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灾害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7:44:26

汛期灾害

汛期灾害范文篇1

一、我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在我县主要表现为崩塌、崩岸、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现象。从往年的情况来看,我县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暴雨、连续降水等诱发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县年汛期降水量比往年偏多,但降水时间分布不均,6月份和7月份降水相对集中,因此,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尤为紧迫。

二、年汛期地质灾害预防监测重点

根据我县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结合往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和今年汛期降雨趋势分析,在全县划出以下监测重点地段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一)崩岸、管涌灾害预防监测重点

1、瓦埠湖、高塘湖沿岸庄墓镇、罗塘乡、左店乡重点预防堤坝崩岸、管涌。

2、瓦东干渠、滁河干渠等重点预防滑坡、管涌。

3、中、小型水库在暴雨和连续降雨时重点预防堤坝崩岸、管涌。

(二)不稳定斜坡土体地质灾害预防监测重点

1、淮南铁路线段、合淮公路、朱双公路重点预防路基崩塌、滑坡。

2、砖瓦窑厂取土区重点预防滑坡、崩塌。

3、采石厂重点预防滑坡、崩塌。

三、工作重点

(一)全面摸底,及时制定防灾救灾预案。汛期前,由国土部门组织人员,对我县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核实具体隐患点的位置、类型、规模稳定性及危害情况,督促指导乡镇、矿山责任单位安排好全年尤其是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根据调查情况编制修定我县地质灾害总体预案。各乡镇要根据全县汛期地质灾害防灾总体预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救灾预案,划定重点防治区段和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

(二)群防群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由国土部门牵头,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开发区参与,按照群防为主,群治结合的原则,充分依靠社会各方面和广大群众的力量,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巡查和预报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我县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及时完善预防措施,落实防治任务,达到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和减少灾害损失的目的。

(三)分工负责,加强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点区段监测防护。各乡镇、工程设施所属单位及矿山企业要按照分工负责的要求,落实监测人员,明确监测内容及方法。与工程设施直接有关的地质灾害隐患日常监测,由有关部门、单位负责;铁路沿线日常监测由铁路部门负责;两湖地区日常监测由周边乡镇负责;干渠及中型水库日常监测由水务局和滁河管理分局负责;小型水库日常监测由所在乡镇负责;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日常监测由矿山企业负责。国土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防御区段的巡查,汛期巡查一般不少于2—3次;重要时段(如特大暴雨、连阴雨时段),要增加巡查次数。如发现重大异常情况要迅速采取预防措施并及时上报。

(四)属地管理,及时做好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预报。对可能发生险情的隐患点,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时险情预报。内容主要包括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成灾范围、危害程度等。对确认进入危害阶段的隐患点,根据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规律、地带及危害性等,由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时报请县人民政府预警。

(五)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地质灾害预防应急措施。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根据“避让和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宜避则避,宜治则治。有条件的地区,可将危险区内受灾对象撤出或及时进行治理,暂时无法搬迁或没有条件治理的地区,应针对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采取必要应急预防措施,以遏制和减缓险情,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出现临界险情的,要立即组织灾害影响范围内人员撤离,重要财产要立即转移,并迅速做好抢险临战准备。对难以准确判断是否进入临界险情的,按照临界险情方案运作。

(六)协调配合,全力做好抢险救灾工作。灾情发生后,灾害发生地乡镇、开发区防灾领导小组要立即按照既定方案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并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的要求,向上级主管部门速报灾情;国土部门要迅速组织技术力量查明灾害类型、活动范围、诱发因素、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加强现场监测,参与指导安全抢险救灾;各级抢险救援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抢救人员;交通、通信、电力等部门要保证抢险救灾工作所需交通通信联络、电力供应的安全畅通,并尽快恢复被破坏的有关基础设施;民政部门要及时做好灾民转移安置抚恤工作;公安部门要维持好灾害发生地的公共秩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地质灾害监测重点区域所在乡镇(开发区)要成立以政府(管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本区域灾害防治工作,并将地质灾害监测重点地段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负责人。县国土部门负责做好地质灾害防灾的业务指导,与地质灾害防治有关的其它部门,要按照统一布置、分工负责的要求,积级做好有关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各乡镇、开发区和国土等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街头咨询、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对基层干部和观测人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广大群众防灾减灾和科学防灾能力。

汛期灾害范文篇2

为了加强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始终坚持不懈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各项防灾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国务院防灾减灾会议精神,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国土资源局分局《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检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件精神,国土所认真开展本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检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编制全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了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

根据我镇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建设活动的强度,结合汛期气象趋势的影响因素,预测我镇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5—10月。5—10月为汛期,当降水达到一定强度时,极易诱发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和公路、农村道路边坡的掌子面、废弃矿点及施工现场的崩塌等地质灾害;7—9月为主汛期,强降雨过程较多,由此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

我镇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位于Xx公路所经地段,水电站建设工程所在地段,因路基开挖,削坡等有可能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村等村社部分砖厂取土、砂石厂取砂范围形成的陡崖,汛期易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威胁附近耕地、水渠等农业生产安全。村等部分村庄位于较高处的土崖之上或者之下,在强降雨的作用下,有诱发黄土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确定的全镇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继续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合理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和搬迁避让,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全镇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明确了责任分工。制定的地质灾害防治的保证措施包括: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健全机构,强化管理;整合资源,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化、多渠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资金投入机制;加强汛前险情巡查,坚持汛期值班制度;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社会和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二、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制度,确保应急系统信息畅通,信息报送及时准确。

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巡查、速报和应急处理等制度,做好地质灾害巡查、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确保政令畅通、信息快捷,防灾、避灾、救灾、治灾措施及时有效。在主汛期来临之前,各村和有关部门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构造复杂的建筑物、交通线路、水利设施进行一次现场实地检查,对各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分析评价,提出具体防范意见和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一旦出现险情灾情,能立即组织应急处置,确认险情灾情,启动预案,及时消除。

三、建立制度,落实责任,加强汛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

建立和完善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工作制度,层层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强化相关措施。各村和有关部门按照“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原则,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反应灵敏”的应急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镇上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政府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国土所长任副组长,人武部、派出所、水管所、安监站、财政所、民政所、卫生院、电信所、供电所、办公室、村镇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健全“统一管理、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四、认真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

各村和有关单位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构造复杂的建筑物、交通线路、废弃及采砂、取土区进行一次现场实地检查,对隐患部位提出具体防范意见和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使之覆盖到有灾害隐患点的每一个行政村;对规模大、危害严重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实施群专结合的重点监测,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明确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定监测责任人及日常监测措施,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

在基层的地质灾害防治实际工作中,我们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缺乏科技支撑。基层国土所缺乏科学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技能,只能仅凭常识判断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和程度如何,没有科技支撑,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建议上级部门能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群测群防人员的素质。

2、缺乏经费支撑。基层国土所缺乏人员、车辆、经费的保障,外出巡查没有交通保障,到达实地缺乏科技仪器,不能正确系统对地质灾害隐患予以定性和排查。建议上级部门加大经费投入以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推进。

汛期灾害范文篇3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黑龙江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及省市国土资源部门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县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及预警工作。

二、防治重点

*县近几年成为地质灾害多发区,已被省厅、市局确定为重点防治地质灾害最多的县份之一。根据黑龙江省农业气象中心的预报资料,我县今年汛期降水总量将高于前几年,高强降水,容易造成洪水并诱发地质灾害,特别是在公路沿线、牡丹江沿岸及靠近丘陵山地的村屯和矿区等,极易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应着力抓好以上几个重点地区的灾害防治工作。

三、防治措施

(一)迎兰乡山区地带以稀性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为重点防治对象。劈山岭村公路东侧山角下,是洪水汇聚的主沟,历史上曾发生过泥石流,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汛期派专人进行巡视监测。二是落实“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三是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并向有关部门通报,组织抢险队伍。四是设立警示牌,有险情时禁止行人、车辆通行,附近居民要搬迁避让。

(二)青春沟泥石流隐患点位于团山子乡青春村东1公里处。汛期遇强降雨,汇聚渠沟后的洪水极易下泄,形成泥石流,公路和民房将直接受到严重威胁。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是:一是加强乡、村地质灾害防灾知识的宣传,继续增强群众防灾意识。二是落实“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三是在隐患点明显地段设立警示牌,有险情时禁止行人靠近和车辆通行。四是建立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根据气象预警预报,及时增派专人负责现场监测、指挥。五是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并向有关部门通报,必要时及时转移灾害威胁的居民、财物、牲畜。

(三)对中煤龙化*煤矿原三采区防洪大堤断裂进行治理。为防止汛期险工垮坝,回灌采区,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成立由哈煤公司领导组成的防汛抢险指挥部。二是继续对坝体进行加固。三是汛期派专人对坝体进行监测、巡查,遇有险情及时上报。四是认真组织落实应急抢险队伍和车辆。

(四)*县*镇晨光村西山崩塌。该隐患点位于*县牡丹江大桥西端南侧3850米处,*县—红星公路西侧为陡峭的山体,牡丹江紧靠路基流经。多年来,汛期发生的滑坡和泥石流经常覆盖并冲毁公路阻断交通,对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构成威胁。该隐患点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一是禁止在崩塌体前缘取土、切削边坡;二是在崩塌体多发地段设立警示牌;三是汛期加强监测、巡查,遇有重大险情与有关部门联系,禁止车辆通行;四是实施综合治理工程。

(五)道台桥镇、三道岗镇、愚公乡、团山子乡、宏克力镇等乡镇的山区靠近公路、村屯地带,特别是江湾镇、达连河镇靠近山区一带村屯在汛期要加强巡逻,建立起监测网络,成立应急分队,组织抢险队伍,采取应急措施。

汛期灾害范文篇4

一、我市地质灾害分布与防治区划分情况

菏泽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前缘,地势较平。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在区内遗存有数条古河道带。区内西部聊考断裂活动强烈,因此在地质构造上属不稳定和次不稳定地区。受自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下水超采漏斗、砂土液化等。根据其发生几率及危害程度,我市建立了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鄄城红船地面塌陷等3个重点监测与防治区。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防治对策

(一)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区

1.灾害现状菏泽市城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已存在多年,自80年代中期就初具规模。90年代漏斗面积近1000KM2。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且下降速度惊人。据80年代初期监测资料,当时水位埋深仅6m余(406孔1980年9月11日监测值);至1995年,水位埋深已达45.603m。15年间水位下降了近40m,下降速率为2.6m/a。406孔位于漏斗的上缘,位于漏斗中心地带的城东地区,该层水水位埋深已达100m。由于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城区地面沉降也随之发生。2002—2003年城区地面最新沉降数据为26mm。牡丹区在2003年汛期出现两起地面塌陷,其中牡丹办事处苇子园村塌陷已威胁到人员安全。

2.致灾原因

无规划、无节制、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是造成城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及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

3.灾情趋势预测分析及风险评估

短时间内如不能削减深层地下水开采量,该漏斗将进一步扩展,漏斗区水位将不断下降,甚至有与东明县深层地下水漏斗区连接的可能,已发生的地面沉降也将随之发展。这势必会对菏泽城区建设、工业生产等造成直接影响。

目前,地下水是菏泽城区主要的供水水源。而由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质灾害涉及范围广、危害程度大,且恢复难。因此,灾情若得不到控制,由此造成的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

4.防灾对策及建议(1)禁止城区地下水的乱开乱采,重新分配水源量,合理开采地下水;(2)开辟新的供水源地;(3)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4)做好地下水及地面沉降的监测工作。

(二)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区

1.灾害现状

自九十年代初,南部黄河故道带已发生多起地面塌陷、地裂缝,致使道路破坏,房屋受损。1992年7月10日,单县高韦庄镇赵集村发生地裂缝,地裂缝走向以北西方向为主,缝宽5—20cm,单条长10—20m不等,有十几条之多,并伴有地面塌陷发生,一桥梁撕裂,30余农户房屋因地裂缝造成不同程度破坏。1993年8月5日,曹县梁堤头镇石香炉村发生地裂缝,呈北西和北东西个走向,单长20多m,宽10cm,深4—5m,可见地裂缝4条,其中一条切房基而过,另一条穿过一农家院落,造成房屋墙体开裂。

2.致灾原因

地面塌陷、地裂缝发生于黄河故道带上,地表岩性以粉细砂或粉土为主。灾情多发生于雨季,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原因共同作用而引起。

3.灾情趋势分析

该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是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因素引起,只要影响因素存在,在其共同作用下,在适宜的时段内就有灾情发生的可能。

4.防灾对策及建议(1)控制地下水水位的升降幅度;(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3)在该区应采用湿润灌溉,不可漫灌;(4)新建建筑物应避开古河道带。

(三)鄄城红船地面塌陷区

1.灾害现状

地面塌陷区主要分布于鄄城县红船镇前梁楼村西,长、宽各约500m,面积2.5万m2。自八十年代末以来,每逢雨季时有发生。地面塌陷区内共有塌陷坑二十七个,陷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表层粘土亦有深浅不一的裂痕。塌陷有时发生在个别农户的房前屋后,甚至危及到居民安全,造成居民心理恐惧。

2.致灾原因分析

经考察,地面塌陷区位于古河道带上。地表岩性为一层厚0.3—0.5m的粉质粘土,其下为粉细砂或粉土,约1.5m深处为厚约10cm的淤泥层,以下又为粉细砂,在17m深处有一黑色砂砾土层。雨季时,在表层土被破坏处,雨水直接下渗,以至下漏,地下粉土由于液化等原因随水流失,日久便形成一定空间,上部土壤重量因降水等因素增加或超过空洞承受极限时,便形成塌陷。

3.灾情趋势分析及风险评估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雨季降水较大时,该区仍有地面塌陷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塌陷区紧邻村庄,应做好地面塌陷的监测与防治工作,以防灾情发生,危及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4.防灾对策及建议(1)做好群众宣传工作,不要在塌陷区及其附近挖土、建房;(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3)在该区应采取湿润灌溉,不可漫灌;(4)做好监测工作。

(四)巨野煤田在建矿井的地质灾害防治

巨野煤田的多个井田现已开钻,个别主井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难度相当大。各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地环监测机构一定要做好日常煤区地环监测管理,保证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

三、地质灾害区域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市国土资源部门将组建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小组,在市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指挥和协调工作;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小组,负责本县区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各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将防治任务逐级明确到单位到人,确保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或出现重大地质险情时,能够及时进行抢险救灾。

(二)健全防治、抢险、救援机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制度,坚持汛期巡查和值班电话制度,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设立明显标志,明确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预设医疗救治点,同时加强相关的科普宣传。

灾害或灾情出现后,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民政、卫生、药品监督、经贸、公安部门,应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工作;气象主管部门要做好气象服务保障;通讯、铁路、交通部门要保证通讯畅通和救灾物资、设备、药品、食品的运送。

汛期灾害范文篇5

一、排查范围

本次排查紧急行动的范围是全镇所有可能存在各类突发地质灾害隐患。

二、成立机构

为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减轻灾害损失,根据政办【2012】23号文件精神,经镇党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成立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时间安排

本次再排查行动时间自7月15日至9月30日结束,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7月)开展实地排查和落实防灾措施。

第二阶段(8月至9月)根据再排查确定的隐患点及防灾措施,组织、督促各防灾责任单位落实责任人和群防群测体系,全面实施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四、任务分解

本次再排查工作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下开展工作。村的排查任务由各村居负责安排专人排查,并及时准确地上报排查结果。涉及医院、道路、在建项目工地的灾害排查由各单位和相关企业负责安排落实,并及时准确地上报排查结果。

各任务分解单位和企业要做到逐村逐户逐工地,不留任何死角,对排查确定的隐患点要逐一登记并提出防灾措施。

五、报告制度

这次再排查实行日报告制度,每天由各村居和相关单位及企业向镇国土所报告。

汛期灾害范文篇6

一、地质灾害定义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作用产生和人为活动诱发的各种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震、火山等。

二、今年我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区域及防护重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县矿产资源的逐步开发,社会因素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日趋严重,特别是汛期的降雨将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将可能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地质部门将我县的大营镇、张八桥镇、周庄镇、李庄乡等乡镇及我县辖区的风景名胜区(点)、人口集中区、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和交通干线、重点水利、电力工程、全县各中小学校等基础设施作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的防护重点,主要预防崩塌、滑坡、泥石流及采矿引发的地表塌陷、地面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重点防灾区段有:

(一)李庄矿区

该矿区位于我县李庄乡境内,由于采煤导致地面塌陷,并伴有地面裂缝和滑坡。需重点防护程寨沟村、祁家村、姬家村、龙池村、辛寨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姚孟电厂储灰池的滑坡隐患。尤其是程寨沟村姬家组和孙家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非常严重,裂缝最宽达40厘米以上,已造成房屋裂倒塌和路基下沉,如遇汛期,将会加剧灾情和险情发生。应提前做好汛期预防措施和防灾准备工作。

(二)观音堂林站矿区

该矿区位于我县观音堂林站,距县城30公里,矿区面积4平方公里全部采空,区内地面变形灾害面积1.3平方公里,其中琉璃堂村、赵沟村,桃园沟村、韩家村等受不同程度破坏,部分房屋出现裂缝,需重点防治金庄村桃园沟组及崔家村尾矿堆积造成的滑坡。如遇暴雨将加剧灾害发生。尤其是韩家村,由于大部分村民房屋座落在后山坡上,因往日小煤矿的地下开采,加上汛期的来临,将会造成山体滑坡及地面裂缝、塌陷。干石崖村对面毗邻山坡上部,因采矿堆积大量铝土矿石料,有关单位必须加固加高防护墙,建立警示标志,以防山体滑坡或泥石流伤人损物造成危害。

(三)大营矿区

该矿区位于我县大营镇境内,距宝丰县城23公里,由于煤矿由浅至深多层次的长年开采,使地下岩层不断变动,造成地表多次下沉。据地面勘查,该矿区最大地面沉降落差达2.7米,多处发生采空塌陷,需重点防治宝丰县广源煤业有限公司的滑坡、宝丰县天生煤业有限公司的滑坡、宝丰县双瑞煤业有限公司的地面塌陷、宝丰县泓畅煤业有限公司的山体滑坡和裂缝等。受该矿区地面变形灾害影响的有清凉寺、韩庄、宋坪、李家庄、赵庄、李坪、后窑等村。尤其是娘娘山东北坡滑坡,该滑坡后缘沿青草岭断裂带裂缝长约600米,宽2-7米,下陷0.5-5米,中部出现多个塌陷坑。该处滑坡一旦发生,将使207国道大口子段200余米交通及附近村庄,煤矿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蛮子营村西南30米山坡处,有一尾矿堆积物,约长120余米、宽25米、高15米、坡陡60°;在蛮子营村西北约150米处有一新的尾矿堆,高约30余米,呈斜坡状,自南向北长约300—400米,在尾矿堆西有一采坑,直径约90米,深约50—60米,如遇汛期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直接威胁该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上李庄苇园沟村西北有一废弃采矿坑,呈椭圆形,口径约150米,深约30米,若遇汛期降雨坑内大量积水,易发生坍塌,将危及村民人身安全。

(四)周庄矿区

该矿区位于我县周庄镇境内,由于煤矿在香山矿区多层次复采造成地表多次下沉,王庄、下赵庄、牛庄等自然村的房屋均受不同程度的破坏,需重点防护上河村、王庄村、牛庄村、余东村的地面塌陷。若这些区域汛期雨量过多,将会进一步加剧地面塌陷、裂缝,进而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五)张八桥矿区

该矿区位于我县张八桥镇境内,由于煤矿的长年开采,祁庄、张八桥、苗李、闫洼、河陈、贾岭等村出现地面塌陷。受地表变形灾害影响部分房屋倒塌、良田裂缝、沉陷坑积水沼泽化,汛期要注意观察,严加防护。位于苗李村南的回族小学,由于受采矿塌陷区的影响,导致该校的教室部分房屋墙面出现严重裂缝,造成个别教室不能使用,如遇汛期,将会加剧房屋倒塌,威胁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应严加防范。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宝丰县地貌高差悬殊,降水分布极不均匀,汛期一般为每年的6月至9月份。因此,依据我县气候及降水特点,我县重点防范期确定为六、七、八、九四个月份。

四、汛期地质灾害防范监督措施

(一)加强领导,认真建立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宝丰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县政府将实行目标考核。乡镇一把手是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行政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加强对辖区内地质灾害危险区(段)和隐患区(段)的监测工作,提出防范措施,建立群防群测、权责分明的地质灾害防范机制。将重点地质灾害危险区及易发地段防灾责任落实到村组、单位和个人,建立岗位责任制、值班制,明确具体人负责,逐点落实包括监测报警、疏散等应急抢险内容的预防措施,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预防、巡查、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发现险情、灾情立即上报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成立由县政府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各乡镇一把手、财政、国土、环保、交通、建设、水利、气象、民政、林业、卫生、公安、煤炭、安监、教育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本系统、本单位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国土资源局。。

(二)建立地质灾害动态监测网络系统。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检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尽可能地把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及损失降到最低,各乡镇政府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对严重隐患点要明确责任人,跟踪负责监测,建立健全乡镇、村、组三级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完善汛期值班、巡查、排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

(三)加强地质灾害的监督管理,减少灾害发生。特别是加强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各类工程建设活动的监控,严防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爆破、削坡、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前,必须首先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未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建设。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也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各矿山企业应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定期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对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由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治理恢复。

(四)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各乡镇及相关单位要根据换届或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相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并建立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编制专门的应急预案。要加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和以地质灾害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国土资源应急平台建设,应采取预防治理或搬迁避让等各项预防措施,及时消除各类地灾隐患。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应根据灾害情况大小,在速报县人民政府的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积极启动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汛期灾害范文篇7

全省和全区汛期地质灾害再排查紧急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刚刚结束,我们接着召开全县电视电话会议,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地会议精神,对全县汛期地质灾害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同志通报了我县地质灾害点分布情况,继承副县长对相关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落实好省、地会议精神和继承同志的安排。

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好上级会议精神,扎实抓好全县地质灾害排查治理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抓好地质灾害排查治理的责任感

首先,我县特殊的地质构造要求我们要深化认识。我县地势切割较深,山高坡陡,沙页岩堆积体较多,加之从去年夏季以来,遭遇了四季连旱,紧接着又持续暴雨天气,极易引发地质灾害。其次,县内外发生的地质灾害事故警示我们要深化认识。6月30日晚,我县镇发生了一起山体滑坡,造成公路中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6月28日,关岭县发生了特大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十分惨重,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再次,从关注民生的角度要求我们要深化认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最大的民生、最大的公务。如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不保,谈保障民生就是空话,谈执政为民也是空话。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地质灾害排查治理的责任感,扎实抓好地质灾害的排查整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抓好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究竟怎么抓?重点抓什么?我们必须搞清楚。第一,要严格按照省、地要求,结合实际,抓好相关工作的落实,尤其是加强对排查出来的隐患进行治理。对排查出来的隐患,一定要迅速治理;对一时没有能力治理的,要想办法疏散群众,避免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如果隐患排查出来后,因工作不到位,治理不及时,导致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事件性质非常恶劣,事故责任十分重大,责任追究极其严肃。因此,对已经排查出来的隐患,一定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并及时治理,绝不能让其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二,必须确保地质灾害隐患治理项目工程质量。根据刚才全省电视电话会议通报的情况,从2012年至今,省里共拿出8个多亿治理地质灾害隐患,我县也争取到了部分项目,一定要把项目实施好。如果因项目没有实施好,导致灾害事故发生,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责任追究将更加严厉。国土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隐患治理项目实施工作,切实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优良、投资高效、资金安全。第三,要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要按照省、地的要求,迅速开展拉网式大排查,既要重视房前屋后的排查,又要重视远离房前屋后区域的排查,尽最大努力把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出来,并加大力度进行治理。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着重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人员聚集场所的隐患点。人员聚集场所主要包括学校、医院、集中的村寨和城镇所在地。对这些地方我们要高度重视,因为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将是重大的。我们既要注重排查,又要注重治理,不能让其形成隐患,更不能让其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继承副县长刚才讲到的罗场中学隐患点,教育部门、罗场乡党委、政府和国土部门务必认真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学校师生人生安全。二是矿山开采隐患点。县内的矿山开采点主要是煤矿和非煤矿山,煤矿安全主要是煤炭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当地党委、政府也有属地管理的责任。对因采煤形成的地质灾害点,一定要把相关工作做好、做扎实。在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同时,要加强非煤矿山的安全管理,有的地方就是因为取石打砂造成的地质灾害。最近发现县里有探铁矿的、探铜矿的、探锰矿的,国土部门要加强监管,尤其是对以探代采,借探矿之名行采矿之实的,一定要按有规定严肃处理,该关闭的要坚决关闭,该处罚的要坚决处罚。除了采矿外,还有一个较大的安全隐患就是尾矿库隐患点。县内主要是恒丰锰业和云阳锰业的尾矿库,希望主管部门和所在地的乡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监管,确保绝对安全。三是重大工程建设的隐患点。主要包括水、电、路和一些城镇建设项目。实践表明,一些地质灾害是因为修公路、建水库、打基础等造成的,我们一定要排查到位、治理到位,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四是河流、山塘、水库的隐患点。河流决堤、山塘垮塌、水库溃坝在县内外都有发生,尤其是6月份以来,省内其他县相继发生了水库溃坝、山塘垮塌事故,幸好处置及时,措施有力,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我们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我县还存在病险水库,加之河流分布较广,尤其山塘较多,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希望水利部门和各乡镇党委、政府加强监管,认真排查治理隐患,务必确保安全。

三、落实责任,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措施

汛期灾害范文篇8

一、**市地质灾害类型概况

**市地处天山北麓,三面环山,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加之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全市地质灾害较发育。灾种以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根据调查,区内各类地质灾害点共计186处,其中地面塌陷131处,占总数70.43%;崩塌14处,占总数7.52%;滑坡15处,占总数8.06%;泥石流26处,占总数13.97%。(详见下表)

各类地质灾害类型统计表

地质灾害类型数量(处或条)占总数比(%)

大类分类小计合计

地面塌陷冒顶型地面塌陷13013170.43

人防工程(防空洞)土洞型地面塌陷1

崩塌基岩崩塌5147.52

堆积层崩塌9

滑坡基岩滑坡3158.06

堆积层滑坡12

泥石流沟谷型泥石流262613.97

全市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的总体格局表现为:**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区,其低山丘陵区为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的高发区,且以地面塌陷为主;东部和南部的中高山、中低山区因气候干燥,植被稀少,风化剥蚀作用强烈,活跃的新构造运动,频繁的地震活动都加速了岩体的破碎和固体松散物质的生成,因而在前山带堆积了大量的固体松散物质,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条件,因此泥石流危害最大,地面塌陷、崩塌及滑坡次之;而在山间倾斜平原、河谷平原、山前倾斜平原,由于地势平坦开阔,因此地质灾害不发育。

因煤矿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是在我市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其中东部的六道湾煤矿、苇湖梁煤矿、碱沟煤矿和西山一带煤矿造成的地面塌陷已经对城市发展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二、地质灾害行政区分布

**市下辖7区1县,受其所处地貌单元不同以及人口的分布、人类活动范围等因素影响,各区、县及县所辖乡、镇、场地质灾害点的分布不均。如头屯河区,地处山前冲洪积平原,因而地质灾害点分布少。其它6个区灾害的分布也不尽相同,其中水磨沟区、米东区由于地处低山丘陵区,含煤地层发育,煤矿众多,地面塌陷灾害点密集分布;达坂城区地处中低山区,沟谷发育,泥石流灾害广泛分布。**县辖区涉及地质灾害的主要有4个乡、镇、场,分布于山前及山间冲洪积平原的乡、镇、场无灾害发生条件,如安宁渠镇、六十户乡、青格达湖乡、永丰乡等无灾害点分布;另外如托里乡以及达坂城区所属的柴窝堡管委会、天山牧场等,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虽灾害区域属于地广人稀,人类活动的微弱地区,但也需注重日常巡查检查,及时排查隐患,以保护牧民、牲畜安全。在有灾害点分布的6个乡、镇、场中,其发育的数量也有差别。其中板房沟乡相对较多,占**县总灾害点数的40%。

三、各类地质灾害类型描述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表形成塌陷坑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我市地面塌陷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煤田采空区顶板冒落形成的地面塌陷;二是人防工程(防空洞)顶板冒落形成的地面塌陷。其中煤田采空区顶板冒落是本区地面塌陷灾害的主要类型。

崩塌系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动,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的地质现象。我市主要为基岩崩塌和第四纪堆积层崩塌(垮塌)两种形式。

滑坡系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水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它是由降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流体的混合颗粒流。泥石流的分类方法较多,其中按泥石流体的物质组成分类,可将泥石流分为泥流、泥石流、水石流三种类型;按地形形态可将泥石流划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二种类型。

20**年**市共发生有记录地质灾害3起,分别为:

(1)20**年1月,米东区芦草沟乡芦草沟村四队,因采煤造成地面塌陷,导致耕地无法耕种。对此,我局已积极协调矿权人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协调解决。未造成人员伤亡。

(2)20**年4月19日,**县后峡地段发生山体崩塌,崩塌的碎石阻断了该路段通行,经后峡段交警中队协调指挥,险情基本排除,未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3)20**年9月,仓房沟路长胜大队发生小型地面塌陷,一户民房发生垮塌,一人被困,后经救助安全脱险。未造成人员伤亡。

四、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市地质灾害分区共有4级: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不易发区。

(一)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共有7个片区,总面积3651.3km2。

1、地面塌陷灾害高易发区面积814.3km2,分布在水磨沟区六道湾至八道湾及米东区的碱沟至芦草沟、西山一带、后峡盆地、达坂城区二十里店北、东沟乡方家沟。由于大小煤矿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历史,形成的采空区非常广泛,大面积连续或串珠状塌陷,严重影响城市的规划发展,毁坏了牧民的草场及当地生态环境,并造成人员伤亡。

2、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面积893.9km2,分布于西部的中高山带(包括216国道两侧)和东部的后沟312国道两侧。地貌形态呈中高山,地形陡峭,沟谷松散堆积物丰富,遇有暴雨或大量融雪,容易形成滑坡或泥石流,沟谷两侧易形成崩塌。此处一般为风景旅游区、山区公路和牧场,灾害频发,不但毁坏植被、道路,也给游人和牧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3、山洪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面积约1943.1km2,主要分布于达坂城区的阿拉沟及艾维尔沟一带和**县南山山区蛇腰沟、西白杨沟、东白杨沟一带,地貌形态主要为侵蚀、剥蚀的中低山及低山丘陵。剥蚀风化作用强烈,产生大量的固体松散物。上述地段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常以大雨或暴雨形式出现,所以上述地区的山洪和泥石流极为发育,且多为群发性,突发性强,流动迅速,历时短暂,侵蚀、搬运、冲刷和堆积过程迅速,相应物质粒径变化范围大,先细颗粒后巨砾,冲刷能力大,具有很大的破坏力,给当地居民造成灾害。

(二)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共有5个片区,总面积3**2.5km2。

1、地面塌陷灾害中易发区面积52.5km2,分布于达坂城区的艾维尔沟一带。

2、崩塌滑坡灾害中易发区面积80.0km2,分布于河谷两侧中、低山及丘陵区,地貌形态以低山、中低山及残山残丘为主。山体及丘陵普遍有砾石和黄土盖层,较为松散,形成一些不稳定斜坡,遇暴雨、地震、爆破、振动等作用,易诱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给居民和行人带来严重威胁。

3、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面积2940.0km2,分布于米东区中低山带、南山极高山、高山及低山丘陵带,该区侵蚀、风化作用强烈,岩体破碎,极易形成崩塌、泥石流,但由于人员稀少,形成灾害不大。在**河以西低山丘陵区,由于有丰富的坡积物,遇暴雨容易形成泥石流。另外,在中心城区的红山、黑甲山、蜘蛛山、鲤鱼山、雅玛里克山等地,由于人类工程建设和自然形成的高陡斜坡诱发崩塌、滑坡,对人员和过往车辆造成严重威胁。

(三)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共有4个片区,总面积2398.8km2。

1、崩塌滑坡灾害低易发区面积576.0km2,分布于中心城区阶地及两侧丘陵地区。该区地质环境条件稍差,人类工程建设频繁,在局部地段易形成一些不稳定斜坡,在降雨、振动等作用下,易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2、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低易发区分布面积1822.8km2,海拔大于2500m,主要分布于博格达山的高山、极高山带及达坂城南部的中高山带,山体剥蚀、侵蚀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形成小型倒石堆,在暴雨、融雪季节形成泥石流和滑坡,但由于人际罕至,虽然上述地质现象频发,往往造成危害不大。

(四)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共有2个片区,总面积3508.6km2,分布在柴窝堡盆地和市区北部的冲洪积平原,该区不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

五、各区(县)地质灾害分布概况

**市所辖的7区1县,受其所处地貌单元不同以及人口的分布、人类活动范围等因素影响,各区、县地质灾害点的类型及分布也不同。本预案主要列出了危险性大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点,其它灾害点不能一一列出,但进行了总体说明。在全市186处地质灾害点中,危险性大的36处,危险性中等的110处,危险性小的40处。

(一)天山区

区内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其次为河谷平原,红雁街道办事处一带主要为山间盆地。区内经济繁荣,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及滑坡,危险性大的有2处,为黑甲山滑坡、燕南社区东侧滑坡。除局部地段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外,其它河谷阶地及丘陵区段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南部山间倾斜平原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

(二)沙依巴克区

区内地貌类型,东部为南北走向河谷,西部是雅玛里克山为主的中低山及丘陵地貌,区内地质灾害点共计5处,其中危险性大的为冷库社区滑坡、雅玛里克山滑坡、宝山路西侧南段滑坡、馒头山崩塌、平顶山东坡红庙子山崩塌。

(三)新市区

区内地貌以山前倾斜平原为主,其次为几座孤立低山及丘陵。区内大部分区域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但孤立残山的危石(如蜘蛛山危石)或坡脚处斜坡稳定性较差,人工开挖山坡易发生崩塌,有崩塌隐患,给坡脚下居民造成严重威胁,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危险性大的灾害区为蜘蛛山崩塌、蜘蛛山东坡滑坡(部分地段经修建挡土墙隐患已消除)、鲤鱼山东坡崩塌、外贸地毯厂西侧崩塌(部分地段经治理,隐患已消除)。

(四)水磨沟区

区内地貌主要为山前湿陷性黄土低丘陵,地形以丘陵河谷镶嵌为特色。区内煤炭资源丰富,由于采煤造成地面塌陷极为发育,共有25处,其中六道湾煤矿塌陷区已对城市发展建设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工程建设造成崩塌灾害也较为发育。煤矿开采地段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红山至水磨沟低山丘陵段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其余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全区崩塌、滑坡灾害区共有4处,其中危险性大的为红山虎头峰崩塌、水磨沟村崩塌、新民路荣昌社区崩塌、沿河路崩塌等,其中水磨沟村和沿河路崩塌隐患因人为继续开挖坡脚隐患加大,八道湾地区的原新纪煤矿和现天发煤矿采空区处,塌陷面积约200余亩,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五)米东区

辖区地貌形态主要包括平原、低山丘陵,区内煤炭资源丰富,采煤历史较长,地质灾害主要为地面塌陷,其中芦草沟乡部分民房受防空洞影响墙体出现裂缝尤为严重,须尽快实施治理,其次为崩塌滑坡灾害,共有灾害点34个,均为危险性中度。

(六)头屯河区

区内地貌以山前倾斜平原为主,大部分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南山牧场局部地区有灾害点2个,分别为南山牧场8号桥崩塌和黑湾子崩塌。

(七)达坂城区

区内南东为中低山及丘陵带,北西为高山区,为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崩塌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及高山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平原区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共有泥石流19处,地面塌陷37处。

1、西沟乡:境内地质灾害主要为采煤后形成的地面塌陷,共有13处。地面塌陷集中在二十里店一带,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2、东沟乡:境内主要地质灾害为采煤后形成的地面塌陷,共有4处。其次境内中高山区时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但由于人员稀少,一般不形成较大灾害。

3、达坂城镇:境内东南的后沟地带,两侧高山对峙,峦峰叠嶂,山间有峡窄通道,两侧坡高而陡,基岩裸露,风化破碎强烈,支沟众多,较易发生泥石流、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目前已发生泥石流灾害1处。沿后沟沟底及东侧山腰分布有重要交通线312国道、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兰新铁路,虽然公路、铁路部门在工程建设时已对地质灾害进行了必要的预防与治理,但仍存一定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隐患,给铁路、公路交通造成较大威胁,该区段定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两侧山区尽管滑坡、崩塌、泥石流现象也较为发育,但人员稀少,造成的灾害不大,定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平原区地势平坦,不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定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

4、阿克苏乡:境内地质灾害主要为泥石流,集中在阿克苏河沿线,共有2处,附近有牧民居住,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八)**县

西南部的甘沟乡、板房沟乡、永丰乡及萨尔乔克牧场一带,为依连哈比尔尕山北坡中低山带,这一带气候冬暖夏凉,风景优美,已成为**市旅游景区,但由于地处山区,降水丰沛,仍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给游人及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威胁。东部一带为博格达山的中高山、中低山和低山丘陵区,受地形地貌条件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较发育,对人民生命及财产构成一定威胁,但由于人员稀少,形成灾害较少。

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55处,其中地面塌陷37处,滑坡9处,泥石流7处,崩塌2处,危险性均为中-小。长胜大队采空区地面塌陷已发生多次,导致部分民房倒塌,现经多次组织协调,危房居民已基本达成一致,同意搬离塌陷区,但灾害隐患仍须及时治理。另外,216公路、312公路、后峡路段、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兰新铁路等交通沿线,虽然在工程建设时已对部分地质灾害进行了必要的预防与治理,但其他地段仍存在一定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隐患,给铁路、公路交通造成较大威胁。其中,后峡路段已多次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影响了当地的交通;在东白杨沟、后峡等地石灰岩矿开采形成了高陡边坡,形成多处危岩体,曾发生危岩塌落、人员伤亡的事故。

1、萨尔达板乡:境内地质灾害主要是采煤后形成的地面塌陷,共计17处,地面塌陷集中地段主要分布在东南沟和萨尔乔克牧场一带,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2、甘沟乡:境内由于采煤形成地面塌陷,不但破坏牧民草场,还威胁牧民生命安全。乡内地质灾害共有11处,其中地面塌陷3处,滑坡3处,泥石流5处。

3、板房沟乡:境内由于褶皱而形成许多槽状、山梁地形。区内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质灾害发育,分别为5处、1处和2处,另外在后峡盆地,煤炭资源丰富,采空后形成地面塌陷也非常发育,共有14处。

4、水西沟乡:境内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地质灾害主要为地面塌陷,共有3处,其次为滑坡灾害1处。

六、地质灾害可能性分析

区内186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在人们防灾意识得到加强的同时,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治理与避让措施,较好地开展减灾防灾工作,那么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性和危害性都将减少,甚至消除。虽然目前全市地质灾害虽然发生数量少、规模小,但部分灾害区分布距建筑(构)物及人口密集区较近,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将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尤其是红山虎头峰、鲤鱼山东坡不稳定斜坡、黑甲山斜坡、蜘蛛山东坡不稳定斜坡等四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建议尽快由市政府组织,所在区人民政府牵头治理,以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受地形气候条件变化及其他因素影响,**市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有加大趋势,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各区(县)必须落实监测点、监测人及负责人,结合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巡查和预警预报工作。

七、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避让方案

避让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不让受灾对象进入可能的危险区内;其二将已处于危险区内的受威胁对象撤出。对于**市大多数地质灾害而言,避让是最优的选择,如对大多数煤田采空区地面塌陷灾害,采空区多为荒山,只要禁止人员、车辆等进入,即可避免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大多崩塌、滑坡的坡脚地带、泥石流沟口地带只是一些平房,居住条件本身较差,加上灾害的治理费用有限,政府应积极组织将其搬迁,减少损失。因此说,避让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是行之有效,贯彻以防为主的重要对策之一。

(二)治理方案

治理是在不宜采用避让方法时(躲不开或撤不走,或两者的代价高于用工程治理来消除灾害危险时)采用的防灾对策。对突发性地质灾害而言,治理工程费用较高,治理措施也较为复杂,在采取治理措施之前还必须对具体灾害作进一步工程勘察工作。针对**市各种地质灾害类型,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建议:

地面塌陷:对地下采空区采取强制放顶,回填恢复生态环境。崩塌、滑坡:排水工程(主要是地表排水与防渗);支挡工程(抗滑垛、抗滑桩、抗滑墙、锚固等);减载清除、固化工程;坡面防护、喷浆等工程。

泥石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拦挡、排导);全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三)监测预报方案

监测预报是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通过地质灾害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危险体的变形发展趋势,捕捉灾害发生的前兆信息,做出准确预报,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立全市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是保证监测预报工作的前提。

针对**市地质灾害特点,可采用以下几种简便易行的监测预报方法。

1、地面塌陷

(1)宏观地质调查法,对地表裂缝、塌陷的细微变化进行人工巡视,发现变化明显地段,设固定点加密监测。

(2)及时监测记录采空区范围变化。

2、崩塌滑坡

(1)大地变形位移监测,在崩滑体区设控制点,在崩滑体内布设监测点,用视准线法测量监测点的位移变化动态。

(2)裂缝相对位移监测,在崩滑母体与崩滑体之间裂缝两侧,以及房屋墙,挡土墙,浆砌片石沟侧壁上裂缝两侧,设监测点,用钢卷尺、直尺测量裂缝的变化情况,或在裂缝上贴水泥砂浆片、纸张等观察裂缝变化情况。

(3)宏观地质调查法,采用人工日常巡视,对崩滑体区出现的各种细微变化进行调查,发现变化明显地段,设固定点,加密监测。

3、泥石流

由于泥石流的发生取决于物质来源的数量、地形条件以及降雨量大小,而**市各泥石流沟这三项条件都具备,因此,监测的关键就是对激发因素降雨(暴雨)的监测,可采用设固定雨量监测站和临时雨量监测点方法进行雨量监测。

对于监测结果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以便于整理分析,做出准确及时的预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及财产损失。

八、2008年**市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对于自然作用形成的地质灾害,由当地区(县)政府做好防治工作,受益单位参与;对于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本着“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灾害诱发者进行治理。在市区的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竖立警示牌,提醒群众注意。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是,由于不合理切坡造成的崩塌、滑坡等隐患已成为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市属以及各区(县)规划、建设、国土、地震、安监、人防等部门应要求此类工程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加强对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中易发区的地质环境监测和预报,建立和健全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机制。

(一)由天山区政府负责,在黑甲山片区进行整体开发时,对该山体滑坡进行治理;组织相关单位对燕南社区等地质灾害区滑坡进行治理。对暂不能治理的采取避让等措施。

(二)由沙区政府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对冷库社区崩塌、馒头山崩塌、宝山路西侧南段、雅玛里克山滑坡等地质灾害区崩塌进行治理。对暂不能治理的采取避让等措施。

(三)由新市区政府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对蜘蛛山崩塌、蜘蛛山滑坡、鲤鱼山东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区进行治理。对暂不能治理的采取避让等措施。

(四)由水区政府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对水磨沟村崩塌、新民路荣昌社区崩塌、沿河路崩塌、原新纪煤矿和现天发煤矿塌陷区等地质灾害区进行治理。对于红山虎头峰崩塌由水区政府、市林业(园林)局和市交警支队负责,在山顶危险区域设立围栏和警示标志,在山下道路旁设立警示标志,在对悬石有影响的范围内禁止浇水绿化。委托专业单位对山体进行定期监测,委托权威单位对山体滑落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对加固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红山人防工程不得再扩建。对暂不能治理的采取避让等措施。

(五)由米东区政府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对辖区内崩塌、滑坡特别是芦草沟乡一带受防空洞影响的危房等地质灾害区进行治理,对暂不能治理的采取避让等措施。

(六)由达坂城区政府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对阿拉沟河两岸及艾维尔沟一带泥石流、红山村南小沙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区采取治理和避让等措施。

(七)由**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对辖区内(尤其是后峡段)崩塌、滑坡、南山山区蛇腰沟、西白杨沟、东白杨沟一带泥石流,长胜大队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区进行治理,对暂不能治理的采取避让等措施。

(八)根据“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县、各区政府负责监督本辖区内煤矿对其造成的塌陷区进行治理,铺设防渗材料后,将城市建筑垃圾、工业废物进行处理后填埋,暂时不宜回填的应在塌陷区四周危险地段设立警示标志,禁止人畜通行和工程活动;对采矿形成的危岩体责成矿山企业处理。对暂不能治理的采取避让措施。

(九)由公路、铁路主管部门以及路段所在区人民政府负责对216国道、312国道、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兰新铁路等交通沿线的地质灾害进行预防与治理。交通部门应加强对汛期前的交通巡检工作,组织人员及时清除危岩体,修建疏洪排洪设施。

(十)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尤其是高易发区)的环境监测预报,由气象局、防洪办等部门健全和完善气象、水文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遇有大的降雨、降雪等异常气象变化,应会同国土资源局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做好准备。

(十一)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尤其是高易发区)内的建设项目,在规划选址阶段,必须做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对有重大价值或有重大影响的建设工程,还应做地震安全性评价。在城市规划时,要考虑地震活动断裂带的影响,对已探明的地震活动断裂带,建设工程应避开,对尚未探明的,应进行断层勘察。

(十二)两个开发区建议根据自身区域地质实际,在充分勘查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本“方案”制定相应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

九、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意义

汛期灾害范文篇9

为了加强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始终坚持不懈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各项防灾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国务院防灾减灾会议精神,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国土资源局分局《转发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检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件精神,国土所认真开展本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检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编制全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了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

根据我镇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建设活动的强度,结合汛期气象趋势的影响因素,预测我镇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5—10月。5—10月为汛期,当降水达到一定强度时,极易诱发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和公路、农村道路边坡的掌子面、废弃矿点及施工现场的崩塌等地质灾害;7—9月为主汛期,强降雨过程较多,由此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

我镇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位于Xx公路所经地段,水电站建设工程所在地段,因路基开挖,削坡等有可能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村等村社部分砖厂取土、砂石厂取砂范围形成的陡崖,汛期易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威胁附近耕地、水渠等农业生产安全。村等部分村庄位于较高处的土崖之上或者之下,在强降雨的作用下,有诱发黄土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确定的全镇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继续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合理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和搬迁避让,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全镇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明确了责任分工。制定的地质灾害防治的保证措施包括: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健全机构,强化管理;整合资源,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化、多渠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资金投入机制;加强汛前险情巡查,坚持汛期值班制度;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社会和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二、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制度,确保应急系统信息畅通,信息报送及时准确。

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巡查、速报和应急处理等制度,做好地质灾害巡查、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确保政令畅通、信息快捷,防灾、避灾、救灾、治灾措施及时有效。在主汛期来临之前,各村和有关部门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构造复杂的建筑物、交通线路、水利设施进行一次现场实地检查,对各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分析评价,提出具体防范意见和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一旦出现险情灾情,能立即组织应急处置,确认险情灾情,启动预案,及时消除。

三、建立制度,落实责任,加强汛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

建立和完善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工作制度,层层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强化相关措施。各村和有关部门按照“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原则,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反应灵敏”的应急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镇上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政府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国土所长任副组长,人武部、派出所、水管所、安监站、财政所、民政所、卫生院、电信所、供电所、办公室、村镇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健全“统一管理、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四、认真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

各村和有关单位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构造复杂的建筑物、交通线路、废弃及采砂、取土区进行一次现场实地检查,对隐患部位提出具体防范意见和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使之覆盖到有灾害隐患点的每一个行政村;对规模大、危害严重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实施群专结合的重点监测,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明确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定监测责任人及日常监测措施,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

在基层的地质灾害防治实际工作中,我们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缺乏科技支撑。基层国土所缺乏科学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技能,只能仅凭常识判断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和程度如何,没有科技支撑,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建议上级部门能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群测群防人员的素质。

2、缺乏经费支撑。基层国土所缺乏人员、车辆、经费的保障,外出巡查没有交通保障,到达实地缺乏科技仪器,不能正确系统对地质灾害隐患予以定性和排查。建议上级部门加大经费投入以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推进。

汛期灾害范文篇10

为进一步落实省、市关于汛期地质灾害排查工作的要求,切实做好我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省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紧急排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特制订市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紧急排查工作实施方案。

一、排查内容

本次排查,省国土厅要求既要对已知点进行再排查,也要对易发区域可能的隐患进行排查。排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名称、位置、威胁的对象、防治措施、“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放情况、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落实情况等,排点是南墅镇、河头店镇、马连庄镇、日庄镇、望城办事处、沽河办事处等。

二、排查范围和时间

排查范围是:全市所有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城镇、村庄、医院、学校、集市等人员集中地和除铁路、公路、水利设施重要工程建设区以外的其他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

排查时间是:从7月15日起至9月底汛期结束。各国土所要会同所在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以下简称各镇),立即对辖区内的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并于7月30日前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统计表》报矿管科。我局将会同市应急办等部门对各镇的排查情况进行督查。

三、排查责任分工

本次排查,由市国土局牵头,市相关部门、各镇共同参与进行。具体分工如下:

1、市排查组:由市国土局、市政府应急办、二四八大队专家组成,负责对全市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的巡查、指导工作;督促各镇办落实整改措施;对排查不力、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通报批评。

2、各镇排查组:由镇政府牵头,国土所、镇政府相关部门参与,负责所辖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工作。请各镇将排查组人员名单于7月20日前通过金宏网报市国土局。

四、排查要求

1、按照市政府同意的《市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求,各镇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为此,各镇一定要按照排查分工,认真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地、仔细地排查,做到不遗漏、不放过。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当即划定危险范围,设置警示标志,制定落实监测、预警等措施,就地明确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制定应急预案,向防灾责任人和应急预案有关责任单位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向每户受威胁居民发放“避险明白卡”。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要安排专人,蹲点驻守排查,采取必要的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等措施;对其他隐患点,要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对问题处理情况再进行复查,以消除各种可产生地质灾害的隐患。

2、结合排查,做好宣传工作。各排查组在排查中,要把宣传教育工作与排除隐患、落实防灾减灾措施紧密结合,向隐患点所在地群众广泛宣讲防灾避灾知识,宣讲应急预案内容,使当地群众掌握识灾、避灾、发现灾害如何报告等基本知识,增强防灾意识,充分发挥当地群众群测群防的作用。矿管科要抓紧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和安全责任手册》,并及时发放到各镇办、相关部门;要制定防灾减灾的宣传画册、明白纸等材料,并及时发放到各镇、所、村;要根据本次地质灾害排查情况,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隐患整改台帐,并对各镇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对不能按期解决和处理的,要及时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