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1:44:52

亚洲范文篇1

正如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德伊森贝赫所说,欧元是欧洲人民联合的象征。欧元最大的贡献就是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并且具体证明了组建区域货币的可行性。欧元促使欧洲统一大市场真正形成,进一步扩大欧元区的内部流通,从而带动了各国的经济的增长。并且,欧元的出现真正打破了各国的市场壁垒,提高了市场的规模效应,竞争效应和稳定效应。欧元出现后,欧盟一体化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欧盟12国将真正合并成为一个统一的区内市场,在这个市场的产出中,进口约占10%。这样,欧元就和美元一样,有着巨大市场容量,能独立自主,有较强的抗外部冲击能力。同时,欧元使欧盟内部汇率风险得以消除。交易费用下降,生产要素流动更为自由,使欧盟内部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相异的国家互相调剂余缺的功能更强,尤其是南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能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大大增强了其竞争力。欧盟以前有15种货币,其中有的是软货币也有硬货币,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货币统一后,该问题就自然解决了。而且,货币的统一有助于建立稳健的财政,带动经济增长。

2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必然要求

(1)从外因来看,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为避免金融动荡,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将形成新的潮流,亚洲不可能一直孤立于潮流之外。新的世界货币体系中出现欧元与美元“二元化”现象,这使得亚洲各国产生了危机感,若不加强本地区的货币合作,将被置于十分不利的境地。特别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亚洲各国普遍认识到弱小经济体的货币难以独自抵挡国际游资的冲击,要想同国际游资的冲击相抗衡,本地区货币不再作为某大国货币的附庸品,亚洲国家需创立一个稳定的亚洲统一货币区。

(2)有助于亚洲各国摆脱美元化。在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东亚各国和地区的汇率制度虽各具特色,但事实上,大部分东亚经济体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上是长期稳定的。随着美国的经济泡沫破裂,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不可避免的受到沉重打击。

(3)危机中IMF资金援助的局限和错误。危机后,泰国、印尼和韩国分别向IMF申请了资金援助。IMF提供资金并不充分,大部分的资金是由其他的国际组织和各东亚经济体提供的。然而,即使是IMF的援助,也不是无偿的。接受了IMF的资金援助就要按其所开“药方”(受援国调低经济增长率、实施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加速开放金融市场、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允许外国公司兼并收购等)进行调整和改革。

(4)从货币合作的成本和收益来看,由于统一货币能够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节约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商品、资本、人员的流动,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统一货币可以减少内部磨擦,促进投资,提高国际竞争力,从而扩大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规模,促进经济的发展。

321世纪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未来前景

全球化背景下,作为货币体系基础架构的货币联盟演进路径具有多种可能性,目前至少有单一货币联盟、多重货币联盟以及主导货币区域化三种形式。未来亚元属第二种演进路径,即多种货币联盟,其演进大体上可以分三个层次:

(1)建立区域内的危机解救机构——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AsianMonetaryFund)。就目前亚洲区域现状来看,正是处于这一层次。AMF的建立可以借鉴IMF的成功经验,综合亚洲金融结构的特点来进行设计。AMF的基本框架应该先易后难,经过有关国家、地区充分协商和讨论后实施。鉴于东亚国家、地区经济联系相对密切、经济差异较小、可以首先在“东盟”范围内酝酿和实施,其它条件成熟的亚洲国家、地区可以随后逐步加入。

(2)建立起类似的欧洲汇率机制——ERM的亚洲汇率联动机制AERM(AsianExchangeRateMechanism)。AERM内容:第一,创建亚洲货币单位(AsianCurrencyUnit)ACU是由东亚成员货币形成的篮子货币,其未来的目标是形成单一货币。各成员货币在篮子货币中的比重根据各经济体在区内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确定。第二,成员货币的汇率围绕着中心平价浮动,范围是上下15%。第三,成员有义务将本国货币的汇率维持在目标区内。第四,用已成立的AMF以帮助成员应对投机冲击。

(3)最终过渡到亚洲单一货币区ACA(AsianCurrencyArea)。实证分析表明由于各成员国之间缺乏内在的约束机制,因此,汇率合作机制很难维持,亚洲汇率联动机制须向ACA演进。目前,较为可能的是以日元或人民币作为核心货币,建立单一货币区。

3.1以日元为核心建立亚洲单一货币区

日本的经济规模居全球第二,其通胀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日元也是区域内最国际化的货币。近年来,日本与东亚各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在某些国家其重要性已经超过了美国。但“日元圈”的形成乃至日元国际化的推广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第一,日元汇率波动频繁。1995年以来,日元的汇率便开始一泻千丈,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竟贬值了近100%。以后,日元便开始了剧烈的动荡期。第二,日本金融机构不良债权恶化。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灭之后,就已经大量出现,但一直被遮掩起来。如果日本金融机构不良债权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破产、倒闭风盛行,必将造成日本金融业的瘫痪,影响到东京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而影响到日元的稳定。第三,日本在政治上和外交上的局限性,亚洲国家难以忘却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给亚洲人民带来的苦难,对日本在亚洲扮演“领袖”角色十分反感。

3.2以人民币为核心建立亚洲单一货币区

中国是亚洲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其整体经济规模和巨大的国内市场使中国在东亚乃至全世界都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发言权。

第一,综合国力明显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也有了显著的飞跃。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开放程度还会加大,经济、金融全方位开放将直接推动人民币在区域内、以至国际上的广泛使用。第二,国家外汇储备大幅猛增。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充足的国际储备为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动态平衡、维持外汇市场和汇率的相对稳定打下了基础。第三,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保持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稳中有升。但是中国虽然已接受IMF第八条款,资本项目管制仍很严格,中国落后的及严格管制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也使人民币很难在短期内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化仍需时日。

展望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未来前景,虽然目前建立亚洲单一货币——亚元存在诸多障碍和困难,但是,只要各国、各地区在现有合作框架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求同存异,东亚区域内的货币合作就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杨胜刚.区域性货币合作的未来前景[J].财经科学,2006,(4).

[2]余永定,何帆,李婧.亚洲金融合作:背景、最新进展与发展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02,(2).

[3]戴金平,程义金.汇率合作的汇率稳定效应[J].世界经济,2001,(9).

[4]戴相龙.亚洲金融发展与合作[J].金融研究,2001,(8).

亚洲范文篇2

40年总算,“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增长确实超过我们。有人因此认为“社会主义失败了”。有人则归之于海岛、海洋的“蓝色文明”,大骂“黄色文明”。

我在前面说过,海岛和沿海地区确实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海上交往方便,不受国界局限。海上运输的成本也低于陆上运输。可是我们要问,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亚洲出现“四小龙”,而“四小龙”中有三个都在中国周围呢?世界上有很多小岛国并没有成为“小龙”,连近在咫尺的澳门也没有成为“小龙”是什么道理?

翻开世界地图看,亚太地区有千岛之国印尼和菲律宾、斯里兰卡等岛国,欧洲有爱尔兰、冰岛、马耳他,美国的眼皮底下有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等一系列岛国,都没有成为“小龙”。

“亚洲四小龙”的繁荣,基本上都是“冷战”和“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产物。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封锁中国,“堵住社会主义的祸水”,先是扶植日本,然后是扶植台湾、韩国。美国的算盘是:如果打反苏反华的世界大战,台湾和韩国是美国的进攻基地,“不沉的航空母舰”;如果大战打不起来,台湾、韩国(以及香港)作为“资本主义橱窗”,摆在中国和朝鲜面前,是美国对中国(以及朝鲜)进行和平演变的基地。

还应当肯定,“四小龙”的政府当局和资产阶级抓住了历史给予他们的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取得了很大成绩。

先说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港口城市,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而独立成为一个国家。它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交通的必经之地马六甲海峡,而且处在其咽喉,占了地利。近几十年,世界经济相对平稳发展,东西两半球商业来往大增,海运(特别是日本从中东进口石油)发达,过往马六甲海峡的商船鳞次栉比,每年约八万艘。在新加坡中转的飞机航班也极多。新加坡经济因此而繁荣。当然,新加坡自身也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和吸取,特别是它的城市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商业、服务业等等。

再说香港。1949年的香港经济远不如上海(若论工业和科研,香港现在也远不如上海)。大陆解放后,美国封锁中国,我国的对外贸易,出口进口,大都只能通过香港进行。作为中转、中间商的香港,因此而繁荣起来;这几十年有一个规律:大陆经济发展顺利,香港就繁荣;大陆经济紧缩,香港经济就衰退。1985年我们大陆进行治理整顿,降低增长速度,香港经济马上处于困境,据说有7位资本家因此而跳楼自杀。

现在的香港,是亚洲的一朵“花”,也是世界罕见的一朵“花”。但是,香港这朵鲜艳的“花”,是靠根、茎、叶和泥土——大陆供给它养分而开的。

1990年初,正当许多人以香港为例反对大陆承社会主义道路之时,香港财经学院院长在香港刊物上著文说:“我多次讲过,不能把香港说成是‘小龙’,因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是的,香港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正如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南京路和淮海路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一样。

近十几年,香港经济发展突飞猛进,GNP直线上升,主要原因是大陆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增长很快。

我国沿海地区开放后,大陆通过香港进行的过境贸易,l978年为108亿港元,1988年跃升为2264亿港元,10年增长20倍。转口贸易的利润率一般为7.5%,仅1988年,香港通过大陆转口贸易就得利润170亿港元,而香港总人口只540万。90年代初,大陆沿海约有500万人为香港企业工作。他们的工资比内地高,但与香港比,则是极低的工资。人口540万的香港,有500万廉价劳动力为它工作,所以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很高。但香港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制造业只占18%,工业化程度远低于上海、广州、厦门、福州、青岛等城市。

这里我们着重谈谈台湾。

台湾的情况使内地许多人感到困惑不解。常有内地朋友向我谈到,他们村一个农民当年被国民党抓壮丁而去到台湾,现在靠台湾当局发的救济费为生,在台湾过得很苦,连妻子也娶不上。这位老兵回大陆家乡探亲,却显得“腰缠万贯”似的,手面相当阔绰,令同乡人羡慕。但这老兵告别家乡返台时又叫苦,说他在台湾是最底层的穷苦人。这是什么道理?

这主要是汇率偏差造成的。前面讲过,近10年,人民币对美元连年贬值,而台湾币对美元连年升值,一降一升,偏差很大。1991年大体上是5元台币换1元人民币,这个比价并不反映它们的实际购买力。粗略估计,台湾同胞来大陆人他手上的钞票大约膨胀7倍,所以穷人变成了“富人”。

1992年4月初的台湾《联合报》,接连报道了福建两名偷渡台湾打工的人的情况,可以说明很多问题。现摘录如下:台湾《联合报》4月2日报道:30岁的大陆妇人戴清华月前偷渡来台,在台省三重市一家自助餐厅打工,老板未依约付给工资,自己又疾病缠身,被迫向警方自首以求能返回家乡。……

警方指出,因大陆福建省泉州市的戴清华,已婚,并育有子女,因大陆上收入不敷使用,花了3000元人民币偷渡来台。2月20日在新竹沿海上岸后,辗转到三重市一家自助餐厅担任洗碗杂工,言明每天工资200元台币。

打工期间,自助餐厅老板没有给她居住地方,戴清华只有睡在餐厅角落,工作20多天只领到700元工资,加上水土不服又生了病,她于3月30日到三重警察分局光明派出所自首,希望能回大陆休养。台湾《联合报》4月4日报道:台北市誓局景美分局昨天在出“联合誓卫”勤务时,意外查获欲至景美建筑工地找工作的大陆客陈彪。陈在誓讯时表示,他在台湾一年多,差点连自己都养不活了。他表示,台湾不再是大陆客的天堂,回去后要劝阻同乡,不要再偷渡来台。

陈在警讯时,一再向警员吐苦水。他说,去年4月花了3000元人民币自福建平潭偷渡来台,因无亲戚可以投靠,从新竹上岸后,隔天就在新竹某地下电子工厂做工。他表示,老板吃定他是偷渡客,一天虽然工作10余小时,所得却仅500元台币。

“在大陆每个月所得能存2/3(喻按:这是夸大或记者误报),到台湾虽多赚近10倍钱,连生活费都不够。”陈彪表示,他现在只想回老家看看老婆、孩子,到台湾发财的梦,以后连想也不敢想了。

戴清华和陈彪去了台湾,就懂得台币与人民币的汇率偏差了。戴清华一天挣200元台币,在厦门可换人民币40元,如果一月干25天,等于月工资1000元人民币;陈彪一天工资500元台币,在厦门可换人民币100元,如果一月干25天,等于月工资2500元人民币。他俩人在台湾得到的工资如果按人民币计算,在大陆是“特高”工资了,而在台湾却“连生活费都不够”。

实事求是地说,除去汇率偏差,台湾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资水平仍然高于大陆。特别是台湾的“中产阶层”,其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大高于我们。40几年来,台湾经济增长很快,成为亚洲的一条“四小龙”。

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台湾原先的经济文化水平高于大陆。日本在甲午战争后,从中国割去台湾,并入“日本领土”。台湾人在日本算“二等公民”,但比起其后日军占领区又好一点。日本的战略是“工业日本(本土),农业台湾”。日本对台湾的掠夺、剥削很厉害,但台湾毕竟没有遭受过战火的破坏。1945年光复时,台湾的经济水平比大陆高,台湾的教育水平已达到我们大陆60年代初的水平。

二、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时,卷去了大陆的金银和外汇。据统计,从1948年冬天开始,从原中央银行运往台湾的黄金有227.5万两,银元有1520万元,还有外汇1537万美元(存在美国联邦银行的)。当时的黄金价格是每盎司(两)35美元。以上三笔共值10.35亿美元,相当于现在105.5亿美元。这都是从大陆人民身上刮去的,用于仅有六七百万人口的台湾一省。

三、美国的援助。

抗战胜利后,美国给了4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鼓励他打内战,反共反人民;那期间,美国基本上没有给“经济援助”,因为美国不愿意扶助中国的资本主义。逃台后,美国才“双援齐下”,不仅给大量“军授”以维持其军队,还大方地给“经援”。从1950年到1965年,美国共给台湾“经济援助”15亿美元。

据国际开发署和台湾当局研究,如果没有美援,台湾1965年的GNP要1995年才能达到,即需推迟30年。

四、外资对台湾的支持。

外资包括美资、日贷;其他西方国家投资,还包括海外华侨、华人的投资,数额巨大。从1952一1960年间,台湾岛内的投资中,40%是外资(韩国得的外资比台湾还多。1962年前,美援占韩国总投资的80%;1962一1968年,外援占韩国总投资的47.2%)。我们大陆40几年间,基本上是自力更生。解放初期,苏联给过我们援助,但数额不大,多数是贷款性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吸引的外资急剧增加,对我们的经济起了很好作用。但外资在我国每年投资总额中占的比重仍然甚微。五、贸易优惠。

美、英、日等西方国家为了扶持台湾,给的贸易优惠很多。美国对台湾商品收取的进口关税极低(平均不到社会主义国家商品的六分之一),从来不援用美国的“反倾销法”对付台湾。台湾从50年代开始,禁止美国的烟、酒进口,长达几十年,美国默许;如果我们现在如法炮制,他们就会大叫大嚷,进行贸易报复。70年代以后,台湾对美贸易有大量顺差,每年几十亿美元,美国不吭声;这几年我们对美贸易开始有顺差了,美国就不断发出威胁。台湾全岛“戒严38年,“2.28事件”杀死2万多人,美国等西方国家从未批评过;我们在北京部分地区戒严,西方七国联合起来趁机对我们进行“封锁”、“制裁”。

六、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台湾成为美国的后勤补助基地和官兵休假地。台湾的轻工业、食品工业、旅游业因此而兴旺。

七、世界产业大转移。

60年代中后期,美国、日本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台湾(以及韩国)转移,这给台湾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这类产业在美国、日本是不大赚钱的,而在台湾以及东南亚则是先进的,赚钱的。台湾工业因此而“起飞”,在70年代、80年代取得迅猛发展。

八、台湾等“四小龙”还有个有利条件,在他们周围或附近,有一大片更为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前面我谈到一条规律:“一国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需要有一大片相对落后于它的国家和地区,作为他的原材料基地、商品市场和回旋余地。”亚洲“四小龙”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正是符合这一规律。

但是,台湾经济有它的致命伤:科研力量十分薄弱,工业主要是轻纺工业,整个经济依附于美国、日本。台湾经济界概括为一句话:美国经济一打喷嚏,台湾经济就伤风感冒。

九、国民党逃到台湾后,进行了自我改革与改造。

1949年以前的国民党,是中国各种腐败、反动势力的大杂烩。国民党最高领导层——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是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但是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特别是),以及大官僚、大军阀;国民党的基础是封建地主、土豪劣绅;其走卒是地痞、兵痞、流氓、阿飞之流。1949年逃台时,逃走的主要是前一部分,以及依附于他们或被他们裹胁去的那部分公教人员和军官。少数军阀如山西的阎锡山之类,离开了他的根据地,来到台湾,也就无法施展他的封建主义威风了。国民党那庞大的封建“躯体”,留在了大陆。

以抗战胜利后颁布的“二五减租”为例。这本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的,对改善国民党形象也有利,1949年前,由于国民党内庞大的封建势力坚决反对,终成泡影。国民党逃到台湾后,在台湾推行“三七五减租”(即:地主向佃农收取的地租额,不得超过土地正产品全年收获量的37.5%),就没有在党内遇到什么阻力,因为国民党内的封建地主势力已经很微弱了。

国民党逃台后,还进行了两次重大的“政治改造”。1950一1952年第一次“政治改造”时,组织其中高层骨干进行了学习。有趣的是,其学习文件中,有《辩证法》和中国共产党的《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党及其政府的骨干,多数已是资产阶级及其政客。现在的国民党,基本上是大资产阶级的政党。如果当初我们没有打败国民党,把它赶到台湾去,国民党在大陆上是很难完成这一蜕变的。

在中国现代史上,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真特别。20年代初,是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把他那人心涣散、四分五裂的党,改组成比较像个样儿的政党——国民党。40年代末,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帮国民党砍掉了它那庞大累赘的封建主义大尾巴,促使它蜕变成为一个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政党。

综合观察“亚洲四小龙”几十年的变化发展,有几个特点值得注意。

“四小龙”都不搞“政治民主化”,而是搞专制独裁化。尤其是香港,完全由英国委派的总督统治,没有政党和民选的议会。只是在1991年9月,才让人民投票选举18名立法局议员。在此之前的150年间,香港人从来不知道选举、投票为何物;世界公认,香港是“有自由、无民主”的地方。

除了香港,其他三条“小龙”部不搞“经济自由化”。它们的政府都严格管制经济。由政府出资,搞投资大、见效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化工业建设,为私营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以上两条,都与美国向我们鼓吹的“经验”背道而驰。

台湾还有个特点:付出的代价太大。

据国外报刊和社会研究机构的调查,台湾经济高速发展期间,为了吸引西方游客,特别是吸引越南战争中的美国士兵去休假,全岛有100万妇女从事色情业,占妇女总数的1/8。初看到这个数字,我根本不相信。1991年,我到泰国访问,在“夜市”上看到了那种不堪入目的场面。一个只有10万常住人口的旅游城市,领执照的妇女达万人,没领执照的妇女还有这么多。嫖客全是西方游客,他们搂着泰国妓女当街玩弄,做出种种丑态。据报道,泰国有妓女200万人,其中20%是14岁以下的幼女。泰国报纸几乎每天都有文章告诫妓女,时一定要嫖客戴避孕套,以免染上艾滋病和性病。看了泰国的今天,我理解了台湾的昨天。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管理工作没跟上,早已绝迹的妓女又出现了。但在我国,是犯法的,一经发现就要抓起来。如果在我国全面搞资本主义,神州大地必然出现台湾、泰国那种可耻场面,我们这些男子汉还有脸活在世上吗?

关于我们大陆与台湾、香港之比较,钱伟长教授在一次座谈会上讲的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

钱伟长教授现在是全国政协祖国统一委员会副会长,多次邀请香港、台湾科学家和美籍华裔科学家回大陆参观。开头几次,他请客人在北京游览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到西安看秦俑坑、华清池,到四川省游览九寨沟,然后乘船游览三峡风光。参观游览后谈观感,客人们说:“祖国的山河真美,文物古迹很珍贵,你们保护得也好,不过这都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钱伟长心想:坏了,我白花钱请他们参观了。以后,钱伟长再请台湾、香港和美籍华裔科学家回大陆参观,改变了方式。风景名胜让客人自己去游览,钱教授请客人在北京参观火箭工厂、人造卫星研究所,到西安看飞机制造厂,到四川看西昌的火箭发射场,从重庆乘船沿江而下,看葛洲坝工程、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钢铁公司、南京长江大桥、上海的宝钢和金山石化总厂。参观后再请客人谈观感,客人们服了,说:这样宏伟、先进的科研机构、工厂、工程,不仅台湾、香港没有,在美国也不多见。你们这40年真了不起。我们台湾、香港的科研机构、工厂只不过是“小打小闹”。

钱伟长讲的这件事,既反映了我国4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科技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改革的问题。

拿我们大陆的经济与台湾、香港的经济相比。各有优势与劣势。他们的弱项正是我们的强项,他们的强项正是我们的弱项。

他们的致命弱项是科研力量弱,工业不强,种类不齐全。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博士直言不讳地说:“台湾虽然经济繁荣,但是没有高科技的基础,没有受过精良训练的科技人才,这样的繁荣不能持久。”1992年6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著名物理学家吴大酞博士回大陆参观后返回台北,下飞机就说,大陆的科研“质、量俱佳”。他说:“我们(台湾省)花了大笔的金钱,买了昂贵的机器、设备、书本,但这些不是学问。”“我自己想想,我们请了人家(大陆科学家)来台湾,但有什么成果给人家看呢?我不知道。”吴大猷博士的评论,震动了台湾全岛上下,在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侨、华人中也引起轰动。

我们的强项,恰恰是科研力量强大,水平很高,门类齐全;工业力量强大,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西方国家能生产什么我们也能生产什么(只是质量赶不上)。这是我们40多年经济文化建设的最大成果,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本钱。

产业结构方面,他们的第三产业(特别是其中的金融、商业、通信、对外贸易、。服务业、旅游业)发达,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60%,而我们的第三产业很弱,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7%左右。

在工业生产上,他们生产的轻纺工业品、日用小商品,花色品种比我们多,工艺比我们的精巧;在大型设备、高精尖产品方面,我们远超过他们。前几年,我们这里流行一个生动的比喻:“我们能够发射一箭三星,却不能使抽水马桶不漏水。”我想,可以把这个比喻引申一下:“台湾、香港能造出不漏水的抽水马桶,却造不出飞机,更不能使人造卫星上天。”

在世界经济交往中,台湾、香港的经济依附西方,仰人鼻息,随西方经济风浪而沉浮;我们的经济基本上是独立自主的,缺点是国际交往不如他们多,优点是国际经济风浪对我们的影响很小。

如果把40多年的经济建设比做开凿运河,那么,台湾开凿的运河像江苏无锡附近那种小河,河小,船也小,但管理得好,船只来往多,航运效益高;我们在大陆开凿的运河像长江那样宽而深,能行驶几千吨、上万吨的大轮船,由于配套设施不全,有些河段存在着“卡脖子”的浅滩和暗礁,航运不畅,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尽管如此,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开凿出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河,毕竟是了不起的胜利,是小河沟不能比的。只要我们及时进行改革——清除障碍,改进管理,搞好配套设施,“大运河”的效益必然远远高于“小运河”。

1992年初,亚洲开发银行公布了一张名为《亚洲地区实际经济增长率》的统计表,颇有意思。

70年代,我国正处于“”的混乱和“”结束后的恢复时期,而“四小龙”正利用世界产业大

表10亚洲地区实际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

项目197l—1980年1981—1990年

总平均6.56.6

中国(大陆)6.510.0

“四小龙”平均9.28.7

台湾9.78.5

香港9.57.1

韩国8.79.9

新加坡9.06.3

东南亚平均7.95.4

印度尼西亚7.95.5

泰国9.97.8

菲律宾6.21.2

马来西亚8.05.2

南亚平均3.75.1

印度3.35.3

巴基斯坦4.86.2

孟加拉5.94.1

亚洲范文篇3

1.1背景一:人才培养短视效应的反思

1.1.1缺乏中长期医学人才储备规划人才培养计划跟着院长“三年任期目标责任制”走,先后启动一系列为期2~3年的人才培养计划,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这类仅针对某一阶段或某些特殊群体的中短期培养方案并没有着眼于医院群体结构的系统思考与架构,更缺乏对医学人才成长成才规律性的研究与构建,重“急用”轻“培养”、重“眼前”轻“长远”,当现有人才优势耗尽时,后备人才将难以为继。在这种人才观的引导下,“论资排辈现象”将成为普遍,势必影响良性竞争的氛围形成。而从长远来看,医院人才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1.1.2医学人才的投入与产出缺乏有效考核评估医院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人力资源管理瓶颈。一方面,花费力气招来的人才由于配套机制跟不上、不能较快适应新环境、人际关系不利等多种原因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医院工作效率呈现事倍功半的局面。另一方面,医院分配制度没有完全做到员工的待遇报酬与个人业绩、风险责任、技术能力、服务质量等方面充分挂钩,还停留在根据工作量的多少来决定配置人数的层面上,未能从分工是否合理、工作流程是否科学、采用的工具与方法是否先进等因素考虑如何节约人力资本[1]。考核机制未体现公平与效率兼顾,造成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上进的动力。1.1.3医学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单一对人才成长存在以依靠工作经验的积累代替培养的认知误区,认为新进员工只要随着时间推延,会逐渐适应环境并胜任工作。缺乏系统的培训,使新员工在较长时间内能力提升缓慢,同时缺勤率、离职率居高不下。同时,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大多只是单纯负责人员的“进”与“出”,内部的业务局限于考勤以及例行的工资增长审批等常规性工作。这种过度强调以“事”为中心,而忽视人的可激励性和能动性,使医院很难做到人事相宜,人力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2]

。1.2背景二:医院管理全球化视野的冲击

1.2.1“亚洲医院管理奖”的由来国内对“亚洲医院管理奖”普遍认识不到位,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对此奖的宣传不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获得该奖难度较大,国内获奖不多(近年来,仅四川华西医院获过此奖)。但在亚洲各国对此奖认知度较高,亚洲著名医院均对获得“亚洲医院管理奖”表示了强烈的渴望与重视。该奖是由亚洲医院管理大会(HMA)创立,HMA由亚洲14个国家和地区的医院管理学会与协会共同参与主办,在每年一届的盛会上,将评出当年代表亚洲医院管理最新与最高水平的亚洲医院管理奖(AH-MA)。1.2.2我国医院管理需引入国际性课题在申报AHMA之前,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已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中国医院科技创新奖”、“腾飞奖”等多个国内行业和地方政府的最高奖项,但在涉足国际大奖方面还是空白。AHMA评委们不受研究机构及主要研究人员的地位及背景影响,采用严苛的评审标准,仅对项目本身的创新性、实效性和领先价值进行评价。对AHMA的关注使无锡二院课题组萌生了将我国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向国际舞台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荣获AHMA不仅仅意味着科研收获和团队荣誉,它更标志着我国医院管理创新成果已经被国际同行所认同,并在全亚洲居于领先地位。1.2.3用国际眼光创新中国式医院管理研究团队在对医院近两年在研并取得初步成效的课题项目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吸取了此前国内唯一获此荣誉的华西医院的做法和经验,结合全球普遍关注的人力资源管理难题和我院在此方面所作的有益探索,着眼自我创新开发,申报了基于树型结构理论的“医院‘人才树’工程的构建———提升学科带头人与普通员工群体素质项目”,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创新点和科学、实用的管理工具。

1.3对人才培养系统工程重要性的再认识

1.3.1改变人才单一模式培养医院“人才树”工程破除以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局限的弊端,针对高、中、低3类不同培养对象实施“树形结构”的培养。三级“人才树”培养体系的形成,促进了医学人才成长的系统职业生涯整体规划完善,让每位医学人才从自身职业生涯的第一天起至离开岗位的最后一天,均能在“人才树”树型成长阶梯中寻找到自己的成长定位[3]。1.3.2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实行人才分级培养和管理有助于医院降低人员培训成本,纠正医务人员供需的不平衡状态。同时能充分发挥人员的能力和客观地评价员工的业绩,为每位员工提供公平竞争机会,极大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1.3.3有利于人才管理活动的有序化从专业技术人员起步教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及高层次人才选拔等入手,既注重整体队伍素质的提高,又突出重点人才的培养,坚持全面提升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创新人才培育、使用及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潜能,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医院情况、独具特色的人才建设之路。

2“人才树”工程实践及成效

医院遵循“百年树人”的形象愿景,参照树形结构,创新性地提出了“人才树”工程的构想,即:建立人才“基底—树干—树冠”三级培养体系。基底部的目标培养群体是普通医务人员和新职工,以确立终身学习理念、实施全员职业养成教育为主;枝干的目标培养群体是技术骨干,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施推助成长计划为主。树冠的目标培养群体是学科带头人等精英,以加强能力业绩考核、拓展学术辐射力为主[3]。三者间相互依存,梯式发展,协调合作。

2.1筑牢以普通医务人员和新职工群体为主的“基底”

2.1.1制订卫技人员系统培训“人才树”考核管理办法将全院所有在职医、药、护、技人员纳入办法管理对象,并按不同学历提出不同的培训与考核实施细则。即:每个专业技术人员从进入医院到退休,每年都必须有明确的本专业领域学习规化和考核要求,主要包括:科研成果、学术论文、专业宽度与深度、技术能力等,形成统一的规范要求,择定统一的聘用条件,建立统一的考核标准,落实统一的奖惩机制,各类人员按照各自对应的《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卫技人员系统培训与考核实施细则》进行培训和实施考核,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凡年度和任期内考核未达到要求者,不得晋升和聘任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取消当年申报各类先进和评优的资格。该考核办法将医疗、护理、职称晋升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日常考核、培训以及晋升和奖惩有机地纳入其中,对相关联的工作进行有效融汇和整合,形成全院一体化管理办法,使每位医学人才都能在此找到阶段性的培养定位以及成长过程中的不同要求定位[4]。2.1.2强化新职工3年规范化管理入院3年时间是医学毕业生从医学理论学习进入临床实践的重要转折阶段,是培养新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临床业务水平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阶段。医院专门成立新职工规范化教育管理办公室,负责入院3年内医、药、护、技人员的一切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包括轮转安排、业务培训、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劳动纪律、医德医风、24小时住院制执行等管理。住院医师每周一至周五需在院集中参加“晚自习”,并随时参与夜急诊及夜间手术观摩,周期学习结束后都要进行出科考试。此外,还规定每月必须完成读书笔记1篇,每季完成译文1篇、论文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1篇等。医院还通过定期举办各种业务讲座、外语学习、技术观摩、教学查房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途径,每年进行技术比武、业务考核、三基考试及病历展评等活动。通过严格的管理,医院新职工规范化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09—2013年,共培训新职工439人次,组织理论及技能讲座124次,夜自习494次,参加夜急诊观摩184场次。近3年,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理论考试通过率为全市综合性医院前列。2009年至今,这批新职工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项、南京医科大学科研立项16项、市级科研立项8项;获得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2项;100余篇,其中SCI10篇、中华系列期刊20篇。2.1.3在全院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的螺旋式上升、持续充实和自我发展的特性,医院为全体医务人员提供不断更新知识的机会。医院自2004年起开设每月1次的“早、晚读”课,全院中高级职称人员和初级职称人员分别利用早上上班前和晚上下班后1小时进行业务学习。先后邀请工程院院士、国内知名院长和学者、相关专业的医学专家教授来院授课,从医院管理、科研攻关、前沿技术、设备使用等多方面进行介绍,拓展了医务人员的学术视野。10年来共举办早读课179场次,参学人员5.5万人次;举办晚读课90场次,参学人员1.59万人次。2008年起医院在“早晚读”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季读课”,即每季度开展1次针对院内典型死亡病例的讨论,邀请省内知名专家进行点评,不遮丑,不怕丢脸。如医院在对一起心脏手术病人死亡病例进行讨论,一般都认为死因是低排综合症,但经院内、院外多层次深入点评,最后认为还应当与并行循环时间、术前准备、手术配合等相关,并提出了5条整改措施,为今后开展类似手术提供了借鉴。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和提炼,一种以“追求卓越,永续创新”为主导的学习文化氛围逐渐形成。近3年,医院共获各类国家、省、市科技类成果奖19项,省新技术引进奖39项,省、市各类科研立项课题146项。发表著作6部,论文2982篇,其中SCI75篇、中华系列期刊280篇、国家核心(统计源)以上期刊1078篇。2010年,突破性获得行业最高科技奖项———“中华医学科技奖”首个卫生管理奖,2011年、2013年又先后两次荣获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2012年荣获无锡市政府最高科技奖———“腾飞奖”。

2.2强壮以技术骨干群体为主的“树干”

2.2.1启动“结对子”培养计划在历经筑牢“基底”的培养之后,一部分医学人才已成长为中青年技术骨干,成为了医院发展的中坚人才力量。为突出这类人才的成长需求,满足不同专业的发展方向需要,医院先后实施了青年人才“青蓝计划”、“启明星计划”及“普仁青年学者”等培养方案,以3年为1个培养周期,确立院内及院外“双导师”结对培养计划,并针对不同培养目标提出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如对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学术水平、论文、科研、获奖、综合素质等都作了量化规定和考核奖惩办法。以上一周期的“青年人才培养启明星计划”为例,培养对象在思想政治素质、临床业务技能和科研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有12人晋升为主任医师,41人晋升为副主任医师,9人通过深造成为博士,16人成为硕士,25人走上管理岗位,共991篇,其中核心期刊123篇,中华系列期刊22篇,SCI10篇。完成省、市级科研成果奖项或医学新技术引进奖43项。在新一轮20名“普仁青年学者”和24名“普仁医学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先后已有7人走上科室副主任岗位,8人走上科室主任助理岗位,5人已取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另有3人正在攻读博士研究生学历。2.2.2设立“科研岗”,提升能力为更好地推进医、教、研一体化建设,医院借鉴国际转化医学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市内率先建立了以临床医学与基础研究实验相互依存的“转化医学中心”实验平台,根据临床需求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同时,以省市重点专科、普仁医学人才和博硕士等“树干”对象为重点,专门为其设立了“科研岗”,并从时间、经费、待遇等方面给予较大的支持和保障。2012年起,医院对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才每年给予2万元重点人才科研补贴,连续3年发放,确保提升此类人员的科学研发能力。目前“转化医学中心”正在开展和承担的各类国家、省、市科研项目计30余项。2.2.3定期“送出去”进修学习按照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的原则,落实因才施策的培养措施,为中青年学术骨干在学习培训、业务带教、科研经费、上岗锻炼等各方面提供特殊支持,并通过岗位实践、在职进修、交流合作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培养对象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近年来,医院共选送中青年技术骨干100余人次赴外进行为期3个月至1年不等的专业进修学习,其中选送4批计44名人次分别赴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国际性医疗机构作中长期学术研修。

2.3营养以学科带头人为主的“树冠”

2.3.1加强医院人才队伍顶层建设医院在无锡市医管中心“首席医师”的基础上,以遴选“临床首席专家”、“无锡二院名医”等作为培养目标,加快人才队伍顶层建设。对入选条件作出严格的规范,外邀上海仁济医院专家进行现场评审,凸显科学、公开、公正原则,评选出专业能力强、学术造诣深、业内认可度高的医学领军人才。该创新举措把发挥专家的专业优势放在首位,以提高其积极性,培养其对医院的忠诚度[5]。医院现有1名学科带头人被确认为省级医学领军人才,3名学术骨干被确认为省级医学重点人才;3名专家为无锡市“首席医师”,4名专家为院级“临床首席专家”,11名专家为“无锡二院名医”;5名学术骨干入选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导师制”培养对象,10余人获得了博士学位。2.3.2推行核心人员“年薪制”薪酬改革自2004年起,医院在全市率先推行了学科带头人等核心人员“年薪制”薪酬管理改革,确立了一系列准入机制、管理及淘汰机制,对内部核心人员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对外部人才产生了“筑巢引凤”效应,充分体现分配与责任、技术、管理、业绩、贡献以及劳动强度挂钩,重点向高风险、高技术、高贡献岗位倾斜,充分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专业技术队伍核心群体的积极性,同时也留住了学科带头人、医疗骨干等人才,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2.3.3积极探索人才“软着陆”模式国际性人才是医院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人才保证,而国际交流合作又能促进国际性人才的成长[6]。医院树立领军医学人才“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思想观念,主动“走出去”挖掘和吸引人才,并通过人才“软着陆”、“星期天工程师”、“联强结对”等灵活的方式,先后与多家国外著名医学研究机构和科学研究专家建立畅通、高效的学术交流关系,开通了一条联合培养人才的“国际通道”。同时,邀请世界各地的高水平专家来院会诊、手术、讲学及科研课题合作等学术活动,先后有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医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西部心脏中心等国际知名医学院校的专家来院交流,以此促使专业技术人员在国际高水平的交流中提升专业素质。

3思考

3.1遵循了医学人才个体成长及职业规划的客观规律

从时间轴上看,医学人才的成长与树木的成长过程一样,都历经了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最终具备辐射周边的能力。医院“人才树”工程的意义,恰恰在于让每一个新入院的医学人才都能在此“人才树”上找到自己的精确定位,明晰自己的努力方向,明确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要求。医学人才的成长是一个缓慢、有序而渐进的过程,只有那些有着清晰的职业规划、明确的发展目标、踏实有效的学习工作的人,最终才能成长成为位于树冠顶点的人才。

3.2诠释了医院不同层次人才成长的结构模型

从空间轴上看,医学人才群体的分布是一个“树”形结构分布状态,既有位于“基底”的新职工和初级职称人员,也有着成长为“树干”的技术骨干。同时也有着发挥着其影响力的“树冠”型的学科带头人,这三个方面的人才是构成医院人才结构的主体,缺一不可。但同时看出,这三方面医学人才的成长又是不断随着时间发展而递进的。每一个群体都对应着医院“人才树”工程的每一个定位和努力方向,从而形成一种人才群体进步的发展趋势。

3.3形成了因人而异的科学管理工具

医院管理仅有先进的管理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科学的管理工具来承载。“人才树”体系的诞生,最早起源于医院管理者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反思,为管理找到了工具。没有工具、抓手的管理流于理论,属于粗放式,找到工具的管理才是有用的管理。无锡二院的“人才树”工程用一个形象的“树”型结构表达出人才成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内在准则,既尊重了作为个体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尊重了作为群体人才共同发展的客观规律;既兼顾“点”的要求,又体现了“面”的集中诉求。针对不同的对象,医院形成了不同的有效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如“早、晚读课”制度、新职工规范化管理办法、“首席临床专家”遴选标准、“年薪制”模式、“结对子”助推计划等,为进一步推进“人才树”工程的实施起到了较好的规范、控制、测量和评估作用,从而将员工整个执业生涯的职业教育按年限系统化、明晰化,按照树状管理来进行的,更为精细。

3.4满足了“普适性”和“可持续性”原则

“人才树”工程虽为无锡二院的一项创新成果,但它绝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样本,同样适用于每个医院。我们认为,这一模式遵循了医学人才个体与群体成长的客观规律,符合任何一个团队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的发展规律,在所有的医院都可以推广实施。同样,在此基础上,如何更进一步地细分各层次人才、更系统地完善个人成长轨迹、形成更科学的管理工具等,都具有持续改进和再创新的意义。

4小结

亚洲范文篇4

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中国与亚洲经济体之间逐渐形成区域内新的国际分工,在加强经济合作的前提下,各自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促进共同发展。考察中国与亚洲经济体之间外贸与投资往来的状况,可以看到,中国与亚洲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

(一)中国与亚洲经济体之间的区域贸易合作关系密切

中国与亚洲地区的贸易关系一向十分紧密,中国和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在90年代年平均增长16%,已经增长到2001年的296亿美元。从1999年到2000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情况可以看到,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是亚洲经济体。1999年和2000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中与亚洲经济体之间进行部分分别占56.6%和57.7%,而与欧洲和北美洲之间进行的部分均低于20%;中国出口总额中50%以上的目的地是亚洲,而进口总额中60%以上来自亚洲(表1)。尽管世纪之交世界经济仍不够景气,但中国对亚洲的贸易额在2001年比前一年增加144亿美元,已达到2880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6%。2002年1月至2月,中国从亚洲国家进口额达218亿美元,同比增长6%。(注:中国驻世贸组织代表孙振宇2002年4月1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言。)

(二)中国在亚洲吸引外资地位突出并与亚洲地区域投资合作关系密切

世纪之交,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日益活跃,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发展成为主要形式。90年代亚洲地区FDI的流入额几乎均占发展中国家的60%左右,只是在金融危机之后的1998年和1999年有所下降。2000年亚洲地区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仍然是FDI的投资重点地区,其FDI的流动突破记录,吸引外资1435亿美元,比1999年提高了44%,占发展中国家份额重新达到近60%。

考察中国内地实际利用外资额的来源,很容易发现其中绝大部分来源于亚洲地区,1999年流人中国的外资来源于117个国家和地区,而来源于亚洲地区的FDI投资占实际利用FDI投资额的66.6%,2000年这一比例为62.6%。来源于欧洲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1.9%和11.7%;来源于北美洲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1.4%和11.8%(表2)。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项目,绝大多数也是来自亚洲,如对外承包工程中,50%以上是亚洲地区的合作,对外劳务合作中65%以上与亚洲经济体之间进行。欧洲在上述两项合作中的比例分别为4%和6%,美国的数字分别为1%强和8%强。(注: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说明中国内地与亚洲地区经济体之间的投资关系十分紧密,具有坚实的合作基础。

二、经济贸易环境的改善将促进中国亚洲地区的投资合作进一步发展

(一)亚洲经济增长形式看好

二战后,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世界所瞩目。40年前,全亚洲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占世界的4%,2001年已迅速上升到25%,预计到2010年将上升到33%左右。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亚洲发展中国家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8%,2003年将达到5.8%。世界银行对除日本以外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是充满信心,预测该地区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7%,2003年将达到5.6%。亚洲地区贸易发展也十分迅速,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0年,亚洲地区商品出口总额达到16500亿美元,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达到了30%,而40年前这个数字还不足3%,其中在亚洲地区内的出口额达8000亿美元,占对世界出口总额的49%。亚洲排位前1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已经达11200亿美元,约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60%。(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2002年4月1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的议题研讨会上讲话。)

(二)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速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的国家之一,市场潜力巨大。2000年与1978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4倍,年均增长9.5%,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6位。2001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快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良好发展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进出口总额增长7.5%,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4.9%,市场物价稳定,国际收支状况良好,2001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2122亿美元。据世贸组织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中国2001年货物进出口额为5098亿美元,其中货物出口额为2662亿美元,货物进口额为2436亿美元,上述三项均排在世界第6位。

(三)中国将成为亚洲经济与投资合作的科研中心

近年来,中国国内知识经济地位的日益提高,全球制造业正在迅速转移到中国,以至许多评论家预测中国将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业中心。与此同时,外国研究与开发工作的中心也在向中国转移。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在1985年到1998年之间每年增长45%。例如,阿尔卡特公司在2002年4月同一家中国公司合作,共同投资1800万美元支持电信工程方面的开发。该公司预计它在上海的投资大约占它在全球进行研究与开发经费的15%。IBM公司在北京的研究实验室大约有90名雇员,并计划再扩招。英特尔公司的投入甚至更大,它在2001年建立的北京实验室有大约200名员工,其重点研究方向是无线通讯、网络处理和软件开发。(注:英国《金融时报》4月19日。)微软公司将其10%的研究转移到了中国,在北京设立了一个研究中心,这是其在全球的5个类似的研究中心之一,该中心的研究项目从语言合成到面部识别技术,无所不包。奥拉克尔公司(又称甲骨文软件公司)2002年4月在深圳建立了一个由100人组成的研究中心。(注:香港《远东经济评论》周刊2002年4月11日。)中国知识精英的聪明才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外研发中心,这将使中国成为东亚和东南经济体次区域经济与投资合作的科研中心,并通过互补性投资合作,利用先进技术的“外溢效应”和“辐射效应”,为区域经济投资合作提供技术来源。

(四)中国经济法律法规的完善将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

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中,中国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逐渐完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公平税负与国民待遇成为普遍的市场需要,因此,中国将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调整税收政策。税制的统一成为税收政策调整的基本方向。中国将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逐步完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参与多边贸易体系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继续改善投资环境,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鼓励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高技术产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

三、中国与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加强次区域投资合作实现共赢

长期以来,中国与亚洲各国保持着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近年来,亚洲地区经济体首脑达成共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所带来的不仅是生产的国际化和贸易、资本的自由流动,同时还意味着国与国之间对市场和资源更激烈的竞争,在这个背景下,亚洲国家必须努力通过互惠合作来避害趋利,追求共赢。

(一)中国与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互补性贸易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中国与亚洲地区的外贸交易90%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发生,相互提供的商品市场不断扩大,其中中国最大的出口贸易伙伴是日本、香港和韩国,最大的进口贸易伙伴是日本、台湾省、韩国和香港。中国对东盟的出口约占对亚洲地区出口比重的13%,从东盟进口的比重约占16%。东亚和东南亚区域内互补性贸易的增长相对减轻了亚洲经济体对于西方国家市场的依赖

(二)中国与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的互补性投资不断加强

如前所述,中国吸引外资中有60%以上来自亚洲地区,其中来自香港地区的FDI约占流入总额的40%,来自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的FDI约占来自亚洲流入总额的60%以上。其他向中国输出FDI的亚洲主要经济体有日本、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省(表3),来自东盟的FDI约占7%。与此同时,中国的企业也更多地以投资者的身份出现。1999年,中国政府批准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为7200万美元。2000年新批准的投资达1.08亿美元,增幅为50%。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对海外实体进行投资,其中一些对海外直接投资总额几乎肯定比官方报道的高得多。(注:香港《远东经济评论》2002年4月5日《快速向东南亚投资》。)亚洲地区经济体之间相互提供的资本市场不断扩大,同样减轻了对西方资本市场的依赖。

(三)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金融合作有了实质性进展

中国与亚洲各国开展金融合作有很多优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金融合作也有了实质性进展。中国和泰国2001年12月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支持泰国解决国际收支问题和维护金融稳定。2002年3月末,中国与日本也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这些都是中国重视并积极参与本地区金融合作的具体体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博鳌亚洲论坛的发言中建议:亚洲各国商业银行要为推动区域发展创造条件,发展亚洲的金融市场。香港、新加坡是远东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应建立本地区的支付清算系统,在金融产品的交易方面,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四)中国与东盟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

亚洲次区域经济合作近几年蓬勃发展,已为亚洲各国经济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东盟自由贸易区已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从2002年1月1日起,6个老成员国之间的进口关税已降到0%-5%。4个新成员则可以享受更长的过渡期。东盟各国领导人承诺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内贸易的零关税政策,具体落实时间表是2010年6个老成员全部进口实现零关税,2015年4个新成员开始执行零关税政策。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领导人就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了共识。从2002年4月开始双方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谈判,计划该自由贸易区最晚在2011年建成。东盟与中日韩10+3机制也将进一步推动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这使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有了良好的开端。这意味着亚洲将建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而促进整个东亚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亚洲各国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和共同利益,邻国经济之间尽管有某些竞争的方面,但互补的方面是基本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亚洲合作伙伴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开放的中国将成为亚洲国家的潜在巨大市场。中国将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亚洲国家发展形式多样的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以优势互补、平等互惠为基础,营造多赢的格局。

【参考文献】

[1]联合国贸发会议.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

[2]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版,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版[Z].中国统计出版社.

亚洲范文篇5

正如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德伊森贝赫所说,欧元是欧洲人民联合的象征。欧元最大的贡献就是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并且具体证明了组建区域货币的可行性。欧元促使欧洲统一大市场真正形成,进一步扩大欧元区的内部流通,从而带动了各国的经济的增长。并且,欧元的出现真正打破了各国的市场壁垒,提高了市场的规模效应,竞争效应和稳定效应。欧元出现后,欧盟一体化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欧盟12国将真正合并成为一个统一的区内市场,在这个市场的产出中,进口约占10%。这样,欧元就和美元一样,有着巨大市场容量,能独立自主,有较强的抗外部冲击能力。同时,欧元使欧盟内部汇率风险得以消除。交易费用下降,生产要素流动更为自由,使欧盟内部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相异的国家互相调剂余缺的功能更强,尤其是南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能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大大增强了其竞争力。欧盟以前有15种货币,其中有的是软货币也有硬货币,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货币统一后,该问题就自然解决了。而且,货币的统一有助于建立稳健的财政,带动经济增长。

2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必然要求

(1)从外因来看,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为避免金融动荡,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将形成新的潮流,亚洲不可能一直孤立于潮流之外。新的世界货币体系中出现欧元与美元“二元化”现象,这使得亚洲各国产生了危机感,若不加强本地区的货币合作,将被置于十分不利的境地。特别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亚洲各国普遍认识到弱小经济体的货币难以独自抵挡国际游资的冲击,要想同国际游资的冲击相抗衡,本地区货币不再作为某大国货币的附庸品,亚洲国家需创立一个稳定的亚洲统一货币区。

(2)有助于亚洲各国摆脱美元化。在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东亚各国和地区的汇率制度虽各具特色,但事实上,大部分东亚经济体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上是长期稳定的。随着美国的经济泡沫破裂,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不可避免的受到沉重打击。

(3)危机中IMF资金援助的局限和错误。危机后,泰国、印尼和韩国分别向IMF申请了资金援助。IMF提供资金并不充分,大部分的资金是由其他的国际组织和各东亚经济体提供的。然而,即使是IMF的援助,也不是无偿的。接受了IMF的资金援助就要按其所开“药方”(受援国调低经济增长率、实施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加速开放金融市场、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允许外国公司兼并收购等)进行调整和改革。

(4)从货币合作的成本和收益来看,由于统一货币能够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节约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商品、资本、人员的流动,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统一货币可以减少内部磨擦,促进投资,提高国际竞争力,从而扩大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规模,促进经济的发展。

321世纪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未来前景

全球化背景下,作为货币体系基础架构的货币联盟演进路径具有多种可能性,目前至少有单一货币联盟、多重货币联盟以及主导货币区域化三种形式。未来亚元属第二种演进路径,即多种货币联盟,其演进大体上可以分三个层次:

(1)建立区域内的危机解救机构——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AsianMonetaryFund)。就目前亚洲区域现状来看,正是处于这一层次。AMF的建立可以借鉴IMF的成功经验,综合亚洲金融结构的特点来进行设计。AMF的基本框架应该先易后难,经过有关国家、地区充分协商和讨论后实施。鉴于东亚国家、地区经济联系相对密切、经济差异较小、可以首先在“东盟”范围内酝酿和实施,其它条件成熟的亚洲国家、地区可以随后逐步加入。

摘要:货币流通的历史是一部多数货币逐渐统一于少数货币或单一货币的历史。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现是世界货币史上的一个创举,它从多个方面积极地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欧元的顺利启动和运行鼓舞了东亚,并从欧洲的货币一体化中,东亚既看到了货币一体化对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使东亚了解了货币一体化是如何实现和运行的。

关键词:亚洲货币;货币合作;亚元

1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启示和带动

正如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德伊森贝赫所说,欧元是欧洲人民联合的象征。欧元最大的贡献就是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并且具体证明了组建区域货币的可行性。欧元促使欧洲统一大市场真正形成,进一步扩大欧元区的内部流通,从而带动了各国的经济的增长。并且,欧元的出现真正打破了各国的市场壁垒,提高了市场的规模效应,竞争效应和稳定效应。欧元出现后,欧盟一体化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欧盟12国将真正合并成为一个统一的区内市场,在这个市场的产出中,进口约占10%。这样,欧元就和美元一样,有着巨大市场容量,能独立自主,有较强的抗外部冲击能力。同时,欧元使欧盟内部汇率风险得以消除。交易费用下降,生产要素流动更为自由,使欧盟内部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相异的国家互相调剂余缺的功能更强,尤其是南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能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大大增强了其竞争力。欧盟以前有15种货币,其中有的是软货币也有硬货币,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货币统一后,该问题就自然解决了。而且,货币的统一有助于建立稳健的财政,带动经济增长。

2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必然要求

(1)从外因来看,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为避免金融动荡,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将形成新的潮流,亚洲不可能一直孤立于潮流之外。新的世界货币体系中出现欧元与美元“二元化”现象,这使得亚洲各国产生了危机感,若不加强本地区的货币合作,将被置于十分不利的境地。特别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亚洲各国普遍认识到弱小经济体的货币难以独自抵挡国际游资的冲击,要想同国际游资的冲击相抗衡,本地区货币不再作为某大国货币的附庸品,亚洲国家需创立一个稳定的亚洲统一货币区。

(2)有助于亚洲各国摆脱美元化。在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东亚各国和地区的汇率制度虽各具特色,但事实上,大部分东亚经济体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上是长期稳定的。随着美国的经济泡沫破裂,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不可避免的受到沉重打击。

(3)危机中IMF资金援助的局限和错误。危机后,泰国、印尼和韩国分别向IMF申请了资金援助。IMF提供资金并不充分,大部分的资金是由其他的国际组织和各东亚经济体提供的。然而,即使是IMF的援助,也不是无偿的。接受了IMF的资金援助就要按其所开“药方”(受援国调低经济增长率、实施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加速开放金融市场、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允许外国公司兼并收购等)进行调整和改革。

(4)从货币合作的成本和收益来看,由于统一货币能够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节约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商品、资本、人员的流动,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统一货币可以减少内部磨擦,促进投资,提高国际竞争力,从而扩大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规模,促进经济的发展。

321世纪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未来前景

全球化背景下,作为货币体系基础架构的货币联盟演进路径具有多种可能性,目前至少有单一货币联盟、多重货币联盟以及主导货币区域化三种形式。未来亚元属第二种演进路径,即多种货币联盟,其演进大体上可以分三个层次:

(1)建立区域内的危机解救机构——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AsianMonetaryFund)。就目前亚洲区域现状来看,正是处于这一层次。AMF的建立可以借鉴IMF的成功经验,综合亚洲金融结构的特点来进行设计。AMF的基本框架应该先易后难,经过有关国家、地区充分协商和讨论后实施。鉴于东亚国家、地区经济联系相对密切、经济差异较小、可以首先在“东盟”范围内酝酿和实施,其它条件成熟的亚洲国家、地区可以随后逐步加入。

亚洲范文篇6

关键词制度变迁;亚太经合组织;阴阳学原理

AbstractAsiaissituatedinthedilemmaofpoliticalandideologicalaffairs,formedbythegamesdecisionsystemofsocietyideology.Walkingoutofitrequiresinstitutionaltransition,acrosssessionadministration,generations’ideologicalstructure.Inaddition,advantageshouldbetakenofforeignpushordemandtofacilitatedomesticeconomicalandpoliticaldevelopmentinagoodorder.

KeyWordsInstitutionalChange;APEC;LunisolarTheory

亚太经合组织APEC拥有21个成员,但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差异巨大。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该区域寻求相互合作的欲望不断地加强。区域合作就是要实现有效的和长久的经济合作以及跨期拉动制度变迁推动经济一体化和经济联盟的发展。

东南亚危机揭示了东盟的脆弱,10+3中体现出政治态势大于对亚太未来根本发展利益追求的选择。主要是现阶段主体间存在一些顾虑。若不跨期思变将延长社会发展的时机和耗费一代甚至数代代价。

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到道格拉斯·诺斯的制度变迁过程不仅揭示了国家发展的秘密而且描绘了经济体是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发现,培育或转变外生力量为内生社会动力发展的过程。政治,意识形态,伦理等这些外生能量无法转变成内生的社会经济增长动力是亚太进一步发展的困境或障碍所在,换句话说就是非理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占主导而形成了目前这种瓶颈现象。在此让我们换一种心态或从更理性的角度看亚洲困境的走出方式。

一、跨期创新变迁,降低合作成本

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或过渡时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这个社会的发展变迁成本。亚太各国必须通过实施制度变迁进而影响经济共同的目标。用什么来保障人们对未来建立长期的良好经济行为主体利益不受不合理的侵害,进而推动经济主体的合作,保护到个人利益,从而也保障社会整体利益实现的行为规范,并成为一种新的制度。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经济发展史就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相互交织的历史。把政体创新看得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就会形成亚太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和特色性步骤。

制度创新过程,可以不强制性也可以不诱致型。只要政府与市场主导力量之间建立在收益递增和风险共担的基础上,制度变迁就会互惠,出现帕累托现象。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就是各国制度有一定的趋同性,这样才能使各国均得到实惠,从而减少合作的成本。

二、政治体制由外向内跨渡,实现兼容化和同一化

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与其相匹配的政治体制做保障。随着对外开放,各国共同发展思潮就会成为一种催化各国国内政体变迁的力量,加之国际间利益集团的推波助澜。

从“东亚经济团体”的设想到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从97金融危机暴露出的“东亚模式”问题到整合并充分利用东北亚的力量,形成10+3格局。中、日、韩三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心怀叵测。很明显该区域不是未来经济体成员国最希望的集结地。现在领导人会议不断要求深化经济联系的脚步越走越急,这个区域所有要面对的困难和障碍都开始放大。

政府主导型政体改革的核心就是如何通过一个卓有成效的选举制度孵化出领导人。而建立共同体的政治组合过程就是一场利益的博弈。结果有三:①零和游戏;②双赢;③皆输。中国人历来就有追求面子价值观的禀性,只有在对外发展更好地完善起来才能并最终实现对内公正的需求。这种转变方式对中国,同样对其它周遍国家政体也一样,利用外动力间接和直接推动国际趋势走向兼容性或统一性政坛格局。倒计时跨期推动发展战略正好能满足这种发展需要。不管是亚元货币倒计时方法,还是新元倒计时法;不论是东亚共同体还是亚太共同体倒计时法都要求一个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的政体,否则一切都将化为泡影。在内生力有限的情况下,借助外生力量选择次优战略,但是将外生因素变成内生性就可以实现最优选择。

三、跨代构建意识形态

从最优货币区域理论来看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就会发现狭隘的民族意识阻碍了本地区的均衡。以东亚-韩国、朝鲜、日本、中国等国为例,深受狭隘的民族意识约束,其表现为:①战争仇恨尚未了却;②政治体制的对立;③意识形态体系中的失衡思维逻辑。

要扭转这种局势,必须建立一种超越国家梦想的共同认识,即假设:①每个国家都在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找一种自身发展的模式;②每个国家都认为对方并不能够或原谅或理解彼此,而因此会遭受意识形态不公平的待遇;③发展遇到瓶颈或陷入悖论之中难以自拔。

而且都有意愿共同制定未来区域发展的蓝图,实现跨期合作交流。这样就可以在一个大原则框架下不谈现在,只谈未来;不谈分歧,只谈合作。抑制现在,开放未来意识形态,实现智慧和理性的交流。吸收外来文化和多样文化来推动共同文化的发展。介此积极地降低未来区域发展中文化交流可能造成的成本负担和风险。

一个值得借鉴的方法是出自这一地区的阴阳学原理,加强和实现自我调适性和互为转换性意识形态。亚洲宗教文化背景不论有何种不同,都比不上老子留下道德经五千言,康德写过纯粹理性批判,佛陀的弟子留下大藏经,希伯莱人信仰旧约,耶苏门徒留下新约福音给世人的感受差异。懂得自己而却昧于对方。了悟君臣之道,却不知自然与社会间形质互摄圆融之法是不可取得。所以我们要使用阴阳学原理架构一个各国通达的沟通平台,藉此系统比较不同大家的思想方便贯通。阴阳系统不是一种算术方程。它允许彼此矛盾的思想存在阴阳学之中,也因而具有完整性。东亚共同体或亚太共同体就需要这种能力和思想上可转换的机制。

四、政府主导从上而创立超主权国经济联盟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市场主导型国家。从其建国以来大大小小经历了徐多次经济或金融危机,但是其都勇敢地走过来了。似乎危机或倒退成为一种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如果是政府主导型国家出现危机,人们很可能将直接感受的是一场人为的灾难。甚至推翻政府的民众呼声或思潮也会接踵而来。结果使整个社会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动荡不安。所以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风险是非常大的。但不是意味着它是一种无效的或不对头的社会发展或经济增长模式。

假如走出亚洲的困境首先是东亚各国首脑提出的话,一场至上而下的制度变革运动就会来临。可以流芳百世的机会必然会让这些首脑们热血沸腾。因为这种经济拉动方式更投合东方人的情愿。

不得不承认西方在现代经济和政治制度发展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比东方深厚和丰富得多。但是为了达到目标亚洲人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理性地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并且也符合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决策方法。这种共识一旦形成思潮,其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期望的国际化首脑孵化机制。

中国的一国两制和欧盟超主权国联盟的伟大“制度实践”都涉及到制度兼容性,国家主权让度,超越民族利益等更大利益的追求活动。其不仅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人类文明进化的社会程度。

参考资料

[1]皇甫晓涛.《文化资本论》.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05月.

亚洲范文篇7

近期研究表明,水和其他物质一样在全球循环的背景下,在各个地区实现区域性循环,例如咸海、博斯腾湖、艾比湖等与帕米尔—天山山区产流系统之间的循环。这一无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与全球大洋相通,也不与其他集水区相连,即无水力学联系的水分循环的相当大部分分布在内陆水体流域。特别突出的是分布在地球上最宽的干旱带的欧亚大陆腹地。这个地区又分成若干个水力学上互不相通的局部集水区,其中较大的内陆湖有里海、咸海、博斯腾湖、乌伦古湖、玛纳斯湖、巴尔喀什湖、阿拉湖、艾比湖、罗布泊、伊塞克湖、田吉兹湖。湖群有北哈萨克斯坦的谢列特湖群、恰内湖群、库伦达湖群等。

上述每一个水域在水文学上都有自己的水分、能量和其他物质循环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水利系统。内陆湖流域在陆地上的质量、能量交换是具有极大局部性的流域结构。由于局部循环是在全球循环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每一个这样的流域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且拥有自己的径流形成区(山区)、自己的水系(天然河流)、自己的尾闾(内陆湖水体)以及自己定常的气流(山谷环流)。咸海的河川径流形成区(产流区)是帕米尔和天山山系,巴尔喀什湖的产流区是中国西部天山山脉,博斯腾湖的径流形成区是中国天山南坡,艾比湖和玛纳斯湖是中国天山北坡和阿拉套山等等。

内陆湖流域的山区与尾闾水体的水力学联系是通过流域水系的子系统来实现的,故而,子系统赋于内陆湖流域以独特的属性。与此同时,在各自水系内实现直接的质量、能量交换。河川径流是液态径流、固态径流、离子径流和生物原径流的复合径流。河流带给尾闾(内陆湖水体)的不仅是水,而且还有泥沙,特别是富营养化的淤泥,集水面淋溶的盐类,生物残体(水中栖生鱼类的饵料)等。流域的反向联系(湖泊—山区)由恒定的大气低层风来实现。风把水汽携往山区,而且还把盐粒和尘埃微粒、植物花粉、真菌孢子、昆虫卵搬运到山区。另外,还有动物向山区的垂直迁徙、鱼类洄游产卵、候鸟转徙、啮齿类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大规模迁居。欧亚内陆游牧民族,特别是哈萨克民族的居住地局限于河川流域,夏季牧场在河流上游,冬窝子在下游小湖旁或河流附近。内陆湖近岸浅水区和沿岸湿地是生物群落聚居的中心,那里积累了大量的动、植物残体,也集中了大量的盐类。随着内陆湖的水位逐年下降和间歇干涸,这些物质逐渐被输入大气,其中很大部分被逆向输往山区。

亚洲中部干旱区内陆湖泊径流形成区位于帕米尔-天山山系这样的强烈大陆性气候区,因此,有一系列独特的水文学、水文物理学、水文化学和水文生物学性质,这就决定了干旱区湖泊的属性有别于湿润区湖泊。由此,笔者认为亚洲中部内陆湖泊应单独立类,在湿润区得出的结论不适用于干旱区湖泊。正因为如此,许多有声望的学者对干旱区湖泊作总结性评价时往往失误。还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用湿润区湖泊的“尺子”为干旱区湖泊“裁衣”的错误。

2干旱区湖泊的形态测量学特点

干旱区湖泊的一大特点是水浅而量小,并且形态复杂,这一特殊属性是其成因造成的。干旱区湖泊大部分都是河流流至广袤剥蚀盆地中心潴积而成。在其生存的数千万年间,逐渐被河流的固态径流——泥沙所淤积。强烈的风生湖流对这些泥沙进行水力学分类,并使他们再度沉积。所以湖底地形较为平坦,而湖岸线却千姿百态,湖中几乎都有岛屿或岛群。

由表1得知,所有的干旱区湖泊宽比深大几个数量级,其形状就酷似一个浅碟子,其中注入浅浅一层水放在开阔的地方。这里经常刮大风,上下层以及各区段之间的水得到充分混合。水浅再加上充分地搅动,所以在干旱区湖泊记录到的垂直方向各个深度的水温、矿化度、水流速率等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这就是说,干旱区湖泊几乎没有水温度的分层现象,不可能观察到上升流、温压、水体富营养化(自体中毒)等现象。由于水浅以及水底的摩擦作用,使得干旱区湖泊不可能出现定振波(又称“波漾”)这样的示性现象。

表1亚洲中部内陆湖形态测量特征

Tab.1DimensionsofsomelakesinCentralAsia湖泊名称平均水面积&n

bsp;容积深度/m

位/m/km[2]/(×10[8]m[3])平均最深部位

咸海53.064000106001667

巴尔喀什湖342.01800010005.226

阿拉湖347.3265059022.154

博斯腾湖104898880.48.1516.5

乌伦古湖482.882760.28.012

艾比湖18910707.61.43.0

3干旱区湖泊的风生湖流与泥沙沉积规律

对于干旱区内陆湖而言,风具有极大的意义。在亚洲中部内陆湖泊分布区,常有15m/s以上的大风出现,不仅年出现频率高,而且强度大。例如阿拉湖和艾比湖地区年平均风速6.0m/s,瞬时最大风速55m/s(1977-04),平均年大风日数超过162d[11]。在气流与水表层(即“活动层”)摩擦力的作用下,形成风压流顺风移动,最终形成:迎风岸出现增水现象,增高n,在逆风岸(图1.a)出现减水现象,减退值为no。在深水层形成逆向移动的补偿流(图1)。水体深度明显超过活动层,即H≥hak=λ/2,补偿流速率微不足道。但是,在浅水水体中补偿流可以与风压流相提并论,在水团混合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附图

图1风成波演变示意图(略)

Fig.1Evolutionofthewind-drivenlacustrinecurrent

值得一提的是“深”与“浅”是个相对观念,这取决于风成波的波长,而波长又体现了风速。例如,在巴尔喀什湖和艾比湖水面,几乎每天都有5m/s以上的风。实测证明,这样的风可引起高1.0m,长15m的波。这样,活动层厚度在该风成波条件下约为7.5m,比该湖大部分区段的平均厚度要高得多(表1)。这种情况在干旱区湖泊中常见,况且这里每年都发生风暴,风速达25~35m/s,波高3.0m以上,波长在50m以下。

研究资料表明[1],在浅水水体条件下,也会发育补偿流,他们主要集中在湖泊中部较深的水域(图2),于是在水表层形成独特的风生湖流(顺风),占据近岸浅水地带,而补偿流(逆风)集中在湖域中部。

附图

图2湖源增减水示意图(略)

Fig.2Waterincreaseordecreaseofalake

从图3可以看出,风生湖流仅局限于该湖各大区段,而风压流进入凹凸湖岸的所有湾汊,使湖湾的水与各区段的水充分混合。补偿流则逆风运动,占据湖泊中部较深的水域,为各区段的水交换提供条件,并加深对深水区湖底的侵蚀。应用类似的数学计算和实地考察,得知咸海也有3个局部风生湖流区[1]。

附图

(该图系为浅水水体设计的二维数学模型,并参照该湖大比例尺物理模型的研究成果)

图3标准天气情况下的的巴尔喀什湖风生湖流示意图(略)

Fig.3Wind-drivenlacustrinecurrentintheBalkhashLakeundernormalweather

根据观测数据,强盛的风生湖流不仅搅动水体底部的泥沙,而且还在沿岸作功。风成波直接作用于湖(海)岸,磨蚀岩石质陡岸,冲蚀砂质缓坡(搅动泥沙),沿岸风压流搬动搅起的泥沙和崩解的岩屑,使之形成湖底沙堤,由于风向以及与此相应的风压流流向和速率常常发生变化,所以水底沙堤的走向和高度经常改变,或是一些新的沙堤叠加在原先沉积的沙堤上。结果,在浅水水体近岸经常进行着泥沙离析分层和浮选过程,形成具有特征性的千姿百态的沙嘴、沙堤、水下浅滩以及其他构成物。细颗粒泥沙,如细沙、粉沙和淤泥则被搬运至水体的深水区,受补偿流的支配。当水位高时,上述构成物的材料甚丰,不仅有河流搬运来的大粒径泥沙,而且还有陡岸的磨蚀产物以及以前沉积的沿岸沙丘。这些构成物随着水体水位下降和干涸而逐渐露出水面,覆盖上植被,在风的影响下逐渐加高,并向水域扩展。陆地范围逐渐扩大,湖岸线向水域方向后撤,属于这类沿岸构成物的有艾比湖的湖心长堤,博斯腾湖的小湖区和巴尔喀什湖著名的多萨伊沙嘴等。所有这些都是在湖面高水位时形成的,在20世纪50,60年代才开始露出水面.4干旱区内陆湖的水化学过程特点

由于日照较强,内陆水体水面蒸发强烈,这一过程往往又被风加剧。例如巴尔喀什湖的蒸发量为1000~1100mm,艾比湖达到1200mm,艾丁湖和罗布泊的蒸发量更大。由于大量的热量被用于蒸发,所以水体不致于发热,水温一般不超过23~25℃(表2),为生物系统所能接受。这一情况制约着内陆水体的水化学性质。

表2中国干旱区主要湖泊物理要素

Tab.2PhysicalfactorsofsomelakesinaridareasofChina编海拔面积水深夏季水透明度水面蒸发

号湖名/m/km[2]/m温/℃/m量/mm

1博斯腾湖1048.01160.08.118.2~19.71~21140.0

2柴窝堡湖1094.030.04.216.3~18.511319.0

3巴里坤湖1581.0112.150.619.1~21.50.51638.0

4艾比湖189.01070.01.521.0~25.50.31315.0

5艾丁湖-155.0245.00.622.0~25.00.3(2540.0)

众所周知,湿润区湖泊,在盐分浓度较高的(超过10g/L)条件下才出现沉降(自行沉降)过程。然而,在干旱区内陆湖泊,盐类沉降过程发生在极小的矿化度条件下。例如,在巴尔喀什湖,碳酸钙沉降过程甚至发生在矿化度不超过2.0g/L的湖西区;碳酸镁沉降过程(形成白云石)发生于矿化度不超过5.0g/L的湖东区;在远离湖岸被隔离开的湖湾矿化度为16.0g/L,则进行着硫酸盐和氯化物的沉降过程[1]。又如,当艾丁湖水位急剧降低、水质矿化度迅速提高时,碳酸盐、有害的硫酸盐、有毒的氯化物同时沉降堆积。这样,预先估计会形成的可以覆盖湖底沉积物使之不被风搬运走的碳酸盐壳没有形成,形成的却是沼泽盐土和结壳膨胀盐土,这种土质寸草不生,极易成为风的,甚至是弱风的俘获物。

干旱区水体盐类提前沉积的化学机理已经有人作了研究[12,13],其机理是因为水体的水浅、日照强烈、气候干燥、水作垂直运动等,是地形和气候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湿润区水体则与之不同,那里的水深,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富集溶解二氧化碳,是生物群落生命活动的产物,在这种条件下,碳酸钙下沉时还没到水底就与水底升起的二氧化碳发生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重碳酸盐和水分子,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盐类复原溶解机制”,使盐类的浓度不断提高。

这种“盐类复原溶解机制”不可能产生于干旱区水体。第一,这里的底栖动物和其他生物群并不栖息在水底,而是生活在足以避风和避开有害紫外线的浅水弯,因此这里极少生成二氧化碳;第二,由于存在强烈的风输送过程,即便能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也会逸失,因此干旱区水体中的碳酸钙颗粒和其他沉降的盐类微粒沉到水底并长期保持沉积状态。盐分提前沉积(在较小的浓度条件下)也受粒径极微小的泥沙质粒(悬浮质)的极大影响。悬浮质的生成有多种原因:风成波引起的定常湍流混合、近岸泥沙浮选、水底沉积物搅动、粗颗粒泥沙在沿岸输沙过程中的磨蚀。悬浮质不仅吸附水中的离子,不仅是化学反应,特别是重碳酸盐生成的催化剂,而且本身也参与溶解于水的盐离子的反应,结果得到固态沉积水和水分子。还有一个天然机制不要忘记,这就是干旱区水体为摆脱多余盐量而表现出的自我保全机制。

干旱区水体的浑浊水具有独特的天然净化能力。河水经过沉淀,可见水底沉淀的不仅有粗颗粒沙,而且还有土粒,这些小土粒裹走水中多余的盐分(通过吸附和化学反应析出洁净的水)。这就是过去为什么当地居民认为新打上来的河水在大陶罐里沉淀后,比经过氯消毒的自来水还干净的道理。

5干旱区湖泊的水生生物系统

干旱区水体的生物系统是受独特的水文、地貌和气候条件制约的独特性生物系统。这个系统把挟带进湖泊的无机盐纳入自己的营养(食

物)链,藉此使湖水淡化。甚至可观察到这样一种情况,即湖鱼把岩屑——湖底沉积的富含底栖动物残体和白云石残留物的白粘土当作食物。

众所周知,营养链始于浮游植物,这一群落直接从水中吸收无机盐。浮游植物为浮游动物所食,而后者又作为软体动物和蠕虫(栖息在水体底部松软粘土质沉积层中的底栖动物)的食物,底栖动物则是鱼类的饵料基础。此外,眼子菜、睡莲、金鱼藻、芦苇以及其他称之为大植物体(macrophyte)的水生植物,也能直接从水中吸收无机盐和其他重金属离子。

干旱区水体生物群落中有多种畏惧强劲风生湖流以及风成混合而无法生活于水域中部,水域中部留下的是生命力最强的藻类植物和软体动物,再者水域中部有强烈的太阳辐射也不允许生物生存。湖泊生物群落的大部分,包括经济鱼类都集中在近岸地带、湖滨湖泊和湖湾,那里植物茂盛,有芦苇、蔷薇、眼子菜等,因此风成波及太阳射线不能直接进入这里,但长周期的水位涨落以及水的不断更新对这里有影响。

由此可见,干旱区水生生物群落的特点为:第一,生物量在水域分配的极端不平衡,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集中在近岸地带、在茂密的芦苇丛中、在浅水湾和湖滨湖汊。芦苇能在冲积沙堤上迅速长成屏障,保护生物群落不受风成波冲击,保护湖堤不被冲塌。第二,特殊的气候条件以及生物量、生物种群的季节性变化。春天到来后,干旱区水体与其周围环境一样生机盎然,这不仅是因为水开始变暖,而且是因为水的表层结构为厚的淡水层——雪冰融水层,他暂时还没有受风成混合的影响。据哈萨克斯坦科学院动物学研究所考察队[1]和裴新国、阎晓燕[15]专门测算的数据:春天,巴尔喀什湖水域—伊犁河三角洲河网和博斯腾湖每1m[3]水域内生物量达2.0×10[5]~4.0×10[5]个,其中,博斯腾湖水域可达4.6×10[5]个(1977-1987年)。表明春天生物量急剧增加,繁衍迅速。

然而,夏天,由于水温过高和太阳辐射,大多数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都死亡。每1m[3]仅测得数百个乃至数十个生物个体。这一现象与周围的漠境一样,只是在近岸地带、深水湖区底部以及三角洲河网内隐藏着生命。

秋天,由于云量增大,暴雨频繁,太阳辐射强度和气温有所下降,水体与其周围漠境一样重又恢复生机。浮游生物的数目增加到数千个,生物群落的某些种又开始繁衍,如赤梢鱼(贪食性仅次于梭鲈的肉食性鱼)再度产卵。

冬天,水冷彻骨,水面封冻,生命转息,大多数鱼类游至深水区冬眠。

第三,不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的威胁。干旱区水体生命活动的季节性,使湖泊生物经常不断地更新和死亡,不致于生成过多的生物量、导致有毒藻类大量繁殖和水体自体中毒。干旱区水体不会长满藻类植物和发育成沼泽,而且这一特性也不受其面积的大小影响。这与湿润区湖泊的演变史截然不同。中亚许多浅水湖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而不发绿腐臭,即缘于此。这也正是咸海、巴尔喀什湖、阿拉湖、艾比湖等大面积水体得以渡过如此漫长历史的秘密所在。

6干旱区内陆湖的发育和衰亡

干旱区湖泊的变迁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内陆水体史上最有生机、最丰水量的阶段。水位处于最高值,所有的浅水洼地和早先被裁弯隔断的湖湾和滨湖湖泊都充了水,湖和主体湖湖岸上密布芦苇丛,给生气蓬勃的湖泊生物系统提供栖生之处。主体湖与近岸浅水区之间进行着积极的水量交换,湖水不断淡化和净化。这个阶段可以维持相当长一个时期,因为主体湖可以陆续割断向陆地纵深处延伸的湖湾、滨湖湖泊的沼泽化浅水滩而削减对水的需求。

在陆地气候干燥的条件下,由于河流来水量减小,蒸发量加大,水资源日趋枯竭,于是进入第二个阶段——初始干涸期。在这个阶段,岸区洼地和大湾脱离主体湖的过程行将结束,湖岸线裁弯,水体本身在平面上呈圆形,剩下的只有三角洲湖和沼泽洼地,所有孑遗生命都往那里迁徙,这就是为什么一再强调要关注湖泊三角洲的原因。然而,在这个阶段仍然剩下一些水区,它们自行加深,彼此之间进行积极的水量交换,在其底部生物群落的某些种重新找到栖息地,鱼类重又找到可以越冬的水域。如果水位的下降是出自天然的,其速率缓慢,那么芦苇来得及随着退缩的湖岸退缩,并在新的稳定水位位置上保存下来,发挥其保护作用。如果要使已呈衰退的内陆水体恢复旧日风光,那么就要趁水体的生态系统还有能力恢复生命的时候采取措施,使之达到其可以生存的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水体被割断的阶段,原先曾属浅水水体统一体,各个水区在风生补偿流的作用下,受侵蚀而逐渐加深。原先分割出去的部分现已自成体系,彼此之间通过狭窄的水道(湖汊)沟通。

由于水位下降速度过于快,所以生物系统没能适应而彻底死亡。“平碟”底上晃荡的薄薄一泓水受强劲风的驱使猛烈拍击湖岸,根本谈不上恢复芦苇荡和底栖动物。剩下的只有一年生刺藻,有点像猪毛菜,生长在干涸湖底。艾比湖正处于这个阶段,以前形成的水下沙垄现已露出水面,并把艾比湖分成几乎均等的两个部分:西南浅水区已经干涸,只是偶而灌进薄薄一层水;东北深水区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注入,这里还保存有两条河以及奎屯河的三角洲,但现在奎屯河已不再注入艾比湖,取而代之的是灌溉系统排水渠的下泄水。艾比湖水位下降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只在上述三角洲河网内还保存有劫后余生的生物系统。如果现在能稳住艾比湖水位,保存艾比湖现有水域,那么新的生物系统还能以三角洲湖泊和沼泽为基地,逐渐在全湖区恢复,水的淡化过程也可重新开始。目前该湖残存部分的湖水矿化度约为100g/L,那里形成奇异的生物系统,每年有成群朱鹭飞往那里。

第四阶段:表现为水体已完全衰败,湖泊的各个水区都在干涸,如罗布泊、玛纳斯湖,原址已是一片盐土。

7结束语

在结束本文的时候应当指出,干旱区内陆湖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悠久的生命旅程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生命力。他的生物系统可以在前三个阶段生存和发展,而在第四个阶段彻底消亡。尽管大陆性气候严酷和强烈,尽管风生湖流强劲(有时还多亏他的作用),尽管蒸发量相当大,

但内陆湖能生存数千年,即在现代时间尺度上也是无止尽的。

亚洲范文篇8

在新的经济生长情况下,中国与亚洲经济体之间渐渐形成地域内新的国际分工,在增强经济相助的条件下,各自觉挥自身的竞争上风,促进配合生长。视察中国与亚洲经济体之间外贸与投资往来的状态,可以看到,中国与亚洲地域的经济相助具有牢固的基础。

(一)中国与亚洲经济体之间的地域商业相助关连亲昵

中国与亚洲地域的商业关连一向非常细密,中国和亚洲经济体之间的商业在90年月年匀称增长16%,已经增长到2001年的296亿美元。从1999年到2000年中国对外商业的地域散布情况可以看到,中国最主要的商业同伴是亚洲经济体。1999年和2000年中国的收支口总额中与亚洲经济体之间举行部门分别占56.6%和57.7%,而与欧洲和北美洲之间举行的部门均低于20%;中国出口总额中50%以上的目的地是亚洲,而入口总额中60%以上来自亚洲(表1)。只管世纪之交天下经济仍不够景气,但中国对亚洲的商业额在2001年比前一年增长144亿美元,已到达2880亿美元,占中国对外商业总额的56%。2002年1月至2月,中国从亚洲国家入口额达218亿美元,同比增长6%。(注:中国驻世贸构造代表孙振宇2002年4月1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言。)

(二)中国在亚洲吸引外资职位地方突出并与亚洲地地域投资相助关连亲昵

世纪之交,陪同着经济举世化的步骤,国际资本的跨国活动日益生动,外国直接投资(FDI)的生长成为主要情势。90年月亚洲地域FDI的流入额险些均占生长中国家的60%左右,只是在金融危急之后的1998年和1999年有所降落。2000年亚洲地域从金融危急中苏醒,仍然是FDI的投资重点地域,其FDI的活动突破纪录,吸引外资1435亿美元,比1999年前进了44%,占生长中国家份额重新到达近60%。

视察中国要地本地现实使用外资额的源头,很容易发明其中绝大部门源头于亚洲地域,1999年流人中国的外资源头于117个国家和地域,而源头于亚洲地域的FDI投资占现实使用FDI投资额的66.6%,2000年这一比例为62.6%。源头于欧洲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1.9%和11.7%;源头于北美洲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1.4%和11.8%(表2)。中国对外经济相助的项目,绝大多数也是来自亚洲,如对外承包工程中,50%以上是亚洲地域的相助,对外劳务相助中65%以上与亚洲经济体之间举行。欧洲在上述两项相助中的比例分别为4%和6%,美国的数字分别为1%强和8%强。(注: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说明中国要地本地与亚洲地域经济体之间的投资关连非常细密,具有牢固的相助基础。

表1中国对外商业的地域散布(单元:万美元、百分比)

附图

资料源头:凭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2001年版整理

表2中国现实使用外资额源头地域散布(单元:万美元、百分比)

附图

资料源头:凭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2001年版整理

二、经济商业情况的革新将促进中国亚洲地域的投资相助进一步生长

(一)亚洲经济增长情势看好

二战后,亚洲地域的经济生长为天下所瞩目。40年前,全亚洲的黎民生产总值只占天下的4%,2001年已迅速上升到25%,预计到2010年将上升到33%左右。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亚洲生长中国家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到达4.8%,2003年将到达5.8%。天下银行对除日本以外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域的经济增长也是弥漫信心,预测该地域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到达4.7%,2003年将到达5.6%。亚洲地域商业生长也非常迅速,据天下商业构造统计,2000年,亚洲地域商品出口总额到达16500亿美元,占天下总出口的比重到达了30%,而40年前这个数字还不够3%,其中在亚洲地域内的出口额达8000亿美元,占对天下出口总额的49%。亚洲排位前12个国家和地域的外汇储备已经达11200亿美元,约占举世外汇储备总额60%。(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2002年4月1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的议题研讨会上发言。)

(二)革新开放使中国经济迅速康健生长

革新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生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效果,已成为天下上经济最具活力的国家之一,市场潜力巨大。2000年与1978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4倍,年均增长9.5%,经济总量已居天下第6位。2001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显着减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连结了快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良好生长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3%,牢固资产投资增长12.1%,收支口总额增长7.5%,现实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4.9%,市场物价稳固,国际收支状态良好,2001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2122亿美元。据世贸构造最新发表的统计数字,中国2001年货物收支口额为5098亿美元,其中货物出口额为2662亿美元,货物入口额为2436亿美元,上述三项均排在世界第6位。

(三)中国将成为亚洲经济与投资相助的科研中心

连年来,中国国内知识经济职位地方的日益前进,举世制造业正在迅速转移到中国,以至许多品评家预测中国将成为天下新的制造业中心。与此同时,外国研究与开发事情的中心也在向中国转移。据天下银行预计,中国高新技能产物在1985年到1998年之间每年增长45%。比喻,阿尔卡特公司在2002年4月统一家中国公司相助,配合投资1800万美元支持电信工程方面的开发。该公司预计它在上海的投资约莫占它在举世举行研究与开发经费的15%。IBM公司在北京的研究实验室约莫有90名雇员,并筹划再扩招。英特尔公司的投入乃至更大,它在2001年创建的北京实验室有约莫200名员工,其重点研究偏向是无线通讯、网络处理和软件开发。(注:英国《金融时报》4月19日。)微软公司将其10%的研究转移到了中国,在北京设立了一个研究中心,这是其在举世的5个类似的研究中心之一,该中心的研究项目从语言合成到面部辨认技能,无所不包。奥拉克尔公司(又称甲骨文软件公司)2002年4月在深圳创建了一个由100人组成的研究中心。(注:香港《远东经济品评》周刊2002年4月11日。)中国知识精英的聪明本事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外洋研发中心,这将使中国成为东亚和东南经济体次地域经济与投资相助的科研中心,并议决互补性投资相助,使用先进技能的“外溢效应”和“辐射效应”,为地域经济投资相助提供技能源头。

(四)中国经济执法规则的完满将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

在革新开放的二十几年中,中国各方面的执法规则已经渐渐完满。中国加入世贸构造后,公平税负与黎民人为成为广泛的市场须要,因此,中国将凭据国际通行规矩调解税收政策。税制的统一成为税收政策调解的基本偏向。中国将凭据加入世贸构造的答应,渐渐完满涉外经济执法规则,参与多边商业体系和国际地域经济相助,促进商业和投资方便化。连续革新投资情况,依法掩护投资者职权。勉励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高技能财产,参与国有企业改组革新。

三、中国与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增强次地域投资相助实现共赢

恒久以来,中国与亚洲列国连结着良好的经济相助关连,连年来,亚洲地域经济体首脑告竣共鸣:经济举世化进程的加速所带来的不光是生产的国际化和商业、资本的自由活动,同时还意味着国与国之间对市场和资源更猛烈的竞争,在这个配景下,亚洲国家必须开心议决互惠相助来避害趋利,寻求共赢。

(一)中国与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互补性商业相助将进一步增强

中国与亚洲地域的外贸交易90%与东亚和东南亚地域孕育发生,相互提供的商品市场不停扩大,其中中国最大的出口商业同伴这天本、香港和韩国,最大的入口商业同伴这天本、台湾省、韩国和香港。中国对东盟的出口约占对亚洲地域出口比重的13%,从东盟入口的比重约占16%。东亚和东南亚地域内互补性商业的增长相对减轻了亚洲经济体搪塞西方国家市场的依赖

(二)中国与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的互补性投资不停增强

如前所述,中国吸引外资中有60%以上来自亚洲地域,其中来自香港地域的FDI约占流入总额的40%,来自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的FDI约占来自亚洲流入总额的60%以上。其他向中国输出FDI的亚洲主要经济体有日本、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省(表3),来自东盟的FDI约占7%。与此同时,中国的企业也更多地以投资者的身份出现。1999年,中国政府答应对东友邦家的投资为7200万美元。2000年新答应的投资达1.08亿美元,增幅为50%。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对外洋实体举行投资,其中一些对外洋直接投资总额险些肯定比官方报道的高得多。(注:香港《远东经济品评》2002年4月5日《快速向东南亚投资》。)亚洲地域经济体之间相互提供的资本市场不停扩大,同样减轻了对西方资本市场的依赖。

表3我国现实使用FDI源头于亚洲经济体的数额及比重(单元:万美元、百分比)

1998年1999年2000年

FDI比重FDI比重FDI比重

总额454627510040318711004071481100

亚洲313310268.9268323166.6254820962.6

中国香港185083640.7163630540.6154999838.1

日本3400367.52973087.42915857.2

新加坡3403977.52642496.62172205.3

韩国1803204.01274733.21489613.7

中国台湾省2915216.42598706.42296585.6

资料源头:凭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2001年版整理。

(三)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金融相助有了实质性希望

中国与亚洲列国开展金融相助有许多上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金融相助也有了实质性希望。中国和泰国2001年12月签署了双边钱币交换协议,支持泰国管理国际收支题目和维护金融稳固。2002年3月末,中国与日本也签署了双边钱币交换协议。这些都是中国珍视并积极参与当地域金融相助的具体体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博鳌亚洲论坛的发言中提倡:亚洲列国商业银行要为推动地域生长创造条件,生长亚洲的金融市场。香港、新加坡是远东紧张的国际金融中心,应创建当地域的支付整理体系,在金融产物的交易方面,相互和谐,配合生长。

(四)中国与东盟增强经济交换与相助

亚洲次地域经济相助近几年发达生长,已为亚洲列国经济相助打下了牢固基础。东盟自由商业区已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验,从2002年1月1日起,6个老成员国之间的入口关税已降到0%-5%。4个新成员则可以享受更长的过渡期。东盟列国向导人答应自由商业区的目的是实现地域内商业的零关税政策,具体落实时间表是2010年6个老成员全部入口实现零关税,2015年4个新成员开始实验零关税政策。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向导人就未来10年内创建中国——东盟自由商业区告竣了共鸣。从2002年4月开始双方就创建自由商业区举行讨论,筹划该自由商业区最晚在2011年建成。东盟与中日韩103机制也将进一步推动创建东亚自由商业区,这使亚洲国家的经济相助有了良好的开端。这意味着亚洲将建成举世最大的自由商业区,从而促进整个东亚地域的繁荣与生长。

亚洲列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配景和配合优点,邻国经济之间只管有某些竞争的方面,但互补的方面是基本的。中国加入世贸构造,为亚洲相助同伴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准入时机,开放的中国将成为亚洲国家的潜伏巨大市场。中国将在同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亚洲国家生长情势多样的双边和多边经贸相助,以上风互补、同等互惠为基础,营造多赢的款式。

【参考文献】

[1]团结国贸发集会.2000年天下投资陈诉,2001年天下投资陈诉.

[2]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版,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版[Z].中国统计出书社.

亚洲范文篇9

但是,在合理评估亚洲各国水资源状况,未来用水需求和可以获得的技术、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可以有信心地说,亚洲国家只要合理管理好他们的水资源,就可以成功避免未来水资源危机。但是,世界范围的水资源危机和不断严重的缺水局面仍然是十分严重的。实际的情况是,我们现在有足够的知识、技术和可用的专家来解决亚洲国家现存的水问题。尽管如此,一些亚洲发展中国家将会发现确保他们的水安全将会比别的国家要困难。其实,这一点不仅表现在这些国家的水资源方面,也表现在这些国家的其它相关领域的发展方面。

如果将来一些亚洲发展中国家面临水危机,将不会是因为物理上的缺水的原因,而是因为不合适或者不健全的水管理方面的问题而造成的,包括实际管理、机构管理和社会条件等方面,这些不健全的地方需要更新。

考虑到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增加的经济活动,这意味着水务部门应该能够高效快速的运转。

对于几乎所有的亚洲发展中国家,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大的和基础性的改变是确实需要的。在亚洲水资源管理方面确实有许多的成功的例子,例如,在过去的30年,新加坡在水资源的管理方面有着惊人的突破,现在该国的水资源管理可以说得上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之一,他们的水供应、污水管理和一体化流域管理体系在世界都数领先。

在这方面,新加坡的公共事业局有充分的信心为其公众提供一个持续性的水服务,而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最近二十年完成的。

类似地,金边国家的水务管理机构成功地削减了该国的不可计量损失,将不可计量损失从90%控制到8%,尽管该国还存在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种种困难。

金边国的水务机构为该国提供连续可持续的清洁饮用水,在水资源方面充分自足,并且在经济上能够独立。该国的水不需要外来援助,充分体现了好的管理方式所带来的变化。

亚洲的其它国家应该研究他们各自所面临的水问题,并且寻求适合自己的水资源解决方案,例如在水供应、污水管理、灌溉和水电发展等方面。

这些方面的解决方案需要由有知识和经验的水专家独立审核,尤其是在精确性、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在亚洲其它部门的推广方面等。

太平洋岛国的水资源管理效率受到这些国家岛屿面积、破碎程度、自然脆弱性和有限的人力和经济资源的限制。

太平洋岛国的水资源管理的挑战可以分为三类:

1.由于岛屿上的土地面积的狭小,相应的水资源也很破碎,自然水资源的含量小,水资源处于一种过度使用状态,并且容易受到各种人文和自然的破坏,例如干旱、台风和城市污染等。

2.水服务部门也面临提供可持续水源和污水处理方面的困难。因为海岛的人力和经济资源都很缺乏。没有有经验的职员和资金,水资源投资见效慢等。

3.由于受传统、部落行为方式的影响,文化和政治单一,导致水资源管理困难。

欧洲和北美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在亚洲不能适用的一个重要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气候不同,还因为社会、经济、环境、机构和法律体系的不同。

所以,亚洲台风地区国家的水资源管理模式需要更加稳定可靠的模式,而不能直接套搬欧美。亚洲的水资源管理模式需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在实际的基础上借鉴欧美模式。

从这个理论出发,以下一些建议对亚洲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水资源的未来安全都是有用的,当然重点和优先的程度根据具体国家的不同而不同。

一、提高数据共享性和可靠性

亚洲很多国家的水资源方面的数据不多,有时虽然可以获得,但是真实性不一定有保证。这种情况在缺乏系统性数据采集系统,或者不同的数据来源于不同的资源部门的时候会更加复杂。

从一个长远的角度来看,亚洲发展中国家需要水量方面的信息数据比水质方面的信息要多,然而在水循环和废水再利用方面的信息数据还是很有限。这与现代化的水资源管理的需要还有一段距离,因为在不远的将来,水质管理将会成为这些国家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情。那时,各种形式的水资源再生利用将会明显增多。

类似地,在水文、气候和物理特征方面的数据比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数据相对容易获得一些,这种情况也有待改进。

如果没有长历时的水文、气候等物理数据,以及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数据,就不可能进行水资源的规划、开发和管理。

同样,数据的采集也不够广泛和可靠。数据必须在人们需要它们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包括应用于国内和国际组织,各研究和学术机构的数据在内。

如果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完善了以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水资源数据的收集、质量处理和管理要比这些数据本身明显优先。数据可以获得的需求有待解决。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根据具体的水行为,我们需要足够数量和可靠的数据,包括地区范围、区域范围和国家范围的。

同样,没有完好的数据,我们不能很好地监测水资源的政策效果、程序和项目。没有监测,我们无法准确判断一个具体的水相关的活动的成功和失败,或者是准确地得出该水活动对人和环境影响的投资效果分析。

要得到大量和可靠的数据,就必须减少、限制那些不可靠的数据和有冲突的数据。例如,国内的数据时常是报导水项目的乐观方面等,而对于水项目的负面效应往往报导得不客观。

这也与数据错误的定义和数据的精度要求有关系,例如,各国对获得的水资源的定义各不相同,或者适合于不同的组织和机构的水资源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因为,数据的用户需要知道数据的适合程度、对比情况和限制情况,所以数据的定义需要清楚准确地给出。

用于部级的数据集,地区数据的收集需要说明收集的特征性定义。

相似地,用于比较的国家数据,这些数据在收集、分析和转换的过程中需要有一致性的定义。

亚洲国家目前在这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好,其结果是苹果桔子摊在一起进行比较。未来的水资源管理需要改变这种混乱局面。

这种情况的结果是很难得出一个水相关条件的现实观点,更难有规律地执行有效的水政策、程序和项目。

为了保证未来有效的水资源规划、管理,数据的获得、数据的质量和权限控制需要进行大的改进。

二、建立水管理的伙伴关系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很多国际组织寻求国际间的水合作关系,以解决水资源短缺、污水处理和其它城市化的问题等等。

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人们认识到这种合作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例如在创造新的投资渠道,联系贫穷的群体,并且明显改进水管理实践等方面。

因此,人们期待着更加有效、可靠的国际或者国内水合作关系。

亚洲各方都接受的一个事实是,现实存在的水供应和污水管理与实际需要和可以获得的情况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常规的方案难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需要制定非常规方案。这需要对旧有的合作关系进行改造,将政府、合作者和社会区分开来,每一个合作伙伴都有相应的责任。

在1993年得到日本国际合作公司的帮助下,遭受内战破坏的柬埔寨水服务体系得以重建。在日本政府、亚洲发展银行、法国政府和世界银行的帮助下,金边水服务机构的供水能力从1993年的65000立方米提高到2003年的235000立方米。

在国际合作的帮助下,柬埔寨的水服务体系不但得到了恢复,而且其维护和运作也在有序地进行。项目的目的有两个:既增加了水供给的能力,又为水服务职员提供系统的培训。

日本的工程师为柬埔寨水服务体系提供了技术转让。这些活动都是出于非商业盈利目的的。所花费的仅是一些差旅费和设备费,国际合作者用了3年的时间分32个小时间段完成了柬埔寨的水服务恢复项目。

在柬埔寨工业部、地矿部、能源部的共同合作下,新的水系统管理逐渐被人们接受。对于容易引起争议和冲突的部分进行立法,利用法律的手段解决争端。

合作者可以是公共的,也可以是私人方面的。公共方面可以是有自治能力或者是有行政能力的政府团体,并且不应该受到腐败的影响。

实际上,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很多水务实体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功能,因为它们受到很多束缚,例如不必要的规则规定、行政管理要求和连续的腐败以及政治影响等。

在目前的情况下,水服务体系要取得一个可持续发展下的高效率是比较困难的。

合作者可以是一个私有公司或者是国外的一个部门公司,或者是同一国的另一个地区的公司。不管是哪种公私实体,都需要服从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每个城市都要选择一个适合当地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包括需求、机会等,并且不受教条和幕后操纵的限制等。

第三方合作伙伴应该是政府团体,作为一个普通的规则,需要改变社会上穷苦民众对水的冷淡态度,以及水供应和污水处理方面的可接受程度。水消费者应该为他们得到的水供应和污水处理服务支付合理的水价格,他们也有权力要求得到高质量的水服务。

相应的社会机构必须有能力改革和重组,保证城郊贫穷的群体能够得到所期望的水资源方面的利益。

亚洲国家的水卫生系统功能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需求不明确,以及民众和政治家们的关心不够等赞成的。另外,技术缺乏,缺少可持续的卫生设计,缺少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也很突出。改变这种情势,我们需要让有关部门知道低收入的水卫生部门实际上对社会和投资者都是一个可以获得利益的机会。

三、改进水质

水质管理几乎被大多数的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忽略。目前,亚洲国家由于水质引起的健康花费和社会性冲突事件正在不断扩大,其损失因地区而不同,平均每年的经济损失达到几十个亿美元。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遏制,未来几年还有上升的可能。

目前,水质管理的机构责任非常零碎和分散,因此,管理机构并不适应于水质管理,更不用说解决未来的更为广泛的水问题。

相应地,机构方面的加强和重新建设、机构间的合作,技术上的能力建设,行政和和管理方面的改革都是迫切需要的,在法律和规章制度方面的执行也需要有明显的改进,水行政部门和政府相应部门的执法透明度和反腐败程度也需要加大。

然而,一些经济机制,例如水费收取、水权、水的许可贸易、谁污染谁交费的原则,以及其它相应的刺激机制等,这些措施都能够促进区域水质条件的改善,这些经济措施的组合和一个“命令控制”体系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传统的用于控制水污染的投资资金基本上是不够的。此外,并不是所有的用于污水治理的资金都是很有效性使用了,由于过去对水污染治理的忽视,公众那里有很大的投资潜力。

如果能从私人部分或者利益相关的社团那里得到资助当然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即使这样也很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建立新的投资渠道。如果,目前的水质治理进入可持续的发展阶段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可以考虑长期贷款。例如日本银行为国际合作而提供的40年贷款是其它资金筹集机构应该优先考虑的。

尽管很多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水质在不断地恶化,但是,无论是从国家水平也是从地方区域水平出发,水质恶化并没有得到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或者是得到应有的重视,

包括政治、法律和机构条件的松散管理,常常形成一种不能刺激投资的环境,这种情形也需要改进。

水质管理的范围非常宽泛,它不仅包括建设和运作各种污水处理厂。还需要建立一个综合完善的水质体系,包括日常的水质监测、水质评估、提供合适和有效的水质立法体系,以及社会各层面上的能力建设等。

四、促进能力建设

为了保证未来的水安全,亚洲发展中国家在水务方面的能力建设十分重要。然而,目前大多数亚洲国家的水能力建设只停留在表面,能够确实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设还没有得到系统的和持续的重视。

现在进行能力建设的各种尝试,还没有上升到一个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度,亚洲国家的很多水能力建设效仿北美和欧洲的做法,而不是根据自身的具体气候和地形条件而加以改变,因为亚洲的气候多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水行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需要得到重视,现在这些培训多是学术方面的,解决具体问题和应用方面的培训不太多。

为了解决未来的水问题,学术方面的培训教育也需要改变,换句话说,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所进行的水能力建设方面的努力。

在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学习日本的水管理能力建设,日本花费了一元钱的70分用于教育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对比,仅花费了一元钱的7分钱于水部门的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可见,用于教育方面的花费多,则用于具体水部门能力建设的投资就会少。然而,能力建设需要从国家的高度予以重视。

真正改进亚洲国家的水管理实践,要注意这些国家的条件与已经工业化的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另外,水管理的解决方案从长远的角度看必须是可持续的。

五、展望未来

如前所述,亚洲发展中国家未来水事件与过去已经发生的有所不同。然而,过去的经验和知识通常是很有用的,然而,解决未来的水问题还需要一些别的技能、革新和新的观念。

水的问题将需要与国家的能源、食品、环境和工业方面的政策综合考虑,因为这些部门与水部门的关系十分密切。水、能源、食品和工业,每个部门都受其它部门的影响,反过来,也影响其它的部门。所有这些部门都毫不例外地受到人口、技术、社区、全球化、自由贸易和日益增加的社会活动的影响。

所有这些因素都将会使亚洲国家未来的水资源管理更加复杂,这将会是一个艰难的挑战。但是,所有亚洲国家都必须并且能够面对这一挑战,因为应对这一挑战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都已经存在。不仅存在于一个区域范围,而且存在于一个更广大的流域或者国家范围。亚洲国家应该建立一个相互学习的网络,并且收集所有成功的解决方案,以供其它类似地区效仿。

亚洲范文篇10

关键词制度变迁;亚太经合组织;阴阳学原理

亚太经合组织APEC拥有21个成员,但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差异巨大。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该区域寻求相互合作的欲望不断地加强。区域合作就是要实现有效的和长久的经济合作以及跨期拉动制度变迁推动经济一体化和经济联盟的发展。

东南亚危机揭示了东盟的脆弱,10+3中体现出政治态势大于对亚太未来根本发展利益追求的选择。主要是现阶段主体间存在一些顾虑。若不跨期思变将延长社会发展的时机和耗费一代甚至数代代价。

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到道格拉斯·诺斯的制度变迁过程不仅揭示了国家发展的秘密而且描绘了经济体是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发现,培育或转变外生力量为内生社会动力发展的过程。政治,意识形态,伦理等这些外生能量无法转变成内生的社会经济增长动力是亚太进一步发展的困境或障碍所在,换句话说就是非理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占主导而形成了目前这种瓶颈现象。在此让我们换一种心态或从更理性的角度看亚洲困境的走出方式。

一、跨期创新变迁,降低合作成本

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或过渡时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这个社会的发展变迁成本。亚太各国必须通过实施制度变迁进而影响经济共同的目标。用什么来保障人们对未来建立长期的良好经济行为主体利益不受不合理的侵害,进而推动经济主体的合作,保护到个人利益,从而也保障社会整体利益实现的行为规范,并成为一种新的制度。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经济发展史就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相互交织的历史。把政体创新看得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就会形成亚太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和特色性步骤。

制度创新过程,可以不强制性也可以不诱致型。只要政府与市场主导力量之间建立在收益递增和风险共担的基础上,制度变迁就会互惠,出现帕累托现象。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就是各国制度有一定的趋同性,这样才能使各国均得到实惠,从而减少合作的成本。

二、政治体制由外向内跨渡,实现兼容化和同一化

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与其相匹配的政治体制做保障。随着对外开放,各国共同发展思潮就会成为一种催化各国国内政体变迁的力量,加之国际间利益集团的推波助澜。

从“东亚经济团体”的设想到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从97金融危机暴露出的“东亚模式”问题到整合并充分利用东北亚的力量,形成10+3格局。中、日、韩三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心怀叵测。很明显该区域不是未来经济体成员国最希望的集结地。现在领导人会议不断要求深化经济联系的脚步越走越急,这个区域所有要面对的困难和障碍都开始放大。

政府主导型政体改革的核心就是如何通过一个卓有成效的选举制度孵化出领导人。而建立共同体的政治组合过程就是一场利益的博弈。结果有三:①零和游戏;②双赢;③皆输。中国人历来就有追求面子价值观的禀性,只有在对外发展更好地完善起来才能并最终实现对内公正的需求。这种转变方式对中国,同样对其它周遍国家政体也一样,利用外动力间接和直接推动国际趋势走向兼容性或统一性政坛格局。

倒计时跨期推动发展战略正好能满足这种发展需要。不管是亚元货币倒计时方法,还是新元倒计时法;不论是东亚共同体还是亚太共同体倒计时法都要求一个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的政体,否则一切都将化为泡影。在内生力有限的情况下,借助外生力量选择次优战略,但是将外生因素变成内生性就可以实现最优选择。

三、跨代构建意识形态

从最优货币区域理论来看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就会发现狭隘的民族意识阻碍了本地区的均衡。以东亚-韩国、朝鲜、日本、中国等国为例,深受狭隘的民族意识约束,其表现为:①战争仇恨尚未了却;②政治体制的对立;③意识形态体系中的失衡思维逻辑。

要扭转这种局势,必须建立一种超越国家梦想的共同认识,即假设:①每个国家都在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找一种自身发展的模式;②每个国家都认为对方并不能够或原谅或理解彼此,而因此会遭受意识形态不公平的待遇;③发展遇到瓶颈或陷入悖论之中难以自拔。

而且都有意愿共同制定未来区域发展的蓝图,实现跨期合作交流。这样就可以在一个大原则框架下不谈现在,只谈未来;不谈分歧,只谈合作。抑制现在,开放未来意识形态,实现智慧和理性的交流。吸收外来文化和多样文化来推动共同文化的发展。介此积极地降低未来区域发展中文化交流可能造成的成本负担和风险。

一个值得借鉴的方法是出自这一地区的阴阳学原理,加强和实现自我调适性和互为转换性意识形态。亚洲宗教文化背景不论有何种不同,都比不上老子留下道德经五千言,康德写过纯粹理性批判,佛陀的弟子留下大藏经,希伯莱人信仰旧约,耶苏门徒留下新约福音给世人的感受差异。懂得自己而却昧于对方。了悟君臣之道,却不知自然与社会间形质互摄圆融之法是不可取得。所以我们要使用阴阳学原理架构一个各国通达的沟通平台,藉此系统比较不同大家的思想方便贯通。阴阳系统不是一种算术方程。它允许彼此矛盾的思想存在阴阳学之中,也因而具有完整性。东亚共同体或亚太共同体就需要这种能力和思想上可转换的机制。

四、政府主导从上而创立超主权国经济联盟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市场主导型国家。从其建国以来大大小小经历了徐多次经济或金融危机,但是其都勇敢地走过来了。似乎危机或倒退成为一种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如果是政府主导型国家出现危机,人们很可能将直接感受的是一场人为的灾难。甚至推翻政府的民众呼声或思潮也会接踵而来。结果使整个社会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动荡不安。所以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风险是非常大的。但不是意味着它是一种无效的或不对头的社会发展或经济增长模式。

假如走出亚洲的困境首先是东亚各国首脑提出的话,一场至上而下的制度变革运动就会来临。可以流芳百世的机会必然会让这些首脑们热血沸腾。因为这种经济拉动方式更投合东方人的情愿。

不得不承认西方在现代经济和政治制度发展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比东方深厚和丰富得多。但是为了达到目标亚洲人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理性地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并且也符合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决策方法。这种共识一旦形成思潮,其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期望的国际化首脑孵化机制。

中国的一国两制和欧盟超主权国联盟的伟大“制度实践”都涉及到制度兼容性,国家主权让度,超越民族利益等更大利益的追求活动。其不仅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人类文明进化的社会程度。

参考资料

[1]皇甫晓涛.《文化资本论》.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