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4:07:27

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范文篇1

1.1编制目的

为认真贯彻执行《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建立健全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应急体系,提高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应急防治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和扩散蔓延,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确保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国家林业局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国家林业局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的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及巴山生态环境保护范围(以下简称范围),由国外(含境外)传入的,可能对森林、林木、种苗及繁殖材料造成严重危害的,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的所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立即启动本预案:

(一)首次发现新传入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不论面积大小;

(二)首次发现,可直接造成林木死亡,且发生面积大于50公顷以上的林业有害生物;

(三)风险评估后,认为传入后可能暴发成灾,造成重大危害的其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

1.4工作原则

1.4.1预防为主,防控结合

各镇办要加强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控减灾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将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从源头控制入手,坚持预防与控制相结合,认真做好应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各项工作。

1.4.2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根据范围不同区位功能划分,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应当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加强对人为活动频繁地区和各类建设区域的监管。

1.4.3分级联动,各司其职

在县林业局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以属地管理为主,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应急体制。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1.4.4快速反应,科学控灾

建立、完善应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准确监测、及时预报、快速反应,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控制有害生物疫情蔓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紧密衔接,及时应对。

2.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县指挥部主要职责

在县政府领导下,县林业局成立县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负责组织和督导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处置工作。

总指挥:县林业局局长。

副总指挥:县林业局分管负责人。

成员:县林业局综合科、林政科、产业科、县生态保护中心等有关科室、单位负责人。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生态保护中心,负责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理的日常工作,协助指挥部领导指挥和协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调查评估、信息、应急保障和宣传培训等工作。

县林业局设立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应急处置专家咨询组。专家咨询组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植物检验检疫和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根据工作需要,适时调整专家组成员。专家咨询组负责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情进行评估和分析,提供应急防治方案技术支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指导灾情处置工作等。

指挥部成员职责:

2.1.1县林业局综合科:负责审核向本级人民政府、市林业局报告情况和向相关地区、部门(单位)通报情况的文件材料。根据指挥部意见和处理需要申请预防经费、应急处置经费,及时筹措和拨付救灾资金。

2.1.2林政科:负责协调提供外来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县区森林资源资料,根据外来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除治方案,指导县区申请林木采伐限额不足部分指标。

2.1.3产业科:组织开展外来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受害林分除治后的生态修复工作。

2.1.4县生态保护中心:拟定辖区内范围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防控实施方案;安排部署辖区内范围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专项调查、监测预警工作;做好宣传和技术培训以及市级专家库管理工作。

2.1.5其他相关科室、单位:配合县指挥部落实各项具体工作措施。

2.2县级指挥部主要职责

范围各镇办(林场)成立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处置工作。

主要职责:

2.2.1制定辖区内范围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防治实施方案,及时上报本级人民政府,申请防治经费、应急处置经费。

2.2.2实施辖区内范围林业有害生物的日常监测和预警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发生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灾(疫)情进行调查、取样和跟踪监测,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专项调查、监测预警工作。

2.2.3实施辖区内范围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复检和执法,对灾(疫)情进行快速封锁、除治及扑灭,严防寄主植物及其产品无序流动,防止灾(疫)情扩散蔓延。

2.2.4加强对辖区内范围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监督、除治任务和责任的落实,确保应急处置工作质量。

2.2.5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县指挥部报告灾(疫)情封锁、除治及扑灭情况,并做好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

2.2.6按照省、市、县指挥部要求,落实各项具体工作措施。

3.预警和预防

3.1预防监控区域划分

重点预防区:范围具有特殊生态和经济价值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为重点预防区。重点预防区以外区域为一般预防区。

重点监控区:人流物流频繁、林区建设工程工地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容易传播的较敏感地域及场所为重点监控区。包括城市公园、绿化用地、苗圃、隔离试种苗圃、苗木花卉交易市场、交通干线防护林、采种基地、母树林、木材加工销售场所、厂矿企业、电力建设改造工地及周围地区、已发生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地区,省市边境重点县(国道经过、与两省相邻)及其它人为活动频繁地区。

根据不同区域划分,分类施策。镇办(林场)应当制定预防方案和应急预案,采取严格监测和检疫封锁措施,加强日常监测预报工作,准确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动态,预防灾情发生。

3.2监测预警

3.2.1监测

范围镇办(林场)应当建立健全监测网络,科学布局测报站(点),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网点日常监测预警工作。重点预防区每年至少开展2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和专项调查,一般预防区每年至少春秋两季开展2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发现病死林木和其他异常现象,应当及时调查取样,派专人管护发生现场。发现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按规定送省林业局指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无法确认和鉴定的,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鉴定。

3.2.2预警

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林检机构,应当综合分析基层单位测报数据,要按照规定及时向社会本行政区域预警信息并提出防治方案。

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预警制度,及时向社会预警信息。未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林业有害生物预警信息。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预警信息按规定通过手机短信、网络平台、广播、电视、报刊等渠道及时对社会。

3.2.3信息交流和科技支撑

范围镇办(林场)要加强交界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及时掌握有关林业有害生物信息,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对可能入侵的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评定风险等级,制定预防方案。对已入侵但未造成重大灾害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要根据其危害程度,分布、蔓延和流行特点,提出监测、控制与扑灭技术措施,防止灾情扩大。

3.3检疫监管

范围镇办(林场)要加强检疫监管工作,对重点监控区内涉木、涉苗企业登记备案,对其实施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全过程监管。禁止使用携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林木种苗和其他繁殖材料进行育苗或者造林。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疫区内的应检林业植物及其产品,无论是否经过检疫,禁止调往林业有害生物重点预防区、其他未发生疫情的林区和自然保护地。县级以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要不定期对重点监控区开展检疫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3.4联防联控

对范围跨行政区域、危害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毗邻镇办(林场)应当加强协作配合,建立应急和联防联控机制,健全疫情监测、信息通报和定期会商制度,开展联合防治。

毗邻地区共同的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跨行政区域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联防联治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必要时实行统防统治。

县林业局根据实际需要,与相邻县建立林业有害生物应急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及时通报防治信息,定期会商应对措施,开展区域合作。

4.信息报告

4.1报告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向当地政府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范围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及其隐患的义务,也有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的权利。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是外来林业生物灾害的责任报告单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业技术人员是外来林业生物灾害事件责任报告人。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范围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或疑似情况时,应立即向所在地林业主管部门报告。所在地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并逐级报送至市林业局(同时说明信息来源、危害区域、程度、发生性质的初步判定、拟采取的措施及报告单位负责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

4.2通报与信息

4.2.1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为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由省、市指挥部向毗邻和可能涉及的省级林业及其他有关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后,县指挥部应及时与毗邻地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开展联防联控。

4.2.2接到市林业局通报的,县指挥部要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有关县级以上林业及其他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并加强监测工作。

4.2.3未经省林业局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灾情有关信息。涉及对外报道的,未经省、市、县对外宣传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

5.应急响应

5.1分级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Ⅰ级响应为省指挥部响应;Ⅱ级响应为市级指挥部响应;Ⅲ级响应为县(区)级指挥部响应。

5.1.1市级指挥部的响应(Ⅱ级)

确认辖区范围内发生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后,经市指挥部研究决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召开全体成员会议,进行具体部署,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疫情发生地县区级人民政府。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赴发生现场,检查督导疫区封锁、灾害除治等措施的落实。属外来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及时向省人民政府、省林业局提出划定并封锁疫区的建议,依法设立检疫检查站,实施疫区封锁。报请市政府协调发展改革、财政、交通、公安、邮政、铁路、市场监管等部门和地方政府开展应急工作,保障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经费和其他需要。

5.1.2县(区)级指挥部的响应(Ⅲ级)

确认辖区范围内发生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后,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辖区内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应急防控方案,并报送市指挥部及当地人民政府。应急防控方案经省指挥部审批后,按照应急防控方案有关要求,组织实施。

5.2相关部门(单位)应急响应

应急预案启动后,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全面落实灾(疫)情应急处置任务,共享应急处置资源,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5.3安全防治

制定应急防治措施、方法和技术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程,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措施,科学用药,有效控制林业有害生物。

5.4县级应急响应结束

应急预案启动后,专家组负责对疫情发展变化和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向县指挥部和发生地人民政府提交评估报告,提出继续实施、终结实施或转为非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实施防治的意见。

根据专家组的意见,经县指挥部告知疫情所在地人民政府后,报请市林业局对外公布下一阶段的工作部署或应急结束。

6.后期评估与善后处理

6.1后期评估

应急预案实施结束后,县指挥部办公室及时组织专家组和有关人员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分析生物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措施,按规定向县人民政府和市林业局报告。

6.2善后处理

应急预案实施结束后,县指挥部指导发生地林业主管部门做好现场清理、后续防治、恢复受灾林分、灾后保险理赔等善后处置工作。

6.3奖惩和责任追究

对在报告和处置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林业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表彰。

对在报告和处置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中,因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经济和生态损失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7.保障措施

7.1通讯保障

在范围外来有害林业生物应急防控过程中,镇办(林场)必须明确主要联络和信息系统维护人员、专用电话和备用电话,确保应急期间各级指挥机构之间通讯畅通。

7.2人员保障

镇办(林场)应当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和应急防治队伍建设,合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强化业务培训,提高防治业务水平。支持具有相关资质的社会化防治组织在范围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监测、灾害鉴定、风险评估、疫情治理和监理等工作。

7.3物资保障

范围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和应急需要,储备必要的药剂、药械、运输车辆及其它物资。可以与农药、防治设备等物资的生产企业依法依规签订合同,实现应急物资的动态储备。

7.4经费保障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普查、检验检疫、灾害除治和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发生突发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追加财政预算,保障防治工作需要。

范围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其他依托森林资源从事旅游活动的景区景点的管理者、经营者,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防和治理。

7.5技术保障

范围镇办(林场)应当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信息,制订预防和防治技术方案,为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县林业局组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家团队,或委托专业机构,负责范围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检测、鉴定和重大灾情评估。

7.6监督与演练

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和不同时期外来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情况及其潜在威胁,县级以上指挥机构办公室定期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应对能力进行监督检查,每年对镇办(林场)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防控能力。

7.7宣传培训

范围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宣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等科普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公布灾情报告电话,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做好应急防治。

县林业局负责镇办(林场)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控技术骨干培训工作,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水平和处置能力。

8.附则

8.1名词术语说明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原产于国(境)外,传入我国后对林业植物及其产品、森林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或者威胁的动物、植物和病原微生物。

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应施检疫的林业有害生物。

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由国(境)外传入的林业检疫性、爆发性、危险性以及重大新入侵林业有害生物,对林业植物及其产品、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或潜在造成)危害或者威胁的生物灾害。

8.2预案管理

县林业局根据需要,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报县人民政府备案。

有害生物范文篇2

关键词:防治;林木;有害生物

句容市地处江苏丘陵地区,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和过去以单一树种营造成片林较多,对于大面积人工造林所发生有害生物大暴发现象较多,过去一段时期,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都以化学防治为主,而长期使用农药会污染环境,使一些病虫害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同时杀害有害生物的天敌,使害虫失去自然控制而再度猖獗成灾[1]。对不同人造林全部使用单一的化学防治有害生物是不科学的,做为当地的林业主管部门应该针对防治地区的实际情况,挑选专业防治队伍,结合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落实各林业单位的防治责任,采取综合有效的科学防治措施,使得地区林业健康和谐发展,并创造出良好的生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以预测预报为前提,为积极防控提供依据

及时准确的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是做好防控的前提条件。对此,预测预报工作始终作为全市防控工作的重点,全年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工作中特别是在1~3月份春季蛹期调查,如果存在大量虫蛹基数,那么在合适的气候环境下极有可能形成虫害大暴发。明确全年各个时期防治对象,定时定点调查,设定监测点,放置测报灯和诱捕器等方式,以便及时发现和及时防治,从而有效避免有害生物局部或整体大暴发。句容市监测网络体系是以部级中心测报点为中心,以各镇(管委会、街道)场圃都设有监测点,由专兼职测报员按预定的合理监测路线监测,从而形成全市30个点覆盖的由点到线科学预测网络体系。监测人员通过对各个点及时上报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的动态监测数据,市森防站汇总数据建立数据模型及时作出科学的短期和中长期预测预报。

2科学制定营林方案,减少有害生物发生

通过合理造林、科学营林和抚育等环节,能很好地改善林地条件,提升林木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改变有害物种的繁殖条件,为林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树种通过抗病选育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抗病基因。此外,尽量种植混交林,避免单一人工林,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同时采用科学有效的抚育策略,能有效抑制林木有害生物快速扩散。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从而使得人造林在一定程度上接近生态平衡,使得有害生物在这样的环境下减少大发生概率。所以,尽量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对本地区进行新造林,尽量营造混交林,积极提高科学营林技术,才能真正减少林业有害生物发生。

3做好植物检疫工作,防控有害生物传播

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合适的优良苗木进行种植。其中,对本地区苗圃基地,要积极组织检疫人员认真进行有效的植物产地检疫,一旦发现有害生物要及时防治,来减少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与传播。对于有害生物高发季节,定人定时定点监测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发展,并根据调查的气候条件、林木状况,准确预测有害生物的发展趋势,抓住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时机。在进行苗木调运时,还应该及时做好现场检疫,对存在有害生物的苗木要进行处置,无法及时处置的,禁止调运,把控好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途径,确保整个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4有效阻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推广生物农药的使用

近年来,交通越来越便利导致外来有害生物传播加速,对林业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例如我国很多地区受到美国白蛾的危害非常严重,对当地的林业生产威胁极大。由于很多地区人工纯林营造较多,林下生物种群较少,美国白蛾的天敌相对较少,在适应的地区过度繁殖,其寄主树种在我国分布,所以一旦暴发成灾,会对整个林业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林业相关部门都要协同作战,积极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快速入侵,从而保障本地区的林业健康发展。现在生物农药在整个林业领域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其在降低防治环境污染,保证人畜无害的情况下,药效发生作用时间较长,防治病虫害的效果非常显著,且长期使用,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的概率较低。低残留性更使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可广泛应用[2]。现在林业已经广泛施用生物农药,但在施用时,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这就要求各地区林业主管部门应结合土壤、环境、气候等因素,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以便更加有效及时地增强有害生物防控力度。

5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的应急防治能力

在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同时,还要认真做好预测预报工作,要增强本地区的应急防控能力和灾害应对能力,同时建立本地区的应急防治预案。并通过互联网、卫星导航、GPS定位等多种信息手段,建立建全地区应急防控系统,要按区域大小组建相应人数的专业应急防控队伍,购置专业的应急防治设备和药剂,并能够及时应对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同时要定期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专业人员组织培训,提高基础业务水平,熟练掌握防控器具,在应对有害生物发生时,真正做到积极应对、快速响应,及时有效加以处置,把林业有害生物的成灾降到最低。

6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科学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保证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必须结合当地有害生物防治形势和特性,通过及时的监测,严格检疫,合理营林手段,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与措施,从而确保我国整个林业体系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登萍.西宁市林木病虫害综合防治[J].中国园艺文摘,2009(2):40-41.

有害生物范文篇3

一、全力抓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

内蒙古大青山部级自然保护区是天然次生林区,这里集中分布着大面积的天然杜松林、桧柏林、油松林和天然阔叶林。一旦发生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就极易引发灾难性事件。为此,保护区管理部门要积极应对,全力抓好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

1、要按照监测全面、预测准确、预报及时的要求,在完善常规调查技术的基础上,利用遥感、生物技术和化学信息等手段开展监测和调查,把整个保护区的天然次生林、人工林以及天然草本植物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在保护区内形成有害生物立体监测体系,保证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2、要建立和完善有奖举报等激励机制,联合林业森防部门在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尽快培训和建立一支兼职森检队伍,积极发挥基层护林队伍在有害生物监测中的作用,合理引导公众参与有害生物监测和举报。要探索出一套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快速诊断方法,提高护林人员对有害生物的判别能力。要联合现有木材检查站,在保护区的交通要道增设检查哨卡,加大保护区的监管力度。

3、应定期组织疫情普查工作,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及时检查保护区内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对象及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和危害情况。同时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提高保护区植被大面积死亡和衰败的诊断判别能力,正确分析和判断发病致死或生理衰亡的原因,以便更好地进行防控和治理。

二、制订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应急预案,减少灾害损失

保护区要成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应急领导小组,在组织、技术、资金、设备材料上做好应急准备,保障应急反应机制的正常、高效运转。要不断提升保护区应对突发性有害生物灾害的控制能力,一旦发生灾害,林业森防部门要按程序启动预案,按照属地管理、地方政府为主的原则,统一组织、指挥和部署,分级联动、各负其责、协同作战,以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保护森林资源。

三、实施科学管理,培育健康森林

有害生物范文篇4

根据近段时间天气变化,气温已逐渐升至10度以上,林业有害生物中大部份害虫已开始解除冬眠上树取食,为认真摸清各地林业有害生物春季发生和危害动态,适时掌握和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现就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春季调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时间:

2012年2月25日至2012年3月15日。

二、调查范围和对象:

各地有林地中的所有林木和树种,调查其有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别是松树上的马尾松毛虫、松墨天牛、松材线虫病,柏树上的蜀柏毒蛾,竹林中的竹蝗和竹螟,新造林中的鼠兔以及其它在当地发生量大、危害程度重的病虫物种。

三、调查方法:

采用设立临时样地的形式,每200至500亩林地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块设样地一个,在样地中随机抽查样株10至20株;在进入林区调查途中,沿途随机设立线路调查点若干个,随机抽查线路点中林木10株。调查其树枝叶上、树梢丛中、树干木质部内、树皮裂缝中有无害虫取食危害,单株害虫数量有多少头,按病虫物种名称,将调查所得数据按表格中各因子要求,填入“林业有害生物样地调查表”和“林业有害生物线路点调查表”中。并按表中要求分别进行虫口总量、受害株数、受害株率、虫口密度等的汇总统计。

四、工作要求:

有害生物范文篇5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综合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环境和生态的关注越来越多,在经济的发展中如何做好环境和生态保护就成为其中的重中之重,其中林业就是其中之一,林业作为经济发展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就变得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可以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通过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先进防治方法,使得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得到了最佳的治理,构建良性森林生态系统,确保林业产业健康发展。

1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概述

在林业经济的发展中,如何加强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林业经济也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各个国家也会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品种,但是这会导致一些品种在当地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进而导致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突发性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也愈发多了起来,因此,在进行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中,防治技术就成为其中的重点,一些地区在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中依然采用传统的防治手段,这种防控方式会使得大量的有害元素和重金属元素进入到生态环境中,这样会破坏当地平衡的生态系统,加上一些林业的化学药剂用量大,同时会造成农药在土壤中的堆积残留,污染环境与土壤,不符合当前生态环境的要求,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

2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综合技术要点

2.1预防。在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中,做好预防工作是其中的重点。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始终本着“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从中可以看出做好预防工作就成为其中的第一步,因此,在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中,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营林技术的研究,一些林业由于营林技术不科学,导致有害生物的防控出现问题,这时要提高营林技术水平,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树种,这样可以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产生,并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尽可能选择一些抗病和抗虫害的树种,这样再通过科学的密植形成科学的林业生态系统,这样可以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营林技术中,要做好封山育林和补植等工作,这样可以逐渐丰富林业生物群落,创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的环境,进而保障林业的健康,因此在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中,借助营林技术做好预防工作,这样可以避免有害生物的产生。2.2生物防治。借助生物防治的手段进行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中,常用的防治手段主要有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而生物防治是绿色防治中的一种,这种防治手段在现今的有害生物防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的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进行防治,这种生物链的防治方式可以避免化学防治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后果,因此,在林业经济有害生物绿色防治中,采用生物防治的技术进行高度的融合,增加生物之间的竞争,对有害生物起到防止效果,这样可以借助生态调控的方式以科学、合理以及安全的方式以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效果,进而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的水平,例如,可以利用赤眼蜂寄生害虫卵,减少郛孵化数量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减轻危害,生物防治的手段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更好的减少对树木的伤害,和传统的方法相比,更加的能够减少对树木的伤害,故此,在林业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中,采用生物防治的技术可以减少化学药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水平。2.3物理防治。在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中,物理防治也是其中常见的一种手段。绿色防治是现今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中的重要方式,与生物防治手段不同的是,物理防治主要是借助林业有害生物的一些生活习性,例如趋色性、性诱剂以及趋光性等,对有害生物进行去除,这样可以减少化学药剂的影响,这样可以避免对生态的破坏,这种物理防治的手段可以创造近似自然环境的条件,可以增强林地的自然控灾能力,因此,在进行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中,借助物理防治的手段可以减少化学药剂对树木的伤害,例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就是物理防治中的一种技术,它主要是借助有害生物的趋光性引诱害虫,然后是通过高压电网将害威击晕后落人接虫袋,这样再把害虫消灭,这样可以达到去除害虫的效果,除此之外可以采用人工剪除的方式进行害虫去除,在秋冬季节借助修枝剪除虫瘿,并做深埋或烧毁处理,避免害虫死而复生,故此,物理防治技术也是绿色防控的重要环节。

3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林业发展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来说,在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保护等,这时绿色防控技术就变得至关重要,因此,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中,要做好对有害生物的预防,这是其中的重点,但是如果出现有害生物时要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例如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式,这样借助科学绿色的方式进行预防和治疗,这种绿色防控的理念可以做到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的统一,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仕群.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探究[J].大科技,2019(32):164-165.

[2]黄理,陈希.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相关研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9(24):1.

[3]刘晓琳.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探究[J].花卉,2018(8):260.

[4]赵洪林.浅谈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与绿色防控[J].广东蚕业,2018,52(12):26-27.

有害生物范文篇6

一、工作目标

加强植物、植物产品的产地、调运和市场检疫,防止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开展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定点监测和普查,摸清疫情发生区现状,为科学防控扑提供依据;采取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基本控制和扑灭疫情发生危害,将为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重点工作

(一)开展宣传培训。一是开展宣传。要采取以电视、广播、明白纸为主的宣传工具,切实做好农业植检法律法规和农业检疫重要性的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关注度,增强疫情防控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防控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良好氛围。二是组织培训。切实加强农业检疫人员的法制和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监测与防控水平,同时,要加强对进口、调运的企业及科研教学单位相关人员开展检疫培训,树立检疫的思想意识,提升全社会依法检疫水平。

(二)实施疫情普查。一是重点对象。主要普查以红火蚁、葡萄根瘤蚜、桔小实蝇、三叶斑潜蝇、黄瓜绿斑驳病毒和梨树枯梢病为主的六种重点检疫性有害生物;同时,兼顾水稻水象甲、瓜实蝇等其他检疫性有害生物。二是普查方法。针对疫情普点,要应用GPS定位系统,开展定位监测与普查,标注调查地区和疫情“新老”发生区范围,并且,对各发生地区有关农户、基地、企业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造册,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三)加强定点监测。根据本市农作物种植布局,结合历年监测现状,今年将采用GPS定位系统,全市设立50个固定综合监测点、535个单项疫情监测点,并以葡萄根瘤蚜、桔小实蝇、红火蚁等6大病虫为主,实施疫情定点定期监测,以便发现与截获疫情,有利于及时采取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促进农业安全生产。

(四)开展疫情防控。在查清疫情分布范围的基础上,要及时采取封锁、防治、检疫和检查等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一是葡萄根瘤蚜防控。按照《葡萄根瘤蚜专项治理三年规划》要求,加强对葡萄根瘤蚜疫情发生区的封锁、检疫和防治,建设好防控和铲除示范区,力争在**年底基本铲除现有发生区。二是桔小实蝇防控。针对本辖区发生的桔小实蝇疫情,制定、细化其防控行动方案,抓住有利时机,切实采取增设诱捕器诱杀、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形成群防群控良好局面,控制扩散蔓延,降低危害程度。三是三叶斑潜蝇防控。根据三叶斑潜蝇疫情发生动态,掌握防治适期,有效组织发生区农户、园艺场,采取以药剂防治为主要技术措施,全面封锁疫情扩散,确保全市蔬菜和花卉生产安全。四是新发现疫情防控。按照《植物检疫条例》和《**市突发重大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的有关规定,新发现的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地区,应迅速上报,立即采取封锁、控制和扑灭等断然措施,彻底铲除疫情发生和危害。

(五)加强检疫监管。一是疫情发生区域监管。各级农业植物检疫机构应严格加强封锁、监管、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加强执法检查,防止疫情人为扩散。二是未发生区域监管。没有发生疫情的区县,要加大对生产和市场销售种子、水果、蔬菜、花卉等植物及其产品的抽检力度,发现疫情和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处理,防止疫情扩散,以免造成再次发生危害,影响农业生产。

(六)建设阻截系统。按照农业部开展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和市农委开展重大植物有害生物监测体系建设的总要求,全面启动并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阻截带和监测体系建设工作。**年全市启动**市有害生物监测网络建设,重点建设“**市有害生物预警控制中心”、区县级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50个以及监测点,有效地开展阻截监测,控制外来疫情入侵,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三、职责分工

(一)市农业植物检疫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全市重大疫情监控方案,具体组织实施植物疫情的监测、防控和扑灭工作,并负责开展技术指导、培训与检疫执法工作,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和防控进展,按时向上级部门上报监控结果。

(二)区县农业植物检疫机构:依据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全面负责各自辖区内植物疫情监测、防控技术、宣传指导和检疫执法等工作。

四、工作步骤

根据六种重大植物有害生物的特点,重点开展调查、监测、防控和执法检查等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组织发动阶段。一是制定方案。制定本市农业植物疫情监测和防控方案,各地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细化本地工作方案。二是部署工作。召开全市农业植物疫情监控工作会议,全面部署疫情监控扑工作。三是组织宣传。重点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同时,加强对开展植检重要性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二)监测防控阶段。一是开展监测。重点对葡萄根瘤蚜等六大有害生物实施全面普查和定点监测,摸清疫情发生动态。二是组织防控。对发生疫情的区域开展综合防控和扑灭的行政、技术措施,有效控制和扑灭疫情发生危害。三是联合监控。牵头负责全国葡萄根瘤蚜联合监测和防控协作组工作。四是开展阻截。全面启动重大疫情阻截带建设工作,组织开展监控阻截。五是组织培训。开展农业专职检疫员和企事业负责人、农民技术培训。

(三)总结阶段。各级农业植物检疫部门认真总结全年疫情监控工作,形成书面总结材料,及时上报市农业植物检疫部门。二是总结工作。并召开全市性农业植检监控工作总结会,重点总结各地疫情监控的主要做法、成效、经验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为下年度有效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要树立公共植保理念,农业行政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检查督促,按属地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建立重大疫情防控责任制,制定本区域调查监测和防控方案,落实有效防控措施,按时间节点和进度有序推进疫情调查、监测和防控工作。

(二)加强部门合作,实施联合监控。各级农业植物检疫部门既要主动加强与农业内部的植保、执法、蔬菜、栽培和种子等部门的协作,共同开展疫情监控扑工作,同时,还要加强与林业、出入境检疫、环保、爱卫会、交通运输、贸易、工商、公安等部门合作,共同推进调查、监测与防控工作。

有害生物范文篇7

关键词:林业;现状;措施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现状和存在问题

1.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现状。据调查了解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具体是指将法律法规看作是主要参考依据,使用相对科学高效方法对林业产品展开严格检测,准确判断出林业产品是否含有有害生物及能否做好防治工作,进而不但能大大降低林业有害生物出现几率,起到林业资源保护目的,还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近几年,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力度在不断加强,致使防治检疫工作也取得了突出性成效,不但能够有效预防林业有害生物出现,还能构建相对完善的有害生物检疫一体化体系,大大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水平,对林业的安全可靠生产有着极大帮助作用[1]。1.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存在问题。尽管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取得了良好成就,但总体来说检疫工作实施期间仍存在着较多问题: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难度增加。现阶段,虽然林业部分有害生物危害程度和出现频率下降,但有害生物的种类却仍是处于不断上升状态,基于对国家林业部门相关记录了解到,我国共有366种传播的有害生物和251种本土危害较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这无疑是大大增加了防治检疫工作难度;防治检疫体系亟待完善。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系正待进一步健全,尤其是乡镇级别防治检疫机构,综合防治检疫意识较为薄弱,检疫技术水平得不到明显提高,再加上执行力度较差,都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顺利展开起到了阻碍作用。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具体应用措施

2.1不断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制。相对健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体系是防治检疫工作顺利实施的首要前提,具体包括:根据相关检疫条例法规不断健全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制度,根据当前林业有害生物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综合防治检疫制度,便于为检疫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保证;建立一支专业化防治检疫工作团队,尽可能聘请专业水平较高且综合素质较强工作人才,将其融入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团队中去,进一步突出基层防治检疫人员自身优势,使其更加主动积极参与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中去,有效提高检疫工作时效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应急能力,加大资金成本投入力度,便于完善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网络体系,促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取得最佳成效[2]。2.2有效规范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管理。若想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的规范化管理目标,可积极采取控制、封锁等措施手段,对有害生物的输出情况严加控制,尽可能缩小疫情传播范围,并且对于彻底根除的区域还要做好跟踪复检工作。通过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可准确找出疫情产生源头,针对林业产品展开标识性管理,构建运输检疫、输入检疫等一体化的综合防治检疫体系,有利于实现防治检疫规范化目标。2.3全面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水平。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金投入力度,有效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可从根本上抵抗有害生物入侵,并且在引入新树种时还需对其展开全面综合性的评估分析,进而不但能做好新树种的防治检疫工作,还能对新树种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等跟踪掌握,一旦发现存在问题便要立即提出治理措施,有效规避安全事故出现。

3结束语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顺利落实不但能大大降低有害生物成活率,对林业资源起到有效保护作用,还能彻底改善生态环境,促使林业行业进一步朝向可持续发展目标前进,并且相关部门还应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对疫情产生起到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项立升,康克,王士娟,等.巢湖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及防控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7(32):170-171,215.

有害生物范文篇8

一、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力度加大、开展有序、成绩突出。主要表现在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推行,防治工作环境日益优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控灾减灾能力不断加强。通过实施重点病虫害治理工程,局部减灾效果明显,通过加强监测预报和强化检疫执法,灾害预警能力有较大提高,遏制了有害生物传播蔓延。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和国际间贸易往来的增多,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扩散、成灾的压力不断增加。新的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频繁,威胁加剧;已入侵的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有害生物正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由非林区和一般林区向重点林区和重要风景名胜区蔓延;森林鼠(兔)害在西北和东北地区危害猖獗,对新造林地构成严重威胁;有害植物在西部地区扩展迅速,严重影响林木生长、更新和生物多样性;经济林、天然次生林、灌木林和荒漠植被有害生物问题日渐突出,逐步由次要矛盾转为主要矛盾。与此不相适应的是:防治技术手段落后、信息滞后、依法防治意识淡薄、防治机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防治机制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等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

3、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有效遏制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严重趋势的迫切需要,是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推进林业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减轻灾害损失,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国家利益,促进对外贸易,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措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林业重点工程的深入实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林业工作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此必须充分认识并予以高度重视。

二、进一步明确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奋斗目标

4、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新时期林业发展大局,推行森林健康。全面加强有害生物预防和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继续加强重要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力推进无公害防治,积极实施专群结合,联防联治,标本兼治,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高发势头,促进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5、基本方针。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

6、奋斗目标。大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大幅度下降,危险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趋势得到较大缓解,扭转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局面,促进森林健康成长。在全国森林面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到2010年,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灾害测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三、全面加强预防,促进防治工作由治标向治本的根本转变

7、培育健康森林,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林业建设的全过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必须坚持推行森林健康理念,以培育和恢复健康森林为目标,促进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林设计方案中必须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同时逐步将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指标纳入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要重视推广应用乡土树种,加强对现有纯林、低产林的改造,提高林分质量。要大力开展封山育林,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及时清理受有害生物严重侵染的林木、火烧迹地过火林木,增强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抗逆能力。

8、以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为重点,加强检验检疫。要建立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体系,开展风险分析。严格引种审批,强化引进林木种苗检疫隔离试种和检疫监管,严防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各地要根据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及时划定疫区,加强检疫管理,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要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工作,从种苗产地检疫向木(竹)材及其制品产地检疫拓展。要坚持实行检疫要求制度,规范调运检疫程序,全面推行《植物检疫证书》的计算机签发和网络传送。要加强复检工作,重点是木质包装材料的复检,并经常开展检疫执法检查。要建立和完善远程诊断系统,不断提高检疫检验能力和水平。

9、全力抓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要按照监测全面、预测准确、预报及时的要求,在完善常规调查技术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利用化学信息、遥感和生物技术等手段开展监测和调查,形成有害生物立体监测预警体系,不断提高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要扩大监测覆盖面,逐步把天然次生林、灌木林、荒漠植被及有害植物纳入监测范围。要充分发挥部级中心测报点的骨干带头作用,进一步健全国家、省、地、县四级测报网络。地方各级监测预报机构,特别是县级机构要针对生产实际,做好有害生物的预报、通报、警报,积极发挥基层护林队伍在有害生物监测工作中的作用,引导公众参与有害生物监测和举报,建立和完善有奖举报等激励机制。

10、建立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应急机制。各地要根据《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要及时、准确、科学地对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做出预警,做好单项应急预案。要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在组织上、技术上、资金上、物资上做好应急准备。突发事件发生后,按程序启动预案,按照属地管理、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原则,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分级联动、各负其责、协同作战。要加强应急防控人员队伍建设、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保障应急反应机制的正常、高效运转。

四、实行科学防控,提高重要林业有害生物治理成效

11、坚持开展重要林业有害生物重点治理。要以林业重点工程为主战场,继续对跨区域发生、危害严重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实施联防联治和重点治理。其中特别是要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和重视灌木林、荒漠植被有害生物的防治以及鼠(兔)害和有害植物的防治。各地要加强对治理区的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实施全过程管理,建立防治工作绩效考核制,提高治理成效。在实施治理过程中,要逐步推行专业队承包除治,探索实行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

12、大力推行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要鼓励和引导各地采取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措施。以食叶类害虫防治为突破口,在重点治理区,食叶类害虫生物防治率要达到80%以上,无公害防治率达到100%。对其他类有害生物,也要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使生物防治率达到60%以上,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要严格防治措施的监管,确保生态安全和森林食品安全。同时,各地要加快生物防治制剂标准的制定工作,研究无公害防治措施的标准和建立效果评价体系,将无公害防治指标纳入森林认证体系,促进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工作的发展。

13、实行分类指导,落实防治责任制。根据森林分类经营和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要逐步建立生态公益林有害生物预防和治理主要由政府负责,商品林的有害生物预防和治理主要由经营者负责的责任制度,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已纳入重点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范畴的林分,要按照重点公益林和天保林森林经营的标准,切实落实防治责任制和防治经费,不断提高林分质量,确保森林功能的有效发挥。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个体造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技术服务和指导,有条件的应当专门举办防治技术培训班,提高个体造林有害生物防治的能力。

五、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机制创新

14、深化防治机构的改革。各地要高度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建设,落实人员和工作经费。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要加快职能转变,把工作重点放在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发展规划上,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提供服务。

15、完善联防联治机制。毗邻行政地区要针对同种或同类的有害生物,建立联防联治组织,开展协同防治。要坚持毗邻地区情况通报、边界插花地带属地防治和联合检查制度,及时沟通情况,协调解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6、积极推进除治机制创新。各地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建立新的除治机制,引导、鼓励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组织或个人成立除治公司、专业队、树木医院,或以专业户的形式开展除治和咨询服务,并对相关非公有制组织予以技术支持和防治补助。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政策研究和引导,规范管理,逐步建立起多种所有制组织共同参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灵活高效的新型除治机制。

17、建立奖励和重大责任事故追究通报制度。对预防工作搞得好,连续多年没有发生严重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情的单位和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实行奖励;对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除治工作中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应责任,并予以通报。同时,还要建立起重大责任事故举报制度,接受全社会监督。

六、强化保障措施,确保防治工作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8、进一步加强防治工作的领导。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领导,把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进一步明确防治责任,继续实行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从*5年起,要全面实行“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成灾率”纳入各级地方政府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纳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目标考核,并建立新的目标管理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

19、加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要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宏观战略及防控技术研究,着力解决监测预报、快速检疫检验、天敌繁育、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综合防治等技术难题。要加强无公害防治制剂的研究工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加强现有技术的组装配套,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要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林业发达国家在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

有害生物范文篇9

为深入贯彻《**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06〕62号)和**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精神,保护林业建设成果,维护生态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认识

我县地处渝西经济走廊,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所在地,生态环境建设异常重要。县内森林以松、衫、柏、竹纯林为主,林种单一,林地相对集中,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多,每年因林业有害生物造成重大的直接经济损失,是**市的常灾区和重灾区之一。特别是西山林区发生以竹蝗、马尾松腮扁叶蜂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对玉龙山部级森林公园及龙水湖景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了极大威胁;被称为“森林癌症”的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正从周边区县向我县蔓延,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扩散、成灾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对我县生态安全、人畜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清醒地看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和开展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防控措施,确保森林资源健康发展。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基本方针,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力推进无公害防治,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高发势头,促进我县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目标任务:大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管理监督体系和应急反应体系建设,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到2010年,全县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点

(一)建立完善监测防控体系。加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由重“治”向重“防”转变。县乡分别配备专、兼职测报员,建立县乡监测网络,同时有机结合森林管护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充分发挥村护林员的监测作用。做到适时监测、准确预测、及时预报。落实疫情报告机制,各街镇乡要定期向县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发生、防治情况。鼓励公众参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举报,不断提高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面建成GIS地理信息系统、部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以及县级信息处理中心、药剂药械储备库,形成县、镇(国有林场)、村(集体林场)“三位一体”的监测预报网络和防控体系。

(二)实行科学防治。当前,要重点抓好松毛虫、竹蝗、蜀柏毒蛾、马尾松腮扁叶蜂、天牛等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要以无公害防治为主,大力推行生物制剂、仿生制剂等无公害防治技术,提高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比例,科学用药,保证人畜安全,保护有益生物,防止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三)严格检疫执法。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要严把检疫关,要重点加强松材线虫病、红火蚁等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检测检疫,从严控制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在我县传播或蔓延。所有生产、经营、运输、使用和引进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市植物检疫条例》、《森林植物检疫登记管理办法》等的规定,切实履行植物检疫义务。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从疫区调运应实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涉木企业、单位要强化检疫意识,要遵守市林业局、市经委、市公商局等6局委《关于加强木质包装检疫管理的通知》(渝林造〔2005〕39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将涉及木质包装材料的检疫纳入购销合同条款,并联系县森防站复检,以切实加强对光电缆盘等木质包装的监管,严防松材线虫病的传入。林业部门要及时收集、掌握国内外林业有害生物信息和发生动态,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积极开展专项调查和专项检疫执法行动,切实加强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引入渠道的监督和管理,严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侵入;要制定本辖区《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实施方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交通、邮政等部门要履行好法定检疫职责,强化管理,在承运、收寄应实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时必须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林业部门对货物集散地、市场实施检疫检查。

四、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落实防治工作责任。全面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应急预案、警示通报、限期除治和责任追究”五项制度。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考核责任制,各街镇乡行政主要领导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林业站负责人是具体责任人。各街镇乡要与本辖区有林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限期除治制,对发生林业有害生物不主动除治的林主、单位和个人,由县林业部门依照《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二条、二十五条规定下达责令限期除治通知书,对不执行防治通知的林主,林业主管部门要授权专业队代为除治,费用由责任林主承担;要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效与林业工程补助、森林资源采伐利用挂钩,对防治不力,造成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的街镇乡和林主,要从林业工程项目任务和补助安排以及竹木采伐审批等方面予以限制。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切实履行好检疫义务,对生产、经营、加工、使用、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单位,因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县督查室要会同县林业局要加强督查,对防治不力、责任不落实的部门和单位予以通报。

(二)切实保障防治经费。要依法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投入机制,加强防治能力建设。按照“谁经营、谁防治、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入机制。生态公益林有害生物灾害和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灾害治理工作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商品林有害生物灾害防控主要由经营者负责。各级财政要安排必要的防治经费,保证行政区域内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除治需要,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三)进一步创新防治工作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林业有害生物防灾控灾机制,推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由林业部门承担向社会中介、专业队伍承担转变。引导、鼓励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组织或个人组建防治公司、树木医院等专业队伍开展咨询和除治服务,适时防治,实现统防统治。县林业部门要对防治方案进行评审、防治过程进行监理、防治效果进行验收。

有害生物范文篇10

一、我国林区有害生物的防治概况

在森林的建设管理中,阻碍最大的因素除了森林火灾和杂草,最严重的就是有害生物了。根据相关的描述,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是指在林区树苗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不利于健康生长甚至造成苗木死亡的害虫和病菌,一般而言,遭受有害生物破坏的林区树木会出现病害和虫害状态。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对森林的利用和保护在很早就出现,至今仍然有着绝无仅有的原始森林,在生态系统比较完善的原始森林区域,由于有害生物天敌的存在,一般不会出现毁坏性的病虫害,基本能够维持树木的正常生长。伴随着人们对森林木材的大量砍伐利用,导致了很多林区的正常生态系统被迫害,而后来建设的人工林尚未形成有抵抗力的生态系统,所以,近现代林区频繁遭受有害生物的吞噬和破坏,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也就成了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常态。在林业科技逐步提升后,化学药剂对有害生物的控制效果非常显著,一度成为了防治树木病虫害的主流。然而,通过长期的用药控制后,不仅促进了有害生物的基因突变以及抗药性增强,而且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在新的营林时期,利用营林技术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即取得了控制效果,也减少了污染,符合生态林业发展目标。综上所述,我国的林业有害生物经历了三个阶段,具体如下表所示:

二、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措施

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利用营林技术改善林区的生态环境进而有效控制有害生物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根据大部分林区的经验归纳总结,利用营林技术控制林区内有害生物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条:(一)营造功能性生态林,增强林区的病虫害抵抗能力。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从植树造林开始,利用现代化的营林技术营造具有防止病虫害作用的功能性生态林,比如有的林区某一种有害昆虫占据有害生物的主流地位,或者某一种病害是林区最严重的病害,则可以通过营林技术选择相克的树木品种,栽种出具备有害生物防治功能的人工林,不仅可以实现增加林木产量的造林目标,而且有效控制了整个林区的有害生物发生和蔓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比较好。(二)及时疏伐、调整林分,清除有害生物载体。在我国现阶段的林区管理中,除了填补性和完善行的造林任务外,大部分的林业工作都放在林区的抚育管理方面,对于全国大部分的林区而言,人工林占据了半壁江山。因此,对尚未成材的林区及时疏伐、抚育、调整林分,既能够促进树木的生长速度,提高营林的工作效率,还能够通过日常营林技术清除掉区域内的有害生物载体,比如枯死的苗木、病株和枝条等。当森林的空间环境井然有序时,有害生物的滋生空间就会逐步消失,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也会随之降低。(三)完善林区物种多样性,恢复林区生态系统。我国现阶段虽然森林面积总量较大,但是生态系统足够完备强大的林区面积却并不大。自然林主要来源于保护较好的原始森林区域,从这些林区的生长状况来看,不仅物种多样,而且极少遭受大规模的林业有害生物破坏,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完善的生态系统,完整的生物食物链条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在人工林建设和营林时,我们要从规划设计就考虑林区物种多样性,不断地恢复增加林区原有的树木品种,适当地保护有益昆虫和生物,通过营林技术逐渐恢复林区生态系统,从而利用其本身的生态功能控制住有害生物的肆虐。

总之,营林技术是实现林业面积增长和森林健康发展的关键技术,我们要总结传承好技术实践经验,不断地革新和研发有利于林业进步的先进技术,通过营林技术促进林区苗木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通过改善林区生态环境以及恢复生态系统实现对有害生物的控制目标,逐步减少农药的使用,让绿色的事业真正走上绿色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