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9:41:37

有害范文篇1

1.1编制目的

为认真贯彻执行《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建立健全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应急体系,提高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应急防治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和扩散蔓延,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确保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国家林业局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国家林业局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的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及巴山生态环境保护范围(以下简称范围),由国外(含境外)传入的,可能对森林、林木、种苗及繁殖材料造成严重危害的,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的所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立即启动本预案:

(一)首次发现新传入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不论面积大小;

(二)首次发现,可直接造成林木死亡,且发生面积大于50公顷以上的林业有害生物;

(三)风险评估后,认为传入后可能暴发成灾,造成重大危害的其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

1.4工作原则

1.4.1预防为主,防控结合

各镇办要加强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控减灾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将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从源头控制入手,坚持预防与控制相结合,认真做好应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各项工作。

1.4.2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根据范围不同区位功能划分,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应当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加强对人为活动频繁地区和各类建设区域的监管。

1.4.3分级联动,各司其职

在县林业局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以属地管理为主,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应急体制。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1.4.4快速反应,科学控灾

建立、完善应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准确监测、及时预报、快速反应,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控制有害生物疫情蔓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紧密衔接,及时应对。

2.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县指挥部主要职责

在县政府领导下,县林业局成立县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负责组织和督导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处置工作。

总指挥:县林业局局长。

副总指挥:县林业局分管负责人。

成员:县林业局综合科、林政科、产业科、县生态保护中心等有关科室、单位负责人。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生态保护中心,负责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理的日常工作,协助指挥部领导指挥和协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调查评估、信息、应急保障和宣传培训等工作。

县林业局设立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应急处置专家咨询组。专家咨询组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植物检验检疫和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根据工作需要,适时调整专家组成员。专家咨询组负责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情进行评估和分析,提供应急防治方案技术支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指导灾情处置工作等。

指挥部成员职责:

2.1.1县林业局综合科:负责审核向本级人民政府、市林业局报告情况和向相关地区、部门(单位)通报情况的文件材料。根据指挥部意见和处理需要申请预防经费、应急处置经费,及时筹措和拨付救灾资金。

2.1.2林政科:负责协调提供外来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县区森林资源资料,根据外来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除治方案,指导县区申请林木采伐限额不足部分指标。

2.1.3产业科:组织开展外来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受害林分除治后的生态修复工作。

2.1.4县生态保护中心:拟定辖区内范围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防控实施方案;安排部署辖区内范围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专项调查、监测预警工作;做好宣传和技术培训以及市级专家库管理工作。

2.1.5其他相关科室、单位:配合县指挥部落实各项具体工作措施。

2.2县级指挥部主要职责

范围各镇办(林场)成立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处置工作。

主要职责:

2.2.1制定辖区内范围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防治实施方案,及时上报本级人民政府,申请防治经费、应急处置经费。

2.2.2实施辖区内范围林业有害生物的日常监测和预警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发生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灾(疫)情进行调查、取样和跟踪监测,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专项调查、监测预警工作。

2.2.3实施辖区内范围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复检和执法,对灾(疫)情进行快速封锁、除治及扑灭,严防寄主植物及其产品无序流动,防止灾(疫)情扩散蔓延。

2.2.4加强对辖区内范围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监督、除治任务和责任的落实,确保应急处置工作质量。

2.2.5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县指挥部报告灾(疫)情封锁、除治及扑灭情况,并做好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

2.2.6按照省、市、县指挥部要求,落实各项具体工作措施。

3.预警和预防

3.1预防监控区域划分

重点预防区:范围具有特殊生态和经济价值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为重点预防区。重点预防区以外区域为一般预防区。

重点监控区:人流物流频繁、林区建设工程工地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容易传播的较敏感地域及场所为重点监控区。包括城市公园、绿化用地、苗圃、隔离试种苗圃、苗木花卉交易市场、交通干线防护林、采种基地、母树林、木材加工销售场所、厂矿企业、电力建设改造工地及周围地区、已发生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地区,省市边境重点县(国道经过、与两省相邻)及其它人为活动频繁地区。

根据不同区域划分,分类施策。镇办(林场)应当制定预防方案和应急预案,采取严格监测和检疫封锁措施,加强日常监测预报工作,准确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动态,预防灾情发生。

3.2监测预警

3.2.1监测

范围镇办(林场)应当建立健全监测网络,科学布局测报站(点),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网点日常监测预警工作。重点预防区每年至少开展2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和专项调查,一般预防区每年至少春秋两季开展2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发现病死林木和其他异常现象,应当及时调查取样,派专人管护发生现场。发现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按规定送省林业局指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无法确认和鉴定的,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鉴定。

3.2.2预警

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林检机构,应当综合分析基层单位测报数据,要按照规定及时向社会本行政区域预警信息并提出防治方案。

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预警制度,及时向社会预警信息。未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林业有害生物预警信息。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预警信息按规定通过手机短信、网络平台、广播、电视、报刊等渠道及时对社会。

3.2.3信息交流和科技支撑

范围镇办(林场)要加强交界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及时掌握有关林业有害生物信息,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对可能入侵的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评定风险等级,制定预防方案。对已入侵但未造成重大灾害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要根据其危害程度,分布、蔓延和流行特点,提出监测、控制与扑灭技术措施,防止灾情扩大。

3.3检疫监管

范围镇办(林场)要加强检疫监管工作,对重点监控区内涉木、涉苗企业登记备案,对其实施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全过程监管。禁止使用携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林木种苗和其他繁殖材料进行育苗或者造林。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疫区内的应检林业植物及其产品,无论是否经过检疫,禁止调往林业有害生物重点预防区、其他未发生疫情的林区和自然保护地。县级以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要不定期对重点监控区开展检疫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3.4联防联控

对范围跨行政区域、危害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毗邻镇办(林场)应当加强协作配合,建立应急和联防联控机制,健全疫情监测、信息通报和定期会商制度,开展联合防治。

毗邻地区共同的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跨行政区域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联防联治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必要时实行统防统治。

县林业局根据实际需要,与相邻县建立林业有害生物应急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及时通报防治信息,定期会商应对措施,开展区域合作。

4.信息报告

4.1报告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向当地政府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范围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及其隐患的义务,也有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的权利。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是外来林业生物灾害的责任报告单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业技术人员是外来林业生物灾害事件责任报告人。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范围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或疑似情况时,应立即向所在地林业主管部门报告。所在地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并逐级报送至市林业局(同时说明信息来源、危害区域、程度、发生性质的初步判定、拟采取的措施及报告单位负责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

4.2通报与信息

4.2.1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为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由省、市指挥部向毗邻和可能涉及的省级林业及其他有关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后,县指挥部应及时与毗邻地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开展联防联控。

4.2.2接到市林业局通报的,县指挥部要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有关县级以上林业及其他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并加强监测工作。

4.2.3未经省林业局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灾情有关信息。涉及对外报道的,未经省、市、县对外宣传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

5.应急响应

5.1分级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Ⅰ级响应为省指挥部响应;Ⅱ级响应为市级指挥部响应;Ⅲ级响应为县(区)级指挥部响应。

5.1.1市级指挥部的响应(Ⅱ级)

确认辖区范围内发生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后,经市指挥部研究决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召开全体成员会议,进行具体部署,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疫情发生地县区级人民政府。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赴发生现场,检查督导疫区封锁、灾害除治等措施的落实。属外来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及时向省人民政府、省林业局提出划定并封锁疫区的建议,依法设立检疫检查站,实施疫区封锁。报请市政府协调发展改革、财政、交通、公安、邮政、铁路、市场监管等部门和地方政府开展应急工作,保障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经费和其他需要。

5.1.2县(区)级指挥部的响应(Ⅲ级)

确认辖区范围内发生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后,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辖区内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应急防控方案,并报送市指挥部及当地人民政府。应急防控方案经省指挥部审批后,按照应急防控方案有关要求,组织实施。

5.2相关部门(单位)应急响应

应急预案启动后,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全面落实灾(疫)情应急处置任务,共享应急处置资源,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5.3安全防治

制定应急防治措施、方法和技术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程,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措施,科学用药,有效控制林业有害生物。

5.4县级应急响应结束

应急预案启动后,专家组负责对疫情发展变化和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向县指挥部和发生地人民政府提交评估报告,提出继续实施、终结实施或转为非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实施防治的意见。

根据专家组的意见,经县指挥部告知疫情所在地人民政府后,报请市林业局对外公布下一阶段的工作部署或应急结束。

6.后期评估与善后处理

6.1后期评估

应急预案实施结束后,县指挥部办公室及时组织专家组和有关人员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分析生物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措施,按规定向县人民政府和市林业局报告。

6.2善后处理

应急预案实施结束后,县指挥部指导发生地林业主管部门做好现场清理、后续防治、恢复受灾林分、灾后保险理赔等善后处置工作。

6.3奖惩和责任追究

对在报告和处置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林业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表彰。

对在报告和处置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中,因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经济和生态损失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7.保障措施

7.1通讯保障

在范围外来有害林业生物应急防控过程中,镇办(林场)必须明确主要联络和信息系统维护人员、专用电话和备用电话,确保应急期间各级指挥机构之间通讯畅通。

7.2人员保障

镇办(林场)应当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和应急防治队伍建设,合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强化业务培训,提高防治业务水平。支持具有相关资质的社会化防治组织在范围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监测、灾害鉴定、风险评估、疫情治理和监理等工作。

7.3物资保障

范围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和应急需要,储备必要的药剂、药械、运输车辆及其它物资。可以与农药、防治设备等物资的生产企业依法依规签订合同,实现应急物资的动态储备。

7.4经费保障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普查、检验检疫、灾害除治和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发生突发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追加财政预算,保障防治工作需要。

范围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其他依托森林资源从事旅游活动的景区景点的管理者、经营者,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防和治理。

7.5技术保障

范围镇办(林场)应当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信息,制订预防和防治技术方案,为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县林业局组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家团队,或委托专业机构,负责范围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检测、鉴定和重大灾情评估。

7.6监督与演练

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和不同时期外来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情况及其潜在威胁,县级以上指挥机构办公室定期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应对能力进行监督检查,每年对镇办(林场)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防控能力。

7.7宣传培训

范围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宣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等科普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公布灾情报告电话,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做好应急防治。

县林业局负责镇办(林场)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控技术骨干培训工作,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水平和处置能力。

8.附则

8.1名词术语说明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原产于国(境)外,传入我国后对林业植物及其产品、森林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或者威胁的动物、植物和病原微生物。

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应施检疫的林业有害生物。

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由国(境)外传入的林业检疫性、爆发性、危险性以及重大新入侵林业有害生物,对林业植物及其产品、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或潜在造成)危害或者威胁的生物灾害。

8.2预案管理

县林业局根据需要,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报县人民政府备案。

有害范文篇2

关键词:防治;林木;有害生物

句容市地处江苏丘陵地区,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和过去以单一树种营造成片林较多,对于大面积人工造林所发生有害生物大暴发现象较多,过去一段时期,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都以化学防治为主,而长期使用农药会污染环境,使一些病虫害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同时杀害有害生物的天敌,使害虫失去自然控制而再度猖獗成灾[1]。对不同人造林全部使用单一的化学防治有害生物是不科学的,做为当地的林业主管部门应该针对防治地区的实际情况,挑选专业防治队伍,结合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落实各林业单位的防治责任,采取综合有效的科学防治措施,使得地区林业健康和谐发展,并创造出良好的生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以预测预报为前提,为积极防控提供依据

及时准确的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是做好防控的前提条件。对此,预测预报工作始终作为全市防控工作的重点,全年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工作中特别是在1~3月份春季蛹期调查,如果存在大量虫蛹基数,那么在合适的气候环境下极有可能形成虫害大暴发。明确全年各个时期防治对象,定时定点调查,设定监测点,放置测报灯和诱捕器等方式,以便及时发现和及时防治,从而有效避免有害生物局部或整体大暴发。句容市监测网络体系是以部级中心测报点为中心,以各镇(管委会、街道)场圃都设有监测点,由专兼职测报员按预定的合理监测路线监测,从而形成全市30个点覆盖的由点到线科学预测网络体系。监测人员通过对各个点及时上报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的动态监测数据,市森防站汇总数据建立数据模型及时作出科学的短期和中长期预测预报。

2科学制定营林方案,减少有害生物发生

通过合理造林、科学营林和抚育等环节,能很好地改善林地条件,提升林木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改变有害物种的繁殖条件,为林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树种通过抗病选育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抗病基因。此外,尽量种植混交林,避免单一人工林,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同时采用科学有效的抚育策略,能有效抑制林木有害生物快速扩散。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从而使得人造林在一定程度上接近生态平衡,使得有害生物在这样的环境下减少大发生概率。所以,尽量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对本地区进行新造林,尽量营造混交林,积极提高科学营林技术,才能真正减少林业有害生物发生。

3做好植物检疫工作,防控有害生物传播

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合适的优良苗木进行种植。其中,对本地区苗圃基地,要积极组织检疫人员认真进行有效的植物产地检疫,一旦发现有害生物要及时防治,来减少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与传播。对于有害生物高发季节,定人定时定点监测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发展,并根据调查的气候条件、林木状况,准确预测有害生物的发展趋势,抓住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时机。在进行苗木调运时,还应该及时做好现场检疫,对存在有害生物的苗木要进行处置,无法及时处置的,禁止调运,把控好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途径,确保整个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4有效阻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推广生物农药的使用

近年来,交通越来越便利导致外来有害生物传播加速,对林业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例如我国很多地区受到美国白蛾的危害非常严重,对当地的林业生产威胁极大。由于很多地区人工纯林营造较多,林下生物种群较少,美国白蛾的天敌相对较少,在适应的地区过度繁殖,其寄主树种在我国分布,所以一旦暴发成灾,会对整个林业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林业相关部门都要协同作战,积极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快速入侵,从而保障本地区的林业健康发展。现在生物农药在整个林业领域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其在降低防治环境污染,保证人畜无害的情况下,药效发生作用时间较长,防治病虫害的效果非常显著,且长期使用,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的概率较低。低残留性更使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可广泛应用[2]。现在林业已经广泛施用生物农药,但在施用时,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这就要求各地区林业主管部门应结合土壤、环境、气候等因素,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以便更加有效及时地增强有害生物防控力度。

5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的应急防治能力

在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同时,还要认真做好预测预报工作,要增强本地区的应急防控能力和灾害应对能力,同时建立本地区的应急防治预案。并通过互联网、卫星导航、GPS定位等多种信息手段,建立建全地区应急防控系统,要按区域大小组建相应人数的专业应急防控队伍,购置专业的应急防治设备和药剂,并能够及时应对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同时要定期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专业人员组织培训,提高基础业务水平,熟练掌握防控器具,在应对有害生物发生时,真正做到积极应对、快速响应,及时有效加以处置,把林业有害生物的成灾降到最低。

6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科学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保证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必须结合当地有害生物防治形势和特性,通过及时的监测,严格检疫,合理营林手段,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与措施,从而确保我国整个林业体系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登萍.西宁市林木病虫害综合防治[J].中国园艺文摘,2009(2):40-41.

有害范文篇3

一、全力抓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

内蒙古大青山部级自然保护区是天然次生林区,这里集中分布着大面积的天然杜松林、桧柏林、油松林和天然阔叶林。一旦发生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就极易引发灾难性事件。为此,保护区管理部门要积极应对,全力抓好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

1、要按照监测全面、预测准确、预报及时的要求,在完善常规调查技术的基础上,利用遥感、生物技术和化学信息等手段开展监测和调查,把整个保护区的天然次生林、人工林以及天然草本植物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在保护区内形成有害生物立体监测体系,保证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2、要建立和完善有奖举报等激励机制,联合林业森防部门在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尽快培训和建立一支兼职森检队伍,积极发挥基层护林队伍在有害生物监测中的作用,合理引导公众参与有害生物监测和举报。要探索出一套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快速诊断方法,提高护林人员对有害生物的判别能力。要联合现有木材检查站,在保护区的交通要道增设检查哨卡,加大保护区的监管力度。

3、应定期组织疫情普查工作,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及时检查保护区内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对象及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和危害情况。同时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提高保护区植被大面积死亡和衰败的诊断判别能力,正确分析和判断发病致死或生理衰亡的原因,以便更好地进行防控和治理。

二、制订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应急预案,减少灾害损失

保护区要成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应急领导小组,在组织、技术、资金、设备材料上做好应急准备,保障应急反应机制的正常、高效运转。要不断提升保护区应对突发性有害生物灾害的控制能力,一旦发生灾害,林业森防部门要按程序启动预案,按照属地管理、地方政府为主的原则,统一组织、指挥和部署,分级联动、各负其责、协同作战,以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保护森林资源。

三、实施科学管理,培育健康森林

有害范文篇4

根据近段时间天气变化,气温已逐渐升至10度以上,林业有害生物中大部份害虫已开始解除冬眠上树取食,为认真摸清各地林业有害生物春季发生和危害动态,适时掌握和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现就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春季调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时间:

2012年2月25日至2012年3月15日。

二、调查范围和对象:

各地有林地中的所有林木和树种,调查其有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别是松树上的马尾松毛虫、松墨天牛、松材线虫病,柏树上的蜀柏毒蛾,竹林中的竹蝗和竹螟,新造林中的鼠兔以及其它在当地发生量大、危害程度重的病虫物种。

三、调查方法:

采用设立临时样地的形式,每200至500亩林地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块设样地一个,在样地中随机抽查样株10至20株;在进入林区调查途中,沿途随机设立线路调查点若干个,随机抽查线路点中林木10株。调查其树枝叶上、树梢丛中、树干木质部内、树皮裂缝中有无害虫取食危害,单株害虫数量有多少头,按病虫物种名称,将调查所得数据按表格中各因子要求,填入“林业有害生物样地调查表”和“林业有害生物线路点调查表”中。并按表中要求分别进行虫口总量、受害株数、受害株率、虫口密度等的汇总统计。

四、工作要求:

有害范文篇5

全市现有林地面积410万亩,其中用材林120万亩,其他均为经济林。在用材林中,以杨、柳、榆、槐、椿、白蜡、泡桐、合欢为主,其中杨树、柳树面积约占到全市用材林总面积的90%,且多为近年来的工程造林。然而,随着造林面积的迅速增加,林木病虫害发生也呈加重之势,给我市林木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一)主要病害

据调查,我市造林树种杨属、柳属树木中,以病源微生物为主的病害杨属有25种,发生较普遍,经常造成灾害或偶发造成灾害。柳属树木病害有11种,能够构成危害的根枝干部病害主要有3种,为枝枯病、冠瘿病、腐烂病;叶部有1种,为潻斑病。同1980年全面调查相比,杨树病害危害种类增加了9种,而1980年只有腐烂病和溃汤病2种能够形成危害。在发病面积和发病率上,也呈大幅上升趋势。在1980年的28万亩杨树上仅发生0.3万亩,发病率仅为1.1%,而目前全市110万亩杨树病害发生合计(含所有病害)为49.6万亩,其中轻度为39.4万亩,中度以上发生的为10.2万亩,总发生率为45%。危害较重的病害是腐烂病、溃汤病、锈病、角斑病、冠瘿病和杨树斑枯病;柳树在1980年调查时,没有造成危害的种类,而2004年则上升为4种。

林木病害的发生趋势是:原来造成危害的种类继续危害,发生面积增大,危害程度加重;原来不构成危害的,现已成为危害种类,主要发生和成灾种类大幅增加,而且发生面积日趋增大,危害严重;同时传入了外来病源微生物,如冠瘿病、杨树花叶病毒病。冠瘿病已侵入我市的沧县、任丘、黄骅、东光、青县,分布面积达2.2万亩,杨树花叶病毒病已侵入我市的*、青县、献县、海兴、孟村,分布面积为0.1万亩。这些外来有害微生物将进一步扩大蔓延,危害加重。有害病源微生物一旦条件适合有可能大面积暴发流行,例如今年杨树腐烂病传播十分迅速,现在已有5.4万亩发病并造成部分树木整株死亡。

(二)主要虫害

目前以杨树为寄主虫类有154种,经常发生或偶发造成危害的枝干部的主要虫害有光肩星天牛、星天牛、黄斑星天牛、桑天牛等13种;危害根部的有蝼蛄、暗黑鳃金龟等8种;危害叶部及枝梢害虫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美国白蛾等22种。以柳树为寄主的虫类有186种,经常发生或偶发造成危害的根及枝干部害虫有蝼蛄、光肩星天牛、柳干木蠹蛾、小褐木蠹蛾等16种;枝梢及叶部害虫有绿盲蝽蟓、大青叶蝉、美国白蛾等18种。与1980年相比,杨树虫害主要种类增加了41种,而1980年仅有杨扇舟蛾、青杨天牛、光肩星天牛、星天牛、杨银潜叶蛾5种。同时,主要虫害的发生率也大幅增加。1980年全市28万亩的杨树上,虫害发生面积仅为7.6万亩,发生率为27%;而目前全市110万亩杨树虫害发生率高达264万亩(含异种重复,同一种多代重复),发生最重的害虫是绿盲蝽蟓、大青叶蝉、黑绒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光肩星天牛、桑天牛、白杨透翅蛾、杨扇舟蛾、盗毒蛾、春尺蛾、杨枯叶蛾等10种。对柳树造成危害的虫害与1980年相比,种类增加28种,而1980年仅有柳毒蛾、蓝目天蛾、光肩星天牛、黄刺蛾、柳瘿蚊等6种。在发生面积上,1980年在3.7万亩柳树上发生4.4万亩(含异种重复、同种多代重复),而在目前,全市在18.8万亩(含四旁植树折合)柳树上,虫害发生面积高达64.2万亩(含异种重复、同种多代重复),发生较重的几种虫害主要有绿盲蝽蟓、蚱蝉、大青叶蝉、光肩星天牛、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12种。

林木虫害的发生趋势是:原来造成危害的种类继续危害,发生程度加重,原来构不成危害的,现已变成危害种类,主要危害种类增加,发生面积增加,危害日趋严重。如:桑天牛随着白杨树种的引入,危害随之发生;原来基本上不危害杨柳的皮暗斑螟、大青叶蝉现在对杨柳幼树已造成危害,外来有害生物美国白蛾对杨柳等树种的安全构成威胁。历史上危害的较重杨扇舟蛾、春尺蛾、柳毒蛾等叶部害虫经过几年的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基数,一旦气候条件适宜,有可能暴发成灾。

(三)有害植物

1980年全面调查时,对有害动植物没有做详细调查,而在当前的调查中发现34种植物对林地有害,其中形成占据的有加拿大一只花等24种,形成攀援、覆盖、缠绕的有律草、牵牛等5种,形成寄生的1种,为菟丝子。在林地中形成占据局部优势的,一般发生在幼林地和疏林地。栽植初期,同林木争水、争肥,当林木存活,生长2-3年以后,这类杂草就失去局部优势,一般对林木不构成危害。形成攀援、覆盖、缠绕、寄生的有害植物对林木的危害大,危害时期长,严重影响林木的存活和生长,去除时困难较大,在一些土肥条件较好、粗放管理的林地常见到这类植物危害,一般是连续多年发生。寄生类的菟丝子在林下有伴生豆科植物时才能见到,去除林下豆科植物即可将此根除,一般对林木危害不大。

二、林木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一些县市工程造林缺少防范有害生物的设计。工程造林一般规模较大,在进行造林设计时,应该很好地考虑到林木病虫害的发生与管理。但一些县市,栽植的树种绝大多数是速生杨系列,如中林46、84K、107、108、2001、毛白杨及三倍体毛白杨,树种过于单一,虽然属于不同的杨树派系,但它们的共存有害生物相差无几,适生的天敌种类相同,生物链较短,不能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生物种群之间制约程度低,为病虫害的发生、扩散、暴发流行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同时,一些县市在造林设计时过分强调景观效应,株行距整齐划一,没有留出病虫害防治专用作业道。成片的杨树,生长速度较快,现有的已经达到12-14m,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无法应用高射程的机载机具进行防治。

二是一些工程造林未能很好地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特别是一些县市在荒地、次耕地上栽植林木,一般没有水源条件,土壤肥力较差,盐碱化程度高,对这样的地块有的仍然选择了需要高水肥的速生杨系列品种,导致杨树生长不良,树势变弱,极易感染病源微生物。

三是部分地方造林苗木质量把关不严。工程造林时,由于时间短、规模大、任务重,一旦苗木出现缺口,一些县乡就放松了对苗木质量的管理,造成根系不全、生长不良,甚至是没有“两证一签”的苗木流入工程造林区,导致一些带病苗、带疫苗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使用这些苗木营造起来的林分生长衰弱,抗逆性差,成活率低,极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扩散和蔓延。

四是一些群众林木管理过于粗放。多数农民对林木的管理意识不强,重造轻管,干旱时即便有条件的地方也很少浇水,树下杂草丛生,放牧家畜咬啃、冬秋野火浇草,病虫害发生时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控制,农民缺乏防治有害生物的主动性。

五是林木有害生物防治经费投入不足。对于农户来说,由于发展速生林近期内没有产出效益,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对于大户承包造林,由于前期投入较多,占用了大量资金,受资金限制,管护投入不足;对于地方来说,病虫防治费用尚未纳入财政预算,缺乏投入,从而导致严重缺乏病虫害防治经费,致使一些新型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和应用。

六是受气候变化异常的影响。近几年来,冬季气温偏高,春季持续干旱少雨,特别在今年遇到历史上少有的干旱,直到7月中旬,全市没有一次有效降雨,多数林地缺少浇水条件,在持续高温干旱的情况下,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树势减弱,致使今年杨树腐烂病广泛发生,有些地块甚至出现了成片感病,造成大量死树。

三、治理对策

根据我市林木生产实际,针对病虫害发生情况,笔者认为应采取“把好两个关口,坚持四个加强”的治理对策。

(一)把好两个关口:

1、严把造林方案关,坚持做到适地适树。在进行造林设计时,要对造林地土肥条件进行测试评估,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树种,做到适地适树。要按着工程的要求进行设计,合理配置树种,营造混交林,避免大规模的纯林设计,彻底杜绝先造林后设计,减少树种选择的盲目性,从造林设计开始就应注意抗有害生物的设计,同病虫感性树种不能混交,并预留出有害生物防治作业道。

2、严把苗木质量关,确保造林使用优质苗木。各级要对造林苗木,进行严格的产地检疫,对检验合格的核发产地检疫合格证,对外地苗木要严格复检,复检合格的才准使用。要严格执行查验“两证一签”制度,彻底杜绝有害生物随着苗木传入。

(二)坚持四个加强:

1、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准确病虫信息。要建立健全有害生物监控测报体系,对造林集中分布区和重点地块要设立常年监测点,布设标准地,定时、定期、确定专人负责。同时结合线路踏查、群众调查,最大限度地准确掌握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情况,做到发现及时。预报准确,发生防治信息传递迅速。

2、加强宣传工作,增强对病虫害的防范意识。林木病虫的危害,是不起烟的“火灾”,造成的损失巨大。要通过电视、广播等多种舆论宣传形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有害生物的危险性,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使当地政府、社会各界及群众意识到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群众的自觉防护意识。

3、加强依法防治,努力使病虫害防治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要根据林权所有人成份复杂的实际,大力宣传和贯彻落实《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全面推行限期防治制度,对那些不执行防治义务的单位、集体、个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4、加强综合治理,实行分类施策。

(1)对主要病害的治理。导致林木病害的病原菌绝大多数是弱寄生菌,控制其流行首先要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有条件的地块做到适时浇水,及时排除积水,增强肥水供应,培养地力。在林地边缘、迎风面栽植紫穗槐等灌木,要实行秋季树干涂白进行保护。在已经发病的林木上要注意治理初侵染树,首先刮除病斑,并喷涂50Be石硫合剂、或1:5福美砷、9281康复剂,对重病株、枯立木要及时除去。同时注意感染区树木的伤口保护。

(2)对钻蛀性害虫的治理。在有桑天牛危害的树木周围500cm内不要设计栽种白杨派树种,在已经栽种白杨派树种的地块上,林地内及500m内的无价值的桑科植物要去除。林地内要做到加强抚育,适度修枝,及时剔出无继续培养价值的弱小树、频死树、枯立木、虫源树。同时,要注意保护利用天敌,如啄木鸟、肿腿蜂。对已发生天牛危害的健壮树木可用毒签、毒膏及打孔注药等方法防治。

有害范文篇6

一、工作目标

加强植物、植物产品的产地、调运和市场检疫,防止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开展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定点监测和普查,摸清疫情发生区现状,为科学防控扑提供依据;采取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基本控制和扑灭疫情发生危害,将为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重点工作

(一)开展宣传培训。一是开展宣传。要采取以电视、广播、明白纸为主的宣传工具,切实做好农业植检法律法规和农业检疫重要性的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关注度,增强疫情防控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防控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良好氛围。二是组织培训。切实加强农业检疫人员的法制和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监测与防控水平,同时,要加强对进口、调运的企业及科研教学单位相关人员开展检疫培训,树立检疫的思想意识,提升全社会依法检疫水平。

(二)实施疫情普查。一是重点对象。主要普查以红火蚁、葡萄根瘤蚜、桔小实蝇、三叶斑潜蝇、黄瓜绿斑驳病毒和梨树枯梢病为主的六种重点检疫性有害生物;同时,兼顾水稻水象甲、瓜实蝇等其他检疫性有害生物。二是普查方法。针对疫情普点,要应用GPS定位系统,开展定位监测与普查,标注调查地区和疫情“新老”发生区范围,并且,对各发生地区有关农户、基地、企业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造册,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三)加强定点监测。根据本市农作物种植布局,结合历年监测现状,今年将采用GPS定位系统,全市设立50个固定综合监测点、535个单项疫情监测点,并以葡萄根瘤蚜、桔小实蝇、红火蚁等6大病虫为主,实施疫情定点定期监测,以便发现与截获疫情,有利于及时采取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促进农业安全生产。

(四)开展疫情防控。在查清疫情分布范围的基础上,要及时采取封锁、防治、检疫和检查等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一是葡萄根瘤蚜防控。按照《葡萄根瘤蚜专项治理三年规划》要求,加强对葡萄根瘤蚜疫情发生区的封锁、检疫和防治,建设好防控和铲除示范区,力争在**年底基本铲除现有发生区。二是桔小实蝇防控。针对本辖区发生的桔小实蝇疫情,制定、细化其防控行动方案,抓住有利时机,切实采取增设诱捕器诱杀、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形成群防群控良好局面,控制扩散蔓延,降低危害程度。三是三叶斑潜蝇防控。根据三叶斑潜蝇疫情发生动态,掌握防治适期,有效组织发生区农户、园艺场,采取以药剂防治为主要技术措施,全面封锁疫情扩散,确保全市蔬菜和花卉生产安全。四是新发现疫情防控。按照《植物检疫条例》和《**市突发重大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的有关规定,新发现的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地区,应迅速上报,立即采取封锁、控制和扑灭等断然措施,彻底铲除疫情发生和危害。

(五)加强检疫监管。一是疫情发生区域监管。各级农业植物检疫机构应严格加强封锁、监管、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加强执法检查,防止疫情人为扩散。二是未发生区域监管。没有发生疫情的区县,要加大对生产和市场销售种子、水果、蔬菜、花卉等植物及其产品的抽检力度,发现疫情和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处理,防止疫情扩散,以免造成再次发生危害,影响农业生产。

(六)建设阻截系统。按照农业部开展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和市农委开展重大植物有害生物监测体系建设的总要求,全面启动并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阻截带和监测体系建设工作。**年全市启动**市有害生物监测网络建设,重点建设“**市有害生物预警控制中心”、区县级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50个以及监测点,有效地开展阻截监测,控制外来疫情入侵,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三、职责分工

(一)市农业植物检疫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全市重大疫情监控方案,具体组织实施植物疫情的监测、防控和扑灭工作,并负责开展技术指导、培训与检疫执法工作,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和防控进展,按时向上级部门上报监控结果。

(二)区县农业植物检疫机构:依据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全面负责各自辖区内植物疫情监测、防控技术、宣传指导和检疫执法等工作。

四、工作步骤

根据六种重大植物有害生物的特点,重点开展调查、监测、防控和执法检查等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组织发动阶段。一是制定方案。制定本市农业植物疫情监测和防控方案,各地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细化本地工作方案。二是部署工作。召开全市农业植物疫情监控工作会议,全面部署疫情监控扑工作。三是组织宣传。重点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同时,加强对开展植检重要性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二)监测防控阶段。一是开展监测。重点对葡萄根瘤蚜等六大有害生物实施全面普查和定点监测,摸清疫情发生动态。二是组织防控。对发生疫情的区域开展综合防控和扑灭的行政、技术措施,有效控制和扑灭疫情发生危害。三是联合监控。牵头负责全国葡萄根瘤蚜联合监测和防控协作组工作。四是开展阻截。全面启动重大疫情阻截带建设工作,组织开展监控阻截。五是组织培训。开展农业专职检疫员和企事业负责人、农民技术培训。

(三)总结阶段。各级农业植物检疫部门认真总结全年疫情监控工作,形成书面总结材料,及时上报市农业植物检疫部门。二是总结工作。并召开全市性农业植检监控工作总结会,重点总结各地疫情监控的主要做法、成效、经验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为下年度有效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要树立公共植保理念,农业行政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检查督促,按属地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建立重大疫情防控责任制,制定本区域调查监测和防控方案,落实有效防控措施,按时间节点和进度有序推进疫情调查、监测和防控工作。

(二)加强部门合作,实施联合监控。各级农业植物检疫部门既要主动加强与农业内部的植保、执法、蔬菜、栽培和种子等部门的协作,共同开展疫情监控扑工作,同时,还要加强与林业、出入境检疫、环保、爱卫会、交通运输、贸易、工商、公安等部门合作,共同推进调查、监测与防控工作。

有害范文篇7

关键词:林业;现状;措施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现状和存在问题

1.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现状。据调查了解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具体是指将法律法规看作是主要参考依据,使用相对科学高效方法对林业产品展开严格检测,准确判断出林业产品是否含有有害生物及能否做好防治工作,进而不但能大大降低林业有害生物出现几率,起到林业资源保护目的,还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近几年,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力度在不断加强,致使防治检疫工作也取得了突出性成效,不但能够有效预防林业有害生物出现,还能构建相对完善的有害生物检疫一体化体系,大大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水平,对林业的安全可靠生产有着极大帮助作用[1]。1.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存在问题。尽管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取得了良好成就,但总体来说检疫工作实施期间仍存在着较多问题: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难度增加。现阶段,虽然林业部分有害生物危害程度和出现频率下降,但有害生物的种类却仍是处于不断上升状态,基于对国家林业部门相关记录了解到,我国共有366种传播的有害生物和251种本土危害较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这无疑是大大增加了防治检疫工作难度;防治检疫体系亟待完善。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系正待进一步健全,尤其是乡镇级别防治检疫机构,综合防治检疫意识较为薄弱,检疫技术水平得不到明显提高,再加上执行力度较差,都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顺利展开起到了阻碍作用。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具体应用措施

2.1不断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制。相对健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系是防治检疫工作顺利实施的首要前提,具体包括:根据相关检疫条例法规不断健全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制度,根据当前林业有害生物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综合防治检疫制度,便于为检疫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保证;建立一支专业化防治检疫工作团队,尽可能聘请专业水平较高且综合素质较强工作人才,将其融入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团队中去,进一步突出基层防治检疫人员自身优势,使其更加主动积极参与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中去,有效提高检疫工作时效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应急能力,加大资金成本投入力度,便于完善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网络体系,促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取得最佳成效[2]。2.2有效规范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管理。若想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的规范化管理目标,可积极采取控制、封锁等措施手段,对有害生物的输出情况严加控制,尽可能缩小疫情传播范围,并且对于彻底根除的区域还要做好跟踪复检工作。通过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可准确找出疫情产生源头,针对林业产品展开标识性管理,构建运输检疫、输入检疫等一体化的综合防治检疫体系,有利于实现防治检疫规范化目标。2.3全面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水平。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金投入力度,有效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可从根本上抵抗有害生物入侵,并且在引入新树种时还需对其展开全面综合性的评估分析,进而不但能做好新树种的防治检疫工作,还能对新树种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等跟踪掌握,一旦发现存在问题便要立即提出治理措施,有效规避安全事故出现。

3结束语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顺利落实不但能大大降低有害生物成活率,对林业资源起到有效保护作用,还能彻底改善生态环境,促使林业行业进一步朝向可持续发展目标前进,并且相关部门还应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对疫情产生起到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项立升,康克,王士娟,等.巢湖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及防控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7(32):170-171,215.

有害范文篇8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对于林业资源的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应对林业有害生物所带来的危害,必须在多部门有效配合下,建立科学的防控对策。近年来,韶关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依然需要不断探索,尤其是在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系方面依然需要不断完善。

2韶关市自然状况

2.1韶关市概况。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北边与湖南接壤,东边与江西相邻,南边与西边分别与河源、惠州、广州、清远相邻。全市总面积为18500km2。韶关市处在南岭山脉以南,位于珠江流域,属于北江上游和中游地区。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为季风型热带气候,以及南亚热带气候,四季均受到季风影响。气候特征为春季降雨较多,秋季降水偏少,并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夏季和冬季;全年平均气温为18.8~21.6℃。一年中3~8月期间为雨季,其余时间为旱季。韶关市光照较为充足,配合良好的温度、降水条件,具有较好的植物生产与农业生产条件,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适宜有害生物繁殖、生长,是一个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区,林业有害生物具有发生面积大、种类多、世代多、危害期长的特点。2.2林业资源概况。当前,韶关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5.05%,全市2127万亩的土地为林业用地,有24个自然保护区,102个森林公园,韶关市是广东省的重点林区。近年来,在中央和省的正确领导下,韶关高度珍惜环境资源优势。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广东省绿色生态第一市,有7个县(市)被列为南岭山地森林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韶关市山地较为广阔,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群众养林、育林、靠林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林业经济在韶关经济结构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一些林区乡镇的半数以上经济收入来源于林业。2.3韶关市林业主要森林病虫害2.3.1马尾松毛虫马尾松毛虫是韶关林业主要病虫害之一,在韶关该虫害一般为一年三代。目前,该市有松林面积395.38175万亩,由于气候的影响,城区周边、韶关森林公园和南雄市南部低丘山地发生面积较大。2.3.2竹子害虫韶关市竹类资源较为丰富,南雄、始兴、仁化是毛竹主产区,竹子害虫发生主要集中上述区域。目前,寄主面积124.3984万亩,主要有黄脊竹蝗、华竹毒蛾和枯叶蛾,由于广大林农采取防治措施,防治效果好,虫源数量逐年减少。2.3.3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会对森林资源产生毁灭性伤害。通常松材线虫病会通过松墨天牛等昆虫作为介质,进入松树体内,进而导致松材线虫病。该病在韶关地区已有分布,但受主客观原因,人为因素的制约,外来传入和旧疫点向外扩散而出现新疫点的危机依然存在,仍需要严格预防和监测,增强工作责任心,从专业严格性、政策敏感性的高度来考虑,确保疫情及早发现、及早处理。2.3.4桉树病虫害近几年来,韶关市改造松林残疏林幅度的加大,非公有制造林的不断发展,桉树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目前,该市有桉树种植面积153.7121万亩,并且相对连片集中,常见的病虫害有尺蛾和焦枯病。

3韶关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现状与问题状况

3.1韶关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现状。当前,韶关市全市拥有森防站9个,其中包括1个非独立市级站和8个县(市、区)级站。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森防站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宗旨,树立森林健康理念,制定了“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工作方针,积极推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检疫工作,包括有害生物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体系建设等。从而建立以提升预防灾害、控制灾害能力为核心,以健全疫灾情监测预报机制为方法的防治检疫体系,为保护韶关市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来说,近年来韶关市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首先,韶关市近年森林病虫害发生率以及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都呈现下降趋势,危害较大的有害生物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其次,韶关市林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害生物检疫、防控一体化体系初步建立;另外,随着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投入的不断加大,防治检疫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3.2韶关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面临的问题。尽管近年来韶关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获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总的来说,在以下方面依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3.2.1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难度不断增加随着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持续推进,一些有害生物的生长和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有害生物的种类依然在持续增加,不仅面临着本土有害生物的侵害,省外境外有害生物数量持续增加,这也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对于新增有害生物,一方面,本身就缺乏对其有效的防治检疫工作经验,以致无法获得理想的检疫效果;另一方面,一些新增有害生物,爆发周期更短、危害更大,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3.2.2防治检疫体系依然需要不断完善当前,韶关市已经具备完整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验机构和管理体系,但依然需要不断完善,尤其要强化乡镇一级防治检疫机构的功能和作用。一些乡镇防治检疫机构,防治检疫意识不足,技术能力不高,对其执法能力造成严重制约,从而影响了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有效落实。3.2.3依然存在着“重治轻防”的现象有害生物对林业资源的破坏是一个从产生、积累、发展到爆发的完整过程,治理林业病虫害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有害生物的积累或发展期,通过针对性措施给予有效治理。在此期间,不仅治理难度较小,而且治理成本较低,对森林的危害也较小。然而事实上,积累期和发展期的森林病虫害往往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也因此错失了最佳治理时机。当有害生物对林业资源造成的危害大面积爆发,才会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无疑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方法。重治轻防的历史必须得到彻底转变,只有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才能真正达到保护林业资源的目的。

4韶关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具体措施

4.1健全、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制。健全、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系是保障防治检疫工作有效落实的基础。近年来,韶关市各地充分利用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经济支持等方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制,并通过明确的目标责任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实现分级负责,实现了有害生物成灾率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85%以上,测报准确率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95%以上的目标,为森林资源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并且,通过对韶关市主要病虫害的深入研究,积极运用生物、仿生物农药等方法实施有效防治,从而达到控制森林病虫害的目的。4.2重视社会化服务机制的作用。韶关市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中,充分重视社会化服务机制的作用,在治理工作中引入专业除治队或专业公司的力量,再配合对疫点乡镇的普查工作,持续加大疫区除治力度。当前,全市具有丙级防治资质的专业公司超过10家,应当充分利用专业化公司的力量,以招标的形式,推行防治工作的社会化和专业化,从而确保防治工作取得更加有效的成果。4.3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各部门沟通和协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需要各部门的有效合作,并且需要社会的广泛重视。随着《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等森检法规的相继推出,林业资源的森检工作必然更加严格。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相关受检部门配合检验检疫工作的开展。一方面,通过宣传资料的发放,宣传标语的张贴等方法,让社会和群众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加深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科技下乡工作,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向群众做深入宣传。4.4持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报。根据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的实际状况,结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持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报,尤其在有害生物危害高发区域、重点区域建立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对主要病虫害做出有效的预测,并对重大病虫害的处理,做好跟踪和收集工作,一方面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提供依据,降低危害后果,另一方面通过监测预报做好信息收集工作,也有利于找出治理病虫害的有效措施。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报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方面积极引进先进的防治检验技术,比如性诱剂监测、PDA采集监测技术等,从而提高预报能力;另一方面持续健全有害生物数据库,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情况展开全面掌控,从而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验提供可靠依据;此外,可以综合利用定期普查定点监控的方式,从而使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更加规范,也更及时。4.5持续提升检疫水平,防治外来有害生物。外来有害生物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面临的重大困难之一,因此要持续提升检验水平,将外来有害生物拒之门外。一方面,要不断加大防治检验基础设施投资,以科技为依托,提升检验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从而将外来生物从源头予以拒绝;此外应当持续推动跟踪监测制度,重视检疫复查的作用,从而有效预防危害事故的大面积发生。

5结语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对于保护林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韶关市来说,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对全市经济结构有着重大影响。所以,必须持续加大防治检疫基础建设,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才能保证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茂灶.义乌市成立首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J].浙江林业,2010(1):35.

[2]吕森.罗山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185~188.

有害范文篇9

[关键词]营林技术;有害生物;防治作用

目前,随着我国森林面积的不断增加,苗木种类越来越多,随之导致林区内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而采用营林技术来防治有害生物,具有良好的效果。所以,加强对林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于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可谓意义重大。

1林业有害生物概述

所谓的林业有害生物,指的是会阻碍树木及树种健康生长的害虫、病害、杂草等。林业有害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不容易进行治理。根据相关的统计研究发现,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高达1.9万种,而且无法进行彻底治理。尤其是最近几年病虫害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森林面积越来越小,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现阶段,林业虫害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导致虫害多发的原因主要是很多新林区尤其是人造林的成林速度比较快,但其自身的生态恢复能力和抵抗虫害的能力都比较弱。而害虫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再加上其属于食物链中的一部分,如果生态循环遭到了破坏,就会造成害虫天敌数量明显减少,从而影响了森林的调节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害虫繁殖更为迅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作用

2.1及时发现和清除虫害。在受到有害生物侵害的林区中,新造林和幼苗最容易受到有害生物的侵害。这主要是因为苗木自身抵抗能力较弱,而且整个林区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因此容易产生大量的有害生物,从而对森林造成毁坏。而营林技术的使用,能够及时发现林区中的有害生物,还可以利用抚育技术、疏伐技术等,及时清除遭到危害的苗木或者枝叶,改善林区环境,获得良好的有害生物防治效果[1]。2.2林区间发挥有效隔离作用。相关研究表明,飞虫在林业有害生物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成群结队的飞虫往往会在毁坏一片林区之后,飞往下一区域继续为害。同时这种有害生物繁殖速度惊人,因此防治效果不理想。而通过营林技术的使用,能够将飞虫的幼虫灭杀掉,在林区单元设置隔离网、隔离绿化带等,但绿化带的苗木要有别于周边林区的苗木,以防止有害生物的快速转移,之后辅助灭杀技术将林区中的有害生物消灭掉。2.3增强树种的抵抗力,预防有害生物。在防治有害生物时,需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利用营林技术能够对林区中的有害生物进行合理的预防,这是营林技术的一项主要作用。不仅如此,通过营林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创造出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水肥充足,使得林区中的各种苗木都可以茁壮生长,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3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措施

3.1营造功能性生态林,增强林区的病虫害抵抗能力。想要实现森林资源的健康开发,那么必定离不开植树造林。通过现代化园林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打造生态林。例如,某林区中的一种有害昆虫在该林区的食物链中占据主流地位,可以利用营林技术来种植相克的树木品种,从而栽种出能够防治有害生物的人工林。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加林木产量,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有害生物。3.2及时疏伐、调整林分,清除有害生物载体。在当前的林区管理中,不仅要完善造林任务,而且要加强对林区的抚育管理。对于尚未成材的林区,需要进行及时的疏伐、抚育及调整林分,从而在提高树木生长速度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营林效果。而且可以利用营林技术,清除林区内的有害生物载体,如枯死的苗木及病株枝条等,使有害生物的生长空间越来越小,从而不容易发生病虫害[2]。

4结语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营林技术对于预防和治理有害生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林业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营林技术的研究,加大营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力度,从而合理地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提高林木的生长质量,提升林木的抗虫害能力,获得良好的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宋莉昕.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8(1):164.

有害范文篇10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子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是指发生暴发性、危险性或者大面积的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事件,包括:

(一)林业有害生物直接危及人类健康的;

(二)从国(境)外新传入林业有害生物的;

(三)新发生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的;

(四)林业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导致叶部受害连片成灾面积1万公顷以上、枝干受害连片成灾面积0.1万公顷以上的。

第四条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分为一级和二级。

林业有害生物直接危及人类健康、从国(境)外新传入林业有害生物,以及首次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发生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为一级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一级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以外的其他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为二级突发林业生物有害事件。

第五条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确认。

属于从国(境)外新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以及首次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发生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应当经过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鉴定。

第六条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国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的处置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在人民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的处置工作。

第七条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制定一级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本辖区的二级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是: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及其工作职责、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后期评估与善后处理、保障措施等。

第八条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辖区的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实施方案。

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是:

(一)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和人员;

(二)应急处置工作职责和程序;

(三)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和防治措施;

(四)林业有害生物应急处置物质保障。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试验室、检疫检验试验室、林木种苗及木材除害设施、物资储备仓库、通讯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药剂、器械等有关物资的储备。

第十条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处置救灾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开展技术演练,提高应急处置技能。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及其中心测报点,应当及时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调查与监测,综合分析测报数据,提出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及其中心测报点,应当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档案,掌握林业有害生物的动态变化情况。

乡(镇)林业站工作人员、护林员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参加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与监测工作。

第十二条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及其中心测报点,发现疑似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等异常情况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有疑似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等异常情况的,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反映。

第十三条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接到疑似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等异常情况的报告或者有关情况反映的,应当及时开展调查核实;认为属于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的,应当及时逐级上报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

第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对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报告的情况进行调查和论证,确认是否属于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

经确认属于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报告,并向相邻的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通报有关情况。

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的报告,主要包括有害生物的种类、发生地点和时间、级别、危害程度、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相关图片材料等内容。

第十五条国家林业局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灾害报告制度的规定,及时向国务院报告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的有关情况。

一级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的有关信息,由国家林业局按照规定。二级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的有关信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规定。

第十六条一级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启动实施。二级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启动实施,同时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

第十七条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批准启动实施后,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相应启动应急实施方案,立即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蔓延。

第十八条应急预案和应急实施方案符合规定的终止条件的,方可终止。

第十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依法提出疫区划定方案和检疫检查站设立计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条发生一级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由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开展科学研究,收集相关资料,提出综合评估报告;发生二级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开展科学研究,收集相关资料,提出综合评估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综合评估报告修改、完善应急实施方案。

第二十一条对直接危及人类健康、从国(境)外新传入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传播的林业有害生物,国家林业局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科研力量研究防治措施,制定相关的检验检疫技术标准,并依法确定是否列为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