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4:09:55

希望

希望范文篇1

吕建明,男,祥云县云南驿镇康仓村人,1969年出生,多年来从事草帽编织业,拥有自已的加工坊,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草帽编织加工专业户,其编织的草帽精美观用,深受人们喜爱。产品除满足县内需求外,还远销德宏,瑞丽,西双版纳、泰国、缅甸等。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加上吃苦耐劳精神使得这个农家汉子在近10多年的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经验财富,为其进一步的扩大再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近一半的人依靠草帽编织加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新路,而草帽的销售也一度旺长,康仓村也成了草帽加工村。然而正当大家都蜂涌草帽加工业,并为其利润相互追逐时,吕建明却宣布退出,开始了另一种全新的事业——养鸡。养鸡业是风险和利润相互依存的行业,有好的回报,但禽病的流行也可以使一个人所有付出付之东流。那么是什么使他最终放弃了利润不错且技术独显的编织业,跨入自己从未涉足过且带有巨大风险的养鸡业呢?通过对吕建明奋斗经历的了解,我们可略知一二。

风雨草帽路

吕建明的草帽编织从1983年就开始了,当时打草帽是一项新事物,技术要求高,但利润不错,相比起盘田种地来说是不错的工作,村里也只仅有由陈子跃创办的联营草帽厂,不甘于在家务农的他,便在这个时候进入了厂子,成了草帽厂的工人,进厂后又凭借着聪明才智和勤奋踏实的精神成为草帽厂集销售和管理为一身的管理者,从而在技术和市场经验积累方面打开了大门。1991年,由于草帽市场不景气,加上草帽厂经营管理不善,面临倒闭。吕建明萌生了自已干的想法,1993年吕建明退出了联营草帽厂凭借着银行3000多元的贷款,购买了打草帽用的相关设备,白手起家干起了草帽加工,这在村里是首例,由于是新事物,一度遭到家人和村里人的阻碍和责难,冷嘲热讽不断。吕建明顶住了压力,每天起早贪黑做草帽,1995年,吕建明也淘得了第一桶金,草帽获利2000多元,不但使他还清了贷款还小有盈余。这小小的成功增强了他的信心,以后的日子,吕建明更加勤奋,市场也不断壮大,生意越来越好做,生意紧的时候所请小工数量一度超过10人。由于效益好,利润可观,村里人纷纷效仿,也做起了草帽加工。这个时期的吕建明,已具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日生产量已达300多顶,产品远销通海、德宏、西双版纳、四川、泰国、缅甸、越南等等,村里人也在他的带动下把生意做到了县外、州外、省外。他的成功在村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能者为先

吕建明无疑是聪明的,他的聪明之处在于“勇”,在于“先”字,体现在勇字上,是善于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事业方向,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做一些别人还在观望或者没有想到的事或者做一些是别人想到却不敢去做的事,走在了别人前面。体现在先字上,是事业理念先进,思维不缰化教条,善于把握时机,事事做前,办事周全干练,以人为先,致富不忘乡里人。

从2002年起,吕建明就对草帽市场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他发现由于纺织原料价格下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草帽市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人们对草帽的需求增大,另一方面对草帽的要求也更高了,价格要求也更低。而自已现有的生产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草帽业的需求,草帽利润比起前几年来说,下降了很多。考虑到加工草帽业的辛劳和增加投资改善制作工艺所耗资金与收益价值的巨大差距,一向不安分的他便决定调整事业方向,重新开始一个新的产业,可是做什么呢?他把眼睛再次瞄准了市场。

2004年初,由于省内部分地区及周边国家越南缅甸等国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对养禽业造成了严重影响,由于供求关系的调整,鸡蛋价格一度跌到每公斤2.5元;随着疫情被扑灭和大量蛋鸡被扑杀,鸡蛋价格逐渐回升,加之饲料价格上升幅度不大,蛋鸡饲养效益较好。截至11月份,产区和销区的蛋价每公斤均比上个月提高了0.6元左右。市场空间巨大,产销两旺,利润丰厚。2004年普通蛋鸡饲养户普遍每只鸡盈利3-4元。据估计价格还会不断上扬,市场发展前景较好。而县内成规模的养殖户不多,仅有同行出身的李志祥养殖规模较大。对市场反应敏锐的他,再也做不住了,他预感到机遇来了。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他最终做出了令全家都感到意外的决定,那就是停止草帽加工生产,立刻转向养鸡行业。

放飞梦想

一切从零开始,意味着投资和风险并存。但他又是幸运的,正当他一筹莫展时,养鸡协会会长李志祥找到了他,答应向他提供蛋鸡鸡苗和养殖技术并帮助销售,资金、鸡苗、技术、销售解决了,吕建明甩开膀子干了起来。2004年12月,吕建明投资12万元,在自家房子旁边建起了养鸡场,购置了自动饮水机,磨豆机等设备,用于饲料的生产加工,又在养鸡场内打上了水井,一切准备就绪后,从养鸡协会一次购进尼克蛋鸡鸡苗3000只,这批鸡苗经过吕建明夫妇6个月的精心饲养,现已产蛋,产蛋率达93%,并有平衡上涨的趋势。吕建明算了一笔帐:“3000只鸡,93%的产蛋率,一次能收2700多只蛋,能装6—7箱,每箱100元,每天的收入可达600-700元,那么养鸡的投资有望在一年内收回——养鸡真的是一个黄金产业”。如果有政策支持,他还打算明年进一步增加投资,扩大养殖规模,将蛋鸡的数量增加到5000—10000只左右,带动周边乡亲共同搞养殖,进一步放飞的他的梦想。

希望范文篇2

郁达夫说过,要想通过阅读来了解中国,只有一条捷径,就是读鲁迅,读懂了鲁迅,也就懂得了中国的一半。我想是这样的,倘若读懂了鲁迅的很多作品,也就基本懂得了他心中若隐若现的希望。

《希望》写于1925年1月1日,鲁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里说:“又因为惊异青年之消沉,作《希望》。”鲁迅一贯钟爱青年,他把民族振兴的希望和光明的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因此青年的每一点变化都牵系他的思想,影响他的情感。

鲁迅说:“文学,总是环境的产物。”鲁迅在写《希望》时,正是段祺瑞把持中华民国政权,北京又处于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个黑)暗时期。于是鲁迅在无声的呐喊,想以《希望》唤醒被麻痹的青年。

鲁迅的散文诗,是在唱那希望之歌,迎接胜利的曙光。

今日重读鲁迅的《希望》,能感受到先生希望青年们,铭记历史,莫等闲。他希望看到青年的奋起,为中国的前进而呐喊和行动。

希望范文篇3

当我满怀喜悦和好奇走进透析中心的时候,天啊!我所看到的不是憧憬、不是白衣轻舞的欢快。却是一根根透析管道、一张张没有色彩的面孔、一个个悲痛无助的生命。我脸上的笑容凝固了。难道,我的工作将是日复一日地,重复那单一的工作程序吗?难道,今后的时光要在这个毫无生机的空间里,耗掉吗?

我的,犹豫和失落没有逃过护士长的眼睛,她,没有责备我。只是她的行动,让我受到了深深的教育:面对烦躁病人无礼的指责,她会微笑地说声:"对不起,我会努力达到您的要求!"面对消极的病人,她会耐心开导,直到他们甩掉思想上的包袱。她经常会对我说这样一句话:"这一根根管道只能维持生命,但是我们能让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我们可以在他们血液中注入生命的希望。"这句话让我回味了很久,很久……

记得有一个患肾衰的小女孩,病房里经常都能听到她背诵唐诗稚嫩的童音。治疗时,我问她:"小妹妹,你怕不怕?"小女孩调皮地说:"姐姐,有你们,陪着我,我不怕。我喜欢你们、我喜欢看你们笑的样子!"我听了她的话,含着泪笑了。护士的工作不仅仅只是用双手机械地忙碌,更是用心、用情、用爱、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位病人。

记得那是一个春天,科里来了一位年青的大学生。谈判桌上他旁征博引的谈吐征服了周围的同事;篮球场上,他潇洒的身影吸引了众多的目光。胸怀大志的他,正准备在事业上施展才华的时候,却被无情的病魔把一切希望碾得粉碎。他,完全消沉了。他甚至会绝望地说:"反正我是个废人了,我活不了几天,你们不要管我了。"这些话深深地震撼了我。他,是这样的年青,却又,这样的绝望。每当看到他,无助的眼神,我便陷入了深省之中,甚至不安--我在想,除了给予他护理与照料,我还能为他,做些什么呢?为了与他沟通,我查阅了大量的心理资料,寻找各种机会,耐心开导他!而他,总是默然之至。有时甚至不配合治疗。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我,该怎么办?在课堂上,我可以认真解答每一个复杂的护理问题。可面对现实工作中的难题,自己显得如此渺小。我矛盾了,要放弃吗?我的情感让我没有放弃;我的工作让我没有逃避;我的职责让我没有退却。我不能、不能让一颗和我一样年轻的心,在绝望中停止跳动。

我没有气馁,一直鼓励着他,并给他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百岁老人在社区举办的活动中要求表演一个节目。只见她,拄着拐杖步履艰难地来回走了几趟,停住了,她努力地直起身子对周围的人说:"我的节目表演完了,节目的名字叫’活着’,虽然我老了,疾病缠身,但我,仍然活着。这位年青人愣了半晌,嘴里喃喃地念着:活着、活着、活着……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久违的笑容和自信重新浮现在他的脸上。不久,他成功地接受了肾移植手术。在康复出院的那一天,他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是你给了我活着的勇气,我永远不会忘记表演活着的那位可敬的老人!"

是的,精湛的医术可以挽救生命,先进的治疗仪器可以延续生命;精神上的生命又该如何救治呢?我意识到心理上的脆弱、痛苦甚至比躯体上的病痛更加可怕。我没有想到作为普通护士,我的一个小小的故事也能给患者生的希望与勇气。这一切让我体会到,自己所做的不仅仅是奉献和付出,我的人格同时在对病人的关怀、理解和爱中得到了升华。

我骄傲,因为一个个绝望的患者通过我的护理,重新扬起生命风帆。

希望范文篇4

在座嘉宾纷纷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回答,我有幸 列嘉宾阵营,也对这两个问题谈了看法。

美国商业文明开始腐烂

关于美国的金融海啸,一般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美国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流动性泛滥。二是美国相对落后的金融监管导致了监管不力。三是美国商人的贪婪文化导致了创新过度以及商业欺诈。也就是说,如此巨大的一场危机,既是美国宏观政策的失败,是政府监管的失败,也是美国文化危机以及商业伦理滑坡的表征。

当美国越来越偏离其传统的信仰与文化,越来越走向个人主义甚至个人放纵,走向世俗化时,美国商人将越来越不能做到对他人负责,其商业文明也就开始腐烂,商业危机的爆发也就自然而然。这一点,特别是在麦道夫事件出来后,已无争议。

中国文明的融合新机遇

那么,中国的商业文明该如何构建?我的回答是要通过传统中华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融合来产生。历史上,中国曾经历过两次大的文化融合,结果带来两个文明王朝的崛起。一是汉时期的儒道互补支撑起了大汉的崛起。二是唐时期的儒道佛融合支撑起了大唐的崛起。当前,中国正面临第三次文明融合,即传统中华文化与基督文明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可望出现新的文明大国崛起,而中国的商业文明则是其中最美丽的花朵。

我们知道,中华文化更多代表传统农业文明,全世界的商业文明以西方最为成熟和成功。但此“西方”并非地理上由来已久的彼西方,而是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所说的1050-1150年经古希腊-罗马文明与希伯来-基督文明融合后在新文化基础上产生的一个产物。比如:早年清教徒做商业的目的是为了荣耀上帝,在此基础上形成超越性的商人动力、商业规范以及对财富的新观念。可以说,上帝的介入构筑了西方商业文明一整套最核心的价值观,再加上一套理性而完善的外在制度,所以才有其商业文明的崛起。

但现在,无论欧洲还是美国显然已经越来越偏离它的自主文明,西方文明的危机日益显露。伊斯兰文明则面临着现代化的巨大挑战。相比之下,中华文明能够成功地与现代化融合(这从东亚与中国目前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证明),正展示出灿烂的前景。公务员之家:

全球化下的中国商业文明

虽然从有毒奶粉等许多事情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国商业文明及其道德基础绝不比美国更好,但中国还是非常有希望的,中国商业文明的构建也是非常有前景的。原因大概就在于中国文化的包容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既是全世界很古老的国家,又是最年轻的国家,因为今天的中国有最好的吸收与消化的胃口。所以中国的商业文明,有望继续往前推进。过去30年,中国的GDP增长了68倍,但中国的基督徒人数增长可能超过100多倍。这在全世界的教会历史上是空前的,从来没有过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文明的大融合。

在欧洲时,著名思想家OSGuinness曾对我谈道:当今世界有三个主要问题,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将决定人类未来。

希望范文篇5

日子红红火火的晋城人有很多兴致勃勃的话题,谈到康复,当首推在全市率先开展康复工作的晋城市康复医院,谈起康复,会津津乐道奋斗不已无私奉献的郭院长和德艺双馨真情服务的白衣天使们。康复人用汗水、智慧和爱心先后荣膺“先进单位”、“康复之家”、“残疾人之家”、“全省残疾人康复集体”等光荣称号,羸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十五年峥嵘岁月,康复人凭借拓荒者的意志,现代经营者的眼光和魄力,把康复医院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康复医院呈现花草相映、清新整洁的环境,配置偏瘫康复器等当前最先进的康复设施,依托学习、竞赛、座谈会、助残义诊等多种形式,炼就一支敬业上进、康复实践水平信得过的医疗队伍。迄今200多名偏瘫、脑瘫、截瘫、骨折后关节挛缩等患者在这里重塑生命,找回了人格和尊严。

原阳城一中校长卫温信,2002年,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在康复医院接受康复训练一年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康复”带给他的好处,在出院座谈会上,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幅对联“广布恩泽雪化甘霖润大地,冬去寒意日照神州暖人心”,充分表达了他对康复的感激之情。

康复医学是以功能障碍为主。康复医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它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着重于提高生活质量,恢复患者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由于人们对康复医学的认识与了解尚不足,甚至其它专科的医务人员也知之不多,也由于一些客观的社会原因,生了病,只找相对应的科室,很少会想到康复医学科,甚至有很多人并不知晓医院里有这个专业科室。因此,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因未及时康复治疗而出现一些原本可以预防的功能障碍,有的甚至留下终身残疾。有些患者虽然早期进行了锻炼,但由于进行得不正确或不全面而达不到理想效果,甚至有时使问题更复杂。为此,康复医院不断提升康复医疗水准,坚持“重视康复、减少残疾”这个理念,与时俱进,投资50万元引进PT、OT等康复训练器械,架构起现代意义的康复体系,应用医学和康复工程技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通过合理训练,尽可能发展患者的潜能,最大限度恢复躯体、心理、社会、职业等功能,恢复或改善患者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以更好适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最终回归社会,使患者在轻松舒心的理疗体系中走向康复,为残疾人放飞希望插上宽展的翅膀。

希望范文篇6

档案袋啊,档案袋,你可知那天当我喜滋滋地又完成了一篇习作时,你突然躲了起来,我翻箱倒柜也不见你的踪影,我心急如焚,难道你以为我是怕被老师批评才如此着急吗?不,你错了,其实不然,只因为你是我的无价之宝,我的至爱。我要将你永远地珍藏。

如此富有魅力的档案袋,操作起来并不复杂。

使用档案袋,首先是选择它,如果你是一个追求整齐划一的人,那么你就指导学生买统一的档案袋;如果你是一个崇尚多姿多彩的人,那么你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准备档案袋。准备好后,就让学生们为它起一个漂亮而富有个性的名字。随着对档案袋感情地不断加深,学生们还会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自己档案袋的名字。

接下来的日子里,同学们为了让自己轻飘飘的档案袋变得圆鼓鼓的,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辛勤耕耘。档案袋中的文本类型也就随着丰富多彩起来。在写作上,有命题、半命题作文、自由命题作文、读后感、书评、影评、童话、书信、寓言、仿写、扩写、缩写、改写、课本剧、评书、配上文章的漫画、日记等等,应有尽有。还有摘抄、各类小报、预习本、存疑本、老师、家长、学生的评价材料等。难怪有些同学都把自己的档案袋,亲切地称作“百宝箱”。董小倩同学曾写道:“现在我拥有了自己的档案袋,这里面装的虽然不是什么珍贵的宝物,但却比宝物更珍贵,虽然不是什么美味的佳肴,但却比佳肴更味美。在这里我的思索和辛劳都化作了我的一篇篇文章,我的一个个‘?’渐渐拉直变作了‘!’。我好不容易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小成果,虽然它的光芒不大,不过,我坚信,不久,它就会光芒万丈。”

档案袋在学生的手上,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将文本装进去,教师一般一周或半月检查一次。督促学生不要丢失了自己的文本。

档案袋的内容多了,分类管理就必须跟上。学期结束就指导同学们按照作文类、摘抄类、小报类、评价类等装订。每类再细分,如作文类可再分成写人、记事、绘景、抒情等,也可从个人成长历程、个人情感历程的角度来分。同学都有自己的作文集、摘抄集、评价集,很多同学还打印装订成优秀作文专集,而且还给它们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有的同学用自己的画笔在作文里配上了美妙的图画;有的还把自己的照片配上文字贴在档案夹的封面上;有的还寄语档案袋,对自己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他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档案袋的喜爱。

档案袋的运用使教师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关注学生所关注的,尽力为学生创设各种阅读、写作的情境,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不断让学生增加各种体验,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做和学中感悟和积累”,档案袋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记录者,学生们可以把自己的所感、所想随时地记录在档案袋里,哪怕是点点滴滴的。学生们更多地充分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今年6月,我们针对“档案袋的运用对学生写作影响”,在初一(7个班267人)、预备(6个班174人)两个年级11个班级441名同学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对写作感兴趣”的人数由162到281,增加了119人,提高了27.07%.“无所谓,把它当作学习任务来完成”的人数由242人到125人,减少了117人,降低了26.54%.“

传统的作文批改,使教师望而生畏,致使一学年下来,只能写14、15篇大作文,八千字左右的写作量已经很可观了,而档案袋的运用使此问题应刃而解,它运用了开放性的批改方式,通过教师批改、全班批改、同学互批、自己批改、执教的两个班互批、家长批改或不批改等,大大提高了写作的效率,学生一学年的平均写作可达到70几篇,三万五千字左右的写作量。第一学期结束时,陈磊夫同学曾写道:“一本厚厚的档案袋,静静地躺在课桌上,这可以说是一种奇迹。回想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涯,若把写过的文章加在一起,也万万不及现在的十之二、三的,半年下来,就有如此庞大的数字,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过去想也没有想过。这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硕果。”这两个年级各个班级的学生作品多次在市、区获集体或个人奖励。

档案袋的运用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王梦迪同学在《寄语档案袋》中说:“我非常喜欢语文课里的一项内容,那就是档案袋。它可以弥补我考试分数的不足,因为它记录了我学习成长的过程。”档案袋的评价由学生互评、自我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在评价档案袋的过程中,它犹如一条流动的小溪,在同学交流、与父母、老师沟通中显出它的清澈、纯净。它联络了感情,产生了共鸣,加深了了解,切磋了知识,促进了反思。

希望范文篇7

——这就是湘西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片。

美丽的山村画卷、美好的农家生活,向你展示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让人赞叹、振奋,使你由衷地坚信,建设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实现!

山乡巨变背后的故事

都说“西伯利亚”苦,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吉首市峒河街道白果坪村,马颈坳镇米坡村、竹寨村、枫香村、溪马村比“西伯利亚”都不如,这是竹寨片区自然条件恶劣的真实写照。

竹寨片区位于吉首市区东部的山地丘陵上,面积3.38万亩,共有30个村民小组、1430户、5899人,劳动力3418人,耕地面积4414亩,其中稻田仅3121亩。由于没有灌溉水源,农民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生活极度贫困。

竹寨村没有一条河,一口塘,除了荒山,就是岩窠,870亩稻田全是“雷公田”,溶洞多,易受旱。靠天吃饭的竹寨村滴水贵如油啊,至今3元一吨的自来水还可见一斑。当年,为抢水犁田,村民常冒着大雨,打着马灯闹春耕,一丘田总要六犁六耙,图个六六大顺的吉利心里才踏实。全村290余户1200余人吃够了缺水的苦。年龄稍大的村民永远不会忘记1972年的大旱,全村农作物颗粒无收,为了度日,村民背井离乡的情景,有人四处讨米,有人外出做工,甚至有人走为上计,迁出竹寨。“包谷红薯当干粮,小阳春养大阳春。”90多岁的老党员施二花一说到竹寨的穷,仍是感慨万千。她说,以前竹寨人靠织箩笼、做木匠谋生,靠种玉米、红薯等接济度日,用小阳春养水稻这个大阳春,一年四季全家难饱肚。

溪马、枫香、白果坪等村,田地少、旱田多,村民“吃饭靠统销,用钱靠贷款”。米坡村民靠卖炭、卖蛋、卖麦子熬日子,曾流传“有女莫嫁米坡郎,吃饭要做卖炭翁”的俗语。当年,竹寨片区人穷得出了名,找媳妇难上了天,不少男青年无奈选择了“倒插门”,到外村当了“上门郎”。

过去的竹寨片区5个村没有一户通电,没有一户通水,没有一栋新房,没有一部电话,没有一台电视,拥有的只是一个个受穷的故事,拥有的只是不足225元人均收入,是全市最穷的片区。

脱贫致富各显神通

贫穷没有让倔强竹寨片区的村民低头,他们想方设法突出“穷围”。

80年代末竹寨是该片区最穷的一个山村。1988年春,市武装部进驻该村建整扶贫,请来专家实地考察得出这样的结论:这里无水不开田,但坡度平缓,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最适合开发水果。信用社提供低息贷款,政府免费送苗木,但是农民“种田吃饭”的旧观念没有改变,很多农户都不愿搞。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刘祖芳、党员向艳妹等人最先开发。几年后,椪柑开始挂果,卖上3元/公斤的好价钱。90年代,镇政府无偿为农民提供苗木,并出台荒山荒地谁开发谁受益的优惠政策。刘祖芳放大胆子,除了开发自己的田地外,还贷款租老虎坨三座荒山200多亩,地跨汩比村大搞椪柑开发,面积由6亩发展到320亩,年创收30万元。第二任村支书刘永安也不甘落后,也跟着承包村民的荒坡荒地,从3亩发展到128亩,年创收10万元。村主任向双宁在吉首做豆腐生意8年,赚了点儿钱,看到乡亲们搞椪柑开发富了起来,1998年赶回来开发椪柑12亩,搞育苗100亩。七八年时间,盖起30万元的楼房,现在每年创收30—40万元,还有价值80万的苗木基地固定资产。他说“生意买卖眼前花,锄头落地养全家。”村民向昌正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2001年通过镇信用社贷款3000元搞椪柑开发,现在家里完全变了样,年收入达1万多元。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党员干部带动下,在优惠政策的鼓动下,山地开发势如星火燎原,村民们纷纷开沟撩壕种植椪柑,很多农户在坡上安营扎寨,风餐露宿,鸡鸣而起,日落而息。10多年间,竹寨人家家户户都种上柑柑,面积达3500亩,占全村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平达到2.8亩,成为全州第一椪柑村。去年,该村产椪柑500万公斤,产值430万元,人平纯收入3350元。椪柑开发面积50亩以上,年收入10万以上的大户6户;开发面积15亩以上,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大户18户。家庭存款在10万元以上的达100多户,家庭资产10万元以上达250多户,成为片区首富村。

片区其它几个村,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各具特色。白果坪村田地少,村民跳出农村发展农村。150多名富余劳动力依托湘泉集团,进厂务工。村里瞄准城里人的“菜篮子”,全村123户,家家种菜,户户卖菜,都备有一台三轮车用于贩卖蔬菜,户平增收达2500元。米坡村科学套种,提高土地出产率。近5000亩椪柑、脐橙、桃、李、梨、西瓜等水果产业全面开花,每年套种早黄豆等作物1300多亩,仅此一项户平增收800元。该村还拥有年收入5万元的集体经济——6000亩退耕还林和禁伐场。枫香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创建占地545亩的镇农业科技示范园,辐射带动全村发展木苗50亩,花卉20亩;每年出栏生猪1500头,户平达7头,户平养殖增收3500元。溪马村2005年改为社区,社区发挥围城靠路的优势,念起了“贩、运、养”致富“三字经”。社区417户家家经商,居民3个月做阳春,9个月做生意,吉首、古丈、永顺等县市的圩场,到处都有溪马人跑生意的身影;全社区70多辆车,利用省1828钱交通优势跑运输,每台车年增收1万余元;利用溪马河发展家禽饲养,年养鸡、鸭等家禽5万只,户平120多只,户平创收900元。

目前,竹寨片区共连片开发椪柑、脐橙等各类水果1.3万亩,人平达到2.2亩,产量1860万公斤,产值1858.5万元。2005年,该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150元。农户累计新建楼(砖)房930栋,电视入户率100%,电话(手机)入户率119%,自来水入户率72%,拥有汽车、拖拉机等149台。当年靠信用贷款搞开发富起来的竹寨片区人,还贷率达100%,还在信用社存款1500多万元。村村挂牌“信用村”,户户都是“信用户”,明礼诚信成为片区的风尚。

这几年,片区涌现很多“新鲜事”。过去,外出务工最多达900多人,靠卖死气力挣“辛苦钱”;现在,这里有200多农民经纪人、300多农民技术员,外出跑销售业务、指导生产技术,靠脑筋赚“信息费、技术费”。钱袋子鼓了,村民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高了,每年都有500多人次外出北京、海南等地旅游。前不久,米坡村张玉萍、张贵玉等30多人包车到张家界看俄罗斯空军飞行表演。这一切都证明竹寨片区人民正大步流星奔小康。

描绘蓝图放飞希望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十一五”规划蓝图绘就,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角劲吹。

春寒料峭,省建设厅厅长向世林来到竹寨片视察,惊叹道:“原来这里到处是荒山、野草,现在果林遍野,新楼林立,真是个奇迹!”

州委书记童名谦、州长杜崇烟到竹寨片区调研,看到满山满坡的椪柑树和一栋接一栋的新楼房非常欣慰,决定把竹寨、白果坪、米坡、枫香、溪马等5个村(社区)作为湘西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片。

州委常委、吉首市委书记徐克勤到竹寨现场办公,看到竹寨人富起来了,对该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3年规划充满信心,他说:“吉首的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把村村建设得像竹寨这个样子。”

湘西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组进驻竹寨片区,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工作。据工作组负责人介绍,通过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片区群众将在3年时间内,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100%村内主干道路硬化;95%以上的农户用上清洁自来水;80%以上农户用上沼气、液化气等能源;80%以上农户住上新楼。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宽裕、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治安秩序稳定”的建设目标。

马颈坳镇党委书记杨祚澄介绍说:按照科技引导发展、绿色产业兴镇、生态家园富民的发展思路,实施“科教兴镇品牌战略、信用村信用镇战略、民族团结战略”等三大战略,加快发展支柱产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希望范文篇8

就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

曾几何时

醉里挑灯看剑

英雄泪水和热血

锈蚀了一个美好的愿望

这是一片死寂的土地

矿井下那深深的巷道里

可有期盼的目光在喘息

那干瘪了一代又一代的种子

稚嫩的手可曾叩响明日的太阳

啊,希望啊,希望

锤头和镰刀的撞击

燃烧了那个很长很长的梦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那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呀

升旗的绳索

紧紧勒进双手的肉里

远天的鸽子衔走最后一丝黑夜

太阳把我们与旗帜一起染红

啊,希望啊,希望

窑洞里那架老纺车

还在吱吱呀呀的转

村口那座石碾

不停地重复着昨天的脚印

一位伟大的智者

破解了充满问号的那个圆

我们把走成化石的那双靴子

留给了类人猿的那片密林

我们走了

我们快活得走出一片旋风

呼啦啦的旗帜让整个世界惊愕

啊,希望啊,希望

阿芙罗尔号巡洋舰的圣火熄灭了

萨拉热窝街头烧焦了

山的那一边

种子生出了跳蚤

希望化作祈祷的香火

缭绕飞去

锤头和镰刀紧紧拥抱着我们的土地

我们收获太阳和朝霞

编织着自己的旗帜

我们曾经走过的路

飘着麦香

深深的远远的

弯弯的香歌满满的

希望范文篇9

老师就在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还是儿时。一颗对教师这一职业期望的种子。这颗种子在老师爱的雨露和关怀的阳光下,渐渐地在心中,生了根,发芽了长大了今天,终于结出了果实我也成了一位老师。

当我还怀着期望看老师时,周围总围着一圈光环,春蚕、红烛灵魂的工程师。

当我穿过了面前的光环,于是就带着这样的一份崇敬走进了教师的队伍。走进了内核时,也渐渐地理解了内涵,教师也是平凡的普通的就如一颗小小的铺路石,也只是社会中的沧海一栗,大多数的老师,都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燃烧尽了自身全部的光和热,再悄悄地退下了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辉煌的成绩,犹如一块黑板,曾经写满了神奇,最后擦去的都是功和利。

希望范文篇10

就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

曾几何时

醉里挑灯看剑

英雄泪水和热血

锈蚀了一个美好的愿望

这是一片死寂的土地

矿井下那深深的巷道里

可有期盼的目光在喘息

那干瘪了一代又一代的种子

稚嫩的手可曾叩响明日的太阳

啊,希望啊,希望

锤头和镰刀的撞击

燃烧了那个很长很长的梦

那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呀

升旗的绳索

紧紧勒进双手的肉里

远天的鸽子衔走最后一丝黑夜

太阳把我们与旗帜一起染红

啊,希望啊,希望

窑洞里那架老纺车

还在吱吱呀呀的转

村口那座石碾

不停地重复着昨天的脚印

一位伟大的智者

破解了充满问号的那个圆

我们把走成化石的那双靴子

留给了类人猿的那片密林

我们走了

我们快活得走出一片旋风

呼啦啦的旗帜让整个世界惊愕

啊,希望啊,希望

阿芙罗尔号巡洋舰的圣火熄灭了

萨拉热窝街头烧焦了

山的那一边

种子生出了跳蚤

希望化作祈祷的香火

缭绕飞去(来自)

锤头和镰刀紧紧拥抱着我们的土地

我们收获太阳和朝霞

编织着自己的旗帜

我们曾经走过的路

飘着麦香

深深的远远的

弯弯的香歌满满的