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3:52:53

医药改革

医药改革范文篇1

关键词:高职;医药营销专业;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是以培养生产一线所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也就是既对人才的理论水平有一定要求,又对应用能力有较高要求。但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社会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强烈,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就业还不令人满意。高职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也面临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是其无法适应当前经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此,我们对我校医药营销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1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开发,构建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即“1+1+1”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1+1+1”人才培养新模式由基础课学习期、专业技能训练期和顶实习期3部分构成。具体做法是:第一学年为基础课学习期,学生在校学习公共课和专业基础知识;第二学年为专业技能训练期,学生在专职和兼职教师指导下,进行相关岗位工作的理论学习和生产实习;第三学年为顶岗实习期,学生根据自身就业意向选择企业,顶岗实习预就业,并进行毕业设计,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熟悉药品零售服务和市场开发商务活动的具体方法、服务规范和基本程序,培养学生从事医药营销工作的能力。

在3年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一年的时间以企业员工身份进入企业,接受企业培训、管理及考核,按业绩获得相应岗位津贴。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获得工作经验等隐性知识,受企业文化熏陶,加速了其职业综合素质的内化,教学效果显著。

2调整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就是突出职业性、应用性,注重传授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完全适应岗位要求,并得到社会认可圆。医药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制药企业、医药公司、药店(包括医院药房和市场上的连锁药店)等,其主要岗位群为:药品零售服务(营业员、药师、店长)与市场开发(业务员、区域经理)以及药品质量管理、药品仓储及物流管理等。

我们以此为依据,整体优化教学内容,以药学专业课程为基础,减少化学内容,强化医学基础,增加财会和人际沟通课程,加强营销和管理类专业知识,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课程设置分为三大模块(公共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六大课程体系(管理学课程体系、计算机课程体系、经济学课程体系、会计学课程体系、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医药学课程体系)、两大综合实训(药品市场开发综合实训与零售服务综合实训)。在此基础上参照医药商品购销员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学历教育为主线,将涉及资格考试的药理学、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剂学、药学综合知识等纳入课程体系,从而达到“课证融合”的目的。

3加强实践教学

实验、实训、实习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3个关键环节。根据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医药营销人才的要求,我们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要求的实际能力为依据,构建基础实验一技能实训一毕业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学校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岗位的“无缝”对接。依据实践目标,编写医药营销实践教学大纲及教程,通过实践和实训课程,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医药企业岗位,让他们掌握实用的岗位技能。

为此,我校设立了校内模拟药房、医药营销计算机室,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与校外的社会药店和药品经营企业,如双鹤药业、常州市恒泰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芜湖张恒春制药有限公司、芜湖康奇药业等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接洽,签订校企合作实习协议,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社会实践创造条件。为了使校企合作更加深入地开展,让学生在校学习时就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我们定期聘请企业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企业知识讲座,介绍生产流程、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等。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人才,依靠高素质的教师。因此,必须重点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具有扎实、系统的理论功底,丰富、实用的实践经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1)对青年教师实施5年培养计划,实行指导教师“一对一”的带教制度,从钻研教材、书写教案到组织实施教学。

(2)不断拓展中年教师专业视野,使其争创品牌教师、教学名师;鼓励他们攻读在职研究生,提高学历层次,通过继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实践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医药改革范文篇2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系列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突出惠民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改革实效,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为全面完成3年(—2011年)既定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1)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参保人数达到34.5万,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在校大学生参保率达到100%。进一步做好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参保工作。(市人社局负责)(2)基本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负责)(3)巩固和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参合率,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市卫生局负责)

2.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1)提高筹资标准。各级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其中地方政府补助不低于60元。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参合农民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30元。(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2)加快推进门诊统筹。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以县(区)为单位全面普及新农合门诊统筹,探索城镇职工医保门诊统筹,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医院。(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分别负责)(3)提高报销比例。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5%、60%、60%以上,城镇居民医保住院医疗费用按35%的比例兜底结算。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保持在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城镇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以上,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4)加大医疗救助力度。资助农村五保户、低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当地新农合,资助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贫困残疾人和大病重残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对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在住院治疗时一律不设起付线;城市低保对象住院治疗,可根据各地情况适度降低起付标准。对救助对象中的大病及重症慢性病患者,视情实施医前、医中或医后救助;逐步开展门诊救助,取消住院救助病种限制。对农村五保户和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可给予小额门诊医疗救助。对低保对象、五保户经医保报销后仍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对有特殊困难的重点救助对象,实施重点救助。(市民政局负责)(5)开展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负责)

3.提高基本医保基金管理水平(1)大力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引导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持卡就医,区县参合农民实现持IC卡就诊、刷卡报销,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和医疗费用结算。完善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网上实时监控医院、即时审核结算、及时监测分析、按时汇总信息。在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地区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结报),患者只需支付自付的医疗费用;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与有病人来源的县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结报)。(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2)积极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各统筹地区选择10种左右临床路径明确的疾病开展按病种付费的试点,新农合30%以上统筹地区开展门诊统筹总额预付试点。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物价局负责)(3)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重点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改进和完善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结算服务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统筹地区探索实行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4)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巩固和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市级统筹政策,积极开展城镇职工医保市级统筹。科学论证、积极探索城乡基本医疗保障的统筹和衔接,鼓励有条件的统筹地区有序开展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整合。积极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编办负责)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4.深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1)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市医改办、市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2)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根据省确定的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科学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并加强日常管理,实行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全员聘用、合同管理的人员聘用制。(市编办、市人社局、市卫生局负责)(3)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制定和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负责)(4)推进国家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制度改革。落实执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以省为单位招品种规格、招数量、招价格、招厂家制度,执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全省统一价,保障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的质量与供应。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国家、省确定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有关规定,取消药品加成,实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物价局负责)(5)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多渠道补偿办法,落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的政府投入政策,确保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障其正常运行。鼓励各地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医保基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非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探索规范合理的补偿办法。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综合改革,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进展快、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效好的地方给予奖励补助。(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人社局负责)

5.进一步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1)密切跟踪监测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的市场价格与供应变化,贯彻落实国家、省药品最高零售价格政策。(市物价局负责)(2)推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科学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的品种及数量,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在确保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前提下,合理确定补充药品的配备使用比例。(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3)提高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质量标准,强化对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和质量抽验,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品种电子监管,完善地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和评价体系。(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4)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医保报销政策,确保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全额给付;城镇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新农合的报销比例提高8个百分点。(市人社局、市卫生局负责)(5)密切跟踪了解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药品流通行业的影响,积极研究解决办法。积极引导企业重组,组建药品流通联系体。(市商务局负责)

6.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开展巡回医疗,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明显提高。(市卫生局负责)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7.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在年基础上,再支持4个县级医院(含中医院)、4个中心乡镇卫生院、2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57个村卫生室建设。(市发改委、市卫生局负责)

8.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1)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利用国家财政资金,为乡镇卫生院招收3名定向免费医学生,安排15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继续组织开展年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编办负责)(2)巩固和完善市人民医院与县级医院的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加强县级医院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安排17名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根据国家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办法,研究制定我市实施方案。(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负责)(3)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继续组织公开招募医药卫生类专业大专以上毕业生和招聘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组织实施中央财政补助农村卫生人员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其中在岗培训乡镇卫生人员408人次、村卫生室卫生人员820人次、县卫生局长4人次,培训社区全科医师骨干15人次、全科医师40人次、社区护士及其他卫生技术人员55人次,并组织参加全省统一考试。(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负责)(4)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使用机制,鼓励各地开展全科医生县乡联动试点。(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负责)(5)根据国家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管理有关规定,研究制定我市管理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全科医生职称考试和评定。(市卫生厅、市人社局、市发改委负责)

9.发挥村卫生室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网底功能(1)加强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大技术支持力度,落实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指导意见,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市卫生局负责)(2)探索并完善乡村医生保障机制,落实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补助政策,保障乡村医生的合理收入,将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的定点医疗机构范围,门诊报销比例不低于30%,并逐步提高。(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0.完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40%以上,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20%以上,并提高信息化水平。(市卫生局负责)(2)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益。(市卫生局负责)

11.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继续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年全市补种22138人。(市卫生局负责)(2)在年基础上,再完成乳腺癌检查2000人;对9400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市卫生局负责)(3)为5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市卫生局负责)(4)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市卫生局负责)(5)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市卫生局负责)

12.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落实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重点支持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市发改委、市卫生局负责)(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按省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13.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完善管理体制(1)优化调整公立医院区域布局和结构,明确行政区域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主要功能和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合理整合公立医院资源。(市卫生局、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负责)(2)出台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实施意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市发改委、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负责)(3)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人员培训交流和业务指导,探索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制度。(市卫生局负责)(4)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的有效形式。建立健全、不断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建立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研究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实施岗位绩效工资政策。(市卫生局、市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负责)(5)落实国家制定的公立医院编制标准,科学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市编办、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6)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加强信息公开,探索多方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市卫生局、市人社局负责)(7)启动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鼓励各地开展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市卫生局、市人社局负责)

14.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1)探索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逐步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试点公立医院。(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物价局负责)(2)指导试点区县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的价格,推进按病种收费试点改革,改进医疗服务收费方式。(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物价局负责)

15.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1)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推广预约诊疗,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缩短群众就医等候时间,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就医环境。(市卫生局负责)(2)落实统一的医院电子病历标准和规范,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市卫生局、市人社局负责)(3)做好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工作,开展人员培训,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市财政局、市卫生局负责)(4)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用药行为,继续推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市卫生局负责)

(六)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16.加强国家及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1)全面开展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研究,完善糖尿病病种研究型门诊、研究型病房、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研究室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好国债补助中医院项目建设。(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负责)(2)贯彻执行省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指导意见,组织实施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市卫生局负责)

17.实施中医药“三名”(名院、名科、名医)工程(1)加强市、县(区)级中医院建设,改扩建1所市中医院、2所县(区)中医院。(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负责)(2)出台市中医药“三名”工程实施办法,组织“十二五”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及中医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工作。(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负责)

18.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1)实现8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个标准化中医科,有1名以上中医执业医师或中医专业本科毕业生。(市卫生局、市人社局负责)(2)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市卫生局负责)(3)积极向基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年底前以县(区)为单位,实现中医药适宜技术全市覆盖。(市卫生局负责)

19.开展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工作(1)与公立医院改革同步开展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市卫生局、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物价局负责)(2)在有条件的区县开展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市卫生局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目标责任制。年度医改工作的实施时间为年4月至2011年3月。为进一步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市医改领导小组将与各区、县医改领导小组签订责任状,各区县也要与基层实施单位建立目标责任制。

(二)加强财力保障。区县政府要将年医改所需政府投入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落实到位。要积极调整医改资金支出结构,完善补偿办法,将建立机制与增加投入有效衔接起来。要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防止各种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

医药改革范文篇3

刚才,6个市级部门就如何做好医改工作作了发言,市长传达了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会议精神,岷嘉副市长对我市医改工作进行了总结部署。下面,我就如何深化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增强做好医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社会各方面十分关注,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尽快取得实效。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认识医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

第一,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卫生和健康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水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看到,我市医疗保障总体水平依然较低,“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突出的社会热点问题,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群众普遍企盼的看病就医问题,是一项维护人民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

第二,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保障。为每一位公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是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差距依然较大,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这些都需要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来解决。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医药卫生体制,积极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使每一位群众能够“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力保障。

第三,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效措施。当前,我市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但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仍然较多,“上规模、调结构、促消费、惠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在这次医改过程中,中央和各级政府三年内将新增医改投入*亿,这不仅可以带动医药卫生及相关产业发展,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产生“直接效应”,而且可以通过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生更大的“间接效应”。

总之,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全力以赴做好医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力办好这件利国利民的实事。

二、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一)要明确工作目标

按照国家、省的部署和要求,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到今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市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城乡,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要突出工作重点

一是确保完成保基本三项改革任务。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这三项工作都属于保基本的范畴,要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提高保障和服务水平。市政府近期工作方案已明确了三年改革目标,中央、省、市资金投入也逐步到位,现在关键是抓组织实施。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医改工作部署和要求,尽快落实配套措施,加大实施力度,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要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在医保经办管理资源整合、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费用异地结算报销、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和社区首诊、公共卫生服务通过购买服务进行补偿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二是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我市自流井区、高新区的五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富顺县基层医疗机构在今年2月份之前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试点地区要尽快完善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虚高的药价,真正减轻群众的基本用药负担。同时,要深入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保正常运转等问题,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

三是做好公立医院改革的启动工作。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涉及面广,影响大,需要从实际出发,积极筹划,稳步推进。要抓好1-2家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试点,努力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分开,逐步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积累经验。

(三)要创新工作方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用。各区县、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各项医改政策。要深入基层,注重调查研究,加强指导帮助,强化督促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搞好我市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三、加强领导,统筹安排,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范围广,工作要求高。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高度的责任感、务实的工作作风,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医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各区县要迅速组建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

(二)加强部门协作。相关部门要坚持医改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按照职能分工,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发改部门要搞好综合协调,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卫生部门要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并同药监等部门一道做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等工作。财政部门要抓好财政投入的落实工作。人事、编办等部门要抓好医药卫生机构的队伍建设。其他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沟通配合,协调推进改革。市医改办、市目督办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到位,确保工作任务按期完成。

(三)加大资金投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每一项任务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区县、有关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努力保障改革需要。第一,要加大对上争取工作力度,为了落实三年医改的重点工作,中央财政将增加投入*亿用于医改,并且将对西部省区给予较大倾斜,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国家和省争取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同时,要将国家和省、市已经下达的医改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地用到具体项目中。各区县要切实落实医改配套资金。第二,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投入,确保近三年市、区县财政对医药卫生的投入增长幅度超过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为顺利推进医改工作创造条件。第三,要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医改资金监督管理,防止违法违规使用资金,保证医改资金的安全有效。

医药改革范文篇4

(一)抓住医改契机,增加资金投入。当前,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最近中央又明确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要重点抓好的5项任务。旗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要抓住新医改契机,紧紧把握国家和上级部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把更多财力、物力投向基层”等政策,争取项目和资金,切实增强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应重视落实有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结合我旗实际,逐步增加对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努力解决旗乡两级合管办经费不足、基层卫生院经费过低、村级卫生室补助资金不到位等问题,适当提高防保人员工资水平。要尽快解决结核病防治场地问题。卫生部门要通过优化卫生事业经费的使用,继续改善医疗环境,更新硬件设施,提升服务水平,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实施人才战略,加强队伍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卫生局班子建设,尽快配齐配强领导班子。继续培养和选拔专业型干部进入班子,分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质量。二是要注重培养和引进人才。通过对现有医技人员的培训进修、上挂下派等方式,培养一批名医。吸收鼓励专业学校毕业的大专毕业生进入基层卫生院,把更多人力、技术引向基层,改善基层的医疗卫生队伍年龄结构、专业层次和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充实的人力资源队伍。突出医德医风建设,有针对性地通过教育、激励、引导等方式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并逐步探索和完善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三是重视新农合工作人员紧张问题。建议设立乡级合管办工作编制,彻底解决苏木乡镇办事处合管办工作人员兼职问题。

(三)加强管理、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旗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努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和完善科学高效的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一是要尽快理顺和完善食品卫生监督、爱国卫生等工作,使相关部门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得到更好的发挥。二是应报请盟、区人事卫生部门,尽快解决旗卫生监督所参照公务员管理问题,理顺机制,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三是卫生主管部门要协调相关部门,优化设机构,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提高服务水平。旗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医院及各三级服务单位监督检查力度。每年至少要对服务部门工作进行两次检查,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对检查中存在的与优质服务水平不相符的行为等问题进行处理。对评议中发现的服务质量不优等问题,要进行全面整改;对服务态度不好问题,要进行思想教育,端正服务态度;对行政审批部门办事效率不高问题,可以考虑采取集中设立办证大厅、休息大厅、科学调配相关工作人员作息时间,实行一站式服务等便民措施加以解决。四是新农合工作应继续保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支付方式,提高门诊统筹能力,从机制上防止“小病大治”现象,争取尽快实现从被动控费向主动控费的转变,提高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率,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五是要加强对卫生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管,规范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确保诊疗服务和药物价格合理和质量安全,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六是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卫生监督和医政管理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诱医骗医”行为,继续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卫生保健常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医药改革范文篇5

一、总体要求

继续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确保基本医疗保证制度覆盖城乡居民,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通知》国发〔2009〕12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1〕26号)精神。保证水平显著提高;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新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提供,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不时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便民惠民措施普遍得到推广。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得到进一步控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三年重点任务基本完成,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证制度建设

基本实现全民医保。1.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证覆盖面。

参保率稳定在90%以上。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与职工医保。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促进失业人员参保。落实灵活就业人员、未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等人员选择性参保的政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教育局、国资委、财政局负责)1职工基本医疗安全(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安全(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68.1万人。

参合率继续稳定在90%以上。市卫生局负责)2进一步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面。

增强保证能力。2.全面提升基本医疗保证水平。

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规范均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市财政局、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负责)1进一步提高筹资规范。

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门诊统筹,2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医保目录内药品和收取的一般诊疗费按规定纳入支付范围;积极探索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市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卫生局分别负责)

且均不低于5万元,3明显提高保证水平。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确保所有统筹地区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0万元。市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卫生局分别负责)

4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证水平。市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民政局、财政局负责)

资助范围从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门诊救助。逐步降低、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5全面提高医疗救助水平。资助困难人群参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探索开展特重大疾病救助试点。鼓励社会力量向医疗救助慈善捐赠,拓宽筹资渠道。市民政局、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负责)

方便群众就医结算。3.提高基本医疗保证经办管理水平。

基本实现参保人员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或结报,1继续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下同)加强异地就医结算能力建设,开展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探索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即时结算。做好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平安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全市所有新农合统筹地区全面实现新农合IC卡管理。市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卫生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负责)

建立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制度,2加强医疗保证基金收支预算管理。控制基金结余,提高使用效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结余过多的地区要把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逾越当年统筹基金的25%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的县区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基金平稳运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卫生局、财政局分别负责)

大力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市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卫生局、发展改革委负责)3发挥医疗保证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药费用的制约作用。对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医保支付比例上给予倾斜。改革医疗平安支付方式。

建立完善医疗平安诚信等级评价制度,4加强医疗平安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强化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动态管理。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服务行为。研究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依法加大对欺诈骗保行为的奖励力度。市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卫生局分别负责)

稳步推进经办管理资源整合。做好各项基本医疗保证制度政策和管理的衔接,5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级统筹。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证城乡统筹。实现信息共享,防止重复参保。积极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平安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证管理服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卫生局、财政局、民政局分别负责)

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与商业平安及多种形式的补充平安解决基本医疗保证之外的需求。市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卫生局负责)6支持商业健康平安发展。

(二)建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长效机制

建立规范基本药物推销机制,全面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推销实施方法(试行)通知》豫政办〔2011〕25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弥补机制的意见》豫政办〔2011〕27号)依照全覆盖、建机制的要求。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现新旧机制平稳转换。

落实好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基本药物医保支付政策。市发展改革委、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负责)4.巩固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

重塑基层药品供应保证体系。5.建立规范的基本药物推销机制。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临床需求制定基本药物推销计划,1根据《河南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推销实施方法(试行)豫政办〔2011〕25号)规定。确定具体剂型、规格和数量。根据省统一招标结果,通过省基本药物集中推销平台推销药品。市卫生局负责)

由县区级财政依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关规定统一支付基本药物货款,2以县区为单位。原则上从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不得超越30日。由供货企业自主选择经营企业进行配送或自行配送。市财政局、卫生局负责)

确保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市卫生局负责)3完善基本药物基层配备使用政策。

提高配送效率。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优化结构,4保证基本药物生产供应。由供货企业自主选择经营企业进行配送或自行配送。鼓励发展现代物流等多种手段。实现规模经营。市卫生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负责)

加快信息化体系建设。依照省药监局下达的计划,5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质量新标准。加强基本药物监管。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覆盖抽验和全品种电子监管,提升对基本药物从生产到流通全过程追溯的能力。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建立新的运行机制。6.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及药事服务利息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具体收费规范和医保支付比例按省有关部门公布的方法执行。市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卫生局分别负责)1贯彻落实省有关部门调整收费项目和医保支付的政策。

具备条件的县区可以实行“收支两条线”市财政局、卫生局负责)2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弥补机制。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

以县、区为单位实行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布置、动态调整。市编办、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财政局负责)3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

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4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各县区实行定编定岗。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绩效考核、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完成基层医务人员竞聘上岗,各县区结合实际妥善分流安排未聘人员,确保社会稳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卫生局负责)

根据工作数量、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5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综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和医务人员收入水平挂钩。市卫生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负责)

保证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6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全面落实绩效工资。适当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异,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财政局、卫生局负责)

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合理弥补。落实对村医的补助和扶持政策。市卫生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负责)7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村卫生室和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

8做好省财政通过以奖代补办法对各地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给予奖励补助的争取工作。市财政局、卫生局、发展改革委负责)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7.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舞阳县、郾城区、召陵区人民医院建设项目建设进度,1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乡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加快源汇区中心医院。完成舞阳县马村乡,临颍县皇帝庙乡、固厢乡、城关镇中心卫生院,经济开发区后谢社区、源汇区老街社区、干河陈社区和郾城区城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建设任务,扩建改造召陵区姬石镇卫生院、临颍县杜曲镇中心卫生院,同时改扩建一批村卫生室。市发展改革委、卫生局负责)

建立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绩效考核等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2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并与医保信息系统有效衔接,提高基层规范化服务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负责)

大力培养适宜人才。8.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完善和落实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的政策,1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的问题。市卫生局、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负责)

2为乡镇卫生院招收21名定向免费医学生。布置28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加大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招聘力度。为乡镇卫生院培训医疗卫生人员200人次;为村卫生室培训卫生人员1323人次;继续开展乡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培训。市卫生局、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负责)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9.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

推进家庭签约医生服务,1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巡回医疗。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建立全科医生团队。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等适宜技术和服务。市卫生局负责)

落实管理责任,2大力推行院长(主任)负责制。提高管理效率。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运用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规范基层用药和医疗行为,控制基层门诊输液和抗生素、激素使用。市卫生局负责)

3明显提高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占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市卫生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负责)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提高居民健康素质。10.全面开展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扩大服务人群,1拓展和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市卫生局、财政局负责)

提高服务水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左右。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做好农民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体格检查。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分别提高到8万人、3万人以上,2完善并严格执行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规范、操作规范和考核办法。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市卫生局、财政局负责)

确保对乡村医生承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偿到位。市卫生局、财政局负责)3健全对乡村医生承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考核方法。

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普及健康知识。进一步完善健康宣传网络。积极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4开设网络健康宣传教育。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市卫生局负责)

落实预防为主方针。11.完成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再完成适龄妇女乳腺癌检查2000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1前两年工作基础上。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市卫生局负责)

2为8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市卫生局负责)

3完成19706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市卫生局负责)

4继续实施艾滋病母婴传达阻断项目。市卫生局负责)

提高服务可及性。12.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开展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市发展改革委、卫生局负责)1依照省发展改革委下达的投资计划。

依照省发展改革委下达的投资计划,2依托县级医院建立县域内农村院前急救体系。为县配置必要的救护车和指挥系统,同步建立体现公益性的运行机制。市发展改革委、卫生局负责)

3落实污染病医院、鼠防机构、血防机构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政策。市卫生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负责)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依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同时,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行之有效的便民惠民措施,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形成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经验。13.不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试点。

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力度。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和非营利分开等重点难点问题上大胆探索。探索建立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形成规范化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完善以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核心、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机制。改革公立医院弥补机制,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完善医药价格机制。市卫生局、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财政局、编办、国资委负责)

提高医疗体系整体效率。14.深化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使县级医院成为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1着力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带动乡村共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高效运行机制。市卫生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负责)

三级医院与对口的县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系统。市卫生局、财政局负责)2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乡村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临时合作帮扶机制。重点协助县级医院加强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布置6名县级医院医务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

为遥远地区提供巡回医疗服务。市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负责)3引导有资历的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组建医疗小分队。

方便群众就医。15.以病人为中心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

所有三级医院实行预约诊疗服务。优化门诊诊疗流程,1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实行错峰、分时段诊疗,全面推广叫号服务,合并挂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候诊时间。推行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市卫生局负责)

对医疗、用药行为全过程跟踪监管,2制定并落实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鼓励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完善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管理、推销和价格等政策,政府投资购置的公立医院大型设备按扣除折旧后的利息制定检查价格,降低检查费用;逐步推开实行植(介)入类医用耗材集中招标推销。加大对开“大处方”行为的查处力度。合理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开展按病种等收费方式改革试点。研究对新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制定统一价格,作为医疗安全的报销计费依据,逾越局部由个人支付。市卫生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分别负责)

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行为管理。市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负责)3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推行电子病历。

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管。强化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4加强和完善医疗服务监督机制。发挥卫生行政部门全行业监管职能。坚决治理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健全多方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市卫生局负责)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16.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对公立和非公立医院一视同仁。市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财政局、教育局负责)1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支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2积极开展执业医师多点执业试点。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市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负责)

建立和推行改善执业环境的长效机制。市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负责)3保证医疗卫生人员合理待遇。

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17.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规范和贷款行为,1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新增或调整医疗卫生资源在符合准入规范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社会资本。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市卫生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证局负责)

制定和完善实施细则和配套文件,2根据河南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和措施。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普通医疗机构,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高端医疗机构,控制公立医院开展特需服务的比例。市卫生局、商务局负责)

三、保证措施

精心组织实施,2011年度医改工作的实施时间为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各县区、经济开发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督促检查,将医改实施情况纳入政绩考核,确保如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一)建立目标责任制

要及时将任务分解到县区,市政府将与各县区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责任书。牵头部门对牵头任务全市范围内的完成情况负总责。制定进度计划,加强督促指导。县区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是外地区医改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外地区医改任务完成情况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负责、亲自抓。各有关部门、各县区、经济开发区要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2011年5月中旬前完成各项任务分解,作出具体布置。县区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建立包干负责制,依照“一人一院(中心)要求派出干部包干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二)强化财力保证

将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各县区政府要根据2011年医改任务。确保按时足额拨付到位。要建立政府投入长效机制。要重点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弥补政策,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要按确定的任务和进度尽早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政府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将医改任务完成情况(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安排挂钩。

(三)严格绩效考核

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市医改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县区、经济开发区医改进展情况和效果的监测评估。每月对各地工作情况进行汇总通报,每季度进行进度考核,年终对医改三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要建立定期督导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全市范围内的集中督导检查。监察、纠风部门将对各部门、各地方履行职责、落实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医药改革范文篇6

一、落实四个到位,夯实医药变革基本

一是组织指导到位。成立了医改工作指导小组,设立了医改办公室,并从相关部分抽调专人集中办公,专门负责医改工作的组织施行。按期召开县政府常务会和医改指导小构成员大会专题研讨医改工作,并将基本药物准则施行,写入《县政府工作申报》,列为2012年县政府为民办实事之首。制定下发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渐均等化工作审核方法》、《坚持居民健康档案》等文件和《基层医疗卫活力构综合配套变革试点工作方案(试行)》、《新增90种药品目次集中询价收购工作施行方案(试行)》等9个方案,明确了各部分职责,保证了医药卫生体系体例变革的稳步推进。二是宣传发起到位。实时召开县、乡、村三级大会,就医改工作进行专项部署,层层发起,构成合力。各医疗卫生单位明确一名专职信息联络员,举行一份简报,坚持一个网站,多渠道多路子宣传医改精神。还,应用乡镇赶集等活动,发放医改宣传材料2万份、围裙1万件、环保袋1万个,使政策众所周知、大家皆知。三是经费落实到位。落实了专门医改工作启动经费,配套处理基层卫生院治理信息化建立和职工基本工资、绩效赔偿、津补助,保证了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积极调整支出构造,按月足额拨付医改赔偿资金,个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津贴334.8万元。还,按3元/人的规范,对村庄大夫承当公共卫生服务进行津贴,保证了村医的合理收入。四是监督治理到位。制订出台了《基层医疗卫活力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审核方法》、《基层医疗卫活力构绩效审核施行方案》和《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审核施行细则》等文件,将有关目标列入县政府绩效审核内容,每周传递、半年督查、年关审核,将审核后果与奖惩挂钩,有用推进了各项工作落实。重点增强对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价钱公示状况的督查。各乡镇卫生院统一设置了电子触摸屏价钱查询系统,及时公示药品价钱,添加了药品目次及价钱的通明度。

二、严厉两项准则,增强医疗保证才能

围绕“病有所保、病有所医”,立足从基本上处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增强基本医疗保证准则和基本药物准则建立,获得了分明成效。

基本医疗保证准则建立方面:医保掩盖面不时扩展。全县城镇职工医保参保18836人,参保率达97.6%;城镇居民参保33319人,参保率达95.3%;参合农民191193人,参合率达92.82%,超越省市下达目标2.8个百分点。医保规范逐渐提高。年,全县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付出达6万元;城镇职工医保赔偿3092人次,金额达1592.7万元;城镇居民医保赔偿1521人次,金额达304.4万元;新农合赔偿参合农民11.6万人次,金额达1905.87万元,并积极探究坚持和谈筹资的新机制。年,省、市、县、乡四级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高达57.5%;县级医疗卫活力构报销比例达70%,乡镇卫生院报销比例达85%;县、乡两级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64.19%,高于全市均匀程度6.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参合农民次均费用延续3年节制在全省最低程度,赔偿率延续三年全省最高。医保系统不时完善。将低保对象、五保户医保报销后仍难担负医疗费用,悉数归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由县财务统筹处理。还,积极开展儿童先天分心脏病等儿童严重疾病医疗保证试点工作,先后对7名儿童先天分心脏病进行了免费医治。

基本药物准则建立方面:进一步理顺治理体系体例,实时将林冲乡卫生院、新晃镇卫生院辨别从县人民病院、县中病院进行剥离,执行人、财、物独自核算,从新明确了这两个卫生院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本能机能,为试点工作的推进扫清了体系体例妨碍。并投入168万元,用于新晃镇卫生院营业用房维修和各项基本医疗设备的装备,进一步完善了乡镇卫生院功用。大力施行卫生信息化平台,各乡镇卫生院统一装备病院治理系统,规范医疗机构的诊疗流程,为推进基本药物准则建立以及施行电子病历平台奠基了基本。还,制订下发了《基层医疗卫活力构药品零差率销售施行方案》、《关于阿奇霉素等34种补充基本药物中标价(最高零售价)》等文件,明确了397种药物零差率销售目次,增强了基本药物准则政策保证。并确定了五家药品配送企业,按全省网上集中投标收购中标价统一配送,由各医疗单位进行自立选择网上收购,全程施行阳光操作。经过施行基本药物准则,群众看病贵问题获得分明缓解。从年12月12月28日启动施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以来,2012年1-4月,全县基层卫生院门诊次均药品费用由24.16元降至21.56元,下降达10%;住院次均药品费用由349元降至212元,同比下降约39%;零差率销售药品320万元,直接让利群众150万元。基层医疗机构门诊病人15.5万人次,同比增进6.5%,住院病人2万人次,同比增进2%。基层医疗机构总收入857.2万元,比上一年同期削减46万元;医疗收入325.32万元,比上一年同期增进37.4万元,增幅为11%;药品收入331.32万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138.64万元,降幅为41%。

三、加强两种才能,提高医疗服务程度

突出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种才能建立,不时稳固提高医药卫生体系体例变革成效。一方面,着力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进一步增强基层基本建立。经过积极向上争夺,投资2319万元,施行了县人民病院住院大楼、3个乡镇卫生院廉租房和6所村卫生室建立项目。当前,县人民病院住院大楼和乡镇卫生院廉租房建立项目正在严重施工,6所村卫生室已投入运用;投入767.5万元,为全县乡镇卫生院配备医疗设备497台件,为297个村卫生室装备基本诊疗设备13种4158台件,公共卫生服务收集不时完善,乡村医疗前提获得较大改善。还,大力推进公立病院变革试点工作,结合省科技特派员开展专家名医的执业医师多点执业活动,逐渐坚持医师多点执业的新机制;县属医疗单位经过开展延聘行风评断员开展行业评断,积极施行药品集中网上平台进行方案性收购,保证药品收购的公开通明;拓宽办医渠道,引资820万元新建一家民营病院,促进了医疗市场的良性发展。进一步增强卫生人才步队建立。投入卫生人才培育资金50多万元,开展县级病院和县疾控中间、县妇幼保健院结对包干援助乡镇卫生院活动,组织县人民病院和中病院对口援助5家乡镇卫生院,采取到县人民病院仆从培训的方法,培训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24名,为乡镇卫生院签署定向免费医学生培育和谈9名。进一步增强医卫步队力气,面向社会公开雇用2名执业医师、公开招录19名大中专卒业生充分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启动了第一批全科偏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完成了乡村中医药适合技能推行和村庄大夫视频教育任务。2012年,共公开招录临床、护理、妇幼、公卫等专业卫技人员39名。另一方面,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依照大家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各乡镇卫生院积极顺应服务形式的改变,变运营者为服务者,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变有偿服务为无偿服务。制定下发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渐均等化工作审核方法》等有关文件,积极施行居民健康档案坚持工作,规范坚持居民健康档案8.9万余份,城市建档率达41%,乡村建档率达34%,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任务。切实增强流行症预防,全县法定流行症共申报18种,申报率达97.5%,实时率达96.5%,累计发病1457例,发病率560.38/10万,比上一年同期上升8.35%,无灭亡病例。认真落实免疫规划,完成基本免疫预防接种27243人次,基本疫苗全程接种率97.13%。积极推进乡村改厕项目,投资32万元,完成无害化卫生茅厕建立800所。

得益于上级的关怀支持和指导,我县医改工作发展比较顺畅,但因为起步阶段经历不足,尚面对一些坚苦和问题。突出显示在两个方面:一是基层卫生院欠债较重,影响变革的顺畅推进。多年来,基层卫生院首要是市场运作形式,靠自收自支维持运转,自我发展才能较弱。特殊是在基本设备建立和设备添加方面,投入严厉不足,又不得不投,致使欠债繁重。年,我县乡镇卫生院累计欠债近1000万元,影响了基层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和医药卫生体系体例变革的全体推进。建议市委、市县政府协助向上争夺,加大对基层卫生院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从基本上处理乡镇卫生院的欠债问题。二是乡镇卫生院设备设备粗陋老化,难以顺应群众就医需求。当前,我县乡镇卫生院设备设备非常紧缺,并且相当掉队,很大水平制约了医疗服务功用的发扬。特殊是基本设备建立方面,卫生院就医病房、职工住房严厉不足。建议市里进一步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基本设备项目建立和设备设备配套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增强乡镇卫生院服务基本保证。

2012年,为深化推进医药卫生体系体例变革,我县将重点增强四个方面工作:一是严厉基本药物准则监管。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监管,抓好基本药物准则专项培训,规范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全体服务程度。增强对企业配送药物状况的跟踪督导,保证基本药物按目次实时配送到位。二是不时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三是加速施行公立病院变革。依照获得试点经历的基本上,逐渐扩展病院变革的范围,提高公立病院变革的条理。四是努力提高医疗保证程度。统筹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农合的政策,进一步提高百姓的受益程度。

医药改革范文篇7

市委副书记、市长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惠民生、利发展、促和谐的重大实践。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原则,明确重点,积极务实推进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确保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指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药卫生工作,持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医疗资源供给和医药保障力度,实现了医疗保障体系全覆盖,高标准进入了省首批卫生强市行列,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医药卫生事业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仍有一定距离,群众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期盼热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是贯彻上级改革部署、实践科学发展的重要行动,更是增进百姓福祉、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正确履行自身职能、加强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把这项改革推向深入。

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必须把握四大工作原则:方便群众,惠及百姓。要把群众受惠得益作为衡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立足让群众“得病有保障、平时少生病、看病更方便更便宜”,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激活机制,促进发展。要在确保群众优先受益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和发挥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形成双向有利的体制机制,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合理负担,持续进步。要立足政府财力,确保政府对医疗卫生合理有效投入,推动我市医药卫生事业持续进步和群众受益逐年提高;因地制宜,积极稳妥。要根据慈溪实际精心设计载体,合理安排工作节奏和方式方法,确保医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强调,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目标。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当前要着力推动五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二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步伐,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三是认真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健全药品供应体系;四是卫生部门要全面发动,提升管理,着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能力和水平,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五是加快各类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早竣工早投用早发挥效益。

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统筹推进,狠抓落实,确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真正实效。要根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抓紧研究制订相关配套政策,为医改工作推进提供政策支撑;制定好今年工作实施方案,加大协调力度,确保落到实处;加强对医改工作的评估,不断完善提高,努力开创我市医药卫生事业新局面。

医药改革范文篇8

一、工作目标

为深入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开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优势和作用,为广大群众提供以简、便、验、廉为特点的中医适宜技术,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补偿能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全面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切实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通过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达到全市各县(市、区)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3年后每个基层单位都能掌握10种中医适宜技术的目标。

二、推广范围

全市所有区、县(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三、推广时间安排

年4月制定方案、筛选技术。

年5月—6月编写教材、组织培训等准备工作。

年7月—10月全面推广实施。

年11月接受中医管理局考核验收。

四、组织实施

(一)活动领导小组

各区、县(市)卫生局成立由主管局领导负责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负责本区、县(市)的推广和组织协调工作。

(二)项目筛选

每个基层卫生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目录中选取5-10个适宜技术项目,上报至主管区、县(市)卫生局。由市中医管理局汇总形成推广中医适宜技术项目目录。

(三)人员培训

采取市、区(县)两级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设在市中医院,各区、县(市)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设在各区、县(市)中医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市推广基地负责各区、县(市)适宜技术推广师资人员培训,各区、县(市)负责各辖区人员培训工作。

(四)政策支持

积极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对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中医适宜技术目录中的治疗费用在原有报销比例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对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工作表现突出的区、县(市),将利用市财政专项资金给予适当支持。

医药改革范文篇9

为推进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渝府发〔〕98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渝办发〔〕318号)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发〔〕3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公平效率、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以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能力为基础,以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筹资机制为核心,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动力,以加强医学科技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突出基本、基础和基层的改革重点,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二、总体目标

到年末,初步构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进展,医药科技创新和卫生人才队伍水平明显提升,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初步建立,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逐步缩小,人民群众享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三、工作措施

(一)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免费提供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施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监管等。

制定实施并适时充实调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国家免疫规划、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水平。

(二)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成县乡两级、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每个乡镇设立1所由政府举办的全民事业性质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建成1所村卫生室,推行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

加强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确保乡镇卫生院具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综合服务能力,村卫生室具备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疾病的诊治能力。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在公共卫生服务、初级诊疗、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等功能。

(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有效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努力降低个人医药费用负担比例。

(四)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所有政府举办公立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全部执行市级统一网上采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其他公立医院按规定使用一定比例的基本药物,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居民医疗保险报销目录。

(五)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龙头医疗机构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改革公立医院以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财政补助为主的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医药分开运行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建立以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为主的补偿机制。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一般诊疗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一般诊疗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积极推动非公立医院发展,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各类医疗机构的管理、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六)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医疗机构。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室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积极促进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鼓励西医师学习中医,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型人才。开展面向基层医生的中医药基本知识与适宜技术培训。

(七)逐步建立全县实用共享的信息系统。创建一体化的医疗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医疗保障、药品监督四大信息体系,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八)改革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经费由政府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根据人员编制、补助标准、服务任务和服务绩效考核情况全额预算安排。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取得的服务收入按照规定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逐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

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经费的补偿渠道,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由县财政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给予足额补助,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提供医疗服务的价格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成本确定。社会力量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采取签订医疗保险定点服务协议等方式,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等渠道给予补偿。县政府按绩效考核兑现的方式,对取得乡村医生从业资格且被聘任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补助。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责任,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县人民群众。

医药改革范文篇10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改革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

——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医药卫生发展规律和主要矛盾;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地方积极性,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从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既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医药卫生事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注重整体设计,明确总体改革方向目标和基本框架,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

(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确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明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增加服务内容。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央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探索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形式。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设。

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医疗卫生机构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健康、医药卫生知识的传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公众合理营养,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将农村环境卫生与环境污染治理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推动卫生城市和文明村镇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卫生环境。

加强卫生监督服务。大力促进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以及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卫生工作。

(五)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有条件的农村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使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村卫生室,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健全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优化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有条件的大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可以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

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城市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发展。同时,采取增强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整合城市卫生资源,充分利用城市现有一、二级医院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等资源,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联合攻关。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采取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发达地区要加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城市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六)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国家、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实现社会互助共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缩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覆盖就业人口,重点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重视解决老人、残疾人和儿童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水平,适当增加农民缴费,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困难人群参保及其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助,筑牢医疗保障底线。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

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发展社会慈善医疗救助。

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以城乡流动的农民工为重点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签订劳动合同并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要按照国家规定明确用人单位缴费责任,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他农民工根据实际情况,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务工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方便群众,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七)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品种和数量。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制定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完善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严格市场准入和药品注册审批,大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推动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建立便民惠农的农村药品供应网。完善药品储备制度。支持用量小的特殊用药、急救用药生产。规范药品采购,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八)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中央、省级可以设置少量承担医学科研、教学功能的医学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以及承担全国或区域性疑难病症诊治的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县(市)主要负责举办县级医院、乡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余公立医院由市负责举办。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组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科学制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级医院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机构要逐步进行整合,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鼓励共建共享,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卫生等薄弱环节。加强区域卫生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的衔接。建立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机制。

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卫生行政部门主要承担卫生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规范标准、服务监管等行业管理职能,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

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中央统一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和政策,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创造条件逐步提高统筹层次。有效整合基本医疗保险经办资源,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行政管理的统一。

(九)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公共卫生机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按照承担的职责任务,由政府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工资水平和经费标准,明确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人员准入,加强绩效考核,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界定服务功能,明确规定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为广大群众提供低成本服务,维护公益性质。要严格核定人员编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明确收支范围和标准,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并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的总额预付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严格收支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改革药品加成政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长效机制。

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地方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健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运行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医疗保险经办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十)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卫生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并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

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卫生投入责任。地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中央政府主要对国家免疫规划、跨地区的重大传染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以及有关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给予补助。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对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地都可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

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等,对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形成规范合理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机制。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职业病防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

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相关经办机构正常经费。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社会资本包括境外资本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完善公平公正的行业管理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国家制定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的试点,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比重,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依法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医的监管。

大力发展医疗慈善事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疗机构,或向医疗救助、医疗机构等慈善捐赠。

(十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及项目、定价原则及方法;省或市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定基本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扣除财政补助的服务成本制定,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的服务,实行分级定价。规范公立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研究探索按病种收费等收费方式改革。建立医用设备仪器价格监测、检查治疗服务成本监审及其价格定期调整制度。

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合理调整政府定价范围,改进定价方法,提高透明度,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定价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对仿制药品实行后上市价格从低定价制度,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控制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收取药事服务费等试点,引导医院合理用药。加强医用耗材及植(介)入类医疗器械流通和使用环节价格的控制和管理。健全医药价格监测体系,规范企业自主定价行为。

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

(十二)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强化医疗卫生监管。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城乡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快制定统一的疾病诊疗规范,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准入和运行监管。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安全、职业危害防治、食品安全、医疗废弃物处置等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

完善医疗保障监管。加强对医疗保险经办、基金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医疗保险基金有效使用和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加强商业健康保险监管,促进规范发展。

加强药品监管。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完善监管体系建设,严格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价格和广告的监管。落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对高风险品种生产的监管。严格实施药品经营管理规范,探索建立药品经营许可分类、分级的管理模式,加大重点品种的监督抽验力度。建立农村药品监督网。加强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监管,有效抑制虚高定价。规范药品临床使用,发挥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与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

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政府部门、医药机构和相关体系的运行绩效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加强行业自律。

(十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推进医药卫生科技进步。把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努力攻克医药科技难关,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技术保障。加大医学科研投入,深化医药卫生科技体制和机构改革,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加快实施医药科技重大专项,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在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的突破。开发生产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器械。广泛开展国际卫生科技合作交流。

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鼓励参加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尽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加强高层次科研、医疗、卫生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强化继续医学教育。加强护理队伍建设,逐步解决护理人员比例过低的问题。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规范医院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

调整高等医学教育结构和规模。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完善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医学教育,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加大医学教育投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社区的高等医学本专科教育,采取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农村培养实用的医疗卫生人才,造就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合格医生。

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精神。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和条件,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调动医务人员改善服务和提高效率的积极性。完善医疗执业保险,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增进医患沟通。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者、尊重患者的良好风气。

(十四)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

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

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建立基本药物供求信息系统。

(十五)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完善卫生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立法,明确政府、社会和居民在促进健康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健全卫生标准体系,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与协调。加快中医药立法工作。完善药品监管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健全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比较完整的卫生法律制度。

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执法,切实提高各级政府运用法律手段发展和管理医药卫生事业的能力。加强医药卫生普法工作,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民群众健康的法治环境。

五、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

为使改革尽快取得成效,落实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着力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按照让群众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的要求,2009-2011年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

(十六)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到全国所有困难家庭。以提高住院和门诊大病保障为重点,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做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完善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的体系。2009年,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十八)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用3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完善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十九)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进一步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到2011年不低于20元。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生病。

(二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努力让群众看好病。

六、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二十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任务分工,落实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责任。成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监督考核。地方政府要按照本意见和实施方案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有效措施,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改革进程,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二十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远近结合,从基础和基层起步,近期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改革。要抓紧制定操作性文件和具体方案,进一步深化、细化政策措施,明确实施步骤,做好配套衔接,协调推进各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