.D.,EducationandCulurePiocess,1974:279.

[2]严群.亚里士多德之伦理思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7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4]李文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M].北京:阳光出版社,2011:94.

[5]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教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OL].

[6].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7]李建华.和谐社会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282.

友善范文篇5

[关键词]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大学化学教学

随着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推进,大学生们对“三个倡导”已经熟记于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等各个方面,是公民个人的基本价值追求,是公民应遵循的最根本的道德规范。在大学化学类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精选教学素材及案例,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教育,通过“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成效。

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还指出:“要利用各种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的讲话为教育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和核心区域,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能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职业发展空间,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命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我国正处在社会改革发展的新时期,伴随着全球化浪潮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和交融,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容易引发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公民层面价值观来正确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指导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解决当前社会日益严峻的道德危机。因此,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前进和时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化学类课程是大学的化学、化工、食品、生物医药等专业开设的重要基础课程,一般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开设。这一阶段正是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的人生角色重要转换期,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化学课程中蕴含丰富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教育的素材及案例,教师如何有目的地将化学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脱离现实的困境,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大学化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要求化学教师深入挖掘教育资源,拓展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与时俱进地充分发挥化学教学的德育功能。

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举例

结合化学课程的特点,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课程教学中,精选与课程相关的典型素材和案例,并将其应用到讲课中,引导学生对价值问题的关注和思考,适时地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促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爱国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紧密结合,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我国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伟大发明,极大推动了世界科技、文明、经济的发展。结合教材内容以史育人,介绍我国历史上化学家的科技成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例如,结合绪言课中的化学发展史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用树皮、碎布等废旧材料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优质纸张;介绍我国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石油的用途,第一个提出了“石油”的科学名称并沿用至今;196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结晶,经鉴定它的结构、生物活性、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和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样,为探索生命的起源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轰动了全世界。1971年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又完成了分辨率为2.5埃的猪胰岛素晶体结构的鉴定,1981年又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是世界上首次用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合成的具有与天然转移核糖核酸相同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转移核糖核酸,标志着我国在人工合成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方面,继续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把爱国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能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发学习动力,增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二)敬业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它是公民的基本从业素质。对于学生而言,敬业就是热爱所学的专业、专心致力于自己的学业和对未来事业的不懈追求。敬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勤奋学习专业知识、社会知识和实践技能,不畏艰难积极进取,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在化学课中可穿插介绍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的感人事迹: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数千种中草药制剂中提取出了能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了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历尽千辛万苦,不惜以身试药,曾因实验中长期接触有毒溶剂得了中毒型肝炎;再如,在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内容时,可介绍居里夫人发现镭元素的艰辛过程:为了得到纯净的镭,居里夫人历经3年零9个月锲而不舍的工作,从数吨重的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盐,测定出镭的原子量。居里夫人曾说:“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人。”把敬业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敬业精神对个人成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励学生用敬业精神指导个人学习行为,做到不畏艰难,刻苦学习,提高学习自觉性。(三)诚信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是公民的为人之道和立身处事之本。诚信教育就是培养学生遵守承诺,言行一致,实事求是。讲诚信的人具有高尚的人格力量,也是事业成功的保障。教学中可引入诚信缺失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懂得不讲诚信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例如: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有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河南的“瘦肉精”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等,这些触目惊心的诚信缺失事件都涉及到利用化学品掺假造假,其结果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伤害,甚至致人死亡。更令人震惊的是问题产品中有些是消费者信任的品牌产品。这些商业运作中的诚信问题,引发了社会诚信危机。[2]化学实验是化学课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应在实验过程中寻找诚信教育的切入点。例如: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常出现个别学生不按照实验要求操作,伪造或修改实验数据,抄袭实验报告等情况。对此要及时教育学生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完成实验。教师要采取一定的监督检查措施,评定实验成绩时,要注重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降低实验结果准确度在成绩评定中的比重,防止学生为得高分而修改数据等。把诚信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强化了学生诚实守信、诚恳待人意识,弘扬了我国社会一贯推崇的传统道德,有助于学生建立表里如一的高尚道德人格。(四)友善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友善”指公民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睦共处。友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他者的尊重与宽容,互爱互助,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同时也要善待社会、善待自然。教师可结合化学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友善观念。化学实验一般2至3人一组,教师要求同组学生合理分工,做到实验中仪器试剂共用,相互配合,互帮互助。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锻炼合作沟通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团结协作,谦虚礼让,建立同学间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化学理论课中包含很多友善对待大自然、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关系的实例。例如:在学习塑料等高分子化合物时,介绍“白色污染”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作用;在学习硫及其化合物时,介绍酸雨的形成以及酸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学习石油时,介绍工业废气、汽车尾气、雾霾的来源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通过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例,教育学生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要用友善的态度对待自然、改造自然、关爱自然。把友善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有助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团结、宽容的新型人际关系。

三、化学课堂教学与师德建设的有效促进

高校的主体由教师和大学生构成,教师是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大学生是学校和教师的培养对象和工作重心。高校化学教师既是化学专业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教师要先受教育,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才能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的责任。在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育融入大学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备课和授课,自主学习,自我改进,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作为修身的基本遵循,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并将师德规范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增强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坚定了理想信念,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勤于教书,精于育人,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同时,教师的人格魅力得以提升,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教师用自己的高尚情操感染和启迪学生心灵,以此达到课堂教学与师德建设的有效促进。

四、结语

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人,心中必然装着国家民族和社会,必然会自觉地把国家、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融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必然会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作为,成为一个敬业、诚信、友善的人。[3]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注重把学习活动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探索,也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探索。这种新探索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成效;这种新探索能够在课堂中积极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积极构建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的新型课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2]王翠华.友善价值观:大学生成人的重要之维[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10):72-76.

友善范文篇6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

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

有一种美,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活带来温馨,和谐之美——无时无刻与我们现在,只是没有人留意,而我却在无意中有所发现。

和谐之美在于宽容。和谐之美在于宽容。拥有宽容才会有和谐。因为宽容是人类情感的种子,她能在人类心灵这片静土上扎根发芽,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宽容之心是伟大的,她能浇熄怒火化解愁恨,她可以感化邪恶播散善良,她能无私奉献从不计较得失,她能化悲痛为力量解千愁为云烟,她可与快乐相伴毫无掩饰,她可与幸福同行畅游天地间,她可以让人间充满真情,让我们享受阳光般的温暖、雨露般的滋润——宽容之和谐,竟妙不可言。

和谐之美在于诚信。诚信是奠基石,是和谐美的结晶。诚信好比一枝玫瑰,在花园中她最美,美得妍艳欲滴,美得热人心潮。百花丛中她最美,美的无瑕、美的高尚。有了诚信,和谐之美足以体现!愿你拥有诚信之花,送给身边和每人一朵,让人间多一缕馨香。

朋友,若想演奏和谐的旋律,我劝你再携一颗友善的心,来面对鸟语花香的自然。对每一朵花,保你拥有一个花香四溢的春天;对每一只鸟友善,保你拥有一个燕歌莺啼的清晨;对每一条鱼友善,保你拥有一个自由欢畅的童年;只要你对每一棵树、每一滴水、每一株草友善,保你拥有一个天蓝草绿水清树茂的世界;只要你对每一个人友善,保你朋友如柔云新亲情如细雨,让你拥有快乐的天堂。我坚信,只要你对一切真心善待,世上的一切将会更和谐。

友善范文篇7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向。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的高度凝练,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同时又为“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既体现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基本要求和根本诉求,又统领其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要求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理想追求,符合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需要,体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价值要求;要将国家、社会的愿望和人才培育的目标,内化为精神动力自觉的源泉,牢牢地把握服务“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新时期高校改革发展需要和大学生成长目标的方向。此外,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为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提供保障,这一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内容。核心价值观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动力源泉,既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自由解放、改革拼搏的创新精神,同时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是当下中国思想道德建设文明成果的高度凝练[1]。这一理论成果为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目标。因此,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在保持自身文化特殊性的基础上,积极吸收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道德建设要求,在形成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又能符合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的建设内容,这有助于新时期大学生提高自身伦理道德水平,推动自身全面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到实处。(三)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凝练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总目标,描绘了美好的社会蓝图,阐释了社会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表达了“中国梦”的理想价值追求,符合了个人、社会、国家的根本利益和总要求。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植根于现代社会土壤,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目标,符合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其建设也必将会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有助于核心价值观精神诉求的表达[2]。

二、大学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一)功利性倾向日益突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相较于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而言,国家在教育领域投入的力度和速度相对缓慢,这使得高校的建设经费与自身发展建设的需要难以匹配,有的高校行政机构在这种现实的压力下很难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得不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关系学校排名的领域,为了发展而教育、为了排名而教育,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功利性倾向严重。随之,很多高校教师也存在功利性现象,比如高校的教师受迫于量化考核而过于看重评职称、和申报课题,降低了自身对于教书育人和提高科研质量的要求。(二)暴力化现象日趋增多。大学校园暴力事件是当下一个极其令人惊悚的现象。大学校园本是一个安静美好的象牙塔,但正是在这象牙塔中,却发生了诸多的令人匪夷所思的案件。例如北大弑母案、复旦投毒案、云大连环杀人案等,每一件都令人感到惊恐和叹息。人们不禁都会问:天之骄子怎会做出如此丧心病狂之举?中国的教育体制到底在培养怎样的人才?中国未来的教育又该何去何从?细看校园暴力事件,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悲剧的出现与当前的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校园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学习节奏、生活节奏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而我们平时对学生的道德引领和道德教育又与快节奏的校园生活相脱节,相对来说社会道德对青年学生的约束力量就弱了。(三)学校文化建设混乱现象严重。当下高校文化建设存在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这不利于高校文化的平衡发展,也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建设。一些大学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投入过多,如购买设施器材、建设校园景观,这样的发展方式虽然从短期来看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大学的长久发展,特别是不利于学生道德文化素养的提升。甚至一些高校将大学文化建设误认为是校园文化建设,又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物质化建设,忽视了对于精神文化建设的投入,使得教育投入更多是停留在学生教育的表面,更多的停留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表面。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路径

(一)弘扬爱国精神弘扬爱国精神,克服文化建设功利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并不仅仅是关键时有共赴国难的勇气,更得有平时对爱国坚定的忠诚,对爱国深刻的把握。爱国主义的内涵是具体的。从内容上看,爱国主义教育是以爱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拥护党的领导,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核心意识。拥护马列主义、思想,不是单纯的口头叫嚣式的拥护,而是切实学习和研究相应的理论著作,补足思想精神之钙,正本固原,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大学生学习理论的过程,既是提高能力的过程,又是内化品质的过程。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的理念,才能在未来的人生工作学习中,成为是非的辨别者,改革的推动者,确保社会主义江山不变色。传播爱国主义的方式也是具体的。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必不可少,但时下热兴的互联网+,也为信息的传播拓宽了渠道。爱国精神的宣传同样可以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融合,在网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更符合大学生的特点,通过贴吧、微博等手段,通过广泛地交流,引导大学生在集体讨论中学习,思考。让大学生能够更广泛地运用网络,利用网络与世界进行交流,因为只有在搏击风浪的时候才能成长,与西方文化真正接触才能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二)塑造敬业品格塑造敬业品格,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敬业精神是每个公民都应有的准则。每个人都要踏入社会,每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都应是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对敬业精神的培养能够为青年大学生进入社会奠定精神基础。当下很多大学生沉迷于游戏,热衷于玩乐,不以学业为重,每天沉浸在虚幻的网络空间而不能自拔,这对尚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而言是可怕且可悲的。因此,加强敬业精神的培育刻不容缓,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大学生成长动力的“再充电”。敬业精神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有内涵的。劳动相对而言不仅是具体的劳动,更是一种思考的劳动。对大学生而言,现阶段不需要直接从事体力劳动,学习仍然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大学生应该有自觉劳动的意识,更应该有会思考的意识。因此爱学习爱劳动,就是当下大学生的敬业精神。为此,大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有“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的思想觉悟,能够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恒心、“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信心、“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决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要勤于温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善于思考;“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学习要注意与实践的结合运用。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从而实现科学学习、高效学习、有效学习的目标。再者,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在学习时学会选择学习内容,学会动脑思考,要主动学习科学的、有价值的知识,既要学习相应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也要掌握社会生活必需的技能,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使学生成为爱学习、会学习、学有成效的学习型创新型人才。(三)打造诚信品质打造诚信品质,构建和谐的校园人文关系。诚信是中华民族的历来所倡导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遵循的道德规范之一,也是公民在公共生活和交往中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言忠信,行笃敬。当代中国在国际舞台积极倡导诚信,培育诚信,增强各方政治互信,各国也积极回应中国的倡导,主动开展对华友好合作,“一带一路”的兴起便是最好的印证。当代大学生在诚实守信上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学生考试作弊、论文抄袭、评奖评优作假等不诚信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当前大学中积极进行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教育,消除不诚信现象成为当下极其重要的任务。诚信理应是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大学生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所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当前高校教育者要全面引导大学生重诚信、讲诚信,自觉形成诚信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诚信修身,做诚信之人。为此,我们首先要教育青年学生如何把握诚信的底线,知道什么是可为和不可为之事。其次,我们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以诚信自律,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小到借东西要还、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大到坚守职责、完成使命任务。(四)坚持友善做人坚持友善做人,克服校园暴力化。友善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它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同时也包含人与自然的友善,古人“以和为贵”、“天人合一”就是对友善思想的充分解读。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信息交流越来越方便,人与人现实的距离虽然近了,但是心灵的距离却越来越远,科技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比如说有些人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上交流得很好,但是一旦来到现实生活上,就会变得冷漠,公交车上、火车上增多的是低头自顾玩手机的人,少的是以往那种相互之间开怀的交流。把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倡导和培育,既是社会自身的道德价值追求和对公民伦理道德的要求,也是为了解决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友善是大学生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要求,是和谐校园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大学生要做到友善,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教育青年学生对同学友善,对同学友善是要做到能够换位思考,遇事多为他人考虑,替别人着想,不斤斤计较小利,多从集体利益出发,学会容忍宽厚待人。其次,要教育青年学生对教师友善,要了解教师的辛苦和不易,多学习教师严谨求学的态度,多学习教师为人处事的方法,让自己在学业和工作上都有提高和进步;第三,要教育青年学生学会待物友善,待物不仅是对待普通事物,要合理爱惜和使用他们,不破坏公物,更是对待事情要友善,多怀宽怀之心,认真处事办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实践、长期探索、逐步完善。只有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青年大学生心中的认可度和存在感,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培养出一批素养过硬、立场坚定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甘绍平.道德概念的两重涵义[J].伦理学研究,2013(5):23.

[3]张怀承.传习录[M].长沙:岳麓书社,2003.

[4]钱雅.王云丽.大学生“精致利己主义者”现象形成的根源探究: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4):48-51.

[5]吴萍.高校办学自主权实施的条件缺失及其重构[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04-107.

[6]林艳,张育岫,李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辨析[J].经济师,2013(12):30-31.

[7]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M].北京:中华书局,2003.

[8]杨伯峻.《论语•学而》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9]朱继东.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10]张跃铭.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26-129.

[11]贾萍.当代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理性思考[J].大众商务,2010(6):225.

[12]杨海霞.合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司司长田锦尘[J].中国投资,2014(8):20-25.

友善范文篇8

关键词:旅游者偏好柳叶湖

一、研究综述与研究意义

旅游偏好是一个感性的概念,国外的早期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特定旅游目的地的现实旅游者偏好的研究。如LEidaMercado(2002)分析了来自欧洲、北美和拉美的180名旅游者的旅游偏好,指出干净的海水、沙滩、服务质量和价格是影响管理的重要因素[1];AhmetAktas(2007)等对目的地645名旅游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重要-满意”程度可以有效度量旅游者的旅游偏好[2];

AndreaBigano等(2006)分析了来自45个国家的旅游者对假日旅游的偏好,结果发现旅游者对气候表现出一致性偏好,而且来自热一些地区的旅游者表现出了更强的偏好[3]。二是对潜在旅游者的偏好进行探讨。如Wietzelise和RichardSJ.Tol(2002)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不同旅游目的旅游者对气候的偏好与年龄、收入有关[4];Joseffink和AlfredKobsa(2002)基于旅游者的利益和偏好提出了具有个性的服务模式[5]。

国内以现实旅游者的旅游偏好研究为主,如黄秀娟(2002)等通过分析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个性特征和需求特征,指出游客个性特征与产品选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6];马耀锋等(2006)对在中国6个旅游热点城市的美国旅游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游客的旅游偏好具有较强的规律性[7];孙根年(2001)利用回归模型提出了一个包括支付等级与旅游偏好双指标的国际旅游综合分类方案[8];焦彦(2006)认为旅游者偏好和知觉风险影响着旅游者购买行为决策[9];周慧玲(2008)研究了长沙市居民对旅游目的地的偏好,认为长沙市居民对旅游目的地的偏好仅随文化程度的变化出现了较明显的差异[10]。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

文章以柳叶湖旅游者为调查对象,用随机抽样法获得基础数据,利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描述性分析和频数分析获得旅游者偏好相关数据。

2、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主要参考了苏勤(2004)[11]和ChrisRyan[12]设计的量表。主要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进行测试,要求被访者从非常好到非常不好的等级来说明自己的满意程度。问卷的主要内容有: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信息部分,包括体验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业,月平均工资等人口统计学信息及去到柳叶湖之前的期望,动机。第二部分是体验项目,包括吃住娱游购五个方面。第三部分是旅游体验后的满意度测量。

3、数据采集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1年4月3日—4月17日,以随机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时间并非连续,而是有选择地选取了几个时间:2011年4月3日(星期六)整天、4月6日(星期二)整天、4月7日(星期三)整天、4月16日(星期五)下午、4月17日(星期六)下午,目的是为了让收集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本次随机调查地点为游客流较集中的“旅游接待中心”、旅游长廊和共和酒店。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72份,有效率达86%。

三、旅游偏好分析

1、量表信度分析

为了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使用SPSS15.0对12个变量进行了信度分析,用Cronbachalpha系数(克朗巴哈?琢系数)作为信度测量指标[13]。量表中12个变量的克朗巴哈?琢系数为0.8017(见表3-1),说明量表具有良好而稳定的内部一致性。

2、不同旅游目的旅游者旅游偏好

通过频数分析得出旅游者体验项目后的满意程度的统计结果(见表3-2)。

追求健康型旅游者中,对自然景色均很满意;在风土人情上,认为非常浓厚和浓厚的占一半,且认为浓厚和一般的人数相当,均约占总人数的40%,认为淡薄和非常淡薄的仅为5%;环境卫生方面,非常好、好、一般、差的比例分别为26%、44%、26%、5%;对居民友善程度的感受方面,认为非常友善和友善的人数接近六成,认为一般的占38%;交通方面,认为便利和一般便利的各占46%、27%,;住宿方面,认为好的占47%、一般占33%、非常好占11%、差占9%;饮食方面,认为有特色和非常有特色的将近六成,认为没特色的仅为4%;50%的人认为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一般,认为差的有9%;六成人认为服务人员服务水平一般,认为服务水平低和非常低的有9%。

在追求文化型旅游者中,这类旅游者对柳叶湖的自然景色满意度较高,认为非常好和好的比例达到87%;对于特色建筑认为一般和有特色的居多,共达到74%,;认为风土人情浓和非常浓的达54%;环境整洁卫生方面,认为好的占42%,认为非常好占28%,认为一般的占25%,认为差的占5%;对柳叶湖居民的友善程度,普遍倾向于友善和一般友善,非常友善和不友善仅为18%;交通方面,认为便利的接近六成,但认为非常便利和不便利的也达到了27%,这里面有是否是自驾车出游的原因;住宿方面,认为好的占44%,认为一般的占32%,差和非常好各占12%,;饮食方面,认为没特色的仅为6%,说明柳叶湖饮食较受这类旅游者的欢迎;对于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认为一般的人数比例都在60%上下浮动,说明这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还勉强让这类旅游者满意。

参加交际活动型旅游者中,认为自然景色非常好和好的均大于四成,满意度较高;认为特色建筑一般的人数将近一半;认为风土人情一般的人数也将近一半;环境卫生方面,认为差的仅为4%;居民友好程度方面,认为不友善比例仅为2%,可见居民友好程度相当令参加交际活动的旅游者满意;认为交通非常便利的占64%;住宿方面,认为好、非常好、一般和差的比例分别占51%、10%、29%和10%,说明这类旅游者对住宿的意见不一,就算认为差的也并非势单力薄;饮食方面,认为有特色的和认为一般的分别为43%和39%;对景区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接近六成人认为一般,7%认为差。

在追求地位和声望型旅游者中,认为自然景色好和非常好的占87%;对于特色建筑和风土人情,有将近一半人认为一般;认为环境卫生好和非常好的共占74%,在四类旅游者中最高;对于饮食,认为有特色和一般的人数较接近,认为非常有特色和没特色的各占10%,说明这类旅游者对饮食较为挑剔;认为交通非常便利的仅有12%,但认为交通便利的仍占一半;住宿方面,认为好的有54%,一般的有17%,非常好和差各占14%;认为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一般的比例分别为57%和64%,认为差的比例分别为11%和15%,认为差的比例在四种类型中最高,说明这类旅游者对服务态度和水平的认可度最低。

友善范文篇9

完美团队需要有完美的人,他们的自我和个性已融入到团队的更大目标中。现实中的团队--你的团队--是由有血有肉的、存在很多缺点的人组成。即使他们是你亲自一个一个挑选出来,仍然可能有你(或者其他队员)难以相处的人。

事实上,你团队的人同其他地方的人一样,他们可能在某一两个领域非常聪明,但在其他方面--甚至关系到你团队成功的方面--表现中庸,乃至低下。每个团队都有它自己的强项弱项。在你的团队里,可能有严重病态人格的成员,有你不能忍受的成员、有曾经业绩辉煌但现在大脑生锈的成员,有反复无常、没有主见的成员。只有当你认识到这种差异,努力去了解差异并把差异当作一件好事时,团队才能取得成功。

了解人类个性全的一种方法是"行为区"。行为区让你用团队成员的眼光看待事情,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喜好;行为区也鼓励你去对其他人的本性和喜好充满好奇,并尽可能接纳它们。一旦你做到了这点,你会发现他们会反过来接纳你。

认知行为类型

行为区通常分为四种:分析型、友善型、司机型和表现型。分析型的人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他们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正确的,因为他们在事情上投入时间、思考和理性推理。他们追求事实,他们主要的优点是耐心,而这也是他们的缺点--他们小心谨慎,迟缓不前,不是出于恐惧,而是要完全搞懂问题之后再采取行动。当身处险境,分析型的人的反应通常是先躲进掩体,直到射击停止。

可以用来形容分析型的人的词有:挑剔、吹毛求疵、注重德行、勤奋、执着、认真和井然有序。

友善型的人是典型的"群居动物",体贴别人并富有同情心。他们总是出现在人们需要和可能受到伤害的任何地方,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正因为他们花时间与各方联系,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协调员。诚然,他们有自己的意见,但他们更想知道你的意见。他们最大的优点是了解各种关系。当身处险境,他们的反应通常是屈服。

描述友善型的人的词有:顺从、没有自信、依赖、奉承、支持、恭敬、心甘情愿以及和蔼可亲。

司机型的人是地道的"让我来"的人。他们坚定地扎根现在,是行动爱好者。他们最大的强项是:追求结果。如果你想同人讨论一项工作,找其他三种类型的人;而如果你想完成工作,把它交给司机型的人吧。司机型的人可能是尖刻的自我批评者,非常憎恨闲聊。当身处险境,司机型的人会变成暴君。

用来形容司机型的人的词语包括咄咄逼人、严厉、不妥协、冷峻、意志坚强、独立自主、注重实效、果断和高效。

表达型的人是胸怀大局者,总是不断从新的视角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他们是未来导向的人,这可能是因为在未来才没有人约束他们的宏伟梦想。如果你想得到直接了当的答案,那表达型的人不是最好的人选;而如果你需要直觉和创意,他们再合适不过了。当身处险境,表达型的人会行动狂野,主动攻击。但令人高兴的是,他们对待他们头脑中创造的世界的方式非常严肃认真。

易激动、不羁、自我中心、雄心勃勃、有煽动力、充满激情、人生如戏和友好是描述表现型的人的一些形容词。

基本指导方针

你可能在你的团队中发现所有这四种行为类型的人混合在一起,期望相互交流。这是一个很合理的期望,但你敢不敢将分析型的人与表现型的人安置在一个房间、将司机型的人与友善型的人安排在一起、或者将司机型的人与表现型的人凑在一块呢?这正是大多数团队的现状--将个性不相配的人奇怪地组合在一起。因此,你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创造和谐、组建一支互补的团队,而不是一支完美的、虚幻的团队。

以下一些技巧可以帮助你解决上述问题:

对于分析型的人,你必须努力:事先准备好你的问题;不要着急,但是坚持不懈;支持他们的原则,表明你重视他们深思熟虑的思路;说清楚所有基本要求,不要抱侥幸心理,不要指望计划外的好事情发生;对任何行动计划列出时间表,明确分清角色和职责;条理清楚,做说明时不可无序和凌乱;避免情绪化的争执;不食言,否则他们会记住并记恨你。

对于友善型的人,你必须努力:首先行动,表示你对任务和对他们的承诺;表示尊重,任何高高在上的态度都会伤害到友善型的人;倾听并回应,要不慌不忙了解整个情况;不要让人感到受威胁,生硬、命令的方式会令友善型的人畏避;用"如何"提问,引出他们的意见;

清楚说明你要他们完成的任务;保证现有决定无论如何不会伤害、危及或威胁到其他人;对于做不到的事情,不要作保证。

对于司机型的人,你必须努力:简明扼要、直截了当,"效率"当头;不离主题,不要闲聊、杜绝任何漏洞、消除任何歧义;随时准备就绪,清楚手头任务的要求和目标,将你的论据整理成简明的要点,清楚而又有条理地陈述你的事实;有礼貌,不要摆出老板的架势,司机型的人不愿被其他人驱使;问题要具体,不要转弯抹角地探求答案;如果你有不同意见,要对事不对人;如果你同意,则对事又对人都要给与支持;列举出目标和结果来说服他们,结果说明一切。

对于表达型的人,你必须努力:在谈论公务时,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娱悦、刺激他们并要生动;谈论团队目标时也谈论他们的目标;要公开透明,强硬和沉默对表现型的人不起作用;要不慌不忙,他们在不着急最有效率;征询他们的意见和主意;注意宏伟蓝图,而不是技术细节;用他们认识和尊重的人为事例,来支持你的论点;提供特殊待遇、额外补偿和奖励;表示尊重,千万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口气对他们说话。

培养团队精神

让我们对这个行为模式进行严格测试:在融合不同种族和性别的团队中,它是否可行呢?回答十分肯定。在任何特定的文化中,不同种族的男人和女人的行为区没有什么规律。男人并不都是司机型,而女人也不都是友善型。

大多数人在正常范围内,你只要了解他们的不同并知道你想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就可以应对。一旦上路,你就可以在工作中应用,并成功解决问题。

在你开始了解其他人时,从支持他们着手比较容易。你希望团队取得成功,并不只是为了这个团队,也是为了团队中的每个人。这是团队精神的基础:学习和自发地依照自己所学行事。

学习的意愿听起来不算什么,但它是团队成功的关键。没有这个意愿,所有的培训、奖励和赏识、会议、声明、周末娱乐等等都变得毫无意义。任何一支团队都不能违反自身的意愿。

友善范文篇10

1入学教育环节

入学教育是刚刚步入大学生活的学生了解学校和本专业情况的窗口,是建立专业认同感和培养职业精神的关键一步。我校近年来在每届新生入学教育会上组织医学生宣誓仪式,使全体新生宣读“医学生誓言”,明确职业道德规范:“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使学生明白医生要始终将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爱护病人的生命,尊重病人的人格,保护病人的权利。医生要对病人一视同仁,不分身份高低贵贱,甚至更应该特别照顾贫困的病人。正如清代费伯雄所说:“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2]。告诉学生们要认识到医学学科中蕴涵着的丰富人文价值,医学与人文是融为一体的,要认识到医学道德中体现出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和“友善”。认识到“医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这是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3]。在国防教育中,让学生明白只有国富才能民强,增强国防意识,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入学教育将”大医精诚”的理念植入学生心底,使学生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初步树立科学正确的医学价值取向[4]。

2思想政治课教学环节

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根据学生的要求和特点,结合教材,设计多样性的课程,以案例讨论、专题演讲、情境对话、小品等新型教学方式,代替传统说教、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以此增强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系统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学习。例如通过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阐述“爱国的表现形式是什么”;通过医德教育和就业指导,阐述“敬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诚信”;教育学生认识到“友善是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5]。要让医学生明白坚守医德底线,维护公平医疗消费,尊重患者人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法治、公正、友善、文明息息相关。要不断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铺垫基础[3]。

3专业课教学环节

专业课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任课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容易用临床实例抓住学生的心,所以专业课教师的正确价值观引导很关键。专业课教师是医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言行影响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指出:“医生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德国医学家、柏林大学教授胡弗兰德阐明“医生不要追求名誉和个人利益,要用忘我的工作来救治别人。在病人面前,关心的是他的病情,而不是他的钱财和地位。病人是你服务的对象,绝不能去利用或玩弄他们。”[6]所以专业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我政治素养,端正学术和政治态度,为医学生做好表率作用。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适当地通过系列伤医事件、医疗纠纷等反面事例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客观看待问题,思考如何付出爱心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医疗服务,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学会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等相关权利。用“友善”化解医患之间的对立情绪[7]。以病人为中心,还体现在不仅给病人治病,还要及时给病人普及医学知识,提升病人对于自身疾病的认识以及预防疾病的能力,从多方面关心帮助病人[8]。更重要的是多宣传在抗击“非典”、汶川和玉树等地震灾区救援等关键时刻,冲锋在一线的白衣战士不顾个人安危,竭尽全力救治伤员的行为,诠释医务人员的“敬业”精神,为医学生的成长成才注入积极的正能量[5]。

4实践教学环节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情景模拟,模拟扮演病人、医生并角色互换,使其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怎么进行合理有效的医患沟通,从细节着手,天冷时捂一捂听诊器,搓热双手再进行检查,及时为病人保暖,做好检查前的沟通解释等等,向病人表达自己的爱心和关心,这不仅事关其职业道德也是个人文明礼貌、友善互助等以“友善”为核心的个人品德需要做的[1]。

5课余活动环节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与医学专业特点相结合,使之更具体化、内容更丰富化。组织了“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讲座、“学雷锋”系列活动、“青年志愿者”、“义务献血”、“下乡义诊”、“帮助孤寡残疾人”、“为灾区捐款捐物”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我校临床专业团总支的学生多年来一直在帮助一名孤寡残疾人郭和林,十余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每一届毕业的学生把这个接力棒完整地传给新生,学生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来照顾护理这位老人。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受到了来自媒体及各方面的赞誉。通过这些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感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使其像水和空气一样融化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之中。

6教学纪律督导环节

尊敬老师、遵守课堂纪律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敬业”的品质。在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督导下,上课迟到、早退、课上吃零食等不良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一些优良教学传统得以继承发扬。比如曾经消失的课前起立形式得以恢复,学生一句“老师好”体现出对老师劳动的尊敬;迟到学生需向全班道歉,更是体现出学会尊重他人,严格时间观念的品质。

7考试考核环节

是否遵守考纪直接体现学生是否具备“诚信”的品质。医学生未来的使命就是救死扶伤,所以在学习方面必须踏踏实实地学习专业知识。部分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而弄虚作假,“诚信”缺失。对此,我们对刚入学的医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并要求学生书写考试诚信保证书,保证自己不违反考试纪律。同时加强对考场监管,对考试作弊等不诚信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9]。

8实习环节

临床实习期是学生从学校生活过渡到医疗一线的中间过渡期,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关键期。我校着重要求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不仅要学好带教医师的技术,更要学习其对待患者时和蔼可亲的表情、温和礼貌的语言以及稳健而轻柔的动作,这些行为可以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体现医者的“友善”,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使其在未来工作岗位上能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10]。通过实习,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有了更清晰和正确的认识,培养了良好的职业情感,切身感受到职业责任,提高了职业荣誉感。

9就业环节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可能直接决定着择业是否成功。部分医学生片面追求大城市、三甲医院、高工资,而不顾自身学历不足,综合素质差的实际情况,导致择业期望值过高,因而择业失败。将这些失败案例作为反面教材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引导他们考虑自我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两方面的因素来做出正确选择。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注重医学生的医德修养,其次才是专业技术能力。因为技术能力在刚毕业时虽然有所欠缺,但能通过专业技能培训等形式来提高,而医德修养是长期养成的一种职业习惯,不是短时间内能培养起来的。就业老师通过举办座谈会、面试技巧、就业心理等相关活动,帮助毕业生对自身进行科学定位,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与此同时,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毕业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应聘过程中不随意造假、任意毁约,强化“诚信”意识;进行合理职业生涯规划,树立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扎根基层为荣,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栋梁之才[11]。

10结语

通过这种全过程多环节的引导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引导他们勇做灯塔、努力奋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自觉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医学生了解核心价值观塑造对其今后在职业发展中做好治病救人,养成热爱生命,关心生命,促进人类的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6]。对于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要作用。

作者:白志峰 王永红 单位: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王德国,王立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医学伦理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4).

[2]李雨蕙.功利主义视角下医学生价值理念的现状研[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1).

[3]王郁,王乐.高等医学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6).

[4]杜长林,陈志宏,张艳清.传统医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5).

[5]魏晓波.“中国梦”与医学院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5).

[6]万文松,王建锋.多元文化形式下培养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8(4).

[7]刘伟,侯俊杰.“三位—体”教学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管理观察,2016(14).

[8]梁修才,张德广.构建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6).

[9]刘磊,孟晨.当代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