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房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7:14:09

用房范文篇1

我国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自实施以来,其住房保障作用明显,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其作为一项社会公共制度,也难免会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的施行效果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使其本应发挥的住房保障作用大打折扣。我国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数量不足,供不应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开始实施,全国各地涌起了一个建设经济适用房的浪潮,大批经济适用房建成,大量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涌入城市的脚步逐渐加快,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已达到饱和状态。然而在我国现有国情之下,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能充分满足自己住房条件的人并不多,城镇人口中大多为中低收入者,这些中低收入者欲想在现有房产市场上购买一套住宅还十分困难,因而购买经济适用房的需求在这些人群中就很大。因此,尽管我国现有经济适用房规模不小,但在这样一种社会大环境下也会显得经济适用房数量较为紧缺,经济适用房在市场上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第二,售价过高,社会中低收入家庭仍然无法承受,其住房保障作用得不到有效体现。经济适用房以保本微利为其基本原则,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房地产企业开发的经济适用房在出售时其利润不得超过成本的百分之三。而成本既包括建造房屋所需各项基本费用,也包括了相关配套设施费、拆迁征地费等费用。此外,有些地区的经济适用房不仅其单套面积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面积六十平方米的标准线,其建设单位还将经济适用房打造成不符合中低收入家庭入住条件的高标准的豪华住房。这样综合计算,经济适用房的建造成本就比较高昂,其出售价格自然较为昂贵,社会中低收入者大都不具备承受如此高昂价格的能力,于是很多人的基本住房仍然无法得到保障,经济适用房的住房保障作用得不到有效体现,而这也有违我国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设立时的初衷。第三,建房选址不当,配套设施不完善,不符合利民的原则。经济适用房的建造作为一项利润低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地方政府不会把城镇内较为优越的区域划拨给相关开发单位用以建造经济适用房,其往往都是将经济适用房选址于城镇边缘区域,而这些区域的交通条件都较差,有些甚至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而在经济适用房的建造过程中,有些不良开发商为牟取私利会偷工减料,而这会直接致使建成房屋质量不过关,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的相关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入住的居民为此又承受新的住房负担,让本就经济条件不够宽裕的中低收入人群陷入一个新的困境,也与我国经济适用房建造的利民原则不相吻合。第四,政府相关监管工作不到位,经济适用房成了腐败之源。权力滋生腐败,这句亘古不变的话也适用于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的推行过程,主管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政府相关部门的一些有权人员以权谋私,把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当成自己的摇钱树。在经济适用房小区内开着豪车、用着奢侈品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些经济适用房的购买者本不具备购房资格,只因为他们与相关有权人员熟识或给予了这些有权人员一定利益才能顺利取得经济适用房。此外,还有些经济适用房建成后直接出售给公务员,这也与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的宗旨不符。这些人占有了本不充分的经济适用房资源,他们会借此进行投资活动,使真正具备购房条件的中低收入人群要想获得物美价廉的经济适用房变得愈发困难,而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是这些情况出现的重要原因。第五,政府缺乏积极性,其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土地经营收入,但各地的土地资源有限,而经济适用房的建造不仅不可收取土地出让金,还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这就直接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另外,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经济适用房建成后可以减免多项税款,而这又在另一方面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地方政府无法调动其积极性,对经济适用房建造项目的支持力度也不足。第六,相关立法不足,令行不止的情况时常发生。迄今为止,我国涉及经济适用房的高位阶规范性法律文件很少,由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为该领域最高效力阶层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从严格意义上说,《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只能算是一个部门规章,还达不到法规的法律效力。我国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仅有这样一个较低效力等级的部门规章作为其纲领性文件,这导致很多地方性法规都不受其强制性约束,这无疑给该制度的推行埋下了许多隐患,各种令行不止的现象接连出现。

二、我国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的完善

时代在变化,相应的社会制度也不能故步自封,何况任何一项制度在实践过程中都会存在其薄弱环节,需要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提出制度完善建议,该项制度才不至于在实施过程中受到过大的阻碍。针对我国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在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推动我国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的完善。其一,吸收社会慈善组织及个人捐赠,拓宽经济适用房建造的资金来源。我国经济适用房建造的资金来源以政府出资为主,以房地产企业出资为辅,其资金来源较为单调,且无论是政府还是房地产企业建造经济适用房,其最后都毫无疑问要收回成本,后者还可在允许范围内获得一定利润。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中低收入家庭也很难负担得起经济适用房的出售价格。如果可以吸收社会上慈善组织以及个人的捐赠,不仅可拓宽其资金来源渠道,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适用房的建造成本,其出售价格将相应降低。而这一方法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因为经济适用房的适用对象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也是在做慈善事业,可调动起很多慈善组织及个人的参与。其二,做好选址工作,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就经济适用房的选址,相关负责单位要充分考虑到其周围的交通、医疗、教育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条件,真正需要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家庭都不富裕,他们日常出行主要还是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如果经济适用房选址不当,这无疑对于他们又产生了一个新麻烦,增加新的生活负担。把经济适用房建在城镇经济中心既不科学又无法实现,当然更不能把经济适用房建于城镇偏远区域。对于这点,政府相关负责单位在选址时要规划好。除此之外,经济适用房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作也很重要,这往往直接对居民的生活安全感产生影响,相关负责单位也要给予充分重视。其三,政府应加大其支持力度,扩大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对于保障我国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住房条件能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可促进我们所生活的社会走在一个繁荣稳定发展的道路上,政府要充分意识到这点。另外,我国经济适用房的现有规模还无法充分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政府应加强其投资力度,扩建经济适用房,使我国经济适用房市场达到供需均衡的状态。各地方政府要充分意识到其在我国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实践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全力投入到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中去。其四,完善相关立法工作,加强监管单位的监督工作,严惩违规违法行为。任何社会制度都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文件来做支撑,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关于其国内的保障住房制度都制定了多部高效力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能够对其制度的实行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而如上文所述,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性住房保障法律法规。因此,我国欲完善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必先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除此之外,我国经济适用房法律制度在实践过程中的违规违法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相关监管单位的监督不力,对以权谋私的情况没有及时有效处理。因而,相关监管单位应加强其监督管理工作,相关有权人员一旦出现违规违法行为,必将处以严厉的处罚措施。

三、结语

用房范文篇2

重点解决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超面积占有、使用办公用房以及多处占用办公用房,豪华装修办公用房、配置高档办公家具及办公用品等问题,严禁领导干部长期租用宾馆、酒店房间作为办公用房,配备使用的办公用房,在退休或者调离时应当及时腾退,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规多占住房。

二、责任分工

本专项清理工作牵头领导为县委常委、副县长谭焰,牵头单位为县发改局,协办单位为县纪委(监察局)、县财政局。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解决多占办公用房问题,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客观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充分认识解决多占办公用房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县的要求和部署上来,作为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重要举措,解决“四风”问题的实际行动,切实做好此项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全县党政机关清理和整改办公用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县成立清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发改局,负责指导全县清理和整改工作。专项清理和整改期间,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办公用房清理和整改工作负总责、做表率,超标准的要主动纠正,违规占用的要主动腾退,确保本单位办公用房全部整改到位。

(三)严格执行办公用房标准。根据《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规定,县级及直属机关占有、使用办公用房标准面积为县级正职:每人使用面积20平方米;县级副职:每人使用面积12平方米;科级:每人使用面积9平方米;科级以下:每人使用面积6平方米。全县各级党政机关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严禁超面积占有、使用办公用房以及多处占用办公用房,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在规定的时限内,要督促整改落实。

(四)严禁豪华装修及配置高档办公用具。项目审批部门要从严控制办公用房的维修改造项目,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全县所有维修改造项目必须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后方可立项审批,未经批准的项目,不得私自进行维修改造。财政部门要加强办公用房维修改造资金项目使用管理,办公用房维修改造项目所需投资,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严格执行维修改造标准,严禁豪华装修。各级党政机关所需办公家具及办公用品,一律实行政府采购程序,严禁配置高档办公用具。

用房范文篇3

清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落实县委政府“转作风、惠民生”活动的客观要求。为做好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清理有关工作,乡政府落实了专人对党政机关办公用房进行了摸底,确保本通知精神落到实处。

二、全面清理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办公用房

(一)办公楼兴建上:

本单位现有办公楼一栋,始建于1987年,是2008年灾后重建项目,用于办公用房建筑面积370平方米,其中:乡政府办公建筑面积310平方米(大小会议室共计150平方米),农业服务中心30平方米,会计核算中心20平方米,规划与建设管理站10平方米;另外,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20平方米,计生服务站建筑面积184平方米(其中:计生服务站科室设置及业务用房146平方米,办公用房38平方米),合计674平方米。

(二)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使用情况:

用房范文篇4

据有关部门人士透露,此次对经济适用房的调研内容涵盖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各个方面,其中包括:1998年以来土地供应情况;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情况;价格监管情况,包括价格申报。及审核程序;购买对象申请、审核程序及执行情况;房屋产品控制标准及执行情况;建设项目监管情况,包括招投标管理,土地使用情况及物业管理情况;对违规行为的查处情况,包括对违规开发、炒买炒卖、不符合购买条件而购买等违规行为的监管及查处情况;房屋质量管理及售后服务情况。此次调查的结果将向高层汇报,并将直接影响到日后的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具体走向。

这一消息不啻于一颗深水炸弹,对于经济适用房开发商和客户都有重大影响,加上不久前有关经济适用房被叫停的不实传闻,经济适用房又成为大家的关注目标。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就一些颇受关注的话题进行了探讨。

“调研”折射经济适用房四大痼疾

自打有了经济适用房,很多难以承受商品房价格的工薪家庭实现了买房的愿望,经济适用房对北京人居工程的推进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在经济适用房的开发销售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这次三部委联合调研主要针对的就是以下四个问题。

1、经济适用房成了投资者的香饽饽

经济适用房属于一种特殊的政策性住房,其购买对象针对的是无住房的中低收入者。但国家有关经济适用房的政策一出台,即被一些颇具“投资眼光”的人咬住不放,不惜打破头,也要蹭进“穷人”行列,和真正的中低收入者同步竞争,争分经济适用房这杯“羹”。这种情况在北京很多经济适用房项目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在本市两个最大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回龙观居住区和天通苑的社区内,有车一族占相当的数量,不少经济实力雄厚的购房者都通过各种关系拿到了这两个项目的房号。

而经济适用房的二级市场准人的门槛较低更是让一些地段、交通比较优越的经济适用房的投资价值彰显,因为只需缴纳3%的土地出让金即可将经济适用房转让出去。即使不转手,收取房租也可以获得相当不错的投资回报率。

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开发商说,在其销售的一个本市大型经济适用房项目中,有1/3的客户是有相当经济实力的,一些客户都是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前来交纳房款、签约。

2、面积过大,个别经济适用房项目定位遭受争议

此次调查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饱受争议的经济适用房面积过大问题,例如一套160多平方米的房子总价在50万元左右,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工薪家庭的支付能力。瑞海新城销售经理李薇告诉记者,经济适用房的总价应该控制在30万以内是比较合理的。因为除去房款,还要缴纳和商品房一样的契税、维修基金,入住之后还要进行装修等等,这部分费用对工薪家庭而言也不是小数目。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种大户型已经根本背离了经济适用房开发的初衷。根据负责公积金贷款管理的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提供的资料,一个三口之家的平均居住面积在80平方米左右,鉴于此,在2002年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还降低了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由39万降到了29万。

显然,诸如复式这样的超大户型使经济适用房并不“经济”。

3、监控不力,放号引发投机

经济适用房另一个屡禁不止的现象就是绝对的卖方市场导致的炒卖房号。

由于“物美价廉”,北京市经济适用房一直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状态,而经济适用房的放号认购使得房号变得值钱起来,由此引发的炒房号也成了北京楼市的一大怪现象。

回龙观、天通苑以及翠城都有这种现象发生,一个房号炒到了1000元不止,有些投机者甚至花钱雇人去排队拿号,然后再倒卖出去。此类事件让有关部门一直头痛不已。

4、排队领号,买套经济适用房不容易

3月中旬,西二环经济适用房乐城放号认购,很多人从清晨便冒雨开始排队;而去年翠城三期放号时有人排队三天三夜也颇令人感慨,买套经济适用房真的是不容易。

由于经济适用房采用统一售价,不论户型的朝向与楼层都卖一个价钱,那么能够先拿号去选房当然要合算得多。为了平衡这种矛盾,经济适用房集中放号的做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即将在回龙观北侧开发一个10多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项目的北京宏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林峰说,政府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的目的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困难问题;二是平抑北京居高不下的房价。

他认为,经济适用房的出现对房地产市场的竞争规则有一定的影响,从居住角度来说,经济适用房产权上的不完全并不重要,在未来上市交易时也没有苛刻的限制,这都会对商品房市场产生冲击。

开发办一位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政府在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中也有很多难处,一直在积极地解决过程中,特别是针对现在经济适用房开发中议论比较多的一些问题,相关的解决措施正在酝酿中,不久将会出台,但目前还不能透露,希望各方理解。

北京东部——经济适用房新热点

尽管有关经济适用房的局势开始变得扑朔迷离,但并没有拦住经济适用房开发的脚步。作为经济适用房开发的热点区域,今年京东地区将出现60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新老项目将达到八个之多。

其中,大成房地产在推出青年路小区二期20万平方米后,又将拿下通州次渠镇的100万平方米(还有城西长安新城二期30万平方米);金隅嘉业在推出京通路双惠小区三期50万平方米后,又将建设东坝地区170万的朝阳新城;城建集团将在定福庄黄渠推出140万平方米;百环房地产在双井桥北人厂将推出80万平方米;住总集团在京沈高速垡头推出翠城二期20万平方米;城开集团在四惠推出通惠家园三期20万平方米。这样,京东经济适用房的总体规模达到了600万平方米,这个数字绝对不容忽视,因为这意味着经济适用房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开花的时代。

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些经济适用房各不相同,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它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首先,价格经济。不可否认,开发商3%的利润和政府限价、限面积原则的出台,都让经济适用房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经济。其次,规模巨大。这些盘子不乏百万以上的大盘,中小型的新盘也在50万平方米以上。第三,位置较好。除了翠城位置稍偏之外,其他项目都占领了双井、东坝、朝阳路、东四环、通州这样的热点地区。

最后,开发商实力雄厚。这六大开发集团无一不是业界呼风唤雨的大腕儿。正因为如此,政府才将民心工程给他们做,以尽量避免纠纷的产生。

经济适用房带动市场价格向下

随着这些经济适用房项目逐步入市,相关区域现有的普通商品房的价格将受到很大冲击,相当一部分购买力将在这些经济适用房上得到释放。不可避免的是,同区域的商品房特别是在产品上没有一定优势的商品房将在竞争中显露疲态。商品房新盘的上市将更加谨慎,其入市价格和平均价格都会受这些价格低、规模大的经济适用房的影响。

经济适用房拉低了周边区域普通商品房的价格后,必然造成与中低端商品房的直接短兵相接。很多商品房通过提高自身产品的品质同时降低价格来与经济适用房一争高低,有的商品房甚至直接打出了“挑战经济适用房”的口号。比如,通州的世外桃源,多层板楼精装修均价仅售2980元,这就使得此项目难言优势。也就是说,在地产业激烈竞争的今天,经济适用房面对的竞争面越来越大,普通商品房不但在产品上精益求精,在价格上同样不占多大劣势,经济适用房先天的价格优势正在缩校在人们的印象中,经济适用房就一定“经济”的观点也随着今日家园、长安新城、松园小区等高价位大面积经济适用房的出现而产生了动遥在瑞海新城的2280元超低价把人们的胃口再一次提高到一个底限的时候,一旦新的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与人们的期待形成了一定落差,必将影响到购房者对经济适用房的信任度和好感,转而投向低价位的商品房。

近来双井一带就正在成为北京东部楼市的焦点,珠江、富力以及今典集团的苹果社区已经在此地刺刀见红,但还有一个对于这几个项目共同的威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流传,就是在双井与劲松之间,将建设一个规模在80万平方米左右的大型经济适用房社区,由北京经济适用房百环家园的开发商投资开发,目前价格还没有最后确定,但根据北京关于经济适用房最高限价的有关规定,价格应该在4000元/平方米左右。

记者日前在富力城新落成的售楼处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富力城的总经理谢强,谢强表示,经济适用房在产品的档次、服务以及客户群方面与富力城都不是一个层面,两者之间不会有激烈的竞争。

但是据一位业内人士说,经济适用房虽然与中高档商品房的客户群有差别,但毕竟也有重合,特别是不少投资客户买套经济适用房投资在北京并不是稀罕事。劲松的这个大型经济适用房不仅对富力,对苹果社区、珠江等项目都将有影响,只是程度有所不同。

北京宣兴房地产开发公司王煜霖对记者说,乐城经济适用房的土地本来是由宣兴公司开发,前期已经基本做完,但后来政府又要求宣兴公司将士地转让给中房集团开发经济适用房。他还透露,在乐城项目开发后,有几家原打算开发商品房的开发商都打起了退堂鼓。

这种商品房对经济适用房敬而远之的现象在北京并不少见,特别是一些规模比较大的经济适用房对中档商品房有很大的杀伤力。以至于现在北京流传着“经济适用房杀伤力达周边两公里”的说法。

透过这种现象,反映出政府在经济适用房开发的宏观调控上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富力城的例子就最为典型。一方面政府以不菲的价格招标出让一块土地,另一方面却将附近的一块土地转而开发经济适用房,对商品房而言似乎有失公平。北京宏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林峰认为,开发经济适用房的思路总体没有错,只是房地产的不规范使得经济适用房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政府虽然对经济适用房开发面积有一个宏观的计划,但在经济适用房具体的地段选择上却没有一个相对完善、周密的开发计划等等。

但韩林峰也指出,经济适用房开发有固定的手续,都是由开发商申报经济适用房项目然后由政府批准,其他开发商有能力获知这种信息,如果忽视这种信息,势必会给后来的开发销售带来难度。

经济适用房不再为富人服务

针对目前经济适用房出现的诸多问题,政府今后将加大监控的力度,力求实现经济适用房对位销售,避免出现经济适用房不“经济”、炒号投机等不良现象。

一位经济适用房项目开发商告诉记者,他们得到的消息是今后有关部门对经济适用房购买者的资质审查将越来越严格,不过具体措施尚在制定过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有钱人买经济适用房不会像以前那么容易了。

为了解决炒号等投机现象,一些经济适用房也采取了自己的措施。

顶秀欣园在一期的销售中,把有购买二期要求的客户进行了登记,并提前准备二期的有关资料,在二期开盘之前,将楼书、模型、户型等基本资料提前明示给这些客户并再次登记确认,同时按照不同的要求和登记时间进行排列。在二期开盘前电话通知这些登记的客户,开始认购,每次通知100余户,10天之内必须认购,否则作废,其中登记确认一律采取实名制。

该项目销售经理李越表示,这种操作虽然比较烦琐,但不仅避免了排队拿号的过程,同时实名制的登记方式也有效地遏止了炒号现象。

但顶秀欣园的规模不大,很难想象一个百万平方米的项目采用这种做法的工作量有多大,瑞海新城一期放了一万多个号,销售经理李薇对此表示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替代这种集中放号的销售办法,特别是一些大规模开发的项目。

位于西长安街延长线南的长安新城则另辟蹊径,根据朝向、楼层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价格,而最高价格则不超过政府限价,这种按照商品房的定价策略进行销售显然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否能够推广则不得而知。

用房范文篇5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建设对策措施

近年来,我国在实施经济适用房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表现在:经济适用房监管不严,执行机制不规范;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对象、户型面积、房价失控;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下降,总量供应不足,一房难求等问题。而围绕经济适用房问题所引发的经济适用房还该不该建设的讨论中,有人主张停止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有人认为经济适用房不能取消。笔者赞同后者,对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不能“因噎废食”而否定取消它。

我国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经济适用房是国家为满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所提供的一种比市场价格便宜的房屋。国家对经济适用房项目免收土地出让金,减免税费,将开发商利润限定在3%以内;对经济适用房的房价、户型面积、销售对象实行严格控制。从对经济适用房政策优惠的规定性可以看出,它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是我国公共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的“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也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一项意义重大的德政工程。由于经济适用房这一体现“居者有其屋”的居住权的实现是公民生存权实现的基本前提之一,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来保障居民的居住权利,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权。所以,房地产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纯粹的市场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生和体现政府执政理念的大问题。如果政府连普通百姓最起码的家庭居住需要都满足不了,和谐、发展、文明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低工资的政策制度,城市工薪阶层中的许多家庭的收入水平都很低,完全依靠市场化的手段很难解决自身的居住问题,这就容易导致城市中贫民区现象的产生,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和稳定。作为政府对中低收入阶层“居者有其屋”承诺保证的全国经济适用房的建设,1997年至的投资额累计达到3852.85亿元,占同期房地开发投资额的11.1%;1999年至的经济适用房销售面积2.18亿平方米、占同期住宅销售面积的15.9%。应该说,这些年我国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优化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不合理上涨,缓解城市旧城改造和房屋拆迁矛盾,促进城郊结合部等特殊区域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规范我国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对策

基于以上认识,经济适用房问题的关键是应当重视解决好经济适用房建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一)政府部门提高对经济适用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经济适用房“一房难求”现象的发生,源于供应量严重不足的深层次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利益观的错位,不愿意花力气建设经济适用房。作为经济适用房,土地是无偿划拨的、税费是减免的,而土地和税费恰恰是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就使得经济适用房这项造福于中低收入者的福利保障政策与地方政府的财源形成对立。利益驱动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大幅度减少经济适用房建设的供地量,有的甚至变相停止经济适用房建设计划。

据统计,全国住宅投资883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8.7%。其中,经济适用房投资606亿元,比上年减少2.5%,是以来的首次负增长。15月,经济适用房投资同比下降了16.7%。显然,这已经不是落不落实政策的问题,而是政府部门在市场经济中给自身如何定位的问题,究竟是为民谋利还是与民争利的问题。从199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到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和人民银行联合颁布的我国第一部《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以及这期间与经济适用房相关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充分说明了我国政府在致力于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上的决心。但是,关键还在于各级地方政府要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勇于改革创新,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工作,推进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为此,也就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必须彻底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对推行经济适用房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明确和承担起其在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与供应上作为第一责任者所应负的责任。

(二)合理安排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规模

针对当前经济适用房开发与建设规模下降的现象,国家和地方政府应科学合理地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的经济适用房的长、中、短期配套供应计划,使之在推进住房市场化和建设经济适用房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比例关系,并据以严格实施来确保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调整土地供应结构,提高经济适用房用地的比例和规模。土地管理部门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供应计划时,对供应矛盾突出、房价上涨快、经济适用房严重短缺的地区,要从严控制高档商品房、别墅和其他商业用地的供应量,增加经济适用房用地。

在供应市场化和保障多元化方面努力创新。如在经济适用房开发项目和用地方式上尝试推行“锁定房价,拍卖地价”的项目拍卖招标方式,明确所拍卖地块为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并规定售价、户型标准、销售对象的条件。这种方式将经济适用房供应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充分考虑了中低收入者的支付能力,又客观地把握了政府相关资源的投入能力与投资积极性,有利于解决政府“偏离”经济适用房的行为。

调整贷款方向,加大对经济适用住房的支持力度。由于目前我国中低收入者的收人还很低,即使享受了经济适用房的优惠政策,若靠自身力量许多人仍然无力购买。因此,商业银行应提高经济适用房项目的贷款规模和比例,并给予适当的利息优惠;商业银行要严格控制对高档公寓、别墅项目的贷款发放,防范金融风险。同时,政府应出面建立经济适用房的专门性担保机构,使之成为贷款风险的最终承担者,以解决我国目前发放抵押贷款时存在着的担保主体难以落实的问题,促进住房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

(三)加强与完善经济适用房的法律法规建设

经济适用房之所以出现现在这种“无序”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规则的缺失,是法制不健全的表现。这些年,尽管国家出台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等政策与制度,但各地普遍缺乏明确而具体的实施办法,即使有些较明确的管理办法而其可操作性却不强。基于此,加强与完善经济适用房的法律法规建设,把这些年产生的诸多问题都涵盖在法律可调节范围之中,真正建立起对中低收入家庭起到住房保障和落实优惠政策作用的长效发展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依法制定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标准。各地要依法制定适合本地的经济适用房的户型、造价的分档次标准;要依法确定每个住宅小区建设中的经济适用房的比重等。在法律法规方面做出这些规定,可以避免由于经济适用房过于集中导致的贫民区现象的产生。此外,要依法严禁以经济适用房名义取得划拨土地后,改变土地用途,变相搞商品房开发;户型面积要严格控制在规定的中小套型的面积范围内;价格的确定要坚持保本微利的原则,销售实行明码标价,不得在标价之外收取任何费用。

依法界定经济适用房的购买对象。针对以往经济适用房制度实施中出现的销售对象把握不严、购房的投机性、富人享受经济适用房待遇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在依法界定经济适用房的购买对象为中低收入家庭的同时,要有明确的家庭收入划分标准和依据。为此,可以家庭收入和家庭现有住房面积为依据来确定购买对象,并实行“双标准”控制。从家庭收入来看,家庭总收入应包括家庭总资产和现期收入两部分。家庭总资产可以用家庭拥有的不动产与金融资产的价值来衡量;现期收入应包括家庭所有成员的工资收入和其他工资外收入。居民家庭收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会因不同时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存在着差别,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来界定中低收入家庭。此外,还必须通过严格实施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申请、审批、公示制度,以及通过建立网上合同备案和楼盘表,实行实名制度购房等措施,加强对每一楼盘的销售监测,并实时公布房价涨幅、转手率等排行榜。凡此种种,对促进社会监督机制的形成,遏制投机炒房、保证购买对象的准确性,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依法严把经济适用房建设的质量关。确保质量,是实现经济适用房的保障功能和住房价值的前提。因此,要严格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的立项审批和规划报建程序。要严格执行经济适用房项目招投标制度,并把销售价格、户型面积等控制性要求在招标文件中予以明确。中标单位在办理建设项目报建手续前,建设部门要按照房地产管理部门提出的控制性要求,严格审查,加强跟踪监管,不符合规定的不得批准开发建设。项目竣工要严格执行竣工验收制度。经济适用房开发企业要以提高住宅实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环境性能和经济性能为切入点,积极开展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技术设计、材料选用等方面的创新,不断提高住宅品质。施工过程要严把现场管理关、施工队伍关、操作规程关、验收标准关、材料关、施工进度关。总之,通过各方面的各司其职和层层把关来提高经济适用房的质量,既为中低收入者提供适用住房需求,也为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依法建立经济适用房的交易管理制度。由于经济适用房是政府补贴给中低收入家庭的政策性商品房,要通过依法建立起交易管理制度,对经济适用房的交易转让和出租进行限制,过滤以投资为目的的购房行为。如:应依据有关规定确定经济适用房的上市年限,设定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收益;购买人以市场价出售经济适用房后,不得再次购买经济适用房;凡已经享受了房改政策购房,购买了经济适用房,参加了集资、合作建房者,不得以任何名义再次参加集资、合作建房,严禁变相搞实物分配或商品房开发。

(四)加强对经济适用房的监管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致力于解决中低收入者居住的经济适用房问题上所出台的一系列法规制度,除了需要根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建设与完善外,各级地方政府还要切实抓好政策制度的落实工作,要加强对经济适用房的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虚报个人申请资料、伪造户口簿、伪造公章等非法骗购经济适用房的行为,要坚决收回已购房屋,并进行必要的处罚;对高收入的富裕阶层购置的经济适用房,除了要补交土地出让金外,对利用经济适用房出租来获取投资收入,应予以征收个人所得税;对房地产开发商在享受政府优惠补贴的同时,又利用混淆住房面积概念变相提高房价、将经济适用房按普通商品房销售、高估冒算经济适用房建设成本、以及违规扩大建筑面积等手法而获取的高额非法利润,要全部收归国家所有,并依法严肃处理;要通过第一把手负责制与问责制的推行,明确各级政府在经济适用房供应方面所承担的任务与责任,并把解决好关系民生的经济适用房列入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中,以促使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提高对经济适用房政策认识的深度和政策执行的力度,以及规范履行职责的行为。

参考文献:

用房范文篇6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建设对策措施

近年来,我国在实施经济适用房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表现在:经济适用房监管不严,执行机制不规范;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对象、户型面积、房价失控;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下降,总量供应不足,一房难求等问题。而围绕经济适用房问题所引发的经济适用房还该不该建设的讨论中,有人主张停止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有人认为经济适用房不能取消。笔者赞同后者,对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不能“因噎废食”而否定取消它。

我国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经济适用房是国家为满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所提供的一种比市场价格便宜的房屋。国家对经济适用房项目免收土地出让金,减免税费,将开发商利润限定在3%以内;对经济适用房的房价、户型面积、销售对象实行严格控制。从对经济适用房政策优惠的规定性可以看出,它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是我国公共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的“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也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一项意义重大的德政工程。由于经济适用房这一体现“居者有其屋”的居住权的实现是公民生存权实现的基本前提之一,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来保障居民的居住权利,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权。所以,房地产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纯粹的市场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生和体现政府执政理念的大问题。如果政府连普通百姓最起码的家庭居住需要都满足不了,和谐、发展、文明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低工资的政策制度,城市工薪阶层中的许多家庭的收入水平都很低,完全依靠市场化的手段很难解决自身的居住问题,这就容易导致城市中贫民区现象的产生,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和稳定。作为政府对中低收入阶层“居者有其屋”承诺保证的全国经济适用房的建设,1997年至的投资额累计达到3852.85亿元,占同期房地开发投资额的11.1%;1999年至的经济适用房销售面积2.18亿平方米、占同期住宅销售面积的15.9%。应该说,这些年我国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优化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不合理上涨,缓解城市旧城改造和房屋拆迁矛盾,促进城郊结合部等特殊区域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规范我国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对策

基于以上认识,经济适用房问题的关键是应当重视解决好经济适用房建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一)政府部门提高对经济适用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经济适用房“一房难求”现象的发生,源于供应量严重不足的深层次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利益观的错位,不愿意花力气建设经济适用房。作为经济适用房,土地是无偿划拨的、税费是减免的,而土地和税费恰恰是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就使得经济适用房这项造福于中低收入者的福利保障政策与地方政府的财源形成对立。利益驱动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大幅度减少经济适用房建设的供地量,有的甚至变相停止经济适用房建设计划。

据统计,全国住宅投资883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8.7%。其中,经济适用房投资606亿元,比上年减少2.5%,是以来的首次负增长。15月,经济适用房投资同比下降了16.7%。显然,这已经不是落不落实政策的问题,而是政府部门在市场经济中给自身如何定位的问题,究竟是为民谋利还是与民争利的问题。从199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到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和人民银行联合颁布的我国第一部《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以及这期间与经济适用房相关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充分说明了我国政府在致力于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上的决心。但是,关键还在于各级地方政府要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勇于改革创新,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工作,推进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为此,也就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必须彻底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对推行经济适用房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明确和承担起其在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与供应上作为第一责任者所应负的责任。

(二)合理安排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规模

针对当前经济适用房开发与建设规模下降的现象,国家和地方政府应科学合理地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的经济适用房的长、中、短期配套供应计划,使之在推进住房市场化和建设经济适用房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比例关系,并据以严格实施来确保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调整土地供应结构,提高经济适用房用地的比例和规模。土地管理部门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供应计划时,对供应矛盾突出、房价上涨快、经济适用房严重短缺的地区,要从严控制高档商品房、别墅和其他商业用地的供应量,增加经济适用房用地。

在供应市场化和保障多元化方面努力创新。如在经济适用房开发项目和用地方式上尝试推行“锁定房价,拍卖地价”的项目拍卖招标方式,明确所拍卖地块为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并规定售价、户型标准、销售对象的条件。这种方式将经济适用房供应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充分考虑了中低收入者的支付能力,又客观地把握了政府相关资源的投入能力与投资积极性,有利于解决政府“偏离”经济适用房的行为。

调整贷款方向,加大对经济适用住房的支持力度。由于目前我国中低收入者的收人还很低,即使享受了经济适用房的优惠政策,若靠自身力量许多人仍然无力购买。因此,商业银行应提高经济适用房项目的贷款规模和比例,并给予适当的利息优惠;商业银行要严格控制对高档公寓、别墅项目的贷款发放,防范金融风险。同时,政府应出面建立经济适用房的专门性担保机构,使之成为贷款风险的最终承担者,以解决我国目前发放抵押贷款时存在着的担保主体难以落实的问题,促进住房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

(三)加强与完善经济适用房的法律法规建设

经济适用房之所以出现现在这种“无序”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规则的缺失,是法制不健全的表现。这些年,尽管国家出台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等政策与制度,但各地普遍缺乏明确而具体的实施办法,即使有些较明确的管理办法而其可操作性却不强。基于此,加强与完善经济适用房的法律法规建设,把这些年产生的诸多问题都涵盖在法律可调节范围之中,真正建立起对中低收入家庭起到住房保障和落实优惠政策作用的长效发展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依法制定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标准。各地要依法制定适合本地的经济适用房的户型、造价的分档次标准;要依法确定每个住宅小区建设中的经济适用房的比重等。在法律法规方面做出这些规定,可以避免由于经济适用房过于集中导致的贫民区现象的产生。此外,要依法严禁以经济适用房名义取得划拨土地后,改变土地用途,变相搞商品房开发;户型面积要严格控制在规定的中小套型的面积范围内;价格的确定要坚持保本微利的原则,销售实行明码标价,不得在标价之外收取任何费用。公务员之家

依法界定经济适用房的购买对象。针对以往经济适用房制度实施中出现的销售对象把握不严、购房的投机性、富人享受经济适用房待遇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在依法界定经济适用房的购买对象为中低收入家庭的同时,要有明确的家庭收入划分标准和依据。为此,可以家庭收入和家庭现有住房面积为依据来确定购买对象,并实行“双标准”控制。从家庭收入来看,家庭总收入应包括家庭总资产和现期收入两部分。家庭总资产可以用家庭拥有的不动产与金融资产的价值来衡量;现期收入应包括家庭所有成员的工资收入和其他工资外收入。居民家庭收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会因不同时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存在着差别,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来界定中低收入家庭。此外,还必须通过严格实施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申请、审批、公示制度,以及通过建立网上合同备案和楼盘表,实行实名制度购房等措施,加强对每一楼盘的销售监测,并实时公布房价涨幅、转手率等排行榜。凡此种种,对促进社会监督机制的形成,遏制投机炒房、保证购买对象的准确性,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依法严把经济适用房建设的质量关。确保质量,是实现经济适用房的保障功能和住房价值的前提。因此,要严格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的立项审批和规划报建程序。要严格执行经济适用房项目招投标制度,并把销售价格、户型面积等控制性要求在招标文件中予以明确。中标单位在办理建设项目报建手续前,建设部门要按照房地产管理部门提出的控制性要求,严格审查,加强跟踪监管,不符合规定的不得批准开发建设。项目竣工要严格执行竣工验收制度。经济适用房开发企业要以提高住宅实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环境性能和经济性能为切入点,积极开展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技术设计、材料选用等方面的创新,不断提高住宅品质。施工过程要严把现场管理关、施工队伍关、操作规程关、验收标准关、材料关、施工进度关。总之,通过各方面的各司其职和层层把关来提高经济适用房的质量,既为中低收入者提供适用住房需求,也为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依法建立经济适用房的交易管理制度。由于经济适用房是政府补贴给中低收入家庭的政策性商品房,要通过依法建立起交易管理制度,对经济适用房的交易转让和出租进行限制,过滤以投资为目的的购房行为。如:应依据有关规定确定经济适用房的上市年限,设定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收益;购买人以市场价出售经济适用房后,不得再次购买经济适用房;凡已经享受了房改政策购房,购买了经济适用房,参加了集资、合作建房者,不得以任何名义再次参加集资、合作建房,严禁变相搞实物分配或商品房开发。

(四)加强对经济适用房的监管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致力于解决中低收入者居住的经济适用房问题上所出台的一系列法规制度,除了需要根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建设与完善外,各级地方政府还要切实抓好政策制度的落实工作,要加强对经济适用房的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虚报个人申请资料、伪造户口簿、伪造公章等非法骗购经济适用房的行为,要坚决收回已购房屋,并进行必要的处罚;对高收入的富裕阶层购置的经济适用房,除了要补交土地出让金外,对利用经济适用房出租来获取投资收入,应予以征收个人所得税;对房地产开发商在享受政府优惠补贴的同时,又利用混淆住房面积概念变相提高房价、将经济适用房按普通商品房销售、高估冒算经济适用房建设成本、以及违规扩大建筑面积等手法而获取的高额非法利润,要全部收归国家所有,并依法严肃处理;要通过第一把手负责制与问责制的推行,明确各级政府在经济适用房供应方面所承担的任务与责任,并把解决好关系民生的经济适用房列入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中,以促使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提高对经济适用房政策认识的深度和政策执行的力度,以及规范履行职责的行为。

参考文献:

用房范文篇7

一、建立廉租住房及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保障资金制度的重要意义

实施廉租住房制度及对城市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实行货币化补贴制度是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完善城市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渠道。为加快我市廉租住房及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保障制度建设,切实解决好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建立廉租住房及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保障资金制度意义重大。

二、廉租住房及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保障资金筹措方式

(一)依据国办发〔20**〕37号文、国办发〔20**〕24号文的有关规定,从我市当年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实际收取的土地出让总价扣除支付的征地补偿费、征迁补偿费、土地开发费、计提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土地出让业务费)提取10%作为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主要来源。

(二)依据财综〔20**〕25号文的有关规定,将我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负责管理的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扣除计提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管理费用等费用后的净余额作为廉租住房保障补充资金来源。

(三)本级财政及各区县财政预算内外资金补充调剂。

(四)公有住房出售收入。

(五)社会各界自愿捐赠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资金。

(六)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

三、廉租住房及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保障资金的使用范围

我市廉租住房及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保障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具体使用范围有:(一)用于我市廉租住房的购建、维修和物业管理等;(二)向我市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三)向我市低收入家庭发放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

四、廉租住房及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保障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用房范文篇8

重点解决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超面积占有、使用办公用房以及多处占用办公用房,豪华装修办公用房、配置高档办公家具及办公用品等问题,严禁领导干部长期租用宾馆、酒店房间作为办公用房,配备使用的办公用房,在退休或者调离时应当及时腾退,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规多占住房。

二、责任分工

本专项清理工作牵头领导为县委常委、副县长,牵头单位为县发改局,协办单位为县纪委(监察局)、县财政局。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解决多占办公用房问题,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客观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充分认识解决多占办公用房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县的要求和部署上来,作为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重要举措,解决“四风”问题的实际行动,切实做好此项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全县党政机关清理和整改办公用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县成立清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发改局,负责指导全县清理和整改工作。专项清理和整改期间,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办公用房清理和整改工作负总责、做表率,超标准的要主动纠正,违规占用的要主动腾退,确保本单位办公用房全部整改到位。

(三)严格执行办公用房标准。根据《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规定,县级及直属机关占有、使用办公用房标准面积为县级正职:每人使用面积20平方米;县级副职:每人使用面积12平方米;科级:每人使用面积9平方米;科级以下:每人使用面积6平方米。全县各级党政机关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严禁超面积占有、使用办公用房以及多处占用办公用房,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在规定的时限内,要督促整改落实。

(四)严禁豪华装修及配置高档办公用具。项目审批部门要从严控制办公用房的维修改造项目,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全县所有维修改造项目必须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后方可立项审批,未经批准的项目,不得私自进行维修改造。财政部门要加强办公用房维修改造资金项目使用管理,办公用房维修改造项目所需投资,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严格执行维修改造标准,严禁豪华装修。各级党政机关所需办公家具及办公用品,一律实行政府采购程序,严禁配置高档办公用具。

用房范文篇9

一、在规划新建、改建居民小区的同时,将充分考虑规划社区卫生服务业务用房的建设。新建、改建居民小区时,将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用房纳入居民小区建设计划,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二、结合街办与居委会两级社区用房的新建或改建把卫生服务用房一并规划实施。

三、结合“城中村”改造,在前期规划编制过程中就严格按有关规范要求规划设计卫生服务用房。

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在用房建筑设计与审批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卫生服务行业特点,满足预防、保健、康复、治疗等卫生行业对用房建筑的相关要求。

五、加强批后监督与管理,严格按已审批的规划建设卫生服务用房。

六、对卫生服务用房相关规划手续的办理采取快速高效的办理体制,更好推进卫生服务建设工作。

分局将对实行领导带科室分工包靠,责任到人的形式组织实施:

一是领导和责任人要定期深入一线、现场办公、超前服务,主动提供政策技术咨询帮助,认真解决规划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是积极协调处理好卫生服务用房与项目单位、投资商、建筑商的关系;

用房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居民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资源整合、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办法,区别不同设施的建设任务和功能定位,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切实解决社区用房基础薄弱、资金和场地短缺等根本性问题,建立长效投入保障机制,更好为社区居民服务,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把服务居民作为社区用房规划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办事、学习、活动、健身娱乐等需要。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根据社区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结合社区居民实际居住人口数量,合理确定社区用房需求面积,统筹编制社区组织设置布局和社区用房配置方案。

坚持资源整合、突出重点。既要发挥各级政府在社区用房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又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社区用房建设;既要整体推进,又要着力解决薄弱环节、重点项目和关键问题。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各区实际情况和自然条件出发,确定社区用房建设重点,充分利用现有社区用房等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坚持规范建设、同步实施。新建住宅小区、棚户区改造要把社区用房建设纳入规划设计,确保与小区建设、棚户区改造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二、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

(一)总体目标。按照我市“十一五”规划和和谐社会建设总体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区建设相适应的社区用房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一批集社区党建、劳动保障、社会救助、卫生和计划生育、社区治安、文化教育和养老托幼、残疾人康复、便民利民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社区服务设施。力争在3年内,使全市社区用房建设有较大改观,使管理服务水平有明显提升。

(二)具体目标。基本实现全市每个社区拥有一处办公场所稳定、功能齐全的社区用房。社区用房建设标准为:居民户数在3000户以下的社区,建筑面积一般不少于300平方米,居民户数在3000户以上的社区,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对于社区规模较小,短期内确实没有条件和能力达到上述建设标准的社区,建设标准可适当放宽,但最低标准应能满足社区办公和社区服务所需,建筑面积应不低于150平方米,3年后可根据当地城区规划实际状况逐步达到全市规定的统一标准。各区每年要按照社区总数三分之一的比例安排年度建设计划,确定建设重点。今年,除鸡冠区外的其他五个区,要选择1-2个基础较好、具有地理区位优势的社区作为示范建设单位,按要求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社区用房。2009、2010年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建设示范社区数量。鸡冠区除了重点完成省确定的五个社区服务中心(站)的援建项目外,还要明确其他街道(社区)的重点建设任务。

(三)具体任务。

结合我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棚户区改造和新开发住宅小区建设实际情况,确定以下具体任务:

1.对纳入城市棚户区和煤矿棚户区改造范围的社区,要优先安排、统筹规划。按照《市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规定,各区要抓住机遇,把市确定的城市棚户区和矿区棚户区改造范围的社区及时纳入整体规划。各区政府要根据棚户区改造具体时间范围,编制好所在社区用房点位分布图,并配附说明表,详细显示各点位相关数据。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负责,市房产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城建局等部门配合,按基本建设程序对社区用房建设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各区政府要与市发改委密切配合,搞好项目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2.对新开发住宅项目和新城区建设规划范围的社区,要超前介入,合理布局。按照《市城市社区用房建设和管理办法》规定。凡有新开发住宅项目和新城区建设规划范围的社区,应当按照规划设计要求,由开发建设单位承担社区用房建设任务。建设经费由各区政府根据当年的社区用房建设规划任务安排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市政府将视情况在社区用房配套费中予以适当补贴。此项工作由各区政府负责,市规划局、城建局、房产局、财政局、民政局等单位负责对在建项目依法督促检查。

3.对已经建成的老城区和部分在平房区的社区,要整合资源、填平补齐。除鸡冠区外,其他五个区凡是通过资源整合途径,经过新建、改建、扩建和置换等方式获得区政府产权的社区用房,市政府将建立“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按照每个社区2万元标准给予奖励。每年年末市政府将根据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进行检查验收,对完不成建设任务的,市政府不予奖励。通过此项措施,努力解决因短期租借单位用房,造成社区组织经常变换办公场所、不方便群众办事的被动局面。对没有条件进行新建、改建的社区,要继续采取临时租借等方法,扩大社区用房使用面积,填平补齐,逐步完善。同时,要按照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原则,积极引导社区内或周边单位内部的科教、卫生、文体和生活服务设施等向社区居民开放。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区政府要把社区用房建设和规划工作纳入重点工作,实施政府“一把手”工程,建立长期的绩效评估考核机制。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情况,将社区用房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政府投入、单位帮扶、企业划拨、社会资助等各种途径,切实解决社区用房布局不合理、面积偏小、功能不完备等难点问题。

(二)完善功能,充分发挥社区用房服务居民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社区用房在办理社区公共事务,组织居民开展活动和向居民提供服务等方面的作用。要以人为本,调整、规范社区用房现有的办公、服务活动功能,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办事、学习、活动、健身娱乐等需要。各区新建的社区用房都要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标识、统一风格、统一外部装饰”标准进行建设,要建成一批精品工程,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要积极鼓励、协调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向居民开放内部服务设施,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满足社区居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