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气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22:46:46

液化气

液化气范文篇1

由于韩国去年进口量减少,中国液化气进口量现已超过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液化气进口国。液化气生产:商品液化气产量猛增1998年,中国国内液化气产量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在炼油厂原油加工量减少0.3%、汽油、柴油和燃料油产量分别减少1.2%、0.4%和9.4%的同时,液化气产量增长13%,从1997年的635万吨增加到720万吨。液化气的增产部分几乎全都作为商品售出,炼油厂自用做原料和燃料的数量仅从1997年的101万吨增加到104万吨,而商品量却由534万吨增加到616万吨,增幅达15%。价格因素促使炼油厂增产商品液化气由于近年来民用清净燃料需求不断上升,加上液化气市场的逐渐放开,炼油厂商品液化气产量持续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而炼油厂自用液化气数量却一直保持在大约100万吨左右的水平。炼油厂自用液化气中有l/3用做原料,生产烷基化油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产品。主要由于价格因素,炼油厂宁愿让象烷基化一类装置严重开工不足或停工,也要多挤出一些液化气外销。在过去两年里,国家两次将计划内液化气价格调高,调后价格比调前的每吨800元提高了一倍。最近一次是在去年夏季,国家计委将计划内液化气价格从每吨1,200元提高到1,600元,同时规定计划外液化气价格按每吨2000元由企业自行确定。目前,计划内液化气仅占水平液化气产量的不到1/10。绝大部分商品液化气根据市场的变化趋势定价销售。去年炼油厂出厂价最高时曾在春节期间涨到大约2,300元。催化裂化能力扩大使液化气产率提高商品液化气产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国内为增产汽油和柴油而大规模建设和扩建的深度加工装置,特别是催化裂化能力的不断扩大,为增产液化气创造了有利条件。在1987年到1997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翻了一番,达到2.27亿吨/年,年均递增幅度是7.4%,而催化裂化能力增加了160%,达到7375万吨/年,年均增幅达10.0%。在轻油收率增加的同时,液化气产率也显著提高。在这10年里,商品液化气产量的增长幅度从最初的5-10%提高到近两年来的超过15%,使液化气成为石油产品中增长最为活跃的品种之一。年产量140万吨增加到534万吨,10年来年均递增14%,而同期原油加工量的年均递增率只有不到5%。液化气产率也提高了一倍,从1987年液化气产量占原油加工量的20%提高到1997年的4.0%。

液化气进口:低价格刺激进口恢复增长液化石油气(LPG)进口在经历了1997年的停滞之后,在国际市场低价格和国内库存状况改善这些有利条件的支持下,恢复了较快的增长步伐。全年液化气进口量比1997年跃增33%,从358万吨增加到477万吨。平均进口单价却由1997年的每吨235.68美元降低到169.15美元,是至少7年来最低的。中国自90年代初开始大量进口液化气,进口量从1990年的11.67万吨增加到去年的476.59万吨,年均递增幅度达59%。随着进口的增加,价格因素对进口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最明显的例子是1997年,当年初沙特阿拉伯液化气合同价(CP)涨到每吨330美元的历史高峰时,中国的液化气进口几乎停滞。

高价格抑制进口需求1997年2月份的液化气进口平均单价是有史以来最高的,每吨达358.68美元。消费高价进口液化气甚至造成民怨沸腾。进口成本的高涨,使得一些进口液化气用户纷纷转向国内炼油厂的液化气供应,当年的液化气进口量在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后,仅上升了1%。去年沙特液化气合同价的平均水平是自1995年以来最低的,为每吨丙烷137.90美元和每吨丁烷143.60美元。7月份沙特合同价曾降到每吨丙烷和丁烷105美元,8月份丙烷仅涨2美元,丁烷价格不变。中国进口量继而在9、10两个月连破单月进口最高记录,分别达到54万吨和57万吨。

从近几年的国际市场价格走势和中国液化气进口量的变化来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液化气市场需要一个较低的价格环境.在较低的国际价格下,预期今后至少5年内即进口液化天然气(LNG)登陆前,中国仍将具备大量增加液化气进口的潜力。储运设施为增加进口创造条件除价格低这一最主要因素外,进口量大幅增加的另一个背景是南方沿海几座储运设施投入运转。去年7月份,与日本丸红合资的华安公司8万吨冷冻液化气库在广东深圳投产。而在珠海与阿科公司合资的九丰公司6,000立方米压力库的即将投产意味着广东省今年的液化气进口量还将以显著幅度上升。尽管进口增加的重心正由南向北转移.但去年厂东省仍旧是中国的液化气进口中心。虽然广东省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比例由1997年的74%降到了69%,但进口量仍有接近l/4的增幅.从266.18万吨增加到去年的327.19万吨。

其中仅珠江三角洲的珠海和深圳两市进口量就达243.79万,占全国总量的51%。广东省在国内是前屈一指的液化气消费大省,1997年的液化气消费量达294万吨其中进口液化气占90%。生活用即民用消费量约占广东省液化气消费总量的9成.即264万吨,可以说进口拔化气全部用于民用消费。工业及商业用消费量只有30万吨仅占广东省消费总量的10%。江苏、浙江和福建是中国液化气进口的新热点。在福建省,去年12月份与台湾合资的华兴公司3万吨冷冻库在福州开始运作。在江苏太仓,华能阿莫克公司早在1997年11月份就投产7一座3.l万吨的冷冻库。今年7月份,江苏张家港和上海金山卫还将分别建成3.1万吨和5方吨的冷冻库。江苏在国内液化气消费量的排名中紧随广东、黑龙江和浙江省名列第4,但如是消费进口液化气的第二大省。1997年进口液化气占全省液化气消费量的一半以上,去年估计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8成以上。1998年该省的进口量增加90%,从1997年的35.67万吨增加到67.70万吨,相当于1993年全国的进口量。浙江省的进口量翻了一番,由11.00万吨增加到22.48万吨。在浙江省1997年80万吨的液化气消费量当中,进口液化气仅占14%。福建省进口量则从18.25万吨增至30.89万吨。同样是沿海省份,福建省78.5%的城市燃气普及率明显低于上海(94.8%)、浙江(94.9)和江苏(87.8%),因此福建省增加国产或进口液化气消费的潜力还很大。

在1997年福建省所消费的27.4万吨液化气全部用于生活消费。进口液气总量中有46%来自沙特阿拉伯。但从中东进口的液化气增长最多的要数伊朗和阿联酋,采自伊朗的进口量增加到58.89万吨。增幅达190%。来自阿联酋的进口量也增加达31万吨,增至36.46万吨(见表6)。陆上大型冷冻库的陆续建成投产将使长距离运自中东的液化气进口量继续猛增。液化气消费市场:民用市场发展迅速。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液化气消费市场。然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去年国内经济状况不如前两年,许多企业利润低下甚至亏损等原因造成的需求减少,使得主要石油产品如汽油和柴油的消费呈低速增长(l-4%),但民用需求为主的液化气却仍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初步估计1998年全国共消费液化气1,160万吨,比1997年的1,010万吨增长15%。民用需求恢复较快增长民用需求一直是中国液化气消费增长的动力。生活用液化气消费量占国内液化气消费总量的73%,而石油产品中用于生活消费的数量仅占5%,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生活消费占13%。

液化气消费构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对民用需求的依赖性。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环保上的需要,来自民用方面对液化气这种清净燃料也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依赖性,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来南方(主要是广东省)液化气进口量的大幅增长,使民用液化气进一步成为消费增长的热点。在进口最多的广东省,民用液化气消费量占消费总量的90%,而全国的这一比例是73%。事实上,近年来大量增加的进口液化气绝大部分用做南方地区城镇和乡村居民的生活燃料。1997年国内液化气消费总量增幅减缓,说到底是民用消费量增长减缓。90年代以来,民用液化气消费量增幅显著高于国内消费总量的增长。1990-96年,民用液化气消费量从158.5万吨增加到703.4万吨,平均每年递增28.2%,比工商业及其他用途消费量15.2%的年均增幅高出13个百分点。而在1997年,在工商业及其他用途的液化气消费量增长19.6%的同时,民用液化气消费量仅增长5.5%,甚至比消费总量9.0%的增幅还低得多。可见由国际市场价格高涨引起的进口减弱直接影响民用需求。

液化气范文篇2

1前言

管道液化气小区供气是一种比较灵活的供气形式,在许多中小城镇或大中城市的边缘地带普遍存在。在进行住宅小区管道液化气设计时,考虑的因素很多,诸如气化站容量,气化器选型,调压方式等,其中调压供气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造价及燃具燃烧工况的稳定。所以,我们在选择调压供气方式时,应通过技术、经济进行比较,力求做到技术可靠,供气安全和节省投资。

2管道液化气调压供气方式

管道液化气调压供气方式有如下三种:

A低压输送,低压进户方式

气化站内安装中、低调压器,供前管网全部为低压。

B中压输送,楼栋调压,低压进户方式

气化站安装中一中调压器,供气压力控制在0.55kg/cm2左右,在楼栋前安装楼栋调压器,将压力降至低压后,经低压楼前管将燃气送往各用户。

C中压输送,中压进户,分户调压方式

气化站内安装中一中调压器,供气压力控制在0.55kg/cm2左右,中压燃气直接进户,然后在每户安装一个户内调压器。

3三种供气方式的技术性比较

(1)从技术的角度来衡量,燃具前压力越接近额定压力,燃具的运行工况越稳定,设备运行也越安全,采用分户调压方式,能保证燃具基本上处于额定压力下工作。因此,与其它方式比较,具有无法比拟的技术优势。

(2)从施工和运行的情况来看,分户调压仍然存在着一些隐忧,主要是国产户内调压器失灵偶有发生,供气的安全性不容乐观。目前,通常选用可靠的进日分户调压器,或在用户调压器前加设安全切断阀,然而将使用户的调压设备费用大幅度提高,设备费用的提高能否通过综合费用来平衡,必须视小区的具体情况进行经济比较。

4经济性比较

(l)调压设备费用比较

A、B、C三种调压供气方式使用调压设备情况如下:

A、气化站高一低一级调压器。

B、气化站高转中一级调压器,楼栋调压器。

C、气化站高转中一级调压器,用户调压器(进口)。

就某一供气小区而言,A、B、C三种调压方式其气化站内调压设备费用基本相同,因为只要小时流量(kg/h)相同,高转低调压器与高转中调压器的价格差不多。对于楼栋调压,一般是50户左右的楼栋,选用一台30kg/h的调压器(带安全切断装置),价格为350元/座,分摊到每户的平均费用为350/50=7元/户。进口分户调压器的价格为350元左右。

(2)管网工程费用比较

管网工程费用包括三部分:户内管(户内垂直立管,表前及表后管)、楼栋楼前管(指每个楼栋的供气支管)和小区干管计多个楼栋的供气主管)。

①户内管费用比较

就户内管而言,虽然分户调压的户内管理论管径比其它两种方式小,但从施工运行和管理的角度出发,两者实际选择的管径相差不大,以一般多层建筑为例,其户内管费用比较见表1。

说明:长沙市户内安装人工费采用用户包干制,与调压方式或户内管材及连接方式无关,工程费用仅体现在主材费上。上表实际上是户内立管主材费用的比较,不包括表前及表后管,因为后者在各种供气方式下的工程费用基本相同。

②楼栋楼前管费用比较

对于50户左右的楼栋(每户考虑一台双眼灶及一台快速热水器),其楼前管管径如果按等压降分配的原则进行水力计算,楼前管径可取DN40,此时单位压降仅为1Pa左右,而中压管管径理论上应比DN40更小,但为了施工、运行及管理方便,目前长沙市50户左右的楼栋均选择φ57×3.5无缝钢管焊接或DN63×3.6PE管热熔连接,其单位造价无中压及低压之分,无缝管为47.54元/m,(包括路面恢复费、人工费、防腐等等),PE管为37.69元/m,楼前管单位造价虽然相同,但楼栋调压方式因安装了楼栋调压器,楼前管在进出调压器时不得不走“弯”路。因此,楼前管户均消耗材料量略高,对长沙市液化气供气小区楼前管耗材料量的数据进行统计表明,楼栋调压方式户均耗材量为1.56m/户,而低压供气方式(A)及分户调压方式(C)户均耗材量均为1.42m/户。因此,楼前管户均费用分别为:

当使用无缝管QLB=1.56×47.54=80.72元/户,

QLA=QLC=1.42×47.54=74.16元/户

当使用PE管QLB=1.56×37.69=58.80元/户

QLB=1.42×37.69=53.52元/户

③庭院供气干管费用比较

要确定庭院干管费用,首先必须在平面布置图的基础上,根据庭院水力计算公式及压降分配原则计算出各管段的管径,因为管道的管径直接影响管网的投资,目前长沙市液化气小区常用无缝钢管(包括主材、人工、防腐、土方、路面恢复)及SDR17.6PE煤气管见表2,3。

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楼栋调压方式与分户调压方式因庭院于管的布置及运行的压力相同,各管段的理论管径相同,管网投资费用也相同,而低压供气方式,因运行压力低,理论管径相对较大,运行管理费用的也大。

④运行管理费用的比较

对于用户调压方式,因每户安装了户内调压器,众多的调压器使设备管理及运行维修费用增加,而且采用中压进户方式,对施工技术及管理水平的要求更高,因此运行管理费用是三种供气方式中最高的。

⑤总费用比较

为便于比较,我们选择长沙市税务三分局庭院、咸嘉湖综合开发区和湖南医科大学杏林生活小区,这三个小区在供气规模,建筑布局,管道布置形式等方面(枝状、环状)有典型的代表性,并与别墅区及单体高层建筑相区别。它们三种供气方式下使用无缝钢管或PE管,作为庭院管的各项投资费用分别列表4、5、6,表中单位均为元。

长沙市税务三分局庭院有2栋7层建筑共42×2=84户,规模小,庭院管呈枝状布置,主干管选择φ57×3.5无缝钢管或DN63×3.6PE管。

咸嘉湖综合开发区有12栋7层住宅分两排并列,共324户,中等供气规模,庭院主干管布置在两排宿舍之间,呈枝状,中压供气时选择φ76×3无缝管或90×5.2PE管,低压供气时,选择φ108×4无缝钢管或DN11×6.3PE管。

湖南医科大学杏林生活小区有6-7层住宅34栋,共1000户,顺较大,供气干管布置成环状,低压供气时,管径为φl08×4,中压供气时,选择管径为φ76×3无缝钢管或DN90×5.2PE管。

从表4—6可知,分户调压供气方式

(C方式),虽然技术优势明显,但增加调压设备费用并不能通过降低管网的综合费用来平衡,其户均造价比A、B两种方式高得多,运行管理费用在三种方式中也是最高的,低压供气方式技术上无优势可言,经济上也不及楼栋调压方式节省(小型庭院除外),其应用范围相当狭窄;楼栋调压方式管网综合费用与分户调压方式基本持平,但调压设备费用却低得多,运行管理费用也比较节省,经济上处于优势,而技术上也比较有利,因为多层建筑通过合理选择楼栋调压器的出口压力值,能使燃具基本上处于额定工况附近工作,所以楼栋调压方式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供气方式。

5液化气小区调压供气方式选择要素

通过上述经济和技术性比较,总结出选择液化气小区调压供气方式的4点要素。

(1)高层单体建筑应选择中压进户,分户调压方式(C方式)若选择其它两种进户方式,户内立管过大的附加压头将无法使大多数燃具在额定工况附近工作,技术性较差。

(2)多层建筑如果庭院用户不多,可选择瓶组供气并采用低压进户的供气方式(A方式)。因为此时低压主干管可选择φ57×3.5的无缝钢管或DN63×3.6的PE管,管径及管网投资并未增大,同时可节省调压设备费用。

(3)如果用户较多,应选择中压供气、低压进户的楼栋调压方式(B方式),因其相对于A方式可节省管网投资,相对于C方式而言,可大幅度节省调压设备费用,同时也能使燃具在额定工况附近工作,技术性较好。

液化气范文篇3

由于韩国去年进口量减少,中国液化气进口量现已超过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液化气进口国。液化气生产:商品液化气产量猛增1998年,中国国内液化气产量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在炼油厂原油加工量减少0.3%、汽油、柴油和燃料油产量分别减少1.2%、0.4%和9.4%的同时,液化气产量增长13%,从1997年的635万吨增加到720万吨。液化气的增产部分几乎全都作为商品售出,炼油厂自用做原料和燃料的数量仅从1997年的101万吨增加到104万吨,而商品量却由534万吨增加到616万吨,增幅达15%。价格因素促使炼油厂增产商品液化气由于近年来民用清净燃料需求不断上升,加上液化气市场的逐渐放开,炼油厂商品液化气产量持续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而炼油厂自用液化气数量却一直保持在大约100万吨左右的水平。炼油厂自用液化气中有l/3用做原料,生产烷基化油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产品。主要由于价格因素,炼油厂宁愿让象烷基化一类装置严重开工不足或停工,也要多挤出一些液化气外销。在过去两年里,国家两次将计划内液化气价格调高,调后价格比调前的每吨800元提高了一倍。最近一次是在去年夏季,国家计委将计划内液化气价格从每吨1,200元提高到1,600元,同时规定计划外液化气价格按每吨2000元由企业自行确定。目前,计划内液化气仅占水平液化气产量的不到1/10。绝大部分商品液化气根据市场的变化趋势定价销售。去年炼油厂出厂价最高时曾在春节期间涨到大约2,300元。催化裂化能力扩大使液化气产率提高商品液化气产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国内为增产汽油和柴油而大规模建设和扩建的深度加工装置,特别是催化裂化能力的不断扩大,为增产液化气创造了有利条件。在1987年到1997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翻了一番,达到2.27亿吨/年,年均递增幅度是7.4%,而催化裂化能力增加了160%,达到7375万吨/年,年均增幅达10.0%。在轻油收率增加的同时,液化气产率也显著提高。在这10年里,商品液化气产量的增长幅度从最初的5-10%提高到近两年来的超过15%,使液化气成为石油产品中增长最为活跃的品种之一。年产量140万吨增加到534万吨,10年来年均递增14%,而同期原油加工量的年均递增率只有不到5%。液化气产率也提高了一倍,从1987年液化气产量占原油加工量的20%提高到1997年的4.0%。

液化气进口:低价格刺激进口恢复增长液化石油气(LPG)进口在经历了1997年的停滞之后,在国际市场低价格和国内库存状况改善这些有利条件的支持下,恢复了较快的增长步伐。全年液化气进口量比1997年跃增33%,从358万吨增加到477万吨。平均进口单价却由1997年的每吨235.68美元降低到169.15美元,是至少7年来最低的。中国自90年代初开始大量进口液化气,进口量从1990年的11.67万吨增加到去年的476.59万吨,年均递增幅度达59%。随着进口的增加,价格因素对进口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最明显的例子是1997年,当年初沙特阿拉伯液化气合同价(CP)涨到每吨330美元的历史高峰时,中国的液化气进口几乎停滞。

高价格抑制进口需求1997年2月份的液化气进口平均单价是有史以来最高的,每吨达358.68美元。消费高价进口液化气甚至造成民怨沸腾。进口成本的高涨,使得一些进口液化气用户纷纷转向国内炼油厂的液化气供应,当年的液化气进口量在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后,仅上升了1%。去年沙特液化气合同价的平均水平是自1995年以来最低的,为每吨丙烷137.90美元和每吨丁烷143.60美元。7月份沙特合同价曾降到每吨丙烷和丁烷105美元,8月份丙烷仅涨2美元,丁烷价格不变。中国进口量继而在9、10两个月连破单月进口最高记录,分别达到54万吨和57万吨。

从近几年的国际市场价格走势和中国液化气进口量的变化来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液化气市场需要一个较低的价格环境.在较低的国际价格下,预期今后至少5年内即进口液化天然气(LNG)登陆前,中国仍将具备大量增加液化气进口的潜力。储运设施为增加进口创造条件除价格低这一最主要因素外,进口量大幅增加的另一个背景是南方沿海几座储运设施投入运转。去年7月份,与日本丸红合资的华安公司8万吨冷冻液化气库在广东深圳投产。而在珠海与阿科公司合资的九丰公司6,000立方米压力库的即将投产意味着广东省今年的液化气进口量还将以显著幅度上升。尽管进口增加的重心正由南向北转移.但去年厂东省仍旧是中国的液化气进口中心。虽然广东省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比例由1997年的74%降到了69%,但进口量仍有接近l/4的增幅.从266.18万吨增加到去年的327.19万吨。

其中仅珠江三角洲的珠海和深圳两市进口量就达243.79万,占全国总量的51%。广东省在国内是前屈一指的液化气消费大省,1997年的液化气消费量达294万吨其中进口液化气占90%。生活用即民用消费量约占广东省液化气消费总量的9成.即264万吨,可以说进口拔化气全部用于民用消费。工业及商业用消费量只有30万吨仅占广东省消费总量的10%。江苏、浙江和福建是中国液化气进口的新热点。在福建省,去年12月份与台湾合资的华兴公司3万吨冷冻库在福州开始运作。在江苏太仓,华能阿莫克公司早在1997年11月份就投产7一座3.l万吨的冷冻库。今年7月份,江苏张家港和上海金山卫还将分别建成3.1万吨和5方吨的冷冻库。江苏在国内液化气消费量的排名中紧随广东、黑龙江和浙江省名列第4,但如是消费进口液化气的第二大省。1997年进口液化气占全省液化气消费量的一半以上,去年估计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8成以上。1998年该省的进口量增加90%,从1997年的35.67万吨增加到67.70万吨,相当于1993年全国的进口量。浙江省的进口量翻了一番,由11.00万吨增加到22.48万吨。在浙江省1997年80万吨的液化气消费量当中,进口液化气仅占14%。福建省进口量则从18.25万吨增至30.89万吨。同样是沿海省份,福建省78.5%的城市燃气普及率明显低于上海(94.8%)、浙江(94.9)和江苏(87.8%),因此福建省增加国产或进口液化气消费的潜力还很大。

在1997年福建省所消费的27.4万吨液化气全部用于生活消费。进口液气总量中有46%来自沙特阿拉伯。但从中东进口的液化气增长最多的要数伊朗和阿联酋,采自伊朗的进口量增加到58.89万吨。增幅达190%。来自阿联酋的进口量也增加达31万吨,增至36.46万吨(见表6)。陆上大型冷冻库的陆续建成投产将使长距离运自中东的液化气进口量继续猛增。液化气消费市场:民用市场发展迅速。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液化气消费市场。然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去年国内经济状况不如前两年,许多企业利润低下甚至亏损等原因造成的需求减少,使得主要石油产品如汽油和柴油的消费呈低速增长(l-4%),但民用需求为主的液化气却仍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初步估计1998年全国共消费液化气1,160万吨,比1997年的1,010万吨增长15%。民用需求恢复较快增长民用需求一直是中国液化气消费增长的动力。生活用液化气消费量占国内液化气消费总量的73%,而石油产品中用于生活消费的数量仅占5%,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生活消费占13%。

液化气消费构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对民用需求的依赖性。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环保上的需要,来自民用方面对液化气这种清净燃料也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依赖性,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来南方(主要是广东省)液化气进口量的大幅增长,使民用液化气进一步成为消费增长的热点。在进口最多的广东省,民用液化气消费量占消费总量的90%,而全国的这一比例是73%。事实上,近年来大量增加的进口液化气绝大部分用做南方地区城镇和乡村居民的生活燃料。1997年国内液化气消费总量增幅减缓,说到底是民用消费量增长减缓。90年代以来,民用液化气消费量增幅显著高于国内消费总量的增长。1990-96年,民用液化气消费量从158.5万吨增加到703.4万吨,平均每年递增28.2%,比工商业及其他用途消费量15.2%的年均增幅高出13个百分点。而在1997年,在工商业及其他用途的液化气消费量增长19.6%的同时,民用液化气消费量仅增长5.5%,甚至比消费总量9.0%的增幅还低得多。可见由国际市场价格高涨引起的进口减弱直接影响民用需求。

液化气范文篇4

一、采取有力措施,切实维护瓶装液化气市场价格稳定。

1、加强液化气价格监测,引导市场价格合理回落。定时、定点、专人对液化气等重点商品出厂价格、销售价格监测工作,根据监测情况分析异动成因,判断价格趋势,采取相关措施。

2、密切配合,联合监管。开展对瓶装液化气供应及价格情况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经营者是否存在哄抬价格、短斤缺两、变相提高价格、明码标价不规范等价格违法行为。在发现企业在明码标价等问题上存在不规范行为后,立即责令其限期整改,统一了瓶装液化气经销明码标价公示牌内容。经过整顿,各瓶装液化气供应点均已做好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工作。

3、将检查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检查与帮助整改相结合,加大对价格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力度。针对违规经营者,区物价局采取提醒、告诫、限期整改、规劝警示等方式方法,督促和引导其加强价格自律,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

4、切实做好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及时、公示价格动态、信息、政策,提供市场走势预测,让群众了解能源市场供求变化,及时消除部分消费者恐慌心理,稳定群众消费心理,确保人民生活安定和价格稳定。

5、通过市、区物价部门多方努力,中心城区瓶装液化气价格(13.5公斤/瓶),从最高价的118元/瓶装降至78元/瓶。春节前后中心城区液化气销售价格处全省设区市中下水平,并低于新余、宜春、赣州,监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存在问题

1、目前,××市中心城区瓶装液化气价格居全省设区市最高。联合体吉丰站、长岗路经销点自提价为78元/瓶,新深港河东自提为70元/瓶,滨江配气公司送到家82元/瓶。因此又引起市民不满,领导关注。当前,国际原油价由147元/桶迭至40多元一桶,欧佩克3月19日价为44.71元/桶,液化气作为副产品也由去年最高7000多元/吨跌至3000多元/吨。3月19日全省设区市中心城区液化气平均价格为69.28元/瓶(13.5公斤),最低为55元/瓶。以九江炼油厂3月13日液化气出厂价为例,出厂每吨3480元,加充装费28元吨,运费450-500元/吨,按每瓶135.公斤充装可装74瓶,每瓶成本54元,若按全省平均价格销售(69.28元瓶),应有可观的利润空间。

2、中心城区瓶装液化气经销形成垄断经营态势。城区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注册经营液化气的公司,气站有8家,实际经营的只有2家,一是新深港,二是以吉丰气站为首(俗称联合体)的7家气站。城区最好时期每天充装400余瓶,新深入港100多瓶,联合体200-300多瓶。个体经营气站没有正规的进货渠道,大都是二道三道贩子手中进货,进行现金交易,没有进货发票,更没有建立进销货台帐,内部管理混乱。

3、城区液化气经销点,大多数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审批,送气员的注册培训,基本上处于混乱状态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不同程度上给有关部门监管带来困难。

4、经销商普遍反映税负过重,质监部门收取的检测费过高,经营企业难以承担。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必须严格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瓶装石油液化气市场管理的通知》的精神,,坚持“政府引导、合理设置、市场调节、服务便民”的原则,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液化气经营企业,使中心城区液化气经销商不少于3家,允许其跨区经销经营,合理在城区设立规范的经销网点,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局面,打破垄断,把城区液化气价格降至在合理空间,以保持价格稳定。

2、降低收费标准,减少企业经营成本。石油液化气属于特殊商品,又牵涉国际民生,其价格的波动,群众关心、领导关注。因此,相关部门应以大局为重,站在“三保一弘扬”的高度,履行各自职责,着力加强对经营瓶装液化气行业的管理,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加强管理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特别是有收费项目的单位,能减的减一点,能免的免一点,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对不能正常经营的气站,允许企业报停。

3、建章立制,规范经销行为。为准确了解经销商场流通领域的价格情况,城区液化气各个经销网点必须建立价格报告制定,除了设立进货及销售台帐外,还必须设立物价员2-3名,每月定期向物价部门报告价格情况。

液化气范文篇5

一、基本情况

县城城区内液化气经营企业共有5家,其中,物资局液化气站在城区内设有两个供应点。

二、检查情况

1、各液化气经营企业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燃气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2、各液化气经营企业证照齐全,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配送人员相应的参加了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并且取得了相应的资质证书。

三、存在的问题

1、县液化气站:储配站值班人员未经消防安全培训,不会操作站内消防设施和器材;供应点消防器材配置不足;供应点存在超期钢瓶充装液化气现象;未按规定在充装好的气瓶上粘贴警示标签和充装标签。

3、县燃料公司液化气站:储配站消防水池储水量不足,供应点灭火器过期且数量配置不足;供应点设置在超过三层以上的民用建筑内;未按规定在充装好的气瓶上粘贴警示标签和充装标签;供应点空瓶与充装好的气瓶没有分区存放。

4、县液化气站:储配站消防器材过期,供应点消防器材配置不足;供应点存在超期钢瓶充装液化气现象;未按规定在充装好的气瓶上粘贴警示标签和充装标签。

5、物资局液化气站:供应点没有配置消防器材;未按规定在充装好的气瓶上粘贴警示标签和充装标签;供应点空瓶与充装好的气瓶没有分区存放。

6、县液化气站:供应点消防器材配置不足;供应点空瓶与充装好的气瓶没有分区存放,并且随意放置在室外场地上。

四、整改意见

1、各液化气经营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大资金投入,精心组织,确实把存在的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2、对于部分液化气经营企业存在的超期钢瓶充装现象,建议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依规予以处罚。

液化气范文篇6

我省近三分之二的液化石油气是从省外调入。目前运输的主要方式为公路运输。但汽车运输运量小,过路过桥费用高,所以运输成本费用较高,每吨公里运费已超过0.8元,远距离运输不经济。铁路运输在我省占次要地位,因为铁路运输制约因素较多,不能混合运输,必须专列运输,而且还需站库的配合,每个专列挂车都有规定,不能太长。远距离运输还要求合理调度,与客车、普通货车错开运行时间,因此运输成本也不低。液化石油气开展水路运输,不仅具有运量大、费用低,而且相对安全。我省液化气一直未能实现水上运输的主要原因是码头岸库设施尚未建立,液化气专用船尚未开发,98年招商石化在九江建成投产4000M3液化气库场和码头,接着,中建万佳在湖口建成投产4000M3液化气库场和码头。2000年还在吉安建成投产400M3液化气库场。2002年南昌扬子洲已建成800M3液化气库场。当前樟树液化气库场和码头也在立项审批中,这为我省开发水上液化气运输奠定了基础。

二、研制思路

2.1形式

船舶运输液化石油气根据气体液化方式分成三种形式。一是采用常温压力方法,通常也称为全压式液化气船。因为丙烷在环境温度下,加压至1.75MPa时可保持气体液化。二是采用低温常压方式,通常也称为全冷式液化气船。丙烷在大气压力下,温度制冷到-420C时,可保持气体液化。三是采用低温压力法,通常也称为半冷半压式液化气船。当丙烷在温度200C和压力0.75MPa时,气体也能保持液化。目前长江流域仅在江苏太仓和张家港建有液化气冷藏库。所以在长江内河从事液化气运输的船舶均为全压液化气船,我省280M3液化气专用船采用全压式。

全压式液化气船均采用独立式液货舱。这类液舱完全由自身支持,并不构成船体的一部份,也不分担船体强度。液货舱的结构一般可分为A、B、C三种形式。A型独立液舱,主要由平面结构组成常见为棱柱型。由于该型式受力不均为确保液货无渗漏,该型式都设有第二层货物围护系统,通常也称“次屏壁”。B型独立液货舱即可以是平面结构也可以是压力容器型结构,常见有球型,它与A型不同是仅要部份“次屏壁”。C型独立液舱采用压力容器型结构,常见为园柱型或球型,它不需“次屏壁”,我省280M3液化气专用船采用C型独立液货舱型结构。

2.2稳性

液化气船对稳性的要求较高。首先要求液化气船在外来撞击或搁浅等情况下,不能损伤液货舱,确保液货舱的安全。其次要求,液化气船在一处破损时,船舶不能沉没,确保液货舱不出船外。第三要求液化气船除满足安全稳性外,还要满足破舱稳性。因此,液化气船规范在稳性方面制订了许多规定,如在防撞方面要求船壳外板距液货舱最小距离不能小于760mm,在抗沉性方面,要求液化气船在液货舱周围设有水密舱。在破舱稳性方面要求不对称浸水引起的大横倾角应不超过300。根据这些要求,我省280M3液化气专用船在稳性方面采取了较安全的措施。

众所周知型宽是衡量船舶稳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在液化气船中液货舱的宽度(即货罐直径)也是决定液化气船稳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比例是关系到液化气船稳性好坏的主要因素。据统计液化气船气罐直径与型宽的比一般在0.6以内。我省280M3液化气专用船选择0.5897即液货罐直径为4.6M,舷侧外板距罐距离达到1.6M,满足了《规范》防撞要求。在抗沉性方面,280M3液化气专用船在两舷,船艏、船艉均设有水密舱,满足《规范》要求。为了降低船舶重心,船底距气罐的高度调整为650mm。为了减少气罐自由液面的晃动,在气罐内设有防浪板。确保液货罐在船舶航行期间的相对固定也是船舶稳性安全的重要措施。该船在货舱前后和两舷舱壁上均设有防止液货罐前后冲撞的支承结构,在液货罐底部设有8根钢索固定装置,在液气罐与舱口围板之间用2mm薄板封闭,既保持货舱水密又固定了罐子,以确保液货罐的相对固定,通过采用多种安全措施,我省280M3液化气专用船的稳性衡准数为6.67,大大满足《规范》要求。舷侧破舱浸水引起最大横倾角为7.80,远小于《规范》值(300)。

2.3强度

液化气船由于液货装在罐子里,加上气罐较大,负荷全部落在货舱区。根据《液规》的要求,水平设置的C型独立液货舱的鞍座最好为2个,若多于2个则应考虑船体挠曲影响,所以液化气船的又一特点是集中负荷较大,全部重量落在两个鞍座上,因此,鞍座和货舱区的强度要求较高,为了保证货舱区的强度,该船在货舱区内纵向增设二道龙筋,并且将鞍座与船体结构联接起来,鞍座底部跨越了3个肋位,与船体加强梁联接,鞍座为箱型结构,鞍座包角为1500,将支承力均匀传递给船体。

2.4消防

根据《液规》的要求,液化气船消防一般设有三套系统。一是水消防系统;二是二氧化碳消防系统;三是干粉灭火消防系统。我省280M3液化气专用船水消防系统设有水柱、水雾、水幕和洒水四套系统,水柱用于灭火,水雾用于消除静电,水幕用于隔离货舱区,保护船员处所,洒水用于降温,确保液货罐的安全。该船在机舱设有二氧化碳保护系统,在货舱区四角各设一台MFT70大型舟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可复盖整个液货区。

2.5安全监测

液货气船的安全要体现以预防为主。因此,该船另一特点是安全监测系统完备,自动化,技术含量较高。我省280M3专用船设有四套安全监测系统,即可燃气体安全监测系统,液位安全监测系统,压力安全监测,温度安全监测系统。当船内空气中液化气含量达到危险含量下限的25%时,监测装置就会报警。当液货罐内液位超过3.65m或低于0.12m时,液位监测装置就会报警。在驾驶室内可通过二次仪表监测液罐的温度,当温度超过300C时,即可采取洒水降温措施。

为了确保安全,在紧急状态,该船在液相,气相,排污管设立了紧急切断阀,能迅速切断罐子内外的液气,同时对压缩机和液货泵也设有紧急停车装置。

为了确保作业安全,该船设有消除静电装置,船员配有防静电服装。

2.6液货系统

液化气专用船液货系统一般由液相,气相,排污、透气和扫气等管系组成。我省280M3液化气船,原未考虑自卸系统由岸库提供装卸,后因岸库的实际状态加装自卸系统。该系统由一台1.2m3/min的液化气压缩机和一台15m3/h液货泵组成。

三、船舶概况

本船采用非对称双尾鳍船型

3.1船型与主要尺度

总长:39M型宽:7.8M

型深:2M吃水:1.325M

船型:2PG液罐容积:280M3

液罐长度:18M液罐直径:4.6M

设计压力:1.77MPa工作温度:-100C至450C

主机:6105BC-15型×2台功率:53KW×2转速:1500转/分

齿轮箱:MB170型速比:4:1

航速:13km/h航区:A、B、C(长江中下游及支游)

3.2布置

根据液化气船运输特点,本船布置分为三个区域,即从-2#至21#为艉部机舱和生活区,从21#至59#为货舱区,从59#至76#为艏部驾驶

室区。

按《液规》的要求,液化气船危险处所划分在离罐3M处,即从16#至64#内为危险处所,在危险处所外侧壁上的窗设计为固定型(非开启),两舷门窗为气密型。

按《液规》的要求,液罐透气管出口高度应超过甲板6M,本船设计为7.1M。

本船在货舱区两舷,增设水密舱,并与内底板联接,使货舱区形成双壳船结构,一则满足《液规》破舱稳性的要求,二则又提高货舱区的强度。

a)液货舱和液货管系

本船液货舱采用卧式园筒形全焊透钢制结构压力容器,其封头型式为球形(即C型独立液舱)。筒壁厚度为28MM,材料为16MNR。在液货罐上部开有一个人孔,气相口,液相口,测量口,安全释放阀口,排污口等。在罐内纵向设有防浪板,以减少液面晃动。

液货管系由液相管系,气相管系,排污管系,扫气管系,释放管系和液货泵,液货压缩机等组成。液相管径为Φ200MM,气相管径为Φ80MM。

按照自卸的要求,液货泵选用YQ15-5型,流量为15.5M3/h,额定工作压差为0.5MPa,转速为780转/分。货物压缩机选用ZW1.2/16-24型液化气压缩机,流量为1.2M3/min,进出口压差为0.8MPa,转速为720转/分。泵和压缩机安装在罐顶工作平台上。

为了防止温度升高或其它原因使液货系统内的压力升高超过设计规定压力而引起事故的发生,本船设有二套安全释放系统,一套为罐体压力释放系统,另一套为管系压力释放系统。

为了消除液货管中静电荷,在整个液货管路上采用取了有效接地保护措施。

货物测量选用了液位测量装置,在液货舱内设有二套磁浮简式液位测量显示仪。

b)轮机、电气

本船为消防和水幕系统提供了一台专用消防水泵,该泵为80CWL-14型,流量为60M3/h,扬程21M,电机功率5.5KW。

为了给液货罐降温,在液货罐顶部设有一套洒水管系,水源由主机带动的水泵提供。

根据《液规》要求,在货舱和机舱处所各设二台JBT41-2-H型轴流式防爆风机,该机风量为75M3/min,全风压力为736Pa,额定功率为2KW,风扇处为非火花结构,一台为正压送风,一台为负压通风,风机出口处装有气密封盖。

根据《液规》要求,本船主,付机排气出口处设有排气火星熄灭器。

本船采用直流双线绝缘系统和交流三相三线绝缘系统,在液货区和危险处所电器均为本质安全型。

按照《液规》要求,本船液货压缩机,液泵,风机,消防总用泵等电动机设备均为防爆型。

根据《液规》要求,机舱,驾驶室,船舶两舷等危险处所的照明电气均为防爆灯具。

根据《液规》要求,本船生活用炊具配备专用电炊具。

本船在驾驶室内设有液位,压力,温度等二次仪表显示。在货物区内对二次仪表转换的电讯装置均采用防爆装置。

为了消除静电影响,在液货区两端设有不锈钢扶手及踏板,在装卸时全船设有可靠接地装置。

在全船各舱室内,共安装了十个固定可燃气体探测头,同时还配备了二台便携带式可燃气体测爆仪,以对全船实施监测。

四、实船建造与营运

该船建造于1995年,当初设计成100立方氩气运输船,由于市场的变化98年卸下气罐改为货船。由于此船具有吃水浅、稳性好、内河适航性强等特点,所以,我省首艘液化气运输船选择利用此船改造。

1999年10月该船在赣南船厂进行改造,根据液化气船的特点,把货舱区改造成双壳船,并增加鞍座。按照消防要求,把门窗及机电设备改造成为符合《液规》要求的专用船。

280M3液化气罐由南京天界公司建造,经CCS南京分社检验,气罐焊缝经100%探伤检验,罐子整体经过热处理和压力试验,于2000年吊装上船。

2001年该船在金陵船厂对液货管系进行安装,CCS南京分社对管系的建造和安装施工质量进行把关,液货管系先在实船上定位,然后在车间加工,焊接、探伤并进行压力试验,最后上船组装完成。

2001年5月省船检对该船的各项性能进行实船测试,先后完成了倾斜试验,保压试验,功能试验和氮气置换。

倾斜试验采用移动压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空船排水量增加0.016%,重心高度增加2.2%。

保压试验,先将液货罐和液货管系分别保压,然后再把液货罐和液货管系作整体保压。试验压力为1MPa时保压24小时,当试验压力为1.7MPa时保压10小时,根据温度压力变化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液货罐保压效果为100%,液货管系保压效果达到规定的要求。

功能试验,首先对液货管系进行功能试验,测试了气相,液相,扫气,排污等阀件的功能,测试了紧急切断阀的功能,测试了安全释放阀的功能,同时还测试了液货压缩机和液货泵的功能。此外还测试了排气,洒水,水幕和全船各种机电设备的功能,经调试后,各种设备均达到规定的要求。

根据《液规》的要求,液货罐和液货管系在装气前,应把罐子和管线内的空气全部置换掉,置换后含氧量不得大于5%,280M3液化气专用船采用氮气置换,置换后经测试含氧量为1.5%0。

2001年9月2日,我省首艘液化气专用船从南京启航到铜陵装气。4日铜陵港监,商检,气库安检人员上船联合检查。对罐体,管线的含氧量进行了复测。对消防,计量,操作规程进行了核查,最后批准装气。为了确保首次装气的安全,采用了先无压输送,当罐体和管线全部充满液化气后,再逐步加压输送,经过3个多小时的罐装,装载了133.305T液化气。8日该船首航抵达湖口港万佳液化气库进行自卸。遵照操作规程,完成船岸联接后,先启动液化气压缩机对罐内加压,压力升高后,开启液相管卸货,等液货进入岸库后,再启动液泵卸货。经过6个多小时操作,完成卸货作业。

经过八个多月的营运试验,该船共完成了17个航次,运载了2310.653吨液化气,完成周转量626915.605吨公里。营运验证了该船的安全性,操纵性和适航性能,情况良好。

经过八个多月的实践验证,无论重载和空载,无论航行在长江和内河,无论洪水和枯水。无论是全速回转,还是在风浪中都显示出该船具有良好的稳性,无任何事故苗头出现。

经过八个多月的实践验证,该船的消防系统,安全监测系统,操纵系统状态良好,技术可靠,故障率低,安全运行。

在8个多月的营运期中,280M3液化气船大致经历了市场变化的三个时期,从投入营运到春节前,由于液化气销售价格一路下滑,各商家都实施零库存战略,不愿进货,因此,影响船舶的正常运输,春节后,液化气销售价格开始波浪型回升,各商家开始进货。船舶开始了阶段性运行,四月底后,液化气销售价格趋于平稳,各商家开始采购,船舶进入正常运输状态。因此,该船的总体经济效益也由亏损到持平,最后进入盈利阶段。但从单个航次来核算,航次序营运是盈利的。经实船营运验证,该船舶营运成本为每吨公里0.25元,而目前营运价在每吨公里0.3元。每吨公里利润仅有0.05元,利润率为16.6%,投资回收期达6年。由此可见,目前运价偏低,据船东协会液委会自律价格的要求,该类船价格应回归在每吨公里0.4元左右,这样利润率可提到37.5%,投资回收期了可缩短在4年之内。

五、结束语

通过8个多月的营运,也发现该船还存在不足之处,由于280M3液化气专用船当初从安全和简化出发来未考虑自卸系统,后因需要增加,这对该船的电力要求增大,原船设有24KW发电机组一套,电力使用有富余,但自卸系统增加后,所有设备不能同时开启,由于机舱布置受到限制,电力扩容困难,所以在自卸设备选型匹配中没有很好的优化,导致自卸时间较长。由于增加了自卸系统,罐顶工作平台增大,也导致重量重心高度提高使得倾斜试验结果比原设计增加了2.2‰

在八个多月的营运期间,280M3液化

气专用船经历了市场变化的几个阶段,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建议改变单一运输的经济模式,把水上液化气运输做成一体化,即购、运、销一条龙服务。据市场调研,形成一体化经济效益可实现翻一翻,将大大缩短投资回收期。

通过营运试验,也显示出,在三种运输方式中(铁路、公路、水运),水上液化气运输占有较大的优势,首先是运价低,其次是运输安全性能好,第三是运量较大。到目前为止,在赣江内河,只有吉安库投入使用,南昌库已验收,投入试营运,樟树库正在审批之中,随着一批三级库的建成,我省水上液化气运输发展前景看好。

液化气范文篇7

一、提高警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村(社区)、和镇直有关单位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切实履行液化气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加强液化气安全监管工作,立即组织开展液化气在经营、储存、充装、运输、销售、使用各环节的安全检查。安监站要加强液化气经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依法取缔非法液化气经营和供应站点,组织对液化气用户的安全教育,尤其要对液化气使用场所是否符合液化气使用规范要求进行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市监所要加强液化气充装站特种设备安全、充装行为的监督管理,加大对使用的报废、超期未检、无条形码标识和标记不符合规定的钢瓶查处力度,并依法追究充装企业责任;交警中队要加强对液化气钢瓶运输单位和车辆安全监管,依法打击非法运输液化气的行为;派出所要查处非法经营、非法存储液化气等影响公共安全的行为,依法打击非法运输液化气的行为,依法惩治犯罪行为;市容办负责镇区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流动摊点的监督检查;依法履行瓶装液化石油气类违法案件的行政处罚职责;经发办负责工贸企业使用液化气燃气的安全监管检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派出所要加强消防安全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市监所要组织餐饮场所开展燃气使用安全自查工作,主动消除隐患,督促餐饮场所与合法供气企业签订安全供气合同;安监站要加强液化气安全的综合监管,依法督促各村(社区)及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液化气安全监管。各液化气经营和使用单位要切实履行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定,落实安全措施,加强安全检查,掌握应急处置知识和常识;村(社区)要切实掌握辖区内液化气使用情况,特别是辖区内液化气钢瓶使用底数,加大对液化气安全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工作。对非法违法经营、运输、储存、使用液化气的,要及时上报镇安监站,以便及时查处取缔。

二、突出重点,扎实开展液化气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1、专项检查内容:各村(社区)和镇直有关单位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深入组织开展液化气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查改如下内容:一是液化气经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开展、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应急预案建设等。二是排查液化气储存场站日常管理、站外建(构)筑与设施安全间距、应急物资储备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情况等。三是用气单位是否落实用气安全主体责任,是否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气瓶(储罐)、液化气燃烧器具以及螺纹连接的不锈钢软管、调压阀、泄漏报警器等配件;是否与正规的液化气经营企业签订供用气合同,是否落实液化气安全使用规定;气瓶存放、使用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用气操作人员是否具备安全用气意识和操作技能;消防器材是否配备到位。四是辖区内是否有非法充装液化气站(点)、瓶装液化气流动供应站(点、人),是否有无危化品运输证的液化气运输车辆。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各村(社区)、镇直有关单位要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严格督促整改液化气安全隐患,并依法采取行政处罚或强制措施。

2、专项检查分组安排

液化气范文篇8

一、当前液化气价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人们心中已成为一种理念。液化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产品替代性小,涉及千家万户,与民生息息相关。液化气价格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涨跌幅度大,价格变动频繁,价格不稳定,出现了经营者难经营,价格部门难管理,消费者有怨言的尴尬局面。

1、经营者进货拿不到厂家价格。省的液化气经营者绝大多数进气地在九江炼油厂,而九江炼油厂是我省唯一的液化气生产厂家。经营者反映厂家液化气供应挂牌价往往是有价无市,根本拿不到厂价液化气,特别是过年或节日期间,气源紧张,迫不得已只有到二道贩子手中购高价液化气,且无正式发票。由于中间环节的增加,提高了液化气进货成本。

2、价格部门价格监管难到位。根据国家价格管理有关规定,民用液化气列入价格管理范畴,而液化气经营模式实行市场经济运作,液化气进货价格受市场调节因素影响很大,价格变动起伏不定,导致零售价格很不稳定。每当液化气进货价格提高时,经营者就会主动、及时向价格部门申报要求调高销售价格;每当液化气进货成本降低时,经营者却迟迟不愿申报调低销价。我们价格部门在液化气价格监管过程当中,要求经营者每半个月报告一次液化气进货成本情况,以便根据成本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液化气销售价格。经营者往往以未进货、无票据等各种理由为借口(尤其是进货成本降低的时候)拒不报告进货成本情况。有时报上来的成本,因无正式有效票据,难于判断进货价格的真实性。为此,我们只有通过各种渠道,调度周边县市价格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制定管理对策。如此而来,价格部门的有效监管受到了影响。

3、周边县市液化气价格相差悬殊。在同一时期,周边县液化气价格,各不相同,且相差悬殊。以2008年8月中旬为例,上高每瓶液化气零售价90元(净气13kg,不含接送费,下同),铜鼓105元,万载为100元。邻县之间液化气价格每瓶相差10—15元。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地区差价,为广大消费者所难以理解和接受。经营者提出:人家为什么能卖这么高的价格而我们不能卖?价格部门反问:有的县低价为什么能正常经营?消费者质疑:县与县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邻县之间经销商进货地基本相同,地域空间相差不远,销售价格的悬殊差异值得深思。

二、加强液化气市场价格监管的建议

如何有效管好液化气销售价格,确保人民群众生活基本稳定,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采取积极措施,切实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1、加强源头价格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建立正常供气保障机制。我省唯一的“气源”地九江炼油厂,在省内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其出厂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省各地液化气销售价格。一是加强源头价格管理尤为重要,确保气源价格的基本稳定。省价格部门要加强液化气出厂价格的管理,给厂家出厂价格一个适当的幅度,当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较大时,出厂价超过上限,政府应当给予厂家民用液化气补贴。二是规范经营,杜绝多环节经营,打击二道贩子价外加价的价格违法行为。三是合理配置资源,建立正常供气机制。液化气已成为居民生活必须品,为确保资源合理配置,减少经营环节,必须建立生产厂家与经销企业正常供气机制,防止只看到挂牌价而拿不到货的不正常现象。

2、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及时调控销售价格。省、市、县价格部门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发挥网络优势,定期与不定期液化气出厂价信息、各地销售价格水平。从上到下畅通信息渠道,以利于价格调控监管。

液化气范文篇9

一、采取有力措施,切实维护瓶装液化气市场价格稳定。

1、加强液化气价格监测,引导市场价格合理回落。定时、定点、专人对液化气等重点商品出厂价格、销售价格监测工作,根据监测情况分析异动成因,判断价格趋势,采取相关措施。

2、密切配合,联合监管。开展对瓶装液化气供应及价格情况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经营者是否存在哄抬价格、短斤缺两、变相提高价格、明码标价不规范等价格违法行为。在发现企业在明码标价等问题上存在不规范行为后,立即责令其限期整改,统一了瓶装液化气经销明码标价公示牌内容。经过整顿,各瓶装液化气供应点均已做好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工作。

3、将检查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检查与帮助整改相结合,加大对价格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力度。针对违规经营者,区物价局采取提醒、告诫、限期整改、规劝警示等方式方法,督促和引导其加强价格自律,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

4、切实做好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及时、公示价格动态、信息、政策,提供市场走势预测,让群众了解能源市场供求变化,及时消除部分消费者恐慌心理,稳定群众消费心理,确保人民生活安定和价格稳定。

5、通过市、区物价部门多方努力,中心城区瓶装液化气价格(13.5公斤/瓶),从最高价的118元/瓶装降至78元/瓶。春节前后中心城区液化气销售价格处全省设区市中下水平,并低于新余、宜春、赣州,监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存在问题

1、目前,××市中心城区瓶装液化气价格居全省设区市最高。联合体吉丰站、长岗路经销点自提价为78元/瓶,新深港河东自提为70元/瓶,滨江配气公司送到家82元/瓶。因此又引起市民不满,领导关注。当前,国际原油价由147元/桶迭至40多元一桶,欧佩克3月19日价为44.71元/桶,液化气作为副产品也由去年最高7000多元/吨跌至3000多元/吨。3月19日全省设区市中心城区液化气平均价格为69.28元/瓶(13.5公斤),最低为55元/瓶。以九江炼油厂3月13日液化气出厂价为例,出厂每吨3480元,加充装费28元吨,运费450-500元/吨,按每瓶135.公斤充装可装74瓶,每瓶成本54元,若按全省平均价格销售(69.28元瓶),应有可观的利润空间。

2、中心城区瓶装液化气经销形成垄断经营态势。城区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注册经营液化气的公司,气站有8家,实际经营的只有2家,一是新深港,二是以吉丰气站为首(俗称联合体)的7家气站。城区最好时期每天充装400余瓶,新深入港100多瓶,联合体200-300多瓶。个体经营气站没有正规的进货渠道,大都是二道三道贩子手中进货,进行现金交易,没有进货发票,更没有建立进销货台帐,内部管理混乱。

3、城区液化气经销点,大多数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审批,送气员的注册培训,基本上处于混乱状态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不同程度上给有关部门监管带来困难。

4、经销商普遍反映税负过重,质监部门收取的检测费过高,经营企业难以承担。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必须严格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瓶装石油液化气市场管理的通知》的精神,,坚持“政府引导、合理设置、市场调节、服务便民”的原则,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液化气经营企业,使中心城区液化气经销商不少于3家,允许其跨区经销经营,合理在城区设立规范的经销网点,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局面,打破垄断,把城区液化气价格降至在合理空间,以保持价格稳定。

2、降低收费标准,减少企业经营成本。石油液化气属于特殊商品,又牵涉国际民生,其价格的波动,群众关心、领导关注。因此,相关部门应以大局为重,站在“三保一弘扬”的高度,履行各自职责,着力加强对经营瓶装液化气行业的管理,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加强管理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特别是有收费项目的单位,能减的减一点,能免的免一点,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对不能正常经营的气站,允许企业报停。

3、建章立制,规范经销行为。为准确了解经销商场流通领域的价格情况,城区液化气各个经销网点必须建立价格报告制定,除了设立进货及销售台帐外,还必须设立物价员2-3名,每月定期向物价部门报告价格情况。

液化气范文篇10

由于韩国去年进口量减少,中国液化气进口量现已超过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液化气进口国。液化气生产:商品液化气产量猛增1998年,中国国内液化气产量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在炼油厂原油加工量减少0.3%、汽油、柴油和燃料油产量分别减少1.2%、0.4%和9.4%的同时,液化气产量增长13%,从1997年的635万吨增加到720万吨。液化气的增产部分几乎全都作为商品售出,炼油厂自用做原料和燃料的数量仅从1997年的101万吨增加到104万吨,而商品量却由534万吨增加到616万吨,增幅达15%。价格因素促使炼油厂增产商品液化气由于近年来民用清净燃料需求不断上升,加上液化气市场的逐渐放开,炼油厂商品液化气产量持续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而炼油厂自用液化气数量却一直保持在大约100万吨左右的水平。炼油厂自用液化气中有l/3用做原料,生产烷基化油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产品。主要由于价格因素,炼油厂宁愿让象烷基化一类装置严重开工不足或停工,也要多挤出一些液化气外销。在过去两年里,国家两次将计划内液化气价格调高,调后价格比调前的每吨800元提高了一倍。最近一次是在去年夏季,国家计委将计划内液化气价格从每吨1,200元提高到1,600元,同时规定计划外液化气价格按每吨2000元由企业自行确定。目前,计划内液化气仅占水平液化气产量的不到1/10。绝大部分商品液化气根据市场的变化趋势定价销售。去年炼油厂出厂价最高时曾在春节期间涨到大约2,300元。催化裂化能力扩大使液化气产率提高商品液化气产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国内为增产汽油和柴油而大规模建设和扩建的深度加工装置,特别是催化裂化能力的不断扩大,为增产液化气创造了有利条件。在1987年到1997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翻了一番,达到2.27亿吨/年,年均递增幅度是7.4%,而催化裂化能力增加了160%,达到7375万吨/年,年均增幅达10.0%。在轻油收率增加的同时,液化气产率也显著提高。在这10年里,商品液化气产量的增长幅度从最初的5-10%提高到近两年来的超过15%,使液化气成为石油产品中增长最为活跃的品种之一。年产量140万吨增加到534万吨,10年来年均递增14%,而同期原油加工量的年均递增率只有不到5%。液化气产率也提高了一倍,从1987年液化气产量占原油加工量的20%提高到1997年的4.0%。

液化气进口:低价格刺激进口恢复增长液化石油气(LPG)进口在经历了1997年的停滞之后,在国际市场低价格和国内库存状况改善这些有利条件的支持下,恢复了较快的增长步伐。全年液化气进口量比1997年跃增33%,从358万吨增加到477万吨。平均进口单价却由1997年的每吨235.68美元降低到169.15美元,是至少7年来最低的。中国自90年代初开始大量进口液化气,进口量从1990年的11.67万吨增加到去年的476.59万吨,年均递增幅度达59%。随着进口的增加,价格因素对进口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最明显的例子是1997年,当年初沙特阿拉伯液化气合同价(CP)涨到每吨330美元的历史高峰时,中国的液化气进口几乎停滞。

高价格抑制进口需求1997年2月份的液化气进口平均单价是有史以来最高的,每吨达358.68美元。消费高价进口液化气甚至造成民怨沸腾。进口成本的高涨,使得一些进口液化气用户纷纷转向国内炼油厂的液化气供应,当年的液化气进口量在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后,仅上升了1%。去年沙特液化气合同价的平均水平是自1995年以来最低的,为每吨丙烷137.90美元和每吨丁烷143.60美元。7月份沙特合同价曾降到每吨丙烷和丁烷105美元,8月份丙烷仅涨2美元,丁烷价格不变。中国进口量继而在9、10两个月连破单月进口最高记录,分别达到54万吨和57万吨。

从近几年的国际市场价格走势和中国液化气进口量的变化来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液化气市场需要一个较低的价格环境.在较低的国际价格下,预期今后至少5年内即进口液化天然气(LNG)登陆前,中国仍将具备大量增加液化气进口的潜力。储运设施为增加进口创造条件除价格低这一最主要因素外,进口量大幅增加的另一个背景是南方沿海几座储运设施投入运转。去年7月份,与日本丸红合资的华安公司8万吨冷冻液化气库在广东深圳投产。而在珠海与阿科公司合资的九丰公司6,000立方米压力库的即将投产意味着广东省今年的液化气进口量还将以显著幅度上升。尽管进口增加的重心正由南向北转移.但去年厂东省仍旧是中国的液化气进口中心。虽然广东省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比例由1997年的74%降到了69%,但进口量仍有接近l/4的增幅.从266.18万吨增加到去年的327.19万吨。

其中仅珠江三角洲的珠海和深圳两市进口量就达243.79万,占全国总量的51%。广东省在国内是前屈一指的液化气消费大省,1997年的液化气消费量达294万吨其中进口液化气占90%。生活用即民用消费量约占广东省液化气消费总量的9成.即264万吨,可以说进口拔化气全部用于民用消费。工业及商业用消费量只有30万吨仅占广东省消费总量的10%。江苏、浙江和福建是中国液化气进口的新热点。在福建省,去年12月份与台湾合资的华兴公司3万吨冷冻库在福州开始运作。在江苏太仓,华能阿莫克公司早在1997年11月份就投产7一座3.l万吨的冷冻库。今年7月份,江苏张家港和上海金山卫还将分别建成3.1万吨和5方吨的冷冻库。江苏在国内液化气消费量的排名中紧随广东、黑龙江和浙江省名列第4,但如是消费进口液化气的第二大省。1997年进口液化气占全省液化气消费量的一半以上,去年估计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8成以上。1998年该省的进口量增加90%,从1997年的35.67万吨增加到67.70万吨,相当于1993年全国的进口量。浙江省的进口量翻了一番,由11.00万吨增加到22.48万吨。在浙江省1997年80万吨的液化气消费量当中,进口液化气仅占14%。福建省进口量则从18.25万吨增至30.89万吨。同样是沿海省份,福建省78.5%的城市燃气普及率明显低于上海(94.8%)、浙江(94.9)和江苏(87.8%),因此福建省增加国产或进口液化气消费的潜力还很大在1997年福建省所消费的27.4万吨液化气全部用于生活消费。进口液气总量中有46%来自沙特阿拉伯。但从中东进口的液化气增长最多的要数伊朗和阿联酋,采自伊朗的进口量增加到58.89万吨。增幅达190%。来自阿联酋的进口量也增加达31万吨,增至36.46万吨(见表6)。陆上大型冷冻库的陆续建成投产将使长距离运自中东的液化气进口量继续猛增。液化气消费市场:民用市场发展迅速。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液化气消费市场。然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去年国内经济状况不如前两年,许多企业利润低下甚至亏损等原因造成的需求减少,使得主要石油产品如汽油和柴油的消费呈低速增长(l-4%),但民用需求为主的液化气却仍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初步估计1998年全国共消费液化气1,160万吨,比1997年的1,010万吨增长15%。民用需求恢复较快增长民用需求一直是中国液化气消费增长的动力。生活用液化气消费量占国内液化气消费总量的73%,而石油产品中用于生活消费的数量仅占5%,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生活消费占13%。

液化气消费构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对民用需求的依赖性。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环保上的需要,来自民用方面对液化气这种清净燃料也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依赖性,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来南方(主要是广东省)液化气进口量的大幅增长,使民用液化气进一步成为消费增长的热点。在进口最多的广东省,民用液化气消费量占消费总量的90%,而全国的这一比例是73%。事实上,近年来大量增加的进口液化气绝大部分用做南方地区城镇和乡村居民的生活燃料。1997年国内液化气消费总量增幅减缓,说到底是民用消费量增长减缓。90年代以来,民用液化气消费量增幅显著高于国内消费总量的增长。1990-96年,民用液化气消费量从158.5万吨增加到703.4万吨,平均每年递增28.2%,比工商业及其他用途消费量15.2%的年均增幅高出13个百分点。而在1997年,在工商业及其他用途的液化气消费量增长19.6%的同时,民用液化气消费量仅增长5.5%,甚至比消费总量9.0%的增幅还低得多。可见由国际市场价格高涨引起的进口减弱直接影响民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