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保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7:38:04

续保范文篇1

一、目的意义

通过广泛深入宣传社会保险政策法规,提高各类企业对社会保险的认识程度,切实履行法定的社会保险义务,增强劳动者的维权意识,营造良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开展,实出企业养老保险全覆盖。

二、宣传内容

(一)重点宣传《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x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x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管理办法》、《x个体私营企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二)向下岗失业人员宣传社会保险接续的意义、断保的危害性和社会保险接续的方法程序等内容。

(三)动员各类企业积极参保。

(四)解答职工、群众有关养老保险方面的问题。

(五)企业改制有关政策的解答。

三、活动安排

(一)专栏宣传。x月x日前后,在县电台开办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专题节目中,播放《x县个体私营企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和《下岗失业人员接续社保关系通知书》;利用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循环插播社会保险政策宣传字幕。

(二)现场咨询。x月x日上午,在县城中心广场举行养老保险扩面续保现场咨询活动,设立职工参保、保险接续、改制政策三个咨询台,解答群众的提问,配发宣传单,并邀请县有关领导参加。咨询现场悬挂气球、标语,并由临街企事业单位布置吊挂和横幅,以增强宣传效果。出动一部宣传车,在县城主要街道进行巡回宣传。

(三)举办培训班。利用劳动年审工作时机,从x月x日至x月x日,送知识上门,深入到乡镇对各类企业进行社会保险知识培训,宣传社会保险的意义和重要性,讲解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缴费的规定及程序。拟举办x场次,培训达x人次。

(四)对各类企业专门编辑印发《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读本》x册,使有关知识深入人心。

四、组织领导

为保证宣传活动的如期进行,特成立宣传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室、×科、×科、×科、×科、×队、×等科室负责人组成。

下设四个工作组

(一)筹备组。负责专栏内容、字幕,宣传车及广播内容的录制,吊挂、横幅、会场的布置。

组长:×

成员:×××

(二)咨询组。负责政策的解答及相关法规政策的讲解。

组长:×××

成员:×××

(三)培训组。负责培训材料的起草,及对乡镇各类企业负责人进行授课。

组长:×

成员:×××

(四)联络组。负责宣传资料的印刷,电台、电视台的联系,活动经费。

续保范文篇2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的通知》(政发〔2006〕67号)文件精神,我县自去年12月份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了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参保受灾户的灾后重建工作。为做好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续保工作,根据市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政策性农村住房续保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任务。各镇乡的参保面不低于95%。

二、时间安排。年月日前全面完成续保工作。

三、保费及赔付标准。保费每年10元/户,其中农户交1元,省、县两级财政补助9元。农村低保户和没有实现集中供养的“五保”人员,其自交部分保费由县财政给予全额补助。每户农户最高赔付1.8万元,每间最高赔付3600元(具体参照保险条款)。

四、保险主体和对象。保险主体为具有本县农业户籍的所有农户。保险对象为农村居民自有的生活住所。一户多宅者,应以农户参保时居住的一处住所为参保对象。

续保范文篇3

东亚文化圈的各国首都的建设具有两个转折点,即7世纪和20世纪。7世纪前后主要导入的是以周礼考工记为基础的都成制。例如,日本的藤原京(694年)、平成京(710年)、长冈京(784年)、平安京(794年)等。这些都城都是模仿唐朝的长安城建造的。之后中国、日本、韩国的首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20世纪前后东亚各国受到了西方的影响进入了现代化过程。主导现代化的主体及方式有所不同带来了不同的发展方式,但以此为起点流入了很多西方的城市规划。二次大战结束之后各国的发展经历了一场相同的急速的城市化变革。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契机之一就是奥运会。1964年在日本首都东京举办了第14届夏季奥运会。20年之后,1988年在韩国首都首尔举办了第24届夏季奥运会。2008年在中国首都北京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这三个国家通过举办奥运会得到了高速发展。城市的高速发展在于开发,因此历史城市东京、首尔、北京也因城市化和开发受到破坏。1980年日本打算对东京站周边进行再开发。对此日本研究人员及市民团体联合举行了保护历史建筑物的运动。当时日本已经意识到历史建筑物的价值对于地区识别以及地区活跃具有很大的贡献,所以极力保存历史建筑物。2000年前后韩国建立了保护历史文化区北村地区的计划。人们此时开始意识到我们应该保存周边的历史文化区,将其转换成我们宝贵的资产。本文主要想通过对日本及韩国的历史文化区的保存及利用事例,考察东亚的历史文化区的保存趋势。因为每个城市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所以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及地区的保存及利用也有所不同。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近年来对于历史文化地区的保存及利用经验,寻求适合各国发展需求的历史文化地区的持续保存及利用方法。

2首尔的历史文化区保存及利用事例

2.1首尔站及中区的历史

2.1.1中区的历史

汉阳定都于汉江的北侧。围绕白垩、骆山、南山、仁王四座山建造了都城。用四个大门、四个小门、两个水门将汉阳城内和城外进行了链接,并形成了以这些门为中心的城市结构。目前指的中区是南山周围以崇礼门和光熙门为界线的汉阳南侧地区。朝鲜时期汉阳的官门即崇礼门和1900年开始成为京城和首尔出入口的首尔站都位于中区。以崇礼门为中心有南大门市场,宣布大韩帝国的德秀宫,以及各国公使馆及传教士所建立的学校。称为近代的商业中心及百货商店诞生地明洞也属于中区。当时日本有名的三越百货商店、丁字屋百货商店、三中井百货商店都入住于明洞。

2.1.2首尔站的历史

1900年开通的京仁铁路的南大门站是首尔站的始初。当时京仁铁路的终点站是西大门站,南大门站只起中间站的作用,还不是都城的官门。到殖民时期,随着以南村地区为中心的日本人居住区的大面积扩大,南门站的地位得到了强化。特别是1919年西大门站停止使用后,首尔站才认定为首尔南大门站实质上起到了首尔中央站的作用。原先在龙山站分岔的京义铁路改为南大门站分岔之后,首尔站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随着乘客的增加开始讨论新建首尔站事宜。1922年由受托管理韩国铁路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发包工程,1923年改称为京城站,1925年京城驿舍完工。通过京釜铁路京城停留站选址图(出处:奎章阁)中,京城站的选址及相关的房屋的设计,可推断京城站的选址是通过周密的计划而决定的。当时的京城站是以文艺复兴的折衷主义风格建立的。设计师是东京大学建筑系教授塚本靖。虽然当时新建的建筑物面积相当大,但因为圆屋顶及独特的外观成了长安城的话题。建筑材料主要以红砖为主,一楼中央大厅的地面铺了花岗岩,中壁用石材,壁面贴了人造石。建筑内的贵宾室铺了檀木地板,二楼还设有西餐厅。顺宗实录1卷1907年10月20号的记载中描述了送别回国的日本皇太子情景。据记载,顺宗为了送别日本皇太子,与日本皇太子一同坐火车至仁川港。

2.2中区历史文化区的保存及利用

2.2.1中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存及利用

中区以前位于汉阳都城内的南侧,现如今成为了首尔中心的中区。它有很多朝鲜时期开始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区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中,主要实施了以拆迁为主的大规模的城市再开发。这导致了包括汉阳都城境界在内的大规模文化遗迹遭受破坏的现象。朝鲜时期开始形成的印刷业在内的地区性产业的衰退、住宅地的减少形成了城市共同化现象以及大规模以建筑物为主的开发行为导致的自然景观受损的现象等,城市问题连续发生。最近几年开始,出现保存和利用中区文化资源的大大小小的举动。例如,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建立历史文化街,在居委会设立居民沟通空间的农村展示馆等。对中区整体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并建立相应的保存和利用的整体规划等。通过这些相关的活动将持续的保存和挖掘历史文化区中区的场所性。

2.2.2首尔站的保存及利用

1925年开始,起到京城出入口作用的首尔驿舍在日本强占时期的建筑物中外观最为独特。被定为第284号遗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的扩大不得不对周边地区进行开发。民资驿建设之前,首尔站一直作为火车站使用。直至2004年民资驿建设完工之后首尔站开始停用。2011年,首尔站原型修复工程完工之后改名为“文化驿首尔284”。“文化驿首尔284”是根据日本设计师塚本靖的立面图和平面图以及当时留下来的照片进行的修复。根据历史资料,修复了首尔站内部的一等候车室,二等候车室,女士候车室,贵宾候车室,餐厅,理发厅等。目前,修复后的“文化驿首尔284”有11个展示厅,因当时各个展厅的用途不同,其位置与大小也不同。结合“文化”的目的性、“首尔”的地区性以及首尔站遗址号“284”历史性等因素取名为“文化驿首尔284”。100年前的“文化驿首尔284”是“南门停车场”,是韩国历史最悠久的车站。在日本殖民地管制下改名为“京城站”,光复之后改名为“首尔站”。四次改名不仅仅在名称上发生了变化,空间及作用也发生了变化。目前首尔站是通过修复进行保存,其功能则转变为文化空间。

3东京的历史文化区保存及利用事例

3.1东京站在内的丸之内的历史

3.1.1丸之内的历史

1590年,德川家康居住在江户之前,丸之内只是一个海岸线。1592年开始,德川为了扩建江户城,填埋丸之内重新建城壕。原先的外城壕变成了内城壕。丸之内位于江户城的外侧,主要是武士的住宅。明治维新之后武士的地块变成了官有土地。用于陆军兵舍和练兵场。陆军兵役迁移之后,1890年以150万円出售给三菱。1894年,丸之内地区建立了第一栋办公楼。通过三菱丸之内的街道,变成了模仿伦敦的组积造(是用砖头,石头,水泥块砌墙的一种建筑方式)街道。1959年三菱开始实施“丸之内改造计划”。瞬间丸之内的组积造街道转换为高层建筑。进入2000年,丸之内地区的再开发得到了加速。

3.1.2东京站的历史

东京的铁路网是从1872年10月14日新桥与横滨之间铁路的开通开始形成的。明治政府初期,铁路与驿舍是近代西方文化的象征,提高了新首都东京的地位。特别是新桥站起到了首都东京的出入口作用。铁路与驿站随着乘客及货物运送量的增加开始大众化。铁路是明治时期把江户时期不能自由移动的行为转换为移动行为大众化的原动力。从此人们生活在不论身份和职位的高低,只要支付一定的金额就可以自由移动的划时代。因为铺设铁路初期所定的东京的入口是接近繁华区,但还没有城市化的地区,所以新桥驿舍周边的城市环境直至明治末期才开始变化。开设初期还未城市化的新桥驿舍开始成为东京的中心区。此时意识到新桥站作为东京的中心将无法满足建设中心站所需的广阔的用地问题。因此计划将新桥站建成货物专用站,将其余的功能进行分散。在新桥站的分散及拆卸的计划下,1914年(大正3)12月20日东京站开业,随着新桥站开始停止,运输旅客的业务转变为货物专用站,站名也改为“汐留站”。下面简单的了解一下中央停车站的必要性。仔细观察一下1895年围绕东京的铁路网,可知当时已经有1872年开通的新桥-横滨的官设铁道,1883年开通的埼玉县-熊谷市的私设的日本铁道路线,1885年开通的官设铁路与私设铁路连接到日本铁道路线的品川-赤羽间的品川线,1894年私设的总武铁路开通至本庄(县锦系町),1895年私设的甲武铁路开通至饭田町。以东京为中心,私铁会社按照各自的利益需求开通了相关的线路,所以各路线之间没有形成相互连接的铁道网。当时连接日本整体的铁路在东京中心区断绝。这个时候在东京的中心建立中央停车站,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克服这种问题,并将日本整个的铁路网进行连接。1903年(明治36年)3月了新的城市开发设计,开始实施连接已竣工的市内高架线建立中央停车站的计划。驿舍设计由当时建筑界最有名的辰野金吾担任。1903年12月正式委托辰野进行设计。当时铁路局的长官谈到FranzBaltzer的设计。提出他的设计图中只设计了五栋建筑,作为帝国首都的中央停车站还不够用,要求设计时增加建筑物。由此看来辰野是移用已有的Baltzer的计划设计了东京站。辰野金吾移用Baltzer的分栋式的布置并将此一体化,以一个建筑物的布置为基准,将东京站设计为西洋式的建筑。优先考虑“天皇之站”,“帝都的玄关”等象征性意义的东京驿舍1914年终于完工。这样完工的东京驿舍因1945年的战争,南北的圆屋顶及房顶,室内装修被烧毁。战后将三层的驿舍修复成现有的两层。东京驿舍一直维持着原有的空间及功能。

3.2丸之内地区的保存及利用

3.2.1丸之内的再开发

东京站为中心的丸之内地区大多数是1900年代初期的建筑。丸之内地区主要采用保存利用建筑外壁的方式,对建筑进行了再开发。例如,1928年完工的三菱一号馆是采用保存外壁立面建立高层的方式改建成了丸之内公园建筑。1931年,建筑的东京中央邮局是采用保存整体立面的方式进行了维修。

3.2.2东京站的保存及利用

197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东京站的保存问题。但2000年特例容积制度设立之后,才满足了修复的基本条件。2003年东京站指定为日本重要的文化遗产,决定修复东京站。东京站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创建之后一直沿用一百多年的建筑。提高历史建筑的安全性,功能性并持续保存使用是保存东京站的主要目的。东京站2007年开始进行修复,2012年10月1日竣工。目前还在使用。东京驿舍的保存修复在日本重要文化遗产的保存及利用方面起到了先驱者的作用。为了确保安全性采用了免振工法,这种方法不仅利用了原有结构,还减少了其他的加固方式并最大限度地保持文化遗产的价值。东京站搞活了丸之内地区的历史脉络的同时,忠实的履行着首都商业中心的作用以及象征性意义。

4结论

续保范文篇4

一、工作任务。全县参保率不低于98.51%,本轮已不存在特殊情况的乡镇必须确保参保率不低于95%。

二、时间安排。年月日前全面完成续保工作。

三、保费及赔付标准。保费每年10元/户,其中农户交1元,省财政补助5元,县财政补助4元(由县财政局列入年财政预算)。农村低保户和没有实现集中供养的"五保"人员,其自交部分保费由县财政给予全额补助。每户农户最高赔付1.8万元,每间最高赔付3600元。具体参照保险条款。

四、保险主体和对象。保险主体为具有本县农业户籍的所有农户。保险对象为农村居民自有的生活住所。一户多宅者,应以农户参保时居住的一处住所为参保对象,不得将闲置房、杂物间、出租房等作为参保对象。

续保范文篇5

一、目标任务

2021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续)保率需达100%、且人均缴费不低于500元/人。具体目标任务见附件1。

二、参保范围

全镇范围内16-59周岁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城乡居民(不含在校学生)。

三、缴费标准

2021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续)保缴费标准为不低于每人500元。

四、参保时间

2021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续)保完成目标任务统计时间为:2021年6月30日至2021年9月30日前,按月分四个阶段。

五、参保办法

(一)已参保居民。激活本人社保卡,足额缴费(500元以上),银行统一划扣。

(二)新参保居民。持户口本和身份证,到户籍地或居住地村(社区),确定缴费档次,办理参保登记。新参保人员计入完成目标任务统计人数。

(三)代缴(资助)参保对象。依据上级文件要求,各村(社区)核准名单后,由镇统一办理。

六、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1月31日前)。制订参(续)保工作方案,布置2021年参(续)保工作。组织各村(社区)工作人员,对参保流程和报送要求等内容开展业务培训,确保全覆盖。

(二)参保阶段(2月1日至9月30日)。各村(社区)广泛宣传,通知参(续)保对象激活本人社保卡,足额缴费,确保银行划扣成功。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续)保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涉及到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各村(社区)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工作领导,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按时全面完成参(续)保缴费工作任务。

(二)明确工作职责。各村(社区)具体负责组织参(续)保登记和通知缴费参保工作,镇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负责具体经办业务。

各村(社区)要全员上阵,并明确具体人员负责城乡居民参保、组织等业务工作,督促辖区相关人员及时缴费参保,不留死角。

(三)广泛宣传动员。各村(社区)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加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把参保对象、标准、时间和收缴方法向广大居民讲解清楚,使群众自觉配合,主动缴纳参保费,要通过外出人员家庭留守人员、亲戚、朋友等各种社会关系,通过电话沟通、传媒信息等各种有效手段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避免因未参保而导致无法享受相关待遇的事情发生。

八、奖惩措施

(一)奖励措施。设进度奖和人均缴费超额完成奖。

1、对9月30日前完成参保目标任务且人均缴费达500元以上的村(社区)设进度奖,奖励标准如下:

6月30日前完成的村(社区),分别奖励每名村干1200元;

7月31日前完成的村(社区),分别奖励每名村干1000元;

8月31日前完成的村(社区),分别奖励每名村干800元;

9月30日前完成的,不奖不罚。

2、人均缴费超额完成奖。对人均缴费标准超过600元(含600元)且完成参保目标任务的村(社区),给予一次性奖励2000元。

(二)惩罚措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续)保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没有按要求完成的村(社区),视情况给予相应的惩戒。

1、10月31日、11月30日、12月31日前完成参保目标任务的村(社区),按人均1元标准分别扣除县级奖补50%、70%、100%。

续保范文篇6

人类有史以来,就逐水草而居。因此,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和生命线。水决定经济发展和城市的规模,水决定经济的结构和生产方式,水决定人居的生存环境和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水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水决定国家的兴衰,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城市国家安全的首要保障条件。尤其是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水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命运的关联尤为突出。

进入90年代,中国水旱灾害和水污染频繁发生,水多、水少、水脏与水环境恶化三大灾害中干旱缺水与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一是洪涝灾害:平均每年经济损失约为120亿美元。二是干旱灾害:平均每年经济损失约为350亿美元。三是水环境灾害:平均每年因水和大气造成的污染,经济损失为540亿美元。

以上这三大灾害合计年均经济损失己达1000亿美元,占全国年GDP的15%左右。从这组数字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水的的主要矛盾己转移到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方面。据悉荷兰的一位发展学家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动乱,他用计量方法做分析,认为发展中国家群众闹事跟缺水相关,而且相关度很高。尽管这种结论未必完全正确,因为动乱起因的原因很多,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自然的。但干旱缺水引起的动乱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屡见不鲜。严峻的现实表明水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进入21世纪,到2050年,专家们预测,我国总用水量将达到7500亿到8000亿立方米,比现状供水量要净增2000亿立方米左右(不包括生态环境用水),从总体来看,中国缺水的整体态势十分严峻。首先是农业干旱缺水。目前,全国仅灌区每年就缺水300亿立方米左右。干旱缺水已成为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供给的主要制约因素。其次是城市缺水。我国城市缺水现象始于70年代,以后逐年扩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缺水愈来愈严重。据1999年统计资料,全国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日缺水量约1600万立方米,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北方城市主要是资源型缺水,南方城市主要是水质型缺水。目前中国城市化水平为36%,未来50年要达到60%左右,城市对水的需求将会大幅度增长。

进入21世纪,人类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严峻挑战。联合国和世界水论坛会议发出警告:除非各国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否则到2025年,世界上将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以中国为例,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约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到21世纪初期世界大城市的水需求量可能要大大高于现在的水平。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无节制索取,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水土流失、湖泊萎缩,河流断流、水体污染,加上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滥垦乱伐,土地沙化、生态恶化,人为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水环境的破坏、水污染日益严重,这在发展中国家加速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生产加大使用化学产品过程中更为突出。大部分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使一些城市和地区陷入水质性缺水境地。加之,气候变化,干旱缺水态势越来越严峻,目前许多城市因缺水不得不大量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洪涝灾害威胁着城市安全。目前在世界上洪涝灾害己成为国家安全的隐患。很多城市位于各河流的下游,洪涝灾害频繁,加上这些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地面产流条件的变化,更大大加重了洪涝灾害的损失和危害。因此,大城市的防洪安全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

目前全社会对水资源战略地位的认识,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的意识、水的商品意识、节约用水等意识比较薄弱。水资源立法方面还存在着明显不足,导致水资源管理体制混乱,管理权属不清。

二、21世纪水利改革的战略重点在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从上面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就可以看出,水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及其体制是21世纪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一)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与建立水务局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国际上普遍认为,现代化城市要建立统一管理的道路网、电力网、水网和信息网四大网络,水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种管理体制的科学基础,是以流域为基础对水资源进行管理的系统思想。发达国家城市大多建立这种机构管理城市水资源,取得了好的实践效果。例如,巴黎对水事物的统一管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得到联合国的肯定和推荐。我国深圳市1991年闹水荒,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1993年又发水灾,直接损失14亿元。自借鉴香港经验1993年成立水务局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6年陕西率先开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洛川县城日供水量从800吨增加到4000吨,年水费收入由2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黑龙江1999年推行水务局体制,河北省大部县市推行水务管已经取得积极成效。长期以来,水利建设一直存在“三重三轻”问题,即“重大型轻小型,重骨干轻配套,重建设轻管理,我再加上二重二轻,即“重工程轻实效”,“重开发轻配置”这“五重五轻”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但却是21世纪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的五大问题。除了这五大问题外,水管理体制是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一大难题。目前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己经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体制已经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大障碍。水利和水电四分四合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电力管理体制与水利管理体制相比,电力要比水利解决得好,不管是大水电还是小水电,不管是水电还是火电、核电都必须进入统一的电网供电。水资源的管理却政出多门,这种体制只能是水资源不合理的配置、低效利用和浪费。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落后于其他行业原因很多,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很不够,体制长期不解决是关键。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水资源的短缺及其管理体制问题。70年代末期,国务院曾议论过水资源管理体制问题,提出过建立国家水资源委员会的动议。进入21世纪水管理体制问题不解决,根本谈不上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和保护问题。因此,通过水务局的体制,加强水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是形势的需要,客观的需要,势在必行。

(二)建立水务局管理体制的紧迫性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的主题,人类对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从城市发展来看,世界各国都主张控制城市发展的规模,同时调整经济结构,加强以水为首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水环境恶化问题己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而我国工农业又正处在调整结构的时期,因此,控制城市规模、调整经济结构、加强以水为首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优先解决水资源统一管理问题。

70年代,以京、津和沿海城市大连、厦门为代表的城市水荒,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己经提到议事日程,当时,国务院曾召开紧紧会议研究京津水资源短缺问题,曾指出,城市缺水是因为过去城市发展政策性错误所致。到了90年代,城市缺水问题越来越严重,70年代以来,黄河连年发生断流,1997年断流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北方河流是断流,南方河流是断航,1999年福建闽江干流己发生断航。但目前的管理体制极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南方有些省区的水库有优质水源可以供水,而有些部门却要在河道内取水。上海工业用水都是水质好的地下水,生活用水却是水质差的江水。因此,针对水管理体制长期分割的弊病,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东部地区与一些大中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己经十分紧迫,这是国家赋予我们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没有一个统一管理的机构,根本谈不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更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特别是未来城市需水的增长,缺水的态势越来越严峻,城市水利部门不能统管水资源,其水行政主管的职能很可能会萎缩。

鉴于中国的国情和水情,要解决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不只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主要是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多龙管水,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这里主要是上面所提到的国家机构的体制和职能部门的分工不合理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与排水,开发与保护,排污与治污,水利与水电、水运和水产,上游与下游,城市与周边,等等,长期以来,管理体制上的分割是水资源合理开发、科学配置、优化调度、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的最大障碍。水利、水电机构的经历了四次的合与分,至今未能解决就是最好的佐证。目前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己经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如果这次机构改革再不解决,水行政作为水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可能会出现萎缩,城市缺水的形势会越来越严峻。因此,解决水资源的管理体制问题,必须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从深化体制改革,理顺生产关系的高度来调整旧的经济体制,和进行机构和体制的改革。对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我想用三句话高度概括:即职能转变是关键,权属管理是核心,体制理顺是保障。这个问题不从体制上根本解决,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调度、节约高效利用和保护都是一句空话。面对21世纪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管理体制问题现在己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当前又是省市机构改革的大好机遇,应该看到,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时机己经成熟,但是加快建立水务局统一管理方式,关键要靠我们水利部门自己的努力,水利部门首先要有紧迫感。

三、国际上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方式

世界各国都认为,水资源的管理是一件令人头痛的工作,在大多数国家,水已变成了一种稀少和昂贵的商品。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保障水的安全供给,在水资源的管理方面,大体上可归纳为可供选择的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管理,另一种是间接管理,从这两种水管理模式来看:

直接管理是指由市镇行政部门直接管理,比较单一,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采用的是直接管理的模式。但有人认为,这种运作方法,水网比较小,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因此,这种管理方式,只适合小市镇,不适合大城市。

间接管理或委托管理,是指行政部门同私营部门合作,签订长期管理合同(20-30年)。一些大都市越来越倾向于这种比较复杂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又分为两种形式:租出经营和特许经营。租出经营是由市镇行政部门投资兴建,只把设施的经营权委托给一家私营公司。私营公司依靠收取水费赢得利润,并将一部分收入交给市镇行政部门,以弥补行政部门技术性拆旧开支和兑现许下的诺言。承租者的风险是在经营中,一是负责水的生产和销售,二是负责供水水质的质量,三是负责设施的运转和保养,四是负责部分或全部地更新设施。有关设施己经存在,这种管理方式,市政行政部门保持了供水设施的所有权,不承担运行管理费用,但签订这种合同的前提条件是,供水水价的制定则是由该公司与市镇行政部门协商确定。私营公司依靠收取水费来赢得利润。但收取的水费中要上交一部分给市镇行政部门,作为技术性折旧开支。这种管理方式,市镇行政部门拥有设施的所有权,私营公司只有经营权,其运行管理费用由私营公司承担。这种管理方式的前提就是己经兴建了或有现成的供水设施,或者政府有财力兴建供水设施。但目前具备这种前提条件的城市并不多。有些专家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管理形式。欧洲有些国家将这种形式还推广到其他公共服务部门。特许经营比较简单。由企业负责修建或更新设施,并负责设施的经营。所有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供水设施经政府与企业签订合同(30年)。企业通过水费回收费用。到合同期满后,在保证设施良好运转情况下,将供水设施全部交给市镇行政部门。这种管理模式,市政行政部门在30年后将成为水网的主人,但市民可能要承担昂贵的水费。

中国水管理模式应当如何进一步改革是21世纪我们面临的新问题,但是从琛圳水务局的建立到各省市县水务局的成立,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国际上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但我们要从中国的水情、体制出发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运作方式。

四、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从各省市目前已经建立水务局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体制来看,在管理方式上大体上也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一条龙的直接管理,一种是政企分开管理的模式。我认为,不管那种管理方式,职能转变是关键,权属管理是核心。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相对要好办些。权属管理属于机构的职能,就是说,水务局必须对防洪、供水、用水、排水、节水、污水治理和回用、水环境治理等等,实行城乡统一的管理体制。至于供水、排水和污水治理回用等企业经营实体,应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但权属管理必须与产业化经营实体相匹配,可以借鉴国际上间接管理的方式,通过法规,以合同形式不仅要保证水务局对水资源的权属管理,而且对对公司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有决策和监督权,可以采取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形式参与经营实体的决策和管理,这样可以节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和运行费用,又使企业能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总而言之,各地不管采取那种管理方式,由于地域和自然资源条件、经济水平的差异性,不要强求全国一个模式,争取从大城市和市县两头突破,率先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任何一种管理方式都必须服从四个有利: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五、主要对策与措施

(一)提高全社会对“水危机”的意识,加强需水和用水的管理。中国存在“水

危机”决不是危言耸听。尤其是北方地区,以及大中城市缺水态势已经十分严峻,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下垫面产流和汇流的条件己经发生了变化,如果未来气候变暖,这两种影响组合,会加剧北方地区水资源的衰减,北方“水危机”的形势可能更加严峻,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尤其是提高全社会对“水危机”的意识,加强需水和用水的管理。增强“水危机”意识,急需社区和公众的参与,要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形成共识。提高全社会对“水危机”的意识,要转变人们对水的认识。从人类向大自然无节制的索取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转变为认识到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是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源;从防止水对人类的侵害转变为在防止水对人类侵害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人类对水资源的侵害;从以需定供转变为以供定需,加强需水管理,以水求生存,谋发展;从城乡水资源分割的管理体制转变为城乡水管理一体化;

(二)水利部门必须转变观念,调整治水思路。要看到矛盾的转化和战略重点的转移,要在总量扩张的同时,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存量的安全、优化、质量和效益上,以确立新形势下的战略重点和任务。因此,水利部门转变观念,关键性的转变要着眼于于四个方面:一是从传统水利转向现代水利,二是从工程型水利转向资源型水利,三是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水利,四是从分散型转向集中型。

(三)依靠现代科技把节水与水污染防治放在突出位置。全方位节水,急需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制定节水的法规和政策。要以节水为中心改造现有企业和水利设施。依靠现代科技控制水污染和污水的回用,急需改造污染企业的生产方式。大力提倡并推行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社会。制定节水规划、节水措施和鼓励节水的政策;加大政府及社会各界对节水的资金支持;推行社区和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增加节水科技含量,研制、推广先进节水设备;建设节水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广泛宣传,增强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维护水生态平衡。对污染严重的江河湖海进行重点治理;强制关闭资源消耗高而又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达标排放;对江河水量统一调度,合理安排经济建设与生态用水;划分水功能区,严格控制纳污总量,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改进水环境监测手段,建立水质水量相结合的水资源实时监测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管理控制系统,加强水环境和水资源的科学研究。

(四)制定合理的水价机制。长期以来,国家水价政策不到位主要是认识不到位,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现在是全社会都必须转变观念的时候了,水不能再喝大锅水,水不能再作为福利水,水价改革的步伐必须加快。要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杠杆运作,但不同行业的水价,应服从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供水、排水和污水治理回用的价格制定不能由经营者单独制定,水价和收费的制定必须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经营者根据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共同制定,在价格和收费制度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有决策和否决权。适度提高水价,急需提高生产和生活水价。

(五)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急需理顺管理机构和体制。泽民总书记曾指出,管水就是三件大事,防洪、保证水资源供需平衡,保护水生态环境。水资源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和生态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在行政区范围内,处理好水资源的社会和经济属性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对城市功能的整体开发更为重要。从防洪、水资源供需和水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看,三者均具有按流域统一管理的客观需求,由此构成了对三者实行统管的基础。从水资源的本质属性看,只有实行统一管理才能在充分发挥管理所产生的社会、经济与环境三重效益。因此,水务局应当同时履行防洪、保证水资源供需平衡,保护水生态环境的职责。根据这一责任,城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企业,也应当属于水务局宏观调控的范围。

加强水资源管理首先是按流域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重点是以流域为单元,实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分配与优化调度。要实现城乡水务管理一体化。按照中国国家机构职能改革的方案,由水利部门统管城乡水资源、负责全国节约用水工作,并归口管理和指导全国乡镇供水工作。市(县)水务局管理体制的兴起,就是为适应这种形势的改革产物。我国第一个建立水务管理体制是1993年深圳市成立了水务局,实践已经证明,实行水务管理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6年陕西率先开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黑龙江1999年推行水务局体制,河北省大部县市推行水务管都取得显著成效。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市已实行水务局管理体制,首都北京市己决定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天津市也正在运作。目前全国共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多个县(市、区)成立了水务局,或由水利部门实施水务管理,其中有159个水利局更名为水务局。因此,深化水利改革必须理顺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强化国家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和排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并建立用水审计制度。

(六)中国省市的机构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值得指出的是,行政机构通常决策方向,其职能的划分反映国家政策的走向。因此,机构改革不是简单的合并和机构的减少,关键在职能的重叠、职能的转变和机构的效率。应当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在机构改革时,一切机构设置应服从于两个战略高度:一个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一个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总之“多龙管水”的时代应该结束了。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对城乡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严格实行统一的取水许可制度,统一管理水量和水质,对城镇防洪、除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回用、地下水回灌等一体化管理后,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供了体制保障。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相协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这是中国国情和水情的需要,必须从法律上把它确定下来。要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必须实行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七)完善法规。要加快国家《水法》的修订,加快水价改革政策的出台。在没有修订和出台前,各地不要等待,应通过地方法规和条例加快运作。水务局采取一条龙管理方式的,如果经营企业是亏损企业,应争取在税收政策上的支持,如实行免税五年的政策,扶持亏损企业的发展。加大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力度。做好水的立法和执法工作,完善水资源法律体系。

续保范文篇7

一、工作目标

完成全镇2016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数和续缴目标作务数(详见附件)。

二、组织实施

(一)宣传动员(2015年12月下旬起)。各村要召开宣传动员会议,对征缴工作任务进行周密部署,落实工作目标任务。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引导广大城乡居民“自愿参保、主动续保”。

(二)开展参保、续缴工作(2016年1月1日-2月28日)。各村根据镇劳保所提供的2015年度已参保人员信息名单,进组入户动员应保未保人员新增参保和续保人员缴费工作。1月31日前续缴费率完成80%以上,2月29日前续缴费率完成90%以上.

(三)完善总结提高。从2016年1月起至2月28日,镇劳保所将对各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适龄人员参保率等情况,同时结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精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要求,进一步规范经办机构的工作标准和业务流程。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2016年,各村要抓住时机促进续保。春节前后,大批民工返乡过节,农民资金宽裕,田间农活不多,是全年扩面续缴工作的好时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村要从元旦起,就加强参保续缴工作,利用2个月的时间重点突击,抓早、抓好、抓实全年的参保续保工作。

续保范文篇8

一、世界、中国和北京到底缺不缺水

对世界、中国和北京缺水的形势应有科学的分析,否则是难以达成共识的。

(一)世界缺不缺水

世界海水占地球水总量的97%,淡水(以下简称水)之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这些水人类都难以开发利用。世界人均水资源量为7342立方米,远在3000立方米每人的缺水上限之上,折合地表径流深达296毫米,也远在150毫米的生态缺水线以上。因此,总体而言世界上是不缺水的。

但是,世界上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世界上许多重要的地区和国家是缺水的。最缺水的是中东北非地区,在1000立方米每人的缺水下限之下,也就是在危险线之下,如埃及为47立方米每人,沙待阿拉伯为124立方米每人,以色列为299立方米每人;其次是中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如土库曼斯坦为217立方米每人,乌兹别克斯坦为702立方米每人;南亚和东亚的一些人口大国如巴基斯坦(1858立方米每人)、印度(1954立方米每人)和中国(2304立方米每人)也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给人山清水秀印象的一些欧洲国家也是缺水国家,如荷兰为644立方米每人,德国为1172立方米每人,英国为1208立方米每人;南非(1190立方米每人)和西非(如尼日利亚1929立方米每人)等一些国家也是缺水国家;美国总体而言不缺水,但中西部局部地区严重缺水。

水资源基本上不能进行国际市场调配;淡化海水和融化冰川的经济代价又不是绝大多数缺水发展中国家所能承受的;据科学分析,应用高技术解决水的问题在2030年前也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如不重视水资源危机,到2030年世界上将有1/3以上的人口严重缺水的预测是科学的。

(二)中国缺不缺水

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304立方米每人,处于缺水上下限(3000-1000立方米每人)的中值,在世界银行近年做连续资源统计的132个国家中居第82位。中国的水资源分布同样很不均匀,中国北方人均水资源仅为995.4立方米每人,属于严重缺水,并由于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使情况更为恶化;中国的南方人均水资源量虽然超过人均3000立方米每人的缺水上限,但由于分布不均(如上海仅为185立方米每人)和污染严重,使得工业、农业和人民生活将得不到按现模式发展的足够水资源供应。

(三)北京缺不缺水

有的专家指出北京并不缺水,大概是指在北京1.6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折合径流深达242.9毫米,接近296毫米的世界平均水平,超过150毫米生态缺水下限。但是考虑北京的问题离不开每平方公里达740人的高人口密度,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29立方米每人,如果加上常住的流动人口则仅为260立方米每人,已经低于世界最缺水国家之一以色列的水平。同时,不考虑环境与生态用水,北京水资源利用系数已达1.003,目前已经在依靠外来水源,因此北京地域水量超过生态缺水的下限实际上只有理论意义。

从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北京从原始生态来说不属缺水地区,但人口过多,就象水乡泽国的荷兰一样,也变成了缺水地区。

二、中国的水资源形势

从上面对世界、中国和北京缺不缺水的分析来看,存在一个以什么样的观点来分析水资源的问题。

(一)对水资源的认识

水资源(waterresource)指属于地球水圈的淡水部分,也包括了大气圈中的水汽,其本身又分为空中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类,构成陆地淡水系统。

水是地球上生命的来源,具有滋生万物的能力,也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和土地一起构成地球上十大自然资源母体资源。水是水生物种和旅游等多种资源的载体,又是土壤、森林和草原等多种资源的保证资源。水资源影响到气候资源。水本身又是能源。国际上有“19世纪争煤,20世纪争石油,21世纪可能争水”和“21世纪国际投资与经济发展,一看人,二看水”的说法,说明水可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同时,水还是少有的可以为害的资源,深层地下水还属于准不可再生资源,这些都是水资源不可忽视的特性。

水资源管理的任务,不仅是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对每个公民应拥有一定水源的基本人权的保障。

(二)中国水资源态势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4位,次于加拿大、巴西和俄罗斯,略多于美国和印尼,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也就是说中国以世界上7%的水养活了21%的人口,中国为世界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是作出了贡献的。同时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1%,属于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以上均按1998/99世界银行年度报告最新统计)。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态势是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和水生态失衡。水多是指洪涝灾害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布局和要求不匹配;水少指水量型和水质型缺水;水脏指水环境遭到破坏,使水源达不到生活和工农业用水的要求;水浑指水土流失,使水资源难以对土壤、草原和森林等资源起保证作用;水生态失衡指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土壤沙化、森林草原退化导致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主要由水问题引起的生态蜕变。

分地区看,水资源基本状况如下:

1、水资源短缺产生的生态失衡

我国按水资源紧缺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1)人口、生态双重压力缺水地区。这类是指即使无人居住也存在水生态失衡问题,加上人口重压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依次为宁夏(人口压力系数0.81,生态压力系数0.87,下同)河北(0.64,0.16)、山西(0.54,0.39)。

(2)生态压力缺水地区。这类是指即使无人居住也存在水生态失衡问题,因此有大片荒漠地带,而目前人口压力尚不超标的地区。依次为内蒙古(生态压力系数0.71,下同),新疆(0.64)、甘肃(0.54)、青海(0.42)。

(3)人口压力缺水地区。这类是指假设无人居住可以达到整体水生态平衡,而由于人口密度过大产生严重缺水的地区。依次为山东(0.62)、河南(0.56)、江苏(0.54)、辽宁(0.12)。

(4)准缺水地区。这类是指总体而言超过缺水标准下限,但人口和生态压力均较大的地区,依次为陕西、安徽。

(5)大城市缺水地区。大城市地区由于人口与经济活动高度密集,是用水高度集中的特殊地区,引入外来水源是必然的。其中天津属于人口、生态双重压力缺水地区,人口压力和生态压力系数分别为0.85、0.14;上海和北京属于人口压力缺水地区,人口压力和生态压力系数分别为0.82和0.67。

由此可见,中国西北、华北和中部广大地区都程度不同地缺水,同时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而严重的水污染又恶性地加剧了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由于缺水造成了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土壤沙化、荒漠化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2、水污染与因此产生的水环境破坏

我国东北北部两省、西南和南方各省从生态和人口来看都不缺水,但水资源分布也不均匀,有局部缺水区。更为重要的是城市地区90%以上的河道程度不同地受到污染,造成不能提供达标的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水质型缺水。

3、洪涝灾害威胁国家安全

我国的主要江河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洪涝灾害频繁,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江河水患地域如此集中,发生如此频繁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加上这些地区人口密度之高也是世界上少见的,更大大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危害性。洪涝灾害目前在世界上与战争和地震并列,成为国家安全的隐患。

三、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基本思路

展望21世纪,我国水资源最基本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及其引起的生态失衡,在相当时期内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污染也是非常突出的矛盾,从中长期来看,如果我们的国民经济不被水资源所制约,我们就有足够的财力投入防洪设施建设和水环境污染治理。因此,我们的对策是:

(一)保障水资源供需平衡

保证供需平衡的基本方针是开源节流,以节约为主。因为水是短缺资源,应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需求;工农业和生活都要节约用水;削减排污总量节约环境用水;加强水土保持,节约生态用水。同时,要以经济与生态效益为核心科学合理开源;充分利用地下水,努力使污水资源化,科技开发淡化海水,通过系统分析,审慎实施调水。所谓充分利用大气水主要是拦蓄雨水;所谓合理利用地表水就是计划用水;所谓科学利用地下水就是根据补给分析利用浅层地下水,限制利用深层地下水这盆子孙水。遵照以上原则,以水文的科学测报和分析为基础,根据国民经济发展、人口和生态变化,做出近、中、长期的用水规划,以水资源供求曲线为依据来保障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根据供需平衡原则,对我国上述不同水资源类型地区就有不同的对策:

1、水资源短缺生态失衡地区

主要是宁夏、河北和山西,这些地区即使无人居住,本地水资源也无法保证生态平衡,再加上人口重压,受到荒漠化的严重威胁。因此,要在厉行节水、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和限制耗水经济的基础上进行中期规划调水。其中天津和河北生态压力系数不高,调水可做中期规划,宁夏和山西生态压力系数较高,调水要做近期规划,否则生态进一步失衡,荒漠化在所难免。

2、生态压力缺水地区

主要是内蒙古、新疆、甘肃和青海,这是由于水资源无法保证生态平衡,已经形成大片荒漠,目前人口和经济发展压力还不太大,因此绝不能无视水资源条件,仅仅根据资源来盲目增加人口,发展经济,从而使这些生态环境已经十分脆弱的地区雪上加霜,否则即使短期建成较发达(不太可能发达到大规模人工化雪和调水的程度)的经济也将被缺水摧毁,丝绸之路就是前车之鉴。这些地区基本的水资源政策也是厉行节水,重点保住现有经济发达区域,进行长期规划,调水改变生态。

3、人口压力缺水地区

主要是山东、河南、江苏和辽宁。这里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正是由于人口密集,人类经济活动急剧增加,使这些自然生态水平衡地区变成了水生态失衡地区。因此,这是最基本的水资源政策是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必须与节水同步发展,保证人均水资源量不再降低,任何有经济效益的项目上马,其税收必须保证至少不低于相应的节水投入。

这些地区也应做长期规划调水,但调水的代价应低于节水的总投入,或者因经济发展而需要的调水,其效益应高于调水的代价。

4、大城市缺水地区

大城市缺水地区应该考虑外来水源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控制人口,限制耗水产业(包括农业),厉行节水,提高水价,尽快调整产业结构,用行政与经济措施保障上游水源。

(二)防治水污染

其余地区,主要是我国南方和西南,在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都已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水环境污染,形成因水污染而造成水质型缺水的地区(陕西和安徽属于水量型缺水区和水质型缺水区之间,前者偏水量型,后者偏水质型)。同时,水污染也大大加剧了上述水量型缺水地区的水资源短缺。还必须看到,如果污染得不到及时治理,累积产生的二次污染将贻害子孙。因此,水污染防治在全国范围都是当务之急。

任何污染物其实都是资源,所谓“污染”其实是把有用的资源以错误的数量在错误的时间放到了错误的地方。举例来说,富营养化是当前污染的重要原因,其实我们所需食物(粮食)的总量还不足,你为什么把营养物变成了污染物了呢?根子还在于西方传统工农业生产浪费、耗竭自然资源的生产方式和获取最大利润的生产目的。因此发展知识经济的集约化、高技术含量的生态工业,精细化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业和网络化、高知识含量的新型服务业是解决污染的根本出路。一个产品从其设计时起就应考虑节约资源,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污染处理以及废弃后的资源再循环。

防治水污染的总原则是污染总量的控制和水功能区的划分。

1、排污总量控制

应由水资源主管部门根据水资源总量和流量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并监测排污量,以保证规划的环境用水可以具备自净能力。

2、节水是削减污染总量的重要措施

水的总用量小了,污染总量自然减少,也大大减轻了污水处理的压力。

3.水功能区的划分

不同的功能对水的类别有不同的要求,对水功能区的科学划分,就能减少污水的处理量,并相应减低处理级别的要求。

4.确保饮用水合格

确保饮用水合格是保障水资源供应的重中之重,不但要保证供水水源地不受污染,还要在经江河输送后、入自来水厂之前进行监测,确保给自来水厂提供合格水源。如监测表明达不到自来水厂要求,应由水资源主管部门考虑建立大流量的、集中的再处理设施,但该设施应能经济自持运行。广东给香港和深圳供水的东深供水生物处理工程就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既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又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5、水利部门治理污染的措施

如清淤等是水利部门应采取的治理二次污染的措施,控制排污总量以后,二次污染的问题就会上升,水利部门应未雨绸缪。

(三)厉行节水

由于水资源短缺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是最根本的问题,因此水资源供需矛盾解决的根本办法也正是节水。这里说的节水是广义的节水,有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和污水资源化等三方面的含义。

1、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指降低每公斤粮食的耗水量、万元工业产值的耗水量和每人的生活用水量。目前农业用水占工业和生活用水的75%左右,节水工作应以农业节水为重点。目前我国的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一般是发达国家10_20倍,个别行业达45倍;我国每公斤粮食的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_3倍;我国城市人均耗水量已接近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必须把节约用水作为一项长期措施,落实到每个企业。每个村落和千家万户。

2.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指工业生产的循环用水。目前我国工业生产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约为40%,远低于发达国家75%-85%的水平。

3、污水资源化

污水资源化指通过污水处理提高水的类别,从而使该排放掉的污水分别达到生态、农业、工业或生活用水的标准,使其资源化,是跨类别的广义重复利用。

4.节水的核心是经济效益

在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和制定有关法规来促进节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节水要科学技术和相关设施的投入。节约相当于水资源生产,符合传统工业经济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也就是说,节水达到一定水平,其投入就不再与节水量成正比。因此就要根据节水曲线进行核算,当节水的投入高于调水,或节水的投入高于水价时,首先应该考虑调水或调整水价。

(四)科学调水

对于区域水资源不能维持生态平衡的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只能靠调水解决。对于区域水资源量仅能维持原始自然生态平衡,而人类几千年经济活动已形成巨大人口压力的地区,只靠节水是不行的,也应考虑调水。什么是应该调水的标准呢?

1、对水资源不能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或历史形成的人口压力使水资源不能维持生态平衡的地区,应该调水。更为重要的是,不要再人为制造新的这类地区。

2.科学系统地分析调出水量地区水资源的自然生态衡,分析由于调水可能发生的变化。同时考虑这些地区未来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需求。

3、调水与否的最重要判据之一是该地区水价能否提高到拟调来水的水价水平。

4、科学地分析目前日益明显的全球气候变迁,保证在足够长的时期内有水可调。

5、考虑到调入地区雨季或水灾时调水的去处。

6.科学分析、比较调水和进一步节水的经济效益,如调水水价是否能为调入地区所承受(即使工程由国家投入,水价起码要保证工程运行经济自持)。

对于上述因素及工程、地质等诸因素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才能形成调水的科学决策。

(五)调整水价

水资源的供需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中,它就是一种市场经济关系,而水价就是调节这种关系的杠杆,对供求关系和开源节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水价如何起调节作用

提高水价就促进了工农业和生活的全面节水。国外有人做过案例分析,水价每提高10%,用水总量减少5%。节水投入的限度也靠水价,当节水投入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起作用的时候,如果水的供需仍不能平衡,就应该提高水价,使得节水有更大的投入,促进更大量的节水。调水的决策还靠水价,如调水后水价可以在10年内偿还投入,这个调水工程就可以考虑集资建设,可以早上马。如果做不到集资建设,起码调水后的水价应保证调水的全部设施经济自待运行,否则这个调水工程最终是不会达到设计作用的。

2.水价调整后如何分配

水价调整后应科学合理的分配,否则将起不到调整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经济杠杆作用。以城市自来水提价为例:

(1)水资源费。水已经是短缺资源,根据市场经济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应征收较高的水资源费,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统一管理。

(2)自来水厂的制水成本和利润。

(3)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

(4)作为节水技术开发和设施建设的投入。

做到按比例合理分配,调整水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从而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才尽到了宏观经济调控的责任。

3、水价应调整到多少

如果调整水价能形成上造良性循环,它就非但不是加重群众负担,而是造福于民。当然,也要考虑到农民、企业和居民的承受能力,对农业用水,应该实行配额内的较低水价和配额以外的累进水价。从原则上来说水价应该调整到他们对水资源短缺的承受能力与对水价提高承受能力平衡的程度。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分析计算,不过有国际惯例可以参照,可以调整到国际等比价。

举例来说,假如巴黎的年人均工资是100000法郎,北京的年人均工资是10000元人民币。1法郎等于1.5元人民币,巴黎的人均工资是北京的15倍,而巴黎的水价是20法郎每吨,北京的水价就可以参照提到每吨2元左右。巴黎不缺水,水价达到如此水平,北京缺水,企业和居民为什么不能按工资比例付出呢?调整水价是政府为保证公民享有水资源权力所应尽的义务,而不是加重群众负担。

我们将进一步对水价问题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与有关部门配合,尽快地提出我国水价政策体系。

(六)缓解断流

当前,我国江河断流、湖泊萎缩和湿地干涸日趋严重,就总体而言,除水资源不能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地区外,上述现象主要是由于人口过度密集,经济过度发展的人类活动造成的。人类活动的过度用水使得流域不再有环境与生态用水,非但不能自净水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甚至连河流继续都不可能了。因此,解决断流问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依法管理。

黄河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其实人类文明发源地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流域都面临这种前途。黄河问题有其共性,但也有其特性。特性就是不但水少而且沙多,泥沙淤积更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得下游游荡,而且形成悬河;使得黄河不但出现断流,洪灾威胁也同时加剧。这是世界罕见的情况。沙多的原因是黄河上中游有达30多万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其土质使沙随水走,造成了上述问题。

因此对黄河的研究既要考虑到共性,又要考虑到特性:

1、植树种草应理解为建立乔、灌、草加上枯枝落叶的多树种科学的、立体的森林生态系统,而不是简单地营造单一树种林或经济林,才能对暴雨时地表径流减少起更大的作用。

2.黄河流域因土质问题产生大体积土壤块坍塌,应采取25度以上坡地退耕还林和“坡改梯”等全面的生态措施来解决。

3、森林密度提高,树木的蒸发增加也消耗水资源,应选择和培育耐旱植物。同时森林植被控制在区域土地面积的25%左右为宜。

以上说明对科学问题有立项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我们对于黄河正在进行较全面的科学研究,以尽快提出可行的对策。

(七)防洪减灾

目前国际上认为洪灾和地震一样,属于人类还只能减轻而不能防止的自然灾害。因此联合国也提“减灾”而不提“消灾”。防洪从广义上来说也属于水资源供需失衡问题,但由于我国的季风气候使得洪水过于集中,而且由于我国的经济程度尚低,人口又密集,不可能建立大片蓄滞洪区。因此防洪减灾应该作为国家安全的特殊问题来处理。不能作为单纯经济问题看待。防洪也要考虑与水资源保障相关的问题:

1、在进行防洪工程设施设计和施工时,不仅要严格保证工程质量,同时还要使设施尽可能兼顾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2、蓄滞洪区的建设也应同时考虑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四、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对策

为21世纪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从认识上、法律上、体制上、投入上采取全方位的措施。

(一)首先要树立水资源短缺的忧患意识

主席在关于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批示中指出:“当今水资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我国水的资源大为短缺。我们过去的认识很不够,必须引起全党十分重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认真做好水的资源开发与节约用水工作,二者不可偏废。”形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新观念,是从上到下全民的事,必须使广大群众对此有深刻的认识。而且要确立环境用水、生态用水、人口压力系数和生态压力系数、水资源供需平衡、节水曲线、水价曲线等新概念,传播新知识。实际上高价的矿泉水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主要是人们接受了矿泉水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新知识,由此可见,依赖知识的产生、传播和使用的知识经济在水资源利用中已经发挥作用,还将在水资源管理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建立完整的水资源法律体系

目前看来,水资源法律体系是我国十大资源中有可能最先完善的法律体系之一。《水法》应尽快修改。

水法(1988年):

水多:洪涝灾害,《防洪法》(1997年)

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经济布局不匹配,《水资源管理法》(待立)

水量型缺水

水少:《节水法》、《水价法》(待立)

水质型缺水

水脏:水污染,《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修改)

水浑: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法》(1991年)《森林法》(1984年)

在这些法律内容中要尽可能定量化,增强可操作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法能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究办必力。”

(三)加大水利投入力度

对于水利的投入不但应该加大,而且应趋合理化。应根据科学的水资源观为解决供需矛盾做出近、中长期规划。联合国的分析报告表明,只要向农村地区每人投入50美元,城市地区每人投入105美元,就能解决目前的饮水安全问题,并能大大缓解水资源短缺。

1、防洪减灾投入

根据我国水灾害日趋频繁加重的情况,应加强防洪的投入。防洪投入属于特殊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责,而不能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

2.大气水拦蓄的投入

大气水拦蓄的投入,主要是为了保持生态平衡,也有增加供水的作用,应主要由国家投入,辅之以受益者的投入。

3.调水的投入

调水的投入除保持生态平衡外,主要受益者是用水户,应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受益区域、企业负担,国家予以补助。

4.治污的投入

水污染是人类群体活动造成的(也有极少量自然形成的),而且该群体从中受益,应本着“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由主管机构尽可能组织集中治理,上规模、上档次,才能符合效益原则,才有利于采用先进技术,也才能使投入有产出,其正消除有害物质。

5、节水的投入

应由国家建立节水基金,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使费水单位都能启动节水,要使“节水革命”持续下去,必须全面调整水价,使节水单位从中受益。

6、保护水资源的投入

为了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水量和水质监测的科学队伍,以做到根据科学数据执法。此外,非传统水利的开源节流等高科技方法,如海水淡化、转基因耐旱麦种等也是水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认识和考虑的。

(四)建立责权统一的管理体制

在有法律和投入的基础上,管理就是最重要的问题。

1、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机构

各地水行政部门应负责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统一管理,才能够根据水文的科学数据、科学规划分配水资源,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征收水资源费,划定水功能区,确定纳污总量和节水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全局调控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分割管理只会加大使供需矛盾加剧的可能性。

2.建立水资源管理机构应有的权威

在考虑国民经济的布局和发展时,应优先考虑水资源供需的平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参加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以达到国民经济发展布局与水资源配置相协调,对重大耗水项目应建立水资源管理部门的一票否决制。

3、加强流域机构的执法地位

按流域调配水资源,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科学原则。应加强流域机构的执法地位和省际协调,保证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重要缺水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例如,北京水资源利用系数已达1.003,天津达1.653,上海更高达4.077,本地区水资源已经完全不能满足需要。如果没有流域机构协调予以保证,这些市连科学的水资源规划都不可能做出,因为所需的水量和水质保证都在上游省、区。

续保范文篇9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集体企业向民营、股份制等多元化经济成份转变的节奏在不断加快,大批职工或与原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或进行了“身份置换”,这部分职工中有相当人员中断了养老保险关系。据统计,到2005年4月,全市中断了社会保险关系的人员达到42285名,占全部参统职工数的13.7%;其中,市本级中断缴费9874人,占本级参统职工数的6.7%。这不仅造成缴费人数减少,降低了社会保险的抗风险能力,也给未来社会留下了安全隐患。虽然我市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为堵塞参保职工流失的缺口,采取了不少手段来确保参保职工的稳定性,但由于这些人员的年龄、参保意识、经济收入各不相同,以及自谋职业人员流动性大,随意性强,跟踪管理服务困难等原因,给“续保”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从近年我市续保情况看,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接近退休年龄续保的多,年轻的续保的少;女职工续保的多,男职工续保的少;收入相对稳定的续保的多,收入偏低的续保的少。因此,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续保”工作,是当前养老保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和规定,帮助断保人员提高对养老保险的认识,激发他们自觉续保地积极性。首先,在宣传形式上,要将过去的“点式宣传”变为“链式宣传”,确保宣传的持续性和持久性。其次,在宣传方式上,做到报上有文、电视有影、广播有声。在报纸上建立“政策平台”,专栏进行政策解答,在电视台推出系列报道,在电台举办热线直播,在市区繁华路段进行现场咨询,大张旗鼓地宣传养老保险政策,要通过剖析典型事例、宣传职工个人续保的好处和断保的危害,激发他们的续保热情,真正营造出一个强大的宣传声势,形成人人参与社保、人人关心社保的良好氛围。第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适时举办自谋职业人员短训班,讲清养老保险待遇和职工缴费情况密切相关,既缴费越多、时间越长,退休时享受待遇越高,反之享受待遇就低。第四,举办企业领导和劳资人员养老保险政策培训班,提高他们对续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做好续保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第五,通告,宣传缴费程序,公布各缴费网点地址、联系人和电话等,使广大参保者了解政策,熟悉政策,掌握政策,从而把续保变为自觉行动。

二、强化续保责任。针对企业改革不同阶段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工作中存在的新难点、新问题,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要层层签定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养老保险接续工作明确列入量化考核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逐月量化考核,严格奖惩兑现。劳动保障部门要坚持把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实行专人专班负责制,定时定量进行考核,要定领导、定班子、定责任、定时间、定任务,将接续工作任务细化、量化,责任落实到人。

三、摸清断保人员底数。随着就业市场化的不断发展,灵活就业人员日益增多,岗位变换日趋频繁。对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大力推进“一线工作法”,建立起有效的参保人员信息跟踪管理系统,努力实现就业到哪里,服务就在哪里。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保障服务机构的作用,借助他们的力量准确掌握社区职工的流向和基本情况,为断保人员提供续保服务,使其脱离隐性状态,通过调查、座谈、走访、张贴告示、审核稽核等多种方式,了解企业职工劳动关系解除、转移等相关信息,及时掌握企业参保职工的变动情况,分析变动原因,使整个断保情况明显化,为做好续保工作奠定基础。

四、明确续保工作程序。为解除自谋职业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养,要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制定我市的续保操作办法,明确规定有关政策和办事程序。为自谋职业人员养老保险关系接续提供政策依据,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社会保险作保障,那里就业都一样”。首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接到职工与企业解除、中止劳动合同的通知后,及时审核职工在职期间的缴费记录,计算个人缴费年限。如发现有欠缴养老保险的情况,讲清有关政策,督促企业或个人补缴欠费。其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及时打印个人帐户对帐单,填制《职工养老关系接续通知单》,通过企业逐一发放到自谋职业手中,并告知职工本人接续养老关系的具体手续和方式。第三,对已实现再就业的人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时为其接续养老保险关系,记录个人账户;对未实现再就业或没有固定工作的人员,要开辟个人缴费窗口方便其缴费,或委托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办理续保、缴费手续;对暂无缴费能力的人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妥善保存其养老保险关系,并随时提供个人账户结存情况。

五、完善服务功能。在完善个人缴费窗口的同时,应在缴费大厅设立咨询台,专门接待续保政策咨询,将养老保险关系接续政策以问答形式张贴上墙或制成广告牌,并对解除劳动关系较为集中的企业组织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向这些职工宣传养老保险关系政策,逐个审核、登记,及时办理养老保险关系接续手续,使这些职工养老保险关系不断线。

为方便自谋职业人员缴费,应进一步采取便民措施,简化办事程序,推行首问负责制。凡办理养老保险关系接续的资料齐全者,实行随到随办。应尽快开通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和养老金待遇语音自动查询系统,全天候提供方便快捷地查询服务。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自谋职业人员,则及时为其办理退休手续,使其能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增强社会保险的吸引力。对与原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自谋职业人员,托管部门要由原提供代管档案服务转为提供劳动保障业务全程服务,如代缴保费、代办职业技术等级、代办退休手续、代转养老保险关系等,并建立自谋职业人员资源库,实行专人微机化管理。

六、灵活缴费政策。为吸引自谋职业人员续保,应采取降底“门槛”、放宽条件等办法,鼓励职工续保。细划缴费标准,可将现行的统一按上年度社平工资的18%缴费,改为在上年度社平工资的60%—300%之间任意选择缴费基数,让自谋职业人员本人根据自身缴费能力自主选择。缴费时间灵活,自谋职业人员可按月、按季、按半年或按年缴纳。

七、及时公示个人账户。在服务主体由企业向个人转变的过程中,每年至少公示一次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情况,并将个人账户打印给职工本人,真正做到参保记录管到人,个人账户记到人,保险待遇发到人,使自谋职业人员对缴费政策明白、个人账户明白、享受待遇明白、基金管理明白,使他们主动续保、放心续保、按时缴费。

八、制定优惠政策。对一些具有优质资产的改制企业,应采取预留养老保险费或协议代缴养老保险的办法,严防资产流失。同时,对一些大年龄、低收入的困难群体,可以采取部分免减,或按照政策进行缴费补贴等办法,真正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目前财政只对部分国有困难企业的职工代缴全部或部分养老保险费,可以考虑对下岗失业后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员代缴部分养老保险费,并减免这部分职工的档案托管费。

九、劳动保障部门内部整体联动。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社保、就业、仲裁、工资等机构的整体联动作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及时通报企业改组改制、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再就业、参保缴费等情况信息,防止应续保人员漏保。特别要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能,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和自由职业者的监察力度,实现应保尽保。

续保范文篇10

一、考核对象

各村及包片干部。

二、考核目标

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续保、领取、退保等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到2020年3月底,完成县下达续保任务的80%,6月底完成年度续保任务的100%以上;2020年10月底人均缴费水平达到全省统一标准300元以上;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率达100%;当月死亡当月统计报告,次月终止保险关系比例100%;待遇发放率100%。

三、考核办法

(一)考核内容。

1.参续保缴费(40分)。全额完成年度任务得满分。超过目标任务的,每超1个百分点加0.5分;序时低于目标任务的,每少1个百分点扣2分。

2.缴费水平(20分)。人均缴费水平达300元得满分;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人均缴费水平每超10元,加0.5分,最高不超过20分。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人均缴费水平每少于10元,扣0.5分。

3.死亡月报告(20分)。各村要及时上报死亡人员名单及相关材料,每发生一例死亡错漏报,由所在村负责追讨养老金,并妥善处理丧葬费问题(在60天内按要求上报的丧葬费为1200元),并在年底结算中扣除村主要负责人和包片干部各100元;误报死亡一例扣除主要负责人200元,包片干部200元。每例扣5分,本项分值扣完为止。

4.养老金追讨稽核(10分)。全年没有多发冒领养老金的得满分;有多发冒领的,每例扣2分,本项分值扣完为止。

5.到龄通知及待遇发放情况(10分)。全年未实现当月到龄人员待遇发放的,每例扣1分,本项分值扣完为止。

(二)加强督促检查。建立机关干部联系村制度、督查制度,加强检查、督查。各村落实主要负责人责任制,包片干部实行责任到片。

(三)建立奖惩机制。为推进城乡居保工作扎实有序的开展,提高广大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镇财政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各村及包片干部进行奖励。

养老金追讨稽核:如出现多发冒领养老金的,由包片干部负责追讨上缴,否则在其年终绩效工资中扣除,并视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实行约谈制:对6月份没有完成续保任务的村,由镇分管领导和镇纪委书记约谈村主要负责人,限期完成年度任务。

四、结果运用

1、年终考核分值是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工作绩效。结合各村续保总人数进行分段奖励,在3月31日续保率达到80%以上的,80%以内部分补助3元/人,超过部分补助6元/人;在6月30日前达到100%以上的,100%以内部分补助3元/人,超过部分补助6元/人。对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村,不给予该项补助。

2、年终若镇在县考核中受到表彰,则评选先进村,先进村设一、二、三等奖,一等奖1名,奖励8000元;二等奖2名,各奖金5000元;三等奖3名,各奖金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