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地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8:27:53

油气地质

油气地质范文篇1

1区域地质概况

库车前陆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北缘的一个重要构造单元,位于塔里木盆地与天山造山带交接部位,是一个叠置在二叠纪至三叠纪前陆盆地之上的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1],其中主要沉积了一套巨厚的陆相沉积。三叠系为湖泊相沉积,边缘为三角洲相,中部为深湖相,包括砂岩、暗色泥岩和煤层,厚460~2300m。侏罗系为湖泊-沼泽相沉积,底部为厚层砂岩,中部为煤系,顶部为褐色砂岩、砾岩,厚330~2200m。白垩系和第三系主要为巨厚的河流相沉积,包括棕色、褐色砂岩、泥岩。其中早第三纪库车前陆盆地的西部有短时海侵,下第三系在盆地西部为一套膏泥岩沉积。白垩系和第三系总厚2000~6000m。库车前陆盆地三叠系、侏罗系有成熟度适中、厚度大的腐植型生油岩,侏罗系煤系与下第三系膏泥岩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各岩系发育多套砂岩储层,多以原生孔隙为主,具有优良的储集条件。总之,库车前陆盆地是一个中生代的生油坳陷,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主要勘探目的层为白垩系、侏罗系和三叠系,其次为第三系。1952年开始勘探工作。1987年该油田因枯竭而废弃。1995年在大宛齐构造上见工业油气流。1997年底以来,先后在克拉2井、克拉3井、依南2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使库车前陆盆地的勘探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库车前陆盆地的地表构造由北向南可以划分为7个构造带:Ⅰ.北部边缘冲断带;Ⅱ.东风背斜带;Ⅲ.北部背斜带;Ⅳ.拜城-阳霞向斜带;Ⅴ.南部背斜带;Ⅵ.西南雁列背斜带;Ⅶ.南缘剪切伸展构造带。这些构造带是新第三纪-第四纪统一的南北向水平挤压作用的产物,是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由北向南渐次扩展的结果。

克拉苏构造带位于库车前陆盆地中部北侧,主要是根据地震剖面确定的地下构造,它对应着地表构造的东风背斜带、北部背斜带和拜城-阳霞向斜带。克拉苏构造带西起卡普沙良河西约15km,东至克孜勒努尔沟东侧15km,北起东风背斜带南侧向斜,南抵拜城-阳霞向斜带北部,即东经81°30′~83°29′和北纬41°50′~42°08′所圈定的范围。

2克拉苏构造带的构造特征

2.1克拉苏构造带的地面构造

克拉苏构造带的地面构造由南、北两个背斜带组成,北背斜带自西而东由库姆格列木背斜、巴什基奇克背斜和坎亚肯背斜构成。南背斜带自西而东由吐孜玛扎背斜、喀桑托开背斜、吉迪克背斜构成。上述各背斜均以N80°E左右的走向呈直线状延伸,其首尾相连或稍有错开,只有喀桑托开背斜的中段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图1)。地表所见的这些背斜以断层传播褶皱(faultpropagationfold)[2]为主,其次为断层传播滑脱混生褶皱(hybridfaultpropagation/detachmentfold)[3]、滑脱褶皱(detachmentfold),还有少量断层转折褶皱(fault-bandfold)[4]。上述不同类型的褶皱在空间上相互转化。

库姆格列木背斜为一断层传播褶皱,中段和东段属于典型的断层传播滑脱混生褶皱。背斜核部断层构造发育,但背斜的东、西两个倾状端保存完整。背斜西段倾向北的陡倾逆断层,是由形成断层传播背斜的缓倾逆断层,从断层端线向背斜的前翼打开形成的正向突破断层。中段、东段倾向北的陡倾逆断层,是由形成断层传播滑脱混生背斜的缓倾逆断层,从断层端线或断坡上的某一点向背斜的后翼打开形成的反向突破断层(表1,图1,图2a)。

Fig.1SimplifiedstructuremapofKelasutectoniczone

1.逆断层;2.深部背斜;3.地表背斜;4.浅部正向、反向断层传播褶皱;

5.浅部断层转折褶皱;6.浅部滑脱褶皱;7.深部被动顶板双重构造;

8.深部断层转折褶皱;9.深部断层传播褶皱;10.浅部断层传播滑脱混生褶皱;

11.深部被动顶板双重构造和突发构造

巴什基奇克背斜是一典型的断层传播褶皱,南翼地层直立或高角度南倾,北翼地层向北缓倾。背斜轴部发育的北倾逆断层,是形成该断层传播褶皱的逆断层从断层端线向背斜前翼打开形成的突破断层(表1,图1,图2d)。

Fig.2StructuresectionofKelasutectoniczone

a.库姆格列木背斜东段剖图;b.坎亚肯背斜中段剖面图;c.喀桑托开背斜中段剖面图;

d.巴什基奇克背斜中段剖面图;e.吐孜玛扎背斜中段剖面图

坎亚肯背斜是巴什基奇克背斜的东延部分,总体上为一滑脱褶皱,但其西段为断层传播滑脱混生褶皱,反映了褶皱类型在空间上沿走向的转化。坎亚肯背斜核部发育的倾向南、倾角陡的逆断层是反冲断层,与巴什基奇克背斜核部发育的正向突破断层具有不同特征。尽管它们在走向上相连,但并非是一条断层。通过剖面研究推测坎亚肯背斜的滑脱层为侏罗系上部的泥岩或中部煤层,但西部较浅,东部较深(表1,图1,图2b)。

吐孜玛扎背斜是一个南翼陡倾、北翼缓倾的断层传播褶皱,背斜核部、向北陡倾的逆断层是由隐伏于地下的缓倾逆断层从断层端线(faulttip)向背斜核部打开的正向突破断层(图1,图2e)。由于强烈的挤压作用,使沿断层分布的下第三系膏泥岩组合发生底辟作用,形成盐穿刺构造,在背斜的东端甚至引起上盘第四系西域组地层的直立或倒转(表1)。

喀桑托开背斜西段是典型的断层传播滑脱混生褶皱,西端和中段皆为断层传播褶皱,东段为断层转折褶皱。背斜的中段发育规模较大的正向突破断层和和规模较小的反向突破断层,使背斜的中段有较大的位移量而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形成断层传播褶皱(图2c),而背斜的西段由于运动受阻形成了典型的断层传播滑脱混生褶皱。东段因位移向南传递而形成断层转折褶皱(表1,图1)。

吉迪克背斜表现为向南逆冲的缓倾盲断层控制的断层转折褶皱。由地面出露的背斜平顶宽度以及两翼地层产状,结合地震剖面中所表现出的下盘断坡、上盘断坡反射特征,确定吉迪克背斜的地面构造是由发育于康村组底部或吉迪克组顶部的逆断层所形成的断层转折褶皱(表1,图1)。

2.2克拉苏构造带的地下构造

克拉苏构造带的地下构造是由被动顶板双重构造(passive-roofduplex)和相互叠置的断层转折褶皱构成的复杂构造带,从未出露地表。克拉苏构造带的地下构造为两个大型构造,即克拉苏背斜和巴深背斜。

2.2.1克拉苏背斜

克拉苏背斜的中、西段位于地面的北背斜带和南背斜带之间的向斜带之下,主要为被动顶板反向逆断层和一系列较大规模的台阶状逆断层构成的被动顶板双重构造(构造三角带)[5,6,7],在克拉2井附近还发育突发构造(popup)[8](图3,图4)。东段位于喀桑托开背斜、吉迪克背斜之下,主要为简单的断层转折褶皱或相互叠置的断层转折褶皱构成(图1,表1)。克拉苏背斜西段的台阶状逆断层F4—F7的断距(即F4、F5、F6、F7断距之和)为13.5~21.25km,背斜高度为5006~7148m,背斜顶部下第三系底的埋深为2362~4089m,其中有两个高点,一个高点在BC95198.5线上,埋深2362m,即克拉1井的构造高点,另一个高点在BC95179线上,埋深2562m,即克拉4构造高点。在BC95179线(图3)上,克拉苏背斜主要受断层F4、F5、F7控制,断层倾角28°~30°。F4下盘断坡切过下第三系下部、白垩系和侏罗系的上部,后断坪在侏罗系中部,中断坪在下第三系中,因受F5侵位变形而呈背形。F5和F7下盘断坡也切过下第三系下部、白垩系和侏罗系,F5的后断坪可能位于侏罗系的底部,F5受F7侵位而变形。在BC95198.5线上,克拉苏背斜受断层F4、F5、F6、F7控制,断层F4、F5倾角22°左右,下盘断坡切过下第三系的下部、白垩系和侏罗系。断层F6、F7倾角25°左右,下盘断坡切过的地层也为下第三系下部、白垩系和侏罗系。

图3BC95179线地震剖面解释图(位置见图1,地震剖面来自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

Fig.3GeologicalinterpretationofseismicprofileofBC95179(ForlocationseeFig.1SeismicprofilefromTarimPetroleumandDevelopmentBureau)

Q.第四系;N1k.上第三系康村组;N1j.上第三系吉迪克组;E.下第三系;K.白垩系;PreK.前白垩系;T5.上第三系康村组底界;T6.上第三系吉迪克组底界;T7.下第三系膏盐顶界;T8.下第三系膏盐底界;T8-2.白垩系底界;F0、F2、F12、F3、F4、F5、F7、F8为断层编号

克拉苏背斜中段的台阶状逆断层F4—F7的断距为12.75~15.25km,背斜高度为4185~5510m,背斜顶部下第三系底的埋深为3552~4198m,背斜高点在BC95226线和BC95230线上,埋深分别为3552m和3573m。在BC95230线,克拉苏背斜主要由逆断层F4、F5、F7(断层倾角28°左右)与反向逆断层F0所构成的被动顶板双重构造和断层F4与反向逆断层F24所构成的突发构造共同控制(图4)。

Fig.4GeologicalinterpretationofseismicprofileofBC95226(ForlocationseeFig.1)

Q.第四系;N2k.上第三系库车组;J.侏罗系;F42、F24、F34为断层编号,其它代号与图2相同

克拉苏背斜东段是由F4和F7所构成的断层转折褶皱(图1),断层下盘断坡切过下第三系下部、白垩系和侏罗系地层,倾角28°左右,断距较小(<10km),背斜隆升的高度也较小(<3500m)。

研究表明,断层断距、背斜高度及下第三系底界T8的埋深在走向上的差异较大,反映了其变形在走向上的不均匀性,背斜隆升的高度受断层的数量,断层倾角和断距的大小等因素共同控制。

2.2.2巴深背斜构造

巴深背斜构造是位于巴什基奇克背斜和坎亚肯背斜之下的深层构造(图1),从未出露地表。背斜西段是由向南逆冲的台阶状逆断层F2、F13和被动反向逆断层共同控制的断层传播褶皱和断层转折褶皱所组成。在测线BC95230线(图4)上,巴深背斜是由断层F2和被动反向逆断层所控制的断层传播褶皱。断层F2岩切了下第三系的下部、白垩系和侏罗系的顶部,断距近7km。背斜东段是向南逆冲的一系列台阶状逆断层F4、F5、F6、F7、F8和被动反向逆断层F0所组成的双重逆冲构造(图5)。这里背斜隆升很高,白垩系和部分侏罗系出露地表,阳霞组上部煤层反射面(T8-2″)可形成圈闭。

Fig.5GeologicalinterpretationofseismicprofileofDQ95226(ForlocationseeFig.1)

J2-3.中、上侏罗统;J1.下侏罗统;PreJ.前侏罗系;

T8-2″.下侏罗统阳霞组煤层的顶界;T.三叠系;

PreT.前三叠系;其它代号与图3、图4相同

克拉苏构造带是由浅部和深部两个层次的构造组成的,二者的构造特征不同,上、下不同层次的构造具有不一致性。浅部层次的构造主要表现为断层传播褶皱、断层传播滑脱混生褶皱。在变形较强的地段的断层传播褶皱前翼或后翼发育突破断层,出露于地表的断层都属于这类断层,它们的位移规模较小,走向上有时具有不连续性,即使在走向上相连的断层,也并非同一条断层,有的地段属于正向突破断层,有的地段则属于反向突破断层(如库姆格列木背斜核部的断层)。深部层次的构造主要表现为发育有被动顶板反向逆断层的双重逆冲构造、突发构造和断层转折褶皱,这些构造在走向上是相互转变的,不同地段的构造特征各不相同。形成深部克拉苏背斜的台阶状逆断层规模较大,但从未出露地表。背斜隆升的高度在走向上的不同地段差异较大,主要受断层的数量、断层的倾角、断距的大小及断层发育的层位等因素的共同控制。

3构造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前陆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一种盆地类型,也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地区之一。然而,由于前陆盆地的构造变形相当复杂,地震剖面质量较差,就全球前陆盆地的数目来说,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的也占少数,这就证明了前陆盆地的前陆逆冲带油气成藏具有其

特殊规律,必须把前陆盆地向前陆逆冲带演化的动态过程与供烃、运移、聚集成藏以及改造破坏相结合,找出构造与油气关系的实质。

3.1断裂是烃源岩排烃的有效机制

近年来的统计表明,烃源区烃源岩的断裂程度越高,盆地的油气丰度越高,说明了断裂作用对烃源岩排烃的促进作用。从烃源岩排烃机理上,断裂可以作为初次运移的有效通道,加强或提高烃源岩排烃效率[9]。克拉苏构造带形成于康村期(16.9Ma),直到西域期断裂仍在活动(图3),但断裂活动最强烈的的时期为库车期(5.3Ma)-西域期(2.5Ma),而本区中生界烃源岩的生油高峰在上新世早期[9],显然烃源岩的主生烃期与构造运动最强烈时期相匹配。

3.2断裂是油气运移的通道

克拉苏构造带的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自白垩系末期开始生油,渐新世末期进入生油高峰,上新世早期生油结束。可见生油时期与断裂开始活动的时间相匹配,克拉苏构造带的断裂应该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然而,油气的运移不仅仅受断裂活动与生油时期是否匹配的影响,而且还受断裂切过地层的岩性和断层倾角等因素的控制。

克拉苏构造带目前勘探的目的层主要是下第三系膏泥岩之下的下白垩统上部砂岩,在这套很

好的储层之下有巨厚的泥岩(>570m),就是说在三叠系、侏罗系生油层与储层之间有一套盖层。克拉苏构造带中被动顶板双重构造的断裂无疑切到了生油层,这些断裂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但必须注意,与断裂作用相伴随的被动顶板双重构造的每一岩片都可以看作断层转折褶皱,其上盘断坡对油气的运移并非有利,特别是在储层与生油层之间存在巨厚泥岩盖层的情况下(图6)。当断层倾角较陡时(≥30°),断坡处断层切层特征显著,断层在泥岩中的路径较短,有利于油气在断层中的运移。而当断裂倾角较缓时(≤20°),断坡处断层切层特征不明显,断层在泥岩中的路径较长,加上泥岩本身的封堵性较好,对油气的运移就十分不利。由地震剖面解释发现。克拉苏构造带的西段(BC95179线,克拉4井附近)、中段(BC95226线,克拉2井附近)和东段(DQ95183线,克拉3井附近)断层的倾角较大(30°±)(图3,4),而中西段(BC95198.5线,BC94195线,克拉1井,克参1井附近)断层的倾角较小(20°±)。克拉苏构造带中段克拉2井附近比东段、西段多了构成突发构造的断层F24、F34(图4),它们是重要的导油构造,主要储层下白垩统上部砂岩的气测显示良好,气层厚度达几百m,已成为我国少有的大型天然气田,所以克拉苏构造带的?卸伪榷魏臀鞫胃欣K淙豢死?井也打到了工业油气流,但主要储层下白垩统上部砂岩的油气显示并不好,工业气流主要产在这套砂岩与下第三系膏泥岩之间的钙质砾岩和膏泥岩的粉砂岩夹层中,证实了克拉苏构造带的某些地段导油通道并不十分畅通,这也给予了我们新的启示,下一步不仅继续勘探下第三系膏泥岩之下的下白垩统上部储层,而且应该把目光转移到下白垩统厚层泥岩之下的侏罗系储层中,寻找自生自储型油气藏。

图6克拉苏构造带油气运移示意图

Fig.6SketchmapofhydrocarbonmigrationinKelasutectoniczone

E.下第三系膏泥岩;K11.下白垩统上部砂岩;

K21.下白垩统下部泥岩;J.侏罗系烃源岩、砂岩和煤系地层

3.3断层相关褶皱是最有利的构造圈闭

前陆盆地内的主要圈闭有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混合圈闭[8]。但断层相关褶皱圈闭是前陆盆地内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一类圈闭。克拉苏构造带的地下构造主要是被动顶板双重构造和断层转折褶皱,其生储盖组合齐全,导油构造发育,构成了本区最有利的圈闭。被动顶板双重构造由多个岩片组成,每个岩片都可以形成独立的圈闭。

3.4突破断层对油气藏的破坏作用

克拉苏构造带的地表构造主要为断层传播褶皱、断层传播滑脱混生褶皱和滑脱褶皱,这些褶皱的突破断层非常发育,现在地表出露的断层都属于这种类型。突破断层使上述断层相关褶皱形成的构造圈闭中发育的油气资源遭到破坏。目前地表出露的大量油苗就是最好的证明。

基金项目:本文由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6111010104)和“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补充专题(96111补21)共同资助

参考文献

1LuH,HowellDG,JiaD,etal.RejuvenationoftheKuqaforelandbasin,northernflankoftheTarimbasin,NorthernChina.InternationalGeologyReview,1994,36:1151~1158

2SuppeJ.Geometryandkinematicsoffaultpropagationfolding.EclogaeGeologicalHelvetiae,1983,83(3):409~454

3MarrettR,BenthamP.Geometricanalysisofhybridfaultpropagation/detachmentfolds.JournalofStructuralGeology,1997,19(3,4):243~248

4SuppeJ.Geometryandkinematicsoffaultbandfolding.AmericanJournalofScience,1983,283:684~721

5BanksCJ,WarburtonJ.“passiveroof”duplexgeometryinfrontalstructuresoftheKirtharandSulaimanmountainbelts,Pakistan.JournalofStructuralGeology,1986,8(3,4):229~237

6JonesPB.Trianglezonegeometry,terminologyandkinematics.BulletinofCanadianPetroleumGeology,1996,44(2):139

7CouzensBA.Thecontrolofmechanicalstratigraphyontheformationoftrianglezones.BulletinofCanadianPetroleumGeology,1996,44(2):165

油气地质范文篇2

关键词: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综合物探技术;综合测井技术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有关是由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在应用中的主要作用,是对地层下油气资源存量、位置进行探查,以此来拟定可靠的开采计划,提高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黄骅坳陷作为渤海构造之一,是陆上黄骅坳陷向渤海湾延伸部分。将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应用到黄骅坳陷当中,可以获取到更加准确的勘测数据,从而为资源开发工作的有序进行奠定基础。

1常用石油地质勘探技术整理

1.1物探技术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在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中,物探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该技术的应用原理在于,利用物理勘探技术对地层储备油气资源情况、资源分布情况进行整理,从而给区域开采活动的有序进行数据参考。目前使用较多物理勘探技术包括重磁电及地质雷达勘探技术、地震波勘探技术、地面瞬波勘探技术等。以地震波勘探技术为例,此类勘探技术在应用中的勘探原理在于,在勘探位置摆放地震波释放设备,或者在固定位置安装炸药,启动装备或引燃炸药后,其产生的地震波会向地层深处扩散,在遇到不同介质时也会反馈不同波长,

1.2岩石热解录井技术

在石油地质勘探活动中,岩石热解录井技术也具备了良好的使用价值。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该技术具备了以下应用价值:第一,合理评价烃源岩,在对烃源岩展开评价分析时,如果选择了岩石热解录井技术,那么能够对烃源岩中的丰富度、有机质类型进行多方面评估,以此来得出岩层对外的排烃量和生烃量,并以此来计算出该地层能够获取的整体排烃量和总体生油量。第二,对于储集层的含油气性进行科学评估,利用以往钻探技术进行是维护及采集时,会出现一定量烃类损失,而且在洗刷钻头以及释放钻头压力时,也会带来烃类物质损失问题。因此在对储集岩油气含量进行计算时,需要做好烃类恢复系数的计算工作。尤其是一些颗粒物较大的岩石样本,会借助该技术来计算油层内含油饱和度与孔隙度,从而得到原油所具备的性质,更加科学地估算油气产能。

1.3岩石热解气相色谱技术

在对石油地质进行勘探时,也会使用到岩石热解气相色谱技术,其勘探原理在于借助得到的色谱图像,分析图谱中的色谱峰,以此来对油气显示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判断。这也需要在前期做好标准色谱图的制作,如果存在油气和添加剂混合的情况,那么所得到的色谱图会出现重叠峰,这也需要对照标准谱图,对于存在的真假油气进行科学判断。同时根据得到的储集层色谱图,也可以对具备性质进行判断,以确定储集层中的烃类总体量和分类,通常情况下,油气可以分为重质油、中质油、轻质油、原油,凝析油等。常规状态下,各类油的界限并不明确,相互处于过渡阶段,借助色谱图可以根据波峰特征进行整理,以此来得出各类物质的具体储备量、所在岩层、岩层内分布状态等,为后续开采计划的拟定提供可靠参考[1]。

1.4定量荧光录井技术

根据性质分析结果可以了解到,石油也归类于一种荧光物质,其荧光产生原理在于,一些相对应物质分子,会对大量光能进行吸收,从而产生能量跃迁的情况,处于不稳定的光能激发状态。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则是利用光学基础,对于这一能量跃迁过程进行捕捉,随后利用荧光光谱的分布情况、荧光强度进行检测,根据获取参数来确定原油浓度和油品性质。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对油气层进行快速评价,这样也可以对油气显示情况进行准确捕捉,利用反馈的强度值,对于其中的微弱油气进行找出,这样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油气分布情况,便于后续作业活动的开展[2]。

1.5综合测井技术

在石油地质勘探活动中,也会使用到综合测井技术,该技术在应用中,会依托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在测井仪器作用下,沿着钻井剖面来观察岩层,并对其进行物理探矿,期间所有的地质信息也会顺利转换为物理信号,物理信号在计算机技术辅助下,在此将信息转换为地质信息,如岩层性质、岩层厚度、岩层分布等,从而发现石油、气、地热、地下水、煤、金属与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在新技术融入度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数据采集速度、处理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而测井仪器的功能性也在不断提升,如目前使用到的成像测井仪器,能够顺利完成成像测量工作,同时也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测量内容的覆盖率,以得到更加完整和准确的测量数据,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3]。

1.6遥感探测技术

除上述提到的勘探技术外,遥感探测技术也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该技术在具体应用中的应用流程如下:(1)对于植被生长参数进行整理,植物生长于富有矿产的土壤中,其初始形状便会出现发生一些变化,体现在根、茎、叶、花等方面,利用遥感探测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以此来作为初步判断地区是否存在矿产的依据。(2)油气资源的形成需要长达亿万年的演化,期间地质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使得油气资源分布处于不均匀状态。利用遥感探测技术可以对矿床形成时间进行初步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来预估矿产分布情况,进而提高找矿结果的可靠性。(3)对于地质活动信息进行整理,油气矿产大的性质和地质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基于遥感探测技术和成像技术,可以对区域矿产分布情况进行细致分析,从而为后期成矿分析工作的展开奠定良好基础。

2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2.1基本概述

黄骅坳陷是渤海构造之一,它是陆上黄骅坳陷向渤海湾延伸部分。坳陷宽度达70公里,为黄骅坳陷呈扇形向东撒开的宽阔部分。利用遥感探测技术、物探技术对于该地区进行勘探,基于勘探结果来划分构造单元,从而对地区的成矿潜力进行评价,为后续进一步勘探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2勘探结果整理

由于各种地质构造是形成圈闭的重要条件,所以在油、气田勘探过程中不仅要研究生油层,还应研究各种地质构造的基本特点及其分布规律,从盆地的整体出发,划分次级构造单元,考察各级构造单元的含油远景,选择其中最有希望的构造单元实施钻探,加速油、气的勘探工作。因此,必须把那些对于找油有意义的地质因素作为划分的依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层层序、厚度及变化规律,特别是目的层的厚度、分布规律及生、储、盖组合特征;2)基底的时代、结构、起伏、岩性及断裂情况;3)岩浆活动的时期、性质、次数、规模;4)区域地质发展史;5)盖层的构造形态、发育特点、形成时间、分布规律;6)构造变动的成因类型。黄骅坳陷位置具备了良好的油气成矿潜力,无法成矿的吴桥凹陷、盐山凹陷、白塘口凹陷、泊头凹陷,主要原因是构造发育较差、沉积特征不明显,因此很难形成油气田,不具备成矿潜力。

3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趋势

3.1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也将得到不断拓展,从而和石油勘探技术共同组建一个数字化、虚拟化的综合开发平台,所有得到的勘探数据都可以在显示器中进行可视化分析,在其中输入相关数据后,系统可以自动模拟石油开采预测过程,这样也加快了石油勘探活动的精准度,减少了前期勘探时所需要投入的综合成本,提升了已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在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中,也需要不断融合GPS技术、5G技术、GIS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以提高石油地质勘探质量和工作效率。

3.2引入可膨胀管技术

在钻井施工活动中,可膨胀套管技术具备了良好的应用价值,在许多大型油田中得到了应用。该技术在钻井施工活动中,会将管柱直接下入到井底,利用膨胀锥头对于管材进行变形处理,借此来增加套管内径,起到节省井眼尺寸的作用。在未来发展中,该技术的成熟度也将进一步提升,应用成本也会呈现降低趋势,这对于技术的不断渗透营造了良好环境,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油气勘探开采要求。

3.3趋向多维化发展在未来发展中,石油勘探技术也将沿着多维化方向发展,以契合更多地形地貌的勘探要求。基于以往勘探经验可以得知,我国石油地质勘探作业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黄土塬、

山地及薄层等地质,此类地质勘探和开采难度高,需借助科学勘探体系来获取更加精准的地质数据。这也需要勘探技术和多学科进行融合发展,提高勘探数据完整性,并从多角度来分析勘探数据,从而为勘探预测工作的推进奠定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类矿产资源的支持,石油作为一类不可再生资源,如何提高开采效率也将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采取可靠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对于该地区基础数据进行科学整理,可以为后续开采计划的拟定提供可靠支持,以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岑炜伟,柴华,伍岳.石油开发过程中地质勘探技术的应用[J].化工管理,2021(24):187-188.

[2]曹宇.石油勘探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应用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21(6):79-81.

油气地质范文篇3

关键词:水平井;地质导向;录井技术

水平井地质导向施工工作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施工流程比较复杂,录井技术是水平井地质导向钻井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水平井钻井施工之前,需要先利用地质资料对钻取井段进行预测,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录井技术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实现水平井钻井施工过程中资料的更加准确、实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我们需要高度的重视水平井地质导向录井技术,将其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应用好水平井导向录井技术,才能进一步提高油井的开采效率和开采质量。

1水平井地质导向的钻取方式概述

水平井钻井施工过程中地质导向是一种测量手段,主要的原理就是对水平井的测量数据和井眼轨迹在相关地质资料的辅助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水平井钻井施工之前需要相关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环境情况等实地考察,根据收集的资料对钻井井眼轨迹进行设计,才能进行水平井的钻取工作。实地考察过程中相关人员收集到的地质资料准确度不高,很容易造成设计的井眼轨迹与油藏开采最佳位置产生偏差,同时还会对后期的注水工作、采油工作产生影响,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质导向钻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其中应用了现代化的测量技术、定向设备、导向模型及随钻测井技术,配合相关的软件系统,实现在水平井钻井施工过程中实时调整钻井方案,确定钻井轨迹处于最佳线路。

2水平井地质导向录井技术概述

2.1录井技术

水平井地质导向录井技术主要的作用就是在水平井钻井施工过程中,对井下施工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处理并传输到地面,施工人员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信息确定油气层的位置、厚度等,保障后期钻井工作资料的准确性。在水平井地质导向钻取和勘探过程中,录井技术主要起到对地下岩层性质和油气含量等数据信息的判断、分析,属于一种重要的配合技术,目前录井技术可以分为两种:直接录井技术与间接录井技术。

2.2录井技术探析

录井技术的发展离不开钻井地质岩层性质解释,录井资料和综合数据分析,实现对含油气状态的了解,才能绘制出准确的录井图,不同类型的录井图可以对电缆、钻具等误差进行校正,录井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使用分析仪器对现场数据信息收集和完善,录井技术的种类比较多,主要包括气测录井、地质录井、核磁共振录井等。

2.3地层对比与预测技术

地层之间的划分、预测、对比等是地质录井现场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我们通常在选择水平井地质导向录井技术时,要重点考虑相同区域物性与沉积相,对比相邻井的协调性与相似性,大段对比的过程中采取总体控制,然后再对比分层,最后比较地层的电性、物性、岩性、含有气量等参数。水平井的部署位置一般地层都不是很复杂,可以实现与邻井进行资料对比,但是还会因为地震资料及分辨率的影响,存在几米或者十几米的误差,造成水平井的质量和油层钻遇率在一定程度上的降低,我们在对地层进行预判时已经采取了很多相关技术,实际钻井中的钻井深度与理论值还是存在偏差,主要是由于水平井较大的倾斜角,工艺流程不够完善,对岩性判断时比较困难造成的。每个水平井在进行岩相和地质构造对比时困难比较大,因为其变化都存在较大差异,一些比较特殊的深井没有对比的标准层,各段误差因为对比水平井的数量不多,误差就会越来越大,直接影响水平井地层随钻预测和对比工作的开展。

2.4地质解释和导向技术

想要保障目的层在水平井地质导向录井技术中的准确性和井眼轨迹的合理控制,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技术必不可少,地质解释和导向技术在大部分的石油企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有着成本低、安全可靠的优势,实现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地质解释和导向技术可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施工需求,通过地质解释和导向技术施工人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钻井的过程,保障钻井效率。水平井后段油气层的随钻率是影响水平井质量的关键,我国的地质导向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油层的钻遇率可以根据录井技术中收集到的油层物性、岩性、含油率等对导向进行精确。录井技术还要与地面录井资料仪器和随钻录井资料仪器配合使用,保障数据信息显示结果的准确性。

3水平井地质导向录井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

3.1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录井技术中的运用

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在录井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手动劳动录井技术已经逐渐的淘汰,而机动化、机械化的录井技术已经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传统简单分析录井资料的方式也逐渐被淘汰,录井数据分析向着综合性评价和解释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录井施工中的应用,实现了钻井现场数据参数评价、解释效率的不断提升。钻井施工现场的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工作主要由计算机系统完成,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远距离传输、共享,实时对油气层钻井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钻井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油气层解释时间过长,保障后期油气层维护时有着更好的条件。

3.2录井技术多元化、综合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录井技术逐渐地向着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了钻井施工现场对油气层直接评价、识别的功能,钻井地质信息、工程信息在录井技术多元化、综合化发展的今天,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实现数据信息收集的更加准确,录井技术是将理论科学等多种学科结合在一起的钻井技术,在油田的勘探和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经常使用的录井技术包括工程录井、钻井液录井、地质录井、气测录井等。

3.3水平井录井需要注意的问题

录井工作施工之前,需要我们对施工现场的地层情况、岩性、构造等全面的了解,通过实际钻井资料对施工地层岩性性质进行分析,熟悉油气层目标的横向分布特点和纵向分布特点,实现录井资料的更加完善、准确,同时还要保障地板与油层顶深度卡准。实时测量钻头钻进的位置,保障钻井轨迹处于最佳位置。利用专门的设备对井斜进行监控,利用邻井的详细资料和设计轨道数据对地层剖面及井眼轨迹进行绘制,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时刻地观察录井参数的变化,一旦数据压力参数发生较大变化,就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保障录井施工更加安全、稳定。

4结语

经过以上的研究分析,在油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水平井地质导向录井技术是重中之重,录井技术需要多种技术相互配合,才能实现钻井施工效率的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的录井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钻井施工需求,录井技术也面临着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引进国外先进的录井技术,学习国外的先进水平井地质导向录井现场经验,研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录井技术,促进我国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耿长喜,孙宝刚,赵杰,等.大庆油田水平井录井地质导向技术[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4,33(5):231-234.

[2]齐振勤,周风艳,姜萍,等.录井在水平井地质导向中的作用与应用实例[J].录井工程,2013,24(4):7-10,23,81.

[3]刘德伦,罗于海,李立,等.水平井一体化地质导向在四川油气田的应用[J].录井工程,2013,24(1):42-45,87-88.

油气地质范文篇4

关键词:南海,油田开发,工程地质

北部湾盆地涠1〇3油田率先投产,揭开了南海北部大陆架油气勘探史上新的一页。目前,在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已发现了流花11-1、涠6-1、崖13-1、惠州-21-1、西江24-3-2等相当规模的含油气构造和油气富集相带,现正做开发前的各种准备工作,特别是1988年开始的第三轮对外招标,必将加快南海油气开发的步伐。为此,油气开发中的海洋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也愈加引起各有关学者的注意。在研究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南海实际进行科学预测,以从宏观上指导未来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根据珠江口盆地区域海洋工程地质调査及有关资料,盆地中的油气开发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工程地质因素

是指可能引起工程威胁的灾害地质因素。1、滑坡和潜在的海底滑动:珠江口盆地北缘陆架平坦,底质以砂为主。但是,在5〇、9〇和13〇米水深线位置,陆架有三级明显的坡降倾斜。浅层ISO米以上的沉积物以细粒为主,至少有3—4层粉砂质粘土、粘土层,在内陆架是湖湾相沉积,在外陆架为三角洲相软的粘土夹层,且是被晚更新世末的河流搬运堆积在陆架转折带的斜坡上,似有蠕变滑动趋势。实验证明,在某些边坡位置,软的粘土层含水量高,孔隙率大,塑性指数近于1,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小,压缩模量小,在重力和其它外力共同作用下,可以引起滑坡,牵引海底移动。此外,在东沙隆起卫滩周围,已经发现有杂乱堆积的滑坡块体。滑坡构成不稳定的采集现场,对一个油气富集区来讲,是十分不利的,尤其对于某些永久性的工程设施,如采油平台、长距离的输油管道是致命的威胁^2、井喷和浅层气:据悉,在南海大陆架大部分地区存在一浅层高压气槽,在钻井中会发生重大的井喷事故,造成平台倾覆、机毁人亡。在北部湾盆地中,曾经钻遇浅层气,几口油井气喷,造成机塌井废,或因遇气层被迫中途停钻,损失巨大。珠江口盆地也有数口探井,在钻进时受气层威胁。区域调查表明,珠江口盆地中浅层气普见。一种是浅层含气沉积物,通常气以分散状存在于海底5〇米左右的层间。另一种是深层运移气,在断层附近1000米左右的深度聚集。浅层气除了使沉积物中孔隙水压力増加,结构疏松,造成局部沉陷外,还具有高压溢喷的特点,往往引起强烈井喷,世界上因此造成的重大失误,比例高达25够。3、埋藏古河道:珠江口盆地中的珠一坳陷已经发现三个含油气构造,並在三个不同的构造带上。其中惠州凹陷和西江凹陷之间,集中了西江24-3、西江24-1、西江231、惠州271、惠州21-1、惠州331等六个汕田;在惠州凹陷南部和东沙隆起西南部有流花11-1油田为首的一系列珊瑚礁油田,还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油气富集区。值得重视的是,上述两个有利地带,在其浅层发现有广布的晚更新世末埋藏古河道,范围达多平方公里,潜伏于海底以下25米左右,河床对下覆地层严重切割侵蚀,上覆全新世海相水平层。古河道沉积上、下界面均为不整合,曾遭到地史上暴露风化或海水进浸淘洗,物质结构疏松,是天然的滑动面,不利.于上覆筑构的稳定性。河道充填的粗碎屑,孔隙度大、层间水循环快,渗透性强,在地层中长期冲蚀淋滤,在上覆载荷下,极易造成局部塌陷。河道纵向切割深度可达5—3〇米,横向上可以是某种砂体或漫滩沼泽泥,在近距离内力学支撑、抗剪强度差别甚远,会因插桩锚地造成倾斜、不平衡。因此对于钻井平台、采油平台那样的庞然大物,本身自重和运转中的机械振动这样的基础条件,在工程设计中要认真对付。

二、水文气象因素

有人用“恶劣复杂、难以捉摸”概括了南海水文气象的实际。“格洛玛.爪眭海”号钻井船受台风袭击,在北部湾沉没的严酷事实,也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在南海油田开发中将面临的自然灾害》近5〇年统计数字表明,每年平均进入南海的西太平洋台风和南海生成的台风有10—15次,风力大于11级的有7—8次。除2月份外,台风基本上全年盛行,从5、6月份开始,逐渐次数増多,风力增强,最大强度集中在7、8、9、1〇月份,又以8—9月份最频,达36吻,危害也最大。每年有一半以上的台风在东经11〇°—120°间的南海北部登陆,严重威胁毗邻珠江口盆地的近岸一带。此外,还有频繁出现的“热带低压”,其活动中心、移动路线、扩展区域、影响程度没有规律,引起的强风、阵风随时危及市海北部,特别是在反厄尔尼诺年,台风更多、风力更猛,其危害性不容忽视。海流、波浪、潮汐也是常见的自然灾害。海流受毗邻海洋环流的强烈影响,且主要随季节变化,与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关系密切。在平静气候条件下,往往还有高能强水流从洋盆进入珠江口盆地的浅水区,在陆架边缘常有强流、涡流回荡。盆地范围内,波浪高度可达3一4米、长度大于50公里,极端条件下尚未见报道。沿岸水域以全日潮为主,潮差达2—3米,远离岸外,以混合潮为主,潮差小于2米。台风、波浪和潮汐海流,导致海底液化推移,形成冲刷或堆积,加剧了海底的不稳定性,它们还直接撞击海上设备,造成灾害性破坏。

三、地震、火山活动和断裂

南海位处欧亚、印度洋、太平洋三大板块的交汇点,又被华南沿海火山岩带和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岛弧火山岩带包围,在南海北部,还有陆壳、过渡壳和洋壳等地壳性质的不同,地震、火山活动和断裂互相伴生、诱发,其活动之复杂、激烈、活跃、特殊,非其它地区可比拟?新生代南海扩张、雷琼-澎湖第四纪玄武岩喷溢、西沙髙尖石火山活动、北部陆坡高达3.92个热流单位的热流值,都为南海北部油田的开发从相对活动性较强方面增加了困难。据历史记载,南海北部,尤其是滨岸陆缘,以及珠江口内,是一强地震活动带,M>4.5级的地震奋数百次之多,也曾多次发生过7—8级的大震,震中多与本区最为发育的北北东、北东东、北西几组张性断裂有关,孕育最多的是几组断裂的交汇点。目前人们已不满足于普通的地震监测,为了工程的需要,纷纷开展地震的参数计算研究,从震波振幅、持续时间、振动周期、能量等方面区分地震的活动性,以求得在不同工程使用年限内,地震动值越过某一概率带来的危险估计,这在未来南海油田的开发中是完全必须的。地震、火山活动均可使断层重新活动、引起浅层和海底断裂、崩塌、改变工程环境,导致上覆建筑物倾斜、移动、倒塌,以至沉没。

四、海洋污染、海洋污损生物因素

油气地质范文篇5

在**公司,就有一个入迷事业、痴迷地下的人。他就是共产党员、高级技师张**。工作27年来,他多次被评为公司双文明先进个人,1998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管理局劳动模范,1999年荣获中石化岗位技术能手的称号,2002年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在张书同眼里,入迷地下世界,生命才活得更有意义、更有滋味。

一、“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知识贫乏”。仅从张书同的笔记本,就可以看出他的学习是永无止境。

熟悉张**的人都知道,在他上衣口袋里总是装着一个笔记本,记得是什么呢?原来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历年来各类探井、开发井的资料和数据。有的井是他参与施工的,他记录下来;有的井是别人施工的,他想方设法借来资料和数据,也记录下来。张**的笔记本,也可以说是他个人学习的“数据库”,是他个人学习的轨迹。一有时间,他就打开笔记本进行思考,反复琢磨这一口井为什么有油,那一口井为什么没油,对试油没有结果的井总是爱打个问号,想探个究竟。有一次,局油藏工程处的一位同志随口问张**草84井的基本情况,张**一口气说出该井10个基本数据,那位同志很惊讶,说:“没想到你对5年前完钻的井况还知道得这么全面。”至今,他的笔记本上还在不断新增着各类井的井况。笔记本的故事是张**勤奋学习的最好见证。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这么爱学习的他,原先只是初中毕业的普通工人。张书同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进行过专业深造,干地质这个行业可谓“先天不足”。但他在学习上常以勤自勉,以钻自慰,相信苦学就能出成果,更能弥补“先天不足”。在张**办公室里,存放着有关石油行业、地质专业的理论书籍近百本。对每一本书,张书同都花费了相当的时间,结合专业工作实际去研读。张**深有感触地说:“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工作27年来,他苦学了27年。自学的知识包括钻井地质、石油地质、油藏工程、钻井工程、井控、测井、录井、HSE等20门学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平时学习中,张**既搞好理论学习,又注重理论思考。这几年,他把很多井有代表性的岩心样和砂样,加上标识,装进塑料袋,存放在家里。一有时间,他就摊开样品铺在桌子上,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反复研究和琢磨,发现新的问题。书本、笔记本、地质样品,都是他学习研究的好工具,帮助他一起走入地下迷宫。勤奋学习使张**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多次在公司技术比赛中摘到桂冠。

二、如果说,苦学是张**的学习信条;那么,破难是张**的工作准则。在他看来,地下虽是一个迷宫,既然走进去,就要走出来。

胜利油田地质层位复杂,构造类型多样,有地质大观园之称;油气层分布零散,如一个摔碎了的盘子,规律难循,又有地下迷宫之称。而工人出身的张**在研究地下迷宫、破解地下难题方面颇有一套,先后捧回局级以上优秀成果15个,创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在油田勘探开发系统很有名气。

张**1975年参加工作,一年的学徒期,他三个月就出徒,半年独立顶岗,不到四年时间就担任了地质技术员、地质组组长,1989年被油田聘为首批工人技师。期间,他以汗水做代价,以压力为动力,用智慧去描绘,在成材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1986年孤东会战时,他给自己订了三个目标:一是层位卡准率100%;二是资料优良率100%;三是不该打的进尺一米不多打,该打的进尺一米不少打。在当时,这三个目标谁也不敢轻易做出承诺,因为会战场面大、速度快,稍不留神就可能打过目的层或油层。然而,张**凭借着强烈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在他参与施工的每一口井上都实现了这三个目标。特别是以资料优良率100%,在孤东赢得了良好口碑,获得了“孤东会战先进生产者”的荣誉称号。

孤东会战结束后,张**愈发成熟自信。他认为:“地下虽是一个迷宫,既然走进去,就要走出来”。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认识,张**在每一次会战中都能出色完成工作任务。1996年在胜利油田第一个蒸汽实验区草20块开发会战中,张**带队会战。当时,该区块地下地质情况复杂,钻井施工难度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井漏并污染油层。面对风险性很大的施工难题,张**丝毫没有畏缩,反而更坚定了他破难的信心。为保证油层不被污染,张**又一次“走进了”地下迷宫,分析了大量的区域资料,制订了一套防油藏污染的技术方案。在会战4个月里,他卡准了59口井的潜山界面和完钻层位,提前85天完成了工作任务;为工程节约钻井进尺650多米,主动建议加深11口井,取得了1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所施工的井没有发生一口井漏,保护了油气层,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现河采油厂、钻井公司的好评,他也由此获得了草桥地区“**专家”的称号。

某一件事干多了,便可能熟中生巧;经验积累多了,解决问题就迎刃而解。作为生产技术决策者,张**遇到的技术难题很多、责任很重,但他依靠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破解了一道道难题。近年来,油田勘探对象转变为隐蔽式、复杂式油气藏,对**技术人员发现油气层、卡取取心层位增加了相当的难度和风险性。围绕勘探难题,张**制订了系列应对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针对潜山油气藏,他制订了“停、循、定”的技术措施,口口井卡准潜山界面,打掉了潜山地层这只“拦路虎”。针对隐蔽式、复杂式油气藏,他在每口井施工前广泛搜集区域资料,对该区地下地质特征做到心中有数;制订详细的技术措施,对关键深度(如取心层位、油气显示层位、靶点等)提前预测,进行实钻对比,确保生产技术决策准确无误。2001年施工的马来西亚云鼎公司桩古14-D1井,是口斜井,周围钻探有易发生井漏的历史教训。因此,甲方要求在进入潜山地层两米内卡准界面。张**在施工关键期间,上井10天,昼夜盯卡,发现了正钻靶点和实钻靶点不符,立即采用起钻降斜、加密录井等特殊技术措施,卡准了界面,赢得了甲方的高度赞扬。张**在技术决策上精益求精、精雕细刻,使他工作27年来,施工的千口井上无一差错。

三、别人不敢想的,张**敢于想;别人做不到的,张**却做到了。他打破前人思维定势,演绎着创新的轨迹。

在浩瀚的地质海洋里,张**搏击了近30年,获得了许多地质研究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正是基于丰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张**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想、敢于做,在创新中提升了工作价值和生命价值。老井复查是张**技术创新的一个亮点。1983年完钻的草13-97井,当时由于显示不好,焊完井口一直未试油作业,在别人看来是—口没有希望的井,而他却不以为然,对该井无油“耿耿于怀”,当时他的想法是:如果一下子提出草13断块片麻岩出油似乎难以让人置信,但不提出来,一口出油井就会长期被判“死刑”。为了以理服人,证实自己观点是正确的,他翻阅大量的资料,统计了近百口井的油层数据,用放大镜在一条条测井曲线上寻找疑点,反复验证、仔细对比、认真推敲,终于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草13—97井有油。并向上级大胆提出草13—97井片麻岩含油的建议,同时送交了详细的论证材料及施工意见书,被有关业务部门采纳,初步测试后,获工业油流3.6立方米/日。1996年至1997年,张**利用业余时间,复查了百余口老井,对4口老井提出了施工建议,使死井复活,增加了新的地质储量。

矢志奋为,笃行不渝。在地质研究的迷宫里,张**敢于打破前人定势思维,纵横驰骋,走自己的路。他依靠数十年打探井的经验,深思熟虑后,蒙发了奇想:能否将系统工程原理引入地质工作领域,使得地质解释符合率更高,油气层判断更准确,地下构造情况更清楚。别人知道这个想法后,有说他是异想天开,有说这是天方夜谭。但不干,固然遇不着失败,也绝对遇不着成功。他敢想敢做,走上了创新之路。两个月就完成了该课题论证立项,一年就见到成果。他使用系统工程原理解决了草桥地区油层污染问题,对5口井提出不下筛管的建议,主动建议加深18口井,均见到油气层,在1997年,张**的《系统工程原理在草20块钻井地质工作中的运用》课题获局企业管理优秀成果二等奖。之后,他的《关于对草13-97井前震旦系地层试油建议》课题也获局企业管理优秀成果二等奖;《系统工程原理在地质录井生产中的应用》获局企业管理优秀成果三等奖。

油气地质范文篇6

在**公司,就有一个入迷事业、痴迷地下的人。他就是共产党员、高级技师张**。工作27年来,他多次被评为公司双文明先进个人,**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管理局劳动模范,**年荣获中石化岗位技术能手的称号,**年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在张书同眼里,入迷地下世界,生命才活得更有意义、更有滋味。

一、“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知识贫乏”。仅从张书同的笔记本,就可以看出他的学习是永无止境。

熟悉张**的人都知道,在他上衣口袋里总是装着一个笔记本,记得是什么呢?原来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历年来各类探井、开发井的资料和数据。有的井是他参与施工的,他记录下来;有的井是别人施工的,他想方设法借来资料和数据,也记录下来。张**的笔记本,也可以说是他个人学习的“数据库”,是他个人学习的轨迹。一有时间,他就打开笔记本进行思考,反复琢磨这一口井为什么有油,那一口井为什么没油,对试油没有结果的井总是爱打个问号,想探个究竟。有一次,局油藏工程处的一位同志随口问张**草84井的基本情况,张**一口气说出该井10个基本数据,那位同志很惊讶,说:“没想到你对5年前完钻的井况还知道得这么全面。”至今,他的笔记本上还在不断新增着各类井的井况。笔记本的故事是张**勤奋学习的最好见证。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这么爱学习的他,原先只是初中毕业的普通工人。张书同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进行过专业深造,干地质这个行业可谓“先天不足”。但他在学习上常以勤自勉,以钻自慰,相信苦学就能出成果,更能弥补“先天不足”。在张**办公室里,存放着有关石油行业、地质专业的理论书籍近百本。对每一本书,张书同都花费了相当的时间,结合专业工作实际去研读。张**深有感触地说:“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工作27年来,他苦学了27年。自学的知识包括钻井地质、石油地质、油藏工程、钻井工程、井控、测井、录井、HSE等20门学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平时学习中,张**既搞好理论学习,又注重理论思考。这几年,他把很多井有代表性的岩心样和砂样,加上标识,装进塑料袋,存放在家里。一有时间,他就摊开样品铺在桌子上,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反复研究和琢磨,发现新的问题。书本、笔记本、地质样品,都是他学习研究的好工具,帮助他一起走入地下迷宫。勤奋学习使张**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多次在公司技术比赛中摘到桂冠。

二、如果说,苦学是张**的学习信条;那么,破难是张**的工作准则。在他看来,地下虽是一个迷宫,既然走进去,就要走出来。

胜利油田地质层位复杂,构造类型多样,有地质大观园之称;油气层分布零散,如一个摔碎了的盘子,规律难循,又有地下迷宫之称。而工人出身的张**在研究地下迷宫、破解地下难题方面颇有一套,先后捧回局级以上优秀成果15个,创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在油田勘探开发系统很有名气。

张**1975年参加工作,一年的学徒期,他三个月就出徒,半年独立顶岗,不到四年时间就担任了地质技术员、地质组组长,**年被油田聘为首批工人技师。期间,他以汗水做代价,以压力为动力,用智慧去描绘,在成材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1986年孤东会战时,他给自己订了三个目标:一是层位卡准率100%;二是资料优良率100%;三是不该打的进尺一米不多打,该打的进尺一米不少打。在当时,这三个目标谁也不敢轻易做出承诺,因为会战场面大、速度快,稍不留神就可能打过目的层或油层。然而,张**凭借着强烈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在他参与施工的每一口井上都实现了这三个目标。特别是以资料优良率100%,在孤东赢得了良好口碑,获得了“孤东会战先进生产者”的荣誉称号。

孤东会战结束后,张**愈发成熟自信。他认为:“地下虽是一个迷宫,既然走进去,就要走出来”。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认识,张**在每一次会战中都能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年在胜利油田第一个蒸汽实验区草20块开发会战中,张**带队会战。当时,该区块地下地质情况复杂,钻井施工难度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井漏并污染油层。面对风险性很大的施工难题,张**丝毫没有畏缩,反而更坚定了他破难的信心。为保证油层不被污染,张**又一次“走进了”地下迷宫,分析了大量的区域资料,制订了一套防油藏污染的技术方案。在会战4个月里,他卡准了59口井的潜山界面和完钻层位,提前85天完成了工作任务;为工程节约钻井进尺650多米,主动建议加深11口井,取得了1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所施工的井没有发生一口井漏,保护了油气层,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现河采油厂、钻井公司的好评,他也由此获得了草桥地区“**专家”的称号。

某一件事干多了,便可能熟中生巧;经验积累多了,解决问题就迎刃而解。作为生产技术决策者,张**遇到的技术难题很多、责任很重,但他依靠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破解了一道道难题。近年来,油田勘探对象转变为隐蔽式、复杂式油气藏,对**技术人员发现油气层、卡取取心层位增加了相当的难度和风险性。围绕勘探难题,张**制订了系列应对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针对潜山油气藏,他制订了“停、循、定”的技术措施,口口井卡准潜山界面,打掉了潜山地层这只“拦路虎”。针对隐蔽式、复杂式油气藏,他在每口井施工前广泛搜集区域资料,对该区地下地质特征做到心中有数;制订详细的技术措施,对关键深度(如取心层位、油气显示层位、靶点等)提前预测,进行实钻对比,确保生产技术决策准确无误。**年施工的马来西亚云鼎公司桩古14-D1井,是口斜井,周围钻探有易发生井漏的历史教训。因此,甲方要求在进入潜山地层两米内卡准界面。张**在施工关键期间,上井10天,昼夜盯卡,发现了正钻靶点和实钻靶点不符,立即采用起钻降斜、加密录井等特殊技术措施,卡准了界面,赢得了甲方的高度赞扬。张**在技术决策上精益求精、精雕细刻,使他工作27年来,施工的千口井上无一差错。

三、别人不敢想的,张**敢于想;别人做不到的,张**却做到了。他打破前人思维定势,演绎着创新的轨迹。

在浩瀚的地质海洋里,张**搏击了近30年,获得了许多地质研究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正是基于丰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张**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想、敢于做,在创新中提升了工作价值和生命价值。老井复查是张**技术创新的一个亮点。**年完钻的草13-97井,当时由于显示不好,焊完井口一直未试油作业,在别人看来是—口没有希望的井,而他却不以为然,对该井无油“耿耿于怀”,当时他的想法是:如果一下子提出草13断块片麻岩出油似乎难以让人置信,但不提出来,一口出油井就会长期被判“死刑”。为了以理服人,证实自己观点是正确的,他翻阅大量的资料,统计了近百口井的油层数据,用放大镜在一条条测井曲线上寻找疑点,反复验证、仔细对比、认真推敲,终于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草13—97井有油。并向上级大胆提出草13—97井片麻岩含油的建议,同时送交了详细的论证材料及施工意见书,被有关业务部门采纳,初步测试后,获工业油流3.6立方米/日。**年至1997年,张**利用业余时间,复查了百余口老井,对4口老井提出了施工建议,使死井复活,增加了新的地质储量。

矢志奋为,笃行不渝。在地质研究的迷宫里,张**敢于打破前人定势思维,纵横驰骋,走自己的路。他依靠数十年打探井的经验,深思熟虑后,蒙发了奇想:能否将系统工程原理引入地质工作领域,使得地质解释符合率更高,油气层判断更准确,地下构造情况更清楚。别人知道这个想法后,有说他是异想天开,有说这是天方夜谭。但不干,固然遇不着失败,也绝对遇不着成功。他敢想敢做,走上了创新之路。两个月就完成了该课题论证立项,一年就见到成果。他使用系统工程原理解决了草桥地区油层污染问题,对5口井提出不下筛管的建议,主动建议加深18口井,均见到油气层,在**年,张**的《系统工程原理在草20块钻井地质工作中的运用》课题获局企业管理优秀成果二等奖。之后,他的《关于对草13-97井前震旦系地层试油建议》课题也获局企业管理优秀成果二等奖;《系统工程原理在地质录井生产中的应用》获局企业管理优秀成果三等奖。

油气地质范文篇7

在**公司,就有一个入迷事业、痴迷地下的人。他就是共产党员、高级技师张**。工作27年来,他多次被评为公司双文明先进个人,1998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管理局劳动模范,1999年荣获中石化岗位技术能手的称号,2002年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在张书同眼里,入迷地下世界,生命才活得更有意义、更有滋味。

一、“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知识贫乏”。仅从张书同的笔记本,就可以看出他的学习是永无止境。

熟悉张**的人都知道,在他上衣口袋里总是装着一个笔记本,记得是什么呢?原来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历年来各类探井、开发井的资料和数据。有的井是他参与施工的,他记录下来;有的井是别人施工的,他想方设法借来资料和数据,也记录下来。张**的笔记本,也可以说是他个人学习的“数据库”,是他个人学习的轨迹。一有时间,他就打开笔记本进行思考,反复琢磨这一口井为什么有油,那一口井为什么没油,对试油没有结果的井总是爱打个问号,想探个究竟。有一次,局油藏工程处的一位同志随口问张**草84井的基本情况,张**一口气说出该井10个基本数据,那位同志很惊讶,说:“没想到你对5年前完钻的井况还知道得这么全面。”至今,他的笔记本上还在不断新增着各类井的井况。笔记本的故事是张**勤奋学习的最好见证。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这么爱学习的他,原先只是初中毕业的普通工人。张书同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进行过专业深造,干地质这个行业可谓“先天不足”。但他在学习上常以勤自勉,以钻自慰,相信苦学就能出成果,更能弥补“先天不足”。在张**办公室里,存放着有关石油行业、地质专业的理论书籍近百本。对每一本书,张书同都花费了相当的时间,结合专业工作实际去研读。张**深有感触地说:“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工作27年来,他苦学了27年。自学的知识包括钻井地质、石油地质、油藏工程、钻井工程、井控、测井、录井、HSE等20门学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平时学习中,张**既搞好理论学习,又注重理论思考。这几年,他把很多井有代表性的岩心样和砂样,加上标识,装进塑料袋,存放在家里。一有时间,他就摊开样品铺在桌子上,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反复研究和琢磨,发现新的问题。书本、笔记本、地质样品,都是他学习研究的好工具,帮助他一起走入地下迷宫。勤奋学习使张**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多次在公司技术比赛中摘到桂冠。

二、如果说,苦学是张**的学习信条;那么,破难是张**的工作准则。在他看来,地下虽是一个迷宫,既然走进去,就要走出来。

胜利油田地质层位复杂,构造类型多样,有地质大观园之称;油气层分布零散,如一个摔碎了的盘子,规律难循,又有地下迷宫之称。而工人出身的张**在研究地下迷宫、破解地下难题方面颇有一套,先后捧回局级以上优秀成果15个,创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在油田勘探开发系统很有名气。

张**1975年参加工作,一年的学徒期,他三个月就出徒,半年独立顶岗,不到四年时间就担任了地质技术员、地质组组长,1989年被油田聘为首批工人技师。期间,他以汗水做代价,以压力为动力,用智慧去描绘,在成材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1986年孤东会战时,他给自己订了三个目标:一是层位卡准率100%;二是资料优良率100%;三是不该打的进尺一米不多打,该打的进尺一米不少打。在当时,这三个目标谁也不敢轻易做出承诺,因为会战场面大、速度快,稍不留神就可能打过目的层或油层。然而,张**凭借着强烈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在他参与施工的每一口井上都实现了这三个目标。特别是以资料优良率100%,在孤东赢得了良好口碑,获得了“孤东会战先进生产者”的荣誉称号。

孤东会战结束后,张**愈发成熟自信。他认为:“地下虽是一个迷宫,既然走进去,就要走出来”。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认识,张**在每一次会战中都能出色完成工作任务。1996年在胜利油田第一个蒸汽实验区草20块开发会战中,张**带队会战。当时,该区块地下地质情况复杂,钻井施工难度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井漏并污染油层。面对风险性很大的施工难题,张**丝毫没有畏缩,反而更坚定了他破难的信心。为保证油层不被污染,张**又一次“走进了”地下迷宫,分析了大量的区域资料,制订了一套防油藏污染的技术方案。在会战4个月里,他卡准了59口井的潜山界面和完钻层位,提前85天完成了工作任务;为工程节约钻井进尺650多米,主动建议加深11口井,取得了1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所施工的井没有发生一口井漏,保护了油气层,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现河采油厂、钻井公司的好评,他也由此获得了草桥地区“**专家”的称号。

某一件事干多了,便可能熟中生巧;经验积累多了,解决问题就迎刃而解。作为生产技术决策者,张**遇到的技术难题很多、责任很重,但他依靠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破解了一道道难题。近年来,油田勘探对象转变为隐蔽式、复杂式油气藏,对**技术人员发现油气层、卡取取心层位增加了相当的难度和风险性。围绕勘探难题,张**制订了系列应对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针对潜山油气藏,他制订了“停、循、定”的技术措施,口口井卡准潜山界面,打掉了潜山地层这只“拦路虎”。针对隐蔽式、复杂式油气藏,他在每口井施工前广泛搜集区域资料,对该区地下地质特征做到心中有数;制订详细的技术措施,对关键深度(如取心层位、油气显示层位、靶点等)提前预测,进行实钻对比,确保生产技术决策准确无误。2001年施工的马来西亚云鼎公司桩古14-D1井,是口斜井,周围钻探有易发生井漏的历史教训。因此,甲方要求在进入潜山地层两米内卡准界面。张**在施工关键期间,上井10天,昼夜盯卡,发现了正钻靶点和实钻靶点不符,立即采用起钻降斜、加密录井等特殊技术措施,卡准了界面,赢得了甲方的高度赞扬。张**在技术决策上精益求精、精雕细刻,使他工作27年来,施工的千口井上无一差错。

三、别人不敢想的,张**敢于想;别人做不到的,张**却做到了。他打破前人思维定势,演绎着创新的轨迹。

在浩瀚的地质海洋里,张**搏击了近30年,获得了许多地质研究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正是基于丰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张**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想、敢于做,在创新中提升了工作价值和生命价值。老井复查是张**技术创新的一个亮点。1983年完钻的草13-97井,当时由于显示不好,焊完井口一直未试油作业,在别人看来是—口没有希望的井,而他却不以为然,对该井无油“耿耿于怀”,当时他的想法是:如果一下子提出草13断块片麻岩出油似乎难以让人置信,但不提出来,一口出油井就会长期被判“死刑”。为了以理服人,证实自己观点是正确的,他翻阅大量的资料,统计了近百口井的油层数据,用放大镜在一条条测井曲线上寻找疑点,反复验证、仔细对比、认真推敲,终于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草13—97井有油。并向上级大胆提出草13—97井片麻岩含油的建议,同时送交了详细的论证材料及施工意见书,被有关业务部门采纳,初步测试后,获工业油流3.6立方米/日。1996年至1997年,张**利用业余时间,复查了百余口老井,对4口老井提出了施工建议,使死井复活,增加了新的地质储量。

矢志奋为,笃行不渝。在地质研究的迷宫里,张**敢于打破前人定势思维,纵横驰骋,走自己的路。他依靠数十年打探井的经验,深思熟虑后,蒙发了奇想:能否将系统工程原理引入地质工作领域,使得地质解释符合率更高,油气层判断更准确,地下构造情况更清楚。别人知道这个想法后,有说他是异想天开,有说这是天方夜谭。但不干,固然遇不着失败,也绝对遇不着成功。他敢想敢做,走上了创新之路。两个月就完成了该课题论证立项,一年就见到成果。他使用系统工程原理解决了草桥地区油层污染问题,对5口井提出不下筛管的建议,主动建议加深18口井,均见到油气层,在1997年,张**的《系统工程原理在草20块钻井地质工作中的运用》课题获局企业管理优秀成果二等奖。之后,他的《关于对草13-97井前震旦系地层试油建议》课题也获局企业管理优秀成果二等奖;《系统工程原理在地质录井生产中的应用》获局企业管理优秀成果三等奖。

油气地质范文篇8

1黄铁矿主要特征及分布

1.1主要特征。黄铁矿是一种常见的自生矿物,在泥页岩中以自形晶或莓球集合体的形式存在,直径一般1.0~20.0μm,由数百至数万个等大小同形态的微晶组成[10-11]。黄铁矿的发育形态受沉积环境控制明显。黄铁矿的主要化学成分为FeS2,是地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硫化物。一般情况下,Fe含量为46.55%,S含量为53.45%。成分中还常存在Co、Ni、As等微量元素,表面呈淡黄铜色、黄褐色、赭色,并有绿色或棕色的黑色条纹,不透明,金属光泽明亮,解理极不完全,硬度4.9~5.2,半导体矿物。1.2分布。我国众多的含油气盆地的页岩储层中均含有一定量的黄铁矿。由于受到不同性质构造应力的影响,黄铁矿的分布深度不一。黄铁矿形成的沉积环境多样,主要形成于较强的还原环境。我国页岩储层中黄铁矿的沉积环境以深水-半深水陆棚沉积为主。例如,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长宁-威远地区页岩储层中黄铁矿含量相对非常高,平均含量介于2%~4%,最大含量达到17%,其中,深水陆棚沉积的海相页岩较厚,有机孔隙发育,更有利于黄铁矿的沉积。

2在地质勘探找油中的新应用

2.1黄铁矿一般形成于优质页岩中。研究表明,黄铁矿含量增加也象征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铁含量高有利于有机质富集,而有机质含量越高越有利于页岩气的生成和赋存,页岩储层中TOC含量与黄铁矿呈一定的相关关系。在水动力条件较弱的地区黄铁矿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的正相关性比较明显,而在水动力条件较强的环境下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12]。黄铁矿在还原环境下容易形成粒间孔与晶体溶蚀孔缝,从而增加储层渗透性,水动力条件较弱的还原环境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与保存,两者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黄铁矿含量高的页岩一般为优质页岩。2.2黄铁矿形成过程伴随着生烃作用。含硫的干酪根在低温的条件下生烃时间明显早于不含硫的干酪根。原因是:1)富有机硫的干酪根因C-S键具有较低的键能,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即可发生断裂,因此提前了生烃时间。2)Fe2+属于过渡金属,可以明显影响裂解有机物的电子云分布,从而促进生烃。3)Ⅲ型有机质生烃过程中能通过诱导自由基的形成而促进烃类物质的形成。这表明黄铁矿具有催化生烃的作用,黄铁矿催化生烃的机理表明利用黄铁矿来预测页岩气富集有利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3利用地球物理手段预测页岩气富集有利区。由于黄铁矿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用黄铁矿含量判断页岩气富集有利区是有效的。黄铁矿是富有机质页岩中良好的电子导体,影响着页岩的极化特性。黄铁矿对应每一项测井均有明显的响应。大量试验表明,含黄铁矿储层的明显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是低电阻率和高极化率。随着近年来地球物理手段的不断成熟,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判断黄铁矿富集有利区是一种较为可靠且可行的方法。测井系列包括复电阻率测井、电阻率测井、电成像测井、孔隙度测井及元素俘获测井。其中复电阻率测井最适用于勘探含黄铁矿页岩。在寻找页岩气富集有利区块时,通过黄铁矿的地球物理响特征是寻找页岩气富集有利区的有力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需通过结合其他实验手段,例如页岩中其他矿物比例、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丰度以及构造因素,建立他们之间的关系模型,这样才能得到更为可靠的结果。

3结语

黄铁矿作为一种重要的脆性矿物,在我国大部分页岩中分布广泛,因此掌握页岩储层中黄铁矿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在页岩矿物含量中总占比较小,形成于较强的还原环境,但由于它生烃演化过程以及独特的地球物理响应。因此在目前油气地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通过明确黄铁矿与页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为目前页岩气勘探提供有利的参考,其将在未来地质勘探中发挥更为有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CurtisJB.Fracturedshale-gassystem[J].AAPGBulletin,2002,86(11):1921-1938.

[2]张金川,金之钧,袁明生.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J].天然气工业,2004,24(7):15-18.

[3]邹才能,董大忠,王社教,等.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37(6):641-653.

[4]郭彤楼,张汉荣.四川盆地焦石坝页岩气田形成与富集高产模式[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41(1):28-36.

[5]SHILEYRH,CLUFFRM,DKERSONDR,etal.CorrelationofnaturalgascontenttoironspeciesintheNewAlbanyshalegroup[J].Fuel,1981,60(8):732-738.

[6]崔景伟,朱如凯,吴松涛,等.黄铁矿在页岩有机质富集、生排烃与页岩油聚集中的作用[J].地质论评,2013,59(增刊):783-784.

[7]徐祖新,韩淑敏,王启超.中扬子地区陡山沱组页岩储层中黄铁矿特征及其油气意义[J].岩性油气藏,2015,27(2):31-37.

[8]陈康,张金川,唐玄,等.湘鄂西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吸附能力主控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6,37(1):23-29.

[9]朱华.渝页1井页岩气聚集地质条件解剖[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1.

[10]邹才能.非常规油气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4:127-167.

[11]吴勘,马强分,冯庆来.鄂西建始中二叠世孤峰组孔隙特征及页岩气勘探意义[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地球科学,2012,37(增刊2):175-183.

油气地质范文篇9

按照油(气)田企业所处生产阶段不同,可以将油田企业成本支出划分为以下几大类:

(1)矿区权益的取得支出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开采会计准则的定义,矿区权益的取得支出主要包括两类,一是申请取得矿区权益的成本,主要是行政规费,例如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等;二是购买矿区权益的成本,主要包括购买价款、中介费等,由于国内现阶段矿区权益的取得主要靠行政划拨的方式,并没有形成矿区权益交易市场,所以通过购买方式取得矿区权益的情况较少见。在我国矿产资源全民所有的体制下,具有探矿权、采矿权的企业甚少,基本上都是国有大型石油公司所垄断,且收费标准低,占油气生产企业成本比重小。

(2)油气勘探支出面前我国的油气会计准则采用的是“成果法”,油气勘探支出分为钻井勘探支出和非钻井勘探支出,钻井勘探支出在完井后,确定发现探明经济储量的,需要暂时进行资本化,待发现探明经济储量后,计入而非钻井勘探支出则进入当期损益。钻井勘探支出是指为了解地层及油气藏情况而钻探的区域探井、预探井和评价井等所发生的支出,内容包括钻前准备支出(含土地征用、赔偿费等)、钻井工程支出、测(录、试)井工程支出、固井工程支出、试油(气)工程支出等。非钻井勘探支出是指对特定矿区进行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及地球物理勘探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核算内容包括二维地震、三维地震、电法勘探、重磁力勘探、垂直测井、地震测井、微测井、油气资源遥感、地球化学勘探、综合研究评价等项目以及为购买其他经营者拥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而支付的费用。地下油藏由于地质条件、储层条件的复杂性,能否发现探明经济储量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这就导致油气勘探支出在成本日常管理上,具有较强的不可控性,探矿权使用费以勘查年度计算,按区块面积逐年缴纳,第一个勘查年度至第三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每年缴纳100元,从第四个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公里每年增加100元,最高不超过每平方公里每年500元。采矿权使用费按矿区范围面积逐年缴纳,每平方公里每年1000元。因此,油气勘探支出不是油气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

(3)油气开发支出油气开发是指为了取得探明矿区中的油气而进行的新、老区产能建设活动,油气开发支出包括开发井支出和地面建设工程支出。开发井支出是指为开发油气田,补充地下能量及研究已开发矿区地下情况的变化所钻的油(气)井、注水(气、汽)井等发生的支出,包括钻前准备工程支出(含土地征用、赔偿费等)、钻井工程支出、测(录、试)井工程支出、固井工程支出、投产支出、侧钻井支出等。地面建设工程支出是指为建造油气田开发方案或初步设计中所规定的地面设施所发生的支出,包括井口装置、联合站、计量站、单井拉油站、油气集输管线、注水(汽)工程、供电工程、通讯工程、道桥工程、开发先导资本性支出、开发工艺配套以及地面设施发生的不能列入成本费用的更新改造支出等。

油气地质范文篇10

在**公司,就有一个入迷事业、痴迷地下的人。他就是共产党员、高级技师张**。工作27年来,他多次被评为公司双文明先进个人,1998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管理局劳动模范,1999年荣获中石化岗位技术能手的称号,2002年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在张书同眼里,入迷地下世界,生命才活得更有意义、更有滋味。

一、“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知识贫乏”。仅从张书同的笔记本,就可以看出他的学习是永无止境。

熟悉张**的人都知道,在他上衣口袋里总是装着一个笔记本,记得是什么呢?原来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历年来各类探井、开发井的资料和数据。有的井是他参与施工的,他记录下来;有的井是别人施工的,他想方设法借来资料和数据,也记录下来。张**的笔记本,也可以说是他个人学习的“数据库”,是他个人学习的轨迹。一有时间,他就打开笔记本进行思考,反复琢磨这一口井为什么有油,那一口井为什么没油,对试油没有结果的井总是爱打个问号,想探个究竟。有一次,局油藏工程处的一位同志随口问张**草84井的基本情况,张**一口气说出该井10个基本数据,那位同志很惊讶,说:“没想到你对5年前完钻的井况还知道得这么全面。”至今,他的笔记本上还在不断新增着各类井的井况。笔记本的故事是张**勤奋学习的最好见证。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这么爱学习的他,原先只是初中毕业的普通工人。张书同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进行过专业深造,干地质这个行业可谓“先天不足”。但他在学习上常以勤自勉,以钻自慰,相信苦学就能出成果,更能弥补“先天不足”。在张**办公室里,存放着有关石油行业、地质专业的理论书籍近百本。对每一本书,张书同都花费了相当的时间,结合专业工作实际去研读。张**深有感触地说:“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工作27年来,他苦学了27年。自学的知识包括钻井地质、石油地质、油藏工程、钻井工程、井控、测井、录井、HSE等20门学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平时学习中,张**既搞好理论学习,又注重理论思考。这几年,他把很多井有代表性的岩心样和砂样,加上标识,装进塑料袋,存放在家里。一有时间,他就摊开样品铺在桌子上,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反复研究和琢磨,发现新的问题。书本、笔记本、地质样品,都是他学习研究的好工具,帮助他一起走入地下迷宫。勤奋学习使张**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多次在公司技术比赛中摘到桂冠。

二、如果说,苦学是张**的学习信条;那么,破难是张**的工作准则。在他看来,地下虽是一个迷宫,既然走进去,就要走出来。

胜利油田地质层位复杂,构造类型多样,有地质大观园之称;油气层分布零散,如一个摔碎了的盘子,规律难循,又有地下迷宫之称。而工人出身的张**在研究地下迷宫、破解地下难题方面颇有一套,先后捧回局级以上优秀成果15个,创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在油田勘探开发系统很有名气。

张**1975年参加工作,一年的学徒期,他三个月就出徒,半年独立顶岗,不到四年时间就担任了地质技术员、地质组组长,1989年被油田聘为首批工人技师。期间,他以汗水做代价,以压力为动力,用智慧去描绘,在成材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1986年孤东会战时,他给自己订了三个目标:一是层位卡准率100%;二是资料优良率100%;三是不该打的进尺一米不多打,该打的进尺一米不少打。在当时,这三个目标谁也不敢轻易做出承诺,因为会战场面大、速度快,稍不留神就可能打过目的层或油层。然而,张**凭借着强烈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在他参与施工的每一口井上都实现了这三个目标。特别是以资料优良率100%,在孤东赢得了良好口碑,获得了“孤东会战先进生产者”的荣誉称号。

孤东会战结束后,张**愈发成熟自信。他认为:“地下虽是一个迷宫,既然走进去,就要走出来”。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认识,张**在每一次会战中都能出色完成工作任务。1996年在胜利油田第一个蒸汽实验区草20块开发会战中,张**带队会战。当时,该区块地下地质情况复杂,钻井施工难度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井漏并污染油层。面对风险性很大的施工难题,张**丝毫没有畏缩,反而更坚定了他破难的信心。为保证油层不被污染,张**又一次“走进了”地下迷宫,分析了大量的区域资料,制订了一套防油藏污染的技术方案。在会战4个月里,他卡准了59口井的潜山界面和完钻层位,提前85天完成了工作任务;为工程节约钻井进尺650多米,主动建议加深11口井,取得了1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所施工的井没有发生一口井漏,保护了油气层,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现河采油厂、钻井公司的好评,他也由此获得了草桥地区“**专家”的称号。

某一件事干多了,便可能熟中生巧;经验积累多了,解决问题就迎刃而解。作为生产技术决策者,张**遇到的技术难题很多、责任很重,但他依靠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破解了一道道难题。近年来,油田勘探对象转变为隐蔽式、复杂式油气藏,对**技术人员发现油气层、卡取取心层位增加了相当的难度和风险性。围绕勘探难题,张**制订了系列应对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针对潜山油气藏,他制订了“停、循、定”的技术措施,口口井卡准潜山界面,打掉了潜山地层这只“拦路虎”。针对隐蔽式、复杂式油气藏,他在每口井施工前广泛搜集区域资料,对该区地下地质特征做到心中有数;制订详细的技术措施,对关键深度(如取心层位、油气显示层位、靶点等)提前预测,进行实钻对比,确保生产技术决策准确无误。2001年施工的马来西亚云鼎公司桩古14-D1井,是口斜井,周围钻探有易发生井漏的历史教训。因此,甲方要求在进入潜山地层两米内卡准界面。张**在施工关键期间,上井10天,昼夜盯卡,发现了正钻靶点和实钻靶点不符,立即采用起钻降斜、加密录井等特殊技术措施,卡准了界面,赢得了甲方的高度赞扬。张**在技术决策上精益求精、精雕细刻,使他工作27年来,施工的千口井上无一差错。

三、别人不敢想的,张**敢于想;别人做不到的,张**却做到了。他打破前人思维定势,演绎着创新的轨迹。

在浩瀚的地质海洋里,张**搏击了近30年,获得了许多地质研究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正是基于丰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张**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想、敢于做,在创新中提升了工作价值和生命价值。老井复查是张**技术创新的一个亮点。1983年完钻的草13-97井,当时由于显示不好,焊完井口一直未试油作业,在别人看来是—口没有希望的井,而他却不以为然,对该井无油“耿耿于怀”,当时他的想法是:如果一下子提出草13断块片麻岩出油似乎难以让人置信,但不提出来,一口出油井就会长期被判“死刑”。为了以理服人,证实自己观点是正确的,他翻阅大量的资料,统计了近百口井的油层数据,用放大镜在一条条测井曲线上寻找疑点,反复验证、仔细对比、认真推敲,终于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草13—97井有油。并向上级大胆提出草13—97井片麻岩含油的建议,同时送交了详细的论证材料及施工意见书,被有关业务部门采纳,初步测试后,获工业油流3.6立方米/日。1996年至1997年,张**利用业余时间,复查了百余口老井,对4口老井提出了施工建议,使死井复活,增加了新的地质储量。

矢志奋为,笃行不渝。在地质研究的迷宫里,张**敢于打破前人定势思维,纵横驰骋,走自己的路。他依靠数十年打探井的经验,深思熟虑后,蒙发了奇想:能否将系统工程原理引入地质工作领域,使得地质解释符合率更高,油气层判断更准确,地下构造情况更清楚。别人知道这个想法后,有说他是异想天开,有说这是天方夜谭。但不干,固然遇不着失败,也绝对遇不着成功。他敢想敢做,走上了创新之路。两个月就完成了该课题论证立项,一年就见到成果。他使用系统工程原理解决了草桥地区油层污染问题,对5口井提出不下筛管的建议,主动建议加深18口井,均见到油气层,在1997年,张**的《系统工程原理在草20块钻井地质工作中的运用》课题获局企业管理优秀成果二等奖。之后,他的《关于对草13-97井前震旦系地层试油建议》课题也获局企业管理优秀成果二等奖;《系统工程原理在地质录井生产中的应用》获局企业管理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