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劣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1:41:08

优劣范文篇1

一、岗位技能工资制的由来及存在的问题

(一)岗位技能工资制的由来

现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一般是93年根据国家要求在废除等级工资制后,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基本劳动要素评价为基础,以岗位工资、技能工资为主要内容建立起的工资制度。由于此种工资制度是建立在岗位测评(岗位测评是以劳动者在不同劳动岗位的劳动为评价内容,综合运用劳动管理、劳动生理、劳动卫生、环境监测、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劳动者的劳动状况诸因素的定量测定和评定,把劳动者在生产岗位上所付出的智力、体力及劳动环境的影响抽象化、定量化,来反映劳动者的劳动负荷量和不同岗位之间的劳动差别)的基础之上,充分突出了工资中岗位与技能这两个结构单元的特点,更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调动企业职工努力学业务、提高业务能力的积极性。由于其各个工资单元分别对应体现劳动结构的不同形态和要素,因而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按岗位、按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对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在一定时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岗位技能工资制在实际运行中己产生和暴露出不少的问题,缺陷越来越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企业的内部分配机制,到了需要调整和改革的时候了。

(二)、现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资单元划分过细,平衡有余,弹性不足。

由于工资各个单元相对独立,且平均分配的部分占相当大的比例(占18.78%的各类津贴),在缺乏严密考核的情况下,失去了工资分配应有的弹性,难以与工作的绩效直接挂钩。

2.工资结构中“活”的部分比重小,工资的激励作用难以发挥。

现行工资结构中的岗位工资比重太小,而技能工资份额过大,岗位工资仅占工资构成的16.2%,技能工资占了29.51%。(见表一)实际操作中虽有取岗位技能工资部分活化考核的尝试,然而这种比重结构的失衡并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平均主义,大锅饭的色彩仍然浓厚。

3.岗位工资标准过低,级差小,工资的导向作用难以体现。

我单位现执行的岗位工资标准(新一标准)起点为176元,止点为495元,起止倍数仅为2.8倍,而绝对差额只有319元,岗别之间的差距小,只有11?25元,使得在责任大、贡献大的关键岗位不能多得,不利于关键岗位人才的稳定,失去了岗位工资的真正内涵。

4.技能工资未能与职工实际技术等级挂钩。

现行技能工资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工龄的长短和职工劳动贡献的积累上,实际是一种未和职工技能、职务、职称和贡献挂钩的等级工资,反映不了技能工资的职能作用。导致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不高。

5.企业工资变成了补贴性工资。

现行的企业工资是我单位在九十年代初效益好的情况下建立的工资单元,由于管理上的原因,使它与经济效益脱了钩,该单元已变为职工固定收入的一部分。而1993年以后入厂的新职工却没有这一块工资,以致企业工资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相反引起了新老职工在分配上的矛盾。

6、工资总额没有与单位的用工总量挂钩

后勤辅助人员臃肿,人浮于事,一线人员无定员控制,使工资对用工的约束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规定了在核定期内对零星调出调入人员,实行了“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政策。但由于工资支付渠道不严,即使工资核定总量不够,也想方设法发工资。使我单位的平均人工成本增速过快,劳动生产率降低,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7、工资分配没有与劳动力市场价格接轨。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单位分配平均主义仍然比较严重,工资分配没有与劳动力市场接轨,从而导致职工的工资收入与自身的劳动力价值脱节。按照劳动力市场价位衡量,有些从事简单劳动的职工的工资水平可能高于市场价位,而有些从事复杂劳动的职工的工资水平可能低于市场工资率。造成企业想分流的人员流不走,想留住的人才留不住,严重制约了工厂的改革和发展。

我们认为,现行分配制度的种种问题和弊端既有制度本身问题,也有管理运作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只有从思想认识的高度剖析现行工资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才能明确今后的改革方向和目标。在这一点上,国家经贸委分配制度改革会上关于企业分配制度的论述,为我们开拓了视野。认识到要建立一种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工资分配制度,才能适应企业及市场的需要。

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必然的发展趋势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这就迫使国有企业尽快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入国际市场并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作为转换经营机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工资管理直接服务于企业的人事政策并最终要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战略,因此企业的目标和任务是工资管理的首要考虑。

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由于市场上人力资源的竞争以及工资对劳动者的特殊意义,企业的工资管理还必须考虑到劳动力市场的一般行情、劳动者的最低生活费用要求以及企业的人工成本支付能力,企业在处理工资问题时,还有更加细微的因素需要全面地加以考虑。这一切都在提醒着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相适应的、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工资分配制度,发挥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根据企业自身的经济条件自主地决定工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追求工资效益。

三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了真正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成为经济活动中生产经营决策的主体。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必然努力降低包括工资在内的产品成本,力求提高劳动力投入的经济效益。工资不再是作为福利来使用的,而是作为提高生产力的一种方法、工具和手段来使用的。职工工资也就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市场的竞争、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是创造财富的能动力量,运用各种手段激励、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管理好现代企业的核心。因此,人才的开发是第一发展战略,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摆脱传统等级工资制的束缚,打破单一的分配形式,逐步实行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要形式的基本工资制度,通过加强岗位分析科学地区别岗位之间的劳动差别,合理确定岗位工资,理顺不同岗位之间的工资分配关系,使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倾斜。工资分配必须坚持将职工工资收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的实际劳动贡献挂钩,向劳动力市场价格靠拢,建立起工资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才能进一步适应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四是企业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需要。

如果工资制度在各单元的相对比重设置上不科学,顾此失彼,就会出现工资价格不能一目了然,难以把全部工资标准同实际劳动量联系起来,一些工资单元往往成为与劳动无关的“死工资”的现象,造成同工不同酬,不同工同酬,工资分配关系背离了市场劳动力价格,急需的骨干人才收入低于市场价位,从而使得高层次人才流失,而简单劳动岗位人员的收入却大大高于市场价位,人浮于事,工资分配的保障职能过强,激励职能不足,只有执行以岗位为主体的岗位绩效工资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三、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内涵及特征

现阶段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目标是: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督指导。依据这一改革目标,针对现行工资分配制度存在的诸多弊病,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革,我们认为应当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岗位绩效工资制,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

(一)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内涵

岗位绩效工资制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转贴岗位绩效工资由五个单元构成。

1.岗位工资:体现岗位责任、岗位技能、岗位强度、岗位环境等劳动差别的工资单元,是岗位绩效工资制的主体部分。

岗位工资标准=岗位工资基数×岗位系数

岗位工资基数依据企业支付能力和市场劳动力价格确定,适时调整。

岗位系数通过岗位分析综合评价确定。

2.年功工资:依据职工为工厂累积贡献年限来核定的工资单元,不随岗位的变化而变化,用以调整新老职工分配水平,保护老职工的切身利益,鼓励职工长期稳定的为企业工作,加强职工的稳定性和向心力。

3.绩效工资:根据工厂的效益和职工的业绩而确定的工资单元。

4.基础工资:工厂依据地方物价水平及最低工资标准来确定,主要体现工资的保障功能

5.津贴:国家规定的政府性津贴及在特殊作业环境、劳动条件、劳动强度下职工生活、生理和心理损害的工资性补偿。

岗位绩效工资制的特点

1、从制度上破除了技能工资的潜能性,直现科学地发挥了工资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职能。

岗位绩效工资制虽不制定技术标准,但各岗位都有明确的任职条件、职责范围、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职工只有通过考试(考核)达到岗位要求时,才能竞争上岗。它对岗不对人,依据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竞争上岗的岗位和岗位劳动成果支付工资,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突出了岗位劳动和技术要素在工资分配中的地位。

2.减少了平均分配的项目,简化了工资单元,优化了工资结构,有利于发挥工资的调节职能。

将原技能工资和各种企业津贴补贴工资单元并入岗位工资,既解决了岗位工资比重少、力度弱,对岗位流动导向不力的矛盾,又解决了日益突出的岗位与技能分离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工资的激励和调节职能,也加强了工资管理。

3.引入市场机制,调整了工资关系,使工资分配逐步向市场劳动力价位靠拢,强化了市场机制的基础调节作用。

调整岗位分析各子因素的分值,要向经营、科研、管理、营销和生产骨干倾斜,降低一般简单、重复劳动的岗位系数,从岗级划分上拉开了差距。岗位劳动收入趋向市场劳动力价格水平,发挥了工资的“经济杠杆”作用,有利于稳定经营、科研、管理、营销和生产骨干,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励职工提高自身素质。

4.把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捆在一起,使职工和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岗位工资突出一个“变”字,由企业支付能力和市场劳动力价格两个变量决定;在运行中,强调易岗易薪、岗变薪变。绩效工资突出一个“挂”字,由企业超额利润提成形成,按职工超额劳动进行分配,与企业效益和职工业绩双挂钩。

岗位绩效工资制的管理办法:

1.根据市场变化和工作需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定编、定岗、设置岗位,并通过岗位规范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责任和上岗条件。通过加强岗位工资的动态管理,实行定期考核,竞争上岗,以岗定薪,建立规范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机制,以促使职工钻研科学技术,提高业务技能水平。

2.岗位工资实行系数标准。岗位按工作性质可分为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生产操作服务岗位三个序列。技术岗位序列根据科研攻关项目(课题)的性质、技术含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划分岗级,管理岗位按所承担的工厂经营指标、管理责任和工作量等因素划分岗位;生产操作服务序列根据工作岗位的劳动特点、技术复杂程度、劳动力市场可替代性等因素划分岗位。岗位工资基数要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资支付能力、劳动力市场价位等情况适时调整。

优劣范文篇2

关键词:旅顺;奖励旅游;优劣势;对策研究

1旅顺奖励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奖励旅游作为企事业单位里激励员工、增加客户忠诚度、提升经营业绩的一种强有效的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单位所推崇。大连作为海滨城市,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市场基础。近几年政府的倡导和社会各界认识的提升,大连奖励旅游产业逐步兴起,基本形成稳步向好的大格局,也带动了旅顺奖励旅游业的发展。旅顺奖励旅游虽然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但是也逐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旅顺不少企业采用这一激励手段来奖励员工或客户,达到宣传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刺激销量提升的目的,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2旅顺奖励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2.1旅顺奖励旅游发展的优势。首先是地理方面,旅顺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最南端,濒临黄海和渤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境内有举世闻名的天然不冻港———旅顺新港。温带季风兼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使得此地气候温和宜人,是奖励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其次是人文方面,旅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博物馆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存清代、沙俄和苏联红军时代修建的历史遗迹共六十余处,素有“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之说,具有明显地域性和历史性特色。最后是产业政策倾向。旅顺隶属于“旅游名城”大连市,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政府对奖励旅游认可度高,扶持力度大。2.2旅顺奖励旅游发展的劣势。2.2.1奖励旅游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旅顺奖励旅游市场秩序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奖励旅游市场准入门槛低,行业壁垒较小,丰厚的利润诱使各行各业都纷纷涉足奖励旅游。据调查统计,大连旅行社数量以每年260家左右增长,形成了旅游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行业内出现低成本、低价格甚至“零团费”等不良竞争。旅游公司没有充分认识到奖励旅游的重要性,都以传统旅游业经营为主,旅游公司对奖励旅游业务管理投入不够,专业度低,而且旅顺没有专业奖励旅游公司。在奖励旅游活动策划和执行中,责任公司也不是固定的。除了企业自行设计出游活动和旅行社全权负责两种形式外,还有一少部分是企业和旅行社合作完成的。在活动执行过程中,分工不明,配合协作缺乏默契,导致奖励旅游产业链混乱,达不到活动预期效果。旅顺奖励旅游新业态涌现的速度很快,市场适应速度相对较慢,人们对其规律性研究不够,旅游法律法规和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失衡。在现有旅游的相关法律中,关于奖励旅游的内容也非常少,奖励旅游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2.2.2奖励旅游产品匮乏且缺乏创意。与大连相比,旅顺旅游产业市场基础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奖励旅游市场和奖励旅游产品的开发,集中体现在奖励旅游产品匮乏和奖励旅游产品缺乏创新性、特殊性等方面。奖励旅游是包括了食、住、行、游、娱、购及企业文化的综合性旅游产品。它涉及了企业、参与活动的人和旅游公司的三方利益。市场上的奖励旅游产品在这三方利益平衡方面,存在严重缺失问题。同时,奖励旅游活动有轻微的淡旺季现象。旅顺奖励旅游活动大多集中在4—10月,企业会利用劳动节和国庆节的两个小长假组织员工出去旅游,还有少部分的企业会在年底举行奖励旅游活动,主要的形式表现为年终会议和年假旅游。不同类型的企业对奖励旅游产品需求不同。大型企业组织奖励旅游活动,活动娱乐性强,选地多倾向于亲近自然的海滨山区。中小型企业组织活动,活动目的性明确,多倾向于一线城市。他们希望在游玩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市场考察、宣传企业文化或者是寻求合作。由此可见,奖励旅游活动需求的不仅是单纯的旅游观光和团队建设,更多的是在奖励旅游活动背后更多富有企业文化内涵的商业活动。但是目前的旅顺奖励旅游产品还是以观光、购物为主。活动缺乏内涵和新意,不能体现奖励旅游产品的创新性和特殊性,更无法达到预期的活动效果。形成了奖励旅游供求失衡、产品匮乏又缺乏创意的局面。2.2.3企业对奖励旅游的重视不够。参加奖励旅游的企业分布不均。其中奖励旅游的客源主要来自房地产企业和保险销售企业,其他企业对奖励旅游的态度都参差不齐。多数企业对与奖励旅游不够重视。这一问题主要来源于企业对奖励旅游的误解。这个误解主要分为两种:第一,他们认为奖励旅游是大众福利活动;第二,企业对奖励旅游的了解仅限于表面上,奖励优秀员工出去旅游观光,参与普通的旅游团。而且奖励旅游活动是需要常年持续举行才能达到有效的激励和宣传效果。据调查发现,企业对奖励旅游的活动投入不高,活动经费少,时间短,活动形式选择单一。奖励旅游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是个新鲜又陌生的事物。企业对奖励旅游的了解不充分,分不清奖励旅游和传统旅游产品的区别。奖励旅游活动不仅需要进行细致活动策划和市场调查,还要承担较高的活动经费,还要保障与会人员的出行安全。相比之下物质奖励和现金奖励要省时、省力得多。除了旅顺的外企和合资企业对奖励旅游这种激励手段比较看重外,别的企业不重视奖励旅游,甚至不予关注,依然采用传统的奖励形式,或者把奖励旅游、物质奖励和现金奖励等多个奖励方式都画上等号,常年在它们之间变换着奖励方式,逐渐淡化了奖励旅游这种新型奖励机制,导致奖励旅游的效果不明显。2.2.4奖励旅游企业专业性不强。优秀的奖励旅游活动策划需要旅游企业和委托企业完美对接。旅游企业需要充分整合市场资源发挥专业优势达到客户渴望的活动效果。奖励旅游的活动策划和传统旅游观光活动策划有很大区别。旅顺没有专业的奖励旅游公司,而从事奖励旅游活动的旅行社专业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经验不足,导致大多数的奖励旅游都是以一般旅游形式出现,造成奖励旅游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在奖励旅游活动中,旅行社有时难以及时解决突发事件,导致旅游者的体验感降低、客户企业满意率下降。

3旅顺奖励旅游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1规范旅顺旅游市场秩序。通过政府手段,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促进旅顺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相结合,逐步形成一个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旅游市场体系。从而实现旅顺奖励旅游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利用行政手段,推出有利于旅顺奖励旅游市场发展的政策或措施,促进旅游市场繁荣。建立和完善奖励旅游监督管理制度,增加人力资源投入和相关技术支持。加强对旅顺旅游市场监管,培育安全有序、品质优良的旅游市场,打造优质奖励旅游文化产业,杜绝不良竞争,提高奖励旅游行业自律意识。完善奖励旅游法律制度,增加已有旅游法规约束力。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旅顺旅游市场秩序。健全奖励旅游行业准入制度,提高市场进入门槛。严厉打击非法中介组织、违法经营旅游业务人员。建立诚信体系,倡导行业自律。政府主管部门通过为每个旅游企业建立诚信档案,录入行业监督系统,同时开通旅游企业评价平台,促使旅顺奖励旅游企业规范企业制度、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遵守市场秩序、杜绝恶性竞争,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完善奖励旅游监督体系,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行业监督,对奖励旅游市场打假打非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公开并规范投诉处理程序,提高投诉处理的效率,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3.2创新旅顺奖励旅游产品形式。奖励旅游产品要符合消费者内在需求。不仅要达到企业激励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效果,还要考虑旅游者的身心愉悦,对高质量旅游体验追求。两者相辅相成,最终目的都是要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只有优质的奖励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之后,才能达到企业预期的活动效果。奖励旅游产品区别于一般的旅游产品,要求服务专业,活动丰富,客户企业文化与奖励旅游深度融合。让旅游者在活动中体会到公司的关怀,增强企业和旅游者的情感。充分的市场调研是优化奖励旅游产品形式的基础,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需求,结合旅顺资源优势设计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奖励旅游活动。奖励旅游产品应该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制定不同层次的活动方案。活动主体可分为优秀员工、企业高管和优质客户三种类型,结合企业文化背景和预定目标分别进行个性化活动设计和线路规划。尊重客户生活习惯,理解消费差异,提高奖励旅游服务质量。创新奖励旅游产品和运作模式,提倡“会、奖”结合的奖励旅游,把奖励旅游连同户外拓展活动结合起来,达到客户、旅游者和旅游企业三方共赢的目的。提高奖励旅游产品设计资金投入,推动创新产品开发。针对奖励旅游淡旺季提出不同的活动策划方案,创新旅游综合体模式,增加客户文化和娱乐体验,将旅顺的文化优势和旅游资源充分结合,发展具有旅顺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和海洋文化旅游等专题奖励旅游活动。创新奖励旅游产品形式,在活动中加入科技元素,增强客户现代感和时尚体验,提高旅顺奖励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奖励旅游成功经验,结合旅顺环境资源优势,融合奖励旅游和地区文化等相关产业,推进奖励旅游产品创新开发。充分利用旅顺的区位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旅顺奖励旅游新品牌。3.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重视度。利用大众传媒和网络平台,在丰富奖励旅游活动的同时加大旅顺奖励旅游的宣传力度。提高旅行社对奖励旅游产品的重视度,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奖励旅游活动,引导消费需求。首先,旅行社除了要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奖励旅游产品,并为其制定良好的营销方案,还要做好市场媒体流量调查,主动接触新媒体,了解并利用新媒体达到奖励旅游的宣传目的,为旅顺奖励旅游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其次,企业要充分认识奖励旅游的优越性。找准奖励旅游机制在众多奖励方案中的位置,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条件,扬长避短,建立最优企业奖励机制;最后,要增加对奖励旅游的学术研究,为旅顺奖励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推广,提高社会关注度,让旅行社和企业都能充分认识到旅顺和奖励旅游的优势,用学术理论引导消费需求。3.4提升奖励旅游公司专业素质。奖励旅游产品区别于传统旅游产品,对奖励旅游公司的要求有所不同。策划奖励旅游的旅行社需要具备比一般旅游企业更精湛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更高的职业素养,充分开展、统筹一系列工作;要有良好的沟通和理解能力,在活动策划过程中,要与委托企业共同商讨制定奖励标准、了解客户的意愿并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制定活动方案;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较高的策划能力,才能策划出有价值、有深度的奖励旅游产品;还需要具有危机处理能力,及时处理奖励旅游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创新队伍建设机制,聘请国内外奖励旅游策划专业人才;注重企业人才培养,制定专业人才培训计划,用人才优势推动奖励旅游公司专业化发展;建立服务管理体系,在活动进行的不同阶段,分配不同的人负责执行。做到“多对一”的客户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政府要建立奖励旅游活动服务质量监督部门,监督奖励旅游活动规范执行,做好奖励旅游活动评估。

4结论

旅顺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配套设施完善以及开放的政策制度为奖励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会。作为一个综合性极高的旅游活动,奖励旅游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好。旅顺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配套设施完善以及开放的政策制度为奖励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会。旅顺奖励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来自市场秩序、奖励旅游产品、企业对奖励旅游重视度和奖励旅游企业专业程度几个方面。旅顺奖励旅游良好发展不仅需要旅游业一方努力,还需要多个行业协同合作。首先,活动前期需要做好市场需求调查、配套设施考察和旅游相关服务测评,明确市场需求,保证奖励旅游活动质量。确定活动主题、融入企业文化的活动方案才能达到增强员工荣誉感、加强企业团队建设的效果。其次,奖励旅游活动方案需要企业和策划者共同协商完成,策划者依据企业需求设计出具有专业性、目的性和娱乐性的活动方案。在活动执行过程中,旅行社提供专业服务,坚持“多对一”的服务理念,及时解决突发状况,做好安保措施,确保出行安全。活动结束后,旅行社要做好活动评估,取长补短。最后,注重文化与科技相结合,这是提高旅顺奖励旅游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奖励旅游活动设计者要结合旅顺的文化优势,借助科技力量,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奖励旅游产品。旅行社也要提升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学会利用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顺奖励旅游影响力。本文通过对旅顺奖励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外知名奖励旅游案例的成功经验,提出旅顺奖励旅游创新战略发展对策。一方面为旅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和借鉴;另一方面对于打造旅游文化名城、促进周边地区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实践研究意义。旅顺奖励旅游的良好发展需要提高旅游企业自身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对企业内部做出优化调整,加强员工培养,引进人才,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奖励旅游服务。推进旅顺充分发挥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会,使奖励旅游发展更加专业化、系统化。

参考文献

[1]迪迪尔•斯卡利莱.奖励旅游的价值所在[J].中国社会组织,2018,(23):52-53.

[2]刘慧慧.2018奖励旅游报告[J].中国会展(中国会议),2018,(24):72-77.

[3]2019亚太奖励旅游及会议展览会更多创新值得期待[J].中国社会组织,2018,(17):62-63.

[4]崔秉誉,鱼文英.我国奖励旅游发展现状及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6,(24):254-255.

优劣范文篇3

1.1男护士具有较明显的生理优势

男性由于体能强劲,肌肉壮硕,身体条件要比女护士好,具有较明显的体能优势。精神科患者在出现狂躁行为时,需要医务工作者尽快地控制住局面,对护士的体能要求较高,而男护士在这方面的能力明显要优于女护士。而当精神科患者出现拒绝治疗的情况时,男护士凭借体能的优势,比女护士更容易产生一种威慑力,能够促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3]。在需要进行某些急救治疗时,例如持续心肺复苏,要求胸外心脏按压的力度适中且节律一致,往往要进行30min以上,这对于女性护士的体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而男性护士的体能优势对于治疗的持续性能提供更好的保障[4]。当出现精神活动异常的患者发生伤人、毁物、企图逃跑或自杀等事件时,女护士由于受到体能的制约,往往难以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而导致局面非常危险,在这种时候男护士则能够冲到最前面,很好地控制住危险局面,使情况转危为安[5]。女护士有时在一些特殊的生理期,如怀孕、生产、哺乳、月经期等,导致其一定时间内无法工作,或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而男性护士则没有这方面的影响[6]。田小荣等[6]认为,男护士搬动患者时更有力而能让患者产生依赖感,另外,男护士出勤率远高于女护士,男护士还经常加班加点工作。

1.2男护士具有较明显的心理优势

一般来讲男性心理承受能力要强于女性。由于精神科护士在开展工作时有时难免遭到患者无端的责骂甚至殴打,女护士在遭受这些时往往会感到心里很委屈,严重者甚至留下心理阴影,有的女护士因此而转岗到别的科室[7]。男护士心理包容性较强,心胸较为宽阔,在遭受到一点委屈之后心理承受力远远大于女护士,往往也不会计较,不以为然,因而不至于影响到患者治疗护理方案的实施。男性患者在治疗期间遇到一些问题和疑惑,特别是生理方面的疑惑时,可能更加倾向于向男护士诉说,这就有利于护患之间的沟通,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8]。男护士心理上的优势还体现在思维较为敏捷和反应行动较为迅速,因此不仅仅是在抢救重症患者,有时即使是一些常规医疗器械的维护操作,男性优势也会有明显的体现[9]。而且男护士的这类心理、思维优势还会影响身边的人,男护士的加入在某种程度上还可能改变科室整个护理群体的心理和思维方式,让护理工作呈现出更有活力、有竞争力和创新性的面貌[10]。

2男护士在精神科的职业劣势

2.1男护士仍需面对传统观念压力

传统观念认为护理是一门精细琐碎的活,每天面对的都是些繁琐的事情,男人在个性上比较粗心大意,因此并不适合当护士[11]。另外,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存在一种重治疗而轻护理的现象[12],这种现象直到今日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因此社会上对于护士工作的认可度较低,护理工作的实际内涵远远没有得到相应的理解和重视,传统观念认为护理职业仅仅只是负责打针发药等服务患者的工作,其职业技术含量不如医师高[13],男人从事护理职业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从而导致一些男性对护理职业缺乏认同感,愿意选择或愿意坚持护理职业的男性并不是很多[14]。程金焱等[15]对社会人员展开调查,其结果显示传统观念偏见的长期积累,使男护士被完全接受仍需经历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

2.2精神科专科特点带来的劣势

由于精神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与患者生活阅历、个性特点、行为方式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存在密切关联性,使精神疾病的病情较为复杂,一般病程非常漫长,难以被彻底治愈,复发率很高[16],这就使精神科男护士努力所做的工作并没有被患者家属和社会普遍承认,男护士在精神科的工作非常缺乏成就感。精神科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概率明显比一般人群要高,有时出现危害程度很严重的攻击行为,其发展及后果往往难以预料,对护士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出现的这类紧急情况在有男护士的时候多由男护士出头进行处理,另外男护士还需照顾好女同事的人身安全,无疑大大加重了男护士的压力,研究表明精神科男护士在人际关系、焦虑以及强迫因子方面要明显高于国内常模[17]。因而男护士由于总在担心意外事件发生,经常生理心理上都处于超负荷运转,使男护士在面对职业压力时更容易产生工作厌恶和疲倦感。

3精神科男护士管理策略

3.1对男护士予以充分的尊重

护理学科是在不断发展中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整体医疗水平提高,人们的观念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应正确认识和看待男护士的职业特性,通过不断地努力使其社会地位和待遇得到相应的提高,给予男护士充分的尊重,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精神科男护士的先进事迹,呼吁人们重视精神卫生工作,重视男护士的专业性和职业优势,理解其存在的重要性,从内心层次认识到护士对患者的关心照顾是没有性别之分的,意识到护理事业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男性的参与[18-19]。

3.2帮助新进男护士适应环境

新近男护士到精神科后很容易由于病房相对封闭的环境产生压抑感,加之患者病情往往反复无常,对治疗护理缺少配合性,使护理工作更难以被落实,因此男护士容易对新环境产生不适应[20]。对此,科室护理部要对新报到的男护士给予热情的欢迎,将医院基本情况进行介绍讲解,特别是院内男护士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使新进男护士更容易融入集体。介绍科室工作人员、病情稳定的患者与新进男护士彼此认识,营造一个轻松而良好的开端。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带教,如果可能的话尽可能选择工作经验丰富的男护士带教,这样能从切身感同身受的角度将处理临床各种状况的方法更好地传授给新进男护士。

3.3改善精神科医疗环境及硬件设施

通过对精神科医疗环境及硬件设施的改善,让精神科男护士的工作环境更加舒适,尽量减轻环境不如意对男护士工作造成的影响[21],从而更好地发挥男护士沉着冷静、稳重果敢、体能充沛的生理、心理优势,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要注重消除病区内的不安全因素,对容易出现意外事故的区域要加强防护,对安全管理检查制度加以严格的执行[22],必要时间断保护性约束有冲动、幻觉、妄想等严重症状的患者,以免发生意外,造成人身伤害事件。

3.4进行人本管理

身为管理者,要懂得运用人本原理进行男护士工作管理,充分调动所有的积极因素,发挥男护士主观能动性,因人而异地令其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从而授予每个男护士不同的管理权限,提高男护士的职业成就感。在工作方面给予男护士积极的帮助,例如多为男护士争取进修学习等机会,有助于其在医院和科室找到归属感。在生活方面做到积极与男护士沟通交流,尽量给予男护士在工作之余的自由空间,鼓励男护士积极主动地参与一些社交联谊活动,并且利用适当的机会为其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帮助其培养职业自信心[23]。

优劣范文篇4

关键词:国际商务管理市场;实体店经营;优劣势

商务管理正在成为当前企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增强企业运营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实体店的经营当中,更应该从国际商务管理市场的视角出发,协调多个部门与人员,为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注入新的活力。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逐渐提升,网络经济呈现繁荣态势,这是促进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网络购物的便捷性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而且网络当中的产品类型丰富,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因此,实体店在当前网络经济中受到巨大冲击,只有明确当前国际商务管理市场的发展特点,对自身经营模式的优势与劣势加以深入分析,才能转变经营理念与思路,积极应对网络经济中的挑战。通过扬长避短的方式,增强实体店的市场竞争力。

1国际商务管理市场对实体店经营的影响

实体店受到互联网经济的影响,其经营发展模式逐渐出现改变,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在营造体系中已经十分普遍。电视广告、海报和报纸杂志等,是实体店的传统宣传途径[1]。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源头,如果实体店依旧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宣传,会导致宣传效果大打折扣。国际商务管理市场的不断发展,能够促使实体店更新管理理念与经营模式,同时也促进了物流行业的繁荣发展。网络购物虽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实体店在消费体验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同样不可忽视。

2国际商务管理市场下实体店经营的优势分析

2.1购物体验更强。相较于网络购物而言,实体店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强的购物体验,这是国际商务管理市场下实体店经营的主要优势。消费者能够在实体店当中感受到商品的真实性,而非电子商务平台中抽象的文字描述、图片描述和视频描述等;在实体店当中能够真切感受产品的性能与观感,比如能够触摸到衣饰布料的舒适度,即时判断衣饰是否合身等。而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购物时,则无法感受到强烈的购物体验,而且买到的产品不一定符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导致购物体验大打折扣。在实体店中消费时,能够体验商品的质感、品牌与款式等,也能立即进行购买。而在电子商务平台当中,则需要等待物流的运送,无法满足部分客户的紧急需求。消费者在购物时不仅关注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等外在因素,更重要的是享受购物带来的真实体验,这也是实体店能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2]。2.2降低购物风险。网络购物具有极大的便捷性,能够通过互联网及终端完成产品的挑选和购买,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由于电子商务平台中有来自不同区域的产品,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种类与数量,这也是人们热衷于网络购物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互联网自身的虚拟性特点,也给网络购物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很多商家为了提高销售量,往往存在产品描述与实物不符的问题,给消费者造成严重损失。而在实体店当中,购物的风险能够被有效控制[3]。消费者能够从多方面对产品的性能与外观等进行检验,综合考量其是否符合自己的真实需求。在降低购物风险方面,实体店的优势要远远大于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增强消费者的信赖,消除消费者在购物中的疑虑,进而激发其购买欲望。实体店在国际商务管理市场下应该对此类优势进行充分发挥,以促进自身竞争实力的增强。2.3售后服务方便。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对于售后服务的重视程度也较高,良好的售后服务质量能够增强其购物体验。电子商务平台在销售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但是,由于消费者与商家无法面对面交流,这就会导致商品质量出现问题时无法获得可靠的售后服务保障,导致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持续性、科学性与及时性,是实体店售后服务的主要特点,为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实体店不仅能够销售产品,而且承担售后服务业务,当消费者出现疑问时能够方便的进入售后服务流程,无需浪费过多的精力。实体店在售后服务方面的优势,能够增强消费者的信赖与认可。因此,在国际商务管理市场环境下,实体店也应该充分发挥其售后服务的优势,促进经营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3国际商务管理市场下实体店经营的劣势分析

3.1缺乏便捷性。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科技水平的提升,人们在电子商务平台中的购物更加便捷,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消费者可以通过APP完成整个购物流程。在实体店经营当中,商品展示会受到整个实体店面积的限制,导致无法给消费者提供全面的商品信息,导致商品的可选择性下降。在消费者购物的过程中,需要对商品进行逐一对比,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时间成本的浪费。有的商品无法在消费者附近区域内买到,只能通过长途奔波到较远的实体店购买,这会导致消费者在购物中产生疲劳感。与此同时,很多消费者往往会将实体店当做“试衣间”,并在电子商务平台中购买实体店中喜欢的服饰,导致实体店的经济利益遭受损失。无法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服务,这是实体店的主要劣势所在,这也成了国际商务管理市场下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4]。3.2经营成本高。商家在电子商务平台中只要完成注册和缴费,就能够开展经营活动,这在一定成本上降低了其经营成本。而实体店由于存在较多的中间环节,因此经营成本较高,这也是实体店的主要劣势之一。在国际商务管理市场下,实体店的经营采用分阶层模式,中间商、总店、分店和经理等,都需要从中获得利润。在网络经济当中,其流程较为简洁,电商可以与企业直接取得合作,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在实体店经营当中,为了有效应对较高的经营成本压力,不得不提升商品的价格,导致其市场竞争力下降。很多消费者通过对比电子商务平台与实体店中商品的价格,通常都会选择价格较低的网络购物,导致实体店发展活力下降。3.3现货较少。在实体店当中能够展示的商品数量与种类有限,主要是由于国际商品的运输存在困难。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尺码范围较小,导致消费者无法取得现货,延长了等待的时间。尤其是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的趋势下,现货较少的问题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导致实体店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而在电子商务平台当中,商家能够以虚拟的形式展示商品的各类信息,消费者通过观看文字介绍、商品图片和视频等,能够在消费中获得更多的选择可能性。因此,在国际商务管理市场下,实体店要想获得较大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对现货较少的问题进行处理,促进国际商品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否则很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4国际商务管理市场下实体店经营的发展策略

4.1创新发展思路。只有明确当前国际商务管理市场的发展特点,对经营思路进行不断创新,才能增强实体店的竞争活力,满足其长远发展需求。实体店应该对前文所述的优势与劣势进行深入分析,明确自身与电商之间的差异性,通过扬长避短的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经营发展中突破旧有理念的限制与束缚,增强创新活力。中低档商品是电子商务平台商品销售的主要类型,消费者在选择高档商品时往往会选择实体店,以保障商品的质量与性能,防止自身合法权益遭受损失[5]。如前所述,实体店在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优势,因此应该重视高端市场的开发,并建立完善的信任机制,对市场进行细致划分,打造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比如高档家具、服饰、电器等,在当前实体店当中仍旧受到广泛欢迎,这也是当前网络经济发展下实体店的最大优势所在。4.2创新发展模式。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消费者消费过程中会产生不确定心理。实体店给消费者带来的真实购物体验,是其发展中的主要优势,应对其进行充分利用,以实现发展模式的创新。实体店不能固守旧有的经营发展模式,而是应该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对经营模式进行不断调整与优化,可以结合线上经营与线下经营,降低在市场中面临的风险,促进其竞争力的增强。实体店也应该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合作,对产品进行大力宣传,提升自己的品牌效应,这种方式能够缓解网络商城与实体卖场之间的矛盾,为实体店带来更多的客户群体。4.3创新体验购物。国际商务管理市场的繁荣发展,为实体店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实体店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紧抓经营发展中的机遇,应对市场中的各类挑战。体验性强是实体店的主要优势之一,消费者在亲自接触商品的过程中会获得强烈的购物体验,实体店应该充分利用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对体验式购物模式加以创新,满足其未来经营发展要求。应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构建“新型购物中心”,充分融合超市、百货、交友和娱乐等功能。对体验营销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与升级,个性化、专一化和独特化,是当今消费者购物的主要特征,实体店应该在体验购物模式的创新中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切实满足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需求。同时,应该构建高水平的营销队伍,为了促进消费者黏度的提升,应该对设计服务、咨询服务和品牌服务加以优化。

5结语

在国际商务管理市场中,实体店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只有明确自身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才能促进经营模式的不断优化与创新,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购物体验更强、购物风险低和售后服务方便等,是实体店在经营中的主要优势所在。而实体店的劣势则是缺乏便捷性、经营成本高和现货较少。实体店应该促进自身发展思路与模式的创新,将体验购物作为应对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促进实体店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金花.国际商务管理市场下实体店经营的优劣势分析[J].中国商论,2019(2).

[2]吴清梅.对国际商务管理市场下实体店经营的优劣势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29).

[3]孟翠翠.国际商务管理市场下实体店经营的优劣势分析[J].中国商论,2018(23).

[4]郎诗梦.国际商务管理市场下实体店经营的优劣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8(5).

优劣范文篇5

关键字:廉价劳动力国际贸易优势劣势发展对策

引言

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造业人均实际工资的年递增率为7.1%,而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6.75%,二者几乎相当。但是包括非工资费用在内的劳动力成本的年均实际增长率已达10.4%,是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的1.5倍。尽管如此,在90年代末,我国劳动力成本的相对水平仍然低于国际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水平。1999年,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美国、韩国和墨西哥的9.08%,21.98%和51.50%;同期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分别是这些国家的3.94%,11.27%和35.66%。我国劳动力成本的相对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地区劳动生产率相对水平的40%-70%,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十分明显。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目前低廉的劳动力,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仍存诸多劣势。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其优劣势,采取措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高廉价劳动力的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分析

我国经济赖以成功的廉价劳动力绝大部分为低级劳动力,所谓低级劳动力系指未受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在我国,低级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是农民、下岗工人和因为各种原因中断教育的青年。由于这类人口的巨大基数,使得我国的低级劳动力资源远远供过于求。在供求关系作用下,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的价格极其低廉,相比国外,在我国进行生产的企业其产品制造成本中的工人工资可以压缩到很小的比例。廉价劳动力资源不仅为国内的制造企业所利用。同时也吸引了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在国际市场的大门打开后,遍布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加工制造企业便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这些企业中决大部分是引进资金和一条生产线便可以开工的低级制造企业,如玩具、纺织、制鞋业等。即使是高段如需要较大规模的机电制造业,倚靠的依然是廉价劳动力,因为技术工艺可以引进,最终需要的仍然是装配流水线的熟练工人。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所形成的竞争优势,我国的加工制造企业在国际上以惊人的低价迅速抢占市场。同时还有更多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进行激烈争夺。

从国际背景来看,任何一个国家在迈向工业化的进程中,都面临着如何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稀缺性资源的问题,能否保证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最优置换关系,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效率。在过去的20年经济增长中,我国制造业充分发挥了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我们的出口产品大部分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因为我们国家的劳动力价格水平是美国的五十分之一,欧洲的四十分之一,日韩的三十五分之一。据称,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地区差异使这种低成本的优势有望保持10年到20年。

应当承认,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存在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以下简称H—0理论)对此作出了解释。该理论认为,在不同国家同种商品之生产函数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源在于各国或区域生产要素相对禀赋的不同,以及不同商品生产在要素使用密集形式上的差别。因此,各国应当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这一逻辑得以成立的前提是假定各国之间单位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都是相同的,即各国的生产函数都是相同的。H-O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无论是亚当·斯密或是大卫·李嘉图的“古典”,还是上述“新古典”贸易理论,所强调的比较利益结构都是建立在一国产业之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的。通常的情况是,发展我国家缺乏资本与技术,而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便宜的优势。发达国家则具有资本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因此,比较优势的贸易格局一般表现为:发达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或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我国家则进口后者,出口前者。应该说,上述理论在解释现实中的某些贸易格局上是相当成功的,因而在相当长时期内构成了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主流。

二、我国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劣势分析

我国劳动力的低成本很大程度上可能源于低效率,因此所谓的低成本优势也就要小得多甚或不存在。其原因在于:

首先,虽然发展我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因其工资低而劳动力成本较低,但发达国家面临国内充分就业的压力,会以各种壁垒阻碍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如配额,反倾销税和各种各样的技术标准都部分抵销了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1996年至今,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世界反倾销头号目标国。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2003年年度报告指出,去年全球贸易有所恢复,但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我国成为反倾销的重灾区。

其次,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的部署,中外企业同时享受着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如果劳动力素质不能获得一个全面的提升,劳动力的市场供给必然会出现结构性的短缺,也就是说,劳动力市场可能会充斥大量没有就业机会的劳动力,但是企业迫切需要的岗位却没有合适的人选。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必然会因为这种结构性矛盾而趋于紧张,劳动力的价格水平也会随之上涨。到那时,丰富的劳动力供给的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大,但90年代以来逐步减小,已经降低了2/3。平均工资上升过快、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会导致投资者将通过增加资本和技术投入,而不是劳动力投入来获取利润的增长。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职工的平均工资上升较快,导致就业不充分。比如2002年城镇职工工资上升约14%,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率的水平。这实际上是降低了我国劳动力的竞争优势。

学者胡鞍钢曾表示,工资增长过快会导致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人均资本,特别是人均净资本向资本密集的方向延仲,它不是吸纳劳动力,而是排斥劳动力;而目_正规部门工资增长过快,不利于整个部门的就业。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10年累计下来,工资也不过增长了12个百分点,而我国2002年一年就增加了14%。的确如此,我国的正规部门特别是公共机构如政府工资增长过快,导致一些部门,如文教卫生等的工资跟着增长,它只利于正规部门的少数人就业,不利于非正规部门以外的人就业。这也是很多发展我国家劳动力众多,却无法成为资源优势的原因之一。而且如果没有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没有劳动力的流动,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就有可能在局部地区失衡,从而出现工资水平上升的情形,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就会大打折扣。

再次,如果单纯依靠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来出口扩张,极易陷入“贫困化增长”的陷阱。

一般而言,在封闭的经济条

件下,经济增长与福利增加是正相关的,即经济增长越快,国家净福利增加就越大,然而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却可能出现相反情况,即如果偏重于出口的经济增长造成该出口世界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恶化,使消费者福利的增加不足以抵消生产者福利的减少,导致国家净福利恶化,出现‘贫困化增长”。所谓贸易条件就是国际贸易中的交换比率,反映了专业化国际分工所导致的世界范围内产出的增加在贸易伙伴问的分配关系。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福利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而上升,随着贸易条件的恶化而下降。通常贸易条件用一国的出口价格指数除以进口价格指数来表示,因此,又称价格贸易条件。最早把贸易条件与国家经济福利变化、贸易战略选择联系起来的是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他们从发展我国家出口初级产品、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这一贸易格局出发,提出了初级产品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观点,原因在于初级产品需求疲软和技术进步的利益不能在发达国家与发展我国家间平均分配。

三、提高我国廉价劳动力国际竞争力的对策选择

进入二十一世纪,也进入了全球化的市场,在生产要素全球配置的大趋势下,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技术扩散和知识的传播以空前的速度在进行,这为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要。随着物质需求的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也开始逐渐转向一些新的领域和新的层次,这些需求满足对于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更高,也更需要高水平的劳动力。知识经济的到来为我们指出了发展的方向,在新时代中对知识人才,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或者知识技能水平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要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在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使产业在全球环境中保持快速的增长,需要大力推进劳动力的发展。也只有大力发展劳动力水平,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1、利用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产业的竞争力集中表现为企业能否辨析内外部资源,并充分应用优势资源抢占市场,获取盈利的能力。在我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利用劳动力的充裕条件形成的低成本优势,无疑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1)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成本低、利润高、风险小的特点,有利于企业积累资金,涵养人才,增长经营经验,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逐步为高科技工业的生长准备条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与转向新经济的准备是并行不悖的。广东省南海市昭信企业集团在发展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与第二军医大学合作研究生物科技项目,利用生物医药技术开发人发胶蛋白人工腱,就显示了劳动密集优势产业与发展培植未来高科技产业的关系。

(2)劳动力充裕的条件,还有利于形成巨大的生产、制造基地。据预测,21世纪,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目前,我国已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充分利用这一机遇,有选择地引进外资,培养产业群落,形成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推进企业并购、重组与战略联盟,重视资本运作,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有机整体,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并且还可以利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发展加工贸易,减少进入国外市场的学习成本,并发挥技术外溢效应,提高企业竞争力。

(3)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也说明劳动密集型产业曾是它们的支柱产业。参照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历程,在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劳动密集型产业都是其经济总量的重要来源。到80年代后期,当它们的国民素质、受教育的水平提高后,它们才开始向高科技工业转型。此时它们已具备了相当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如1998年我国的台湾每一万人口中有大、中专毕业生1010人,韩国1998年每一万人口中大、中专毕业生就有1273人。在尚无人力资本条件时,大力发展高科技工业去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会造成经济倒退,前后失据。新加坡1985年就因采取这样的行政手段,赶走劳动密集产业,曾使经济一度受挫。

2、克服廉价劳动力的比较劣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取决于经济运行的质量,取决于国民福利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要把强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本,不仅要在数量上进行控制,坚持“计划生育”国策不动摇,更重要的是要在质量上改善,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素质,才能提高劳动力的边际产出,改善劳动力的收入状况。目前,我国的国民素质和受教育程度依然较低,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低于发展我国家平均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相关的诚信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法制意识仍较淡薄,道德风险、违约风险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重视教育的基础作用,才能使经济的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下岗职工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失业保险,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更新农业生产技术,走集约化经营道路,确保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最终提高国民福利,扩大内需,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

3、推进人力资源优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化

当我们把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区别开来,把劳动力资源视为非技术性简单劳动和技术性复杂劳动的总和加以考察时就不难发现,我国其实是一个高技能劳动力资源相当贫乏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我国教育投入增长幅度较快,但总体投入水平低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教育发展的滞后性对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大量吸收外资金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缺口,带动了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但我国反映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未能相应提高,仅为28.7%,低于韩国的38.4%,日本的55.2%,美国的47.8%,德国的55%。它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发展我国家35%左右的平均水平。随着现代生产对知识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使用复杂生产资料的劳动力的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作为最重要的“无形资本”,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功效和约束将愈加突出。

事实证明,在以产业结构高度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的竞争中,任何国家都不拥有知识方面的“自然的”优势或劣势,物质资本存量也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制肘,“人为的”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质量最终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确立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加大人力资本投资,重点普及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教育水平。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人力资源优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化,我国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竞争中争得有利的国际分工地位,获得更大的比较经济利益。

[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4]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J].经济研究,1997,(6).

[5]李敏,郭曼,贸易增长的“贫困化”陷阱和比较优势的悖论[J].经济体制改革,2003,(1).

[6]陈俊,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劳动力价格水平的优势及趋势[J],中国经贸导刊,2006,(8).

[7]蔡的贵,反思基于廉价劳动力的“中国制造”[J],经济问题,2006,(1)

[8]林林,周觉,林豆豆,我国贸易战略选择与“贫困化增长”[J],国际贸易问题,2005,(6)

优劣范文篇6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改革进程的深入,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作为竞争手段之一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在加强,国家更是提出了要加快建设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然而根据我所在的一国有大型企业工作单位中所接触到的一些有关知识产权来看,在人们的观念中,一提到知识产权就仅将眼光局限于专利、商标、版权等这些传统的法律概念上,往往忽视了商业秘密也是在知识产权范畴之内的法律概念、它同样应该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做好商业秘密保护的潜在价值可能会远胜过专利商标保护的价值。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典型例子,享誉全球的饮料--美国的可口可乐,靠对技术配方的严格保密,一个多世纪以来在国际上保持独家经营的垄断地位。当然我并不是说专利、商标、版权的保护不重要,而是说企业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保护方法、甚至综合的保护方法。那么对商业秘密存在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原因是什么呢?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法律对于商业秘密的规定过于简单,因此,需要对商业秘密进行准确的界定和深入的探讨。

今天我在这里准备与大家探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商业秘密的概念、特征及范围是哪些;二是商业秘密保护的必要性,三是选择商业秘密保护措施的优劣及作用;四是企业在商业秘密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劣势与对策。

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包括商业秘密保护在内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但就企业本身来说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意识,以及规范、科学的保护方法,都还不很成熟,商业秘密流失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改革进程的深入,企业内部对商业秘密保护的作用就显得日趋重要,为此我结合所学法律知识就企业如何准确界定商业秘密保护中的优劣及对策,从而建立规范的保密措施、有效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维护企业的健康发展等方面作简要的理论分析和实务探讨。

一、商业秘密的概念、特征及范围

谈及对商业秘密的保护,首先需要了解商业秘密这个名词的含义。在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2款中对此作了准确的规定,即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根据商业秘密的法律含义,可以推断出商业秘密需具备四个法律特征或称四个基本要件:1、“不为公众所知悉”的秘密性;2、“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的价值性;3、“具有实用价值”的实用性;4“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可保密性。上述特征或要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否则不能构成商业秘密。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商业秘密的定义,商业秘密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两大类:一是技术信息;二是经营信息。具体细化商业秘密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七种类型:1、产品:企业自行开发的产品,既没有申请专利,也还没有正式投入市场之前,尚处于秘密状态,它就是一项商业秘密。即使产品本身不是秘密,它的组成部分或组成方式也可能是商业秘密;2、配方:工业配方、化学配方、药品配方等是商业秘密的一种常见形式,甚至化妆品配方,其中各种含量的比例也属于商业秘密。举一个我所了解到的案例,1988年底到1989年初,西施兰公司几位部门经理以私人合股的方式加入另外一家日用化工厂,并成立私营的君达丽日用化工厂。他们利用所掌握的"西施兰夏露"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生产"西施露"。西施兰公司得知后诉至法院,由于当时还未颁布反不正当竞争法,法院以侵犯商标权结案。从现在看,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这起案件既侵犯了商标权,同时也侵犯了商业秘密,因为两者不但商标近似,而且西施露与西施兰公司的"西施兰夏露"的配方和生产工艺也无差别。这是一起典型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3、工艺程序:有时几个不同的设备,尽管其本身属于公知范畴,但经特定组合,产生新工艺和先进的操作方法,也可能成为商业秘密。如一家在生产优质钢部件过程中,有一个连续浇铸的程序,该程序是在浇铸这道工序上工作多年的雇员摸索出的一种生产率最高的操作方法,并且这一方法还不为他人所知,该程序就是一项商业秘密。许多技术诀窍就属于这一类型的商业秘密;4、机器设备的改进:在公开的市场上购买的机器、设备不是商业秘密,但是经公司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技术改进,使其具有更多用途或效率更高,那么这个改进也是商业秘密;5、研究开发的有关文件:记录了研究和开发活动内容的文件,这类文件就是商业秘密。如蓝图、图样、实验结果、设计文件、技术改进后的通知、标准件最佳规格、检验原则等,都是商业秘密;6、公司内部文件:与公司各种重要经营活动有关联的文件,也是商业秘密。如采购计划、供应商清单、销售计划、销售方法、会计财务报表、分配方案等都是企业的"商业秘密"。它们若被竞争对手知道,都会产生不良后果;7、客户情报:客户清单是商业秘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若被竞争对手知悉,顾客将会受到引诱或骚扰,从而阻碍公司的正常活动。比如,著名的中国青年旅行社诉中国旅行总社的不正当竞争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二、商业秘密保护的必要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商业秘密都十分重要。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商业秘密作为知识产权的一部分都普遍受到法律的保护,我国是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同样依法保护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就显得非常必要,简单归纳其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加强商业秘密保护,是维护商业秘密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需要。

商业秘密可以为权利人带来一定的、有时是巨大的经济利益。一些不法分子为获一已之利,采取各种手段,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有时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要克服上述问题,必须加强商业秘密的保护。它不仅可以通过民事赔偿的方式有效弥补权利人的经济损失,而且可以通过责令停止、罚款等行政手段及时制止侵权行为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2、加强商业秘密保护,是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的需要。

商业秘密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它不仅损害商业秘密权利人的经济利益,而且破坏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加强商业秘密的保护,有助于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不良行为,有助于树立公平、诚实、信用的市场经营理念。它可以使民法的基本原则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和巩固良好的市场秩序。

3、加强商业秘密保护,是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商业秘密的保护。就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而言,遵循《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运用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商业秘密,是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中国已加入WTO,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其中就包括商业秘密的进攻战和防御战,我们应当遵循《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要求,以加强商业秘密的保护。只有如此,才能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才能最大限度保护国内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利益。

4、加强商业秘密保护,是提高商业秘密法律保护整体效果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商业秘密侵权行为以民事侵权最为常见,运用民事法律武器制裁侵权行为,给权利人以多种形式的民事法律救济,就十分自然地成为人们最常用的法律保护方法。民法保护成为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众多形式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加强民事法律保护,意味着抓住了商业秘密保护的根本和关键,有助于提高商业秘密保护的整体效果。

三、选择商业秘密保护措施的优势及作用

既然商业秘密存在于企业的各个方面,那么在众多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中,选择采用商业秘密保护措施的优势在哪些方面呢?经过对商业秘密知识的学习和认识,我认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具有期限优势,商业秘密的保护期是不确定的,如果能永久保密,则享有无限的保护期,如果在短时期内就泄了密,那么保护期也随之结束;而知识产权中各种权利都是有保护期限的。

2、具有地域优势,商业秘密无地域性特征,它的所有人可以向任何国家的任何愿意得到它的人发放许可证;而知识产权则均有地域性限制,在一国有知识产权不一定在另一国有相应的权利,但你的信息却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公开。

3、具有保密优势,商业秘密是不公开的;而专利、商标、著作权都是公开的。当然商业秘密的保护方法在有优势的同时,也必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商业秘密在性质上虽然是一种知识产权,但是它与传统的知识产权相比存在着区别,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形态。主要表现在:

①商业秘密的独占性不是依靠任何专门法律而产生的,而只是依据保密措施而实际存在的;而专利权、商标权则由专利法、商标法直接赋予,不能靠当事人的行为而自然产生,著作权也必须符合著作权法的规定而自动保护,并不像商业秘密那样,如果无保密性即无所谓秘密的权利。由此为保持秘密性,必须要求企业有一整套的保密措施,否则风险很大。

②商业秘密不能对抗独立开发出同一秘密技术、知识的第三人,任何独立获得相同技术知识的第三者,都可以使用、转让这种知识;而知识产权则一般说来具有排他性,可以对抗任何人,其中工业产权表现得尤为明显,而著作权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③商业秘密的保护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我认为最为妥当的方式是将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商业秘密的保护综合运用,但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很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知识产权事务方面法律工作者的共同参与。

根据上述商业秘密保护措施所具有的优势,选择好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可以起到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

4、商业秘密保护是企业经营者的重要武器和财产。

商业秘密法是技术、经营上智慧成果的保护法,知识经济时代是商业秘密形态日益复杂、数量日益壮大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商业秘密是权利人在财产、经营上关键时刻的力量。

5、商业秘密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独立手段。

商业秘密是一种竞争手段,可以合法利用,居心险恶者也可以用来致竞争对手于死地。商业秘密的法律进攻、防卫是科学、艺术,经营者除了不可不学外,还不得不防,否则生命、财产都要受到威胁。

四、企业在商业秘密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劣势与对策

1、在企业中存在一个典型的问题——对什么是商业秘密认识不清?此类问题有以下三种表现形态:

①我的企业无秘密。我在我们单位工作时曾经碰到过此类事情,即有的企业领导者及商业秘密管理者认为商业秘密离他们太遥远。事实上,从一家企业成立之日起,企业就有产生商业秘密的可能了。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甲乙两家小卖部同样经营红塔山香烟,都卖11元一包。甲只能以10元的价格进货,乙却能以9.5元的价格进货。那么乙的进货渠道就是他的商业秘密,只要他对进货渠道加以了保密。从这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没有无秘密的企业。

②我的企业商业秘密在哪里。然而更多的企业却是不知道自己企业的商业秘密在哪里,不是将已经处于公知领域的、事实上无秘密的信息当作自己的商业秘密加以保护,就是由于认识不清将真正的有价值的商业秘密公知于众。没有切实地将商业秘密给予保护,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商业秘密的四个基本要件。在此我认为有必要对商业秘密的四个基本要件加以解释:所谓秘密性:即不为公众所知悉,是指商业秘密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由特定人构思、掌握或少数人了解、掌握和知悉,它不能从公开的渠道获得。商业秘密的秘密性是维系其商业价值和垄断地位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认定商业秘密的基本要件和主要法律特征。所谓价值性:即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是认定商业秘密的主要要件,也是体现权利人保护商业秘密的内在原因。商业秘密权利人可据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并获得高额利润。所谓实用性:即商业秘密区别于理论成果,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使用价值,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也就是说,商业秘密应该是一种用于生产实践、经营管理、商业行为中,能够产生较好经济效益的具体的技术知识、经验和方法的信息,它的内容可以相对脱离载体而独立存在或由另一载体承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交易,完全体现其经济价值。所谓可保密性:即采取了保密措施,这是认定商业秘密的重要要件。权利人对其所拥有的商业秘密应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使他人不采用非常手段难以得到。采取保密措施包括制定制度、签订协议等行政手段和技术的物理的以及经济的手段加以保护和防范。我相信只要有效地对商业秘密的四个基本要件加以辨别,至少可以避免将公知信息当作商业秘密的失误的发生。

③我的企业里到处都是商业秘密。企业自我认为是犯了“自大狂”的毛病,对其企业本身来说也是非常有害的。为保护其所谓的“商业秘密”,将会增加多少的成本负担。我相信这样的企业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是比较少见的,就不加分析了。

2、在企业中存在另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对于本企业商业秘密区域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首先是保护范围没有系统化。仅将企业的商业秘密的保护局限于技术信息类的商业秘密,忽视了对经营信息类的商业秘密的保护。在日益加强的商业秘密保护环境下,大多数企业都深刻了解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都能自觉不自觉地对技术信息类的商业秘密加以或多或少的保护。然而,对于经营信息类的商业秘密,由于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认识的不足,导致对此类秘密疏于管理。与之相对应的是在人员上对技术开发人员有保密要求,对非技术开发人员却放任自流。

②、其次缺乏有效的保护。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我认为应分区域、分层次、分范围、分部门,点面结合地给予保护。具体来说,分区域就是在明确商业秘密的秘密区域后,有意识地将秘密区域细化,安排不同的人员开发、操作、管理该商业秘密的不同部分,使得企业中尽可能少的员工掌握该商业秘密的整体部分;分层次,就是对于不同级别的员工,他能掌握的商业秘密等级应该有所不同,附加在其身上的保密义务也应有所区别,这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需要;所谓分范围、分部门,是指依据商业秘密的分类,对于涉及技术信息类秘密的人员,由于技术类信息的价值性在一般情况下时效都比较长,应有相应的较长时期的保密义务、甚至应该在该技术人员离开单位后的一段长时间内禁止其从事相竞争的工作,(不过这种"竞业禁止"的做法在法律上目前还有很大的争议,尤其是长时间的"竞业禁止"条款更是存在违法的可能。)而经营类商业秘密通常情况下短时间内是稳定的、长期来看却常常处于变动之中,那么对于接触此类秘密的人员,其保密义务与技术人员又有不同;所谓点面结合的保护,就是指企业一般的保密制度要制定、对于特定人员、特定秘密的保密制度更要强化。

③、缺乏多种知识产权保护方法的综合保护。对于很多商业秘密,企业完全可以适用多种知识产权的综合保护。假设企业研制了一种新产品。通过技术人员和法律专家分析,其中某一创新点在产品投放市场后易于被“反向工程”解密,而其他都是不易被产品所反映的工艺程序、结构等信息,那么企业完全可以针对那一项创新点去申请专利的保护,而对后者适用商业秘密的保护;同时对于产品开发阶段以图纸、配方、实验报告等有形的载体表现出来的无形技术知识,又可以对这些图纸、文件等加以著作权法的保护。进一步,一旦这项含有商业秘密的产品享有盛誉占领了市场,商业秘密在某些情况下又可借助商标法的保护,其他人即使利用了同样的方法或配方制成了同样的产品,由于不能使用该畅销商品的注册商标,也就不能挤占该畅销产品的市场从而获利。

3、由于以上存在的劣势,最终给企业带来以下严重的后果:

①、企业到处是秘密最终却是什么都成不了商业秘密;

②、由于秘密区域不明,使得保护措施不得力不能做到有的放矢;

③、侵权纠纷发生后,在诉讼阶段导致不能举证;

④、由于对商业秘密没有给予明确的保护,处于不利的地位,难于获得法律上的明确支持。

4、商业秘密保护的对策

基于企业在商业秘密保护中存在的上述劣势就需要企业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保障企业商业秘密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同时商业秘密只有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才能享有独占权。否则它就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一是靠自然保护,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二是靠合同保护。合同保护又可分对内与对外两个方面。对内是企业对内部的员工订立技术保密合同,规定员工在职期间或离职以后不得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对外则是通过与对方订立技术转让合同时,用保密条款,规定技术的接受方负有不得向第三者泄露商业秘密的义务。凡违反合同中保密条款的,将受到有关合同法律的制裁。具体而言企业要想保护好自身的商业秘密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约机制,并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主管的领导和指定的负责部门或人员;二是要划清本企业的商业秘密范围;三是要建立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四是要告知员工并签订合同;五是要有相应的保密设施和安全环境。这项工作对不同的企业还需要不同处理、进一步实践。所以回到摘要中所谈到的,企业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保护方法、甚至综合的保护方法。

商业秘密保护是基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而提出的,因此商业秘密保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保护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我国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还存在着认识模糊,保护范围不系统、不明确等缺陷,因此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实践需要我们去深入领会贯彻,经验需要我们去不断积累和总结,以充分的利用知识产权加快经济发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利,维护企业之间正常的竞争秩序。

参考文献:

1、《知识产权法》,作者:黄勤南,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2、《商业秘密保护实用手册》,作者:王爱博,金城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3、《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作者:张玉瑞,金城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优劣范文篇7

关键词:公关业发展空间优劣势发展对策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从第一家国外公关公司落户我国至今,公关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链条中不可或缺的动力环节,更是中国明日经济新干线上最不容忽视的加速器。入世后,国际公关公司凭借着自身的资金、规模、技术等优势进入中国,中国公关业的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融入了全球一体化市场,对中国公关业提出更多需要,入世又为中国公关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公关业发展空间现状

(一)行业状态

中国公关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据全国专业公关公司调查估计:中国公关行业由2000年的100家发展到2006年的2000多家,营业额从15亿元发展到60亿元,从业人数从5000人发展到25,000人,中国公关行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业务均有很大的发展。中国公关行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包括媒体传播、媒介关系、活动管理、营销传播、企业传播、政府关系、危机管理以及媒体监测和评估等服务。中国公关行业目前有企业战略咨询、品牌建立、危机管理等高端业务和活动策划、会展策划等低端业务。在中国大陆,排名前10位的外资公关公司主要业务排序为企业形象传播、产品市场传播及日常公关,而前10位的本地公关公司主要业务排序为日常、产品传播和活动管理,相对来说,本地公司从事的业务利润率要低很多。

(二)行业构成

目前有三大行业构成。一是专业化强的国际公关公司:握有科学的公关工具,承多年国际市场的公关经验,是中国公关行业的缔造力量。二是深谙本土之道的国内大公关公司:根源于本土文化的地利优势,最了解“中国关系”的经营之道,凭借家门口的成本优势,能与国际公关公司相抗衡的公关土族。三是大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队型小公司。

(三)媒体关系

大多数的中国公关公司更多依赖于媒体关系的作坊式的运作模式,其与媒体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甚至有些中国公关公司的核心领军人物也曾是媒体里的行家里手,中国公关公司的业务来源很多都是依靠多年与媒体积累的人脉关系,“关系”在中国公关领域起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公关业发展空间的优劣势

(一)我国公关业发展空间优势

首先,我国公关业发展得益于政府的职能转变和灵活的政策。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干预企业经济运作的行为逐渐减少。与政府公关或利用政策公关,已成为许多企业的主要业务。公关业十分了解政府与企业各自所处位置,及政府所提供的服务和企业的需要,可以担当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帮助两者相互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进入我国的许多公司、机构在扩大投资、宣传、做大市场和树立品牌等方面,需要借助我国公关业的帮助;而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也需要内外部公关,国际企业公关市场空间很大。

其次,我国公关公司熟悉市场,业务灵活,收费成本低。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了先机。国际公关公司虽然有经验、有技术,但是要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根源却非常难,他们很难把握中国人的行为模式和文化背景。国际公关公司虽然一直强调自己的本土化进程,许多国际公司90%的雇员都是本地人,但从总部沿袭的一套固定套路和固有思维方式却难以转换。

而本土公关公司凭着对市场和人事的熟悉使他们灵活应对行事,凭着和客户打交道的技巧,更多时候能适合客户需要。而且国际公关公司常与媒体关系不好,工作流程模式化,达不到预期效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消费需求扩大,中国公关业不仅只做传统的业务,而且专业服务进一步细化,市场将重新划分,小型化、专业化、中资公司将有更多的机遇和机会。

国外公关公司虽然专业水平高、声誉好、服务质量佳,但是对于越来越多注重公关的企业来说,国外公司的服务门槛高,成本高,收费高,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往往望而却步。

再次,我国公关公司市场亲和力高,沟通能力强。我国公关公司了解国内的文化和情况,理解国人的喜好和精神本质,更了解中国市场,在创意、文案策划方面都更加的切合实际,符合大众的消费心理和传统。中国公关公司还重视建立和强化媒体人际关系,易于沟通,合作方式灵活,更具亲和力。国际公司遵循全球化发展原则,本土控制权有限,对生意地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灵活性不足,并疏于发展与本地媒体的亲密关系。此外,国内大多数公关公司采用扁平式管理,这对信息的直接沟通,提高公司员工的绩效都有很大的优势。

(二)我国公关业发展空间劣势

首先,我国公关业的行业竞争无序。客户单一并集中于IT行业。中国公关公司伴随MOTOROLA,IBM,HP,COMPAQ等一批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而出现,许多公关公司都服务于这些行业和客户。业务模式雷同,业务层面集中于低端。我国公关公司本身资源和定位相对较低,主要体现在本地媒体关系,政府和行业关系以及服务执行层面方面,在战略咨询、经验、专业化等方面与国际公司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公关行业内部恶性竞争,大量低技术含量的常规公关不断复制,难以实现员工和企业专业能力的健康成长。

其次,我国公关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目前,低层次、知识结构单一的公关人员过剩,高层次、复合型的公关人才严重不足。对专业人才的抢夺日益白热化。现在在中国经营的各大外资公关公司均以本地人才为主,这些公司通过高工资、高待遇,挖掘了一大批本地公关人才。“在平静中走过了创业阶段的中国公关业,开始向‘童年’挥手告别,而新的发展方向还没有明确......要想将迅猛发展的中国公关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必不可少。”可以说,人才缺乏已经成为了制约中国公关业发展的瓶颈。再次,我国公关业的行业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公关行业普遍存在着不法行为:花钱买公关。这种做法完全违背公关本质。公关应以整个社会舆论和公众为受众,需要正确、公开、公平的法律环境。而现中国公关行业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对公关公司的约束力不强。

最后,我国公关业的品牌管理能力弱。国际公关公司大多具有国际大财团背景,有很高的声誉和品牌形象,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而国内公关公司品牌意识弱,品牌管理能力差,品牌管理体系不完善,成为制约中国公关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公关业应注重本土品牌及管理能力的长远发展。

提升我国公关业发展空间的对策

我国公关业尽管存在不少发展空间劣势,但也存在许多发展空间优势。中国公关业应把握机会,采取对策,提升发展空间。

改善行业空间环境,防范行业竞争,顺应行业发展。我国公关业应拥有一套行业惯例和运作规则,吸收国外行业运作的经验,避免低价格竞争方式,注重服务产品和服务价值的竞争。改善中国公关业行业空间环境,防范行业内外部的恶性竞争。

完善公关公司业务空间,发展多元化的全面业务,提升整个行业的公关业务水平。我国公关公司应与客户建立并拥有良好的关系。通过关系营销,保持及扩展客户关系;建立动态关系数据库,掌握客户对一系列公关活动的反馈,为客户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特殊个性化服务;利用媒体功能并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此外,拓展多元多样的公关业务和公关市场,针对不同受众,采用不同公关方案,提高公关行业的整体业务水平。

制定科学的人才策略,促进人才教育,合理聘用、使用和留住专业人才。促进我国公关业专业人才教育的发展。我国公关业专业人才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两大部分。随着公关实务在国内许多领域的不断拓展,高等院校开设了公关专业,但相较台湾、香港地区的公关教育,内地的公关专业人才教育起步较晚,职业人才数量有限。目前,我国已有初、中、高三级公关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各院校和公关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大量公关专业人才,使中国公关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合理聘用并使用本土化公关专业人才。在聘用本土化公关专业人才时,应对专业人才进行全面考察,选用合适且优秀的公关专业人才。除提供较好的薪资福利待遇外,还应注重对公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供深造、晋升等许多便利,采用传-帮-带方法,使公关专业人才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快速的发展。

留住专业公关人才。营造良好的中国公关业氛围,用感情、待遇和企业文化留住人才。我国专业公关人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国内经济、社会等有非常透彻的了解,对我国公关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面对国际公关公司对中国优秀人才的掠夺,我国公关业应制定相应的策略,整合专业人才资源,巩固本土人才竞争的优势。

健全和完善我国公关业法律体系,使公关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中国公关业法律体系的细化和可操作性,完善我国公关业法律体系的内容,设定明确行业技术标准,是目前中国公关业的一个主要方向。我国公关业法律体系的健全,能使我国公关公司在业务运作中更规范化、合理化和法律化,使运作流程更加顺畅,使中国公关业的发展空间更健康,对整个中国公关业发展起到保护作用。

树立品牌理念,塑造中国公关业着名品牌。我国公关业应塑造并提高公关品牌的声誉,扩大我国公关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良好公关业形象,使客户感到更专业并值得信赖。此外,打造着名我国公关业品牌,使我国公关业能赶上国外公关业的行业水平,并抗衡于国外公关公司,为我国公关业最终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基础。

整合公关行业资源,完善公关行业管理方法和方式。我国公关业可通过联盟、并购或整合,集中我国公关业资源,发挥我国公关业的人才等资源优势,畅通公关行业间的交流渠道,挖掘内外部潜力。在知识、业务、服务、经验和规模上,协调并均衡中国公关行业的多方资源,突出优势,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另外,在管理上通过危机管理、快速反应、即时响应等,创新我国公关业的管理方法和方式,提升我国公关业的管理空间,促进整个中国公关业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优劣范文篇8

一、家族企业的概念家族,《辞海》释为:以血缘和亲缘为纽带所组成的社会细胞。企业,乃社会结构中的行动主体之一,是从事生产、购销、运输以及服务性活动的经济单位。那么家族企业该如何定义?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钱德勒认为:“企业或创始者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掌握大部分股权,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紧密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阶层管理的主要决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财务政策、资源分配和高阶人员的选拔方面。”其强调家族企业由家族成员大部分或基本掌握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未将由家族成员掌握全部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的企业包括进来。江苏省社科院潘必胜研究员则认为:当一个家族和数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族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并直接或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他根据家族关系渗入企业的程度及其类似将其分为三类:一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全部为一个家族所掌握。二是掌握着不完全的所有权,却仍能掌握主要经营权。三是部分所有权而基本不掌握经营权。该定义外延较宽,不把家族企业看成一个固定模式,应该说是对前者定义的一个修正。台湾学者叶银华根据以前学者的研究,提出以临界控制持股比率将个别公司的股权结构的差异性与家族控制程度纳入家族控股集团的认定,于是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就可认为是家族企业:1、家族的持股比率大于临界的持股比率。2、家族成员或具有二等亲以内之亲属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3、家族成员或具有三等亲以内之亲属担任公司董事席位超过公司全部董事席位的一半以上。该定义比较精确,而且从股权和经营控制权的角度把家族企业看成是一个连续分布的状况。从家族全部拥有两权到临界控制权,都是家族企业。一旦突破了临界控制权,家族企业就蜕变为公众公司。哈佛大学博士、“比较现代化”研究学者丁学良则另辟蹊径,其认为: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的成员通常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的所有者,第二个层次是企业的管理者,第三个层次是企业的雇员。如果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所有者和管理者都来自于同一个家族,该企业就是纯粹的家族企业。否则,只能是接近于家族企业或非家族企业。该定义与叶银华的“临界控制持股比率”论相比,精确度稍逊,但要明了得多。实际上,家族企业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是在不断地变化和丰富的。时代不同,其特征也不尽一样。笔者认为,家族必须对企业拥有全部或相当部分所有权,这才是家族企业永恒的特征。故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是家族企业,应首先从其所有者之构成入手,如果其所有者之间具有血缘亲缘关系且拥有相当部分企业产权并能适当控制其经营权或能够对经营权实施有效影响时,再结合其所处现实环境的特征加以概括,就可以得出认定一个企业是否是家族企业的时代标准。二、家族企业产生的原因根据克林.盖尔西克1997年的研究表明,由家族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至80%之间,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家族企业约占40%。根据王彬2001年的研究,在欧洲,43%的企业是家族企业,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华人社会中,家族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更是非常普遍。在市场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家族企业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经济总量也占相当份额,其创造了全美78%的就业机会和GDP的50%。不难看出,家族企业在当今社会依然是活跃的经济主体。实际上,家族企业强大的生命力已昭示出其生存的理由和社会根源。首先,社会经济发展是家族企业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的发展,应该说是社会主体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结果。而经济的发展,显然是社会发展成果的标志之一。经济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发展的组织和个人。但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故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活动的越来越频繁和单项经济活动量的不断增加,个人之间的人力和物力便趋向集合,应该说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集合自然催生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个人的另一种经济活动主体。该主体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便是企业。而在这一集合的过程中,家族成员具有特殊的先天性条件。因为:1、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基于血亲和姻亲而产生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关系,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特别是血缘关系,还具有无法选择性和不可替代性。我们常说的利他主义在市场关系中因没有收益,故其存在的可能性不大,但在家庭却较为普遍。这是因为其可以提高家庭成员抵御突变和其他不测事件的能力,分散风险和损失。2、家族成员之间长期互动,彼此了解和特有的关注和宽容,使其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较之外来人而言要强烈的多。3、家族文化价值观使家族成员更容易形成共同的目标,并对实现目标构成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其次,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文明法治。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任何国家任何民族来说都概莫能外。当良好的法治环境尚未造就,井然的社会秩序尚未彻底形成,应有的社会规则尚有缺位的时候,家族企业正是克服这种困难的有效手段。故在经济发展初期,家族企业出现的就多。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沿海地区私营企业(其中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的大量涌现,正是对这一点的充分验证。因为在法治社会中,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绝大部分是通过契约来实现的。不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员工及所有者,大都可以通过这个契约来保证自己一方的目标得到基本实现,并由法律保障它的实施。相反,当有效的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都不在位,企业的信任和信托关系无法建立和维系的时候,人们就会想办法来克服这种困难。而以血缘为基础,以亲缘为依托的家族企业此时便应运而生。三、家族企业优劣势分析(一)优势方面1、初始融资的优势美国小型企业管理署发起过一次调查,想了解新兴企业是如何获得风险投资的。调查结果令人震惊:75%的新兴企业通过“非正规投资途径”来发现和获得财务支持-----“非正规投资途径”是指由资金寻觅者和投资人所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而被调查的新兴企业,基本上都是家族企业。这一调查结果表明美国的家族企业初始投资主要来源于以创业者为中心的,与创业者有特殊社会关系的群体。我国的情况亦大体相似。根据浙江省工商联合会2002年对浙江120名非公有制代表人士的调查显示,他们的创业资金来源主要是原来劳动所得,综合平均为31.02%,其次是银行贷款,综合平均为24.71%,第三是亲朋好友借款,综合平均为19.86%,即直接和间接来源于创业者的创业资金平均达到创业资本金的50.88%。以上数据表明,家族企业在创业初期,可以凭借家族成员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类似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及相关的社会网络资源,能够以较低的资金成本迅速聚集创业资本金。家族利益的共同性和目标的一致性会使全族人员在创业初期全情投入,团结奋斗,甚至可以不计报酬地忘我工作,因而能够在很短的一个时期内获得竞争优势,较快地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2、管理成本低,监督成本不高前文述及,家族企业出现比较多的情况一般是在市场经济初创时期,游戏规则不健全,法治秩序未确立,政府监管不到位。并且企业在初创时,相关控制制度不完备,市场风险还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寻找可靠而又能干的非家族人员来参预管理,所有者要付出很高的成本,甚至要吃一些很大的苦头。于是找亲属来占据企业主要的管理岗位,是回避风险,降低成本的现实选择。因为亲属之间长幼有序,有辈份等级,这样就容易协调处事,即使有小的矛盾,也可以通过成本较低的手段来摆平。以便初创的企业去应付瞬息万变的市场,迅速打开创业局面,赢得市场份额,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占据应有的空间。家族成员在血统上和心理上的天然纽带,使得彼此间的信任及了解要远高于其他非家族成员。他们之间所担负的心理契约成本大大低于非家族成员,使得家族企业的监督成本较非家族企业要低得多。因为家族企业的财产,其所有者大多均属同一家族,企业财产与家族财产几乎等同,千变万化总的来说还是家族财产,不会流到别人手里。而对一个非家族的管理人员,情况则完全不同,他如果有心攫取企业财产,就等于家族财产被外人拿走。于是在一个非家族企业里,企业主不得不设计出一套足以让所有者信任的监督制度,建立起一套切实有效运行的监督机构,而这必将加大企业运行成本。3、决策效率高首先,家族利益的一致性导致决策过程较短,从而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在家族企业中,决策层大多来自同一家族,各成员对企业外部环境之变化具有天然的、敏感的一致性。市场变化信息很快传至每一个决策成员。为了家族利益,决策成员很快会聚集在一起,甚至可以忽略必要的程序,在认同家族利益的前提下很快达成共识,使得决策效率大为提高。其次,家族企业的管理体制以家长居多,创业者一般都是家长或前辈,企业重大决策由他们最后决定。这种家长制的权威领导,可以使得企业决策速度最快。决策过程中消耗的时间、精力大大降低,同时也提高了决策产生效用的效率。再次,家族企业由家族成员绝对控股,所有者与决策者合一。企业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所有者对其资产的一种处置。这种具有实体权力性质的物权处置是自由的,不受外人干涉的,因而处置的效率也就很高。4、内部信息较为通畅,企业行为效率较高现实中大多数家族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事实上是合二为一的。这一特殊性使得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形式往往表现为董事长兼总经理,即决策层与执行层实际上是重叠在一起的,而不是两套独立的机构。这就使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不存在,并且无论是在决策层还是在执行层这个单一层面上,企业的各种信息传递都较为通畅。这是因为事实上的信息传递是在执行层这一个层面上进行的。家族成员之间特有的信息传递程序会使各种信息汇聚至以创业者为中心的决策层的速度大为加快。而家族企业特有的二合一模式又必然导致决策被执行的速度快、效率高。因为执行者往往就是决策者,其不断知道决策之结果,而且还知道为什么要如此决策。故其执行必然是坚决的、彻底的,从而使企业行为效率大为提高,使初创的企业能抓住机遇,拓展市场,快速攫取第一桶金。5、在不公平及法治不健全的社会中承担违法责任的风险相对较低竞争的社会是法治的社会,法治的社会是优胜劣汰。但法治社会不是一日而就的,而是社会发展至高度文明阶段的必然结果。在市场经济初期,家族企业大量出现时,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却往往是各种法规尚不健全,政府监管手段尚不到位。特别是在人治社会,公平竞争必将大打折扣。钻政策空子,规避对其不利的、尚不完备的法律法规,腐蚀监管人员以及各种投机活动都将在企业中存在。这为家族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先天性条件。我国温州私营经济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蓬勃发展,以违法违规为代价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家族成员之间天然的血缘和亲缘导致其相互之间信赖程度较高。家族利益之一致性又导致家族成员在维护企业利益行动上的一致性。为了共同的家族利益,家族成员一般情况下不会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不法行为公之于众,更不大可能向政府相关部门或司法机关主动坦承企业过错而自愿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丧失既得利益,断绝与其曾朝夕相处的家(族)人之间的亲情。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做是不符合人性的特点的,进而更不必担心“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可以这样认为:在法治不健全和以人治为主的社会环境中,家族企业具有承担违法责任的风险相对较低的天然优势。(二)劣势方面1、家族企业管理体制与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相冲突,制约企业做大、做强首先,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具有矛盾。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不是建立在商业原则的基础之上,其组织行为不是依据市场规则,而是依据伦理规范;维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全部是利益关系,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员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关系。在这种治理结构下,就容易形成家族业主实际管理素质与现代管理者角色需求的矛盾。其次,家族企业管理方式是制约家族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传统的家族制管理方式在创业初期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这一特殊阶段是较为有效和实用的管理模式。但在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寻求扩大发展时,家长制管理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和不足:一是缺乏民主和集体的决策机制,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因为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独断的个人决策与民主的众人智慧相比,失误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而存在问题的决策一旦付诸实施,对企业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弄不好会使企业垮掉。二是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家族成员在企业中处于绝对控股状态这一基础之上的,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如果不吸收外来资本,开放股权结构,其发展动力将会衰竭。因为经济活动量的不断增长,市场份额的快速扩张,是企业壮大的必由之路。如果这时仅凭积累和家族资金,将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从而制约其规模的进一步扩大。2、不利于优秀人才进入企业核心阶层丁学良博士认为,如果家族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占据市场甚至开拓海外市场,一定会遇到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那就是企业管理层的非家族化。因为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它不可能永远局限在于一个家族之内。企业要发展,需要突破一个重要瓶颈就是管理专业化和规范化。通过吸收大量的专业人才进入企业的核心层是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必由之路。但是家族企业往往在家族成员之中选择人才,选择面很窄,难以找到一流人才。长期的家长制管理,使得领导者变得自负,从而使企业似乎对外来资源和活力产生一种排斥作用。总觉得自己是最能干的,这就排斥了社会上更优秀人才的加盟。每一个人都想独立地干一番事业,从而实现其生存的价值。每一个人都想征服别人,这是人的本能。优秀的人才更是如此。由于在家族企业中,一般外来人很难享受股权,其心态永远只能是打工者,始终难以融入组织之中,这与社会发展至今天,人人欲彰显其个性的时代特征不符。家族企业中事实上存在的对员工信任上的内外有别,又使家族之外的员工受到极大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都无法融入企业的核心团体,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3、绝对控制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家族成员在企业股份中占主体地位,核心管理层基本上来自同一家族,这是家族企业最直接的外部特征。但家族企业不可能所有员工都来自同一家族。事实上,绝大多数家族企业的一线员工还是来自于家族之外,而直接创造企业财富的正是一线员工。但在家族企业的同一工作层面上,来自于家族的员工往往有一种优越感,即使他们与家族之外的员工相比,对企业的贡献不多一些甚至还少一些,但却能较家族之外的员工更容易被赏识和信任。而这种赏识和信任来自企业的决策层,外来员工无法评说。这种不公平待遇必然导致外来员工心理平衡失调,影响其工作热情,难以发挥该部分员工的个人潜能。现实中,来自于家族之外的员工在家族企业中凭工作实效是很难进入企业核心层的,即使偶然有进入的,也往往要付出比家族成员要大得多的代价。对家族企业的这种共识,必然使外来员工进取心受挫,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可能性就不会很大。因为现实中的付出与回报的不平衡是每一个人走向消极的最好的、符合人性的理由。4、家庭矛盾渗入企业,考验企业生存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便需要企业管理人员依照企业特定的管理规范和程序去加以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矛盾。这本是企业一般经营管理活动中十分正常的现象。但在家族企业中,问题却往往不是那么“正常”。因为在家族企业中,家庭和家族矛盾往往因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由家族成员把守而自然而然地渗入企业之中,使家庭矛盾演变为企业中矛盾并相互纠缠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解决矛盾有时就显得极为复杂。当矛盾的解决必然以付出极大的情感为代价时,企业就面临解体的可能。因为当一个企业的核心层出现裂痕,企业的走向便无从确定。裂痕由于矛盾的纠缠会逐渐扩大,这时企业的效率也会越来越低。而在竞争的环境中,这必然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差,如此则又会促使裂痕进一步扩大。当裂痕扩至足以使企业核心层相互分离时,企业的解体也就水到渠成了。5、决策的风险较高决策的独断和高效,是许多家族企业初期成功的重要保证。许多家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靠得就是决策的果敢和善断,因为抓住了一两次稍纵即逝的机会而成功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迁,这种个人化的经验开始失效。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经济活动的量也越来越大,从而使投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果出现决策失误,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有时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而不像创业初期那样,一两次失误还可以弥补回来。这时,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就显得越发重要。因为企业重大决策对决策者的素质和能力有更严格的要求。一定规模企业的重大问题决策者一般应当具备敏锐的商业感觉,丰富的商业知识,高超的科学决策能力等核心素质。这对创业初期较为成功的决策者来说便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一是是否对企业及其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能敏锐地感知并具备相应的处置能力。二是能否针对企业的现实处境作出符合其进一步发展的决策。但在家族企业中,决策的独裁,个人能力的局限性以及决策成员来自于同一家族的思维的相似性,对此时发展至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决策的风险相对要大得多。四、家族企业创新的思路家族制管理模式,有利于创业,不利于发展,这是学界的共识。故家族企业要做到长盛不衰且不断壮大,就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家族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就必须要有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勇气。要以战略眼光,机遇意识,开放观念去认识创新制度的必要性,克服家族企业的短期行为,克服家族情结的缠绕,突破家族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如何将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与家族制管理模式进行有效融合的方式,紧密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企业制度。因为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进入到一定的生命周期时,就必须要突破家族制的管理模式,以家族资本去有效融合社会资本,与非家族成员共享企业资产的所有权、盈余分配权和经营控制权,从而完成从家族企业到现代企业的变革。家族企业制度创新主要包括资本社会化、管理专业化、企业治理结构规范化。1、加快产权制度创新,实现资本社会化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其规模超出了家族资本所能承载的范围时,企业后续发展资金不足就会显现出来。其带来的直接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观上,家族业主会感到身心疲惫,发展欲望明显降低。客观上,企业难以继续做大。家族企业要克服这种不利局面,要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就应该解决产权主体一元化的问题。就要积极稳妥地开放股权结构,以便吸纳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本,从而使企业从人格化交易转向制度化交易。因为只有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才能使企业成为公众型企业,才能实现人才资本与货币资本的有效结合。诚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言:企业要做大做强,应该是老板的股份越来越少,员工的股份越来越多。2、开展管理制度创新,实现管理专业化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管理层次的细化及岗位职责的明细化的要求便日渐显现。就像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必然会越来越细一样。当这一要求与家族企业现存的管理方式日渐格格不入时,重组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当家族业主不具备重组的能力和素质或不能适应重组后的企业管理模式时,吸纳优秀的专业管理人才,充分发挥其专业技能便成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自主选择。这时,家族企业就应该有明确的竞争战略,就要以理性代替感性和亲缘。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念,注重对员工的培养和激励。通过创新现代管理模式,实施先进管理方法,建立规范管理制度,从而确立科学管理体系。同时通过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来实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双赢,进而实现企业管理专业化目标。3、加强企业治理制度创新,实现治理结构规范化家族企业要在坚持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下,结合家族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建立现代规范化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家族企业壮大的过程也是社会资本不断融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必须从合二为一转向相互分离。这样,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就显得十分重要。各机构在实际运行中各自独立又相互监督、制约,在制度的轨道上按制定者的初衷去运行,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这便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目标。即建立员工、股东、债权人共同治理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有效拆解经营权和所有权合二为一,科学划分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的权责,确立制约监督机制,从而实现治理机制的创新和治理结构的规范化。

内容提要:家族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主体之一,有适宜其生存的社会根源和天然优势。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其不利的方面也会日渐显露出来。文章在指出家族企业产生的社会原因的同时,较为具体地分析了家族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并对家族企业制度的创新进行了初步探索。关键词:家族企业管理模式优劣势比较分析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①刘培峰著:《私营企业主----财富积累的轨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②张厚义、刘文璞著:《中国的私营经济与私营企业主》,知识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③陈才庚著:《民营企业家生成研究》,载《求实》2001年第6期;④刘仲康主编:《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⑤[英]韦恩.贝克著:《社会资本制胜----如何挖掘个人与企业网络中的隐性资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优劣范文篇9

关键词:吐鲁番;职业教育;高端人才

1引言

目前,学术上对吐鲁番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的相关研究已然展开,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依凭相关理论对吐鲁番职业教育发展进行讨论并提出应对之道。如刘文龙等人以吐鲁番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应用SWOT分析法讨论了吐鲁番职教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及机遇等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对策[1];刘国彦等人借助共生理论及援疆平台,探讨了共生理论下吐鲁番职教的发展道路[2]。另一类则是通过直接聚焦具体问题或者综合性分析来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李淑梅通过分析吐鲁番社会经济发展等情况,阐述了制约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和原因,提出了优化职教结构等建议[3]。唐文与刘国彦借助对吐鲁番职教发展情况的全面考察,探讨了适合其发展的路径与策略[4]。由此可见,目前学界内对吐鲁番职教发展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考虑到职教发展所具有的动态性特征,既往研究虽仍能提供真知灼见,可与现状相比,却显出一定的滞后性,无法为新形势下吐鲁番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及时准确的参考。鉴于此,本文在对吐鲁番职教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性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拟分析新形势下吐鲁番职教发展所面临的优劣势,并提出相应建议。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吐职院)作为该地区唯一一家高等职教机构,也是本地区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公办高等学府,因此以其为案例来分析吐鲁番职教的发展是恰当的,也是可行的。

2吐鲁番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事件与现状

吐鲁番职业教育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2008年为元年。这一年标志着吐鲁番职教的真正起步与系统化发展。在该年度,吐鲁番地区行署将原吐鲁番农业学校等几家单位联合组建为吐鲁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这标志着吐鲁番地区的职业教育从此走上了集中化、专业化办学的快速发展轨道。第二阶段开始于2016年。该年8月末,吐职院的正式揭牌是吐鲁番职教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自此,吐鲁番拥有了第一所高职院校。该院校自成立之初即瞄准如下目标———成为一所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等为一体,在疆内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都拥有一定影响力的高职院校。以上作为开启吐鲁番职教发展两个阶段的重要事件,共同构成了吐鲁番职教发展的核心事件,并为吐鲁番职教当前取得的进展奠定了基础。2016年以来,以吐职院为代表的吐鲁番职教事业继续平稳向前发展。特别是在2019年,吐职院启动了以下两大相承接的重要变革:第一大变革是吐职院人才结构的调整。2019年以前,吐职院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共74人。这样的人才结构对于一所拥有数千名在校生的院校来说,力量严重不足。因此,进入2019年后,吐职院开展了自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教师招聘活动。通过此次招聘,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达到了224人,从而极大地优化了该校的人才结构。第二大变革是吐职院的院系调整。应人才结构的更新与变化,旧有院系设置已不再适用于新人才结构下学校的发展。吐职院于2019年9月后,相继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新学院的设立有助于扩大专业优势,整合人才、设备等软硬资源,形成不同的“专业簇”,也为同一学院下相近专业的交流与合作,乃至形成能促进科研和教学双发展的合力提供了帮助。

3吐鲁番职教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吐鲁番发展职业教育所具有的优势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是推动吐鲁番职教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坚持教育优先、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加大国家教育经费对新疆的投入的战略。而2019年的“职教20条”更是从战略方向和顶层设计的角度为吐鲁番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第二,自治区和吐鲁番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是职教发展的重要动因。在自治区层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了要积极发展高等职教的战略决策。在市级层面,吐鲁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吐职院的发展,在人力、财力等方面为该学院提供了有力支持。第三,来自湖南省的对口支援是推动吐鲁番职教发展的强大动力。湖南是吐鲁番的对口支援省份。2017年,为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国第六次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精神,在吐鲁番市和湖南省的大力支持下,吐职院与湖南11所院校签订了对口援助协议,吐职院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第四,与吐鲁番经济生态的结合与共生是其职教发展的独特优势。随着吐鲁番重点发展区域优势与特色产业,以及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社会对职教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吐鲁番职教发展与当地经济生态形成良性互动,乃至达成共生状态就成为吐职院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种新形势下,吐职院开设了酿酒技术等专业。第五,区位优势与地方知名度是吐鲁番职教发展的天然优势。吐鲁番具有“连接南北、贯穿东西”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旅游业与农产品资源在国内具有高知名度。因此,吐鲁番职教发展具有天然优势:一是经济发展享受着首府城市圈红利,带动了职教发展,便捷的交通也是异地生源择校时的考虑因素;二是城市的高知名度会增加对学生择校的吸引力。劣势则表现在以下内外两方面:就外部而言,其劣势包括两点:一是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的限制。吐鲁番四面环山,是著名的干热区,较难吸引其他省份的生源。二是与疆内同类型学校形成竞争关系。在生源方面,由于吐职院部分生源来自南疆,与当地院校存在竞争关系。在专业建设方面,土职院的部分专业,如护理等专业与部分院校的招牌专业存在交叉,专业建设面临挑战。从内部而论,其劣势则有三点:首先,经费存在缺口。吐职院的软硬件设施仍有提升空间,因此,筹措足够的经费是土职院发展的基本条件。其次,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吐职院在2019年的教师招聘后,如何将新血液快速转换为学校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生力军,考验着学校的制度建设能力。最后,高端人才相对匮乏。尽管人才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高学历人才不足的问题。

4结语

代表吐鲁番职教发展水平的吐职院,要想在新时期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简而言之,就要扬长避短。在克服劣势方面,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首先,面对疆内其他同类型学校的竞争,学院可采取近期策略和长期策略。近期而言,学校可通过完善官网建设等手段,使外界对该校的认识与了解更加具体。长期来看,若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更多的生源,学校应突破地域局限,将视线投向整个西北地区,同时为增加对疆内外生源的吸引力,可增设相关专业,使专业设置更趋合理化。其次,在办学经费上,除继续争取国家、自治区与吐鲁番市的财政支持外,土职院也可继续加强与企业共生关系的建设,从用人单位方面获得一定的资助。这种共生关系的建设不应局限于吐鲁番,而是要将目光投向整个疆内的企业,甚至内地,如湖南省的相关企业,争取形成更多、更稳固的共生关系,从而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再次,就学校的制度建设与完善而言,一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能动作用,将新入老师高效地组织起来;二是要在制度设置上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分明,这样才能使全体教师各司其职,工作有据可依;三是要明确奖惩机制,奖惩机制的设立是确保学校教学活动和其他活动正常开展的坚强后盾,也确保了全校员工开展工作的积极性。最后,从高端人才匮乏这个“痼疾”来看,可采取的措施有两个方面:其一,以符合国家政策的优惠条件持续从内地引进人才;其二,挖掘既有师资潜力,培养自己的高端人才。例如,学校可鼓励或奖励在职教师考取并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也可充分利用支援方湖南教育大省的优势,与相关高校签订协议,支持本校教师前往深造。

参考文献

[1]刘文龙,等.运用SWOT分析法浅析新疆吐鲁番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以吐鲁番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科教文汇,2014(274):158-159.

[2]刘国彦,等.借助援疆平台探索吐鲁番职业教育共生发展[J].教育现代化,2016(9):225-235.

[3]李淑梅.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途径浅探———以新疆吐鲁番地区为例[J].职业教育,2014(5):63-66.

优劣范文篇10

[摘要]中药材的质量决定医疗效果,决定中药材的价格。中药材作为中华民族的国宝只有质量上乘,药材道地,才能发挥她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注重药材的来源,药材的炮制和加工、药材的贮藏等,价格高相应的是优质的中药材,不要因降低价格而降低药材质量。

中药是我国的国粹,流传数千年,因其显着的疗效和用药安全而经久不衰,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药材有数千种,且品种繁多。随着眼市场经济的深入,中药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许多新的药用品种被开发和利用,代用品和习用品更是层出不穷,更有许多中药经营者为争夺市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将假冒、伪劣药材销售到患者手中,虽然价格便宜,但给患者带来了巨大损失。同时,也使中药的声誉受到影响。目前,随着中药材种植范围的扩大及种植技术的提高,许多药材的来源并非道地药材。俗语说:江南为桔江北为枳,就说明了药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和生长的地理环境有关,名称相同,产地不同,等级不同,质量就不同,价格也就有很大差异。

市场经济带动了竞争机制,竞争的结果是使药品价格降低,给患者带来切身利益。但我们强调公平竞争,不仅竞争价格,更要竞争质量,决不能为降低价格就降低质量。众所周知,同仁堂的中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其信誉的由来之一正在于它极其重视所用药材的质量,“品味虽贵,必不减物力”。不怕价钱高,不惜重金,唯重药材质量,“一分价钱一分货”就说明了质量决定价格。但有时人们最先注意到的是价格,而忽略了质量的优劣,没有优质药物,就没有良好疗效,价格再低,对于患者又有什么好处呢?我认为应通过减少流通环节、减少损耗、提高效率等办法来减少成本,降低价格。对于以掺假、掺劣、简化炮制加工程序来降低价格、争夺市场的行为,我们认为这是自毁信誉、慢性自杀的过程。

患者吃中药往往有疗效不佳的感受,总是认为是医生的技术不佳,但是否想过所用药材的质量是否合格呢?为帮助患者对中药材质量有个初步认识,我们挑选了一些常用品种从四个方面对中药材的优劣进行介绍:

一、以次充好

药材以完整、洁净、等级高、产于道地为佳。现代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同一种药材由于产地不同,质量确有差异,外观性状也有所不同,价格也有差别。例如:广州产穿心莲抗菌作用远较福建、安徽者为优;四川绵阳、三台产的川麦冬与浙江余姚浒山产的杭麦冬相比,不仅块根短小,中央木心细弱不易抽出,皮薄嫩,而且味微甘,嚼之粘性差;西北产的大黄中蒽醌衍生物含量高,泻下作用好;而黑龙江产大黄鞣质含量高,反而有止泻作用;陕西产秦皮有效成分含量比四川产的高;四川厚朴所含酚类是江西产厚朴的6倍;黄芪的道地产区在山西,湖北引种的黄芪植株较高大,根部分枝多质硬,味不甜而微苦,检测结果表明不含微量元素硒。

以川贝为例,其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暗紫贝母、甘肃贝母的干燥鳞茎,按其药材性状的不同分别称为松贝、青贝、炉贝。东北的平贝、新疆的伊贝亦可用作川贝,但疗效差、相对价格便宜5~10倍,而陕西、河南、山西、山东产的土贝母不可作为川贝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江苏、安徽所产土贝母则为野生浙贝,作为浙贝都是正品药材,但与川贝功效不同,价格也低很多,所以患者在购买时要注意川贝的来源与成色,不可图便宜而延误病情。

另外,虫变、发霉、走油的药材无论价格还是功效较正品都相差十几倍。

二、以假乱真

半夏的正品来源是天南星科半夏的干燥块茎,而土半夏、水半夏虽外形与半夏相似,但来源不同、功效不同,价格悬殊,药典规定不可作为半夏使用;天麻的正品来源是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因其用量大、价格高,所以市场上有许多假品。常见有以下几种:马铃薯的块茎,菊科大丽菊的块根,美人蕉科巴蕉芋的根茎,紫茉莉的根等,以上几种均无祛风定惊、平肝熄风的功效。

三、掺伪

番红花因其价格昂贵,所以掺伪的情况比较多。掺有其他植物经染色的花丝、花冠狭条;掺有矿物油或植物油;掺入其他不挥发性盐类;掺入细塑料棒等;金银花是常用中药,其中常掺入重石粉、淀粉、糊精、细沙等达到增加其重量的目的;麝香为名贵药材,为哺乳纲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目前常见的掺伪有掺油墨、掺油灰、掺固体油脂物等。

四、生品熟用

乳香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及其同属植物渗出的油胶树脂,生品气味辛烈,对胃的刺激较强,易引起呕吐,多外用,炮制加工后可缓和刺激性,有利于服用。另外醋炙乳香还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的功效,不少经营者为降低价格,不经炮制加工,生品入煎剂,常引起呕吐症状;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的鳞甲,质地坚硬,生用入煎剂,根本无法将有效成分煎出,而砂烫醋炙后,质松脆、易碎,易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同时砂烫醋淬后能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马钱子和巴豆均为有毒药材,分别来源于马钱科植物马钱及云南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和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如果不经炮制加工就会引起腹泻等症状,并可危及生命安全。公务员之家

由上可知,中药的质量是个一体化的过程,包括了药材的来源、药材的炮制加工、药材的贮藏。另外,还有药材的调剂,所有这些环节都不可忽视,只有这些环节都做好了,才真正能使患者用到优质中药,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为确保中药材的声誉,就要求患者多了解中药材,要求中药经营者,抵制不正常的价格竞争,不销售假劣药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假劣药材,净化药材市场,真正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潘良春,龙兴超.加强中药材流通领域质量管理[J].前进论坛,2008,12:58.

李晶洁.部分中药材的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2):203.

胡双丰.假劣中药种种[J].中国中药杂志,1991,16(5):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