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预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5:07:30

疫病预防

疫病预防范文篇1

一、重大动物疫情

本预案所称重大动物疫情,是指国家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发生或暴发流行,国家规定的二类、三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性流行,以及国家另有规定或特殊情况,需列为国家规定一、二、三类动物疫病范畴的疫情。

二、组织体系

(一)指挥系统

为加强对我县重大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副县长严水石任指挥长,县农办主任扶良发、县农业局局长周茂生任副指挥长,县农业局、公安局、财政局、工商局、交通局、卫生局、民政局、外经贸局、商管办、发展计划委员会、食品公司、卫生防疫站各一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

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负责统一组织领导全县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决定启动和停止应急预案,决策有关重大事项,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设立相应的领导和办事机构,负责组织领导本乡镇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二)部门职责

1、农业(畜牧兽医)部门:

(1)及时组织动物防疫和开展疫情控制工作。

(2)做好疫情的监测、预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将重大动物疫情向指挥部各成员单位通报。

(3)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及时诊断疫病,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提出封锁建议,并组织实施。

(4)参与组织对疫点内动物的捕杀及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

(5)组织对疫区、受威胁区易感动物实施紧急免疫注射。

(6)对疫点、疫区内污染物和场所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实施监督指导。

(7)对疫区、受威胁区的易感动物及其产品的生产、存贮、运输、销售等活动进行检疫和监督管理。

(8)建立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控制物资储备库,储备疫苗、药品、诊断试剂、防疫器械、防护用品、交通及通讯工具等。

(9)评估疫情处理及所需补贴资金,提出资金使用意见。

(10)培训防疫人员,组织成立疫情处理预备队。

(11)组织对疫点、疫区周围群众的宣传工作。

2、发展计划部门:

负责应急控制物资储备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安排。

3、财政部门:

根据疫情,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和财政部、农业部制定的动物防疫经费管理办法,负责安排应急防疫经费并加强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4、民政部门:

负责疫区受灾群众的安抚和救济工作。

5、公安部门:

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和疫点内动物捕杀,加强疫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6、乡镇人民政府及村民委员会

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疫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召开有关紧急会议,在县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疫情的扑灭工作,在紧急预防接种工作中,切实做到行政首长负责制,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雷厉风行。在污染场所消毒、疫情普查中妥善安排工作人员,并做好疫区人民群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7、工商部门:

根据对疫区的封锁情况,关闭疫区内的动物及其产品的交易市场。

8、卫生部门:

负责疫区人民群众的人畜共患病的疫情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

9、通信管理部门:

负责保证疫区的通信畅通。

三、应急反应

(一)国家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的发生或暴发流行的应急反应

1、一类动物疫病发生后,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应迅速了解疫病发生情况,及时向指挥长、副指挥长汇报并上报疫情,然后确定疫情程度,分析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方案,并报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

2、指挥部立即召开成员紧急会议,部署疫情控制工作,视其疫情情况,组织有关人员,调拨资金,启动应急物资储备库,如发生的是国家规定的一类烈性传染病:口蹄疫、禽流感等,指挥部全面启动政府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捕杀疫点易感动物。

(二)国家规定二、三类动物疫病暴发流行的应急反应

指挥部办公室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汇报并派技术人员深入现场,确定疫情严重程序、范围大小,提出控制办法,并报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财政部门应调拨防疫经费,指挥部启动应急物资储备库,工商部门关闭疫区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农业(畜牧兽医)部门组织人员进行紧接预防接种,指导消毒,并对病死动物作无害化处理。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针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封锁、捕杀、销毁、消毒、免疫接种、限制动物及其产品流动等控制和扑灭疫情的决策,封锁令由疫区政府,当疫情涉及到两个以上行政区域时,由县政府发,并安排好疫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县里拨专款建立防治重大动物疫病物资储备库(包括疫苗、药品、器械等)由县农业局具体负责保管和调拨使用。

(二)资金保障。县财政局要切实安排好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储备物资,防疫经费以及被捕杀动物的补贴、疫情处理、疫情监测、疫情普查所需资金。

(三)技术保障。加大动物防疫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县级动物疫病简易诊断实验室,依托上级业务技术部门,一旦出现疫情,能及时准确诊断。

(四)人员保障。发生一类动物传染病时,请示上级调动重大动物疫病应急专家组作出诊断,指挥部迅速组织重大动物疫情处理预备队赴疫点,迅速扑灭疫情。

五、疫情管理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农业部制定的《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发生疫情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报道疫情,对别有用心、造谣惑众、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其它事项

(一)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后所采取的应急技术措施,按国家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疫病预防范文篇2

1加强饲养管理

1)做好羊舍的修建工作。山羊喜干燥、怕潮湿,所以应在高处构建羊舍,防止雨、雪水渗入。羊场夏季要做到防暑降温,可以在圈舍四周种植杨树等,以调节温度和湿度,同时能避免阳光的强烈照射;冬季要做到防寒保暖,防止贼风侵袭羊群。规模羊场还应配备面积约羊舍面积2~3倍的运动场,适当的运动可提高羊群的抗病力。

2)备足草料。山羊是草食动物,必须以饲草饲喂为主,适当搭配精料。因此,青草期应依据羊只数量来种植适量的优质牧草;并做好枯草期的贮草工作;防止贮草发生霉变。

3)高床养羊。羊床具有隔热、隔湿、通气的作用,避免山羊与粪污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4)加强日常饲养管理。日粮中应定期添加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以防止羊群因矿物质、微量元素或维生素不足而引发营养代谢性疾病。适时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电解多维、口服补液盐等,以减少羊群应激反应。于山羊饲料中定期加人益生素、大蒜素或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等,可提高其机体抵抗力。

5)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做好夏季灭蚊、灭蝇及常年灭鼠等工作,以减少疾病的传播。粪污应堆积发酵,以杀灭其中的虫卵。同时,要保持环境安静,卫生清洁工作要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人。

2搞好疫病防控

1)把好进场关。应从防疫基础较好的地区购进山羊;具备有效期以内的产地检疫证明且佩有耳标的山羊,方可购进。

2)把好隔离、消毒关。购进的山羊应隔离饲养2周以上,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同时,应给新购进的山羊进行免疫接种。定期对羊舍、运动场及走道进行彻底消毒,规模羊场应准备2~3种消毒药物交替使用。对病死羊要作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严禁乱扔乱抛,更不可出售。

3)把好免疫接种关。一是做好羊口蹄疫的免疫接种工作。对新生羔羊以及虽已免疫但已过保护期(免疫保护期一般4个月左右)的山羊,使用0型一亚洲I型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对新生羔羊在28~35日龄进行首免,间隔1个月后再进行1次强化免疫。定期采集山羊血样进行抗体检测,并及时分析和评估免疫实际效果;对抗体水平不达标的山羊,及时进行补免。二是做好羊痘的免疫接种工作。每年4—5月份免疫1次,免疫期为la;接种时,不论羊只大小一律从尾根内侧或股内侧进行皮内注射(1头份/只);羔羊断乳后,应免疫1次。三是做好羊三联四防苗的免疫接种工作。每年4月上旬和9月上旬进行2次接种;不论羊只大小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1头份/只),注射14d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la。

疫病预防范文篇3

这次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主要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市畜牧工作会议精神,分析我区防控形势,安排部署防控任务,动员全区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全区畜牧业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全区社会稳定。刚才,光强同志传达了指挥部《关于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意见》,任务措施都比较具体,操作性也比较强,大家回去要贯彻好、落实好。下面,就做好今年的春防工作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当前疫情形势,增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去年以来,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全区上下扎实有效地开展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较好地落实了各项防控措施,确保了全区安全无疫,全区的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随着气温回升,候鸟开始回迁,我们面临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一些重大疫病存在流行的可能。因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特别是对于我区来讲,畜牧养殖和加工在全区农业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比重和地位,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可以说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区的社会稳定,也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我们一定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它作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坚决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让区委、区政府放心,让全区人民满意。

二、狠抓关健措施落实,全面深入扎实有效地做好防控工作

按照“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和“把住关口不输入、强制免疫不漏治、发现疫情早扑灭、严格控制不扩散、确保人员不感染”的防控工作目标,坚持预防为主,加大防控力度,采取综合措施,坚决防止疫情发生。要围绕把好外疫传入、内疫发生、疫情扑灭“三大关口”,突出抓好五项工作:

一是加大免疫力度,提高免疫质量。要把免疫工作放在防控工作首位。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各办镇要迅速组织队伍,对辖区内所有畜禽进行全面免疫,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要做到“镇(办)不漏村(居)、村(居)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杜绝免疫空白点和免疫死角,确保做到应免尽免,适防畜禽的免疫密度要达到100%。两镇的免疫工作由各镇组织免疫队伍进行,城区办事处免疫工作由区兽医站组织免疫队伍协助进行。免疫后必须填写免疫档案,按户按场发放动物免疫卡。

要搞好免疫效果监测,对抗体水平达不到有效保护的畜禽及时进行强化免疫,对漏免畜禽及时进行补免。各办镇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突击展开防疫行动,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确保强制免疫工作在4月20日前全部完成。

二是进一步抓好消毒灭源工作。要切实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的消毒灭源工作,制定科学的消毒计划,建立严格消毒制度和责任制度,做到免疫和消毒并重,实行定期、定点消毒。尤其对畜禽产品贮存场所、规模化饲养场(户)、畜禽交易市场、畜禽屠宰场(厂、点)等关键场所进行定期消毒灭源,防止畜禽感染病毒和病毒扩散。要加强对消毒工作的督导检查,切实落实消毒措施,确保消毒效果,有效阻断病源传播。

三是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两镇要进一步调整、健全村级防疫员队伍,积极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疫情监测工作,制定疫情监测方案,落实监测计划,要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效果的监测,及时指导防疫工作,确保达到免疫有效保护。要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畜禽、鸟类疑似疫情或不明原因大批死亡的,要按照程序和规范要求,快速进行核查、处置和上报。对不履行报告职责,迟报、瞒报、谎报等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是加强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全面推行“畜禽户口制度”、“售前报检制度”,做到有售必检、有报必检,切实抓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要做好调入和在我区中转畜禽及其产品的检查检疫,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从疫区调入畜禽类及其产品,凡从外省调入畜禽的,必须向当地防疫监督机构提出申请。向外省、市销售畜禽的,必须经当地防疫监督机构抽血化验合格后方可外调。要加大动物防疫执法力度,强化市场监管,排查畜禽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的漏洞,严格禁止未经检疫的畜禽及其产品上市销售,严厉查处逃避检疫和运输、加工、贩卖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

五是积极做好应急准备,全面提高处置能力。各办镇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做好随时应对疫情的准备。要在前段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工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及实施方案。严格落实防疫、消毒、扑杀等防控措施,重点检查防控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预备队伍情况,保证物资储备充足有效以及应急预备队伍的稳定,做到人员、物资、资金、技术四到位,提高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及时迅速、依法果断处置,早发现、早处置、早消灭,坚决消灭在疫点上,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进一步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防控工作的领导

一是要进一步健全组织指挥体系。各办镇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机构及工作机构,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各办镇指挥部有人员变动的,要及时上报区指挥部办公室。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特别是卫生、工商、质检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合作和沟通,形成强大合力,把这次春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二是要进一步落实防控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办镇对本辖区防控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两镇与村级防疫员、村级防疫员与养殖户要层层签定责任状,逐级建立责任制,要将防控责任分解到人,做到工作层层有人管,环环有人抓,事事有人干,真正构建起防控工作责任体系。

疫病预防范文篇4

关键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这次疫情防控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要求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不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以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1]。人类、动物共享同一生态系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是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在成功防范和应对H7N9流感等突发疫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是稳定动物及动物产品供应、维护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但是,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后,暴露出我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防控能力依然不足的短板,突出表现在核心职责履行不够到位、支持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加快构建适应新时代、新需求的现代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充分发挥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控、动物源食品安全源头防控、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是顺利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维护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的应有之义。

1我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

我国现行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源于2005年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央、省、市、县四级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承担动物疫情分析和处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事务;省、市、县三级设立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工作;乡镇、村两级分别由畜牧兽医站、村级防疫员提供技术支撑。此外,全国建立了14家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10家专业实验室、3家区域实验室,承担特定动物疫病最终诊断、标准品制备、疫苗毒株推荐、防治技术研究、防控政策咨询、防控效果评估、防控技术指导、对外交流合作等工作。这些机构与部门之间分工负责,相互协作,共同构成了我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当前,我国动物疫病形势复杂多变,防控工作难度不断加大。活畜禽跨区域、长距离流通频繁,病原扩散迅速;人畜共患病增多,公共卫生压力激增;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非洲猪瘟等新发传染病和传统病变异株导致的重大动物疫情不断冲击畜牧业生产。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更高要求。(1)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机构队伍有所弱化。近年来,各级兽医机构相关人员普遍偏少,人员力量和承担职能严重失衡。与2008年相比,2018年全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总数减少了14%,人员总数减少了29%;全国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人员总数减少了11%,其中检疫人员减少了21%。专职履行兽医工作职责的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年龄结构老化。截至2018年,全国通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有11万余人,但注册成为执业兽医的仅占39%;在注册的执业兽医中,仅有6%的人员备案在动物饲养场工作。由此可见,大量取得执业资格的专业兽医并没有从事传统畜禽的疫病防控工作。(2)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核心职责履行不充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中诊断检测、监测预警、应急处置、防疫检疫结合、科技支撑等主要任务履职成效,与建设现代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要求相比仍有差距。国家动物疫病报告系统到兽医临床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专业性不足,常设机构和专业团队缺乏;官方兽医制度尚不健全,检疫工作技术支持不足,信息互联互通不够,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在监督促进养殖主体落实疫病防控责任、切断疫病传播方面的效力未充分发挥。(3)动物防疫支持保障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动物防疫财政投入总体不足,国家在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下降,工作经费保障不足。部分国家投资建设的动物疫情测报站、诊断实验室、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因运转经费缺乏,仪器设备有的闲置,有的已经老化,无法有效开展工作。

2树立现代化动物疫病防控核心理念

动物疫病防控肩负着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等多项使命。在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等目标的指引下,应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要素入手,牢固树立起基于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全链条动物疫病防控核心理念,提高动物群体“防病”的能力,逐步实现动物疫病从“有效控制”向“净化消灭”转变。(1)控制传染源。有效开展临床巡查、诊断检测、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应急处置,将传染源控制、消灭在最小的范围之内。(2)切断传播途径。严格动物及其产品的流通监管,建设现代化的活动物物流系统和管理制度,降低因不规范的动物流动带来的疫病传播风险,构建产销对接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实现“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3)保护易感动物。通过营养和环境的改善提高动物群体健康水平;通过免疫提高群体特异性抵抗力;通过生物安全、消灭根除等措施降低病原接触易感动物的几率。在养殖场户、生产单元层面,要注重识别关键风险点,将各项生物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在养殖集团公司层面,要建立内部生物安全体系,规范运行、强化监督;在区域管理层面,要运用多种行政管理和技术手段,统筹布局;在产业层面,要将畜禽养殖环节、运输环节、屠宰环节的生物安全措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树立全产业链的防控意识,制定规则、形成习惯、落实到位。

3加快建设现代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对策建议

加快推进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能力建设,应着眼于健康中国和国家生物安全战略需求,统筹现有资源力量,强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核心任务,建立机构完善、人员到位、基础设施完备、能力匹配的保障体系,打造一套与当前我国动物疫病发生的强度及其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相适应的现代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3.1强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核心任务。(1)强化疫病监测。疫病监测是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也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最需要强化的核心任务,应通过有效途径广泛收集信息,及时发现传染源,防范疫病风险。①建立健全兽医诊断实验室网络。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协调,以各病种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为龙头、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兽医实验室为主干,统筹科研院所、社会化服务机构、养殖集团中的兽医诊断实验室资源,建立完整的国家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实现科学研究、疫病防控、生产服务的有机结合。②扩大疫病信息收集范围。应推动防疫战线前置、关口前移,将国家动物疫病报告系统数据采集单元延伸至兽医临床一线,增加病死动物信息收集渠道,增加症候群监测模块,以提高报告系统对不明原因动物疫病监测的敏感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主动监测和疫病状况调查,全面掌握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③理顺信息报告流程。优化重大动物疫病和常规疫病分类报告流程,探索直联直报模式;落实奖惩制度,提高养殖主体和临床兽医疫病报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责任追究范围,区分“天灾”与“人祸”,消解地方行政机关的压力和顾虑。④提高信息应用效率。调整现有工作模式,将流调溯源与疫病监测有效衔接,形成“发现—报告—调查—分析—防治”的闭环,将“数据”变为“行动”,切实用于防控工作指导。(2)强化应急管理。“早、快、严、小”的应急处置是快速消灭传染源的有力保障。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要求预防性与应急性相结合:设立常态化的职能机构负责突发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的日常研究和运作;当突发疫情发生后能迅速转入战时状态,承担起突发动物疫情的紧急应对和处置工作[2]。应将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成为重大动物疫情的专门性、常态化应急管理机构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能,确保动物疫病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转。①完善应急响应体系。系统性开展突发疫情传播规律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形成层层拉警报、层层预警的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置的措施落实。制定预案,分级响应,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对事态发展进行全局判断,对人、财、物等各类力量进行统筹规划和配置,以使应急协作体系实现快速响应、协同运作。②指导重大动物疫情处置。做好监测、溯源、消毒、扑杀、无害化处理、风险评估等技术指导工作,实现疫情监测、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措施调整之间的良性互动。③加强应急队伍管理。组建应急协调小组,平战结合。平常加强应急能力演练,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预警、评估、报告;按照法定程序,迅速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指导应急处置措施落实。(3)强化检疫监管。检疫监管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确保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的有力保障。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职责,加强对动物饲养、流通、屠宰各环节的全过程检疫监管。①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当前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撤并、执法职能并入农业综合执法、动物检疫职能归口不一的情况下,要依托现有机构编制资源,抓紧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确保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工作顺利开展。②加强官方兽医培训考核。官方兽医必须经过国家制定的官方兽医培训考核计划,接受法律法规、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检测、紧急疫病扑灭技术等方面的培训;考核通过后,才有资格担任官方兽医。③促进防疫检疫融合。以动物检疫出证为抓手,将防疫的关键要素——强制免疫、日常监测情况、风险分级、疫病状况认证等作为检疫出证的前置条件,形成在动物饲养、市场流通、屠宰加工等各个环节中防疫、检疫、监督工作之间的良性互动;将疫病诊断检测体系作为动物检疫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技术保障,提高官方兽医履职的准确性和权威性。(4)强化技术指导。以保护易感动物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各类防疫主体在强制免疫、疫病净化、消灭根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等防疫工作中的技术指导和示范推广能力。①推动强制免疫规划及组织实施,加强免疫技术指导,监督强制免疫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保证免疫密度和质量,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有效落实。②推动动物疫病净化根除、人畜共患病防治、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等综合防控示范重点项目实施。通过筛选、试点、示范,形成完整的综合配套技术并组织示范推广,有效落实国家动物疫病防治规划。③建立针对官方兽医队伍、执业兽医队伍、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乡村兽医队伍的培训规划制度,整合现有培训资源,系统开展培训,提升兽医服务专业化水平。(5)强化信息技术运用。“互联网+”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传统行业的改造和升级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动物防疫工作身处这个技术变革的时代,也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实现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应大力推进动物卫生信息系统整合,统一标准、集成开发,利用“互联网+”构建结构合理、协调一致、纵向到底的动物卫生信息系统。①以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屠宰检疫出证信息管理为基础,建设从农场到餐桌现代化追溯系统。对动物从出生到屠宰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快速追踪患病和有暴露风险的动物,阻止疾病传播。同时,结合监测、风险评估结果,为实施移动监管、分区防控提供技术手段。②推进动物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相关信息资源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动物免疫、疫病监测、检疫监管、调运监管、屠宰监管、无害化处理等各环节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业务协同,促进信息共享,提升疫病防控业务管理和服务水平。③实现全国动物卫生信息一张图。将全国屠宰企业、运输车辆、公路检查站、畜禽标识、养殖场户、动物疫病诊疗机构、兽医实验室等基础信息、畜禽养殖量、动物及动物产品调运、疫病监测、无害化处理等业务信息汇聚后,结合野生动物分布、地形、路网等信息进行地图展示,用于指导疫情应急处置、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分析模型、开展监测预警。(6)强化科技支撑。此次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用不到1周时间就确定了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向全球共享信息;分阶段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满足了国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对该病毒导致的疾病临床表现和病例定义,以及该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力等有了清晰、快速、准确的认识。要以公共卫生系统科技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科技支撑方面的作用。①加大对疫病诊断技术的研究。在疫病流行的初期,及时分离病原,确诊病因,筛选、评价疫苗和诊断试剂。②加大对疫病流行规律的研究。开展模型预测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③加大对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与集成,为一线防疫提供因地制宜的技术手段。3.2加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支持保障力度。参考卫健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方向及试点工作[3,4],加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支持保障力度。(1)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出台“全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明确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各类机构设置、职能定位、人员配置标准,合理配备人员,以保障动物疫病临床排查、应急处置、公益性动物卫生服务等基础性工作需求;提高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并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时对论文、科研等不作硬性要求。(2)足额保障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经费应不低于同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平均保障水平,适当探索“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试点等措施;落实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人员和官方兽医有毒有害等相关津贴。(3)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规划(2017—2025年)》,制定出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省、市、县)”,逐步实现“县级以血清学检测为主、市级兼顾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省级以病原学检测为主”的兽医实验室建设架构;加强省际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和指定通道建设,强化畜禽移动监管;加快建设统一、共享的畜牧兽医信息体系,实现动物防疫信息从养殖、运输到屠宰各环节全程可追溯。(4)夯实基层动物防疫基础。实行动物防疫网格化管理,建立分片、包村、包场工作机制。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实行“三权归县、服务在乡”;确实无法单独设立的,应配备专业人员专职从事动物防疫工作,保障必要的办公用房、冷链设施、试剂耗材、运转经费等条件。加强村级防疫员管理,参照当地村干部收入水平,合理确定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水平。推行动物防疫专员特聘计划,综合畜禽养殖量、服务范围、区域环境等因素,在乡镇或村级特聘动物防疫专员。(5)扶持和发展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使其成为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兽医服务的有效补充。充分利用好政府与市场两种资源,合理界定动物防疫公共服务和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的范围;继续培育壮大执业兽医队伍,鼓励动物防疫合作社(服务公司)、大型企业、动物诊疗机构、动物疫病检测机构等多种服务主体开展免疫、检测、消毒、无害化、技术咨询等综合服务。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人民日报,2020-02-15(01).

2吴胜.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研究.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

3龙华,胡蔓.坚持改革突出制度建设我省全面推进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湖北日报,2020-07-07(01).

疫病预防范文篇5

第一条为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有效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明确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国务院《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条例》和《省动物防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监督管理与责任追究工作。

第三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属地管理、部门分工负责、逐级建立责任制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区畜牧兽医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其所属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具体实施动物防疫和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群众做好本辖区内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五条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加强管理,增强自律意识,做好免疫、消毒等动物疫病预防工作。

第二章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职责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政府分管负责人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主要责任人。

第七条各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建立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兽医技术支持体系,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保持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第八条建立科学、合理的动物防疫经费保障制度,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第九条畜牧兽医部门应当建立动物防疫制度,拟定年度强制免疫计划,组织疫苗供应,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和快速反应体系,加强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宣传,组织扑灭重大动物疫情。

第十条工商部门配合畜牧兽医部门打击违法经营动物及动物产品行为,整顿和规范动物及动物产品经营市场秩序。在疫区封锁期间,负责关闭疫区的畜禽交易市场。

第十一条卫生部门协同畜牧兽医部门开展人畜共患病防治,搞好人畜共患病信息通报。

第十二条商务部门负责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规划、布局、定点,按照动物防疫条件要求实施规范化管理。

第十三条林业部门负责野生动物疫病的监测,做好野生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及监测信息通报。

第十四条财政部门要保证防疫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第十五条公安部门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和强制扑杀工作,做好疫区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

第十六条交通运输部门要协助做好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的设置和管理,优先安排防疫物资的调运。

第十七条其他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第三章畜禽业主防控责任

第十八条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符合有关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取得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并建立相关动物防疫、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制度。

第十九条畜禽养殖场应当依法建立养殖档案,饲养种畜的应当建立个体养殖档案。畜禽养殖者在应当加施标识的畜禽的指定部位加施标识。

第二十条畜禽业主应当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按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第二十一条饲养的种用、乳用动物和宠物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健康标准。

种用、乳用动物应当接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定期检测,检测不合格的应当按照规定予以处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种用、乳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必须到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申报手续,经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批准后方可引进;到达输入地后,货主应对种用、乳用动物按照规定进行隔离观察。

第二十二条屠宰、出售或者运输动物和动物产品前,货主应当按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并提供相关资料,以证明动物和动物产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条件。

第二十三条屠宰、加工、贮藏、运输和经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记录动物及动物产品种类、数量、来源、流向等内容,建立进货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二十四条禁止屠宰、经营、运输下列动物和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下列动物产品:

(一)封锁疫区内与所发生动物疫病有关的;

(二)疫区内易感染的;

(三)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

(四)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五)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六)其他不符合国家有关动物防疫规定的。

第二十五条在运输、加工、出售过程中发现染疫、病死畜禽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必须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在指定的地点,对畜禽及其产品以及包装物、排泄物、垫料等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装载工具进行消毒。

第二十六条畜禽业主发现患有疫病或者疑似疫病的畜禽,必须及时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不得瞒报、谎报、迟报和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第二十七条畜禽业主和他人不得擅自、传播和报道动物疫情。

第二十八条畜禽业主对动物卫生监督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活动应予支持、配合,任何人不得拒绝和阻挠。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因不履行职责或防控工作不到位,造成疫情发生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

(二)对不符合条件的颁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诊疗许可证,或者对符合条件的拒不颁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诊疗许可证的;

(三)其他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未经现场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或者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拒不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的;

(二)对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动物、动物产品重复检疫的;

(三)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在规定外加收费用、重复收费的;

(四)其他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履行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职责或者伪造监测、检测结果的;

(二)发生动物疫情时未及时进行诊断、调查的;

(三)其他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不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国务院《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条例》和《省动物防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予以处罚。

疫病预防范文篇6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管理

为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根据疫病流行规律,始终坚持抓早、抓紧的原则,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到早部署,早展开。根据我县实际,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转发**市指挥部办公室进一步加强a型口蹄疫防控工作文件的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县畜牧兽医局制定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的通知》等有关系列文件。

二、落实得力措施,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并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主动,全面落实各项有力措施。

(一)落实责任:一是严格执行了政府提出的“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机制,明确乡镇行政一把手是所辖区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乡镇兽医站站长是具体责任人,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2009年2月8日与各乡镇签定了《××县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书》;二是分类管理,实行重点监控,重点督查。根据防控工作重点,进行分类管理,落实包干负责的防控责任制,对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实行重点监测。对重点监测的养殖场,要求固定人员定期进行普查,建立档案,并安排工作人员坚持长期监测,实行封闭式管理,同时,责任人必须抓好疫苗防疫接种和对场内员工的防疫教育工作,强化防疫知识教育,积极引导饲养户改善饲养方式。三是完善值班制度。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根据疫病流行规律,在重大动物疫病高发季节,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公布了联系电话,对县内出现的动物群发病及成批死亡病例及时监测、摸排;四、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对措施不力引发疫情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落实措施:一是免疫措施。实施强制免疫是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抓好2009年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与各乡镇站签定《2009年县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书》,明确了任务,强化了工作职责。全县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具体完成情况:春防工作从2月12日开始,3月15日全部结束。常规免疫:春防注射猪瘟疫苗188310头,鸡新城疫疫苗475453羽,免疫密度分别为92%和93%;注射仔猪副伤寒疫苗26300头;注射牛、羊炭疽共68900头只。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全县累计免疫注射口蹄疫疫苗341358头只,其中生猪214919头、牛66006头、羊64058只,免疫密度分别为105%、102%和106%;免疫注射猪蓝耳病疫苗206731头,注射鸡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52657羽,免疫密度分别为101%和103%。注射疫苗发生反应和死亡情况:全县免疫反应猪843头,死亡20头;牛反应199头,无死亡;羊反应436只,死亡2只;注射狂犬疫苗6091只。二是加强动物疫情排查,强化监督检查。5月3日上午,我局召开了紧急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各项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措施。我局从县局下派23名职工进驻各乡镇,协助各乡镇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情排查、猪群临床监测、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我局组织由局长负责龙树片区,陈副局长负责文桃片区,唐副局长负责龙头山片区,会同12个乡镇80名乡站职工、23名县局工作队员和114名村兽医从5月4日开始深入养殖户、规模养殖场、交易市场开展动物疫情排查,并严格做好排查工作记录,到5月24日为止,我县未发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强化猪群临床监测工作,我局组织人员认真开展甲型h1n1流感监测工作。从5月4日开始至5月24日止,对全县范围内累计监测种猪场24个次,商品代猪饲养场户85个,散养户5629户,交易市场87个次,生猪屠宰场22个次,其它82个次,共监测生猪53136头。各乡镇每天按时上报监测情况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后每天9:00前上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从5月3日开始,县局和乡镇站安排专人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到责任明确、人员到位、联络畅通,确保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诊断、及时处置。三是健全防控应急预案和应急物资储备。针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形势严峻,我局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程序,制定了《××县畜牧兽医局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各乡镇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储备消毒药品0.1吨,防护服104套和必备防控设施等应急物资。四是认真做好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今年春防发放规模场免疫档案30本,散养户免疫档案100本。对散养户和规模养殖场建立免疫登记档案,确保全县畜禽健康养殖和流通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受经济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养殖生产中动物免疫缺乏程序化、科学化。

(二)兽医实验室仪器和药品缺乏,不能正常开展检验、检测工作。

(三)部分防疫员业务能力、相关法律认知度已不能适应当前防疫工作形势的需要,有待提高。

(四)面临防疫收费的取消,如何提高防疫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保障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下步工作计划和措施

(一)扎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疫情稳定。组织开展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行动,建立补栏畜禽补免及免疫后畜禽适时强化免疫机制。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疫苗及防控物资采购、供应、储备及管理。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疫情报告、预警及应急处置工作。

疫病预防范文篇7

一、适应范围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是指野生动物之间、野生动物与家禽家畜之间以及野生动物与人之间传播流行的重大疾病,包括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型性肺炎等重大疫病。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实行市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市林业局具体组织实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和基层林业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各自履行职责,通力协作,高效有序地工作。

(二)分级控制。依据野生动物疫病发生的毒型、发病动物数量、传播速度、流动范围和趋势,分级启动应急反应。

(三)分区警戒。根据野生动物疫病流行特征、发生发展规律,分区(疫区、受威胁区、安全区)警戒,实施相应的紧急控制措施。

(四)综合防控。重大野生动物疫病发生后,市林业局及相关部门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实行综合防治,并按照本预案规定,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尽快控制和扑灭。

三、组织管理

(一)重大野生动物疫病紧急疫情的控制工作纳入市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工作体系,由市政府负总责,林业部门牵头组织协调,实行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制。市林业局设立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防控工作指挥部,林业局局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以下简称市防指办,电话:)。市防指办按照指挥部决策,负责统一指挥疫情的控制和扑灭工作,按规定上报疫情,及时提出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传达落实上级领导指示,组织调拔紧急防疫物资,组织协调并监督有关部门落实本预案。

(二)部门职责。

市应急办: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工作。

市林业局:负责拟定全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控制方案,组织实施野生动物疫病紧急免疫接种(主要指人工驯养的野生动物)和消毒灭源;负责疫情监测,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提出封锁建议;组织供应防疫物资,成立疫情处理预备队,培训防疫人员;负责市防控指挥部日常工作和综合协调。

市畜牧水产局:负责家禽家畜的监测防控,提供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的疫苗供应等工作,负责防治物资储备和技术人员培训。

市财政局:根据野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及时申报、审批、安排野生动物防疫经费。

市卫生局:防疫物资储备,疫区人员疾病预防控制。

市公安局:根据野生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工作需要,负责疫区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疫区正常社会秩序;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疫区封锁,运输监管,强制扑杀和各类违反动物防疫法规案件查处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疫区的交通设卡封锁工作,组织运输车辆检查、监督,控制疫源传播。

市工商局:负责市场内野生动物的无检疫证明不准上市销售工作。

市农办:组织协调疫源疫病应急工作。

四、疫情确认与报告

(一)疫情确认。由市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采集疫源样品送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中心站,进行检测和诊断,确认疫情。

(二)疫情报告。发生或发现生病和死亡的野生动物以及其他异常情况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立即向市防指办报告,市防指办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采样送检。疫情确认后4小时内,市防指办应按上级业务部门关于野生动物疫情报告的有关规定报告市人民政府,并迅速逐级上报,报告的内容包括疫情发生时间、地点、野生动物种类、年龄、发病和死亡数量、临床病变、确认结果及野生动物驯养场生产和免疫接种情况,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疫情报告单位和个人联系方式等。

五、疫情控制

(一)疫情分级。根据疫情发生范围和发病动物数量,将重大野生动物疫情划分为二级。具体如下:

1、在全市行政区域内,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划为一级疫情:

①10日内,有2个以上乡、镇、街道发生口蹄疫疫情,或患病野生动物500头以上;

②10日内,有2个以上乡、镇、街道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或患病野生禽类5000羽以上;

③30日内,有3个以上乡、镇、街道发生口蹄疫疫情或患病野生动物1000头以上;

④30日内,有3个以上乡、镇、街道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或患病野生禽类10000羽以上。

2、在乡镇街道行政区内,局部地区零星发生,发病野生动物数量较少,或在边远,地广人稀地区局部流行的口蹄疫或禽流感疫情,划为二级疫情。

(二)重大野生动物疫情的应急反应

1、二级疫情的应急反应

①发生二级重大野生动物疫情时,市面上防指办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安全区,提出启动二级疫情控制应急预案建议,报市人民政府。

②市人民政府组织召开市长办公会或防指部成员会议,组织和布署控制扑灭疫情的有关事项的对策,落实紧急防疫经费,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③市人民政府立即封锁令,设立封锁哨卡,安排24小时值班,限制或停止疫区内易感动物及其产品,动物遗传物质移动。

④迅速组织动物防疫人员按从外到内,从受威胁区到疫区顺序对受威胁区人工养殖的易感动物,疫区内未感染动物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建立免疫安全带。

⑤紧急调集野生动物疫情处理预备队,对发病动物及同群动物彻底扑杀,对扑杀的动物及排泄物、污染物采取深埋和销毁等无害化处理措施。对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的捕杀要请示国家林业局并经专家论证。对捕杀不到的野生动物要实行严密的监控。

⑥选用有效的消毒剂,对污染的环境、器具等物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⑦对受威胁区易感动物加强检疫、监督及疫情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动态。

⑧对安全区实施戒备、监测疫情、开展免疫注射,加强检疫监督,禁止从疫区、受威胁区调入易感动物及产品、动物遗传物质。

⑨做好疫区内生产生活安排,保证疫情控制工作顺利进行。

2、一级疫情的应急反应。

①发生一级重大野生动物疫情时,市防指办迅速报市和省防指办,请求派员赶赴现场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情况,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和安全区,提出启动一级疫情控制预案建议,并报人民政府。

②市人民政府迅速召开市长办公会议或防指部领导成员会议,通报情况,研究对策,决定启动预案,并报市人民政府。

③市人民政府成立工作组,进驻疫情严重地区,现场组织指挥,督促疫情控制和扑灭工作。

④市人民政府立即封锁令,设立封锁消毒哨卡,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限制或停止疫区内易感动物及产品、动物遗传物质移动。

⑤对人工养殖的动物开展免疫注射,按从外到内,从受威胁区到疫区顺序,对受威胁区易感动物,疫区内未染疫动物紧急免疫注射,建立免疫带。

⑥对发病动物及同群动物彻底扑杀,对扑杀的动物及排泄物、污染物采取深埋和销毁等无害化处理措施。对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的捕杀要请示国家林业局并经专家论证,对捕杀不到野生动物要实行严密的监控。

⑦选用有效的消毒剂,对污染的环境、器具等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⑧对受威胁区易感动物加强检疫、监督及疫情监测,密切注视疫情动态。

⑨对安全区实施戒备、通报和监测疫情,开展免疫注射,加强检疫监督,禁止从疫区、受威胁区调入易感动物及其产品和动物遗传物质。

⑩市防指成员单位根据工作职责分工,配合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㈢疫情解除

疫区按照要求完成疫情扑灭工作后,通过省防指部检查认可后,由市人民政府解除封锁令。

六、保障措施

(一)物资保障。市林业局、畜牧局、疾控中心均应建立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疫苗、药品、消毒剂、器械和防护用品。

(二)资金保障。紧急防疫物质储备、扑杀动物补贴所需资金及疫情处理、疫情监测所需工作经费由财政局及时拨付。

(三)人员技术保障。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完善仪器设备装置,组建市野生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预备队,培训野生动物疫病控制人员。

(四)交通保障。市防指办抽调安排专用车辆,保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疫情监测和处置工作。

七、责任追究

执行本预案时,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追究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责任,情节严重具有犯罪行为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不服从统一指挥调度,未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协调不力,推诿、扯皮,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报、缓报、谎报重大野生动物疫情的;

(三)不按规定进行封锁,销售疫区内易感动物及产品的、和动物遗传物质的;

(四)接受疫情调查时不讲实情,导致疫情传播扩散的;

(五)对阻碍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依法扑疫的。

八、其他事项

(一)本预案自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

疫病预防范文篇8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及非洲猪瘟防控

紧紧围绕保障恢复生猪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目标,紧扣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主线,统筹抓好血吸虫病、狂犬病、布病等人畜共患病,2021年全年累计免疫猪瘟46.32万头、口蹄疫49.23万头、高致病性禽流感H5+H7疫苗498.15万羽、小反刍兽疫1.34万头、犬只免疫狂犬病1.61万只,免疫率和抗体合格率均符合农业农村部相关要求;血吸虫病累计检测牛头2068次,未发现血吸虫病感染阳性牛;完成扩大化1516头次,顺利通过升级血吸虫病消除达标考核;持续开展大消毒、大宣传、大培训行动,累计发放消毒剂11.5吨、消毒面积2350万平方米,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开展培训18期,培训人员436人次。持续开展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综合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紧急监测流调1次,持续开展非洲猪瘟日常监测和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室复核工作,检测样品达1600余份,为恢复全区生猪生产和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和重点疫病稳定控制提供有力保障。

(二)培训、宣传形式多样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及时召开培训会议。各镇召开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安排会,结合工作安排布署,及时完成村防疫员的培训工作,把技术操作要点和安全防护作为培训重点,有效确保了全区集中免疫的顺利开展。对每个屠宰企业和官方兽医多次进行专业培训。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畜禽养殖户对畜禽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的认识不够,不支持,不配合。

(二)近年来国内外动物疫病越来越复杂多变,实验室人员专业素养需进一步提高,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学习,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2022年的工作中,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将继续在区农业农村局领导下,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结合实际,围绕现代畜牧经济强区这条主线,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确保我区继续清净无疫。

(一)持续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战。严格落实好各项关键防控措施。强化生物安全防控,组织养殖、屠宰、饲料等企业落实清洗消毒措施,严厉打击使用泔水喂猪等违法行为,切断病原传播扩散途径。

(二)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积极开展区级实验室PCR检测能力培训,适应当前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

疫病预防范文篇9

一、工作部署及督促落实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工作,全区(包括各街道办事处)每年都要召开数次动物防疫专题会议,精心组织准备,安排部署动物防疫工作。为了高质量的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我区还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我区动物防疫严格按照“五包”责任制落实到个人,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街道主要领导负总责,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并建立村级防疫员的年度考核考评制度,将全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落到实处。区防指指挥长与各街道分管领导、区农水局与涉农街道农服中心分别签订了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

对所有免疫畜、禽登记造册,建立免疫台帐,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真抓实干,不留死角,不搞水份。同时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报告制度和规模养殖户免疫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免疫及疫情动态。

二、经费、物资到位

区财政每年都在预算内安排足额动物防疫专项资金,2014年预算安排动物防疫经费7万元,其中村级动物防疫员补贴工资4万元,保证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同时抓好防疫物资储备工作,目前发放和储备有消毒药品20箱(计480瓶),防护服100件,电动喷雾器2台,雨鞋40双,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若干。各街道办事处均保证动物防疫资金到位。

三、宣传发动

利用各种形式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发放宣传材料,利用会议进行宣传,宣传范围延伸到广大养殖户、经营户等。

(1)科技入户宣传:通过业务宣传和技术指导以加大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

(2)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在每次防疫员例会和检疫员会议上加强宣传。

(3)入户调查与宣传。防疫工作的到位与否,养殖户最清楚,所以通过对养殖户的入户调查能更清楚地了解防疫等情况,另一方面也给养殖户做了宣传。

(4)重点对象上门重点宣传。在动物免疫的工作中,碰到不配合的情况也有,因此对这些养殖户我们采取重点对象重点宣传,以最终全部免疫为目标。

(5)重大节假日调查与宣传。在重大节假日,畜产品用量相应增加,畜产品质量安全是值得我们永远关注的一个长期话题。利用节假日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扩大宣传范围。

四、集中免疫及补栏补免实施

我区现有存栏生猪1.3万头,牛208头,羊1200只,家禽26万羽。截止10月31日,2014年全区禽流感免疫43.2万羽次,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2万头次,猪、牛、羊口蹄疫免疫1.628万头次。完成了免疫全覆盖。

五、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方面,规范了疫情报告制度,建立疫情监控网络,每个村(居)都设立了疫情报告员。一旦发现可疑情况都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疫病预防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认真组织和规范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通过病原监测全面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的病原分布和流行趋势,及时消除疫情隐患;通过抗体监测有效评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及猪瘟等主要动物疫病的免疫效果,为科学免疫提供监测依据;定期分析评估动物疫情,把握疫情动态,科学判断防控形势,开展预警预报工作,为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结合《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1-2020)》和口蹄疫、禽流感、布病等专项防治计划,根据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情况,积极探索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模式,大力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上级监测和本级监测相结合。按照《关于印发2012年市重大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我县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实施方案。监测数量不少于市级下达监测计划数量。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二)定点监测与全面监测相结合。根据我县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在县内设立固定监测点,实行定时、定点、定量和定性持续监测。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后,分别开展一次全面集中监测工作。

(三)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按照我县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实施方案,按月度完成常规监测任务;对突发主要动物疫病和新发动物疫病,要及时开展应急监测。

(四)抗体监测与病原监测相结合。通过开展免疫抗体监测,及时评估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效果,对监测免疫抗体水平不合格的,要分析原因并及时组织补免和强化免疫;重点强化病原学监测,加大监测力度,及时掌握主要动物疫病病原分布情况,分析和把握主要动物疫病流行趋势。

(五)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开展针对性的流行病学调查。

三、职责分工

2012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监测工作,我县采取“三位一体”(县畜牧水产局制定监测方案、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监测、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跟踪监督)的考核方式。

县畜牧水产局负责下达监测任务和自查自检任务的组织落实。

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合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县内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监测工作采样组织、自查自检免疫抗体检验的实施和分工上报工作。

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县内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监测工作中拒绝采样违规行为的处理。

各乡镇动物防疫办公室负责本乡镇内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监测和防疫员组织工作。

村级防疫员负责提供完整的免疫档案,补免登记表,畜禽流动台帐。被确定监测点的防疫员配合乡镇完成责任区的采样任务。

四、重点工作安排

(一)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全县动物养殖情况、流通模式、动物疫病流行特点,设立1个生猪固定监测点和1个反刍动物监测点,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直接采样监测工作,重点监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

(二)做好疫情监测工作。按照全县监测计划,按时完成监测工作,密切掌握全县的疫情动态,建立起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预报机制。

(1)完成上级下达的检测任务。每年按照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下达的检测任务,于5月25日及10月25日前将抽(采)样单及汇总表电子版报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组织开展主要动物疫病常规监测工作。根据全县实际情况,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主要动物疫病常规检测工作,制定监测实施方案及计划,并将方案计划及检测结果上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组织做好全县家畜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监测工作。

(4)按时完成牛海绵状脑病等外来动物疫病样品的采集送检工作。

上述各动物疫病的监测计划详见附件1-2。

(三)实验室根据监测工作需要,及时上报诊断试剂订购计划,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统一组织供应。诊断试剂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五、监测结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