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23:22:55

已婚范文篇1

一、服务对象

实行计划生育的已婚育龄人员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可在现居住地享受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一)户籍为外省市以及户籍为市内四区以外在区居住一个月以上(享受免费计划生育手术的需在现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

(二)女方年龄在49周岁以下(女方取出宫内节育器年龄不限);

(三)需持有本人居民身份证、《暂住证》、租房合同及经现居住地查验的或在现居住地办理的临时《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四)无工作单位的。

二、服务项目

(一)领取非卖品的避孕药具;

(二)孕情和环情检测;

(三)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及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四)人工流产术及常规医学检查(限已落实一项安全可靠的节育措施,按时参加街道社区组织的“双情”检测服务的已婚育龄人员);

(五)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

(六)国家规定的其他服务项目。

三、定点服务机构

定点服务机构为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

四、服务费用标准:

(一)孕情、环情B超检测,每例3元;

(二)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和必要的术后用药65元;

(三)人工流产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和必要的术后用药110元;

(四)对在以上免费技术服务中发生的,经计划生育医学鉴定组鉴定为手术并发症的诊治费用,从免费技术服务经费中支付;

(五)经常规检查,属于手术禁忌症而不能手术,超出规定所发生的费用,由受术者个人负担。

五、办理程序

(一)纳入流动人口管理的已婚育龄人员,接受“双情”检测服务由社区和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科统一组织,每年至少二次;

(二)实施免费计划生育手术的已婚育龄人员,需持规定的有效证件原件,经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核定、办理《计划生育手术免费证明》后,到区计生技术服务站接受免费技术服务。

六、几点要求

(一)各级计生部门的工作职责

社区居委会:负责对辖区内流动人口已婚育龄人员进行登记,并协助和配合街道做好避孕节育免费技术服务。

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科:负责审核、确认、统计上报和《计划生育手术免费证明》的发放、管理工作。

区计生技术服务站:负责对享受免费技术服务人员资格的复核,并依据街道开具的《计划生育手术免费证明》,向服务对象提供技术服务;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开具《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同时在《婚育证明》的“现居住地查验记录”栏记载服务项目及服务时间加盖专用印章;要严格执行节育手术知情选择同意制度,做好相关登记、手术记录,提供生殖健康处方,做好术后随访服务工作;要对免费技术服务专项经费补助收入、各项支出情况进行独立核算,各项支出要按免费项目分别反映,以便考核与监督。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负责政策指导、资金预算和日常监督管理,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责任状之中。

(二)加强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免费技术服务经费由区政府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中,作为计生经费划拨到人口计生局帐户,由区人口计生局统一支配。区技术服务站凭《计划生育手术免费证明》及《流动人口“双情”检测结果记录》根同区人口计生局结算,每半年结算一次,区人口计生局按照实际发生的数额在规定的时间内划拨。

(三)加强监督与检查

已婚范文篇2

一、时间安排:2月18日----2月29日,共计12天,其中集中活动10天,集中扫尾2天。

二、服务对象:全镇范围内已婚至49周岁育龄妇女。

三、服务方式:已婚育龄到镇计生服务站接受环情孕情普查。

四、服务内容:安排生育对象孕情,宫内节育器有无下移、脱落;放取宫内节育器,有无宫内外妊娠等。

五、工作要求:

(一)查前准备:计生办负责人员组织、材料印制,到站人员画名册,时间安排,药品器械购置。

(二)宣传发动:定于2月14日-----17日为宣传发动阶段,各办事处、村计生专干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宣传环情孕情普查的重要意义,告知育龄妇女参加检查的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等。

(三)清洁消毒:检查前后,服务站技术人员每天要进行清洁和空气消毒。

(四)信息登记:环孕情普查前,以村为单位从WIS数据库中提取应参加人员的信息,对照相应证件,认真填写《生殖健康保健服务手册》、B超检查登记、尿妊娠试验等记录。

(五)现场组织:

1、检查中,村计生主任、育龄妇女组长配合镇技术人员,做好对每位育龄妇女的身份确认和登记工作,并逐一引导参加各项检查。

2、办事处计生网长负责每天对到站情况进行统计,以村为单位汇总到站情况,并及时督促村计生主任对未到站人员进行督促。

3、村计生主任对未到站人员进行登记,并注明原因。检查后在适当时间陪同未参加普查的育龄妇女再次参加检查,并登记补查时间。

(六)规范操作:

1、严格操作规程。技术服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常规,按服务项目和流程进行检查。使用的消毒器材应一人一换,对诊疗器械应在使用前后进行检查和清洁,对可重复使用的器械进行清洗和高压消毒,对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2、保护育龄妇女隐私。技术服务人员应为育龄妇女提供一对一的服务。育龄妇女在接受异性医师检查时,应有第三者在场,与检查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女性检查室。

3、检查妇科疾病。对患有疑难病症育龄妇女,应转至上一级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或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确诊和治疗。

(七)告知服务

技术服务人员应将在环情孕情普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如实告知育龄妇女本人。

1、对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脱落的育龄妇女,技术服务人员应指导并与其预约到计生服务站取出移位的宫内节育器和落实相应的避孕措施。

2、对意外妊娠的育龄妇女,应知其尽快实施终止妊娠术,并及时落实避孕措施。

3、对患有常见的生殖道感染等疾病者,技术服务人员应为其提供正确的处理意见。

4、对患有宫颈糜烂、宫颈息肉需要使用妇科治疗仪治疗者,应在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无异常的前提下,方可进行治疗,并告知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和随访服务时间。

5、对难以确诊或在本服务站的业务范围内无法进行治疗的疾病,技术服务人员应向患病育龄妇女提出转诊的医学意见,告知其转诊程序,由其本人持镇计生办证明信,到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或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确诊和治疗。

(八)交流与反馈

1、环情孕情普查结束后一周内,技术服务人员应将有异常的育龄妇女情况反馈给村计生主任,村计生主任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走访,督促并陪同宫内节育器异常者、意外妊娠或因各种疾病需要治疗者到相关服务机构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将新落实和更换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信息上报镇计生办,以便统计人员及时变更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

2、技术服务人员根据检查出的异常情况,预约育龄妇女到站复查。

3、技术服务人员在集中活动结束后,对本镇育龄妇女的检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重点分析环情孕情普查情况、随访服务情况等,并与往年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查找技术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和规律。

(九)环情孕情普查期间,利用听广播、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标语、办培训班等形式进行《省禁非规定》等的宣传培训,营造打击“两非”的舆论氛围,提高育龄群众对政策法规的知晓率。

(十)查体期间,符合政策生育二孩的已婚育龄妇女(包括待孕和在孕的)B超登记要单独进行记录。

已婚范文篇3

为搞好年第一次生殖健康检查工作,强化村级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杜绝违法生育,经研究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对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检查,望各社区、各村认真组织,积极配合,确保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一、时间安排

本次透查工作自年3月3日至3月28日共26天,各社区、各村根据具体时间安排及早做好通知、组织和透查场所的准备工作,确保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二、检查范围

凡已婚至49周岁的育龄妇女(包括流动人员)都要参加检查。对男扎、放环、皮埋、使用药具等重点人员必须进行透查。

三、组织实施

1、社区、村两委会负责本村参加查体人员的通知、组织和提供卫生整洁的查体场所。

2、计生服务中心和村计生主任负责应查人员的统计、现场组织和检查结果的上报工作。

3、各村当天漏查人员由村计生主任和计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确认签字后报社区领导和社区主任。补查工作必须在本村查体结束后15天内全面结束。

四、责任考核及要求

已婚范文篇4

一、时间安排

2月18日开始春季环情孕情普查工作,3月28日之前全部结束。

二、服务对象

环情孕情普查:辖区内已婚至49周岁育龄妇女。

三、服务方式

办事处、办事处、办事处、月杨办事处已婚育龄妇女到镇计生服务站接受服务。

办事处、办事处、办事处、办事处、办事处到原乡政府(计生服务站分站)接受服务。

四、服务内容

检查宫内节育器有无下移、脱落现象,有无子宫内外妊娠等。

五、工作要求

(一)查前准备

定于13日上午8:00,召开村两委成员、村计生主任会议,安排部署发动此次春季查体工作。要求各村要汇报查体的准备情况、应到站查体人数、集中查体、扫尾所需天数(扫尾最长不超过10天)等。

(二)宣传发动

定于14日至17日为宣传发动阶段。

各办事处、村、计生办在此阶段要做好育龄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宣传环情孕情普查的重要意义,告知育龄妇女参加检查的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等。

环情孕情普查前,计生办以村为单位从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中提取应参加监测的人员信息,并认真填写《生殖保健服务手册》、B超检查登记、尿妊娠试验等记录。

(三)现场组织

1.检查中,村计生主任及育龄妇女小组长配合镇技术服务人员,做好对每位育龄妇女的身份确认和登记工作,并逐一引导参加各项检查。

2.村计生主任应对未参加集中环情孕情普查的育龄妇女进行登记,并注明未参加普查的原因。检查后,村计生主任应在适当的时间,陪同未参加普查的育龄妇女再次参加检查,并登记补查时间。

(四)规范操作

1.严格操作规程。技术服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常规,按服务项目和流程进行检查。使用的消毒器材应一人一换,对诊疗器械应在使用前后进行检查和清洁,对可重复使用的器械进行清洗和高压消毒,对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2.保护育龄妇女隐私。技术服务人员应为育龄妇女提供一对一的服务。育龄妇女在接受异性医师检查时,应有第三者在场。与检查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女性检查室。

3.检查妇科疾病。对患有疑难病症育龄妇女,应转至上一级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或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确诊和治疗。

(五)告知服务

技术服务人员应将在环情孕情普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如实告知育龄妇女本人。

1.对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脱落的育龄妇女,技术服务人员应指导并与其预约到计生服务站取出移位的宫内节育器和落实相应的避孕措施。

2.对意外妊娠的育龄妇女,应告知其尽快实施终止妊娠术,并及时落实避孕措施。

3.对患有常见的生殖道感染等疾病者,技术服务人员应为其提供正确的处理意见。

4.对患有宫颈糜烂、宫颈息肉需要使用妇科治疗仪治疗者,应在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无异常的前提下,方可进行治疗。并告知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和随访服务时间。

5.对难以确诊或在本服务站的业务范围内无法进行治疗的疾病,技术服务人员应向患病育龄妇女提出转诊的医学意见,告知其转诊程序,由其本人持镇计生办证明信,到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或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确诊和治疗。

(六)交流与反馈

1.环情孕情普查结束后一周内,技术服务人员应将有异常的育龄妇女情况反馈给村计生主任。村计生主任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走访,督促并陪同宫内节育器异常者、意外妊娠或因各种疾病需要治疗者到相关服务机构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将新落实和更换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信息上报镇计生办,以便统计人员及时变更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

2.技术服务人员根据检查出的异常情况,预约育龄妇女到站复查。对因患有疾病或伤残等原因不能到站复查者,应由技术服务人员携带检查物品入户随访,并提出进一步随访和诊治的医学意见。

3.技术服务人员在集中活动结束后,对本镇育龄妇女的检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重点分析环情孕情普查情况、随访服务情况等,并与往年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查找技术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和规律,并查体扫尾结束后3天之内,将环情孕情普查情况统计表、未到站人员情况统计表办事处书记加盖公章后上报镇计生服务站。

(七)环情孕情普查期间,利用听广播、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标语、办培训班等形式进行《省禁非规定》等的宣传培训,营造打击“两非”的舆论氛围,提高育龄群众对政策法规的知晓率。

(八)查体期间,符合政策生育二孩的已婚育龄妇女(包括待孕和在孕的)B超登记要单独进行记录。

六、加强督导,定期通报

各办事处、村、计生办一定要高度重视环情孕情普查工作,镇政府成立督导小组,负责对此项工作的督促检查、定期调度和质量评估。活动期间每天下午5:00前办事处由专人负责上报到站情况,每天在电子屏上给予通报。普查结束后,各办事处、村实际到站情况纳入年终考核成绩。

评估主要方式:

已婚范文篇5

年街道已婚育龄妇女秋季孕环情监测工作即将开始。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本次普查要以满足育龄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提高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上加大育龄妇女秋季普查工作力度,推动我街道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再上新水平。根据区计生局工作部署及街道实际工作需要,街道办事处决定于9月13日开始在全街道范围内开展秋季B超孕环情监测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社区、各单位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已婚育龄妇女秋季B超孕环情监测工作是基层计生工作上水平的有利保障,是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各社区、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充分准备,精心组织,保证普查所需的一切人、财、物,保质保量的完成这次普查和服务工作。

二、普查的方法、范围及内容

方法:由街道计生服务中心牵头,与新阳光医院、仁德妇产医院、区人民医院开展计生卫生技术合作,分三个工作组同时开展工作,在孕环情普查同时对部分社区进行区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查体结束后,各社区计生工作人员要对未参加集中孕环情监测的育龄妇女进行逐人登记,注明未参加监测的原因。社区计生工作人员应及时安排适当的时间,陪同未参加检测的育龄妇女参加邻社区的查体或到街道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补查。对确实不能参加集中查体的人员,务必做好早孕试条尿液检测,做到应检尽检、不漏1人,确保孕环情检测率达到100%。

范围:街道办事处定于9月13日至9月25日,对全街道范围内已婚育龄妇女(包括流入已婚和城镇无业、失业已婚育龄妇女)开展孕环情监测工作。

内容:

1、对放置宫内节育器、放置皮下埋植剂、结扎1年内采取长效避孕节育措施以及采取避孕套、避孕药、外用药等短效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B超孕环情监测工作。

2、对未能参加集中查体的已婚育龄妇女,要采取早孕试条尿液检测的补查方法进行孕环情监测,监测率应达100%。

三、几点要求:

1、街道、社区、单位要高度重视这次普查工作,包社区、包片人员要靠上。各社区要提前做好育龄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检查前将书面查体通知发放到位,积极宣传孕环情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各社区一定要认真对待,严禁流于形式,敷衍了事,确保普查质量和数量。社区计生主任应积极做好普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掌握应检人员情况,凡因工作失误造成的政策外生育,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严肃处理。

已婚范文篇6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成年流动人口,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情形的十八周岁以上的育龄人员:

(一)具有本省户籍但离开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或者市区的;不具有本省户籍但进入本省行政区域的;

(二)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以生育为目的异地居住30日以上的。

本办法所称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是指成年流动人口中可能生育子女的已婚人员。

第三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必须遵循管理与教育、服务相结合,公正、文明执法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管理,并应当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本行政区域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劳动保障、卫生、民政、房产管理等行政部门以及当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配合同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计划生育协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或者本单位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推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第六条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

第七条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当地计划生育管理,并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二)查验成年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予以登记;

(三)与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建立联系,并通报有关人员的避孕节育及生育情况;

(四)组织有关单位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服务;

(五)对负有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或者配合管理职责的用人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检查;

(六)对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依法予以处理;

(七)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

(八)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下列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

(一)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二)为离开户籍所在地的成年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

(三)按照有关规定,为申请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办理生育证明材料;

(四)了解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

(五)按照有关规定,对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中独生子女的父母进行奖励;

(六)负责无用工单位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节育手术费的报销;

(七)配合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对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依法予以处理;

(八)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

(九)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成年流动人口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按照《国家办法》的有关规定,到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婚育证明。

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到婚育证明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审核办理;在规定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办理婚育证明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责令其办理。

婚育证明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并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禁止伪造、出卖或者骗取婚育证明。

第十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按规定需要落实节育措施的,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落实节育措施。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因计划外生育被依法处理的,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缴清计划外生育费和超生子女社会抚养费。

第十一条以单位名义组织外出务工、经商的,在离开住所地前,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可以要求组织单位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

组织外出务工、经商的单位应当确定专人负责所招用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成年流动人口应当在到达现居住地后的10日内,持本人的身份证件和婚育证明,向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查验婚育证明,对持有完备的婚育证明的,出具婚育查验证明,并按照《国家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履行登记、告知职责;婚育证明不完备的,应当要求限期补办。

第十三条有关部门审批成年流动人口的暂住证、营业执照、就业证等证件时,应当核查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婚育查验证明,并将审批结果通报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没有婚育查验证明的,不得批准。

第十四条组织外出务工、经商的单位应当在到达现居住地后的10日内,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与住所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签订的计划生育责任书副本。组织外出务工、经商的单位在住所地未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的,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可以要求其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并将副本寄送其住所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第十五条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城镇,可以由计划生育、公安、劳动保障等部门联合办公,公布职责分工和办事程序,统一办理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事项。

第十六条与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形成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雇主应当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二)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生育情况进行登记;

(三)为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提供节育手术费;

(四)协助处理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外怀孕情况。

与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形成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雇主,应当接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禁止招用没有婚育查验证明的成年流动人口。

第十七条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出租或者出借房屋的房主,应当配合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做好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出租或者出借房屋时,应当要求有关租借人出示婚育查验证明,并督促其遵守有关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发现计划外怀孕或者计划外生育的情况,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告。

第十八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由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定期组织检查,检查间隔期为6个月。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应当参加现居住地组织的检查。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由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向其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也可以由其本人将依法取得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寄回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避孕节育情况证明的格式由省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制定。

第十九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因特殊原因没有参加现居住地组织的避孕节育情况检查的,应当自行到现居住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者医疗保健机构进行避孕节育情况检查,并将避孕节育情况证明寄回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负责避孕节育情况检查的有关机构应当及时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告检查情况。

第二十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申请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的,应当按照《国家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生育证明。

医疗保健机构在为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中的孕妇施行孕期检查或者分娩前,应当要求其出示生育证明;对没有生育证明的,应当及时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对经查证属计划外怀孕的,应当协助有关管理部门落实补救措施。

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所必需的经费。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向居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口收取计划生育管理费。具体收费范围、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财政、物价部门会同计划生育部门制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的统计及考核评估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第二十三条在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奖励。

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不负责任,未达到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省计划生育条例》以及各地依法制定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四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外怀孕的,当事人应当及时、主动采取补救措施。有关管理部门、有关用人单位和雇主应当做好教育、劝阻和指导采取补救措施的工作。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外怀孕经教育、劝阻仍不采取补救措施的,有关用人单位和雇主可以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追究其违约责任;有关发包单位、出租单位可以根据承包合同、租赁合同的约定追究其违约责任。

第二十五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由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向其征收计划外生育费,由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向其征收超生子女社会抚养费。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在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后三个月内未征收计划外生育费的,由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负责向其征收。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因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在一地受到处理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实再次受到处理。

计划外生育费、超生子女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按照《**省计划生育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国家办法》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一)伪造、出卖或者骗取婚育证明的;

(二)逾期拒不补办或者拒不交验婚育证明的;

(三)拒绝为成年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或者为其出具假证明的。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和雇主拒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的,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招用没有婚育查验证明的成年流动人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房主拒不配合做好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计划生育管理组织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一条当事人对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已婚范文篇7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现居住地不是户籍所在地,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以生育为目的异地居住,可能生育子女的已婚育龄人员(以下简称已婚育龄流动人口)。

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管理并提供必要的保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本行政区域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四条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劳动就业、卫生、房产管理等行政部门应当配合同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六条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日常管理,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当地计划生育管理。

第七条成年流动人口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凭合法的婚姻、身份证件,到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婚育证明。

婚育证明的内容应当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民身份证号码、生育状况、落实节育措施状况、计划生育奖罚情况等。

第八条成年流动人口到现居住地后,应当向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查验婚育证明后,应当依照本办法第二条的规定,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予以登记,并告知其接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婚育证明不完备的,应当要求补办。

第九条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向其中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并组织有关单位向育龄夫妻提供避孕节育措施服务。

第十条有关部门审批成年流动人口的暂住证、营业执照、务工许可证等证件时,应当核查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查验过的婚育证明,并将审批结果通报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没有婚育证明的,不得批准。

第十一条与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形成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个人应当负责被招用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并接受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出租或者出借房屋的房主,应当配合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做好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申请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的,应当在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当地有关规定办理生育证明材料。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可以凭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生育证明材料,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

第十四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与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建立联系,并将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向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也可以自行将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寄回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在了解已婚育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后,不得再要求其回户籍所在地接受避孕节育情况检查。

第十五条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中独生子女的父母的奖励,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统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节育手术费,有用工单位的,由用工单位负担;无用工单位的,先由本人支付,凭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证明,由本人在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销。

第十八条在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奖励。

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不负责任,未达到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九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由其现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因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在一地受到处理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实再次受到处理。

第二十条伪造、出卖或者骗取婚育证明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不按照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经其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通知后,逾期仍拒不补办或者拒不交验婚育证明的,由其现居住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拒绝为成年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或者为其出具假证明的,由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建议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劳动就业、卫生、房产管理等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审批成年流动人口有关证件时,不查验婚育证明或者明知无婚育证明而予以批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已婚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以新《条例》贯彻实施和公安部门实行落户新政为契机,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集中1个月时间在全县集中开展人口计生基础信息核查工作,进一步托清我县育龄妇女管理和人口出生底数,有效提高统计合格率和WIS数据准确率,为在机构改革的关键时期正确判断人口形势、实施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信息核查范围和对象

本次信息核查以《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统计管理意见的管理口径为依据,核查对象及范围为:

1、户籍在本辖区且在本辖区常住的已婚育龄妇女。

2、户籍在本辖区但不在本辖区常住的已婚育龄妇女(包括空挂户、婚姻关系造成的人户分离等)。

3、户籍不在本辖区但在本辖区常住或具有常住趋势的已婚育龄妇女。

4、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已婚育龄妇女。

5、流入已婚育龄妇女。

三、信息核查内容

1、核查已婚育龄妇女基础信息。要按照统计管理口径,严格落实管理职责,以村(单位)户口登记为基础,对辖区内所有已婚育龄妇女逐人逐项进行全面核查,并与打印的WIS信息核对,信息不一致的,如姓名、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性别、孩次、生育备注、避孕措施等要进一步核实确认,在育龄妇女基础信息一览表上修改。要把未及时纳入管理,特别是新婚漏管或推诿、自谋职业人员和流出且不明去向的已婚育龄妇女作为本次信息核查的重点进行调查核实。

2、核查出生人口统计上报信息。重点是对2011年1月1日以来的出生(含收养)人口上报及出生日期、性别、孩次、生育性质等信息准确情况进行核查。

3、核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信息。对辖区内省内流入和流出县外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全面信息核查,重点核查微机建档、信息通报单、回执单和避孕节育措施落实报告单联系情况、《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发证、持证、审验以及其它管理服务情况。

四、方法步骤

1、清理、清查。以村、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沿街、商场为基础,进行拉网式清查,对本辖区20-49周岁已婚育龄妇女逐户、逐人、逐项核实,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对失踪、空挂户联系不上本人、流出且不明去向的已婚育龄妇女,要作为重点进行调查核实。属省内流入人口的首先要查看是否持有全国统一的有效《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对证件齐全已建档管理的,登记好信息,与流动人口管理平台进行核对,要求本人证件、口述、微机信息、平台信息要完全一致。对未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要限期办理。

2、审核、登记。将入户清理的信息和共享平台提供的信息与WIS信息进行核对,对已纳入管理的育龄妇女,核对有关项目信息,对漏管的已婚育龄妇女填报《育龄妇女基础信息卡》;对漏管的流动人口填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报告单》。姓名、身份证编码以身份证和户口簿为准。

3、补漏、改错。各镇(街)、开发区要对村(单位)上报的基础信息进行严格审核,避免人为错误。要对清理的漏管已婚育龄妇女、出生人口漏(错报)信息及时录入、修正WIS系统。尤其是要对信息比对不一致的以下情况做到三个逐一销号:

(1)对2008年以来民政婚姻登记信息中未纳入WIS的已婚育龄妇女逐一销号;

(2)对2011年以来公安出生落户、卫生《出生医学证明》出生人口信息与WIS逐一对应,逐一销号;

(3)对3月份以来公安落户的违法生育未上报人员逐一销号。各项信息审核无误后,由计生办立即补漏、改错。核查期间无法完全核实的个案,由计生办将个案登记表报县人口计生局备案。对属于本村管理但不在本村居住的育龄妇女,要完善《不在本村常住的已婚育龄妇女联系表》村级备存。

4、移交、备案。要根据统计管理口径,做好离婚、丧偶育龄妇女移交管理工作,对应接收管理而无故不接收的,自2014年8月起纳入日常监控范围,按月扣分。

要认真核查外省籍育龄妇女以骗婚为目的与我县大龄青年结婚后离婚(或未离婚),对满2年6个月杳无音讯人员,写出个案报县人口计生局统计股。

5、督查、评估。县人口计生局将对本次信息核查进行督查,发现有搞形式、走过场、核查工作不深入的,进行通报批评并责成重新核查。

本次信息核查集中1个月时间。根据市要求,7月11日、21日需分别填写表格上报进度,总表务必于7月31日前完成报县人口计生局统计股。

五、工作要求

各镇(街)、开发区要充分认识本次信息核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核查实施方案,召开会议部署,按照“摸实情、说实话、报实数、无水分”的要求,充分利用“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的比对功能,并通过入户走访、核对证件、群众举报、本人申报等形式,与WIS系统数据进行逐人调查核对,做到不虚、不漏,及时补报、改错,扎实有效地做好核查工作。

已婚范文篇9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切实保障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有效促进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不断引导和激励广大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现就切实加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好生殖健康检查工作的责任感

各街镇乡和县直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严格按照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中关于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工作的要求,切实抓好生殖健康检查工作。坚持实行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制度,加强对生殖健康检查工作的管理,提高生殖健康检查质量,及时出具准确、真实、有效的检查手续,提高工作责任心,坚决杜绝假检、替检、出具假手续等现象,确保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规范有效。

二、进一步完善制度,严格坚持生殖健康检查制度

按照户籍地和现居住地把已婚育龄妇女分为户籍地在本县的15-49周岁的已婚育龄妇女和流动到本县经商、打工等已婚育龄妇女,每年分两次和四次生殖健康检查(普查)。

1、每年进行两次生殖健康检查的范围为:

(1)落实男扎措施的;

(2)生育两个子女且落实安环措施的;

(3)年龄在45周岁以上生育一个子女且安环的;

(4)机关事业单位在职的已婚育龄妇女。

检查时间为:每年3月、9月。

2、每年进行四次生殖健康检查的范围为:

除上述每年两次检查范围外的所有已婚育龄妇女。

检查时间为:每年3月、6月、9月、12月。

三、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生殖健康检查的各项措施

领导重视是关键,力量到位是保障。各街镇乡和县直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检查(普查)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和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各街镇乡要集中干部力量,实行领导带队、工作人员划片包干的原则,村社干部实行联系人负责制,做好监督跟踪,逐户逐人落实到位检查,确保有效参检率。为此,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1、摸清家底、登记造册。

各街镇乡要重新建立好生殖健康登记卡,全面清理节育措施的落实情况,对育龄妇女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分两次检查的和四次检查的),通过登记造册为孕前管理项目建设打下基础。

2、严格合同管理。

各街镇乡已婚育龄妇女合同签订率务必要求达到100%,特别是外出务工的已婚育龄妇女要进行全面签订,对未参加生殖健康检查和未按时寄回有效孕检证明材料的按合同规定处理。

3、做好准备、搞好服务。

各街镇乡要落实好检查的设施设备,让育龄群众感到满意,对于春节期间要外出务工的已婚育龄妇女可以提前进行生殖健康检查,随到随查,做到优质服务。

4、严格奖惩。

各街镇乡要制定好村规民约等措施,因地制宜,约束参检对象参检,对参检对象故意不参加检查的,严格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已婚范文篇10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现居住地不是户籍所在地,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以生育为目的异地居住,可能生育子女的已婚育龄人员(以下简称已婚育龄流动人口)。

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管理并提供必要的保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本行政区域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四条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劳动就业、卫生、房产管理等行政部门应当配合同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六条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日常管理,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当地计划生育管理。

第七条成年流动人口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凭合法的婚姻、身份证件,到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婚育证明。

婚育证明的内容应当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民身份证号码、生育状况、落实节育措施状况、计划生育奖罚情况等。

第八条成年流动人口到现居住地后,应当向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查验婚育证明后,应当依照本办法第二条的规定,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予以登记,并告知其接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婚育证明不完备的,应当要求补办。

第九条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向其中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并组织有关单位向育龄夫妻提供避孕节育措施服务。

第十条有关部门审批成年流动人口的暂住证、营业执照、务工许可证等证件时,应当核查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查验过的婚育证明,并将审批结果通报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没有婚育证明的,不得批准。

第十一条与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形成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个人应当负责被招用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并接受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出租或者出借房屋的房主,应当配合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做好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申请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的,应当在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当地有关规定办理生育证明材料。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可以凭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生育证明材料,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

第十四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与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建立联系,并将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向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也可以自行将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寄回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在了解已婚育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后,不得再要求其回户籍所在地接受避孕节育情况检查。

第十五条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中独生子女的父母的奖励,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统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节育手术费,有用工单位的,由用工单位负担;无用工单位的,先由本人支付,凭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证明,由本人在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销。

第十八条在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奖励。

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不负责任,未达到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九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由其现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因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在一地受到处理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实再次受到处理。

第二十条伪造、出卖或者骗取婚育证明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不按照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经其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通知后,逾期仍拒不补办或者拒不交验婚育证明的,由其现居住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拒绝为成年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或者为其出具假证明的,由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建议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劳动就业、卫生、房产管理等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审批成年流动人口有关证件时,不查验婚育证明或者明知无婚育证明而予以批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