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监测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5:46:06

疫病监测

疫病监测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根据国家规定的有关监测标准和操作规程,认真组织和规范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及家畜布鲁氏病等重点动物疫病开展定期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评估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风险评估,预警预报,消除疫情隐患,为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动物疫病监测按照集中监测与常规监测、应急监测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积极探索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模式,大力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

二、职责分工和主要任务

动物疫病监测实行分级负责制。每年进行两次集中监测;在集中监测的月份之外进行月度常规监测;根据国内外疫情形势发展及时组织进行应急监测。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县畜牧局负责制定、调整本辖区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并统一组织实施。

2.具体监测工作由同级疫病监测机构负责组织实施。作为无规定动物疫病县,工作中结合疫病净化评估的需要,制定监测计划,同时加强出口饲养场及周边区域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

3.在春、秋季集中免疫之后,于6、12月分别开展一次集中监测;月度常规监测随时进行;在国内、周边地区和辖区内发生主要动物疫病和新发动物疫病时,及时组织进行应急监测。

4.县畜牧兽医检测中心具体负责辖区内商品代规模饲养场、屠宰场、活禽交易市场和自然村的血清学监测和部分病原学监测,组织基层站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汇总、分析和评估全县疫情状况。负责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测质量的监督抽查。做好部、省、市三级动物疫病监测采样、送样工作。

5.基层站负责辖区内规模饲养场、屠宰场和村选点采样、检测;每年开展两次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与集中防疫同时进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开展针对性的监测;每年对辖区内饲养奶牛等家畜进行一次全面的布病、结核病检测。中心化验室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血凝抑制试验,口蹄疫、猪瘟间接血凝试验等简单血清学检测,负责所辖区域内散养畜禽的日常的免疫抗体检测。

6.各基层站接到养殖企业、诊疗机构等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异常情况报告后,及时报告县局畜牧监察执法大队或防治站,由县局及时组织应急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果断处置,将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重点工作安排

1.于4、7、10月10日前,采集一个羊场、一个猪场各≥30份血清送省局。

2.于8月20日前,采集3个牛脑送省局。

3.于5、9月15日前,采集父母代种禽场血清样品≥20份/场,泄殖腔/咽喉拭子双份样品≥20份/场;采集父母代种畜场血清样品≥40份/场送市局。

四、监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一)样品的采集

采样应按农业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技术规范(试行)》中“样品采集、保存及运输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每个样品至少一式二份,备份样品应满足复检、验证或比对实验所需。

(二)免疫抗体监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群体检测免疫合格率应≥70%。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如下:

1、高致病性禽流感用血凝抑制试验。弱毒疫苗,商品代肉雏鸡第二次免疫14天后,鸡群免疫抗体转阳率≥50%为合格;灭活疫苗,家禽免疫后21天,HI抗体效价≥24为免疫合格。

2、口蹄疫:O型口蹄疫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免疫后猪28天、其他畜21天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亚洲I型和A型口蹄疫用液相阻断ELISA,免疫21天抗体效价≥26为免疫合格。

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用ELISA检测。活疫苗免疫28天后高致病性蓝耳病ELISA免疫抗体IRPC值>20为免疫合格。

4、猪瘟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免疫21天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

5、鸡新城疫用血凝抑制试验。免疫21天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

6、家畜布鲁氏病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筛选检测。

7、牛结核病应用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进行检测。

8、狂犬病用ELISA法。

五、检测频度和抽样数量

免疫抗体检测抽样数量:月度监测,至少抽检5个重点村,每村抽检禽≥20份,畜≥30份;集中监测当月,至少抽检鸡、猪(牛、羊)等规模饲养场5个、重点村5个,活禽交易市场1个,畜禽屠宰场1个,每村或每场抽检禽≥20份、畜≥30份,屠宰场≥30份;应急检测随时进行。对辖区内所有种牛、奶牛进行一次结核病集中监测,奶牛、奶山羊进行一次布病集中监测。

六、检测结果报送

(一)县检测中心应在每月6日—27日前通过“全国动物疫病监测和疫情信息系统”报送动物疫情监测结果和动物疫情信息,并将汇总表报市检测中心;每半年对辖区内动物疫病监测结果和疫情发生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评估形成《动物疫病监测与疫情总结分析报告》,报送至市畜牧检测中心和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每季度报送一次本地动物疫病检测与疫情总结分析情况,并对本地动物疫病监测结果和疫情发生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评估。

疫病监测范文篇2

1、由县农业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全县的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主要负责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城疫的免疫抗体监测和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的监测工作,负责病原学监测样品采集和送检工作。

2、采取集中监测和日常监测相结合。按国家监测计划的要求,按时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的集中监测任务,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每月进行一次日常监测。同时要把监测工作和免疫工作相结合,当发现动物群体保护水平下降时,通知立即补免;当发现免疫抗体不合格的,应及时向主管部门及时报告,并落实强化免疫措施;对阳性动物群体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对扑杀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学阳性畜禽及同群畜禽,按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发现疫情隐患时要及时采取措施。

3、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每月1-7日报送动物疫病监测月报,8-14日报送动物疫情月报。通过“全国动物疫病监测和疫情信息系统”传报至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监测计划安排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

1、监测范围:不同年龄、品种的家禽及野生禽鸟。

2、监测时间:春秋进行两次集中监测,春季集中监测在4月底完成,秋季集中监测在11月底前完成。日常监测根据情况安排。

3、集中监测数量:根据全县2月份、8月份实际禽类存栏量的0.1%来确定。其中,商品代饲养场户不少于4个(其中水禽场户不少于2个,血清样品≥20份/场、泄殖腔/咽喉拭子双份样品20份/场),拭子样品总量均应不少于100份;1个猪场(血清和鼻腔拭子各≥20头份/场),野鸟新鲜粪便样本≥10份;对发现的死鸟要全部进行检测。

4、检测方法:血凝抑制试验

5、监测结果处理:结果为阳性的家禽及其同群禽进行隔离,必要时进行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同时将阳性样品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如复查结果仍为阳性,再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确诊,经确诊阳性的进行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将阳性情况按快报要求报告。

(二)口蹄疫监测

1、监测范围:不同年龄、品种的猪、牛、羊。

2、监测时间:春秋进行两次集中监测,春季集中监测在4月底前完成,秋季集中监测在11月底前完成。日常监测根据情况安排。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

3、集中监测数量:种畜场2个(血清样品≥15头份/场);存栏50-300头饲养场户:3个(血清样品≥15头份/场);屠宰场采1个场的血清样品和淋巴结(血清样品≥10头份/场、淋巴结≥10头份/场);散养户采2个村,每村监测猪、牛、羊血清样品(每个畜种≥5头份)。

4、检测方法:0型口蹄疫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亚洲I型口蹄疫用液相阻断ELISA。

5、监测结果处理:结果为阳性的,需将阳性样品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如复查结果仍为阳性,除0型口蹄疫外,样品再送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进行确诊和病原分离鉴定;对阳性畜进行扑杀,必要时对同群畜进行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将阳性情况按快报要求报告。

(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监测

1、监测范围:不同年龄、品种、用途、饲养方式的猪。

2监测时间:在春秋进行两次集中监测。日常监测根据情况安排。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阳性样品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

3、集中监测数量:种猪场:1个场(血清样品≥30头份/场);散养户;采1个村(血清样品≥10头份/场);采集流产、死胎及高热为特征的死亡病料组织不少于10份,采样部位为肺、淋巴结、脾脏、肾组织。

4、检测方法: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监测结果处理:阳性猪场采取净化措施。

(四)猪瘟监测

1、监测范围:不同年龄、品种、用途、饲养方式的猪。

2、监测时间:春秋进行两次集中监测,春季集中监测在4月底前完成,秋季集中监测在11月底前完成。日常监测根据情况安排。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

3、集中监测数量:种猪场:2个(血清样品≥15头份/场);商品猪场2个(血清样品≥15头份/场);散养户采2个村(血清样品≥10头份/场);采集流产、死胎及以高热为特征的死亡病料组织不少于10份,采样部位为肺、淋巴结、脾脏、肾组织,可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监测采样相结合。

4、检测方法: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或ELISA方法。

5、监测结果处理:阳性的猪场应采取净化措施。

(五)鸡新城疫监测

1、监测范围:不同年龄、品种的鸡、鹌鹑等家禽。重点对养禽场的家禽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春秋进行两次集中监测,春季集中监测在5月底前完成,秋季集中监测在11月底前完成。日常监测根据情况安排。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阳性样品及时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

3集中监测数量:每次集中监测采集所有商品代饲养场4个(血清样品≥20份/场、泄殖腔/咽喉拭子双份样品≥20份/场),以上血清样本、拭子样品总量不少于100份。

4检测方法:免疫抗体检测:血凝抑制试验。

5、监测结果处理:阳性的禽场应采取净化措施。

(六)布鲁氏菌病监测

1、监测范围:所有乳用牛、羊。

2、监测时间: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测,并在11月底前完成,具体监测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

3、检测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18646-2002)进行,筛选检测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反应或补体结合试验进行复核。

4、监测结果处理:阳性的家畜应进行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对监测到的阳性场定期进行跟踪监测。

(七)牛结核病监测

1、监测范围:所有乳用牛。

2、监测时间: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测,并在11月底前完成,具体监测时间根据情况安排。发现可疑病例,随时检测。

疫病监测范文篇3

重点开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优先防治动物疫病及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工作。全面掌握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优先防治动物疫病的分布状况和流行态势,做好布鲁氏菌病、奶牛结核病的监测工作,加强动物疫情风险分析评估,科学研判防控形势,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积极探索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推进畜禽原种场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净化与评估认证。

二、基本原则

1.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各镇及办事处要切实做好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扩大监测信息系统覆盖面,探索动物诊疗单位企业执业兽医诊断与报告管理模式,提高疫情报告的科学性、准备性和时效性。根据各区域动物疫病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测分析工作,提高数据采集、分析和报告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2.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各乡镇要按照本辖区动物疫病监测方案,按月度完成常规监测任务,对突发主要动物疫病和新发动物疫病,要及时开展应急监测。

3.病原监测与抗体监测相结合。通过免疫抗体监测,及时评估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效果;进一步强化病原学监测,加大监测力度,及时掌握主要动物疫病病原分布情况,分析和把握主要动物疫病流行趋势。

4.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开展针对性的流行病学调查。

5、监测净化与评估管理相结合。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特别是种畜禽场疫病监测力度,鼓励、支持并引导具备条件的种畜禽场开展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净化工作,对相关养殖企业开展疫病净化评估分析。

三、职责任务

1.区疫控中心负责制定和监督2014年全区动物疫病监测方案执行。

2.区控制中心主要负责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的免疫抗体监测和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的监测工作;每月20至25日将采集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定点监测点的血清学样品和病原学样品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

3.各乡镇畜牧兽医水产站,接到养殖企业、诊疗机构等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异常情况报告后,应将可疑动物纳入监测范围。

4.各镇畜牧兽医水产站要积极推动种源净化工作,支持引导企业开展疫病净化工作。

为确保各项监测工作任务的完成,各镇兽医水产站要建立健全监测采样各项管理制度,兽医技术人员在采样时要规范填写采样记录单和问卷调查表,做到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

四、监测结果报告

1.国内动物疫病监测结果报送

(1)区疫控中心将动物疫病监测结果和动物疫情信息通过“全国动物疫病监测和疫情信息系统”报送至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6日以后均可在系统填报当月信息。

(2)区疫控中心于2013年6月10日和12月10日前分别将半年和全年监测结果、工作总结报至市疫控中心。

(3)发生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时,区级疫控中心应协助省、市疫控中心立即开展紧急监测调查工作,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五、监测结果处理

1.监测中发现群体免疫抗体水平不合格的,应向主管部门及时通报,研究落实强化免疫措施,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

2.对其他病种、按农业部有关规定和相关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及时上报、送检和处置。

六、保障措施

疫病监测范文篇4

认真组织和规范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通过病原监测全面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的病原分布和流行趋势,及时消除疫情隐患;通过抗体监测有效评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及猪瘟等主要动物疫病的免疫效果,为科学免疫提供监测依据;定期分析评估动物疫情,把握疫情动态,科学判断防控形势,开展预警预报工作,为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根据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情况,积极探索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模式。

二、基本原则

1、市级监测和县级监测相结合。市级计划由市农委按照全省计划统一制定下发,各区县要做好监测所需采样工作。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按照市农委的部署,对各区县重点区域的重点动物疫病开展直接采样监测和分析。

2、定点监测与全面监测相结合。各区县应根据本行政区域动物疫病流行特点,设立固定监测点,实行定时、定点、定量和定性持续监测。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后,分别开展一次全面集中监测工作。

3、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市级和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收汇总分析各县监测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动物疫病流行趋势、疫情特点,做好动物疫病主动监测,设置主动监测点,同时,加强对染病及不明原因死亡动物的检测诊断与报告,提高疫情报告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各区县要按照全市动物疫病监测计划,按月度完成常规监测任务。对突发主要动物疫病和新发动物疫病,要及时组织开展应急监测。

4、抗体监测与病原监测相结合。通过免疫抗体监测,及时评估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效果,对监测免疫抗体水平不合格的,分析原因并及时组织补免和强化免疫;通过开展病原学监测,及时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和病原分布情况,分析和把握主要动物疫病流行趋势。

5、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开展针对性的监测,通过监测发现疫情并预警,将疫情消灭于萌芽状态。

三、职责分工

1、市农委主管全市动物疫情监测工作,负责制定、调整年度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动物疫情监测结果;组织相关实验室对主要动物疫病开展抽检。

2、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市2012年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开展全市春秋两季集中监测样品的检测,及时汇总分析全市监测数据并上报监测结果。

3、各区县农委(畜牧兽医局)、歙县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依据全市动物疫病监测计划,负责制定年度监测方案并组织开展监测工作,承担全市春秋两季集中监测样品采集和送检工作,各区县监测方案于4月31日前报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四、重点工作安排

1、设立市级固定监测点。各区县根据自身动物养殖情况、流通模式和地理环境,分别设立1-2个畜禽市级固定监测点,由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每季度开展一次直接采样监测,重点监测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等主要动物疫病。固定监测点由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与监测方案一并报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2、做好监测工作。各区县要按照全市监测计划,按时完成下列工作:

(1)集中监测样品的采集与送检。按时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狂犬病春秋两季集中监测样品的采集工作,并分别于5月20日和10月21日前,将样品与抽(采)样单(附表1)及采样汇总表(电子版)(附表2)送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2)组织开展主要动物疫病常规监测工作。各区县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主要动物疫病常规监测工作。

(3)做好家畜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监测工作。

(4)按时完成牛海绵状脑病外来动物疫病样品的采集送检工作。

上述各动物疫病的监测计划详见附件1-2。

3、各区县根据全年监测工作需要,及时上报诊断试剂订购计划至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诊断试剂所需经费由各区县财政自行解决。

五、监测结果报告及处理

1、各区县要按时通过“全国动物疫情监测和疫情信息系统”向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上报疫情监测结果和动物疫情信息;每个季度报送一次动物疫情监测和疫情总结及疫情分析评估报告。

疫病监测范文篇5

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农牧发〔2021〕11号)要求,重点开展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马鼻疽和马传染性贫血6种优先防治病种,以及非洲马瘟等重点外来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同时,结合我市实际,扎实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血吸虫病、牛结核病、狂犬病、牛结节性皮肤病、牛海绵状脑病、小反刍兽疫等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各县(市)区要抓好落实,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的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春秋季集中免疫监测工作,科学评估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的疫苗免疫效果。

二、基本原则

(一)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各县(市)区要根据本辖区动物疫病流行特点、防控现状和畜牧业生产等情况,科学制定监测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临床巡查和疫病报告,逐步探索将动物诊疗单位和养殖场(户)执业兽医诊断报告等信息纳入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体系,全面获取动物卫生数据,提高数据采集、分析和报告的规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二)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强化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协同性,一旦监测发现下列情形的,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一是发现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发生改变的;二是发生或疑似发生外来动物疫病、新发动物疫病或已经消灭疫病的;三是发现猪瘟等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出现明显变化的;四是在较短时间出现大量动物发病或不明原因死亡,且扩散较快的。

(三)调查监测与区域化管理相结合。各县(市)区要积极引导种畜禽场和规模养殖场主动开展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继续推进种畜禽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与非洲猪瘟无疫小区评估工作。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动物疫病净化效果的监督评估,加强对疫病净化和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四)病原监测与抗体监测相结合。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以春、秋两季集中监测为主,重点开展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牛结节性皮肤病、小反刍兽疫的病原学监测。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日常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负责组织辖区内春、秋两季病原监测的采样送检和抗体监测工作;负责组织相关县(市)区开展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狂犬病、血吸虫病等的感染抗体或病原监测;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以抗体监测为主,应结合“先打后补”工作,重点开展口蹄疫(O型、A型)、高致病性禽流感(H5、H7亚型)、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抗体监测。通过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的,可结合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开展以上动物疫病的病原监测。

三、职责分工

市农业农村局依据全省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结合当地动物养殖情况、流通模式、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制定本辖区年度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各县(市)区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四、相关要求

(一)各县(市)区畜牧兽医机构在6月10日、11月2日前分别完成春、秋两季集中监测病原学样品的送检;市本级兽医实验室在6月25日和11月15日前完成口蹄疫(O型、A型)、高致病性禽流感(H5、H7亚型)、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疫病的血清学检测、信息上报、结果汇总和总结报告。各县(市)区按照布鲁氏菌病、血吸虫病、牛结核病、狂犬病、牛海绵状脑病等病种监测方案,在规定时间完成并上报监测信息。

(二)各县(市)区要通过中国兽医网“兽医卫生综合信息平台”,每月按时填报动物疫病监测结果和疫情信息。

(三)各县(市)区于7月1日、12月1日前,将动物疫病监测分析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报至市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

疫病监测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认真组织和规范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通过病原监测全面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的病原分布和流行趋势,及时消除疫情隐患;通过抗体监测有效评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及猪瘟等主要动物疫病的免疫效果,为科学免疫提供监测依据;定期分析评估动物疫情,把握疫情动态,科学判断防控形势,开展预警预报工作,为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结合《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1-2020)》和口蹄疫、禽流感、布病等专项防治计划,根据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情况,积极探索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模式,大力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上级监测和本级监测相结合。按照《关于印发2012年市重大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我县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实施方案。监测数量不少于市级下达监测计划数量。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二)定点监测与全面监测相结合。根据我县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在县内设立固定监测点,实行定时、定点、定量和定性持续监测。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后,分别开展一次全面集中监测工作。

(三)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按照我县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实施方案,按月度完成常规监测任务;对突发主要动物疫病和新发动物疫病,要及时开展应急监测。

(四)抗体监测与病原监测相结合。通过开展免疫抗体监测,及时评估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效果,对监测免疫抗体水平不合格的,要分析原因并及时组织补免和强化免疫;重点强化病原学监测,加大监测力度,及时掌握主要动物疫病病原分布情况,分析和把握主要动物疫病流行趋势。

(五)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开展针对性的流行病学调查。

三、职责分工

2012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监测工作,我县采取“三位一体”(县畜牧水产局制定监测方案、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监测、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跟踪监督)的考核方式。

县畜牧水产局负责下达监测任务和自查自检任务的组织落实。

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合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县内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监测工作采样组织、自查自检免疫抗体检验的实施和分工上报工作。

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县内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监测工作中拒绝采样违规行为的处理。

各乡镇动物防疫办公室负责本乡镇内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监测和防疫员组织工作。

村级防疫员负责提供完整的免疫档案,补免登记表,畜禽流动台帐。被确定监测点的防疫员配合乡镇完成责任区的采样任务。

四、重点工作安排

(一)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全县动物养殖情况、流通模式、动物疫病流行特点,设立1个生猪固定监测点和1个反刍动物监测点,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直接采样监测工作,重点监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

(二)做好疫情监测工作。按照全县监测计划,按时完成监测工作,密切掌握全县的疫情动态,建立起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预报机制。

(1)完成上级下达的检测任务。每年按照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下达的检测任务,于5月25日及10月25日前将抽(采)样单及汇总表电子版报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组织开展主要动物疫病常规监测工作。根据全县实际情况,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主要动物疫病常规检测工作,制定监测实施方案及计划,并将方案计划及检测结果上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组织做好全县家畜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监测工作。

(4)按时完成牛海绵状脑病等外来动物疫病样品的采集送检工作。

上述各动物疫病的监测计划详见附件1-2。

(三)实验室根据监测工作需要,及时上报诊断试剂订购计划,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统一组织供应。诊断试剂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五、监测结果报告

疫病监测范文篇7

为巩固我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进一步掌握动物疫病潜在威胁,增强预警预报能力,及时消除疫情隐患,防止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的通知》(农医发[]48号)和《市农业与林业局关于印发<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的通知》(农林[]12号),结合我区的实际,坚持“四个相结合"的监测方式即春秋防集中监测与监督抽检相结合、定期例行监测和定点监测相结合,市级监测与区级监测相结合、血清学监测与病原学监测相结合,特制定此方案。

二、职责分工

1、区农林水利局主管全区动物疫情监测工作,负责制定和调整年度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实施方案。

2、区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控制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区疫控办)负责起草年度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监测工作。

3、区动物防疫监督所承担具体监测工作,包括区级监测及相关数据反馈报告,负责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点的管理及监测结果跟踪。

4、各镇(街、场)负责本辖区内动物疫病监测的抽送样工作。

三、抽样时间要求及检测结果报告

1、各镇(街、场)于每月9日前完成抽样送样任务。

2、区动物防疫监督所负责挂钩示范场季度抽样工作,各场应在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9日前完成抽样送样任务。

3、区疫控办于每月20日之前,将本月份的区级监测结果上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以下简称市检测中心)并向各镇(街、场)反馈检测结果;同时,将上月的区级监测情况报送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控中心。在7月和l2月分别向市检测中心报送上、下半年区级监测分析报告。

四、监测计划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计划

1、监测范围

鸡、鸭、鹅和其它家禽及野生禽鸟以及高风险区域内的猪。重点对种禽场、商品禽场、活禽交易市场、水网密集区、候岛密集活动区家禽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

免疫抗体监测时间为年月至12月,每月一次。5月份和11月份配合省市级进行春防、秋防集中监测,并于每月20日前上报区级监测数据。

病原监测时间为年月至12月,每月一次,按规定时间抽送样。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

3、监测数量

各镇(街、场)按以下数量要求抽送样:

禽血清样品:共计120份样品,用于区级监测。

棉拭子样品:屠宰场猪棉拭子10份,农贸市场禽棉拭子10份,猪棉拭子25份,禽棉拭子20份,禽棉拭子20份,共计85份样品,送至市检测中心用于市级监测。

4、检测方法

(1)血清学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方法:血凝抑制试验(HI)。

——判定:灭活疫苗,家禽免疫后21天,HI抗体效价≥24为免疫合格。

(2)病原学检测方法

——RT—PCR或荧光RT—PCR检测方法,此项为市级监测范围。

5、病原学检测阳性样品及动物的处理

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对阳性禽及其同群禽进行隔离,将阳性样品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确诊。

(2)对经确诊为阳性的禽进行扑杀,必要时对同群禽进行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3)对检测阳性的活禽交易市场休市,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对同群禽采取扑杀措施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追溯来源,追查免疫情况。

(二)口蹄疫监测计划

1、监测范围

猪、牛、羊。重点对种畜场、规模饲养场、屠宰场、交易市场、发生过疫情地区的家畜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

监测时间为年月至12月,每月一次。5月份和11月份配合省市级进行春防、秋防集中监测,并于每月20日前上报区级监测数据。挂钩示范场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3、监测数量

每次监测至少采集3个存栏50-300头的饲养场户(血清样品各10头份)、1个生猪屠宰场(血清样品10头份,淋巴结10头份)以及2个村散养户的牛、羊血清样品(血清样品各5头份),数量不足的应全采,要求血清样品总数不少于60份。挂钩示范场每场每季度10头份。

4、监测内容

猪检测O型口蹄疫病原和免疫抗体;

牛检测O型、亚洲I型口蹄疫病原和免疫抗体;

羊检测O型、亚洲I型、A型口蹄疫病原和抗体。

5、检测方法

(1)血清学检测方法及判定

——方法:O型口蹄疫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液相阻断ELISA,使用合成肽疫苗免疫的,采用VPl结构蛋白ELISA进行检测;亚洲I型和A型口蹄疫采用液相阻断ELISA。

——判定: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

|(2)病原学检测为市级监测范围

6、病原学检测阳性样品及动物的处理

1、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样品要及时送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进行病原分离鉴定。

(2)扑杀阳性畜,必要时对同群畜进行扑杀,并进行无害化理。

2、未使用A型口蹄疫疫苗免疫的牛,检出抗体阳性的,需进一步做病原学检测。

(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监测计划

1、监测范围:猪。重点对种猪场、中小规模饲养场、交易市场和发生过疫情地区的猪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

监测时间为年至l2月,每月一次。5月份和11月份配合省市级进行春防、秋防集中监测,并于每月20日前上报区级监测数据。挂钩示范场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3、监测数量

每次监测至少采集3个商品猪场户(血清样品各10头份)、1个生猪屠宰场(血清样品10头份,猪扁桃体或肺脏10头份),要求血清样品总数不少于40份。挂钩示范场每场每季度10头份。

4、检测方法

(1)血清学检测方法及判定

——方法:ELISA.

——判定:活(灭活)疫苗免疫28天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ELISA免疫抗体IRPC值>20为合格,存栏猪免疫抗体合格率≥80%时为群体免疫合格。

(2)病原学检测方法

——RT-PCR或荧光RT-PCR检测方法,此项为市级监测范围。

5、病原学检测阳性样品及动物的处理

对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猪群或猪场,要结合猪群免疫背景、流行病学调查等情况综合分析,并按农业部的有关规定处理。

(四)猪瘟监测计划

1、监测范围:猪。重点对种猪场、中小规模饲养场、交易市场和发生过疫情地区的猪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

监测时间为年1月至12月,每月一次。5月份和11月份配合省市级进行春防、秋防集中监测,并于每月日前上报区级监测数据。挂钩示范场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3、监测数量

每次监测至少采集3个商品猪场户(血清样品各10头份)、1个生猪屠宰场(血清样品10头份,猪扁桃体或肺脏10头份),要求血清样品总数不少于40份。挂钩示范场每场每季度10头份。

4、检测方法

(1)免疫抗体监测方法及判定

——方法: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或抗体阻断ELISA。

——判定:使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免疫21天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

(2)病原学检测方法

——RT-PCR或荧光RT-PCR检测方法,此项为市级监测范围。

5、病原学检测阳性样品及动物的处理

对病原学检测阳性场采取净化措施,对阳性猪进行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鸡新城疫监测计划

1、监测范围

鸡、鸭、鹅、火鸡、鸽和鹌鹑等。重点对种禽场、商品禽场、活禽市场的家禽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

每半年一次集中监测,分别在5月和ll月(5月份和11月份为春防、秋防集中监测)完成。

3、监测数量

新城疫采样可与当月禽流感监测采样相结合。

4、监测方法

此项为市级监测范围。

5、原学检测阳性样品及动物的处理

对病原学检测阳性禽场应采取净化措施。

(六)布鲁氏菌病监测计划

1、监测范围

所有乳用牛羊及种用牛羊(包括犊牛、羔羊)。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它易感动物进行抽检。

2、监测时间和数量

上、下半年各进行一次监测,具体监测时间为5月份和11月份,布病采样可以与牛羊口蹄疫样品相结合。

3、检测方法

此项为市级监测范围。

4、检测阳性动物的处理

对没有免疫的或免疫6个月后经检测为阳性的动物,应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监测到的阳性场定期进行跟踪监测。

五、监测要求

疫病监测范文篇8

1存在主要问题

根据已经掌握情况,巴彦淖尔市在监测防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方面存在一些问题:1.1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严重危害性的认识不足,对监测防控工作的投入不足。各监测站点由于缺乏巡护监测经费和安全防护装备、消毒药剂等应急物资储备,严重影响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的开展,制约着对突发疫情的有效处置,监测防控工作面临巨大困难。1.2预防和控制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宣传教育普及力度小,公众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的认识不够,防范意识和能力较为薄弱。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以来,各监测机构虽然通过开展“爱鸟周”等活动普及野生动物保护以及防范野生动物传播疫病的科学知识,对主要监测区域利用巡查巡护过程散发宣传材料等,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以及重大动物防治政策,但经常性、持久性的宣传不够。尤其是针对农村、牧区等基层的宣传教育还远不够深入,农牧民对重大野生动物疫情缺乏必要的了解,认识不够,防范意识不强。1.3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机构专业人才缺乏,监测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的疫源疫病监测技术的学习和培训,应对和处理突发疫情的能力不强,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2几点建议

监测防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对维护全市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及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有利于做好此项工作,提出如下建议:2.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形成各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治格局。做好每年冬春季节野生动物尤其是候鸟的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做好监测记录,发现疫情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阻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源疫情的蔓延。2.2完善各监测站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监测工作,探索途径,总结经验,为全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提供基础信息。各级政府财政要进一步增加投入,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2.3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和机会向公众宣传预防野生动物疫病的科学知识,收集周边国家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信息,防疫于未然。2.4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治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监测防治队伍素质。选送监测骨干力量到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学习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的专业技术,如野生动物捕捉技术、采样技术、样品保存、运输技术、防护措施等,为制定我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技术规程、全面开展监测工作及本底调查,提高监测队伍。2.5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联合大学院校、专家学者开展疫病流行、野生动物宿主、传播规律和暴发机理等基础研究工作,提高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能力,变防疫工作中的被动状况为主动。

作者:通日格 任志江 邓慧 单位: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2.临河区农村经营管理局3.乌拉特后旗植保植检站

参考文献:

[1]来源于巴彦淖尔市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应急预案.

疫病监测范文篇9

关键词:规模化养猪场;重大疫病;监测及综合防控

近些年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猪场中的重大疫病监测和防控工作,受到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是日常养殖场维护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但是在实际的监测中,由于意识、方法等方面的影响,造成监测工作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起不到为综合防控工作提供支持的积极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监测工作,当前需要对实际监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综合防控相关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规模化养猪场的监测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为获得更好的重大疫病防控工作提供支持。

1规模化养猪场重大疫病监测难点

1.1混合感染问题严重

经过实验室对病原体进行监测可以发现,猪群中出现感染的传染病一般不是单一病原体造成,而是至少两种及两种以上病原体共同作用所导致[1]。这种多种病原体混合造成感染已经成为当前疫病监测中的重点,也是发病的主要形式。在实际的养猪场中,主要是双重感染、三重感染、继发感染,或者是多种疾病并发的多种感染等,主要疾病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伪狂犬病等。其中多重感染和激发感染对于猪群产生的危害最大,能够直接影响到猪群的生命安全。

1.2非典型病例不断增加

在疫病的流行过程中,尤其是重大疫病,病原体会受到外界环境、高度免疫力等多方面的影响,造成病原体毒力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血清型、变异株[2]。加上在实际的养殖中,猪群的整体免疫力情况不佳,或者是免疫抗体不一致,造成一些疫病在猪群中流行,并且呈现出明显的非典型化发展趋势。此外,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实际危害也比较大,其中猪瘟等疾病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伪狂犬病也可能造成免疫抑制的情况出现,这些疾病危害性日渐严重。

2规模化养猪场重大疫病综合防控策略

2.1严重控制引种环节,准确落实检疫程序

针对规模化养猪场来说,其规模上比较大,在管理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现被忽视的环节,如种猪的引进工作中,是否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以及调查研究等,明确种猪引进地的疫病情况;种猪与实际养殖环境的适应性等。只有实现对引种环节的有效控制,结合对应的检疫工作,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疾病在养猪场中传播的可能性[3]。首先,为了能够有效的预防重大疫病传播,一般引进种猪时,需要从疫区外引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重提前做好对应的调查工作,明确种猪引进地点的疫情,考察种猪的疫苗接种证书等。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对养猪场内种猪品种进行更新,及时的引入不同种类种猪,为保证种猪的免疫力提供支持。其次,针对引入的种猪,在融入到猪群之前,要做好对应的隔离饲养工作,一般需要单独隔离15d左右,才能够将其与猪群放在一起[4]。除了需要密切关注种猪疾病情况以外,还需要做好对应的检疫工作,确定为健康猪仔后才能够并群进行饲养。最后,规模化养猪场,需要及时的构建稳定品种繁育相关体系,对祖代场、父母代场、原种场、商品场等进行确定。通过这种方式保证商品猪质量,避免繁育体系中疾病的传播。以此保证能够更好的从根源上避免重大疫病在养猪场中传播,为养猪场中猪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定支持。

2.2结合适合管理模式,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规模化养猪场中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直接影响到疫病的综合管控效果,对于保证养猪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对疫情实施综合防控,实现对规模化养猪场疫病的有效监测,进而保证养殖者的整体经济效益,可进行如下工作。首先,可以对养殖场实施封闭式管理工作,基于全进全出饲养原则,尽量避免猪群和外部环境产生接触,从根源上避免疫情在养猪场中传播。同时,需要对养猪场中采取全面化、规模化的消毒工作,关注消毒效果的基础上,要尽量选择安全高效、低残留、无毒的药物,做好消毒杀菌工作。以此保证能够为牲畜创建出一个更加安全、适合的生存环境,降低猪群换上疫病的几率,保证猪群的整体健康[5]。其次,需要做好养殖场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不断的创新管理意识、改革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方法,为获得最佳的管理工作效果提供支持。如合理的控制好养殖密度情况,不能为了经济效益盲目的引进猪仔,造成数量增加,生存环境恶化,影响猪群健康;空栏期需要做好门窗、墙壁、设备、地面等各个位置的消毒工作,并且在消毒后要及时的进行通风,保证猪舍环境的安全性;养殖中需要选择适合的药物实施消毒处理,如过氧乙酸喷洒消毒等。最后,一旦在养殖场中出现疫情,尤其是传播快、病情严重的重大疫情,要及时的采取对应处理,包括连续展开消毒工作、及时处理废水以及粪便、对感染猪做好无害化处理等工作,避免对整个养猪场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同时,还需要设置对应的隔离区域,对出现感染的猪要进行隔离治疗,避免大面积感染的问题出现。

2.3树立正确免疫意识,严格落实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重大疫病出现和传播的重要途径,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防控方法,尤其是针对规模化的养猪场来说,更需要重视疫苗的接种情况。这就要求养殖者需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及时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为更好的综合防控疫病提供支持。首先,在充分重视疫苗接种的基础上,要尽量选择高质量疫苗,保证购买渠道的正规性,严格按照要求对疫苗进行运输和保存,确保疫苗能够具备较好的作用。其次,针对规模化养猪场来说,需要保证按时接种疫苗,在种猪、后备猪群体中,要每年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6]。因此,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充分重视疫苗接种工作,并且保证接种程序的完整性,为更好的预防疫病提供支持。同时,针对猪瘟等重大传染病,要保证在发病高峰期到来之前进行接种,有效的落实疫病预防工作。最后,接种疫苗要保证全部接种,避免出现漏种的情况。同时,在接种结束后,还需要做好对应的抗体检验工作,监测合格才能够证明接种成功,而对于接种免疫失败的猪,要及时的进行补种。

3结语

规模化养猪场重大疫病监测及综合防控,不仅能够影响到养殖户的利益,对于周围养殖场猪群的健康,也有较大影响,是一项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落实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需要在有效分析监测难点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引种环节、完善管理模式、落实疫苗接种等措施,做好重大疫病的监测和综合防治工作。以便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保证猪群健康,为养殖户的经济利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郁培贤.规模化养猪场重大疫病监测及综合防控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9):12.

[2]姬守博.养猪场疫病监测与疫病防控分析[J].兽医导刊,2021(11):65-66.

[3]甘迪荀.养猪场猪疫病监测与疫病防控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1(22):157-158.

[4]李元仲.规模化养猪场疫病监测与防控[J].畜牧业环境,2021(14):72.

[5]陈桂华.养猪场疫病监测与疫病防控措施分析[J].农村百事通,2021(20):155-156.

疫病监测范文篇10

一、监测项目

重点监测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狂犬病。

二、职责分工

区畜牧兽医局负责检测方案的制定和检测计划的组织实施,实行区、街道两级动物疫病监测分级负责制,按照集中监测与日常监测、应急监测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动物疫病监测工作。

(一)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区畜牧兽医局负责制定调整全区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并统一部署年度检测计划。

(二)区级实验室具体负责辖区内商品代规模饲养场、屠宰场、市场的病原学监测和部分血清学监测,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血凝抑制试验,口蹄疫、猪瘟间接血凝实验等简单血清学检测,负责散养家禽的日常免疫抗体检测。

(三)各街道负责所辖区域内畜禽血液抽样的组织安排及报送。

三、监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一)样品采集按农业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技术规范(试行)》中“样品采集、保存及运输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每个样品至少一式二份,备案样品要满足复检、验证或比对试验所需。

(二)免疫抗体监测方法及制定标准如下,群体免疫合格率应≧70%。

1、高致病性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弱毒疫苗,商品代肉雏鸡第二次免疫14天后,鸡群免疫抗体转阳≧50%为合格,灭活疫苗,家禽免疫后21天,HI抗体效价≧24为免疫合格。

2、口蹄疫:O型口蹄疫用液相阻断ELISA或正向间接血凝试验,亚洲I型口蹄疫用液相阻断ELISA。液相阻断ELISA,免疫12天抗体效价≧26为免疫合格,正向间接血凝时间,免疫21天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

3、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免疫21天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

4、鸡新城疫:血凝抑制试验。免疫21天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

5、狂犬病用ELISA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