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9:48:27

勇敢

勇敢范文篇1

一个人不论因什么人、事、物所引起个人的暴躁,生气和冲动所讲的话以及做出的行动,都是得罪和伤害了别人也更是出买自己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在从容的大道上奔跑和追求,不要在迷失心智和善良的情况下做出任何决定。凡是背叛良心和人性时所讲的话和做的事,都就不会是出买自己那么简单,还会不断的向自己招来烦恼,悲伤和报复。希望我们能够战胜自己和控制自己,不要为出买自己和背叛自己情况下去做任何事情和说的话。要在从容的路上才会找到人生光辉与快乐的,所以不要争执在那些让人悲伤和痛苦里,这样会让人活得负累了。要宽容向上为人生的光辉和希望努力把握做好今天的活为美好的末来做好计划和奋斗目标。做人不能一往无前总是在悲伤怨世的时光度过了人生青春。我们要勇敢面对一切,走在一条看到人生光辉和希望的路上,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勇敢为人生光辉和希望奋斗。不能在别人眼光和负面攻击就会影响到奋斗人生的光辉和希望,我们不论别人是用任何负能量方法来攻击倒乱我们都没关系的,因为对我们有正确心思和良好的心态的人来说,那些都是闲言非语和坏心思的人引来结出那些错误的生活方式,总是用那些有敌对的,有看不惯的,有嘲笑的不良心态去出买自己和得罪别人。那些人就是这样因一些想不通,看不透和封建肤浅的思想所犯下错误,总被在那些坏思想困乱着,总是想到这些错误方式生活着,不断的用贪,卑鄙,心机和冲动等等的方式在内心里挣扎,在为自己找来负重和悲哀。这都是出买自己和背叛自己的。所以我们不要冲动勇敢面对,永远不做出买和背叛的人。

真的可怕啊!连自己都出买和背叛了的人。贪什么,执什么,有什么好嘲笑,有什么好没惯的,太卑鄙了自己都在出买着自己还不知道。这样的人才真的可辱,所以我们不要理睬别人怎样看怎样说,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学会认识自己开始,宽远看世界,深远看人生,尽其心力为人生的光辉和希望奋斗。在人生的路上不用浪费在那些连自己都出买了和背叛了的人的眼光和说法。因为别人是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怕就怕我们自己投降。学会勇敢从容,也找到了人生的希望和快乐的路口。我们即然找到了路口就必须要在路上追求奋斗赶紧奔跑争取早点到达目的。我们己经有方向了就只要我们是在路上努力追赶奋斗就不怕到不了的地方的。不要理睬别人的欺心幻想和小人作乱之动。不要别人的配角在别人的阴影里活着做了别人的过客还要任受别人在指手划脚。而要自己的主角人生在世就要认定自己事做好手上活,为人生的意义加上色彩。不断为人生的光辉和温暖加油。我们要有雄心壮志乐意自我的人生容量,忍得住受得下看得惯别人肤浅和愚蠢,不能因别人一丝浅见和误解就给自己带来不愉快和悲观。甚至把自己也迷失去那条连自己也出买的错误道路,还在这条错误路上互相伤害和敌对。事实太可怕的了,不说没有低调从容和远见忍耐的正面思想了,还要急着上火头脑发热和无理取闹。这条错上加错的路,真的可怕更可卑的,这种看法想及做法,正在引导教着我们每个人都要冷静下来,回想自己认识自己和改造自己。我们不能再这样慌忙了,自己错误的想法不知道,还在不断的得罪别人和出买自己。算了是人都会犯错误的,不再因面子,地位,钱财和权利等所产生为自己私利在错误方向赶去,并坚持错误从贪、嫉妒和冲动所决定了自己行为做法。我们别再这样冲动了,应该为人生有所珍惜和爱护,勇敢为人生意义创造价值,而不要负作为自己私利和好处不断的犯不人生错误。

我们不要冲动,勇敢面对。在从容宽活的路上努力奋斗,为人生创造光辉和温暖。能够活在当下就任我们发现和掌握,任由我们学习和认识,由我们去创建和改造。所以世界上在人类的社会的创造者还是掌握在能够活在当下的人的!其实那些是非的闲言,虑假的为之都是那些不良心态所给贪和嫉妒结成错误心思做出的一堆空架子和非话题。这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挣执和在意的。因为在这个错上加错问题上,答案只有一个回答就是一团糟。所以我们在一团糟的答案前,就先要解决了一团糟的问题了。先平静学习认识世界和人生,努力掌握改造,为了人们的进步和利益,努力学习不断探究和追求。勇敢面对不冲动。要明白我们不是为超越而生活的,而是为了美好人们生活和人生意义追求生活的,我们不但要学好和赞美别人的优先,更要创造出人生优先。就在为人类优先水平不停息的追求和奋斗,不能挣执在人与人之间的一点问题所产生矛盾。这样会让人停息不前停留在可怕糟糕困境里混乱,后果还会发生更可怕的事情出现的,因而不要冲动失理智,要宽容勇敢的面对。

如果一个人总是执着在为自己所受委屈和吃亏的事情找还回报,那你就永远没有找到回报机会,这只是会给自己找来更多的委屈和吃亏的事情,因为你的计划和准备都是为错误的方向所备划好的。真正能够为自己受过委屈和吃亏的事情找还回报,就要迎难而上奋勇前进。宽容看世界积极对人生,不在那些消极和悲观的空架子里就能给我们有所阻挡和伤害的。只要我们向上奋进,见义勇为,努力学习养成良好正面的思想品德行为,为国家为人民做事。永远不要虚装声势不冲动,脚踏实地勇敢面对,永远从实际行动为祖国和人民某利益。

作者简介:余昌开 男 汉 后镇政府改瑶 1985年8月生 广西平南人  因家贫读满初二就是自学了一直想去某校学文、理科或马克恩主义学院学习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来为国家为社会出点力量!

勇敢范文篇2

明白了一个道理:挑战就是机遇,通过这件事。要想赢得更多的机遇,就不能满足现状,于是对工作和事业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向学习习惯发出了挑战,和学生一起提出“习惯成性格,性格定命运”响亮口号,摸索出一整套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向教育科研的传统局面发出了挑战,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推动教学改革,每年发表数十篇文章,有的论文还在全国获一等奖。所在学校也被评为教科研先进学校。更多的时候,向自身的知识结构发起了挑战:工作之余,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中文系本科的函授学习,并成为一名优秀毕业生;用一年的时间参加吉林演讲培训学院的学习,也成为一名优秀学员;用四年时间完成了法律本科的自学,实现自己所追求的教育与政治经济的有力沟通;还广泛涉足新闻传媒、电脑外语等领域…希望自己的目光能够瞄准大文化、大教育的崭新高标!八年来,几乎没看过一场电影,所有的节假日,几乎都是读书、学习和写作的黄金时光。也常常感到深深的愧疚,就是对不起自己含辛茹苦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那常常在村头盼儿回家的白发老娘!

挑战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昨天,每个人都经历过无数的挑战:升学的工作的家庭的事业的从古到今。国家还面临着沉重历史负担的挑战,面临着各种体制改革的挑战;今天,世纪之交,又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深化改革的挑战、综合国力的挑战…

国人没有退缩,面对这许多挑战。尤其是江苏人更是以积极的姿态坦然地迎接挑战:洪峰肆虐的严重关头迎接挑战,国企改革的浪潮中迎接挑战,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中迎接挑战,科教兴省”伟大战略中迎接挑战…这些勤劳进取的江苏人,正是无休止的挑战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一步步迈向崭新的世纪。

就经历并直面过许许多多的挑战。八年前,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把中文系毕业生常有的那种玫瑰色的文学之梦播种在一所偏远的山区中学,但很快就遇到一个教育思想上的挑战:教学中,让学生做主人,还是教师做主人?不颀领导和老教师的担心,硬是把学习的主动权和管理的自主权统统交给了学生。为此,不得不向校长立下军令状,并起早贪黑,钻研理论,分析学生,精心设计每一个方案,耐心走访每一个家庭…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终于迎来了第一道曙光:班级和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一起跃居全县的榜首,挑战中挺了过来。老乡们奔走相告,纷纷要把孩子送到班上。

但是,正是无休止的挑战,使我牢牢地抓住了一些机遇。我先后成为市县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市教师基本功大赛冠军、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获得者,以及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和全国律师资格获得者……世纪之交。正是我的而立之年,回望身后一串串坚实的脚印,我也深深懂得:处在这个瞬息万变、经济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里个人的成就是微不足道的,世间的一切荣耀与成功都是短暂的、只有思想、道德和精神才是永恒持久的,前面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我……

勇敢范文篇3

就在刚刚过去的五月,本来的春暖、花红,当我们正在为近在咫尺的奥运欢庆,当我们正在欢呼祥云圣火光耀珠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举国悲痛,举世震惊。五月,中国最紧急的行动,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中国最感人的景象,是把爱和力量向灾区集中。那些天来,我们天天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我们都在关注着废墟里的重生。我们看到,总书记焦虑的面容;温总理疲惫的身影;战士们与死神抢夺生命;医护队员们坚守岗位,决不放松。我们看到,灾区人民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又投入救助他人的行动;我们看到,长江水利的同行正在会同子弟兵,把30多个堰塞湖一一疏通,绝不让次生灾害发生;我们还看到,全国人民由地动到心动,由心动变为支援灾区的大行动。更让我们欣慰的是,一个青年的群体,在抗震救灾中亮丽崛起,广受好评。他们是志愿者的主体,到灾区无私奉献,他们是大爱的主力,因为排队献血阻塞了交通。他们中有“摘下我的翅膀,给你飞翔”的豪言,有为抢救学生而壮烈牺牲的英雄。在灾后的日子里,中外报刊大量地评说:中国的80后,过去承受太多的误解;中国的青年人,很棒!中国的青年人,真行!

五月的天津,也是四川灾区的大后方。32年唐山地震波及天津,是全国人民伸出了援手,给我们力量。五月里四川有难,国家有难,天津人二话不说,有难同当。我们看到,我局的青年人在单位踊跃捐款,我局的青年人在银河广场点燃了烛光。天灾袭来,让我们与同胞们一样的感同身受,也让我们与灾区的兄弟姐妹们一道成熟、坚强、成长,总理教诲我们,多难兴邦,我局青年深深铭记,并且要说来,请把重担放在我们肩上!

水利青年是水利建设生力军,我局青年亲水乐水,有着水一样的活力。近几年来,我局各项工作蒸蒸日上,也为我局青年提供了充分展示的平台,新的奋起,为青年创造了献身事业的机遇。宏图已绘就,号角正响起,让青年与辉煌同行、让青春在我局闪光,让我们青年在下游局共创和谐的进程中,展示新作为,树立新形象,开创新天地!

勇敢范文篇4

13世纪末叶的英伦三岛,多事多舛,动荡不安,兵连祸结。苏格兰王位虚悬,贵主们为王位继承权问题争论不休。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觊觎苏格兰广袤的土地日久,乘机宣布对苏格兰的土地和王位拥有宗主权,派兵直入苏格兰境内,欲以武装占领造成既成事实,强迫苏格兰人民就范。苏格兰人民奋起反抗,威廉.华莱士的义兄皆阵亡,威廉随叔父远走他邦避祸。多年后,已长成英俊青年的威廉回到故乡,和青梅竹马的美丽少女默朗结为夫妻。

英格兰军队在苏格兰到处肆虐,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英军一下级军官垂涎默朗的美色,欲行非礼,主事的英格兰军官竟残忍地将默朗当众杀害。威廉悲愤填冲入英军驻地,手刃军官士兵多人。人民久蓄疾忍,拥戴威廉为领袖揭竿而起,重创英格兰军。苏格兰贵族尽管内部争权夺位互相攻讦,但对付英格兰侵略军还是统一的,他们看到威廉在群众中的威望,认为可以利用,便册封他为爵士,授予他“苏格兰护卫者”称号,威廉在全苏格兰名声大振。

威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战火烧到英格兰去。约克郡一役英军大败,夺城主将、爱德华一世的外甥毙命。爱德华一世玩假和谈阴谋,派儿媳、法国公主伊莎贝尔前往议和。欲挑起苏格兰与法国之间的矛盾。伊莎贝尔与威廉一见如故,彼此为对方的人格精神折服,伊隐约透露了英格兰集结大军的阴谋。广阔的战场上,双方摆开严整队形,近距离拼杀。受英军收买的苏格兰贵族倒戈撤退,起义的人民军遭受灭顶之灾。

威廉再次从失败中奋起,一方面着手惩治背叛的贵族,一方面大举招募志愿兵,蓄势待发。爱德华一世再次策划阴谋,命伊莎贝尔公主前来议和,暗伏杀手行刺威廉,威廉识破对方的阴谋,并与伊莎贝尔结成情侣。

最终遭阴谋暗算的威廉·华莱士被羁押于英格兰囚室,他谢绝了伊莎贝尔公主认罪求生的劝说,决心以死报答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刑场上万头攒动,威廉在行刑台上被施以酲刑,四肢被绳牵引。此时,爱德华一世已到死亡的门槛,他希望临终前听到威廉----他这一生惟一强硬的对手伏首就范,宣誓效忠。备受肉体折磨的威廉气息奄奄,他知道他的敌人在期待他。他的朋友在期待他,幻觉中爱妻默朗满脸悲愤地从人群中走过,她也在期待,威廉拼尽全身力气,发出震天动地的一声呐喊:“自由万岁!”,蓝天白云下,威廉一双硕壮的大手在慢境头中缓缓张开,默朗当年与他定情的一方丝巾徐徐从高空飘落。

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战胜。威廉·华莱士的名字已成为一面旗帜,引领苏格兰人民最终赢得自己的独立。

本片是以13---14世纪英格兰的宫廷政治为背景,以战场和宫廷两条线索展开叙事,而以战争为核心。整部长达3小时的影片条理清楚,剪辑流畅,剔除了无关宏旨的芜枝蔓叶,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人们无须懂得英国古代史就可以十分投入地欣赏银幕上感人的故事,影片把基石牢牢镶嵌在史实和传奇之间,不过分拘泥于历史事实繁琐考据,也不毫无节制地在英雄人物身上罩一圈神圣地光环,真正做到源于历史、忠于历史、又不为历史所拘囿。历史片是一种以历史事实为题材制作的文艺作品。它只是在历史灰烬里汲取灵感和诗情,而不可能如某些少见识的批评家所要求的那样再现历史。历史是不能重复的,哪怕是用逼真性照相性很强的电影也不能。褒扬历史人物主要是发现张场历史人物身上那些能延伸到今天的气质品格和美德。威廉·华莱士在苏格兰人民心中恍如神圣,人们景仰他是因为他一生追逐民族和个人的自由。他虽受封爵士统领三军,但始终保待普通战士本色,危难处身先士卒,又始终是一位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这也是新好莱坞“硬汉风格”影片的惯性叙事模式,像《亡命天涯》《爱国者》《拳王阿里》《角斗士》等影片。历史战争片从旧好莱坞到新好莱坞转变的过程中,类型特征也有了很大的变化,20、30、40年代,英雄的形象被塑造为勇敢,冷酷,极少微笑,没有眼泪,它斩断了一切温情,尤其对女性的温情。50、60年代流行的“群像式”的主人公英雄模式被新好莱坞“无敌金刚式”的个体英雄所取代。其特征是全景式地展现战争过程;“宏大的叙事”也被表现为个人成长奋斗和冒险的“个体叙事”取而代之;斩断的温情也被浪漫的爱情故事接续。影片《勇敢的心》就是用十分平实的语言进行着通俗易懂地叙述。尤其苏格兰优美的乡村音乐的应用,不仅为影片的叙事起到了情绪的表达的作用,而且对深化主题,对画面视觉内涵阐释有着重要的意义。“音乐是画面内容的听觉外在形式,是影片情感的听觉延伸。”导演梅尔·吉布森高明的利用苏格兰民族音乐来给观众造成视觉上、情感上的“震撼”和调动,也充分体现这一点。加之梅尔·吉布森积数十年从影经验得心应手的表演,威廉·华莱士跨越历史时空栩栩如生地来到观影者中间。

勇敢范文篇5

认知:

1.知道有关勇敢的故事。

2.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勇敢、不要胆小。

情感:

喜欢勇敢的孩子,并愿意做个勇敢的孩子。

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不胆小,不娇气。敢当众大胆发言,不怕吃药打针,敢在家里独睡,跌倒受小伤不哭,冬天锻炼不怕冷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意志品格的教育,是根据课程标准“诚实勇敢”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有关勇敢的教育,在不同年级都有所体现,道德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提高。

本课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情况,进行“勇敢”方面较低层次内容的教育。不少低年级儿童夜晚怕黑,怕听见雷声,怕小虫子,怕打针、吃药、锻炼身体时胆小,人多不敢讲话,跌倒或遇到困难就哭……这种心理状态若得不到教育,对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一个人从小胆小,长大会缺乏勇敢精神,很难成为一个开拓者。

人的胆量不是与生俱来的,关键是要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胆量,平时从小事做起,克服娇气,使胆量逐渐大起来。这样,人才能变得坚强起来,在意外情况突然发生的时候,不至被惊呆吓坏,不知所措,能做出勇敢的抉择。培养勇敢精神既是帮助学生立足社会,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个人的需求。因此,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非常必要。

教法建议:

1.教学应注重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和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体现“懂”“信”“用”三个依次递进的环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步步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明确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是不胆小,“为什么”要不胆小。在“懂”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亲自实践、体验不胆小所带来的好处,获取成功的经验,达到“我愿意做个勇敢的孩子,我要做个勇敢的孩子”的境界,教学中切忌空泛乏味的说教,也不必对“勇敢”的概念做过多解释。

2.教师适时地对学生的勇敢行为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当学生的道德认识、行为表现出现“闪光点”时,教师要大加赞赏,这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和进取精神。与此同时,对学生学习中的表现,及时地进行客观评价、指正,使其在挫折中吸取失败的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七课做勇敢的孩子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有关勇敢的故事。

2.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勇敢、不要胆小。

情感:

喜欢勇敢的孩子,并愿意做个勇敢的孩子。

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不胆小,不娇气。敢当众大胆发言,不怕吃药打针,敢在家里独睡,跌倒受小伤不哭,冬天锻炼不怕冷等。

教学重点:怎么才能做个勇敢的孩子?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做个勇敢的孩子?

教育过程:

一、看一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场去玩吗?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游乐场看看。

出投影片(“看一看”中图)

1.说一说:

图中的小朋友谁勇敢?你想做勇敢的孩子吗?你认为勇敢的孩子应该怎样做?

2.小结:

在做游戏时,要勇敢些,这样可以锻炼身体。

过渡导语:除了在做游戏时勇敢外,还在什么事上应该勇敢呢?下面咱们看看

二、学一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勇敢)

师:有个同学叫小刚

出图1(课文中图)

1.小组交流:

医生在给他打针时,他是怎么做的?小刚在打针时,为什么不怕疼?如果生病了,怕疼不打针会怎么样?

2.小结:

打针、吃药是为了防病、治病,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如果怕疼不让打针,怕苦不让吃药,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带来更大的痛苦。所以,打针不怕疼,吃药不怕苦,这就是勇敢的表现。

师:冬天,天气非常冷。冬天的早晨,天气就更冷了,咱们看看,在冬天的早晨,小刚又在干什么吧!

出图二

小组交流:

冬天的早晨,小刚在做什么呢?小刚为什么不怕冷?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师:就在他跑步的时候,一不小心,摔倒了。

出图三

摔倒以后,小刚是怎么做的?观察他的表情,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

冬天不怕冷,坚持锻炼,摔倒了,不哭,自己爬起来,这也是勇敢的表现。这样做,还可以锻炼意志,只有从小事上锻炼自己不娇气,长大以后才能成为一个勇敢的人。

出图四、图五

1.同桌互相说说:

在图四、图五,小刚的勇敢表现在哪?怎样才能做到敢一个人在屋里睡觉?怎样才能作到在很多人面前敢大胆讲话?说说自己在这些方面做得怎样?

2.小结:

晚上天黑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黑没什么可怕的,怕黑是自己吓唬自己,是无知的表现,勇敢的孩子不怕黑。

上课时大胆发言,和同学一起讨论,可以互相启发,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如果不敢在课上发言,人一多就不敢讲话,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和进步。大胆发言是爱学习,积极思维的表现,是勇敢的表现。

齐读课文

1.全班交流:你想像小刚学什么?

2.小结:

打针不怕疼;冬天锻炼不怕冷;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夜里敢一个人在屋子里睡觉;敢当着许多人讲话,这都是勇敢的表现,我们要像小刚一样,不胆小,不怕困难,做个勇敢的孩子。

三、说一说(进一步明确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班中谁勇敢?你准备怎样向他学习?

(请班中勇敢的同学说说自己勇敢的表现)

四、想一想(进一步说明怎样做才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出投影片

1.请同学选择,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大家鼓掌欢迎你唱歌,你会:

大方地当众唱起来,歌声响亮。()

忸忸怩怩不好意思唱。()

自己唱不好,请别人一起唱。()

赛跑时跌倒了,腿上擦破了点皮,你会

(1)自己爬起来接着跑,然后再去上药。()

(2)大声哭,等别人来扶。()

2.同学四人一组互相说说:哪些做法好?为什么?

3.小结:

在同学面前大方地唱歌;腿破了爬起来自己去上药,这也是勇敢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这样做。

五、讲一讲

看书。(“讲一讲”中图)

1.认真观察图。

2.同桌同学互相讲讲这个小故事。

3.讨论:勇敢学游泳的好处?

4.小结:

学游泳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锻炼意志,培养自己不胆小、不怕困难的好品质;培养自己的勇敢精神,但在学游泳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六、总结全课:

师: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勇敢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是勇敢的行为,怎样培养自己的勇敢精神,老师希望大家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胆小,不怕困难,做个勇敢的孩子。

勇敢范文篇6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月日星期六是清明节。我想许多同学都随爸爸妈妈去郊外扫墓。是啊!“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与断魂”说的就是每当这个特殊的时候,人们都会倍加思念已经死去的亲人,心情难免伤感,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浏阳的一个小山村里,每年清明,一户人家却四代祭扫一个与他们非亲非故的陌生人,整整年。是什么人,什么力量促使这户人家如此尊敬和怀念呢?原来,墓主是一位年方的抗日战士,当年因作战中弹不治身亡。多少年来,多少英雄烈士,原创:为了老百姓翻身作主,为了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和生命。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舍身炸碉堡的身影,耳边就会响起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誓言;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征路上倒下的年轻战士,渣滓洞里昂首挺立的共产党员,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那些建设祖国鞠躬尽瘁的模范人物……

今天,我们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这是用烈士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我们胸前佩戴着红领巾,它是红旗的一角,难道,我们不应该抚今追昔,寄托哀思吗?望着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我们心潮澎湃,虽然过雪山、草地的生活已经过去,虽然枪林弹雨的战争硝烟已经弥散,但是我们深深懂得,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少年儿童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重任落在我们肩上。我们一定要树立远大理想,接过革命先辈的红旗,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做新世纪的小主人,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立下自己的榛榛誓言: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

勇敢范文篇7

正当她站在那里发呆的时候,售货员对她说,小姑娘,你的亚麻色的头发真漂亮!如果配上一朵淡绿色的头花,肯定美极了。她看到价签上写着十六美元,就说我买不起,还是不试了。但这个时候售货员已经把头花戴在了她的头上。

售货员拿起镜子让她看看自己。当这个姑娘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突然惊呆了,她从来没看到过自己这个样子,她觉得这一朵头花使她变得像天使一样容光焕发!

她不再迟疑,掏出钱来买下了这朵头花。她的内心无比陶醉、无比激动,接过售货员找的四美元后,转身就往外跑,结果在一个刚刚进门的老绅士身上撞了一下。她仿佛听到那个老人叫她,但已经顾不上这些,就一路飘飘忽忽地往前跑。

她不知不觉就跑到了小镇最中间的大路上,她看到所有人投给她的都是惊讶的目光,她听到人们在议论说,没想到这个镇子上还有如此漂亮的女孩子,她是谁家的孩子呢?她又一次遇到了自己暗暗喜欢的那个男孩,那个男孩竟然叫住她说:不知今天晚上我能不能荣幸地请你做我圣诞舞会的舞伴?

这个女孩子简直心花怒放!她想我索性就奢侈一回,用剩下的这四块钱回去再给自己买点东西吧。于是她又一路飘飘然地回到了小店。

刚一进门,那个老绅士就微笑着对她说,孩子,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你刚才撞到我的时候,这个头花也掉下来了,我一直在等着你来取。

这个故事结束了。真的是一朵头花弥补了这个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吗?其实,弥补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归。

而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为“鄙夫”。

鄙夫,意义几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台面的鄙陋的人。

孔子曾经说过,像这样的小人你能让他去谋国家大事吗?不能。这样的人在没有得到利益时抱怨不能得到,得到了以后又害怕会失去。既然害怕失去,那就会不择手段维护既得利益。

这种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它和匹夫之勇有怎样的区别?《论语》中对于“勇敢”有怎样的诠释?

大家知道,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路,他很率性,对于勇敢的事情老是特别在乎。

孔夫子曾经调侃说,假如有一天我的大道在这个世界上推行不了,我就要自己泛舟江海去了。到那时还能跟随我的,大概就是子路吧。

子路听到这个话非常得意。结果老师后面还有一句话说,我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子路这个人除了勇敢,别的什么都没有。(《论语·公冶长》)“好勇”是子路的特点,但他的勇敢又缺少点内涵。

偏偏有一天,子路真的去问老师说:“君子尚勇乎”?君子应不应该崇尚勇敢呢?

孔子对他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意思是说,君子崇尚勇敢并没有错,但这种勇敢是有约制的,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义”。有了义字当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则,一个君子会以勇犯乱,一个小人会因为勇敢沦为盗贼。

我们想想,小偷劫匪穿门打户,甚至越货杀人,你能说他不勇敢吗?但是这种没有道义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那么这个“义”、“道义”又是什么呢?

那是一种内心的约制。孔子说,“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里仁》)一个人内心有所约制,就会在行为上减少过失。

假如一个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真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就做到了约制。而能够反省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倡导的真正的勇敢。

后来苏轼在《留侯论》中也曾经论述过勇敢,他把那种真正的勇敢叫做“大勇”。他说: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

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

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在苏轼看来,真正的勇者有一种“过人之节”,他们能够忍受像韩信那样的胯下之辱,而成就辅佐刘邦决胜千里、扫平天下那样的大业。他不会像平常人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这是因为他的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所谓“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是很难做到的。我们可以要求自己做一个有修养的道德君子,不去冒犯别人,但当别人没有任何缘由地时常冒犯你,你能做到不怒吗?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这种情况:

比如一个人在星期一莫名其妙地遭了一顿暴打,他星期二就开始向各个朋友复述这件事,到星期三的时候,他已经郁闷得不想出去见人了,到星期四的时候就开始找碴儿跟家人吵架了……

其实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每复述一遍就像又被打了一顿,意味着事情过去之后,你每天还在继续挨打。

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宋人的笔记中记载过苏轼与佛印交往的故事。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

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勇敢范文篇8

疏离英雄精神是学校教育对时代精神的领会所致,时代精神使疏离具有了正当性和合法性。让我们先分析现时代的精神和教育精神是什么,然后再以之透析英雄精神疏离的缘由。现时代的精神是什么?答案有很多,但一个可以确定的答案是保全自我,或者说是对死亡的恐惧。从古今之争的角度看,现时代的精神明显区别于追求灵魂卓越、实践高贵德性的古代精神。在现时代,保全自我,严格地说,保全肉身,是一项“自然权利”且是“最基本”的“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来源于自然权利的自然法以及基于自然法而生成的成文法和种种制度保障着这一自然权利,使之免受他人的侵犯。倘若生命受到威胁,人们就会用“自然法”去批评他人或国家,甚至会愤怒而诉诸革命。由此,古典时代目的论语境中的“舍生取义”、“临危不惧”等高贵德行和英雄德行,被现代人认为不合时宜而疏离。肉身的保存而不是灵魂不朽才是现代道德的立足点。这一点,在现代政治哲学的创始人、现时代精神的奠基者霍布斯那里论证得淋漓尽致。霍布斯坚定地向古典时代的高贵德性告别,认为“:旧道德哲学家所说的那种终极目的和最高的善根本不存在。欲望终止的人,和感觉与映像停顿的人同样无法生活下去……因此,我首先作为全人类共有的普遍倾向提出来的便是,得其一思其二、死而后已、永无休止的权势欲。”[3]亦是说,在霍布斯那里,现代人已不再被视为追求善德的理性灵魂,而是被视为只是拥有持续不断的欲望和需求的集合体。而在所有的欲望和需求当中,最顶端、最强烈、最根本的欲求是自我保存和对死亡的恐惧:“每个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而在各种自然的恶中的至恶就是死亡。”[4]由此,自我保存就成了人最为基本的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其他的自然权利都以之为基础而衍生出来的。对此,施特劳斯的评价是贴切的:“如果自然法必须得从自我保全的欲求中推演出来,如果,换句话说,自我保全的欲求乃是一切正义和道德的唯一根源,那么,基本的道德事实就不是一桩义务,而是一项权利;所有的义务都是从根本的和不可离弃的自我保全的权利中派生出来的。因此,就不存在什么绝对的或无条件的义务。义务只在其施行不致危及到我们的自我保全时,才具有约束力。唯有自我保全的权利才是无条件的或绝对的……既然基本的、绝对的道德事实是一项权利而非一桩义务,公民社会的职能和界限就一定得以人的自然权利而不是其自然义务来界定。国家的职能……是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然权利。国家的权力是在自然权利而不是别的道德事实中看到其不可逾越的界限的。”[5]在这个意义上,施氏认为,霍布斯是自由主义的创造者。

现时代的精神规定着现时代的教育精神,教育亦通过其特有的文化传递和传播功能,将时代精神内化为学生言行的尺规,从而实现对现时代精神的再生产。在这个意义上,当保全自我的欲求成为一桩基本的道德事实,成为国家和社会界定自身职能与界限的标准时,它必然同时在规定着教育自身的功能和界限,亦即教育必须以学生的“自我保存”为本。如果教育未能尽到保护学生生命的责任,使学生的生命受到威胁,那么教育就是“反教育”和“非教育”。需强调指出的是,这对教育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的证成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任何社会的存续和稳定都离不开“道德共识”,而道德共识之所以可能,重要的一环在于教育的道德社会化功能———将道德共识内化为社会成员的自觉的行为规范。这意味着,一个时代中社会教育如果不能体现这个时代的精神和公认的道德事实,那么这个时代的社会教育就是“不正当的”,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所以,当保全自我成为一种时代精神和道德事实的时候,教育必须以学生的自我保存为本,保护并教学生保存自己的生命,同时驯化危害他人的激情,反之,就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求生怕死是一种自然本能,但人生来就缺乏动物那样的强力和敏感来保存自我和避免危险,所以就需要教育给予必要的保护、传授必要的生存技能,因此,消极教育、技能教育、职业教育就成为必须。另一方面,如霍布斯所看到的,人性中有虚荣自负的追求荣誉的激情,它往往使强者对弱者有恃无恐,威胁到弱者的生命,因此,驯服狂野激情、唤醒自然理性的惩戒教育、法律教育就成为必须。这即是霍布斯建立强力无比的“利维坦”的根本原因。

既然现时代的教育精神是以人的肉身保存为本,那么尊奉并实践高贵德行的、不畏死的英雄,就不再是现时代教育的目标。相反的,保存自己同时不侵犯他人自我保存权的常人,成为现时代教育的培养目标。如布卢姆在大学校园中所看到的:“绝大多数大学生和任何人一样,愿意把自己想得更出色一些,但他们也知道自己是在为个人职业和各种关系奔忙。有一种说法是,自我实现能让人生焕发奇光异彩,但他们所能看到的是这种生活并不特别高尚。生存之上已经取代了英雄主义,成为令人钦佩的品质。”[6]把握了现时代的教育精神,就意味着解开了学校为何疏离英雄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推进,权利尤其是最为基本的自我保存的权利,取代了过去为了公共善而牺牲自我的义务,成为一桩为人们公认的道德事实。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反思过往的基于整体利益的“至高的道德”,意识到不怕死的道德已不合时宜。英雄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根本转变———担当道德社会化使命的学校,开始疏离英雄的德性,转而承认、保护、珍视学生的自我保存权。“生命”一词开始频频出现于教育理论和实践之中,生命教育的理念逐渐为公众接受。这个时期,有关教育规范频出,其目的就是承认、保障、珍视学生自我保存的权利。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强调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2003年,上海市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就首次避开了“见义勇为”字眼。同年,北京市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删除了“见义勇为”的字眼。2006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颁布实施,明确规定,抢险是应当由专业人员或者成人从事的活动,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需要指出的,在今天,制度化的专业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存在,实际消解了英雄精神中的不畏死的价值。进言之,在一个科技主宰的时代中,自我保存与免于对死的恐惧的问题不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变成了一个技术问题。技术人员———如专业消防员、专业医生等———可以用专业的技术来应对过往需要依靠血气和勇敢来面对的“危险”,这就意味着科学技术消解了高贵的英雄德性,使其变得无关紧要。

不可否认,在英雄时代已逝的今天,仍存在诸多的英雄壮举,毕竟在某些时刻和场合,专业人员不可能出现。但此类壮举在现代性的视野中仅仅是英雄个人的自愿选择,而不是所有社会成员都必须践履的“公共德行”。强制性地要求每一个人都成为不畏死的英雄,是有违常理的!所以,作为负有公共教化义务的学校,是不可能去强力灌输英雄精神的,否则就犯了将个体道德等同于社会道德的错误。可以确认的是,由时代精神所造就的以自我保存权为核心的道德事实有着积极的一面。一是,基于大多数人的生命存在被普遍重视,需要付出很高代价、只有少数人才可作出的见义勇为行为不再被视为个人的“自然的义务或责任”,而是被视为个人可承担也可不承担的“超义务”或“超责任”。用罗尔斯的话说:“当慈善的行为是一种给他人带来较多的善的行为时,当慈善行为是在对行为者造成可以由他的准确确定的利益来估价的相当大的损失或危险的情况下采取的行为时,这个行为就是分外的。在对行为者来说牺牲和危险并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来说真正善的行为,尤其是一个使他免于巨大危险而损伤的行为,是一个由互助原则所要求的自然义务。”[7]二是,破除整体至上主义,避免牺牲式的道德对普通生命的侵害。阿伦特有言“:从罗伯斯比尔到列宁和斯大林的专政理论都假定,整体利益必定会自发地,甚至持久地与公民的特殊利益相敌对。人们常常被革命者异乎寻常的无私所打动,这种无私不能混同于‘理想主义’或者英雄主义。从罗伯斯比尔鼓吹一种借自卢梭的美德以来,美德实际上就与无私画上了等号。正是这种等同,可以说为革命者烙上了抹不去的记忆,也使他们由衷地相信,衡量一项政策的价值标准是它与一切特殊利益相对抗的程度,判断一个人的价值标准则在于他的举动在多大程度上违背了他自己的利益和意志。”[8]三是,具体到对孩子的教育来说,相对于具有自保能力的成人,孩子的生命、性情应该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格外珍视,保护他们的生命是教育不容推却的义务和责任,即使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教师作出牺牲。这意味着教育的目的,就是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物质上的与心理上的),使孩子的身心得以健康、自由地生长,同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孩子尚不具备实践理性的时候就向他灌输高尚的牺牲式的道德理想,是对孩子生命生长的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即使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强调勇敢教育的哲人那里,早期对孩子生命的保护也是相当重要的。

二、卓越的丧失

当保全自我成为现时代的精神特质,当英雄们临危不惧的精神被现时代的教育疏离时,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摆在了现代人的面前:人被物化了,失去了人之为人的卓越或德性。用自己的感官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以保全自我,是动物界中一个颠扑不破的铁律。当然,动物总是要死的,但存活于世的动物总是竭力地维持和延续自己的生命,而不是自我了断。人,毫无疑问,存在于自然界或感知世界中,同其他动物一样,趋利避害,保全肉身,但人又存在于自由界或理性世界中,过一种超越肉身保存的卓越生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当然摆脱不了肉身必死的命运,但他并不“畏死”,相反,他渴求有尊严的“好死”。古典时代,苏格拉底不仅在理论上证明了在宇宙目的论的框架中,人是超越于动物性的理性灵魂,而且用生命实践证明了理性的高贵和身体的次要。在柏拉图的《克里同》篇里,被判死罪的苏格拉底极佳地体现了人的超越肉身保存的卓越本性。克里同来到监狱里,以“别人会怎么看”劝苏格拉底逃命,苏格拉底回答说:“为什么我要去在意大家的意见呢?”重要的是理性,而不是意见背后的人口有多少。“但公众能杀了我们呢。”这又怎样呢?不是“生命”,而是“好的生命”,才有价值。克里同又劝“:逃了反正又没有人知道!”但是我们真正宝贵的不是身体,而是灵魂,苏格拉底回应道[9]。在《斐多》篇中,临刑的苏格拉底没有因为身体将逝而悲叹、恐惧,而是淡然地勇敢地跟学生们讨论“灵魂不朽”的哲学命题,全然不顾灵魂不朽的命题如果最终不能成立给其死亡带来的巨大打击。即使在喝完鸩酒,身体即将丧失知觉的情况下,仍然不忘嘱托克里同:“咱们该向医药神祭献一只公鸡。去买一只,别疏忽。”[10]在近代,黑格尔虽然不再信奉古典政治哲人所言的灵魂观念,转而强调欲望,但他在《精神现象学》中也谈到了人与动物的一大区别,就是人拥有超自然意义上的自由,并且,这自由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而是人的本质。为了实现自由,人甘愿冒生命的危险,以命相搏。当然“,黑格尔肯定不会否认,人有他动物的一面或者有一种限定的或既定的本性:他必须吃饭和睡觉。但他显然也能够以一种完全逆反其本能的方式表现自己,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满足一种更高级或更强烈的本能,而是纯粹为了逆反。这就是为什么为了纯粹的名誉而拼死战斗这种自愿在黑格尔对历史的描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通过甘冒生命的危险,人可以证明他能够逆反他最强烈而且最基本的本能,即自我保存的本能。

正如科耶夫所指出的,人的人性欲望一定要战胜他的自我保存的动物性欲望。”[11]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黑格尔对超越动物性的自由的强调集中体现于对“最初之人”的论述上,是辩证法的起点而非终点,但黑格尔在《正义的哲学》中也非常清楚地指出“:人性中骄傲的感觉是人的一种需要,历史终结时的‘和平和繁荣’并未能满足这种需要。”所以,他认为“在历史终结时还会存在战争”[11]。总之,超越动物性的自我保存,过一种卓越的生活,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抹杀这种区别,将人性动物化,意味着人的消失。不过,以牛顿为代表的自然科学与以霍布斯为代表的现代哲学联手,共视召唤人们追求卓越的古典世界为黑暗和蒙昧的世界,进而将自己的使命定位于将人从黑暗蒙昧的世界中解放出来,领入以肉身保存为本的自然世界和感觉世界中。“进一步说,人一旦从黑暗蒙昧的王国的阴影中走出来,在科学的阳光下审视自己,他就会明白自己生来属于运动物体的王国,他像其他物体一样希望维持这种运动,即维持他的生命本身。每个人对死亡都有着强烈的恐惧,这完全符合自然规律。”由此导致的是“:从人类福祉和安全的角度看,需要的不是实践基督或亚里士多德式美德的人,而是理性和勤奋的人。他们的对立面不是堕落、邪恶或有罪的人,而是喜欢争吵、懒惰闲散之人。教士、贵族和心血来潮之人都可列入其中。”殊不知,在哲学与科学联手将人从古典世界解放出来的时候,又把人送入了动物的行列。的确,现代人认为自己与其他动物有别,但区别仅仅在于人会制造征服自然的以满足更强烈的肉身保存欲望的“生产工具”而已,别无其他。而人的动物化,对自我保存的强调,对卓越意识的消解,意味着人失去了人之为人的尊严,失去了关涉他人之善的善德,失去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受时代精神的影响,现代教育弱化了“教人卓越”,淡化了教人勇敢献身,专注于向学生传授能够在世谋生、满足生存欲望的职业技能。关心共同善的公民美德与义务被忽略了。布卢姆有言:“政治责任也好,政治乐趣也好,学生一概不想沾边。柏克和托克维尔谈到过公民和政治家的消失,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年轻人微不足道的个人志趣———‘成功’,也就是说,给自己找个落脚的地方———贯穿了他的一生。如果要求这一代大学生有所作为,把自己当作世界历史的强大推动者,他们的诚实智慧让他们莞尔一笑。他们知道托克维尔所言不虚:‘在民主社会里,每个公民习惯性地忙于思考一个渺小的对象,这就是他自己。’”[6]在这个意义上,受过现代教育的现代人其“国家观念”和“整体观念”缺失,这使得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一个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自我保全权之于教育的强化和凸显,导致了在现代教育中,为了实现卓越与优秀而展开的“精神之战”、“善恶之战”丧失了存在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探求并捍卫绝对之善的勇士已不再是教育的目标,因为善恶之争和精神之争严重威胁着生命的自我保存,违背了谋求和平的自然法则。即是说,为了保存肉身,善恶就必须成为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或者说客观的善恶必须转化为主观的价值,这使得对学生进行以宽容、开放和诚实的价值观教育就成为现代社会的必须。现代教育因之是价值相对主义教育。受过这种教育的现代人,变成了尼采笔下的没有卓越精神和伟大抱负的“最后之人”,或者变成了韦伯笔下的没有灵魂的专家和没有心肝的纵欲者。卓越的英雄和高贵的贵族,已被受过教育的畏死之人解构,这是教育与人的异化。福山说“:现代教育正在推动人类向相对主义发展……相对主义不会给伟人或强者带来解放,只给普通人带来了解放,因为相对主义使他们相信没有什么值得他们感到羞愧的……做出驱使人拼死的勇敢行为和牺牲行为的这种忠诚,在此后的历史中被证明为只是一种愚昧的偏见。受过现代教育的人满足于闲坐在家中,对自己的心胸豁达和中庸感到庆幸。正如尼采笔下的拜火教的创始人所说‘:为此你们说:‘我们完全是真实的,没有信仰,也没有迷信。’于是你们挺起胸膛———可是,胸膛里竟是空的。”[11]由此审视英雄们的行为,可以发现其身上所体现出的超越自我保存、追求卓越精神的勇敢品质。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英雄们的行为与保护共同体的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属于共同体并在其中获得了归属感、意义感和超越感,这促使他们以“勇敢”之品质去捍卫受到威胁的共同善。如果英雄们选择自我保全,冷漠对待共同善,将权利置于善之上,那么由此的后果就是英雄的卓越“人性”无法得到体现、共同体的稳固也无法得以实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当现时代的教育拒绝了为保护公共利益而牺牲自我的英雄时,就意味着现代教育已趋向了平庸和虚无。如施特劳斯所言:“我们落到了这样的地位:在小事上理智而冷静,在面对大事时却像个疯子在:我们零售的是理智,批发的是疯狂。”[5]英雄身上的这种不畏死的捍卫公共善的勇敢品质是值得学习的。依战国策派的雷海宗所论,中国历史是“无兵的文化”。进言之,国家强调以家庭伦理为本位的知识学习,而忽视对勇武德性和公共意识的培养。历史上,汉民族自视甚高,将自己视为文化与文明的象征,而将周边那些有蛮力而无文化的民族讥讽为“蛮夷”,但就是这些民族在战争中一次次打败了文明之族,这与我们的传统不重视勇武教育和公共意识的培养有关[12]。亚里士多德早已看到这一点,所以他在《政治学》中说,小亚细亚人理性有余而血气不足,所以适合被奴役,而希腊人两者皆具,所以适合做统治者[13]。正是看到了这一缺陷,在20世纪早期,为救亡图存,梁启超提出了新民说。他的新民说强调了“群”这种集体主义的内涵,同时还添加了尚武精神[14]。他认为:“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中国以文弱闻于天下,柔懦之病,深入膏肓,乃至强悍性成驰突无前之蛮族,乃其同化于我,亦且传染此病,筋弛力脆,尽失其强悍之本性。”“其人皆为病夫,其国安得不为病国也。”[11]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也认为“:国力恭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13]至于中国近代革命的兴起,更是离不开革命者将生命的危险置之度外:“革命的态势如果没有至少一些人为革命事业甘冒生命危险或宁愿牺牲安逸的生活便无法形成。这样的勇气不可能发自灵魂中欲望那一部分,而最主要来自精神那一部分……只有有精神的人,因为在乎自己和同志的尊严而愤怒的人以及觉得自己的价值是由某种比生理需要更崇高的东西组成的人,只有他们才愿意走上街头视死如归。”[11]值得思考的是,在当下,伴随着物质生活至上的观念以及和平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灵魂中的血气和坚定的理想渐趋消失,逐利的热情与道德的冷漠的对比,格外显眼。当下的教育,顺应着这样的趋势,重视物质欲望的开掘,强调职业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勇敢品质以及对善好生活的寻求。需要指出的是,在今天,社会和教育似乎并没有忘记道德的重要性,但由于“自我保存”的至上性成为人们的共识,所以就提出了“见义”但可“不勇为”的口号。问题是,古人云:“见义不为,无勇也”,有勇,为见义而为之必须,“无勇”的后果就是“恶”的不断发生,以及“义”得到护持,毕竟制度不能保障一切,勇敢与“浩然之气”仍然必须。这个意义上,重思英雄们的勇敢精神和奉献精神是尤为必要的,为人性的卓越,也为共同体的延续。

三、在保存自我的时代培育卓越

保全自我,是一有问题的现时代的教育精神。但我们无法通过非此即彼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保存自我以及追求卓越,都有存在的合理性或者都是人性的组成部分。那么,该如何在一个强调自我保存的时代中培育追求卓越的具有勇敢品质的公民呢?在这里,笔者只想提出一点,那就是注重对实践智慧的培育,以此避免人的实践因过分强调自我保存而滑向犬儒主义,同时,也可避免人的实践因过分强调勇敢而滑向鲁莽。可以说,一个拥有了实践智慧的勇敢的人知道怎样的实践才是正确的:他珍视生命存在的价值,不做无谓的牺牲,但在需要作出牺牲时也会义无反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对于勇敢品质与实践智慧的关联问题,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有着清晰和深刻的论说,所以下文主要从亚里士多德的角度谈论。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两种德性:伦理德性与理智德性,勇敢是伦理德性之一种,实践智慧则是理智德性之一种。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勇敢这样的德性“就是在天赋的‘多项潜能’基础上,通过朝好的方向引导、训练、实践,而渐渐形成稳固的心态习惯。一旦形成后,它呈现为‘天性’———自然而然的品性———或第二天性”[9]。显然,亚里士多德把勇敢这样的德性看作一种“品质”或“习惯”,而品质是关于情感与行为的。进一步说,品质是关于痛苦与快乐的,是一种稳定的情感体验模式。这样的情感体验模式也使人变得优秀。具体到勇敢来说,勇敢就是关于害怕与自信方面的品质或习惯。亚里士多德将勇敢这样的德性视为好的情感体验以及与之内在相连的好的实践,与柏拉图的理性主义伦理学以及与康德的意志伦理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是“性情论”,它直接关涉人的充满活力与动力的生命,认为有德之人不仅“知之”,而且“乐之”、“好之”,因为理性引导情感而不驱逐情感,情感是实践的内在动力,无情就无德。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与康德的“绝对律令”则拒斥了情感。所以说,同样是论说勇敢,亚里士多德的论说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怀和珍惜,对他来说,一个勇敢的人一定是一个拥有良好的生命情感体验的好人而不是一个神圣但干瘪的好人。

如果勇敢这样的德性是一种好的情感和好的实践,那么就“属差”来说,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好情感和好实践呢?亚里士多德说,是“适度”,也即“中道”。德性因此是实践与情感上的“适度”或“中道”(在过度与不及的中间)。不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情感与实践上的“中道”,不是“相对于事物自身的中间”,而是“相对于我们的中间”。进言之,实践与情感上的“中道”不是在所有人那里都相同的不变的数学上的中点,而是因人而异的变化的“相对我们的中间”。亚里士多德说:“伦理德性同感情与实践相关,而感情与实践中存在着过度、不及与适度。例如,我们感受的恐惧、勇敢、欲望、怒气和怜悯,总之快乐与痛苦,都可能太多或太少,这两种情形都不好。而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对于适当的人、出于适当的原因、以适当的方式感受这些感情,就既是适度的又是最好的。这也就是德性的品质。”[15]具体到勇敢来说,怯懦不是勇敢,鲁莽也不是勇敢,只有居于怯懦和勇敢中间的情感状态才是勇敢,而且这勇敢会因人因地因时而变。这样的界说完全不同于理性主义道德论所认为的勇敢是确定的、不变的观点。这再一次显现了亚氏是从生命和生活的角度看待勇敢的。

勇敢范文篇9

幼儿的性格养成绝非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积累形成。婴儿出生后的哭闹只是气质上的表现,并非性格,通常幼儿两岁后才开始有明显的性格表现。在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造就了幼儿的性格。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对幼儿性格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在一个幸福和谐家庭环境中成长,其性格开朗、热情、活泼;而在一个父母经常吵闹、支离破碎的家庭中成长,幼儿性格则偏向孤僻、自卑、冷漠。当前中国幼儿父母的素质普遍较高,大多能对幼儿早期的性格培养予以重视,能注意自己的言行,但其中仍有一部分家长没做到这点,间接地影响着幼儿性格塑造。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幼儿教师应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幼儿园通过组织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强幼儿的集体主义思想、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培养,从而促进幼儿塑造良好的性格。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早期性格培养予以足够的重视,但其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笔者将在下文进行阐述。

二幼儿教育中性格存在的问题

1.幼儿不诚实的性格

幼儿不诚实性格的养成是由于幼儿缺少担当、害怕被惩罚。幼儿的不诚实性格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一些家长为了使幼儿进行某种行为而随意哄骗、许愿但不兑现,导致幼儿对家长缺少信任,长此以往使幼儿自己也养成了不诚信的性格。另外,一些幼儿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也会使幼儿说谎,幼儿做错事后为了躲避惩罚而说谎的现象频频发生。

2.幼儿内向的性格

具有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在少数。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善于与人交往,对幼儿长大成年后进入社会极为不利。内向性格的幼儿寡言少语,不善于表达自己,遇到问题通常自己解决,不愿意与人分享,长此以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幼儿长大之后在团体合作中会表现得较为吃力,不易融入集体,对其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3.幼儿胆小的性格

一些父母经常在幼儿面前打架、吵闹,逐渐使幼儿养成了胆小懦弱的性格。幼儿入园后一旦被其他幼儿欺负会加剧其胆小性格的发展。幼儿胆小性格并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也不利于与他人交往。因此,幼儿胆小性格是制约幼儿成长的问题之一。男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使其缺乏责任感,没有担当意识。

4.幼儿冲动的性格

幼儿冲动的性格对幼儿的成长极为不利。冲动主要表现为对事情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就下判断而采取行为。很多事实证明在冲动时做出的行为大多是不正确的。幼儿的冲动主要表现为与他人相处不融洽时采取暴力等措施来武力解决。这种冲动的性格不利于幼儿学习知识,对其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三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对策

1.幼儿诚实性格的培养

诚实指人的言行与内心保持一致,对幼儿进行诚信教育就是让幼儿说真话,犯错误要敢于承认,不撒谎、不逃避责任。幼儿诚实性格是在后天的教育中形成的。“曾子杀猪”的故事广为流传,曾子为了保持与幼子之间的信任,用实际行动予以证明,值得各位家长学习借鉴。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真诚信任,唯有此法才能使幼儿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幼儿教师同样需要对幼儿真诚,这样才能赢得幼儿的信任,培养幼儿诚实的性格。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幼儿敢于承担错误。

2.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

外向性格的幼儿在处事风格上更加积极活跃,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痛苦与快乐。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需要有意识地进行。

(1)要注意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身体和智力良好发展是幼儿养成外向性格的基础,因此需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其摄入充足的营养,使其身体健康成长;

(2)要加强对幼儿的关心,幼儿内心是渴望被关怀照顾的,成人满足幼儿此种需求会使其更加愉快、活泼,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和家长应更加注重对幼儿的情感关怀;

(3)采用正确的教育办法,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性格特点,多与内向的幼儿沟通,帮助其融入集体,逐渐养成活泼的性格。

3.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

勇敢指不怕困难、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人的勇敢和自信心是克服一切障碍的基础。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需要从小进行,家庭教育对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尤为重要,父母应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其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养成勇敢的性格。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可以从在集体面前讲话、表演方面进行。家长可带领幼儿经常参加户外活动,让其选择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户外实践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幼儿跟随家长一起克服种种困难,能使其逐渐锻炼坚毅勇敢的品质。第一,通过榜样力量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培养。幼儿勇敢的性格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养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对幼儿的教育是通过榜样的力量完成的,幼儿通过对成人行为的观察,耳濡目染逐渐养成幼儿勇敢的性格。例如:幼儿的父母是一个勇敢的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其父母言行的模仿,也逐渐也成为勇敢的人。另外,在教育方式上,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办法,避免其在日常工作中随意指责、嘲笑甚至恐吓幼儿,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避免幼儿养成胆小、懦弱的性格。第二,创造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机会。幼儿的良好性格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勇敢性格也不例外。所以,家长和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创造一切培养勇敢性格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第三,通过对文学作品逐步引导幼儿成为勇敢的人。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中勇敢的人物形象,向幼儿讲解何为勇敢、何为鲁莽。例如《西游记》的讲解中,家长可以将孙悟空的勇敢和猪八戒的鲁莽结合,让幼儿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4.幼儿冷静性格的培养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摆脱冲动性格,逐步培养幼儿冷静的性格。幼儿冷静的性格在幼儿学习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幼儿大多好冲动,冷静性格对幼儿是一种较高的追求,但对幼儿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幼儿静心思考,使幼儿逐渐养成冷静的性格。

四幼儿教育中性格塑造的重要性

勇敢范文篇10

鲁滨孙的乐观坚定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有次,我一个人来到了一个我从未来过的地方,这时,我竟不知道怎么回去。此时,我感觉很难过,但我想到了鲁滨孙乐观对待每一件事。于是,我就不断地走,终于走回了家。

鲁滨孙的坚强勇敢,有毅力,不畏惧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我要学习他的品质。有一次,语文布置了一篇作文,数学要写5页的练习册,要命的是英语也要写6页练习册。这么多的作业全凑到了一起,赶热闹似的。我回到家就拼命地写,直写到晚上十点,还有一些没有写完,呵欠接连,真不想写了,睡一觉多好啊!可又一想到鲁滨孙,我的这点困难又算什么呢?于是我又打起精神奋力写起来,不一会儿我终于写完了,装好书本作业后满意地睡了,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鲁滨孙在荒岛上说我真有毅力,是他的好朋友。

至此,《鲁滨孙漂流记》是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是我的良师益友。

1.

花了一周时间看完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我深深地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了,深深被鲁滨逊的精神打动了。小说讲述了一位英国人鲁滨孙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遇难,流落在荒岛上,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重返英国。

鲁滨孙在极其险恶困难地生活下,不断的挑战自己,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房屋、粮食和用具,我为他那种自立自强精神赞叹。他真是我的榜样,我也要自己自立自强起来,不再是依偎在家人怀中且什么事都不用做的公主了。以前我在家中几乎什么事都不用做,做完了作业就去玩,家里很忙的时候,我也不插手去帮忙,因为我知道我做了也做不好。看完《鲁滨孙漂流记》以后,我觉得我应该去实践,动手去做。做不好就算是一次考验,更要需努力。

在这篇长篇小说中,我有一句最喜欢的名言:在幸与不幸的处境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已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在非常不好的生活环境下,不要悲伤,忧愁,应该从里面找出一些有趣的事情来,并乐观地去面对,你所有的不开心事都会没有的,快乐就在自己身旁。这句话运用在我的学习生活中,让我正确面对困难,乐观面对生活。

《鲁滨逊漂流记》真是一本好书,伴随我成长。书中人物散发的精神品质深深激荡着我的心灵,让我坚强乐观,智慧勤劳面对今后的生活每一天。

2.

我看了一本“小说之父”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叫《鲁滨逊漂流记》。

这篇小说的内容是: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有一次,鲁滨逊乘海遭遇暴风失事,流落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在二十多年里救下了一个野人,并叫他“星期五”,然后救了一位船长,返回了英国。

看完了《鲁滨逊漂流记》我有很多感想。鲁滨逊一个人能勇敢地在荒岛上度过了二十多年,是多么勇敢啊!要是是我的话我肯定没有勇气在那生活二十多年,再说我也不敢一个人去独自冒险。我完全没有主见,也没有胆量。只会听父母的意见,父母说东,我绝对不敢往西。假如我离开了父母,我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找不到方向。完全不能自己生存。

遇到困难我只会退缩,不敢勇往直前。不敢用自己的勇气去克服它、战胜它。这样我长大了有什么用呢?不,我要像鲁滨逊那样,无论遇到了什么困难,都不能退缩,只能勇敢的面对事实。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气馁,只能勇敢的面对它。要学会独立,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别人。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

有一次,我同妈妈到超市去买东西,我们买完后,妈妈突然想起忘记买面包了。妈妈回头去买,我在超市的停车场里等妈妈。突然有个人问我:“小朋友过来,我带你买东西。”我就装作没听见。他看不行就跑过来把我抓住了。我就想起了鲁滨逊的智慧勇敢。于是我挣扎他的手,说我妈妈来了,就奋力向超市门口人多的地方跑去。他看了我一眼就跑了。

《鲁滨逊漂流记》这篇外国长篇小说,我明白到了:遇到了什么困难,不能退缩,只能勇敢的面对它。

3.

今天,我才读完了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鲁滨孙那传奇般的经历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这篇小说的内容是:鲁滨孙在一次航海中翻了船,同伴们都死了,只有他一个人活着,他漂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用智慧想出了一个个办法,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鲁滨孙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终于获救,回到英国。

鲁滨孙的精神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像他一样有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被困难吓倒,也不要退缩。我们要勇敢的战胜困难,有自我保护本领。

记得有一次,我补课回来的时候,妈妈没接我回家,我只好走回去。走在路上,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在我旁边停下来了,他说我妈妈叫他送我回家,我不相信,就在想那个人是谁?是不是坏人?我犹豫了一下,就问了他几个问题,他都回答出了,可我还是不信,就叫他打电话给我妈妈。妈妈在电话里说那个人是她同事,她工作很忙,就叫她同事送我回家。我听了后虚惊一场,就上车回家了。

还有一次,我哥哥把车钥匙弄丢了,我就和他一起找,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于是,我就去找姑婆,姑婆知道后,就打电话给姑爷,过了一会儿,姑爷来了,也和哥哥一起找,可是怎么也找不到。然后,就去配了一把钥匙。在困难面前不气馁,寻找方法解决是最重要的,这是鲁滨逊的精神在我生活中的体现。

今后会有很多困难、挫折等着我们,我们

只要像鲁滨孙一样,才不会被困难打倒。常读《鲁滨孙漂流记》,激励我勇敢前进。

4

寒假里我看了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这是一部世界名着。它主要写了鲁滨孙在航海时遭遇海难,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克服种种困难,靠顽强的意志和智慧在岛上生活了28年,终于返回故乡。

《鲁滨孙漂流记》这本小说,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对他的勇敢和坚强的意志力肃然起敬。鲁滨孙在岛上生活了28年,28年,多么漫长的岁月。这完全需要很大的毅力和耐心才能坚持下来。有时我想,假如换成我,恐怕很难做到。

他打猎捕鱼,蓄养山羊。经过四年的努力,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在困难面前,他没有坐以待之,而是靠自己的勤劳,靠自己的智慧,想办法解决。真是方法比理由多,我深切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